医学伦理学总结十篇

时间:2023-11-22 17:56:14

医学伦理学总结

医学伦理学总结篇1

1.高等医学院校医学伦理学临床实践教育存在的问题

1.1医学伦理学学科组织建设和教育目标达不到临床实践要求

受医疗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直到20世纪80年代,医学伦理学在我国才开始被重视,但其教育教学工作在我国刚刚起步,缺乏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要求,明晰的学科定位和评价体系没有形成,课程内容也与临床实践脱离严重。有调查显示,81家高等医药院校中,15家高校设置有3个?5个人文医学教研室;48家高校只设置有1个2个人文医学教研室,还有18家医药院校没有设置人文医学教研室,教学组织设置不健全。课程基本上由公共教学部来承担,其主要任务和目标也被定为提升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这种模糊的学科定位和教育目标严重影响了学科发展和教育教学。学生不明确医学伦理学的理论精髓,教师的授课内容满足不了临床实践的需求,使得医学伦理学教育未能取得实质性的效果。

1.2师资队伍建设情况不理想

医学院校的人文底蕴和综合性大学相比还很薄弱,教师的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师资队伍学历背景比较单一,既有伦理学专业背景,又有医学专业背景和临床实践经验的教师比较匮乏,参加过相关培训的较少。课程往往由公共教学部或社会科学部的教师担任,教师的专业领域不是医学,对医学发展前沿和医疗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难以把握,因此难免陷人空泛、枯燥的教学模式。

1.3课程建设不规范,未充分结合临床实践

作为核心人文医学课程,医学伦理学的教学是比较规范的,但也存在一定问题。有调査显示,不是所有医学院校都将医学伦理学列为专业必修课,开课率和课时量距离实际需要还有很大距离。在33家接受调查的综合性大学中,医学伦理学平均学时只有27学时,部分高校在20学时以下,个别高校甚至没有开设这门课程,距离理想目标太远,还不到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医学伦理学学时总数的1/5。要系统讲授医学伦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本原则及范畴、医患关系、改善医患关系的方法、临床科研、医疗新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等,在有限的时间内已经比较紧张,教师只能参照教材予以泛泛讲解,无法充分结合临床实践及医疗热点,更谈不上提供实践机会。

1.4忽视临床实习阶段的医学伦理学教学

在西方发达国家,医学伦理学“贯穿在医学教育整个阶段、有一定间隔并反复进行”。在基础课学习阶段、临床实习前期、临床实习中都融人了不同阶段所需要的医学伦理学知识和临床技巧,大大提高了教育的系统性、整体性、实际性,教育效果良好。我国的医学伦理学基本安排在第5学期?第6学期,一个学期完成教学任务。“基本上只是作为一门课程单独开设,在其他临床课程的教材和教学中,较少涉及伦理学的内容,甚至某些技术应用中十分尖锐的伦理问题也未有任何涉及。”学生没有接触到临床实践就学习医学伦理学犹如纸上谈兵,味同嚼蜡,对医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还停留在理论层面。

2.加强医学伦理学临床实践教育的探索

医学院校必须将医学伦理学的学科及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模式、社会实践各方面结合起来,完善医学生医学伦理学临床实践性教育模式,才能丰富医学伦理学临床实践教育内涵。

2.1明确学科定位和教育目标,提高学生临床伦理素养

“医学伦理学是人文医学教学的主轴,它贯穿于医学实践各方面的始终,医学的宗旨和医疗职业的价值、态度和行为准则,无不是医学伦理理念的凝化,医学伦理也是医生的必备品质。”所以应明确医学伦理学是医学基础课程的地位,这是医学伦理学的恰当学科定位。应厘清教育目标,着重培养学生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操守,崇高的人生理想,培养学生用医学伦理学的方法去解决、分析、评价临床中的问题,这也是其教育和教学的最终目标和落脚点。主要有以下五方面内容:理解并践行“医乃仁术”的医学精髓;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解决医学伦理及法律、社会问题;医患沟通能力与技巧;用伦理学方法去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2充实和优化师资队伍,重视教师的临床实践经验着力打造一支既有伦理学专业背景,又有医学专业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鼓励在职教师进修和培训,以提高专业素养。可以聘请德才兼备的综合性大学教师以及社会知名学者作为外聘教师,使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多元化,打破原有的僵化、单调的教学模式。聘请附属医院遴选相对稳定的、临床经验丰富、具有较高教学能力的临床医师作为兼职教师队伍,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丰富的临床、理论知识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伦理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临床伦理价值决策能力在教学内容上,扩大教学内容的外延,基本理论内容包括:医学伦理学基本原理和规范,医生职业道德和从业要求、临床伦理原则、沟通技能;在此基础上增加现代科技发展带来的新的伦理问题、医疗实践中的实际伦理问题,如器官伦理、生殖遗传伦理、死亡伦理、医患关系、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等问题;除了基本理论内容外,中国传统医德文化、国外医学伦理学发展历史、医院管理伦理学等教学内容可以供学生选修或作为教学参考。具体方法可以是:在课堂教学中,加人现代医学大家和古代名医的生平纪事和学习、求学经历,或者以影片、纪录片形式播放相关视频,组织讨论、情景模拟等,在提高教学的生动性同时,学生受到传统医德和职业操守、大家风范的影响,比单纯灌输效果要好。在解剖课程上,形成对尸体捐献者默哀的教学惯例,提倡对生命致以尊重和逝者致以哀思。

在教学方法上,在完善已开展的“案例讨论”、“共同参与式教学”、“视频教学”的基础上,大力倡导启发式教学,如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以小组为中心的教学和以病例为中心的教学等方法,这些教学方法是国外目前经常采用的,但不宜照搬,而应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有选择地借鉴。着重使用案例教学手段,结合正反案例,大力弘扬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崇尚科学、谦虚博爱的职业精神,反对缺乏仁爱、唯利是图、麻木不仁的医德沦丧的行为。同时结合临床案例,对前沿的医学伦理问题展开学术讨论和研究,这样全方位、全覆盖的医学伦理学教育使学生“人耳、人脑、人心'

在教学设计上,贯彻伦理情境引人,主要选择具有医学伦理意义的临床情景素材进行教学:一是在课堂教学上摒弃原有的按教科书讲解理论知识的形式,而要创设具体的医疗情境,把握情境教学中的情境引入、分析和回归过程,将医疗情境和教师的分析总结相结合;二是引入临床具体医疗病例,培养学生职业伦理素质;三是恰当把握情境教学的“度”,在引人临床情境时,如何使学生面对真实的医疗环境和医患关系,对其揭示和分析的度的把握,既不给行业造成负面影响,又能促进学生尽早体验真实医疗情况,逐步适应医疗环境,树立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职业精神的崇敬。

2.4拓展学习阶段和评价形式,加强临床实习阶段的管理和监督

临床实习阶段是医学生理论学习阶段和临床阶段的重要衔接环节,通过亲身的诊疗和耐心的沟通,逐步适应医疗环境,体会医学真谛,培养沟通能力,树立正确价值观。“临床医学伦理通过对广大医务人员进行医学伦理学教育和培训,将医学伦理学的价值理论转化为临床伦理规范,对临床实践发挥导向作用和对不道德的医疗进行警示与惩戒,其目的是确保和增进疗效,提高治愈率,以圆满完成救治患者的使命。”

和理论学习的阶段不同,临床实习阶段医学伦理学学习有以下特点:教学场所由单一的课堂转为鲜活生动的医院各科室,教材由传统的课本和幻灯片转为患者和病例,教学方式由教师单纯讲授转为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接触患者和病例,在实际诊疗中进行学习。从一定意义上说,国际医学教育组织提出的对医学毕业生应该具备的最基本能力之一的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只有在临床阶段才能得到真正的践行和检验。我国学者提出:临床教学中特别要加强人文精神的教育,将医学伦理学的自主、知情同意、不伤害、最优化等原则贯穿于临床各科教学中,启发、引导学生做出相应的伦理抉择。

笔者建议,学校和医院科教部门应做到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制定《临床实习医学伦理的基本要求和规范》,作为实习阶段医学伦理学的教学要求和大纲。二是丰富和拓展医学伦理实习的内涵和外延,包括医院制度与岗位职责、职业道德;医患沟通能力与技巧;解决医学伦理相关的法律、社会、医患关系问题;与患者的情感沟通;临床伦理思维决策与价值判断能力。三是结合实习生实习中的科室轮转具体情况,要求学生结合各科室的特点,深人了解并领会涉及的不同伦理思想和要求,并完成医学伦理体验每日小结和出科总结。要求学生了解临床问诊、检体、应用辅助检査和药物、手术治疗等过程中的伦理问题,重视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和交流,完成临床诊治病例伦理总结。四是临床实习中的医学伦理师资问题。临床带教教师工作任务繁重,可以由临床带教教师和医学伦理学科教师共同组成,基于医疗情境共同制定伦理实习计划。其中临床带教教师负责选择教学案例,并规定实习生完成伦理体验总结。医学伦理学教师分出一部分教学课时进科,结合理论指导实习生的临床实践,并完成实习生伦理实习作业的评阅。

重视并加强临床实习的管理与监督,还应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从制度上保障临床实习的管理和约束。主要方式有:以学生的自我改进完善为目的,注重学生学习经历的评价;通过实习考核手册、床边考核、网上自测等,加强评价结果的分析;及时反馈不足,充分发挥形成性评价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5以社会服务为平台,在医疗实践中检验医学伦理学教育成果

医学伦理学是一门和医疗实践紧密结合的应用学科,只有深刻了解所处的社会发展现实和科技发展现状,才能利用伦理学知识更好地指导医疗实践。传统医学伦理学的主要核心内涵是医德修养,是经过历代社会的医学实践逐渐沉淀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具有中国医学独特思想的传统社会医者的职业道德。由此可见,传统医学伦理学的形成基础也是医疗实践。除了医德修养外,当代医学伦理学更涉及到医患关系、医疗科技、生命科学、卫生保健、人类生态等更为广泛的领域。所以,医学伦理学教学应追求知识活化率最大化,加强与实践的结合,重视对实践的应用和指导,强化对医学生伦理应用能力的培养。指导并感化学生始终以“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为己任,本着“医者父母心”的职业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开展各类社会实践,积极送医送药;关爱弱势群体,竭力助残助幼;进行医疗常识普及,提升民众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组织社会调查,开展各类公益活动。学生将所学的医学知识奉献社会的同时深刻理解医学伦理的人文内涵,提高其对医学社会价值、道德价值的判断能力。

医学伦理学总结篇2

【摘要】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综合医学模式的演变,医疗矛盾逐步由“技术型”向“服务型”转化,许多新的医学伦理问题应运而生,医学伦理学越来越受到各国医学教育界的关注。

The medicine ethics education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countermeasure Liang Xinzong

【Abstract】Synthesizes the medicine pattern along with the biomedicine pattern to the biological-psychology-society the evolution, the medical service is contradictory gradually by “the technology” to “the service” the transformation, many new medicine ethics question arises at the historic moment, medicine ethics more and more receives the various countries’ medicine educational circles the attention.

【Key words】Medicine ethics; Education; Pres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综合医学模式的演变,医疗矛盾逐步由“技术型”向“服务型”转化,许多新的医学伦理问题应运而生,医学伦理学越来越受到各国医学教育界的关注。

1 医学伦理学教学现状

1.1 我们不能不清醒地认识到,与世界上很多国家相比较,我们的医学伦理教育从内容到形式,从理论到实践都存在着许多问题与不足。目前,在美国、法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已经进行了多年系统稳定的医学伦理学教学。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各年级医学生中均开设医学伦理学课程,并进行跨学科教学。教学基本上围绕当前医学领域的重点热点伦理问题进行,如医学实践中知情同意、人体实验、脑死亡、稀有资源分配等。哈佛大学医学院对医学伦理学采取以问题为基础进行跨学科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对医学伦理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学科进行研究和探讨,并邀请不同学科的专家参加,例如邀请临床医学专家、基础医学专家、社会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行为科学家等[1]。

我国则多以开设医学伦理学课堂教学为主,进行其他教学模式的学校还很少,教学模式还有待完善。仅在少数医学院校的医学伦理学教学中,采取了对重点热点问题进行讨论,课题调研的形式。比如哈尔滨医科大学,其在上世纪末已经开始采取这种课题调研讨论的教学形式,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2]。但是目前国内对这些模式还缺乏系统的研究,也没有很好的推广。

1.2 对医学伦理学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医学伦理学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才导致目前我国医学院校医学伦理学课时严重偏少的现状。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大部分医学院校在第五学期开设医学伦理学或在政治课中开设医德课,总课时约为30学时,不及美国、日本等国家同类课程学时总数的1/5。在如此有限的时间内,不大可能指望学生对医德范畴、医德规范等有较为系统的了解,更谈不上为他们提供将理论付诸实践的机会了。

2002年2月,国际医学教育学会公布了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包括医学教育的7个基本方面: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医学科学基础知识,临床技能,沟通技能,群体健康和卫生系统,信息管理,批判性思维和研究。[3]这一标准阐述了医学院校毕业生必须具备的一系列基础核心能力,从中可以看到,医学伦理学和医德教育在医学生综合素质中占有重要地位。

1.3 授课形式单调是我国医学伦理学教学中亟待改革的又一弊端。

目前医学伦理学教学中通行的是单纯由教师讲授的方法。限于学时,教师较少考虑,也无从考虑实际效果。这种“布道式”的教学方式,很难引起学生对医学伦理学的兴趣,更不用说掌握指导他们终身职业生涯的伦理准则与规范了。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美国医学院该门课程的教学形式显得生动活泼。其中最常见的是各种形式的讨论和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日本的医学伦理学课程则主要由相关临床教研室的教授主讲及让学生参加病区实习的形式来予以实施,注重培养学生判断医疗实践中发生伦理问题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拿大的医学伦理学课程大多

采用案例教学法和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1.4 如何让医学伦理学的教学内容更系统、更稳定、更具时代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医学伦理教育的教学内容也同样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众所周知,任何一种道德理论或伦理学说,都是有其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随着经济改革在我国城乡相继取得巨大成功,人们开始对医疗卫生保健行业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新的医学模式要求医务人员不仅应具备精湛的医术,而且要求他们能自觉尊重生命价值,在努力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的同时,还要深谙伦理学、心理学等人文科学知识。所以原有的教学内容自然跟不上时代的需要,而即使是已经更新的教材内容,也会因为目前新的伦理学问题的层出不穷而同样有了时代的局限性。传统的医学伦理学考核形式,主要以考场笔试(闭卷或开卷)以及论文撰写常见。前者强调的是书本理论知识的检测,特别是闭卷形式。开卷形式虽然有一定的开放,但总之都是以理论知识考核为主,与传统课堂授课形式相适合。这种考核方式容易流于形式,不能真正考查到学生学习医学伦理学课程后的思想观念以及伦理决策能力上的变化,也不能真正鼓励学生学习医学伦理学的主动性。后者虽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助于学生自我能力的培养,相比较应该是一种进步。但是仍然还有不足之处:没有贴近临床和实践,学生的任务仅仅是在完成论文,所以相关材料可以不必从实践中获得,减少了伦理学的实践机会;论文撰写相对简单,教师的指导成分相对较少,实用性不足。因为以上这些因素,所以目前的医学伦理学考核方式难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迫切感,那么进行医学伦理学考核制度的改革就更加势在必行。

2 医学伦理学教学的对策

2.1 加强国际合作,提高中国医学伦理学的教学水平。医学伦理学的发展和医学科学的发展密不可分,一种新的医学科技的发展,必然引起相应的伦理学的方法论等多种角度,深入研究高等学校教学方法,使我们的教学在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启迪学生创造性思维以及培养学生表达思想、交流观点的能力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4]。此外,对学生的成绩考核,要考虑改变以理论考试为主的形式,积极尝试多种考核方式,使考试内容注重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分析一些具体问题。

2.2 创新教学内容。

自1982年以来,我国高等和中等医学院校和医疗部门陆续开设了医学伦理学课程,从事医学伦理学教育和研究工作,先后编写了许多版本的医学伦理学教材。这些教材的出现,对于医学伦理学的教学研究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21世纪是生命与健康科学发展的世纪,因此医学伦理学内容体系“应以义务论为主线,将价值论、公益论贯穿其中,既反映传统医德精华,又突出生命与健康主要内容,并包括哲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美学等相关学科进行理论与实践的论证。既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能帮助医学生和医务工作者解决在学习和医疗实践中的各种伦理问题。其具体内容应突出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和实践性的统一”。[5]

2.3 改革教学方式。

教师讲授不应该是医学伦理课唯一的教学方式。我们应该借鉴国外一些比较好的教学方法,依据我国的国情和目前医德医风的现状,摸索出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模式。在方法上,我们应改单调乏味的说教为多种形式并举。可以尝试用师生对话、小组讨论、专题讨论的形式。在医学伦理学教学过程中,“应特别重视选择与应用正反典型事例进行伦理分析,这对于帮助医学生和医务工作者加深对医疗实践中所遇到的伦理纷争的理解,提高医学行为分析判断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效果好,深受大家欢迎”。[6]同时还“应重视对启发式、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考评法等方法的应用,不断提高医学伦理学教育教学质量”。

2.4 加强师资培养,提高教学水平。

为解决师资队伍发展滞后的现状,首先,应尽快成立医学伦理学教研室,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的、专兼结合的教学队伍。其办法:一是建立专门教学研究机构,配备专门从事医学伦理学教育的人员,尤其重视选拔有培养前途的硕士生、博士生。二是以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教育委员会名义举办全国性医学伦理学师资培训班和专题研讨班,2004年8月在广州举办的全国医学伦理学教育培训班,受到有关部门和与会者的好评。同时,各省市医学伦理学会也应定期召开医学伦理学教育会,不断培养医学伦理学队伍,还应选派有培养前途的年轻教师出国作访问学者进修学习,从而达到提高医学伦理学师资队伍素质的目的。

2.5 完善并规范人文教育体制。目前我国医学伦理学教育体制不够完善,同时还尚无相应的规范。

全国仅有医学伦理学会及教育等专业委员会,而各省市没有相应的专门机构,也缺乏统一和明确的要求。虽然国家教育部、卫生部在课程建设上把医学伦理学列入教育计划,但全国医药院校缺乏统一的安排。有的院校成立了医学伦理学教研室,但大多数院校是在社科部或德育教研室中成立一个小组,教材不够统一,教育与研究相脱节等。我们认为,必须制定统一的计划和提出明确的要求,“把医学伦理学作为整个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教育卫生主管部门的议事日程,列入教育计划,作为必修课程开设,作为精品课程和重点学科来建设”。[7]同时要大力开展医学伦理学的教育研究,定期召开地区和全国性医学伦理学教育研究会,总结交流经验,表彰先进,依靠全体医学伦理学教育工作者和理论界、医学界的同仁,共同为建设符合国情的医学伦理学理论及教育体系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伍天章.以教学内容改革为突破口,加强医学伦理学教材建设.中国医学伦理学[J]2001,(1)34~35

2 曾钊新、李建华.道德心理学[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2,134

3 伍天章.以教学内容改革为突破口,加强医学伦理学教材建设.中国医学伦理学[J] 2001,(1)34~35

4 李传俊、李本富.医学伦理学案例教学的实践与评价.医学教育[J]1995,(2)9~11

5 张金忠.关于医学伦理学教学方法、效果的讨论.中国医学伦理学[J]1999,(3)27~28

医学伦理学总结篇3

一、相关概念界定

知,是指知道,明了(见新华字典第10版624页)。行是指行动,“做”(见新华字典第10版535页)。在伦理学界,知是指道德认知,行指道德行为;是指以道德知识为基础,在面对一些社会道德关系,及对这些关系处理的原则、标准时,人们的理解和具体做法[2]。

本文中“知行一体的教学模式”是指通过对理论授课、实践教学、考核评价等方面的改革,初步建构起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相融通、相支持的医学伦理学教学模式。

二、“知行一体”教学祺式构建

(―)改革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手段并用

传统的教学方式单一,偏重理论说教,与医德实践缺乏联系。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思考与探索能使医学人文理论真正内化为医学生品格与精神的教学方式,我们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模拟实践、集体辩论、小组讨论、个人角色扮演、小组合作、案例点评等教学方式。充分利用PPT、视频、案例、网络资源、图片等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和感染力。

尤其是案例教学法对学生产生了极大震撼作用,在开篇探讨完医学伦理学绪论后,从第二章开始,每章启用1-2个临床真实案例,将学生分成8-10人1组,每组讨论完后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组点评、最后由教师总结性发言。

例如在医学伦理学基本原则与规范这一章,我们运用案例:张某,女,42岁,在甲医院体检时发现乳腺有肿物,大夫建议做进一步检查,遂在家属陪同下到某肿瘤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大夫李某做了检查后认为是增生,患者介绍了在甲医院检查情况,李某毫不在意,在患者及家属要求下,开了X线检查单。片子出来后,李某看了一眼说:“我说是增生吧,你们不信,根本不用照片,我一摸就是增生。吃了药,缓解了就不用来了”,5个月后,患者又来该院治疗,确诊为“乳腺癌三期”,作了乳腺根除术,主治大夫王某责怪其“为什么不早来院检查治疗”。请针对本案例进行伦理分析。

学生讨论结果如下:1.本案例中李医生在医疗工作过程中盲目自信、缺乏思考,违反了审慎工作作风;作为医生,在给患者下诊断前,一定要结合检a和病人病情周密思考,不应草率下结论,造成误诊,耽误了病情;2.李医生诊断水平欠佳,对增生和癌症不能准确鉴别,应加强业务知识与技能学习;3.主治大夫王某不应该责备病人,应和病人多沟通交流,给予相应尊重。

通过对典型案例分析,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巩固了理论知识,联系了实际,提高了在未来医疗实践中分析、解决临床实际伦理问题能力。

(二)注重实践教学,引入体验式学习机制

任何道德理论,不管体系多么完备,逻辑多么严密,内容多么丰富,只有在实践中影响了人们的行为,并趋向于让人们做有德性的人、过有德性的生活,才具有实际意义。

为增强《医学伦理学》教学实效性,提高医学生医学人文素养与医师职业精神,以第二课堂为依托,与学生共同策划“志愿者活动”方案。活动前对学生进行注意事项培训,将医学伦理学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涵渗透其中,推动学生分批、分组利用课余时间深人到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海142南省人民医院、海南省安宁医院以及社区等开展志愿者服务,为社区老人、医院患者提供读书、沟通交流、生活护理等全方位服务,让学生在身体力行中切身体悟“平等仁爱、患者至上、真诚守信、精进审慎、廉洁公正、终生学习”的医师职业精神。引导学生结合医学伦理学理论知识,撰写临床伦理体验反思心得,在小组、班级和年级交流分享;同时将学生在活动中经历的事件编辑成教学案例,以供教学使用。已设计、推进与完成4届“医乃仁术”拓展杯活动,并编撰《医乃仁术文集》4本。

此外,每年举办人文医学论坛,组织学生聆听优秀专家和青年学者专题讲座,像山东大学陈晓阳教授、天津大学张金钟教授、医学伦理学杂志主编李恩昌主任等为学生作人文医学相关主题报告。分享专家多年从业中总结的宝贵经验;一场场生动的报告让教师和学生开阔眼界,受益匪浅。

(三)变革评价方式,过程和终结考核相结合

考试改革是深化医学伦理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改变传统的一张考卷定高低的考核方式,将平时表现、伦理实践与考试成绩结合起来评价学习效果,调动学生学习和实践医学伦理学的积极性,真正发挥考试检验学生掌握、运用知识,检测教师教育效果的手段作用。

我校通过实施形成性评价考核,改革医学伦理学课程随堂测评这种单一、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采取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方式,其中过程性考核成绩占学生总成绩的60%,终结性考核成绩占学生总成绩的40%。

1.过程性评价

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两种形式,教师评价占过程性评价成绩的70%,学生评价占30%。过程性评价低于60分者,不得参加终结性考核。

(1)教师评价

以100分为满分,包括:①上课出勤率20分,缺课一次扣5分,缺课三次及以上取消该门课程成绩;②第二课堂活动20分,根据是否遵守医院规章制度等给分,无正当理由缺勤的学生,取消该门课程成绩;③活动报告或体会20分,评分原贝IJ:案例来自本次实践活动,主题鲜明,重点突出,能用医学伦理学基本原则和规范分析和思考问题等;④小组汇报活动中表现30分,根据承担的任务及完成质量给分。⑤特色分10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是否凸现个人特色为给分依据。

(2)学生评价

以100分为满分,包括:①自我评价20分;②小组内互评80分,观察点有:课堂教学到课率10分;第二课堂活动参与情况20分;团队合作能力15分;在小组活动项目完成过程中作用20分;个人特色与创意10分;对个人自我评价分析5分。

2.终结性考核

考试以标准化试题库为基础结合职业医师考试,由课程负责人在考试前拟定命题方案,由非授课教师通过考试系统自动生成考卷并审题,经二级教学单位、教务部审核后用于考试。题型以案例题居多,包括A1、A2、A3、B1四种,考试结束后通过考试系统进行结果评价和分析。

过程性评价贯穿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等各方面,从考察学生学习态度、参与志愿者活动表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等进行综合考査。任课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以及志愿者服务对象评价都纳入过程性考核体系。终结性考核以“海南医学院考易考试管理系统”为建设平台,以期末理论考试为载体,教考分离,实现考试科学化、规范化。通过此种考核方式,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伦理学课程的积极性。

三“知行一体”教学模式反思

(―)取得的成效

1.该模式获得学生好评

该模式应用到我校2009—2013届医学类本科生,获得学生好评。根据2014年对2009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问卷调査结果统计,75.9%的学生认为本课程对医生进行临床决策有重要作用,不可缺少;95%以上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志愿者活动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75%以上的学生认为通过学习医学伦理学,对医生这个职业的要求有了进一步了解,明确了今后专业学习方向。

2.促进教学团队不断提升

近三年来,本课程任课教师围绕《医学伦理学》教学模式改革,不断总结经验,积极申报教研课题,共获批9项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立项,其中省级教育研究课题5项,中华医学会立项课题1项,省人文医学研究基地课题2项,海南医学院教研课题1项。以副主编身份参编教材3部,发表相关论文8篇。该成果还获2014年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二)存在的不足

通过实施发现,本教学模式也存在一定不足,由于医学伦理学是选修课,只有24学时,学生重视程度不够,无法跟考试课相比。另外,由于该课程是100多学生集中授课,给教师教学带来一定难度。尤其是讨论课,会出现规模越大的课堂讨论或者讲授效果就越差m。所以将班级人数控制在90人以内,也是我们下一步将改进的地方。

医学伦理学总结篇4

[关键词]医学伦理学;教育;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7-0284-02

1医学伦理学教学现状1.1我们不能不清醒地认识到,与世界上很多国家相比较,我们的医学伦理教育从内容到形式,从理论到实践都存在着许多问题与不足。目前,在美国、法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已经进行了多年系统稳定的医学伦理学教学。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各年级医学生中均开设医学伦理学课程,并进行跨学科教学。教学基本上围绕当前医学领域的重点热点伦理问题进行,如医学实践中知情同意、人体实验、脑死亡、稀有资源分配等。哈佛大学医学院对医学伦理学采取以问题为基础进行跨学科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对医学伦理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学科进行研究和探讨,并邀请不同学科的专家参加,例如邀请临床医学专家、基础医学专家、社会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行为科学家等。

我国则多以开设医学伦理学课堂教学为主,进行其他教学模式的学校还很少,教学模式还有待完善。仅在少数医学院校的医学伦理学教学中,采取了对重点热点问题进行讨论,课题调研的形式。比如哈尔滨医科大学,其在上世纪末已经开始采取这种课题调研讨论的教学形式,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目前国内对这些模式还缺乏系统的研究,也没有很好的推广。

1.2对医学伦理学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医学伦理学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才导致目前我国医学院校医学伦理学课时严重偏少的现状。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大部分医学院校在第五学期开设医学伦理学或在政治课中开设医德课,总课时约为30学时,不及美国、日本等国家同类课程学时总数的1/5。在如此有限的时间内,不大可能指望学生对医德范畴、医德规范等有较为系统的了解,更谈不上为他们提供将理论付诸实践的机会了。

1.3授课形式单调是我国医学伦理学教学中亟待改革的又一弊端:目前医学伦理学教学中通行的是单纯由教师讲授的方法。限于学时,教师较少考虑,也无从考虑实际效果。这种“布道式”的教学方式,很难引起学生对医学伦理学的兴趣,更不用说掌握指导他们终身职业生涯的伦理准则与规范了。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美国医学院该门课程的教学形式显得生动活泼。其中最常见的是各种形式的讨论和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日本的医学伦理学课程则主要由相关临床教研室的教授主讲及让学生参加病区实习的形式来予以实施,注重培养学生判断医疗实践中发生伦理问题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拿大的医学伦理学课程大多采用案例教学法和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1.4如何让医学伦理学的教学内容更系统、更稳定、更具时代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医学伦理教育的教学内容也同样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众所周知,任何一种道德理论或伦理学说,都是有其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随着经济改革在我国城乡相继取得巨大成功,人们开始对医疗卫生保健行业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新的医学模式要求医务人员不仅应具备精湛的医术,而且要求他们能自觉尊重生命价值,在努力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的同时,还要深谙伦理学、心理学等人文科学知识。所以原有的教学内容自然跟不上时代的需要,而即使是已经更新的教材内容,也会因为目前新的伦理学问题的层出不穷而同样有了时代的局限性。

2医学伦理学教学的对策

2.1加强国际合作,提高中国医学伦理学的教学水平。医学伦理学的发展和医学科学的发展密不可分,一种新的医学科技的发展,必然引起相应的伦理学的方法论等多种角度,深入研究高等学校教学方法,使我们的教学在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启迪学生创造性思维以及培养学生表达思想、交流观点的能力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2.2新教学内容:自1982年以来,我国高等和中等医学院校和医疗部门陆续开设了医学伦理学课程,从事医学伦理学教育和研究工作,先后编写了许多版本的医学伦理学教材。这些教材的出现,对于医学伦理学的教学研究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21世纪是生命与健康科学发展的世纪,因此医学伦理学具体内容应突出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2.3改革教学方式:教师讲授不应该是医学伦理课唯一的教学方式。我们应该借鉴国外一些比较好的教学方法,依据我国的国情和目前医德医风的现状,摸索出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模式。在方法上,我们应改单调乏味的说教为多种形式并举。可以尝试用师生对话、小组讨论、专题讨论的形式。

医学伦理学总结篇5

关键词: 护理伦理学 案例教学法 讨论式教学法

护理伦理学是一门集思想性、知识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理论性、现实性、针对性都很强,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护理伦理素质和护理道德情感,从而提高其护理道德认知水平为教学目的,是护理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护理学人才人文素质的基础与核心。[1]护理伦理研究离不开方法论的指导。多年来,在护理伦理学课的教学中,我们精心选择教学方法,结合护理伦理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依据目前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主要伦理困惑,不断发现和尝试新的教育途径,使护理伦理学课的教学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使学生获取理论知识,又要紧密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形成道德品质。针对课程特点,笔者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可以把知识性、应用性和趣味性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方法,比较受学生欢迎。网络报道、电视新闻、专业刊物、学生的实习经历等都是案例的重要来源。我们在应用案例教学法时注意仔细思考、精挑筛选,注意让学生分析,注重其对学生的教育意义,把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和养成品质结合起来。

案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无论从案例内容的选择、课堂应用的效果还是对案例的驾驭,对教师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反应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案例的选择第一要有针对性,应与课程内容中涉及的具体理论或某个伦理难题相一致,这样才能更好地辅助理论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课本中的基础理论。第二要有典型性,必须是大家关心的热点,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并能给学生启示和警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要有开放性,案例中的讨论问题要具有争议性或可以从多角度进行研究分析和解释的可能性,使学生比较容易找到切入点,就会不由自主地展开积极热烈的讨论。[2]案例教学有以下形式:

1.1文本案例

文本案例的应用有两种情况:一是通过多媒体,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如在第九章以后的专题中,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安乐死、器官移植、人体试验等对学生来讲,多数只是听过,没有见过,运用图片、动画等加以展示,教师可用较少的时间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事半功倍。[3]二是在理论知识讲授前或过程中,将案例与所学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分析、讨论,找出案例中的护理伦理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4]如在讲授护理道德范畴中的情感与良心时,可适当穿插护理界模范人物的事例,讲授她们的动人事迹,强化教学效果。如2012年K2001次列车上嘴对嘴吸出脓痰救活老人的长乐市医院的33岁女护士吴春丽,让学生讨论:“最美护士”“美”在哪里?某些人觉得做好事、讲奉献会麻烦缠身、好心没好报,你如何看待?护理道德情感的最高层次是什么?通过分析帮助学生找出问题的实质,并提高学生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

1.2情景案例

某些章节内容的实用性较强,如护患沟通、安乐死等专题,由教师单独介绍课堂教学效果并不好,教师可结合实际设计一些具体情境的案例,如导诊接待、护患建立第一印象、告知不好消息、保密与解密等,由学生分别扮演护士、患者及其他相关角色,也可叫做角色扮演案例。利用这种方法督促学生观察现实,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很有价值。学生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在表演过程中轻松地掌握知识,培养了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5]

1.3影视案例

近年来影视案例作为教学资料已经受到许多学者的肯定。引用影视作品,可以让学生通过形象的影视作品感受和了解护理伦理学的内涵,将教师的讲授与影视作品的播放有机结合,使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直观化、具体化和简单化,帮助理解比较抽象和复杂的内容,最大限度地综合利用教学资源。教学中采用的影视剧包括关于安乐死的电影《深海长眠》、焦点访谈《医患关系的是与非——医疗费用》、央视新闻调查:《共同关注器官稀缺——承诺》、《人工授精》,纪录片《艾滋病警示录》、《安乐死在荷兰》,等等。影视案例教学通常在一个章节结束时对本章节内容进行一个总结,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对该伦理问题及其所涉及的内容有一个整体全面的认识,提高学生对伦理问题的敏感性,增强伦理辨析能力。通过几年的使用,我发现此方法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责任感都有较好的效果。

案例教学法比传统讲授法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热情,对于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护理伦理的基本理论和原则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对医疗、护理行为的自我评价能力和对医德问题的敏感性,协调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2.讨论式教学法

讨论式教学法是和讲授式教学法相对应的概念,它摒弃了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做法,强调在教师的精心准备和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通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启发学生就特定问题发表见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问题—思考—探索—解答”的积极状态,实现教与学的互动。讨论式教学可提高学生在课堂上中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师生进行良好的互动,对强化教学效果有显著的作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无疑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思想。[6]在讨论式教学中选题非常关键,因此首先要摸清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和实际需要,选择一些既符合教学目的,又是学生比较关心的、感兴趣的、有一定了解的、在学生知识范围内的话题。

如在讲授“护理伦理原则”这一护理章节时,我们在课堂上模拟了如下伦理案例:有一位身患晚期肝癌、对科技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七旬工程师,和另一位年仅10岁、患急性甲肝的小学生,同时到一家医院就诊,要求住院治疗。但是,由于该院种种医疗条件的限制,只能收留一位病人。请问医生应该给哪一位病人开住院单?其护理伦理依据是什么?本案例中可以有两种解决方案,具体收留谁都有各自的理由。讨论的形式多样,如分组讨论、分组辩论、即兴发言等,学生们通过热烈讨论,进行正反比较,对伦理学中的社会价值原则、余年寿命原则、家庭角色原则、科研价值原则、应付能力原则、排队原则等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强化了参与意识,开发了学习潜能,同时也对在今后将要从事的护理工作所面对的伦理学问题有了较为深刻的体会。

讨论式教学法可以加深学生对护理工作的认识和理解,体现出学生对患者及工作的态度、信念和价值观,并可以通过教师给予相应的肯定和纠正,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护理道德观,促使学生思考自身的工作和责任,认识自己所肩负的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减轻痛苦的重要专业职责,并将个人的发展和护理专业的整体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从而更加明确自己在护理专业中的发展方向和目标。[7]

3.开展辩论赛

对护理伦理学教学中涉及的相关伦理难题,可以通过组织辩论赛的形式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如安乐死是否应该合法化?单身女子和罪犯可不可以使用人工受精?活体器官移植原则应不应该放松限制?等等。辩论前首先了解同学对这些问题的观点,鼓励正反两组同学积极发言,辩论结束时由老师做简短点评,最后进行总结。在辩论的整个过程中,老师只能是指导者,学生是真正的学习主体。在辩论过程中得来的相关伦理学理论、知识、道德原则、道德规范等方面的知识,都是通过学生逻辑归纳所获得的感性经验体验和理性思考的结合,无论从记忆贮存的角度,还是从提取运用的角度来说,都是一种更牢靠、更有效的知识。在参与过程中,学生的组织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辩论式”课堂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激烈的课堂气氛中全面展示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增长见识,培养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还能使学生在辩论中得到成就感。[8]

4.组织社会实践

培养应用型护理学专业人才就要注重护理伦理实践教学,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分析和解决护理伦理道德问题的实际能力,增强对患者的护理情感。[9]社会实践环节在护理情感塑造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对临终关怀、社区护理等内容,学生只是从教材和教师讲授中获得一些感性材料,缺少生活经历,通过观看《北京松堂医院——中国成立的第一所临终关怀医院》纪录片,走访社区敬老院、养老中心、福利中心,开展下农村、社区,健康宣教、保健咨询、义务诊疗、医疗调查等活动,既锻炼技能,又了解群众需求,对增强学生护理情感,培养学生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增进护患沟通技巧等都有积极意义。

通过几学期的护理伦理学教学改革,采用以上教学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听课积极性和主动性,比以往单纯的讲授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他们在课堂上结合案例积极动脑,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极大地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并能在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把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应用、知与行有机结合起来,更加懂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护理人员的天职,更好地完成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护理使命。[10]

其实,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孤立存在、单独使用的,而是针对具体的授课内容,灵活使用,并与考试方式和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除以上方法外,我们还在不断探索一些新的方式与手段,努力创新,以期探索出更适合这门课程的、更适合学生的、更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形式,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新理念。

参考文献:

[1]李怀珍.护理伦理学[M].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

[2]程慧.护理伦理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与实践[J].亚太传统医药,2009(12):206-207.

[3]戴晨丽,颜岩.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医学伦理学教学探索与实践[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4):184-185.

[4]王建华.护理伦理学课程注重临床伦理实践教学的探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6):310-311.

[5]邵鸣.PBL教学法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阅读,2012(7):45.

[6]周小玲,杨运秀.案例法在护理伦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6):300-302.

[7]支颜霄.案例教学法在护理伦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6):201.

[8]吴小碧.护理伦理学教学中运用案例式教学的粗浅体会[J].职教与成教,2012(6):579.

医学伦理学总结篇6

关键词:中医药科研;科研伦理;医德

中图分类号:R-0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7-0065-02

引言

当今社会,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伴随着人类社会物质精神生活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类的疾病谱发生了结构性变异,人类受到现代综合征、癌症、心身疾病等困扰。而中药在难治疾病和慢性疾病方面,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且最近几年传统药物和营养食品市场在美国、欧洲发展很快,这都为具有治未病和药食同源特点的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面对如此良好的机遇,中药产业在伦理道德层面上是否已经做好充分的准备来迎接这难得的发展契机呢?随着现代化学工业和制药工业的快速发展,药学科研的不断深入和临床新药的大量使用,促使人们更加关注药学伦理道德的问题。而本文主要针对科研工作者在中医药科研活动中的伦理问题进行探讨。

一、科研伦理的相关理论

那么何谓科研伦理?它是指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涉及的伦理问题,具体包括从研究方案预设到研究完成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存在着的伦理问题,如在研究开始前研究的意义、研究的理论、方法和方案设计的科学性和实施的规范性等伦理问题;研究过程中存在的研究风险与具体的研究环境,研究的协议和沟通,受试者的招募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对受试者的治疗和保护、对受试者隐私的保护、利益冲突、对弱势群体的保护、知情同意的过程、研究数据的采集、对研究人员的保护等;结题过程中及其后的数据和成果发表的真实性等问题[1]。而医学科研伦理是指在医学科研的实践中调节科研人员与受试者、科研人员之间、科研人员与社会之间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2]。它贯穿于医学科研活动的全过程,对于医学科研人员起着价值导向和行为约束作用,对于保证医学科研活动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关于讨论科研人员在科研活动中的伦理问题是否有意义、有必要的问题,有学者把存在于其中的两种对立看法分别称为“价值中立论”和“价值关联论”[3]。“价值中立论”认为,科研人员在进行科学技术研究之前或在研究过程中,不必考虑它是否会带来好的影响或坏的影响,不必考虑它是否有用或应不应当做等问题。尽管对科学技术成果的运用很可能会导致好的或坏的结果,但这只与运用的人有关,仅此而已,这些结果不应影响科研人员的研究活动。科研人员做的是纯粹的科学技术研究,研究本身独立于任何价值考虑。如果在科学技术研究过程中涉及伦理道德问题的话,也只不过是科研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而“价值关联论”则相反,它相信在进行科学技术研究之前以及在研究过程中,科研人员应当对研究本身做评价,对“研究将会引起好的结果、还是坏的结果”,“研究应不应当做”等问题,科研人员要在研究之前预先考虑,要对其研究行为负责,如果判断科研的结果会给社会带来不好的影响,那么科研人员应当尽快收手不干。只有科研人员严肃地对待其科研活动中的伦理问题,树立良好的伦理观念,才能保证科研活动符合人类发展的需要,从而最终给我们及子孙后代一个美好的未来[3]。本文主要倾向于以“价值关联论”来探讨科研人员的科研伦理。

二、中药新药研发中的伦理现状及对策探讨

近年来,中医药科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中医药研发成果不论在量上还是质上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这无疑也促进了我国的医疗水平和中医药的发展。但是,由于受到市场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一些科研人员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也发生了扭曲,具体表现在以下一系列的伦理矛盾中:(1)研究主体与研究客体之间的矛盾中医药新药研离不开动物实验和人体实验。研究主体与研究客体之间的矛盾主要体现在进行临床实验时,研究未能遵循伦理程序,未能取得知情同意,对患者保密和忽视实验动物的福利这两个方面。(2)研究群体内部之间的矛盾在课题开题之前,研究人员之间可能会出现分工的矛盾;研究过程中也会出现信息如何共享、先行完成的课题可否先行一步独立公开发表等矛盾;研究结束后,成果如何分享,包括署名、荣誉和奖金分配等矛盾。(3)研究过程中的不正当行为,这主要表现在:科研设计缺乏全面、充分的论证,尤其缺少人文理念的参与;弄虚作假,骗取伦理审查;重结果、轻过程,实验的完整性、可信度大打折扣;编造、篡改、隐瞒实验数据;动物实验和人体实验中侵权、违规行为等。诸如此类种种的不道德行为不仅会损害科学事业、败坏科学道德,而且会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生态问题甚至人体受试者被伤害等问题。针对以上在科研过程中出现的道德失范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应对:

第一,保持实事求是的科研作风。科学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尊重事实、实事求是。医药科研人员要揭示人体生命现象的本质,探寻增进人类健康、战胜疾病的途径和方法,就必须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事实的规律。因此,中医药科研人员应做到:研究以事实和科学理论为依据;实验设计要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在实验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重复性;观察实验要认真,如实记录实验数据,客观地记录实验反应,不得隐瞒编造实验结果;科研工作总结、撰写科研论文要尊重客观事实,对于实验中获得的各种数据、原始材料,经过归纳、科学统计处理,通过科学思维进行抽象和概况,做出符合实际的总结和科学结论;报道科研成果要实事求是。

第二,时刻保持医德敏感性。医德是社会一般道德在医学领域中的具体表达,是医学工作者自身的道德品质和调节医学工作者与患者、他人、集体及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规范的总和。从本质上说,医德是人们在医疗实践活动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现象。其特殊径表现在:实践性、继承性、时代性、全人类性、人道性。现代医学科学认为,无论是基础医学研究,还是临床医学研究,最终都离不开人体实验。药物或新的诊疗技术,只有在一定范围的人体实验基础上最终验证其疗效和毒副作用的强弱,才能确定是否推广于临床。因此,人体实验已经成为医学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合乎规范的人体实验,不仅是必然、必要的,而且也应该得到伦理的论证和支持。这就要求科研人员在进行人体实验时,要时刻保持医德敏感性,充分尊重和考虑受试者的权益。

第三,严格遵守实验动物管理条例。条例规定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人员应爱护实验动物,不得戏弄、虐待或伤害实验动物。在符合科学原则的前提下,鼓励开展动物实验替代方法的研究与应用。诸如在准备利用动物进行研究时,主要的研究员应当在尽可能的情况下遵从“3R原则”(Replacement替代,Reduction减少,Refinement改进)。即利用不需要使用动物的研究方法来代替使用动物的研究方法——数学模型、计算机仿真、试管生物系统和尽可能地用感觉不敏锐的物种代替脊椎动物;发展可减少每次研究方案中使用动物数量的研究和统计模型;改进实验技术以减低参与研究动物的疼痛、紧张、不适和苦楚,确保它们不会超过这些动物在日常生活中所受的程度。

第四,切实保障知情同意权。1946年问世的《纽伦堡法典》提出了一个著名的重要原则,并为后代的《赫尔辛基宣言》等医德文献所坚持和完善,这就是知情同意原则。受试者知情同意权是指受试者对人体实验研究的目的、方法、经费来源、任何可能的利益冲突、科研工作者与其他单位之间的从属关系、课题设计的好处以及潜在的风险和可能造成的痛苦等信息,有充分知悉并在此基础上自主、理性地表达同意或拒绝参加人体实验的意愿的权利。保障知情同意的原则有利于保护受试者的权益,能减少或避免研究人员及单位与受试者之间的各种纠纷。

第五,成立科研伦理委员会。科研伦理委员会应当按照适当的法律和条例、专业行为和实践的标准及当地社会的价值去决定研究计划的可接受性。研究伦理委员会的组成具有广泛性,因此需要见识广博和热心的卫生专家和非科学家,例如生命伦理学家、保健律师以及当社区的非专业人士参与。

第六,心怀古人的仁爱之心。仁爱是中国传统道德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仁爱是每个人发自内心的要求,是可以长期培养而产生的。春秋战国时期,孟子提出“恻隐之心,仁之端也”、“人皆有不忍之心”的“人性善”的观点,强调关心、爱护人是人的天性,即使是君主也应当实行“仁政”,每个人都要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这也为中医药工作者树立良好的医德提供了思想指导。特别是宋代的程颢对仁爱思想的理解更适用于科研伦理要求,他说:“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智、信皆仁也。”[4]宣称一种以仁心与万物同感疾痛的直接感通思想。中医药科研人员在做动物实验和人体试验前及过程中都应该有“仁心感通”思想。

三、结语

中医药科研伦理讨论的意义在于:它使得人们对中医药科研过程所产生的各种伦理争论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有了自己比较清晰的伦理判断。再者,它也为中医药科研工作者提供了伦理指导,即让其充分认识到中医药科研活动不是可以随心所欲的,它是要求科研人员必须遵守行业中的伦理规范,诸如人体实验中的知情同意权,实验动物的3R原则,同时也不能用善的目的为自己恶的行为辩护。

参考文献:

[1]方玉东,张莉莉,陈越.国外科研伦理管理理论与实践综述[J].文·史·哲,2011,(2).

[2]高桂云,郭琦.医学伦理学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301.

医学伦理学总结篇7

护理伦理学是运用一般伦理学原理去解决护理学科发展中,特别是护理实践中护理人员与他人、护理人员之间、护理人员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护理道德意识、规范和行为的科学。随着医学模式和护理模式的转变,护士在临床工作中所面临的伦理问题越来越多,如何提高护理专业学生分析和解决护理实践中伦理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临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一直是我校师生共同探讨的问题。我校将护理伦理学课程设置为必修课,总课时16学时,期中理论14学时,实践2学时,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由学校统一安排,教学任务由人文学科类教师完成。调查发现,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不足,因此对师资队伍进行了尝试性的改革,取得了较好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在我校护理系3年制护理2009级随机抽取3个班级267人作为实验组,另3个班级276人作为对照组。

1.2方法

1.2.1教学方法实验组由人文学科类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共同完成授课任务。对照组按照常规由人文学科类教师来完成授课内容。

1.2.2评价方式采用客观评价法,评价指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两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第二部分为课程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1.2.3统计学方法两组期末考试成绩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录入和分析,统计方法为成组设计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简单定量分析。

2结果

2.1两组期末考试成绩比较实验组为81.20分±5.82分,对照组为79.38分±6.2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89,P<0.05)。

2.2教学评价课程结束后对实验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96.6%的学生对该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95.5%的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并能提出自己的观点;86.1%的学生能把一般伦理学的原理运用到护理实践中,去分析和解决护理伦理问题。90.3%的学生认为护理伦理学课程应该由人文学科类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共同授课,这样既能把护理伦理学的理论知识讲透,还能把临床相关的伦理问题结合起来,融入到专业教育中去。

3讨论

3.1护理伦理学学科定位护理伦理学作为医学与伦理学的交叉学科,起初人们更多地认为它是伦理学的分支学科,随着该学科的发展,伦理学逐渐发展成为医学基础学科。教学目的除了提升护生职业道德和素质外,更重要的是应用护理伦理学理论解决医疗实践中出现的伦理问题。因此,在教学中不能进行抽象空洞的理论说教,而要以临床为背景分层次分阶段开展教学。

3.2护理伦理学师资队伍现状经调查,担任护理伦理学课程的教师,人文学科的教师占51.4%,专业课的教师占28.6%[1]。长期以来,人们已经习惯把它定位为一门思想品德课,而不是专业基础课,习惯从道德层面上剖析这门课程,而忽略了护理本身蕴含的伦理关系。所以大部分高校护理伦理学的师资队伍都是由人文学科类的教师组成。

医学伦理学总结篇8

当今世界,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国家不但对科技医学科学重视而且对人文社会科学,医学伦理学亦相当重视。这是因为:

1.1医学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医学需要伦理学,有如人需要空气和鱼需要水一样医学伦理学是研究医学道德的科学,既具有其一般社会道德共性,又有着与医疗卫生工作直接联系的职业道德特点.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者一目了然。为解除患者对收费的疑虑,我院还建立了电脑査询系统,患者可持卡随时査询费用明细。我院还实行了出院患者结算复核制度,每天有专人用手工核算费用单据,杜绝了铕误收费。

为解决患者反映“看病贵问题,我院为患者提供多档次的医疗服务。门诊挂号费有60元的著名专家门诊,也有5元、3元的普通门诊和1元的简易门诊;超声、磁共振、化验、X光拍片检査也分为不同档次,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淸况选择。我院还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药品管理,目前医院的药物品种巳由过去的1600余种压缩到目前的800种以内.品种虽少,但质量好,档次多,同类药一般保持有3个不同档次的品种,以供患者选择。全院上下在大力控制药品收人所占比例的同时,始终坚持药品收人不与奖金相挂钩的政策,有效地制约了大处方,减轻了患者负担。

为制止“药品非法促销",我院坚持每年召开药事工作通报会的制度,向药品经销商说明医院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态度和决心,发现有违规促销行为,立即停止供药关系,将其在医院的药钧品种清除出去。近两年来,我院己同10余家药商终止了合同。在形象年活动中,我院首创了院长督察制度,领导深人一线,了解情況,并直接听取患者的意见,有些扯皮问题当场解决。同时,我院还通过发放评议卡和设举报电话,人户调查等多种形式征求社会群众的反映和患者意见,并及时解决和改正,对举报不正之风问题,一经査实,严肃处理。由于我院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深得百姓的赞誉,许多患者来信反映说:医大二院风气好,我们进去看病瓶心,离开医院放心。

以人为本,强化管理,提离职工的嫌体索质在进人商品经济时代的新形势下,建立一支髙素质、髙水平、高觉悟的职工队伍,是树立医烷良好形象,促进医院发展之根本^因此,我院按照“以德治医、依法治院”的指导思想,大力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树立典型,弘扬正气,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我们经常结合职工的思想实际和行业特点,分层次的开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职此道德教育活动^钶如,通过组织医务人员学习我院自行编写的《职业道德学习手册》,开展职业道褥培训、医德讲座、医德考试和医德讲评等活动,教育职工摆脱错误的利益导向影响,树立救死扶伤为人民服务的职业道德观念;通过组织职工学习《执业医师法》,引导医务人员依法从医;通过组织职工参加u形象年”活动和卫生系统u白求恩杯竞赛,培育职工的集体荣誉感和力争上游、争创一流的向上意识;全院开展医患关系大讨论,通过换位思考和u敬业、创优、树新风"等育人活动,增强医务人员爱医院,爱岗位、爱患者的职业责任感和敬业梢神。我院10余年来坚持对新分配到院的大学生、中专生、研究生和复员转业军人等新职工进行岗前培训,对总住院医师进行上岗前宜誓,下岗时评选优秀总住院医师并予以表彰。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离教育于活动之中,把抽象的职业规范化为具体形家的职业行为,增强了教育的感召力和实效性。同时,我们还每年树立一批医德高尚、技术高趄、爱岗敬业的先进典型,在对他们进行表彰奖励的同时,还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宜传先进事迹,引导大家向先进看齐,促进良好院风的形成。

为了提离职工的业务素质,我院每年都投人一定数量经费,采用多种渠道、各种方式.全方位的培养人才和培训业务人员。医院还建立了科研基金制度和医疗成果奖励制度,调动职工学业务、学技术、出成果的积极性,引导职工创一流质置,上一流水平,树一流形象,争一流效益。由于我院强化管理,育人治本,职工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文明行医、优质垠务已成为我院职工队伍的主流。社会举报、患者上访、医患纠纷、违纪案件显著减少,社会满意度明显提高,在上级有关部门的调査中,我院社会群众满意度达98%以上。被中国质量万里行沈阳监督站评为老百姓满意医院,影响,两者都以保障人类健康促进社会发展为目标,这是人类共同的愿望与追求。

1.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形成与发展,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的变化.在医疗卫生领域,市场经济固有的特点及其对医德具有双重效应.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医疗卫生需求不断变化,地区、城乡差距,人口数量增长和老龄化趋势,生态环境失衡等问题,特别是,卫生玫革的深入,医疗卫生行业推向市场,人们的道徳观念、价值取向出现多元化、医疗机构面对越来越大的压力,由于多种原因,目前我国医患关系出现较紧张状态。如何正确认识市场经济对医德影响的双重效应,树立正确的医德观和医德价值导向,如何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这是必须重视认识和研究的问题,特别是最近全国卫生工作确定今年工作以《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指导意见》以及其相关E套文件出台为重点,全国各地进行医疗卫生体制各项改革已由点到面逐步铺开,必然会出现许多相关的伦理道德问题,需要我们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进行研究,提出伦理选择与对策。

1.3道德建设的需要沈泽民总书记最近在全国宜传工作会议上提出“以徳治国”的重要思想,并把“以德治国”作为一项治国方略加以强调,对于推进新世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深远意义。医学道德作为一种职业道德,是伦理学一个分支,加强医学伦理学的教育与研究,不仅对于提髙医务人员的道德水平,学会掌握医学伦理、痕则规范,正确处理在医疗实践中所遇到的各种伦理道德问题,培养徳才兼备具有创新精神的髙素质卫生人员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提髙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完善现代化医学新体系,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伦理学学科体系,推进卫生改革,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研究的重点

由于医学科学迅猛发展,卫生改革的深人,医学伦理学研究的内容更为广泛深刻得多。我认为应当抓住三个问題:一是生命与健康伦理问题;二是生命技术及其高新技术伦理问题;三是市场经济下医德价值与医患关系等伦理问题。

2.1关于生命与健康伦理

20世纪生命科学有了重大进展,21世纪里,生命科学将得到更大的发展,对整个科学发展将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据报导,新加坡已经把生命科学定为新的国家战略,我国实行科教兴国战略,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十分重视生命科学的研究。生命伦理学产生于20世纪50、60年代,是由于先进生物技术及科技成果,在生命研究领域的产生应用,引发对相关社会伦理、法律等问题的探讨而形成的。

生命伦理学研究之初,是以某些专业行为的准则的形成为标志,如提出医生不允许做医学广告;反对索取酬金或钱财的规范,这实质上是从伦理学的角度来规范医生的行为。生命伦理学发展的第二阶段主要研究的医患关系。而21世纪的今天,国际生命伦理学主席DanielWikkr把这个阶段称为人口健康伦理,目标是人人享有保健。因此,其研究的重点应该是人人健康或卫生保健。其主要内容是:

其一,确保全体居民公平地享有卫生保健(卫生服务).尤其贫困人群的卫生保徤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对21世纪医疗卫生政策的原则:继续坚持人人享有健康(卫生保徤)策略,在各个成员国家实拖行动计划,在分S卫生资源时要确保全体公民公平地享有卫生保健,特别是要优先考虑贫困人,脆弱人群的妇女童和老年人

其二,提髙全体居民的生命质量,实现人人健康(享有卫生保健)目标。总干事G.H布伦特兰说;21世纪是改革所有年龄人口生命质量的世纪'人的生命质童,最核心是身体徤康,因为当代医学不仅限于病人和疾病,还要面向全体人群n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的概念是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症,而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完好状态'这个概念反映了现代人的要求和思望。①它纠正了单纯认为人体生理机能正常的传统健康观;②克?了把身体、心理、社会分开的偏见;③把健康放在人类生话的大背录来考察,揭示人类健康的本质。而对什么是健康道德,目前人们认识还不一致,但是根据现代健康观念,用道德观来分析,我认为健康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关系,使之适应人类健康的行为规范总和,这一含义有如下几层意思:①健康道德追求的目标是人的身体,心理,社会完好状态;②健康道德调整的对象是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社会与健康的关系;③增进健康的途径是加强健康教育,树立健康观念,人人参与防病治病。建立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3

健康伦理是医学伦理的深化和扩展,是社会公德在人类健康问题的具体化,是医学沦理一个新领域U往医学伦理主要研究与病人有关的伦理问題,很少考虑健康人群,如今卫生保健要逐步扩大到广大人群,因此,理应研究健康人群有关保健问题3如行为伦理问題。据调査资料表明,人类健康与人的行为密切相关口在非生物致病因子中有50%来自人的行为,癌症、心血管疾病.意外死占70%,抽烟、酗酒,过度紧张生活节奏都是健康大敌还有环境与健康伦理问題,艾滋病及其他传染病防治伦理等问题相当严重,需要我们进行伦理研究,分析其原因提出伦理分析与对策3健康伦理问题实质上是权利与义务的统

健康伦理问題牵涉到整个人类、社会、人群和个人,与社会公德相联。如环境问题,广州市近几年在整治市容市貌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如把人民公园周边围墙推倒搞成绿化广场,受到群众好评,又如控制艾滋病问题.主要靠预防,而预防的成效很大程度取决于社会公德?对于医疗卫生界来说,最重要是扩大城乡医疗卫生服务,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指导:对于个人来说.一是建立文明科学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二是自觉维护他人健康]

2.2生命技术及其他高新枝术

2.2.1克隆技术的伦理问题今年3月,国外有人宣布克隆人计划将付诸实施。消息传出,再次引起舆论关注和争论。对克隆技术研究意见比较统一,但对克隆人分歧很大.各国政府目前都持否定态度。我国政府对进行克隆人的研究持反对态度。但我们应把克隆技术与克隆人区别开来。

2.2.2基因治疗的伦理问?基因治疗是21世纪新的医学革命的主要内容,它的基本方法是用细胞分子检査技术在人体有感觉或无感觉时査明细胞疾患.并用天然蛋白类物质,直接恢复失常细胞的功能,或者用克隆技术复制某种人体组织及器官供移植置换,从而大大延长人的寿命。据科学家预言,21世纪的新药将有50-70%来自基因工程,克隆人体组织和器官也会被广泛用于临床治疗:

一般说来,体细胞治疗只涉及患者个体,产生的伦理问题多是技术本身带来的应用问题,只要严格控制和规定审批程序,在治疗中遵循"知情同意”的原则,并保证技术服务的安全,就不会引发伦理争论。但克隆器官的生产(复制)和使用所带来的伦理问题比较多,费用也很昂贵,因此,在伦理上和法律上需要研究,并制定必要的规范。 2.2.3生殖技术伦理问题随着医学科学发展,在20世纪下半叶,诞生了试管婴儿,解决了精子和卵子緒存技术,随之出现借精或借卵生子,借腹生子,男性孕育等引起一系列伦理纠纷和法律纠纷,这就需要医学界、医学伦理学界和法学界对生殖技术伦理问题及法律问题,以积极慎重的态度加以研究,并制定相应的规范和法规。卫生部目前颁布了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和《人类精子库管理办法》,这两个办法将在今年8月1日全国实施。

2.2.4安乐死与临床关怀问题安乐死与临床关怀问题实质上是医务人员和国家如何对待临终人的生命问题。我认为,从我国国情看,暂不立法为好。

由于一些临终病人抢救费越来越髙,国家和居民家庭、关怀医院已感到伦理的力,为解决此问?,许多地方采取建立养老院,临终关怀病床、关怀医院、老年公寓等措施,但远远不能满足要求,这必须引起人们的重视与研究,如临终关怀医疗费如何拿握,治疗原则和临终前疼痛处理等都涉及伦理道理问题。我们需要调査研究为卫生行政、医疔保健部门提供伦理决策依据。

2,3市场经济下德价值与医患关系等闷题

2.3.1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原則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形成与发展,引起社会各方面利益的变化,对医德影响是明显的,如何正确认识市场经济对医德影响的双重效应。树立新的医德观,特别是如何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原则,这是卫生系统每个成员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的问?,越是改革深入越要坚持好这一原則,因为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事业是一定福利性的公益事业。医疗服务被纳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轨道,不能不受价值规律的作用。因此,卫生部门必须加强经济管理,进行经济核算,千方百计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但是,也不能只重视经济效益而一切向钱看,而应该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把社会效益放在优先的位置,努力提高医疗质量,更多更好地为人民身心健康服务。广东省中医院长期以来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抓优质、髙效、低耗,建制度严管理,取得明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被评为全国百佳医院,全国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其15验值得学习。2.3.2如何建立新勸文明和谐的医患关系传统医德认为,主体是医生,客体是病人a这种观点现看来不完整。我认为,就医德主体来讲不仅有医生,还有医院、卫生部门。因为不少医疗行为不是医生个人决定的。就医生而讲,也同以前不一样,现在的医生其价值目标和取向,形象定位都和过去不同,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医生权利与义务是一个大问题。就道德客体来看也发生变化。当今医学目标是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就医生来讲所面临的对象不仅是病人,还有舶胃亚健康人、健康人,任务重得多,同时医学是一门高风险的事业,责任重大,在医疗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差错,我们要设身处地理解医生,关心爱护和支持医生。当然作为人奐的医生,全心全意为人民身心健康服务是自己应尽的责任。就病人而言,也和过去不同,更重视对自身权利的觉醒和维护。但就我国病人来讲,还是脆弱人群,他们的许多权利未能得到尊重,更需要关心和理解,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群众对看病难,看病贵意见还很太。医疗纠纷上升,医疗纠纷出现的新的伦理法律问题,我们应運循的道德原则还不明确。因此,必须进行伦理研究,探索相应的道德原则和规范,采取相应的对策调节与处理,逐步建立文明和谐的新型医患关系。

2.3.3临床诊疗道德问题临床道德是医学伦理学一般原則和规范在临床医疗实际中具体运用,是医护人员职业道德水准的集中表现。在临床珍疗中医务人员医德修养如何,直接关系到能否正确地选择和制定符合病人利益的最佳诊疗方案.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的高低.对于防病治病,救死扶伤,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具有直接意义。因此,必须对赏彻临床诊疗工作基本原则,包括病人第一原喇,最优化原则,知谓同意原则,保密与讲真话原则。对过程中出现的伦理问题进行研究,如知情同意范围如何界定公正;病人自主与医生决定权如何协调;保密的时间与空间范围的界定,以及人体实验纠纷如何处理等。

2.3.4树立新形象,弘扬白求恩精神在新形势下,我们要大力宣传医药卫生先进典型,宜传人民好医生、白衣天使、百佳医院,介绍他们的先进经验,努力塑迪现代医院,现代医生、护士和管理人员的新形象,弘扬白求恩精神。对于一些反面典型,也应进行伦理剖析。

3改进研究方法

医学伦理学研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要选择优化法,我认为,主要有:

3.1坚持唯物辨证法和理论联系实际方法

3.1.1医学伦理学作为职业道德的一个组成部分,既受经济基础又受意识形态的影响,它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f同时又反作用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它的发展受到当时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医学发展水平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医学伦理学研究过程中只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才能对医德意识、医德现象和医德关系作出正确的回答。3.1.2理论联系实际方法就是在医学伦理学研究过程中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1邓小平理论,学习研究和掌握医学伦理学理论,同时要面向实际积极参加医学实践和调査研究,从中获得真实的第一手医德材料,然后概括出富有活力的医德理论,并用以指导医德实践。一个单位要调査的问题很多。可结合医院临床科研实际3进行调査研究,提出伦理判断与对策。

3.2进行典型实倒分析

一般的调査研究,只能帮助我们了解一般表面上的情况与问题,而进行典型实例分析(包栝正确和反面的)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更深一层问题。如对先进典型的分析就可以发现其先进思想先进事迹,从中得到启迪。对某一项卫生政策的分析如医院评等级,就可以用伦理关系学来透视一下,可能对其政策提出意见,

3.3提倡数据统计

数学进入人文社会学科是一个巨大进步,在医学伦理学研究的过程中,可以根据研究课对有关问埋采用数量化的问卷调査和其他方式调査,对于促进研究深入具有实际意义,通过数据统计就能够发现问題和提出冋題,同时也使得出的结论更精确更科学,摆脱抽象空洞伦理,使医学伦理学研究更加生动活泼。

3.4堅持继承和创新

高尚医德是中华灿烂文化的精华,是我们民族的骄撖,在医学伦理学研究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继承创新原则,力求在继承祖国优秀传统的同时分析批判,吸取古今中外一切有益的科学成果,特别是人类进人21世纪,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和医学科学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医德提出许多新问題,在医学界与伦理学界共同努力下,为卫生改革与发展,为人民身心健康服务,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医学伦理学体系而共同努力。

医学伦理学总结篇9

一个人的道德品行不是取决于他掌握了多少道德规范和道德理论,而是取决于他的道德能力。因此,在医德教育中,更为根本的不是去传授职业道德规范和道德理论,而应该把重点放在个体道德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上。道德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医学伦理学的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够深入实际、接触社会,获得直观和真切的医德体验,并培养其基本医学道德观察能力、行为能力、激发医德情感,塑造医德品格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2.对医学伦理学实践教学方式的探索

2.1课内实践——多角度的案例分析案例教学是指由教师选择典型事件,以恰当的形式提供给学生,把学生带入一种特定情境中,并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依靠其知识结构和背景,在这种案例情境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案例教学的重要基础是课前根据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相关的典型案例,针对特定伦理问题,在课前与学生充分沟通,让他们对案例的相关背景知识及内容有所了解,做好课上发言准备。案例分析讨论以学生为主体,自由发言并相互辩驳。教师在讨论中给予指导,使学生在角色中受到教育,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运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从伦理学、法学和心理学等多重视角进行讨论分析。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思考,而且培养了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面对复杂而现实的医疗环境,解决实际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2课外实践——社会调查与大学生科研相结合在课内引入社会发生的医德案例分析的同时,还探索了社会调查与大学生科研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针对当前医疗卫生领域存在的医德问题进行社会调查,形成调查报告在课堂上典型发言。并指导学生作进一步的思考和探讨、撰写相关理论文章、申报大学生科研项目。例如,有的调查小组到社区卫生服务站通过访谈和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基层卫生医疗的现实状况,经过分析、思考、总结,形成调查实践报告,并且成功申报了大学生科研项目。学生通过社会调查研究,能够直观地面对现实发生的伦理问题,督促他们探寻问题的答案,从而提升了伦理思维能力和伦理判断力。通过实践反思现实生活中的医疗现状,逐渐感悟、体验、摒弃、净化、接收、内化所学的医学伦理学知识,提高自身修养。

2.3鼓励学生参与医务志愿者服务医学生未来所从事的医疗职业要求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医务志愿者活动为医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挥自我才能、展现自我风采的舞台。它不仅是培养和锻炼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阶梯,更是一个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前的演练场地。医务志愿者活动在我校开展多年来不仅获得病人的好评和满意,为医院赢得良好声誉,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从而形成病人、医院、学生三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医学伦理学总结篇10

【关键词】医学人文精神;医学人文教育;意义

古人云:“医乃仁术”、“大医精诚”、“济世救人”,由此可见,医学以“治病救人”为核心,处处体现着人文精神的光华,医学是最具人文精神传统的学科,其人文精神是医学的本质属性,医学教育理所当然包含医学人文教育。

1 医学人文精神缺失造成当前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的现状

现代医学已经从“生物医学模式”逐渐演变为“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这不但要求提高医务工作者的科学素质,更要求提高医务工作者的人文素质。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医学的过分技术化、商业化削弱了医生对患者的人文关怀,造成当前医学严重人文精神缺失,其深层根源是拜物主义思想泛滥,患者被异化、物化的结果[1]。在20世纪早期,梁思成就撰文《半个人的时代》指出,科技与人文分离的结果,出现两种畸形人:只懂技术而灵魂苍白的空心人和不懂科技而奢谈人文的边缘人。一大批“空心人医匠”由此产生,因他们欠缺“以人为本”的辩证思维和服务理念,导致患者对医生的信任缺失,不断引发一系列医患纠纷、矛盾,造成当前医患关系日趋紧张。故在高等医科学院教育中,进一步加强医学人文教育至关重要。

2 医学人文科学的发展历史

医学的发展首先源于人类对生命的关爱,医学不是一门纯科学,而是人类情感的延伸。关爱患者体现的不仅是医务人员的价值,也是医学的尊严。没有技术的医学是脆弱的;没有情感的医学是苍白的。在中国古代,受传统医患伦理思想受儒家伦理思想和中医本身的影响,在医患伦理方面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内容,主要包括胞以为怀、易地而观的待患之心;一视同仁、以礼相待的待患之道;重义轻利的取酬原则;正人正己的自律意识;同时强调患者的责任,形成了病家之道的思想内容[2]。清代医患关系的社会控制包括三个方面:政府对医患关系的控制、医生对医患关系的控制、病家对医患关系的影响。萨斯和霍伦德认为医患互动可以分为三种可能的模式:主动-被动模式、指导-合作模式和相互参与模式。而清代的医患关系实践中,患方越是权贵或者素质较高,医生越有可能采用后两种模式,并以相互参与模式为主[3]。

3 加强医学人文教育[4]

3.1 树立正确的医学教育观,加强医学人文社会学科的建设。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在大学中加强医学人文教育,有助于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

3.2 进一步增加医学人文课程数量 与西方国家相比,医学人文教育占总学时数的比重,美国、德国达20% ~25%,英国、日本约10% ~15%,且贯穿于医学教育的全过程。而我国的人文教育课程约占总学时8%,且多为选修课,仅集中在第一、二学年,多为教学形式较传统单一的思想政治课程[5]。所以,要促进我国医学人文教育的发展,首先要提高医学人文教育的课时比例,将其贯穿于学生在校教育的全过程,最好设为必修课。可适当增加校园文化、校训、建筑风格、教风学风等隐性课程的建设,使医学生们春风化雨般地受到人文教育的熏陶。

3.3 促进医学与人文教育的紧密结合。总所周知,评价一个好医生的标准是“德艺双馨”,由此可见医生是医术和医德的统一。而医学行为则是医学科学判断与价值判断的统一,医学实践又是医学科学活动与社会活动的统一。那么,作为医生、医学行为、医学实践之源的医学教育应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在医学人文教育方面,我们可通过举办培训班、进修班等形式, 提高现有师资队伍的素质,培养打通医学史、医学哲学和医学社会学的人才。世界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说过医生有“三大法宝”,分别是语言、药物、手术刀。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教师在对医学生的临床带教中,更要注意言传身教,尤其是要与患者亲切交流,鼓励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有时甚至可起到药物治疗之外的作用。

总之,医学人文教育任重而道远,每一个医务工作者应担负起医学人文教育的重任,这也是培养下一代年轻医学人才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 考 文 献

[1] 郑大喜.医学领域里商业主义的渗透与人文精神的回归.医学与社会,2010, 23(4):1-3.

[2] 潘新丽.中国传统医患伦理思想探析.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23 (1):36-38.

[3] 荀铁军.从清代小说看医患关系的社会控制.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23 (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