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质量管理十篇

时间:2023-04-03 03:03:18

信息系统质量管理

信息系统质量管理篇1

【关键词】质量信息管理系统;ERP系统;检化验;信息化

质量系统于2006年在河钢承钢正式上线,随着业务需求的变化,其程序经历无数次的修改、完善,该系统肩负着河钢承钢进厂原燃料、铁前中间产成品和钢后产成品检化验工作的重任。随着业务的扩展、需求的变化,与其对接的系统越来越多。本文主要介绍与质量系统对接的系统有哪些?其作用是什么?哪些系统为质量系统提供数据,质量系统为哪些系统提供数据?各系统间是如何进行数据交互的?

1各系统关系

如图1所示。

2与质量系统交互的系统

2.1ERP系统

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系统为河钢承钢质量系统提供订单、供应商、物料等信息,业务人员在质量系统做汽车预报时,质量系统根据车号的订单信息自动与ERP的订单信息进行校验,看看ERP系统中是否有此订单,如果有此订单,自动带入该订单的供应商、物料信息。只有质量系统汽车预报(来自于物流系统的制卡信息)的订单、供应商、物料编码与ERP系统该订单信息完全一致时,业务人员才能在质量系统完成汽车预报工作。采购公司在质量系统做火车预报时,需要匹配车号的订单信息,选择ERP系统的订单信息时,质量系统自动带入该订单的供应商、物料编码、物料描述等信息到火车预报界面,完成质量系统的火车预报工作。钢后产成品质保书生成时,质量系统自动调用ERP系统的发货清单信息,按轧制序号+炉号调用ERP系统发货清单的总重量,完成质量系统检验结果与ERP发货清单信息的整合工作。

2.2远程计量系统

远程计量系统主要为质量系统提供检斤量,原料站、炼钢站等站室评审岗位审核数据时,质量系统按远程计量系统的一次作业编号和预报号校验该车是否已经检斤,如果远程计量系统没有该车的检斤信息进行系统提示,只有条件具备时才允许业务人员进数据的判定、审核。炼铁部保管在质量系统入库时,汽运物资按一次作业编号自动获取远程计量系统的检斤量,火运物资按预报号自动获取远程计量系统的检斤量,如果远程计量系统的物资编码、物资名称与质量系统的物资编码、物资名称不一致,进行系统的提示,不允许保管入库,只有完全匹配时,才允许保管完成入库工作。炼铁保管做完子库收货后,后台程序自动匹配计量、质量信息,完成数据的整合,上传整合信息到ERP系统。远程计量系统为钢后产成品的发货信息提供检斤明细,按ERP系统的发货清单号自动出具该清单的检斤总重量,由轧钢站业务人员在质量系统生成该清单的质保书。

2.3自动取样系统

自动取样系统根据质量系统物料的组批规则、取样规则,自动取样机取样时,按物料编码自动完成质量系统的汽车预报、下作业指令、取样、一次加密、制样工作。与质量系统无缝集成。整个过程无需人工干预,全过程自动化、智能化。2.4电子购销系统及云商平台质量系统为电子购销系统提供网络质保书信息,业务人员在质量系统生成质保书后,通过虚拟打印机把质保书打印成图片到本地固定文件夹中,后台程序自动把质保书图片保存到oracle数据库中,以供电子购销平台和云商平台调用。

2.5质量过程控制系统及炼铁部专家系统

质量系统为质量过程控制系统、炼铁部专家系统提供进厂原燃料、中间产成品的检化验结果,为其提供数据支撑作用,以供管理人员进行数据的整体管控。

2.6采集系统

采集系统主要包括光谱采集系统、荧光采集系统、工业分析仪系统和水分分析仪系统,采集仪器采集样品的各个成分后,自动计算样品检化验结果的平均值,上传平均值到河钢承钢质量系统,完成物理检验和化学检验业务。

3系统集成的利与弊

采集仪器检化验结果的自动上传,节约了工人的劳动时间,提高了检化验效率,保证了数据检验结果录入的准确性、及时性,进一步彰显了河钢承钢检化验结果的公平性、公正性、公开性。质量系统与各系统的集成,为公司的领导层、决策层提供了管理依据,使得网络传输更加迅速、快捷,如客户可在线打印网络质保书,省去纸质质保书盖章、邮寄环节。质量系统与其它系统集成越紧密,系统间的依赖性就越大,如一系统出现异常时,其余系统也会受到影响,数据库间互联数量过大,经常造成质量系统数据库服务器CUP达到90%以上。为此我们把各系统频繁访问的数据表转移到中间库,其余系统可从中间库调用其需要的数据。

4结论

与质量系统对接的系统越来越多,足见该系统在河钢承钢的重要性,为了充分发挥其信息化作用,我们需要精心维护,按业务需求进行系统的优化、改进,使其满足业务需求,紧跟时代步伐。系统集成以客户需求为根本出发点,通过系统间数据的共享,更好地发挥系统的信息化作用,为领导层提供决策和支持。

参考文献

[1]伍俊良.管理信息系统(MIS)开发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76):209.

信息系统质量管理篇2

随着全面质量管理的展开,很多矛盾显得越来越突出:质量信息管理模式的落后使得产品质量信息统计分析滞后,可追溯性差,部门之间交流困难,企业、单位存在大量琐碎的质量信息,而质量管理人员往往较少,这就使得质量信息的时效性差,利用率不高,因此必须改进质量管理模式,提高质量管理水平。与此同时,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已经成为企业、单位规模和成熟度的重要标志,电子化和信息共享已是大势所趋,新的应用系统业务方式不断涌现,传统工作模式也随之发生转变,实现资源整合、数据共享,方便快捷地实现协同办公,减少重复劳动,及时提供准确的数据,为领导决策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

【关键词】GJB9001 数据资源层 服务层 应用层 质量管理信息系统

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将按照《GJB9001B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坚持灵活高效、共享共用的原则,依托企业内部网络系统,以质量信息数据为基础,基于J2EE技术架构,采用B/S模式,专注于流程管理和质量信息安全管理,以提升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系统的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

1 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架构

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主要关系梳理如下:

系统分为四层结构,即基础支撑层、数据资源层、服务层和应用层。

基础支撑层是支撑整个系统运行的基础软硬件资源,包括基础网络设施、计算机硬件、服务器、打印机、应用服务器中间件、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操作系统等。

数据资源层包括数据交换层和数据存储层,数据交换层包括对数据的运行监控、数据采集、配置管理及服务总线ESB。数据存储层主要包括质量管理过程库、质量文件库、不符合项案例库、质量知识库和基础信息库。

服务层主要包括安全服务、目录服务、管理服务、信息表示、搜索服务、消息服务、通信服务、注册服务、运行监控和其他服务。

应用层是系统实现的具体功能,包括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测量分析改进、质量宣传和系统管理平台七大应用子系统。

1.1 质量管理体系

结构化展示质量管理体系的树状结构,对质量文件提供上传、查阅和打印功能,对质量记录表格提供上传、下载、查阅和打印功能;另外分别提供标准模板,完成审批流程。

1.2 质量管理职责

包括对质量目标和管理评审的管理,其中质量目标管理主要是部门质量目标及质量工作计划的上传、查阅和打印;提供标准模板,完成审批流程;设置提醒标识。管理评审主要是对管理评审计划、管理评审报告和管理评审输入材料提供查阅和打印功能;提供标准模板完成部门审批流程。

1.3 资源管理

包括对质量培训、质量宣传、人员资质、质量信息的管理,提供上传、查阅和打印功能;另根据实际情况提供标准模板,完成审批流程。

1.4 产品实现

是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对产品实现过程的管理入口,包括软件工程化管理、产品可靠性的管理、设计质量管理、供方管理以及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等功能。

1.5 测分析改进

通过监视、测量、分析和改进过程,以便证实产品的符合性、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对不合格产品进行有效控制,并通过数据分析发现质量改进机会。

1.6 质量宣传

对质量工作开展过程中的各种宣传报道、新闻动态、会议纪要、活动总结以及二方审核和监督审核中的审核计划、审核报告、不符合项报告等进行实时动态管理。

1.7 系统管理平台

系统管理员对整个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平台,包括用户与用户组管理、角色管理、权限管理和系统日志管理。

2 结束语

提供更加科学的以数据统计为事实依据的质量分析、决策信息,是高效实现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基础工作之一。充分利用已有的软硬件资源,整合质量管理信息渠道,建设一个集网上查阅、下载、交流、申报、审批、反馈、信息、信息设备管理等综合性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质量管理过程的电子化,方便相关文档的搜索、浏览、传递和保存,同时规范化质量管理过程中的各项流程审批。

参考文献

[1]GB50174-2008.电子信息系统设计规范[S].2008.

[3]GA 216.1-199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S].1999.

信息系统质量管理篇3

关键词:信息系统;质量管理;数据质量;信息系统测试

中图分类号:F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2)14-0140-02

1信息系统概述

信息系统即MIS系统,是英文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的缩写形式,它是一个由计算机、人以及各种外部设备构成的可进行信息收集、加工、存储、传递、使用和维护的系统。MIS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强化企业的信息管理水平,它通过对企业所拥有的各种资源进行调查了解后,将之建立成正确的数据,然后再进行加工处理生成信息资料,为企业管理者在进行决策时提供准确的信息,从而极大程度地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及经济效益。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逐步与世界信息高速公路接轨,大部分企业都凭借着在计算机网络中获取的信息资源,给本企业带来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的日常办公及相关管理也都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在不断发展。通常情况下,MIS系统常被用于系统决策,其最终的目的是能够让企业管理人员对本单位的现状予以及时了解和掌握,进而确定出企业未来的发展路径。一个完整的MIS系统应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DSS(辅助决策)CCS(工业控制)OA(办公自动化)模型库、数据库、知识库、方法库以及信息交换接口等等。目前,从我国信息系统的特点及其发展来看,可大致将其分为五种类型,即DPS(数据处理系统)DSS(决策支持系统)MIS(管理信息系统)AI(专家系统)以及OA(虚拟办公室)。信息系统一般都具备如下几种功能,输入功能、输出功能、存储功能、处理功能以及控制功能。

2信息系统的质量影响因素

就信息系统而言,其属于较为复杂的一种系统,影响系统整体质量的因素也相对较多,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2.1人的因素

无论是系统的设计开发、操作使用,还是日常保养和维护,人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人与系统之间以某种特殊的方式进行交互,如提供输入、输出、处理、控制等等,在这一过程中,人的综合素质以及能力水平等均会对系统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

2.2数据因素

这里的数据主要是指各种信息,若输入到系统中的信息本身就是错误的,即便处理的过程完全正确,也不会获得到正确无误的信息。而由系统输出的数据信息,它的正确性完全取决于输入信息及处理过程是否正确。

2.3硬件及软件因素

2.3.1硬件

一般情况下,构成系统的硬件设备都是由各大厂商直接提供的,而系统在开发过程中只需要对这些硬件进行合理使用即可。但是,由于硬件产品的生产厂家较多,产品质量也参差不齐,一旦所选的硬件产品本身质量不合格,势必会对整个系统的质量造成影响。

2.3.2软件

这部分是整个信息系统的核心,软件质量的优劣对系统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在数据信息本身是正确的前提下,如果输入的过程有误,那么仍旧会对系统的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为此,在进行软件设计时,最基本的要求是应具备数据检查及核对功能。若是软件的计算方法不正确,也很难得到正确的数据信息。

2.4开发过程

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过程是整个信息系统质量优劣的关键,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开发人员的素质高、应用的技术先进合理、设备选择的正确无误,那么能够有效地确保系统的整体质量,反之则会对系统的质量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

3信息系统项目的质量管理策略

3.1强化源头数据质量管理

首先,为了确保数据质量,应当以数据产生的源头为出发点进行管理,并对数据运行的过程进行实时监控,掌握数据质量的变化与发展趋势,对发现数据质量问题的根源及其客观规律进行深入研究,科学分析和判定其产生的机理,运用有效的控制方法予以解决;其次,提高对数据质量问题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认识程度,有计划、有目的地对提高数据质量的方法进行分阶段、分领域研究;再次,树立全方位管理数据质量的思想观念,将这一观念贯穿于数据生命周期的全过程之中,同时也将其作为指导参建信息系统人员工作的核心思想,以确保数据的唯一性、一致性、精确性、有效性、完备性、及时性。数据质量管理需要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由于其在产生的过程中会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而极有可能导致数据质量问题的出现,所以必须从源头上对数据质量问题加以控制,防止其蔓延。信息系统可以为数据安全运行提高良好的运行环境,应当重视信息系统项目的建设与管理,从而提高全面数据质量管理水平。

3.2实行定量化管理

为了进一步提高信息系统项目中的质量管理效率,可在质保和质控的过程中采取定量化的管理方式。质保主要是指从信息系统的工作质量到相关产品的生产、加工以及检验等管理过程中,充分体现质量管理的综合性、系统性和整体性。而质控则是指对产品生产前的质量预防,通过对将要生产的信息进行监控,以此来确保信息的产出质量,其属于预防性管理。质保与质控的定量化管理具体是指利用一套完整的数学理论对信息产品的质量进行定性分析、处理和检验,借此来增强引用数据信息的可靠性和精确性。例如,采用统计法对信息产品进行检验、抽查、观测后获得相应的数据资料,再借助计算机进行加工整理、计算分析和对比,达到对产品质量标准正确判断的目的,以此来控制信息产品的质量,使各个环节加工的信息都能够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3.3信息系统测试

测试是确保信息系统质量的必要手段。本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快速原型法进行测试,这种测试方法与传统的生命周期法测试存在明显的差别,不仅包括在代码测试前准备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而且还将面向对象测试分为以下四个层次进行,即算法层测试、类层测试、主题层测试和系统层测试。算法层测试是针对类中定义的每个方法进行测试,也可对类中的多个方法进行同步测试,其测试的目的在于判定方法是否能够实现预期的使用功能,及时发现方法内部存在的错误之处;类层测试是对同一类中所有方法与属性之间参数传递、作用机理等方面的测试。由于类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础模式,所以可将类层测试视为特有的模块测试。测试人员在进行类层测试时应当选出最有可能产生操作和属性错误的某些情况进行测试;主题层测试是检查各个类和对象(处于统一协同工作状态下)之间的相互作用,该项测试与传统测试中的集成测试极为类似;系统层测试是指在各个子系统组装成完整的面向对象系统的过程中进行测试。由于信息系统对数据约束性、完整性、正确性的要求较高,所以系统层测试的用例采取了边界值分析和等价类划分的方法进行设计。同时,系统开发人员必须控制数据的输入范围,以确保数据的正确性。

参考文献

[1]谷斌.信息系统建设中的数据质量管理体系研究[J].情报杂志,2007,(5).

[2]韩晓红,雷维宁.基于信息系统和质量分析的质量改进模式探究[A].第三届中国航天质量论坛论文集[C].2010,(9).

[3]叶晓青.在信息系统开发中如何开展质量管理工作[J].微计算机应用,2010,(1).

信息系统质量管理篇4

关键词:医院;信息系统;数据质量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343-01

1引言

现代化企业管理中,信息系统的建设已成为评价其完善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医院作为现代化浪潮中的一员,基本大多数医院已经完成了全院的信息管理系统。这不仅仅为医院的各个工作人员提供了技术支持,更起着为医院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的重要作用,它已然成为当下医院日常管理的基础支撑,然而,假如数据的质量得不到保证,那么信息就不能真实客观的呈现,轻则无法完整的发挥其在管理系统中的积极作用,重则可以使医院管理层做出错误判断,出现业务交流的重大失误或是技术设备的引进失误等等,所以说如何确保医疗数据的质量,已经成为了医院信息化建设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2数据质量的定义

数据是各种程序的加工原料,同时也是其加工产品,数据质量则可以定义为是数据对于特定程序的满足程度,不一样的程序,那么数据质量的要求也不一样。目前的学术研究成果基本一致认为,数据质量的四个特征应该是正确性、完整性、最小性和一致性,并且已经有相关研究的学者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评价指标。医院信息系统(HIS)在支持管理决策上的作用很明显,这也就要求数据的可信性和可用性要得到保证,不仅如此,数据的时效性也是控制数据质量的中心内容之一。[1]

3医疗数据质量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3.1医院医疗数据标准与标准化管理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先决条件:分布点多、形式多和内容专业是医院信息数据的几点特殊性所在,只有建立信息数据的标准及相应管理的标准化,才能使得医院信息统计工作变得高效而主动起来,也能使相关工作人员执行的行为得到规范化。

3.2医院医疗数据的时效性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指标:信息价值的体现,时效性是其关键之一。可以用使用规定时间内的量化数据来体现信息的时效性,例如统计日报、月报等,信息使用得越及时、使用的程度越高、使用时间间隔越短,那么这则信息的时效性就越强。

3.3医院医疗数据利用程度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标志:信息的利用包含许多方面,不仅仅是要做到保证信息对于医院管理层抉择的依据作用,同时也要使所有医务人员也能从中受益,全面对医院的技术应用、科学研究等做出贡献。

4数据质量的影响因素

4.1数据不准确、数据重复、数据二义性等问题:数据采集点多导致的一个问题就是各个采集点关注焦点不一样,故而导致一些明明数据或指标相同的内容却在各个采集点处因理解或名称不同而产生歧义,以致出现数据不准确、数据重复、数据二义性等问题。

4.2医院内部没有建立有效的数据审核维护机制:医院缺乏数据监控手段是当下信息化进程中容易疏忽的一个点,在信息化工作环境下,若财务管理、医务运行仍然仅仅关注具体事务的流程及其相关数据,而没有建立起长期有效的数据质量监督管理机制,常常会导致只有在运用数据的时候才会发现数据的错误,从而大大降低了所有数据的可信度。HIS数据输入较分散,一旦没有有效的监督机制,不仅仅是偶然误差的出现,也无法保证没有工作人员会因为想创造更好的绩效成绩而人为的影响数据,例如并发症发生率、院内感染率等等,以前就常发生有医生故意不填写或错误填写。

4.3部分业务数据和基础数据不重视录入的时效性管理:数据质量监督的规章假如不落实,那么信息的管理制度就不完善,容易因为病案无法及时回收而致使临床文件或数据不能及时归档到系统,这就大大降低了信息的时效性,使得关键信息滞后。例如有患者已经办理了出院手续,但其信息还没有被护士站及时移除,则系统中患者的实际出院时间和记录出院时间不一致;再如科室人员调动,这些信息更新不及时尽管不会对医院运行造成大影响,但会对职员本身的绩效评价、相关科室的成本核算等数据造成不小的麻烦。

5提高医疗数据质量的措施

5.1必须落实各级负责制:增强基层管理者的责任心是一个重要措施,但这也只是一个主观措施,更需要加强的是客观上的制度化管理,首先就要明确医院数据质量监督的分工,责任到人而奖惩有度。例如,病案首页数据采集情况对后续的医疗信息影响重大,那么对于病案首页信息采集部门的工作站、登记处及编目室等等则可以进行不定期的抽查,本着谁在岗谁负责、奖惩累计计算的原则来具体化这些部门的责任人,最终追求达到各采集点的数据内容、管理要求、信息标准都具体分工、细化到点,力争做到数据的完整、准确。

5.2必须实现全面的标准化管理:一方面要注重规范医生的医疗行为和医疗流程,在诊断过程中,医生开具的各种医嘱、处方、检查申请单、手术及病案的书写都应该严格遵守各项标准和医疗诊断规范,否则极容易导致医疗信息的不实,直接从源头上污染医院数据。这不仅仅需要加强对医生的管理和组织培训,更需要为医生提供相应医疗工作的标准模板,初步使之效仿而后才能形成习惯。另一方面,还需要分析各个科室的业务规律,以期进行项目标准化,例如,针对医疗收费标准化,开始便要对价表项目分类和诊疗项目分类进行标准化,从医嘱这个关键环节进行标准化管理,通过正规的医嘱与相对应的诊疗项目的价表项目进行标准化划价收费。

5.3必须加大监督核查力度:建立有效的数据质量监督机构对于控制数据质量是十分有必要的,其次还应该充分发挥统计工作的核查监督作用,对信息数据质量进行把关,定期汇总各级数据质量的问题之所在,提出产生问题的大致原因,下次再发现同样的失误,则可以对该级的具体部门进行相应的奖惩。数据检查监督系统目前已经有较为成熟的智能警报系统,可以对明显不符合标准的数据惊醒提示报警,这个可以进一步推广到各个医院的信息系统中去。些外还要编制医院信息数据质量逻辑核查软件,可以随机对数据进行核查,进一步保证医院上报数据质量,设置用户操作跟踪系统亦是可行的方法,可以加强对错误操作的监督管理。[2]

总之,对医院信息系统(HIS)数据的质量管理,笔者的体会是关键在人,无论是医院管理人员或者是各级职能部门,只有重视之才能完善之,亦才能从中收获到实实在在的便利。其次建立全员齐抓共管的体制亦是保证数据的能动性措施,另外医疗卫生、数据库、统计、会计、经济管理等高素质统汁人材队伍的建设,也是此项工作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信息系统质量管理篇5

尽管近些年来我国加大了对食品安全的整治力度,如在2009年6月1日我国出台了《食品安全法》,但是在巨大的利益的驱使下,不法分子还是铤而走险,做出有害于国民健康的一系列事件。从这些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想要整治食品安全问题仅仅靠几部法律法规是不够的。要完善我国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建立完整的食品安全的监督体系,规定合适的食品安全标准。还要发挥群众的力量,让群众人人参与到食品安全的监督体系中来。现在的中国食品安全还存在很大的问题,注水鸡、假羊肉等产品就在我们的身边,加之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还没完全建立起来,没有一个令人信服、令商家畏惧的执法平台,所以违法事件屡禁不止。有时商家在一处犯案(譬如卖注水的鸡肉)被人发现了,改头换面之后还可以在另外的地方继续犯案,这就是我们的食品安全现在所要面临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加以解决的话,会对社会安全以及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胁。

2食品质量安全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在食品安全管理的道路上伴随着各种问题,首先是商家的思想没有改变,某些商家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使用“廉价的”原材料,像地沟油、注水鸡、瘦肉精等都是某些商家最钟爱的原材料,当相关部门对食品安全进行监察时,商家不仅不会配合,还会“百般阻挠”。对于消费者来说,还没有养成正确的价值观、消费观,某些消费者在消费的时候经常贪图小便宜,为了那几块钱而失去了对质量的判断能力,而且消费者在发现商品是不合格的、不干净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不是去投诉商家而是利用商品的“不合格”来与商家达成某种协议从而从中获利,这是一种消费者素质低下的体现,是现代中国消费者的通病,可想而知我们在商家与消费者相互包庇的环境下进行食品安全问题的监察是多麽的困难。第三点,我国的监察体系不够完善,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就算是他们发现了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他们也无处可以反映这个问题。据笔者所知,大多数乡、镇、市都没有明确的给出信息“哪里是它们的食品监督部门”,老百姓想要反映问题但是却寻觅不到地点,最后只能够不了了之。而3.15等活动起到的更像是“样子活动”,没有实际的效果。

3在食品质量安全管理过程中信息系统的作用

要想改善我国的食品安全现状,就要从三方面入手:第一是商家、第二是消费者、第三就是监察系统。要先让商家养成正确的市场观念,引导他们走上良性竞争的道路。要鼓励民众参与到食品安全管理与监督中来,我们先要给民众创造条件,即建立一个食品管理信息系统的食品质量安全与监督体系,构建一个让全民很好地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督中的平台,构建一个全民参与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督体系,让民众在监督别人、保护自己的同时培养和提升自己的信誉意识。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借助这个平台来监督食品的安全问题,从食品的原材料的采购开始一直到食品的终端销售商店都纳于整个的信息系统当中。整个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可以详细的分为几个模块,一是原材料与辅料监测控制模块,这个模块主要对食品的原材料进行检测,包括原材料的来源、质量方面,并且将这些信息都录入到整个系统中,一方面这样可以做到实时监控原材料的状况,另一方面一旦某批的食品出现问题我们也可以根据当时录入的信息进行回溯,查找是哪家提供的原材料出现了问题,之后再采购它们的原材料的时候就要更加的仔细。一是食品质量安全监测模块,就算原材料的质量有多麽的好,产品质量不合格也是不行的,我们可以利用整个信息系统实时监控,无区域、时域限制的特点,系统操作简单的优势来随时随地对食品安全进行监控。整个信息系统选用快速检测设备,配备网络设备和软件模块,实现现场检测、信息共享,由于系统使用互联网共享食品安全检测数据,用户可以在全世界任何地方、任何时间接入互联网以监控食品安全动态情况,突破时空限制。与此同时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全GUI的用户友好界面,基于WEB的监控网络无须用户参与安装、配置,内含各种食品安全检测标准指标,操作人员只需通过简单的培训就能进行系统操作和维护。这些特点都使得食品质量的安全监测在信息系统的协助下非常的简单。一是商家实时监测模块,食品安全最主要的就是对商家的检测,我们要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信息化管理手段实时的对商家进行监察,监察他们是否出现违法违纪等情况,还可以利用信息统计分析从而制定出的相关决策和工作计划。为商家的发展提出切实有效的建议。除了建立这三大模块外,我们还可以从其他的地方入手,例如建立信息录入模块,即首先由系统管理员对食品注册用户信息进行录入,系统根据注册用户的身份证号码产生相关的可以代表用户的信息标志(如二维码、条形码等),之后对注册用户在从事食品生产或销售过程中的所有行政处罚和奖励情况进行详细录入,系统会自动依据系统特有的算法来为商家生成信誉度。我们还可以建立信息查询模块,这个模块主要是为民众提供一个查询的平台,即民众可以利用互联网来查到相关的商户的信息,信息中包括商家的信誉度以及以前的民众对于商家的评价等等,这样民众就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来决定是否与这个商家进行交易,这个模块将为为民众的利益提供保障。最后建立食品安全违法举报模块,即提供给民众用于对食品违法商户在网上进行举报的模块,但是用户在举报的时候需要用户实名注册,以防止有人利用这一模块来恶意的打击竞争对手,同时用户也可以匿名举报以保证自己的安全,匿名的举报信息只有自己和管理员能看到,管理员通过对举报信息向相关执法部门反映,相关执法部门举报信息进行调查落实,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信息系统质量管理篇6

关键词:市政工程;质量管理;问题分析;管理措施;信息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发展,市政工程施工项目逐渐增加。但是由于市政工程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制度并不十分完善,严重影响了市政工程施工的进行,对城市化建设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在今后的市政施工质量管理中需要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建立健全相关的质量管理制度,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保障施工项目的质量,为城市化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市政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

(一)、施工管理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

在市政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通过科学、合理、高效的管理工作,加强各施工单位与管理单位之间的协调,采用最优的施工设计方案,有效监督工程施工的质量,发现问题,采取及时有效的补救措施,以保证施工工程的顺利完成。

(二)、强化施工管理加快施工的进程

在市政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其施工管理可以协调各专业间和标段间的关系,并且加快了施工的整体进程。与政府部门、质监部门、土木工程建筑、机械设备供应单位等之间的协调工作能有效地解决施工单位、业主等各方面的矛盾,有助于加快施工进度。另外,市政工程项目分项工程多,路段及车辆设备多,施工环境复杂,这些必然对施工管理带来一定困难,因此项目部应安排有经验的工程师来总体协调施工。

(三)、施工管理促进施工合同的管理

在市政工程施工之前,要签订各种有效的施工合同,并且通过协调会议,提供施工方案、设计图纸以及设计内容等,施工方案应在设计资料后,经过技术人员的相互协调,对施工设计图纸中出现的不明确或错误之处予以纠正,保证工程能够如期、按质交底。

二、市政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业主质量监管力度不够

业主的质量意识低,临时观念比较严重,缺乏强有力的监管与引导。业主往往重视工程的工期,而忽略了工程质量的管理。对于工程质量的监督,片面地认为工程监督由监理负责,所以会忽视工程质量的管理。甚至有的建设单位为了抢工期,完全不惜牺牲工程质量。

(二)、施工单位质量管理意识淡薄

在工程建设项目中,一些施工单位质量意识淡薄,没有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与严格的质量控制手段。承担市政基础设施施工的单位必须依法取得相应资质等级的资质,并在证书许可的范围内承揽工程。而在现实工程在进行投标时,借用资质进行投标的情况比较普遍。而由于工程的分包及转包现象比较严重,管理存在着很大的漏洞。中标单位缺少对分包单位的管理与技术指导,现场技术及施工员缺乏施工经验,宏观控制和微观把握能力不强,直接导致施工组织不合理、现场施工质量控制混乱。

(三)、施工违法分包、转包现象普遍

一项工程建设推出后,常常会找公司企业进行招标,可是借资质投标的企业越来越多,并且在施工过程中,中标单位对于实际施工的质量管理非常弱,管理部门形同虚设。有的单位甚至还会出现违法分包、转包的情况,仅仅把个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没有考虑到社会的利益和业主的利益。

(四)、技术力量和管理力量差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项目经理和总工程师往往不到现场指挥,一些建设的技术设施有时也仅仅作为一个摆设,只有工人在努力完成施工任务,承包商不重视管理的力量。作为一个工程项目的负责人,对于工程质量不予重视,最后的建设成果的质量也会大打折扣。

三、加强市政工程质量控制的对策研究

(一)、完善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任何事情没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作保障,都会出现管理不到位的现象,市政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工作也是如此。施工单位要明确建立科学的规章制度,对工程项目的质量形成全过程的管理控制,不断加深工程质量管理法规和质量管理的力度,落实岗位责任制,细化内部管理流程,从而保证工程质量。

(二)、加强对施工材料的管理

建筑施工的材料质量直接影响施工质量,当前由于市政施工中缺少对材料的管理,导致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采用一些比较劣质的施工材料,严重影响施工质量。在今后的施工管理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施工材料的管理工作,一方面要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施工材料管理,减少由于材料管理不当导致的材料质量问题。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对施工材料的检查工作,减少劣质材料的使用。对于材料的管理工作要定期进行检查,对于材料管理中出现的问题需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杜绝劣质材料的出现,保障施工质量。

(三)、人的控制

加强对人的控制是实施质量控制的关键与基础,必须从质量意识与资质审查两方面结合起来。(1)加强对全体建设人员的质量意识的宣传,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2)加强人员资质审查要求,明确必须持证上岗。工程建设一般要求领导者应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一定的文化素质,丰富的实践经验。项目经理应从事工程建设多年有一定的经验,且具备相应工程要求的项目经理证书。各专业技术工种,应具有本专业的资质证书,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监理工程师应具备执业资格,其它各监理人员也应具备相应的资质证书。

(四)、材料的控制

材料包括施工原材料、半成品等。对材料质量的控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对于工程中使用的材料、构配件,承包人应按有关规定和施工合同约定进行检验,并应查验材质证明和产品合格证。材料、构配件未经检验,不得使用;经检验不合格的材料、构配件和工程设备,承包人应及时运离工地或做出相应处理。(2)明确质量标准。对于施工中采用的原材料与半成品,必须明确其质量标准及检测要求。

(五)、机械设备的控制

机械设备的选用,必须考虑施工现场的条件、工程结构形式、机械设备性能、施工工艺和方法、施工组织管理等多个因素。施工设备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1)设备的选择应本着因地制宜,因工程而宜的原则,按照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性能可靠、使用安全、操作方便、维修方便的原则,使其具有工程的适应性。(2)旧施工设备进入工地前,承包人应提供该设备的使用和检修记录,以及具有设备鉴定资格的机构出具的检修合格证。经监理单位认可,方可进场。(3)机械设备的使用操作应贯彻“人机固定”原则,实行定机定人定岗定位责任制的制度。

四、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

(一)、系统总体设计

在进行完了系统UML建模和系统需求分析之后,接下来设计项目管理系统的整体架构。整体架构的设计主要针对着两个方面来进行:系统架构、逻辑架构。这一阶段的设计完成之后,可以明确主要逻辑部分的关系和系统运行必需的技术架构,有助于进入下一步的功能设计。

(二)、项目管理系统架构

结合前文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具体的分析,此时已经可以明确管理系统在运行环境以及功能、性能的要求;对系统功能实现的流程通过UML建模也有了具体的了解。市政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一个基于网络的系统,有很多种可以满足需要的技术,例如PHP和JSP以及ASP。NET、都能够构建此类系统,在数据库方面可以使用Oracle、Mysql或者SQL Server等不同数据库,而在服务器方可以选择Tomcat、IIS等。本文选择。NET:开发语言使用C#,Windows Server+IIS+。NET+SQL Server。使用Visual Studio开发环境。支持分布式服务器集群是市政工程平台服务器端最大的特点。对市政工程系统的学员而言,只是一台主服务器为其提供入口服务,终端用户登录系统时,主服务器是唯一入口。这样的结构模式具有相当强的网络适应能力和可扩展性,因此十分适合大规模使用。服务器主板可提供800M/S的I/O扩展功能传输,从而降低在万兆底层网中的瓶径,支持流媒体传输需要和更大的用户并发数。

(三)、系统功能实现

1)工程初始化模块。工程初始化模块的主要功能是设定工程初始状态,举例来讲,对工程项目的基本概况设定。2)施工管理模块。施工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工程拆迁、施工进度等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各类图表信息及表格数据;提供资金情况及工程的投资,以及施工中协调处理的意见和结果、存在问题及困难;还包括施工过程中的跟踪检查质量安全情况。施工管理模增加、修改、查询由相关权限进行限定。3)投转固模块。投转固模块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如竣工验收、移交的有关工程项目完工的详细图表和文字信息,还包括决算工程情况,例如拆迁、财务决算,完成整个项目的建设,直至最后的财务竣工决算完成。4)系统维护模块。系统维护模块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对系统进行设立分级口令,数据备份的功能,保证系统安全运行,加强权限管理。

结束语

总而言之,市政工程质量不仅关乎到一座城市的形象,也关乎到城市的未来发展,关乎国计民生,因此其质量管理工作所承载的责任是十分重大的。加强市政工程质量管理,为城市化的建设做出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信息系统质量管理篇7

电能质量监测系统方案

2008-8-7

2008-8-20

1. 概述

在每个国家的城市中,地铁都被认为是中、大型规模城市快速发展的标志符号。作为城市公共交通大动脉,地铁运营严重依赖电力供配电系统。地铁供配电系统不断面临着安全、可靠性压力,管理压力,成本压力。地铁供配电系统日益庞大,用电设备复杂,维护工作量大,管理难度大,能源成本不断上升,运营成本压力增大,所有这些都需要一套有效的监控管理方案。

施耐德电气公司的PowerLogic 电力监控系统可以为地铁用户提供专业的完整的电能管理解决方案。PowerLogic 系统能够实现对轨道交通牵引系统、交通车站和其他能源监控点数据的自动获取,对系统的电能质量状况进行毫秒级、周波级的精确的监视和记录,为用户提供详尽的采集数据,对系统的电能质量事件及供电可靠性进行分析,实现快速报警响应,预防严重故障发生。技术和管理人员可以通过PowerLogic 系统提供的信息进行电力成本控制,减少停电时间并优化设备运行。

2. 地铁供电系统概况

地铁的供电系统主要组成部分如上图所示。通常,主变电站主进线为110KV 等级,变送成

35KV 进入各车站的降压变电所,站与站之间采用环网结构。400V 低压负荷包括环控系统,AFC 系统,送风,冷却水泵等。

低压负荷根据其重要性依次分为一级,二级,三级负荷:

一级负荷包括BAS 、FAS 、AFC 、牵引、通信、信号、屏蔽门、消防泵、喷淋泵、直流屏、环控电控室用电、总控室用电、售票系统等,通常由两路独立的电源供电,且为末端切换;

二级负荷包括自动扶梯、直升电梯、污水泵、雨水泵、排风机、正常照明、站台照明、暖通空调等,通常由双回路供电或双电源单回路供电。

三级负荷包括冷水机组及其配套冷冻泵、冷却塔、冷却泵、热水器、商业广告照明、清洁机械,通常由由一路电源供电。

3. 地铁电能管理系统需求

⏹ 全面实时掌握电气参数 ⏹ 专业的电能质量管理

⏹ 详尽报表分析(包括能耗,负荷趋势,故障波形,电能质量事件等) ⏹ 数据访问的共享

4.PowerLogic 系统结构

系统管理层(客户端)

系统管理层(服务器)

通讯接口层

现场监控层

4.1 系统管理层

电能质量监控系统采用基于Client/Server(客户端/服务器)模式的分布式网络结构, 以多进程、多任务、抢占式Windows 2003中英文操作系统作平台,该系统采用标准化、网络化、功能分布的体系结构,且有高度的可靠性和维护方便性,系统具备软、硬件的扩充能力,支持系统结构的扩展和功能的升级。可以根据系统的规模和特殊需求,充分优化网络各节点资源和均衡网络负担。

4.2 通讯接口层

通讯管理层体现了合理性、经济性,采用分布通讯、主控室统一管理的模式,并为系统扩展预留接口。根据具体的通讯方案,通讯管理层由交换机、光电转换器和通讯介质(如屏蔽双绞线、光纤、交换机等)组成。

4.3 现场监控层

智能化电能质量监控装置ION 7650,实现全电量测量(U 、I 、P 、Q 、Cosφ、f 、kWh 、kVARh 等)、电能质量管理、高精度电能计量、分时计费、事故记录与分析等功能。

PM800系列电力参数测量仪可提供监测电气设备所需的各种测量功能。它具有易读数的大显示屏,可以同时检测三相和中性线。

5. 终端监测设备

I .电能质量监测装置(ION7650)

ION7650是当今世界最高端的集谐波分析、波形采样 、电压骤升/骤降记录、闪变、电压不平衡度测量、故障录波、事件记录、测量、控制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分散式在线电能质量监测(控) 装置,应用于监测电能质量是否符合六项国标或IEC 标准。其强大的I/O功能可应用于谐波治理控制、功率因数调整、需量控制等;

主要技术指标:

各电压、电流输入的总谐波畸变率及高达511次谐波分析

谐波测量精度满足IEC61000-4-30 A级 波形采样(最高1024点/周波) ; 电压偏差监测

频率偏差监测(0.005Hz); 电压骤升/骤降监测; 瞬变监测(最小20μs ) 电压扰动方向判断(DDD )

电压波动及闪变(Pst和Plt) 测量,满足IEC61000-4-15; 故障录波;

序分量测量及电压不平衡度分析; 零线谐波电流监测; 电能质量超标报警和记录; 大容量数据存储和记录;

全电量电参数测量,电能精度满足IEC 60687 0.2S; RS-232、RS-485、MODEM 、Ethernet 多通信口可选; WEB 页面访问

开关量输入和控制量输出及可编程逻辑控制功能;

II .PM810电力参数测量仪

PM800系列电力参数测量仪是高性能的检测仪表,可是提供监测电气设备所需的各种测量功能。它具有易读数的大显示屏,可以同时检测三相和中性线,显示屏具有抗反光和刮擦的特性,直观界面上有带自导功能的菜单。

电流和电压精度 0.1%; 电能和功率精度0.5%; 每个周波采样数128点。

真实有效值显示:电流、电压、频率、有功、无功、视在功率、功率因数、电能;

可设定的累加模式。 谐波畸变(电流和电压) 数据记录功能:最大/最小瞬时值 报警功能

可以扩展的I/O模块

6. 系统功能

ION Enterprise 从装置中读取谐波及相关电能质量数据,通过网络共享,形成报表、图形,便于管理人员直观使用。 在数据管理方面,软件支持Microsoft 的IIS 技术及SQL SERVER 2005标准的数据库配置的WEB 服务器实现数据的共享。在局域网中的计算机可通过IE 浏览器方便地访问数据,完成画面浏览、报表查询等功能。这样在技术上保障了系统有很好的互联与扩充能力。

数据采集与累计

电能计量和其它参数计量等。

完全兼容施耐德系列电力监控仪表。能够读取表计中的数据,控制继电器和数字输出,实现装置的远程设置和版本升级。

具有与第三方表计、传感器、PLC 、RTU 等电力设备的接口,通过Modbus 、RTU 或ModbusTCP 协议可快速实现与远程设备的直接通讯,或者连接其它设备的输出到ION 或PowerLogic 表计的数字量或模拟量输入。

实时监测

可在任何地方,通过任何工作站,查看一个或多个装置或一个变电站的主要监测点数据。

显示实时电量参数和电能参数,历史曲线和事件记录,报警信息,设备状态(打开/闭合,温度,压力等),控制触发和其它分析工具。

通过Virtual Processor 执行复杂的数据计算,同时显示并记录原始数据。 可选已配置报表或者用户自定义报表,由数字,刻度盘,棒图或趋势图,坐标或正视图,地图,像片和动画等构成。

建立图表间的超链接,通过简单的选择可查看相关的细节内容,例如通过查看某位置的总体情况,点击某条支路可查看支路的情况,再点击支路的某一扰动事件可查看此拢动的事件分析。

通过查询向导(Query Wizard)方便地引用和分析选定范围的数据信息。

电能质量分析

提供连续的,大范围内的监测,采集数据,进行电能质量和可靠性分析

遵循IEC61000-4-30和EN50160标准,检验是否符合电能质量的国际标准。以数字表格或图形显示便于快速查阅电能质量状况。

显示谐波频谱图,奇/偶次谐波,THD ,K 因子,峰值因子,矢量图和序分量 绘制持续时间长达几秒的波形图,通过波形图显示电压、电流的关系,分析故障原因。 满足工业标准的电压容忍曲线,

绘制上冲,

下陷,短时中断和其它干扰事件,包括ITIC (CBEMA )和SEMI 。

对任一事件,显示一系列的带时标的子事件,点击任一子事件可查看详细的信息。 支持广泛范围的应用:

诊断、分析发生电能质量事件的设备原因或程序故障。 提前评估当前电能质量状况和趋势。

识别设备故障,确定电能分配状况和设备操作的可靠性

根据标准设置电能质量指标,并针对不同的服务区域、装置或程序进行对比 设置电能质量指标阈值,确定系统变化或设备升级产生的影响 电能质量控制和报警

通过测定系统和站点的电能质量,致力于发现一些潜在电能质量危害,例如谐波、

电压偏移以及配电系统的事件、此外,它还用于捕捉系统的越限情况和能源消耗异常,发出报警信息,并以包括:Email 、手机短信、PDA 、工作站等多种形式通知相关工作人员,有助于减少设备误动作、降低能源成本、帮助配电系统规划、提高生产效率以及提供系统性的能源整体视图。

报表

报表可以自动生成,或按时间表生成,或由事件触发生成,并可通过email 或HTML 自动发送。 标准报表:

采用快速方便的报表向导,通过Microsoft Excel 生成报表;

能量和需量报表-联合多路馈线,定义时段中每一个计费周期的费用,与实际计费结构一致,并具有万年历和分时计费。 负荷曲线报表-在指定时间段的系统使用情况,包括时标和峰值用量

符合IEC61000-4-30和EN50160报表-

“pass/fail”指明系统电能质量水平,包括闪变。

电能质量分析报表-扰动波形,电压容忍度曲线和谐波柱状图。 自定义报表

通过Visual Basic或SQL Server报表工具,如Crystal Reports(水晶报表)定制报表,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结合ION Enterprise数据和其它数据库显示实际的运行情况

趋势分析

任何参数的趋势:电压、电流、功率、功率因数、需量、预测需量、电能、谐波、温度等。可绘制任意时间段各次谐波、正、负、零序、不对称因数、电压变动、电压闪变、电压偏差、频

率、有功、无功、功率因数的变化曲线。变化曲

线以不同形式表示:分相图或三相合成图。分相图可以分别显示 A 、 B 、 C 三项电压的变化曲线;合成图可将三相曲线同时显示在一个坐标区域,便于细致分析比较三相差别。

7. 系统方案

7.1 电能质量监控系统的装置选型 7.1.1 系统管理层配置

主控层主要包括监控主机、应用软件及相关的网络设备,其具体配置如下: 硬件配置

配置1台监控主机,HP 高性能 服务器:双核 2.8GHz/2×512M 双通道内存/160G硬

盘/100M网卡/DVD刻录/声卡、音箱/19”液晶显示器。主要用于数据采集与处理,存储数据库模型、网络构建、历史数据查询;完成各种图形显示、网络设备的运行监视与控制等功能;

配置1台HP 激光打印机,Laser HP1320,A4,完成运行报表、曲线以及各种事件的

实时打印。 软件配置

电能质量监控软件采用ION Enterprise 电力监控组态软件,实现数据采集与处理、状态监视、事故过程记录与分析、开关操作、数据存储、处理、共享等全部功能。其中电力监控组态软件还包括分时计费软件,谐波分析软件、故障录波分析工具、曲线查询工具、多功能报表软件等。

配置1套ION Enterprise 电能质量监控软件。实现整个系统的监控、管理、网络通讯

等全部监控功能;

配置1套Windows 2003 标准版操作系统作为整个电能质量监控系统的操作系统平台; 配置1套SQL Server 2005标准版。 配置1套Office2003。

7.2通讯接口层配置

通讯层主要是指通讯网络,包括通讯设备、通讯线路等,主要包括以下: 硬件配置

工业级交换机(具体配置数量根据实际系统而定);

光电转换器,实现与光纤通道的转换(具体配置数量根据实际系统而定); 按实际情况配置电缆,包括屏蔽双绞线、网线、光纤等。

7.3现场监控层配置

硬件配置

配置ION 7650高端电能质量监控装置 配置PM810常规电力参数测量仪 具体设备的数量和分布视系统配电图决定。

ION 7650具有实以太网口,同时具有以太网关功能。根据实际分布情况,电能质量监控装置的通信方式可选择:

1) 采用直接以太网通信方式,即ION7650直接通过以太口接入交换机,采用光纤通

道向监控主机传送数据。

2) 采用以太网关的方式,即PM810采用RS-485方式连接,用最前端的ION7650采

用以太网方式接入交换机。

ION Enterprise 电力监控软件 其它系统监控主机

100M 以太网

ION7650

ION7650

以太网关

Modbus

Modbus

信息系统质量管理篇8

关键词:建设工程 质量监督 信息系统 技术开发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6)04-0000-00

建设工程中的质量监督主要是通过资料的收集、处理及信息的反馈实现信息的收集,其工程质量监督中工作项目相对较多,而且工作量相对较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以及技术性的问题,而在现阶段建设施工质量监督管理系统构建的过程中,其信息的收集及处理项目相对复杂,这一现象的出现为质量的信息化监督造成了制约影响。在现阶段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及信息统计研究的过程中,其信息技术开发的有效性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其规范性的制度构建及项目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工程的效率,降低项目成本,并为工程质量的监督及信息管理的开发提供科学性的依据。

1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系统信息开发的优势

在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系统信息开发的过程中,通过其系统的构建,可以实现建筑工程检测的优化处理,以河北省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及管理信息体系为例。与此同时,通过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及研究,其优势性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过质量监督系统的信息技术开发,可以有效改善政府的监督管理模式,并全面的提高政府监督及服务的水平,在项目开发的过程中,也可以实现以质量安全监督为基础的数据采集及处理形式,从而使政府监督工作得到精细化的管理,并全面提高项目工程的监管水平。第二,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在质量监督系统构建的过程中,通过政府及工程参建主体间的信息交流及分析,可以有效减少监管数据中的无序重复现象,并在最终程度上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及安全,提高工程质量的安全性。第三,实现工程监管的标准化,在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技术开发的过程中,通过其项目标准化的构建,可以实现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以及工程质量的数据检测,并通过对项目竣工质量的安全及监督,实现规范化的项目管理,并为信息化的质量监督提供有效依据。

2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2.1质量监督中信息资源的共享性技术

在建筑工程中,监督信息主要来自于施工现场的数据、实验室以及基本的施工材料、以及设计场的基本信息。

2.2智能系统的功能性技术分析

通过对建筑工程监督智能系统的分析,在智能系统构建的过程中,其系统工程的技术形式主要体现不同方面,其具体的内容如图1所示。第一,其智能系统的技术功能主要来自于工程质量的监督申请表,并将其基本的信息分配在站内部门;第二,有效收集施工现场中的相关数据,其基本的数据内容主要包括工程项目的实体质量、行为质量等,对于这一项工程内容而言,可以对施现场的工程师进行监督管理,然后在将收集到的数据录入到计算机系统之中,实现信息内容的有效储存;第三,科学收集、查询并核实主体内容的基本信息,例如,在质量检测的过程中红对工程内容设计的资质进行收集;第四,通过对各个工程项目的指标查询、统计,建立与工程项目相符的统计报表;第五,在智能系统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可以定期向社会不同信息,例如,施工中地方年度项目计划、竣工计划等。

图1 信息化资源系统的功能模块图

2.3施工现场监测的数据集中处理

在建设工程项目设计的过程中,其工作内容的构建应该在实际项目设计的基础上,实现系统性的监督网络模式的设计,并通过对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流程分析,保证项目质量的有效性施工。在监督流程设计的过程中,其系统的具体项目应该包括责任主体质量行为的监督、工程实体的质量监督、工程施工的远程监督以及工作流程的汇总及统计等。通过这些项目的紧密配合,才可以实现建设工程质量的系统性实践及开发。其系统中的自动采集模块完整的嵌入了《可视量变计算机采集方法》的技术内容,通过对现场的监控,实现了远距离的观测,例如,对现场的基坑、受影响建筑物等进行形变的观测,从而为项目的监控及管理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3结语

总而言之,在现阶段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优化及系统开发的过程中,为了实现技术的专业性发展,设计单位应该采用智能化的项目设计理念,通过对质量监督技术的优化,提高技术处理形式,并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实现项目的简单操作及技术的优化处理,并在质量监督的过程中,进行质量的控制,使操作者在项目分析的过程中,对信息化的技术内容有更全面的认知,逐渐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信息化技术开发。

参考文献

[1] 邓峻武.对我国现阶段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0.

信息系统质量管理篇9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 质量管理 质量控制

信息系统的集成,不只是为用户提供信息共享的功能,而是要通过网络的建立,将复杂的硬件、软件、业务、信息、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为用户最大限度地整合信息资源,提供信息系统的有效运行平台,为政府、企事业单位的日常管理、决策、发展规划提供帮助并发挥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信息系统集成的质量控制是十分重要的,只有编制详细的、有针对性的质量计划、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才能真正实现信息系统的质量建设目标,让客户满意。

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的质量目标不仅仅是系统运行正常,而是在系统运行正常的前提下满足客户的需要,出发点是项目的全面质量管理。

1 影响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质量的因素

项目实施之前,首先要对影响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质量的因素,按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制定质量预防、控制措施。

1.1 干系人的质量意识和质量能力

干系人包括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系统集成商、施工分包单位、软件设计分包单位、软硬件及其其他配件供货商、软件设计人员、施工作业人员等。

(1) 系统集成商要对项目经理资质、质量意识和质量能力进行评审,确定能胜任的项目经理。项目经理除了必须了解项目团队成员包括网络设计和调试人员、软件开发人员、施工作业人员、管理人员的特点、经验、技能外,还应了解他们的质量意识和质量能力,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质量管理。

(2) 系统集成商包括项目经理及其项目团队要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多沟通,了解其执行的标准、规范和质量要求、流程,制定有针对性的质量计划。

(3) 对于施工分包单位、软件设计分包单位、软硬件及其其他配件供货商应纳入合格供应商评价体系,对其资质、质量体系、产品质量、施工质量、供货期、售后服务进行评审。

1.2 现场环境勘察和系统需求分析因数

自然环境、作业环境、管理环境、系统接入服务环境、供配电输入环境和防雷接地环境都会对系统质量形成相当影响。

现场环境勘察和客户需求的调查分析的结果,将直接影响项目的系统总体规划设计和数据库定义是否合理、适宜、完善,以及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1.3 系统总体规划设计和软件开发设计因数

系统规划设计将直接影响项目硬件和应用软件、数据库的可靠性、正确性、充分性、合理性和系统运行效率。

软件开发设计将影响程序的可维护性(可读性、可理解性、可修改性)、代码逻辑与效率、函数(模块)接口正确性、可测试性。

1.4 设备材料和系统开发、运行平台

设备材料的质量、规格、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规定的标准直接关系到项目硬件系统的质量。中间件、系统开发、运行平台、数据库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软件产品质量标准将直接关系到项目开发应用软件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兼容性、可测试性。

1.5 质量计划应强调的质量因素

质量计划对影响项目质量的重要因素要明确和落实。

(1) 质量目的是为确保项目完成的工期、实现系统的功能和达到的性能指标以及系统运行的可靠性,规定质量保证措施、资源及活动应具有的顺序,确保产品的实现过程受控有效,完成的项目满足用户的要求。

(2) 落实项目实施的管理组织、职责分工、工作程序、项目实施顺序、质量控制点以及技术工艺、方法、工具等。

(3)风险控制及预防。

2 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的质量管理过程

2.1 质量计划编制

系统的目标决定了系统的组织,而组织是目标得以实现的决定性因数,所以质量计划首先是确定项目质量目标,并根据工作分解结构(WBS)将目标分解到每个工作包,并按职责分工将工作包的质量目标落实到每个小组成员。每个工作包的输入和输出都必须予以明确。工作包根据项目情况不同,一级WBS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规划设计、软件开发测试、设备材料及软件采购、项目施工、竣工验收、售后服务等。

对于项目分包,必须建立对分包方的管理制度;同时,分包方必须要有相应的质量计划和实施方案,经过总包方审核后实施。

建立与项目目标相一致的项目管理组织,明确各工作包的质量责任人。

2.2 质量保证

建立质量保证组织。质量组织和项目管理组织不同,项目管理组织主要是执行质量计划(质量管理方面),质量保证组织是组织实施质量活动、检查质量计划的执行情况。

制定质量活动计划。根据项目进度计划制定质量活动计划,如:系统需求报告完成后进行需求评审、设计完成后进行设计评审、现场施工的质量检查、各个阶段质量记录的检查、质量整改闭环检查等。

2.3 质量控制

对于在质量计划实施、质量活动中发现的缺陷和问题,必须采用一定的工具和方法进行分析,找出原因,进行改进。

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的质量管理包括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方位的质量管理、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从不同侧面对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进行质量管理。

3 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质量控制点

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的全过程质量管理涉及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需求分析的质量管理、深化设计的质量管理、系统实施的质量管理、集成运行测试的质量管理、变更控制的质量管理、收尾及验收的质量管理、保修期的质量管理、保修期后的质量管理。

3.1 需求分析的质量管理

需求分析是系统实施方案的输入,是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中最困难、对项目成败影响很大的过程。有几种原因使需求分析变得困难:

(1)用户需求不明晰,理解有误;

(2)需求自身经常变动;

(3)设计人员理解有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确保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的质量,有必要采取各种方式、方法、渠道明确客户完善的、真正需要实现且能够实现的、符合可行性方案确定目标范围内的需求。

(1) 必须按照项目计划的要求,建立统一的沟通组织和沟通机制;

(2) 获取客户需求的方法应该多样化,如调查表、直接与客户交谈、实际参与客户的业务工作、聘请专家、构建摸型等;

(3) 需求分析必须收集足够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技术等各个方面的资料,必须要有熟悉客户业务流程、规则的专家和系统分析人员参加分析评审以保证方案在技术上的可行性;

尽可能地分析清楚哪些是稳定的需求,哪些是易变的需求。确定了项目目标,即确立了项目开展后续工作的基础,为质量管理计划提供了依据,也提高了客户满意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4) 需求分析必须最终形成系统需求文档;

(5) 需求分析完成后,系统需求必须进行评审和确认。系统需求评审应有用户规划人员、使用者、系统设计人员和业务专家等参加,并形成用户需求说明书。在客户确认用户需求说明书以前,不能进行系统规划设计;

用户需求说明书应符合以下条件:

(1) 清楚“做什么”和“不做什么”;

(2) 需求说明不可有二义性,更不能前后相矛盾。如果有二义性或前后相矛盾,则要重新分析此需求。

(3) 每项需求均是可实现的和符合可行性方案确定的目标。

(4) 说明哪些是稳定的需求,哪些是易变的需求。以便于系统设计时,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

(5) 最好为每个需求注释“为什么”,这样可让设计人员了解需求的本质,以便选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此需求。

3.2 系统深化设计的质量管理

系统深化设计是把需求转化为系统实施的最重要的环节。系统设计的优劣在根本上决定了系统的质量。它要求系统设计人员在充分理解用户需求的基础上,以用户需求说明书为依据,提出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结构及可维护性良好的高质量的系统实施方案。

深化设计阶段的任务是根据系统需求分析阶段形成的系统需求的要求,结合企业技术、设备、组织、人员等具体条件,将明确的需求转换成可实施的方案。深化设计通常从功能分解入手,将系统划分成功能简单的若干个子系统,这样不仅可以简化设计,而且还有利于任务分工和今后的修改和扩充。将项目实体按照WBS方法进行初步分解,进行网络系统拓扑定义、网络接口定义、网络技术要求说明,完成信息处理流程设计(绘制出系统的处理流程图)、功能模块的定义、模块功能说明书、数据结构定义、数据关联定义。

深化设计是在确定功能结构图WBS的同时,进一步确定每一模块(WBS工作包)的具体实现方法、设计系统的物理模型等,对初步设计的每个WBS工作包进行分解,形成更加详细、内容更加具体、功能明确、要求明确的工作包。详细设计进行计算机硬件和网络设备选型、软件程序结构定义、程序接口定义、编写模块程序设计说明书、数据字典定义。

(1) 深化设计必须以确认的用户需求说明书为输入。

(2) 深化设计方案由市场人员、需求分析人员、设计人员、系统实施人员、质量人员进行评审,并将方案报用户审核。

(3) 评审中提出的问题必须进行验证闭环。

3.3 系统实施的质量管理

系统实施阶段包括综合布线系统施工及测试、网络设备安装、网络配置设计、程序编码设计测试等工作内容。

系统实施前,要对作为本工作包输入的系统设计文件进行验证,只有系统设计文件完全符合质量控制要求时,才能开始本工作的实施。

综合布线系统施工、网络设备安装必须符合国家、地方、行业的标准和规范以及设计文件的要求,作好设备材料进场报验、技术变更、隐蔽工程验收、安装调试测试报告,按照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工程进行验收。

程序编码设计要从代码的可维护性(可读性、可理解性、可修改性)、代码逻辑与效率、函数(模块)接口、可测试性四个方面进行质量控制。

程序的调试与测试是软件生存周期中很重要的一个阶段,如何对软件进行较全面、高率的测试并尽可能地找出软件中的错误就成为很关键的问题。因此在编写源代码之前,除了要有一套比较完善的测试计划外,还应设计出一系列代码测试手段,为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及系统联调提供方便。

3.4 测试工作的质量管理

项目计划应编制网络系统测试、软件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的计划、方法、策略、测试数据建立的计划。各个阶段的测试文件应符合国家计算机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规范和计算机软件测试文件编制规范的要求。

系统测试就是对项目实施各个阶段工作的验证,网络系统测试和单元测试是对详细设计的验证,集成测试、上线系统测试是对规划设计的验证、验收测试是对需求分析的验证。可以说,测试的过程就是纠偏的过程。同时测试本身不是没有错误的,所以应该对测试过程、方法、数据和结果进行严格的评审。

3.5 变更控制的质量管理

要达到项目预期的质量目标,质量实现过程中,变化是不可避免的。不管是用户提出的,还是系统集成商提出的变更,都要仔细定义好每个变更的目的所在,对其可行性进行认真评价,并做好费用效益分析。在预期目标的基础上做好变更控制。

变更必须经过监理审核,用户或变更控制委员会同意生效后,才能实施。

变更的结果应得到验证。

3.6 收尾、培训及验收的质量管理

项目完工后,要按照项目WBS工作分解结构进行逐项核对、检查完成情况、报验及变更手续是否齐全并符合要求,检查向用户移交的设备、材料、备付件及设备资料是否完整。

针对用户不同层次人员需求,编制培训计划,落实时间、人员、内容。重点培训内容为系统架构、使用操作和维护保养。

整理竣工资料、图纸文档;编制系统验收大纲和验收计划,报建设方、监理方审核确认。

上报项目竣工验收申请,准备验收资料、验收测试数据、验收报告。

3.7 验收后的质量管理

验收后的质量管理包括保修期内和保修期后的质量管理,对两者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但目的都是提高客户满意度。

3.8 保持人员的稳定性

在项目的整个生存周期,保持主要参与人员的稳定性,对软件开发阶段、售后服务的质量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3.9 系统文档的管理

必须建立完善的系统技术文件和工程文件的管理制度。

明确最后实际生效的文件,反映系统实施、软件开发的结果将对竣工验收、售后服务起到关键作用。

总之,信息系统集成的质量控制是十分重要的,只有编制详细的、有针对性的质量计划、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才能真正实现信息系统的质量建设目标,让客户满意,保护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信息系统质量管理篇10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数据质量;数据预处理;数据挖掘;决策树;多维关联规则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04-0776-03

The Methods of Enhancing Data Quality i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LI Ming

(Troop NO. 63908 of PLA, Shijiazhuang 050000,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methods of enhancing the data quality i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and scientifically classify the data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from data quality angle.

Key word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data quality;data preprocessing;data mining;decision tree;multidimensional association rule

目前,管理信息系统被应用于各个领域,这些大大的加速了各行各业的现代化进程,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使得管理信息系统内的数据质量无法得到保障,低劣的数据质量给精确化的管理和正确的决策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损失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该文就是为提高管理信息系统内数据质量,提出了相应应当采用的方法技术。

1 数据质量内涵

从数据质量对管理信息系统内数据分类如下:

图1

2 研究内容

管理信息系统内提高数据质量的研究内容包括:数据质量定量化评估、获取诊断规则、查找异常及错误数据、修正错误数据、填补不完整数据和剔除冗余信息等。

2.1 数据质量定量化评估

数据质量评估是提高数据质量的基础和必要前提,它能对管理信息系统的整体或部分数据的质量状况给出一个合理的评估,从而可以帮助数据用户了解应用系统的数据质量水平,并采取相应的处理过程来提高数据质量。

定量化评估数据质量,是掌握管理信息系统内数据质量的有效途径,只有定量化的评估指标才能让数据用户做到对数据质量心中有数。

2.2 获取诊断规则

对于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异常及错误数据,查找它们是一个比较困难的工作。这就要求建立有效可行的诊断规则,按照诊断规则高效准确地查找数据中的异常和错误。

有很多获取诊断规则的方法技术,这些方法技术涉及数据挖掘、数理统计等。

2.3 查找异常及错误数据

在诊断规则基础上,按照一定的策略,查找异常及错误数据。查找时,要求对异常及错误数据的定位要准确,减少连带正确数据的几率,对于大数据量的信息,必须高效率查找。

查找异常及错误数据涉及查找策略的制定、高效算法的生成等。

2.4 修正错误数据

精确地修正错误数据是一项复杂而有难度的工作,采用的软件算法应当恰当而适用,如此,修正过的错误数据才能准确率高,整体提高管理信息系统内的数据质量。修正错误数据涉及软件算法的选择等。

2.5 填补不完整数据

对于管理信息系统内存在的不完整信息,首先,分析判断出其是否为不完整信息,由于对于某些特定的数据字段,其并没有必须填写的内容,所以,对此不能判定为不完整信息;其次,与修正错误数据相同,也应当采用相应的软件算法。

填补不完整信息涉及制定规则、设计算法等。

2.6 剔除冗余信息

冗余信息的产生是由于重复录入数据、多个数据源等原因造成的,在剔除冗余信息时,首先要分清两条记录信息是否是重复(冗余)的数据,其次剔除冗余信息。

剔除冗余信息涉及建立判别模型等。

3 方法技术

目前,有较多研究提高管理信息系统内数据质量的方法技术,在此,加以阐述。

3.1 分块多维关联规则算法

由于从不同属性对数据库进行分块,各分块中蕴含知识的可信度是不同的。因此,将不同可信度的数据混在一起进行挖掘,得到的知识效果不令人满意,为此,提出基于分块的多维关联规则挖掘方法。

数据分块的原则如下:

定义:[?A(A是数据立方体),?Ai,Aj,]使得[Ai]∩[Aj]=Φ且[Ai?A,Aj?A,] (i≠j,且 i,j=1,2,…,n),则称[Ai,Aj]是数据立方体A的分块。

应用多维关联规则挖掘Apriori_Cube算法对不同分块的数据集分别挖掘,得出相应的知识。

采用分块多维关联规则,可以获取诊断规则知识库。

3.2 决策树

形成决策树的算法:

1)以空缺或错误字段选择分类字段,以分类字段生成测试字段集合;

2)以测试字段集合,生成当前二维关系表(以此表中的字段值生成决策树),并将其设为当前决策树节点;

3)计算当前决策树节点各测试字段的信息增益;

4)选定当前决策树节点信息增益值最大的测试字段;

5)若当前决策树节点满足条件t之一,则将堆栈中的决策树节点弹出一个,并将此决策树节点设为当前节点,转3)。不满足条件,转下一步。如果堆栈空,转7);

条件t:

.分类字段值单一;

.选定的测试字段值单一;

.选定的测试字段最大信息增益是0;

6)生成当前决策树节点的子决策树,将子决策树内除最右节点外的其它节点压进堆栈,将子决策树最右节点设为当前节点,转3);

7)结束。

结束后,得到一棵以测试字段为节点的决策树,树的分支为相应节点测试字段的各种取值。

使用决策树,可以填补不完整数据、修正错误数据。

3.3 关键词段相似度计算模型

定义:对于任意的数据集,我们用S=(D,Z,W,V)来表示两条数据记录之间相似度,其中D为数据集,Z表示数据集上的关键词段集,W表示关键词段集中每个关键词段的权重,V表示每个关键词段值相似度,该值在0和1之间,如果完全相等,用1表示,完全不等,用0表示。[S=i=1nWi×Vii=1nWi],n表示关键词段集Z中有n个关键词段。

如果两条记录关键词段相等,设定V=1,如果关键词段不相等,设定V=0,如果关键词段相同字符位上有相等的字符,设定V=0.5;设定两条记录相似度下限为98%,即如果两条记录相似度S≥98%,则认为两条记录重复,如果相似度

在判别重复记录前,应当将数据按关键词段排序。

3.4 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

主要是采用前馈神经网络,一个神经网络输入赋予第一层(也称输入层),这些单元的输出结合相应的权重,同时馈给第二层(也称隐藏层)单元,隐藏层的带权输出又作为输入再馈给另一隐藏层,最后的隐藏层节点带权输出馈给输出单元,该层单元最终给出相应样本的预测输出。

在此,采用遗传算法训练神经网络,算法如下:

1)将网络各节点的权值、阈值排成一串,形成染色体。

2)取出一条染色体j,把其中的基因恢复成网络的权值等,把训练样本一一输入,计算出总误差E,由此计算出该染色体的适应度fj。

3)输入网络的结构:x-y-z。使用[-m,m]上均匀分布随机十进制小数初始化种群。给种群中的染色体设定选择概率。

4)将当前染色体恢复至网络模型中,输入训练样本,计算该染色体的总误差E、适应度fj,判别网络误差是否达到预定值或达到预定迭代次数,是则结束,否则继续。

5)对每个染色体,计算其累积概率,采用赌算法,产生一个[0,1]上均匀分布的随机数,若该随机数在前一轮累积概率和本轮累积概率之间,则选中该染色体作父染色体。

6)交叉:使用t次赌算法,获得t个父代染色体X1,X2,…,Xt,把它们组成对。

7)变异:以变异概率确定n个变异位置。将这些位置上的基因做变异操作,给原基因值加上[-1,1]间均匀分布的随机十进制小数,从而得到两个新子代染色体。

8)迭代使用5)-7)中选择、交叉、变异,不断产生新子代,直至新子代规模与父代相同,则获得新子代,转4)处。

使用遗传算法训练神经网络,可以修正试验数据中的异常数据。

3.5 对比分析

应用对比分析,将当年上报的商品信息,与上年上报的进行对比分析,从中查找可疑、错误数据。如:某年某成品仓库上报的信息中有数据如表1:

表1

[商品名称\&生产序\&生产年\&生产厂\&质量等级\&数量\&…\&…\&…\&…\&…\&…\&商品01\&2\&2002\&A\&新品\&200\&…\&…\&…\&…\&…\&…\&]

该成品仓库,上年上报的数据如表2:

表2

[商品名称\&生产序\&生产年\&生产厂\&质量等级\&数量\&…\&…\&…\&…\&…\&…\&商品01\&2\&2002\&A\&新品\&2000\&…\&…\&…\&…\&…\&…\&]

根据对比分析,商品01库存数量变化率是(2000-200)/2000×100%=90%,根据知识与经验,近些年,此类商品库存数量的变化率一般在10~20%,显而易见,其数量变化率明显异常,因此,这条数据记录作为可疑信息,要求验证核查。

3.6 分类覆盖优化规则查询

采用分类覆盖优化规则查询技术,该技术内涵如下:

诊断规则库中的每条规则所涵盖的范围不同,每条规则覆盖范围之间存在着不相交、相交和包含三种关系,如图2所示。

图2

在查找算法中,利用此三种关系可减少比较判断次数,提高算法效率,同时,亦可提高诊断规则定位错误的准确性。

1)不相交关系。此属规则关系中最简单的一种,不需进行任何转换。

2)相交关系。是指两条规则覆盖范围有交叉的内容。如果在任何条件下相交,可将规则进行转换,将两条规则交叉部分用第三条规则替代,转换对于错误定位是准确的,但由于增加了规则数量,在查找时将增加比较判断次数;如果在某些条件下相交,则应当在诊断时完成各种条件的分析判断。

3)包含关系。是指一条规则覆盖的范围完全包含了另一条规则的。如果在任何条件下成立,可用前一条规则代替后一条,以减少规则数量;如果在某些条件下成立,则在查找时分析判断各种条件,以判别是否用前条规则代替后条。该关系对提高诊断算法效率尤为重要。

4 结束语

本文探讨了管理信息系统内如何提高数据质量的方法技术,这些方法技术对于提高数据质量是行之有效的,已经在有关的实践中应用,有效地提高了相关管理信息系统内的数据质量,为开发精准的管理信息系统,并采用管理信息系统内高质量数据为决策等提供科学、有效的支持方案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方幼林,杨冬青,唐世渭,等.数据仓库中数据质量控制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13):1-4.

[2] 杨辅祥,刘云超,段智华.数据清理综述[J].计算机应用,2002(3):3-5.

[3] 郭志懋,周傲英.数据质量和数据清洗研究综述[J].软件学报,2002,13(11):2076-2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