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常见病害及防治十篇

时间:2023-11-16 17:27: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黄瓜常见病害及防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黄瓜常见病害及防治篇1

1.1霜霉病的诊断 霜霉病菌是一种专性寄生菌,它只寄生在活的寄主植物器官内吸取营养,属活物寄生类型,不能进行培养。初发病时,病斑呈多角形,叶片病斑为黄绿色或褪绿,随着病情加重,色泽变为黄色或黄褐色。发病后期,病部色泽为褐色,形成坏死斑,病斑对着阳光无透光。但是,黄瓜霜霉病色泽整个变化过程受大气温度的影响,温度低时病菌新陈代谢作用缓慢,病状轻,黄绿的色泽变化扩展慢;当温度在20℃~24℃时,病菌新陈代谢作用加强。因此,黄瓜霜霉病需要在叶片初发病时进行鉴定。

1.2霜霉病的防治 选择抗病品种,较抗病的品种有津研系列、津优系列等。如津春4号,天津市黄瓜研究所培育的第三代优良黄瓜品种,产量高,品质优,具较强的抗病能力;育苗地与生产地隔离,及时清除田间病株;选择地势较高,利于排水的田块,施足底肥,生长期适当追施氮肥,提高植株抗病性;结瓜前少浇水、勤中耕,提高地温,减少水分损失;选择合适的药剂进行防治。

2.细菌性角斑病的诊断和防治

2.1角斑病的诊断 发病叶片上的病斑是多角形的,但病菌不是专性寄生菌,能够在人工合成的培养基上培养,属兼性腐生类型。病菌从体外进入黄瓜叶片,将组织破坏致死后,才能摄取植株体内的养分,进行寄生生活。因此,坏死斑早期常在叶片上出现,初呈淡黄色,再变为黄褐色或灰白色,最后干枯、破裂,这种病斑色泽变化过程,反映了病菌的寄生性特点。此外,病菌在植物体内的新陈代谢作用也受温度的影响。诊断叶片上的病斑是否为角斑病时则应以中后期叶片病斑为主。

2.2角斑病的防治 种子消毒,用农用硫酸链霉素或氯霉素500倍液浸种2小时,或用4%次氯酸钠20倍液浸种,或直接用50℃温水浸种;选择无病土育苗,与非瓜类作物实行2年以上轮作,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作为底肥,忌偏施氮肥;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大棚栽培早春少浇水,多中耕,提高棚温,早晚通风,降低空气湿度,缩短结露时间,加强田间排水。

3.炭疽病的诊断和防治

黄瓜常见病害及防治篇2

关键词:黄瓜种植;黄瓜病害;农业种植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6.421.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05.034

1黄瓜的主要病害及基本特征

1.1生长前期

黄瓜的生长前期主要是配置幼苗,室外种植的黄瓜主要在春夏季节,培植幼苗苗龄短,一般是幼苗生长至1叶1心,15~20天就可以进行栽培。生长前期的主要病害有烧根、沤根、徒长。烧根基本特征是土壤肥力旺盛幼苗无法吸收造成肥害,烧根病害后幼苗根部溃烂,逐渐干枯而死亡;沤根基本特征是拔起无白根,根锈褐色,水浸状,直至腐烂。地上部萎蔫,~色转淡呈黄绿色或乳黄色,自叶缘开始焦枯。病苗生长极为缓慢,严重时成片萎蔫、死亡,造成局部毁苗;徒长是因为光照、温度、肥力无法供给,幼苗往上拔节但是无法形成粗壮的幼苗,茎叶不发达,幼苗抵抗力差,不易成活。

1.2 生长中期

黄瓜从幼苗攀架到根瓜形成的生长期称之为生长中期,周期时间大约为2个月左右,大棚内种植温度较高的时间为1~1.5个月,这段时间黄瓜长势猛,温度、光照、肥力、病害的防治直接影响黄瓜的最终产量。黄瓜炭疽病、霜霉病、灰霉病、白粉病、细菌角斑病等都是常见的病害。黄瓜炭疽病是半知菌亚门真菌,葫芦科刺盘孢菌侵染所致,症状为黄瓜叶面形成不规则形状的土黄色斑点,并逐渐扩散到茎部、果实,导致整棵植株患病干枯;霜霉病、灰霉病、白粉病、细菌角斑病的症状是植株矮小,苗株叶面呈花叶状,发病时叶面逐渐萎缩,增厚直至发卷,逐渐从老叶部位开始枯黄。

1.3 生长后期

黄瓜进入生长后期,保证果实的硕大、饱满是重要的环节。在这个时期黄瓜根结线虫、白粉虱是常见的病虫害。主要的症状表现为在根端部形成球形或圆锥形大小不等的瘤状物,有时串生,初为白色、质软,后变为褐色至暗褐色,表面有时龟裂。白粉虱是植株末端、叶面部位出现幼虫,白粉虱通过啃噬苗株导致植株枯萎、枯黄。

2黄瓜主要病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2.1黄瓜生长前期病害防治

黄瓜生长前期最主要的目的是培育强壮的幼苗以便移栽的时候保证生长存活,土壤、肥力的搭配标准是关键。大棚培育幼苗的病害防治技术在于防低温、防冻害、防土壤过湿或者过干。营养土的配置是防治黄瓜生长前期的关键,主要的做法根据土地的自留周期和前期栽种的农作物而分类:未种过蔬菜作物的壤土70%、腐熟的猪圈肥30%,另外,每立方米加入过磷酸钙1公斤、硫酸钾复合肥0.5公斤、磷酸二氢钾0.75公斤、50%地菌虫杀WP100克掺均拌匀后,过筛,育苗时装钵。黄瓜移出育苗盆后载入土里需要在幼苗出土后,用64%杀毒矾WP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WP1000~1200倍液混合喷雾,能够预防猝倒病、立枯病、炭疽病的发生及危害[1]。药物的病害防治是黄瓜病害出现后初期的防治技术应用,生产初期的防寒保暖,适当的底肥可以有效防治幼苗病害,农家有机肥料的底肥可以有效防治肥力过盛,稀释肥料浇灌的方式可以让幼苗更均匀的获得肥力而不烧根。大棚种植的幼苗需要控制室内温度,温度过高时在上午11点~下午3点时进行大棚开缝处理,温度过低的夜间需要加盖室内薄膜保持恒温。

2.2黄瓜生长中期病害防治技术

黄瓜生长中期病害较多,防治的技术在于适当浇灌、适时施肥,保障黄瓜苗株的光照,增强苗株的抵抗力。黄瓜炭疽病可用施保功1500倍液加好力克5000倍混合喷雾。发病中前期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113~187克/公顷、6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剂103~135克/公顷、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938~1406克/公顷喷雾,每隔7天1次,连续2~3次,交替使用;预防霜霉病常用杀菌剂:50%乙磷铝锰锌WP500倍液,50%氟吗霜疫克WP500倍液,70%代森锰锌WP1000~1200倍液喷雾防治,一般10天喷1次。定期观察黄瓜植株叶面的生长情况,产生斑点状非绿色斑块、叶面打卷、叶面偏大过于密集、枯黄无力等,应适当施加叶面肥,以1000毫升/公顷的施肥早上和下午喷洒,保持叶面的肥力,促进强有力的植株叶面生长。防治霜霉病可以运用40%杜邦福星1000倍液,80%世高2500~3000倍液,50%加纳金WP500倍液交替喷雾[2]。

2.3黄瓜生长后期病害防治

黄瓜生长后期是关键时期,为了不影响黄瓜上市,降低农药残留,因此要严格要求。在黄瓜生长中期已经针对各主要病害施药,生长后期的黄瓜病害施药周期应该拉长,距离果实上市前12~15天可进行施药。防止枯萎病,在黄瓜定植时用50%金土地WP500倍液,50%地菌虫杀WP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WP100倍液灌穴,每穴250克药液。发病初期用80%乙蒜素2000倍液灌根,3天1次,连灌3次[3],防效可达80%以上;白粉虱病害可用25%噻嗪酮(扑虱灵)可湿性粉剂或用2.5%溴氰菊酯或20%氰戊菊酯(速灭杀丁)乳油2000倍液喷雾隔6~7天1次,连续防治3次[4]。还可用烟雾剂进行熏蒸,连续2~3次。后期黄瓜的病害也容易遭受飞虫的侵蚀,为了保持黄瓜的健康,可采用物理的捕虫方式进行防治,如在植株根部铺设草木灰,加装捕蝇捕蚊器等,捕捉小型昆虫。

参考文献

[1]左伟.黄瓜主要病害及综合防治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03):22.

[2]刘化龙.保护地黄瓜主要病害及无公害防治技术[J].青海农技推广,2016,(03):18.

[3]葛东志.黄瓜主要病害综合防治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5,(11):43.

黄瓜常见病害及防治篇3

1 细菌性病害

1.1 细菌性角斑病

①病害特点 主要为害叶片,也能为害果实和茎藤。叶片受害,病斑初为水渍状浅绿色,后变淡褐色,因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湿度大时,病斑上产生白色菌脓,干燥时形成白粉或亮膜。茎及果实上的病斑初呈水渍状,近圆形,后呈淡褐色,果实后期腐烂,有臭味。病原为细菌,借助雨水飞溅、水珠滴落、昆虫等传播蔓延。通风不当、棚内湿度过高、昼夜温差大、夜间结露等易引发病害。

②防治方法 a.品种选择和种子处理。挑选耐病品种;种子于70℃恒温干热灭菌72 h,或用50℃温水浸种20 min;使用新植霉素200 mg/L浸种1 h,捞出来后在25~30℃水中浸泡1~2 h,沥水晾干种皮后催芽。

b.加强栽培管理。生长前期适当控制浇水,以促进植物根系发育。大棚黄瓜灌水要在晴天进行,及时通风,控制好昼夜温差。

c.药剂防治。可使用20%噻菌铜悬浮剂600倍

液、77%可杀得(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88%水合霉素可湿性粉剂1 000~1 200倍液或2%春雷霉素水剂400~800倍液喷雾。以预防为主,病害易发季节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1.2 细菌性叶斑病

①病害特点 主要为害叶片,也能为害茎和果实。叶片受害,病害初呈油渍状,逐渐变成淡褐色多角形至近圆形斑,直径1~2 mm,后期叶缘出现褐斑,且边缘有黄色晕环,潮湿时叶背可能有菌脓。茎及果实染病,病斑呈油渍状、深绿色,严重时龟裂或形成溃疡,溢出菌液,果实染病会使种子带菌。病原为细菌,可在种子内、外和病残体上越冬,通常借助飞溅水滴、棚内水滴、叶片吐水、雨水等传播蔓延。

②防治方法 a.品种选择和种子处理。选用抗细菌性病害的品种;温汤浸种,用55℃温水浸种20 min。

b.药剂防治。可以使用8%菌克毒克(宁南霉素)水剂600~800倍液、88%水合霉素可湿性粉剂

1 000~1 200倍液或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

3 000~4 000倍液喷雾,间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2 病毒病

①病害特点 主要为害叶片和果实,苗期、成株期都能发生。病毒病通常由一种病毒单独侵染或多种病毒复合侵染导致。列举常见病毒病症状如下。

a.花叶病毒病。叶片出现淡黄色不明显的斑纹,后呈浓淡不均的小型花叶斑驳,果柄处出现花斑。

b.皱缩型病毒病。新叶沿叶脉出现浓绿色隆起,叶片变小,出现蕨叶、裂片,有时沿叶脉出现坏死,受害果面产生斑驳或凹凸不平的瘤状物,果实变形,严重时病株枯死。

c.绿斑型病毒病。新叶产生黄色小斑点,逐渐变为淡黄色斑纹,绿色部分呈隆起瘤状,严重时植株新叶白天萎蔫,果实受侵染产生浓绿色花斑和瘤状物,多为畸形瓜。

d.黄化型病毒病。中、上部叶片在叶脉间出现褪绿小斑点,后发展成淡黄色,或全叶变鲜黄色,叶片硬化,向背面卷曲,但叶脉仍保持绿色。

病菌通常在种子、土壤或保护地中越冬,主要通过蚜虫、粉虱、蓟马传播,田间作业和汁液接触也可传播。高温、干旱环境下病害发生会加重,缺肥、缺水、管理粗放也会加重病害。

②防治方法 a.品种选择和种子处理。选用抗病品种。播种前种子用55℃温水浸泡40 min,或在70℃恒温下处理72 h。

b.加强栽培管理。培育壮苗,及时追肥、浇水,防止植株早衰,进行嫁接、打杈、绑蔓、去雄等田间作业时,为避免病菌传染,接触过病株的手和工具均要用肥皂水洗净。清除田间杂草,消灭毒源,切断传播途径。发病初期及时拔除零星病株,并带出棚外销毁。

c.防治虫媒传病。在蚜虫、粉虱、蓟马发生初期,及时用药防治,防止传播病毒,可使用70%艾美乐(吡虫啉)可湿性粉剂7 000~8 000倍液、10%除尽(虫螨腈)1 000~1 500倍液或0.36%苦参碱水剂800~1 500倍液防治。也可覆盖银灰色避蚜纱网或挂银灰色尼龙膜条避蚜,或用黄板诱杀等物理措施防治蚜虫。

d.药剂防治。可以使用药剂8%菌克毒克600~800倍液或0.5%几丁聚糖水剂500~800倍液,间隔5~7天喷药1次,连喷2~3次。

参考文献

[1] 于志海.黄瓜病害综合防治法[J].农民致富之友,2013(9):86.

[2] 丑波.大棚黄瓜炭疽病的特征及防治方法[J].现代农业,2014(7):43.

[3] 刘明月.黄瓜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2015(5):41.

黄瓜常见病害及防治篇4

[关键词]大棚西瓜 长季节栽培 病虫害 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S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6)03―0060―01

西瓜作为“盛夏之王”一直为大多数人所喜爱,常年栽培面积和产量都居于世界首位。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和保护地栽培面积的扩大,西瓜也开始了长季节的大棚栽培,但是在越来越长的栽培时间和大面积长年限的栽培土地上,病虫害也随着逐年加重。病虫害的发生不仅影响着西瓜的品质和产量,也对西瓜产业的发展产生了强大的阻力。下文通过对大棚西瓜长季节栽培的主要病虫害进行研究,根据其主要特点,总结出无公害的防治技术。

1大棚西瓜长季节栽培主要病虫害

1.1常见病害

1.1.1猝倒病

猝倒病是大棚西瓜在苗期常见的病害,一般来说,发病初期病苗的根茎部或茎基部会出现黄褐色水渍状缢缩病斑,使幼苗容易猝倒,这也是猝倒病又被称为“小脚瘟”、“倒苗”的原因。幼苗染病后除了易猝倒,还会伴随叶片凋萎的现象,当湿度足够大时,在根茎部附近的土壤表面还会有一层白色棉絮状白霉,严重时可以造成大规模幼苗染病,造成大片面积的幼苗死亡,对种植户带来极大的损失。

1.1.2枯萎病

西瓜的枯萎病不仅发生在幼苗身上,成株期的西瓜也容易深受其害。苗期的西瓜染病后会表现出苗腐和猝倒现象,成株期则表现为基部叶片逐渐褪绿、发黄,植株部分叶片萎蔫,当湿度大时,病变部位还会伴随有白色或者粉红色的霉状物。枯萎病主要影响的是西瓜植株的维管束,患病的西瓜植株常呈现出萎蔫直至枯死的症状。不仅如此,该病还能够通过土壤进行传播,给种植户带来毁灭性的灾害。

1.1.3疫病

疫病的发生可以说是令瓜农最为头疼的一大问题,因为病情发生严重时不仅会危害到西瓜的生长,还可能影响到甜瓜等其他瓜类作物的健康。疫病的发生始于根茎部,起初表现为暗绿色病斑,自后蔓延到茎基和植株,使植株缢缩、枯死。尤其到了多雨季节,病瓜还会出现全叶腐烂等现象,病变表层也会伴有稀疏的白色霉状物生成。疫病多发生与多雨的南方,一旦爆发就会影响当期的西瓜收益,对种植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1.2常见虫害

1.2.1黄守瓜

黄守瓜是瓜类蔬菜的重要害虫之一,在我国各地均有分布,其成虫、幼虫均能对西瓜造成伤害。一般来说,成虫主要为害瓜苗的茎、叶、花和果实,啃食后在其表面形成环形或半环形的孔洞,幼虫则为害根部,极易造成植株萎蔫和瓜果腐烂。黄守瓜成虫多于10月份开始越冬,直至第二年4月左右重新开始活动,是西瓜苗期毁灭性的害虫。

1.2.2朱砂叶螨

朱砂叶螨具有易繁殖、适应性强的特点,极易在每年的6月份这种高温低湿的环境中生存,为害瓜苗时,会使叶片出现针头大小的褪绿斑,严重时导致叶片整体发黄、皱缩,直至干枯脱落,同样对西瓜栽培带来不利影响。

2大棚西瓜长季节栽培的无公害防控措施

对西瓜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农业防治,二是物理防治,三是生物防治,四是化学防治,通过合理的预防和治理,从根本上防控病虫害,促进西瓜的健康生长。

2.1农业防治

在病虫害的农业防治上,首先要做到的是栽种的西瓜品种本身要具有抗病性,便于之后的栽培壮苗,其次就是在栽培过程中要注意合理培育和科学管理。西瓜在幼苗期极易受到病虫害的威胁,因此在播种时就应该注意到,必须对病虫害的传播途径进行阻断,可以利用深耕细作和合理轮作换茬的方法,阻断传播途径,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在之后的洒水施肥过程中,更是要严格控制比例和份量,做到均衡合理分配,帮助西瓜正常发育。另外,在种植时应该注意西瓜品种种植密度的区别,不同品种因生长特性需要不同的种植密度,合理的密植方法能够帮助西瓜生长,保证即使在封闭的大棚内也可以种植出优秀的西瓜。大棚西瓜因生长于棚内,环境封闭空气不流通,因此合理的温度和湿度控制是减少病虫害的有效方法,通过严格控制棚内温度和湿度,并且做好棚室的清洁卫生,及时摘除病、老叶,帮助西瓜健康成长,做到无公害防控病虫害。

2.2物理防治

许多虫害常常会附着在各类植物瓜果中,因此,利用高温闷棚技术能够有效杀死其上的多种病原菌孢子及虫卵,以此来减少病虫害。另外,利用一些害虫的天然习性也能够做到有效防控,如蚜虫和白粉虱就具有趋色性,尤其喜爱黄色,可以利用黄板进行诱杀,消灭害虫。

2.3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主要是通过利用天敌和各种生物制剂来防治病虫害。在利用天敌方面,可以通过引进、饲养赤眼蜂、瓢虫等捕食消灭蚜虫、朱砂叶螨等害虫在生物制剂上,不仅可以通过利用细菌、病毒、抗生素等来制作,还可以用昆虫生长调节剂作为材料,不仅能防御病虫害,也能够通过干扰病虫的新陈代谢和生长来消灭害虫。

黄瓜常见病害及防治篇5

关键词:生理性病害;产量和品质;防治措施;病因

在冬春茬黄瓜生产中,常见的真菌病害、细菌病害和病毒病害菜农容易掌握。但是,在实际生产当中,冬春茬黄瓜在温室内低温阶段和温室内高温阶段,生理性病害经常发生,菜农难以识别。为了有效地控制其危害,我们将近几年经常发生的几种生理性病害进行一下介绍。

一、黄瓜苗“戴帽”:在黄瓜育苗出土时,经常遇到有种皮夹在子叶上而不脱落的情况,俗称“戴帽”

发病时轻者造成幼苗生长不良而形成弱苗、小苗,重者子叶烂掉,幼苗因饥饿而死亡。

病因:一是种子质量不好,生活力弱,出土时无力脱壳。二是苗床底水不足,种皮干燥变硬,夹住子叶而不易脱落。三是种子竖直插入土中,上部接触的土壤面积减少,种子出土过程中吸水不均匀。四是幼苗刚一出土即撤掉塑料薄膜,种皮在脱落前变干,致使种皮不能顺利脱落。

防治措施:(1)精选种子,挑选粒大饱满无虫的种子。(2)播前浇足底墒水,播后用潮湿土覆盖。(3)育苗床加盖塑料薄膜或草帘进行保温,使种子发芽到出苗期间保持湿润状态。(4)幼苗发生“戴帽”时,用喷壶先在幼苗上喷少许清水,在清晨种壳潮湿时人工辅助“摘帽”。

二、花打顶:在早春、秋延后或冬春茬栽培的黄瓜,苗期至结瓜初期常会出现植株顶端不形成心叶而是出现花抱头现象,植株停止生长,影响黄瓜的产量和品质

病因:花打顶的成因大体有以下四种情况:一是定植时,定植穴或沟内有机粗肥施用过量,定植后浇水不及时,土壤溶液浓度高,根系吸收困难致植株顶端发生花打顶。二是棚室地温长期低于10℃,田间持水量又高于25%,使根系生长受到抑制形成沤根而出现花打顶。三是夜间温度偏低,白天叶片进行光合作用而形成的同化物质在夜间转运缓慢,时间长久致使叶片变为深绿色,植株变得矮小出现营养障碍而形成花打顶。四是少量瓜苗在移栽时植株根系受到伤害,养分吸收受抑而出现花打顶。

防治措施:发生花打顶后,要针对各种成因采取不同的防治方法。(1)烧根引起的花打顶,应及时浇水,浇水后及时中耕,保持适宜的土壤水分,不久即可恢复正常。(2)沤根出现花打顶时要停止浇水,及时中耕,设法提高地温达到10℃以上。等逐渐恢复正常发育后再转为平常管理。(3)夜温过低时,要设法维持前半夜的室温在15℃左右,下半夜室温降至10℃左右即可。(4)采取地膜覆盖,避免中耕的伤根。追肥采用冲施液肥,避免挖坑引起伤根。

三、高温障碍:又称黄瓜叶烧病

多发生在结瓜期的成株中上部叶片,开始出现1~2毫米近圆形的白色斑块,后斑块不断扩大,植株上部受害严重,甚至会停止生长。

病因:高温低湿是发病主要原因。棚室内温度超过40℃,相对湿度低于80%,在放风不及时的情况下,使叶片受到伤害。在强光照条件下更容易造成高温障碍。

防治措施:

(一)及时通风降温。白天使棚室温度保持在30℃以下,地温保持在25℃以下。如遇到阳光照射强,棚室内外温差大不便放风时,采用盖苇席、遮阳网或采用反光幕;夜间温度在18℃左右,地温保持在15℃以上。这样调温还可以控制茎叶徒长。

(二)棚室底部温度过高,湿度过低时应少量洒水或喷雾进行临时降温。这样可以防止由于灌水降温过快而抑制根的活性。

四、低温生理病:又称黄瓜低温生理病

在黄瓜的每个生育期都有可能出现,并且很容易和其他病害症状混淆。播后遇到低温、地温过低,种子发芽和出苗延迟,苗黄苗弱,沤子或发生猝倒病、根腐病等;出土幼苗子叶边缘出观白边,叶片变黄,根系不烂也不长;幼苗期地温长时间低于12℃,会出现幼苗生长缓慢、退苗、叶色浅,叶缘枯黄,生长出现停滞,结瓜少且小;成株期受害较轻时,叶片组织退绿呈黄白色,长时间持续低温,植株往往不发根或不分化花芽;严重时部分叶肉组织坏死导致部分叶片枯死,诱发黑星病、灰霉病等病害。

病因:主要是由于长时间的低温造成植株的各种生理机能降低,如光合作用减弱、呼吸强度下降,根系对旷物质营养吸收能力降低,养分运转速度减慢,生理功能失调,生殖生长受抑制等。

防治措施:

(一)选用耐低温品种。

(二)科学安排播种期和定植期。

(三)播种后种子萌动时,棚室应保持在25~30℃,出苗后白天保持25℃,夜间应高于15℃。

(四)棚膜选用无滴膜,棚内地膜覆盖;寒流来临前,采用加盖纸被、草帘,室内生火加温等保温防冻措施。当气温过低已发生冻害时,要采用放风升温、灌水保温等缓慢升温措施。

五、苦味瓜:采摘的黄瓜在食用时有时出现苦味,影响品质和效益

病因:这是由于苦味素在黄瓜中含量过高造成的。一般情况下,黄瓜对氮、磷、钾基本上按5∶2∶6的比吸收例,当氮肥施用过量,特别是一次性追施大量氮肥时,容易造成徒长,在弱枝上易出现苦味瓜。当棚室温度长期高于30℃时,由于同化能力降低,营养失调也容易出现苦味瓜。再有就是地温长期低于13℃时,根系吸收养分和水分受抑制,也会出现苦味瓜。

防治措施:

(1)对多年种植黄瓜的棚室,栽植前先对土壤进行养分测定,然后按氮、磷、钾三元素5∶2∶6的比例配方施肥。

(2)苦味具有遗传性,叶色深绿的苦味瓜多,因此对品种要有所选择。

(3)注意温度管理,当棚温高于30℃时要及时放风,使地温保持在13℃以上。

(4)叶面经常喷洒磷酸二氢钾、绿风95等营养调节剂也以可减少苦味瓜的出现。

六、畸形瓜:保护地栽培的黄瓜经常会出现弯曲瓜、尖嘴瓜、细腰瓜、大肚瓜等畸形瓜条

病因

(1)弯曲瓜,长型果品种易形成弯曲瓜,其生理原因多与营养不良、植株细弱有关,尤其在高温或昼夜温差过大、过小或光照少的条件下容易发生。

(2)尖嘴瓜,果柄附近粗,先端细。单性结实力低的品种受精不良时易形成尖嘴瓜。

(3)细腰瓜,果柄基部和顶端正常,在瓜条中间部分缢缩,这是由于营养和水分供应不均衡造成的。

(4)大肚瓜,瓜条前端部分肥大,中间及基部反而变细。这是由于雌花受粉不充分,受粉的先端肥大,基部发育迟缓而造成的。新晨:

防治措施

(1)发现畸形瓜时及早摘除,以降低营养消耗。

黄瓜常见病害及防治篇6

关键词:日光温室;黄瓜;虫害;防治措施

1 日光温室黄瓜类蔬菜主要病虫害分析

日光温室黄瓜发生的主要虫害是白粉虱,其病害是霜霉病和灰霉病。其中比较严重的是白粉虱,温室与露地蔬菜的相互重合是白粉虱在一年内世代重叠的主要因素。往往这些虫类一般都会在叶子的背面,吸允植物的汁液,长时间得不到良好的控制,植物的叶子就会逐渐变黄,最后导致黄瓜光合作用失效。成虫一般会在植物的顶部,然后逐渐的产虫卵,直至蔓延到整片叶子和瓜果上。日光温室的温度如果达到了19℃时白粉虱的存活率就达到86%左右,而且一头雌成虫能够产出324粒蛹,并且一代在一代的基础上虫害就会增加到近150倍,严重影响到黄瓜类蔬菜的正常生长,降低了产量和效益。同时也达不到消费者的要求,可见虫害的影响极其严重,进行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的建立势在必行。

黄瓜霜霉病主要受到损害是叶子,严重的情况下叶子全部发黄,干枯。这种病害的主要传播因素是孢子囊,一般日光温室的温度达到了15~20℃,湿度在80%以上病害的传播很快。黄瓜灰霉病主要损害的是黄瓜,严重的情况下叶子全部枯黄,黄瓜也逐渐腐烂。同样也是湿度比较大的环境下这种病害最容易产生,一般温度在18~23℃,湿度持续90%就会发生的灰霉病,而且日光温度在4℃时也会促使灰霉病的繁衍和蔓延。

2 日光温室黄瓜病虫害的主要防治措施

2.1 农业生态防治措施

在上述病虫害研究和分析过程中发现,引起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因素是室内温度和湿度。因此病虫害的主要控制措施需要和天气预报相结合,根据天气的变化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并在技术栽培和管理方面不断加强和提高,有效降低病害的发生。

2.1.1 选择抗病品种,严格对室内进行消毒等措施。在栽培黄瓜时首先要选好抗病品种,增强二氧化碳气肥,采用滴灌或是暗灌的技术,调控好温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并做好室内消毒和烟雾剂防治工作,完全隔离病菌传染源。同时在定植之前要对棚架进行消毒处理,每667m2用硫磺粉2~3kg,然后再加50%敌敌畏25ml拌上锯末,分堆点燃,晚上要进行封棚。

2.1.2 加强防病的关键时期,做好温度控制管理。防治的关键时期需要分为4个时期:苗期、定植、开花以及采收。苗期抗性比较弱,病菌感染比较容易,因此要加强苗期的病菌传播防治。定植苗之后,苗的生长期也比较容易感染病菌,要进行合理的药物防治。植物开花时,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键。黄瓜在采收时会多次浇水,因此湿度的控制很重要,在管理时要根据天气情况进行温度控制。

2.1.3 大沟内铺草,高温时要闷棚。通常温室内的土壤大部分都会在外,从而使水分蒸发,增强了室内的空气湿度,为病害的产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在大沟内要铺上10cm厚的干麦草,起到湿度的控制的作用,防止霜霉病的产生。黄瓜在生长期间要时刻听天气预报,为天气温度变化做好预防准备。如果要持续2~3天的晴天,需要在闷棚前1天浇水,保证室内黄瓜营养需要。同时也能起到杀菌的作用,便于管理。

2.2 建立化学防治措施

2.2.1 正确使用各种药剂,保护性和内吸性杀菌剂要交替使用。为了保证黄瓜生长环境不受破坏,因此可以将保护性杀菌剂和内吸性杀菌剂相互交替使用。为了防止霜霉病的侵害,可以选择代森锰锌与多菌灵,甲托混合,百菌清与甲托混合,在药量的配置方面的比例要调整好。同时也还可以将代森锰锌与乙磷铝和甲霜灵与王铜进行混合等,起到治疗的作用。

2.2.2 控制好药量的使用,提高喷药技术。在化学防治方面最重要的是药量的配置和比例混合,因此施药的浓度要合理控制,主要药的种类,使用时间等方面的要求。一般喷药的适宜时间是晴天的上午,温度和湿度控制相对较好,利于虫害和病害的处理。在喷药时要注意叶子的正反面,植物上部以及中心病株部位要重点喷药。

3 结语

日光温室黄瓜病虫害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温室内的温度和湿度控制,以及栽培技术和管理水平存在不足。因此在防治之前要在了解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农业生态防治,化学防治或是物理防治等,提高黄瓜的产量和质量,满足消费者需求。

参考文献

黄瓜常见病害及防治篇7

关键词:黄瓜霜霉病 发病条件 综合防治

1、病原菌

1.1黄瓜霜霉病病原菌属鞭毛菌古巴假霜霉真菌【1】。俗称“跑马干”,“干叶子”,是黄瓜生产中最常见的一种病害,一旦发生,防治不及时,病情发展快,且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产。

2、黄瓜霜霉病的为害症状 黄瓜霜霉病主要为害黄瓜叶片,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

2.1苗期为害症状 幼苗期发病子叶上初生褪绿黄斑,扩大后变褐色,干枯、下垂,潮湿时正反两面长出紫黑色霉层【2】。

2.2成株期为害症状 成株期发病从下部叶片开始,叶缘或页背面初出现水浸状病斑,病斑扩大后因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淡褐色或黄褐色病斑,湿度大时病斑背面出现灰黑色霉层。后期病斑破裂或连片,引起整个叶片枯死,只留下顶部几片嫩叶【3】。重发生时叶片布满病斑,互相连片,致使叶缘卷曲干枯,易破碎,植株早拉秧,严重影响黄瓜产量甚至毁田绝收。

3、发病规律

3.1黄瓜霜霉病病原菌在北方主要在冬季温室内为害越冬,南方可常年发生,借气流和农事操作传播,从叶片气孔或伤口侵入【4】。发病条件与湿度、温度、品种、田间管理等相关密切。生长温度15~30℃,孢子囊萌发适温15~22℃,气温15~22℃,叶面有水滴即可发病。温度20~26℃,相对湿度85%以上适宜病菌生长。气温15~20℃,相对湿度高于83%时病菌即大量产孢,湿度越高产孢越多【5】。叶面结露是游动孢子萌发和游动孢子侵入的必要条件。相对湿度低于60%时不产生孢子。平均温度高于30℃或低于10℃不利于病害发生。保护地内温度调节不好,昼夜温差大,放风不及时,湿度大,结露多或天气忽晴忽阴、连阴、多雨、寡照,利于病害蔓延。一般晚熟品种比早熟品种抗病。此外,密度大,浇水多,缺肥或氮、磷、钾配比不当均有利发生。

4、黄瓜霜霉病的综合防治

4.1农业防治措施

4.1.1选用抗病品种和耐病品种 比如当地推广的中荷系列、驰誉系列等密刺型黄瓜品种都比较抗霜霉病。

4.1.2苗期管理 培育无病壮苗,增施有机底肥,注意氮磷钾肥的合理搭配。

4.1.3节水栽培 保护地采用高垄地膜覆盖配合滴灌或管灌节水栽培技术。

4.1.4调温控湿 在日光温室中,通过调节温湿度来控制霜霉病。早上防风1h排湿,然后密闭温室提高气温至30~32℃,下午防风,湿度降到66~70%,温度降到20~25℃【6】。总之棚内要及时通风排湿,减少叶面结露,禁止大水漫灌,浇水选择晴天上午进行。

4.1.5高温闷棚 根据黄瓜霜霉病的发生条件,在黄瓜生长季节可适当调控温室的温度,以此来抑制霜霉病的发生,减轻其为害。具体做法是:晴天浇水后将棚室密闭,使棚温上升到42℃时计时,温度计放置棚室中部与作物高度持平,每10分钟记录一次,42℃持续2小时再缓慢通风降温【7】。此措施有一定的危险性,一定要谨慎应用。

4.1.6增强透光度 经常擦拭棚膜增加透光度;去掉田间下部老叶子,增加透光。

4.2化学防治措施

4.2.1在中心病株出现时立即用20%百菌清速克灵复合型烟雾剂防治,每亩每次用250克,隔7天熏1次,视病情熏4~5次。

4.2.2黄瓜霜霉病的药剂防治适期是叶片背面出现水浸状,可用72%杜邦克露600~800倍液;72.2%普力克水剂600~1000倍液;75%百菌清6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交替喷雾。每5~7天喷1次,连喷2~3次。

参考文献:

【1】郑建秋主编《现代蔬菜病虫鉴别与防治手册》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242页“迷你黄瓜霜霉病”。

【2】高英主编《无公害蔬菜栽培新技术》延边人民出版社出版,189页“黄瓜霜霉病”

【3】韩世栋、周桂芳主编《温室大棚蔬菜新法栽培技术指南》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143页“黄瓜主要病害”

【4】郑建秋主编《现代蔬菜病虫鉴别与防治手册》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242页“迷你黄瓜霜霉病”。

【5】郑建秋主编《现代蔬菜病虫鉴别与防治手册》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242页“迷你黄瓜霜霉病”。

【6】高英主编《无公害蔬菜栽培新技术》延边人民出版社出版,189页“黄瓜霜霉病”。

黄瓜常见病害及防治篇8

关键词 黄瓜;嫁接;枯萎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 S64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9-0165-01

嫁接黄瓜枯萎病分为镰刀菌枯萎病和细菌性枯萎病(黄瓜青枯病)2种,都可造成死秧。2种病害易混淆,分辨不清,导致用药不当,管理不科学,造成黄瓜大量减产。

1 嫁接黄瓜镰刀菌枯萎病

1.1 发病症状

该病自种子萌芽至瓜果采收都可发生,一般以结瓜期发病最重,种子萌发时受害,幼芽及种子腐烂,苗期发病,2片叶子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黄化,子叶和叶片萎蔫下垂,茎基部腐烂变褐,严重的萎蔫枯死折倒。成株期发病,开始时由叶片自下而上似缺水状萎蔫,早晚可以恢复,经数日后,整株或部分枝蔓萎蔫,不再恢复。病蔓基部变褐收缩常有纵裂,伤口或蔓节处常分泌松脂状的胶质物。潮湿时病部长出白色至粉红色霉层,剖视病蔓可见维管束呈黄褐色至褐色,病株根系全部变褐腐烂。

1.2 传播途径与发病规律

该病是由半知菌亚门、镰孢霉属黄瓜专化真菌侵染引起,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厚坦孢子或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壤和未腐熟的粪肥中越冬,成为历年初侵染源,离开寄主可在土壤中存活5~6年,病菌可从伤口、根毛或幼根直接侵入。通过灌溉水、粪肥、农具、气流传播。该病在土温15 ℃以上即可发病,20~25 ℃最适宜发病,危害最盛。土壤过分干旱,质地黏重和偏酸,施用氮肥过多或施用未腐熟的粪肥,多年连作栽培都是导致病害发生的主要因素。

1.3 发生原因与防治要点

选择抗性强的黑籽南瓜(或白籽南瓜)做砧木。播前对种子和育苗土壤进行消毒,可用50%多菌灵可温性粉剂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用药量分别为种子重量的0.1%和0.2%,或用福尔马林对水100倍浸种30 min后用清水洗净后催芽播种。定植前穴施甲福混剂(70%甲基托布津、55%福美双等量混合)加50倍细土配成药土,用量为37.5 kg/hm2。接接口太靠下,假植时接口即埋入土内,土壤内病菌通过接触侵染接穗,所以一般可采取插接方法,工厂化育苗,定植时接穗口勿埋入土中。嫁接苗成活后,断根不及时,会增加感染几率,可及时断根解决。当接穗第1片真叶长到3 cm之前与自根苗同样管理,靠接后15~20 d及时断根。落秧管理时,地盘起的秧蔓放在湿土上,产生了不定根,可在定植时覆地膜,落蔓时把秧蔓枝放在膜上。大坨起苗减少伤根,可从根本上减少病菌侵染机会。定植时及时喷施普力克或恶霉灵加爱多收,预防病害发生;还可使用抗重茬菌剂,近2年推广的酵素菌、康博士重茬专家等菌剂通过有益菌大量繁殖而抑制有害细菌的生长,对多种病害尤其是土传病害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土壤消毒,休闲季节施用碳酸氢铵3 000~4 500 kg/hm2+硫酸铜37.5~52.5 kg/hm2平铺畦面,深翻20 cm后浇透底水覆膜,高湿闷棚10~15 d可杀死枯萎病菌;加大通风量适当降低棚内湿度,由于湿度大可加重病菌传染;高锰酸钾防治黄瓜枯萎病,在黄瓜定植7 d用高锰酸钾溶液800~1000倍液灌根,每株100 mL,以后每隔7 d灌1次,共灌3次,对防治枯萎病效果很好,而且黄瓜产品无污染。

2 嫁接黄瓜细菌性枯萎病

2.1 发病症状

在嫁接黄瓜上发病快,自根苗栽培较慢,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发病初期出现暗绿色水渍状病斑,茎部受害处变细,两端呈水渍状。病株首先出现萎蔫,中午明显,病情逐渐发展,收缩茎蔓向上扩展,叶片向上渐次萎蔫,植株枯死导管一般不变色,根部也未见腐霉枯萎,为欧式菌属或细菌域普罗特斯门普罗特斯纲肠杆菌目。

2.2 传播途径与发病规律

该病是系统染的维管束病害。传播因子为黄瓜条叶甲和黄瓜十二星叶甲,种植密度大、通风透光不好发病重,氮肥施用太多、生长过嫩、抗性降低易发病。种子带菌,肥料未充分腐熟,有机肥带菌或肥料中混有本科作物病残体的易发病。土壤黏重、偏酸、多年重茬、田间病残体多、植株抗性降低发病重。温室栽培往往为了保温而排湿引起湿度过大。阴天整枝落蔓,病虫害较多,病菌易从伤口侵入发病。

2.3 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播种前或移栽前,清除田间杂草并集中烧毁以减少病原和虫源。与非本科作物轮作,水旱轮作最好。选用抗病品种,无病包衣的种子,如未包衣须用拌种剂或浸种。土壤病菌多或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块在播前穴施或沟施灭菌杀虫的药土,施用酵素菌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机肥。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增施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病性。可将病叶、病株带出田外烧毁,以病穴施药或生石灰减少病菌传播途径。休闲季节高温闷棚。重点防治黄瓜叶甲和黄瓜十二星叶甲。

(2)生物防治。发生黄瓜条叶甲和黄瓜十二星叶甲,可用0.3%苦参碱水剂800~1 000倍液、0.3%鱼藤酮乳油1 000倍液、10%高渗碱水剂1 000倍液、3.2%烟碱川谏素水剂200~

300倍液、0.5%杀虫双1 000倍液防治。发病时喷淋或浇灌,1 000万IU硫酸链霉素、40万IU青霉素钾盐可溶性粉剂1 500倍液。

(3)化学防治。可用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75%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2∶(300~400)倍波尔多液,或5%琥珀胶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

(4)物理防治。45 ℃温水浸种15 min,捞出后移入冷水中冷却,催芽播种。同时,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膜下微喷节水灌溉等新的栽培技术都可大幅度降低病害发生指数,从而有效防治黄瓜枯萎病。

3 参考文献

[1] 梁章叮,刘昌便,彭艳庆.黄瓜枯萎病发生因素及防治措施[J].现代园艺,2013(1):72-73.

[2] 宋英,张国芹,刘凤军.不同黄瓜品种对枯萎病、白粉病及霜霉病的抗性鉴定[J].江苏农业科学,2012(7):121-122.

黄瓜常见病害及防治篇9

黄瓜作为十堰市早春及高山主栽蔬菜之一,年播种面积

4 000 hm2左右,受黄瓜生长中后期叶类病害及管理措施影响,平均667 m2产量不足2 000 kg,严重制约了黄瓜种植户的经济收入和市场供应能力,特别是黄瓜霜霉病和角斑病,发生和蔓延迅猛,严重损伤黄瓜有效光合功能叶,是黄瓜高产高效生产中毁灭性病害。

1 黄瓜霜霉病

1.1 症状

霜霉病俗称“跑马干”、“黑毛”,主要为害叶片,幼苗期至结瓜期均可发病,特别是黄瓜进入收瓜期发病较重。一般由下部叶片向上蔓延,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水浸状浅绿色斑点,后迅速扩展,受叶脉限制病斑呈多角形,湿度大时病斑背面出现灰黑色霜霉状霉层,病重时,叶片病斑相互连片,病叶枯黄而死。

1.2 病原

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称古巴假霜霉病菌,属鞭毛菌亚门真菌。

1.3 发生规律

栽植密度过大,施氮肥过量,植株疯长,通风不良,是造成病害大发生的主要原因。空气相对湿度超过85%以上时病菌大量产生,其侵入的最适温度是16~22℃,12 h完成侵染过程,3~4天后霜霉病发生,叶片出现病斑,很快流行。黄瓜霜霉病传播路径见图1。

1.4 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病品种 杂交一代比普通常规品种抗病性强。

②加强田间管理 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晴天浇水,阴雨天不浇水,上午浇水下午不浇水。结瓜前控制浇水,多中耕提高地温。覆盖地膜,进行膜下灌水,降低空气湿度。

③生态防治 高温闷棚灭菌。利用黄瓜和霜霉病对生长环境条件要求不同,营造利于黄瓜生长而抑制霜霉病的环境以达到防病目的。严格把棚室内的空气湿度控制在60%以下,保持棚内干燥,是防止霜霉病发生的关键。

④药剂防治 发病前可用77%可杀得(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进行预防。发病初期可选用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2%杜邦克露(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72.2%普力克(霜霉威)水溶性液剂800倍液,72.2%霜霉威60~100 mL/667 m2防治。阴雨天,667 m2可用45%百菌清烟熏剂200~250 g、5%百菌清粉尘剂或5%加瑞农(春・王铜)粉尘剂 1 000 g进行烟熏或喷粉。采收前5天停止用药。

2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2.1 症状

幼苗期即可发病,子叶染病初呈圆形或卵圆形水浸状凹陷,以后病斑变褐色干枯;真叶染病后,初为鲜绿色水浸状斑,逐渐变淡褐色,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湿度大时,叶背面有乳白色浑浊水珠状菌脓溢出,干燥后成一层白色膜,病斑后期易开裂穿孔。茎、叶柄、瓜条染病,病斑也呈水渍状,近圆形、淡灰色,病斑中央常产生裂纹。潮湿时,瓜条也产生菌脓,有臭味,幼瓜受害后,易腐烂,早脱落。

2.2 病原

Pseudomonas syringae pv. lachrymans,属细菌,称丁香假单胞杆菌黄瓜角斑病致病型。

2.3 发生规律

病原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以带菌种子越冬,为翌年初侵染菌源。病菌在细胞间繁殖,借雨水反溅、昆虫和农事活动等传播,进行再侵染。发病适宜温度为24~28℃,相对湿度85%以上,低温高湿有利于发病,低洼地、连作地发病较重。

2.4 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病品种 将种子在52℃温水中浸泡20 min左右。

②加强栽培管理 与非瓜类作物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雨后做好排水工作,降低田间湿度。

③清洁田园 生长期及时清除病叶、病瓜,收获后清除病残株,深埋或烧毁。

④化学药剂防治 常用药剂有5% DT(琥胶肥酸铜)500倍液、72%农用链霉素4 000倍液、77%可杀得1 200倍液,每隔7~10天喷药一次,连喷2~3次,交替用药。

参考文献

[1] 邓静静,秦明武,覃江文.高山番茄叶霉病与灰霉病的识别与防治[J].长江蔬菜,2013(5):10-11.

[2] 茹伟民.温室黄瓜频发性病虫害的综合防治[J].长江蔬菜,2012(23):49-50.

[3] 韩靖玲,侯伯生,李聪晓,等.雌性系黄瓜栽培管理关键技术[J].长江蔬菜,2012(11):26-27.

[4] 王永莉,郑涛,周瑞春,等.长江流域冬春季茄果类蔬菜大棚育苗技术[J].长江蔬菜,2013(11):28-30.

黄瓜常见病害及防治篇10

[关键词] 黄瓜 无公害 高产 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4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4-0158-03

一、种植前的准备

黄瓜无公害化生产,要从基础着手,全过程操作,所以做好一些准备工作是保证无公害生产的关键措施。

1.选用优质、高产、抗病品种 品种的优劣直接影响黄瓜生产效益,因此必须谨慎选用。适合我区种植的品种有津杂系列和津绿3号。

2.备好肥料 肥料施用时要遵循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施肥原则,要求亩施有机肥10—12方以上,化学肥料要按配方施肥,一般施用N、P、K比例各为15或18的复合肥。

3.做好有机肥的腐熟 有机肥腐熟能够熟化肥料,又能杀菌灭虫,是无公害生产的重要措施。具体操作为将8-10方有机肥加碳铵100公斤、锌硫磷2公斤、多菌灵2公斤混合后洒湿拌匀,盖不透气的膜,堆闷15-20天,每隔7天搅拌1次。

4.晒地 耕深40CM以上,晒地10-15天。

5.改善浇灌条件 最好采用滴灌,备好滴灌设备。

6.高温闷棚 这项措施是一种省工省力省钱的无公害生产必要措施,无论新棚或老棚都必须进行。具体方法:在7-8月份扣棚膜,密封使棚内温度达到60-70℃,连闷7-8天,杀虫灭菌。

7.起垄 宽窄行种植:垄高25-30cm,宽行80cm,窄行60cm。

8.准备好地膜 备膜时要准备全膜覆盖的数量,秋延迟栽培要用银灰膜(有趋避蚜虫的作用)。

9.土壤消毒 每亩用地菌灵2公斤,锌硫磷2.7公斤,加细土拌匀,撒于地面,用悬耕机或锄地与土壤混合。

10.棚体消毒 定植前用菌毒清300倍液,每亩棚50公斤药液喷洒全棚所有物件。

二、育苗

1.营养土的配制

育苗盘和营养钵所用的营养土,可按体积为2:4:4的方法配比,即烧透的炉渣20%,无菌的田园土40%,腐熟的经无害化处理的农家粪40%。用细筛过筛,要求营养土孔隙度60%以上,搅匀消毒、密封15天。每育667m2黄瓜苗,育苗盘需营养土0.16m3,育苗钵需营养土2.5m3。

2.播种方法

2.1黄瓜播种 黄瓜籽首先用55℃的温水烫种,保持水温10~15分钟,并要不断搅拌水温降至30℃,而后再浸种1~2小时,搓洗种籽表皮的粘液,晾至散离状态后用净湿布包住放在30℃左右环境中催芽,20小时后露白播种。

黄瓜要比南瓜提早5~7天育苗。育苗时,把过筛营养土装入育苗盘内,浇透水,刮平表面即可播种。播时按3cm×3cm排放种子,播完之后覆盖1cm厚的细砂,再在上面盖一层报纸,报纸上洒少许水,然后放在水拱硼内保温保湿。

2.2南瓜播种 南瓜籽用60℃的热水烫种15分钟,再浸种8~12小时,然后搓洗种皮上的粘液,洗净后晾8~10小时,最后用湿毛巾包好放在30~33℃环境下催芽48小时,破嘴露白后即可播种。

3.播后管理

出苗前温度宜高些,白天温度应控制在30~35℃,晚上温度应控制在20~25℃。出苗后温度宜低,白天温度控制在20~25℃,晚上温度控制在15~20℃。苗刚顶土时,揭去报纸,温度超过时及时揭去小拱膜。出苗后白天不盖膜,晚上盖膜,苗齐后用800倍的0.5%氨基酸寡糖素水剂与稀土液混合喷打两次,喷打间隔期为5天。

三、嫁接与管理

1.嫁接适期

当黄瓜苗长到两叶一心,下胚轴7~8cm时;南瓜苗第一片真叶刚出现,下胚轴6~7cm时为嫁接适宜期。

2.嫁接工具

每667m2地须准备5~10个刮须刀片,纵向折成两半,还需准备3kg左右的嫁接夹,嫁接时每人准备一个小凳子和一个嫁接工作台。

3.嫁接苗床

提前准备好8~10个5m×1.2m的苗床,1.6m宽的小拱膜和小拱杆。

4.嫁接方法

先用刀片挑去砧木的生长点,在生长点以下1cm处自上而下斜切1~1.5cm长的切口,斜度应于下轴心线呈35~40度夹角,深度达茎粗的1/2处;在黄瓜苗子叶的正下方1.5~2cm处自下而上斜切1.5cm的切口,斜度应于下轴心线呈25~30度夹角,深度达茎粗的3/5,最后将接穗的舌形契插入砧木的切口之中,使两者切口相互吻合,黄反的叶应在南瓜上呈“+”字形,随即用嫁接夹固定。嫁接完后,立即把黄瓜的根埋入营养钵土中,浇足水,随手摆入小拱棚内。

四、嫁接后的管理

1.嫁接愈合期的温度管理

2.愈合期湿度管理

嫁接后的7天内,小拱棚内的相对湿度必须保持在90%以上。

3.愈合期苗床管理

嫁接后前3天全天遮光密闭(无太阳时可不遮),3天后可由小到大、由少到多逐步通风见光。如遇阴雨天可用电灯、电炉、地热线增光补温。

4.愈合后温湿度管理

温度白天23~25℃,夜间10~12℃,昼夜温差12℃左右为宜;相对温度一般要求60%~80%。

5.愈合后水肥管理

2片真叶前一般不需浇水,只需叶面喷肥,可用微肥和稀土液进行喷打。2片真叶后,可根据苗情适当浇水。浇水时可配上微肥、稀土、磷酸二氢钾等。4片真叶前可喷打两次微肥混合液,促进花芽分化。

6.黄瓜断根

嫁接后10~11天,接口完全愈合,可进行黄瓜苗断根。

7.病虫防治

断根后,可用15%混合氢酸铜?锌?锰?镁水剂500倍液进行灌根,促其生长;叶面可喷0.5%氨基酸寡糖素水剂600倍液、或60%琥铜·乙铝·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40%吗啉胍·羟烯腺可溶性粉剂1500倍液等药进行防治立枯病、猝倒病、细菌性角斑病和病毒病等。轮换喷打,间隔期7~10天。

五、适期定植、科学管理

1.定植

定植要选晴天午后弱光期,顺垄(苗3叶1心)开沟浇灌水后定植,摆苗时子叶要一致,盖土深度要保持苗堆与垄面相平为准,不要使秧苗嫁接口接触地面,避免接穗黄瓜产生平不定根而失去嫁接作用,根据品种适宜密度定株距,一般25-30CM,每亩定植3500株左右,盖土后盖地膜,破洞引苗,再把地膜两侧压少量土固定。

2.定植后管理

2.1温度管理:(1)发棵期温度,以促进根系生长为主,白天温度掌握在25-30℃,夜间不低于15℃;(2)结瓜初期,以促根促瓜成长为主,将温度控制在适温下限,白天温度掌握在25℃左右,夜间温度不能低于10℃,最好保持昼夜温差8℃左右;(3)结瓜期:白天控制在26-28℃,夜间控制在12-14℃,白天可利用通风降温控制温度,夜间千方百计保持温度。

2.2水肥管理:定植后结瓜前最好不要浇灌大水,干旱严重可浇灌小垄沟(大垄沟不浇灌水)见瓜后大小垄沟一块浇灌,要以水带肥,前两水要少带肥,一般每亩带肥10公斤左右,以后浇灌水时逐渐增加肥量10-20%,深冬浇灌水要选晴天浇灌水,实行隔垄浇灌,严防大水满灌。深冬季节最好根外追肥0.2%磷酸二氢钾加0.2%尿素或三元复合肥喷施,施用二氧化碳气肥,气肥40-50公斤/亩,7天开始放,高效40天,有效90天。硫酸和碳铵化和法:50平方米设30CM高25CM内径的塑料桶或瓷缸,桶内加入1/3高的按1:3配比好的稀硫酸;碳铵用量和用法:苗期每桶300克至390克,定植至结瓜每桶750-800克,坐果至收获每桶500-700克,用纸包好上午9-10时投入到稀硫酸内,晴天温度高于18℃可按上限,反之下限,低于15℃不施,施时闭棚2小时后可通风,(注意)硫酸向水中倒。

3.植株调整 采用拉绳子吊蔓,S型绑蔓,及时去掉卷须及雄花调整植株,及时打掉老叶黄叶,深冬要把蔓落到离地面较近处最好。

4.及时清除薄膜灰土,有利于透光,增加棚内温度。

5.使用反光膜,用钉子把反光膜固定在墙体上,最好是2米以上宽,以达到增强棚内光照和温度,同时能较快提高棚内温度的效果。

6.做好防寒沟,防寒沟一般50CM宽,70CM深,用稻草杆或麦杆加一部分牛马粪填满盖薄膜,晚上薄膜上盖草苫保温。草苫上部再盖膜,即能加强防寒能力又能防雨雪。

后坡复膜,特别是墙体较薄的大棚。

7.物理和生物防治黄瓜病虫害

7.1设置防护措施:放风口用防虫网封闭,防止蚜虫,白粉虱进入棚内。

7.2黄板诱杀蚜虫、白粉虱每亩用40cm-25cm黄油板15-20片。

7.3杀虫灯诱杀害虫。

7.4生物防治蚜虫、食蚜蝇等。

7.5用生物农药:浏阳霉素(防治红蜘蛛),农抗120(防治早晚疫病),多抗霉素(霜霉病、碳疽病)、农用链霉素(细菌性角斑病)、灭菌灵(黄瓜霜霉病)、井岗霉素(50%井岗霉素500-1000倍液防苗期立枯病)、春雷霉素(防治黄瓜碳疽病、角斑病、枯萎病、西红柿的叶霉病)武夷霉素(黄瓜白粉病、灰霉病、黑腥病和碳疽病)。

8.药剂防治病害

8.1霜霉病: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克露72%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50%甲霜铝铜(2%甲霜灵、30%铝、18%二元酸铜)兑水500-800倍,66.5%普力克600倍液,70%乙磷锰锌(25%代森锰锌、45%磷铝)400-500倍液。

8.2白粉病:20%粉锈宁乳油2000-3000倍液,40-50%混杀硫(硫菌灵)600-800倍液,50%退菌特(三福美)可湿性粉剂兑水800-1000倍,40%灭病威(20%多菌灵、20%硫磺)500-700倍液。

8.3碳疽病: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80%碳疽福美(50%福美锌、3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喷雾或浇灌。

8.4细菌性角斑病:2%春雷霉素水剂400-500倍液喷雾,农用链霉素100万单位4000-5000倍液,77%可杀得500倍液灌根。

8.5灰霉病:50%速克灵1500倍液,50%的扑海因1000倍液,75%百菌清600倍液,50%多菌灵500倍液,50%农利灵500倍液,65%甲霜灵1000倍液,50%多霉灵1000倍液,40%特立克800倍液,40%百可得1500倍液,40%施佳乐1000倍液,阴天喷粉:100%灭克粉1公斤/亩,10%速克灵烟雾剂50克/100平方米。

8.6黄瓜的蔓枯病:75%百菌清600倍液,70%代森锰锌500倍液,50%多菌灵500倍液,50%托布津500倍液,77%可杀得500倍液灌根。

8.7黄瓜的菌核病:75%百菌清600倍液,50%多菌灵500倍液,50%速克灵1500倍液,50%农利灵500倍液。50%的扑海因1000倍液,40%菌核清1500倍液。

9.药剂防治虫害

9.1蚜虫:50%劈蚜雾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40%乐果乳油1000-2000倍液,20%速灭杀丁2000-3000倍液,20%灭扫利2000-3000倍液,10%一遍净1000-2000倍液,10%灭百可乳油2000-3000倍液。

9.2白粉虱:10%一遍净1000-2000倍液,25%扑虱灵(优乐得)粉剂1500-2000倍液,10%天王星乳油3000倍液。

9.3美洲斑潜蝇:75%灭蝇胺3000倍液,50%锐劲特2000-4000倍液。

9.4蓟马:20%恶虫威1000-2000倍液,20%好年冬(丁硫百威)1500倍液,25%仲丁威1000倍液。

9.5茶黄螨:浏阳霉素1000-1500倍液,20%灭扫利2000-3000倍液,73%克满特2000倍液,2.5%功夫4000-5000倍液。

六、畸形黄瓜的成因与防治

黄瓜畸形瓜的形成,大大影响了其商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参考有关资料,进行了几年的研究和调查,探索整理出几个常见畸形黄瓜的形成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1.尖头瓜

尖头瓜又称尖嘴瓜,是畸形共黄瓜中常见的一种。主要由以下因素引起。

1.1黄瓜单性结实弱且开花期雌花没有受精。因为单性结实弱的品种,一般较难独自发育成果实,又由于雌花没有受精,果实中不能形成种子,缺少了促使营养物质向果实运输的源动力,因而造成实尖端营养不良,形成尖头瓜。

防治措施:在黄瓜开花期创造良好的授粉条件,如放蜂、人工授粉等。

1.2植株生长早期,氮肥供应不足,使得植株茎秆细而坚韧,果实也会产生尖头瓜。

防治:施入尿素等含氮量较高的肥料。

1.3植株生长势弱,特别是果实膨大后期,肥水不足,使得果实中不能得到正常的养分供应,保证有充足的矿质营养运输到果实。

2.大肚瓜

这也是一种常见的畸形型黄瓜类型,形成的主要原因有:

2.1黄瓜雌花受精不完全,只在瓜的先端产生种子,使得营养物质积累到先端,导致先端果肉组织特别肥大,呈大肚瓜头。

防治:创造良好的开花授粉条件。

2.2植株缺钾而氮肥又供应过量,也会产生大肚瓜。

防治措施:土施硝酸钾、草木灰等,或用0.3%的磷酸二氢钾液喷施植株叶面。

2.3黄瓜生长前期缺水,而后期大量供水,也会产生大肚瓜。这是因为水分对细胞的延长或肥大生长会产生很强的影响,缺水时,细胞生长缓慢,大量供水时,细胞则发育迅速。

防治措施:整个生长期均衡供水,保持土壤见湿,避免过度干旱缺水或大水漫灌。

3.弯曲瓜

3.1黄瓜受精不完全,仅仅子房一边的卵细胞受精,导致整个果实发育不平衡而成弯曲瓜。

3.2黄瓜生长期间,受高温、高湿及不良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弯曲瓜。

防治技术:取一牙签,扎在产生弯曲瓜条部位的黄瓜蔓上,紧接着浇一遍水,次日瓜条即可伸直,此时再将细牙签拔出,黄瓜仍能正常生长。

3.3黄瓜在生长过程中,瓜条受到外物的阻挡而不能正常伸展,以致产生畸形弯曲。

防治:黄瓜坐瓜以后,去掉阻挡黄瓜生长发育的外物,可使黄瓜正常伸长。

4.蜂腰瓜

4.1同弯曲瓜的形成相似,黄瓜雌花授粉不完全,也易发育成蜂腰瓜。

4.2黄瓜授粉后,植株中营养物质供应不足,干物质积累少,养分分配不足,也易引起黄瓜发育形成峰腰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