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和骨质疏松的关系十篇

时间:2023-11-14 17:37:22

更年期和骨质疏松的关系

更年期和骨质疏松的关系篇1

关键词:骨质疏松;病理;治疗

【中图分类号】R2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172-01

一、症状 体征

无并发症的骨质疏松症本身,并无疼痛等症状,也无畸形等体征。早期发现本病依靠骨密度检查。椎体X线平片异常迟于骨密度提示,但是早于症状体征的提示。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发生椎体压缩骨折,也可因咳嗽、打喷嚏、轻微外伤等诱发椎体骨折。新鲜椎体骨折的数周内,出现局部疼痛,体征出现叩击痛。多个椎体压缩者,出现驼背(罗锅),身高变矮。非椎体骨折时,疼痛和畸形表现更加严重。

二、治疗方法

1.应重视基础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可行性和经济性,如运动、饮牛奶、晒太阳,小心预防跌倒。

2.应尽早治疗 理由是完全和部分消失的骨单位(皮质骨的直径0.2mm的柱形骨单位和骨小梁)不能再生,但是变细的骨单位,经过治疗可以恢复原状。因此,逆转已经消失的骨单位(形成骨质疏松症)是不可能的,而早期干预能够预防大多数人的骨质疏松症。女性的围绝经期(45岁)就应该开始治疗。男性往往可以迟10年。

3.不宜联合应用2种或更多种骨吸收抑制药 骨吸收抑制药包括雌激素、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双磷酸盐、降钙素等4类,常常单独或轮流应用;但是联合2种或多种,而且足量应用时(例如:充足剂量的女性激素替代的同时,应用阿仑膦酸钠(福善美)每天10mg的剂量),尽管骨密度的增加更加有效,但是尚不了解对于“骨微结构”、“骨脆性”、“骨折发病率”的影响。

4.缓解疼痛的治疗措施应合理选择 椎体压缩骨折的急性期,缓解疼痛的方法有:止痛药、肌肉松弛剂、热疗、按摩和休息。骨质疏松性骨折或畸形所致痛苦,可以经特殊设计的体育治疗而得到缓解,某些病人可以穿戴保护性胸衣或背部支架。锻炼腹肌和背肌的运动对于多数病人有益。止痛药有引起老年人胃出血的可能。因此,尽可能选择吲哚美辛(消炎痛)栓剂(塞入)和双氯芬酸乳胶剂(外搽)。

5.钙剂、维生素D和骨吸收抑制药等3大类药,已经被FDA批准后全世界广泛应用。对于比较严重的病例,不应该忽略这3种药联合应用的必要性和安全性。钙剂提供骨形成的原料,维生素D促进肠道钙的吸收和抑制骨钙的流失,骨吸收抑制药能够抑制绝经后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过快的骨吸收速度。三者联合应用时作用相互协调,比喻为“海陆空联合作战”。

三、病理

原发性骨质疏松的病因未明,可能与下列1种或数种因素有关。

1.内分泌功能失常

(1)PTH分泌增多:一些原发性骨质疏松(骨高转换率性骨质疏松)者的血PTH轻度增高,这在老年性肾功能减退和糖耐量异常的病人中较明显;加上性激素缺乏、PTH与性激素比例失常等原因,可导致骨质疏松。

(2)性激素缺乏:雌激素和(或)雄激素缺乏与比例失调,导致:①蛋白质合成减少,骨基质生成不足;②成骨细胞功能下降;③PTH对骨作用的敏感性增加;④糖皮质激素对骨作用强度相对增高;⑤肠钙吸收和肾小管钙重吸收降低,绝经期、老年性和卵巢早衰等引起的骨质疏松都可能与此有关,雌激素缺乏可能是绝经期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

2.遗传因素 身材、肥瘦、肌肉发达程度和胃肠功能均与遗传有关。白种人(亚洲人亦近似白种人)易发生骨质疏松,而南非班图人、黑人不易发生骨质疏松,瘦长身材者骨质疏松发生率比矮胖者高得多。

3.营养障碍 由于各种原因,老年人、青春发育期及妊娠哺乳期可发生营养障碍。蛋白质供给不足可能引起骨生成障碍,但摄入过多的蛋白质亦使尿钙排出增加,导致钙负平衡。钙的摄入不足与骨质疏松的关系密切,低钙饮食可能通过继发性PTH分泌增多导致骨吸收加速。饮酒使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尿钙增加,肠钙吸收减少;长期饮酒者性腺功能减退,如并发肝硬化还将影响25-(OH)D3的生成;故酒精中毒性骨质疏松的病因是多方面的综合作用的后果。老年人的活动减少、日照缺乏、胃肠吸收功能和肾小管重吸收能力逐年减退等因素,均可能与骨质疏松的形成有一定关系。

四、诊断

骨质疏松指的仅仅是一种病理状态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因此,在确立存在骨质疏松后,应认真查找引起骨质疏松的病因,必要时应行骨活检进行组织病理学和组织计量学检查。

骨质疏松可单独存在,亦可与骨质软化并存,此时应尤其注意继发性骨质疏松的可能。只有在详尽调查,排除了继发性病因后才能作出原发性骨质疏松之诊断。首先,骨质疏松应与骨质软化和纤维囊性骨炎相鉴别、其次,骨质疏松应着重与多发性骨髓瘤,成骨不全,骨肿瘤等所致的继发性骨量减少鉴别。多发性骨髓瘤的典型X线表现是周边清晰的局限性脱钙灶,部分患者为弥漫性脱钙,需和骨质疏松鉴别。多发性骨髓瘤的生化改变为血钙升高或正常,血磷变化不定,ALP正常,尿本周蛋白阳性,血浆出现M球蛋白等。成骨不全时由于成骨细胞产生的骨基质减少,X线上表现的骨质疏松与多次骨折固定有关,骨皮质薄而毛糙,骨质有囊性变,常伴有蓝色巩膜和耳聋等先天性畸形。老年人骨质疏松应警惕骨转移性肿瘤之可能,临床上有原发肿瘤表现,患者血钙和尿钙升高,常伴尿路结石,X线上骨皮质多有侵蚀,甚至可发现转移性缺损灶。

更年期和骨质疏松的关系篇2

【关键词】 更年期女性;骨质疏松症;防治;护理

【中图分类号】R3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1-0063-01

随着人们寿命的延长,社会的老龄化,困扰老年人疾病的增多,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而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要求生存质量的提高,需要不断提高和加强健康意识,关注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老年人护理中的一项令人瞩目的课题。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尤其是在女性更年期前后,雌激素的下降,内分泌代谢紊乱直接影响着和女性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1 骨质疏松症的病因与分类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和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和发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骨折是本病的严重并发症,可致残、致死,耗资大,对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骨质疏松症按病因分三大类:①原发性分两种类型: Ⅰ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由破骨细胞介导,最常见于绝经后的女性(多在45~60岁),为高转换型。快速的骨丢失主要为小梁骨,特别是脊椎和桡骨远端;Ⅱ型(老年性骨质疏松),多在60岁以后发生,主要侵犯椎体和髋骨,与高龄、慢性钙丢失、骨形成不足有关。②继发性者常继发于其他疾病,如内分泌代谢病(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库欣综合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性腺功能减退症、糖尿病),血液病(骨髓瘤、白血病),胃肠道疾病,长期卧床,制动等;③为特发性,多见于8~17岁的青少年,多数有遗传家族史,女性多于男性。本篇讨论以原发性1型为主的女性更年期骨质疏松症,多见于闭经后的女性,病因不明,但与雌激素减少有关。绝经后的第一个5~10年中,每年骨丢失为3%~5%,此时如果得不到及时正确的补偿,将会丢失骨髓质和骨皮质的10%~30%,常引起脊椎的压缩性骨折和COLLES骨折。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并发症;11型骨质疏松症多见于老年人或患慢性疾病、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长期卧床的病人,每年骨质丢失在1%左右。同时,钙和维生素D的缺乏也是导致大量骨质丢失的原因。以椎体骨折和髋骨骨折最为常见,危害最大。

2 骨质疏松的症状和表现

骨质疏松是一种无声无息发生的疾病,很多人都是突发骨折才认识到骨质疏松发生了。其实在骨折发生之前已经有了相应表现。主要有:疼痛。腰酸背痛坐后疼痛加剧,白天轻夜晚重。医学研究证明:当骨量丢失12%时,疼痛才会发生。

变矮椎骨是身体躯干和支柱,当椎骨骨质疏松时,负重的椎骨容易压缩变形。身长平均就会缩短3~6厘米,严重者可变矮20厘米。

驼背椎体压缩变形,脊椎前倾,后背弯曲,形成驼背。

骨折骨质疏松最严重的表现就是骨折。易发生在上肢、桡骨、腰椎骨和股骨上端,骨折发生率占骨质疏松的30%左右,当骨量丢失20%时随时都有可能发生骨折。

骨质增生骨关节病骨质疏松和骨质增生是因缺钙引起的一对孪生骨病。骨质增生只是机体对骨质疏松的一种代偿,人体用这种代偿作用的新骨远不能补足大量丢失的旧骨,本应进入骨骼内部的钙,却沉积修补在某些受力最大的骨面上,称为骨迁徙。很多老年人被骨质增生、骨关节病折磨,成天与疼痛相依。

3 骨质疏松症的生理学改变

骨质疏松症是由于骨质、骨小梁得减少或退化而致。正常成人骨代谢的主要形式是骨重建,在破骨细胞作用下不断吸收旧骨,而在成骨细胞的作用下又再合成新骨。骨吸收过多或形成不足引起平衡失调的最终结果,会导致骨量的减少和骨微细结构的改变,就会形成骨质疏松症。一些影响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数目和功能的因素都与骨质疏松的发生有关。骨小梁位于骨中央,占骨的20%,对代谢和环境变化非常敏感,骨皮质占80%,骨的生长大约在17岁已经完成,骨终身不断地吸收和形成,叫骨代谢,当代谢发生紊乱时,就发生了骨质疏松。

4 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与诊断

闭经期雌激素缺乏是引起更年期女性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因素,雌激素主要抑制骨吸收,雌激素缺乏可造成骨的吸收增强,从而导致过快骨丢失。卵巢摘除术或过早闭经的女性,由于雌激素缺乏较易导致发生骨质松疏症。严重贫血,压力过大,过量负重,厌食和一些代谢性病症也可诱发骨质疏松症。遗传和环境因素在骨质疏松症形成过程中也起着非常主要的作用。吸烟、酗酒、过量饮用咖啡等也可诱发。骨质疏松症早期常不被重视,当病人出现骨折、乏力、骨骼疼痛、身高降低、驼背、凸腹、腰背疼痛时才被重视。骨密度测量是诊断骨质疏松症最直接方法。在我国将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定为低于骨峰值或成年人均值2.0个标准差,但需进一步论证调查,以制定适合我国的科学的实用诊断标准。

5 骨质疏松的防治

大量临床实践,基础研究和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雌激素是健康女性不可缺少的内分泌激素。确定了性激素补充疗法在预防绝经后退行性疾病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起重要作用。性激素替代疗法的原则是进行性生理补充,保持妇女健康的生理状况,并应个体化治疗,按照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性激素的种类、用药、剂量和途径。常用的有结合激素0.625Mg/D,17B雌乙醇1Mg/D,长期服用会引起癌症复发,出血不止,恶心呕吐,精神抑郁等副作用。联合用药是每日合并应用雌孕激素。合用雌孕激素适用于不需要保护子宫内膜的妇女;加用性激素可促进蛋白合成,增强肌肉力量,增加骨密度。[2]另外钙剂和维生素D是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基本药物。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酒、适度锻炼、有规律饮食、开朗心情、适度户外活动和休息都对预防骨质疏松起着重要的作用。

6 骨质疏松症的护理

更年期和骨质疏松的关系篇3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及骨组织微结构退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伴有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常“悄悄”发病。一旦被发现,多已发展到一定程度。原发性骨质疏松最主要的两个类型为:女性绝经期后骨质疏松和老年性骨质疏松。而男女性骨质疏松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男性骨质疏松发病原因多样,骨折发生率及骨折后相关的死亡率往往更高。

原发性骨质疏松主要是随年龄增加,体内性激素减少及生理性退行性变所致。由于雌激素不仅可以抑制破骨细胞对骨质的吸收,而且可促进胶原合成并有利于骨的形成,所以随着绝经期后雌性激素水平的下降,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女性远高于男性(女:男=6:1)。与女性绝经期后50―70岁的发病高峰相比,男性骨质疏松常晚于女性10年左右,这主要是由于男性对雌激素的依赖水平较低,且全身骨量较女性多8%~10%。美国患有骨质疏松症的男性占总人口的3%~6%,我国没有确切数据报告,但发病率应不低于这一比例,并将随着人口老龄化逐年增高。

骨质疏松是衰老的表现/苏小平

骨质疏松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特发性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属祖国医学“骨痿”、“骨痹”的范畴。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藏精,为先天之本,肾精的盛衰与骨骼的生长代谢有密切关系。骨质疏松与肝、肾、脾等多个脏腑相关连,以肾虚为主。肾虚精髓不充、骨失所养为其主要病机。骨质疏松多由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养失宜、久病失治、老年衰变、用药失当引发。

骨质疏松是衰老的一种表现,如果骨质疏松伴有骨折、明显腰背痛或神经症状,应视为一种疾病。骨质疏松多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因生理功能逐渐衰退造成原发性骨质疏松;另一方面,各种疾病后期都会影响到肾,导致肾虚,引发继发性骨质疏松。

哪些迹象预示骨质疏松/孔文丽

骨质疏松症常见于中老年人,女性多见。绝经后的妇女约25%患有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的发病与遗传、营养因素、性激素缺乏、户外运动减少等有关;一些疾病如甲亢、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等亦可导致骨质疏松症;一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肝素、抗癌药、含铝抗酸剂等也可引发骨质疏松。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就能避免或减少骨质疏松症带来的严重后果。

如果你出现了以下症状就应该到医院检查,看是否已患上骨质疏松症。

・测量身高时发现身材变矮,比年轻时矮了若干厘米。

・逐渐出现驼背或胸廓畸形。

・逐渐出现腰酸背痛或全身骨痛,同时伴有腿抽筋。

・行走不稳,必须小心翼翼;有时轻微外力甚至咳嗽即可出现骨折。

・全身乏力,肌力下降。

・呼吸功能下降,可因胸廓畸形出现胸闷、气短或呼吸困难。

更年期和骨质疏松的关系篇4

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加强,“骨质疏松症”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但是很多人对这个名词都是一知半解的,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患有骨质疏松症。

什么是骨质疏松症

世界卫生组织定义: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打个比方,我们的身体结构就像一座房子,骨骼就好像房子的钢筋,一旦发生骨质疏松,就好像房子的钢筋被腐蚀了,那么房子就会像豆腐渣工程一样摇摇晃晃,很容易塌陷。

骨质疏松和骨质疏松症并不是一回事。骨质疏松是一种现象,而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疾病。骨质疏松要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称为骨质疏松症。它有三大特征表现:①骨痛(尤其以腰背痛多见,疼痛可沿着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剧;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严重时翻身、坐起及行走均有困难),②骨骼变形(如身高缩短、弯腰驼背),③骨折。

是否有患骨质疏松的可能?预测是否有骨折风险?应该去找专科医生进行骨密度的检查。

绝经后的妇女与老年人最易发生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和病理性骨质疏松(也叫继发性骨质疏松)。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有两种,一种叫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常见于70岁以上人群;还有一种叫绝经后的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

骨|疏松症的发病率与年龄增长密切相关,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60岁以上的人都会出现骨密度降低;80岁以上的人,几乎百分之百会有骨质疏松。据统计,我国目前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2亿,而有骨质疏松现象的在这些人群中约占90%。保守估计,中国骨质疏松症患者数量约1亿。因此,防治骨质疏松是抗衰老、延长寿命、保障人民生活质量的一个十分迫切的研究课题。

如果绝经后的女性去做一下骨质疏松检测,几乎是一查一个准。事实上,每个绝经后的女人几乎都会发生骨质疏松,但很少有人会注意到;直至发生骨折时,才意识到有可能是患上了骨质疏松症。为什么绝经妇女特别容易患上骨质疏松症?这与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很密切的关系。绝经后由于缺少雌激素,骨密度会迅速降低,继而容易发生脆性骨折、脊椎、腰椎压缩性骨折等。

继发性骨质疏松见于任何年龄阶段的人,比如甲亢、甲状旁腺亢进、长期服用抗抑郁药物的患者,这跟年龄没关系,跟疾病有关。

怎么判断自己是否有患骨质疏松症风险

判断骨质疏松或预测骨质疏松症,临床上主要进行骨密度(BMD)测试。以双能骨密度仪(DXA)为其测定的“金标准”。此仪器较准确,重复性好,是目前国际学术界公认的骨质疏松症检测方法。但此仪器并非所有的医院都有,也有一些患者觉得该检查价格昂贵而未能及时获得诊治。

在此特推荐一种敏感性较高、操作简便、被国际骨质疏松症基金会(IOF)认可的、骨质疏松风险评估及骨折风险预测的方法,即骨质疏松症风险一分钟测试题。共10题,内容如下:①是否曾经因为轻微的碰撞或者跌倒就会伤到自己的骨骼?②父母有没有过轻微碰撞或跌倒就发生髋部骨折的情况?③经常连续3个月以上服用“可的松、强的松”等激素类药品吗?④身高是否比年轻时降低了(超过3厘米)?⑤经常大量饮酒吗?⑥每天吸烟超过20支吗?⑦经常患腹泻吗?⑧女士回答:是否在45岁之前就绝经了?⑨女士回答:是否曾经有过连续12个月以上没有月经(除了怀孕期间)?⑩男士回答:是否患有阳痿或者缺乏这些症状?只要其中有一题回答结果为“是”,即为阳性。

在上面的测试题中,第1题是判断是否有骨折倾向;第2题是判断是否存在遗传因素;第3题是想说明“可的松、强的松”等激素类药品可促进蛋白质分解,增加钙、磷排泄,使骨基质形成障碍;第4题意在说明骨质疏松症常见表现―――身长缩短;第5、6题意在说明过量的吸烟和饮酒已被证明是骨质疏松症重要的危险因素;第7题意在说明胃肠道功能紊乱致使蛋白质、钙、磷、维生素等营养素的吸收水平下降,使骨骼生长受限;第8题意在说明绝经期后雌激素水平下降显著,骨质丢失速度加快;第9题意在说明女性激素水平的异常除了造成月经规律的改变,也造成骨代谢的异常;第10题意在告诉我们,研究表明雄激素是男性生长发育的重要激素,除参与生殖作用外,还影响机体的其他代谢过程,如骨代谢,在获得骨峰值和维持骨量中起重要作用。

测试阳性者表明有患骨质疏松的可能,但这并不证明现在就患了骨质疏松症,还需要去医院进行骨密度测试来确定。

防治骨质疏松症的5大策略

美国“健康日”网站近日刊出了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推出的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症的5大策略。

风险要自知骨质疏松症的常见风险因素有很多,包括45岁前绝经、服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发生过骨折或有骨质疏松症家族史等。用本文推荐“骨质疏松症风险一分钟测试题”进行自测,来明白自己的骨质疏松风险有多高。

骨密度检查老年人、女性一旦进入更年期或自测骨质疏松风险较高,应定期到医院检查骨骼健康状况,请医生评估骨折风险。若是已确诊患有骨质疏松症的女性,应遵医嘱积极坚持治疗。

补充钙和维生素D日常饮食中要注意适当多吃富含钙质的牛奶、芝麻等食品,同时多吃富含维生素D的香菇、海鱼、坚果等来帮助人体吸收钙质。多晒太阳也有类似作用,或者适当补充维生素D补剂。菠菜、西兰花等富含维生素K的食品有助促进骨骼代谢,增强骨骼,也应适当多吃点。

锻炼莫偷懒每周应锻炼3~4次,每次30~40分钟。锻炼项目可以多样化,抗阻训练和力量训练相结合,比如,举哑铃、仰卧起坐、武术和瑜伽等。

更年期和骨质疏松的关系篇5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显微结构异常,骨折危险度增加等为症候群的疾病。尤以老年患者居多,为观察老年骨质疏松症与骨折的发病特点,现将我院2003~2006年度骨科急诊患者进行分类总结,归纳其特点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3~2006年骨科急诊患者8 325例中,选择符合年龄45岁以上男、女自然跌倒,轻微外力致骨折者1 128例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将研究对象以性别、年龄段(按WHO对老年者定义划分为50~59岁为老年前期,60~79岁为老年后期,80岁以上为长寿期组,45~49岁为对照组),骨折类别以及年度划分。计算不同划分组骨折发生率并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骨质疏松引起的老年性骨折人数占整个急诊患者的14.88%,并且随年龄改变数量呈递增趋势分别为10.11%,10.23%,10.73%,12.39%。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女性患者数量在各年龄段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男女比例为1∶1.64。

2.3 老年性骨折的高发人群集中于50~59岁,60~79岁,即老年前期、老年期。占整个研究对象的81.24%,80岁以上骨折发病率为3.91%。

2.4 近关节处骨折发生率较高为63.97%。桡骨远端骨折发生率占首位为24.00%,其次依次为足部骨折15.67%,股骨颈骨折10.73%,股骨粗隆间骨折9.12%,髌骨骨折7.61%,椎体骨折6.28%,肩部6.17%。

2.5 骨折患者中有糖尿病史的患者占62%。

3 讨论

3.1 由骨质疏松引发的老年骨折数量随年度增加有明显的递增趋势。说明我国人口老龄化步伐的加快,是老年性骨折数量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进入21世纪,中国乃至世界人口面临老龄化的挑战,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影响老年人健康最常见的骨关节疾病之一。早期的骨质疏松症患者无任何临床症状,到了中晚期主要以腰酸背痛为主,可伴有骨关节疼痛,由骨质疏松症引起的疼痛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即可出现骨痛。有些患者还出现两膝关节的酸痛、脚抽筋等。经常在上下楼梯、起立、弯腰、起床或做家务时出现骨关节疼痛,或行走无力等。重者则全身疼痛,难以忍受,导致长期卧床不能活动。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骨质疏松症所致骨折在老年前期以桡骨远端骨折(近手腕处)多见,老年期以后腰椎和股骨上端(近大腿根部)骨折多见。一般骨量丢失20%以上易发生骨折。

3.2 老年性骨折与性别的关系 不论男女,都会发生骨质疏松症,但女性罹患的概率高于男性,其原因为女性骨质原少于男性,上更年期后由于雌激素分泌停止,导致骨质流失的速度加快。女性患者在每个年龄段的骨折人数明显的高于男性患者,说明女性患者在绝经后由于体内代谢的改变而加速骨矿含量的丢失,破骨过程大于成骨过程,从而使骨显微结构变得异常,这种不利的结果直接导致骨折的发生。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导致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性增高的一种系统性骨骼疾病。国内外研究成果表明,女性在绝经后有一个骨量快速丢失期,其每年约丢失骨量2.1%~2.31%,加上绝经期前约丢失3%~7%,这样到60岁左右骨量丢失可达25%。传统观点认为,老年男性患者的骨质丧失是由于其体内酮水平随着年龄的增加而自然降低的结果。美国研究人员对405例年龄在68~96岁的男性患者进行了8年的追踪研究,监测其体内的酮和雌激素水平,检测这两种激素水平与骨质丧失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发现,酮水平的下降对骨质密度的影响很小,而雌激素水平与骨质密度有显著相关性。

3.3 老年性骨折与年龄的关系 由结果可以看出老年前期和老年期患者为骨折的高发人群。相反长寿期老人骨折发生率却明显降低,这说明年龄的增加,骨矿含量的减少以及骨显微结构的异常改变虽然是骨折一个重要原因,但不是绝对的。老年前期和老年期老人日常生活可以自理,活动范围相对较大,行为能力较强因而受伤的概率相应增大,加之骨髓抗骨折能力的下降,所以此年龄段骨折的数量多便可以理解。长寿期老人(80岁以上),则外出活动减少是骨折数量明显下降的最主要的原因,同时此年龄段骨矿含量轻度回升也可能是骨折数量减少的一个因素,因此老年人加强自我安全意识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3.4 骨折类别和骨折数量的关系 骨质疏松症的原文定义为充满空洞的骨骼,所以骨骼之外表单位体积是一样的而质量却减少,其支撑力大为降低,空洞的骨骼经不起压力,稍受外力就易断裂。骨质疏松症就是骨质加速流失所导致的结果。主要的原因是钙质从骨骼组织中流失。它会导致骨骼严重减少,使得骨骼疏松、变脆、变弱,因而容易骨折。这种现象在脊椎骨特别明显,因为在脊椎骨的构造中,枝状骨的含量比皮质骨高出许多。此外,股骨的上端(大腿骨)是支撑体质量的主要位置,骨则是在人跌倒时常被用来承受冲击的部位,因此,这两处骨骼也容易发生骨折。各类骨折中以近关节部发病率居多,约占全部骨折的63.97%。尺桡骨远端骨折、足部骨折含踝关节、股骨胫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髌骨骨折、椎体骨折以及肩部骨折依次排在骨折前列。这是因为由于以上部位多为松质骨,坚固性差,同时还因为年龄的增长使这些部位骨量的丢失较密质骨骨量的丢失大而快,此外年龄增长自身肌肉收缩力量的减少将导致骨髓纵向应力的减少,从而使骨小梁数量和质量,骨骼的坚固性同步降低,提高了骨折的危险度。所以建议老年人沿骨小梁的排列方向,进行有效的力量训练有助于增加骨小梁数量及改善骨小梁的有序排列,达到延缓骨矿丢失和防止骨显微结构的异常改变。

3.5 骨折患者中有糖尿病史的患者占62%。说明糖尿病是发生骨质疏松症与骨折的重要原因。老年人预防糖尿病的发生也是防治骨质疏松症与骨折的有效措施。

3.6 骨质疏松症是随着绝经、年龄老化而逐渐发生的一种常见疾患,与糖尿病、老年痴呆一起,被列为世界范围内三大老年性疾病。如果不注意很容易忽视其表现,但后果是严重的,在老年人中有很高的骨折发生率。骨痛是骨质疏松症最为常见的症状之一,最常见的部位是腰背部、髋部及双下肢,所以应及时到医院做检查和治疗。目前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方法有骨X线像、骨密度的测定和骨形态计量学检查。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运动疗法。现在采用的双能X线吸收法(DEXA)骨密度测量仪是目前国内外骨质疏松诊断和防治措施疗效观察的金标准。女性进入围绝经期后,骨量就要开始减少,通过骨密度的测量可以了解骨量是否减低及减低的程度,从而引起患者的重视,及早予以预防和治疗,防止骨折的发生,另外,通过定期随查骨密度,可以了解骨量丢失的速度,并判断各种预防和治疗措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陆裕朴,胥少汀,葛宝丰.实用骨科学.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641-642.

更年期和骨质疏松的关系篇6

记者:您从排球女将“铁榔头”到教练岗位,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您身上有一种令人惊叹的拼劲,请问是什么样的动力在支持着你?

郎平:其实,我们这一代人身上都有这种敢打敢拼、不放弃的劲头,也就是你们说的“铁榔头”精神。这是我们这一代运动员骨子里特有的精神力量。当然,这些年仅有精神力量是不行的,还是得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继续拼下去。

记者:最近获悉您担任了钙尔奇“骨质疏松关爱大使”,是怎样一个契机,使您接受这样的邀请?

郎平:像我们这样运动员出身的人,比一般人更清楚骨骼健康的重要性。随着年龄增长,我这几年更重视这个问题。因为对于女性来说,不论是运动员还是普通人,到了一定的年纪,骨骼健康就需要开始维护了。在国外,这是非常普及的健康观念,且大家都有科学补钙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常识。可现在国内普及度还不够,很多人对于骨质疏松缺乏了解。这次,钙尔奇品牌邀请我担任“骨质疏松关爱大使”,向大家宣传预防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性,我觉得很有意义。

记者:您在同龄人当中,身姿是挺拔的,相信平时在保持骨骼健康方面经验丰富,有什么特别的心得可以分享一下吗?

郎平:作为一名退役的排球运动员,身体的伤痛是难以避免的,因此,我更关心骨骼健康。虽然当年大家叫我“铁榔头”,但女人到了中年以后,骨质的流失加速,所以营养师会建议我在饮食之外补充一些钙,以维持骨骼强健。我的秘诀就是:每天保证摄入足量的钙。成年人每日所需的钙大概在800~1 000毫克,而中国人的一日三餐往往达不到这个需求量,所以,我会再补充专业钙制剂产品,确保每日身体的钙质所需。无论在国外还是在国内任教,这个习惯我是一直保持的。每次体检,医生都幽默地夸我骨骼强健度不错,还能配得上“铁榔头”的称号(笑)。

记者:您以“骨质疏松关爱大使”的身份,有什么话想对我们的读者说吗?

郎平: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慢性疾病,它总是悄悄地发生,因此得名“隐形杀手”。由于初期没有明显的表现,大家往往会忽视对于这个疾病的预防,但随着骨量流失的加剧,就会感觉腰酸背痛,甚至人变“矮”了,一些人最终往往容易发生骨折,将会对生活和健康带来一系列的严重危害。我希望在“骨质疏松日”,能带头做一些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宣传,让大家进一步了解骨质疏松,开始重视自己的骨骼健康。在日常生活中,做到摄入足量的钙,坚持科学锻炼,以长期的好习惯来维护骨骼健康。

记者:我们不少读者反应,虽然意识到自己缺钙,也有补钙的意识,但却不知道如何选择补钙产品,您有什么见解?

郎平:很多人开始补钙时都遇到过这样的困扰。补钙是长期的行为,选择值得信赖的品牌是关键,最好是列入国家医保目录的专业品牌。另外,长期服用也需要选高性价比的产品,当然好产品未必是贵的。看清产品配方,认准品牌是关键。充足的钙质,还添加维生素D,能有效帮助防治骨质疏松症。

记者:谢谢您!百忙之中分享了这么多有用的心得!

郎平:不客气,我也希望能通过“骨质疏松日”的宣传,让更多人拥有强健的骨骼,这是我最大的心愿!

“国际骨质疏松日”简介

每年的10月20日是一年一度的“国际骨质疏松日”。这一全球性骨骼健康日由英国国家骨质疏松学会于1996年首次提出,其宗旨是为那些对骨质疏松症防治缺乏足够重视的政府和大众普及教骨质疏松症的防治知识,帮助大众正视及正确对抗骨质疏松。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开始参与并作为联合主办人,并将“世界骨质疏松日’,改名“国际骨质疏松日”(International Osteoporosis Day),定为每年10月20日。现在世界上已有100多个会员国家及组织开展了这一活动,使国际骨质疏松日这一天的活动成为了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全球盛会。

更年期和骨质疏松的关系篇7

临床统计显示,风湿性疾病与骨质疏松有密切的相关性。全国多中心骨质疏松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部分风湿性疾病患者用药前就存在骨质疏松。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风湿性疾病患者在炎症过程中,活化的T细胞过度表达RANKL蛋白,刺激破骨细胞分化和激活,从而使骨吸收增加,导致骨强度持续下降。研究发现新诊断的类风湿患者在治疗前已出现骨量下降者高达25%,其中有11%的患者已发展至骨质疏松。研究还发现,风湿性疾病患者甚至在临床发病前就已经存在骨损伤。对于长病程的风湿性疾病患者,骨质疏松发病率更高,我国研究发现在病程5年以上的50~ 70岁类风湿患者中,有高达91%的患者存在骨质疏松(当然这其中还有年龄和绝经的因素)。在类风湿、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与健康人群的骨折风险比较中发现,风湿性疾病患者骨折风险增加50%~70%。

出F这种现象,还可能是由于风湿性疾病患者的钙质、维生素D摄入水平严重不足,其原因可能与胃肠道吸收不良、合并肾脏受累、影响钙质吸收等有关。值得强调的是,目前国外和国内均没有针对风湿性疾病导致骨质疏松的指南或共识,也没有对此提出更好的早期干预措施。相对比较完善的是针对骨质疏松的指南。多个国家预防骨质疏松的建议中均提出,无论何种疾病,只要开始应用糖皮质激素,即应同时开始干预骨质疏松。我国的风湿性疾病激素治疗与骨质疏松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激素用量每天大于7.5毫克的患者比例高达46%,说明我国有骨质疏松风险的风湿性疾病患者不在少数。但即使是小剂量的激素治疗,骨质疏松的比例也相当高,随着年龄增长,骨折发生率明显升高,而且青年患者(小于30岁)的骨质疏松比例也不低。所以,无论激素剂量多少、患者年龄大小,均应进行骨质疏松的早期干预。

糖皮质激素与骨质疏松的共识第一版出版于2001年,此后提出了评价预测骨折风险的FRAX评分,但该系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比如没有将应用激素的时间长短及剂量进行分层分析,并仅仅显示了出现髋部骨折的风险,低估了椎体骨密度对于骨折的风险。因此近年来对FRAX风险评估工具进行了矫正,每日激素用量

在药物治疗方面,最新的指南强调了充分钙和维生素D的补充,并在此基础上予以口服或静脉双磷酸盐,还可以应用特立帕肽、迪诺赛麦(RANKL小分子抑制剂)、雷洛昔芬,后两种药物是在2010年骨质疏松指南中未提出的。

更年期和骨质疏松的关系篇8

目前骨质疏松症发病率越来越高,它不仅是医疗问题,也是严重的社会公共健康问题,被公认为“无声无息的流行病”。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形势将变得更为严峻。因此,早期预防和健康教育已成为预防骨质疏松症的重要策略。

1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预防骨质疏松症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

对于骨质疏松症,目前尚无有效的方法能使骨量已经严重丢失的患者恢复正常水平。也就是说,任何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量的丢失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但并不意味着每个人到老年都一定会发生骨质疏松症,更不用说一定会发生骨折,关键在于如何及早有效的进行预防,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因此,我们只要从儿童时期开始就注意合理膳食,加强体育锻炼,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抓住提高峰值骨密度和减缓骨量丢失的两个重要环节,就完全有可能降低随着及骨折的发病率。这不仅提高了中老年人生活生命质量,而且大大减轻了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

2 社区广泛深入的宣传,提高全社会对骨质疏松症的重视

我国现已全面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大多数离岗、离退休中老年人都进入了社区管理服务的范围,在社区进行骨质疏松症的相关宣传教育更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骨质疏松症被称为“无声杀手”是因为人们无法感觉到骨质的慢慢流失,早期无症状,到妇女绝经后及中老年人感到腰酸背痛、腰弯驼背、身高变矮时,都认为是人到中年,人老骨脆是自然发展规律。不像对急性心肌梗死、脑出血立即危害生命,不像恶性肿瘤来去匆匆凶险可怕而受到重视。多数群众不知道这是什么病。因此,首先普及对这种疾病的知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这需要各级政府在财力、物力、人力方面大力支持,在社区中、在老年大学、各类学校、老年公寓等部门,通过宣讲、报纸、宣传单、板报、广播等方式进行宣传及健康指导,逐步提高全社会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3 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

3.1 预防骨质疏松症应从儿童时期开始,并贯穿一生:骨质疏松症是一种老年病,这仅仅是指该病的发病时间,但其病因从儿童时期就已经潜伏了。一生中任何时期营养不良,缺乏锻炼及不良嗜好都会增加患骨质疏松症的危险性。儿童和青春期是骨发育的关键时期,大约20岁以前能获得峰值骨密度90%以上的骨量,30岁左右骨量达最高值,称为骨峰值。获得最佳和理想的峰值骨量和防止骨量丢失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关键。也就是说年轻时让骨库充实,就像一个人再年轻时银行存款充足,以便支付年老期消费的需要。虽然决定骨峰值的高低70%~80%是取决于遗传因素,但还有20%~30%取决于环境因素。在环境因素中已证实,富含钙饮食和规律的负重锻炼有利于建立骨峰值。因此,从儿童期开始进食含钙高的饮食如:奶制品、豆制品、虾皮、低盐和适量蛋白质、鱼类、蘑菇、木耳、绿叶蔬菜等饮食。注重接受足够阳光照射并适当补充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积极运动如跑步、步行、爬楼梯、跳绳及负重锻炼,有助于增强骨骼,提高骨峰值。合理营养与规律运动时预防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措施之一。

3.2 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有益于预防骨质疏松症:不良的生活方式及习惯是加重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的主要危险因素。过量吸烟、大量饮酒、过量饮咖啡及碳酸饮料均能促使尿钙排泄增加,骨钙溶出,骨量降低,发生骨质疏松症。有些女性追求苗条身材,限食减肥,体内各种营养物质缺乏,使骨代谢紊乱。组织减少,脂肪组织内的单丸酮减少通过芳香化作用转为雌激素量少,所以,瘦小的女性脂肪组织少,雌激素较低易患骨质疏松症。现代人运动量减少,很少步行及负重锻炼,致使骨峰值低,骨量丢失加速。因为运动可使肌肉发达,运动和肌肉对骨可产生直接机械作用,是骨骼粗壮,免受骨折,从小就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适量饮茶及咖啡,减少碳酸饮料、混合膳食,保持适中体重,极有益于预防骨质疏松症。

3.3 关心高危人群,保护骨骼,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包括:中老年人,绝经后妇女、患内分泌疾病的人群(如糖尿病、甲状腺与甲状旁腺疾病、柯兴氏病、肢端肥大症等)、血液系统疾病(急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病等)、肝肾疾病(慢性肝病、肝硬化、肝癌、慢性肾功不全、尿毒症等),其他疾病(吸收不良综合症、骨软化症、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长期应用某些药物的人群(强 的松、地塞米松、可的松、鲁米那、苯妥英钠、制酸剂、利尿剂、抗凝剂、甲状腺素等)。对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要认真关心,采取骨保护措施。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和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有条件时对高危人群做定期骨密度测定,根据骨量丢失的量及速度,给予不同的防治方法。如给予钙和维生素D补充预防,适量的雌激素替代治疗及其他抗骨质疏松症药物的应用。对中老年人最主要的是定期进行体检及早期发现相关疾病,及早采取有效预防手段,尽量避免长期使用易导致骨质疏松症的药物,合理饮食结构,坚持户外运动,防止摔倒,保持健康的骨骼,强健的体魄。

更年期和骨质疏松的关系篇9

关键词:老年人 骨质疏松症 预防保健

中图分类号:R5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2(c)-0225-01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又称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是生物衰老在骨骼方面的一种特殊性表现,属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它是随着年龄不断增长,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减少,骨质变薄,骨量丢失,骨小梁数目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种全身代谢障碍的退行性疾病[1]。骨质疏松症早期常无明显症状,多数病人在严重的骨痛后才会发现自己患了骨质疏松症,其中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有专家预测,到2050年,全世界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将上升3~5倍,成为当今五大老年病中最凶猛的杀手之一[2]。因此,本文通过对老年人骨质疏松症如何从饮食、运动、药物等多方面加以保健进行指导,旨在减少老年人骨质疏松症后骨折的发病率,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

1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1.1 休息

老年人要养成有规律的习惯,保证充足且规律的睡眠休息时间,情绪放松,精神愉快,避免精神紧张与喜怒无常。并且还要创造良好的休息与睡眠环境,避免在潮湿、阴暗、不见阳光的室内久居。

1.2 饮食

1.2.1 改变不良饮食习惯

无节制的烟酒、嗜饮浓咖啡等可使骨量丢失和影响钙、磷、蛋白质和维生素D的吸收,每日咖啡因的摄入量不因超过400 mg,当超过时应增加钙的摄入量,以对抗咖啡因对钙丢失的影响[2]。因此,预防老年骨质疏松症的一大重要措施就是要戒除吸烟、嗜酒、喝浓咖啡和暴饮暴食等不良饮食习惯。

1.2.2 养成正确饮食习惯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骨量也在不断流失减少。平衡膳食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一个重要环节。要摄入比例适当的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无机盐、纤维素和水等[2]。此外,特别要鼓励老人多摄入含钙和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含钙高的食品有牛奶、乳制品、大豆、豆制品、芝麻酱、海带、虾米等,富含维生素D的食品有禽、蛋、肝、鱼肝油等[3]。

1.3 活动

1.3.1 安排合理运动

骨质疏松的发生与运动有着直接的关系,运动可以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时间,也可以减轻骨质疏松的程度[4]。适当的运动可增加和保持骨量,并可使老年人躯体和四肢肌肉和关节的应变力增强,对预防跌倒、减少骨折的发生很有好处[5]。老年人机体功能减退,应当避免各种高强度运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活动计划。适合老年人锻炼的项目以动作缓慢柔和,能使全身得到运动,运动量容易调节掌握而又简便易学为原则,如步行、慢跑、太极拳等有氧运动[4]。

1.3.2 保证充足光照

人体皮肤下存在的7-脱氢胆固醇在紫外线照射下可转变为维生素D3。经常参加户外,增加太阳照射可以有效预防维生素D缺乏,尤其是儿童和老人,由于膳食摄入维生素D较少,更应注意多增加日照,预防老年人骨质疏松症和儿童佝偻病[6]。在天气允许的情况下,老人应该每天走向户外进行日光浴,每天户外活动不少于1小时。这是一种经济方便又有效的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天然良方。

1.4 保持适当性生活

性激素与骨代谢密切相关,可以促进骨骼生长发育,减少骨丢失,国外有学者认为:正常的性生活可增加体内性激素水平[6]。老年人保持适当的性生活,不仅有利于预防骨质疏松症,也有利于保持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的愉悦和健康。

1.5 保持积极乐观心理

良好的情绪能够消除精神紧张,放松肌肉,促进饮食的消化与吸收,同时亦能调节人体的内分泌系统,调节激素代谢,有利于骨量的保持,对防治骨质疏松症是非常必要的[7]。因此,老年人应当学会自我情绪调节,保持乐观情绪和愉悦的心情,树立能够战胜疾病的信心,这一点也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因素。

2 药物预防

骨质疏松主要是由于骨吸收和骨形成之间的平衡被打破,骨吸收量大于骨形成而引起的骨量减少的一种疾病,而骨吸收量增加是破骨细胞增加导致。破骨细胞活性增加受多种激素和细胞因子影响,如降钙素、雌激素等。老年人破骨细胞增加而使骨质疏松发病率增加。目前普遍认为,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应具有增强钙吸收、调节内分泌平衡及抑制骨吸收、增强骨形成的作用,老年人预防骨质疏松可选用促进骨矿化的药物,如钙制剂和维生素D类药物;抑制骨吸收的药物,如双膦盐酸、降钙素、雌激素等药物[2]。

3 中医中药预防

《医经精义》云:“肾藏精,精生髓,髓生骨,故骨者肾之所合也;髓者精之所生也;精足则髓足,髓在骨内,髓足者则骨强”。由此可见骨质疏松与肾的关系十分密切。近年的科研成果表明,以补肾为主,健脾为辅的中医疗法对对骨质疏松有一定疗效,可配合使用[3]。

4 加强宣传教育

首先,应当向全社会,特别是骨质疏松症高发人群的老年人普及骨质疏松症的知识,让人们认识到及早预防骨质疏松的重要性,并且学会该病的预防保健的方法。其次,提高全社会对骨矿物检查的知晓率和骨矿物检查率,做到骨质疏松症的早期诊断、早期预防。

参考文献

[1] 胡钢.张钟爱防治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经验[J].湖北中医杂志,2003,25(8):16.

[2] 李隆慧.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治疗与康复[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229-286.

[3] 化前珍.老年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78-179.

[4] 李恩,孔德娟.骨质疏松防治生活指导[M].广东: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9-30.

[5] 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616.

更年期和骨质疏松的关系篇10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预防 从小

骨质疏松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是以骨强度降低和骨折危险性增加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骨疾病。其表现主要为:疼痛(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最主要的症状,包括肌肉痛和骨痛)、身材缩短、脊柱变形(以驼背为主)和骨折(轻度外伤骨折和自发性骨折)。骨强度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即骨矿密度和骨质量。影响骨质量的因素包括骨微结构、骨转化、损伤积累(如微骨折)和骨的矿化状况等。

我国人民对骨质疏松症的了解甚少,几乎没有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治疗措施,国内调查所得的数据基本上没有受外界因素的干扰,真实地反映了骨质疏松症发生的自然生理状况。

据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在40岁以上人群中,骨质疏松症及低骨量的患病率女性分别为19.9%和32.4%,男性分别为11.5%和45.8%;60岁以上人群的骨质疏松症及低骨量患病率女性分别为28.6%和13.8%,男性分别为15%和12.7%。总患病率分别为22.6%和13.3%。据此推测,我国60岁以上骨质疏松症患者大约为2900万例,低骨量患者大约为1700万例。

大部分年轻人认为,骨质疏松症是因为人上了年纪后机体骨质流失所致的一种疾病,年轻人不用理会。但实际上并非如此。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人体的骨量有关,而老年人骨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年轻时的峰值骨量和以后的骨丢失率。正常人在青年时期代谢旺盛,骨质合成大于骨质消耗,30~35岁达到一生最高骨量,称峰值骨量,此后骨量逐年缓慢平衡下降。男性中年以后每年骨丢失率大约为1%,而女性绝经后5―10年,由于性激素不足,每年骨丢失率为2%~4%。而人对钙的吸收率与年龄成反比,平均每增龄10年,钙的吸收率减少5%―10%。60岁以上的人钙吸收率明显降低,70―79岁的人与20―59岁的人比较,钙吸收率减少1/3,80岁以上的老人钙吸收率极差。骨质疏松一旦发生,难以逆转,故获得理想的骨峰值及减少骨量丢失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关键,但人们却往往只注重后者。

获得理想的骨峰值应始于儿童时期。合理营养、适量的负重运动,可以使孩子的骨库充实,达到最佳骨峰值。坚持运动,加强肌肉和骨骼的锻炼,是重要的防治手段;进食含钙丰富的食物、适量光照是基础辅助措施。

现代青年,特别是一些年轻女性,对体重的要求远远超出了健康的范围。单纯追求苗条,甚至追求“骨感美”,严重限制了她们的钙质摄入。此外,脂肪中含有雄激素,在一定程度上雄性激素会转化为雌性激素。低体重的人缺乏脂肪,间接地就会造成雌激素缺乏,继而引发骨质疏松。另外,出于美容的目的,女孩子们惧怕太阳,为了防晒,想尽各种办法遮盖自己的脸部、手臂和腿部,这就减少了体内维生素D的生成,而维生素D对促进钙质吸收、预防骨质疏松是至关重要的。

吸烟、酗酒、过量饮用咖啡及碳酸饮料,以及长期缺乏运动等都市化的生活方式,在年轻一代中也极为普遍,这些都会增加患骨质疏松症的几率,所以要尽早扭转这些错误认识和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一系列的错误生活方式引起的钙库不足,在年轻时因机体代偿能力强,并没有引起机体的特殊不适。一旦人过中年,原本不足的钙库就经不起钙质的逐年流失而很快发展为骨质疏松。所以,骨质疏松症预防的最有效方法有两种,一是获取骨骼发育期的最大峰值骨量,二是降低与年龄有关的骨丢失速率。这需要从小做起,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才能最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重于治疗,提高峰值骨量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关键,在积极治疗骨质疏松症和预防骨折的同时应大力开展一级预防,从儿童开始,加强社区防治,努力提高骨质疏松症的知晓率,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大力推广乳制品,加强钙营养和更年期保健,提倡适量运动和早防早治,从而降低骨质疏松症和骨折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