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骨质疏松如何治疗十篇

时间:2023-11-06 17:24:38

更年期骨质疏松如何治疗

更年期骨质疏松如何治疗篇1

对于骨质疏松症。目前医学上还没有安全有效的根治方法。不能使已疏松的骨骼恢复原状,因此正确认识、早期预防尤为重要。

前几天,刘大妈在家做家务时摔了一跤,当时出现了髋部疼痛并且大腿不能活动。家人赶紧把刘大妈送进了医院。医生告诉家人,刘大妈摔断了大腿骨。刘大妈住院并接受了外科手术。家人都觉得很纳闷,平时刘大妈身体健康,经常练太极拳、爬山、钧鱼,外出旅行,怎么只是摔了一跤就会骨折呢?医生说:65岁以上的老人一旦摔倒,有的时候可能是一场灾难,而这全是骨质疏松症惹的祸。现实生活中,像刘大妈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呢。

寂静的疾病

当人们正竭力应对心血管疾病、癌症等顽疾时,又一种危害程度并不比之逊色的疾病也在悄然袭来,这就是被称为“无声无息的流行病”的骨质疏松症。之所以说它“无声无息”,是因为骨质疏松症作为一种隐匿性病变,有骨痛症状者不足60%,又常常与退化性骨关节炎的疼痛发生混淆,很容易被忽视。

骨质疏松有哪些症状

骨质疏松症具有“四高一低”的特点,即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费用和低生活质量。大多数人在患病初期到中期都不会有明显的感觉。当发现腰背疼痛甚至骨折了才去诊治,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它的三大表现是:疼痛、身长缩短和骨折

骨质疏松是怎样引起的

原发一种与年龄有关,老年性骨质疏松,另一种为妇女绝经后的骨质疏松。

继发主要包括废用性营养不良性骨质疏松等皮质醇过多、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总之,它的发生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激素水平的下降以及年龄的老化密切相关。有骨质疏松症家族史、饮食不均衡、光照缺乏、运动不足和不良生活习惯,如饮酒、吸烟、喝咖啡等,均易导致骨质疏松症。

去医院需要检测哪些指标

实验室检查:主要检测骨形成指标和骨吸收指标。

x线检查:是评价骨质疏松的重要检测手段。

骨密度的检测:是当前塌有效的骨折风险预测指标。

如何预防骨质疏松

应从年轻时做起,注意合理膳食营养,多食用含钙、磷高的食品。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坚持体育锻炼,多晒太阳,不吸烟、不饮酒,少喝咖啡、浓茶及含碳酸饮料,少吃糖及食盐,有遗传基因的高危人群更应及早重视。  另外,妇女绝经后,骨丢失量加速进行。此时期应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近年来欧美各国多数学者主张在妇女绝经后三年内即开始长期雌激素替代治疗,同时坚持长期预防性补钙或用固体骨肽制剂骨肽片进行预防,以安全、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得了骨质疏松如何治疗

对于骨质疏松的治疗既要“治标”又要“治本”,骨质疏松的治疗包括两部分:一是病因治疗,即“治本”,二是对症治疗,即“治标”。

更年期骨质疏松如何治疗篇2

踢一下腿、咳嗽一声、坐下的时候用力猛点……就骨折了?这都是因为骨质疏松。调查显示,60岁以上妇女有1/3患有骨质疏松症,80岁以上妇女有2/3患有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本身几乎没有症状,但却使骨头在轻微的外力下就会造成骨折,如打喷嚏、咳嗽、举重的物体均可引起骨折。

骨质疏松为何“偏爱”更年期女性?据无锡市妇幼保健院更年期门诊主任医师龚健介绍,更年期女性的卵巢功能萎缩,体内雌激素水平骤降,从而会影响到骨骼中的钙量丢失,致使骨质变脆,导致骨质疏松。有调查显示,绝经后,尤其是绝经后前5年,骨骼中的钙质丢失达10%。所以在绝经后的5~10年也最易发生骨质疏松。除此之外,女性的骨质总量及密度比男性小,女性相对好静、缺少运动、怕晒黑、怕肥胖等,也会令女性钙摄入不足,为出现骨质疏松埋下隐患。

专家建议更年期女性积极到正规医院的妇产科或更年期门诊就诊,以便尽早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医院将通过分析患者的个人资料、症状、体检结果,在对病人进行绝经症状、骨质疏松状况等多项相关疾病综合诊断的基础上,提出一套完整的治疗方案,包括从精神心理、生活习惯、合理膳食、定量运动,维生素矿物质补充、药物治疗等几方面提出定量的、完全个体化及相互配合的治疗方案。

更年期骨质疏松如何治疗篇3

骨质疏松症现已成为中老年人和绝经后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患骨质疏松症的人数也将随之增加。骨质疏松症最大的危害是发生骨折造成畸形和功能丧失,影响着中老年的内心世界和生活质量。特别是髋骨骨折,需要卧床,不仅个人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骨质疏松症及由其引起的骨折将成为未来医疗和社会的重大问题,应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骨质疏松症在骨质丧失早期往往无任何症状,不容易被发现。我们在实际临床工作中体会到,这些患者常因不良生活方式、原发病治疗不彻底,以及对骨质疏松症知识的缺乏等各种原因而未能得到及时规则治疗。针对这些患者,我们采取以下健康教育措施。

1方式

1.1语言介绍语言介绍贯穿于诊疗的始末。医护人员应态度和蔼、亲切、诚恳,对不同文化程度、社会背景、接受能力的患者,采取不同的语言方式进行适当的健康教育,以便患者能完全理解和接受。根据每位患者的特点、自理能力、实际情况等,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地进行自我防护宣教。倾听患者主诉,耐心解释患者提出的问题。

1.2讲座及设立宣传栏建立健康宣传栏,定期组织病人及家属进行讲座,宣传骨质疏松症的防治知识,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宣传治疗、医疗、护理的新进展。内容通俗易懂,很受欢迎。

1.3建立随诊卡卡片上注明患者姓名、年龄、性别、随诊时间、骨骼矿物质密度(BMD),将每次随诊测得的BMD记录在卡片上。

2内容

包括让患者了解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原因、防治措施、何时需咨询医生,如何进行自我防护、防止跌伤等。

2.1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规定,骨质疏松症是指骨密度(BMD)低于正常成人均数的2.5s,即t值低于-2.5。严重骨质疏松症是指t值低于-2.5,并有一处或多处骨折的病史。骨质疏松症分类标准有: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与年龄有关,如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均影响全身骨骼;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废用性骨质疏松症、营养不良性骨质疏松症、糖尿病、肾病等引起的骨质疏松症,可为局限性的,也可为全身性。

2.2病因[2]骨质疏松症病因未明,可能与家庭遗传因素、性激素水平低下、体重过大、食物中钙缺乏、机体对钙的吸收减少、对钙的排泄上升、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增高、吸烟、酗酒、长期使用利尿激素、制动、类风湿性关节炎、食物中蛋白质和钠的摄入异常等有关。常常是一个以上的因素在起作用,且相互间的作用具有相加性。

2.3非药物治疗指导非药物治疗主要是生活方式的改变,在骨质疏松症早期通过采取各种措施使峰值骨量(PBM)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如加强营养、保持足够的钙与维生素D的摄入、适当进行体育运动,目前非药物治疗已成为治疗轻型骨质疏松症的首选方法和基础治疗。

2.3.1合理饮食①合理摄入蛋白质:蛋白质是骨骼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低蛋白饮食可减少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产生而影响骨的形成,而蛋白质过多则增加钙的排泄。因此,应合理摄入蛋白质,尤其是大豆类食品,可防止去卵巢大鼠的骨丢失,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另外大豆类食物中富含钙又易消化吸收,因此是中老年人的优选食品。②多吃富含维生素食物:如维生素A能促进骨骼发育,但过量的维生素A却产生骨软化。活性维生素D即1,25-(OH)2-D3能促进小肠和肾脏对钙磷的重吸收,并直接作用于成骨细胞,从而促进骨形成。

骨中的多种蛋白质都依赖维生素K,比如骨钙素-成骨细胞产生和分泌的一种非胶原蛋白,其中谷氨酸γ-羟基化后才具有生物活性,而羟基化必需有维生素K参与,羟基化的骨钙素与钙离子和羟磷灰石结合,使骨矿化。据研究表明[3],骨质疏松症骨折患者血浆中的维生素K浓度明显降低。骨胶原中含有大量的羟脯氨酸和羟赖氨酸在羟化时必需有维生素C参与,使骨细胞产生胶原蛋白,促进骨形成。③饮食中维持足够的钙、磷、镁、铜、氟等矿物质的摄入。食物中钙磷是骨骼的主要成分,镁缺乏不仅可使血钙浓度降低,而且还直接影响甲状旁腺激素的吸收。氟化物可通过刺激骨细胞的有丝分裂而促进其增殖,促进骨形成。铜缺乏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就是畸形,可见食物中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在骨的代谢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4],因此平时应注意合理饮食,多食含这些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牛奶、豆奶制品、新鲜水果和蔬菜,不要偏食和不适当的节食。特别是青春期前后是获得骨量的关键时期。如果不能避免诸多危险因素,势必会导致峰值骨密度的大量降低,骨折发生率增高,而且骨折发生的年龄也会提前。

2.3.2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主要指的是过量饮酒和吸烟所致的骨质疏松[5],饮酒中的乙醇导致骨质疏松症是多方面的,表现在抑制成骨细胞的增殖、促进骨吸收、直接作用于降睾酮的合成,抑制肾脏1-α羟化酶的活性、影响1,25-(OH)2-D3合成、抑制甲状旁腺激素(PTH)的分泌、乙醇对肝脏的损害影响维生素D的活化也造成骨质疏松,加之长期酗酒食量减少造成营养不良,长期大量饮酒还可造成无菌性股骨头坏死,应引起酗酒者注意。吸烟有害健康已被大家所熟知,而吸烟可引起的骨质疏松,尤以妇女更明显,其主要表现为绝经提早,烟碱促骨吸收增加,血钙升高,PTH降低,抑制骨的形成和骨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抑制卵巢雌激素的合成并促进其分解,影响小肠对钙的吸收,故应戒烟、戒酒。

2.3.3体育锻炼用进废退,适当活动使骨骼刺激增强,成骨细胞活性增强,有助于维持骨量[6],故骨科手术后应早期活动,尽量缩短制动时间。而室外活动是人类获得维生素D的第二条途径,据测定,高强度紫外线照射15min,每克皮肤可形成12.81IU维生素D3。另外每个人应根据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室外锻炼方式,如散步、慢跑、跳舞、太极拳及健身操等运动,增加对骨的刺激改善骨代谢,并能改善肌肉的协调能力,减少老年人骨质疏松及摔跤,以防骨折。

2.4用药指导合理用药,目的是减少骨质的吸收,促进骨质形成。即抗骨质吸收药物如钙剂、雌激素、降钙素、二磷酸盐类、维生素D等;促进骨质形成的药物如氟化钙、酮、同化激素类药物、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维生素D代谢产物等。①经研究发现50-69岁绝经女性的骨质疏松发病率高于50%[7],而雌激素能促进降钙素分泌,抑制PTH的作用,减少骨盐溶解,维持骨的形成与破坏的平衡,增加成骨细胞的活性,促进骨的形成,减少骨吸收,有助于1,25-(OH)2-D3在肾脏的合成,通过激活肾脏内的1-α羟化酶,促进钙在小肠内的吸收,有利于骨的重建。因为女性绝经后的雌激素水平明显降低,尤其是在绝经后的5-10年雌激素减低最为明显,正是绝经后妇女发生骨质疏松的直接原因,应给雌激素、维生素D治疗,但应严格剂量,长期服用可致癌及中毒。此类患者应用雌激素否,应咨询医生的意见。②病因治疗:糖尿病引起的骨质疏松可高达50%[8],合理应用降糖药,合理饮食,控制血糖在正常水平;甲亢和甲旁亢患者根据病情给予药物及手术治疗,补充钙剂;对老年人及肝胆疾患、胃肠疾患患者除治疗原发病外应给于合理饮食补充钙剂及维生素D;此外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肤病、类风湿关节炎、肾病、哮喘、器官移植病人,常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这类病人应定期做骨密度测定[9],如果发现骨密度有改变,应停用激素,需用中药进行整体调整达到治疗效果,或咨询专科医生意见。

2.5心理指导骨质疏松早期可无任何症状,有很多直到发生疏松骨的骨折后才被发现。一般而言,该类患者可表现有骨痛、脊柱压痛、疲劳,易于骨折、压缩畸形等,疼痛于坐、站和搬运物体时均可发生,严重者可有躯体活动(如行走、弯腰等)和日常生活活动(各种家务活动)等方面的困难,这些都对患者心理和社交功能产生不良影响[10],使患者产生恐惧心理、害怕跌倒、骨折,对病人度假、旅游、体育锻炼、跳舞等产生一些限制,对这些患者来说应鼓励他们保持精力和体力非常重要。鼓励他们参加户外锻炼,参与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并为患者提供有关骨质疏松症及他们各自疾病的发展情况的信息帮助,使他们澄清错误观念,树立正确面对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主动从饮食、生活习惯、锻炼等方面调整和配合医师治疗。

3康复治疗[11]

3.1运动疗法应在病人情况允许时尽早开始运动,如进行肢体负重练习和治疗性步行,对于骨折后石膏固定的病人,可教患者作肌肉等长收缩,对关节活动范围(ROM)受限的病人可做牵引运动,对于处于制动状态和瘫痪病人,应尽早开展运动训练有助于改善其总体健康水平和躯体功能状态,对骨质疏松起到预防和治疗的双重作用。

3.2矫形器的应用脊柱骨质疏松的病人最常见的问题是椎体多发性骨折所致的进行性后凸和疼痛,并伴有步态异常平衡障碍,使用腰围、胸围类的矫形器来改善患者姿势缓解症状。

3.3疼痛的处理骨质疏松症患者常伴有疼痛,可应用镇痛药和物理治疗如紫外线、超声波、短波、中频等进行控制,必要时可使用支具以缓解疼痛。

3.4骨质疏松症患者最易发生的并发症是骨折,常因跌倒或用力不当而引起,应予以预防。①应让病人意识到合理的饮食和运动的重要性以及某些药物的疗效,教会其正确的活动方式;②可教会病人使用一些日常生活活动辅助器具,如长柄取物器、穿鞋器、浴室防滑垫等;③对有平衡障碍的患者,应进行平衡功能训练,在活动时最好有人监护,也可在墙上安装扶手以供抓握。

4体会

4.1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学到了许多骨质疏松症的知识,自我健康意识逐渐提高,了解遵守良好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合理饮食及锻炼,劳逸结合保持良好心态,戒烟、戒酒,避免诱因,积极治疗原发病,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4.2医护人员进行健康教育,拓宽了医护人员与社会接触的深度和广度,增加了社会对医护工作的理解,取得了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改善了医患关系,提高了病人满意度,同时也提高了医护人员自身素质。

参考文献

[1]张华,朱宏民,宁显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病因病机探讨.国医论坛,2001,16:24-25.

[2]刘忠厚,杨定卓,朱汉民.中国人原发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试行).中国骨质疏松杂志,1999,5:1-3.

[3]刘忠厚.骨质疏松学.第12版.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216-219.

[4]杨学斌.骨质数松症的环境危险因素.劳动医学,2001,18:58-59.

[5]支会英.男性骨质疏松症研究进展.中国全科医学杂志,2001,4:98-99.

[6]Parraris,Rizzolir,BonjourJP.Geneticaspectsofosteoporosis.CurropinRheumatol,1999,11940:294-300.

[7]刘建元.绝经后骨质疏松防治研究中需商讨的问题.中华妇产科杂志,1999,34:69.

[8]刘素荣,刘瑞霞,程镒春.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症的机制探讨.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88-89.

[9]健康教育学职称论文,EismanJA.Geneticsofosteoporosis.EnderRev,1999,20:788-789.

更年期骨质疏松如何治疗篇4

我们印象中的老人总是弯着瘦小的身躯,手里拄着拐杖支撑着驼背的身子,人老了一定会驼背吗?驼背跟什么有关系,如何防止或减轻驼背呢?

人老为什么容易驼背

老年性驼背,在医学上称为“脊柱后凸畸形”。老年人为何容易发生驼背呢?这还要从骨骼的解剖结构说起:人体脊柱从侧面看呈“s”型,有四个正常生理性弯曲(颈、胸、瞍、骶)。脊柱主要是由椎体和椎间盘构成,而椎体则主要由松质骨组成。当老年人发生骨质疏松时,全身骨量明显减少,蜂窝状的松质骨最先发生骨质疏松,骨小梁逐渐变细、变薄,从而骨的强度明显降低。国外有人统计,老年人骨小梁数目的减少可达30%,骨强度的下降,松质骨内发生微小骨折,椎体出现楔形变导致椎体高度变矮,而椎体前方部分,短缩的更多,此时长方形的椎体就成为楔形,呈前矮后高的形态。如果多个椎体发生骨折,脊柱的胸腰段就会明显向后凸,出现驼背。

随着骨质疏松症的不断进展,更多的椎体被压缩,压缩的程度越厉害,驼背就会越严重。这种骨折多在没有明显外伤史和剧烈疼痛的情况下发生,所以许多老年人在不知不觉中个子变矮了。其原因正是骨质疏松症所导致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楔形变以及脊椎生理曲度的变化。

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老年人的椎间盘逐渐退变老化、变性而发生组织脱水严重,致使椎间盘体积缩小,厚度变薄,从而整体脊柱的长度变短,身高便相应降低。椎体之间宛如“弹簧”般起着缓冲作用的椎间盘的功能也明显减低,其前缘往往会萎缩,所以相邻椎体的骨面可以互相连接在一起,也会导致驼背的发生。一般说米,80岁以上的人身高会比年轻时下降10厘米左右。据日本人统计,以男性60岁为基础,65岁和75岁,身高分别下降1.5厘米和3.5厘米左右。

驼背跟骨质疏松的关系

一般来说,老年人的驼背与骨质疏松症有直接的关系。“驼背”既是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也是骨质疏松症的结果。因为,随着年龄增长,骨骼内骨矿含量及骨基质减少,使骨质变得疏松,其结果使骨骼的抗压能力下降。脊柱是人体的“中轴支柱”,大部分的体重都要作用在脊柱上。若构成脊柱的各节椎骨出现骨质疏松,在外伤、跌倒、猛力弯腰或重体力劳动时,椎体出现楔形变甚至压缩性骨折,使脊柱会发生渐进性后凸,就产生了“驼背”的现象。

“驼背”出现的早晚,严重程度因人而异,与年龄、性别、职业、营养及运动状况等因素有关。通常来说,女性出现“驼背”现象早于男性,这与女性绝经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不管何种原因所致的骨质疏松症,可具有的共同临床表现主要是脊柱或是髋部的疼痛,其次是身高降低出现驼背,椎体及四肢容易发生骨折。老年人的驼背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除了有明显的腰背部疼痛、行走不便外,由于胸廓的变形,压迫心脏和肺部,使老年人出现胸闷、气短、肺活量减小,容易出现肺部的感染。

如何预防驼背

主要通过提高骨量,改善骨的质量,增加骨的强度,减轻骨质疏松的程度,从而降低骨折的发生率。基础措施有以下几种:

合理饮食

骨质疏松症预防的关键是合理饮食。更年期的女性要多食用一些含钙、磷、维生素c以及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海带、乳制品(牛奶、奶酪等)、豆制品、虾皮、鱼、虾类、鸡蛋、豆类、芝麻、绿叶蔬菜等,以弥补体内与骨代谢有关物质的不足。同时,尽量少喝咖啡、浓茶及碳酸类饮料(可乐等),少吃糖及食盐。应戒除烟、酒嗜好,因酒精引起的器官损害可抑制钙与维生素D的摄取,还会抑制维生素D的活化。吸烟会加速骨质的吸收,女性吸烟者的停经年龄较早,常易发生厌食和肺功能受损。

适当运动

中老年人要有意识的增加户外活动,这是防止骨量丢失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运动,骨的生长可能得到调节,减少骨量丢失,并能改善肌肉和关节的灵活性,从而可以减少跌倒的机会及其不良后果。同时可有效改善骨骼的血液供应,增加骨强度和密度。

每天保证1~2个小时的户外运动,运动在强化骨骼同时增加了日照时间,使维生素D的来源充足。但应避免从事过于激烈、负重太大的运动。比较有效的锻炼方法是散步或慢跑、打太极拳、做各种运动操、锻炼背部的特殊运动(站军姿是很好的锻炼方式),有条件的话可以进行游泳锻炼。锻炼强度及时间应循序渐进。日常保持正确坐姿和走姿,最好睡硬板床,不要经常采取跪坐的姿势,以免加重骨骼负担。

研究发现,通过体育活动,调节全身代谢状态,改善骨骼血液循环状况,增加骨质量从而缓解骨质疏松。经常参加运动的老人,他们的平衡能力特别好,骨密度高,并且他们不容易跌倒,这就有效地预防了脊柱及髋部骨折的发生。

防止跌倒

骨质疏松症病人易骨折,应避免老人在雨、雪天外出,浴室地面要有防滑措施,室内要有足够的照明,上下台阶应小心,避免乘坐无扶手的汽车。下蹲时腰背要挺直,避免抬、举重物,并注意定期进行视力检查。

多晒太阳

众所周知,阳光中的紫外线能刺激机体多制造维生素D,加速人体吸收及保存钙质的效率。因此,阳光也是骨质疏松症患者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每天2~3次,每次20分钟。当然不可在阳光最强的时候暴晒,以上午10点以前和下午3点以后为佳。阳光照射使自身产生维生素D是最安全的办法,因为过量服用维生素D也是有害的,会导致蓄积性中毒。长期大量使用维生素D会引起低热、烦躁不安、厌食、体重下降、肝肿大及肾脏损害等。

中药保健

祖国医学认为肾主藏精,“肾生髓主骨”。老年以后肾气渐衰,故骨无所养,致骨质疏松。经实验研究表明,骨碎补、菟丝子、五加皮、枸杞、肉苁蓉、杜仲等许多中药可促进及调节骨的生长。因此,中医治疗骨质疏松多从补肾着手,此外肝、脾与骨质疏松也有着一定的关系。所以,可选用一些具有补肾、益肝、健脾的中药,配合日常食物做成药膳经常食用。

药物治疗

有效的药物治疗能阻止和治疗骨质疏松症。因为骨质疏松症是由于骨质吸收增加,而与此相关的骨形成不能充分进行所引起。所以临床治疗用于治疗和防治骨质疏松症的药物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抑制骨吸收药,如钙剂、雌激素、降钙素以及异黄酮等。另一类是促进骨形成药物,如维生素D及活性维生素D3、蛋白同化激素(苯丙酸诺龙)、氟化物、二膦酸盐类、甲状旁腺素等。

但是,由于许多药物机理尚未完全阐明,因而药物的治疗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且长期服用容易给患者带来许多副作用。所以,一定要在医生的严格医嘱下服用。

慎用某些药物

老年人应慎用一些药物,如利尿剂、抗血凝素、四环素、异炯肼、抗癌药、抗癫痫药、类固醇激素等均可影响骨质的代谢。因为,这些药物可直接或间接影响维生素D的活化,加快钙的排泄,妨碍钙在骨内沉淀。因此,骨质疏松症患者必须严格禁止使用上述药物。如因别的疾病需要使用,也必须在医师的指导下用药。

更年期骨质疏松如何治疗篇5

骨质疏松冶疗方法

目前,骨质疏松主要的治疗方法有:

①饮食疗法:饮食治疗的关键是合理安排饮食结构。饮食治疗贵在长期、合理地调节饮食并持之以恒,短时间内暴饮暴食不但对身体无益,反而有害。注意低盐饮食、戒烟、限酒、少喝咖啡、戒浓茶。要供给充足的蛋白质:蛋白质是组成骨基质的原料,可增加钙的吸收和储存,对防止和延缓骨质疏松有利。如奶中的乳白蛋白,骨头里的骨白蛋白,核桃中的核白蛋白,蛋类的白蛋白,都含有弹性蛋白和胶原蛋白,维生素C对胶原合成有利,故老年人应有充足的蛋白质与维生素C。还要注意烹调方法。烹调方法也相当重要,一些蔬菜如菠菜、苋菜等,含有较多的草酸,影响钙的吸收。如果将这些菜在沸水中焯一下,滤去水再烹调,可减少部分草酸。再则谷类中含植酸酶,可分解植酸盐释放出游离钙和磷,增加利用率。植酸酶在55℃环境下活性最高,为了增加植酸酶的活性,可以先将大米加适量的水浸泡后再洗,在面粉、玉米粉、豆粉中加发酵剂发酵并延长发酵时间,均可使植酸水解,使游离钙增加。建议每日饮250克牛奶,即补充约250毫克的钙。补钙不能仅从牛奶中摄取,还应从其他含钙丰富的食品中补充,如谷类、豆制品、黄、绿、红色蔬菜、虾皮等。

②药物疗法:针对老年性骨质疏松者体内代谢的异常,可以用药物进行调整。如老年性骨质疏松者存在着骨钙的丢失和某些维生素的缺乏,因而可以服用一定量的钙剂、维生素制剂来补充体内的不足。目前国内市场各类钙片很多,除饮食补充外,可适当补充钙剂,但要注意钙的结合形式。如碳酸钙,吸收较差,乳酸钙的含量很低。不要盲目补充维生素A、D丸,服食超量可引起中毒症状,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只有膳食中的钙与蛋白质结合后,才能充分被机体所利用,所以提倡膳食补钙。

③激素治疗:如绝经后或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存在着雌激素减少、骨钙的丢失和某些维生素的缺乏,因而可以服用雌激素、钙剂和维生素制剂,来补充体内的不足。但药物治疗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④体育疗法:通过加强体育运动,尤其强调多到户外锻炼,以达到调节全身代谢状态、改善骨骼血液循环、缓解骨质疏松症状的作用。太极拳非常有利于病人的自身功能锻炼,特别适合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

⑤心理治疗:心理治疗长期以来不被人们所重视。近年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各种疾病(包括骨质疏松)的症状轻重与人的心理状态关系密切。心胸广阔、心情愉快、性格豁达者症状往往较轻,治疗效果也好;心胸狭窄、性格怪癖、心情压抑者症状常表现得较重,治疗效果也较差。因此,心理状态的调整日益受到重视。

⑥物理疗法:主要有磁疗、热疗、超短波等。据统计,病人经 5- 8次治疗后 ,腰背腿痛等症状明显减轻,完成治疗计划后,病人骨密度会呈增长趋势,这是单用药物治疗所不能相比的一种新的有效治疗手段。

骨质疏松症是一个世界范围的、不断增长的健康问题。所以,预防骨质疏松症就要从小抓起。

在引起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中与学生相关的就有:烟酒嗜好;过量饮用含咖啡因的饮食,加之学生正处于骨骼生长阶段,很易引起维生素D及钙盐、蛋白质摄入不足;另外,广大中小学生由于功课负担过重,活动少、长时间静坐等,使骨骼生长发育不良,是以后发展成骨质疏松症的缘由。这是因为机械运动负荷的刺激是促进骨钙盐量增加的必要条件,肌肉收缩及舒张运动的机械负荷会促使生长期骨钙盐量的增加,如果运动、负荷不足会减弱对骨骼的机械刺激,造成肌肉萎缩、骨形成减少,骨吸收增加,最后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以上这些因素均会引起骨含量减少,影响青春期峰值骨量的形成。

骨质疏松的病程是不可逆的,因此预防主要是抑制骨质丢失和增加骨量。具体要求包括对小儿应禁烟、酒,并避免被动吸烟;过多利用咖啡因等饮食“提神”以促进学习是不可取的;饮食方面增加钙的摄入,如在小儿期适当多喝牛奶是补钙的重要方法。据研究认为:特别是从幼儿期到青春期若喝牛奶量充足,到20岁左右骨组织量最多,由于牛奶中不仅含有充足的钙,而且还含有优质的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素。另外,多食用奶制品、含钙量多的海产品和蔬菜、鸡蛋、蘑菇等,可供给人体所需的、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D等其他营养素。儿童时期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减少骨质疏松症发生的危险性,在学习负担不断增长的今天,一定要注意孩子劳逸结合,加强体育锻炼。预防骨质疏松症应从小儿抓起,并应特别注意青春期为“减肥”而过分节制饮食所引起的营养不良性骨质疏松症。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增进肌肉力量,同样可促进钙质在骨骼中的沉积,提高骨骼的硬度。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人,工作紧张而运动相对较少,加上接触阳光的时间很少,这些都可以加速骨质疏松的发生和发展。研究表明,日常工作相关的和工作量对峰值骨量的形成有影响。这些人常可出现全身酸软乏力,重者腰背疼痛,夜间肢体短暂性痉挛。因此,我们应提倡注意自身的主动锻炼,并且应持之以恒。应提倡做工间操,在工作1~2小时后进行四肢及躯干的活动,最好在阳光下进行,这样有利于钙质的吸收和沉积。具体的运动除了一些专门运动如跑步、游泳、打球等,工作间隙可做些类似广播体操的肢体运动,坚持下去,必有益处。

而对于老年人,最好的运动是太极拳。

骨质疏松的诊断

老年人,尤其是老年妇女,绝经以后更易出现骨质疏松。

有急性或慢性腰背痛。

轻微外伤,即引起骨折。

医院检查,发现x光片有改变,碱性磷酸酶有升高。

骨密度减少或者骨活检骨量明显减少。

测测你有没有骨质疏松

1、您的父母有没有轻微碰撞或跌倒就会发生髋骨骨折的情况?

2、您是否曾经因为轻微的碰撞或者跌倒就会伤到自己的骨骼?

3、您连续3个月以上服用可的松、强的松等激素类药品吗?

4、您的身高是否降低了3厘米?

5、您经常过度饮酒吗?

6、您每天吸烟超过20支吗?

7、您经常患痢疾腹泻吗?

8、女士是否在45岁之前就绝经了?

9、绝经前女士曾经有过连续12个月以上没有月经(除了怀孕期间)?

10、男士是否患有功能障碍或缺乏的症状?

如果受试者有任何一条问题的答案为“是”,就表明有患上骨质疏松的危险,但这并不证明受试者就患了骨质疏松症,是否患有这种病症需要进行骨密度测试来得出结论。

更年期骨质疏松如何治疗篇6

潜伏的骨质疏松

孙博士指出,不少患者因腰背痛求诊,才发现患上骨质疏松症,甚至病情恶化至出现骨折。骨质疏松为慢性骨病,由于没有明显症状,故被称为“无声的疾病”,很多人可能患病了也不知道。孙博士指,骨质疏松症初期没有明显病症,一般患者会出现全身骨痛、腰部或盆骨无力及驼背。

骨质疏松 高危指数

引发骨折

孙博士提醒,不论男女均应注意个人的骨骼健康,避免出现严重骨质疏松时才求诊医治。骨质疏松症没有明显的病症,尤其患病初期,不痛不痒。有不少患者直至出现全身骨痛、腰部或盆骨无力、驼背等情况,甚至骨折才去求医方确诊患上骨质疏松症。

由于骨质疏松症患者会因骨骼的密度和质量减少,令骨骼变得脆弱,容易出现骨折,一般最常见的骨折包括股骨、脊柱椎骨和手腕骨。惟相对股骨及手腕骨折,脊柱骨折较难察觉,部分患者初期并无痛楚,只是身高逐渐“缩水”变矮。若缺乏适当治疗,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脊柱骨折,不仅会导致脊柱变形及背痛,严重更可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及活动能力。

事实上,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低骨质密度加上脊柱骨折,令日后出现骨折的机会大大增加。孙博士表示,不少患者出现腰背痛,常常误以为是痛症,未有多加理会,最终因腰背痛愈来愈严重而影响步行及生活。

高发人群

中风、白内障患者

中风影响患者肢体的活动功能,并削弱身体平衡力,更因缺乏运动会同时影响骨质。加上部分中风药物会引致患者有头晕症状,以及白内障会影响患者的视力,两方面均会增加其跌倒的风险。

老年人

中国65岁以上的人群中,有11%会出现脊柱骨折。75岁以上女性平均每五人有一人;75岁以上男性则每六人有一人。

孙博士建议

预防胜于治疗

定期检查骨质密度

一般来说,骨质密度T-score低于负2.5,以及出现至少一处骨折,这已属严重的骨质疏松症患者。此时患者的骨折风险属于极高,应接受药物治疗防止出现骨折。治疗骨质疏松症药物主要分为两大类,当中一类用以维持骨骼状态,减低骨质流失(如双磷酸盐类);另一类则是刺激骨质增长。孙博士表示,严重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应接受协助刺激骨质增长的药物治疗。

解读骨质密度

骨质疏松症患者因骼的密度及量减少,令变得脆弱容易出现折最常见包括股、脊柱、手腕等。如何得知是否患上骨质疏松症?孙博士表示,要证实是否患上骨质疏松症,须使用双能量放射线吸收密度仪,以测试量度骨质密度的量度标准,界定是否患上此病症。

将测试结果,与处于骨质密度高峰期的同种族年轻人做出比较,计算一个比较的数值,称为T- score,以显示骨质流失的程度。

分类及界定 T-Score 骨折风险及建议

骨密度属于正常 高过-1 骨折风险低,但仍须保持健康生活,

摄取足够钙质,保持恒常运动,防止

骨质流失。

骨密度偏低 -1至-2.5 骨折风险属于低至中,应谘询医生,

以防止骨质流失。

骨密度极低 -2.5 骨折风险属于中至高,应向医生求诊,

找出骨质流失的原因,并接受治疗。

严重骨质疏松 低于-2.5及患有骨折 骨折风险属于极高,应立即求诊接受治

疗,防止骨折。

更年期骨质疏松如何治疗篇7

【摘要】 目的 观察补肾壮腰强骨汤(自拟方)治疗及结合雌激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分为治疗组39例,予口服结合雌激素(倍美力0.625mg,qd)及龙马壮骨汤(水煎服,每日1剂),和对照组41例,单纯口服结合雌激素。两组均经3个疗程后对比疗效。结果 疗效比较:治疗组39例中,显效14例,有效2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7.17%;对照组41例中,显效10例,有效20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3.17%,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关键词】 骨质疏松;绝经后;补肾壮腰强骨汤;结合雌激素;临床疗效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是绝经后中老年妇女发生的以骨量减少、骨组织细微结构遭到破坏、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类全身性系统性的内分泌性疾病,是绝经后中老年妇女的多发病、常见病。近年来,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得到了广泛认同。我院多年来运用自拟方,疗效较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共8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距末次月经期至少18个月),均为我院2006年9月—2009年9月收治的门诊病例,年龄50~80岁。根据自愿对照的分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9例,平均年龄(62.43±7.58)岁;对照组41例,平均年龄(61.22±7.76)岁。两组年龄、病程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关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确定[1],临床症状为全身无力,周身骨痛或腰背疼痛,逐渐加重,轻微外伤可致骨折,脊柱后突畸形;骨密度检测阳性。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制定。主症:腰背疼痛,腰膝酸软;次症:脊背叩击痛或压痛,不能持重,不耐久坐久立,易疲乏,眩晕耳鸣,舌质或淡或偏红,脉细或沉细。

1.3 排除标准 不符合纳入标准,1个月内接受过其他治疗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不能排除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继发性骨质疏松患者。

1.4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倍美力0.625mg qd,同时伴服补肾壮腰强骨汤(自拟方),药物组成:鹿角霜、熟地黄、淫羊藿、菟丝子、川断、狗脊、淮山、川芎、鸡血藤。偏阴虚者加知母、黄柏;偏阳虚者加制附片、仙茅;气血虚者加黄芪、当归;骨痛明显者加全蝎、乳香、没药。每日1剂,分2次服。对照组单纯口服倍美力0.625mg qd,两组均1个月为1个疗程,连服3个疗程。用药期间如有感冒或其他急性病可暂时停药,等好转后再继续服用。

1.5 观察指标和方法

1.5.1 临床疗效标准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制定。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骨密度检查显示骨密度增加;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骨密度检查未见骨密度下降;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

1.5.2 骨密度检测,采用意大利产CHALLENGER骨密度仪测定腰椎骨密度(L2~L4骨密度平均值)、股骨颈骨密度为指标,治疗3个疗程后,对比治疗前、后骨密度变化。

1.6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数据以〖x〗±s表示)采取t检验,等级资料用Ridit法检验。统计软件采用SPSS10.0软件包。

2 治疗结果

见表1,表2。表1 两组治疗结果的比较 例(%)表2 两组治疗前后骨密度变化 (g/cm2)注:与对照组比较,*P

3 讨论

绝经后骨质疏松(PMOP)是由于绝经以后卵巢功能衰退,体内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所致,其特征是全身性的骨量减少及骨组织微结构改变,以致骨脆性增高易于骨折。与老年性骨质疏松不同的是,松质骨的变化显著,常见脊椎骨折和腕部骨折[3],严重危害绝经妇女的健康。倍美力为结合雌激素片,临床研究表明,低剂量倍美力能有效预防绝经早期的骨量丢失,维持BMD预防骨质疏松症及相关骨折[4,5],保护女性骨骼健康。性激素补充治疗(HTR)对绝经后妇女骨密度的维持效果已得到公认,50多项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6]显示ERT/HRT治疗3年后能维持骨量,并可使椎体和髋部BMD分别增加4%~6%和2%~3%。分析[7]显示:HRT在所有部位的BMD变化百分比均有显著意义,提示HRT对所有部位的BMD有一致的明显保护作用。雌激素可降低腕部、脊椎和髋部骨折的危险性。60岁以前开始使用HRT的妇女这一危险性的降低更明显,且使用雌激素时间越长,效果越显著。对已有椎体骨折的妇女,HRT可减少再次骨折的发生。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属中医学的“骨萎”、“骨痹”、“腰背痛”范畴。大量的文献认为骨质疏松症的中医病因病机与肾虚脾虚血瘀有关,尤其与肾虚的关系尤为密切相关,肾虚与骨密度、骨矿物质含量密切相关。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骨生髓。髓藏于骨腔内滋养骨骼,骨的生长发育依赖肾中精气的滋养与推动。如《素问·五象生成》云:“肾之合骨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肾生骨髓,肾精充足,则骨髓生化有源”。《医精经义》亦云:“肾藏精,精生髓,髓生骨,故骨者肾之所合也,髓者,肾精所生,精足则髓足,髓在骨内,髓足则骨强”。若肾气不足,肾精亏虚,则骨髓乏源,骨骼失养而导致骨质疏松。如《素问·痿论》:“肾者水脏也,今水不胜火,则骨枯而髓虚,故足不任身,发为骨痿”。《千金要方·骨极》记载:“骨极者,主肾也,肾应骨,骨与肾合。……若肾病则骨极,牙齿苦痛,手足疼,不能久立,屈伸不利”。故骨质疏松的中医治疗主要以补肾为主,补肾可以纠正免疫系统功能低下,恢复下丘脑、垂体、靶器官的功能活动,促进骨钙的沉积,同时具有抑制骨吸收增加和加快骨形成的作用,不但可以延缓骨量丢失,甚至可以增加骨量[8]。在本研究中,将中医补肾强骨法与性激素补充治疗结合应用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其中补肾壮腰强骨汤补鹿角霜,熟地黄益肾填精补髓,补骨脂、菟丝子、川断、狗脊补肝肾强筋骨,川芎活血化瘀,搜风止痛;鸡血藤行血补血,通经活络,诸药合用,共奏补肾填精、强筋壮骨、活血通络之功。使肾气旺,精血足,骨髓生化有源,骨骼得以荣养,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从而达到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目的。本文研究显示,治疗组经补肾壮腰强骨汤治疗后,BMD较对照组发生显著变化,提示本方可改善骨代谢,增加骨含量。从临床疗效看补肾壮腰强骨汤伴结合雌激素同时使用可提高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刘忠厚,杨定焯,朱汉民,等.中国人骨质疏松症建议诊断标准(第二稿).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0,6(1):1-3.

2 郑筱萸.中药新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56-360.

3 Menopause,2002,2: 84-101.

4 Robert Lnindsay,JC Gallagher. JAMA,2002,287(20):2668-2676.

5 刘锁.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现代治疗的研究进展.中国医学创新,2009,6(29):193-195.

6 王安.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性激素水平的研究.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4,4(3):46.

更年期骨质疏松如何治疗篇8

关键词:骨质疏松; 胸腰椎; PVP; PKP; 压缩性骨折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119-02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导致骨质疏松及其引起的骨折越来越多,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在全身骨骼质和量下降的情况之下,老年人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压缩性骨折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轻微的外伤都有可能造成多节段的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情况,解除疼痛是患者就诊的首要目的。目前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椎压缩性骨折的方法有传统方法和开放手术。但是传统的保守治疗患者长期卧床常导致骨质疏松程度加重;开放手术风险高,且疏松椎体骨质螺钉固定强度不足,严重影响疗效。随着微创技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运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性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治疗的不断进步,使得这种手术方法具有止痛和恢复椎体强度的作用。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0年9月-2011年3月,我院骨科针对性地选择出5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将该50例患者分为A、B两组。A组患者25例,其中男8例,女17例,年龄 52~78岁,平均69岁。骨折椎体节段:T6~L5,其中胸椎14例,腰椎6例,胸腰椎5例,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B组25例,其中男9例,女14例,年龄54~82岁,平均71岁。骨折椎体节段:T6~L4,其中胸椎11例,腰椎6例,胸腰椎4例,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

1.2 治疗手段: 患者均取俯卧位,单节段椎体采用局部浸润麻醉,多节段椎体采用全身麻醉。PVP组,切皮约3mm,正位透视下穿刺针抵达椎体前1/3位置,经双向透视确定穿刺针位置,针尖靠近棘突,缓慢进针,注入造影剂3~4m1后检查椎体破裂及相邻静脉的关系。调制骨水泥到第2 阶段呈黏稠状时,在X光侧位透视下用压力注射器注入椎体内,当骨水泥到达椎体后壁时说明充填完好。PKP组穿刺途径与PVP组一致,采用椎弓根入路,更换至工作套管,用手动钻出一条到达椎体后部的通道,沿通道放入可膨胀式球囊,在X光透视下扩张球囊,恢复椎体高度,此时椎体内形成一个空腔,造影无渗漏后,由前往后缓慢注入调制好的骨水泥填塞空腔。术必待骨水泥变硬后拔除导针,保持俯卧位15分钟。术后常规应用钙剂、活性维生素D治疗,随访12个月。

2 结果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后,发现两组的疼痛强度评价的模拟评分、镇痛药使用评分、活动能力评分均近似。两组的5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2~4天下地行走,10天拆线。PVP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少于PKP组,而PKP可以更好的恢复椎体的高度。PVP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例(16%),6例骨水泥渗漏,保守治疗2周好转;PKP组骨水泥渗漏1例(2.5%),未发生伤口感染、栓塞及等并发症,PKP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PVP组。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导致骨质疏松及其引起的骨折越来越多,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在全身骨骼质和量下降的情况之下,老年人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压缩性骨折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鉴于老年人骨质疏松骨折患者高龄、并存症多骨质量差再骨折概率高等特点,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椎压缩性骨折采用的方法需要做出合理的选择。应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选择简便、安全、有效、副作用效的手术方法,尤其对内固定的稳定性有很高的要求。目前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椎压缩性骨折的方法有传统方法和开放手术。但是传统的保守治疗患者长期卧床常导致骨质疏松程度加重;开放手术风险高,且疏松椎体骨质螺钉固定强度不足,严重影响疗效。随着微创技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运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性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治疗的不断进步,我院对50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分组,并分别进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来比较这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结果显示两组手术情况比较后,发现两组的疼痛强度评价的模拟评分、镇痛药使用评分、活动能力评分均近似。临床观察PKP手术时间相对较长,而PVP手术时间短、操作简便,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所致的顽固性疼痛,患者易接受,甚至骨水泥注入量也少于PKP组,疗效确切且价格便宜。但是 PKP可以更好的恢复椎体的高度,更能有效恢复骨折椎体的高度,不良反应少,且 PKP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PVP组。总而言之,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都是治疗老年人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治疗手段,它们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吕宝荣,叶红明.膨胀式与球囊式椎体成形器临床应用比较[J ].中医正股,2006,18(5):17-19.

[2] 胡永军,邓忠良.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J ].重庆医学,2007,36(3):276

[3] 郑召民,李佛保.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的适应证及如何认识“预防性手术”[J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7,17(11):805-806

[4] 黄公怡.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特点及临床与研究进展[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7,27(10):1088-1092

更年期骨质疏松如何治疗篇9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紊乱性疾病,它除了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肾功能衰竭、足坏疽等慢性并发症以外,还常伴有骨质疏松症。据统计,大约有1/2~2/3的糖尿病患者都伴有“骨密度减低”的情况,其中有近1/3的此类患者可被诊断为患有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的最大危害是容易使人发生骨折。在临床上,糖尿病患者发生髋骨或股骨颈骨折的几率比没有患糖尿病的同龄人高2~6倍。而发生髋部骨折的老年人将有15%-20%的人在一年内会死于各种并发症,在存活下来的人中也有50%以上的人会因为留有残疾而影响正常的生活。这一点应当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那么,糖尿病患者是怎样并发骨质疏松症的及如何对该病进行防治呢?

一、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原因

糖尿病患者之所以比健康人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症,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糖尿病患者不仅可以通过尿液排出大量的葡萄糖,还有大量的钙、磷等矿物质也会从尿中流失,加之糖尿病患者需要严格地控制饮食,所以此时该病患者若不注意钙的补充,则容易导致缺钙。而低血钙又可引起“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使患者的甲状旁腺素(PTH)分泌增多,而这种甲状旁腺素可刺激破骨细胞,导致骨质脱钙及骨质疏松。

2,成骨细胞表面有胰岛素受体,胰岛素可调节成骨细胞的生理功能。由于糖尿病患者的体内都绝对或相对地缺乏胰岛素,所以其成骨细胞的功能也会减弱。另外,糖尿病患者由于缺乏胰岛素还会使骨胶原蛋白的合成不足,使骨基质减少,导致骨骼中钙的沉积,从而可加重骨质疏松。

3,糖尿病患者并发肾功能损害时,其肾脏内的la-羟化酶的数量及活性也会降低,这会使其体内活性维生素D的合成减少,从而会影响其肠道对钙的吸收。

4,许多糖尿病患者都会并发性腺功能减退,而性激素(如雌激素、睾酮等)的缺乏又会加重其骨质疏松。

5,糖尿病患者合并微血管及神经病变时,会使其骨骼的营养供给受到影响,从而可使其出现骨骼营养障碍和骨质疏松。

二、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

骨质疏松症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其特征是骨量低和骨组织的微结构遭到破坏,致使骨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属于继发性骨质疏松,该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兼有糖尿病及骨质疏松症两方面的特点,即在骨质疏松症的早期,患者常无明显的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会逐渐出现腰背及髋部骨痛、小腿抽筋、腰弯背驼、身材变矮等情况。严重者在稍遇外力时(如咳嗽、打喷嚏、弯腰、负重、下楼梯、挤压、跌倒等)即可发生骨折,而且骨折后愈合很慢。糖尿病患者发生骨折的部位以腰椎、髋部及腕部等处最为多见。

三、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一般并不困难。当糖尿病患者伴有腰背疼痛、乏力、驼背、身材变矮甚至骨折等临床症状,同时伴有尿钙升高(大于200毫克/24小时)时,则提示其可能患有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若经过骨密度仪(或x线)的检查证明患者的骨量减少则更能明确诊断。

通常,对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做出诊断时应注意以下两点:①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血钙水平通常不低。这是因为当患者由于尿钙流失而导致血钙下降时,会刺激其甲状旁腺激素的分泌,从而可促使骨钙入血。②进行骨密度测量是目前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最佳手段。但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为患者做X线检查也不失为一种诊断骨质疏松症的好方法。只是通过做×线检查只能明确患者是否发生了骨质疏松,却不能判断其骨质疏松的程度;而且该方法也不够灵敏,一般只有当患者的骨量丢失30%以上时,在X光片上才会有所表现。所以,经X线检查其骨量正常的患者,并不能完全排除患有骨质疏松症。

四、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

要防治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需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1,要积极地治疗糖尿病:积极而有效地控制糖尿病是防治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关键。一切单纯针对骨质疏松症而未对糖代谢进行有效控制的治疗方法都是不可取的。鉴于胰岛素在骨代谢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应尽可能地采用胰岛素进行治疗。

更年期骨质疏松如何治疗篇10

研究发现,我国50岁以上的人群中,骨质疏松发生率相当高。这是由于这一年龄段人群多是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出生,青少年时期营养跟不上,步入中老年后,患骨质疏松的可能性就更大,尤其是在女性停经后5年更是骨质疏松的高发期。

那么,如何预防骨质疏松呢?首要一点,就是要从小储备骨质。

目前存在一种对骨质疏松症的片面理解,认为骨质疏松就是骨丢失了。实际上,这是不全面的。因为,如果儿童骨量没有达到理想的高峰值(即峰值骨量),即使没有骨丢失加速也会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所以,骨密度的指标取决于两点:第一,是否达到峰值骨量;第二,骨丢失是否加速。能否达到峰值骨量,就看我们会不会“养骨”,而骨丢失是否加速,就看我们会不会“护骨”。做到这两点,相信我们的骨质将更强健。

养骨――合理营养,适度运动

超过30岁以后,制造骨组织的速度会开始相对减慢,如果一个人年轻时骨质已经较少,再加上骨质流失速度较快的话,年老时患上骨质疏松症的机会便会增加。因此,预防骨质疏松要扭转观念,必须从小给孩子灌输储存“骨资本”概念。

低钙摄入是骨质疏松症诸膳食危险因素中最重要的、起关键性作用的危险因素。终生足够的钙摄入对预防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至为重要。研究表明,胎儿期、儿童期、青春期和成年早期摄入足够的钙能获得最佳峰值骨量,进而减少生命后期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危险性。具体做法是:女性在妊娠期间,注意摄取足够的钙质,以让孩子自胎儿期开始就有足够钙质,这对孩子的影响很大,会使小孩成人后的骨骼更为坚强。出生后,从婴儿到成年,都应该坚持“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的方式,储存钙质,这样就可保证一生中有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达到峰值骨量。

补钙食物

从小到大应该注意补充以下食物:

牛奶 喝牛奶(如果不适应喝牛奶者可喝酸奶)被认为是补钙最好的方式,也是“养”骨最为有效的措施。每100毫升牛奶平均含钙100毫克左右,且吸收率高,还可提供优质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有利于改善整体营养状况。婴儿和老年人应同时补充维生素D,以利于钙的吸收。

绿色蔬菜在选用蔬菜时,应注意其中草酸的含量,如西兰花、紫甘蓝,含钙丰富且草酸含量少。另外,应合理烹调食物,避免食物中钙的损失,采取适当措施去除妨碍钙吸收、利用的因素,如蔬菜可以先焯后炒等。

豆和豆制品豆和豆制品含钙丰富。

其他食物 虾皮、可以带骨连壳吃的小鱼小虾、黑芝麻、坚果类如花生等含钙量也很高,也是钙的良好来源。

运动

现代医学认为运动可以调节神经内分泌,起到补钙和促进钙吸收的作用。研究发现,散步、爬山、跳绳、登楼梯、游泳、慢跑等能强化造骨细胞及骨骼的耐受力,增加骨质、提高骨密度。

护骨――补充激素,戒烟限酒

在通过饮食和运动让骨达到了峰值骨量后,需要做到的就是防止骨丢失严重。怎样做能防止骨丢失严重呢?

补充激素

虽然骨质疏松可发生于各个年龄层的男性及女性,但多见于停经后的妇女。这是因为更年期(现已改称围绝经期)后妇女体内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而雌激素可以帮助调节钙与骨的结合,而男性因不存在雌激素问题,骨质疏松发生的年龄会比女性晚10~15年。

雌激素替代治疗(HRT)是针对绝经相关健康问题的必要医疗措施,不仅是治疗绝经相关症状(原称更年期综合征)的首选手段,而且是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方法。不过,是否需要应用HRT,应咨询专科医师,在综合考虑治疗目的和风险的前提下,权衡利弊,采用最低有效剂量和最短疗程。

大豆异黄酮被称为植物雌激素,也可以起到防止骨丢失的作用。补充大豆异黄酮既可以通过补充大豆异黄酮保健品,也可以通过食物中获取,即多吃豆类及豆制品,黄豆中含大豆异黄酮最为丰富。

戒烟

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吸烟与骨质疏松的影响不分男女,吸烟多均可致骨量减少,易患骨质疏松,但一般只有在成年后期或老年期才表现出来,这说明吸烟对骨量的影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有统计资料表明,每天吸烟20支,可使椎骨骨矿密度每10年减少2%。

另有调查发现,即使自己不吸烟,但家中有吸烟者而被动吸烟的,患骨质疏松的概率仍然要比不吸烟(包括不抽二手烟)的人大2倍。

所以,戒烟是有效防止骨丢失的重要措施。

限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