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血型规律十篇

时间:2023-11-14 17:36:43

遗传学血型规律

遗传学血型规律篇1

父亲的血型是AB型,母亲的血型是O型,按照血型遗传规律,生下的孩子的血型只有可能是A型或者B型,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深圳有这么一对父母,生下的两个孩子竟然一个是O型血,一个是AB型血,两种最不可能出现的血型偏偏都出现了,这其中究竟有何蹊跷呢?难道血型遗传规律出现了偏差?

O型血的妈妈生下AB型血的孩子,完全不符合血型遗传规律。

在深圳龙岗中心医院的产科病房里,伴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一个小生命来到了这个世界上,李恒兵的妻子顺利生下了一个男孩。全家人欢天喜地,但是细心的妈妈却突然发现,这个孩子的脸很黄。开始,怀疑是新生儿黄疸,过两天自己就好了。但是,第二天,医生查房,发现孩子的全身都开始发黄,就紧急送往儿科。排查结果,孩子的病根本不是普通的黄疸,竟然是溶血症!

新生儿溶血症俗称“黑黄疸”,一旦发病,轻则出现贫血、黄疸,重则患上严重的脑病,造成新生儿呆傻,甚至死亡。O型血的母亲,新生儿容易得溶血症。而李恒兵的妻子入院时验过血,恰恰是O型!溶血症的最好治疗方法,就是换血。这可以在最短时间内降低血液中的胆红素,不会侵入大脑。

医生征得李恒兵夫妻的同意后,给孩子验血,准备做血液置换。但是,检验结果,却让经验丰富的儿科主任周曙明惊呆了。孩子的血型竟然是AB型!按照血型遗传规律,只要母亲是O型,无论父亲是什么血型,都不可能出现AB型的孩子!也就是说,这个孩子有可能不是这个母亲的亲生孩子

大儿子是O型血,竟然又与血型遗传规律相违背。

难道是孩子抱错了吗々周曙明首先想到了这种可能性。她一方面安排ICU(重症监护)病房,给孩子照射蓝光,消除黄疸。一方面联合妇产科,开始查对记录,调查出错的环节。

但是,查来查去,医生们没有发现任何可疑的地方。根据医院的规定,孩子一出生,就有对应的编号,手脚上都戴有铭牌,标注着家长的姓名,出生日期,和住院号,每天都要查对好几遍,怎么可能会抱错孩子呢?而且当天产房也只有一个产妇。这件事越来越蹊跷了。周主任决定找孩子的父亲谈话,把这个消息告诉他。没想到,又问出来一个更加惊人的消息。

原来,李恒兵家里还有一个孩子,今年7岁了,读小学一年级,因为患心脏病,常年需要人照顾。上幼儿园的时候,验血就是O型。而李恒兵是复员军人,当年参军时验过血型,是AB型。

按照血型遗传定律,父亲是AB型,母亲不论是什么血型,都生不出O型的孩子。难道这个大儿子也不是李恒兵的亲生孩子?问题越来越复杂了。但是,李恒兵却坚持认为,孩子就是自己的。

两种不可能的血型都出现了,难道两个孩子都不是李恒兵亲生的吗?

在李恒兵看来,刚出生孩子的血型是AB型,正好和父亲一样,大孩子的血型是0型,正好和母亲一样。这似乎挺符合遗传规律的,可实际上,他是大错特错了。

人的血型由基因决定。血型的基因有A、B、O三种,A基因和B基因是显性基因,O基因是隐性基因。每个人的血型是由一对基因决定的,A加B就是AB型血。O加O就是O型血,A加0,因为O是隐性基因,不表达,所以就是A型血。同样,B加O就是B型血。

一个孩子的血型基因,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这就是血型遗传定律。根据这个定律,夫耍双方,一个是O型血,就是两条O基因,一个是AB型血,就是一条A基因,一条B基因,排列组合,就有可能是A,有可能是B,但是不可能是O或者AB。

但是,现在李恒兵的这两个孩子,偏偏“不可能”的两种情况都出现了,“可能”的两种却没有出现。这就奇怪了。要按李恒兵说的那样,小儿子是AB型,全部遗传了爸爸的基因,那妈妈的基因去哪儿了呢?大儿子是O型,全都遗传了妈妈的基因,那爸爸的基因呢?

周曙明解释完后,李恒兵一听就傻眼了。难道这两个孩子都不是自己亲生的吗?

亲子鉴定发现,孩子姑姑的血型也不符合遗传学定律。

李恒兵怎么也不相信,他辛辛苦苦养育了7年的孩子,竟然不是他的亲生儿子。为了消除心中的疑问,李恒兵领着孩子重新做了血型鉴定,结果还是O型。这件事情到底该怎么解释呢?

奇怪的血型引起了龙岗中心医院的高度重视,院领导和各有关科室的主任召开会议,集体讨论,最终决定,把这件事报给深圳市血液中心,为他们做亲子鉴定。这个消息对彷徨无助的李恒兵来说,是解开疑团的唯一途径。

2007年1月10日,李恒兵拉上妻子,带着两个孩子,来到了深圳市血液中心,做亲子鉴定。以往做亲子鉴定只需要双方签字,司法公证,然后进行简单的抽血化验,就可以了。但是,这一次,深圳市血液中心却要求,李恒兵提供三代血亲的DNA物质,进行进一步的检测。

血样采集齐了,医院首先进行了简单的血型鉴定。怪事又出来了。孩子的爷爷是AB型血,奶奶是A型血。这样遗传的血型有三种,A、B、AB型,但是不会有O型。李恒兵有兄妹三人,他是AB型血,哥哥是A型,但是妹妹却出现了O型!又是一个不符合遗传学定律的例子!这真是让人哭笑不得,难道这个家族有什么神秘的咒语,在血型上变起魔法了?

罕见家族基因让血型遗传变得不可思议。

深圳市血液中心的测序实验室立即开始了紧张的实验,并着手绘制这个家族的基因图谱。所有的人都在焦急地等待着。终于,结果出来了!果然,李恒兵的家族有一个非常奇怪的基因,而且这个基因在中国还是第一次被发现!

这个基因究竟有何奇怪之处呢?李恒兵的血型基因是一个O基因,加上一个B(A)基因,共同表达AB型血。这是什么意思呢?原本B基因是一个链条,都是B基因段,但是在一个点上,却发生了神奇的改变,原来的B,表现成了A。在这一个基因链上,表达了两个血型基因,这就是等位基因。

如此一来,李恒兵的血型基因是一条B(A)加上一条O,而妻子的血型基因是两条0,这样排列组合,孩子的血型正好是一种AB型,一种O型,完全符合遗传学规律。如果出现A型或者B型,那才是真正的怪事!

遗传学血型规律篇2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沙皇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尼古拉二世的全家遭红军杀害,所有尸体被运到森林中焚毁。但两年后,在柏林郊外,有一位年轻女子因自杀而获救,她自称是Anastasia――俄国公主。若她的身份是真的,她将得到100亿的遗产。为了鉴定她的真假,大家用尽了各种办法:让她说出许多过去发生的事情,找来以前家中的仆人指认,甚至使用骨相学将她和小时候的照片做比较。但在鉴定尚未有结果时,她就去世了。真假公主也因而成了永远也解不开的谜。1956年,这一事件被搬上了银幕,改编成电影。

其实,从现在的角度看,可用DNA分析方法来鉴定这个女子的真假。因为Anastasia的弟弟是血友病患者,所以,她有50%的可能性是血友病基因的携带者。如果她的DNA分析正常,无法立即判断她是假的;但如果她带有血友病基因,则她很可能是真正的俄国公主,因为在4000个女性中,只有一人可能是血友病基因的携带者。

血友病是血液中缺乏第Ⅷ或第Ⅸ“凝血因子”而引起的疾病。凝血因子是一群在血液中可以帮助血液凝固的蛋白质,主要有十三种,缺乏了其中某一种,血液就不容易凝固,这就是血友病的病因。通常人们所称的血友病是A型血友――缺乏第Ⅷ凝血因子,其次是B型血友病――缺乏第Ⅸ凝血因子。在临床上,常常会遇到儿童拔牙后渗血不止,或者在赛跑等剧烈运动后出现关节血肿。这些患者经检查往往被诊断为轻型血友病。

血友病患者从出生到老均有可能出血,但出血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通常轻度血友病患者只有在严重创伤或手术时才会有出血;中度血友病患者不常出血,通常是遭受创伤后出血;重度血友病患者时常会发生自发性出血,常见的是肌肉或关节腔出血。

血友病是一种遗传病,而且是“伴性遗传”疾病,通俗地讲,就是这种病与性别有关。由于伴性遗传病的遗传规律,血友病患者几乎都是男性,他们是从母亲那里继承的遗传基因;而女性血友病的发病率则极低,多数为血友病基因携带者。最著名的血友病案例是俄国沙皇太子Alexis的血友病。Alexis的血友病基因来自于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维多利亚将血友病基因传给她的大女儿Alice ,其再传给女儿Alix,即Alexis的母亲。在维多利亚女王的子孙中,至少出现了11位血友病患者,这些人都是英国、西班牙、德国等欧洲各国王子以及贵族公子,所以,当时人们把这种病称为“皇室病”。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室检查,患者可以知道自己是否患有血友病以及是否为携带者。首先测定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所有血友病患者的APTT均会延长;其次通过检测第Ⅷ凝血因子和第Ⅸ凝血因子活性,可以直接诊断血友病。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还可以通过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检测血友病基因来确诊,尤其是对于携带者,这种方法最敏感可靠。

由于血友病是伴性遗传的,因此,女性携带者必须做产前诊断以判断胎儿是否为血友病男孩。产前诊断的方法有两种――凝血检查和血友病基因分析。

遗传学血型规律篇3

【关键词】高考生物 解释实验现象型 完成实验步骤型 实验方案修改型 设计实验方案型 遗传规律的应用――有性杂交实验型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1B-0121-03

高考生物实验题是高考生物试题中热门的试题,它比较灵活地考查了考生应用生物知识的能力,具有选拔人才的命题特点,是一种实践性、探究性比较强的题目,因而深得命题者的青睐。同时也是考生在考试中丢分比较多的题目,可以说,实验题是区分度比较高的试题,是考生获得高分或是低分的分水岭。在高考复习中,这个问题值得重视去对待。下面对高考生物实验题型进行归纳,以期能帮助备考中的考生和指导教师搞好高考复习。

一、解释实验现象型

(一)能力要求

这种实验题需要学生应用已有的生物学知识,去阐明实验现象和产生的原因。此类题目主要是考查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题型特点

此类实验题所涉及的实验原理都是源于课本中的生物学知识,但是这些实验不一定是课本中出现过的实验。

(三)高考真题展示

(2014年福建卷第26题节选)氢是一种清洁能源。莱茵衣藻能利用光能将 H2O 分解成 [H] 和O2,[H] 可参与暗反应,低氧时叶绿体中的产氢酶活性提高,使 [H] 转变为氢气。

(3)产氢会导致莱茵衣藻生长不良,请从光合作用的物质转化角度分析其原因 。

(4)在自然条件下,莱茵衣藻几乎不产氢的原因是 ,因此可通过筛选高耐氧产氢藻株以提高莱因衣藻的产氢量。

〖答案〗(3)莱茵衣藻光反应产生的 [H] 转变化H2,参与暗反应的 [H] 减少,有机物的生成量减少。(4)氧气抑制产氢酶的活性。

(四)解题技巧

此类实验题的实验现象及原因的解释是源于课本的结论性语句,所以在答题过程中一定要结合课本和题目的题干来进行解答。因此答案要透过现象回到实验的本质。

二、完成实验步骤型

(一)能力要求

这类试题一般给出具体的材料及条件,要求完成实验操作的部分步骤与预期结果,分析原因。

(二)题型特点

能根据题目的要求结合已有的实验用品,来完善实验步骤。

(三)高考真题展示

(2013年全国大纲卷32题)用某种降血糖物质 X 做以下实验(注:用生理盐水配制 X 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要验证 X 的降血糖作用,进行如下实验:

选择一批体重相同的正常小鼠,测定 ,并将小鼠随机等量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注射适量的 ,对照组注射等量的 ,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小鼠的 ,若 ,则表明 X 有降血糖的作用。

(2)若要验证一定量的X能使患糖尿病的小鼠的血糖浓度下降到正常的范围,进行如下实验:

用 小鼠作为实验组,用患糖尿病小鼠作为对照组 1,用 小鼠作为对照组 2;实验组注射 ,对照组 1 和 2 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一定时间后若实验组和对照组 的血糖浓度均在正常范围内,而对照组 的血糖浓度高于正常范围,则表明一定量的 X 能使患糖尿病的小鼠的血糖浓度下降到正常范围。

〖答案〗(略)

(四)解题技巧

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所考的实验是验证型还是探究型。其次要仔细分析题目信息,找出该实验涉及课本中的知识点,明确解题方向。最后找出题目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并观察其指标,在两者之间建立联系,阐明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联系题目给的仪器及材料确定处理变量的方法。

三、实验方案修改型

(一)能力要求

要求学生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了对“双基”的考查。

(二)题型特点

此类实验题大多数是验证性的实验,以教材中一些常规实验为背景来设计。

(三)高考真题展示

(2013年江苏卷第23)为了探究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下列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试验编号 探究课题 选用材料与试剂

①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过氧化氢溶液 新鲜的肝脏研磨液

②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新制的淀粉酶溶液 可溶性淀粉溶液 碘液

③ pH对酶活性的影响 新制的蔗糖溶液 可溶性淀粉溶液 碘液

④ pH对酶活性的影响 新制的淀粉酶溶液 可溶性淀粉溶液 斐林试剂

A.实验① B.实验② C.实验③ D.实验④

【答案】ACD

(2011年安徽卷第29题节选)保水剂是一类高分子聚合物,可提高土壤持水能力及水肥利用率。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保水剂和氮肥对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

材料用具:相同土壤基质栽培的小麦幼苗若干,保水剂,氮肥等。

方法步骤:①选取长势一致的小麦幼苗若干,平均分为A、B、C三组,分别施用适量的保水剂(60k g・hm-2)、氮肥(255 kg・hm-2)、保水剂(60 kg・hm-2)、氮肥(255 kg・hm-2),置于相同的轻度干旱条件下培养,其它培养条件相同且适宜。

②在小麦灌浆期选择晴朗无风的上午,于10:00―11:00从每组选取相同数量的叶片,进行CO2吸收量及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结果(均值)如下表:

组号 CO2吸收量/μmol・m-2・s-1 叶绿素含量/mg・g-1

A 10.66 3.07

B 13.04 3.02

C 15.91 3.05

实验结论:适量的保水剂与氮肥配施有利于提高小麦光合作用强度。

(1)请指出上述方法步骤的缺陷并改正:步骤① ;步骤② 。

【答案】(1)①缺少对照实验 ②相同部位

(四)解题技巧

解此类实验题应主要从实验的两个基本原则着手,即看其是否遵循等量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当然有些也会直接利用教材知识来进行设计和考察,所以在解题过程中也要同时考虑实验涉及的知识与课本理论是否相符。

四、设计实验方案型

(一)能力要求

此类题型要求学生对整个实验涉及的与教材有关的知识点很熟悉,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创新能力。

(二)题型特点

需要学生能够根据试题给出的信息结合教材中的知识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

(三)高考真题展示

(2014年浙江卷第31题)为验证反射弧的组成与作用,某同学提出了以下实验思路:

取蛙 1 只,捣毁该蛙的脑,将其悬挂起来。

①用 1% H2SO4 溶液刺激该蛙左后肢的趾端(如图),观察是否屈腿。

②洗去H2SO4,再用 1% H2SO4 溶液刺激该蛙左后肢的趾端,测量该刺激与屈腿是否同时发生。

③分离得到该蛙左后肢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用电刺激直接刺激腓肠肌,观察其是否收缩。

④用电刺激直接刺激上述标本的腓肠肌肌细胞,在坐骨神经上是否能测量到电位变化。

(说明:实验条件适宜;实验中的刺激强度足够;屈腿反射属于屈反射)

请回答:

(1)设计表格,并将预测的实验结果与结果的原因分析填入表中。

(2)为了验证屈腿反射中的反射中枢所在部位,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写出第⑤项实验思路。

【答案】(1)

组别 ① ② ③ ④

预测结果 屈腿 不同时发生 收缩 不收缩

原因 屈反射中枢在脊髓,所以反射弧完整,可以完成反射,所以能够屈腿。 从刺激到发出反应需要经过兴奋的传导与传递,这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不同时收缩。 直接刺激效应器,效应器也可以兴奋,所以能够收缩。 由于传出神经和腓肠肌细胞间相当于突触结构,兴奋的传递只能单向而不能反过来传递,所以刺激腓肠肌的兴奋不能传到神经。

(2)⑤用针捣毁该蛙的脊髓,再用 1%H2SO4溶液刺激该蛙的左后肢趾端,观察是否屈腿。

(四)解题技巧

要想很好地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对题目中所涉及的相关的教材的知识点掌握好,在设计实验思路或方案过程中,要谨遵实验的基本原则,同时适当运用实验设计的技巧,方能准确解决此类试题。这类试题是难度比较高的试题,也是拉分题之一,值得注意。

五、遗传规律的应用――有性杂交实验

(一)能力要求

要求学生熟悉掌握孟德尔的两大遗传定律及教材中有关遗传定律的知识应用。

(二)题型特点

这类实验题一是考查孟德尔的两大遗传定律以及遗传图解的应用,二是考查解遗传题常用的逆推法的应用,属偏难题,属于拉分题之一。

(三)高考真题展示

(2013年全国大纲卷第34题)已知玉米子粒黄色(A)对白色(a)为显性,非糯(B)对糯(b)为显性,这两对性状自由组合。请选用适宜的纯合亲本进行一个杂交实验来验证:①子粒的黄色与白色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②子粒的非糯和糯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③以上两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要求:写出遗传图解,并加以说明

【答案】

F2

F2 子粒中:

①若黄粒(A_)∶白粒(aa)=3∶1,则验证该性状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

②若非糯粒(B_)∶糯粒(bb)=3∶1,则验证该性状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

③若黄非糯粒∶黄糯粒∶白非糯粒∶白糯粒=9∶3∶3∶1,即A_B_∶A_bb∶aaB_∶aabb=9∶3∶3∶1,则验证这两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四)解题技巧

首先根据题意,画出便于逻辑推理的简单图解,然后确定性状的显隐性,在此基础上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个体的基因型。最后根据题目要求答题。

遗传规律题年年考年年新,它考查的就是孟德尔的两大遗传定律、遗传图解以及逆推法的应用,只要熟练掌握了这三个基本知识,并能熟练应用,一般容易得满分。可是许多考生因为逆推法比较繁琐,遗传图解过程比较长,所以产生害怕的心理,不愿意多花时间去练习,故而在考试中白白丢掉这拉分的好机会,甚是可惜。请备考的考生务必重视并认真练习。

遗传学血型规律篇4

怎样知道红细胞上有无A或B抗原呢?可利用抗原与相应抗体的特异性反应来确定。经研究发现,A型人血清中天然含有抗B抗体,与B型人红细胞(含B抗原)混合时发生凝集。与A及B均凝集的红细胞,定为AB型;与A及B均不凝集的红细胞,定为O型。人们使用这种办法确定ABO血型后,给病人选输同型血液,大大地避免了致命的输血反应。

目前已发现15个血型系统,按发现时间顺序排列,有ABO、MNSs、P、Rh等。

配血与输血 由于血型十分复杂,通常以ABO血型最重要,次为Rh因子,其他血型意义较小,但也应关注。在输血前,除检查ABO血型外,还要进行配血试验。配血试验主要是检查受血者血清是否能破坏献血员的红细胞。如果不能,称配血相合(无配血禁忌);反之,称配血不合(配血禁忌)。

血型的遗传 社会上,由于父子血型不符,不知造成了多少夫妻、父子之间的不合,甚至酿成悲剧。通常所说的血型为红细胞ABO血型。鉴定血型除与输血及器官移植有关外,在法医上判断是否亲生子女等方面也很有价值。生物在第二代里可以获得上一代的某些特征遗传,血型的遗传也不例外,人类ABO血型系统就是由、A、B、O三个基因控制。每个人的血型有两个血型基因。分别继承其父母各一个。但在遗传基因中有显性因子(表现型)与隐性因子(非表现型),A和B是显性因子,O是隐性因子。这样,A和O组合在一起只表现A,B和O组合在一起只表现B,A和B组合在一起表现为AB,O和O组合在一起仍表现为O。因此,同一父母的子女间血型不一定相同,取决于双亲4个血型基因的随机组合。

遗传学血型规律篇5

双胞胎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同卵双生,两个胎儿不论是性别、外貌特征,还是血型、基因型都是完全相同的;另一种是异卵双生,两个胎儿外貌特征区别较明显,性别、血型可不相同,基因型也不一样,但他她们彼此之间的遗传物质有一部分是相同的,并且他她们的遗传物质都是由父母各出一半组成的,血型也是由父母双方的血型决定的。但本文所讲的这对双胞胎中有个A型胎儿,这绝不可能由均为O型的父母所生。

那么,这个孩子是哪里来的是医生操作失误还是所用试剂有问题然而,反复检查后未发现这些问题。那么,难道这对双胞胎是两个父亲的“杰作”

为了进一步验证所推断的结论的可靠性,医生们又用另一个红细胞血型系统―Rh血型,对父子三人进行了检查,结果发现,孪生兄弟之兄为Rh阴性,而其他二人均为阳性。此外,医学遗传室的医生又检查了父子三人的Y染色质,结果发现孪生兄弟之兄的Y染色质特别长,而其父及弟的Y染色质均短且相似。至此,已经可以肯定,这对孪生兄弟绝不是一个父亲所生。经耐心细致的解释说明并结合遗传知识的讲解,这位年轻貌美的产妇终于开了金口:原来,在这对双生儿出生前10个月,她与其夫行房的前夜也曾和其初恋情人有过。

这种奇怪的双生现象,医学上称为“同期受孕”,即两个不同个体的与一个女性的两个卵子在短期内结合,并发育成孪生兄弟或姐妹的孕育方式。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十分罕见。这方面的最早记载可追溯到190年前。1810年,一位名叫Aecher的人观察到一对双胞胎有着种族上的差异:一个是白种人,另一个是黑白混血儿。

看到这里,读者或许会问,假如他们的ABO血型恰好都一样,岂不是检查不出吗是的,人群中很多人的ABO血型是相同的,比如同属于A或B或O型的人。所以用ABO血型来判断血缘关系时,就不能断言某人是某个孩子的父母亲。不过,ABO血型在某种条件下可以起否定血缘关系的作用,如本文所谈到的例子。

遗传学血型规律篇6

论文关键词 DNA指纹技术 亲子鉴定

一、亲子鉴定的概述

亲子鉴定指的是应用生物学、医学、遗传学等方法对人类的遗传标记的监测分析来判定不同个体之间的是否有血缘关系,在三国时期的“滴血认亲”中,血液相溶者则为亲就表明了亲子鉴定的存在,尽管这种方法在古代存在了很久,但却无明显的科学依据证明。随着科学的发展进步,亲子鉴定也从“滴血认亲”发展成为了现代的分子生物学检测,现代的亲子鉴定技术,它包含了遗传学、群体遗传学、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等多门学科,从最初通过ABO血型进行鉴定到现在的线粒体测序等方法进行检测,方法不断的得到完善并且结果有很好的科学依据证明也越发准确。目前,对于以下情况需要进行亲子鉴定,比如抱养认亲、继承财产公证、移民需要、出生证明信息不全等原因导致上户口需要鉴定、计生委对孩子是否超生等问题进行确认、男方怀疑孩子不是自己亲生、强奸导致女方怀孕对嫌疑人进行指控甚至是对尸体身份的确定,亲子鉴定的结果对鉴定者具有很大的意义和作用,因此亲子鉴定的工作需要严肃认真的对待。

二、DNA指纹技术的发展及原理

世界上每一个个体都存在其唯一的特征,指纹就是其中的一个,两个不同的人具有相同的指纹的概率微乎其微,而一个人的一生他的指纹不会改变,因此,他成为了每个人特有的标志,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我们开始从分子细胞角度进行指纹的识别,DNA指纹技术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上世纪七十年代,遗传标志主要是生物的外观表现型、生理缺陷型等,而后,生物个体的DNA具有差异性的问题被提出和研究,因为人体的遗传信息都在DNA上,而不同个体的差异本质上就是DNA分子的不同,因此,DNA成为了每个个体的可靠遗传标志。在1980年,Wyman和White两位科学家首先发现了人们DNA分子的标志——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的多态性,它不但不受显隐性关系的影像还不受环境和发育阶段所受的影响,但是它过多的依赖与内切酶的的选择,但由于方法的复杂,条件要求较高因此未得到大范围的使用;1982年发现了在高度多态性的区域内串联了重复的短序列单位,而重复数目的不同决定了个体的差异;在1985年,在肌红蛋白基因的内含子的高度变区的重复序列核心做探针下,未经过严格的洗脱,对人基因组DNA的电泳图谱进行了Southern印迹杂交,得到的不同个体的图谱均有明显的差异,与人的指纹类似,具有高度的特异性,且依然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因此将所产生的图谱称为DNA指纹图谱,它的高度特异性,体现了物种遗传的多态性,成为了一种先进的遗传标记系统,之后,该技术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在中国,杨建厂等科学家在1979年时利用了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建立了新的DNA指纹检测系统——引物PCR人DNA指纹检测技术,并开发研究了相关软件应用于人的识别、遗传素质与疾病的关系等研究。DNA指纹技术的探针大多数为化学法合成或生物组织提取后再扩增出来的高水平探针,包括bacteriophageMB、PGB725等。

DNA指纹技术的原理为在生物组织中提取DNA后进行PCR扩增出完整的或者高可变位点的基因组DNA,然后酶切成DNA片段,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按照分子量大小而分离,将其转移至尼龙滤膜上,通过DNA探针与具有互补碱基序列的片段杂交,显影后得到DNA指纹图谱。DNA指纹技术因DNA序列个别位点碱基发生突变,引起其中某个限制性内切酶的识别位点获得或者丢失,因而表现出不同长度的酶切片段,因此它具有高度特异性、多位点性以及较稳定的遗传性的特点。

三、DNA指纹技术的方法步骤

DNA指纹技术是在以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的多态性为基础的方法技术,包括了以下几个步骤:(1)从被检测的样品当中提取出染色体DNA,裂解有核细胞的细胞膜和核膜,释放染色体DNA,去除蛋白质后沉淀得到纯的DNA;(2)用限制性内切酶将提取出的DNA分子酶切成大小不等的DNA片段;(3)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将酶切后的DNA片段电泳分离,在碱性溶液的环境下DNA分子由双链解旋为单链,使用为“Southern”印迹法将单链DNA片段转移至尼龙滤膜或者硝化纤维膜;(4)将DNA在膜上固定好,用进行过放射性标记后的已知序列的DNA探针与DNA片段进行杂交,通过同位素磷酸可以在DNA片段和探针之间碱基配对;(5)将杂交后的产物放入放射自显影暗盒中,保持暗盒在-70€暗奈露?~4d,放射线可以将配对的碱基对在暗盒中的X线片子上形成图像,此时的图像就是长度不等的DNA片段的显影,即是DNA指纹图谱。如果样品中的DNA含量太少,可以将提取出的DNA分子进行PCR扩增,之后再进行之后的步骤。

四、指纹技术在亲子鉴定中的应用

DNA指纹具有高度特异性,它的图谱谱带包含了丰富的多态信息量,并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可以共显性地稳定遗传给后代,因此DNA指纹技术被广泛的用于亲子鉴定当中。DNA指纹技术开辟了分子生物检验的新领域,使得亲子鉴定和个体识别都达到了同一认定水平,采用DNA指纹技术作亲子鉴定得到的结果更加直观且具有准确性,例如在有父母不在的情况下,通过与其亲属的鉴定也可以确立亲缘关系;强奸致孕案中,DNA指纹可以确定或否定胎儿的生物学父亲,成为判刑的证据;用胚胎组织进行DNA指纹亲子鉴定,提取出的DNA可以长期保存用来复查。总之,DNA指纹能够很好地解决继承权纠纷、强奸致孕、医院抱错婴儿、婚外生育等问题。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DNA序列的多态性成为了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热点问题,DNA指纹技术也将在更多的领域中得到推广使用,但是尽管DNA指纹技术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在生物医学、药学、法学等诸多领域均有重要的作用,它依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DNA指纹的图谱中谱带过多,并且各个谱带强弱不等,对于是否为等位基因不易判断;对于DNA指纹与特定组织性状之间是否存在连锁关系尚未弄明白,而连锁图谱的制作还需要大量的工作;特异性探针也并未完全被掌握,所以DNA指纹虽前景广阔但是实际的应用价值仍让具有局限性。

五、亲子鉴定的伦理学问题

DNA指纹技术进行亲子鉴定作为新型的技术,它在增强了人们知情权的同时也带了诸多伦理问题,它涉及了父母与孩子,并反映了男方的知情权、相关经济利益、女方的隐私权、孩子的尊严和利益以及家庭婚姻的稳定性,甚至是嫌疑犯的直接证据,不但是对身体的伤害、信任的危机,也有对道德的冲击,因此在伦理道德方面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对于有关亲子鉴定法律的完善,应该保护女性的合法权益,是孩子的利益最大化,积极促进家庭婚姻甚至社会的和谐稳定等,也可根据经验丰富的国家的规定制定一套完善有序的法律法规。

遗传学血型规律篇7

“我们结婚没有做婚检,后面生孩子也没有想到要做相关检查,抱着侥幸心理,没想到2个儿子都得了‘地贫’。”近日,在广西区妇幼保健院,老肖和他的妻子后悔不已,他们的2个孩子都相继被确诊为地中海贫血症。目前,只能靠输血维持生命。

 

在广西,几乎人人都知道地中海贫血,但是不知道地中海贫血是通过基因遗传给下一代的仍大有人在。

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是一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由于患者父母各带有一个地中海贫血基因(简称地贫基因),遗传到小孩身上而引发疾病。由于很多地贫基因携带者都不清楚自己是携带者,一般的常规体检又很难查出,携带者自身不发病,对此又不闻不问,不自觉中就会把突变基因传给下一代,这就是造成家庭悲剧的初因。

 

据统计,夫妻双方有一方是地贫基因携带者,另一方正常,他们的子女有50%的概率成为基因携带者。如果夫妻双方均为地贫基因携带者,则有25%的概率生出重型地贫患儿。

 

广西是地贫的高发区,每4~5人中就有1人是地贫基因携带者,每55个家庭就有1个家庭有重型地贫新生儿出生,每200~250个胎儿中就有1个重型地贫胎儿。

人体内血红蛋白由球蛋白和血红素构成。球蛋白主要有α、β、γ、δ等几种,各由相应的基因来调控。如果调控的基因存在缺陷,将导致相应蛋白生成障碍,产生相应的地贫,以α和β地贫较为常见——

 

重型α-地贫的胎儿在孕中期或晚期出现全身水肿,心脏增大,肝脾肿大,体腔积液,在宫内死亡或者产后数小时内死亡,孕妇可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重型β-地贫胎儿在宫内没有异常,但是出生后几个月内发病,贫血加重,肝脾大,发育滞后,面部逐渐显现出特殊的地贫特征如头颅增大、颧骨突出、眼距增宽、鼻梁低平。易合并感染加重病情。

 

目前,地贫的治疗还存在较大困难,因此,本病以预防为主。预防措施有——

重视婚前医学检查,把好优生第一关

通过家族史的询问,结合体检和实验室检查,医生可对地贫和其他疾病进行初步诊断,并根据其传递规律,推算出“影响下一代优生”的风险程度,从而帮助结婚双方制定婚育决策,以减少或避免不适当的婚配和遗传病儿的出生。

 

积极进行孕前检查,发现问题及早处理

完整的优生遗传咨询是孕前检查的重要项目。医生可根据夫妇双方所携带的地贫基因分析出后生重型地贫的风险率,也能借助辅助生殖技术,在受精卵阶段就先筛选出带有正常基因者进行植入,达到孕前预防的目的。

 

遗传学血型规律篇8

可使学生在已知概念的基础上,迅速而准确地由此及彼,去认识未知概念,获得新的知识;扩大原有知识的范围,加深原有知识的程度。如讲细菌的营养方式——异养型,先用绿藻的自养方式作对比,引出异养的含义。

可使学生牢固地建立起知识的内部联系,把一些零碎的知识组织起来,使之系统化。如讲动物的进化规律时,把各门动物的神经进行比较,就能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动物之间有着一定的亲缘关系,是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进化的。

可使学生准确地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如讲穗状花序时,用总状花序作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就可使学生清楚地掌握这一对概念。

比较法能起到或加强直观作用。如说草履虫象草鞋,大草履虫有一个透明略呈肾形的大核,等等。这样,使学生对微细抽象的生命现象,有一个直观形象。比较法还能加强直观作用。而青蛙还需要皮肤辅助呼吸,仍然离不开潮湿的环境。

比较法是培养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比如: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学生必须用比较法,从逻辑上找出对比之项:作用场所、作用条件、反应物、生成物、能量转化等等,然后分析出对立面和统一面,得出答案。并从中看出二者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可见,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帮助学生自觉运用,正确掌握比较法,是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比较法运用的基本要求和技能。

一、明确比较的主题

明确比较的主题就能在比较中抓住被比较对象最为本质的异同点进行比较,以达到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作用,避免出现不管什么统统比较一番的做法。例如,初中生物有这样一个小实验:“捉几只蚂蚁罩在纱罩下,纱罩下面分别放一小堆糖和一小堆木屑。蚂蚁会不时地用触角去碰碰糖,又碰碰木屑。最后它们会爬过去吃糖,而不吃木屑。如果将它们的触角剪去,看看它们还能区别出哪些是糖、哪些是木屑吗?”此实验中有糖和木屑之对照、有触角和无触角之对照,比较的主题十分明确,目的是为了研究昆虫的触角有何功能。

二、选择比较的内容

比较的内容,应该是教材的重点或者难点。对那些学生弄不明白,常出错误的内容,在总结复习教学中,运用比较法,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学习高中生物,学生普遍认为基因的遗传学规律既抽象又难以理解,因此老师在教学时可以采用比较法对遗传学规律的内容及解题方法进行重点分析比较。这样学生就会在学习减数分裂知识的基础上顺利掌握基因的遗传学规律的知识,并能自如地应用遗传学规律解答遗传学遗传习题,最后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效果。

三、提出比较的标准

提出比较的标准,就是把比较对象的材料按可能比较的形式排列起来,这样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例如初中生物血细胞类型教学效果时,可以通过提出标准指标、列表比较,学生容易掌握。(见下表)

名称

形状特点

正常值(个/L)

作 用

红细胞

数量多,无核,椭圆状

3.5×1012~5.5×1012

内含血红蛋白,具有运载氧的能力

白细胞

比红细胞大,有核,似球形

5×109~10×109

吞噬人体内的病菌,保护人体健康。

血小板

数量少,细胞个体小,点状

1.5×1011~3.5×1011

促进伤口止血,加速血液凝固

血红蛋白

存在在红细胞之中

110~160g/L

具有运载氧的能力

四、作出比较的结论

对于中学生物教材来说,不仅要求明确比较的主题内容,提出比较的标准,而且还要通过比较最终获得结论,从而让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例如通过以上对血细胞的比较,可以让学生比较血常规检查的各项指标数据,从而得出不同患者的诊断结果。(见下表)

血常规检查表

患者

检查指标

检查结果

诊断结果

A

红细胞计数

3.0×1012个/L

(要求学生填写)

B

白细胞计数

1.5×108个/L

(要求学生填写)

C

血小板计数

0.5×1011个/L

(要求学生填写)

D

血红蛋白

90g/L

(要求学生填写)

五、比较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一)选准比较因子。一是按同类不同种的生命现象和规律比较。如:一种植物体与另一种植物体;一种动物体与另一种动物体。二是按非同类事物比较。非同类事物的比较,属于借比。如:双子叶植物叶脉呈网状,栅栏组织象栅栏,海绵组织似海绵等。三是按本质特征相同或相反的生命现象和规律比较。如动物进化原因与植物进化原因;呼吸作用实质与光合作用实质等相比。

(二)贴近学生思维要求。运用比较法时需“驾轻就熟”,“就地取材”,不要找那些学生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对象,更不要找那些比本体还要复杂,令人费解的对象。如:比较蜂群中蜂王、雄蜂、工蜂的区别。引导学生分别从三种蜂的身体大孝卵的受精情况、蜂房大孝幼虫期食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职能等加以比较。

遗传学血型规律篇9

本节课以自主探究伴性遗传的特点来学习科学研究方法为设计理念,切实落实“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

2.教材分析

2.1知识目标

(1)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2)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探究、思考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用科学原理去分析实际问题;(2)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看问题;(3)体验合作学习。

2.2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

(2)教学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

2.3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3.教学过程

3.1情景创设

教师:展示人类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儿图片,介绍患者症状,据调查这种病患者女性多于男性。

学生:男生高兴,女生惊讶。

教师:展示红绿色盲检查图让学生辨认、识图。

学生:辨认、识图,说出图上是什么。(学生均能辨认出来)

教师:为什么体检时要检查红绿色盲,这种病有什么危害?(简单介绍)。据调查这种病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学生:女生高兴,男生惊讶。

设计思想: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片和识图以及介绍相关调查结果,展示生活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出伴性遗传的概念。

教师:为什么这两种病的遗传总是和性别相关联,但表现又不相同?

3.2新课

教师:控制这两种病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遗传总是与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伴性遗传。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红绿色盲症的发现过程,学生之间互相讨论,总结从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过程中获得启示。

设计思想:通过红绿色盲的发现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探究热情,同时通过讨论了解道尔顿不放弃身边小事,认真研究和分析的科学态度及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让学生从兴奋的激情状态回归到理性思考状态。  教师:多媒体展示色盲家系图,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1) 家系图中患者是什么性别?说明色盲遗传与什么有关?(2)Ⅰ1是色盲,他将色盲基因传给了Ⅱ代的几号?(3)Ⅰ1是否将色盲基因传给了Ⅱ2?这说明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Y染色体上?(4)色盲基因是显性基因还是隐形基因?为什么?(5)为什么Ⅱ3和Ⅱ5没有表现出色盲症?(6)从图中看出,只有男性才表现为红绿色盲,对吗?有没有其他情况?女性会不会患病?

学生:根据问题分析系谱图然后在小组内展开讨论,交流,完成探究活动。

教师:展示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表格,让学生填写。

学生:填写表格。

教师:从表中分析,为什么红绿色盲的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

设计思想:通过问题串引导学生探究,使问 题简单化,降低了难度,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问题层层递进,面向了全体学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突破难点,通过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

教师:根据表中的基因型和表现型,让学生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婚配方式有哪几种?分别写出遗传图解,引导学生分析色盲基因的传递规律,总结红绿色盲遗传的特点。

学生:亲自动手画出几种婚配方式的遗传图解,然后分析讨论,得出伴X隐形遗传病的遗传特点。

设计思想: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写遗传图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遗传图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师:人类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一种伴X显性遗传病,其遗传特点又是什么呢?

学生:写出遗传图解总结。

3.3师生总结

伴X隐形遗传病的遗传特点:交叉遗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母患子必患,女患父必患。

伴X显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交叉遗传,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父患女必患,子患母必患。

3.4评价反馈

(1)下列关于性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可以控制性别

B.性别受性染色体控制而与基因无关

C.女儿的性染色体必有一条来自父亲

D.性染色体只存在于生殖细胞

(2)血友病属于隐性伴性遗传病。某人患血友病,他的岳父表现正常,岳母患血友病,对他的子女表现型的预测应当是( )

A.儿子、女儿全部正常

B.儿子患病,女儿正常

C.儿子正常,女儿患病

D.儿子和女儿中都有可能出现患病

(3)某红绿色盲男孩的父母色觉均正常,他的舅父是色盲,该男孩的色盲基因的来源( )

A.祖父父亲男孩

B.祖母父亲男孩

C.外祖父母亲男孩

D.外祖母母亲男孩

答案:(1)C (2)D (3)D

3.5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的知识点,让学生理清脉络。

遗传学血型规律篇10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已完全掌握了通过基因分析判断父母与子女是否亲生关系。目前国内外进行亲子鉴定的手段主要有:

    1、血型检验。即血液中各种成分的遗传多态性标志检验。主要包括:红细胞抗原分型、人类白细胞抗原分型、红细胞酶型及血清型。

    2、DNA多态性检验。主要是指有DNA指纹分析技术和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应用的检材可以是血液、精液或者是毛发等组织。DNA亲子鉴定是目前最为准确的鉴定方式。利用这种鉴定方法非亲子关系的排除率为100%,亲子关系的确认率为99.99%.

离婚诉讼中,造成亲子鉴定的现像主要原因是丈夫怀疑妻子不忠,子女不是自己亲生。这类现像确实存在,且有上升趋势。导致这种现像的上升主要是由于社会制度的变革,人们婚姻观念与爱情观念的嬗变,轻视非婚男女性关系,出现同居和婚外情,甚至“一夜情”。根据上海血液中心上海市输血研究所2002年的资料表明,在要求鉴定的当事人中,有10%是女子带着孩子和丈夫的毛发来做鉴定。她们怀疑自己的孩子是自己一夜情的结果,以求排除自己心底里的疑虑,由此可见一斑。

离婚诉讼的亲子鉴定是附随于离婚并经当事人双方或一方提出申请而进行的鉴定。如果是独立请求亲子鉴定,法院是不会受理的。夫妻双方或一方提出申请鉴定的,应当在法院提定的指定的举证期限内向法院提起亲子鉴定,经法院同意后由夫妻双方协商确定由有鉴定资格的鉴定机构、鉴定人员,若协商不成,由人民法院提定。这里应当注意的是,如果子女年龄在十周岁以上的,应当尊重子女的意见。对于子女坚决不同意鉴定的,则不能鉴定。若提起鉴定的一方没有其他充分证据予以证实的,应推定为婚生子女。

对亲子鉴定问题,现行的法律没有作明确规定。但最高人民法院曾在1987年6月15日的〈关于人民法院在审判工作中能否采用人类白细胞抗原作亲子鉴定问题的批复〉对亲子鉴定的适用予以肯定。但强调应当从保护妇女儿童角度出发,慎重对待亲子鉴定。

在亲子鉴定确认为非婚生子后,法院除会作出准予离婚的判决,还会应当事人的要求作出以下的判决:

1、子女由女方抚养,并由女方承担子女的抚育费。当亲子鉴定一旦证实子女非男方所在,丈夫就没有义务负担非婚生子女的抚育费。其日后的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等由女方及承担。

2、女方承担男方一定数额的精神赔偿金。《婚姻法》规定,“夫妻应当相互忠实,互相尊重。”而女方却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与其他异性保持性关系,生育非婚生子女。此行为不仅违法,且违反社会公德,无异给男方带来重大的精神损害。女方应依法予以损害赔偿。

3、女方应返还男方原所承担的子女抚养费。对男方已经付出的抚养费应当酌情返还。对于返还多少,法律没有作出具体规定。具体数目应根据女方的偿还能力及男方的收入抚养情况而定。

至于对一方不配合作亲子鉴定的,法院一般不会强制作亲子鉴定。但男方可采用举用举证办法强妙地向法院提供证据,使法院作出有利于自己的判决。如果举证不能,那么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妻子所生的孩子,则推定为婚生子女。男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举证:

1、提供夫妻双方及子女的血型证据;根据血型遗传规律,真接否定亲子关系。如父母亲均为O型,其子女为A型的,根据OO型结婚不可能产生A型的遗传规律予以排除亲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