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保护动物的理解十篇

时间:2023-11-06 17:54:29

对保护动物的理解

对保护动物的理解篇1

一、自然保护区的地位和发展现状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当前国际社会倍受关注的问题。动物克隆技术的突破和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已经预示珍稀濒危物种的存在将具有无法预测的经济价值。在不久的将来,基因资源将成为国际社会争夺的主要资源之一。实践证明,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手段,可以保护典型的生态系统、珍稀濒危物种栖息地和遗传种质资源。全世界130年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实践证明,建立自然保护区不仅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佳手段,还是建设生态环境、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的有效措施。1872年美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然保护区黄石公园(YellowstoneNationalPark),至2003年,全球自然保护区的数量达102102个,总面积1876万km2,相当于陆地面积的12.65%。自1956——2000年,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事业经历了创建阶段、停滞破坏阶段、恢复增长阶段、全面规划与迅速增长阶段等4个历史发展阶段。1956年我国建立第1个自然保护区——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到1978年自然保护区数量为34个,2000年发展到1276个(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面积达到123万km2,占国土面积12.8%。随着2001年“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以下简称“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的全面启动,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事业进入了第5个发展阶段,即科学规划建设和集约化经营管理阶段。据不完全统计,至2003年底,我国自然保护区数量达到了1999个(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总面积约占144万km2;部级自然保护区有226处。自然保护区已成为一类特殊的土地利用类型,担负着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和维护国土生安全的重要任务。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工程”规划,到2010年使全国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1.55亿km2,约占国土面积的16.14%;至2050年,自然保护区数量达到2500个(林业系统2000个),总面积1.728亿km2,占国土面积的18%(林业系统保护区总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6%)。同时,自然保护小区总数达到10万个,总面积达380万km2。

二、宏观决策控制中的科学问题

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面临迫切解决的宏观决策控制和技术问题主要有:(1)我国自然保护区体系规划和合理布局方案;(2)我国自然保护区分类系统与经营管理制度建立;(3)部级自然保护区和典型原始林区野生动植物资源本底调查;(4)野生动植物资源动态监测网站建设。

1、自然保护区体系构建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复杂,自然生态系统类型多样,特有物种繁多,社会经济地区间差异较大。如何确定自然保护区的合理布局、构建完善的自然保护区体系、实施全面保护与重点建设,是当前亟待研究的课题之一。

2、自然保护区分类经营管理体系建立随着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规模的逐渐扩大,自然保护区科学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自然保护区分类分级依据和办法需要更加科学化和更具有可操作性,适合我国国情的自然保护区分类经营管理体系亟待制定和出台。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把自然保护区划为6类,即严格的自然保护区(StrictNatureReserve,包括未受破坏的区域或称荒野区wildernessArea)、国家公园(NationalPark)、自然遗迹(NaturalMonument)、栖息地/物种管理区(Habitat/SpeciesManagementArea)、景观保护区(ProtectedLandscape/Seascape)和资源管理保护区(ManagedResourcesProtectedArea)。《生物多样性公约》明确要求各缔约国建立自己国家的保护区分类系统,以适应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需要。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自然保护区分类系统,所有的保护区完全按照严格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模式管理,自然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广泛存在。自然保护区如何进行分类一直是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极为关心的科学问题和管理问题。应该对众多的自然保护区进行价值评定和功能定位,开展分类分级,确定关键保护区域,提出重点建设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农田保护区、自然和文化遗产地、生物圈保护区的数量也在迅速增加。它们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究竟有多大,如何对它们进行统一规划,重点建设,做到有效管理,真正发挥其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也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当它们彼此相邻,甚至处在同一地域时,如何协调彼此之间的关系和发挥各自的作用等,都需要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妥善的解决。因此,应该尽快对现有自然保护区进行分类和分级、价值评定、功能定位,确定自然保护区的合理布局。

3、部级自然保护区和典型原始林区野生动植物资源本底调查我国绝大多数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本底不清,大部分自然保护区只有野生动植物资源名录,没有种群数量。因此,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一批自然保护区进行科学考察,查清野生动植物资源本底情况,不仅是对我国的贡献,也是对全世界的贡献。长远的任务应该是查清所有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尽管我国绝大部分区域都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但是仍然残存着少量的原始森林。对这些原始森林内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调查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它们代表着自然本底情况。

4、野生动植物资源动态监测网站建设尽管自然保护区管理能力在逐步提高,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得到了有效保护,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自然保护区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各种威胁。广泛存在旅游活动对土壤环境和水环境的污染、旅游设施对栖息地和自然景观的破坏、周边社区的工农业生产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动态不明等问题。如何对野生动植物资源和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监测,是当前亟待研究的课题之一。可以在重点自然保护区建立野生动植物和生态环境监测站,重点监测地带性植被动态、稀有残遗植物群落演替、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动态、生物多样性动态、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三、学术领域的科学问题

1、自然保护区学的研究领域自然保护区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自然保护生物学原理、自然保护区体系构建理论、自然保护区工程设计和自然保护区经营管理理论与技术。主要涉及以下领域:

1)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自然保护区体系管理和单体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对于湿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还应该研究其范围和适宜面积确定问题、功能区划理论与方法等特殊问题。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问题也属于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

2)自然资本评估与管理,主要包括自然生态系统自然资本评估与管理、野生生物资源自然资本评估与管理、自然资本运作理论与方法。

3)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研究,包括珍稀物种濒危机制及小种群恢复途径、濒危物种扩繁与迁地保护技术、自然保护区资源生物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技术、自然保护区景观多样性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技术等。

4)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监测理论与方法研究,包括野生动植物濒危程度评价、野生动物种群监测、植物多样性动态监测、植物群落稳定性研究等。

2、当前需要着重研究的课题

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迫切需要深入研究和解决的技术问题,如濒危小种群恢复技术、濒危物种迁地保护技术、自然保护区“生态岛屿”野生动物种群控制和栖息地维护技术、生物廊道设计和自然保护区规划设计技术、自然资本评估理论和方法,以及自然资本运作技术。

1)关于“生态岛屿”小种群恢复与调控。由于自然保护区大多处于孤岛状态,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被隔离为多个小种群。应如何恢复濒危物种的种群,以维护其长久的安全性。同时,在生存空间相对狭窄的自然保护区内,尤其是对自然生态系统受到严重干扰的保护区来说,必须科学地控制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比如,如果野生动物种群过大,不仅会对生态系统的结构造成破坏,而且对周边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构成威胁。应如何对保护区内野生动物种群进行科学控制和栖息地的合理干预,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这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科研工作,也是未来长期的研究课题。

2)关于自然保护区规划设计中适宜面积确定问题。生产实践中需要回答的一个问题是,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规模需要多大才能保护好野生动植物资源?回答这一问题的基础研究工作是科学确定不同类型自然保护区的适宜面积,特别是单体自然保护区的最小面积。自然保护区面积确定问题是我国乃至世界尚未解决的科学难题。确定自然保护区的最小面积是长期有效保护野生动植物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关键问题,是实现自然保护区科学规划建设和有效管理的前提。自然保护区面积大小不仅决定了保护对象的长期安全性,而且关系到自然保护区建设规模和社会经济承受力的问题。一个自然保护区的面积究竟应该多大才能维持保护对象的长久安全,这个问题不仅是我国自然保护区规划建设等待回答的问题,还是自然保护区学科首先应该研究的课题。由于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一直处于粗放经营和传统的管护阶段,自然保护区的面积确定都比较随意。科学地确定自然保护区的面积是近年来未能深入研究的课题,自然保护区建设缺乏理论依据。比如,部级、省级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应该多大,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面积应该多大,热带、亚热带、温带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应该多大,不同类型湿地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和功能区如何确定,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的保护区范围如何确定,上述这些问题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如果是为了保护一个区域的自然生态系统及其组成的物种,合理的面积显得格外重要,因为只有足够的面积才能达到保护这个整体性的目的,才能保持各种各样生态系统的存在,以保证所有物种能够长期生存繁衍下去。自然保护区大多是孤立地存在于人为活动的干扰区域中,处于人类构筑物包围之中,就好像海洋中的岛屿,所以自然保护区有“生态岛屿”、“生境岛”之称。如果自然保护区面积较小,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狭小,半岛效应明显,物种灭绝的速度加快;自然生态系统受人类干扰和外来物种干扰的强度增大,系统的结构难以保持长久的稳定性,从而失去典型性和代表性。同时,我国人口众多,又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同样面临着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如果自然保护区面积总量过大,短期内会给国家和地方政府带来经济负担。如果单体自然保护区的面积过大,尤其是在东部发达地区,那么将引起自然保护与资源开发的矛盾;在西北的牧区,如果核心区的面积过大,也会引起保护与放牧的矛盾。总之,科学地确定保护区的适宜面积,尤其是最小面积的确定,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3)生物廊道的设计技术。很多自然保护区为人类构筑物分割、干扰,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和植物的生境呈破碎化状态。对于小种群的野生动植物来说,破碎化的生境导致种群的进一步的隔离,灭绝速度加快。如果在野生动物的迁徙通道上建设了公路、铁路等人类构筑物,将阻断野生动物的生活繁衍途径。研究生物廊道的区划技术成为热点问题,尤其是对于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分为若干片的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廊道设计问题。

4)关于自然保护区规划设计中的功能区划问题。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分区存在混乱,分区数从1个到7个不等,如核心区、缓冲区(或区、实验区)、实验区、经营区(或利用区或开发区或游憩区)。目前我国还没有实施自然保护区分类管理,所有的自然保护区管理基本按国际上的严格的自然保护区管理。近几年建立的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但是,由于自然保护区类型多样,功能不同,管理的严格程度、方式应该有所不同。我国人口众多,社会经济又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比较突出。如果占陆地面积14%以上的自然保护区全部按严格的自然保护区管理,那么必将导致自然保护区与当地群众的利益冲突。在现行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实践中,一般把保护区划为保护区域和经营区域。保护区域包括核心区和缓冲区,经营区域包括实验区。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在不同的功能区中还应该划出科学实验小区、生产经营小区、生态旅游小区、生活办公小区等。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自然保护工作与管理者和周边居民生计性开发利用的矛盾。

5)关于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本与经济管理。自然保护区一般处于边远地区,自然保护区内保存着最好的天然植被和自然景观,蕴藏着丰富多彩的野生动植物,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强大,自然价值极高;周边社区保持着传统的民族风情,文化价值较高。如何进行自然资本运作、开发自然保护区的间接价值和无形资产,发展“自然保护区经济”,避免由“资源消耗型”,向“环境破坏型”和“景观浪费型”转变。

对保护动物的理解篇2

关键词:野生动物保护;大学生;教育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2-0087-04

收稿日期:2013-06-03

作者简介:李倩(1986―),女,黑龙江绥化人,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野生动物可持续利用研究。

基金项目:2012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大学生动物保护理念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2002年,清华大学学生用硫酸“泼熊”事件,2005年复旦大学生“虐猫”事件,2011年北京大学生“虐杀小猫”事件以及菲律宾高校学生虐待动物入罪等一系列大学生虐待动物的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何高校虐待动物事件频发?从高校虐待动物事件反映出大学生生态德育教育的哪些问题?近年来社会热点关注的“活熊取胆”、“动物狩猎权拍卖”等关于动物保护与利用的争论,作为当代大学生是如何看待的?“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等在主流媒体倡导的动物保护思想如何科学地理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和领导力量,他们对动物保护的态度和行为将对动物保护行动乃至整个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党的十报告提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那么,在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方面,尤其在我国野生动物保护这个国内外最为关切的问题上,该如何做,才能形成科学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的生态意识?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自然观形成的关键阶段,那么,作为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动物保护教育则是高校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

目前我国关于野生动物保护教育方面的研究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对动物园保护教育的研究,主要是关于游客利用园区说明牌、对动物的认知度和对观赏教育效果等方面的宣传教育[1-6];另一方面是对中小学生生物学知识普及和爱护生物的角度研究,而在大学教育中开展野生动物保护理念教育以及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野生动物保护理念教育的研究较少。本文有针对性地选取大学生这一群体,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比分析大学生野生动物保护理念教育效果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寻,来探讨高校野生动物保护理念教育的必要性,为大学生树立科学的野生动物保护理念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一、研究方法

本调研于2012年6月到10月根据野生动物保护理念教育讲座对东北林业大学在校本科生及研究生所做的问卷调查,来对比在同一样本条件下,讲座前后学生对若干相同问题的不同态度。讲座共有253名学生参加,有效问卷242份,占总人数的95.65%,其中男生115人,女生127人。问卷包括背景资料和主体问卷两部分,背景资料包括:性别、来自省市、年级、专业、是否素食、是否有、了解野生动物保护知识的途径等方面;主体问卷以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的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对利用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人工养殖野生动物[7]、养熊取胆的利弊[8] 、人与野生动物冲突[9-14]、狩猎[15-16]、执法查没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利用[17]、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的态度等七个方面去陈述[18],最后加之学生对媒体舆论宣传态度的调查。其中将变量分类为消极因子、不能协调发展、积极因子、能协调发展和媒体舆论宣传这五类(见表1)。对每个陈述,学生可以选择五种可能中的一种:非常同意、比较同意、不知道、比较不同意、非常不同意,将非常同意到非常不同意分别赋值为5、4、3、2、1。消极因子、积极因子和媒体舆论宣传的值即为各自所包含项目的平均分。

表1 变量名称表

在样本分布特征分析中: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讲座前后效果的差异显著性;用相关分析,判断讲座前后的积极因子和消极因子分别对保护与利用能否协调发展的相关性。用非参数检验,分析基本信息对积极因子、消极因子、媒体舆论宣传等有无显著差异。用多重响应分析找出学生获得野生动物保护知识的主要途径。数据分析均由SPSS17.0统计软件和Excel软件完成。

二、研究结果分析

(一)保护教育讲座前后学生野生动物保护态度的变化

从表2可知:从消极角度陈述的各个变量得分讲座之后均低于讲座之前,即趋向于不赞成,其中利用、养殖、养熊取胆、冲突、狩猎这五项与讲座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0

表2 保护教育讲座前后学生野生动物保护态度的变化(x ± s)

(二)影响学生野生动物保护态度的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个人基本信息对其关于野生动物保护态度的影响分析发现,性别、专业、素食、宗教等四项在讲座前后对积极因子、消极因子和媒体舆论宣传均没有显著的影响。年级对积极因子(P=0.01,0.04

表3 不同基本信息的学生对各项目的多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结果

图1 不同年级的学生在讲座前后对媒体舆论宣传态度

在做积极和消极两种因子与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的相关性分析时发现:积极因子与积极的野生动物保护态度存在差异显著性(P

表4 两种因子对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态度的关系

(三)了解野生动物保护知识的主要途径

电视、网络和学校是学生获得野生动物保护知识最多的三个途径,电视的响应人数为202,所占的个案百分比为84.2%,响应百分比为27.1%;网络的响应人数为154,所占的个案百分比为64.2%,响应百分比为20.7%;学校的响应人数为121,所占的个案百分比为50.4%,响应百分比为16.2%(见图2)。

图2 学生了解野生动物保护知识的途径

三、大学生野生动物保护教育效果与影响因素分析

虽然近年来野生动物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一直在进行,但随着社会背景的逐步变化,人们的保护观念却仍只停留在单纯的保护层面,只认识到了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意义,却缺少对野生动物保护的策略、方式、方法等方面的认知,导致了对野生动物合理利用的误解[19]。对大学生开展野生动物保护教育,普及野生动物保护观念,探索影响大学生保护观念的因素,对构建野生动物保护教育体系,提高学生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好的积极作用。基于当前野生动物保护实际情况,结合本次研究结果及相关资料,对大学生野生动物保护教育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如下。

调查结果显示,在问及是否关注野生动物保护时,有90.1%的学生的选择是肯定的,但综合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来看,学生对野生动物保护理念的理解和认识的均值多在3分(即“不知道”)上下浮动,说明虽然学生对野生动物保护有一腔热情的关注度,却对野生动物保护理念的本质和内容理解不够充分。在讲座之后得分都向着预期结果进行转变,说明经过教育学生对野生动物保护态度的认识有些许提高(见表1)。可见,对大学生进行野生动物保护理念教育是改变大学生对野生动物保护认识误区的前提条件。调查结果表明,利用野生动物、人工养殖野生动物、养熊取胆、人与野生动物冲突、狩猎、执法查没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利用等6个因子变量与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能否协调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见表4)。说明学生对这6个因子变量的态度直接影响了学生的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态度,而学生能辩证地看待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正是野生动物保护理念教育重要内容之一。学生的年级和来自的地区是影响野生动物保护理念教育效果的主要因素(见表3),不同年级的学生对野生动物保护的态度有所不同,年级越高学生受舆论宣传的影响越小,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对舆论宣传的态度也有所不同,因此在开展野生动物保护教育的时候要对不同的人群做不同的调整以期达到最好的效果。

当今主流媒体正在对大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获取野生动物保护信息的主要途径是电视(84.2%)、网络(64.2%)和学校(50.4%)。当前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在激发公众保护热情的同时,客观上形成并加强了舆论对野生动物的绝对保护思想,特别是一些民间环保组织借助发达的媒体进行的“将野生动物全部放归野外”、“尊重所有动物的生命”和“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等片面引导,使得舆论对野生动物的绝对保护思想更趋于坚定。以“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为例来分析,“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作为引导国人更好地保护野生动物的公益广告语,其动人之处是从善良的愿望出发,通过拒绝消费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使动物免遭杀害。可是,经问卷调查显示,杜绝一切利用野生动物及产品能否实现这一问题,有26.7%的人群认为是可以实现,67%的人群认为不可以实现,6.3%的人群选择不知道,这就很明显地看出杜绝利用一切野生动物这一问题是不够现实的。如果姑且认为人们都拒绝消费,那么就能免除杀害吗?事实上动物界内部的杀戮是普遍存在的,否则,哪有生态平衡。其实我们可以把这句似是而非的广告词改写成“没有非法买卖,就没有非法野生动物的杀害”这样的公众教育宣传也就不会引起似是而非的误导了。舆论中反映的许多野生动物保护理念已经超脱于生态安全之外,背离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我们对这些保护理念稍微作一番深入思考,便会发现,其中隐含的片面、孤立并可能制约生态安全等不科学问题。如果非科学、非理性的绝对保护理念一直占据上风,将会误导野生动物保护的方向,阻碍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科学化进程,是非常危险的。

因此,面对人与野生动物的问题上我们不能过于极端,应理性地去看待野生动物保护,消除以往对于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之间关系的认识误区,以科学的野生动物保护理念,推动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使野生动物野外资源消耗得到有效控制,使野生动物的生态效益显著增强,使野生动物的维护生态平衡、保障生态安全的作用得以有效发挥。最终达到在加强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维护自然生态平衡的同时,兼顾人们物质与文化生活的需要,真正实现人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存的生态平衡状态。

四、加强大学生野生动物保护教育的建议

从研究结果可知,在东北林业大学如此小范围内所开展的野生动物保护理念教育,在讲座前后就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差异,说明:1.大学生的野生动物保护态度仍具有可塑性,建议在高校开设野生动物保护理念教育课程。2.大学生本身所具备的野生动物保护态度不具备足够的科学性,即野生动物保护的科学性根基不稳不扎实,易受极端片面的宣传思想误导,建议在高校开展野生动物保护理念教育的同时,也应从学生接受教育的最初阶段,即中小学开展教育,打好野生动物保护的科学性根基。

参考文献:

[1]吴兆铮.现代动物园应积极践行教育保护功能[J].生命

世界,2008,(2).

[2]余锦平.保护教育――现代动物园的核心使命[J].生命

世界,2008,(2).

[3]田秀华等.中国动物园保护教育现状分析[J].野生动

物,2007,(6).

[4]Clayton S,Fraser J,Saunders C D.Zoo Experiences:

Connections and Concern for Animals[J].Zoo Bio-

logy,2009,(5).

[5]Mony P R S,Heimlich J E.Talking to Visitors

about Conservation:Exploring Message Communica-

tion through Docent-Visitor Interactions at zoos

[J].Visitor Studies,2008,(2).

[6]Hutchins M.Zoo and Aquarium Animal Management

and Conservation:Current Trends and Future

Challenges[J].The Zo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

2003,(1).

[7]潘紫辰,张伟,周学红.发展野生动物产业的必要性[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1,(5).

[8]高耀亭.从猎熊取胆到养熊引流胆汁[J].动物学杂志,

1992,(2).

[9]周长庆,齐海山.野生动物伤害人畜谁来买单[J].记者

观察,2002,(12).

[10]张慧珍.宝鸡市野生动物伤害人畜和毁坏财产的现状

与对策[J].野生动物,2004,(6).

[11]翟尚文.汉中市野生动物保护现状与对策浅析[J].野

生动物,2004,(3).

[12]程伯仕,曹晓凡,苏倪.野生动物致损害之经济补偿机

制的构建[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6).

[13]吴兆录.西双版纳部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成效评价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40.

[14]韩联宪.理智对待野生动物[J].大自然探索,2004,

(11).

[15]Sun L,Kooten G C.Demand for Wildlife Hunting

in British Columbia Canadian[J].Journal of Ag-

ricultural Economics,2005,(1).

[16]William E.Hammitt.Wildlife Management:Managing

the Hunt versus the Hunting Experience[J].Env-

ironmental Management,2005,(4).

[17]周学红,张伟.查没野生动物产品的妥善处理[J].东北

林业大学学报,2005,(6).

[18]孙长虹,汪青雄.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关系的思考[J].

野生动物杂志,2007,(6).

对保护动物的理解篇3

【关键词】高中生物;环境保护;能力

在高中生物教材涉及很多环境保护的内容,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环保知识一点点被灌输给学生,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生物教学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形式多样,除课堂授课外,还增加一些课外活动,让学生了解自然,了解身边的环境,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引导学生重视环境保护

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生物学知识的基础,但只是宏观的了解了各种生物,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将对地球上的生命现象以及生命活动规律进行深入的学习,通过学习学生更加了解我们的生态系统,了解地球上的大生物圈,了解我们对环境的依赖。教学中可以用学科知识解释身边发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原本美丽的地球,现在已经不堪重负,原本健康的生物圈,已经失去了往日的活力,引导学生爱护身边的环境,爱护地球上的生物,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同时,也要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破坏环境的后果,引起学生的警惕,不能再无休止的破坏它,否则人类将受到自然的惩罚。重视环境保护是人类的责任,否则我们终将失去赖以生存的地球。

二、增加生物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灵活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课外科技活动就是很好地途径。可以选择取材简单、方便展开的课外活动,研究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真实感受身边环境的现状,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从而主动探究环境保护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现人类对环境的强大破坏力,唤醒学生的环保意识,用课外活动的方式,让教学效果更加直观。比如,在讲人类活动带来生物基因突变时,可以安排学生观看电影《哥斯拉》,然后再展示给学生切诺贝利核电站爆炸多年后当地生物的图片,以动态的、震撼的直观形式冲击学生视觉,学生看到核泄漏造成的生物基因突变有多可怕,自然会联想到破坏环境的行为是可耻的,从而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三、增加生物课堂案例教学

环境保护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应该让学生真正理解,形成鲜活的印象留在脑中。案例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十分可取,用一个个案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在案例教学中,老师引导学生的参与讨论,热烈的讨论打开了学生思维,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为环保意识的培养提供了条件。教师可以用案例教学讲授一些难度较大的生物学知识,也可以直接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到人类对生物链、自然资源、生存环境的破坏已经危及人类自身。

案例教学选材的方向很多,可以借助数据分析,可以借助图片、视频,还可以借助专业机构的调查研究,从多方面帮助学生树立环境危机意识。例如,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生物遗传的授课时,教师可以在遗传知识学习后,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具体如下:教师向学生讲授猎豹数量减少案例,是由于人类对其生存环境的破坏和大量的猎杀,猎豹数量减少,导致近亲繁殖现象严重,后代存活率完全没有了保证,整个种群濒临灭绝。教师要问学生:“为什么近亲繁殖会导致后代质量变差?”,学生展开热烈讨论,利用遗传学的知识解释了这个问题。案例教学使学生对知识记忆深刻,理解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从而激发起环境、资源保护的意识。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自觉地进行环境保护,教学能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但让学生行动起来进行环境保护不仅要靠课堂教学,还要教师的引导。高中生物课堂的知识丰富,学生树立的环保意识,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力所能及地为环保事业做出一些贡献。教师要鼓励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将环保观念落实到实际生活,自觉的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要多做环保宣传,让身边的人也建立起环保意识。

学校可以安排一些机会,让学生投身社会中的环保活动中,比如组织学生在进行环境保护宣传,结合生物学的知识,分析环境污染对人类及其他生物造成的破坏,呼吁人们停止污染环境的行为。活动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可以咨询老师相关知识,老通过宣传活动,进一步优化学生的环保行为,建立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

结束语:生物教学的任务不仅是生物知识的学习,还是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主人翁意识,热爱环境保护,自觉宣传环保的理念,真正实现环保的行为。生物教学中,理论与实践应该相结合,为学生创造机会体会环保的意义,深刻理解环保的重要性,为环境保护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l]林小明.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渗透环保意识浅析田科技信息[J].教学管理,2011(15).

[2]马永生.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J].田读与写,2011(10).

对保护动物的理解篇4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活动总结1

5月22日,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生效xx周年,也是我国加入《生物多样性公约》xx周年,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是“纪念生物多样性行动25周年”。按照生态环境部部署要求,为扎实开展我省的专题宣传活动,提升公众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促进全社会关注并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法规政策宣贯,提升公众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

各市环保局要组织部级自然保护区、省级自然保护区主管部门和管理机构,认真履行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职责,切实做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紧紧围绕“绿盾20xx”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加强对专项行动的宣传报道,设置举报电话和举报邮箱,鼓励公众自觉参与专项行动、监督专项行动,确保专项行动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加大对典型违法案例的曝光力度,让破坏生态环境者付出代价;通过宣传和参与,全面提升公众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生态文明理念,努力营造全社会广泛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良好氛围。

二、强化科普知识和保护成果宣传,引导绿色消费方式

各市环保局要通过网站等新媒体,利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区、湿地博物馆、生态馆、鸟展馆等科普宣教设施的优势,举办生物多样性展览,展示本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使人们走进自然、亲近自然,感受到自然保护工作带来的美好生活环境。加强对环保科普基地的宣传,把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垃圾焚烧、污水处理、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等作为重要的宣传基地,普及环保知识,增强全社会参与环保工作、支持环保工作的自觉性,走低碳绿色消费之路。

三、工作要求

各市环保局要坚持节俭办活动的原则,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强化协调,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切实做好20xx年“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专题宣传活动。各项活动应于5月20日前全面展开;5月20日至22日,请各市环保局、各部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每日向我厅报送生物多样性日宣传信息,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5月25日各市环保局将宣传活动工作总结报送我厅流域处。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活动总结2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为纪念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提高师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普及生物学知识,让更多的同学了解生物多样性现状,唤起大家对地球大家庭的关爱。结合我校教学实际情况,围绕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整合力量。接到通知后,我校及时成立领导小组,高度重视“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宣传开展工作,并纳入各科教学活动计划当中,统筹安排,提前策划。制定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宣传活动教育教学方案。

二、贴近实际,增强效果。为提高人们对保护生物多样性重要性的认识,本着宣传环保意识、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宗旨,围绕XX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结合本校实际,从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开展宣传活动,切实增强宣传教育活动的实际效果和辐射效应。我校开展了如下活动:1.低年级读图识图辨认动植物游戏2.中高年级手抄报比赛3、游校园认识植物活动。

三、总结经验,交流成果。生物多样性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对经济发展、消除贫困、水土保持和污染控制都有帮助。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提高了师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普及了生物学知识,让更多的同学了解了生物多样性现状,唤起了大家对地球大家庭的关爱。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活动总结3

5月22日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为进一步落实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约》的相关规定,加强我市生物物种资源保护,按照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做好20xx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专题宣传活动的通知》要求,我市市、县(区)两级环保部门紧紧围绕“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旅游”主题开展了专题宣传活动,宣传环境保护的理念,倡议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为提高广大群众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普及生物学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生物多样性现状,提高社会各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结合我市环保工作实际,5月22日,我市市、县(区)两级环保部门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专题宣传活动。一是组织职工观看生物保护宣传片,开展生物多样性小知识问答比赛;二是在本单位公示栏、LED电子屏幕、qq群里宣传生物多样性资料,让广大职工在工作之余了解和学习更多的生物多样性知识;三是组织职工到辖区人流集中地开展宣传活动。通过宣传展板介绍攀枝花特有苏铁以及国内濒危动植物的情况,并发放生物多样性及环保资料共20xx余份,让更多的市民意识到维持生物的多样性,就是在保护我们自己的生存环境,爱护地球大家庭,其实也就等于是在爱我们自己。

通过此次宣传,让环保职工及广大市民对生物的种类及现状有了更清楚地认识,认清了目前我国及全世界的生物保护必要性与迫切性,提高了群众的环保意识,增强了职工的工作热情。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活动总结4

5月22日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为进一步落实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约》的相关规定,加强我市生物物种资源保护,按照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做好“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专题宣传活动的通知》要求,我市市、县(区)两级环保部门紧紧围绕“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旅游”主题开展了专题宣传活动,宣传环境保护的理念,倡议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为提高广大群众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普及生物学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生物多样性现状,提高社会各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结合我市环保工作实际,5月22日,我市市、县(区)两级环保部门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专题宣传活动。一是组织职工观看生物保护宣传片,开展生物多样性小知识问答比赛;二是在本单位公示栏、LED电子屏幕、qq群里宣传生物多样性资料,让广大职工在工作之余了解和学习更多的生物多样性知识;三是组织职工到辖区人流集中地开展宣传活动。通过宣传展板介绍攀枝花特有苏铁以及国内濒危动植物的情况,并发放生物多样性及环保资料共20xx余份,让更多的市民意识到维持生物的多样性,就是在保护我们自己的生存环境,爱护地球大家庭,其实也就等于是在爱我们自己。

对保护动物的理解篇5

然而,目前法理上较难的问题在于,如何在传统财产法范畴内寻得动物保护的空间及突破口?如何解决动物保护专门法与传统民法的冲突,在民法、财产法的领域内为动物保护“正名”?首先,应当明

确将动物纳入民法特别是物权的调整范围是有必要的。以传统民法为代表的法理研究范式是“主-客”二分法,将世界截然划分为主体、客体两大块,在其中,人必然是主体而不能是客体。而问题是我们

如何将动物保护纳入“主-客”范式中并为其寻得合理的安身立命之处。但是,在将其纳入“主-客”范式时,无论是纳入主体或是客体,都注定不是传统民法意义上的主体或客体,而是一个法律上的特

殊格。而作为特殊格,就有两种选择,或是将其视为特殊客体,或是将其视为特殊主体。那么,动物能否作为特殊客体呢?将动物视为特殊客体,符合近来各国民法改革后部分动物保护条款的文义解释

。若采取将动物作为特殊客体进行保护的方法,其背后的理论支撑主要可以是动物福利论。动物福利论的基本观点是承认人的主导地位,人应当人道地对待动物,人应当给予动物一定的福利,而这福利

由于是人所给予的,因此动物并无基于权利的请求权。人作为自己行为规则的制定者,之所以给自己施加动物保护的法律义务,正在于人是万物之灵,将此情感关怀延伸到非人的动物身上,正维护了人

的尊严,符合人的身份地位。然而笔者更感兴趣的是,动物可否获得一种法律上的特殊主体地位呢?法律上的主体资格,由三种能力组成:权利能力、行为能力、责任能力。我们仅需考察动物是否具备

以上三种能力即可为刚刚的问题做出回答。

在这里笔者提出一个思路:能否将动物类比于无行为能力人,而将之视为不具人格权的无行为能力的权利主体?从这个假设出发,我们来考察这是否经得起三个能力的检验。将动物拟制成无行为能力的

权利主体,则权利能力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无行为能力人不也有权利能力吗?权利能力指的是法律主体依法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资格,并不要求在实际生活中有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行为能力。因

此将动物解释成无行为能力的权利主体,可以直接通过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两个要件的检验。事实上,责任能力才是三个能力中的要点。反对动物享有权利主体地位的论者所持的主要论据,就是当动物

行为违法时,难以使其承担法律责任。然而,为克服无行为能力人所引起的类似困境,我们设置了监护人、人制度。因此,这一制度同样可以用于动物这一无行为能力的特殊权利主体。当动物做出

违法行为时,其所需承担的法律责任一些可以由其人或监护人承担,而一些则因其无行为能力,如儿童一样无需承担。有论者反驳以监护、制度解决问题的方法,认为“由于动物缺乏理性,也

无法与人进行沟通交流,动物与人之间也不可能存在真正意义上的理解,没有理解作为基础,即使为动物设立了这样的监护制度,也无法真正代表被监护或者被的动物的利益,不能做到对动物的真

实意思的表达。”那么,婴儿作为非常典型的无行为能力人,不也与其监护人在事实上其实也无法沟通吗?严格说来,婴儿与监护人之间又何尝有“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呢?谁能真正探知婴儿的意思表

示呢?所以,这一反驳实际上是较为薄弱的。既然要将动物纳入民法特别是物权范畴内加以保护,那么传统民法特别是物权则需要被改造。可喜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物权法在这方面已渐渐呈现进步

的趋势。先占原则的改造就是一个例子。传统物权法中,先占原则是一项重要的物权取得原则,它是指先占人以支配和管领之意思,先于他人占有无主物从而取得该物所有权的法律制度。如果按照先占

原则,被弃养的无主动物被人依法定程序占有后,原主即使想要回,所有权也已归新主所有。对野生动物的狩猎权也是先占原则的体现。狩猎后取得的动物,所有权人对其处分没有任何限制。但是,《

俄罗斯民法典》第231条中规定了“动物呼唤主人”规则,即在通过法定程序确定无人照管动物的新主后,原主又出现的,如能证明动物对其依恋,原主有权要求归还。在这里,动物不再是简单的“物”

了,法律考虑到它的情感,即“依恋”,这不是很显见的进步吗?而德国法上,所有权的取得也要受到特别法的限制,不能随意猎杀、捕捉野生动物,对无主动物也不能随意取得。《德国民法典》第251

条还规定:治愈受害动物以回复动物原状为必要,不以动物自身的经济价额为治愈费用的限额。这即是考虑了动物的生命价值而不止于市场价值。事实上,近代以来的私法社会化大潮有助于私法中的动

物保护借势。当出现动物虐待时,法律允许第三方介入,这就改变了传统财产法的排他性,权利本位的私法出现了社会化倾向。

二、民法视野下的动物保护立法模式

在立法模式上,又要怎样取舍呢?事实上,在民法动物保护方面,笔者区分出了两种模式:俄罗斯模式与德奥模式。俄罗斯民法典中规定:“对动物适用关于财产的一般规则,但以法律和其他法律文件

未有不同规定为限。”而德国民法典第90条a规定:“动物不是物。它们由特别法加以保护。除另有其他规定外,对动物准用有关物的规定。”其第903条第2项又规定:“动物的所有人在行使其权限时,

应遵从关于动物保护的特别规定。”奥地利民法典285a条规定:“动物不是物,它们受特别法的保护。关于动物的规定仅于无特别规定的情形适用于物。”可以看出,动物民法保护的俄罗斯模式是以财

产法调整为原则,特别法为例外。而德奥模式是以特别法调整为原则,财产法为例外。这两种模式孰优孰劣?事实上,俄罗斯模式真正将动物保护纳入了民法调整范围,首先先将动物视为民法上的客体

,这样,动物在民法上的地位得到了一个正当的“名分”,而又再以特别法优先于一般法的方法使动物成为特殊的客体而得到保护,这样又取得了动物保护的实际效果。而如果按德奥模式的思路,会造

成动物法律地位的缺失。德奥的民法事实上已经将动物剔除出调整范围而归于特别法,而特别法是不讲究法律格的。那么,动物到底是什么?这在法理上讲不清楚,仍然会造成民法与动物保护法在实际

适用中的矛盾。在我国大陆法系思维仍根深蒂固的国情下,尽管我们不愿意,动物的法律格问题还是要考虑的,否则其他部门法仍然会对“无根”的动物保护法排斥。所以笔者认为,以俄罗斯的模式将

对保护动物的理解篇6

具体到中国也是这样,交流和协调贯穿于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的所有工作之中。当然,人与生物圈计划在中国的推广实施也是一个逐步成长壮大的过程。我个人认为可以大体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973―1985年,是中国MAB的了解学习阶段。

第二个阶段,1986―1992年,是中国MAB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我们慢慢积累了一些国际MAB活动的规律、理念,认识到根据中国当时的国力与经济发展状况,必须充分利用MAB这一国际窗口的作用,为中国的自然资源保护及其合理利用提供经费、技术,以及国际先进的思想、理念,使中国MAB逐渐走上了良性循环的轨。

第三个阶段,从1993年我们成立了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之后,中国MAB的发展进入了融合阶段,这个阶段可以说我们和国际MAB融为一体。

因此,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CBRN)的成立是中国MAB发展史上的一件里程碑式的大事,它为MAB计划在中国的推广实施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成立CBRN

1993年以前,我们国家才有9个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老领导李文华院士指出,我们要发展,要充分利用这一国际平台,仅仅是这几个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参加国际活动是不够的,影响面太窄了,中国的其他保护区非常愿意也非常需要参加中国MAB的活动。于是我们就想到了建立“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这样一种平台,来凝聚所有认可人与生物圈计划基本理念的保护区一起开展活动。然而,成立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也不是简单的事情,中国的各个保护区隶属于林业、农业、环保、海洋等不同的管理部门,我们不能越权进行组织管理,需要先和这些部门进行沟通交流,征得他们的支持和同意。

在逐一与这些部门的商谈中,他们慢慢都认可了“生物圈保护区”的理念,认为其能解决中国当前在保护和发展方面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同时我们在《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章程》中明确规定,“本网络的活动在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的指导和组织协调下进行,同时与各主管部门保持联系与沟通。自然保护区可自愿申请加入,纳入本网络的保护区仍保持原有的行政隶属关系。”这样做使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建立,不仅没有改变保护区原有的机制体制,还为其在能力建设和智力投入方面提供了有利的补充,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双赢和多赢。

就这样,1993年7月,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在北京正式成立。出席成立大会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京办代表武井魂先生,国家科委、林业部、农业部、环保局、建设部、地矿部等部门代表,大家一致认为网络的建立是我国自然保护事业的一项重大举措,特别是在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和打破部门界限,促进各类型保护区之间的协调、沟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武井魂先生特别指出:“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成立为国际人与生物圈计划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制和起点,它将成为东南亚地方(MAB计划)的核心”。确实是一个好的起点,从那之后我们与各类保护区主管部门的合作就越来越融洽,他们对保护区网络的支持也越来越多了。

经过几年努力,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我们用网络这一平台,经常举办各种培训班。那时候接触国际的机会较少,我们一方面请外国专家来华讲座,一方面组织网络成员去国外的生物圈保护区考察,极大地开阔了我们网络成员的眼界,使他们认识到应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学习国外先进的理念来建设自己的保护区。

国际上对我们的网络评价也很高,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人与生物圈计划会议上大家一致认为,我们的这一实践,独树一帜,极具创新性和推广价值,受我们的启发,人与生物圈计划又相继成立了东亚生物圈保护区网络、东南亚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等。

创办杂志

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第一批成员有45家保护区,他们是当时中国保护区中最活跃,最有思想的,随着网络间交流越来越多,许多成员提出网络应该有自己的刊物,作为网络内外信息交流和分享的平台。我们也考虑确有出版一个定期刊物的必要,但是我们的办刊经费非常紧张,为此大家都很节俭,多方省钱来办刊,各保护区对此很感动,纷纷表示:“你们是为我们办事的,这样的好事打着灯笼都找不着,怎么还能让你们出钱?”,于是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在大家的帮助下,名为《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的杂志在1994年1月诞生了(1999年公开发行后改名为《人与生物圈》)。就像中国MAB主席许智宏院士在第一期发刊词中所说“这一刊物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她是由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所有的保护区成员共同出资创办的,她凝聚着大家的智慧与辛苦,肩负着大家的重托和期望,是一项创举……”。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态处处长、国际人与生物圈计划的负责人P.Lasserre博士还专门为我们的创刊写来贺信说:“由于各保护区的共同努力,使得这一不同寻常的刊物得以创刊……生物圈保护区的工作没有一件是轻而易举的:提高对环境的合理保护、管理与规划的能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经济发展需求的结合;实地培训、教育与示范的发展;地区性与国际性有关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合作,为了迎接这些挑战需要在科学家、决策者、规划人员和当地群众之间更加努力地进行创造性的合作。《人与生物圈》将为其国内读者提供一个互相交流的机会,同时也为其他国家的读者展示中国在生物圈保护区内进行资源可持续利用工作的经验……”

项目协调

我来MAB边干边学,每次研讨会都是一个学习的好机会,可以从不同学科背景的专家处学到很多知识、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法,认识到在MAB的工作中,“协调”占了很大的比例,协调人必须要乐于沟通交流,要有相当丰富的知识积累。

1996年浙江的天目山申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在巴黎UNESCO总部召开的评审会上,有代表认为天目山太小,不符合条件。当时我任MAB国际协调理事会执行局副主席,正好参加了那次会议,凭借对天目山的了解,我向他们做了补充解释:天目山虽小,但要考虑到它的周围有杭州、上海、南京等多个人口密度很大的发达城市,能保存到今天,保留下一个能够看到有着千年以上树龄的银杏,柳杉的保护区,是多么的必要和罕见啊!应该通过让它加入到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之中,引起中国社会更多的关注,促使人们对它进行更好的保护,否则,天目山的整个生态系统就可能很快消失了。多数代表都同意了我的解释,有位印尼的代表指出“small is beautiful(小就是美)”,天目山就这样有惊无险地通过了,成为了申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一员。

我在做“中德生态研究合作计划”(CERP)计划的中方协调员时,对那次“德兴铜矿”项目的协调工作至今仍记忆犹新。德兴铜矿是露天矿,开采后的污水随着河流顺流而下,汇到一个湖里。该项目就是要对因德兴铜矿重金属污染引起的生态效应进行多学科评价。当时中德双方的科学家正在对项目的执行计划进行交流研讨,在了解了我方的项目计划安排后,德方科学家突然非常生气,会议出现了僵局。当时我并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提议大家休息十分钟。这期间我抓紧时间了解双方的情况。原来,中方认为那个湖又脏又乱,不好意思让老外去,就建议只在河流的某一小段取样。而德方科学家是搞沉积物研究的,德兴铜矿含重金属的污水肯定会流到湖里形成沉积,在湖里取样更专业。经过沟通交流德方专家表示说,他不是来玩的,是来工作的,该项目本身就是为了解决中国环境中所存在的问题,没有必要不好意思。问题就这样在交流沟通中圆满解决了。

主动出击

开展MAB的工作,主动出击非常重要,因为我们没有行政职能,所有的机会都要通过自己争取。

记得那是1986年,李文华院士调我来MAB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从报到的第一天我就一切从零开始,先跑人事,从2-3人扩编到5-6人;后跑经费,中国MAB以前没有固定经费,总是临时四处找别人要钱,这样工作肯定做不好。我一方面向中科院申请固定的办公经费(后来落实了8万元/年),一方面积极向UNESCO申请项目。为此我们常常是主动出击,经常拜访他们或主动写信询问每一年的项目情况,无论他们有什么项目,教育的、科学的、文化的、社区建设的等,我们都能找到相应的保护区成为项目点,因为中国保护区的需求点非常的多。因此那时候我们每年都能从UNESCO那里拿到比较多的项目经费,有了这些项目经费,就能省下一些来支持杂志的编辑出版。

由于我们主动出击,从开始时双方的生疏、隔阂,甚至不敢说话,到后来见面都相互亲密地行贴面礼,甚至还邀请我们到他们家去做客,我们与世界许多国家的MAB关系都相处的非常好。开始都是我们主动要求参加活动,后来是他们主动邀请,MAB国际协调理事会执行局副主席一职便是他们主动邀请我参加竞选的。

到后来,我与好几任UNESCO MAB的负责人都很熟悉,相处的很融洽,相互间谈工作、谈项目,也谈其他双方都感兴趣的话题。在我们的主动出击中,国际上对中国MAB的成绩和能力越来越了解、越来越认可了。

社区建设

保护和发展并重,关注当地居民的生活是MAB的基本理念。这一理念在武夷山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和落实。

武夷山盛产毛竹,成立保护区后山林归国家所有,毛竹不让砍了,但老百姓还要生活,矛盾就这样形成了。为了解决武夷山的问题,我们在福建省林业厅和保护区管理局的积极支持下,一方面指导保护区做课题,研究竹子生长的规律,找出科学砍竹子的办法,在那些可以砍的竹子做上标记。另一方面保护区管理人员主动拜访当地居民,对他们进行宣传教育。宣教中,居民认识到:山虽然是国家的,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他们也是山的主人,毛竹可以利用,但不能乱砍,要在科学的指导下砍竹子。后因为直接卖竹子收入很低,保护区进一步替他们想出路,比如进行竹子产品的深加工,开始时是筷子,接着做凉席、工艺品等,后来甚至台湾商人都来订货了。尝到了甜头老百姓都很高兴。

在此背景下,我们进一步建议保护区直接从当地挑选一些有责任心的百姓来巡山,巡山过程中看到外面的人来砍竹子肯定就会出面干涉,逢年过节保护区还发点红包给他们,就这样保护区逐渐和当地老百姓打成一片。此后我们还帮助保护区向UNESCO MAB申请青年奖学金等,给保护区的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

对保护动物的理解篇7

[关键词] 四动物福利;动物权利;动物保护;功利主义

【中图分类号】 D922.6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1-147-2

一、动物保护的发展

早在1809年,就有人在英国国会提出一项禁止虐待动物的提案。1822年,爱尔兰政治家马丁说服英国议院通过了著名的《马丁法案》――世界上第一部有关动物福利的法律文献。美国和英国分别于1866年和1876年通过了《禁止残酷对待动物法》。

除了以国家立法的形式保证动物的权利,还相继涌现出许多民间保护动物组织。1824年,世界上第一个民间动物保护组织――禁止残害动物协会,就是以马丁为主导创立的。之后,各国纷纷成立动物保护组织。绿色和平组织是当今世界最著名的动物保护组织。

在动物权利发展的这两百多年来,各类观点层出不穷,最具代表性且占据主流思想的观点动物福利论和激进动物权利论,两个派别的划分依据是动物权利范围划定上的分歧。

动物福利论的代表认为是新功利主义者彼得・辛格,他于1975年出版的《动物解放》,揭露了当今人类为了自己的需要残酷地剥削动物,其中工业化养殖食用和动物实验,造成大量动物的痛苦。这本书使动物拥有权利的概念广植人心,掀起了动物福利运动的新高潮,推动世界各地动物解放运动的兴起,促进了西方国家动物福利状况的改善。从《动物解放》一书中可以看出,动物福利论是一种比较和缓的改良主义。其追随者默许在保持现有的生活方式和体制的前提下,赋予动物部分权利,以减少人类对动物造成的苦痛。

动物权利论的杰出代表汤姆・雷根被称为动物权利运动的旗帜,他在其代表作《动物权利的理由》中,主张动物和人类一样,是“一个生命的主体”,并且如果我们想把价值赋予所有人类,而不考虑他们作为理者的能力,同样地,我们也必须类似的将权利赋予非人类。动物权利运动的最终目的是彻底废除并终止对动物的剥削,即所有涉及到商业利益的动物类农业、动物毛皮类工业甚至是对动物的科学试验和研究都必须得到完全彻底的禁止。

二、是否应当将动物权利纳入道德考虑的范畴

功利主义哲学的创立者杰里米・边沁就是一位动物权利宣扬者,他把“最大多数人的多大幸福”这一伦理原则推广到动物界。他论证说动物的痛苦与人类的痛苦其实并无本质差异。边沁以他的功利主义原则来为动物权利辩护,他认为,只要制造出痛苦,便是不道德的,人类施加于动物身上的暴行,并无正当性。穆勒更是进一步提出要承认动物的道德地位和用法律加以保护的观点。按照功利主义伦理学的理解,快乐是一种内在的善,痛苦是一种内在的恶;凡带来快乐的就是道德的,凡带来痛苦的就是不道德的。所以说任何有感受能力的存在,无论是人还是动物,只要给他们造成痛苦的行为就是不道德,这就为把动物的快乐和痛苦引入道德考虑的范畴提供了可能。

综上,可以看出,功利主义是人们争取动物福利,提倡动物权利,将动物纳入道德考虑范畴坚实的哲学理论基石。功利主义将动物利益计算进道德考虑,这一思想是具有革命意义的,因为在这之前众多理论都将动物排斥于道德领域之外。

然而,中世纪时期基督教神学家圣托玛斯・阿奎那却认为:“动物是为人而存在的,它们没有理性,与人不是同类;取用动物是合法的,博爱不涉及动物。”法国哲学家笛卡尔认为:“动物和人类表面上相似,本性上完全不同。人类和动物的灵魂是不同的,动物的灵魂只能驱动肉体和机械的活动,而人的灵魂是能思想的。”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康德称对动物而言,我们不负有任何直接的义务,因为他认为理性与自我意识是确定道德关怀资格的必要条件。简单契约论者认为,契约一般是关于双方利益的一种约定,契约一旦形成双方就有了一定的道德相关性,但是契约签订的前提是双方必须能理解契约内容,由于动物一方是不可能理解我们人类的契约内容的,故它们的利益就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同时这种行为与道德也没有相关性,故人类只负有对动物可有可无的义务。

无论持何种观点,有一种观点是人类所达成共识的,就是当动物利益与人类利益发生冲突时,无条件以人类利益为先。我认为应当将动物纳入道德考虑的范围,但是,动物是否有权利却有待商榷。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与动物建立了越来越深厚的情感,保护动物,是人类完善感情的需要,人皆有“恻隐之心”,对他人的悲惨遭遇或者是看到动物恶劣的饲养环境和残酷的屠宰条件难免会产生同情之心。同时,我们应当认识到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人类本身,比如人类很多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正是由于我们未能正确对待动物所造成的。保护动物,维护物种多样性,保持生态平衡,对于维护我们人类耐以生存的地球家园意义重大。人类可以为保护动物做出很多,大可不必像动物权利论者那样激进。谁都无权强迫他人改变饮食习惯,成为彻底的素食主义者,人是有自由意志可以进行自由选择的个体,每个具有理性的人都有分别是非对错的能力。

三、中西动物保护进程的探讨

从上文可见,美国和欧洲众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已纷纷出台专门保护动物的法案,保护对象不断扩充,内容趋于完善,与之相比,我国有关动物保护立法的实践则相对落后。我国环境立法考虑的主要是动物的经济利益,而非将动物的苦乐感受以及对待动物的方式是否“人道”作为一种重要考量标准,这与国际社会所提倡的真正意义上的动物保护法相去甚远。

中西方动物保护进程的差异是由各种因素决定的,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国情不同。工业革命为欧洲美国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大量人口离开土地进入城市生活,人们不再担忧温饱问题,不再直接役使动物,社会福利制度日趋健全,人们开始关注动物权利保护。而中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社会各项制度仍在摸索中前进,很多人的温饱问题都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社会福利制度难以惠及人民大众,所以与动物权益相比,这种情况下人的物质、精神等多方面的权益还是更加重要的。回顾历史,不难发现,最先参与到动物权益保护中去的往往都是社会中上层阶级人士。不难设想,当一个人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下,是否还会衣衫褴褛的加入到动物保护的大军中去呢?

(二)历史传统。东西方对动物的情感不同。西方很多民族历史上过着半游牧半畜牧的生活,这种生活方式让西方人对狗等动物有着一种天然的、传统的亲近感,动物是他们谋生的工具也是他们生活中的朋友。而我们农耕民族对于动物的这种亲近感则比较少,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而且东方历史上一次次人口膨胀一再打破食物的警戒线,所以人们不得不什么都吃。

其实,对动物的利他是人类群体利己的必要手段,也是维持生态平衡,遵循生物圈群体行为规范的行为。保护动物、提升动物福利有助于改善食品安全问题;有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跨越贸易壁垒、保障出口;有利于维护善良风俗,促进社会和谐。相信随着国家政府职能部门的重视,民间社会团体的努力,人们动物保护意识的提高,我国的动物保护事业也将日臻完善。

参考文献:

[1]李山梅,刘淘宁.东西方动物伦理的共识与实践应用[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2,(04).

[2]李亮.西方动物保护伦理及其对中国的影响[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2,(02).

[3]雷毅.动物权利的伦理基础[J].清华法治论衡,2010,(01).

[4]李彦,平雷丽.西方动物权利思想的哲学渊源[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04) .

[5]杨林.试论动物福利立法的伦理道德基础[J].时代经贸,2006,(39).

[6]汤姆・雷根,卡尔・科亨.动物权利论争[M].杨通进,江娅,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

[7]彼得・辛格.动物解放[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4.

对保护动物的理解篇8

第一条为了防治电子废物污染环境,加强对电子废物的环境管理,根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拆解、利用、处置电子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

产生、贮存电子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也适用本办法;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电子类危险废物相关活动污染环境的防治,适用《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有关危险废物管理的规定。

第三条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对全国电子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电子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造成电子废物污染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控告和检举。

第二章拆解利用处置的监督管理

第五条新建、改建、扩建拆解、利用、处置电子废物的项目,建设单位(包括个体工商户)应当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向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或者环境影响报告表(以下统称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前款规定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建设项目概况;

(二)建设项目是否纳入地方电子废物拆解利用处置设施建设规划;

(三)选择的技术和工艺路线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电子废物拆解利用处置环境保护技术规范和管理要求,是否与所拆解利用处置的电子废物类别相适应;

(四)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和预测;

(五)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

(六)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方案;

(七)对本项目不能完全拆解、利用或者处置的电子废物以及其他固体废物或者液态废物的妥善利用或者处置方案;

(八)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第六条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包括个体工商户)应当向审批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该建设项目需要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验收。

前款规定的环境保护措施验收,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是否竣工;

(二)是否配备具有相关专业资质的技术人员,建立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培训制度和计划;

(三)是否建立电子废物经营情况记录簿制度;

(四)是否建立日常环境监测制度;

(五)是否落实不能完全拆解、利用或者处置的电子废物以及其他固体废物或者液态废物的妥善利用或者处置方案;

(六)是否具有与所处理的电子废物相适应的分类、包装、车辆以及其他收集设备;

(七)是否建立防范因火灾、爆炸、化学品泄漏等引发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机制。

第七条负责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将具备下列条件的单位(包括个体工商户),列入电子废物拆解利用处置单位(包括个体工商户)临时名录,并予以公布:

(一)已依法办理工商登记手续,取得营业执照;

(二)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措施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

负责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近三年内没有两次以上(含两次)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没有本办法规定的下列违法行为的列入临时名录的单位(包括个体工商户),列入电子废物拆解利用处置单位(包括个体工商户)名录,予以公布并定期调整:

(一)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污染物的;

(二)随意倾倒、堆放所产生的固体废物或液态废物的;

(三)将未完全拆解、利用或者处置的电子废物提供或者委托给列入名录且具有相应经营范围的拆解利用处置单位(包括个体工商户)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从事拆解、利用、处置活动的;

(四)环境监测数据、经营情况记录弄虚作假的。

近三年内有两次以上(含两次)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的本条第二款所列违法行为记录的,其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者个体工商户经营者新设拆解、利用、处置电子废物的经营企业或者个体工商户的,不得列入名录。

名录(包括临时名录)应当载明单位(包括个体工商户)名称、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者个体工商户经营者、住所、经营范围。

禁止任何个人和未列入名录(包括临时名录)的单位(包括个体工商户)从事拆解、利用、处置电子废物的活动。

第八条建设电子废物集中拆解利用处置区的,应当严格规划,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定的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

第九条从事拆解、利用、处置电子废物活动的单位(包括个体工商户)应当按照环境保护措施验收的要求对污染物排放进行日常定期监测。

从事拆解、利用、处置电子废物活动的单位(包括个体工商户)应当按照电子废物经营情况记录簿制度的规定,如实记载每批电子废物的来源、类型、重量或者数量、收集(接收)、拆解、利用、贮存、处置的时间;运输者的名称和地址;未完全拆解、利用或者处置的电子废物以及固体废物或液态废物的种类、重量或者数量及去向等。

监测报告及经营情况记录簿应当保存三年。

第十条从事拆解、利用、处置电子废物活动的单位(包括个体工商户),应当按照经验收合格的培训制度和计划进行培训。

第十一条拆解、利用和处置电子废物,应当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定的有关电子废物污染防治的相关标准、技术规范和技术政策的要求。

禁止使用落后的技术、工艺和设备拆解、利用和处置电子废物。

禁止露天焚烧电子废物。

禁止使用冲天炉、简易反射炉等设备和简易酸浸工艺利用、处置电子废物。

禁止以直接填埋的方式处置电子废物。

拆解、利用、处置电子废物应当在专门作业场所进行。作业场所应当采取防雨、防地面渗漏的措施,并有收集泄漏液体的设施。拆解电子废物,应当首先将铅酸电池、镉镍电池、汞开关、阴极射线管、多氯联苯电容器、制冷剂等去除并分类收集、贮存、利用、处置。

贮存电子废物,应当采取防止因破碎或者其他原因导致电子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泄漏的措施。破碎的阴极射线管应当贮存在有盖的容器内。电子废物贮存期限不得超过一年。

第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有权要求拆解、利用、处置电子废物的单位定期报告电子废物经营活动情况。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通过书面核查和实地检查等方式进行监督检查,并将监督检查情况和处理结果予以记录,由监督检查人员签字后归档。监督抽查和监测一年不得少于一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发现有不符合环境保护措施验收合格时条件、情节轻微的,可以责令限期整改;经及时整改并未造成危害后果的,可以不予处罚。

第十三条本办法施行前已经从事拆解、利用、处置电子废物活动的单位(包括个体工商户),具备下列条件的,可以自本办法施行之日起120日内,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向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核准列入临时名录,并提供下列相关证明文件:

(一)已依法办理工商登记手续,取得营业执照;

(二)环境保护设施已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竣工验收合格;

(三)已经符合或者经过整改符合本办法规定的环境保护措施验收条件,能够达到电子废物拆解利用处置环境保护技术规范和管理要求;

(四)污染物排放及所产生固体废物或者液态废物的利用或者处置符合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时的要求。

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对申请单位提交的证明材料进行审查,并对申请单位的经营设施进行现场核查,符合条件的,列入临时名录,并予以公告;不符合条件的,书面通知申请单位并说明理由。

列入临时名录经营期限满三年,并符合本办法第七条第二款所列条件的,列入名录。

第三章相关方责任

第十四条电子电器产品、电子电气设备的生产者应当依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或者规章的规定,限制或者淘汰有毒有害物质在产品或者设备中的使用。

电子电器产品、电子电气设备的生产者、进口者和销售者,应当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公开产品或者设备所含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PBB)、多溴二苯醚(PBDE)等有毒有害物质,以及不当利用或者处置可能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影响的信息,产品或者设备废弃后以环境无害化方式利用或者处置的方法提示。

电子电器产品、电子电气设备的生产者、进口者和销售者,应当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回收系统,回收废弃产品或者设备,并负责以环境无害化方式贮存、利用或者处置。

第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将电子废物提供或者委托给列入名录(包括临时名录)的具有相应经营范围的拆解利用处置单位(包括个体工商户)进行拆解、利用或者处置:

(一)产生工业电子废物的单位,未自行以环境无害化方式拆解、利用或者处置的;

(二)电子电器产品、电子电气设备生产者、销售者、进口者、使用者、翻新或者维修者、再制造者,废弃电子电器产品、电子电气设备的;

(三)拆解利用处置单位(包括个体工商户),不能完全拆解、利用或者处置电子废物的;

(四)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依法收缴的非法生产或者进口的电子电器产品、电子电气设备需要拆解、利用或者处置的。

第十六条产生工业电子废物的单位,应当记录所产生工业电子废物的种类、重量或者数量、自行或者委托第三方贮存、拆解、利用、处置情况等;并依法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电子废物的种类、产生量、流向、拆解、利用、贮存、处置等有关资料。

记录资料应当保存三年。

第十七条以整机形式转移含铅酸电池、镉镍电池、汞开关、阴极射线管和多氯联苯电容器的废弃电子电器产品或者电子电气设备等电子类危险废物的,适用《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

转移过程中应当采取防止废弃电子电器产品或者电子电气设备破碎的措施。

第四章罚则

第十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违反本办法规定,不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责令改正;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九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拒绝现场检查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或者在检查时弄虚作假的,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但尚构不成刑事处罚的,并由公安机关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违反本办法规定,任何个人或者未列入名录(包括临时名录)的单位(包括个体工商户)从事拆解、利用、处置电子废物活动的,按照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未获得环境保护措施验收合格的,由审批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责令停止拆解、利用、处置电子废物活动,可以处10万元以下罚款;

(二)未取得营业执照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据《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依法予以取缔,没收专门用于从事无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材料、产品等财物,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一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整改,并处3万元以下罚款:

(一)将未完全拆解、利用或者处置的电子废物提供或者委托给列入名录(包括临时名录)且具有相应经营范围的拆解利用处置单位(包括个体工商户)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从事拆解、利用、处置活动的;

(二)拆解、利用和处置电子废物不符合有关电子废物污染防治的相关标准、技术规范和技术政策的要求,或者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禁止性技术、工艺、设备要求的;

(三)贮存、拆解、利用、处置电子废物的作业场所不符合要求的;

(四)未按规定记录经营情况、日常环境监测数据、所产生工业电子废物的有关情况等,或者环境监测数据、经营情况记录弄虚作假的;

(五)未按培训制度和计划进行培训的;

(六)贮存电子废物超过一年的。

第二十二条列入名录(包括临时名录)的单位(包括个体工商户)违反《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予以处罚:

(一)擅自关闭、闲置或者拆除污染防治设施、场所的;

(二)未采取无害化处置措施,随意倾倒、堆放所产生的固体废物或液态废物的;

(三)造成固体废物或液态废物扬散、流失、渗漏或者其他环境污染等环境违法行为的;

(四)不正常使用污染防治设施的。

有前款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行为的,分别依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六十八条规定,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有前款第四项行为的,依据《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三条列入名录(包括临时名录)的单位(包括个体工商户)违反《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有造成固体废物或液态废物严重污染环境的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的规定,责令限其在三个月内进行治理,限产限排,并不得建设增加污染物排放总量的项目;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责令其在三个月内停产整治;逾期仍未完成治理任务的,报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关闭:

(一)危害生活饮用水水源的;

(二)造成地下水或者土壤重金属环境污染的;

(三)因危险废物扬散、流失、渗漏造成环境污染的;

(四)造成环境功能丧失无法恢复环境原状的;

对保护动物的理解篇9

 

关键词:知识产权;海关;和解制度 

    2009年7月1日,海关总署第184号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的实施办法》正式施行。与海关总署114号令相比,184号令更加顺应海关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发展趋势,在立法宗旨方面更倾向于尊重知识产权的私权属性,注重权利人与收发货人的利益平衡,赋予权利人在法律法规范围内更大的自主选择权。其中最重要的表现就是允许双方当事人进行和解,184号令第27条第3款明确规定:“知识产权权利人与收发货人就海关扣留的侵权嫌疑货物达成协议,向海关提出书面申请并随附相关协议,要求海关解除扣留侵权嫌疑货物的,海关除认为涉嫌构成犯罪外,可以终止调查。”

    尽管我国确立了知识产权海关执法中的和解制度,但相关规定较为抽象,可操作性不强。基于此,本文试图对这一制度所涉相关问题加以剖析,以期对完善该制度有所裨益。

一、知识产权海关执法中和解制度所涉理论问题

    (一)和解制度与知识产权海关执法模式的关系

    我国目前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执法)主要有依申请保护和依职权保护两种模式。依申请保护,指知识产权权利人对涉嫌侵权的货物向该货物进出境的海关依法提出申请并向海关提交足以证明侵权事实明显存在的证据,海关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对涉嫌侵权的货物采取扣留措施。依申请保护属于事后保护,是在权利人提出申请后,海关对涉嫌侵权的货物进行扣留,但不对货物的侵权状况进行调查。依职权保护,是海关在对进出口货物实施监管的过程中,发现涉嫌侵权的货物时,依职权主动中止放行货物并采取调查处理措施的保护措施。以职权保护属于事前保护,一般是海关对涉嫌侵权货物中止放行后,再向权利人发出书面通知让其确认是否侵权。当然,依职权保护是以权利人在海关总署备案为前提,而且海关在调查结束后必须做出侵权与否或者无法判定的判断。

    由于和解制度规定在184号令的第四章(依职权调查处理)中,可以认为我国是将这一制度置于我国现行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的执法模式下的。但这样的规定并不意味和解制度仅可以发生在依职权保护的执法模式下。笔者认为,知识产权是一种私权,私权一般指以满足个人需要为目的的个人权利,它与公权相对应,具有私人(个人)性质,它涵盖了一切不为法律明文禁止的个人行为。知识产权海关执法中和解制度正是产生于尊重知识产权的私权属性,注重权利人与收发货人的利益平衡这一背景下,因而在依申请保护的执法模式下,也应允许和解的存在。

    (二)和解制度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客体的界定

    按照我们对知识产权保护客体的传统理解,其范围一般是指商标专用权、著作权和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专利权。但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和《世界博览会标志保护条例》的规定,海关应当按照或者参照相关条例对奥林匹克标志和世界博览会标志实施保护,184号令增加了有关奥林匹克标志和世界博览会标志保护的规定。

基于此,我国知识产权海关执法中和解制度所涉及的知识产权客体除了包括商标专用权、著作权和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专利权外,还应包括奥林匹克标志和世界博览会标志的专有权。

    (三)和解制度中的知识产权权利人的界定

    作为和解制度中最关键的权利主体的知识产权权利人,其内涵和范围在184号令并没有明确的规定。184号令第3条规定:“知识产权权利人及其人(以下统称知识产权权利人)请求海关扣留即将进出口的侵权嫌疑货物的,应当根据本办法的有关规定向海关提出扣留侵权嫌疑货物的申请。”显然,该条只是规定知识产权权利人包括本人及其人,并没有对权利人的具体范围进行明确。另外,现行的其他海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对此问题也都没有直接规定。笔者结合我

国《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法》《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和《世界博览会标志保护条例》的相关规定认为,知识产权权利人是海关所保护的知识产权客体的权利人,只有他们才可以向海关申请备案保护。根据上述对知识产权客体的界定,笔者认为知识产权权利人包括商标注册人、专利权人、著作权人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奥林匹克标志专有权人、世界博览会标志专有权人以及他们的人。

   二、知识产权海关执法中的和解制度的适用对象

    如上所述,在我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中,就保护的客体而言,无论是在依申请保护还是依职权保护中,我国海关保护的知识产权是不加区分的。而欧盟及美国等国则是针对不同对象加以保护。

    基于此,笔者认为,我国知识产权海关执法中的和解制度不能对所有情形都一概适用,而应针对不同适用对象分别进行。具体而言,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未涉及专利权的情形

    由于商标专用权、著作权和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奥林匹克标志和世界博览会标志的专有权的专业性、技术性稍弱,海关执法人员中的专业技术人员在依职权介人和解制度中也可以利用相关知识可以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所以笔者认为,在未涉及专利权时,和解制度在依申请保护和依职权保护两种执法模式下都可以适用。

    (二)对于涉及专利权的情形

    由于专利权的技术含量较高,在海关运用知识产权主动保护的几率几乎为零。据统计,在我国2007年查获的侵权商品中,侵犯专利权的商品3621340件,占查获侵权商品总数小于1%,价值达11782064元,只占全部案值的2% o此外,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均将海关运用知识产权主动保护专利权排除在外。因此,笔者建议,对此应参考西方国家的做法,将其排除出海关依职权保护的范畴,直接由权利人进人司法程序加以维权。在此种情况下,知识产权权利人只能在依申请保护模式下和收发货人达成和解协议。

三、知识产权海关执法中和解制度的具体适用情形及规制

(一)适用和解的具体情形

    1.依申请保护模式下,知识产权权利人与收发货人通过和解而不向海关提出保护申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的规定,权利人发现即将进出境的涉嫌侵权货物,可提出保护申请,权利人逾期未提出申请或未提供担保的,海关不得扣留货物。可见,《条例》既赋予了权利人依法申请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的权利,也赋予了权利人以明示或默示方式放弃保护的权利。因此,有可能出现权利人在发现即将进出境的涉嫌侵权货物后,与收发货人达成和解协议而不提出保护申请的情况。

    2.依职权保护模式下,海关发现进出口货物有侵犯备案知识产权嫌疑并书面通知权利人后,权利人未在规定期限内回复,或者不提供担保的,海关不得扣留货物。此种情况类似于上述依申请保护模式,因此,也有可能出现权利人接到海关关于发现侵权嫌疑货物的书面通知后,与收发货人达成和解协议的情况。

    3.权利人认定侵权后放弃追究侵权人的责任。权利人一方面确认货物侵权,另一方面与收发货人和解,放弃追究侵权人的责任。

    4.权利人对侵权货物追认授权。权利人对侵权货物追认授权,使原本的侵权货物变成合法授权货物。

    所以,笔者认为,虽然和解制度是规定在“依职权调查处理”一章中,但在上述四种情形下都可适用和解制度。

    (二)对和解适用的法律规制

    184号令中只是规定了允许当事人和解,但未明确如何对和解适用具体情形进行规制,笔者从上述四种情况出发,提出如下对和解适用进行规制的观点。

    1.对于上述第一种和第二种情形,就一般情况而言,是否进行边境保护由权利人自己决定,自己承担责任,这是“知识产权私权属性”的必然要求。但是,对于损害公共利益、人身安全和国家对外贸易秩序等方面的进出口侵权货物,任其出人可能会严重影响到国家和社会利益。因此,此时应允许海关在权利人没有提出保护申请情况下进行自动保护,赋予海关对货物进行主动扣留并开展侵权调查的权力。

  2.针对上述第三种情况,笔者认为,权利人已经认定了侵权行为,所以即使当事人达成和解、权利人放弃自己的民事权利,也不

会影响海关追究收发货人的行政违法责任。

    3.针对上述第四种情况,从民事权利的运用角度出发,权利人追认授权并无不妥,且效力也可溯及既往。而且现阶段的许多案件之所以会被认定为侵权,是因为已经取得知识产权许可使用权的收发货人未履行相应手续或未与知识产权权利人沟通好所致。笔者认为,因追认授权而获得“合法身份”通关的货物,原则上应承认其追认效力,同时海关应谨慎处理,综合考虑货物的实际状况、权利人的权利行使状况、追认授权的目的、获得追认授权的货物进出口后对社会产生的影响等方面的情况,最终决定是否撤销追认。因此,在处理追认授权问题时,应限定在合法合理的范围内,既要考虑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又要照顾到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四、知识产权海关执法中实施和解制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正确处理行政保护与和解的关系,维护公权力和私权利的利益平衡

    知识产权本质上属于私权,在知识产权海关保护中允许双方当事人和解是尊重其私权属性的表现。但知识产权毕竟不同于物权、债权等传统意义上的私权,它必须经过法律授权才可获得,在使用和许可过程中都需要公权力的介人,所以带有强烈的公权色彩。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就是通过公权力的介入来达到维护权利人合法私权的制度,行政处罚是其发挥作用的最主要的手段。因此,在和解制度的实施过程中,不能颠倒行政保护与和解的主次关系,只能将和解作为一种补充性的、处理特殊情况的制度来对待。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将和解作为选择性的程序,而非处理案件的必经程序;二是严格把握启动和解程序的条件,笔者认为权利人和收发货人都有权提出和解,且达成协议后,须经海关审核同意才可执行;三是和解不影响行政保护的实施,行政保护过程中的调查期限不因和解而中止,若在期限内不能完成和解,则仍由海关做出认定和处理,其认定和处理的结果不因和解的实施而改变。

    (二)正确把握和解的行使时间

    184号令未对和解的行使时间做出规定,笔者认为,既然法律允许当事人之间和解,在刑事案件的范围外,海关应采纳宽泛的立法态度,自权利人和收发货人接到海关扣留通知之日起至海关法定调查期限终止之日止,都应允许当事人之间和解。一旦双方达成和解,海关对涉嫌侵权货物的调查、认定、处置、处罚等一系列执法环节将被省略,必然节约海关行政资源,降低执法成本,达到行政资源优化分配的目标,实现海关、双方当事人的“三赢”。

    (三)正确行使和解程序

    184号令中规定的和解并不同于民事调解,民事调解中一般来说法院充当着“中间人”的角色,而知识产权海关保护中的和解制度是平等双方当事人在海关行政干预外经过平等协商达成的协议。因此,笔者认为,在施行该制度时应坚持简化程序,减少行政干预的原则。

    1.不要过分强调“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民事司法原则。当事人依法达成的和解协议,是当事人对自己权利自由处分的结果,海关经调查后,只要没有涉及犯罪,就不必为和解结果提供事实认定。

    2.海关应当在和解中保持中立,仅需保证双方能有通顺的沟通即可,不需为和解的达成或破裂提供意见,更不能利用自己特殊的地位左右和解的结果。

    3.不授予和解双方以反悔权。一旦和解正式达成,海关即应终止行政保护程序,双方当事人都不得因反悔而申请继续原先的行政保护程序。

    4.海关不对和解协议的实施负责,和解协议仅具备民事协议的性质。184号令没有赋予海关保障民事协议履行的职责,因此,在和解制度中没有设置和解协议的执行程序,而一旦双方因履约问题产生纠纷,需通过司法途径予以解决。

    (四)和解案件性质上不涉及刑事犯罪

    知识产权的使用和许可在很大程度上涉及公序良俗和国家对外贸易秩序,所以知识产权的保护带有公权色彩。虽然我国现已允许知识产权权利人和收发货人可以进行和解,但海关也要经过调查,只要有构成刑事犯罪之可能的,海关就不会赋予当事人和解的权利。因此当进出口货物涉嫌侵犯知识产权且构成犯罪时,海关边境执法等公权力就必须介入,不允许当事人和解而逃避责任。

对保护动物的理解篇10

【关键词】精神疾病;症状;护理措施

作者单位:136000吉林省脑科医院精神疾病是一种原因未明的重性疾病,表现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的障碍。其精神活动和周围环境不协调。自身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下面就精神疾病的基本症状做下具体说明。

1精神疾病的症状表现

11早期症状

111性格改变如对待人和事物的改变 对人冷漠,不关心,亲友疏远,不注意卫生。工作学习下降等。

112类神经症症状表现不明原因的焦虑、抑郁或有强迫症状。注意力下降,失眠、疲劳头疼等。

113语言和行为的改变出现不可理解的语言和行为。

12典型症状

121思维障碍主要是患者的思维活动不切实际。

1211思维联想障碍包括思维散漫、思维破裂、思维贫乏。

1212思维逻辑障碍

1213思维内容障碍主要是妄想 可分为被害妄想、关系妄想、影响妄想、疑病妄想、钟情妄想、嫉妒妄想。

1214被动体验被揭露感,被洞悉感。觉得自己的言语行为被别人控制,自己的想法别人都知道,自己内心非常痛苦。

122情感障碍情感淡漠,对周围事物缺乏应有的情感反应。对外界漠不关心无动于衷。情感倒错,情感反应和内心体验不相符合。

123意志行为障碍

1231意志活动减少,不与人交往,社会功能受损。不知料理个人卫生,少语、少动。

1232意向倒错无故自伤、自残等。

1233违拗,刻板动作,模仿动作。如出现幼稚、愚蠢、离奇动作。还可能出现冲动、伤人、自伤等行为。

13其他症状

131感知觉障碍最突出的就是幻觉。以幻听最为常见。

132紧张综合征包括紧张性木僵和紧张性兴奋二种。

2精神疾病患者的护理

21生活护理由于精神病患者受到疾病的影响常常表现生活不知道料理,进食无规律,暴饮暴食,亦或是拒食。活动少卫生差。睡眠少,严重者整夜不眠。有些患者出现药物副作用时也可导致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的状态。因此要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是非常必要的。

211保证患者的营养供给护士首先要了解患者不进食的原因。如果是有被害妄想害怕食物有毒而不进食者,可让患者集体进餐,让别的患者先进餐,他感觉放心后再进餐。如果是因兴奋行为紊乱或木僵者,这样可由护士给喂食。如果是由于药物副作用引起的进食困难者可给半流易消化的食物,在护士的监护下进食。密切观察患者进食情况,防止因吞咽困难导致噎食,同时要防止患者暴饮暴食。不能由口进食者必要时可按医嘱给予静脉营养。使患者得到应有的营养供给。

212保证充足的睡眠大多数患者都是睡眠减少,入睡困难、早醒,有的甚至整夜不眠。所以要保持病房的安静,说话走路及各项操作都要轻以减少噪音。协助患者睡前泡脚。保证患者服药到胃。如极度兴奋不眠的患者要根据医嘱给镇静剂,同时严密观察用药效果。

213卫生护理对于生活懒散、木僵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要做好个人卫生的料理。协助患者做好口腔护理、皮肤护理、二便护理头发卫生护理。定时洗澡更换休养服。

22用药的护理精神病患者的治疗主要是靠药物治疗,所以要保证药物的摄入。护士必须做到看护患者服药到胃,防止患者藏药或者吐药。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有药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特别是首次用药或使用针剂的患者,要嘱咐患者在起身活动时动作要缓慢防止出现如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如有不良反应要及时报告医生及时给予相应的措施。

23心理护理

23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我们护士对待精神病患者要像对待小朋友一样,要有爱心、耐心、要特别的关心他们爱护他们。虽然他们有时候会做出这样那样的过激言行,有时甚至伤害护士的举动,我们护士要给予理解、同情、包容。我们要用博大的胸怀和真诚的心为每位患者和家属服务。这样才能得到患者及家属的信任,才能更好地了解病情更好的完成我们的护理任务。

232进行有效的沟通我们必须首先要尊重患者,以诚相待,耐心听取患者的主诉,了解他们的病情和心理需要。交谈时态度和蔼,语言简单明确,如果患者有疑惑时,护士要给予正确的指导,帮助其尽早的解除困境。这样才能得到患者的信任,更好的进行我们的工作。

233社会功能的护理对于恢复期的患者必须要做好的。鼓励患者参加集体活动,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安排合理的工娱活动,锻炼其自身的能力,使其感到自己回到家庭和社会后也是有用的劳动者,不是一个废人了。这样既转移其注意力缓解其恶劣心境,又可使其心里得到安慰和满足。能更好的配合治疗和护理使其早日康复,回归社会和家庭。

24特殊护理

241合理安置患者,重症患者应单独放在重病室专人看护,做到患者的活动不离工作人员的视线。如那些极度兴奋有冲动行为、攻击破坏、自伤自杀行为的患者。必要时给予保护,以保证安全。

242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

2421由于患者受精神症状的支配出现幻觉妄想,往往表现为兴奋冲动、破坏、攻击行为、自伤自杀行为,也有抑郁的患者觉得活着没意思有轻生念头的,情绪不稳易激惹的,护理不合作的,意识清晰度下降谵妄的患者都在保护之列。以确保患者与他人的安全,防止发生意外。

2422使用保护带的患者,我们护士要做到专人看护不离视线,患者的需要都要护士亲自给做。保护的肢体处于功能位置,每2 h更换一次。同时给做肢体按摩和皮肤护理,防止发生压疮和臂丛神经麻痹等并发症。保持患者床铺清洁、干燥、平整,随时更换休养服和床单被罩。

3健康教育

31精神疾病是一种慢性的疾病,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的特点。所以要坚持长期服药,随诊,防止复发。

32指导患者和家属了解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认识疾病复发的危害,认识药物维持治疗,心理治疗对预防复发防止病情恶化的重要性。

33指导患者和家属了解有关抗精神病药物的知识,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及服药中的注意事项。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不能擅自减药或停药,使患者和家属能识别药物副作用的表现,并能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34指导患者及家属能早期识别疾病复发的早期征兆,如睡眠减少,情绪不稳,生活懒散对事物冷漠不关心,社会功能下降等就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35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强烈的精神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