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市场知识十篇

时间:2023-11-01 17:43:57

电力市场知识

电力市场知识篇1

关键词:素质理论 市场开拓岗位 培训方案设计

培训方案的设计通常是按照培训开发的程序,首先进行培训需求的调研,然后根据调研的结果进行培训开发,设计出项目的培训方案。这种设计方式的培训效果首先是短暂而非持久的,大部分员工在经过培训后的几个月内就恢复到了培训前的状态。其次因为各个时期的培训项目各自独立设计,无法形成一个系统化的科学的思路,随意性较大。论文就此问题探讨了从能力素质模型理论出发,提出一个基于岗位职责要求的系统的多层次递进的培训方案的设计思路,为培训方案的设计提供路径,为设计出一个科学有效的培训方案提供参考。

1.能力素质模型理论

关于岗位素质能力的概念不同的人有不同理解,一般认为它是一个个体所拥有的知识、技能与职业素养的综合,它们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相互融合共同作用、影响个体行为,其表现出的各种组合便构成了个体的能力素质结构。素质能力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 1973年心理学家麦克利兰在提出“能力素质”概念之后,又构建了能力素质模型(Competency Model)理论,将担任某一特定的任务角色所需要具备的能力素质的总和(Competency)分五个层次:知识(Knowledge)、技能(Skill)、自我概念(Self-Concept)、特质(Traits)、动机(Motives)。

素质能力这座“冰山”水面以上的“知识、技能”等的“应知、应会”部分,麦克利兰将其称为通用性素质(Threshold Competencies),水面以下的“价值观、自我定位、驱动力、人格特质”等情感智力部分被称为鉴别性素质(Differentiation Competencies)。

素质是驱使人们产生工作绩效的各种个人特征的集合,反映的是可以通过不同方式表现出的知识、技能、个性与内在动力(动机、价值观)等。知识技能等明显、突出并且容易衡量,但真正决定一个人的成功机会的,是隐藏在水面以下的因素,它们难以捕捉,不宜测量[1~2]。

2.以供电企业市场开拓岗位为例,基于素质模型的岗位素质探讨

2.1岗位职责是工作绩效的集中体现

素质是驱使人们产生工作绩效的各种个人特征的集合,而工作绩效的体现一般反映在岗位职责的履职能力。因此,想要设计出某个岗位的培训方案,可以从该岗位的岗位职责要求出发。一般企业对于岗位职责的描述都已经比较规范, 可以从企业相关制度中方便地得到[3]。

如供电企业市场开拓岗位职责包括市场开拓、用电设备验收、业务拓展等;其内容包含该用电市场调研、新项目的实施与跟踪、业扩报装、供用电合同管理一次设备验收、电气设备的特性试验、电能计量装置验收、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试验、二次设备验收等。

2.2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探析

企业可以根据岗位职责要求,从岗位职责出发,层层抽丝剥茧,分析和提炼出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要求。这里可以请培训方、培训需求方、相关企业专家和师资、人力资源专家等组成专家委员会讨论构造一个关于该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的框架,通常关于知识的需求可以分为完成岗位职责所需要的岗位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三类,关于技能的需求也可以分为基础技能、专业技能和相关技能三类[4]。

比如对于供电企业市场开拓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通过由承担培训的部门权威人员、人力资源专家、从事相关研究、教学以及培训工作的教师和专兼职培训师、供电局该岗位工作人员等组成的专家组反复论证,得到该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情况如表1。

2.3岗位员工的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

某个岗位员工所表现出来的自我概念和自我认知,在履行工作职责时可以从其行为能力或行为习惯上体现出来。而岗位应该表现出的行为特征或行为习惯可以从从事该岗位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出发,探讨这一类岗位在掌握了某一项或某几项甚至全部的知识和技能所涵盖的具体内容后,一项一项分析提炼出来。

比如作为供电企业,对于从事这个市场开拓岗位的员工的行为规范有以下要求:首先是态度方面:要有一定的职业素养,能够处理电力公文,懂得相关的法律法规,具备职业道德,熟悉企业文化,具备团队合作精神,能够进行相关技能培训,并带好徒弟,传授技艺。其次是要具有的特定的行为能力,比如为了具备表1专业技能一中市场开拓中的用电市场调研技能,应具备的行为能力,提炼总结如下:了解电力需求侧管理;了解电力市场营销内容;掌握电力市场基本概念了解电力市场研究与分析相关知识;掌握电力需求侧管理内容相关知识;掌握市场营销基本理论相关知识和概念;掌握电力市场竞争对手分析、电力销售市场调研、潜在电力市场的开拓方法、广告与市场开拓、优质服务与市场开拓;掌握国外电力公司需求侧管理。同时作为要开发和巩固新客户的市场开拓岗位的员工还应该具有良好的沟通表达技巧和善于发现新机会的能力,注重团队合作。

至于人的性格和动机则多种多样,在企业管理中关于领导者的特性理论研究的较多,关于一般岗位人员的性格特征的理论研究不多。性格与动机和岗位的匹配,以及它们能否通过培训得到改善是一个有争议的论题。通常在培训中比较常见的是对于性格和动机的测试与适应,或者建议适当的调整。某个岗位员工所需要的一系列的岗位行为习惯可以综合描述为某项性格特征。比如作为供电企业市场开拓岗位人员在进行市场开拓时,应该具备与岗位适宜的性格特征,比如耐心和坚持不懈的信念,当潜在的客户出现时,能够不厌其烦地回答其问题,主动地为客户提供他所需要的帮助,解除客户的疑虑,帮助其做出正确的选择。性格和动机丰富多样,是决定个人的行为及表现的关键因素,但是难以观测到,需要借助很多手段进行测试和评估[5]。

3.基于素质模型的方案设计

通过以上分析,对岗位的工作职责进行分解分析后,确定岗位对知识、技能的要求,在此基础上细分岗位应具备的特定的行为能力,对于这些行为能力进行分解组合,形成一个一个的培训模块,这些培训模块再组合为一个层次化的培训方案。

比如基础知识-电工基础-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掌握电路的基本计算方法;掌握电阻、电感、电容元件串联的正弦交流电路分析方法;掌握阻抗串、并联及混联电路的计算方法-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库仑定律-本模块介绍库仑定律。通过对定律的表述、解释和应用举例,掌握库仑定律。具体方案设计见表2。

表2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培训

因为显性的知识和能力的改变比较容易,因此通常培训者比较容易进行培训课程的设计。课程可以按知识的相关性和同级性原则、按工作内容或过程展开的顺序确定培训课程排列的顺序、按课程所对应的工作任务的重要程度和难易程度为基本依据分配课时,调整基于岗位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的架构和内容。

在市场开拓岗位的培训方案设计中,根据所需要知识,按其相关性和同级性原则分成一个个边界比较清晰的模块展开培训。知识类的培训通常比较具有系统性,较难分割。而技能类的培训通常可以较好的分割。

比如专业技能一中的电力市场调研与市场开拓,可以根据所需要的行为能力,分别展开.国外电力市场运作模式、供电服务策略、电力市场调研、电力市场分析、行业用电分析、电力竞争对手分析、市场开拓、优质服务与市场开拓、冲突解决方法等模块的培训,具体见表3。根据表3的内容可以再进行细分,设计出更小的细分模块的培训方案,如可以进一步细化设计冲突解决方法模块的培训方案,见表4。

表3 电力市场调研与市场开拓培训

表4 冲突解决方法培训

而对于态度、行为的培训,也可以通过明确和不断强化企业文化、企业价值观、建立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等等来达到改善员工态度和行为,比如职业道德规范培训方案见表5,其中外在形象规范、一般行为规范、具体行为规范可以再行细分,分别制定更具体的培训方案。比如一般行为规范培训方案见表6。

因为位于冰山之下的深层次因素对于员工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影响更持久,更深远,所以要提高工作成效,不仅要进行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更要改变员工的行为和态度,而员工的态度和行为改变又取决于员工的动机和性格。对于岗位员工的性格特征或者行为动机展开的培训虽然难度很大,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这方面的培训,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4.总结

论文以岗位胜任能力素质模型理论为基础,以供电企业市场开拓岗位为例,梳理了岗位员工的培训方案体系开发的思路,提出了岗位培训方案应从岗位职责入手,分析该岗位所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再深入分析员工所需的行为能力、应具备的性格特征,背后的动机等,依次建立对应的各个层次的培训方案,最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培训方案体系。该思路的提出为各个岗位培训方案的设计提供了明晰的路径。

参考文献:

[1](美)约瑟夫J 马尔托奇奥.战略薪酬:人力资源管理方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2]陈湘平、龚福民.企业文化如何引导、融入企业管理[J].冶金企业文化,2010,4.

[3]李刚雷,吴薇.浅谈发展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J].大众商务,20101,8.

电力市场知识篇2

集成电路是换代节奏快、技术含量高的产品。从当今国际市场格局来看,集成电路企业之间在知识产权主导权上斗争激烈,重要集成电路产品全球产业组织呈现出跨国公司(准)寡头垄断的特征,集成电路跨国公司销售、制造、研局朝全球化方向发展。有鉴于此,当前集成电路是中国的“短腿”产业。

(一)产品研究开发至关重要。

集成电路产品研发和换代周期较短。按照摩尔定律,集成芯片上所集成的电路数目,微处理器的性能,每隔一个周期就翻一番;可比单位货币所能购买到的电脑性能,每隔一个周期就翻两番。为什么集成电路产品研发换代周期如此之短?因为芯片制造商要以最短时间,尽其所能,开发新技术,将技术标准更新换代,以实现产品性价比迅速优化,并大规模锁定消费者群体,乃至防止自身技术标准锁定的消费者、使用者群体流失到竞争厂商那儿去。由此,集成电路制造商要生存和发展,必须从销售收入之中,高比率地支出研发预算,建设研发队伍,开展研发行动。研发主要目标在于,形成具有性价比优势的技术标准和产品规格。以全球优势芯片制造商英特尔为例,近几年其研发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一直高达13-15%,而同期相对比,即使是研发强度较高的汽车和航空器产业,其优势跨国公司的研发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也都在5%上下。

(二)知识产权主导权上斗争激烈。

研发投入和行动是为了获取创新成果。集成电路厂商之间,在研发成果的认定、建设、保护方面,常年都是剑张弩拔,斗争异常剧烈。首先,研发成果要及时在产品市场销售地申请登记为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这种登记行动在步调上要早于国际市场开拓。再以英特尔公司为例,美国专利和商标局的数据显示,近几年来英特尔所获该局授权专利数目一直排在前十位,2007年获得授权数1865项,在授权巨头中排第五。其次是技术标准的认定和推广。一项技术标准的权益的表现就是一个技术专利群体。从全球个人和办公用计算机市场整体格局看,英特尔和微软拥有所谓w英特尔事实标准;为巩固这一标准的垄断地位和保持周边技术标准的优势地位,英特尔可谓不遗余力。英特尔每隔一个季度,要在美国、中国、欧洲等世界主要大市场区,选择商务中心城市,举办所谓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峰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推介英特尔的技术标准。近年推出的计算机技术标准涵盖到系统总线、PC架构、多媒体网络、无线通讯、数字家电等方面。三是知识产权的诉讼与反诉讼。作为PC机技术标准主导者,英特尔和微软两家公司几乎每年都发生诉讼与反诉讼事件,诉讼涉及的核心问题是知识产权侵权和市场垄断。近年来,就法院正式立案案件而言,英特尔的诉讼或反诉伙伴涉及美国Broadcom、超微、美国消费者群体、Transmeta、Intergraph、中国台湾威盛、中国深圳东进等;至于从2005年开始,美国AMD公司诉讼英特尔更是表明,AMD公司要正面挑战英特尔在PC机CPU芯片供应上占据多年的绝对垄断地位。

(三)重要集成电路产品全球产业组织呈现出跨国公司(准)寡头垄断的特征。

集成电路厂商要做到大规模锁定消费者群体,除在研发投入和节奏上要占优势和先机之外,还需要尽可能地将产品市场国际化。因为只有以高度国际化的市场为基础,企业才能在产品生产和销售上取得规模经济优势,才能摊薄昂贵的研发成本。全球产品市场规模的扩张和研发强度的加大又是相辅相成的。于是,对集成电路等产业来说,若以全球市场为背景,我们会看到这样一幅图景:一旦某个企业在市场份额上初占优势,它在研究开发经费的投入,在技术标准的推出和拥有,在锁定消费者步伐等方面,都会较长时间处于优势或领先的地位。全球市场份额也会朝向寡头集中,直至另一个后起之秀再凭借某些条件,逐步突破原有优势企业的寡头地位,并推动市场份额重组,乃至再次形成新的销售市场朝向单寡头或少数寡头集中的格局特征。当前集成电路产品全球的销售市场和产业组织格局充分说明这一点。据Gartner公司调查,2007年全球前十大公司占全球商业芯片销售收入的53.1%。需注意,这仅是关于全部各类销售收入的集中度数据。集成电路(芯片)是中间产品;对某一具体最终产品所使用某种具体芯片而言,往往由单个或为数不多的若干芯片制造商处于市场垄断地位。例如,对个人和办公用微型计算机最终产品来说,因所谓WINTEL事实技术标准对既定消费者群体的锁定,至少在PC机的CPU芯片供应上,很多年来,英特尔公司实际上一直处于单寡头垄断地位。当然,近几年这种单寡头绝对垄断地位也一定程度受到AMD公司的冲击。至于其他具体种类芯片,也以单寡头或少数寡头垄断供应居多。

(四)跨国公司销售、制造、研局朝全球化方向发展。

2007年全球集成电路销售收入最多的十家公司分别是英特尔,三星电子、东芝、德州仪器、意法半导体、英飞凌、现代半导体、瑞萨、恩智浦和日本电气。十大巨头均为跨国公司,均以全球市场为背景,进行制造、销售、研发基地配置,以尽可能地取得行业竞争优势。以英特尔公司为例。英特尔在50个国家开设约300个分支机构,总公司对分支构架的控制主要采取控股、内部化方式,全球化布局战略在销售、制造、研发等方面都得到充分体现。

从销售收入地域格局来看,销售地域格局的多元化和新销售地域增长点的形成是支撑英特尔销售收入迅猛上升的主要因素。1997至2007年间,英特尔公司美洲销售份额从44%0持续下降至20%;欧洲份额从27%持续下降至19%;亚洲份额从19%持续上升至51%。

从制造过程来看,英特尔在全球范围整合生产体系,将高附加值部分(硅片生产与加工)留在美国,将制造设施放在以色列,将劳动密集型业务放在马来西亚、爱尔兰、菲律宾、巴巴多斯、中国和哥斯达黎加等地。随着中国市场重要性上升,英特尔在建设原上海测试和封装工厂的基础上,先后于2004年、2007年再在中国成都、大连建设封装测试和生产制造工厂。

从研局来看,在芯片设计和测试方面,美国、印度、以色列、中国等重要区域市场支点和人力资源丰富区是公司布局重点,其三大模块化通信平台、解决方案中心、研发中心分别布设在美国、中国和比利时。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特尔的全球架构整合行动一定程度影响和引领着其他芯片商。其中,一些公司对海外机构进行了重组。

(五)集成电路是中国的“短

腿”产业。

我国集成电路的设计和制造还处在起步发展阶段,远不具备强势国际分工地位。这在多方面都有所体现。首先,集成电路是中国大额逆差产业。尽管近年我国货物贸易实现巨额贸易顺差,但顺差、逆差产业的分化明显。顺差主要集中在纺织、家电等产业上,而集成电路、矿产、塑料等发生大额逆差。2005年和2006年集成电路是我国头号逆差产品,其贸易逆差总额分别高达856亿美元和676亿美元,相当于当年全部货物贸易顺差的48.2%和66.4%。其次,我国各种专有权连年发生大额贸易逆差。2006年和2007年,通过国际收支反映出来的中国“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贸易项逆差分别为64.3亿美元和78.5亿美元,分别相当于当年服务贸易国际收支逆差总额的72.8%和99.4%。如前阐述,集成电路产业要发展,需要以企业拥有强势知识产权所有权为基础,而专有权贸易项大额逆差实际上和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处在幼稚期密切相关。还有,目前我国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企业的实际情况也说明了这一点。2007年中国地销售收入排名第一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华大集成电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销售收入总额大致相当于同年英特尔销售额的5%。在排名前几位的芯片设计制造商中,业务种类主要集中在身份管理、消费结算、通信、MPi、多媒体等低端芯片上面。

二、中国本土企业的借鉴经验

目前,在智能卡,固定和无线网络、消费电子、家电所用芯片,以及PC机芯片等产品领域,我国已经有若干集成电路设计制造企业,自主品牌业务迅速增长。境内自主品牌企业的成长经历初步表明,国内大市场能够为企业成长提供比较优势,知识产权建设是企业可持续成长的推动力,企业应该高度重视知识产权贸易纠纷应对,目前中国集成电路企业“走出去”尚不普遍。

(一)若干中低端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迅速成长。

根据来自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的数据,中国内地集成电路设计产业销售收入从2002年的21.6亿元增长到2006年的186亿元,年均增长71.3%。位居2007年销售额前五位的企业分别是中国华大集成电路、深圳海思半导体、上海展讯通信、大唐微电子、珠海炬力集成电路。我国集成电路的本土“巨头”的业务范围主要集中在智能卡、多媒体、通信卡等低端业务上。同时,这些企业在成长早期的某个三至五年时间段,都发生过业务量迅猛增长。其中,珠海炬力2002-2005年间销售收入年均增长高达950%;上海展讯通信2007年销售收入相比上年增长了233.1%,中国华大集成电路2004-2006年销售收入年均增长62.6%。

(二)境内大市场能够为企业成长提供比较优势。

境内大市场对企业成长的重要作用的典型表现是:“第二代身份证项目”为中国华大、大唐微电子、上海华虹、清华同方微电子等企业成长提供了较大市场机遇。这里再以珠海炬力对市场的主动开发为例。从2001年开始,珠海炬力推出所谓“保姆式服务”。炬力在销售芯片的同时,免费附送一套完整的MP3制造“操作手册”,对芯片手工、规范、标准、制作和质量等做详细说明。同时,只要买了炬力芯片,炬力服务支持人员会告诉你到哪里买合适的PBC板,到哪里买电容、电阻,成本是多少。客户即便是外行,只要找几个会焊接技术、能看懂图纸的技术人员。然后再买模具回来,往上一扣就可以出货。“保姆式服务”吸引了大量中小厂商进入MP3市场,仅2005年,境内出现的MP3品牌就达600多个。由此,珠海炬力在中国本土成功巨量引爆MP3生产和消费能力。这种操作给矩力销售收入带来了井喷式增长。还有,珠海炬力后来深陷与美国芯片商SigmaTel公司的诉讼纠纷,对向美国出口受到限制,这时,正是面向境内和其他国家的销售为珠海炬力提供了市场缓冲和财务支持。在后来与SigmaTel公司的较量中,珠海炬力要求国内司法机关执行“诉前禁令”,而正是因为考虑到可能失去中国境内大市场,成为外方企业考虑和解的重要权衡因素,中国境内大市场成为斗争筹码之一。实际上,我们再从国际经贸理论提供的论证来看,不论是波特的国家比较优势论,还是战略性贸易理论,或者是杨小凯等人新兴古典贸易理论,境内大市场都是构建国际分工比较优势的重要支持因素之一。

(三)知识产权建设是企业可持续成长的推动力。

具备研究开发实力是启动、占领和拓展市场的基础,也是企业可持续成长的动力。所有快速成长的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企业都表现出了这个特点,有的企业在技术标准建设上也取得了很大成绩。

1 中国华大。2006年华大实现了新增知识产权45项,其中申报发明专利29项,软件著作权登记8项,集成电路版图登记8项。该公司自2003年开始进行WLAN芯片研发工作,成为无线局域网领域的“宽带无线IP标准工作组”正式成员。此外,作为“WAPI产业联盟”发起人单位之一,华大还积极参与到国家WLAN标准的制定。

2 深圳海思。海思掌握具有一定地位的IC设计与验证技术,拥有先进的EDA设计平台、开发流程和规范,已经成功开发出100多款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共申请专利500多项。

3 上海展讯通信。展讯近百项发明专利获得国内外正式授权,目前已形成一套核心技术的专利群。

4 大唐微电子。公司连续开发出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与产品,目前,公司共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报专利90项。

5 珠海炬力。2003年以来,珠海炬力不断加大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研发投入力度,并积极申请专利、布图设计、软件著作权、商标权等多种形态知识产权,专利申请量和获得授权的数量实现了迅速增长。

(四)知识产权贸易纠纷提供的教训非常深刻。

在深圳海思尚未从华为拆分出来的时候,华为就在集成系统的软硬件方面和国外厂商有过知识产权摩擦。至于从2005年年初至2007年6月,珠海炬力与美国老牌芯片商SigmaTel的知识产权纠纷所引发的摩擦影响之大、企业投入之巨、持续时间之长、社会关注之广,在我国贸易纠纷历史上极为罕见。这一知识产权贸易纠纷提供的教训值得我国集成电路和高新技术企业长期引以为鉴。

1 集成电路企业全球市场份额大幅攀升必然引发知识产权贸易摩擦。2003年以前,SigmaTel曾经在全球MP3芯片市场中占据70%以上的份额。但是,正是由于集成电路产品的快速换代性和消费者群体锁定性,随着珠海炬力的崛起,SigmaTel的市场份额

不断遭到炬力蚕食。2006年4月,SigrnaTel第一季度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67%,正是出于“生死存亡”的考虑,SigmaTel才选择在珠海炬力成长的关键期,不遗余力地通过诉讼和其他途径,试图“阻击”炬力市场领地的蔓延。

2 知识产权诉讼过程本身就会给竞争对手造成重大伤害。在诉讼其间,珠海炬力曾经遭遇对美国出口受到禁止、公司股价大跌、前后诉讼支出超过1000万美元等考验,如若公司没能挺住,可能就倒在诉讼途中。

3 与诉讼对手和解,是双方博弈的理性选择。在整个诉讼和反诉过程中,珠海炬力经历“遭诉应诉反诉拒绝和解在对方调整条件后和解”的互动角色变化。而对手Sigma7el则经历“一定程度得手遭反诉提出和解遭到拒绝调整条件后和解”的角色变化。双方的和解与英特尔、微软、IBM、华为等公司与纠纷对手和解有类似之处,是实力较量之后的理性博弈和解。

4 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必须同步于产品国际市场开拓。2005年以前,珠海炬力的知识产权管理是滞后于国际市场开拓的,当然也谈不上事前对可能陷入的诉讼做前瞻性准备。而正是回应诉讼强烈地推动了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

(五)企业主动“走出去”尚不普遍。

目前就企业国际化而言,境内快速成长的企业均在自身设计产品出口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其中,深圳海思、上海展讯、大唐微电子、珠海炬力等企业的海外销售收入都在公司销售总额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其中,2006年,深圳海思出口收入占销售收入的69%,上海展讯占32.6%,大唐微电子占1.4%,珠海炬力占89%。不过,在海外分支机构建设方面,仅深圳海思、上海展迅通信初步取得进展。

三、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继续突围发展的基本要领

集成电路之所以成为中国的短腿产业,有其内在原因。集成电路企业的启动需要有较先进的技术和较强劲的资本实力作为基础;也需要国内居民普遍的收入达到一定水平,以支撑电脑、手机、消费电子、高端家电等购买阀值相对较高的产品形成市场规模。至于某些中高端芯片产品发展,国内企业还处于成长初期,会面临外方强势跨国公司全面垄断市场的压力。全面考虑这些情况,作为“短腿”的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历程必定是一个不断在技术和市场上构建优势,并突出外方强势企业重围的过程。

(一)积极拓展产品种类,提升产品档次。

我国现有集成电路企业,现有的集成电路关联企业,如计算机、家电、消费电子、工程服务等产业领域厂商,应该在企业原有的技术和财务实力的基础上,通过开发创新技术、建设技术标准和拓展产品市场,逐步拓宽和提升我国能够设计、开发、制造的集成电路产品种类,乃至实现我国设计的自主品牌集成电路产品,逐渐延伸到手机、计算机用CPU等高端芯片产品领域,并逐渐结束我国在高端集成电路领域的空白状态。

(二)企业主动开发境内大市场。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不断增长,我国消费购买阀值增大,对像集成电路这种高技术产业的突围成长而言,境内大市场的孵化、支持、缓冲等作用将表现得越来越明显。不过,境内大市场的这种作用需要企业主动去发现、开发和利用。因此,在中国内地企业提升集成电路产品档次、培育民族品牌产品、建设自主技术标准体系的过程中,应该借鉴珠海炬力、中国华大等企业的经验,创造性地拿出市场开发方案,通过生产和消费两方面的促进,激发我国的集成电路市场容量潜力,并实现企业快速成长。

(三)加强技术标准建设,占领知识产权制高点。

境内集成电路企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关联企业,应以某些技术单点的创新成就为基础,加强产品价值链上下游环节技术创新和专利开发,以点带面,逐步形成本国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标准集群。企业和政府共同努力,将谋求事实国际标准与国际标准认定结合起来,大力推进技术标准国际化。企业应积极建设产业联盟,集中同行技术实力,削弱国际同行竞争性标准影响力,促进自主产权技术标准建设。政府则应完善技术标准国内管理。同时,积极参加技术标准国际组织和论坛,推动技术标准国际合作机制改革。

(四)企业尽快“走出去”,培育形成民族自主品牌跨国公司。

随着我国自主品牌集成电路产品国际市场份额的增大,随着产品品种逐渐延伸到电子产品CPU等核心环节或高端领域,我国企业与外国跨国公司的直面竞争将在所难免。因此,从指导思想上,在集成电路企业的成长过程中,一定要尽快“走出去”,要以本行业世界一流跨国公司为标杆,构建全球性与区域性恰当结合的研发、生产、销售网络。另外,与集成电路关联的计算机制造、电信服务、工程服务企业,也都应该尽快成长为自主品牌跨国公司,并和集成电路跨国公司成长形成呼应、配合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五)政府和社会将集成电路产业作为战略产业予以扶持和资助。

集成电路产业具有以下特征:研发和资本需求强度较高,厂商静态动态规模经济效应明显,本国厂商和产业成长面临外方强势竞争对手,这些特征非常符合战略性贸易理论所阐述的战略性产业的特征。因此,政府应将该产业作为战略扶持产业。具体地说,政府应该选择集成电路(潜在)优势企业,运用研发资助、财税优惠、优惠性融资、出口补贴、“走出去”资助,外方优惠政策争取等措施,积极推动本国战略产业厂商提高国际市场份额。此外,政府还应和科研机构、其他社会各界一道,面向集成电路产业,加大基础科学研究力度,加强与科技项目、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相关的配套公共管理和服务。

(六)政府统筹建设境内外大市场,加强国际经贸合作关系。

首先要加强境内外关联产品消费设施和流通市场的建设。在国内,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宜采取财政支出、优惠信贷等方式;在境外,主要面向发展中经济贸易伙伴,以政府发展援助、企业公益行动、贸易能力援助等方式,支持或帮助有线无线网络、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PC、手机、家电等关联产品流通市场,提升贸易伙伴的贸易能力。其次要策略地开展国际经贸关系合作。积极面向在集成电路产业上和我国不存在竞争关系的经济体,通过FTA/RTA和其他经贸协议,形成(准)共同产品市场关系。第三要优化企业对外投资环境。加强国际投资协定合作和双边协商,破除中国企业境外投资进入障碍。

(七)加强知识产权贸易摩擦的防范和应对。

电力市场知识篇3

深化教学内容

“电力市场”本身是一门新兴学科,是在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实践中不断发展起来的。目前的电力市场化改革还在不断探索、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电力市场”课程教学内容也需要不断调整、充实和完善。1.使授课内容反映学科最新发展成果教师在讲授教材内容的同时,要适当介绍相关理论的最新发展,使学生对学科的发展动态有所了解。如,在讲授开放式电能市场时,考虑到双边交易模式是未来电力市场的发展趋势,可适当介绍博弈分析、阻塞费用分摊与管理等前沿问题。考虑到仿真分析已经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可以适当介绍目前基于Agent的电力市场仿真平台和电力市场与电力系统交互仿真平台的最新研究和应用情况。通过对学科最新发展成果的介绍,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热情。2.加强经济学基础部分的讲解由于授课对象是电气工程专业的学生,基本没有选学过经济学课程,所以教师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要适当充实内容,并通过实例加强学生对名词术语和基本概念的理解。如可用实例加强对边际、边际价格、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等经济学名词和规律的讲解。这样可以为学生扫除后续学习的障碍,避免学生产生对课程学习的畏惧心理。3.重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讲解,略复杂的数学推导考虑到学生的数学基础,为突出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掌握,可给出复杂问题的数学模型、求解思路和结论,对复杂数学的推导可留做课后补充习题。这样既可以满足大多数学生对课程内容掌握程度的要求,又有助于提高少数基础较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做到因材施教。4.增加实际案例的讲授教师搜集整理一些典型案例,做为补充内容补充进行讲授。如“吉林直购电试点”、“英格兰和威尔士电力改革”、“浙江电力短缺出现双轨电价”、“二滩水电站陷入困境”、“山东直供电的一次冒险”等。通过案例,可以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电力市场知识篇4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mart grid and the reform of the electric power market, the future domestic energy market will be gradually transformed into the "central" environment of the introduction of competition by the "central environment" of the state enterprises". In this transformation, the electric power marketing curriculum system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forward-looking. In the comprehensive comparison of ability oriented, knowledge orient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method, the "niche" method of social ecological perspective is selected to reconstruct the original power marketing system, which is based on three aspects: social niche analysis, knowledge skill analysis, course category analysis,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new talent training in the future electric power system reform.

关键词: 智能电网;生态位;电力市场营销;课程建设

Key words: smart grid;niche;electric power marketing;course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4-0244-03

0 引言

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的文件,文件主要强调要开放输配电网络以外的竞争性环节电价,对社会资本放开配售电业务,开放公益性和调节性以外的发用电计划,实现交易机构独立规范运行。文件揭示了未来国内能源市场将由以国企主导的“中心环境”逐渐转变为引入竞争多元主体的“去中心化环境”。在这种背景下,随着建设国家智能电网战略的逐步推进,原有电力市场营销专业体系面临新的瓶颈。培养适应电力体制改后电力市场营销专业人才以满足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这也为我国高校的电力市场营销专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从2009年至今,以智能电网为核心的工程技术迅速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伴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应运而生的全球能源互联网构想,如何及时响应国家经济调整的策略、及时调整应对日益国际化的电力能源互联平台,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的电力营销专业人才是高等院校学科建设中需要面对的一个新问题。

长期以来,电力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生主要以垄断经营的电网企业就业为主,但是未来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化,民营资本的广泛介入发电、售电公司的经营,垄断体制不断的被打破,在激烈竞争的电力市场环境下,企业对电力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需求会有新的增加,尤其是在智能电网快速发展背境下,企业对人才的技能要求也赋予了新的内容。因此研究电力市场营销专业体系重构问题以适应新时期的要求是十分必要的。

1 电力市场营销专业体系重构方法

传统课程体系建设思想有着工业时代的深刻烙印,其本质是尽快培养大量的技术工人;而忽视人作为社会主体的组成部分,缺少对人生命及生存本质的人文关怀,在强调人性化发展的今天,传统的立足于岗位和工作任务的课程建设思路已不适用,而生态视域的能力导向的课程建设思路应当予以发展和应用,尤其在我国电力快速发展和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电力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企业发展和个体发展需要协调统一,因此个体职业生涯发展很有必要置于社会生态的视角下重新审视,对电力市场营销专业体系进行深入的前瞻性探讨以及实践研究是契合我国电力转型时期发展需求的。

1.1 常规学科体系设置现状

在过去的本科教育体制和社会环境中,学科课程体系建设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理论实践的结合、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结合,但是从当下的就业率以及企业用人需求对人才技能的要求而言,本科专业培养的方案内容和现实需要依然存在很大的差距。

从总体上说,传统学科体系设置方法缺少一种整体闭环的设计思路,其常常表现为课程的孤立和以及和现实的需求存在盲区;由此有了以能力需求为主旨的课程开发思想,并涌现出不同形态的课程,如MES课程[1],该课程偏重于技能组合,其特点更适用于对学生未来的职业领域的技能教育,学生从新手到最后成为本领域的专家,这对于技能培训的课程设计显现了教育的多元化和多层次功能,但是该设置缺少理论教育的深入性和前瞻性;而CBE课程体系以 “专项”、“综合”、“职业”和“技术”来设定教育内容,这种模式把课程开发的环节设定为:工作分析、任务分析、教学分析、教学开发、教学实施五个环节[2],该模式的理论、技能、学习动机不能有机的协调,该学习课程对于工作过程不明确、岗位泛化且不清晰的专业领域课程适用性较差。综上分析,现有教育方法的一些缺陷缺少整体的有机统一,不利于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不利于未来学生职业岗位的交互式经验流动。

1.2 能力本位课程的生态视域

生态系统特点主要体现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方面,它们交互影响组成一个有机体系,这一特性可以作为人类职业发展模式的隐喻,其将社会中人的主体性提升到新的高度,这使得生态视域成为审视教育活动并可以指导教育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也是具有后现代主义人文关怀的社会生态学能够在课程体系开发过程中立论的基础。在电力智能化以及新体改的时代下,本专业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应当置于社会生态视域下重新审视,本研究由此提出了基于社会生态视域下的课程开发方法,以社会生态环境的思路以及关联性、丰富性、回归性和严密性的课程构建思路设计电力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5]。

2 电力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生态位建模

未来中国的电力体制改革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因此人才培养的专业方向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因此充分利用“生态位”分析方法,以“生态位”这一相对稳定的社会模型作为需求分析对象,并依此形成一系列课程体系,实现学习者在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知识基础构架以及社会生存能力与竞争能力上的重构与发展。

2.1 生态位课程体系应用分析

生态视域下龛位空间结构如图1所示,从社会生态学来看,生态位隐喻了不同职业所在生产活动中所具有的特殊角色、功能、行为、权利和义务,因此生态位表征了职业所具有的角色地位和生存空间,同时以此还能够分析出各个种群所在生态位之间共存、竞争、共生的生态关系。

对于电力行业而言,其专业性突出,但是行业内不同岗位的专业需求又表现为某些统一性,如电力安全、电力生产运行等基本业务;而实际的生产活动是由多个岗位合作完成的,有的则可以依靠单一岗位单独完成;而生态位分析对不同于对工作岗位或工作任务分析表征了特定的技能和社会功能,生态位并不对应于某一个工作岗位,而是形成了与岗位多对多的关系,对于不断变化的生产过程以及行业发展的模糊性特点则更加稳定和抽象。对于电力市场营销专业的工作人员而言,生态位表征了具体职业在社会生产环境中若干维度上具有的典型特征。

2.2 电力市场营销课程体系的生态位模型

根据“生态位”分析的课程开发模式和“生态位分析”的需求分析方法[5],构建 “基础性知识-综合性技能-研究性创新-工程实践”为特色主线的多元化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2.2.1 电力市场营销专业课程需求分析

智能电网的发展和电力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需要电力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生具备为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而对于课程开发来说,学生教育的需求分析是基础,需求分析以专业领域内未来将扮演的职业群落所占据的生态位为中心开展,主要内容是在社会环境中所具有的典型特征。依照生态位的六个维度:行为规范、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能力、义务和权力进行分析。

2.2.2 以职业生存能力为基础的电力市场营销专业知识分析

生存能力是群体在生态环境中能够占据生态位并生存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那么对于学习者来说,职业生存能力则包括了个体、个体能够应用的技能以及这种技能应用的知识之间的关系[5]。课程开发的能力维度课程目标必须清晰地表征从业者的能力体系,并且与能力背后的知识体系建立关联。目前,电力市场营销所涵盖的具体知识技能主要有:行政事务综合管理、营销综合管理、营销项目管理、营销安全管理、乡镇供电所管理、营业业务管理、电费电价管理、电能计量、优质服务与客户管理、营销业务质量技术、电力需求侧管理、用电检查、线损技术、营销信息、大客户管理、电测运维等。

2.2.3 基于“生态位―活动”的专业课程设计

课程门类设计的结果是课程大纲,即在课程目标和知识能力结构明晰的情况下,整个课程是由若干类课程组成,每类课程又由具体的若干门课组成。根据“生态位―活动”为主线的专业课程设计,电力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以构建“基础性知识-综合性技能-研究性创新-工程实践”为特色主线的多元化课程体系,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最终实现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目的。

电力市场营销课程体系重构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三方面,具体设计如表2。

此外,电力市场营销学科实践课程,具体包括:电力部门综合实习、营销策划大赛、电力营销实践报告(学年论文)等。

3 结论

本研究从电力市场营销专业的岗位设计、职业生涯发展轨迹入手,首先基于后现代主义课程思想,从社会生态视域分析了电力市场营销行业的社会需求、学生需求和学科知识需求,利用“生态位”理论对电力市场营销专业进行了知识结构分析;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综合技能-创新能力-实践操作”为特色主线的多元化课程体系;在职业知识体系基础上,以职业生存能力为目标和未来电力行业新的发展环境下,进行门类课程设计,提出了电力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方案。本方法作为能力本位的课程开发方法的补充,为电力市场营销专业在去中心化环境下的转型发展和为未来电力体制改革后的新型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李伟.高职教学模式的开发与应用[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2(5):73-76.

[2]郭炯,祝智庭.基于角色分析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方法研究(一)课程开发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3):35-39.

[3]胡艺文,胡青春.社会生态视域下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方法[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2(09):45-47.

[4]小威廉姆E・多尔著.后现代主义课程观[M].王宏宇,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5]胡艺文,何新平.基于生态位分析的职业教育课程需求分析方法[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4(03):66-68.

[6]郭炯,祝智庭.教育技术视野下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方法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0(12):74-79.

[7]张轶.教学原理与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8]马军.高职项目化课程体系研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电力市场知识篇5

关键词: 高职电力市场营销 专业英语教学 情境教学法

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供电企业的工作重点逐渐由生产向服务转变,服务业务流程将围绕客户需求进行重组,企业经营理念也开始变以产品为中心为以客户为中心。因此,面对日益深入的电力市场化改革,开展电力市场营销及营销中的客户关系管理就成为电力企业的必然选择。电力市场营销专门人才的需求正在进一步加大。“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市场国内化”这一趋势在中国越来越明显。我国经济正快速与国际市场接轨,正逐步融入全球经济,因而加入全球生产链和流通链是我国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国际企业也已经大量进入国内市场。在这一经济背景下,从事电力市场营销的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而且要大力提高电力市场营销专业英语水平,以应对全球化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电力市场营销人才时,既要注重电力营销的专业培训,更要注重电力营销专业英语的教学。

高职高专的教学目标与其它院校的教学目标不同,它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目的。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教学生听、说、读、写,而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教师的目的是教会他们在听、说、读、写中学。在贯彻国家“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育方针的前提下,既要培养学生具备必要的英语语言知识,又要强调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有关涉外业务工作的能力。社会对高职高专学生的就业要求从注重知识转向了注重技能,因此我们的教学方法也应该从注重教师的教而转向注重学生的学,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再一味地灌输,而是要引导学生自主地学,刺激他们的感官:视觉、听觉、感觉、知觉,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情景教学则能很好地实现这一效果。

英语情境教学就是以情境教学基本理论为基础,通过铺设情境,实现达到语言交际的目标。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或模拟情境,充分利用生动、形象、逼真的意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利用情境中传递的信息和语言材料,激发学生用英语表达思想感情的欲望,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理解和表达的能力,激起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

1.情境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和来源

情境教学法自20世纪70年代形成以来,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语言教学中的基本思想和教学方向。情境教学法的语言理论基础是英国的结构主义语言理论。口语被认为是语言的基础,结构是说话能力的核心。与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不同的是,在这里语言被看做是与现实世界的目标和情境有关的有目的的活动。这些活动是有交际意义的。教学要为用语言进行有效实践创造条件,要把学习手段与其最终的为交际的目的紧密结合起来。英语教学的过程就是语言交际能力的习得过程,学生在交际中要不断地掌握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和语言特点。

情境教学法理论依据主要有三点:第一,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思维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征,情境教学可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第二,语言的习得规律。语言的习得不是从词形与语法规则入手的。语言是在语境中学习,在应用中掌握的。第三,学生的学习规律。情境教学可充分调动学生的有意识心理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积极的、有创造性的学习,使整个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2.情景教学在高职电力市场营销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1高职学生英语现状分析

高职学生来源复杂,水平参差不齐。高中毕业生经过三年系统学习,基础较牢。但由于在高中英语课堂中,教师讲解多于学生操练,课中和课后使用英语的比例较低,教学侧重于语言本身知识的传授,故而学生组织语言进行交际活动的能力亟待提高。中职、中专和技校的毕业生面临的困难似乎更大,因为在这类学校,英语课只开一年甚至不开,他们在入大学前从未接受过系统的听说训练,有的既听不懂又讲不出,词汇量严重不足,能积极使用的词汇则更少。这严重影响了他们英语交际能力的发展。所以高职英语教学复杂而又艰难,传统的教学模式已完全不能适用。

在国家“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育方针的前提下,我们既要培养学生具备必要的英语语言知识,更要强调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有关涉外业务工作的能力。社会对高职高专学生的就业要求从注重知识转向了注重技能,因此教学方法也应该从注重教师的教而转向注重学生的学,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再一味地灌输,而是要引导学生自主地学,要刺激他们的感官:视觉、听觉、感觉、知觉,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2.2电力市场营销专业英语的特点

2.2.1专业性强。

电力营销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业务扩充、电费管理和日常营业处理。根据电力营销服务的特点,电力市场营销专业英语课程分为:用电申请、临时用电、新建住宅配套供电、用电征询、打印收费发票、过户、容量迁移、查询、窗口服务、结算、报修、设备迁移、电能表校验、办理增值税发票和补电费账单等。每一项目的教学都涉及了非常专业的词汇、术语及表达方法。掌握这些专业词汇和术语是电力营销英语课程的基本要求,也是专业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

2.2.2周密严谨。

电力市场营销英语具有严谨、周密、准确、逻辑性强等特点。在行文过程中普遍表现在:广泛使用被动语态、非限定动词;名词化结构多;为了表述一个复杂概念,使之逻辑严密,结构紧凑,往往出现许多长句;较少使用第一第二人称,多使用第三人称。这些语言结构特点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处理,是在英汉翻译中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2.3围绕情景教学法展开的电力营销专业英语教学实践探索

情景教学法在电力营销专业英语教学实践,是“以学生为本”教育宗旨为理念,以“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完善素质”作为教育目的,不仅强调利用英语获取教材外知识,而且注重交流能力的培养。

2.3.1充实教学内容构成,创建情景教学主题。

情景主题设定以教学主题模块为特征,模块创设首先是以电力营销专业课程总体进度为基础,将专业英语课程对应进行设置。即以本学科专业课程递进的教学计划为依据,丰富充实教学内容。

情景教学主题模块的设置,注重体现建立在创新能力培养基础上的渐进式构成。教学情景的编排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循序渐进展开,在深度方面由较为简单的模拟对话逐步向理论性较强、词汇及句型难度要求较高的专业化过渡,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对电力营销专业的理解力,引导学生以英语为媒介掌握专业知识。

情景主题包括:侧重口语训练的部分,包括客户接待、业务查询、业务扩充、变更用电、投诉与回访等;侧重阅读训练的部分,涉及市场营销基础、电力市场营销基本法规、电价与电费、电能计量、客户服务和公共关系等。在教学中,利用相应的听、说、读、写、译等英语基础技能,扩充学生对专业英语词汇积累和文法表达,进一步提高对专业基础知识方面内容的理解力和运用能力,有效提高专业英语能力,开阔专业视野,强化专业知识的学习。

2.3.2教学手段的多样化运用。

2.3.2.1多媒体运用。在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特点的现代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多媒体功能在情景教学中的作用。将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运用于教学课件的制作,创造良好的情景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增强语言交流的真实感和现场感,从而提高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强调适应注重形象思维和联想力培养的总体专业教学特征。

2.3.2.2角色转换。围绕情景主题,模拟实际工作过程诸如客户接待、业务查询等具体、生动的实效情景,让学生扮演工作人员、顾客等的不同角色,由学生对学生提问、教师对学生提问等答辩过程,从听、说、看等情景中引导学生感受以英语为媒介的专业交流过程,培养学生在英语场景中的思维灵活性和应变性。比如,在用电投诉这一情景中,两名学生分别扮演电力服务工作人员和用电投诉的顾客,由他们自由设计对话,并在课堂上进行表演式演练。扮演工作人员的同学不仅要回答顾客的专业性问题,解决投诉外,而且要注意处理问题时的语气、态度,这使学生既熟悉了电力营销的专业基础知识,又掌握了与其专业相关的英语表达。同样,扮演顾客的同学,除了要熟悉业务提出投诉,还要运用英语表达问题。这一情景完成达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同时操练了电力营销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英语知识,并对将来的职业内涵有了进一步的感性认识。

3.结语

随着中国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和电力企业改革的深入,电力市场营销专业英语在未来国际合作项目的实践中将得到更加普遍的运用。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对他们的教学要求不再是英语知识的培养,而是对运用英语进行有关涉外业务工作的能力的培训。情景教学法在电力市场营销专业英语教学的实践探索,将教育理论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其真实情景的模拟和感受为学生提供了更加有效的学习机会,体现了专业英语的实用性特征,更有效地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专业和英语水平互为提高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郭元.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7).

[2]韩红.对专业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英语教学与研究,2008,(29).

电力市场知识篇6

论文摘 要: 社会对高职学生的就业要求从注重知识转向注重技能,高职的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目的。情景教学法在电力市场营销专业英语教学的实践探索,将教育理论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体现了专业英语的实用性特征,是专业和英语水平互为提高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供电企业的工作重点逐渐由生产向服务转变,服务业务流程将围绕客户需求进行重组,企业经营理念也开始变以产品为中心为以客户为中心。因此,面对日益深入的电力市场化改革,开展电力市场营销及营销中的客户关系管理就成为电力企业的必然选择。电力市场营销专门人才的需求正在进一步加大。“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市场国内化”这一趋势在中国越来越明显。我国经济正快速与国际市场接轨,正逐步融入全球经济,因而加入全球生产链和流通链是我国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国际企业也已经大量进入国内市场。在这一经济背景下,从事电力市场营销的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而且要大力提高电力市场营销专业英语水平,以应对全球化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电力市场营销人才时,既要注重电力营销的专业培训,更要注重电力营销专业英语的教学。

高职高专的教学目标与其它院校的教学目标不同,它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目的。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教学生听、说、读、写,而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教师的目的是教会他们在听、说、读、写中学。在贯彻国家“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育方针的前提下,既要培养学生具备必要的英语语言知识,又要强调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有关涉外业务工作的能力。社会对高职高专学生的就业要求从注重知识转向了注重技能,因此我们的教学方法也应该从注重教师的教而转向注重学生的学,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再一味地灌输,而是要引导学生自主地学,刺激他们的感官:视觉、听觉、感觉、知觉,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情景教学则能很好地实现这一效果。

英语情境教学就是以情境教学基本理论为基础,通过铺设情境,实现达到语言交际的目标。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或模拟情境,充分利用生动、形象、逼真的意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利用情境中传递的信息和语言材料,激发学生用英语表达思想感情的欲望,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理解和表达的能力,激起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

1.情境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和来源

情境教学法自20世纪70年代形成以来,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语言教学中的基本思想和教学方向。情境教学法的语言理论基础是英国的结构主义语言理论。口语被认为是语言的基础,结构是说话能力的核心。与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不同的是,在这里语言被看做是与现实世界的目标和情境有关的有目的的活动。这些活动是有交际意义的。教学要为用语言进行有效实践创造条件,要把学习手段与其最终的为交际的目的紧密结合起来。英语教学的过程就是语言交际能力的习得过程,学生在交际中要不断地掌握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和语言特点。

情境教学法理论依据主要有三点:第一,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思维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征,情境教学可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第二,语言的习得规律。语言的习得不是从词形与语法规则入手的。语言是在语境中学习,在应用中掌握的。第三,学生的学习规律。情境教学可充分调动学生的有意识心理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积极的、有创造性的学习,使整个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2.情景教学在高职电力市场营销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1高职学生英语现状分析

高职学生来源复杂,水平参差不齐。高中毕业生经过三年系统学习,基础较牢。但由于在高中英语课堂中,教师讲解多于学生操练,课中和课后使用英语的比例较低,教学侧重于语言本身知识的传授,故而学生组织语言进行交际活动的能力亟待提高。中职、中专和技校的毕业生面临的困难似乎更大,因为在这类学校,英语课只开一年甚至不开,他们在入大学前从未接受过系统的听说训练,有的既听不懂又讲不出,词汇量严重不足,能积极使用的词汇则更少。这严重影响了他们英语交际能力的发展。所以高职英语教学复杂而又艰难,传统的教学模式已完全不能适用。

在国家“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育方针的前提下,我们既要培养学生具备必要的英语语言知识,更要强调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有关涉外业务工作的能力。社会对高职高专学生的就业要求从注重知识转向了注重技能,因此教学方法也应该从注重教师的教而转向注重学生的学,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再一味地灌输,而是要引导学生自主地学,要刺激他们的感官:视觉、听觉、感觉、知觉,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2.2电力市场营销专业英语的特点

2.2.1专业性强。

电力营销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业务扩充、电费管理和日常营业处理。根据电力营销服务的特点,电力市场营销专业英语课程分为:用电申请、临时用电、新建住宅配套供电、用电征询、打印收费发票、过户、容量迁移、查询、窗口服务、结算、报修、设备迁移、电能表校验、办理增值税发票和补电费账单等。每一项目的教学都涉及了非常专业的词汇、术语及表达方法。掌握这些专业词汇和术语是电力营销英语课程的基本要求,也是专业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

2.2.2周密严谨。

电力市场营销英语具有严谨、周密、准确、逻辑性强等特点。在行文过程中普遍表现在:广泛使用被动语态、非限定动词;名词化结构多;为了表述一个复杂概念,使之逻辑严密,结构紧凑,往往出现许多长句;较少使用第一第二人称,多使用第三人称。这些语言结构特点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处理,是在英汉翻译中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2.3围绕情景教学法展开的电力营销专业英语教学实践探索

情景教学法在电力营销专业英语教学实践,是“以学生为本”教育宗旨为理念,以“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完善素质”作为教育目的,不仅强调利用英语获取教材外知识,而且注重交流能力的培养。

2.3.1充实教学内容构成,创建情景教学主题。

情景主题设定以教学主题模块为特征,模块创设首先是以电力营销专业课程总体进度为基础,将专业英语课程对应进行设置。即以本学科专业课程递进的教学计划为依据,丰富充实教学内容。

情景教学主题模块的设置,注重体现建立在创新能力培养基础上的渐进式构成。教学情景的编排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循序渐进展开,在深度方面由较为简单的模拟对话逐步向理论性较强、词汇及句型难度要求较高的专业化过渡,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对电力营销专业的理解力,引导学生以英语为媒介掌握专业知识。

情景主题包括:侧重口语训练的部分,包括客户接待、业务查询、业务扩充、变更用电、投诉与回访等;侧重阅读训练的部分,涉及市场营销基础、电力市场营销基本法规、电价与电费、电能计量、客户服务和公共关系等。在教学中,利用相应的听、说、读、写、译等英语基础技能,扩充学生对专业英语词汇积累和文法表达,进一步提高对专业基础知识方面内容的理解力和运用能力,有效提高专业英语能力,开阔专业视野,强化专业知识的学习。

2.3.2教学手段的多样化运用。

2.3.2.1多媒体运用。在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特点的现代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多媒体功能在情景教学中的作用。将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运用于教学课件的制作,创造良好的情景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增强语言交流的真实感和现场感,从而提高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强调适应注重形象思维和联想力培养的总体专业教学特征。

2.3.2.2角色转换。围绕情景主题,模拟实际工作过程诸如客户接待、业务查询等具体、生动的实效情景,让学生扮演工作人员、顾客等的不同角色,由学生对学生提问、教师对学生提问等答辩过程,从听、说、看等情景中引导学生感受以英语为媒介的专业交流过程,培养学生在英语场景中的思维灵活性和应变性。比如,在用电投诉这一情景中,两名学生分别扮演电力服务工作人员和用电投诉的顾客,由他们自由设计对话,并在课堂上进行表演式演练。扮演工作人员的同学不仅要回答顾客的专业性问题,解决投诉外,而且要注意处理问题时的语气、态度,这使学生既熟悉了电力营销的专业基础知识,又掌握了与其专业相关的英语表达。同样,扮演顾客的同学,除了要熟悉业务提出投诉,还要运用英语表达问题。这一情景完成达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同时操练了电力营销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英语知识,并对将来的职业内涵有了进一步的感性认识。

3.结语

随着中国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和电力企业改革的深入,电力市场营销专业英语在未来国际合作项目的实践中将得到更加普遍的运用。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对他们的教学要求不再是英语知识的培养,而是对运用英语进行有关涉外业务工作的能力的培训。情景教学法在电力市场营销专业英语教学的实践探索,将教育理论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其真实情景的模拟和感受为学生提供了更加有效的学习机会,体现了专业英语的实用性特征,更有效地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专业和英语水平互为提高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郭元.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7).

[2]韩红.对专业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英语教学与研究,2008,(29).

电力市场知识篇7

电力企业属于国有企业,并处于垄断地位,所以一直以来,该企业在电力营销管理方面的力度不够,没有市场竞争意识,存在着很多国有企业的通病,阻碍了电力化企业的发展。目前电力企业在电力营销方面的现状存在着很多问题,接下来我们通过几方面来进行分析和研究。

1.1缺乏营销和市场竞争意识

电力企业是国有企业,也常被人们称为垄断企业,这主要是因为它们在市场中的经济地位决定的,导致了现在这些企业长期以来缺乏营销观念和市场竞争意识。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可替代能源也逐渐增多,目前电力企业也将面临严峻考验,其垄断地位也在不断变化,所以电力企业必须做好电力营销的管理工作,提高服务和生产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2营销体系不完善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电力营销体系必须要适应市场信息化的条件,根据市场的动态逐步完善电力营销体系的建设。目前,电力企业的业务流程比较多,程序也很复杂,根本无法与信息化的要求相适应,另外,电力企业对用电客户资料也没有做到系统化的管理。这些都影响着电力营销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1.3缺乏科学化管理

电力企业的电力营销为了能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同时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必须对电力营销进行科学化管理。营销前需要对市场进行考察和调研,之后进行市场细分,抓到正确的目标市场,从而做好市场营销管理工作。

1.4营销业务人员素质不高

由于电力企业营销管理方面的体制不太健全,对营销人员的培训不到位,业务人员缺乏最基本的业务知识和技能,另外,由于长时间的垄断地位,业务人员的营销服务观念较差,这些都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1.5营销监督工作不到位

由于电力企业长期处于垄断地位,国家也没有专门设立电力的监督管理机构,造成了监督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对电力企业起不到有效的监督管理。再加上电力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单一,从业人员不能到岗或者乱收费的现象经常发生,管理太差,这将长时间阻碍电力营销的进步和发展。

2、电力营销的营销策略分析

为了解决现阶段电力营销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确保电力企业能够充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一直处于竞争的优势,必须加强电力营销的管理。具体的营销策略如下。

2.1市场竞争意识必须加强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电力企业必须转变思想,不断加强市场竞争的意识,树立企业自身的正面形象,提高营销人员的综合素质,实现生产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样电力企业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长期处于优势地位。

2.2加强电力营销服务策略研究

营销服务是电力营销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关系电力营销的综合质量。所以要对电力营销中的各个环节都要进行营销服务的创新,以优质的服务态度,把电力企业、营销人员以及客户间的关系紧密的连接在一起,同时定期对营销人员进行培训,培养员工的责任感,让他们能够更好的为客户服务,提高电力企业的信誉度。

2.3做好宣传工作

电力企业要及时对国家关于电力方面的政策做好营销宣传工作,主要途径是电视、新闻、报纸、网络以及其他各类宣传途径。完善和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促进品牌战略的推广,从而得到电力用户的认可和信赖,推动电力营销工作的顺利进行。

2.4营销人员业务素质必须提高

目前电力企业营销人员的业务素质普遍都不高,企业必须要定期安排培训工作,主要针对以下几方面进行培训: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计算机网络知识;营销服务、营销理念、营销创新以及营销策略方面的综合培训。

2.5加强监督管理工作

电力企业在进行电力营销的同时,必须要加强监督管理方面的工作,设立专门的监督管理机构,对电力营销的整个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这样才能保证电力营销工作的有效开展,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6做好公共关系的协调工作

电力企业在电力营销的过程中必须做好与政府以及客户之间的协调工作。电力企业还要随时加强与当地政府的联系,多去与用电客户沟通,并提供优质高效的电力营销服务,共同推动电力企业电力营销工作的开展。通过政府的调控,扩大电能的终端消费,同时再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推广,建立电力营销的氛围,树立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提高品牌信誉度。

3、结语

电力市场知识篇8

关键词:跨国公司,知识管理

20世纪末全球化的趋势已不可阻挡,新世纪跨国公司都把如何更好地全球化作为自己的经营战略。在全球化过程中,知识管理显得越来越为重要,以前跨国公司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往往只是按其本国需求而设计,然后到世界市场去销售,到现在跨国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却是全球知识管理的结果。比如,一个IT企业提供的最新计算机产品其设计是在美国硅谷进行的,芯片是在韩国生产的,软件是在印度设计的,整机组装是在中国大陆进行的,营销活动则是在香港进行的。对于跨国公司而言,在世界各地建立一套生产、分销和销售的有效网络并不能构筑其竞争优势。只有通过识别、整合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从而设计出符合全球市场的产品和服务,这才是跨国公司竞争优势之所在。换句话说,就是通过向世界学习来创新。

一、传统跨国经营理论中的知识管理模式

垄断优势理论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西方较早的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经营理论。垄断优势理论由美国学者海默(StephenH.Hymer)于1960年提出,其中心观点为垄断优势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根本原因。企业的垄断优势分为两类:一是包括生产技术、管理技能、营销能力等所有无形资产在内的知识资产优势;二是企业凭借规模巨大而产生的规模经济优势。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弗农(RaymondVernon)于1966年提出,他主要从产品和技术垄断的角度分析了产生对外直接投资的原因,认为产品生命周期的发展规律决定了企业必须为占领国外市场而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产品生命周期可分为三个阶段:创新阶段、成熟阶段和标准化阶段。在产品

创新阶段,应首先在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小进行,因为在开发新产品、采用新技术以及国内市场容量上这些国家都具有优势地位,在产品成熟阶段,随着国外仿制品的出现,创新企业就应到海外设立子公司。西欧经济、技术水平和消费需求与美国比较相似,而生产成本低于美国,所以美国的企业首先投资于西欧。在产品的标准化阶段,创新企业的垄断优势逐渐消失,生产的相对优势已转移到生产成本较低和劳动密集型经济模式的国家和地区,一般为发展中国家。

从上述两理论,我们可以看出知识管理模式为单向的知识输出,即跨国公司带着其在母国市场上获得的技术诀窍、管理技能以及生产的产品和服务,在东道国市场上进行制造、销售来充分利用这些经验。这样一方面跨国公司可以获得全球规模经济,另一方面由于母国市场和东道国市场间技术诀窍和管理知识间存在的差异跨国公司可以进行套利活动。跨国公司在进行跨国经营时既可以为其他的跨国公司顾客提供服务,又可以利用其能运用全球资源的能力对当地的竞争者施加压力。其知识管理模式可以用图1概括如下:

图1传统跨国经营理论中的知识管理模式

由于以往跨国经营理论存在的某些局限性,英国经济学家邓宁(JohnH.Dunning)在综合了各位学者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其核心是强调跨国公司从事国际生产要同时受到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的影响,对外直接投资是这三项优势整合的结果:所有权优势是指一国企业拥有或能够获得的国外企业所没有或无法获得的资产及其所有权,包括对无形资产的独占和企业经济规模两方面所产生的优势,或泛指任何能够不断带来未来收益的东西。内部化优势是指企业有能力将所有权优势在企业内部配置、转让和有效利用。区位优势是东道国具有的,指跨国公司在选择对外直接投资的地点和国别时,必须充分考虑东道国的生产要素优势。这种优势不仅包括东道国的自然资源、劳动力、地理位置,而且包括东道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市场规模、基础设施、外贸和税收政策等,跨国公司总是把资金投向那些具有区位优势的国家和地区。

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沦对于前面提到的垄断优势理论

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有一定的改进,即除了强调跨国公司拥有的垄断知识优势的转移,也强调利用东道国市场的知识和资源。跨国公司将生产制造及其他低价值的活动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获得成本优势,而将高附加值的活动,如研究与开发、生产设计、营销、战略、融资等活动留在国内。从知识管理的角度,仍然只是一种稍加改良的单向知识输出模式,即在知识输出的过程中要和当地的知识和资源结合起来,适应当地化的需要。

这种单向阶梯性的以输出为主的知识管理模式在跨国公司中屡见不鲜。全球运动服饰的巨人耐克公司就是这样的例子。它的总部位于美国俄勒冈的彼凡尔顿(Beaverdon),是研究与开发、产品设计、品牌管理、质量控制系统、财务和其它相关职能的神经中枢。它在一些低成本区位的国家如中国、印度尼西亚和泰国以契约的方式建立了稳定的生产网络,并在这些亚洲国家建立了质量控制和采购网络。同时它还在全球重要的市场建立了营销中心。其他跨国公司如西门子、宝洁、通用汽车等也是如此发展壮大的。

随着世界全球化的发展,跨国公司也在不断改进这种模式,并将这种模式发展到了极致。跨国公司在全球竞争中学会了根据当地市场的差异调整产品、服务和管理系统,同时他们依然寻求保持全球一体化战略和运作的优势。“从全球着眼,从当地着手”这句口号正是最好的说明。然而无论这种模式有何改进,隐藏其中的一个逻辑是:全球化意味着用母国产生的产品、服务和优势去征服世界,然而这在知识经济时代已显得过时,“向世界学习”成为全球竞争的主旋律。

二、知识经济时代跨国公司知识管理新模式

1996年,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首次正式提出了知识经济的概念,这一新概念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广泛的欢迎和认同。究其原因,是因为人们都认识到知识对经济发展和人类进步所起的巨大作用。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

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工业经济社会里的战略资源是资本,而在知识经济则是知识和信息。知识经济改变了全球竞争的环境,并对传统跨国经营模式提出了挑战,一种新的全球知识管理模式呼之欲出。

(一)知识经济对传统跨国经营模式的挑战

1.知识经济大大改变了全球竞争的环境(1)竞争优势的来源是建立在知识的识别、整合和创新基础上,而不是其它。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在现代经济中,知识正成为真正的资本与首要的财富”。这个说法毫不夸张。在工业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优势在于规模经济和以此为基础的成本降低。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发展必须通过知识的积聚和创新来实现。代表美国新经济的微软公司、甲骨文公司等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超过了通用汽车、福特等老牌跨国公司在股票市场上的市值。因此,知识是长远的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唯一源泉。知道如何利用其知识优势的个人和组织将增大其产品在整个产出中的份额。(2)企业全球化经营所需要的知识来源不再偏于一隅,而是分布在世界各地。过去,跨国公司开展跨国经营时多半是将国内市场的生产、销售管理经验带到东道国的经营活动中去,并适当根据当地的情况加以修正。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使得世界真正成为一个全球化的市场,若还是依赖跨国公司总部的做法已不能满足企业全球化经营的需要。其中最明显的迹象是企业间的技术联盟和合作的日益增多以及许多跨国公司将研发机构设置在靠近顾客的市场。(3)通信技术的发展和运输成本的大大降低便利了商品、资本和信息的自由流动。美国管理学家钱德勒在《看得见的手》一书中谈到铁路和电报的出现是促成工业革命发生的重要因素,同样现代运输业和通讯业的发展也是促成世界经济由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的革命要素。空中运输、电信和计算机的成本自1950年以来已大幅度下降,以计算机和电信业为例,成本的大幅度下降以及像电视会议和电子邮件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使得对范围广泛的经营活动的协调不仅更加可行,而且更加可靠和效率更高。运输成本由于集装箱的发明

也大大降低了。这一切都使得商品、资本和信息在世界范围的自由流动更为方便、快捷和廉价,从而为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知识管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知识经济对传统跨国经营中的知识管理模式的挑战(1)全球的生产和销售网络并不能构成全球经营的竞争优势。一个有效的全球生产、分销和销售的网络是建立全球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全球化经营不能确保其有全球竞争优势。90年代初,百事可乐公司制定了一个将其国际软饮料收入增加两倍多的雄心勃勃的目标――从1990年的15亿美元增加到1995年的50亿美元。为实现这一目标,百事可乐公司发起了勇敢的冲锋。到90年代中期,该公司的经营遍及全球广大地区。不过这种全球扩张并没有转变为增长和赢利。实际上,到了1997年,百事可乐公司已经从诸如南非这样的一些主要市场上撤出,摆在面前的是国际饮料经营近10亿美元的亏损。此外,大部分产业中的主要竞争者都已知晓如何进行全球化经营,更有许多进行数字革命的公司已经在使用互联网迅速地为全世界提供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2)单一国内市场的需求不再是许多产业的主导力量。过去,跨国公司都是根据本国市场的需求来开发产品和服务,并将此产品和服务销售到世界各地。特别是美国市场由于其消费能力高、国内市场容量大往往成为新产品和服务的诞生地。但这决不意味着美国市场的需求就可以完全代表世界市场的需求。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许多引导市场的需求出现在一些跨国公司经营网络的边缘市场。比如对移动电话的新需求更多地出现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如果跨国公司不能比竞争对手更好地识别这些分散的和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并且利用其全球知识管理的力量,则将会在竞争中败北。(3)跨国公司仅利用从母国市场上建立起来的垄断知识和诀窍已不能在全球竞争中取胜。基于母国市场上建立的垄断知识和技术诀窍不再能保证跨国公司在全球竞争中胜出,因为可以令跨国公司超越竞争对手的技能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具有专长的专家手中。今天的获胜者必须能够懂得识别和获取分散在世界范围内的新技术、能力和技术诀窍,并将它们整合,从而创造出世界一流的产品和服务。(4)有价值的知识通常是复杂的和棘手的,因此为知识管理增加了很大的难度。由于有价值的知识通常是细微的、复杂的和棘手的,这意味着它们可能深深地隐藏在远距离和不熟悉的环境当中,无疑为知识的识别、整理和积聚

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比如了解总部设在世界另一端的顾客企业的内部运转,或者弄清楚先进计算机模拟技术和机器人在药品开发中的应用就是这样的例子。先进的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或许能为复杂知识的传递和互动提供便利,然而这并不能保证对复杂知识的理解。企业需要新的组织结构和运作过程来获取、解码、编码和整合利用这些复杂知识,并将其有效地传递给能有效应用这些知识的人。

(二)新的知识管理模式

由于传统跨国经营模式中的知识管理模式的局限性,因此需要一种新的知识管理模式。这种新的知识管理模式主要是从全球化的角度进行知识管理,而不是从母国出发。该管理模式分为三个阶段,如图2所示:

图2知识经济时代跨国经营的知识管理模式

虽然大部分的跨国公司还沉醉于过去的成功,已有不少企业正在运用新的知识管理模式取得了惊人的经营绩效。SGS-汤姆逊微电子集团就是一例。该公司是1987年由意大利的SGS微电子公司和法国的汤姆逊半导体合并而成的。在半导体业务上SGS-汤姆逊微电子集团大大落后于同在欧洲的其他牛导体公司,比如德国的西门子、荷兰的飞利浦公司,而日许多专家认为欧洲的半导体业务是没有前途的,因为欧洲的企业已在芯片竞争中丧失了优势,当时领先的竞争者是美国、日本及环太平洋的一些国家。对于欧洲的半导体生产商还不利的条件是其主要顾客市场并不在欧洲,而且半导体核心技术的发源地和制造专家遍布在美国的加利福利亚、日本的东京以及中国台北。然而SGS―汤姆逊微电子集团证明了怀疑者的担心是多余的,到2000年其销售额达到78亿美元,净利润超过14亿美元,公司股票市值也超过了500亿美元。之所以取得如此不俗的经营业绩,可以说与SGS―汤姆逊微电子集团的知识管理模式密切相关。

当许多竞争对手将注意力集中在为专用设备设计和生产专门的电子元件,这些电子元件将被集成在一块电路板上用来执行一个特殊的命令,比如硬盘驱动控制(HDD),这往往需要多达十块芯片和100多个电子元件才能解决问题。但SGS-汤姆逊微电子集团却能从全球知识管理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综合了美国加利福利亚的圣何塞、日本东京、芬兰的赫尔辛基对主要顾客的调查结果,由位于法国的格勒诺布尔、意大利

米兰、印度诺达(Noida)、新加坡、美国德克萨斯州等地技术专家组成的开发团队共同攻克了这个难题,提出了创新的解决方案,即仅用三块芯片组取代了过去复杂的电路板才能进行硬盘驱动控制的问题,这样帮助顾客节省了空间和成本,产品一经推出就立刻受到好评。1996年第一次销售HDD芯片就创造了5000万美元的市场记录,并从美国公司那里夺取了27%的市场份额,大大超过了从前的竞争对手。对于SGS-汤姆逊微电子集团来说,不仅把它的业务从起初的几百万美元销售额扩展到现在的几百亿美元,而且更重要的是它通过对全球知识的管理建立了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核心竞争力。

(三)新的知识管理模式的优势

1.新的知识管理模式是真正的全球化战略全球化战略不只是指在世界市场上销售产品和提供服务,而且同时还要建设并维护跨国界的基础设施,并使一个企业的所有职能,包括研究与开发、采购、生产、后勤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以及金融财务国际化。所有这一切最终都是为了向全世界的顾客提供最好的产品和服务。使用新的知识管理模式可以帮助企业在所有的市场上参与竞争,因为它们不断地在全世界寻找任何可能的市场并从全球的角度来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即使是它们尚未涉足的领域也显示出潜在的优势和威胁。

20世纪90年代诺基亚公司通过开展全球知识管理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全球著名的移动电话公司,超过了美国的摩托罗拉公司,要知道美国是移动电话技术的发明国,而摩托罗拉公司也是最早大规模生产移动电话的公司之一。诺基亚公司80年代只是芬兰一家进行多元化经营的企业,1992年才决定专注于移动通信领域。对于诺基亚而言,移动电话和蜂窝网络业务并非产生于芬兰然后向国外出口,在很大程度上是国外生产和销售,这就意味着要在全球同步发展。诺基亚必须要向美国学习先进的技术和全球营销技巧,向日本学习掌握顾客对电子产品的需求心理,比如小型化和数据应用,同样它也要向东南亚国家学习低成本制造的管理技巧。芬兰的管理层被派遣到世界的关键区域,构成了整个公司知识共享的网络。正是通过对全球知识网络的有效管理,所以,诺基亚总是能从全球的角度考虑市场的需求,从GSM的发展到最早提出“把互联网装进每一个人的口袋里”到“移动电子商务”,诺基亚的概念和行为总是领先

于竞争对手一步。摩托罗拉公司因为将其创新思路局限于美国,丧失了向数字移动电话和GSM标准转向的先机,从而被诺基亚抛在了后面。

2.新的知识管理模式有助于跨国公司重构核心竞争力(1)全球知识管理是企业创造差异化战略和独特优势的新途径。现在太多企业的战略是雷同的,真正在产品绩效、服务价值和降低成本方面的突破来自于不同地理环境发展出的技术和能力的结合,其中有些可能还是来自于别的产业。通过全球知识管理,可以帮助企业脱离原有地理界限和企业视野的局限性,最早发现顾客的新需求,找到技术创新的来源,从而生产出全球一流的产品和服务。此外,能够识别和整合来自多个地方的知识和技能是非常困难和成本高昂的,只有少数具有前瞻性眼光的公司才做得到。尽管其投入要比在一地开展经营要大得多,其回报当然也是惊人的。我们前面谈到的SGS-汤姆逊微电子集团和诺基亚公司就是很好的证明。(2)全球知识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开启全球顾客的潜在需求。许多新的顾客需求或者对已有产品的新用途可能都出现在母国市场以外的地方。企业除了在满足这些特殊地方需求时获取利润,更为可观的是将这些特殊的需求引用到全球的顾客市场中,从而创造更大的市场和利润空间。(3)全球知识管理也意味着具备迅速开展全球新业务的能力。一个企业能接近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知识和技能,了解母国其他市场的变化,这就说明企业具备了迅速开展国际化经营的能力。通过整合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知识和技能,企业能很快从全球的研究、开发和经营中获取收益。

三、中国企业的全球知识管理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又向全球化迈进了一步。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既打开了通向世界之门,又迎来了全球的竞争对手。然而只有融人世界经济的洪流,才有可能取得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因为世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相互依赖。知识经济同样也是我们不可回避的现实,在世界银行2001年10月31号的最新报告《中国与知识经济:把握21世纪》正是对这一问题的探索。针对中国的现实条件,世界银行对中国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提出了包括利用全球知识的六项建议。这充分说明由于全球化的发展,知识可以在全球

自由地流动,我们必须把握这个契机,提高我们的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

1.转变思维方式,将全球知识为我所用对于中国大部分企业来说,通常的思维逻辑是希望以中国的市场获取别人的技术转让,而主动利用全球知识似乎是不可能的。这主要是我们的企业大都没有走出国门,对世界市场完全缺乏了解和认识。事实上运输和通信技术的进步、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已使了解信息的成本大大降低,而且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很多企业具备了“走出去”的实力和能力,只是视野的局限和思维方式的智障阻碍企业跨出这重要的一步。因此,转变思路,拓宽视野,真正站在全球化的高度来对待企业的知识和经营,就可以将全球知识为我所用,转变成企业的知识和能力,从而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电力市场知识篇9

关键词:CDIO;电力市场;电力市场营销;教学方式;教学方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3-0088-02

一、引言

2013年,能源“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加快建立现代电力市场体系,稳步开展输配分开试点。随着这一系列电力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电力行业的市场化不断趋于成熟,电力市场迈入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的阶段。电力企业的营销工作是否能够顺利地进行直接影响到其经济效益,因此掌握电力市场的基本理论、方法和策略,不仅是电力员工的重要任务,也是对高校电气工程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开展电力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工作,对满足社会和电力行业的要求,培养电力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高校“电力市场营销原理”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抽象,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一般是“理论强,实践差”。CDIO工程教育理念是由麻省理工学院等四所世界著名大学于2004年提出的[1]。CDIO(构思―设计―实现―运行)工程教育理念使得学生以主动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进行工程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本文重点研究基于CDIO的“电力市场营销原理”教学改革方法。

二、课程教学内容

合理适当的教学内容是课程教学成功的基础。广西大学电力市场基础课程为36学时,采用的教材是肖先勇学者主编的《电力市场营销原理》。这部教材主要分成十章,主要介绍电力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营销信息及其调研等内容[2]。该教材内容丰富,但是课程教授的时间仅仅有36个学时,所以需要对课程的重点难点知识进行提炼。因此,笔者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归纳和精练,将全文的讲授分为:市场营销基本理论、电力市场营销方法、电力市场营销战略与策略、电力市场研究与分析、电力市场竞争与开拓、电力需求侧管理等主要部分。此外,笔者还安排了专门的文献学习时间,主要让学生了解一些电力市场营销的相关研究,掌握国际和国内的研究动态,使得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电力市场营销实际相结合,真正掌握电力市场营销的内涵。比如,笔者所教授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21班利用两个学时的时间重点学习《北京市电力公司电力市场营销策略研究》,获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3]。该文献主要针对北京市电力市场营销的现状进行了研究,指出了它在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改进的方向,与当前的电力市场营销工作十分贴近,这样的学习方式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了电力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

三、教学目的及其实现途径

明确的教学目的是课程教学成功的基石。本课程比较注重突出电力市场营销的特色,重点介绍了我国电力企业在市场营销实践中的经验。课程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对电力市场的基本概念、电力市场运营的基本模式有一般性的了解,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1.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鼓励学生通过CNKI、Web of science等知识数据库收集分析一些世界五百强企业的营销成功案例和国外著名电力公司的营销方法,让其通过独立思考,将这些电力行业外的营销经验和国外电力公司营销经验与国内电力市场环境相结合,制定出较为合理的我国电力市场营销策略。(2)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辩论。提前设置一些讨论话题,让学生课后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数字图书馆资源收集相关资料,在课堂上进行正反方辩论。笔者曾经利用一个课时的时间让学生们分成两组进行“对于电力企业,电力生产工作和电力营销工作哪一个更加重要”的讨论。正方秉持的观点是电力生产工作更重要,反方认为电力营销工作更重要。经过一节课唇枪舌剑的较量,结果还是难解难分。但是,通过这次辩论,同学们都深刻学习到了电力生产和电力营销工作的重要性,深刻理解了电力生产和电力营销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也锻炼了同学们的临场应变能力和理论知识应用能力。

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途径。(1)引导学生们进行小组ppt展示。同学们自由组合,将班级分为几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设置一个组长,老师布置一些开放性的课后作业,并以课堂ppt演讲的形式作为作业的完成形式。笔者曾设定了“电力市场营销在广西电网的应用”这个题目,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采用构思―设计―实现―运行的工程思维来完成这个作业。最终每个小组由一名成员完成10分钟左右的ppt展示。此外,该小组的组员们还需要回答其他组同学提出的相关问题。组长们负责安排人员进行资料收集、资料整理、ppt制作、ppt演讲、问题回答等各个方面的工作。学生们对这样的作业和学习方式十分感兴趣,干劲都很足,ppt展示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引导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老师布置一些开放性的话题,并要求在小组成员们进行充分讨论的情况下,每个小组委派一名成员进行回答,老师将针对小组成员回答问题的仪容仪表、回答问题情况对这个小组进行综合评分,并将评分结果作为学生平时成绩打分的依据。

四、教学方式改革

合理、恰当的教学方式是课程教学成功的关键。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难以达到CDIO(构思―设计―实现―运行)的工程教育效果。为了改进这种情况,本课程的教学中采用了讨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网络视频教学法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1.讨论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针对电力市场中出现的问题,设计讨论话题进行讨论。班里每个小组派组员上台进行相关问题观点的阐述,教师在总结每个小组回答情况的基础上提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并对每个组的回答情况进行打分。这种讨论教学法可以较好地发挥了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到讨论中来,并使之能真正地领悟到营销的精髓。例如,在讨论现有电力市场营销体制改革的时候,曾让同学们讨论“现有的电力市场背景下,适不适合引入大量的社会资本进入到电网中”话题。班里的五个小组根据论点分成了两派,三个小组的主要观点是:我国幅员辽阔,不可避免地要进行远距离、高电压输电,因而电力系统改造或者更新需要大量的成本,需要大量的基础建设设施进行配套,所以相对来说在某些时段投资的回报率不高,如果大量的社会资金进入到电力行业,在资金总是流向回报率最高的地方的情况下,大量的社会资金进入到电力行业就存在资金变动较大的问题,若没有强有力的资金作为支持,那么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就会降低,因此不适合引入大量的社会资本进入到电网中。其他两个小组主要观点是:从社会中引入大量的社会资本融入到电力系统建设中,能够加大电力市场的自由度,能够把电价的定价逐步推向市场,能够加强对电力企业的监督,防止大规模的腐败。诚然,是否引入大量的社会资本进入到电网中,这是一个电力行业都在考虑的现实问题,引入与否都会存在优点和缺点,因此这个问题不存在标准答案,但是通过课堂充分的讨论,让学生们充当电力行业的决策者,能让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无意识之中就掌握了电力市场营销的核心知识。

2.案例教学法。老师布置例如“世界著名企业的营销战略”、“著名电力企业电力市场营销战略”等作业,让同学们课后进行案例的收集,并让同学们在课堂上进行讲解,随后老师进行点评。这样学生的印象就会非常深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3.网络视频教学法。教师收集一些有关世界著名企业和著名电力企业的营销战略视频,在课堂中进行播放,并进行相应的讲解,能够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程学习中来。

五、课程的考核机制

课程考核机制的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能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课程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该门课程是专业选修课,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和了解电力市场营销的一般原理并能正确地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该课程不需要学生死记相关的知识,故采用开卷方式考核学生。为了能够调动同学们参与小组讨论和各种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将CDIO(构思―设计―实现―运行)的工程教育理念引入课堂,在本课程期评成绩中,设置开卷考试占50%,平时(含考勤、课堂讨论)占50%。良好的考核机制的设定,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六、结语

电力市场营销是电力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从课程的内容入手,阐述了课程教学的性质与目的,基于CDIO提出了实现教学目的的方法和途径,研究了经过改进的教学方式,建立了合理的课程考核机制。经实践证明,该课程的教学方法能够给高校电力市场基础课程的教学提供参考和帮助。但是,随着电力市场的改革不断深入,电力市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与培养模式还需要不断探索,这样才可能为社会输送合格的电气人才。

参考文献:

[1]Edward F.Crawl ey.The CDIO Syllabus――A Statement of Goals for Undergraduate Engineering Education [EB/OL].http://.

电力市场知识篇10

【关键词】电力企业;市场营销;问题

一、电力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分析

电力市场营销,简称电力营销,是指电力经营企业以输配电网为载体,引导电力产品从电力生产者流向电力消费者的商务活动。随着电力行业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电力企业之间竞争也必将日渐加剧。电力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住自己的市场份额,甚至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就必须积极主动的进行市场营销,扩大自身的市场。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很多的电力企业在电力营销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主要问题有:

1.市场营销意识不强

电力行业是一个特殊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其垄断性更强,是一个卖方市场,而不是买方市场。在长期的垄断条件下,很多电力企业都缺乏市场营销的意识,认为自身行业是垄断行业,自身的产品不需要进行推广,也会有大量的客户。为此,电力企业都长期不太重视电力营销,但随着国家对电力行业进行大规模改革,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如果电力企业还一意孤行,仍然不重视电力营销,必然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举步维艰,从而不利于自身的发展。

2.缺乏一支优秀的营销人才队伍

电力企业要想做好电力市场营销工作,除了强化营销意识以外,还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营销人才队伍,从而保证电力企业的各种营销计划可以适合企业,也可以保证营销计划得到贯彻落实。但先阶段,我国很多的电力企业都没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营销人才队伍。其主要体现为:一是营销人才缺乏。由于电力市场是垄断市场,长期是卖方市场,电力企业根本不需要进行大范围的营销就可以获取大量的客户,因此,电力企业根本不重视营销人才,很多电力企业不是营销人员不足,就是营销人员身兼多职;二是不重视对营销人员的培训,使得很多营销人员的营销观念和意识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

3.服务水平不高

优质的服务不仅有利于企业扩大市场,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更可以提高顾客对企业满意度,进而使其成为企业的忠实顾客。但目前,由于电力行业正处在转型阶段,虽然电力企业职工的服务意识有一定的提高,但服务水平却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如随着电力市场的发展,客户对电力产品服务业越来越多元化,希望电力企业可以根据客户需要,制定更加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但很少有电力企业可以这样去做,因此,现阶段电力企业的服务水平离优质、真诚以及规范还有很大的差距。

二、强化电力企业市场营销的策略

1.转变营销观念,加强市场意识

电力企业一直都是垄断市场,电力企业的竞争压力也相对较小,很多的电力企业也缺乏相应的市场营销观念和意识。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加深,电力企业也被推向市场,如果电力企业不能及时转变营销观念,必然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甚至会被淘汰,因此,电力企业在未来发展中一定要树立强烈的市场意识,及时转变营销观念,充分认识到电力营销对电力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和影响,如在企业大会上,企业领导可以强调电力营销的重要性,鼓励企业员工积极主动的进行电力营销。

2.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营销人才队伍

高素质的营销队伍不仅可以快速的扩大企业的市场份额,更可以保证企业的各项营销计划可以落到实处。现阶段,我国电力企业必须根据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企业营销队伍。其具体做法是:一是加强对营销人员的招聘工作,保证有足够的营销人员进行市场营销工作。只有具有足够的营销人才,才能正常的开展营销工作,也才能保证营销工作可以高质量的得以完成;二是加强对营销人员的培训。21世纪是知识的世纪,各种新技术、新知识以及新观念层出不穷。为了使企业营销人员可以适应企业现在或者未来发展需求,电力企业应该加强对企业营销人员的培训,如聘请有经验的营销管理人才对企业营销人员进行授课等,从而不断提高企业营销人员的综合素质。

3.优化营销服务

电力企业要想做好电力营销还离不开优质的营销服务。优质的营销是促进企业发展的一条捷径。因此,电力企业应该要为广大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营销服务。具体做法有:一是信息服务。现阶段,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客户对电力企业不再仅仅需要电力供应的服务,也需要各种各样的信息化服务,如电价资讯等;二是形象服务。在客户心中,去电力企业办事是相当困难的,因此,电力企业应该改变客户以前对自身的这种形象,通过各种服务来改变和提升企业的形象,如便捷服务、上门服务等;三是主动服务。以往电力企业由于是垄断企业,一般都是客户求助于电力企业,电力企业也养成了坐等客户上门服务的习惯,但是现阶段电力企业应该要改变以往被动服务的习惯,要积极主动的为电力客户提供上门服务,想法设法的为广大客户提供更加优质、更加便捷的服务,使客户正在感受到电力企业真诚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陈彦君.浅析电力市场营销的新理念及策略[J].中国集体经济,20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