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财税政策十篇

时间:2023-11-01 17:26:08

新财税政策

新财税政策篇1

关键词:自主创新;财政政策;税收政策;国际比较

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十一五”规划中指出: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架构。中小企业不仅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还在增加就业、推动技术进步、扩大出口贸易、促进公平竞争、活跃市场经济等方面具有大企业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借鉴国际经验,完善财政政策以促进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对于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

一、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财税政策的国际比较

(一)财政科技研究与开发经费投入多,科技进步贡献大

世界各国对中小企业的科技投入,主要从R&D占GDP的比例及人均R&D经费来分析。最近几年,世界各国都把科技投资作为战略性投资,美国联邦政府、英国政府都提出了这些国家历史上最大的科技投入预算,欧盟提出到2010年要把研究开发的经费占GDP的比重增加到3%,韩国提出要增加到4%。从表1可以看出,当今世界经济发达国家花在研究与开发上的钱在GDP中所占的比重都比较高,说明其经济对科技进步的需求都十分强烈。很明显,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上的差距,也同样在科技经费投入上表现出来。表中所列数据已明确显示,美、日、英等经济发达国家的R&D经费投入,是印度、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好几倍。

表1R&D经费的国际比较

R&D经费(亿本国币)R&D/GDP(%)人均R&D经费

美国227.9(1998)2.79(1998)720(美元)

日本14794(1997)2.92(1997)685(美元)

英国14.70(1997)1.87(1997)362(美元)

法国184.8(1996)1.23(1997)477(美元)

德国—2.29(1996)485(美元)

瑞典—3.59(1995)627(美元)

韩国12185.8(1997)2.87(1997)379(美元)

印度68.2(1995)0.81(1995)—

中国57.56(2000)0.64(2000)44(人民币)

注:美国R&D经费不包括大部分资本性支出;括号内数字表示年份数据来源:引自夏杰长《经济发展与财税政策》,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

(二)运用政府采购和财政专项补贴,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世界各国的财政支持体系主要包括财政补贴和政府采购等手段。其中,政府采购的应用主要是为了保护中小企业,政府部门将其一定比例的采购合同给予中小企业,以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如美国、法国、加拿大等国都有类似的规定。而财政补贴的应用环节主要是鼓励中小企业吸纳就业、促进中小企业科技进步和出口等方面,不是普惠的。各国政府对中小企业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资助的主要形式是制定各种技术创新与开发计划,并设立政府专项基金,由专门的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来管理与实施,对符合条件的给予专项补贴。如美国政府为中小企业提供研究创新补贴,科研鼓励基金,科研成果显著的企业还可得到25~250万美元奖金。法国对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咨询补贴、研究人员聘用补贴及招工、培训补贴等,其中技术咨询补贴额相当于企业咨询费的50%;印度甚至对优秀小企业家提供补贴,如1963年以来,印度中央政府实行承认和奖励小企业家的国家裁定计划,对有重大发明或在经营管理方面有突出成绩的小企业家颁发部级小企业家证书并给予一定的奖金。

(三)提高固定资产折旧率,加速中小企业技术设备更新换代。各国提高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率的幅度不一样,如德国从10%提高到20%;法国对新建企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由原来的5%提高到25%。提高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率,有利于加速技术设备的更新换代。

(四)运用税收政策,扶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一些国家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扶持方式主要包括: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R&D)投资减免税以及对一部分中小及微型企业实行单一税制。在税收优惠方面,其是最直接的向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援助的方式,是普惠的,有利于促进中小企业的成长。如加拿大联邦政府为鼓励个人和企业进行R&D,提供投资减免税收政策。对中小企业R&D支出的第一个200万加元,可以有35%的额度来抵扣应缴税款,每年经常性支出的第一个200万加元,通过投资减免税收政策全部返还,其他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则返还40%。在对部分中小及微型企业实行单一税制方面,主要是简化纳税手续,适当降低税额,从而减轻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如阿根廷把企业或个体经营者需缴纳的所得税、增值税以及多项社会福利税金合并为一。巴西从1997年起就建立了微小企业单一税制,将微小企业原来要缴纳五种联邦税费、两种地方税统一合并为一个税目,使税收负担平均减轻50%,其平均税负大约相当于企业产值的5%~6%。

二、我国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分析

(一)财政科技拨款不足,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我国财政科技拨款支出,从总量和相对值而言都是很低的。从表2可以看出,我国的财政科技投入在总量上虽是逐年提高的,但从相对指标上看,科学研究支出占财政GDP的比重虽然有上升的趋势,但是一直没有超过1%,且距发展中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自1997-2002年逐渐下降,2003年在国家政策的大力调控下回升至4.01%,而2004年又下降到了3.8%。这一现象一方面说明了财政支出结构存在有不合理之处,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由财政承担科技投资主体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表2我国财政科研支出及其比重一览表

年份财政科研支出(亿元)占GDP比重(%)占财政支出比重(%)

1997408.860.553.67

1998438.600.563.34

1999543.850.663.60

2000575.620.643.28

2001703.620.733.36

2002816.220.783.32

2003975.500.844.01

20041095.300.803.80

数据来源:历年《中国财政年鉴》

(二)财政融资渠道不畅,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资金有限

我国由于没有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政策,中小企业贷款困难,而通过财政渠道拨付资金又存在种种问题。一是财政资金和银行资金的划分不严格,具有财政资金性质的货币发行收入留在了中央银行,又通过再贷款和再贴现给了商业银行;各级政府财政又自办一些商业性机构,把一部分财政渠道的资金投入这些机构循环使用。二是分配制度跟不上。财政拨付了资金,但是负责资金分配的企业和行业主管部门还没有制定出具体的分配和管理办法,也没有解决防止分配环节中产生腐败的问题。三是政府产业导向不明确,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没有具体的规模标准,缺乏享受财政资助的企业资格认定。

(三)税收优惠政策不合理,企业科技创新成效不明显

1.税收优惠形式单一,优惠效果不明显。税收优惠通常表现为直接优惠,如定期减免所得税,适用低税率,税额扣除等,其特点是对应纳税额的直接免除,政策透明度高,便于征纳双方操作,偏重于对科技成果的优惠。目前,我国的科技税收优惠大多以减免流转税和所得税的形式存在。由于流转税和所得税均属于终端税种,就科技进步而言其优惠的给予是在研制开发出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并实现了成果转让取得收入以后,即优惠政策的重点主要集中在生产和销售两个环节,实际上是针对结果的优惠。在这样的政策激励作用下,企业必定把重点放在引进技术上,而对建立科技创新体系和研究开发新产品投入不足,同时也造成生产线的重复引进和最终产品生产能力大而中间产品、配套产品及一些重要原材料开发能力不足等问题。

2.科技人员的税收优惠不够,缺乏鼓励人力资本投资的税收政策。目前,我国现行税法一直比较注重对企业的科技税收优惠,而缺少对科技人才的税收优惠政策。受制于财政收入的压力,在我国的个人所得税税基中,不仅未考虑居民家庭负担状况、人均收入水平等合理因素,而且更未涉及个人的人力资本支出问题,对科技人员技术创新所获得的收入的减免税也仅限于省级以上政府发放的“科技奖金”和“政府特殊津贴”。显然,由于缺乏对科技人员的税收优惠激励,使得中小企业在实际发展中缺乏必要的人才激励机制,难以调动科研单位和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不利于促进个人人力资本投资,从而也不利于科技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3.税收优惠定位于企业,而非具体的科研项目和开发环节。科技事业的发展是以全民族的科技活动作为推动力的,因此,税收优惠应定位于科技活动过程和科研成果。而我国现行科技税收优惠措施大多定位于企业,对符合优惠条件的企业简单地以其总体收入作为优惠基础,对所有结果都进行税收减免,而不考虑具体的科研项目和开发环节。如此根本无法区分企业收入中真正属于创新收入的部分,在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条件下很难刺激具有实质意义的科技创新行为。

三、借鉴国际经验,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

(一)增加财政对科研的投入,从资金上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首先,增加预算内投入。在财政预算上,打破基数法,采取一年一定的方法,增加预算内投入,压缩一般性行政开支,把节约的资金用于科技开发,在不影响国家正常运转的条件下,使预算内科技投入增长速度超过GDP的增长速度。其次,合理利用预算外资金。把财政部门管理的小型技改贷款、文教卫生行政周转金,向科技开发倾斜,保证技术改造资金的需要。最后财政拨款应该具有针对性,重点支持中小企业技术自主创新的项目。

(二)提供财政担保和财政资助,扩大政府采购和补贴支出。财政担保主要是针对一些真正具有良好前景但面临较高风险,因而难以募集到资金的科技创新项目。财政资助则针对不同企业的不同需求,或直接提供设备与服务的资助或提供银行信贷资助,适用面较广、操作简单的则是鼓励银行低息贷款的间接资助。

扩大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支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需求拉动科技创新比单纯的资金供给的效果更为直接。我国的政府采购行为不规范,采购范围大,针对科技创新产品的采购很少,有必要在每年的财政支出中,专门划出一块针对科技创新产品特别是中小企业自主创新产品进行政府采购。

调整财政补贴的范围。财政补贴作为政府的政策工具,不仅具有“四两拨千斤”的功效,更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在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方面也大有可为。一方面,对用自有资金创建中小企业和对现有中小企业增加投资进行补贴,旨在鼓励居民对中小企业进行投资,启动民间投资;另一方面,对有成果的科研开发项目支出进行补助,旨在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推动社会科技进步。

(三)完善税收政策,加强对中小企业的税收服务

1.完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第一,税收优惠应直接与间接并重,并适当加重间接优惠的比例。运用加速折旧,投资抵免,亏损结转,费用扣除,特定准备金等多种间接优惠方式,适当向创新过程的优惠倾斜,形成“政策引导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有效优惠机制。第二,实行鼓励人力资本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发展经济学家A.P.瑟尔瓦尔说过,促使技术进步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本国的人力资本投资。通过个人所得税给予科技人员的减免优惠,促进个人多接受教育、培训,增加个人人力资本投资。如对科技人员有关科学技术收入(技术援助费、版权费)的个人所得税减免,对科技人员从事科技研究工薪收入的所得税给予较高的起征点或减免额等。第三,针对具体的科研项目进行优惠并跟踪管理。可考虑建立科技投资项目立项登记,并进行跟踪监督,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适时予以调整。对最终成果不符合要求或将资金挪作他用的,可及时取消其享受优惠的资格,并追回所给予的优惠。

2.优化税收环境,加强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税收服务。针对我国中小企业社会负担重的问题,要通过规范税收制度,在清理不合理收费项目的基础上变费为税,使企业的负担稳定在合理的水平上。在现阶段,我们有必要建立中小企业税务服务中心,税务部门应加强对中小企业的税收宣传与纳税辅导,在税务咨询、建账建制辅导、税务、税务处罚等方面尽量向其倾斜,大力推广税务制度。提高税务部门的工作效率,降低纳税人的纳税成本。对诚实建账的中小企业,我国可完全借鉴阿根廷、巴西等国的成功经验,实行单一税制。

(四)完善相关配套政策,营造良好的企业自主创新的环境。为了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和高科技产业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投资融资政策和进出口政策应当互相配套,相应的财政、税收、金融、进出口管理制度也应作适当调整和改革。如取消对企业的不合理收费项目,减轻企业的非税收负担,加大各级政府对企业自主创新和高科技产业化的支持力度,对高新技术企业用于研究开发和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的贷款实行贴息,加速固定资产折旧等等,以优化企业自主创新环境。

参考文献:

[1]夏杰长.经济发展与财税政策[M].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

新财税政策篇2

【关键词】技术创新;财税政策;现状;不足;可行性建议

目前,我国各地政府已经推出多种优惠政策以及补助政策给予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从财政支出、税收激励政策等方面都有相应的支持措施。但是,目前促进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中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进一步调整与完善,为更好的促进技术创新发展而进行更深一层的研究与改革。为此,下面文章中提出转变财政补助方式、优化政府科技投入、建立财政科技支出绩效考核评价机制、重视研发环节、提高科技人力资本等建议。

一、当前促进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基本情况

1.财政支出方面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必经过程,我国各地政府对企业技术创新给予大力支持,并制定激励、补偿等政策措施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资金支持。当前,我国财政支出中,百分之九十左右的财政科技经费支出是针对项目与课题两个方面发放,企业则需要利用专项资金的渠道来获得政府科技资金。在财政政策方面,我国实施财政补助、政府购买等政策,为企业技术创新开创资金支持渠道。财政补助方面主要以无偿补助为主,另外还有投资补助、财政贴息等优惠政策。政府对企业技术创新采用多种支持形式,同时还制定了一些相关的奖励政策、有偿补助政策、资本金投资政策等。

2.税收激励政策

税收激励政策实质上就是通过税收方式激励企业进一步实现技术创新。税收政策主要包括:增值税、所得税、营业税以及进出口税等多种税收类型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政策支持。其中,增值税促进技术创新发展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上:(1)消费型增值税;(2)创新产品技术含量或者附加值比较高;(3)对一些特殊产品实行的优惠政策(免征或者先征后退等政策)。企业所得税对企业技术创新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开发、转让、转化、创新、资金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等。各种税收政策在给予技术创新支持的同时,也在不断激励企业更进一步创新发展。

二、促进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的不足

1.财政支出政策存在不足

首先,投入结构存在不合理的情况。我国财政科技投入量不断增加,当前我国所制定的4%科技财政支出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技术创新需要,有待进一步研究与完善。但是,我国财政支出方面,对科技财政支出的研究并没有重视起来,缺少对基础投入的研究,同时,对公共技术方面研究内容非常少,缺乏战略性、针对性、公益性的基础研究课题。其次,我国科技财政投入方式比较单一,对于一些自主技术创新的企业来说,并不能满足技术发展需要。目前仍以无偿投入为主要策略,而企业技术创新则是一项具有持久战特点的发展形势,这种无偿投入能力有限,不利于企业技术创新长远发展。另外,对于投入管理方面存在漏洞,投入目标不明确,没有经过详细调查、分析与研究,对企业技术创新类产品的性能、质量、实用性、市场需求、科技开发计划、资源配置、科技成果应用性等方面没做详细考察,在没有确定技术创新产品可行性的情况下,选择盲目投入,浪费财政资金。

2.税收激励政策存在不足

税收激励政策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促进技术创新的税收法律体系不够完善,相关的技术创新法律制度还有待调整与完善,当前,技术创新方面的税收激励政策主要是以相关的税法规范激励制度执行,需要制定专项专用的法律体系,实现具有透明性特点的法律政策;二是欠缺人力资本的投资激励,技术创新需要的是知识人才、能力人才,而人力资本投资激励不足会使人才缺乏,积极性不高,技术创新迟缓。

三、促进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可行性建议

1.财政支出政策

首先,优化政府科技投入,对特殊的技术创新类产品加以重视,鼓励自主创新投入,加大基础研究力度,提高管理水平,注重科技成果转化,保证科技成果应用性强。其次,转变财政补助与资金投入的方式,创建多样化投入模式,实现具有针对性、目标明确的投入目的,建立多元素的科技投入体系,合理把握财政贴息、无偿或有偿补助等多种优惠政策。再次,完善财政科技支出绩效考核评价机制,保证科技支出合理性,效益明显,前提是考核评价制度要保持科学、合理、公正、公开的原则。最后,完善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制度,我国关于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的政策尚待完善,已经出台的地方政府采购目录也屈指可数。国家政府应当完善相关条文,充分发挥政府采购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积极作用。

2.在税收激励方面

首先,重视研发环节的税收优惠,结合科技开发研究的特性,针对性实施优惠激励政策,使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具有实质性意义;其次,加强对科技人力资本的税收激励,增加职工教育经费的提取比例,促进企业主动积极加大科技人力资本的投入,增加技术成果奖励免税范围;再次,改进风险投资税收倾斜政策,在风险投资企业的投资抵扣优惠政策上,继续补充风险投资税收倾斜政策,对风险投资公司的营业税与所得税予以减免,不断提供风险投资的市场竞争力;最后,调整进出口税收政策,要完善出口关税政策,促进企业增强出口高科技、高附加值类产品。

新财税政策篇3

21世纪,高新技术产业是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主要标志,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强弱的重要指标。但对于什么是高新技术产业至今还没有明确统一的定义,不同的学者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理解不一。陈永忠定义高新技术产业是一个知识、技术、资金、信息密集的产业。陈程和刘和东认为高新技术产业是一系列新技术群的统称,它是以最新科学成就和发现为基础,进行科研和创造,不断地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的产业。王昌林认为高新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先导产业,是一个以智力密集型工业为基础,在多学科技术集成下服务于基础工业和相关产业的综合性产业群。任海玲等人认为高新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先导产业,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本文比较认同第三种观点。江苏省作为全国经济实力最强的省份之一,有必要进一步谋划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然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财税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最直接和最有力的政策之一,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同时也遇到了诸多问题,本文就是在此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意见。

二、目前江苏省财税政策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

1.财政政策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财政拨款始终无法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足够的资金,政府财政应承担的职责尚未完成。2013年江苏省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为7798.47亿元比2012年增长11%,其中用于支持大中型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的经费为16.5亿元比2012年增长1.9%,这说明财政资金用于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的增长速度远低于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这就会导致财政资金的投入比例和长期效应不符合财政职能的要求,最终偏离了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2.税收政策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目前江苏省税收政策问题主要集中在所得税和增值税方面。所得税方面主要存在优惠对象不科学、优惠方式单一、优惠效果欠佳、个人所得税矛盾突出和企业所得税负担较重的问题。增值税方面主要存在高新科技企业提前垫付税款加重企业负担和对部分企业征税政策界定不明等问题。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品,其销售周期较长不同于一般企业的商品销售,所以企业就要提前垫付增值税税款,挤占了企业本来就不充足的资金,使企业不能投入足够的资金进行科技创新。

三、促进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

1.促进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1)增加科技经费的投入。目前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取得了诸多成就,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科技对促进全省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在财政支持方面仍然不足。我们应该加大财政资金对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不断引导社会资金的流入,加强风险资本的投入机制。同时,要不断优化财政资金的投入结构,合理配置科技资源。(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江苏省的财政支出结构主要偏向于高校和科研院所等机构,这种财政科技投入的效率较低,科研成果是否能直接创造出社会效益还需实践检验,由此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改变这种财政科技投入模式,可以建立财政科技资金的绩效评价体系,创新管理方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2.促进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1)完善税种改革。增值税方面应适当扩大高新技术企业享受优惠的范围。所得税方面,企业所得税应区别对待不同的高新技术企业,对于大中型的、发展稳定运营状况良好的企业可以严格征收,但对于小型的、处于起步阶段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以采取相应的优惠政策,比如提高广告费的扣除比例等。个人所得税应实行分类课征制度,不同岗位上的科技人员实行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2)对风险投资资金给予税收优惠。风险资本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对风险投资活动给予税收优惠不仅可以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同样会有益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新财税政策篇4

关键词:财政税收管理;改革创新;策略;国民经济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税收管理工作需要我们不断完善、与时俱进、改革创新,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要符合时代的潮流。在税收体制创新时要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我们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税收管理水平,有效践行我国的财政政策。因此,我国的行政机关一定要建立健全有效的财政税收体制,一定要加强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整体性和有效性,企业机关一定要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的效率,提升财税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

一、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目标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财政税收制度的深化改革也在深入推进,在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中,我们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一些体制改革的措施,而且要对相应的措施做出合理的解读,以便财税工作人员更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在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中一定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在改革的过程一定要把广大人民的广大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维护好广大人民的权利,做好财政管理机制改革的先前的准备,更好的推动机制改革的进行,促进财政税收事业的蓬勃发展。因此,我们通过一系列的实践和探索,不断提高税收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充分调动起税收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综合工作能力。

二、我国财政税收管理的现状

1.财政税收体制存在局限性

我国在推进财政税收管理体制中,还是有出现了诸多问题,在财政税收管理体制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主要体现在我国财政收支的分布区域不是太稀疏,增大了分税制度在执行的过程中的难度,同时还存在地方财政收入分配不合理的现象,这些现象都不利于国家财政管理的宏观调控,大大的降低了国家财政税收工作的工作效率。此外,在我国的财政税收体系制度中,那些具有国有资源以及资产收入的非税收入,因为它们不属于国家财政收入的管理内容,所以这也造成了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局限性。

2.转移支付不专业

财政税收的工作中有一项步骤至关重要,即转移支付。转移支付本来是推进财政税收工作的有序进行,但是由于我国财政的税收体制不够完善,在财政税收转移支付的过程中有些工作人员想着省事,就简略了转移支付的步骤,有的主管由于习惯性就简单看了一下就随意签了字,也不管票据上的数据是否准确,就直接放入档案中。这些都是转移支付中工作人员常出现不专业的运行步骤,这样就会对税收工作起到阻碍的作用。转移支付的专业性能够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运行步骤专业性强会帮助税收在二次检验时节约时间,能够合理安排运行的时间,转移支付是税收过程之中必不可少的一步,工作人员的操作步骤的专业性强也会增加自己做事的严谨度,对于工作人员来说也是一种历练和积累经验,逐渐成长起来。有着这么多的好处,我们要不断完善转移支付专业性,培育一拨有才能的团队。

3.频频发生乱收费现象

我国在财政税收管理工作中给了很多优惠,全身心的投入,给出了不少大规模的优惠政策,为促进财政税收体制,优惠了许多税种,比如:农业税、营改增、提高个税起征点等,但是还是会出现众多的乱收费的现象。比如,一些工作人员在执法的过程中不按照规定收费,自行提高收税的起征点,有的老百姓由于权力的胁迫,只能委曲求全,交上不合理的收费;还有的是一些工作人员把国家的优惠政策歪解,把本来属于利于百姓的政策转变成利于自己的政策,从百姓手里谋取不合理的收费。这些现象严重阻碍税收体制的创新和发展,也不利于人民群众发展成果共享,更不利于我国经济快速腾飞。同时阻碍我国综合国力的经济发展。因此我们对此现象要有足够的重视。

4.预算管理体制存在缺陷

尽管我国预算管理体制在不断完善,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仍还存在着很多缺陷。导致这些缺陷产生的原因是我国的预算管理体制还不太完善,相关政府部门在财政收支期间没有把财政预算列入管理工作的范围。在这个预算管理执行过程中,由于预算管理制度的不健全,比如预算编制比较粗糙,预算指标不够具体等,这些在客观上给预计监督带来困难,对相关财政管理人员缺乏严格的监督和管理,这些都势必影响到我国财政税收管理制度的进一步推进和发展。

三、财政税收管理机制创新策略

1.建立健全分级、分权的财政体制

为了更好的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分级、分权的财政体制,确保我国财政收入、相对持续稳定平衡。建立健全分级、分权的财政体制,还可以保证地方政府在地方税种范畴内行使税收立法,税收减免等财政政策,中央可授予地方相应的权力,增加地方税收,同时,还可以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需要,把财政税收创新赋予有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时代特征,有时代特有的标识,更好的推进改革创新的进行,促进财政税收体制的顺利推进。当前,我国财政税收管理的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较低,有很多单位聘任临时工,这对于我国财政税收执法部门非常不严肃。他们工作粗鲁、蛮爆,没有专业技能,现代化办公应用技术较低,因此,应加强财政税收人员的考核制度,提高财政税收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综合能力和职业道德,全面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要求事业单位的财务税收管理人员有较高专业技术资格,提高国家安全系数,合理利用国家税收工作管理资源。

2.合理优化转移支付体系

转移支付体系是税收工作的重要部分。现在我国的转移支付体系不够完善,缺乏专业性,因此就需要我们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合理控制转移支付过程中的真实性与有效性,保证转移支付在有效的社会环境里进行优化处理,保证财政的系列工作顺利推进。在优化过程中要把转移支付所需的工作操作进行合理分配,把工作操作的流程进行专业性的分析,让工作人员都知道规范性的转移支付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我们要提倡财政信息公开化,工作人员应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服务。

3.制定结构合理的税负征收标准

在税负征收的过程中必须要有标准科学的主题税种设计、适合有效的税负标准。首先,需要从整体的实际出发,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有序研究对一些基础设施落后的地区,要降低税负标准,以此来保障该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其次,在制定合理的税负之前一定要对周围的社会环境要有所了解,针对某一地区要制定正确的税收收入标准,提高个人所得税机制,确保二者的工作不发生矛盾冲突,依据法律来制定税负征收标准,以此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也要大力宣传税负的好处,让广大人民都知道税负,这样就有利于财政税收工作的有序推进。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才会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合理的税负征收标准可以稳定人心,增加社会稳定度,税负征收标准前提必须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考虑,合理制定标准。

四、结语

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创新要有先进的理念,也要有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我们要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发展属于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注入新鲜的血液。因此,我们在财政税收的过程中一定要仔细探究、总结工作经验,把不足之处尽量补救回来,之后,根据我国具体国情和理论相结合。明确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创新目的是什么,明确之后根据我国独特的国情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建立完善分级、分权的财政体制”,“改革完善转移支付体系”、“制定出规范科学可行的税负征收标准”等制度、标准和体系,进一步推动我国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的发展。在税收管理体制创新的过程是一定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把财务税收的目的作为工作的中心。在财政税收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坚持党的领导,跟着党的节奏走,再创新的过程中一定要有新的思维,新的思路开拓才会有好的体制上的创新。财政税收工作机制的创新关乎到我国的经济发展,一个好的财政税收体制,经济也会迅速得到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也会得到显著的提高,也会扩大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因此,相关人员需要不断学习、总结经验,清楚认识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目标,全面分析我国财政税收管理现状,在创新中追寻中国梦,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践行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何鹤鑫.财政税收管理改革创新策略探析[J].商,2016(04):131.

[2]李奕宏.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

[3]孙哲.我国税收征收管理成本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

新财税政策篇5

关键词:农业企业技术创新;财政补贴;税收优惠

引言

2019年底,湖北全社会R&D(从事科研与试验发展活动所必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投入经费至957.9亿元,将近1000亿元,相比上年增长16.5%,在所统计省(市区)中名列前10。湖北科技创新规划多项指标实现大幅提升。但同时也应该看到,与其它较发达省(市区)相比,湖北省科技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了解湖北省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相关现状,加强相关执行机制和制度建设,以技术创新引领全面创新就显得至关重要。

1文献综述

财政政策与税收优惠政策激励效应的比较分析在学界也引起了关注。在税收优惠与财政补贴的效果对比方面,江静[1]通过地区层面和行业层面的实证分析,表明对于不同所有制类型企业来讲,财政直接补贴与税收优惠的创新活动激励截然不同。李浩研[2]比较分析了直接补贴和税收优惠2种政策效应,指出应通过协调财政直接补贴和税收优惠2种,实施差异化的政策来驱动创新。利用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柳光强[3]表明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对新能源、信息技术产业的影响存在差异。以新兴产业上市公司作为数据样本,柳光强[4]实证检验表明,对于不同的行业和不同激励目标的政策效应存在差异。从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政策2个维度,宁靓[5]基于山西33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数据,表明财政政策与税收政策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激励效应大小有所不同。国内外研究对于财税政策如何改进以最大程度地实现促进创新并没有得出有力结论。且对实际情况的应用联系欠佳,尤其是针对我国某一省市的具体现状进行的分析较少,不能得出切实可行的改革建议。由此得出本研究主要内容,旨在以前人研究为基础,继续实证检验得出财税政策对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

2模型设定、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2.1模型设定

将政府补贴、税收优惠作为解释变量,农业企业研发投入作为被解释变量,选取资产负债率、企业规模、股东权益收益率、企业年龄为控制变量建立基准模型:

2.2数据及变量说明

本文参考刘丽莎[6]等研究方法,剔除了与本文相关指标缺失的企业数据;剔除了ST类上市公司数据;实际税率>1或者<0的农业公司,作为异常值剔除。经过以上处理,最终得到湖北省65家上市公司2014—2019年面板数据。所有财务数据及相关数据均来源于RESSET金融数据库和国泰安数据库,其它变量指标和数据分析结果均通过软件Stata15.0运行完成。

2.2.1被解释变量

研发投入(RD),参考程曦和蔡秀云[7]研究方法,以企业研发投入的对数值作为衡量指标。

2.2.2解释变量

政府补贴(sub),以研发补贴数值的对数来衡量。如果政府研发补贴的系数显著为正,则研发补贴可以促进企业创新;税收优惠(tax),借鉴以往文献的做法,计算所得税实际税率=所得税税费用/息税前利润,税收优惠幅度以所得税名义税率与实际税率的差来衡量,以显示税收优惠政策力度。

2.2.3控制变量

选择以下变量进行模型建立。股东权益收益率(roe),选取加权的股东权益收益率作为公司盈利能力的测量变量。公司规模(size),本文依据陆国庆[8]的研究成果,以公司总资产的对数值衡量公司大小。公司年龄(age),用观测年份减去公司成立年份算得,取该值的对数作为控制变量。资产负债率(lev),衡量企业的资本结构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

3结果与讨论

3.1基准回归结果

表2中列(1)、(2)为不控制其它特征的结果,列(3)为最小二乘法(OLS)的回归结果,列(4)为双向固定模型下的基准列回归结果。关注列(4)所报告的基准模型回归结果,核心解释变量sub的估计系数显著为正。sub的系数表明政府补贴每提高1%,将导致研发投入增加14.6%,表明政府补贴对研发投入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财政补贴作为农业企业总利润的一部分,尤其是政府的科技专项补贴可以增加企业现金流量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活动。而税收优惠的系数不显著为负,说明税收优惠对农业企业研发投入可能存在抑制作用。再观察列(1)和列(2),在不加入一系列控制变量时,政府补贴对农业企业研发投入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税收优惠系数不显著为负。列(3)采用的OLS回归结果也显示了这一结论的稳健性。从控制变量来看,size系数显著为正,说明其对农业企业研发投入有明显的促进作用。lev系数显著为正,同样说明lev对农业企业研发投入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这说明农业企业关于研究开发投入的决策,很大程度上与年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企业规模大小紧密相关。roe系数不显著为正,说明roe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不显著。age系数不显著为负,说明其对企业研发投入可能存在抑制作用。

3.2进一步分析

之前考察了税收优惠与农业企业研发投入二者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变量tax的系数为负。根据吴松彬[9]的解释,这可能是税收优惠与农业企业研发投入存在一种非线性关系。为了验证该假设,引入税收优惠(tax)的平方项,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税收优惠其平方项在5%的水平上显著,表明税收优惠与研发投入之间存在着显著U形关系。可能是企业的创新产出具有一定滞后性,即当期R&D税收激励并不会当前发生效果,即税收优惠长期内对创新产出具有一定挤入作用。这意味着现有税收优惠政策还需进一步优化。

3.3稳健性检验

列(1)~(3)中的稳健性检验使用了0.1、0.5、0.9的分位数回归,通过分位数回归表明,研发补贴显著促进了全样本农业企业的研发投入,验证了双向固定效应回归模型的稳健性。列(4)更换被解释变量衡量研发投入的指标,将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代替模型(1)中的研发投入,并同样采用双向固定模型,对模型重新进行参数估计。从表4可看出,各项主要解释变量回归系数显著性均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异,且系数的符号方向也未发生大的改变,这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结果的稳健性。

4结论与政策启示

选取2014—2019年湖北省65家农业上市公司数据,建立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研究发现,政府补贴显著促进了研发投入;税收优惠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显著为U型。可能是企业的创新产出具有一定滞后性,即当期R&D税收激励并不会当前发生效果,即税收优惠长期内对创新产出具有一定挤入作用。这意味着现有税收优惠政策还需进一步优化。相对应的政策启示如下。加大财政投入,实现财政科技投入结构优化升级,科技事业的提档升级,离不开财政“真金白银”的投入支持。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湖北省近年来企业科技支出中从农业企业R&D经费来源的结构来看,呈现出结构不均衡的格局,来自政府的投入资金过少。可以通过对政府采购、优惠、补贴等多方面财政制度进行完善和规范化管理,加强事中控制和事后审计,同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时获取科技创新投入的农业企业和政府信息,实现政府、企业与社会的共同监督和数字化管理。完善科技人才开发机制,均衡人力资本投入。如,以湖北省高校和科研组织为平台,知行合一等。

参考文献

[1]江静.公共政策对企业创新支持的绩效———基于直接补贴与税收优惠的比较分析[J].科研管理,2011(04):1-8,50.

[2]李浩研,崔景华.税收优惠和直接补贴的协调模式对创新的驱动效应[J].税务研究,2014(03):85-89.

[3]柳光强,杨芷晴,曹普桥.产业发展视角下税收优惠与财政补贴激励效果比较研究———基于信息技术、新能源产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面板数据分析[J].财贸经济,2015(08):38-47.

[4]柳光强.税收优惠、财政补贴政策的激励效应分析———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视角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6(10):62-71.

[5]宁靓,李纪琛.财税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效应[J].经济问题,2019(11):38-45.

[6]刘丽莎.税收激励、现金持有与企业研发投入相关性研究[J].财会通讯,2016(12):85-89.

[7]程曦,蔡秀云.税收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效应———基于异质性企业的实证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7(06):94-102,159-160.

[8]陆国庆,王舟,张春宇.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政府创新补贴的绩效研究[J].经济研究,2014,49(07):44-55.

新财税政策篇6

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财政税收管理难以控制,这方面的问题产生主要由于财政税收管理体制不完善造成,让财政税收管理方面出现一些弊端。这些弊端的出现主要变现在财政税收没有一套完善的有效监督机制,造成财政税收管理工作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没有可以坚持的原则及可行性的监督机制进行有效监督,此外,财政税收人员缺乏一定的责任感和约束感,让财政税收管理发展有所限制。第二,财政税收监督不够到位,民主管理不完善。对于民主管理其实多数地方都没有落实到,包括民主的管理以及财政税收的公开,这些都应该实行民主监督管理制度,但是实际上,在我国一些地方的财政税收人员并不是民主选举出来的,很多都是由领导直接设立,这些直接设立的财政税收管理人员也不具备这方面的专业知识技能,这样也起不到最基本的监督作用,同时这些工作人员由于主动性不高,责任心不强等一些问题,使得财政管理制度出现一定的问题。第三,财政税收管理控制难。现在财政税务管理体制中的管理人员一般存在业务行政双向体制影响,这种影响就会产生更多的不利影响,比如不能很好的坚持原则,对法律法规蔑视,财政税收管理监督体制薄弱,造成时不时的发生违法行为。第四,财政税收工作决定了财政税收工作人员稳定性,但是当前财政税收管理人员很多都不是选举而是直接领导设立指派,这就导致,财政税收管理人员会随着领导的更换而替换,这种个人情感因素过强就会忽视实际的工作能力,对财政税收管理工作产生不利影响。第五,政府财政和税收职能未能转换。财政税收管理体制一直在进行完善和优化中,但是一些政府部门更加重视以经济发展为主的工作,而忽略了公共服务,导致财政税收服务工作不到位,服务态度不好的情况发生。第六,资金效益有待加强。任何一项制度在改革的时候,总会有过渡期,比如,现在是要实行“收支双线”管理模式,但是实际上,可能还是按照老的传统的套路来实施,层层申报,批复后再拨款等现象,从而造成办事效率低下,资金浪费现象时常发生。第七,体制机制不健全。导致这方面的原因很大一个问题是由于人员问题,在财政税收管理人员上并不是配备专业的财政税收管理人员,而是其他“兼职”人员,这就导致这些岗位的流动性大,工作非常不稳定。

二、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创新对策探究

(一)改革财政税收管理体制

由于我国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还不完善,财政税收管理建设也一直受到集权与分权循环影响,并且我国的财政税收管理部门对财政税收缺乏重视度,许多管理人员对管理工作不重视。这些情况的出现,让改革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任务变得尤为重要。要改革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就要求相关的管理部门强化法律权威,完善财务管理机制,让债务呈现正常现象,让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健康和谐发展。

(二)提升财政税收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完善和创新重点在于人才的进步,只有人才进步了才能让整个财政税收管理体制有序进行。比如增加管理人员的实操水平,提升他们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让这些管理人员能够深入了解工作,充分了解工作内容,并能快速解决。而要提高财政税收管理人员的素质,可以通过培训、深造、教育等方面进行培养,毕竟财政税收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的效率与发展,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由这些管理人员来决定的。除了再教育与深造培养以外,还要让管理人员有一定的管理与服务统一意识,为百姓提供最好最优的服务,全面推进财政税收管理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明确范围,全责统一

财政税收是经济政策表现形式之一,对财政税收管理体系进行改革的时候们一定要合理,对财政税收管理体制范围作出明确规定,科学的规范各级管理部门与管理人员的具体工作,做到权责统一,避免出现逃避责任、推卸责任的行为,让财政税收管理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四)提高财政税收资金的使用效益

财政税收资金应该用在公共事业发展中,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提高财政税收资金的使用效率变得非常重要。财政税收管理部门要对财政税收资源进行整合,让所有财政税收情况进行公开、透明化管理,同时,加大财政税收信息交流力度,通过财政税收管理的优势,实现信息共享,并建立财政税收资金整合协调机制,让财政税收资金有效使用。

新财税政策篇7

关键词: 新疆;跨越式发展;财税政策;路径分析

中图分类号:F812.7.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829(2012)03-0012-05

在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西部大开发新10年战略的实施、新一轮对口援疆和“十二五”规划的发展机遇下,新疆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战略目标,应该认真研究自身财税政策和财税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进一步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科学制定应对之策,进一步争取中央财税政策的支持,不断创新和完善新疆财税工作体制机制,促进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一、新疆财税政策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主要影响

实现新疆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财税政策的完善和资金的争取是非常重要的战略措施之一。完善新疆的财税工作体制机制,对促进新疆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保障和改善新疆各族人民群众的民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新疆财税职能尚不完备,原因在于:一是缺少财税利益的激励,二是培育税源能力有限,三是缺少中央的高位协调。财税因素对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形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身经济发展动力不足。新疆因担负着稳定与发展的双重使命,地方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益受到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加之稳定与发展双重任务都特别繁重,形成了对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高度依赖,自身发展动力严重不足,过多地依靠“输血”,没形成更好的“造血”机能,影响着新疆的可持续发展。由于大部分地州、县市财税职能的缺失,上缴的税费得到的返还有限,因而抑制了一些地州、县市发展的积极性。由于受有限的财政收入制约,新疆的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能力不足,投融资手段单一,没有更多的财税收入来大力进行各种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对大集团大项目的引进和建设,也难以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疆的民生建设,制约了新疆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能力不强。一是产业结构调整较缓慢。新疆要改变第一产业比重过大的局面,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需要强有力的财税保障和资金支持。受财税收入不足的影响,第二、三产业发展所需的资金无法到位,制约了新疆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二是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大多数发达国家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5000美元后,R&D(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的英文缩写,意为“研究与开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都超过2%,“十二五”时期,全国R&D支出占GDP的比重要达到2.2%[1],而2009年,新疆R&D支出占GDP的比重仅为0.6%,差距还比较大。特别是受财税收入的制约,新疆R&D投入明显不足,制约了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导致经济社会发展缺乏核心竞争力;三是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扶持政策受财税收入的影响,相关的投入难以真正到位,具体措施难以顺利实施,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三)社会公共事业投入欠账较多。促进新疆发展与维护新疆稳定,需要国家提供财政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长期以来,虽然国家已经给予了新疆大量的财政扶持与补贴,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解决了一部分公共社会事业发展的经费。但与新疆各地州、县市实际发生的费用相比仍存在着较大的缺口,这部分公共事业费用开支加大了干部、职工和农民的负担,影响了地州市、县市区增效和农民增收。新疆存在着事权与财权不对等的问题,很多地州市、县市区没有财税权,但却承担着大量的社会事务,既要负担地州市、县市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费用,又要负担地州市、县市区的机关、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的开支经费,公共社会事业发展受到制约。

(四)招商引资工作推进的困难和阻力仍然很大。财税体制和投资体制都是相关联的。在西部大开发和新一轮对口援疆的宏观背景下,西部各省区都加大了招商引资的力度,财税优惠政策成为西部各省区招商引资的法宝。投资企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自然选择财税政策更优惠的地区来进行投资。新疆除了可以利用所辖城市的财税职能制定一部分自主的财税优惠政策外,大部分地州市、县市区由于财税权的缺失,都没有权利制定各具特色、更有吸引力的灵活财税优惠政策来吸引外部投资,其招商引资能力明显削弱。在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等相似的情况下,缺少了财税调节手段,在激烈的招商引资竞争中处于劣势,招商引资困难,影响了新疆的经济发展。

(五)本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仍然乏力。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虽然新疆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但与全国相比仍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目前,全疆非公有制企业只有3000家,微型企业发展缓慢。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各地州市、县市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财税动力不足。特别是受复杂的国内外因素影响,新疆非公有制经济普遍存在活力不足的问题,除去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外,亟待破解的共性问题就是融资难、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小。另外,财税职能不完备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加工工业领域的非公有制企业税收返还政策执行不到位,自然影响到地(州市)、县(市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积极性。特别是因为财税职能的缺失,地州市、县市区也无法制定或出台有关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新疆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促进新疆跨越式发展的财税政策创新路径分析

财税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具有针对性强、见效快等特点。因此,新疆应积极完善和创新财税体制,发挥外部、内部两个动力,充分用好中央新一轮对口援疆和西部大开发新10年战略的系列优惠的财政投融资、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调控手段,大力推动新疆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进而促进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应进一步完善财税体系,优化收支结构

积极完善现行财税运行机制。坚持用改革创新的办法,进一步解决好新疆财税工作中遇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不断夯实财税管理基础,认真落实有关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财税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预算编制体系,细化预算编制方案,使定员定额标准更加趋于科学合理。扎实开展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不断扩大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的范围,规范和完善国库集中支付流程,规范政府采购程序,集中政府财力办好民生事业建设的大事、实事。重点是要通过重视加大对企业评估授信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提高企业的信誉等级。建立企业融资担保平台,形成政府、企业共同出资、政府、银行、企业、公司“四位一体”的融资体系。坚持“谁支持经济发展,政府就支持谁”的原则,调整财政资金存放地,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问题。加大工业园区建设投入力度,在征用土地、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厂房建设等方面,通过财政拨款和税收减免加大投入,加快工业项目建设步伐。充分发挥工业发展基金的导向作用,坚持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向节能、节水、环保、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低碳经济领域发展。帮助企业争取技改专项资金,专项用于企业的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调动企业做大做强的积极性。及时兑现企业配套资金、补贴资金和税收优惠政策,增强企业招商引资的能力,同时支持出口创汇式外向型企业加快发展。积极加强政府采购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功能,坚持优先购买本地中小企业的产品,增加本地企业的经济效益。

进一步加强综合治税管理。积极深化财税、投融资体制改革。坚持广开财源,确保增收,崇尚节俭,减少浪费,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重点是要认真分析研究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征管、税赋等因素对财税收入的影响,加强财税收入的分析监管,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切实解决好“跑、冒、滴、漏”等日常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坚持以资源税改革为契机,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和公共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坚持推进依法治税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重点加大治理“小金库”的力度,积极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坚持科学统筹,安排好有限的财政资金,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加大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事业的投入,切实保障民生工程和重大项目的建设,特别是要加大促进就业工作力度,管好、用好就业补助资金。积极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切实做好救灾和优抚工作。进一步强化预算约束,强化廉租住房资金保障机制,并确保资金按用途使用。切实做好政法及“维稳”经费保障工作,不断提高维护稳定的资金保障能力。

(二)应进一步争取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支持

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随着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新疆和新疆发展的优惠政策,对新疆困难地区符合条件的企业所得税予以“两免三减半”优惠,加大对优势特色产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和服务等。推动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最重要的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当前,财政工作的首要任务是转变理财观念,构建促进科学跨越发展的支持保障机制。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财政工作要树立后发赶超的大气魄,准确把握推进跨越式发展对财政提出的新要求,创新理财思路,主动服务大局,服从大局,用财政资源推动经济社会的大发展。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对重大项目、重点建设、重要支出及时、足额予以保证。重点是要通过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等渠道扶持新疆产业发展,加大对新疆的综合财力补助力度,提高中央财政对新疆公共事业发展的保障水平,增强新疆自我发展能力。新疆应充分利用好国家给予新疆的差别化产业政策以及财税、金融、土地、对外开放和进出口等各项特殊政策,加大产业聚集园区建设力度,抓紧水利、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对外开放平台和口岸建设。主动与援疆省市对接,通过各类形式组织好与援疆省市的全方位交流,吸引更多企业来疆考察、签约、投资。[2]积极向国家部委争取更大资金项目支持,完善发展措施,加强协调配合,尽快把政策效应转化为投资行为。按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进一步争取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支持,解决新疆社会公共事业支出仍存在的缺口问题,切实减轻地州、县市社会公共事业支出负担,促进地州、县市增效和职工群众增盈。坚持作好对口援建的对接工作,积极争取对口援建省市在资金、项目、管理、技术、人才等各个方面对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扶持,创新资金使用方式,充分发挥对口援助项目的带动作用,更多地运用市场手段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本参与实体经济发展,形成政府、企业和社会多元投资格局,促进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

规范转移支付制度,增强新疆发展的自身实力。实施新一轮对口援疆政策的目标之一就是缩小新疆与东部地区的差距,这也是国际上通行的均等化转移支付的目标。参照国际经验,一般也是运用均等化转移支付和专项补助两种形式。所不同的是,受历史、经济和自然等多种因素影响,有的国家以专项补助为主,有的以均等化转移支付为主。总的情况是,绝大部分国家都将均等化转移支付作为转移支付的主体。从方向上看,新疆应当向国家争取的转移支付模式可以逐渐向以纵向为主、纵横交错的平衡模式过渡。借鉴德国的经验,通过立法的形式确定转移支付系数,并且将转移支付的目的、范围等写进法律,据以计算均等化拨款的财税增收能力和标准财税需求以及将其他一些技术性比例也用法律形式明确规定,从而在新一轮对口援疆和新疆跨越式发展的总体上形成资金横向流动的法律保障体制,通过横向流动促进新疆财政能力的均衡发展,通过纵向流动实施中央财政的宏观调控政策。因此,要建立规范的、以均等化为目标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将现行的几种形式归并为均等化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两大类,前者属于一般性补助,主要针对横向财力差距,用于支持除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之外的地州,特别是南疆三地州以及边境地区,促进这些地方公共服务水平的区域均等化;后者属于特殊补助,主要是用于实现政府特殊扶持政策,对落后地区的加倍扶持及意外灾害事故的特殊补助等。

(三)应坚持通过完善财税职能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中央新一轮对口援疆和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中,为新疆确定了一大批重大项目、重点工程。自治区党委提出要坚持以实施25类90项重点民生工程为抓手,进一步加大保障、改善和促进民生建设的力度。为此,新疆应坚持通过完善财税体制和财税职能,更好地运用财税杠杆,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促进新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一是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第一产业方面,设立农业现代化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新疆各地州市、县市区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第二产业方面,主要通过财政投资和补贴,进一步加大对新疆重点产业发展的扶持,通过优化财税优惠政策,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范围,大力发展工业园区建设;第三产业方面,建议设立新疆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同时积极争取国家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扶持,对生产业、物流、旅游、金融、中介服务等进行补贴和补助。二是加快科技创新的步伐。加大对科技创新的财政支持力度,确保财政科技投入的增长速度高于整个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并且形成稳定的财政科技经费投入机制,立足新疆实际,充分发挥现有科研、产业优势,重点支持科技自主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和开发。三是积极促进节能减排。不断加大财税补贴力度,支持企业和城市特别是乌鲁木齐市进一步加快推进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加大对节能产品和项目的财政补贴和扶持力度。

(四)应坚持把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作为财税工作的首要任务

当前和今后的新疆,在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和国家西部大开发新10年战略的“双重推动力”的作用下,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两大历史任务的实施,必将得到更加快速地推动。因此,新疆必须坚持统筹“双重机遇”,协调“双重推动力”,不断谱写科学发展、稳疆兴疆、富民固边的新篇章。[3]在新的10年开发建设时期,特别是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战略实施期间,要充分体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切实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来推进。政府各级财政部门应当认真贯彻“民本财政”的精神,构建改善和保障民生的长效财税机制。财税工作要始终坚持为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服务,始终坚持把中央的支持、19个对口援疆省市的支援、国家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和新疆自身的投入重点都用于改善各族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上来,千方百计集中财力物力办好涉及各族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大事和实事。

坚持财政资金向困难群众倾斜,向农村倾斜,向基层倾斜,进一步调整优化支出结构,提高民生支出水平,努力把财政收入的增长转化到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事业的进步上来。重点是下大力气解决好城乡居民的就业、收入、社会保障等切身利益问题,努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使各族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财税政策和财税工作要始终坚持把立足点放在增强新疆自我发展能力上,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财税政策要坚持根据新疆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和新期待的需要,不断完善财税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和推进的力度,始终保持西部大开发与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战略实施中的财税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和创新性,切实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把财税政策支持作为促进新疆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动力源。

(五)通过加强财税研究促进科学决策

新疆目前没有专门从事财税方面研究的专业机构,进行财税方面研究的专业人员也寥寥无几,新疆财务系统的工作人员更多地埋头于繁琐的业务工作当中,很难有更多的精力对新疆的财税体制和应对政策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和实践,这不适应新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如在积极推进新疆跨境贸易和跨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方面,2011年8月,我国已经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地区扩大到了全国,并且从毗邻国家扩展到境外所有国家和地区,新疆也在开展出口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境外地域范围内,这使新疆扩大对外开放和发展边境贸易的条件进一步优化了,但推进新疆与周边国家签订双边本币互换协议等金融合作、进一步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推进新疆对外经贸活动的进展仍然很慢。尽快改变新疆的这种局面,必须建立起专门的财税金融研究机构,充实一批研究能力强、政策把握度准、熟悉新疆实际情况的专业研究人员,对新疆的财税金融体制和职能的完善进行深入研究,创新财税金融体制,科学地争取更多的财税金融优惠政策,为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强而有力地智力支撑。自治区级财税部门要加强业务工作研究和基层业务部门的工作指导及督促检查,密切关注中央相关政策的实施和更新等情况,并及时认真开展政策效应分析,有针对性地帮助基层业务部门协调解决执行中出现的新问题;政府各级财税部门要认真抓好中央和自治区政策的执行工作,确保各项财税政策及时落实到位,同时要注意了解和掌握财税政策执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新一轮对口援疆和西部大开发新10年战略中出台的新政策,并针对基层出现的新问题,及时研究和提出完善政策措施的意见建议,通过各级财税部门的共同努力,使中央支持新疆跨越式发展的各项财税政策措施发挥出更加积极的成效。

加大政策研究力度,构建有利于科学跨越发展的财税政策体系也是一项重要任务。国家已经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对新疆提供金融支持。如央行在新疆实行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目前,新疆辖内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分别执行比大型商业银行低2个和6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资产规模较小、涉农贷款比例较高的农村信用社执行比大型商业银行低7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央行同时指导支持新疆地区企业通过银行间市场进行债券融资,开通了新疆企业债券发行的“绿色通道”。截至2011年7月末,通过发行38只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累计融资223亿元。[4]因此,新疆要紧密结合区情实际,积极围绕产业差别化政策的实施,积极开展财税政策研究,认真细化金融支持新疆跨越式发展战略的措施要求,健全金融财税政策体系,同时要重视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加强窗口指导,不断完善财税金融政策,增强财税金融信息的沟通与交流,增强新疆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进一步强化财政税收政策手段,构建灵活多样的财政宏观调控机制。打破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陈旧观念,最大限度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带动社会资金的作用,创新生财、聚财、理财新机制,扩大促进经济发展的资金总量,促进全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参考文献:

[1].政府工作报告[N].人民日报,2011-3-6(2).

[2]张春贤.发挥主体作用,推动援疆工作取得新成效[J].今日新疆,2012(3).

新财税政策篇8

关键词:财税政策 企业 自主创新 发展

一、引言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市场的发展逐渐成熟,各种各样的企业也如雨后春笋一般层出不穷,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国家也开始针对各企业出台可一些相应的法律制度与支撑政策,其中财政税收政策就是促进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财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与税收政策两部分,是国家整个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内的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的趋势及目标,制定相应的财政制度,通过财政支出、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通过调整政府支出、政府税收来刺激或阂质谐∽苄枨蟆⒃黾踊蛳拗乒民收入。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发展的趋势,市场逐步发展与扩大,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各种问题与矛盾也随之凸显。部分企业的产业模式不够合理、自主创新能力较差等,因此需要国家做出相应的扶持政策与激励制度,大力推进企业的自主创新发展。财政税收政作为当前市场经济中政府调控经济运行的一个最直接手段,对促进各企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当前企业自主创新财政政策存在的问题

在企业自主创新发展的过程中,财政政策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而对企业发展影响较大的则是税收政策。我国早在1994年就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激励企业创新发展的税收政策,并在之后不断的完善其配套制度与措施。然而自我国加入WTO后,国内市场逐渐向国际化市场变化,并且经济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对我国企业的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时代的变化与市场的发展,使得当前的财政政策在企业自主创新发展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问题。

(一)缺乏针对性的财税政策

当前我国的财税政策虽然在不断的完善与调整,当仍然没有更加具体、更有针对性的制度与措施制定。如现行税法体系中缺少专门的针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只能适用现有的一些税收优惠政策,如福利企业政策、乡镇企业政策、企业所得税政策、高新技术企业政策、贫困地区政策等。并且这些政策主要是以所得税优惠为主,直接优惠较多,间接优惠较少,这些政策对于那些新办的中小型工业企业、盈利水平普遍较低的初创科技型中小企业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由于财税政策的制定并没有特别针对中小企业发展,导致国家直接扶持、鼓励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发展的财税政策极其有限,更多的是靠税收优惠来支持。但在税收优惠政策中,也是更多的考虑到中小企业的承受程度,而不是以扶持与激励中小企业发展为主要考虑的内容。

(二)财税政策的可操作性不强

我国的财税政策虽然在技术创新、资金、市场开拓、社会服务等个方面对企业的自主创新发展提供支持,但在设计、制定财税政策时仍存在设定目标不够明确、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导致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效应不高,不能较好的落实财税政策的促进作用。另外,在我国的财政补贴结构还不够合理,对财政补贴的管理则比较混乱。在财税优惠政策方面,对各种不同类型企业针对性不强,激励不够。我国的财税优惠政策常以略微调整起征点、税率以及减免税来给予企业物资激励。但这种优惠常常由于规模太小、力度不够,而严重影响税收优惠实施的效果。虽然国家在财税政策上支持和鼓励企业的创立和发展,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并没有在企业实际的发展中真正得到全部落实。

(三)政府投资中存在与民争利现象

在当前国家政府的实际财政投资支持中,实际并没有起到化解当前经济矛盾与稳定市场经济的作用。由于在基础设施建设中财政投资不足、在竞争性领域财政投资过剩或越位,政府过度干预反而造成挤压企业发展活动的问题。另外,我国目前缺乏针对性的促进企业发展的政策性金融体系,成立专门的财政投融资机构来促进企业发展,是未来的政策选择和改革方向。

(四)各项财税政策配合不足,整体性较差

尽管目前我国在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政府采购和财政投融资等各项财税政策,每一项都可以起到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但各项政策之间存在配合不足的现象,导致总体成效较差。现阶段没有能够形成相互配套,优劣互补的政策体系,整体作用和系统性较差。扶持政策呈现出对个别问题的针对性强,政策临时性和短期效果明显,而政策的整体性和共同作用小,长期效果不明显的特点。

三、促进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建议

针对当前财税政策对企业自主创新发展的促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调整财政补贴结构,加强财政补贴管理、调整税收优惠政策、设立相应的财政投融资政策、加强政策间的协调配合等方面进行改进,以落实财税政策对企业自主创新发展的实际效用。

(一)调整财政补贴、支出结构,加强财政补贴管理

1、调整财政补贴、财政支出结构

在对企业的各项财政补贴项目中,还存在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对企业急需的领域投入不足,对企业不需要的领域投入过多。这就要求必须尽快优化财政补贴结构,改变政府职能越位与缺位的现状。增加对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补贴投入,减少或取消对企业发展不需要的财政补贴投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能够较好的控制财政支出总量,减轻财政负担,提高效益。

2、加强对财政补贴的管理,提高对企业发展的针对性

就目前而言,我国对于企业财政补贴项目的管理十分混乱,对企业发展的财政补贴项目数据的不易获得,且缺乏单独针对企业发展的财政补贴专项。因此要对各种项目中的数据加以整合,才能够比较清晰地得出总的补贴数额,查清补贴的具体结构。加强对财政补贴的管理,理顺对企业发展的各项财政补贴资金,将分散的财政补贴项目加以整合,设立财政补贴专项增强财政资金对企业发展的针对性。另外,加强对财政补贴项目的绩效管理,引进先进的绩效评价系统,采取正确的激励措施,调动管理人员加强对财政补贴项目管理的积极性,提高管理的效益。

(二)调整税收优惠政策

1、整合税收优惠,加大对企业发展的针对性税收优惠措施

当前我国缺乏对企业发展的专门税收优惠措施,存在如出口退税,小规模纳税人适用低税率、政策措施分散而杂乱,缺乏集中统一管理等现象,导致很难得到对企业发展税收优惠的准确数据,不便于对税收优惠加强管理。尽管我国税法中也有很多涉及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措施,针对高新技术企业、中小企业、环保企业、农民等的税收优惠数目也比较繁多,但种种具体而杂乱的优惠缺乏有效的整合。因此,需要设立对企业发展的税收专项优惠措施,将所有分散的资金统揽在该项目之下,并加强对项目管理和监控,有利于加强信息披露,及时了解情况,也便于研究分析和改进工作。

2、加大ζ笠捣⒄沟乃笆沼呕萘Χ

当前的税收优惠措施除了优惠资金极为分散之外,还存在优惠资金过少,税收优惠力度不够的问题。消费税的征收范围过宽,税负减轻太少。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还有很多领域没有完成,税收减免的幅度和范围都需要进一步加大。因此,当前的税收优惠措施仍需要进一步加大,税收激励手段需要进一步丰富,使税收政策的应用进一步加强,政策效应更为充分地释放。

(三)完善财政投融资政策,扩宽融资渠道的税收政策

我国当前的财政投资,对企业的发展存在挤压效应,企业不但没能从财政投资中获益,反而被财政挤出,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因此,应合理划分政府作用的领域与企业发展所作用的领域,解决政府职能的越位与缺位问题。政府应该重新选择合适的投资领域,让利于民,激发企业投资的热情,退出竞争性商业领域,投资于基础产业,为企业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设立专门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专职从事涉及企业发展的政策性金融业务;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放权让利,以利于经济发展,尤其是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扩宽融资渠道的税收政策。国家应完善民间资本、风险资本、银行资本、国外资金等层面,投资企业自主创新发展的税收优惠,并完善相关的信用担保制度。鼓励企业利用税后利润投资于创新,只有企业不断地更新其创新产品,不断的满足市场需求,才能谋得更长久的发展。

(四)加强政策间的协调配合,形成促进企业发展的合力

现阶段我国促进企业发展的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政府采购和财政投融资政策等,往往只是针对企业发展的某一方面呈现出比较强的针对性。如针对环保产品的政府采购政策、针对农产品的税收优惠措施、针对节能环保技术的财政补贴等。它们之中的每一项都能发挥明显的作用,但从整体来看,这几项的综合作用并不显著,相互间政策不配套,没有实现优势互补,政策的临时性强,短期作用显著。

因此,国家应整合所有财政支持措施,加强政策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是当前需要尽快完成的任务。为了促进企业的发展,应该出台综合性的政策措施。使得政策间能够形成一个整体,系统设计促进企业发展的政策举措。使得多项财政支持措施能够相互协作,形成促进企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大力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结束语

自主创新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在国家财政税收政策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发展的形势下,我国还要积极的借鉴外国的发展经验,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在发挥各项政策整体作用的同时,还要根据经济形势变化的实际需要,适时调整,以解决时弊,采取灵活的应对政策与措施,兼顾公平和效率,灵活调整政策,以解决经济运行中的实际问题与矛盾。

参考文献:

[1]钱霞,庄杨,黄晋.推进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研究[J].软科学. 2012(02)

[2]薛菁.财税政策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效应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5(07)

[3]王德兴.装备制造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研究[J].学习与探索. 2012(06)

[4]何敏,张烨.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 经济增长对股票价格影响的实证分析[J].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1(03)

新财税政策篇9

    【论文关键词】自主创新;财税政策 

    一、税收政策对企业自主创新的作用 

    促进自主创新的税收政策是我国政府根据科技强国和自主创新的需要、在特定时间和特定领域内对特定对象所制定的税收附加规定和特别规定。其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产生积极作用: 

    1.财税政策对企业的自主创新具有导向作用 

    政府根据当前围绕自主创新的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和科技政策等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配套的财税政策,以体现政府对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强国的发展战略的支持,从而影响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过程,促使经济资源向政府合意的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方向流动。 

    2.积极的财税政策有利于降低企业自主创新的风险 

    自主创新活动资金需求规模巨大,回收周期长,不确定性强,企业所面临的这种高风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企业自身的技术积累和财务手段来规避,但是,企业也迫切需要政府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来降低风险,激励企业创新。政府采取积极的财税政策,可以降低企业占用资金和赢利方面的风险;减少企业自主创新活动研发投入方面的风险,增强企业抵御自主创新风险的能力。 

    3.财税政策会影响企业自主创新的成本和收益 

    从本质上看,积极的财税政策是政府将一部分应得的税收收入让渡给了企业。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则表现为成本的节省和利润的增加。积极的财税政策在影响企业自主创新的成本和收益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高科技领域的中小企业来说,积极的财税政策在降低其自主创新风险的同时,为其积累资本,迅速发展壮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4.积极的财税政策可以有效促进自主创新成果的应用和扩散 

    自主创新成果只有进入了实际的应用阶段,形成了产业化,才能真正促进经济的发展,而积极的财税政策在这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而对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科研成果制定相关的税收优惠措施,可以有效地促使自主创新成果向企业转移,促进新技术的扩散。 

    二、自主创新财税政策存在的问题 

    (一)财政支出政策方面 

    1.财政科技投入总体不足,投入结构不合理 

    近几年,我国的财政科技投入量增长比较快,但国家财政科技拨款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重在4%左右徘徊,尤其是基础研究在整个研究开发中的比重一直徘徊在5-6%的水平,而大多数国家的这一比重在 20%左右。由于基础研究耗资大、耗时长、见效慢,企业和个人难以或者不愿在这方面过多投入,但基础研究应该是财政科技投入的主要方向,我国现有财政资金用于支持公益性和战略性的基础研究和公共技术研发偏少,不利于国家长期科技竞争力的提高。 

    2.科技投入方式过于单一 

    虽然目前我国在科技资金投入方式上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尝试,但大部分资金投入仍以无偿投入为主。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采用无偿补助的单一投入模式已不能满足自主创新投入需求,科技投入方式迫切需要改革和完善,从而发挥财政科技支出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3.财政科技投入的管理不足,效果不明显 

    一是管理缺位。我国的科技项目、经费分别在不同部门分头管理,缺少必要的信息沟通、协调,这样很容易导致部门间的科技开发计划难免有重复,从而导致科技资源重复配置,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财政资金的浪费。二是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根据科技部和统计局公布的资料,我国每年省部级以上的科技成果和专利申请中能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在 10%左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 

    (二)税收政策方面 

    1.支持鼓励企业创新的优惠政策存在薄弱环节 

    我国现行的科技税收优惠政策主要作用在支持企业创新的生产投入和成果转化应用方面,税收政策主要偏重于对已经形成科技实力的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已经享有科研成果的技术性收入给予优惠,而对企业创新最需要支持、也是处境最为艰难的研发过程则缺乏有力的税收支持。大部分高科技企业在创业初期基本上都没有利润、享受不到企业所得税减免优惠,几年后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实现了经济效益、有了利润时,又大都过了税收优惠期,结果造成一些企业实际上根本没有享受到税收优惠。 

    2.总体税制结构存在制约创新企业发展的因素 

    税收政策优惠主要体现在所得税上面,而目前实行的是以流转税和所得税为主体的双主体税制结构模式,从收入占整个税收收入的比重看,流转税还居于绝对优势地位。由于流转税的设计没有充分考虑自主创新产业的一些特点,因而存在一些消极因素,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所得税优惠对自主创新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使整个自主创新产业税收倾斜政策难以最大限度发挥效率。尤其是增值税,其缺陷表现得更加明显。增值税对自主创新产业发展的阻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现行增值税加重了创新企业的总体税收负担。从理论上分析,现行增值税至少在以下两个方面会加重企业负担:一是增值税实行凭发票抵扣制度,在目前增值税没有普遍实行的情况下,企业在很多时候难以取得有效发票进行抵扣;三是无形资产开发过程中的智力投入不能享受抵扣,而这些投入往往占创新技术产品成本的绝大部分。 

    (2)现行增值税把产品成本构成的无形资产推销、科研开发投入也作为征税依据,容易挫伤企业的创新投入积极性。 

    (3)现行增值税征税范围过窄致使相关费用所含税款无法抵扣。由于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采用,科技产品成本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直接材料成本所占比例不断降低,间接费用的比例大大增加,大量研究开发费用、技术转让费用等无形资产以及科技咨询费用等往往大于有形资产的投入,这些开支目前都不属于进项税额的抵扣范围。这无异于增加了企业的税收负担,挫伤了企业技术投入和研究开发新产品的积极性,影响科技企业的发展。 

    3.税收政策的“特惠制”不利于企业创新发展 

    以往支持、鼓励企业科技创新的优惠政策大都是以“特惠制”为特征的。所谓“特惠制”是指针对某一性质的企业、某一行业或某一区域内的企业等,主要表现为“区域特惠”、“行业特惠”。这种“特惠制”一方面使得这些企业的非科技创新收入也享受了优惠待遇,并很容易引导企业发生避税行为,一些企业为了享受这种“特惠制”不择手段、弄虚作假、想方设法争“头衔”甚至“假注册”,助长了这些企业的“寻租”行为,一些开发区管理者为追求“政绩”,随意增加入驻企业数目,导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名不符实,加大了税收征管的难度;另一方面还造成了同一性质的产业因所处区域不同而税负不同的扭曲,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身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外的企业、甚至很多也是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新技术的积极性,大大局限和弱化了税收政策手段在促进企业科技创新方面的作用。 

    4.激励企业创新的税收政策存在政策“真空” 

    主要表现为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设计缺乏对从事科研人员的优惠措施。我国现行税法几乎没有针对高科技创新人才的税收优惠政策,没有充分考虑个人教育投资和对科技人员的激励。个人所得税法仅有对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中国人民解放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及规定的政府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而对省级以下政府及企业颁发的重大成就奖、科技进步奖仍然征收个人所得税,不利于激发企业科技人员的创新精神。而且个人所得税没有考虑高科技人才教育投资成本大的情况,没有实行税前扣除的优惠,致使居民对高层次的教育投入不足。对高科技人才的创造发明、成果转让收益征税,削弱了科研工作者投身科技开发的积极性,使得整个科研领域缺乏吸引力,也打击了对科技成果进行转化的热情。 

    三、对我国促进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建议 

    我国财税政策在营造激励自主创新的环境,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与我国建立创新型国家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得差距,所以应当进一步完善我国促进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

    (一)财政支出政策方面 

    1.加大政府科技投入,特别是对重点领域的投入 

新财税政策篇10

[关键词]财税政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

中图分类号:F812.42;F1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4-0156-01

目前面临的国际和国内的复杂经济形势,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迅速转型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来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稳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财税政策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最有力和最直接的政策之一,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作用重大。中央提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因此制定合理的财税政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财税政策促进高新技业发展的理论分析

(一)高新技术产品的正外部性特征要求政府部门财税政策的介入增加其供给

高新技术产品存在大量的外部收益。一方面,高新技术产品一旦被应用和推广,就会在全社会范围内产生极为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为其他企业和行业所共同分享。另一方面,高新技术产品往往要以大量的前期应用及开发性研究,甚至不得以基础性研究为前提,直接导致社会收益率得不到补偿的情况下,开发者就没有积极性来投资于代价高昂的研究与开发活动。

(二)高新技术产业的高风险性要求政府财税政策介入降低投资风险

高风险性是高新技术产业固有的特点之一,市场本身并不能提供分担风险的有效机制。从内部因素来看,投资高新技术产业的收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是没有先例可行,也无经验可循的探索性开创活动。研究与开发能否成功,新产品能否被消费接受,以及潜在的市场容量是否能弥补前期所投入的研究与开发成本并获得盈利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以上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

(三)高新技术产业的高投入性要求政府财税政策介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高新技术产业的高投入性,一方面使得实力有限的企业无法承担,另一方面会导致该行业的平均成本曲线在相对较大的产量范围内向下倾斜,这就是一些小企业的平均成本高于大企业的平均成本。因此,高新技术产业的高投入性全导致生产中一定程度的自然垄断性,政府如不介入,将会出现高新技术产品供给不足的现象,进而会造成社会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和资源浪费。

二、目前财税政策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财政政策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

财政拔款始终无法为高新技术产业化提供足够的资金,政府财政应该承担的职责尚未完成。中央规定科技三项费要按法定比例10%增长在许多地方并未真正落实。2007年提出的财政科技投入的增幅要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却因缺乏硬性措施加以保证,有限的财政资金远远不能满足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需求。而且在一些专有技术领域采取直接的财政资金注入模式,可能会产生替代市场的挤出效应。创新型产品的品牌效应不强,以及可能存在的技术上的不稳定,往往形成政府采购政策支持的缺位。

(二)税收政策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

1.税收优惠政策缺乏系统性。我国现行的有关高科技的税收均是根据特定需要制定的,鼓励中小企业科技发展,鼓励企业采用先进技术装备、风险投资、科研机构等方面,内容庞杂,虽然针对性较强,但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优惠政策的总体目标和配合不够明确。

2.税收优惠的方式过于简单。目前我国的税收优惠方式基本局限于税率优惠和税收的定额减免,没有充分动用国际通行的加速折旧、投资抵免、加大费用开支、延期纳税、提取投资风险准备金、亏损结转等做法。

3.对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激励不够,对创新人才的支持不够。从支持科技创新的税收政策工具看,目前主要依靠企业所得税,而增值税、个人所得税、消费税、营业税等税种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特别是各个税种之间协调不够,导致各税种之间的政策效力相互抵消。

分税种来看,增值税方面,现行生产性增值税在鼓励企业创新广大存在着明显的制约。企业所得税方面,区域性税收优惠抑制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行个人所得税法对高新技术人员的优惠政策仅限于个人取得的政府奖金及国务院给予的政府特殊津贴,对企业颁发的重大成就奖、科技进步奖仍然征收个人所得税。

三、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选择

(一)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选择

1.增加科技经费投入。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取得 了诸多新进展,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政府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向导作用,在编制年初预算和预算执行中的超收分配都要体现法定增长的要求。

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全面增强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力的关键是要强化企业在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为此,要结合产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在大力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基础上,优化财政科技支出机构,改变目前以高校、科研院所为主体的财政科技投入模式,增加政府引导调动社会科技投入与资源配置的能力。同时,切实改进资金管理,着力提高科技资金使用效率。管好用好财政资金与加大投入具有同样的重要作用。

3、利用财政补贴。财政补贴是国家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杠杆之一,通过补贴的诱导能够达到有计划地调节社会经济结构和协调社会供求关系的目的。发达国家通过财政补贴对企业的扶持是常见的手段之一。因此,我国财政资金扶持企业技术进步应根据WTO的相关规定进行调整,调整的方向是从对企业、个别的补贴转向非专向性的补贴,将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定位于产业研究和开发活动等领域。

(二)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选择

1、完善税法体系。我国现行的科技税收法律的级次较低,权威性差,政策之间缺乏衔接,导致科技税收政策难以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解决上述问题的首要措施就是加强科技税收产法,提高法律层次。可行的做法是,将现有的较为成熟的条例、法规通过立法程序提升为国家法律,增强科技税收的法律权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