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输方式十篇

时间:2023-11-01 17:25:46

网络传输方式

网络传输方式篇1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数据;传输方式

计算机网络数据传输方式是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结合的一种应用形式,它综合了计算机的高效和网络技术的便捷,实现了二者优势的结合。计算机网络数据传输作为一种崭新的电子信息技术传输,其传输方式的多样性也给网络数据传输提供了便利。计算机网络传输方式是网络的重要应用形式,其深刻地影响到网络传输数据的发展,对计算机网络数据传输方式进行研究对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深刻的意义。下面笔者就计算机网络数据传输方式有关问题进行一下分析研究。

一、相关概念定义

(一)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就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线路和设备互相连接起来,由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按照网络协议进行信息通信、实现资源共享的系统。

(二)计算机网络数据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数据可定义为有意义的实体,数据涉及到事物的形式。计算机网络数据可分为模拟数据和数字数据两种形式。模拟数据是在某个区间内连续的值,例如,声音和视频就是强度连续改变的波形,大多数用传感器收集的数据,例如,温度和压力,都是连续值。数字数据是离散的值,例如,文本信息和整数。

二、计算机网络数据传输的介质

计算机网络数据无论采用何种方式传输,都离不开其依托的传输介质,可以说,无介质支撑,计算机网络数据传输将无法进行,更谈不上网络数据传输方式的多样化。笔者认为目前常用的数据传输介质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同轴电缆

同轴电缆由一根空心的圆柱网状铜导体和一根位于中心轴线位置的铜导线组成。同轴电缆的抗干扰能力强,屏蔽效果较好,经常用于设备与设备之间的连接。按照直径的大小,可以将同轴电缆分为粗缆和细缆。粗缆在早期的大型网络的连接中比较常用,它的传输距离长、可靠性能高,但安装难度较大,成本较高。细缆的传输距离较短,但安装难度不大,成本也较低。

(二)双绞线

双绞线是目前网络连接中使用最广泛的传输介质,可以分为屏蔽双绞线和非屏蔽双绞线两类。双绞线主要用于星型拓扑结构,各计算机均用一根双绞线连接,可靠性能高,任一连线发生故障时,都不影响网络中的其他计算机。

(三)光纤

光纤即光导纤维,是一种柔韧并能传输光信号的介质。与同轴电缆和双绞线相比,光纤具有无法比拟的优点,如传输信号频带宽,通信容量大,传输距离长,抗干扰能力强;抗化学腐蚀能力强;原材料资源丰富。同时,光纤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如质地脆、机械强度低、技术要求高等。

(四)无线传输

无线传输介质是指通过空间传输信号。目前,最常用的无线传输介质有微波、红外线、无线电、激光和卫星等。通过无线传输介质连接网络,可以满足军事、野外等特殊场合通信的需要。

三、计算机网络数据传输方式

计算机网络数据有较高的传输效率和较少的连线,当某些节点有故障时仍能完成数据传送(称为自愈能力),以及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从而计算机互联网络得到了迅速发展。笔者通过综合分析当前世界各国有关计算机网络数据的发展和传播的有关情况,认为计算机网络数据在传输上存在以下几种方式:

(一)基带传输与频带传输

1、基带传输

基带是指调制前原始信号所占用的频带,是原始电信号所固有的基本频带,当信道中直接传送基带信号时,称为基带传输。进行基带传输的系统称为基带传输系统,基带信号分为基带模拟信号和基带数字信号两种,信号的种类是由信源决定的。在数据通信系统中,信源数据经编码器转换为典型的、表示二进制的比特序列的矩形脉冲信号,它能够被直接传输的数字基带信号。计算机网络系统是以计算机为主体的数据通信系统,信源是计算机或数字终端,由信源发出而产生的基带信号都是数字信号,所以,这里所说的基带传输是一种数字传输。基带传输是很老的一种数据传输方式,目前在计算机网络中一般不用,一般用于工业生产中。

2、频带传输

数字信号经调制变换,成为能在公共电话线上传输的模拟信号(例如音频信号),然后模拟信号经传输媒体送到接收端后,再还原成原来信号,这种传输称为频带传输。频带传输实际上就是模拟传输。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远程通信通常都为频带传输。在计算机网络数据的远距离传输上通常采用的是频带传输。

3、宽带传输

宽带是指比音频带宽更宽的频带,它包括大部分电磁波频谱。利用宽带进行的传输称为宽带传输,这样的系统称为宽带传输系统,宽带传输系统属于模拟信号传输系统,它能够在同一信道上进行数字信息和模拟信息服务,宽带传输系统可以容纳全部广播信号,并可进行高速数据传输。在局域网中,传输方式分基带传输和宽带传输。它们的区别在于:基带传输的信号主要是数字信号,宽带传输的是模拟信号,基带传输的速率为0―10Mb/s,其典型的数据传输速率为1―2.5Mb/s,宽带传输的数据传输速率范围为0―400Mb/s,通常使用的传输速率是5―10Mb/s。一个宽带信道还可以划分为多逻辑基带信道。宽带传输能把声音、图像和数据等信息综合到一个物理信道上进行传输。宽带传输采用的是频带传输技术,但频带传输不一定是宽带传输。当前我国的大多数网络数据都采用宽带传输。

(二)通信线路连接方式

计算机网络数据通信线路连接方式分为点对点和分支式两种连接方式。

1、点对点连接

点对点连接包括主计算机与用户终端直接连接和主计算机与主计算机直接连接两种方式。在连接过程中可以采用专用线路形成DTE――DTE之间的直接连接,也可以利用DCE进行连接。如两台配有无线网卡的电脑需要共享上网,在这种无线双机互联的情况下一般采用点对点连接的数据传输方式。

2、分支式连接

分支式连接方式是用一条线路连接两个以上端点进行通信的方式。分支式连接又分集中式和非集中式两种。在分支式的集中式连接中存在一个控制站,系统中任何两个站之间的信息传输和交接都是在控制站的控制下进行的。在分支式的非集中式连接中,任意两个站之间可以不经控制站,而只是在控制站的监视下进行站与站之间的信息传输和交换。例如过去的寻呼机就采用这种通信方式,由于分支式网络连接方式存在网络安全问题,所以当前的网络数据基本上不采用这种方式。

(三)线路通信方式

计算机网络数据在通信线路上传输是有方向的,根据计算机网络数据数据在某一时间信息传输的方向和特点,线路通信方式可分为三种。

1、单工通信

单工通信传送的信息始终是一个方向的通信。在单工通信中,为了保证传送信息的正确性,需要进行差错控制。采用的具体方法是:在接收端确定信息正确或错误后,通过反向信道送出监测信号,因此,单工通信的线路一般是二线制。也就是说,单工通信存在两个信道,传输信息用的主信道和监测信息用的监测信道。例如,在网络中的GPS定位系统就属于单工通信。

2、半双工通信

在半双工通信中,通信信道的每一端可以是发送端,也可以是接收端;信息可由这一端传输到那一端,也可以由那一端传输到这一端。但在同一时刻里,信息只能有一个传输方向。在半双工通信方式中,信息流是轮流使用发送和接收装置的,传输监视信号可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在应答时转换传输信道;另一种方式是把主信道和监测信道分开设立,另设一个信道,供监测信号使用。计算机与终端之间的通信就是半双工通信。例如,部队利用网络使用的“步话机”就属于半双工通信。

3、全双工通信

全双工通信是在同一时刻可以进行这样的传输:一个信道传输信息向一个方向,而另一个信道传输信息向反方向。全双工通信系统的线路结构包括两个进行信息传输的信道和两个进行监测的信道,这样通信线路两端的发送、接收装置就能够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若采用频分信道,则传输信道可分成高频群信道和低频群信道,这时就可以使用二线制。这种全双工通信方式适合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目前我们所使用的网卡一般都属于全双工通信。

4、并行数据传输

并行数据传输是在传输中有多个数据位同时在设备之间进行的传输。一个编了码的字符通常是由若干位二进制数表示。例如用ASCII码编码的符号是由8位二进制数表示的,则并行传输ASCII码编码符号就需要8个传输信道,使表示一个符号的所有数据位能同时沿着各自的信道并排传输。目前的移动网络通信业务一般都采用并行数据传输方式。

5、串行数据传输

串行数据传输足在传输中只有1个数据位在设备之间进行的传输。对任何一个由若干位二进制数表示的字符,串行传输都是用一个传输ASCII码的串行传输过程。与并行传输相比,串行传输的速度要慢得多,但费用低。计算机网络中各节点间的传输均采用串行传输方式。例如,网吧里的计算机网络数据一般采用串行数据传输方式。

(四)同步传输与异步传输

计算机网络数据从发送端到接收端必须保持双方步调一致,这就是同步。数据通信不仅需要同步,对数据接收端来说,数据还必须是可识别的。计算机网络数据传输同步的方法有两种: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

1、同步传输

同步传输采用的是按位的同步技术,即位同步。同步传输中,字符之间有一个固定的时间间隔,这个间隔由数字时钟确定,因此,各字符没有起始位和停止位,同步传输包括外同步和白同步两种。同步传输的要求比较高,成本也高,随着科技的发展,将来的计算机网络应该都会采用这种传输方式。

2、异步传输

异步传输是一种很常用的传输方式。异步传输在发送字符时,所发送的字符之间的时间间隔可以是任意的。当然,接收端必须时刻做好接收的准备。发送端可以在任意时刻开始发送字符,因此必须在每一个字符的开始和结束的地方加上标志,即加上开始位和停止位,以便使接收端能够正确地将每一个字符接收下来。异步传输的好处是通信设备简单、便宜,但传输效率较低。当前我国的大部分民用网络都从业异步传输方式。

总之,计算机网络数据的传送方式对计算机网络的运行结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充分了解计算机网络数据的传送方式,对推动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永据.数据通信与联网技术[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2]王元亮,贾力.计算机网络通信与数据传输[M].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3]金海月.计算机网络与数据通信[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网络传输方式篇2

【关键词】GPON;数字有线网络;电视接入网络

以“传送与节目分离、业务提供与用户驻地分离”为理念的新一代数字有线网络的信号传输质量高,能够实现信息的多向传播,信号的质量具有电信级的服务质量,有线电视的网络设计可以划分为光传送城域骨干网、用户驻地电视网络以及有线电视增值业务综合平台支撑网三种电视接入网络。光传送城域骨干网采用光分组交换网络,用户驻地电视网络采用星型拓扑结构,有线网络的调度方式、管理、计费等相关的功能由BOSS计划架构,共同形成有线电视接入网络的配置和架构。

1 数字有线电视接入网络的需求分析

有线电视的接入网络的信息传输要求能够有高质量的语音、视频和节目自动点播功能,网络的传输的速率达到10Gbit/s,采用以太网技术进行组网,网络的物理层采用光分组交换技术,用户通过连接在8接口的以太交换机上,可有效的确定用户的IP地址,为用户提供8个数字终端的接入,能够在最大范围内满足用户视频点播的需要,保证高清数字数据流的稳定传输,也可以有效减少其他数字终端与数字电视抢的信号接口争夺网络带宽。接入网络的边缘中继网关能够将普通用户话机的语音信息经处理后转变为IP数据包,向服务商进行发送,同时也可将IP数据信号转变为话机语音信号供用户使用。根据我国有线网络通信信号的要求,地面终端网络信号的容量为20Mbit/s,这就包含了1路高清和1路标清电视信号,在实际线路信号传输中,以IP打包的信号发送的实际容量只有16Mbit/s,完全可以满足计算机网络信号的传输。

2 有线电视的接入网络方案设计

2.1 系统的网络结构

在有线网络传输的过程中,用户驻地到骨干传送网之间的信号传递存在着巨大的信息流量需求,使得有线电视的接入网络变得比较复杂,在基于OPNET网络仿真技术有线电视网络和基于EPON的有线电视接入网络不能完全满足有线电视信号流量传输的要求,当有线电台的信号向系统的骨干网进行传输时,容易造成网络的阻塞和瓶颈,而基于GPON技术的有线电视接入网络在速率、网络带宽的利用率、Qos保证方面有比较好的效果。因此,提出基于GPON的有线电视接入网络。跟其他的PON技术相似,基于GPON的有线电视接入网络,也是采用点到多点的网络拓扑结构无源光接入技术。具体的接入网络主要由局侧的光线路终端、用户侧的光网络单元和光分配网络等三部分构成,网络采用的是光纤和光分/合路器等无源光器件组成,提高了系统的信号传输质量和方式。具体的系统架构见OLT是网络信号接入接口,为有线电视网络提供网络侧与核心网之间联通和信息通信,通过线路的ODN和ONU进行信号传输和连接,在GPON网络中,OLT是有线电视接入网络的核心配件,能够给网络之路分配带宽、控制OUN的信号传输、对信号接入网络进行监控、运行和维护GPON网络系统。根据系统运行信号的传输的要求,系统信号的支持的分配比为:1:16/32/64,在信息传输的一根光纤上,GPON可采用波分复用技术实现信号的双向传输,为用户提供优质、清晰的画面,GPON网络的运行,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定制服务商提供的频道和服务。

2.2 线电视的接入网络协议

基于GPON的有线电视网络协议较以前的网络协议有所增强,它的协议栈主要由物理媒质相关层PMD和传输汇聚GTC层共同来完成的,GTC层包括GTC层帧子层和TC适配子层组成,对于它的信息的封装,一般采用ATM模式和GEM模式对信息进行封装和传递,基于GPON的有线电视网络的接入网络都采用的是以太网的信息传输方式,所有它的网络设备都采用的是GEM模式的信息封装方式,这种网络模式的GTC层为信息的传输提供了ATM模式的客户接口、GEM接口和OMCI的信息控制和管理接口,有效的完成信息的定向传递和管理。GPON的PMD层对应于OLT和ONU之间的光传输接口,通过PON接口对数据信息进行管理和分装,它的具体参数值设置对有线接入网络的最大传输距离和最大分路比起着重大的决定作用。由于网络信息的传输在帧格式、封装方法、Qos信息管理机制、测距机制、动态带宽分配、安全分配机制等方面采取了新的信息传输汇聚层,对网络信息进行GEM信息业务流承载,GEM定义了19种上行和9种下行PLOAM信息的传输方式,用以实现ONU的信息分配与注册、IP地址的分配、信息测距和端口标识符的分配虚拟通道标识/虚拟路径标识、网络传输信息数据的加密、网络状态的检测、信道传输信号误码率的监视等功能。

3 有线电视接入网络技术特点

基于GPON的有线电视接入网络采用TDM广播信号传输的下行传输方式、采用TDMA的信号上行传输方法,可以方便的组成星型、树型、总线型的多种网络拓扑结构,网络的接入具有如下的特点:

(1)高带宽和高传输效率的网络信号传输方式。信号的上行传输速率达到1.244Gbit/s,下行速率达到了2.488Gbit/s的高速传播速率,能够满足运营商和用户对网络信号传输的带宽需求,用户主要采用的是CEM封装方式,信号的传输比较稳定,综合传输速率达到95%以上。

(2)提高了操作设备的性能和要求。GPON的电视网络接入网络采用电信级的网络传输标准,都各种业务都采用相应的Qos信号控制标准,提高网络信息的传输质量,保证信息和图像的清晰度,光线的信号自动倒换计时在50ms以下。

4 基于GPON数字有线电视接入网络的关键技术

(1)测距和ONU数据发送时刻控制技术。有线电视是有固定的用户,用户的上行方式主要采用的是TDMA的信号传输方式,保证用户的数据在上传到主干网的光纤时有合适的时间间隙,不会产生碰撞和带宽的浪费,OLT不断的对ONT与OLT之间的空隙进行测距,以便精确的对ONU上行数据的传送时间。具体的测距是采用OTL发出测距信息,经过电路和广电转换延迟后传送到光纤并发生延迟到达ONU,然后经过ONU内的广电转化和电子电路转换延迟后,通过光纤到达OLT,OLT对信号的相位与已发出的信号相位进行比较,从而获得比较准确的延迟值,然后由OUN对信号的延迟进行补偿。

(2)突发同步技术。GPON中的数据流在接入网络的传输方式都是一致的,信号的上行采用时分复用多址发送技术,下行采用广播发送方式,突出信号传播的稳定性。在OUN中采用突发发射和连续接收技术,而在OTL中连续发射、突发接收的技术,实现信号的稳定传输。在发射端光突发发送电路通过快速的建立信号连接,使用响应速度很快的激光器,在接收端采用突发接收电路,在每次收到新的信号时根据每个用户的电力需求,调整接收电平,完成信号的传输和接收。

5 小结

基于GPON的有线电视接入网络能够有效的解决电路传输中的信息阻塞现象,克服了信号的传输的大流量的瓶颈,也能够支持多协议的服务和经济的投资建议,提供协议层的安全服务保障机制,提高系统的维护和配置能力。

网络传输方式篇3

关键词:计算机;城域网;无线网络技术

作者简介:袁金堂(1983-),男,江苏连云港,本科,助理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软件开发

无线网络技术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娱乐方式,使人们摆脱了网线的束缚,应用智能终端在无线网络的辐射范围内能够轻松实现网络连接。虽然无线技术也面临着安全性差、通信距离有限的问题,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网络技术正在逐渐打破距离的束缚,在城域网络的连接中也得到了应用。

1计算机无线网络

1.1概述

无线城域网络是以电磁波作为信号传输介质的一种网络传输形式,无需借助网线实现通信,无线网络传输在数据传输速度方面和有线网络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现阶段,城域网无线网络传输速度已经能够达到300Mbps,个别网络数据通讯速度要求较高的区域采用双数据流方案,传输速度甚至达到450Mbps,能够实现2km以内的高效传输,是城际网络通讯的关键技术,改善了有线网络数据传输速率有限、线路维护工作量大的情况。

1.2计算机无线网络在城域网络通讯中应用的显著优势

1.2.1安装施工方便

有线网络通讯实现城域网络连接,网络线路的施工安装比较复杂,工作量很大,为了保护线路,往往需要将线路布置在地下,存在穿墙凿壁、路面开挖施工的情况,要求有十分精密的施工设计方案,施工中还面临着各种现场因素的影响,如果城市之间距离较远,需要很长的网络架设时间。相比之下,无线网络通讯无需架设线路,有效减少地面施工工作量,为移动计算机计算机用户提供接入网络的AP节点就能够实现范围内的网络连接,安装工作简便,工程量小,并且网络传输效率高,带宽大。

1.2.2线路建设方案更加灵活

一般情况下,有线网络安装范围就是网络通信覆盖的范围,辐射性弱,线路网络传输效率和辐射效果不好。一般而言,网络建设都是根据数据接收点的分布情况进行设计施工的,网络线路架设完毕之后进行转移十分复杂,难以适应数据接收点的流动性。无线网络通讯有着更好的数据覆盖范围,在有效传输范围内全部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接收点都能够实现数据连通,对数据接收点变动的适应性强,重复建设工序简单,有着更高的灵活性。

1.2.3更高的经济性优势

由于有线网络建设过程中面临着多方面的约束,方案调整比较困难,所以网络线路设计过程中,设计者考虑到降低重复建设的资源消耗,设计中往往都采用了冗余方案,布置了偏多于需求的信号接收点,增加了线路建设的成本,线路运行的效率更低,而无线城域网络实现了接收点附近区域的范围覆盖,信号接收点不再限制区域内信号接收设备数量,网络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同时便于网络后期改造工作,提高了网络传输的整体运行效率,经济性更强。

2无线城域网络关键技术

2.1网状体系结构

这是城域无线网络中最为显著的特征,明确定义了MAC层业务与消息规范,特殊的网络结构能够根据网络内实际传输状态实现2个节点之间单线路或多线路蜂窝连接,网络传输效率更加出色,而且物理层定义遵循标准规范,获得了更好的兼容性能。

2.2多载波调制

无线城域网络能够根据环境变化完成载波形式的自适应调节。在无线城域网络传输中,选用了单载波方式、2048载波正交频分多址分配和256载波正交频分复用3种载波调制形式的自适应调整方案,使用单相载波形式处理特殊需求,256载波正交频分复用载波调制形式进行信号在256个子载波上的调试,大幅度提升了数据传输速度,同时改善了无线信号传输抗多径衰落和时延扩展性能,2048载波正交频分多址分配则用于实现多用户复接和分接头,能够满足一对多的通信需求,网络传输环境和传输需求发生变化时,根据自适应编码,无线城域网络能实现3种载波调制方式的无缝转换,确保网络始终在最佳调制方式下运行。

2.3更合理的带宽分配与更安全的通信协议

无线城域网络支持QoS,在MAV\C层中设置了面向连接传输机制,根据网络数据传输要求与标准控制策略进行数据传输与带宽分配控制,控制语音需求与视频需求在最低时延之内。与此同时,无线城域网络和开放性无线局域网之间有着明显的不同,尤其是在商用通信方面,无线城域通讯网络采用了加密子层技术,给出了无线接口认证、密钥交换、封装协议的明确技术规范,确保无线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会为其他接入无线网络的用户绕过权限直接访问,提高了无线网络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3城域无线网络建设

3.1无线桥接方案

城际无线网络室外无线网桥是无线射频技术和有线网桥技术的有效结合,通过无线网桥,能够将有数10km距离的2个局域网络连接起来,形成大规模的城域网络系统,最基础的无线网桥是将网桥以太网端口接在局域网集线器或者交换机上,信号发射端口和天线连接,应用无线网络大幅度扩大有线网桥的覆盖范围。常见的无线桥接方案主要有3种,无线城域无线网络的建设应该根据对传输数据量的需求、传输距离以及建设投入情况等方面综合考虑,合理选择。

3.1.1点对点

点对多点传输无线网桥结构形式如图1所示。该方案用于实现2个固定单位之间的连接,是无线联网最常见的方式,点对点传输的优势在于有着更远的传输距离和传输速率,且对外部环境干扰的影响抗性较强,但是网络连接仅局限在两点之间,网络传输的辐射性覆盖性差。

3.1.2点对多点

点对多点传输无线网桥结构形式如图2所示。这种传输方案中设置了1个中心点,其他点都通过和该中心点建立连接来访问外网,这种传输方案有效降低了网络建设的成本,维护工作也相对简单,但是由于该网络需要在中心点设置全向天线,因此信号的功率下降,网络传输速率下降,传输距离缩短,远端设备网络传输稳定性差,且整个网络都通过一个中心点连接外网,该设备损坏将会导致所有区域内设备网络中断,而且如果网络中远端设备受到干扰,调整了中心点的传输频率,那么整个区域内网络设备都需要调整频率,更换频率十分麻烦。

3.1.3混合型

这种网络传输形式适用于传输线路上传输点距离有远有近或者传输点之间有建筑物和山脉阻隔的情况,根据网络传输性能的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网桥结构形式,远距离采用点对点阐述,近距离形成点对多点网桥结构,传输点之间有阻隔可建设中继点。

3.2系统设计

城域无线网络一般用于城市城域网络的建设,以及市内有线网络难以连接区域和城域网络之间的连通,通过无线桥接的形式,连接不同单位和部门局域网,大幅度提升原有有线网络辐射范围,为有线通信实现困难的小部分用户提供灵活的无线网络接入。一般情况下,对于有线网络难以连通的区域,往往用户分布比较分散,距离较远,或者用户之间地形复杂,有多种障碍物,或者建筑物密集,有线方式布线施工比较困难,因此才需要通过无线桥接的形式将原有的局域网络连接起来。对于用于密集的建筑,采用DDN或者光纤入户的方式建设周期较长,也可以采用无线连接的形式,安装方便,建筑结构和空间形式不会对无线网络传输造成影响,解决了这些地区网络布线困难的问题。设计无线建设方案首先确认网络联通速率,根据网络用户对网络传输带宽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连通速率,一般情况下工作单位都要求较高的数据信号传输速率,所以对于工作单位可以设置300Mbps的宽带,准备有线网桥和无线网络之间连接需要的桥接器,要在网络设备上设置必要的避雷器,保护网络设备不被瞬间高电压造成破坏。网络桥接器布置在建筑内部,避雷针安装在建筑物顶部,设置2个网络桥接器,同时实现城市网络与工作单位和城市网络与居民区局域网之间的连接。在实际安装过程中,在居民分布密集的区域尽量采用点对多点的无线网络结构,这样网络桥接器安装在网络中心点即可,无需逐个安装在建筑物内部,节省了网络设备,但是网络桥接器要选择功率较大的,使之满足网络流通率要求。

4结语

无线网络技术不断成熟,在城域网络通信中的应用能够实现有线网络建设困难区域的网络连通,有效降低网络传输成本,获得更好的传输效率,但是无线网络存在着易受干扰、远端信号微弱等问题,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这些问题将会得到有效解决,无线网络技术将在城域网络连接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厦龙.基于计算机的城域网无线通信技术应用[J].硅谷,2013(3):86-88.

[2]孙雅娜.基于计算机的城域网无线通信技术应用[J].硅谷,2013(11):57-59.

[3]赵增明.简析计算机城域网之中无线网络技术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7):296-297.

[4]付焕香.计算机城域网中使用无线网络技术的探讨[J].运城学院学报,2007(5):49-50.

[5]彭溢.基于Agent的无线GIS关键技术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0.

网络传输方式篇4

式,将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全新的通信方式,文章对此进行研究。

关键词:计算机;通信;数据;传输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 A

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数据通信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一部分。计算机技术是信息科技的典型代表,其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及传输功能,为通信网络运行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数据传输是通信系统的核心环节,运营商为用户提供了各种不同的传输方法,使用任何一种形式传输信息都需要加强抗干扰措施。

1通信业引入计算机技术的优点

计算机是一个多功能组合,主要有软、硬件两大组成部分,各结构均发挥了良好的运行功能。另一方面,计算机也是数据自动化操控平台,尤其提供虚拟网络方便用户的数据操作,显著改善了通信网络的传输效率。可调整输入/输出设备端口的连接设计,改善数据或指令输送的安全性必要时可适当更换新的计算机设备,以适应通信系统高效运行的需要。通过计算机建立通信网络的特点:

(1)共享性。计算机数据库存储的信息资源是可以被共享的,用户将其上传到互联网络即可供给其它用户下载使用。资源共享方便了通信数据的多点传输,让多个用户在最短时间内接收到数据信息。将计算机系统运用于控制通信网络,扩大了数据传输的范围。

(2)高效性。数据信息是通信网络传输的主要对象,而在传输之前必须要对数据进行处理,使数据形式与通信网络信道接收的数据格式相同。原始数据输入计算机平台,用户执行自动化操作指令即可完成数据的处理,提高了通信网络调整或修改数据的效率。

(3)安全性。安全问题是通信网络运行面临的最大隐患,商业数据在传输中被窃取或篡改,企业将要承当的经济损失是不可估量的。计算机应用于通信网络,执行数据监测模块可提前识别数据传输的安全风险,提醒用户编写数据代码或程序时加强保护处理。

2通信网络中数据传输的常见形式

传统通信网络组成结构相对单一,限定了网络传输数据功能的正常发挥。新时期运营商开发出了数据通信模式,将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全新的通信方式,如图1。通信网络要求两地间传输信息必须有传输信道,根据传输媒体的不同又可分为有线数据通信、无线数据通信。目前,通信网络中数据传输的主要形式包括:

(1)电缆通信。借助电缆这一载体传输数据,如:双绞线、同轴电缆等,这些都是数据传输最基本的方式。电缆通信是有线通信的一类,适用于市话和长途通信,早期国内通信系统多数采用电缆通信。SSB/FDM 是电缆通信调制的先进方法,可用于多信道数据信息传输。由于电缆通信造价成本较高,未来将逐渐被光纤通信所取代。

(2)微波通信。通信网络数据传输方式之所以不同,根本在于其传输媒介的变化,微波是现代通信网络传输数据的新媒介。通常数字微波采用BPSK、QPSK 及QAM 调制技术,并且选用64QAM、256QAM 等多电平调制技术提高微波通信容量,可在40M 频道内传送1920-7680 路PCM 数字电话。微波通信的载体介质较广,通信网络可灵活地选用不同的方法。

图1 数据通信流程

(3)光纤通信。从传输范围来说,光纤通信网络的传输范围较广,适用于长距离的信息传递工作。其是利用激光在光纤中长距离传输的特性进行的,具有通信容量大、通信距离长及抗干扰性强的特点。如今,光纤通信广泛运用于本地、长途、干线传输,并逐渐发展用户光纤通信网。基于计算机平台的数字化传输,常用光纤通信作为信号传输模式。

(4)移动通信。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这是移动通信网络传输的最大优势。移动通信是移动体之间或移动体与固定体之间的通信,基于计算机平台的移动通信效率极高,不易发生数据被拦截或盗取等安全问题。用户选择不同的接入方式,提高移动通信的传输水平,如:3G 技术普及大大改善了数据移动传输的效率,使用户快速、便捷地收发信息。

3数据传输干扰问题的策略

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后信息资源的交换传输是必不可少的活动,尽管通信网络中数据传输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但信道传输流程里面临的风险问题也更为严重。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均是信息技术的应用范畴,两种技术联用创造了优越的数据传输环境,解决数据传输干扰问题是提高网络运行效率的根本措施。笔者认为,应重点完善通信网络硬件部分的抗干扰设计,如: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等。

(1)运算器。数据通信系统中的运算器,主要功能是完成各类数字算术、逻辑运算等工作,把准确的数据运算结果传递给用户。为了避免数据运算误差偏大引起的干扰,应进一步强化运算就的逻辑运算功能,特别是逻辑单元、累加器、寄存器等均要最优化设计。如:进入逻辑单元网络端口设计身份验证,确保数据录入后得到尽快地处理。

(2)控制器。程序执行运作之前缺少必要的过滤监测环节,控制器完成指令任务时无法正常控制,硬件系统面临着扰的风险。控制器在中央处理器中是指挥控制中心,基本上决定了通信网络数据运算控制的能力。设计控制器抗干扰措施,需优化指令寄存器、程序计数器、操作控制器的有效组合,建立多功能指令执行平台,更好地完成用户发出的指令任务。

(3)存储器。一些有利用价值的信息资源,用户可通过存储器进行有效存储,可随时调用数据资源分配利用。存储器用于存储各项程序、数据内容,方便用户日后查询调用。其抗干扰设计需考虑程序、数据两个方面。设计数据筛选模块,对数据进行自动筛选分类,除去无用、错误等数据信息;存储的程序指令需经过模拟调试,保证指令语言的可操控性,才能增强存储器的抗干扰能力。

4结论

综上所述,计算机通信网络是立足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而建立的数据传输网络,其适用于电缆、光纤、移动等多种数据传输模式。考虑到通信设施的冗杂多变,用户凭借通信网络平台传输数据应注意干扰问题的处理,重点加强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等硬件部分的干扰防御。

参考文献:

[1]周超, 陈跃新. 计算机通信网络实时通信研究[J]. 新学术,2007,03

[2]陈钊,王涛,马希盟.科技信息计算机与网络安全技术[J].现代经济信息,2007,02

[3]杨朝军.关于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与防护策略的几点思考[J].硅谷.2008,22

网络传输方式篇5

关键词:LTE;无线网络;典型建设场景;IP化

和3G网络相比,LTE网络在功能和传输需求上都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当前分布式基站的建设模式已然成为LTE无线组网结构中的主流方案,但是其BBU分散方式和BBU集中方式都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和适宜于不同的建设场景,为此应加强对不同传输接入方案的探索与研究,以明确各类方案的适用场景。

1 LTE网络结构

LTE接入网主要是由eNB和aGW所构成,LTE网络在此架构上,引入了两个特殊的接口即为S1和X2。其中,S1接口为eNB和aGW之间的接口,X2接口则为相邻eNB之间的接口(如图1所示)。LTE时代的移动通信网络正呈现出移动业务IP化、承载网络智能化、网络架构扁平化以及同步系统地面化等新的特征。

2 LTE无线组网功能的实现和对传输的影响

2.1 LTE无线组网的功能

LTE无线组网在功能上实现了,通过协议和业务承载实现了L2VPN/PWE3+L3VPN;可根据实际业务需要,在汇集点作二、三层转发的分界点,实现了网络的灵活调整,满足LTE多归属、综合承载中L3专线业务与组播业务的接入需求;通过多单域多进程技术完美解决了路由域过大的问题,有效避免了网络频繁振荡的问题;端到端路由器构建,以及MPLS VPN和Multi VRF技术相结合,提供了不同业务之间的安全隔离。

2.2 对传输的影响分析

LTE时代无线组网中设备具有很多新的特点,在传输的性能和需求上也相较3G时代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对LTE网络传输带来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1)对传输带宽的需求量大。随着当前3G、4G技术的日益成熟,都需要将无线空中接口的带宽速率进行相应提升达到几十兆甚至上百兆,根据运营实践表明,以TD-LTES111站型为例,eNB的带宽传输量至少为80~320兆左右,基本是MSTP网络的10倍以上。(2)设备小巧灵活。随着LTE时代的到来,其接入网aGW将以pool的形式组网,且多个aGW构成一个pool,从而实现eNB的可靠接入。(3)采用GE光口进行数据传输。当前,LTE基站设备中基本实现了IP化接口,不再需要3G时代的E1接口。且现在主流设备生产厂商中的S1/X接口均使用GE光口实现接入与数据传输,其传输距离可根据实际需要达到0.5~10千米。

3 典型建设场景中的传输接入方案

根据当前LTE无线网络设备在性能和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其典型建设场景中的传输接入方案主要有以下三种:

3.1 新建分组设备模式

该典型建设场景中的传输接入方案为传统的无线基站接入方案,通过新建传输设备,并将传输设备和无线基站共同使用一个机房,以链路或者环路的方式接入到原有网络当中。

该传输接入方案的优点是能够充分满足2G/3G基站中的电路需求,并实现对成环的有效保护,通过对空余的资源的良好利用,实现了对大客户专线、小规模数据等接入业务上的迅速开通,且在光纤资源的消耗上相对较低。其缺点主要是方案中所需设计的设备数量和维护节点偏多。如是在原有2G/3G基站中实现LTE网络场景的建设,可优先采纳该方案。

3.2 GE光口拉远模式

该传输接入方案是通过在新建的LTE基站中,不另行设置传输设备,而是通过GE光口拉远,与远端的分组传输设备进行直接连接。

该方案的主要优点是网络结构相对简单,可以极大的节省新建基站的传输设备,且同一片区域内只需要1个传输设备即可,在对LTE无线网络后续的维护和扩容上都会更加方便。其主要缺点有:在每个新建基站中都需求配置一对纤芯,比成环接入方式中所需纤芯偏多;对传输设备和节点在分组性能上有着较高的要求;采用该方案的新建基站无法充分满足其它电路上的需求,在灵活性上程度偏低;该方案如采用星型连接的方式,将无法提供有效保护。

3.3 RRU光纤拉远模式

该传输接入方案采用将“BBU”的解决方法,在新建的LTE基站中通过将BBU集中设置,且利用RRU光纤拉远模式与分组传输设备直接连接。

该传输接入方案的主要优点是:利用LTE基站中的RRU能支持环形、星形、链形进行组网的功能,大为降低了对纤芯的使用率;其网络结构和传输设备数量都相对简单,在后续的LTE网络扩容和维护上会更为方便;通过环状接入的方式能实现对RRU的有效保护。其主要缺点有管线资源、电源以及机房面积都有着较高的要求,采用链形或星形的接入方式无法实现有效的保护。

综合上述三种方案的优缺点,在实际接入方案的设计与选择中,应综合考虑到实际场景建设的需要与特点,从而扬长避短,实现对接入方案的有效运用。

[参考文献]

网络传输方式篇6

关键词:无限网络;网络编码;信息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1 网络编码技术特点

传统网络传输数据需要通过路由器,即在传输数据的过程中,借助路由器对数据进行处理,依照数据目标地址向不同链路发送数据。因为在数据的协调安排上不能统一,因此很多数据包可能在一条链路上堆积,这就必须排队等候处理,因而在传输数据的速度以及传输效率上网络就会受到巨大的影响。网络编码技术的应用始于2000年,其出现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当数据同时到达路由器时,通过网络编码技术能够同时发出数据,而不至数据在链路中发生拥塞,进一步推进了网络传输速度的发展。

2 网络编码技的应用

2.1 概念分析。从本质上分析网络编码器是一种信息交换技术,其融合了编码以及路由技术,其核心是对信号的处理,将每个网络节点中的受到的信号进行线性处理或非线性处理,并将处理后的信息想下游节点发送,在该技术中中间节点起到了信号处理以及编码的作用。

2.2 技术优势。由于网络编码技术集合了编码技术以及路由技术,因而网络节点不单单起到了数据的转发储存作用,还可以对数据进行编码,从而使得网络具有了多播容量,通过使用线性网络编码,进一步扩充了网络传输速度。但是该项技术的优势不仅仅有这些,若在无限网络中应用网络编码技术,其优势更为明显。首先广播特性以及不可靠性是无线网络的基本特性,但是这种特性恰恰适合网络编码技术的应用。通过使用网络编码技术,很多传统的技术无法解决的问题便可以迎刃而解。另外由于无线网络具有广播特性,因而在使用网络编码技术时,在相邻节点之间传输数据,则传出点周围的节点都可以接收该数据包。所以,若一个节点对其相邻多个节点的数据包感兴趣,那么可以对数据进行编码,并将编码后的数据包传输到其他相邻的感兴趣的及诶但,从而节约无线网络资源,提高网络传输效率。传统有线网络中大多会使用跨层设计以及路由器等设备改善网络传输效率低的问题,但是网络性能的发展却因此受到的阻碍,而网络编码技术的应用使得这些技术难题迎刃而解,通过使用随机网络编码技术仍旧能够将原始数据恢复,提高了网络的鲁棒性以及容错性。网络编码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吞吐量,从这方面改善网络性能,并且从实际的应用中也可以证明,对于某些网络吞吐量,网络编码技术能够有效予以提高。很多研究者在研究该技术的同时还会想方设法降低网络复杂性。从而使得网络编码技术能够依照网络的实际动态状况进行调整。

2.3 如何提高无线网络的安全性。网络编码技术除了能够有效提高无线网络数据传输效率,降低传输能耗,其在网络安全性能提升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传统的无线网络安全措施大多会使用数字签名以及消息认证码的方式,因此防止恶意删改数据包,确保无线网络安全性。而使用网络编码技术则是通过产生随机编码检测的方式,这种方式相对较为简便,并且根据监测时间以及复杂程度以及通讯控制开销等条件可以对检测概率进行调整。但这种方式仍旧存在很大的不足,即对抗恶意攻击的效果相对较差。无线网络广播重传处理中,多个接收节点中的任意一个节点的丢包都要求源节点重传数据包,需要广播发送较多的重传次数.本文将随机线性网络编码技术应用在无线网络广播重传中,提出一种新颖的广播重传方法(RLNCBR)。该方法中,源节点记录多个接收节点中丢包最多的接收节点丢包数,再按照随机线性网络编码的方法编码组合该丢包数个线性编码包。源节点广播重传,接收节点采用运算编码线性组合的方法获得信息包数据。数学分析表明,该方法能保证所有接收节点的编码可解性,同时重传次数可达到理论最优性。模拟测试结果表明:与传统重传方法相比,RLNCBR有效地减少了信息包的平均传输次数,提高了传输效率。

3 技术发展方向

现有的网络在网络编码技术的推动下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首先在有线网络中网络编码技术用以增加组播容量,而现在网络编码技术则可以用以提高有线网络及无线网络的吞吐量,并且信号传输中能耗更低,在网络中使用网络编码技术无线网络安全性更好、鲁棒性更高。通过网络编码技术还能够对网络协议、网络结构进行更改。但是该技术的应用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由于网络编码技术起步交往,虽然通过该技术数据传输速率以及网络安全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其具体实现以及复杂度的降低仍旧是目前的技术难点。目前网络编码方式相对较多,目前常用的包括分布式随机网络编码以及集中式线性网络编码两种方式,但是应用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应用问题较多。如何实现网络编码在实际的应用中是极其重要的一点,网络性能可以在网络编码技术的支持下得到很大的提升,但是复杂度也会随之提升,如何在维持原有网络开销的前提下,综合性能以及效率两方面,首先网络编码这将是未来该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结语

不同于有线网络,无线网络环境较为多变,这就使得网络的稳定性较差,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容易发生数据的丢失。目前在无线广播网络中对丢失数据常常采用重传的方式进行处理,通常的重传方式主要基于接收方向传送方发送出错信息,通过将出错数据报文传输的方式恢复出错的报文。而网络编码技术则打破了这种方式,虽然还没有应用到实际的通信网络中,但已引起了较大的关注,比如美国军方已经意识到网络编码技术的优势,已经拨款研究网络编码技术在移动自组网(Mobile Ad HocNetwork)中的应用。因此,我们也应当及时跟踪国际上的网络编码技术的发展趋势。同时,结合各种应用深入思考网络所涉及的各种安全技术问题。

参考文献

[1]范明,盂小峰.数据挖掘概念与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网络传输方式篇7

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信息传输变得更加容易,借助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的传输速度越来越快,传输成本越来越低。并且网络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数据接口终端和数据接口服务,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信息传输的发展。在气象传输领域,在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前,受到传输方式和传输距离的限制,导致气象信息不能及时的传递出去,传输效率慢。应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之后,气象传输极大的提高了传输效率,提高了传输的准确率,并借助计算机网络,提高了气象信息传输的覆盖面,使气象信息能够轻松的传输到网络终端中。

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气象传输的概念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主要技术手段,实现气象信息快速准确传输的过程。气象信息与其他的信息系统一样,从信号的采集到传输,都需要强有力的技术手段作为支撑,否则,很难实现数据的高速、准确的传输。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气象传输,最早于2000年出现。当时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初具模型,并且已经在一些领域开始了应用尝试。恰逢此时,气象传输急需一种方便快捷的技术作为支撑,来达到扩大传输范围和提高传输速度以及准确率的要求。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优势正是气象传输所需要的,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迅速与气象传输结合,诞生出了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气象传输。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气象信息传输中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气象信息传输中,首先要建立合理的网络结构,设计合理的网络形式;其次要建立网络安全系统,保证气象信息传输中的数据安全;再次,要建立合理的计算机网络终端布局,保证气象信息在网络中高速传输。

1.设计合理的网络形式

在气象信息传输系统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计算机网络形式,在气象信息传输系统中,通常都将计算机网络系统设计成三层结构,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以将客户端、服务器、数据库和WEB浏览器按照层次顺序进行分类,保证了实现各种功能的时候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尽可能的保障了气象信息系统的独立性和完整性。这种三层式的网络结构,在气象信息传输系统中应用的十分广泛,已经成为了气象信息传输系统的主流的网络结构形式。所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气象信息传输中的应用,首先就要设计合理的网络形式,从网络结构上保证气象信息传输系统的合理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气象信息的顺利传输,否则将无法保证气象信息的准确传输。

2.建立网络安全系统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在气象信息传输中的时候,引入了网络安全的概念,这一概念也是计算机网络系统中最为核心的概念。气象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需要对数据和信息进行加密,防止数据和信息在传输过程中扰或者窃取。因此,建立网络安全系统,对于气象信息传输系统至关重要。建立气象信息传输系统网络安全系统的步骤是:1、建立网络安全组织,从制度上明确气象信息传输系统网络安全的重要性。2、选择具有实际意义的安全策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具体安全措施。3、对气象信息传输网络系统进行安全管理,加强对气象信息资源、密码系统、安全检测等系统的管理。因此,要想保证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气象信息传输中顺利应用,就必须建立网络安全系统。

3.建立合理的计算机网络终端布局

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在气象信息传输中的时候,网络终端布局是十分关键的。这主要是因为在气象信息传输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主要是在气象信息传输中增加了若干个网络终端。网络终端的作用不但是为用户提供基础的气象信息服务,还为整个计算机网络系统增加了数据传输单元,由此可见,计算机网络终端对于气象信息传输系统的重要性。所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气象信息传输系统应用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合理的计算机网络终端布局,使计算机网络终端布局趋于合理,能够为气象信息传输系统服好务。因此,建立合理的计算机网络终端布局,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在气象信息传输系统中,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

三、计算机网络技术对气象信息传输的促进作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对气象信息传输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计算机网络技术促进了气象信息传输整体快速发展

气象信息传输作为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如果没有计算机网络的支持,仍将停留在传统的传输领域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气象信息传输提供了一种有力的技术支持,从客观上讲,对气象信息传输的整体快速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保证了气象信息传输整体快速发展。

2.计算机网络技术促进了气象信息传输安全性的建设

网络安全性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一个重要指标,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在气象信息传输系统中,将网络安全的概念引入其中,使气象信息传输系统具有了安全性,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促进了气象信息传输安全性的建设。

3.计算机网络技术促进了气象信息传输高效优质发展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使气象信息传输的效率和准确性都得以全面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对气象信息传输起到了正面的促进作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特长在于能够保证数据快速准确的传输,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促进了气象信息传输高效优质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永征,南凯,阎保平.基于MDS的数据网格信息服务体系结构.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3.8.

网络传输方式篇8

关键词:现代通信网络 广播电台 现场直播 音频传输质量

中图分类号:TN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7-0004-01

引言

对于广播电台而言,现场直播技术的应用,使得广播电台的节目质量以及收视率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通过现场直播可以直接连接节目现场,实时传回信号,再将信号解析之后传给听众。目前,电台现场直播可以利用现在通信良好的网络技术传输音频信号,充分利用电话线路、无线音频传输器(内置GSM模块)、互联网、3G、4G网络、调频广播等多重技术传输体系,实现音频信号灵活、可靠的回传。现代通信网络的应用,极大程度地提高了广播电台现场直播信号的传输质量。

一、电台户外直播的特点

电台的户外直播节目可以给人们及时传回各种广播节目信号,让受众人群在第一时间收听相关信息。但由于户外直播节目经常要更换地点,不同的地方信号质量不同,如何将节目信号顺利地传输回直播间进行解码播出,是广播电台考虑的重点问题。在直播节目中,必须找到合适的传输方式才能将音频信号高质量的传回直播室进行现场直播,户外直播节目的信号也不断改变,从最初的双路数字电话传输器拨号回传音频信号,发展到现在的通信传播,利用光纤、调频无线、微波、互联网等进行信号回传,加上互联网音频传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为直播节目的信号传输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在大多数户外直播中广播电台保留数字电话传输和互联网ip音频传输,这种传播方式成本较低,使用方便可靠。

二、现代通信网络在电台现场直播中的应用

现代通信技术在电台现场直播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设备的传输效率,减少设备传输故障,当前广播电台现场直播中常用的通信传输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1.通过普通电话线传送数字音频信号

国内大多数地区,电话通信都采用了先进的数字程控通信系统,构建了高质量的通信网络,这也为广播节目的音频信号传输提供了渠道和平台。将电话通信线路应用到电台节目的传输过程中,是在普通电话线上进行数字化编辑而成的一种信号传输系统,是利用整个编码终端,采用特殊算法,对音频信号进行解码,从而同时传送和接收音频信号的过程。在这种传输线路中,通过一条标准的电话线路对节目现场的音频信号进行传输,而且可以实现高质量的双向传输,频响可达30Hz~15Hz。通过电话线进行信号传输的优势在于传输信号的音质好,操作简单。但是在对音频信号进行处理的时候必须要进行数据压缩,而且要求电话线路必须要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如果压缩率太高,传输就不稳定,需要降低传输速率,但传输效率太低又会影响节目的播出,所以要确保信号传输路线即使在最低传输速率下,也有30Hz~7Hz超过模拟耦合器的传输带宽。当前昭通广播电台使用COMREX和Lieline音频信号传输器作为户外直播信号传送到直播室的备份信号,这些传输器操作简单,传输效果好。

2.采用多种传输方式

在实际信号的传输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节目现场以及传输要求,选择合适的传输方式。例如在移动直播过程中,由于需要随时移动,信号传输的稳定性要求很高,调音台的输出信号直接送入300W调频发射机,经圆极化、吸盘式鞭状天线发射,车队车辆通过车载接收机收听,有效覆盖半径达2Km。在远程现场传输过程中,现场信号经数字压缩处理后通过无线传输器进行回传,电台播出机房进行信号解压处理还原后进行转播,信号回传距离不受限制。

3. 3G和4G网络的应用

3G和4G网络是电话通信领域中的创新,相对于传统的2G网络,3G和4G网络的传输更稳定、传输速度更快、传输效果更好。在广播电台的节目信号传输过程中,利用互联网及3G、4G无线传输系统进行音频编码传输,可以极大地提高信号传输水平。当前昭通广播电台对3G和4G网络的应用较多,例如某次户外现场直播中,该台采用的主要传输方式为4G传输报道系统,利用无线和互联网回传给节目直播间。在信号的传输上,充分利用了4G良好的语音、信号稳定、移动性能和高速数据传输性能技术,提高了现场直播效果。通过这次大型的户外直播活动,3G和4G网络在应用4G技术传输电台节目信号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结合点,也给电台广播技术的应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为3G和4G网络的户外直播活动带来了无限的发展空间。

在4G网络普及的时代,具有图形化用户界面(GUI)设置,使得直播间节省了很大的空间。4G传输网络的应用,必须要有车载调频发射机,实现移动传输,车载调频发射机由两个调频频点单独或互为备份发射设备,供随行广播移动接收,在车顶安装天线馈线插座,用于连接圆极化和小型吸盘式天线,吸盘式天线用于移动直播发射以及无线话筒、调频接收机接收信号。为了将现场的信号及时传回直播间,每个传输器还带有两个扩展槽,能够兼容POTS、ISDN或GSM模块。它们也可以通过设置IP并通过RJ45 接口进行LAN连接。因些,使用者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简便的选择通讯媒体方式。

4.使用特定的IP或MAC地址的无线网络进行传输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使用特定的IP或MAC地址的无线网络进行现场直播信号的传输,其传输过程更稳定、传输效果更佳。利用特定的IP或MAC地址的无线网络进行传输的时候,首先将一个静态私人IP地址编入到传输器上,启动无线网络的时候使用这个IP地址,或者编入独一无二的Tieline传输器的MAC地址。在使用无线网络传输的时候,有一部分因素会影响无线的传输质量,例如很难在使用无线协议的时候提高网络速度,网络传输速度一般都不会达到最高状态,影响网络传输速度的因素有适配器界面、与无线网络的距离、连接到网络的用户数量、信息长度、信息包冲突的数量等。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广播电台技术的不断更新,不断提高现场直播音频传输质量,在现场直播过程中要及时将节目现场的信号传输回直播间,进行解码之后及时让听众收听。在现场直播传播过程中可以利用现代通信网络进行传播,提高传播稳定性、传播速度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张玉林,邓丽玲,杨t.利用互联网实现现场直播的音频传输[J].西部广播电视,2013(01)

网络传输方式篇9

关键词:H.323;局域网;语音通讯

1 引言

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发展,采用光纤和微波为传输介质,星型与总线型拓扑结构相结合的TCP/1P网络系统在油田各二级单位相继建成,极大地促进了油田的各项管理工作上水平。但是油田的基层站点大多分布较广,地处偏远,使用市话进行信息沟通,不但手段单一,而且成本高。为了有效地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增加生产指挥的通讯渠道,保证安全生产,降低经营成本,实现局域网语音传输,对于点多、面广、线长的企业通讯保障是必要的和可行的。

2 设计思想

利用企业局域网信道实现嵌入式语音传输应以投资少。不改变当前网络拓扑结构,脱离使用计算机作为终端进行协议转换模式为目标。采用局域网私有固定IP方式,进行系统终端接入,方便远程网络管理和故障排查。

主要特点:

(1)对现有网络无需更改,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2)与现有通讯系统并行,提供语音通讯新途径。

(3)通话时间任意长,实现局域网内通话零话费。

3 系统设计

3.1H.323协议

H.323协议是国际电信联盟(ITU-T)指定的包交换网络上进行多媒体通信的框架协议。该协议位于传输层之上,主要负责UDP和TCP的通讯调度、数据发送和接收的管理,支持在局域网、城域网以及广域网上进行实时视频、音频及数据传输。

在H.323通信协议框架中,H.323协议栈可以分化为几个功能模块:传输模块、RTP/RTCP媒体传输模块。H.225.0 RAS协议模块、H.225.0呼叫控制模块、H.245控制信令模块、H.323管理模块。

3.2结构设计

嵌入式网络语音传输系统由嵌入式语音交换系统和若干嵌入式语音转换器组成,以RJ45接口方式接入网络交换设备。通过系统管理、语音采集、压缩、网络传输。解压、声音回放以及模拟电话呼叫等过程,实现语音传输。系统结构连接如图1所示。

3.3嵌入式语音交换系统和嵌入式语音网络转换器

嵌入式语音交换系统负责对局域网络范围内若干个嵌入式语音转换器的管理,包括IP地址管理、通信端口以及电话到IP的转换。

嵌入式语音网络转换器采用H.323协议族实现采集语音信号、压缩、网络传输、解压、声音回放以及模拟电话呼叫过程(摘机、拨号、响铃、通话、挂机等)。嵌入式语音网络转换器采用标准H.323协议族结构如图2所示。

4 网络语音信息交互实现

4.1注册过程

RAS:H.225 0IRAs认证/接受,状态(Regisration/Admission/Status),RAS信令提供如下功能:

(1)允许嵌入式语音交换系统管理嵌入式语音转换器。

(2)允许嵌入式语音转换器向嵌入式语音交换系统提出各种请求,如认证请求、接受请求和带宽调整等请求一

(3)允许嵌入式语音交换系统响应嵌入式语音转换器的请求,接受或拒绝提供某项服务,如认证许可、带宽调整和地址解析等。

嵌入式语音网络转换器加电启动时,通过H.225.0 RAS信令向嵌入式语音交换系统发送RRQ注册请求。当嵌入式语音交换系统接收到合法的注册信息后,返回RCF确认消息。否则返回RRJ拒绝信息。

4.2呼叫过程

H.225.0呼叫信令:是用来在两个嵌入式语音转换器间建立或释放一个呼叫信令连接。它采用了Q.931(ISDN呼叫信令),并加上了一些适合分组交换网的特定内容。

4.3呼叫控制

H.245媒体控制信令:媒体传输时,有很多配置需要调整。需要协商发送方的发送特性和接收方的接收特性,需要打开或关闭某逻辑传输信道,需要实时控制媒体流。

4.4语音传输

在H.323协议栈中,RTP/RTCP是运行在无连接的UDP传输层上,以提高媒体传输的实时性。

(1)RTP:实时传输协议Real Time Transport Protocol

RTP为数据提供了具有实时特征的终端对终端传送服务,如在组播或单播网络服务下的交互式视频音频或仿真数据。

(2)RTCP: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e-al-timeTransportControlProtocol

RTCP和RTP一起提供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服务。在RTP会话期间,各参与者周期性地传送RTCP包。RTCP包中含有已发送的数据包的数量、丢失的数据包的数量等统计资料,因此,服务器可以利用这些信息动态地改变传输速率,甚至改变有效载荷类型。RTP和RTCP配合使用,能以有效的反馈和最小的开销使传输效率最佳化。

4.5呼叫释放信令交互(如图3所示)

5 应用推广情况

网络传输方式篇10

【关键词】本地传输网3GMSTPDWDM/OTN PTN

2009年1月7日下午14:30分,中国大陆3G牌照发放,各运营商3G网络规划建设随即展开,3G网络因其带宽需求大、业务质量要求高等特点,对本地传输网的规划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1 本地传输网络现有传输技术

各本地传输网目前的传输技术一般包括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其中以有线传输方式为主,无线传输方式作为有线传输必要的补充,对有线传输难以覆盖的区域进行覆盖。

有线传输技术包括PDH、SDH(MSTP)、ASON、WDM、OTN以及逐渐商用的PTN等;无线传输包括微波、LMDS等,本地传输网无线传输主要是微波传输。

2 3G对本地传输网的要求

2.1 对传输网络的要求

初期3G业务仍是以语音业务为主,同时提供数据业务,但随着网络和用户需求的不断发展,数据业务的比重将逐步提高。同时,3G网络需要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QoS保证的业务,其中包括大客户服务业务,例如企业互联、宽带接入、专线服务、带宽出租等。

因此,传输网络需要全面承载GSM、GPRS、PSTN、ISDNVoIP、3G等业务网络,同时能够针对用户的不同需求,提供多样化的网络接入方式、层次化的接入速率选择,提供TDM、ATM、PoS、FE和GE等多种业务接口。

由于3G的引入,基于分组的信息将呈现快速增长,任何合理的网络发展规划都必须考虑到这一点,为传输网络规划一个平滑和经济的发展道路。所以,从广义上来讲,传输网络必须继续为基于数据业务的渐增容量提供一个良好工程和经济优化的解决方案,同时还要制定战略准备应对未来快速增长的数据业务。

2.2 对传输设备接口的要求

本文以WCDMA为例,介绍WCDMA网络对传输接口的需求。

(1)基站Iub接口及带宽取定

基站Iub接口的发展策略为双栈方式,采用少量的E1(1~2 E1)端口传送语音,FE端口传送数据。

本地传输网应按照3G双栈传送的要求,基站传输设备应尽量提供E1+FE接口。基站现有传输近期不能提供FE接口时,可考虑用E1接口(单栈形式),远期应通过改造提供FE端口,实现3G基站业务双栈传输的要求。

(2)RNC Iub接口

该接口为Node B与RNC的接口需求,Node B与RNC的连接采用通道化STM-1和GE端口,通道化STM-1对应基站采用E1接口,GE对应基站采用FE接口。RNC和传输设备的STM-1和GE接口应采用光接口。

(3)RNC IuPS接口

该接口为SGSN-RNC的接口需求,全部采用GE端口。

(4)RNC IuCS接口

该接口为MGW-RNC的接口需求,全部采用STM-1端口。

(5)RNC Iur接口

该接口为RNC-RNC的接口需求,采用STM-1接口。

综上所述,基站传输设备需能够提供E1、FE接口;RNC侧传输设备需能够提供STM-1端口、GE端口。

3 传输网络承载3G方案

3.1MSTP承载

基于SDH的MSTP的基本思想是:在传统的SDH传送平台上集成2层以太网、ATM等处理能力,将SDH对实时业务的有效承载和网络2层甚至3层(如以太网、ATM、RPR、MPLS等)所具有的数据业务处理能力有机结合起来,以增强传送节点对多类型业务的综合承载能力。

我国行业标准YD/T5119-2005《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MSTP)本地网光缆传输工程设计规范》对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作了这样的定义:基于SDH平台,同时实现TDM、ATM、以太网等多种业务的接入、处理和传送,提供统一网管的多业务节点。[1]

MSTP设备能够提供TDM、以太网等多种业务的接入,可以满足3G业务的传输接入需求。由于SDH设备在现有网络中大量部署,通过扩容数据业务板可将现有SDH设备升级为MSTP设备,投资相对较少,新一代MSTP采用了VC虚级联、LCAS(链路容量调整机制)和GFP(通用成帧规程)等技术,增加了以太网的二层交换能力以及ATM交换能力,提高了业务调度的灵活性。MSTP是现网中承载3G业务最简单、最快捷、最少投资的承载方案。

在3G网络建设初期,3G业务需求相对不大,现有网络容量能够满足需求,且建设工期较紧的情况下,可直接通过MSTP设备承载3G业务。

3.2 MSTP+DWDM/OTN承载

对于现有传输网络已经部署MSTP以及DWDM/OTN的本地传输网,在建设3G网络时,不同的业务类型可通过不同层面的网络承载,对于语音等QoS要求较高的业务,可通过MSTP承载;对于数据业务则可通过DWDM/OTN承载。

具体的承载流程如下:

(1)在本地传输网络接入层,通过MSTP设备将业务(包括语音和数据业务)调度至接入层网络核心节点(汇聚节点),通过汇聚节点的大容量MSTP设备分别将语音业务和数据业务整合成155Mb/s颗粒和GE颗粒。

(2)语音业务的承载,通过光口连接接入层、核心/汇聚层传输系统,155Mb/s电路通过核心/汇聚层面MSTP系统(一般速率为10Gb/s)调度至RNC机房传输设备,将该设备155Mb/s光口直接调度至RNC设备的155Mb/s光口。为了减少后期电路的频繁调度、割接,可在RNC侧为每个汇聚区域分配1个155Mb/s 光口。如果需要,可对每个区域的1×155Mb/s电路做1+1保护。具体业务流向及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

(3)承载3G数据业务和接入层整合的1×GE颗粒业务,通过核心/汇聚层面的DWDM/OTN系统调度至RNC机房。为了实现电路端到端调度,减少电路中间转接及交叉连接次数,另外从中远期网络容量发展考虑,建议每个汇聚区域(如以县为单位)的1×GE端到端调度至RNC机房,然后连接至RNC设备的GE光口。具体业务流向及网络结构如图2所示。

3.3 PTN承载

PTN分组传送网络是用一个有连接的、支持类SDH端到端性能管理的网络,来满足网络从当前向下一代平滑演进的能力。PTN一方面继承了面向MSTP网络在多业务、高可靠、可管理和时钟等方面的优势,另一方面又具备以太网的低成本和统计复用的特点,是下一代网络的核心部件。当前,特别是对移动和专线,TDM和IP接口传送需求长期存在,采用MSTP到PTN的演进是一种低成本和稳妥的方式。[2]

法国电信集团的研发部门基于对15个新兴市场传送网全网TCO分析,发现只有当全网的IP报文流量超过整个网络承载业务流量的70%以上时,采用PTN建设传送网才能在整网TCO上有优势。也就是说,PTN建网主要是满足IP业务承载,在TDM、ATM业务不是主流业务时,PTN才是最佳建网选择。3G网络建设初期,可在核心/汇聚层引入PTN,接入层仍使用MSTP技术;在3G网络逐步完善,且PTN设备性价比合适的情况下,可逐步完善PTN网络至接入层。

4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