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迷者呼吸道通畅的方法十篇

时间:2023-10-31 18:06:28

昏迷者呼吸道通畅的方法

昏迷者呼吸道通畅的方法篇1

呼吸道感染是昏迷病人临床主要并发症之一,呼吸道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明显影响着昏迷病人的预后。临床上呼吸道管理主要措施包括经口鼻或经气管插管或经气管切开吸除呼吸道痰液,畅通呼吸道,预防肺部感染。

体外刺激咳嗽即于颈前部用手指轻压患者气管软骨环前壁刺激产生咳嗽反射,将呼吸道及肺部痰液或分泌物咳出至口咽部,观察患者有无吞咽动作,对于无吞咽反射或难以吞咽的黏稠痰块,用吸痰器吸除,从而起到预防呼吸道并发症的作用。我院近一年来采用体外刺激咳嗽方法管理昏迷病人共计160例,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报道于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60例入选标准:⑴颈前刺激咳嗽反射敏感;⑵无严重呼吸道感染或肺部感染;⑶无下颌松驰后坠或舌根后坠导致呼吸不畅。其中男92例,女68例,年龄16~73岁,平均年龄52岁;颅脑外伤120例,高血压脑出血40例;浅昏迷92例,中度昏迷60例,深昏迷8例;其中已行气管切开2~4周后拨除套管12例.

2 结果

本组160例中, 5例昏迷病人因痰液较多并咳嗽反射较弱改行气管切开;并发肺部感染6例,节段性肺不张4例,均随意识逐渐恢复肺部感染逐渐吸收好转;本组无并发痰阻窒息病例;无呼吸道并发症死亡病例.

3 讨论

昏迷病人呼吸道变化主要表现有:因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或抑制导致自主咳嗽反射减弱,呼吸道痰液潴积和胃肠反流物误吸,容易导致呼吸道感染甚至肺部感染及阻塞性肺不张;下颌松驰舌根后坠,导致呼吸道不畅通,此种情况常见于体质肥胖及老年病人;病人长时间卧床易并发坠积性肺炎。

昏迷者呼吸道通畅的方法篇2

关键词:急诊内科;昏迷患者;抢救;护理

昏迷可以说是一种相当严重的意识障碍状态,据统计,昏迷在急诊内科中达到了4%,而一般强度的疼痛刺激又难以保证患者能够立即恢复到清醒状态下。昏迷的发病机理相当复杂,所以在诊断时具有相当的困难。同时,一旦昏迷患者因为意识障碍难以主诉自身病史和病情的话,就很容易造成误诊。笔者以156例内科昏迷患者的紧急抢救和护理干预为例进行研究,效果相当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了本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56例糖尿患者临床资料加以详细研究。其中男性89例、女性67例,患者年龄分布在41~69岁,平均年龄是(58.9±4.2)岁。依据昏迷类型进行分类,其中重度昏迷62例、电击伤昏迷74例、心血管疾病昏迷20例。

1.2方法 主要抢救方法是实施紧急抢救并辅之于细心护理。

1.2.1全面评估患者的昏迷状况 有多种不同因素会造成昏迷的发生,从而导致患者的高级神经受到限制,而且还会失去反射与运动等功能,对于外界所出现的刺激就会失去相应的反应。

1.2.2对昏迷患者实施初步处理,要保持患者的呼吸通畅。对创伤性患者,及时实施止血处理,从而预防出现感染等各类并发症,并且能够真正了解患者的发病状况以及病史等,明确患者是不是真的昏迷。要切实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且在实施紧急抢救前对其昏迷的缘由加以初步明确,并且强化和医务人员之间的沟通,保障对症下药。

1.2.3要为患者全面清除患者呼吸道之中的杂物,从而确保其呼吸的畅通。对于危重患者,应当为其戴上面罩吸氧,通过垫高患者的肩部以保证其颈部的伸展性,及时排出患者的痰液。要快速为患者建立起静脉通道。在患者病因还没有明确的情况下,可以为其注射平衡盐或者生理盐水。假如患者的呼吸或者脉搏停止了,就需快速实施心肺复苏术,以求救回患者的生命。

1.2.4要通过动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对患者实施心电监护。在此过程中,要认真观察患者的脉搏、血压以及体温等生命体征上的变化,实施全面地记录,并且及时汇报给主治医生。

1.2.5护理人员要和医生进行密切配合,切实检查患者的身体状况。

1.2.6实施分诊护理 在所抢救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稳定以后,应当转送至住院病房开展治疗。护理工作者一定要牢固地固定管道,确保管道能够畅通,预防出现脱落与扭曲等现象。

2 结果

以上156例昏迷患者中,抢救成功的有135例,抢救成功率达到了86.54%。21例患者经抢救无效而死亡,死亡率是13.46%。

3 讨论

昏迷是一种十分严重的意识障碍,具备了发病很急、病情相当严重以及致死率偏高等特征。对于昏迷患者来说,医护工作者需要首先了解其病史,而且全面监控患者的病情变化,而且还应当依据患者的情况及时实施有针对性的处置。抢救的结果和患者的预后状况往往会受到急救工作者的技能和操作能力等方面影响。要对昏迷患者的病史以及用药状况等加以全面了解,对那些患有糖尿病病史者,则由于其出于酮症酸中毒而造成昏迷的机概相当大。对身患心脑血管病的患者来说很容易造成脑出血和脑梗死等情况而导致昏迷。为了快速明确患者昏迷之原因,依然需要实施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和血糖等方面的检查。

要以格拉斯歌昏迷评分为标准,对患者的昏迷状况加以分析与判定。为了切实提升抢救的成效,在治疗时还需要积极实施合理而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在急诊抢救过程中,护理工作者要仔细清理患者的呼吸道,有效保障患者的呼吸道能够保持通畅。与此同时,要为患者戴上面罩,实施吸氧等治疗手段,并且合理地垫高患者的肩部,从而让患者的颈部能够伸展,并且避免其舌根的后坠。同时,护理工作者应当及时实施吸痰等处理,并快速形成静脉通道。对那些病因还没有明确的患者,则需要使用生理盐水进行注射治疗。对心搏和呼吸停止者,则需要护理人员及时实施心脑肺复苏术治疗。护理工作者应当及时和患者的主管医师加以紧密配合,以保障手术能够顺利地实施。

护理工作者要全面监测患者的各类生命体征,而且要对患者的呼吸、脉搏以及血压等变化状况加以观察与记录,而且要及时把记录下来的数据告知医生。与此同时,护理工作者应当及时配合主管医师对患者实施身体检查。在实施CT和B超检查时,护理工作者要全程陪伴,并且及时进行吸氧和监护等方面处理,从而保障患者能够顺利地做好各类检查。对那些在抢救之后身体状况逐步趋向于稳定的患者来说,还可把其送到普通病房中实施进一步的治疗,并且进行精心护理。在送患者到普通病房之后,护理工作者要认真地固定各类管道,并且防止管道脱落。对那些还处在昏迷状态下的患者需要先实施有针对性的治疗,并且及时对影响患者生命的因素加以处理,例如,呼吸和心跳停止等等。对那些出现了呼吸衰竭等症状的患者,则需要实施机械通气等方面的治疗。对同时出现恶性心律失常以及严重的传导阻滞症状的患者来说,就需要实施药物治疗。一旦治疗缺乏足够的效果,就需要实施电复律或者通过手术装上临时起搏器。对那些已经出现了症状的患者,则需要实施扩容治疗。与此同时,还需要辅之以软化血管之类的药物加以治疗。对那些血压比较高的患者,则需要快速使用利尿类药物加以处理,并且配之以营养神经元类的药物。对那些同时伴有中毒状况的昏迷患者,则需要开展洗胃和导泻等处理举措,加快患者体内毒素的排出速度,并且配上一定的特效解毒剂实施辅助治疗。对那些同时伴有糖尿病状况的患者来说,一旦其产生了酮症酸中毒等现象,就应当快速注射小剂量的胰岛素加以处理。

总之,急诊昏迷患者的致死率偏高,及时而快速的分诊,并且实施合理的抢救和护理策略,就能明显地提升患者的救治机率。

参考文献:

[1]劳剑辉.247例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诊治体会[J].医学信息,2011(1).

昏迷者呼吸道通畅的方法篇3

【关键词】 BiPAP;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慢性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1]。常具有反复急性加重的特点,因呼吸道感染、气流阻塞、免疫力低下、营养不良、呼吸肌疲劳,易合并呼吸衰竭,临床上常规给予持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抗感染、通畅气道、改善通气以及呼吸兴奋剂等治疗,难以达到满意效果,重症昏迷患者需行气管插管或气道切开,但有创机械通气可增加多种并发症,增加患者痛苦,易出现呼吸机依赖造成脱机困难。BiPAP(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是一种经鼻罩或面罩的无创伤性机械通气方法,可改善呼吸衰竭患者的肺氧合功能,改善肺通气量,改善缺氧和CO2潴留。近年来,BiPAP在COPD的广泛应用,使部分患者避免了气管插管或切开才能上机,减少了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我院急诊科2005年10月至2007年12月应用BiPAP治疗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昏迷患者52例,取得较好的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5年10月至2007年12月收治52例昏迷患者,男28例,女24例,年龄46~83岁,平均(62±7)岁,皆意识不清。所有患者符合全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倡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GOLD)提出的COPD急性加重期有创机械通气指征[2,3]:①严重呼吸困难,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呼吸时腹部矛盾运动;②呼吸频率>35次/min;③威胁生命的低氧血症(PaO2

1.2 方法 所有昏迷患者在常规治疗(包括持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流量2~4 L/min、抗感染、祛痰、平喘、通畅气道、改善通气以及呼吸兴奋剂等[4])的基础上使用美国伟康公司生产的BiPAP呼吸机,选择合适硅胶鼻(面)罩正压通气,固定带应松紧适度,尽量避免漏气,设定参数如下:通气模式S/T;备用呼吸频率14~20次/min;吸气压力(IPAP)起始为8~10 cm H2O,然后以2 cm H2O/次逐渐递增,根据昏迷患者病情需要和耐受程度在30 min内达到12~22 cm H2O;呼气压力(EPAP)4~6 cm H2O;吸氧流量为4~8 L/min,吸入氧浓度(FiO2)30%~60%,使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为90%~95%。压力调解由小到大至患者感到舒适水平,4 h/次,2~3次/d。监测昏迷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 h、4 h、2 d及结束时动脉血气PaO2、PaCO2、SpO2、心率(HR)、呼吸频率(RR),进行对比分析。治疗期间间断吸痰,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或胃胀气时放置胃管。昏迷患者意识清醒前在RICU由专人护理。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P

2 结果

在应用BiPAP呼吸机的52例中,其中2例出现面部受压溃烂,1例头晕耳呜,2例因面部消瘦或老年牙齿脱落面部变形面罩漏气者,通气效果差,经改用鼻罩通气后情况好转。5例在无创通气1~2 h后病情加重,其余47例均能很好耐受,人机配合良好,但均有不同程度的面部压迫不适感和胃胀气,其中3例改用气管插管行有创通气,2例因家属拒绝气管插管而放弃治疗,最终有3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昏迷患者通气后2 h左右意识转清32例,需4~6 h意识转清13例,2例严重电解质紊乱的昏迷患者36 h后才随着电解质紊乱的纠正逐渐好转;患者的精神症状也随着意识转清而渐趋稳定。47例昏迷患者虽然部分患者在意识转清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的烦躁,经劝阻后能较好地耐受面罩BiPAP无创通气,而且昏迷患者经通气治疗后4~24 h后呼吸困难明显减轻,辅助肌肉动用减少,咳嗽有力,紫绀减轻,两肺哮鸣音明显减少或消失。PaO2、SpO2和pH升高,PaCO2下降,HR和RR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1。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主要原因是缺氧和呼吸肌疲劳。传统的治疗方法为临床上常规给予持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抗感染、通畅气道、改善通气以及呼吸兴奋剂等治疗。BiPAP呼吸机吸气时给予压力支持,增加潮气量,呼气时给予呼气末正压,增加功能残气量,抵消内源性呼吸气压末正压,从而有效改善COPD呼吸衰竭昏迷患者的氧合功能,减少呼吸功和氧耗,减轻呼吸肌疲劳,纠正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吸气时较高的吸气压,可帮助昏迷患者克服气道阻力、增加肺泡通气量,同时改善气体在肺内分布不均的状况,促使肺泡中氧向血液弥散,减少无效死腔气量,防止肺泡萎陷,改善弥散功能,使肺泡内CO2有效排出,从而达到提高PaO2、降低PaCO2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COPD呼吸衰竭昏迷患者尽早使用BiPAP呼吸机鼻面罩通气治疗,其疗效确切、可靠,且无创、安全、简便、易被患者及家属接受,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陆在英.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杜,2004:134-138.

2 Mehta S,Hill NS.Noninvasive ventilation.Am Jrespir Crit Care Med,2001,163:540-557.

昏迷者呼吸道通畅的方法篇4

【关键词】口咽通气管;普通喉罩;气管插管;昏迷;院前气道管理

The comparision of the best management scheme before being hospitalizedLU Jian-jun.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Baiyin.Baiyin 7309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Discuss the best management scheme in giving emergency treatment and transfer of patients in coma before being hospitalized. MethodsSelect 127 cases (the scale should be below 8 according to Glasgow Scale) of patients in coma before being hospitalized from 2005 to 2010.Team A should be given oropharyngeal airway, Team B should be given ordinary laryngeal mask, and Team C should be given trachea cannula. The treatment should be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of the patients condition and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on the one-off tube placing time, the repeated tube placing and secure transfer before being hospitalized. ResultsIt indicates that the one-off tube placing time of oropharyngeal airway team and laryngeal mask team was far less than trachea cannula team (P

【Key words】Oropharyngeal airway; Laryngeal mask; Trachea cannula; Coma; Airway management

作者单位:730900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紧急气道开放在院前急救中尤为重要,尽快建立人工气道,往往决定着患者的预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救治要求的不断提高,院前安全转诊,成为急诊医生特别是现场出诊医生必须面对的,安全转诊不但决定着患者能否接受进一步治疗起着决定性作用,也对现有紧张的医患关系起到良好的缓解作用。目前我院以口咽通气管、普通喉罩及气管插管为院前人工开放气道的主要方法。本研究旨在对昏迷患者中三种开放气道方法进行比较,以寻求院前最佳通气及开放气道的方法。选取2005~2010年院前昏迷患者127例,分别给予不同开放气道方法,进行比较,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5~2010年院前昏迷患者127例。其中男77例,女50例,包括脑血管意外65例、各种中毒22(农药中毒、CO中毒、药物中毒、酒精中毒、有害溶剂中毒)、多发伤21例、休克19例。其中口咽通气管组36例,男20例,女16例,平均年龄(56±16)岁;喉罩组38例,男20例,女18例,平均年龄(49±20)岁;气管插管组41例,男26例,女15例,年龄(64±19)岁,口咽通气管组、普通喉罩组分别与气管插管组年龄性别及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方法①有自主呼吸。②均处于昏迷状态,格拉斯评分

1.3观察指标置管时间(一次性)、二次置管、安全转诊

1.4评定标准①安全转诊:经一次性置管后,直至入院进一步诊断后分诊科室,未进行气道开放方法再选择及重复插管。②非安全转运:转诊途中,各种原因导致二次置管(包括气道开放方式、重复置管、气管插管首次未进入气道)。

1.5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表13组病例开放气道前性别年龄比较

组别例数(n)性别(n)男女平均年龄(x±s,岁)口咽通气管组(A组)36201656.85±16.23普通喉罩组(B组)41221959.65±12.15气管插管组(C组)50351564.32±19.16检验值C组与A组χ21.89t1.90C组与B组χ22.57t1.35P值两组比较均>0.05表2

组别例数(n)置管时间(x±s)二次置管(例)安全转运(例)口咽通气管组(A组)3638.2±19.51620普通喉罩组(B组)4135.1±20.61823气管插管组(C组)5096.3±56.51238检验值C组与A组t=5.91χ23.98C组与B组t=6.58χ24.04P值两组比较均

上述数据表明,口咽通气管组、普通喉罩组在建立人工气道时间上,明显优于气管插管组,然而由于二次置管率较高,安全转诊优势不如气管插管组。

3讨论

紧急气道开放在急诊工作中经常遇到,特别是呼吸心跳骤停、考虑有痰阻塞及舌后坠引起气道不畅等,为急危重患者提供安全的呼吸通道,及时纠正低氧血症,有利于心脑肾等重要脏器氧的供给,为进一步治疗提供有力保证。但目前人工气道开放形势较多,各有利弊,然而在院前急救中,正确的选择人工气道开放方法,及时有效的处理,是急诊院前医生所必须面对的,错误的选择往往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及加剧现有已经紧张的医患关系。

院前昏迷患者,不同于呼吸心跳骤停患者,有相对较多的选择时间,在现场救治时,由于人员较少、地形复杂、楼道窄小等因素的影响,转诊患者时,常常因患者变动及突发症状影响呼吸道通畅,造成不必要的后果。因此在积极稳定生命体征平稳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诊断后安全转诊科室方面,保证呼吸道通畅显得尤为重要。院前急救经过多年发展,已由单纯转诊模式,转变为积极院前救治、安全转诊模式,更有利于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从上面数据不难发现气管插管组在院前安全转诊方面,仍有较强优势。

口咽通气管作为一种较为简便、快捷的人工气道开放方式广泛应用于临床,对防止舌后坠[1],保证气道通畅有较好作用,一般尽量选择呼吸道相对干净的无大量呕吐物及痰液的患者给予,然而在急诊转诊途中我们发现,部分患者因变动、突发性呕吐后脱出,不能保证转运时的气道通畅,而进行二次置管,患者家属往往认为急诊医生没有给予最好的、最有效的治疗,产生矛盾。

喉罩作为较新的人工气道建立方法,近年来临床使用较多,操作时不用暴露声门,以其方便的操作更容易被临床医生所掌握,心肺复苏时能更快建立可靠气道[2],特别是对颈部损伤患者提供更有效的保护[3]。然而在转诊途中仍有患者因变动出现脱管,呕吐后误吸现象[4],以及部分患者在入院后特别是需呼吸机支持患者再次气管插管。

气管插管作为一种稳定高效的通气方式,近年来作为急诊医生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术,一般都能熟练掌握,对开放气道和不能判断建立哪种人工气道开放模式更好的情况下更加有利[5]。插管成功后的气道不需要专门人员看护,在人员不足的情况下,更能凸显其优越性,在患者转诊时不会出现插管脱出情况,更能有效的保证转诊及检查时气道开放的安全性,入院后患者需进一步呼吸支持的,无需再次置管,不需要进一步呼吸支持病情好转的患者可直接拔管。有自主呼吸患者气管插管相对于口咽通气管和喉罩,要求进管时掌握声门开合频率,在声门开放一刹那顺势进管,常常需要术者观察多个循环耽误时间,对于颈部较短特别是颈部损伤患者往往在气管插管时难度较大,在本组中多例多发伤患者中,均未出现颈部医源性损伤。这就要求急诊医生对于气管插管技术的技巧熟练掌握。

总之,本组实现表明,昏迷患者院前转诊时,气管插管虽然耗时较长,但更能有效、安全的保证患者气道的开放,对患者的进一步治疗,提供有力的气道支持。

参考文献

[1]胡彩花.口咽通气管在昏迷舌后坠患者呼吸道管理中的应用.浙江预防医学,2009,3(1):24.

[2]许多嘉.喉罩植入在颈椎骨折患者气管切开术中的应用.中国医师杂志,2011,13(5):678-679.

[3]张峙,陈愉. 喉罩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 急诊医学,2000,9(1):67.

昏迷者呼吸道通畅的方法篇5

【关键词】脑出血;昏迷;急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294-02

对于脑出血昏迷的患者,严密的病情观察,积极的抢救护理,对于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意义重大[1]。我院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护理50例脑出血昏迷患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0例脑出血患者,所有病例均行头颅CT检查明确出血部位,排除脑干出血及血肿累及脑干的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计分(GCS)≤8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其中男28例,女性23例,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57.2±5.1)岁。发病时间5分。出血部位:皮层下5例,壳核33例,丘脑9例,小脑出血3例;有21例患者出血破入脑室。出血量在35~90ml。平均(55.8±14.2)ml。抢救时间2~48 h;浅昏迷31例,深昏迷19例。

1.2 治疗方法

该组患者均经脱水降颅压,并结合止血、抗炎、脱水、改善脑代谢、神经营养等综合措施进行救治。

1.3 护理方法

1.3.1 密切进行生命体征监测

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体温、瞳孔、呼吸、脉搏、血压等。加强巡视,躁动患者30 min~1 h巡视一次,昏迷的患者常会出现烦躁等现象,除加护栏,使用约束带(约束带应采用棉织物制作,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长度与宽度)等保证患者安全。同时安排家属陪护,防止患者排出导管。巡视时观察约束带的安全情况、皮肤和肢体血液循环情况,在翻身卡上记录约束带使用情况。约束松紧以能伸入两指为宜,并定期松解,患者睡后应及时予以解除,并加强看护。

1.3.2 颅内高压的护理

早期给予甘露醇、利尿剂等脱水药物,患者出现意识昏迷加深、血压升高、呼吸不规则、脉搏增快、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等现象,提示有脑疝的出现。甘露醇用量每次0.25 g/kg,加压静脉滴注20~30 min内完成,6~8 h/次[2],高龄患者给予半量滴入,减少甘露醇的用量。心功能不全者要减速滴注,以不胸闷、不心慌为度。

1.3.3 外部环境的护理

患者绝对卧床,减少搬动,病室保持安静,光线柔和,应有防蝇设施,备齐抢救用品、药品及安全护理用品。避免搬动,以免诱发再出血。插管时动作应轻柔,避免患者引起“鼻脑反射”,保持胃管通畅,观察引流物的量、颜色及性状是否变化[3]。

1.3.4 营养支持

对于脑出血昏迷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及早给予鼻饲流质饮食,取床头抬高30°或45°及左侧卧位,在电子胃镜辅助下置入鼻胃十二指肠营养管。病初宜清淡,后期需保证足够的营养,并保持充足的水分。每天给予患者高维生素、高热量、高蛋白质饮食灌入保证足够的营养和水分。

1.3.5 并发症的预防

⑴呼吸道护理:采取头偏向一侧或保持头部、颈部稍后仰的位置,定期进行吸痰,吸痰前行气管内湿化15~20min,吸痰前后给予纯氧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出现呼吸困难时进行器官切开,喷射状呕吐者,取侧卧位,呕吐后清洁口腔及咽喉部,以免误吸导致肺炎。特别重视口腔护理,应清除口鼻咽内的分泌物、血凝块,以避免细菌繁殖引起的感染。对气管分泌物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合理选用抗生素,防止坠积性肺炎发生。⑵压疮:保持床位、被单等干净、整洁、干燥,严格无菌操作。在骨突部位垫上纱块,臀部用方形棉垫枕在下面,局部用正红花油按摩,定时翻身,2h/次,翻身时注意使颈部不能随意活动,以免发生突然窒息。⑶泌尿系统感染:每日更换尿袋,用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16万u冲洗膀胱,每2周更换尿管1次,安置接尿器或留置导尿管并做好导尿管的护理,密切观察引流管有无受压、扭曲,保持通畅性,观察引流液的色、量,每日更换引流袋,严格无菌操作,同时做好预防逆行感染。⑷下肢深静脉血栓:减少不惜要的股静脉穿刺,每4h被动锻炼1次;穿弹力长袜等。

1.4 观察指标

记录该组患者抢救的情况,在每位患者出院前调查患者家属的护理质量满意度,并随访观察其预后。其中预后判定标准根据GOS(预后)转归标准分为良好、中残、重残、植物生存和死亡。护理质量满意度根据我省医院护理工作管理规范标准结合我科室实际情况,制定统一的护理质量考察标准,对患者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调查。考察表有10个条目,由护理部向两组护士统一发放进行调查。

2 结果

50例病情稳定31例,自动出院13例,死亡6例。患者家属的满意度为92.0%。病情稳定的31例患者经随访6个月~1年,GOS良好率为67.8%(21/31)。

3 讨论

脑出血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脑血管意外,大多由动脉硬化脑内小动脉破裂引起,有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一侧肢体无力或失语等症状[10]。脑出血病情变化快,加之患者大部分年龄较大,身体各项机能较差,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尤其对于脑出血昏迷的患者,随时都有死亡的危险。若抢救及时,有效护理,大多数患者能逐渐清醒。我们对50例脑出血昏迷的患者采用脱水降颅压,并结合止血、抗炎、脱水、改善脑代谢、神经营养等综合措施,在救治的过程中,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注意维持呼吸道、静脉通道和导尿管道的通畅,积极的预防呼吸道感染,压疮,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致力于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结果显示,31例患者经积极的救护后病情稳定,占62.0%。综上所述,脑出血昏迷患者的病情变化快,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必需积极的进行颅内高压的控制发护理、呼吸道护理、营养支持等护理,以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 郭志雁.高血压脑出血35例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3):66―67.

[2] 钟颖珠.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脑出血患者预后及并发症的影响[J].四川医学,2009,9(08):23.

昏迷者呼吸道通畅的方法篇6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间的64例酒精中毒伴昏迷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46人,女性18人,年龄在25~61岁,平均年龄31岁。患者的临床表现为;沉睡、 颜面苍白、体温降低、皮肤湿冷、口唇微绀、严重者深昏迷、大小便失禁等。

1.2 治疗方法

1.2.1保证呼吸道通畅 取仰卧位,将患者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口、 鼻腔分泌物、呕吐物及痰液;舌根后坠者放置口咽通气管以改善呼吸;如呼吸浅慢且不规则,明显加重的情况应及时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

1.2.2纠正缺氧 依赖于患者的呼吸状况,选择正确的输氧系统。自主呼吸足够的非插管患者,使用鼻塞、鼻导管供氧;使用口咽通气管通气的患者应使用套管内吸氧;对机械通气患者做好呼吸机的管理,同时监测血气,根据血气分析的结果调整呼吸机各参数,保持血氧饱 和度 95%以上。

1.2.3建立静脉通道 选用外周浅静脉留置针输液以保证静脉通路的通畅,必要时可进行双通路静点,及时给予大量输液。按医嘱予补液, 促进酒精氧化、减少吸收、促进排泄,催醒,保护胃黏膜,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急救治疗 。

1.2.4维持循环 根据血压、心率变化,予补液、血管活性药物等治疗。如出现休克和心律失常,则对症治疗。

2结果

64例急性酒精伴昏迷患者经过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后,显效56例(87.5%),有效5例(7.8%),无效3例(4.7%),治疗期间无严重并发症,无不良反应。

3护理措施

3.1基础护理 立即对患者进行洗胃或者催吐,患者催吐时,应取压舌板放于患者口咽部,以便刺激患者,进行呕吐,排除患者胃内有害毒物,减少患者乙醇的摄入,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加强患者的呼吸道管理。对此类患者,加速排除体内酒精和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抢救成功的关键[2]。对于急性酒精中毒患者较为严重的,也可采取生理盐水或者温水进行洗胃。将患者头偏向一侧,防止患者引起窒息,预防吸入性肺炎。对于呼吸窘迫的患者应给予患者吸氧,氧流通量为2-4L/min,并同时清楚口腔内的呕吐物和分泌物,防止患者因呕吐物所致呼吸道堵塞,必要时给予吸痰。

3.2外伤护理 对体表开放性伤口要认真给予止血、包扎或清创、缝合等。

3.3注意保暖 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全身血管扩张, 散发大量热量,有些甚至寒颤,应予提高室温和加盖棉被等保暖措施,促进血液循环。对小便失禁者要及时更换潮湿的衣裤和被褥,保持局部清洁、干燥,留置导尿管,观察尿量及小便的颜色。

3.4皮肤护理 检查患者全身的皮肤情况,观察是否有由于体位不当引起的压疮和挤压伤。

3.5心电监护 监测生命体征、血氧、瞳孔、意识变化。如患者血压偏低,在补液后不升,或升高后又降低,或开始血压正常,补液后反而降低, 需考虑是否有内脏出血。患者瞳孔不对称散大,要怀疑脑血管意外可能。同时观察呕吐物及大便的颜色、判断是否有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3.6饮食护理 大部分患者因长期饮酒,以酒代饭导致食欲降低,酒后出现恶心呕吐也影响患者的食欲。在护理上应当创造安静清洁的进餐环境,并根据患者情况,在未清醒时,应给予暂禁食。清醒后可给予患者进食牛奶,嘱患者多食水果,如香蕉、西瓜以及葡萄等等,嘱患者禁浓茶,禁食大枣、桂圆、胡椒、蒜、葱、荔枝等。

3.7心理护理 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心理分级可分为急躁期、平静期与配合期。大多数患者刚入院进时多急躁期,因此,应把患者送入安静病室,使患者尽快的安静下来,适应环境。除去患者呕吐再次用的物品,使患者在住院时感受到亲人般的温馨。大多数患者常伴有烦躁不安、情绪紧张等,因此,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心理情况与患者及时沟通,鼓励患者真确的面对病情,积极的配合治疗,理解患者的醉酒因素,告知患者醉酒危害,使之预防醉酒。消除患者恐惧心理,提高患者自我认识与调控能力。

4讨论

昏迷者呼吸道通畅的方法篇7

关键词:高原;急性脑水肿;内科护理;治疗效果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nursing care in the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of coma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edema at high altitude.Methods Selection and analysis of 70 cases of ~2015 in our hospital in March March 2014 in the treatment of high altitude cerebral edema coma patients.Results In addition to 4 patients failed to get an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the first time, resulting in the rescue is invalid, all patients were recovered and discharged. The cure rate was 94.29%.Conclusion Acute cerebral edema in patients with coma after timely treatment, supplemented by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nursing effectively, the mortality rate declined sharply.

Key words:High altitude;Acute cerebral edema;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nursing; Treatment effect

高原急性脑水肿是由急性缺氧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严重障碍。其特点为发病急,临床表现以严重头痛,呕吐,共济失调,进行性意识障碍为特征[1]。病理改变主要有脑组织缺血或缺氧性损伤,脑循环障碍,因而发生脑水肿,颅内压增高[2]。患者若未得到及时治疗,将危机生命。高原急性脑水肿由于多发于高原等地区,医疗条件有限,护理难度大。我院在长期的临床研究,总结出对高原急性脑水肿昏迷的内科护理经验,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高原性脑水肿昏迷的70例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其中男49例,女21例;汉族61例,少数民族9例;初次进入高海拔地区者62例,再次进入者8例;年龄15~68岁,平均年龄(35.1±2.8)岁。患者住院前昏迷时间2.3~70h,平均(14.7±0.8)h。所有患者均无颅脑病史,经检查后均无发现其他疾病。

1.2临床症状 身体疲劳、感冒等为诱因的患者共61例,无任何诱因的患者共9例;患者发病初期均出现头痛、头晕、纳差等症状,且均有不同程度的昏迷。70例患者中出现深度昏迷的共29例,浅昏迷41例;出现大小便失禁的患者共34例;病理反射24例为阳性,脑膜刺激征15例为阳性。

1.3方法 患者平躺,早期给予患者6~10L/min的吸氧治疗,待患者病情逐渐稳定并且开始好转后将吸氧量降为3~5L/min,医护人员时刻注意保持患者呼吸道顺畅。在患者不同部位进行地塞米松15~30mg、速尿15mg、静点25%甘露醇250ml静脉注射,2次/d。同时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予以营养脑细胞、抗感染等治疗,直到患者恢复意识。

2 结果

在所有接受治疗的70例患者中,除4例患者因未能第一时间送入我院进行治疗,错过宝贵的治疗时机,经抢救无效死亡。其余患者均康复出院。患者康复率为94.29%。患者恢复清醒时间为0.7~26h,平均时间(8.7±0.4)h。患者住院时间3~11d,平均(4.7±1.9)d。医院在患者出院后的1个月进行跟踪回访,所有患者恢复状况均为良好。

3 讨论

在对70例高原急性脑水肿昏迷的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尤为需要注意。

3.1护理评估 接诊护士应当在患者入院后的第一时间对患者病史、发病时间、病情危重、昏迷程度及发病原因进行初步调查。在对患者进行急救的同时,严格观察患者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及时向主治医生进行反馈。

3.2监护 每位入院接受治疗地高原急性脑水肿昏迷患者均应有专人看护,病房保证安静通风[3]。患者昏迷时,医护人员要经常变换患者,避免床褥。

3.3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以不加重患者病情为前提,让患者处于相对舒适的,从而加速患者康复。医护人员应及时观察患者口腔内异物,包括食物残渣、痰液等,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部分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症状时,医护人员应第一时间建立人工呼吸通道。吸痰时医护人员应注意动作,避免患者受到二次伤害,保证吸痰效果。

3.4加强氧疗护理 所有接受治疗的高原急性脑水肿昏迷患者均基于氧疗。患者在治疗初期氧气流量保持6~10L/min 水平,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减少至3~5L/min。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全程保持呼吸道畅通。患者在3h内均采用高压氧舱进行治疗,后期根据患者病情决定高压氧舱治疗周期。

3.5药物护理 高原急性脑水肿昏迷患者在恢复意识前均应避免进食,以防食物残渣堵塞呼吸道。在患者清醒后,医护人员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予以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同时留意静脉注射的输液量及滴速,做到既保证治疗效果,又达到患者脱水效果的目的。

3.6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医护人员应及时向患者及患者家属普及高原急性脑水肿昏迷的相关知识。包括发病原因、预防措施等。稳定患者情绪,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同时,医护人员还应进行健康教育[4]。主要内容包括:①在进入高海拔地区前应做有关身体检查,若情况较差,则应远离高海拔地区,如果因特殊原因必须进入,必须提前服药,减轻高原反应;②体检合格后,个体应当加强体能锻炼,包括登山、踢球等;③在进入高海拔地区的1~2d内,个体应避免感冒、劳累,保证睡眠时间;④进入高海拔地区后,应当随时保证氧气供应,加强保暖,多吃清淡的食物,禁烟禁酒;⑤当出现头痛、头晕、恶心等症状时,无论情节是否严重,都必须第一时间与当地医疗工作者进行联系;⑥群众之间应当有互帮互助的意识,在向医生求助的过程中,及时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帮助。

综上,高原急性脑水肿昏迷的患者在经过及时治疗,辅以有效的内科护理,能使死亡率大幅下降。

参考文献:

[1]周毛措. 高原急性脑水肿昏迷的内科护理[J]. 中国医药科学,2012,16:156+167.

[2]赵生英. 15例重症高原脑水肿的护理[J]. 青海医药杂志,2012,06:52-53.

昏迷者呼吸道通畅的方法篇8

【关键词】 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昏迷;临床表现;急诊护理

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是指一组起病急剧的脑部血管循环障碍的疾病,此病患者多有高血压,心脏功能不同程度的损害,可以使脑血管突发形成血栓,脑栓塞致缺血性脑梗塞,也可以脑血管破裂形成脑出血。此病伴有神经系统症状,肢体功能障碍、神经症状、失语、眩晕、呛咳、共济失调、严重患者出现昏迷甚至抢救不及时造成死亡。心、脑血管是人体血液循环的重要场所,脑是人体中最重要的和最精密的生命器官,功能较为复杂,不但是生命中枢的场所,而且控制和调节全身各系统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1]脑部血流量占全身的血流量15%-20%。脑组织机会没有糖原的储备,需要血液循环持续的供给所需的氧合葡萄糖。脑血管具有自动调节功能,脑血液供应在平均动脉压60-160mmHg范围内发生改变时仍可维持恒定。当血压升高时,小动脉压力增高,小动脉收缩,血流量减少;当血压下降时,小动脉扩张,血流量增加;当脑部血管发生改变或者损害时,脑血流量随血压升降而增减。脑血流量与脑动脉的灌注量成正比,而与脑血管的阻力成反比。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昏迷的患者,病情重,发展迅速,其致残率和致死率极高。现将我科收拾的64例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昏迷的患者急诊护理浅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临床资料 自2011年1月至2011年10月我科共收治了64例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昏迷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在44岁至78岁之间,平均年龄54岁。其中脑出血的患者33例,脑梗死的患者31例;浅昏迷的患者35例,深昏迷的患者29例;发热的患者56例;出现剧烈呕吐的患者30例;大便失禁的患者13例;有高血压及心脏病的患者64例;糖尿病的患者12例;瞳孔等大的患者48例;瞳孔不等大的患者16例;脑疝的患者20例。

1.2 临床表现 发病的患者均是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的患者,出现脑血管疾病。主要临床症状以脑部症状为主其中:①意识障碍:轻症者躁动不安、意识模糊不清、严重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昏迷。②瞳孔变化:根据伤及部位不同及严重程度,瞳孔可出现不同的变化,双侧缩小;双侧放大;双侧不等大,对光反射灵敏;对光反射消失;对光反射迟钝等。③呕吐:根据患者颅内压的改变多数患者会出现呕吐,呕吐呈喷射状,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有些患者发生应激性溃疡会出现咖啡样胃内容物。④血压:患者均会出现血压不同程度的升高,而且波动范围较大。⑤呼吸:病人发病后会出现呼吸快,随病情发展与演变,严重时刻出现呼吸深慢。⑥偏瘫: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偏瘫,有的一侧肢体及面部瘫痪有的出现全身瘫痪。⑦体温:患者根据不同的病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体温上升,甚至高热不退。

2 急诊护理

2.1 保持呼吸道通畅 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昏迷的患者丧失了正常的咳嗽发射和吞咽功能,呼吸道分泌物不能及时排除,血液、痰液、呕吐物会引起误吸导致窒息。尽快清除口咽部血块,呕吐物和分泌物,使患者的头偏向一侧有假牙或者义齿的患者应取出,并松解患者的衣领和裤袋。昏迷的患者用口咽通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出现窒息,立即给予通畅气道,给予有效吸氧3-5L/分,以改善脑缺氧,减轻脑水肿和降低颅内压。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给予简易呼吸器或者呼吸机辅助呼吸,保证有效通气量,改善低氧血症;由于低血压和低氧血症造成的继发性脑损害对预后有影响[2]。

2.2 病情观察

2.2.1 意识的观察 意识是脑血管疾病的病情发展程度首要方法,意识障碍程度越深,提示脑损伤越为严重。[3]意识的判断可以根据询问患者病情,简单对话,检查痛觉肢体活动等进行。我科收治的64例患者经判断意识均为深昏迷与浅昏迷。

2.2.2 瞳孔的观察 瞳孔是动态观察脑血管疾病的重要部位。[4]脑血管疾病后多引起瞳孔的改变。瞳孔的变化可因动眼神经、视神经及脑干损伤引起,密切观察瞳孔大小、形态、对光反射情况、眼裂大小、眼球位置及活动情况,注意两侧的对比。伤后一侧散大、对侧肢体瘫痪提示脑疝或者脑受压;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眼球固定,多提示原发性脑干损伤或临终状态;双侧瞳孔缩小对光反射迟钝,提示脑桥损伤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双侧瞳孔大小多变,光反射消失伴眼球分离提示中脑损伤。因此急诊护士应掌握瞳孔的变化可能发生的病情改变,准确记录,及时通知医生。

2.2.3 生命体征的观察 密切监测呼吸、脉搏、血压、体温。因脑细胞损伤的不同病灶可以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如出现中枢性高热提示脑干损伤。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注意脑疝的发生及高血压危象对的发生。如患者出现血压升高、呼吸深慢不规则、脉搏缓慢时提示患者的病情加重,应立即报告医生进行抢救。

2.3 静脉通道的建立 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快速准确的输入抢救药物提高生命支持,心、脑血管疾病昏迷的患者,多出现颅内压增高的现象,应首选甘露醇进行脱水治疗,20%甘露醇在30min内静点完毕,必要时可以遵医嘱给予速尿、激素等药物控制脑水肿和降低颅内压,为手术做准备赢得有利的手术时机和条件,保证并脑部供血,减少机体损伤。

2.4 对症处理 有高血压危象的患者根据医嘱给予利尿剂;发生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时给予止血药物并补充有效循环血量;有心律失常的及时纠正,出现室颤给予除颤,心脏骤停的立即给予胸外心脏按压,同时迅速给予抢救药品,必要时配合医生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

参考文献

[1] 杨志忠.重型脑血管疾病的救治[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1,12(7).

[2] 陈卫平.350例重型颅脑损伤及复合伤临床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报,2008,20(3):267.

昏迷者呼吸道通畅的方法篇9

关键词: 颅脑损伤患者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1-0157-01

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取决于损伤部位。准确地掌握创伤后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对于判断颅脑损伤患者脑功能损伤部位和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颅脑损伤的手术治疗是救治开放性颅脑损伤和一些闭合性颅脑损伤,尤其是中、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的主要措施。选取临床2012年2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80例临床护理方法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收治的80例颅脑缶伤患者,男性55例,女性25例,年龄18~72岁,平均年龄32岁。致伤原因:车祸54例,打击伤10例,坠落伤12例,其它14例。无昏迷8例,头痛32例,呕吐39例,一侧瞳孔散大18例,双侧瞳孔放大8例,光反射消失20例,偏瘫14例,伤后意识丧失20min~9h。颅底骨折10例,颅内血肿50例,脑干损伤10例,脑挫裂伤10例。

1.2方法:重度颅脑损伤以紧急抢救、纠正休克、清创、抗感染及手术为为主要治疗方法。

2结果

经过及时治疗及有效的专业护理工作,患者病情好转68例,死亡12例。

3护理

3.1呼吸道护理:颅脑损伤,特别是重型伤者,部分患者除直接导致中枢性呼吸障碍外,也可因为脑损伤而影响呼吸道病理改变,使其发生支气管黏膜下出血、神经原性肺水肿或肺炎等并发症。因此对呼吸道护理的重点是:保持呼吸效果。对于颅脑损伤患者,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肺性脑缺氧及肺部感染。昏迷患者应取平卧位,尽可能使呼吸道保持通畅,可将头部偏向一侧或采取头颈部稍后仰的姿势[1]。每隔1~2h翻身、叩背及吸痰一次,有时可在胸骨切迹上方用手刺激气管,使患者产生咳嗽而排出痰液。要及时将口腔、鼻咽腔、气管内分泌物、血液、呕吐物等清除干净,以利于保持呼吸道通畅和预防肺炎与肺不张。深度昏迷或长期昏迷、舌后坠影响呼吸道通畅者,常不能主动咳嗽与排痰;有颌面伤或胸部伤等需要行早期气管切开术,并做好气管切开术后护理。病室内要采取消毒隔离制度,保持一定温度和湿度。吸痰时要求选择适宜的吸痰管,按无菌操作要求吸痰,抽吸要充分、有效;动作要轻柔、准确,防止损伤气管黏膜。吸痰管要多备,每次用后要清洗和消毒,以便再次使用,避免应用污染的导管吸痰,这样反而会增加感染的机会。定时更换和消毒气管套管,注意避免同一病室内患者之间的呼吸道交叉感染。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如出现呼吸异常,应及时给氧或进行辅助呼吸。呼吸频率少于9次/min或超过30次/min者,血气分析氧分压过低、二氧化碳分压偏高,呼吸无力和不规律等,都是呼吸异常之征象。持续时间较久将导致脑缺氧,使病情恶化。护士发现呼吸困难征象时,应立即检查原因,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重症病房与监护病房护士需熟练掌握呼吸机的实用和维护。

3.2胃肠道护理:重型颅脑损伤,特别时丘脑下部损伤的患者有呼吸异常、缺氧、或并发肺炎,呃逆,随之呕吐出咖啡色胃液及便出柏油样便。出血量多少不一。大出血不止者常多次、大量出现柏油样便,可导致休克与衰竭。出血停止后可继续进食,休克者应输入全血或血浆,同时注意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脑损伤可引起胃肠蠕动减弱、麻痹及腹胀,也可见于合并腹部伤时。有些是由于患者不习惯饮食或饮食不洁,有些是在患者周身抵抗力削弱或衰竭情况下,发生严重的肠道感染。患者每昼夜大便次数多至十余次呈稀水便,除用药物治疗外,应行床边隔离[2]。每次便后都要清洁皮肤,随时保持肛周皮肤及床面清洁、干燥。肛周皮肤出现炎症或糜烂时,用温水洗净、擦干,涂抹氧化锌或鞣酸软膏。对于便秘3d以上者给予缓泻剂、润肠剂或开塞露;必要时灌肠或戴手套掏出干结之粪便。出现腹痛并有腹膜刺激征的患者,要及时报告医生,查明是否腹部有伤情或其他情况,防止漏诊。

3.3躁动不安的护理:颅脑损伤急性期患者因颅内出血、血肿形成、颅内压急剧增高,常出现躁动不安,这是由于缺氧、休克或尿潴留引起。恢复期患者有时也表现谵妄和躁动不安。对这类患者应适当将四肢加以约束,以防自伤或坠床而发生意外。但是不能单纯地为减少躁动而进行约束,需及时分析原因并加以处理。如属颅内出血,需行紧急手术;脑水肿的患者行脱水治疗并改善缺氧;低血压与休克者应输血、补液;尿潴留者行导尿;谵妄患者按医嘱给药,氯丙嗪对此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这些措施均可使患者转为安静。

3.4高热护理:颅脑损伤患者出现高热时,要分析原因,一般患者在急性期体温可达38~39℃,经过5~7d逐渐下降。如体温持续不退,或下降后又有升高,要考虑可能为伤口、颅内、肺部或泌尿系统感染;颅内出血、尤其脑室内出血也常引起高热;因丘脑下部受损发生高热可以持续较长时间,体温甚至高达41℃以上,或因高热不退致死;输血反应的高热多为一过性;药物过敏发生剥脱性皮炎者,高热时间也较长。对高热患者要针对原因给予处理,一般头部枕冰袋或戴冰帽,酌情用冬眠药。有时尚可服用镇静剂,但不能应用抑制呼吸的药物。小儿及老年患者应重视预防肺部并发症。长期高热要注意补液,夏季温度高时宜增加输液量而不能过分限制水分的摄入。冬眠低温是常用的治疗重型颅脑伤、防治脑水肿的措施,也多用于高热时[3]。在应用冬眠药物基础上配合物理降温。一般维持3~5d可自然复温。实行冬眠低温时,要定时检测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因药物对患者意识有影响,观察患者时注意区别药物的作用与伤情变化引起的昏迷。前者可以刺激、呼唤患者使之苏醒,而昏迷时患者意识无改变,不会因给予刺激而使患者觉醒。

3.5心理护理:不论伤情轻重,患者都可能对脑损伤存在一定的忧虑,担心脑损伤能否痊愈,今后的工作能否适应,生活是否受影响。尤其对颅脑损伤后遗症有恐惧心理。脑损伤从病理生理的基础来看,有一定的代偿和可塑性,恢复过程多数是好的。应多向患者做解释、安慰和鼓励,以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伤后急性期有部分患者出现精神状况、谵妄、乱喊叫等,可酌用氯丙嗪等药物,一般经过2~3周治疗后多有好转。对这类患者护士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并让患者家人和熟悉的人多与其接触,从心理上给予患者最大的安慰,以稳定情绪,增强康复的信心。

参考文献

[1]焦旭平.130例脑损伤病人的病情观察及护理.长治医学院学报,2005,1:70-71.

昏迷者呼吸道通畅的方法篇10

[关键词] 急诊内科;昏迷病例;诊断;抢救成功率

[中图分类号] R459.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0(b)-0182-02

昏迷是急诊内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其病因、病理复杂,短时间内误诊率较高,死亡率可达20%[1]。鉴于昏迷具备如此的“杀伤力”,笔者细心对本院急诊内科多例昏迷病例进行了细致的走访调查,认真分析了部分临床资料,并根据自身行医经验,总结出了一系列的诊断、治疗方法,以期改善急诊内科昏迷病患的治疗现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2010年8月~2011年9月急诊内科收治的80例昏迷患者为研究对象,男42例,女38例;其中,18~35岁30例,36~50岁18例,50岁以上32例;轻度昏迷16例,中度昏迷37例,重度昏迷27例。

1.2 诊断方法

一是要具备提前研判意识,尽可能地对病患家属进行有价值的询问,摸清患者昏迷之前的各种情况,具体的昏迷时间以及有无过往病史等基本因素;二是要慎终如始地做好初步检查工作。具体包括体温、脉搏、血压等基本要素的监测,深入了解患者的昏迷特征,确定患者的昏迷程度,为下一步的深入检查做好准备;三是要根据患者原发病的各种情况,选择快捷有效的辅查方法,对情况复杂、原因不明的患者,尽快进行排泄物、呕吐物的化验,以便尽早确诊;四是要充分根据自身经验,做到诊断和紧急抢救并行,有效稳定患者病情,为后续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

1.3 治疗方法

由于大脑皮层及皮层下中枢功能被强烈的抑制造成患者严重的意识障碍而昏迷,病情一般较重,尽早诊断是抢救成功的关键[2]。对于急诊内科昏迷病患的治疗,目前并没有统一的普适性的方法,但是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治疗方法也在日趋纯熟。现将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治疗方法罗列如下:

1.3.1 常规抢救 昏迷患者的病发原因有其复杂的多样性,唯有及早正确诊断,才能确保早治疗、早康复[3]。在常规抢救过程中,一定要加大对患者心肺功能的保护,及时做好心电监护及呼吸道清理工作,在第一时间确保患者能够顺畅呼吸,继而再进行补液、扩容等工作,与此同时,还要做好对患者血、尿等常规物的检查,第一时间搜集整理准备的信息资料,为后续的治疗打好基础。

1.3.2 各类紧急情况的抢救 所谓紧急情况的抢救,即为在病患生命垂危的特殊情况下所采取的各种有效措施。在提高昏迷患者早期诊断的同时,应及时快速地给予稳定生命体征、补液等正确的治疗[4]。总体来看,早期昏迷患者主要有以下病因:(1)呼吸、心跳停止,进行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抢救,呼吸衰竭患者给予吸氧,必要时进行机械通气治疗;(2)心脏疾病如恶性心律失常、严重传导阻滞的患者,立刻给予心脏复律药物,并扩容。(3)休克患者,应立即建立静脉通道,扩充血容量,联合应用活化血管等药物。(4)血压较高的患者,收缩压 > 180 mm Hg以上、舒张压 > 110 mm Hg,考虑脑出血引起昏迷,及时给予甘露醇、呋塞米等脱水降颅压药物并给予神经营养;(5)中毒患者且中毒种类明确,立刻进行洗胃、导泻等排除体内毒素,并对症治疗。解磷定解毒可解有机磷中毒患者,纳洛酮解酒精中毒及阿片类药物中毒的患者,金属汞中毒者可给予二巯基苯磺酸钠解毒;(6)病因明确为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如糖尿病诱发的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早期给予小剂量胰岛素治疗,同时补液;(7)肺性脑病引起的昏迷,给予抗感染、机械通气、纠正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等治疗。

2 结果

80 例患者经急诊常规抢救、紧急情况抢救等处理后,抢救成功70例,抢救成功率87.5%;死亡10例,死亡率为12.5%,其中,因休克死亡3例,占30.0%;因中毒死亡3例,占30.0%;因心肺疾病死亡3例,占30%;不明原因死亡1例,占10.0%。

3 讨论

3.1 昏迷早期诊断

在急诊内科昏迷病例的抢救过程中,早期正确的诊断是抢救成功的基础。由于昏迷患者的病因复杂,需要医护人员快速确定患者昏迷的原因是全身性疾病(包括中毒、代谢紊乱、 肺性脑病等)还是颅脑疾病(包括脑梗死及脑出血等)。脑梗死等颅脑疾病的患者一般病情急,易出现偏瘫、眩晕等症状,常伴有血压升高,还可能出现大小便失禁、喷射状呕吐等,体格检查时可出现神经病理性反应、瞳孔变化等[5-6]。故颅脑疾病相对易早期诊断。面对诸多的并发原因,作为医生,必须要有提前的预判,认真做好患者的各种检查工作,力求准确及时地进行早期诊断。例如急性中毒患者,必须询问患者的服药规律、有无糖尿病病史等情况;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必须做好心电图等各项检查。此外,还可以根据患者年龄,大概判断病发原因,年龄在20~40岁的中青年,一般是由于中毒导致的昏迷;以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所致昏迷为主大多集中在60~80岁。

3.2 昏迷治疗原则

对于昏迷患者的治疗,必须以快速查解病因为根本原则,无论是常规抢救,还是紧急抢救,急诊医生都要真正具备良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确保患者正常呼吸、血液循环平稳为根本原则, 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患者因呕吐导致窒息;吸氧,呼吸兴奋剂应用,必要时气管切开或插管行人工辅助通气。维持有效血循环,给予强心、升压药物,纠正休克,同时给予对症治疗及其他治疗。

综上所述,对于不同原因造成的昏迷症状,应该因实制宜,尽早确定病发原因,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让患者减轻痛苦,减少病情进一步恶化的风险。在具体的抢救过程中,应该注意询问患者的病史,着力保护患者的各个器官,借以达到全面治疗的目的, 提高昏迷患者抢救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唐芸,吴永刚. 急诊内科昏迷患者374例临床分析[J]. 临床急诊杂志,2009,10(2):95-97.

[2] 余坤城. 急诊内科抢救120昏迷病人的临床分析[J]. 医学信息,2011,2(1):580-581.

[3] 曲雷. 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病因分析及临床治疗[J]. 山东医药,2010,50(36):101-102.

[4] 何昌茂. 536例昏迷病人内科急诊抢救回顾性分析及探讨[J]. 河北医学,2011,6(1):34-36.

[5] 黎明. 急性昏迷患者82例急诊急救的临床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1,9(2):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