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的急救处理方法十篇

时间:2023-10-30 17:59:21

烧伤的急救处理方法

烧伤的急救处理方法篇1

【关键词】热力烧伤;急救处理;治疗;临床

【中图分类号】R826.5

【文献标识码】B

热力烧伤主要包括热液烧伤、火焰烧伤、热金属烧伤、热蒸汽烧伤等。患者多表现出皮肤损伤、皮下组织损伤、肌肉损伤,严重患者可出现骨骼损伤。热力烧伤后患者容易发生全身性生理病理变化、全身性感染、休克等症状,患者死亡率较高。近年来我院对热力烧伤的急救处理与治疗措施进行了研究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热力烧伤病人50例,其中男性32例(64%),女性18例(36%);病人年龄3至58岁,平均34.15±6.72岁;轻度烧伤16例(32%),中度烧伤20例(40%),重度烧伤12例(24%),特重烧伤2例(4%);火焰烧伤19例(38%),热液烧伤14例(28%),热金属烧伤2例(4%),热蒸气烧伤15例(30%)。

1.2研究方法

采用回顾分析法,观察50例患者的急救与治疗结果,进而探讨热力烧伤的急救与治疗措施。

2 结果

经过急救处理和临床治疗,50例热力烧伤患者死亡4例,死亡率为8%,1例因吸入性损伤导致死亡,2例因全身性感染导致死亡,1例因内脏并发症导致死亡。

3 讨论

3.1急救处理

在现场抢救过程中,要尽快帮助患者脱离现场,使患者离开致伤热源,对于热液烧伤的患者,由于衣物受到热液浸渍,不能直接将衣物取下,抢救时应该首先使用冷水冲淋伤者衣物,然后将衣物剪开取下,取下衣物时要避免强力剥脱。此外,对于小面积烧伤的患者,抢救时应该迅速使用清水冲洗烧伤部位,并且使用清洁的敷料保护伤者的烧伤部位。对于火焰烧伤的患者,在抢救过程中要确保伤者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可以采取紧急通气措施。

3.2临床治疗

3.2.1休克治疗

有学者指出:休克是导致热力烧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而休克的治疗关键就在于补液。因此在伤者入院后,应该快速找出适合穿刺或者切开的血管,及时建立静脉通道,根据烧伤面积为病人补充电解质液以及胶体,电解质液与胶体的补充比例通常为1:0.5,同时要采用葡萄糖溶液为患者补充水分。

由于炎症介质的释放,热力烧伤患者的毛细血管通透性会严重升高,在补液过程中,患者细胞间隙积液会明显增多,进而干扰氧弥散,导致患者出现组织水肿,严重时甚至可以导致器官功能衰竭,因此在补液过程中要严格监视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进而合理调整输液速度。例如在实际操作中,要密切监测患者意识、呼吸、血压、尿量、脉搏,如果患者尿量明显减少、血压下降严重、烦躁不安,应该适当加快输液速度。另一方面,为了防止患者休克,在补液的同时还应该确保患者呼吸顺畅,这样才能有效防止休克。

3.2.2全身性感染治疗

全身性感染也是导致热力烧伤患者死亡的关键性因素,在治疗过程中应该及时使用抗生素,预防患者发生感染,在患者受伤后的48h内,可以采用青霉素预防感染,如果治疗效果欠佳,可以改用头孢菌素等广谱抗菌素。对于全身性感染严重的患者,可以将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第三代头孢联合使用,为了避免抗生素对患者产生的负面影响,控制感染后应立即停止用药。在药物控制感染的基础上,还应该保证患者的营养摄入,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

3.2.3吸入性损伤治疗

本组研究中,有2例患者因为吸入性损伤导致死亡,因此及时治疗吸入性损伤也是降低热力烧伤患者死亡率的重要途径,在患者受伤后,应立即高浓度吸氧,及时降低血CO浓度,对于呼吸道梗阻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气管插管。另一方面,为了防止患者呼吸道拥堵,应及时清除患者呼吸道中的分泌物,必要时可以采取气管灌洗。

3.2.4创面治疗

烧伤的急救处理方法篇2

家庭急救措施一. 猫狗咬伤的急救措施

秋天,天气凉爽,但人们的着装依然是比较单薄。如果,被猫、狗咬伤后,应立即进行伤口处理。因为,猫、狗的唾液里有狂犬病毒,被咬伤的人,有患上狂犬病的可能性。目前,狂犬病治疗无特效药物,死亡率高达100%。

急救步骤

① 如果伤口流血,流血不多的情况下,不急于止血。因为,流出的血液可以将残留在伤口的猫狗的唾液一并带走。对于渗血的伤口,尽量从近心端(伤口离心脏近的位置)挤压伤口出血,利于排除残留的唾液。

② 用肥皂水或者等渗盐水反复冲洗,用干纱布或干净布料蘸干伤口。再用70%酒精或碘酒消毒伤口和周围的皮肤。如果现场找不到酒精或碘酒,可以用白酒替代。伤口较深,更应反复冲洗,消毒,还需用3%过氧化氢(双氧水)冲洗,必要的情况,扩大伤口,不缝合,利于引流。伤口处理后,尽快到医院或卫生防疫站注射狂犬疫苗。

家庭急救措施二. 烧伤的急救方法

烧伤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是常见的损伤。由热力所引起的组织损伤都称为烧伤。如火焰、热液体、热蒸汽、热金属等,也包括电烧伤和化学烧伤。根据烧伤的深度,我们可以分为一度烧伤(Ⅰ°);浅二度烧伤(浅Ⅱ°);深二度烧伤(深Ⅱ°);三度烧伤(Ⅲ°)

一度烧伤(Ⅰ°)表现为烧伤表面红斑状,干燥,烧灼感。3~7天可痊愈,短期内有色素沉着。

浅二度烧伤(浅Ⅱ°)烧伤处红肿,大小不等的水疱,水疱内含淡黄色液体,疼痛明显。如果水疱剥脱,创面红润,潮湿。1~2周内愈合,一般不留疤痕,多数有色素沉着。

深二度烧伤(深Ⅱ°)烧伤处有水疱但皮厚,去疱皮后,创面微湿,红白相间,疼痛较迟钝。3~4周愈合,常留有疤痕。

三度烧伤(Ⅲ°)烧伤面无水疱,呈蜡白或焦黄色,甚至焦黑色,疼痛消失。需要植皮才能愈合。

通常把一度烧伤(Ⅰ°)和浅二度烧伤(浅Ⅱ°)称为浅烧伤。深二度烧伤(深Ⅱ°)和三度烧伤(Ⅲ°)称为深度烧伤。

另一种特殊类型的烧伤是呼吸道烧伤,临床上称为吸入吸入性烧伤,由于燃烧时烟雾含有大量有毒物质,吸入肺部,引起肺部腐蚀和全身中毒。在火灾现场,由于人们紧张,恐惧,呼喊奔走,吸入过多的有害物质,导致死于吸入性窒息的多于烧伤。

现场急救:

① 迅速离开热源如果是火焰,伤者尽快灭火,脱去燃烧的衣物,就地翻滚,如果附近有水源,用水灭火更佳。也可以用非易燃物质(棉被、毛毯)水湿覆盖,隔绝灭火。切忌奔跑呼喊,以免蔓延火势,烧伤头面部、呼吸道的损伤。也不可用双手扑打,避免烧伤。热液浸渍的衣裤或者热液直接烫伤身体露出的部位,立即用剪刀将衣裤剪开,用水反复冲洗,将余热带走。忌强行撕拉, 将水疱撕破,增加感染的机会。

② 保护受伤部位 在受伤现场,尽量让受伤创面不再受污染和损伤。用干净的纱布和布料覆盖上面或简单的包扎,立即送到附近的医院,切忌在伤面上涂抹任何有颜色的药物,不利于医生对烧伤深度的判断。

③ 保持呼吸道通畅火焰烧伤常伴有呼吸道受烟雾、热力等损伤,特别注意保护呼吸道通畅。有呼吸道阻塞者,应及时气管切开。

④ A。如果伤势过重,应送往最近的医院,避免长途搬运,增加病情。待病情好转后,在医护人员和医疗设备的陪护下,再转入较大的医院。

B.烧伤的患者,一般都有口渴的症状,可给与少量的淡盐水,不可给清水饮用,增加后期的休克症状。如有极度口渴的现象,提示可能有休克的发生。

C.安慰鼓励受伤者,有利于病情稳定和恢复。

家庭急救措施三. 食物中毒的急救

食物中毒多发生在夏秋季,多因细菌污染食物而引起的一种以急性胃肠炎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多是集体发病。最常见的是细菌型食物中毒,另外还有病毒型,动物型和植物型食物中毒。不同类型的食物中毒表现各不相同,但有其共同表现

① 有食用被污染的食物的病史。

② 大多数人以胃肠道的表现为首发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③ 也有部分患者以神经系统为首发症状,多见于儿童。起病急、症状重、精神差、嗜睡、昏迷、抽搐、体温高,严重者有休克发生。由于多数病例发生在家中、集体单位或学校内,发病急,如果不能及时救治,会危及病人的生命。

急救方法:

1. 立即呼叫救护车赶往现场。

2. 在等待救护车期间,如果病人没有呕吐和腹泻的情况下,让患者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然后把手指伸进咽部催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

3. 出现呕吐和腹泻者,暂不用止吐和止泻药物,让其污染的食物排出体内,减少毒素的吸收。

4. 如有呕吐和腹泻严重者,出现脱水现象,极易发生休克。最好让患者饮用淡盐水,增加血容量,防止休克的发生。对于已经发生昏迷的患者,不要强行饮水,以免发生窒息。

5. 由于肠道蠕动增加、肠道痉挛,患者发生腹痛,尽量避免服用止痛药,掩盖病情,不利于医生诊断。

6. 注意留取患者的呕吐物和排泄物,有帮助医生对其病原的诊断和治疗。

家庭急救措施四. 气管异物的急救

任何物品进入气管内均称为气管异物,常为幼儿、顽童在进食时间打闹、哭笑,戏弄,不留神异物随吸气而进入气管、支气管,多见于瓜子、花生仁、玉米、豆类,饭渣吸入气管。成人很少见。昏迷病人有时将呕吐物误吸入气管。也有拔牙时误将牙齿吸入气管者。这种情况非常危险,有时瞬间就会夺去幼儿生命,应立即做出判断,在送往医院的路上,进行抢救。

判断

异物吸入气管,致使气管受到刺激,突然出现剧烈呛咳,异物堵塞气管时可有呛咳、弊喘、唇青紫,声嘶、面色苍白或青紫、以及异物阻塞声门时有呼吸困难、三凹征阳性、出冷汗、烦躁不安、失音,甚至窒息等。异物堵塞一侧支气管时,出现咳、喘、弊,呼吸快而困难。

现场急救

1。首先清除鼻内和口腔内的呕吐物或食物残渣。

2。让患儿俯卧在抢救者两腿间,头低脚高,然后用手掌用力在患儿两肩胛间脊柱上拍打,令其咳嗽呕吐出来。若不见效,把患儿翻成仰卧,背贴抢救者腿上,然后抢救者用食指和中指用力向上向后挤压上腹部,压后放松反复进行,以助异物排出。

预防

1。幼儿、儿童,口腔内含有食物时,禁止戏闹、哭笑等,加强对孩子的管护与教育。

2。三岁以下孩子不吃瓜子、玉米、花生等物

看过“家庭急救措施”的人还看了:

1.高血压家庭急救措施

2.家庭急救常识有哪些 家庭急救要注意什么

3.家庭急救有哪些常识 家庭急救小知识

4.家庭急救与护理知识

5.家庭发生火灾急救措施

烧伤的急救处理方法篇3

仓库应急措施火灾及汛期事故

(1)日常巡查中应重点检查消防栓、灭火器、仓库通道情况,如发现问题,应仔细观察分析,找出原因,及时解决,并汇报部门负责人并记录。

(2)部门任何人发现火灾/汛情应立即报告部门负责人。报告人员在报告时应同时说清着火/汛情地点、部位、燃烧物品、火灾、状况等。同时报告相关部门,做好灭火、防汛前的必要准备工作,及时记录火灾、汛情情况。

(3)接报告后,本部门在场工作人员必须无条件及时赶赴现场,参加救火防汛行动。

(4)现场成立灭火防汛指挥部,由事发部门负责人组成,部门负责人任总指挥。指挥工作人员灭火、防汛,指挥抢救伤员,疏散物资及产品,及时控制火势蔓延及汛情。

(5)现场指挥员有权根据火灾及防汛的需要,决定如下事项:使用各种水源和防火,防汛工具等。

(6)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划分安全警戒线,看管好抢救出来的产品物资。

发生火灾的应急措施1、报警程序:

发生火灾时,应马上组织疏散人员离开现场,并按下火灾报警器。立即报警拨打消防中心火警电话(119),组织有关人员携带消防器具赶赴现场进行扑救。同时,派出人员到主要路口等待引导消防车辆。

2、组织实施:

迅速组织人员逃生,原则是“先救人,后救物”。

现场人员在消防车到来之前,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均有义务参加扑救。 消防车到来之后,要配合消防专业人员扑救或做好辅助工作。 使用器具:灭火器、水桶、消防水带等。 无关人员要远离火灾地的道路,以便于消防车辆驶入。

3、扑救方法:

扑救固体物品火灾,如木制品,棉织品等,可使用各类灭火器具。

扑救液体物品火灾,如汽油、柴油、食用油等,只能使用灭火器、沙土、浸湿的棉被等,绝对不能用水扑救。

如系电力系统引发的火灾,应当先切断电源,而后组织扑救。切断电源前,不得使用水等导电性物质灭火。

4、注意事项:

火灾事故首要的一条是保护人员安全,扑救要在确保人员不受伤害的前提下进行。 火灾第一发现人应判断原因,立即切断电源。 火灾发生后应掌握的原则是边救火,边报警。 人是第一可宝贵的,在生命和财产之间,首先保全生命,采取一切必要措施,避免人员伤亡。

5、烧伤的应急处理:

1)事故发生后,必须沉着冷静。多人烧伤,应区别轻重缓急,有条不紊地进行急救。烧伤时,作为急救处理措施,将其进行冷却是最为重要的。此措施要在受伤现场立刻进行。 烧着衣服时,立即浇水灭火,然后用自来水洗去烧坏的衣服,并慢慢剪开或脱去没有烧坏的部分,注意避免碰伤烧伤面。严禁奔跑呼叫或用双手扑打火烟,以免引起呼吸道和双手烧伤。 如伤员口渴,可饮盐开水、盐豆浆等,不可喝生水或过多喝开水。

2)至少连续冷却30分钟至2小时左右。冷却水的温度在10~15℃为合适,最好不要低于这个温度。

3)为了防止发生疼痛和损伤细胞,受伤后采用迅速冷却的方法,在6小时内有较好的效果。对不便洗涤冷却的脸及身躯等部位,可用经自来水润湿的2~3条毛巾包上冰片,把它敷于烧伤面上。要十分注意经常移动毛巾,以防同一部位过冷。

4)若患者口腔疼痛时,可给其含冰块。即使是小面积烧伤,如果只冷却5~10分钟,则效果甚微。因此,烧伤时,必须进行长时间的冷却。经初救后,速送附近医院。

5)大面积烧伤时,要将其进行冷却在技术上较难处理。同时,还应考虑到有发生休克的危险以及“尽快入医院”这一原则。因此,严重烧伤时,应用清洁的毛巾或被单盖上烧伤面,如果可能则一面冷却,一面立刻送医院治疗。

仓库安全事故应急措施一、 公司在采取一切措施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的同时,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制定如下安全应急措施,以防止事故的扩大和对人员伤害的加深。

二、 公司总经理是安全第一责任人,应急措施的指挥者。事故发生后,由公司办公室及相关部门经理组成应急小组,负责应急措施的落实。

三、 当发生造成人员死亡、重伤及物损在5万元以上事故时:

(1)、最先得到消息的人员须尽一切可能将受伤人员送往医院救治。在第一时间通知部门经理及应急小组成员。

(2)、部门经理及应急小组成员在接到通知后必须立即赶往现场。

(3)、抢救需要时,汇报总经理调动一切可调动的资源以降低事故损失。

(4)、应急小组成员应按需要进行分工、明确责任。

(5)、事故救援处理过程中,应急小组成员必须保持通讯畅通,公司车辆优先供事故救援使用。

(6)、事故救援阶段结束后,应急小组负责事故调查及善后工作。

四、 当发生造成人员轻伤及物损在5万元以下事故时:

(1)、最先得到消息的人员须尽早将受伤人员送往医院救治。并通知部门经理。

(2)、部门经理得到信息后应立即赶往事故现场,并同时通知相关人员。

(3)、总经理根据事故状况指派应急小组成员负责事故处理,应急小组成员须就进展情况及时汇报总经理。

五、 当单位或工作场所发生火警时:

(1)、公司员工均有义务立即报警,在场责任人应在保证人员安全的前提下组织扑救。若发生危及人身安全时须立即组织疏散。

(2)、火警发生后在场人员应立即通知总经理。总经理应立即赶往现场,视情况采取进一步应急措施。

六、 当发生交通事故、刑事、治安事件时:

烧伤的急救处理方法篇4

关键词小儿烧伤;救治

1临床资料

2004年1月至2008年3月,笔者单位共收治90例烧伤患儿,其中男60例,女30例;年龄:3天~7岁;烧伤面积:1%~4%TBSA36例、5%~30%56例,浅Ⅱ度~Ⅲ度。受伤到入院时间:10分钟~12天;烧伤原因:开水烫伤56例、酒精烧伤15例,热液烫伤10例,火炉灼伤8例、烟花烧伤1例、合并吸入性损伤者2例;烧伤部位:面颈部22例次;四肢66例次;前后躯24例次;臀会阴20例次。

2治疗方法

2007年前入院的患儿创面皆消毒后外涂湿润烧伤膏(烧伤皮肤再生医疗技术)[1],2007年始入院的患儿浅Ⅱ度-部分深Ⅱ度采用保留疱皮清创包扎法[2];肉芽创面、Ⅲ度创面入院后躯干、四肢即行包扎疗法,头面颈会阴行暴露疗法,视情况行切削痂刃厚皮移植术。休克期补液、抗感染、预防并发症等治疗基本相同。

3结果

本组病例共90例,年龄皆小于12岁,治愈80例,转上级医院8例,死亡2例。

典型病例1:患儿,男,7岁,2007年8月因洒精烧伤面颈前躯双上肢1小时30分入院,受伤时自行用自来水将火扑灭。总面积25%TBSA,深Ⅱ度15%、Ⅲ度10%,合并轻度吸入性损查体:意识清楚,精神差,T35.80C? ,P102次/分,R23次/分,BP120/78mmHg,四肢湿冷,脉搏细弱,鼻毛烧焦。即行清创0.5%碘伏油纱多层棉垫包扎;同时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补液并吸氧1.5升/分;导出黄清尿液70ml。伤后第一个24小时补液4500ml,其中晶体液3500ml,胶体液1000ml(血浆300ml、低分子佑旋糖酐-40250ml、小儿氨基酸450ml),尿量维持于30~50ml/h。伤后第4天行双上肢削痂+自体皮移植术,面颈部行暴露疗法,前躯仍行包扎疗法。入院第27天前躯、颈约5%创面未见皮岛,肉芽创面形成,即行肉芽创面自体皮移植术。住院47天痊愈出院。

典型病例2:患儿,男,2.5岁,2006年7月因开水烫伤腰臀部、会、双下肢疼痛20小时,昏迷、抽搐5小时入院,伤后曾用湿润烧伤膏、中草药外敷,有无饮水史不清。总面积30%TBSA,深Ⅱ度,查体:T36.30C,P178次/分,R30次/分,BP99/62mmHg,SPO298%,表情淡漠,大汗,四肢湿冷,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射弱,直径约2.5mm,心肺未闻及杂音。入院后吸氧3L/分,建立静脉通道2小时内补晶体液1000ml;创面0.5%碘伏消毒后外涂湿润烧伤膏。入院后2.5小时自行排淡黄色小便200ml,4小时行持续导尿,13小时时始出现左右肢体交替抽搐/1~2小时,随后高热(39.20C),经镇静,物理、化学降温等处理症状无明显缓解,54小时后行头颅CT平扫提示右侧大脑半球缺血缺氧性改变(栓塞所致)。伤后79小时呼吸循环衰竭抢救无效死亡。

4体会

小儿全身各器官发育不完全,相对血容量小,对外界环境适应力较成人差,其病理生理方面与成人比较有如下特点: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皮下脂肪层薄,相对体表面积大于成人,易出现体温骤升或骤降;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易发生高热、惊厥和呕吐;心功能代偿能力差,易发生脑水肿和肺水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抗感染能力差;应激能力差,对疼痛、脱水、血容量不足、电解质紊乱等因素所引起的反应较成人重,而且病情变化多且急剧,稍有疏忽,往往发生不良后果[3]。

4.1院前急救

正确的院前急救可大大减轻烧伤的严重程度[4]。鉴于院前急救多由无专业知识的人员实施,笔者认为院前急救最少须达到三个目的:①迅速脱离致热源;②及时有效阻断热力的继续渗透;③有效防止创面再次损伤。由于交通、经济、烧(烫)伤的突发性以及对烧伤知识的缺乏等原因往往很难做到②、③点。故加强广大民众的科普知识教育和烧伤预防知识宣传,重视农村基层医疗队伍培训,是提高烧伤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之一[5]。

4.2休克期补液

危重烧伤患儿入院后抢救重点是迅速纠正低血容量,改善微循环障碍。对于小儿补液必须注意如下几点。

4.2.1建立正确有效的静脉通道

正确有效的静脉通道是小儿烧伤后平稳度过休克期的保证,又不会增加损伤,能最大限度防止医源性感染。笔者的观点是能选用表浅静脉的尽量不选深静脉,至于如何选择则须根据病情轻重、创面情况、本院医疗条件、值班护士水平高低快速准确地作出选择;小儿入院后多不能配合治疗,故静脉通道的妥善固定不能忽视。

4.2.2精确的补液量

烧伤补液的安全范围小,超量与不足均将发生并发症[6],不能在“休克边缘抗休克”又须防止“液体泛滥”。何为适量,则应个体化,目前应用的补液计算公式只能为临床提供参考,具体补液量则必须在严密监测一般生命体征(血压、心率、尿量、意识、末稍循环等)、全身灌流指标(血生化、肾功能、动静脉血氧饱和度)等基础上结合患儿年龄、体重、体质情况酌情补液,原则是在满足抗休克临床指标要求的情况下尽量少给。对于尿量的观测笔者的体会是如果患儿意识清楚、相对安静、无明显口渴、末稍循环好的情况下尿量不一定每小时都要达到[1-2ml/(Kg.h)],可行动态观察。

4.3创面处理

烧伤创面处理的好坏,是关系烧伤预后的重要因素。正确处理创面可有效加速创面修复,缩短疗程,预防内脏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后遗症,提高伤员生存质量。何为正确有效的创面处理,笔者体会是:创面无论深浅防止感染是关键;清洁创面须要细致和“简单”;浅度创面有效保护能速愈;深度创面尽早手术是上策。

4.4有效的营养支持

烧伤后机体发生应激反应使其处于高消耗状态,可持续数日、数周甚至更长。正确有效的营养支持及调理,有利于降低代谢消耗,纠正伤后代谢紊乱,维护脏器功能,增强免疫功能,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促进烧伤愈合。

小儿烧伤后发生的是一系列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由于其解剖、生理心理上的特殊性其伤后需要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周密的治疗方案、耐心细致的呵护和观察、医护与其陪护人员良好的配合方能使患儿得到最好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徐荣祥.烧伤皮肤再生医疗技术临床手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

[2] 赵元宏、董梅、郭红霞等.48例小儿烫伤创面的疱皮下愈合治疗。中华烧伤杂志,2007,23(4):107.

[3] 杨宗城主编.烧伤救治手册.人民军医出版社.162.

[4] 盛志勇、郭振荣主编.危重烧伤治疗与康复学.科学出版社.10-13?.

烧伤的急救处理方法篇5

本方案适用于本公司内发生的火灾、爆炸、毒物泄漏危险化学品重特大事故。

火灾、爆炸、毒物重特大事故是指在生产、储存、经营、运输、使用和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处置过程中,由于自然、人为、技术或设备的原因而引发的等重特大事故。

二、工作原则

(一)以人为本,预防为主。

(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三)快速反应,联动处置。

(四)专群结合,资源整合。

(五)科学施救,降低损失。

三、组织机构:

(一)成立公司的火灾、爆炸、毒物泄漏危险化学品重特大事故应急抢救指挥部:火灾、爆炸、毒物泄漏危险化学品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由公司经理担任总指挥,公司分管生产安全的副经理担任常务副总指挥,设备安全部部长担任副总指挥,事发单位主要领导人、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指挥部各成员手机必须24小时处于开机状态。

四、工作职责:

(一)公司的火灾、爆炸、毒物泄漏危险化学品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主要职责

1、决定启动公司的火灾、爆炸、毒物泄漏处置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应急方案;

2、组织指挥火灾、爆炸、毒物泄漏危险化学品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成立事故现场救援组;

3、紧急指挥调度应急储备物资、交通工具以及设施设备,指挥调度、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应急救援工作;

4、对应急救援过程中的重大事项进行决策并实施监督和指导;

5、及时向通州区安监局报告事故和抢险救援工作进展情况,必要时请示通州区启动通州区处置事故灾难应急方案。

6、寻求通州区火灾、爆炸、毒物泄漏危险化学品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决策咨询和建议;

7、寻求通州区专家组有关火灾、爆炸、毒物泄漏危险化学品重特大事故的重要信息研判等工作;

8、请求通州区给予火灾、爆炸、毒物泄漏危险化学品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二)公司火灾、爆炸、毒物泄漏危险化学品重特大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主要职责

1、迅速确定应急救援方案,全力实施应急救援;

2、划定事故影响范围,设置安全警戒线;

3、组织营救和救治受害人员,转移、疏散安全受到威胁的人员和财产;

4、调集和配置有关应急救援资源,切断事故灾害链;

5、组织事故善后处理,组织事故现场保护、事故调查工作;

6、及时向通州区火灾、爆炸、毒物泄漏危险化学品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事故事态发展及救援进展情况;

7、做好火灾、爆炸、毒物泄漏危险化学品事故经验教训总结和救援评估工作。

(三)相关单位主要职责

1、行政部:调集保安人负责现场人员疏散和事故现场警戒;组织事故可能危及区域内的人员疏散撤离;负责人员撤离区域的警戒保卫;负责事故现场区域周边道路交通的管制工作;禁止无关车辆进入危险区域,保障救援道路的畅通。负责受伤人员治疗与救护工作。确定受伤人员专业治疗与救护定点医院;组织现场救护及转运伤员;负责统计伤亡人员情况;

2、设备安全部:负责向通州区消防部门报警;组织疏通道路及确定抢救设施进场的路线;负责现场被困人员的搜救;负责现场检测并划定警戒范围,会同相关单位技术人员控制易燃、易爆、有毒物质泄漏和有关设备容器的冷却;事故得到控制后负责洗消工作;参与事故调查处理负责危险化学品事故有害物质的毒性鉴定。负责危险化学品污染事故监测与环境危害控制、评估工作。负责协助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并提出处置事故现场的实施方案。

3、物控部:负责协调抢险物资的调拨。

4、人力资源部:负责协调伤亡人员的善后处理工作。

5、各职能部门:协助公司有关部门实施应急救援工作。

五、事故现场救援组及职责:

(一)伤员抢救组:由行政部负责协调急救中心和指定的具有相应能力的医院组成,负责在现场附近的安全区域内设立医疗救护点,对伤员进行救治,护送重伤员至医院进一步治疗,并根据人员伤害和中毒特点实施抢救。

(二)灭火救援组:由设备安全部协调消防大队和专职消防队伍组成,负责现场灭火、现场伤员的搜救、设备容器的冷却,事故得到控制后协助做好事故现场的净化工作。

(三)安全警戒和疏散组:由行政部负责协调市公安局、事故单位安全保卫人员和当地乡镇政府有关人员负责布置安全警戒,禁止无关车辆、人员进入危险区域,在人员疏散区域进行治安巡逻;负责对现场及周围人员进行防护指导、人员疏散及周围物资转移等工作。

(四)物控部:负责组织抢险物资的运送、供应。

六、应急救援程序:

(一)发生危险化学品重特大事故时,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按照本单位制定的应急救援方案,迅速组织救援,并立即报告通州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二)通州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请示市人民政府启动市处置火灾、爆炸、毒物泄漏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应急方案,并通知指挥部各成员单位立即赶赴事故现场,组织实施救援。

(三)在应急救援程序实施完毕、各项应急救援行动结束、事故影响消除后,由公司火灾、爆炸、毒物泄漏危险化学品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宣布应急期结束。

七、事故类别及处置措施:

危险化学品事故分泄漏、火灾(爆炸)两大类事故。其中火灾分为固体火灾、液体火灾和气体火灾。事故主要原因有人为操作失误和设备缺陷。

针对事故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处置措施。其中主要措施包括:灭火、点火、隔绝、堵漏、拦截、稀释、中和、覆盖、泄压、转移、收集等。

(一)事故现场区域划分

危险化学品事故根据危害范围分为3个区域:

方案1、事故中心区域:距离事故现场500米以内的区域。此区域危险化学品浓度指标高,随时有爆炸、火灾发生,造成建筑物及设备设施损坏和人员急性中毒事故。

2、事故波及区域:距离事故现场500~1000米的区域。该区域空气中危险化学品浓度较高,作用时间较长,有可能造成人员伤害或物品损坏事故。

3、受影响区域:指事故波及区域外可能受影响的区域。该区域可能有从中心区和波及区扩散的小剂量危险化学品,对人员造成一定的危害。

(二)事故处置措施

1、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处置措施

(1)进入泄漏现场进行处理时,必须注意安全防护

进入现场救援人员必须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器具。应急处理时严禁单独行动,要有监护人,必要时用水枪、水炮掩护。

如果泄漏物属易燃易爆的,事故中心区域应严禁火种,切断电源,并立即在边界设置警戒线,禁止车辆进入;根据事故情况和事态发展,确定事故波及区域,及时组织人员撤离。

如果泄漏物有毒的,事故中心区域边界应立即设置警戒线;救援人员应穿戴专用防护服、隔绝式空气面具;根据事故情况和事态发展,确定事故波及区域,及时组织人员撤离。为了适应现场抢救,救援人员平时应进行严格的适应性训练。(2)泄漏源控制

采取关闭阀门、停止作业或改变工艺流程、物料走副线、局部停车、打循环、减负荷运行等措施。

堵漏:采用合适的材料和技术手段封堵住泄漏处。

(3)泄漏物处理

围堤堵截:筑堤堵截泄漏液体或者引流到安全地点。贮罐区发生液体泄漏时,要及时关闭雨水阀,防止物料沿明沟外流。

稀释与覆盖:向有害物蒸气云喷射雾状水,加速气体向高空扩散。对于可燃物,也可以在现场施放大量水蒸气或氮气,破坏燃烧条件。对泄漏的液体,可用泡沫或其他覆盖物覆盖外泄的物料,在其表面形成覆盖层,抑制其蒸发。

收容(集):对于大规模泄漏,可选择用隔膜泵将泄漏出的物料抽入容器内或槽车内;当泄漏物少时,可用沙子吸附材料、中和材料等吸收中和。

废弃:将收集的泄漏物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用消防水冲洗剩下的少量物料,冲洗水排入污水系统处理。

2、危险化学品火灾事故处置措施

(1)先控制,后扑灭。针对危险化学品火灾势头发展蔓延快和燃烧面积大的特点,积极采取统一指挥、以快制快,堵截火势、防止蔓延,重点突破、排除险情,分割包围、速战速决的灭火战术。

(2)扑救人员应占领上风或侧风阵地。

(3)进行火情侦察、火灾扑救、火场疏散的人员,应有针对性地采取自我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面具穿戴专用防护服等。

(4)要迅速查明燃烧范围、燃烧物品及其周围物品的品名和主要危险特性、火势蔓延的主要途径、燃烧的危险化学品及燃烧物是否有毒等情况。选择最合适的灭火剂和灭火方法。火势较大时,应先堵截火势蔓延,控制燃烧范围,然后逐步扑灭火势。

(5)对有可能发生爆炸、爆裂、喷溅等特别危险情况,需要紧急撤退的,应按照统一的撤退信号和撤退方法及时撤退。撤退信号应格外醒目,能使现场所有人员都看得到、听得到。

(6)火灾扑灭后,要继续派人监护现场,消灭余火。起火单位应当保护现场,接受事故调查,协助公安消防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调查火灾原因,核定火灾损失,查明火灾责任,未经公安消防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同意,不得擅自清理火灾现场。

3、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火灾事故处置措施

(1)扑救气体火灾时切忌盲目灭火,在没有采取堵漏措施的情况下,即使在扑救周围火势以及冷却过程中不小心把泄漏处的火焰扑灭了,也必须立即用长点火棒将气体点燃,使其恢复稳定燃烧,以免可燃气体大量泄漏出来与空气混合,发生爆炸事故。

(2)应先扑灭被火源引燃的可燃物火势,切断火势蔓延途径,控制燃烧范围,并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

(3)对火势中的压力容器或受到火焰热辐射威胁的压力容器,能移动的应尽量在水枪的掩护下转移到安全地带,不能移动的应部署足够的水枪进行冷却保护。为防止容器爆裂伤人,进行冷却的人员应尽量采用低姿射水或利用现场坚实的掩蔽体防护。对卧式贮罐,冷却人员应选择贮罐四侧角作为射水阵地。

(4)如果输气管道泄漏着火,应先设法找到气源阀门。阀门完好时,只需关闭阀门。贮罐或管道泄漏关阀无效时,应根据火势大小判断气体压力和泄漏口的大小及其形状,准备好相应的堵漏材料(如软木塞、橡皮塞、气囊塞、粘合剂、弯管工具等)。

(5)堵漏工作准备就绪后,即可用水或干粉、二氧化碳灭火,但烧烫的罐或管壁仍需用水冷却。火被扑灭后,应立即用堵漏材料堵漏,同时用雾状水稀释和驱散泄漏出来的气体。

(6)一般情况下完成了堵漏也就完成了灭火工作。如果一次堵漏失败,再次堵漏需一段时间,应立即用长点火棒将泄漏处气体点燃,使其恢复稳定燃烧,防止泄漏出来的大量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后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发生爆炸事故,同时,准备再次灭火堵漏。

(7)如果确认泄漏口很大,根本无法堵漏,只能采取冷却着火容器及其周围容器和可燃物品,控制着火范围,直到燃气燃尽。

(8)现场指挥应密切注意各种危险征兆,遇到火势熄灭后较长时间未能恢复稳定燃烧或受热辐射的容器安全阀火焰变亮耀眼、尖叫、晃动等爆裂征兆时,指挥员必须适时做出准确判断,及时下达撤退命令。现场人员看到或听到事先规定的撤退信号后,应迅速撤退至安全地带。

(9)气体贮罐或管道阀门处泄漏着火时,应先关闭阀门,在特殊情况下,也可先扑灭火势,再关闭阀门。一旦发现阀门无效,一时又无法堵漏时,应迅即点燃气体,恢复稳定燃烧。

4、易燃液体火灾事故处置措施

(1)应先切断火势蔓延的途径,冷却和疏散受火势威胁的密闭容器和可燃物,控制燃烧范围,并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如有液体流淌时,应筑堤(或用围油栏)拦截漂散流淌的易燃液体或挖沟导流。

(2)及时了解和掌握着火液体的品名、比重、水溶性以及有无毒害、腐蚀、沸溢、喷溅等危险性,以便采取相应的灭火和防护措施。

(3)对较大的贮罐或流淌火灾,应准确判断着火面积。

大面积(大于50平方米)液体火灾则必须根据其相对密度(比重)、水溶性和燃烧面积大小,选择正确的灭火剂扑救。

比水轻又不溶于水的液体(如汽油、苯等)起火时可用普通蛋白泡沫或轻水泡沫扑灭。用干粉扑救时灭火效果要视燃烧面积大小和燃烧条件而定。同时,用水冷却罐壁。

比水重又不溶于水的液体(如二硫化碳)起火时可用水或泡沫扑救。用干粉扑救时,灭火效果要视燃烧面积大小和燃烧条件而定。同时,用水冷却罐壁。

具有水溶性的液体(如醇类、酮类等)起火时,使用抗溶性泡沫扑救。用干粉扑救时,灭火效果要视燃烧面积大小和燃烧条件而定。同时,用水冷却罐壁。

(4)扑救毒害性、腐蚀性或燃烧物毒害性较强的易燃液体火灾时,扑救人员必须采取防护措施,佩戴防护面具。对特殊物品的火灾,应使用专用防护服。在扑救毒害品火灾时应尽量使用隔绝式空气面具。

烧伤的急救处理方法篇6

为了加强对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有效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危害程度,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应急救援预案。

一、预案的适用范围及工作原则

(一)本预案适用于我市行政辖区内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二)应急救援工作的原则

1.统一指挥原则。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抢险救灾工作要在市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的统一领导、指挥下开展。

2.单位自救原则。事故发生初期,事故单位应按照灾害预防和处理规范(预案)积极组织抢险,并迅速组织遇险人员沿避灾路线撤离,防止事故扩大。

3.分级负责原则。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实行分级负责、各尽其能、各司其职,做到协调有序、资源共享、快速反应,积极做好应急救援工作。

4.安全抢险原则。在事故抢险过程中,应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抢险救护人员的安全,严防抢险过程中发生二次事故。

二、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组织及职责

成立**市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具体负责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的组织领导和指挥工作。

(一)应急救援指挥部的组成

总指挥:市政府市长

副总指挥:市政府副市长

成员:市安监局局长、市公安局局长、市卫生局局长、市环保局局长、市建设局局长、市质监局局长

市人劳局局长、市气象局局长、市民政局局长、市广电局局长、市财政局局长、市电力公司经理

市交通局局长、市公安局副局长、市消防大队大队长

(二)指挥部职责

1.组织有关单位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并按照本预案迅速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2.按照本预案组织抢险救灾工作,做好统一领导,集中指挥、组织协调等工作。

3.在本行政区域内调用各类物资、设备、人员和占用场地及事故后的归还和补偿。

4.根据事故灾害情况,有危及周边单位和人员的险情时,组织人员和物资疏散。

5.配合上级部门进行事故的调查工作,向上级报告事故情况并核发事故通报。

6.做好社会稳定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及安抚工作。

7.适时公告,将事故的原因、责任及处理意见公布于众。事故报道稿件经总指挥及市委宣传部审定后方可向公众公布,确保报道的真实性、及时性、避免引起公众恐慌等不良后果。

8.定期组织预案的演练,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预案进行调整、修订和补充。

(三)成员单位职责

1.市安监局

(1)起草危险化学品事故报告;请示指挥部启动应急救援预案;通知指挥部成员单位立即赶赴现场;及时向上级报告事故和抢险救援情况;落实上级关于事故抢险救援的指示和批示。

(2)负责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的日常工作,监督检查各乡镇、各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制定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全市应急救援模拟演习;

(3)负责提供事故单位危险化学品主要生产、贮存区域及重大危险源目标;

(4)负责牵头组建危险化学品专家咨询组,对事故应急救援提供技术支持;

(5)参加事故救援和综合协调工作;

(6)牵头组织有关单位和人员配合上级事故调查组的事故调查工作。

2.市公安局

(1)负责制定人员疏散和事故现场警戒预案;

(2)组织事故可能危及区域内的人员疏散撤离,对人员撤离区域进行治安管理;

(3)负责事故现场保护和收集有关证据工作;

(4)负责确定事故伤亡人数和伤亡人员的姓名、身份等;

(5)负责事故直接责任人的监控及逃逸人员的追捕;

(6)配合事故的调查。

3.市公安消防大队

(1)负责制定危险化学品泄漏和灭火扑救预案;

(2)负责各类火灾、爆炸、中毒事故的现场扑救,易燃易爆、有毒物质泄漏的控制及事故得到控制后的洗消等应急处置工作;

(3)组织伤员的搜救。

4.市公安交警大队

(1)负责制定交通处置的应急预案;

(2)负责事故现场区域周边道路的交通管制工作,禁止无关车辆进入危险区域,保障救援道路的畅通。

5.市卫生局

(1)负责制定危险化学品事故医疗救护预案;

(2)负责危险化学品事故中受伤、中毒人员抢救治疗工作,确定受伤人员专业治疗与救护定点医院,培训相应医疗救护人员。指导定点医院储备相应的医疗器材和急救药品;

(3)负责事故现场调用药品、医疗器材,组织医疗卫生应急救援队伍,提供医疗保障;

(4)负责危险化学品的毒性鉴定工作;

(5)配合相关事故的调查。

6.市环保局

(1)负责制定危险化学品污染事故监测与环境危害控制应急预案;

(2)负责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的监测工作,及时通报危险、危害的范围;

(3)负责污染物质的处置工作;

(4)协助上级部门对危险化学品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故的调查工作。

7.市质监局

(1)负责制定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提出事故现场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的处置方案;

(2)配合相关事故调查工作。

8.市交通局

(1)负责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应急救援物资运输工作,指定抢险运输单位及时把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运送到事故现场;

(2)配合相关事故调查工作。

9.市建设局

(1)负责提供危险化学品事故中建(构)筑物的相关技术支持;

(2)负责对事故中受损建(构)筑物的评估、鉴定工作;

(3)配合相关事故调查工作。

10.市财政局

(1)负责做好危险化学品事故所需资金的财政预算;

(2)负责危险化学品事故所需资金的保障。

11.市民政局、市人劳局

配合事故单位做好危险化学品事故中伤亡人员的安置、抚恤和善后处理工作。

12.市气象局

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提供气象保障。

13.市广电局

负责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报道工作,确保报道的客观性、真实性。

14.市电力公司

(1)负责事故现场供电用电应急处置;

(2)快速修复损坏的供配电设备,及时恢复正常供电。

三、现场救援组织及职责

市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指挥部根据实际情况,成立下列救援专业组:

(一)危险源控制组:负责在紧急状态下的现场抢险工作,及时控制危险源,并根据危险化学品的性质立即组织专用的防护用品及专用工具等。该组由市公安消防大队、企业义务消防抢险队伍和专家组成。该组由市公安消防大队负责。

(二)医疗救护组:负责在现场附近的安全区域内设立临时医疗救护点,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治并护送重伤人员至医院进一步治疗。该组由市急救中心和指定的具有相应能力的医院组成。医疗机构应根据伤害和中毒的特点实施抢救。该组由市卫生局负责。

(三)灭火救援组:负责现场灭火、现场伤员的搜救、设备容器的冷却、抢救伤员及事故后对被污染区域的洗消工作。由市公安消防大队、企业义务消防抢险队伍组成。该组由市公安消防大队负责。

(四)安全疏散组:负责对现场及周围人员进行防护指导、人员疏散及周围物资转移等工作。由市公安局、市公安交警大队、事故单位安全保卫人员和政府有关部门人员组成,由公安局负责。

(五)安全警戒组:负责布置安全警戒,禁止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危险区域,在人员疏散区域进行治安巡逻。该组由市公安局负责。

(六)物资供应组:负责组织抢险物资的供应,组织车辆运送抢险物资。由市财政局、市交通局等部门组成。由市财政局负责。

(七)环境监测组:负责对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进行及时监测,确定危险物质的成分及浓度,确定污染区域范围,对事故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制定环境修复方案并组织实施。该组由市环保局负责。

(八)专家咨询组:负责对事故应急救援提出应急救援方案和安全措施,为现场指挥救援工作提供技术咨询。该组由市安监督局、市质监局、市公安消防大队和有关企业组成,由市安监局负责。

四、应急救援程序

(一)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按照本单位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立即组织救援。同时,以最快捷的方式,将所发生事故的情况报告归口部门、市政府办公室、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市消防大队。报告内容为:发生事故的单位、时间、地点、简要情况、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及采取的应急措施。应急救援值班电话:市政府:6612212,市安监局:6677311,市消防大队:119,医疗救护电话:120。各部门要立即赶赴事故现场。

(二)市政府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按照本预案,做好救援的指挥领导工作。应急救援成员单位按照本预案的要求组织实施救援,任何单位不得拖延和推诿,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减少事故损失,防止事故蔓延、扩大。

(三)当危险化学品事故不能很快得到有效控制或已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时,由市应急救援指挥部请求沧州市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指挥部给予支援。

五、事故现场区域划分

危险化学品事故根据危险范围分为3个区域:

(一)事故中心区域。中心区域即距事故现场0—500米的区域。此区域危险化学品浓度指标高,有危险化学品扩散,并伴有爆炸、火灾发生,建筑物设施及设备损坏,人员急性中毒。事故中心区的救援人员需要全身防护,并佩戴隔绝式面具。救援工作包括切断事故源、抢救伤员、保护和转移其它危险化学品、清除渗漏液态毒物、进行局部的空间洗消及封闭现场等。非抢险人员撤离到中心区域以外后应清点人数,并进行登记。事故中心区域边界应有明显警戒标志。

(二)事故波及区域。事故波及区即事故现场500—1000米的区域。该区域空气中危险化学品浓度较高,作用时间较长,有可能发生人员或物品的伤害或损坏。该区域的救援工作主要是指导防护、监测污染情况,控制交通,组织排除滞留危险化学品气体。视事故实际情况组织人员疏散转移。事故波及区域人员撤离到该区域以外后应清点人数,并进行登记。事故波及区域边界应有明显警戒标志。

(三)受影响区域。受影响区域是指事故波及区外可能受影响的区域,该区域可能有从中心区和波及区扩散的小剂量危险化学品危害。该区域救援工作重点放在及时指导群众进行防护,对群众进行有关知识的宣传,稳定群众的思想情绪,做基本应急准备。

六、事故类别及处置措施

危险化学品事故主要有泄漏、火灾(爆炸)两大类。其中火灾又分为固体火灾、液体火灾和气体火灾。主要原因又分为人为操作失误和设备缺陷。

针对事故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处置措施。其中主要措施包括:灭火、点火、隔绝、堵漏、拦截、稀释、中和、覆盖、泄压、转移、收集等。

1.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及处置措施

(1)进入泄漏现场进行处理时,应注意安全防护

进入现场救援人员必须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器具。

如果泄漏物是易燃易爆的,事故中心区应严禁火种、切断电源,禁止车辆进入、立即在边界设置警戒线。根据事故情况和事故发展,确定事故波及区人员的撤离。

如果泄漏物是有毒的,应使用专用防护服、隔绝式空气面具。为了在现场上能正确使用和适应,平时应进行严格的适应性训练。立即在事故中心区边界设置警戒线。根据事故情况和事故发展,确定事故波及区人员的撤离。

应急处理时严禁单独行动,要有监护人,必要时用水枪、水炮掩护。

(2)泄漏源控制

关闭阀门、停止作业或改变工艺流程、物料副线、局部停车、打循环、减负荷运行等。

堵漏:采用合适的材料和技术手段堵住泄漏处。

(3)泄漏物处理

围堤堵截:筑堤堵截泄漏液体或者引流到安全地点。贮藏区发生液体泄漏时,要及时关闭雨水阀,防止物料沿明沟外流。

稀释与覆盖:向有害蒸气云喷射雾状水,加速气体向高空扩散。对于可燃物,也可以在现场施放大量水蒸气或氮气,破坏燃烧条件。对于液体泄漏,为降低物料向大气中的蒸发速度,可用泡沫或其他覆盖物品覆盖外泄物料,在其表面形成覆盖层,抑制其蒸发。

收容(集):对于大型泄漏,可选择用隔膜泵将泄漏出的物料抽入容器内或槽车内;当泄漏量小时,可用沙子、吸附材料、中和材料等吸收中和。

废弃:将收集的泄漏物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用消防车冲洗剩下的少量物料,冲洗水排入污水系统处理。

2.危险化学品火灾事故及处置措施

先控制,后消灭。针对危险化学品火灾的火势发展蔓延快和燃烧面积大的特点,积极采取统一指挥、以快制快;堵截火势、防止蔓延;重点突破、排除险情;分割包围、速战速决的灭火战术。

扑救人员应占领上风或侧风阵地。

进行火情侦察、火灾扑救、火场疏散人员应有针对性地采取自我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面具,穿戴专用防护服等。

应迅速查明燃烧范围、燃烧物品及其周围物品的品名和主要危险特性、火势蔓延的主要途径,燃烧的危险化学品及燃烧产物是否有毒。

正确选择最适合的灭火剂和灭火方法。火势较大时,应先堵截火势蔓延,控制燃烧范围,然后逐步扑灭火势。

对有可能发生爆炸、爆裂、喷溅等特别危险需紧急撤退的情况,应按照统一的撤退信号和撤退方法及时撤退。(撤退信号应格外醒目,能使现场所有人员都看到或听到,并应经常演练)。

火灾扑灭后,仍然要派人监护现场,消灭余火。起火单位应当保护现场,接受事故调查,协助公安消防部门和安全管理部门调查火灾原因,核定火灾损失,查明火灾责任,未经公安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同意,不得擅自清理火灾现场。

3.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火灾事故及处置措施

扑救气体火灾切忌盲目灭火,即使在扑救周围火势以及冷却过程中不小心把泄漏处的火焰扑灭了,在没有采取堵漏措施的情况下,也必须立即用长点火棒将火点燃,使其恢复稳定燃烧。否则,大量可燃气体泄漏出来与空气混合,遇着火源就会发生爆炸,后果将不堪设想。

首先应扑灭被火源引燃的可燃物火势,切断火势蔓延途径,控制燃烧范围,并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

如果火势中有压力容器或有受到火焰热辐射威胁的压力容器,能疏散的应尽量在水枪的掩护下疏散到安全地带,不能疏散的应部署足够的水枪进行冷却保护。为防止容器爆裂伤人,进行冷却的人员应尽量采用低姿射水或利用现场坚实的掩蔽体防护。对卧式贮罐,冷却人员应选择贮罐四侧角作为射水阵地。

如果是输气管道泄漏着火,应首先设法找到气源阀门。阀门完好时,只要关闭气体阀门,火势就会自动熄灭。

贮罐或管道泄漏关阀无效时,应根据火势大小判断气体压力和泄漏口的大小及其形状,准备好相应的堵漏材料(如软木塞、橡皮塞、气囊塞、粘合剂、弯管工具等)。

堵漏工作准备就绪后,即可用水扑救火势,也可用干粉、二氧化碳灭火,但仍需用水冷却烧烫的罐或管壁。火扑灭后,应立即用堵漏材料堵漏,同时用雾状水稀释和驱散泄漏出来的气体。

一般情况下完成了堵漏也就完成了灭火工作,但有时一次堵漏不一定成功,如果一次堵漏失败,再次堵漏需一定时间,应立即用长点火棒将泄漏处点燃,使其恢复稳定燃烧,以防止较长时间泄漏出来的大量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后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从而存在发生爆炸的危险,并准备再次灭火堵漏。

如果确认泄漏口很大,根本无法堵漏,只需冷却着火容器及其周围容器和可燃物品,控制着火范围,一直到燃气燃尽,火势自动熄灭。

现场指挥应密切注意各种危险征兆,遇有火势熄灭后较长时间未能恢复稳定燃烧或受热辐射的容器安全阀火焰变亮耀眼、尖叫、晃动等爆裂征兆时,指挥员必须适时做出准确判断,及时下达撤退命令。现场人员看到或听到事先规定的撤退信号后,应迅速退至安全地带。

气体贮罐或管道阀门处泄漏着火时,在特殊情况下,只要判断阀门就有效,也可违反常规,先扑灭火势,再关闭阀门。一旦发现关闭已无效,一时又无法堵漏时,应迅即点燃,恢复稳定。

4.易燃液体火灾事故及处置措施

易燃液体通常也是贮存在容器内或用管道输送的。与气体不同的是,液体容器有的密闭,有的敞开,一般都是常压,只有反应锅(炉、釜)及输送管道内的液体压力较高。液体不管是否着火,如果发生泄漏或溢出,都将顺着地面流淌或水面漂散,而且,易燃液体还有比重和水溶性等涉及能否用水和普通泡沫扑救的问题以及危险性很大的沸溢和喷溅问题。

首先应切断火势蔓延的途径,冷却和疏散受火势威胁的密闭容器和可燃物,控制燃烧范围,并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如有液体流淌时,应筑堤(或用围油栏)拦截漂散流淌的易燃液体或挖沟导流。

及时了解和掌握着火液体的品名、比重、水溶性以及有无毒害、腐蚀、沸溢、喷溅等危险性,以便采取相应的灭火和防护措施。

对较大的贮罐或流淌火灾,应准确判断着火面积。

大面积(>50m2)液体火灾则必须根据其相对密度(比重)、水溶性和燃烧面积大小,选择正确的灭火剂扑救。

比水轻又不溶于水的液体(如汽油、苯等),用直流水、雾状水灭火往往无效。可用普通蛋白泡沫或轻水泡沫扑灭。用干粉扑救时灭火效果要视燃烧面积大小和燃烧条件而定,最好用水冷却罐壁。

比水重又不溶于水的液体(如二硫化碳)起火时可用水扑救,水能覆盖在液面上灭火。用泡沫也有效。用干粉扑救,灭火效果要视燃烧面积大小和燃烧条件而定。最好用水冷却罐壁,降低燃烧强度。

具有水溶性的液体(如醇类、酮类等),虽然从理论上讲能用水稀释扑救,但用此法要使液体闪点消失,水必须在溶液中占很大的比例,这不仅需要大量的水,也容易使液体溢出流淌;而普通泡沫又会受到水溶性液体的破坏(如果普通泡沫强度加大,可以减弱火势)。因此,最好用抗溶性泡沫扑救,用干粉扑救时,灭火效果要视燃烧面积大小和燃烧条件而定,也需用水冷却罐壁,降低燃烧强度。

扑救毒害性、腐蚀性或燃烧产物毒害性较强的易燃液体火灾,扑救人员必须佩戴防护面具,采取防护措施。对特殊物品的火灾,应使用专用防护服。考虑到过滤式防毒面具防毒范围的局限性,在扑救毒害品火灾时应尽量使用隔绝式空气面具。为了在火场上能正确使用和适应,平时应进行严格的适应性训练。

扑救原油和重油等具有沸溢和喷溅危险的液体火灾,必须注意计算可能发生沸溢、喷溅的时间和观察是否有沸溢、喷溅的征兆。一旦现场指挥发现危险征兆时应迅即作出准确判断,及时下达撤退命令,避免造成人员伤亡和装备损失。扑救人员看到或听到统一撤退信号后,应立即撤至安全地带。

遇易燃液体管道或贮罐泄漏着火,在切断蔓延方向并把火势限制在上定范围内的同时,对输送管道应设法找到并关闭进、出阀门,如果管道阀门已损坏或是贮罐泄漏,应迅速准备好堵漏材料,然后先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或雾状水等扑灭地上的流淌火焰;为堵漏扫清障碍,其次再扑灭泄漏口的火焰,并迅速采取堵漏措施。与气体堵漏不同的是,液体一次堵漏失败,可连续堵几次,只要用泡沫覆盖地面,并堵住液体流淌和控制好周围着火源,不必点燃泄漏口的易燃液体。新晨

七、附则

(一)本应急救援预案管理单位为市安监局。

烧伤的急救处理方法篇7

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科共收治成批烧伤27次,致伤因素复杂、温度高,化学液体、烟尘浓度高、烧伤现场混乱,致伤情危重、病种复杂[1]。运输工具有限致病人延迟抢救,加上现场早期处理不当,往往加重病情。通过回顾总结我们认识到有效的控制混乱局面、迅速建立有序的抢救程序、保障有力的重要性。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7次111人的成批烧伤中,男性97人,女性14人,5~10人的4次,10人以上的4次,最多一批达17人,TBSA(烧伤总面积)>70%的17人,70%≤TBSA≤30%的48人。职业多为冶炼行业、化工行业和煤炭行业的群体烧伤。多伴发复合伤[2],其中颅外伤3人,骨折4人,爆震伤3人,挫裂伤、撕脱伤、开放性损伤15人,眼烧伤32人,耳烧伤84人,合并吸入性损伤30人。

1.2 应急方案 我科医护人员较少,5~7名在岗医师配备7~8名当班护理人员,短时间内要完成10多名成批烧伤病员的抢救,人员明显不足。由此我科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程序:(1)迅速成立由科主任领导、全体或部分医护人员参加的抢救小组。(2)科主任迅速了解伤员总数及致伤原因等大致情况,将本科5~6名医师分成5组,分类组:由1~2名有经验的医师同1~2名护理人员组成;重伤组:由2~3名业务能力强的医师同3~4名护理人员组成;轻伤组:由1~2名医师同1~2名护理人员组成;书写组:由1名医师同1~2名护理人员或实习进修学生组成;后勤组:由护士长带领1~2名护理人员组成。分类组协助科主任完成病员的初次分类、姓名、年龄、体重的登记,逐一大致查看患者伤情后,将面积相对较大者、有活动性出血者、休克症状明显者(如紫绀、精神状况、面色、肢端皮温)、头面颈部烧伤者、答问能力差及精神萎靡者分为一组,由科主任同重伤组成员接收做进一步抢救;分类组成员对余下的病人进行第二次筛查、确定伤情判断无误后,转入重伤组协同抢救。轻伤病员由轻伤组处理。重伤组接收病员后由科主任迅速指派本组成员分别收管安排床位,对自己收管的病人病情重新详细评估,准确计算烧伤面积,了解有无呼吸道症状、复合伤、颅骨损伤、特殊部位(眼、鼻、耳)烧伤、开放性损伤及中毒表现,迅速完成外伤止血、气管切开、留置尿管、肢体固定止痛、请专科会诊等一系列救治工作,迅速完成静脉通路的建立、计算补液量抗休克治疗及采血完善各项急查化验;进一步的治疗包括:清创、包扎、肢体切开减张、协助会诊医师完成专科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抢救和观察,根据对病情的进一步了解,再次分类;筛选危重病例安排抢救病房,指定专门医师负责,进入危重病例系统抢救阶段。中度病例指派1~2名有经验的医师统一管理。轻度组处理轻度病例创面,提出治疗建议,详细了解事故发生原因,事故现场状况,了解致伤物质的种类及致伤类型;在本科室医护人员及床位缺乏的情况下,可安排轻度患者到兄弟科室协助观察或于门诊治疗。书写组完成化验单、会诊单、特殊检查单及住院卡的填写,并负责收集化验回报结果。后勤组保障提供操作器械、敷料及药品。

1.3 救治措施 有目的、有程序地安排每个病人的抢救计划是避免治疗失误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病人的愈后。我们综合考虑每一个病人的具体情况,总结出以下治疗方案:重度病人抗休克、抗感染治疗,调节内环境至术前水平。这期间要注意掌握每个病人接受治疗的具体时间,防止遗漏延迟复苏的病人,同时做好重度病人的术前准备。中度病人深度烧伤的重要的功能部位(包括手、足、各关节部位)执行早期手术治疗,尽可能多的覆盖深度创面以改善病情,使其术后可达轻度烧伤水平,术后给予抗感染及营养支持。根据群体伤的总体病情,分轻重缓急统筹安排治疗方案。优先安排年龄较大的、烧伤深度较深的重度病人进行手术,若病情和时间允许可休克期切痂,采用异体皮覆盖、微粒皮移植的方法覆盖至少50%的烧伤创面,争取2周之内陆续对每个重度烧伤患者约70%左右的创面进行有效的覆盖。术后抗感染、对症、营养支持治疗。

2 结果

通过对111例成批烧伤患者的治疗,65例重度烧伤病人均较稳定的度过休克期。死亡的6人中,烧伤面积98%,Ⅲ度面积90%以上的2例,早期因非医疗因素放弃治疗的2例,治疗一个月后放弃治疗的1例,呼吸道烧伤窒息死亡的1例。致重度残疾的10人,中轻度残疾的19人。愈后能够独立生活的97人。

3 讨论

成批烧伤的特点为:(1)伤员多、伤情复杂、表现各异、现场混乱;(2)突然出现的医患比例失调,救治任务加重;(3)药品器材和敷料需求瞬间膨胀,后勤保障措手不及,难度加大;(4)伤员大增、救治场地拥挤,甚至缺乏,更加重医患的心理负担;(5)深度烧伤比例大,致残率高,手术量突然加大;(6)由于运送困难多出现救治不及时的延迟复苏病例。多次的经历让我们认识到解决以上问题的唯一途径是有条不紊的抢救程序。成批烧伤给社会和经济都带来了巨大损失,要将损失减小到最低就要统筹安排总体的治疗方案:早期合理的分级分类处理,即能迅速稳定患者的恐惧心理,又能抓住重点,理清思路,减少误诊和疏忽,使每个病人都能得到相应程度的应急治疗;而后的规范治疗也应在统一安排下有秩序的进行。在注重保障重度烧伤病人生命的同时,还要尽最大可能的兼顾中度烧伤病人的残疾率(手、足、眼为重点)。充分认识到成批烧伤的伤情复杂性,对可能出现的致伤原因(一氧化碳、苯、苯酚中毒,环境高温致中暑等)应充分考虑,对表现的症状和体征要详加追究,集思广益,以求最佳。成批烧伤对医务人员的心理素质、责任心、医疗技术水平甚至体能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足够的耐心、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心理素质、精湛的技术技能、良好的体能决定着成批烧伤病人的救治水平。

参考文献

烧伤的急救处理方法篇8

【摘要】  目的  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隐患分析与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回顾性的调查,对2008年-2009年37例收住于我科的大面积烧伤患者院内转运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37例大面积烧伤患者转运中发生安全隐患的共2例,气管滑脱1例、休克1例,转运成功率达94.59%。结论  做好患者转运前风险评估,进行转运前预处理并实施风险管理可提高大面积烧伤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杜绝安全隐患。

【关键词】  大面积烧伤  院内转运  安全隐患  护理对策

        大面积烧伤患者作为急危重患者救治对象之一,其院内转运的收益和风险是并存的。大面积烧伤患者经急诊室初步处理后为进一步的治疗需实施院内转运。院内转运患者时间虽然短暂,但转运风险始终贯穿存在[1]。因此,如何将患者安全转运到相应科室,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现将我院烧伤科2008年-2009年收住的37例大面积烧伤患者安全转运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2009年我科实施大面积烧伤患者转运共37例,男性25例,女性12例,年龄0.5~54岁,烧伤深度由浅ii度至iii度不等,面积为48%-71%,伴吸入性烧伤8例。患者主要来自院前急救、急诊科,以居室内单发烧伤为多,其次为工作场所意外事故的烧伤,所见烧伤多为热液或蒸汽所致。大部分患者由平车护送,个别患儿由家属抱送至专科科室完成诊断性检查或有效治疗。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科室发生并记录在案的大面积烧伤患者院内转运相关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归类总结。

        2  结果

        大部分患者达到转运的目的,转运成功率为94.59%,转运途中发生安全隐患共2例,气管滑脱1例、休克1例。发生的1例转运途中的休克于现场抢救后病情稳定,转运途中意外发生率为5.41%。

        3  讨论

        3.1 大面积烧伤患者院内转运安全隐患的分析  虽然院内转运患者仅需短暂的十几分钟,却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除患者本身的病情变化外,还包括环境及硬件、职业道德及技术、责任心等[2],同时对于伴有吸入性损伤且处于烧伤休克期的患者,其合并症多,更是大大提高了转运过程中的风险难度。现结合我院37例院内转运资料分析结果探讨转运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1)不良情绪的存在。(2)缺乏转运前的风险评估。(3)转运流程未能完善。 

       3.2 大面积烧伤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对策

        3.2.1 根据患者心理变化的转归,树立治疗的信心,确保转运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烧伤前后患者心理变化明显,这些心理的变化实际是患者伤后心理紧张、恐惧的表现。这些心理因素都会使患者情绪出现低落或波动,心理负担加重,导致不配合治疗,延误治疗甚至治疗失败。此时医务人员要特别注意心理治疗,要多给患者希望,并及时和患者家属沟通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坚强信心。

        3.2.2 做好转运前的风险评估和预处理 转运前通过风险评估,有助于降低途中突发性死亡事件的发生,杜绝护理安全隐患。在遭遇烧伤之后,应先对特殊部位的烧伤进行初步处理。急救时应立即给氧,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进行创面的现场处理,尽可能去除烧焦或污染的衣物,用干净的敷料或床单覆盖包扎;对于深度创面需要及时耕耘减张处理;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进行扩容、抗休克、抗炎等治疗,留置尿管以便观察休克情况,充分做好转运前的风险评估后方可实现院内转运。

        3.2.3 规范转运制度,建立转运流程,具体流程如下:

        3.2.3.1对即将实施转运的患者做好充分评估。

        3.2.3.2通知相关接收科室和运送部,简要汇报病情,做好有关安排,确定转运时间、转运方式和参与人员。

        3.2.3.3搬运患者时应连同床单一起搬动,按大面积烧伤患者搬运方法取合适体位,注意做好保暖工作及保护创面。

        3.2.3.4稳定患者情绪,予以保护性约束,预防非计划性拔管。

        3.2.3.5病情危重或生命体征不稳定者需有护士陪同下方可转运。

        3.2.3.6选择最佳的转运通道。

        3.2.3.7告知患者或家属外出检查的目的、方法、可能出现的不适与并发症,经同意并签转运知情同意书后再实施转运。

        3.2.3.8途中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如出现病情变化,应立即进行现场抢救,同时通知病房做好应急准备。

        3.2.3.9送至目的地后要与接收患者的医护人员共同安置患者,然后进行床旁交接,双方确认交接内容无误后才确定转运完成。

        总之,在转运过程中重视患者心理的转归、做好风险评估及处理结合转运流程的指引可改变以往转运前职责不清,准备不充分的现象,从而提高救治成功率。

 参 考 文 献

烧伤的急救处理方法篇9

[关键词]路径护理;重症烧伤;急救期

[中图分类号] R24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6(a)-0179-04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ness of application of pathway nursing in infusion and nutritionfor emergency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burn.Methods A total of 68 cases of severe burn patients who had been treated in department of burn of the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3 to July2015were involved in this study and evenly divided into Routine Nursing Group and Pathway Nursing Group,34 cases in each group.Routine nursing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he routine nursing mode;while,Pathway nursing group accepted treatment of the pathway nursing model.The repeated establishmentof venous channel,phlebitis,shock,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 in the process of nursing,pre-and post-nursing detection(5 d and 10 d after nursing) of the serum albumin (ALB) and hemoglobin (HB) levels were recorded;and the nutritional status of both groups were evaluated 10 daysafter nursing.Results The repeated establishment rate of venous channel,phlebitis,the incidence of shock,infection,diarrheaand vomiting of pathwaynursing group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routine nursing group (P

[Key words]Pathway nursing;Severe burn;Emergency treatment

重症烧伤患者由于大面积的烧伤增加了机体代谢与能量消耗,加之机体抵抗力急剧下降,极易并发感染和多器官功能损伤,若处理不及时或治疗不当,会造成较高的死亡率[1]。重症烧伤治疗期间需要及时补充大量的电解质和能量,给予足够的营养支持,以免造成电解质紊乱,危及患者生命。临床路径可以根据患者不同临床情况制定个体化、标准化和流程化的诊疗和护理方案,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2-3],我院采用路径护理模式,在重症烧伤患者急救期的输液及营养护理过程中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2015年7月我院烧伤科收治的重度烧伤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烧伤面积均>30%且Ⅲ度烧伤面积>10%。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合并伤或并发症者;②有严重血液系统或循环系统疾病者;③有严重神经精神疾病,且未控制者。所有患者按照住院号最后一位数字奇偶分为常规护理组和路径护理组两组,各34例,常规护理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10~53岁,平均(27.4±5.87)岁。路径护理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12~51岁,平均(28.6±6.0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护理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建立静脉通道,合并严重并发症或有严重合并伤者,必须尽快处理,稳定患者病情,及时保护创面,最大限度地降低感染发生率。呼吸减弱者及时给予吸氧治疗,做好相应体征监护,防止休克,保证营养。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各项指标,并做好相应记录,动态监测患者病情变化。

路径护理组采用路径护理模式,具体如下。①详细了解病情:患者入院后,详细了解患者相关资料及病情进展程度,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路径护理的内容、特点、作用,详细介绍在路径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需要患者或家属协助的事项,确保患者及家属对路径护理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并能积极配合护理工作的进行。②选用技术水平高的专业护士进行护理:严重烧伤患者由于需要补充大量的电解质和能量,并且容易引发感染[4],所以在进行输液时,输液管道和容器等一定要避免细菌的引入,静脉穿刺时尽量保证一次穿刺成功,选择技术水平高、经验丰富的护士,提高静脉穿刺的准确度。输液期间,护士加大巡视病房的频率,及时发现输液器和管路等异常情况并予以纠正,及时对患者异常情况给予相应治疗和护理措施,降低护理差错发生率。③加强和患者及家属的沟通[5]:通过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了解患者需求及心理状态,消除患者顾虑并尽可能地满足患者合理需求,通过沟通,患者对自己身体状况、病情恢复情况等有一定的了解,增强患者对护理方式的信任,增加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利于后期康复。④精神护理:严重烧伤患者由于皮肤受损及换药时疼痛,大多数患者会出现烦躁、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并影响后续的治疗[6],因此,精神护理对严重烧伤患者也不容忽视,尽量让患者保持积极乐观、轻松的态度,减少患者心理阴影等,增加患者治疗信心。⑤营养护理:治疗过程中,必须给予患者一定的营养,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不同生理需求等制定不同的饮食计划,以补充患者营养为原则,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并进行合理搭配。另外除饮食护理外,还必须静脉给予维生素、氨基酸、脂肪乳等营养液以维持患者营养均衡,减少或消除营养不良相关因素。输注营养液时必须注意无菌操作,杜绝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的污染。参与调配或输注的医护人员必须加强配置室和自身卫生,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在静脉配置中心进行营养液的配置并统一配送。⑥监督指导:按照制定的护理路径实施护理,护士长可对责任护士实施路径护理情况进行监督指导,以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差错。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静脉通道重复建立、静脉炎及休克发生率;观察护理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感染、腹泻、胃滞留、呕吐、误吸等;记录患者护理前和护理后5 d和10 d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水平;根据ALB、Hb水平和氮平衡情况评估两组患者营养状况。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静脉通道重复建立、静脉炎及休克发生情况的比较

常规护理组静脉通道重复建立4例,占11.76%(4/34),静脉炎发生6例,发生率17.65%(6/34),休克发生4例,发生率11.76%(4/34);路径护理组无静脉通道重复建立及休克病例发生,静脉炎发生1例,发生率2.94%(1/34);两组静脉通道重复建立比例及静脉炎和休克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路径护理组感染、腹泻、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3两组患者护理前后ALB、Hb水平的比较

护理前两组ALB、H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护理前比较,护理后5 d、10 d 两组患者ALB、Hb水平均显著升高(P

2.4两组患者护理后10 d氮平衡情况的比较

护理后10 d,路径护理组氮平衡值为(0.88±0.10),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的(0.56±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57,P=0.000)。根据患者ALB、Hb水平及氮平衡情况,可以看出,经过10 d护理后,患者营养状况得到显著改善。

3讨论

重症烧伤患者容易并发感染、低血容量性休克、呼吸功能减弱等并发症,最严重的当属低血容量休克[7],若治疗不及时或处理方式不当会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对于重症烧伤患者,快速合理输液是重要的抢救措施之一。但是由于重症烧伤患者体表面积损伤严重,体表静脉大量破坏,可以建立静脉通路的静脉相对较少,加之病情需要,必须大量补液,因此在治疗和护理方面均有较大难度[8-9]。

重症烧伤患者急救期必须采取严格的护理方案,及时补液,防止低血容量休克的发生[10],同时由于烧伤面积较大,创面修复时期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必须给予足够的营养支持,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力,帮助患者度过危险期[11]。路径护理是根据患者自身临床情况而制定的一系列个体化、标准化、流程化的护理方案,包含护理时间和护理方式,条理清晰,使护理工作更加规范、高效地运行,避免重复护理、护理差错等现象发生,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12-13]。路径护理工作中,根据患者烧伤的严重程度,制定输液量及输液速度,水、盐电解质交替输入,尽量避免使用对皮肤或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若患者体温降低,考虑是否有低血容量性休克发生倾向,密切监视患者临床生命体征,一旦发生休克,必须加快输液速度,及时大量补充输液量。重症烧伤患者急救期创面修复会导致能量大量消耗,普通饮食不能满足患者对营养的需求,需要及时采用肠内或肠外营养给予足够的营养支持,输注白蛋白、氨基酸、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14]。肠外营养对护理的要求比较高,对肠外营养液的配置要求也较高,若护理不当,会导致机体代谢紊乱或严重感染,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5]。

我院对重症烧伤患者急救期输液和营养采取路径护理模式,临床效果较满意,采取路径护理干预模式,静脉通道重复建立比例,静脉炎和休克发生率及感染、腹泻、呕吐发生率均有明显降低,给予营养支持后,ALB、Hb水平明显提高,Hb是人体内负责运输氧的一种蛋白质,ALB是重要的营养物质,在血浆中不断地代谢,分解产生氨基酸,用于合成组织蛋白,氧化分解提供能量或转变为其他含氮物质,有利于维持氮总平衡,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综上所述,路径护理联合营养支持在重症烧伤患者急救期效果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加快康复速度,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盛智勇,郭振荣.危重烧伤治疗与康复[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239.

[2]黄娜,李寒.临床护理路径在重症烧伤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5):257-258.

[3]贺晓连,王珩,陈媛.路径联合营养护理在重症烧伤患者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5,21(1):101-102.

[4]陈芬娟,宋彬娜,吴福丽.重症烧伤患者急救期输液及营养的路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上旬版),2011,27(35):23-24.

[5]乔丽.浅谈沟通技巧在营养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1,17(29):201-202.

[6]陈丽映,潘丽沁,赵淑婷,等.针对性护理对烧伤ICU患者心理状态及治疗配合度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 (5):1130-1132.

[7]芦兰,丁若虹.皮肤烧伤患者的并发症预防与饮食护理[J].环球中医药,2013,6(S1):218-219.

[8]马爱霞.烧伤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对策[J].中国医学工程,2014,22(6):152-153.

[9]申秋敏.重症烧伤的护理体会[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1, 23(1):35-36.

[10]周俏梅.重症烧伤患者的护理管理及急救流程[J].浙江临床医学,2012,14(2):238-240.

[11]奉婷.对重症烧伤患者急救期的输液及营养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8(10):153.

[12]吴秋霞.路径护理及营养护理对重症烧伤患者急救期的价值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7):201-202.

[13]曹桂平.路径护理对重症烧伤患者急救期的输液及营养护理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9(29):220-221.

[14]李珂,何玉霞.重症烧伤患者营养支持的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9):1641-1642.

烧伤的急救处理方法篇10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防止和减少突发事故的发生,并能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有效地控制事态,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尽可能地减少对周边居民的生活影响和企业信誉损失,根据工程的实际,本着“预防为主、各种救援、统一指挥、分工负责、协调一致”的原则,制订“针对高空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火灾等施工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

1.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负责统一指挥,并根据发生事故的危害程度,采取对应措施并组织实施。同时及时向上级和社会有关部门(机关)报告;组织或参与事故原因的调查分析,积极协助上级部门对事故的调查处理。

2. 通信(宣传)联络组

信(宣传)联络组负责通讯联络和车辆调度、医院联系等事宜;经指挥长授权,积极与政府有关部门及各新闻媒体协作,努力使事故的损害和影响降低到最小。

3. 紧急抢险组

紧急抢险组接报后迅速召集应急小组成员,十五分钟内到达事故现场,实施排险加固,为抢险提供物资和设备供应、现场照明、安全通道等;并及时将灾情向指挥长报告、向相应人员通报抢险情况。

4. 疏导警戒组

疏导警戒组接报后应迅速组织本组成员,将人群疏散到安全地带,保护好事故现场;维持好主干道畅通,加强治安警戒,防止因人员混乱造成物资财产被破坏或被丢失。

应急预案程序

报告

报告程序

事故发现(目击)者可按图1所示的述途径,将事故情况以最快的速度报告。

图1 事故报告程序

报告内容

在什么位置?发生了什么事?人员伤亡情况及现场的情况等。

应急预案的启动

1)指挥长接到报告安全事故后,立即启动本应急预案。

2)指挥长根据事故发生位置、事故类型、人员伤亡情况及目前现场的具体情况,立即组织各应急救援组。

(1)疏导警戒组

①立即进行人员疏散,关闭大门,禁止闲杂人员进出现场;

②现场的关键部位警戒人员就位;

③道路、交通保障人员就位,并疏通主干道;

④保护好事故现场;

与救援领导小组、指挥长保持通讯畅通。

(2)紧急抢险组

①立即查明现场情况,并及时将实际情况反馈给救援领导小组、指挥长;

②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实施排险加固、架设抢险照明设施、设置安全通道等;

③用于抢险的机电设备立即投入工作;

④物资管理员就位,并进行抢险物资发放。

(3)救护组

①立即成立临时救护所;

②初步判断伤员情况,本着先重后轻的原则,对伤员立即进行急救;

③将伤员情况随时向救援领导小组、指挥长和通信(宣传)联络组反馈;

④必要时将伤员安全、迅速转送就近的医院。

3.施工现场应急物资及设施

1)安全通道的畅通

2)应急电话

电话安装在副经理办公室及经理办公室;项目各主要负责人手机均应处于开机状态便于紧急时联系。

3)救援医疗器械或药品的供应

(1)常用物品

体温计、听诊器、冰袋、各种消毒液及物品、一次性注射器及输液装置。

(2)消毒用品

75%酒精、2%碘酒、37%过氧化氢、0.9%盐水、1%龙胆紫液。

(3)急救物品

急救包(内含无菌敷料、绷带)各种常用小夹板或石膏绷带、担架、止血带、氧气袋。

4.严重创伤出血伤员的现场急救

创伤性出血现场急救是根据现场现实条件及时地、正确地采取暂时性的止血,清洁包扎,固定和运送等方面的措施。

1)止血

先抬高伤肢,然后用消毒纱布或棉垫覆盖在伤口表面,在现场可用清洁的手帕、毛巾或其他棉织品代替,再用绷带或布带加压包扎止血。

2)包扎、固定

创伤处用消毒的敷料或清洁的医用纱布覆盖,再用绷带或布条包扎,既可以保护伤口预防感染,又可以减少出血,帮助止血。在肢体骨折时,又可借助绷带包扎夹板来固定受伤部位上下关节,减少损伤,减少疼痛,预防休克。

4)创伤护送的注意事项

护送伤员的人员应向医生详细介绍受伤经过。如受伤时间、地点,受伤时所受力的大小,现场场地情况。高处坠落致伤时还要介绍坠落高度,伤员最先着落地部位或间接击伤的部位,坠落过程中是否有其他阻挡或转折。

5)人体触电后,通常会出现面色苍白、瞳孔放大、脉搏和呼吸停止等现象,一般属假死现象。发生触电后,应立即实施现场急救,处理及时、正确,多数触电者都可获救。

(1)速切断电源,如果开关距离较远,可用干毛巾、绝缘棍等挑开电线,也可设法用绝缘柄的工具将电线切断。如无上述条件而必须用手解救时,救护者必须站在干燥的木板上用一只手接触触电者非贴身的干燥衣服,使其脱离电源。

(2)使触电者就地躺平,解开裤带、衣领,轻拍其肩部,呼叫其名字,观察有无反应,禁止摇动头部。如果触电者伤势较轻,可让其休息一小时左右,再送医院就诊。

(3)若触电者伤势较重、呼吸停止,使其躺平,清除口内异物,实施口对口人工呼吸。触电者口部有外伤时,可采用口对鼻人工呼吸,若心跳停止,施行胸外心脏按压,送医院途中不要中断以上急救措施。

(4)设法找冰块制成冰袋,放在触电者头部、腋下、腹股沟下,以缓解新陈代谢,促进脑复苏。有电击烧伤时,可将创口用盐水或清洁棉球洗净,用干净毛巾、手帕包扎好,以免污染。

5.烧烫伤紧急救护

发生火焰烧伤时,应立即脱去着火的衣服,并迅速卧倒,慢慢滚动而压灭火焰,切忌用双手扑打,以免双手烧伤,切忌奔跑,以免发生呼吸道烧伤。对中、小面积的四肢创伤,可用清洁冷水(一般 10℃~20℃,夏季 3℃~5℃)冲洗 30~60 分钟,然后简单包扎,去医院进一步处理。

6.常用急救方法

口对口人工呼吸:使伤者仰卧、松解衣扣和腰带,清除伤者口腔内痰液、呕吐物、血块、泥土等,保持呼吸道畅通。救护人员一手将伤者下颌托起,使其头尽量后仰,将其口唇撑开,另一只手捏住伤者的鼻孔,深吸一口气,对住伤者的口用力吹气,然后立即离开伤者口,同时松开捏住鼻孔的手。吹气力量要适中,次数以每分钟 16~18 次为宜。

三、结论

为了有效提高建筑施工项目整体事故应急能力,确保在发生重大事故时,能够及时有效地控制事故扩大,保护职工生命、国家财产和自然环境,把事故损失降低到最低点,我们必须编制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目的就是为了提高项目部对突发事故和险情的应变能力,保证在发生重大事故时指挥、调度畅通,人员、设备、物资能及 时到位,确保生产经营或施工的顺利进行和按期完成。

参考文献

1 全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工作座谈会在宁波召开[J],安全、健康和环境,2009年01期

2陈立峰,构建省级重大灾害事故联动救援体系初探[J],中国西部科技(学术),2007年13期

3李方勇,建立以直升机为支撑的航空应急救援体系[J],国际航空;2009年12期

4刘仁杰,加强水上消防建设提高灭火救援能力[J],中国水运(下半月),2008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