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愈后护理十篇

时间:2023-10-18 17:39:35

烧伤愈后护理

烧伤愈后护理篇1

关键词深度烧伤;疤痕增生;环境和营养护理

深度烧伤愈合后疤痕增生是身体康复的一种自然现象,虽然不可避免,但是目前已经发现有许多方法能够使深度烧伤愈合后疤痕增生程度减轻,比如放射治疗、压迫治疗、功能锻炼等等。目前很多学者都忽视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环境与营养护理。

2001年以来,我们为大面积深度烧伤痊愈患者制订了康复期随访制度,要去患者在适宜的环境中进行预防瘢痕增生的治疗,并进行严格的营养控制,结果使病人减轻了疤痕增生程度,减少了功能障碍,恢复了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减少了晚期整形手术次数与范围,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9例大面积深度烧伤痊愈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8例(男16例,女2例),年龄1.8~56岁(平均37岁),烧伤面积56%~100% TBSA(Total Body Surface Area,体表面积)(平均79%TBSA);对照组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2.4~60岁(平均33岁),烧伤面积52%-98%TBSA(平均75%TBSA)。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均定期随诊,接受预防瘢痕治疗及指导。

1.2 实验方法

1.2.1 环境要求

温度适宜(15~22℃),相对密闭的空间,有10~14平方米的生活空间,空调机一台,室温高于或低于此温度范围即启动空调。室外温度在此范围以内即可室内外活动,但避免日晒和烤火。

1.2.2营养护理

当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未愈合创面小于1%TBSA(Total Body Surface Area,体表面积)即开始营养控制,恢复伤前饮食,病人饥饿时用低热量水果、蔬菜代替,防止患者进食高蛋白、高脂肪、高糖饮食,如果患者便秘则应用缓泻剂,避免过于辛辣食物以免周围血管扩张。

患者伤后1、2、3、6、9及12个月随诊时比较瘢痕增生的程度和功能障碍的程度,照相记录。

2 结果

实验组18例患者坚持居住在适宜的环境中,严格控制饮食,其中有14例患者因为不同的原因在一段时间后终止了营养控制,只有4例患者坚持了营养控制1年以上,比较对照组患者瘢痕增生程度明显减轻,功能障碍较少。4例坚持了营养控制1年以上的病人获得更好的效果。

3 讨论

大面积深度烧伤病人(深度烧伤面积大于50%TBSA)供皮区有限,晚期修复瘢痕挛缩皮源紧张,预防疤痕增生更为重要,2001年以来,当大面积烧伤病人创面基本愈合即与患者家属或单位交涉,为患者创造温度适宜的环境,如前所述,29例患者中随机选取18例患者,出院前留下病人及其家属通讯地址或电话号码,及时指导预防瘢痕增生的方法,愈合创面的护理,饮食护理与环境的调节并定时来医院复查。

大面积深度烧伤病人创面基本愈合后最大的困扰是持续的瘙痒,尤其在温度稍高时瘙痒更为严重,目前没有一种能够长时间止痒的药物,病人的搔抓可能造成难以愈合的残余创面,这种残余创面愈合后疤痕增生更为严重。在两年内必须将病人置于温度适宜(15~22℃)的环境中,使病人度过疤痕增生期(1~2年)。

必须耐心说服病人家属或单位负责人为病人创造这种环境,因为疤痕增生带来的后果决不单纯是功能的丧失,生活不能自理,康复后反复整形手术费用远远高出提供这种环境所花费的开支。而病人在适宜的环境下可以接受减轻疤痕增生程度的大部分治疗方法,比如坚持压迫治疗,功能锻炼,硅胶片压迫、局部使用防止长疤的药物,忍耐弹性支架,固定夹板所带来的不适感。在这种环境下,病人的创面很少出现水疱,瘙痒能够忍受,避免残余创面的出现,愈合创面护理工作量减至最少。也就是说温度适宜(15~22℃)的环境为病人接受防治疤痕提供了有利条件,也减少了许多创面护理工作。

大面积深度烧伤愈合后预防疤痕的护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时间是从创面基本愈合(未愈创面小于1%TBSA)到疤痕基本稳定的大约1年多时间,重点在前半年。预防疤痕有许多方法,包括放射治疗、压迫治疗,功能锻炼,牵引支架,固定夹板,局部用药(包括外用与注射),营养护理等,其中最不受到重视的是后者。有些作者认为是营养缺乏或某种营养缺乏[、2]。也有作者在文章中提到用低热量,低蛋白,高纤维素,高维生素饮食[3],但未作为重点介绍,何时开始以及如何控制文章中并未提到。病人及其家属则认为在伤后应该大补元气,通过多年临床观察发现,营养条件好的病人深度烧伤愈合后疤痕增生较严重,而营养条件差的病人深度烧伤愈合后疤痕增生程度较轻,因此认为应该从创面基本愈合(未愈创面小于1%TBSA,一般在伤后1个多月 )开始就应该开始控制饮食,控制方法就是恢复伤前饮食。但这时控制饮食相当困难,因为病人在未愈创面大于1%TBSA时最需要营养支持的时候病人食欲极差,而一旦病人创面基本愈合食欲特别好甚至食欲亢进,进食后不久即饥饿,这种饥饿感给控制饮食带来很大的阻力,因为病人家属不忍心让病人饥饿,过多地进食或营养补充后,病人疤痕增生程度明显增加,能够坚持控制饮食的病人不多,18例病人只有4例坚持下来,疤痕增生较少,功能锻炼不受影响,避免了晚期整形手术,至少减少了手术次数与范围。

参考文献

[1] John C,Murray .Keloids and hypertrophic scars, Clinics in Dermatology,1994,12:27-37.

[2] Melvin A,Block,Masao Tsuzuki. Keloids in rural black South Africans. Part 1: general overview and essential fatty acid hypotheses for keloid formation and prevention,Prostaglandins, Leukotrienes and Essential Fatty Acids.2000.63:237-245.

烧伤愈后护理篇2

[关键词] 烧伤;瘢痕;康复;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7(a)-0146-03

皮肤深度烧伤后,表皮及皮下结缔组织严重受损,创面愈合时该部分组织再生能力受限,难以恢复皮肤的正常层次和结构,机体代偿性地呈现出大量毛细血管增生扩张,成纤维细胞(包括肌成纤维细胞)随着毛细血管长入增殖,产生大量排列不规则的胶原纤维和细胞外基质,致使瘢痕组织替代正常组织填充创面[1]。为有效控制瘢痕增生及减少瘢痕挛缩,提高烧伤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将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烧伤患者的康复治疗和护理中,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7月~2012年6月深圳市观澜人民医院收治的住院烧伤患者200例,其中男137例,女63例;年龄16~46岁,平均(27.8±5.6)岁;烧伤部位:颈面部23例,四肢烧伤37例,胸背肩部烧伤124例,手烧伤16例;致伤原因:火焰烧伤148例,热液烫伤41例,电烧伤6例,化学烧伤5例;烧伤面积均>30%,平均(61.6±28.5)%,Ⅲ度烧伤面积20%~60%,平均(39.8±15.5)%。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致伤原因、烧伤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积极给予防治低血容量性休克、抗感染、局部和全身治疗、预防并发症等烧伤治疗及常规护理,患者病情稳定后,对照组按照康复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干预组患者实施系列康复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 心理干预 烧伤治疗的成功与否,与患者的心理、精神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烧伤治疗时如果只注重患者躯体的康复而忽视其心理康复,则很难收到满意效果[2]。心理康复是烧伤康复工程的基础,它贯穿于患者的整个康复过程中,通过对患者实施心理指导可以帮助其建立强烈的康复欲望,树立恢复躯体功能、持之以恒的康复功能锻炼的决心,并逐步建立自我康复的意识,以及勇于面对社会和人群的信心,争取早日康复回归社会。烧伤的病理过程十分复杂,如伤后任何一个环节处理不当,对患者的救治都有影响,做好心理护理是整个病程护理的重要环节[3]。在康复治疗过程中,本研究通过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分析患者心理状况,根据其心理状态实施针对性、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措施,如:音乐治疗、放松训练、转移注意力、激发患者的兴趣和爱好等;同时根据患者病情特点鼓励其加入科室定期开展的心理卫生讲座,安排不同病程的患者住同一病房及定期召开病友交流会,为患者提供交流平台,促进患者间的互动和交流,增强长期康复功能锻炼的信心、意志和毅力。

1.2.2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可促进人们自觉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以改善、维持和促进人体的健康[4]。通过一对一讲解、发放烧伤知识宣教小手册、定期专题知识讲座、播放康复功能训练录像、场景模拟等方式向患者进行烧伤创面愈合病理过程、基础知识、康复锻炼等知识的介绍和教学,将创面愈合过程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对患者进行逐一讲解,提高患者对烧伤创面愈合过程和功能锻炼的认知,解除思想上不必要的恐惧和顾虑,积极配合各项治疗康复锻炼任务。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和个性特征制定行之有效的锻炼方法,指导其落实各部位的功能锻炼,改善局部皮肤愈合过程中的挛缩程度。指导和监督患者正确持续使用弹力绷带、穿用弹力衣、佩戴弹力手套等压迫疗法,抑制烧伤局部瘢痕的增生。指导患者认真对待烧伤创面愈合过程中的创面瘙痒,避免穿化纤类衣物,瘙痒时禁止抓挠防止继发感染的发生。指导患者适宜饮食,烧伤后期避免摄入高热量、高蛋白食物,增加维生素和纤维素的摄入。

1.2.3 康复行为干预 ①早期护理干预:康复护理干预应从患者入院时立即开始并贯穿于康复的全过程。由于对烧伤瘢痕形成的机制尚不明确,因此目前还没有防治瘢痕的特效药物,但早期预防对瘢痕增生和挛缩有一定效果。烧伤早期协助患者采取正确的,将肢体摆放于功能位或对抗瘢痕挛缩位,如:颈部取后伸位,四肢取伸直位,手取半握拳位;烧伤后48 h如果病情稳定即可开始进行床上面部表情、关节活动等的被动和主动活动及功能锻炼,如:轻柔主动-被动运动,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体操性的颈部后仰等,指导患者家属共同参与,功能和床上运动可根据患者的状况循序渐进,时间由短时逐渐延长,活动强度由轻到重,以患者能耐受为前提,避免暴力施行造成伤害。根据病情鼓励患者今早下床活动或使用翻身床治疗,促进创面愈合。②中期护理干预:烧伤中期创面鲜红,瘢痕胶原纤维迅速增生,此时应加大康复力度实施压力治疗,烧伤压力治疗遵循“一早、二紧、三持久”的原则[5]。在继续心理康复和正确疗法的同时,加大综合康复的力度,可采用弹力套、弹力绷带、气囊套、穿用弹力衣、佩戴弹力手套、对抗加压包扎、运动疗法、关节训练、游泳训练、洗浴疗法、药物治疗等方法实施干预。弹力套应量体裁衣,根据烧伤的不同阶段、不同部位用弹力布缝制成压力不同的弹力套持续佩戴,并随时根据弹力情况给予调整和更换,面部及手足等凹凸不平部位使用气压套配合治疗。定期对烧伤部位愈合后皮肤、关节等进行按摩疗法,即在该部位涂按摩膏后用推、揉、压等方法进行按摩,并随着创面愈合时间的延长逐渐加重手法,可使各关节的功能逐渐恢复,尤其是手足各个小关节,结合药物进行皮肤护理,可使肤色恢复正常并减缓和抑制瘢痕的生长。对已经形成瘢痕或有未愈合的残余创面的患者可用热水浸泡或温泉泡澡,可增进皮肤的排泄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创面的愈合和瘢痕的软化和功能恢复。③后期康复护理干预:此期干预措施从患者出院指导延伸至出院后的家庭康复,在实施出院指导时,首先要向烧伤患者交代注意事项,特别是近期注意事项,如创面护理,出院后保持愈合创面清洁、干燥,出院后定期洗淋浴或坐浴等;出院后要求患者继续采用药物和压力治疗,预防瘢痕增生;同时与家属密切保持联系,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健康状况,得到家属的配合。出院后家庭康复干预采用电话随访等方式,对烧伤患者进行出院后随访和健康状况调查,根据存在的健康问题进行正确指导,如:创面瘙痒、创面水泡、瘢痕增生、功能障碍和心理障碍等,并根据反馈信息进一步制定完善的出院后康复护理计划。我们在患者出院时为其建立康复档案,对其和家属进行康复护理强化培训,出院后采用电话随访与门诊复诊两种方式,于每周一至五上午9:00~11:00分别对出院半年内和出院半年后患者进行随访,每月至少1次,对患者在电话内咨询的问题不能进行有效解决时,与其预约时间到院门诊复诊当面指导,选择性地对重点患者进行家访。

1.3 观察指标

①两组护理措施对患者瘢痕形成的影响:分别于伤后1、6个月对两组患者采用愈合后局部皮肤恢复指标的评分标准[6]对烧伤愈合后局部皮肤恢复情况进行评定。该评分标准包含皮肤颜色、皮肤弹性、瘢痕高度、瘢痕硬度、痒和触痛6个项目,6项总分≥14分者为重度,8~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包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进行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措施对患者瘢痕形成的影响比较

随着康复时间的推移,干预组患者3~4个月后瘢痕逐渐稳定,5个月后未发现瘢痕继续增长,6个月瘢痕增长完全停止,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1。

2.2 两组患者烧伤后6个月生活自理能力比较

烧伤后6个月ADL评分对照组优良率为64.0%,干预组优良率为94.0%,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2。

3 讨论

烧伤瘢痕是由高温、化学物质、电或受到强的热辐射引起的组织损伤后的产物,烧伤伤口或创面愈合过程中一种正常的、必然的生理反应,亦是伤口愈合的必然结果。瘢痕增生是烧伤患者创面愈合后严重后遗症,主要由创面本身愈合过程中的病理改变所致,烧伤瘢痕的本质是一种不具备正常皮肤组织结构及生理功能的、失去正常组织活力的、异常的、不健全的组织。烧伤瘢痕不仅有损容颜,还可碍及相关组织或器官的生理功能,深度烧伤或继发感染后创面愈合时发生大量瘢痕组织增生,导致肢体外形改变和功能障碍,严重的瘢痕增生可以对机体正常的功能活动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患者也会因为瘢痕的存在产生自卑心理[8-10]。

烧伤瘢痕康复是现代烧伤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正确的瘢痕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烧伤愈合质量,降低致残率。烧伤患者从入院至出院2年内均为康复阶段,康复有效的患者不仅机体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心理状态也会得到巨大的改变,生活质量亦得到明显提高。本文干预组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促进烧伤创面愈合,并及早根据烧伤不同时期,为患者制定烧伤早期、中期、后期适宜的康复护理计划并监督进行,期间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提高患者对烧伤愈合、瘢痕形成、瘢痕预防、功能锻炼等知识的认知,使患者对治疗和康复信心得到增强,能积极主动配合实施各项康复功能锻炼,有效地预防和减轻瘢痕形成。从表1、2可见,干预组患者6个月时瘢痕形成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

综上所述,针对烧伤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心理干预,并根据烧伤病情的不同时期制定早、中、晚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是防治烧伤后瘢痕形成、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生存质量的有效保证和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梁小玲,陈雪梅.压力套预防膝部烧伤后疤痕挛缩的效果观察[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2,30(3):297-298.

[2] 胡利娟,王霞,王艳霞,等.烧伤患者心理应激反应与社会支持相关性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2):35-37.

[3] 吴桐,李蓉,刘艳.44例烧伤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0,7(6):108-111.

[4] 林玉丹,李丽香,董雅萍,等.阶段性健康教育在大面积烧伤患者救治中的实施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5):137-138.

[5] 唐有玲,张瑛.康复护理干预对手深度烧伤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0,25(1):74-75.

[6] 韩维红,彭建宇,孟丽霞,等.综合康复护理防治烧伤疤痕的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12):924-925.

[7] 南登蓖.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3.

[8] 巩桂丽,李广金.30例烧伤患者的临床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2, 9(23):75-76.

[9] 伍玉玲,何桃芳.重度烧伤患者不同营养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5):116-117.

烧伤愈后护理篇3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10个月~69岁,烧伤面积10%~72%;烧伤深度Ⅱ度~Ⅲ度。浅Ⅱ度18例,深Ⅱ度8例,浅Ⅲ度2例;火烧伤6例,水烫伤21例,电烧伤1例;住院时间10~60天。

方法:所有患者根据创面大小,深度及受伤时间长短酌情行抗休克、补液、抗炎、对症、支持等治疗,创面用洗必泰或1‰新洁尔灭溶液冲洗,干纱布轻轻拭干后创面外用湿润烧伤膏,将湿润烧伤膏用舌压板抹创面1mm厚,每隔4小时用舌压板轻轻清理创面分泌物后重新涂药,分泌物多时间隔2小时,用棉签轻轻沾去药层液化物,帮助药物自动排泄,沾去液化物时,勿摩擦创面组织,继续用药,不易暴露的深度创面,采取交替包扎暴露创面的办法,行薄层纱布减压包扎,时间在12小时内,换药时只需要将敷料去掉,直接再次涂药,恢复期每天涂药4次,保持创面湿润即可,应用该药直至创面愈合。

护理:①小面积烧伤病房不需要特别准备,面积较大病情较重则要有良好的暴露环境,以防止交叉感染,室内清洁,温度27~30℃,湿度30%~40%,每日紫外线灯消毒空气3次,出入病房换鞋、戴口罩。减少陪护及探视人员,接触创面的一切用物消毒处理后使用,废弃物品统一处理。接触的烧伤创面铺消毒后的小棉布单,污染后便于更换消毒,用支被架、烤灯架防止被服直接覆盖创面上。护理人员给患者换药前要洗手,换药后清理用物并洗手。②烧伤早期由于大量血浆样液体外渗,有效循环量下降,仍易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第1个24小时液体补充就非常重要,要密切观察输液情况。尿量是反应血容量和肾功能变化最可靠的指标,成人尿量

结果

28例患者中,创面无瘢痕愈合26例,浅Ⅱ度创面18例,深Ⅱ度创面8例均为无瘢痕愈合。浅Ⅲ度2例发生创面感染,为瘢痕愈合,创面愈合时间,浅Ⅱ度创面8~11天,深Ⅱ度创面26~45天,Ⅲ度烧伤创面50~60天,所有病例使用湿润烧伤膏后均能迅速缓解疼痛。

讨论

烧伤主要指热力、化学物质、电能、放射线等引起的皮肤、黏膜,甚至深部组织的损害。其中皮肤热力烧伤(如火焰、开水等)最为多见。据统计,每年因意外伤害的死亡人数,烧伤仅次于交通事故,排在第2位,而且在交通事故伤害中也有大量伤员合并烧伤。中国烧伤年发病率约1.5%~2%,即每年约有2000万人遭受不同程度烧伤,其中约5%的烧伤患者需要住院治疗。烧伤对健康的危害既包括生理上的,也包括心理上的。临床经验证明,烧伤达全身表面积的1/3以上时则可有生命危险。

烧伤湿润暴露疗法是北京光明中医烧伤创疡研究所徐荣锋教授,根据中西医结合局部治疗原则提出的,根据中西医结合局部治疗原则提出的,根据医疗理论和现代烧伤病理学提供的病理资料设计的一种烧伤局部治疗方法,湿润烧伤膏为烧伤湿润暴露疗法之专用药物。自烧伤湿润暴露疗法应用于临床以来,对其评价不一。资料显示,该疗法在止痛、创面不留瘢痕,促进愈合等方面均有较好效果。

临床止痛效果显著。所有病例在使用湿润烧伤膏后均能迅速缓解疼痛,持续用药,则无疼痛,如治疗当中中断用药,则创面疼痛明显,再给该药后,疼痛迅速缓解,止痛效果明显优于包扎疗法、浸浴疗法、手术消痂法等,且治疗当中多数患者无需经受手术、换药时之痛苦。

本组浅Ⅱ度患者均为无瘢痕愈合。产生瘢痛愈合者为Ⅲ度烧伤,受压及不易暴露部位,不能按时敷湿润烧伤膏,致创面肉芽组织修复过快而上皮腺体组织修复过慢,导致瘢痕形成。

统计创面愈合时间,与原用包扎疗法,浸浴疗法、削切痂疗法的患者比较,多数患者时间稍有缩短,但统计学无明显差异,说明湿润烧伤膏对促进创面愈合有一定作用。

多数文献报道,湿润烧伤膏无抗菌、抑菌作用,本组28例患者,除2例发生创面感染,新鲜创面感染多为受压部位及不易暴露部位,湿润烧伤膏具有自动引流作用,分析感染原因为创面受压后引流不畅所致,故认为湿润烧伤膏具有一定抗感染作用。

应用烧伤湿润暴露疗法治疗烧伤,其操作简单,不需严格的无菌环境,不需敷料,不需特殊设备,不受环境条件的限制,且临床的疗效满意,尤其是Ⅱ度烧伤,我们还发现,本疗法对儿童烧伤治疗有较好的效果,患儿能合作,无需经受太多痛苦,且愈合时间短,因此,认为烧伤湿润暴露疗法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徐荣祥.湿润暴露疗法治疗烧伤.中国烧伤创疡杂志,1991,2.

2宋红峰,等.烧伤患者的诊治进展.创伤外杂志,2010,7.

3林建英,主编.实用皮肤科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烧伤愈后护理篇4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烧伤创面;手术;精心护理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是一种新型的外科引流技术,具有引流效率高、伤口积液少、伤口/创面愈合快等特点,近年来被逐渐广泛地应用到各种复杂难愈性创面的治疗中,并取得良好效果。安全有效的护理是确保引流效果、提高引流安全性及缩短治疗时间的关键[1]。本文选取我科54例住院患者,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总结VSD用于烧伤创面中的手术护理要点,以提高临床治疗水平。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6月~2013年6月我院烧伤科收治的54例住院患者,男35例,女19例;年龄18~56岁,平均(40.7±5.2)岁。其中肢体烧伤34例,臀部烧伤20例。烧伤面积15%~40%。所有患者均于烧伤后10~15 d内行VSD治疗。随机双盲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7例,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常规手术护理,包括遵医嘱完善术前各项检查,心理护理、皮肤准备,术中器械、、病情等护理,术后创面、心理、饮食护理等方面。

1.2.2干预组 给予精心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

1.2.2.1术前护理 ①心理护理:烧伤往往突发,患者及其家属情绪不稳,表现为较强的焦虑、 恐惧等心理,手术的耐受性及配合性较差。因此术前护士应主动关心体贴患者,了解评估其心理状态,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帮助平复情绪。②手术宣教:综合患者年龄、性别、家属文化程度等,耐心向他们讲解烧伤及VSD的相关知识,增强治疗信心,提高手术依从性。③术前准备:常规禁食水;对伴有基础疾病者应遵医嘱行对症处理;重点检查术区皮肤状况。准备好各种专科器械与敷料。

1.2.2.2术中护理 ①建立有效静脉通路:进入手术室后,巡回护士应再次核对患者信息,做好心理护理,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备好抢救用物。必要时给予输液、输血以维持水、电解质及血容量稳定。术中注意保暖。②密切观察病情: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的变化。一旦发现患者意识障碍、进行性血氧分压下降、心率加快等情况时,应立即上报医师处理。③接通引流管道后迅速将液体、气体引出,防止发生液体积聚。

1.2.2.3术后护理 ①心理护理:主动关心体贴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与手术康复宣教,消除焦虑心理,树立治愈信心。②创面护理:确保创面为局部密闭状态;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折叠、受压、扭曲、脱出等,观察记录引流物的色与量,如引流物为鲜红色,考虑活动性出血,立即终止吸引并上报处理。③引流管护理:密切观察引流情况,一旦发现引流管堵塞,即切断负压,用生理盐水抽吸冲洗后重新密封。对于48 h后出现的敷料干结变硬,但无引流物持续流出,可不予处理。④预防感染:每日更换负压吸引瓶并消毒,保持瓶内引流液在1/2以内。倾倒引流瓶时先切断负压,以免发生引流物逆行。⑤皮肤护理:有效引流5~7 d后协助患者抬高患肢,观察其肢端血运、温度、感觉等;贴膜时避免过度牵拉与反复粘贴;需长期卧床者帮助变换,预防压疮。⑥疼痛护理:评估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程度较轻者予口服扶他捷止痛片,如无明显缓解,遵医嘱注射度冷丁50~75 mg。⑦出院指导:患者出院时由责任护士填写康复档案。定期随访,督促其复诊及合理用药[2]。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5.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结果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及愈合率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干预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2.2两组并发症比较 VSD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脓性引流物。干预组治疗早期2例2例(7.4%)局部轻微疼痛,但能耐受,多在30 min内自行缓解。术后7 d创面予创周未见明显红肿及分泌物。随访愈合皮肤表面平整牢固,瘢痕轻。对照组治疗早期有4例(14.8%)局部疼痛且不能耐受,予对症处理后缓解。随访愈合皮肤表面较平整牢固,瘢痕较轻。

3讨论

VSD是一种高效的外科引流方式,引流全面、彻底,具有创面愈合快、愈合好等特点,且术后感染率、术野积液率低。实施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是减少手术并发症,提升患者满意度,改善预后的关键[3-4]。我院在常规VSD手术护理基础上,仔细了解患者年龄、性别、家庭、经济、性格、文化等情况,综合评估其病情、病程、手术效果等因素,以"整体护理"理念为导向,给予术前、术中、术后的精心护理,强调系统心理疏导的作用,重视对术后并发症如皮下气肿、切口感染、疼痛的护理,并加强对出院后的康复指导[5-6]。结合研究结果,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明显脓性引流物。治疗早期干预组有2例局部轻微疼痛,但能耐受,多在30 min内自行缓解;对照组有3例局部疼痛且不能耐受,予对症处理后缓解。干预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均P

参考文献:

[1]李莉,徐刚,赵宇辉.VSD技术在修复手部深度烧伤创面应用中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0X):427-428.

[2]秦凤婷.综合治疗促进烧伤创面愈合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8):44-45.

[3]赵蕾.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深度烧伤创面中的应用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1,9(22): 1989-1990.

[4]张茵华,赵朋,华皎,等.密闭湿性疗法在深度酸烧伤创面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烧伤杂志,2011,27(3):227-228.

烧伤愈后护理篇5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9(a)-0157-02

近些年,随着糖尿病发病人数的逐渐增多,临床上烧伤合并糖尿病的发病几率也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1]。已有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由于代谢紊乱以及高血糖增多,其会出现微血管病变以及周围神经病变,再加上患者烧伤后增强了糖异生,因而使得体内葡萄糖生成增多,这不仅会引起各器官、系统代谢功能失调紊乱,同时还会毁损皮肤,从而导致烧伤创面更加难以愈合[2-3]。而临床治疗烧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过程中,加强临床护理干预,对于提升其疗效意义重大[4]。因此该文选取该院收治的烧伤合并糖尿病患者10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根据护理干预模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50例)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50例),从而对不同的护理干预对烧伤合并糖尿病治疗效果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烧伤合并糖尿病患者10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根据护理干预模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50例)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31例,女19例,年龄为45~75岁,平均年龄为(53.27±3.45)岁。糖尿病史2~17年,平均(9.7±3.4)年,烧伤面积2%~48%。观察组患者男30例,女20例,年龄为46~77岁,平均年龄为(52.23±3.69)岁。糖尿病史3~18年,平均(8.5±4.6)年,烧伤面积3%~50%。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实施常规治疗,即控制血糖:采用胰岛素于餐后0.5 h皮下注射,胰岛素用量据血糖监测情况进行调整。采用西格列汀于空腹时口服,100 mg/次,1次/d;控制感染:针对分泌物较多或者合并感染创面,根据药敏试验及细菌培养结果合理采用抗生素治疗。常规消毒铺巾后,将创面分泌物清除干净,并采用烧伤膏进行涂抹湿润。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即注意加强病室空气消毒,持续开放空气净化器,采用500 mg/L含氯擦拭消毒剂对室内地面进行消毒。注意保持敷料、床单干燥整洁,避免较差感染等。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干预。①心理护理。采用药物或者注射胰岛素长期治疗烧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过程中,由于患者用药时间过长,且烧伤后其疼痛感加剧,因而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障碍,如孤独、恐惧、焦虑等。此时护理人员则需综合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且注意将该病症的相关知识、发病原因、治疗方案、预后情况以及并发症护理方法等详细告知患者,以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有效消除各种心理障碍。②创面护理。即如创面需进行干燥暴露治疗,则应当将创面及时清理干净,并保持其干燥清洁,加强创面换药,促使坏死组织以及创面渗液能干燥成痂,从而对创面加以有效保护。注意不能让挤压或者湿润创面,合理控制温湿度等。如创面需要进行湿润暴露治疗,则需将创面坏死组织以及液化分泌物等及时清理干净,以促进创面引流,从而有效避免创面感染。如创面需包扎治疗,则应准备好无菌吸水的敷料,注意包扎至功能部位,且包扎压力必须均匀,以保持良好血运。另外注意创面需每1~2 d进行1次换药。如创面需浸浴治疗,则室温因保持为28~30℃,水温38~39℃。一般初次浸浴时间应当少于30 min,之后可适当延长至1~1.5 h。注意治疗前测量患者的呼吸、脉搏、体温等,且浸浴期间观察患者是否出现面色苍白、脉搏加快、出汗、心慌等症状,以便及时停止治疗。③饮食护理。即按照定时定量、少量多餐的原则合理指导患者饮食。早期可鼓励患者采用流质饮食,且按照主食少量多餐的方法,食物以豆类、粗杂粮、瘦肉、鸡蛋、牛奶、绿色蔬菜、鱼汤、菜汤、粗米汤等为主,注意对患者尿糖、血糖等进行定期监测。④血糖控制。即在患者上臂、大腿、腹部等部位采用胰岛素轮换注射,进针点间隔1~2 cm,以确保胰岛素能被有效吸收。餐前注意监测患者血糖,胰岛素用量需根据每次餐前血糖监测结果进行调整。用药期间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过敏反应,如荨麻疹、全身或者局部红肿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血糖控制情况与伤口愈合疗效。疗效判定:痊愈:即伤口愈合100%;显效:即伤口愈合50%以上;有效:即伤口愈合25%~50%;无效:即创口愈合25%以下。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用χ2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P

2 结果

2.1 两组血糖控制情况对比

经护理,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达标时间等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伤口愈合疗效对比

观察组伤口愈合总有效率为96.0%(48/50),与对照组82.0%(41/50)相比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由于糖尿病患者发病后,其皮肤周围神经以及微血管,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病变,者不仅使得皮肤吸收营养受到阻碍,同时还使得烧伤创面感染率大大增加,从而显著降低了皮肤的愈合有效率。再加上机体因烧伤后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应激反应,该反应会增加患者血糖水平,从而增大其感染率[5-6]。已有研究表明,在治疗烧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过程中,关键在于有效控制血糖,这样既能加速创面愈合,还能有效减少伤口感染率[7]。而治疗期间通过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即能?_到有效控制血糖,改善创面愈合效果,促使患者病情快速恢复的目的[8]。

烧伤愈后护理篇6

[关键词] 周林频谱;金因肽;湿润烧伤膏;压疮

[中图分类号] R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7(b)-059-02

2005年1月~2008年12月,笔者采用周林频谱照射与金因肽和湿润烧伤膏联合治疗骨折压疮36例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压疮患者72例,均为院前发生的带入院压疮,其中,男39例,女33例;年龄26~96岁,平均62岁;骶尾部46例,髋部16例,足跟部10例;均为Ⅱ期溃疡期压疮。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6例,观察组3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意识状态、活动情况、全身营养和压疮部位及大小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每2小时翻身1次,保持皮肤及床单元的清洁干燥,改善全身营养状况的护理,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将压疮溃疡面用生理盐水清洗,0.5%碘伏消毒创面,外涂湿润烧伤膏厚度1~2 mm再用无菌纱布包扎,每天换药1~2次。观察组用生理盐水清洗,0.5%碘伏消毒创面后,在创面喷金因肽(1~2喷)后给予频谱照射20~30 min,再将湿润烧伤膏涂于创面,厚度为1~2 mm,再用无菌纱布包扎,每天换药1~2次。

1.3 评价标准

愈合:2周后红肿消退,渗液减少,溃疡面愈合;显效:局部创面干燥明显,结痂脱落,组织部分修复;有效:溃疡面积缩小,变浅,渗出减少;无效:局部红肿消退不明显或加重。

1.4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病例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论

压疮是全身局部因素综合作用引起的组织变性坏死的病理过程,多见于昏迷、半身不遂、瘫痪、营养不良、骨折长期卧床不能自主翻身的患者。而祖国医学认为,压疮是长期卧床,致气血运行受阻,肌肤失去温煦濡养,造成腐烂,染毒而成压疮。目前治疗压疮的方法很多,但多数采用抗生素或其他制剂及生肌收敛的药粉外敷,对创面有较强的刺激性,不利于创面的再次愈合,换药时易引起再次损伤创面。而伤口湿性愈合理论认为,保持伤口的湿润环境,有利于坏死组织和纤维蛋白的溶解,可促进多种生物活性因子的释放,可加速肉芽组织的生长和上皮细胞增殖,利用伤口自身渗液中的生长因子,可促进伤口的愈合,可明显地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金因肽是小分子多肽,其活性成分是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以10%的甘油和甘露醇为保护剂,适用于烧伤创面、残余小创面及各类慢性溃疡创面的治疗,具有促进创面修复过程中的DNA,加速肉芽组织生长和上皮细胞增殖,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周林频谱照射局部可改善血液流变性能,消除局部组织微循环障碍,调节和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免疫力作用。湿润烧伤膏主要成分黄芩、黄柏、黄连等,具有清热解毒、止痛生肌、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临床上用于烧伤、烫伤的治疗。黄芩的主要活性成分为小檗碱,黄连碱和棕榈碱,对局部有消炎止痛的作用,黄芩主要成分为黄芩苷元,黄柏性味苦寒,泻火解毒,行血止血,在发挥抗菌解毒作用的同时尚可促进血管新生,迅速消除炎症水肿,改善创面微循环和加速伤口的愈合,而且湿润烧伤膏还是一种低溶点的中药单软膏在体温温化作用下。通过基质由膏态变成液态的动态变化和药物渗透,乳化增溶和洗涤作用使创面坏死组织在无损伤或低损伤的方式下由表及里液化后主动排出,达到活血化瘀、祛腐生肌的目的,且创面愈合后瘢痕少。故以上三者联合治疗压疮。在频谱照射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消除局部组织微循环障碍的基础上再给予金因肽和烧伤湿润膏提供伤口的湿润环境加速成肉芽组织生长和上皮细胞增殖,利用伤口湿润愈合理论,两者提供的湿润环境,让伤口保持适度的湿润,利用伤口自身的渗液中的生长因子,促进了伤口愈合,使创面肉芽组织得以迅速生长从而促进创面愈合,明显地缩短了创面愈合时间,但是减轻局部压力是治疗压疮的关键,现代护理研究认为,压疮的发生主要是局部压力、剪切力、摩擦力、营养状况及皮肤潮湿等综合原因引起的局部组织变性坏死的病理过程,但最重要的因素是由于压迫而造成的局部组织低氧、缺血。由此可见,减压是治疗压疮的关键,只有在局部压力得到缓解的基础上,使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组织获得氧,压疮的治疗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

综上所述,应用频谱照射、金因肽与烧伤湿润膏联合治疗骨折患者压疮,可大大加速创面愈合的速度,效果显著,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经济实用,经观察无毒性反应,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姜桂霞.压疮中西结合防护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6):169.

[2]毛小萍.湿润烧伤膏治疗褥疮的护理体会[J].黑龙江护理杂志,2000,6(2):8.

[3]列慧风,鞠莅蓓,王江萍.湿润愈合理论在临床压疮治疗中应用研究进展[J].护理杂志,2008,(5):42.

[4]赵锦颖,于士玉.褥疮局部治疗用药[J].中国医药导报,2006,3(35):3.

[5]费珍美.中西医结合治愈压疮67例体会[J].护理研究,2003,17(4):473.

[6]范伟宏.溃疡期压疮的综合治疗与护理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7(7):16-17.

[7]刘兆艳,来玉民,于丽华.龙血竭粉治疗Ⅱ期限压疮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7(7):13.

烧伤愈后护理篇7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河南洛阳 471003

[摘要] 目的 探讨观察老年人烧伤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 方法 将该院52例低热烧伤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用莫匹罗星软膏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哌酸软膏进行治疗。 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76.92%,烧伤创面愈合时间为(18.3±5.1)d;观察组总有效率96.15%,烧伤创面愈合时间为(11.8±3.6)d,两组临床效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老年患者的烧伤应因其较高的重视,做到及时发现尽早处理,藏红花油精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老年烧伤具有更好的疗效,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 老年;烧伤;藏红花油精;湿润烧伤膏;疗效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5(a)-0071-02

老年烧伤在烧伤患者中较为常见,而该研究以老年低热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低热烧伤是指较长时间针对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温度在41~60 ℃的渐进性损伤,这种烧伤往往发生在老人身上,因其愈合时间长,治疗效果较差[1]。为探讨观察老年人烧伤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该研究选取该院自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入低热烧伤的52例老年患者对其疗效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52例低热烧伤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莫匹罗星软膏治疗)和观察组(哌酸软膏治疗),每组26例。所有患者均是Ⅱ度烧伤,烧伤面积也控制在0.5%~5.4%TBSA;烧伤原因:热水袋烧伤27例,暖壶烧伤11例,艾灸理疗烧伤6例,电热毯烧伤4例,其他5例;烧伤部位:下肢32例、臀部5例、腹部4例、腰背部5例、上肢3例、胸部3例。对照组男18例,女8例;年龄70~84岁,平均年龄75.2岁;平均体重67.7 kg;平均身高168.6 cm。观察组男16例,女10例;年龄68~80岁,平均年龄74.6岁,平均体重68.3 kg;平均身高167.6 cm。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清创及修剪疮口,去除疱皮皮。对照组采用莫匹罗星软膏进行治疗治疗,涂抹1~2次/d。观察组采用氟哌酸软膏伤膏治疗方案,然后直接在患者创面涂药,涂抹药物厚度约为3.5 mm,涂抹1~2次/d。将创面部位用无菌纱布包好,避免伤口被感染,纱布需更换2次/d。1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3 疗效评价标准

针对患者烧伤对其创面进行疗效评估。根据患者创面治疗前后面积比进行评价疗效分析,痊愈:临床症状消失,伤口完全闭合;显效:临床症状明显缓解,伤口缩小>40%以上,肉芽组织发育及周边皮肤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伤口缩小在25%~40%之间,肉芽组织发育尚可,周边皮肤较好;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伤口面积缩小<25%或进行性扩大。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的时间(从入院治疗开始到创面痊愈为止)。

1.4 统计方法

该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中痊愈5例,显效12例,有效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76.92%,观察组中痊愈11例,显效9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对比

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8.3±5.1)d;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1.8±3.6)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老年烧伤患者在临床上具较为明显的特点,具体为:① 老年低热烧伤创面较小,且疼痛不明显,易被患者忽视,不能得到及时治疗。严重时可出现感染溃烂;②局部皮肤比较干燥,造成较晚溶痂。在去除水疱后,多呈现出红白相间基底创面,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为褐色,甚至变为黑色干性坏死灶[2-3];③老年人因其免疫力低下,常带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易出现烧伤和周围组织的感染溃烂,使创面扩大;④老年新陈代谢速率较慢,创面愈合速度慢,易出现肉芽创面[4]。

哌酸软膏具有明显的抗凝血作用,能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对炎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能使炎症的病理损害显著减轻。还具有活血祛瘀、通络、凉血解毒、养血的功能,促进血管新生,改善创面微循环,消除炎性水肿,加速创面坏死组织脱落,加速病损组织修复的作用[5]。

老年人由于身体活动不方便,在出现事故时无法及时躲避,因此,受伤的可能性就较大,烧伤就是其中一种。人处于老年阶段时,身体的应激能力会下降,且免疫与身体调节功能也逐渐弱化,由于防御能力的变得越来越弱,身体受感染的几率便加大,加上老年人患有一些基础疾病,一旦出现烧伤事故,若患者承受能力太差,就有可能导致其死亡。医院要根据患者的烧伤程度用药。据统计,老年人因烧伤而引发的死亡率高达65%,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可以通过给老年患者进行呼吸道护理和补液复苏,避免出现呼吸道感染现象,这有利于使死亡率大大降低[6-7]。

除此之外,还要以患者病情为依据,检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同时彻底了解患者的尿量、血流动力学等各项指标,对患者的输液速度和输液量进行调整,如果患者突然出现休克症状,要及时对其进行治疗。由于老年人身体功能逐渐弱化,因此,他们在烧伤之后病情较为严重,不过只要经过良好的治疗与护理,患者恢复的几率非常大[8]。哌酸软膏治疗老年烧伤具有很好的效果,患者在使用这两种药物之后恢复快,创伤愈合后疤痕增长不明显,目前尚未发现患者存在过敏现象。患者在烧伤之后一定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不要给自己过多的心理压力,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要定期观察患者创面变化情况,并对患者给予鼓励。

该调研观察组较对照组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对照组总有效率76.92%,烧伤创面愈合时间为(18.3±5.1)d,观察组总有效率96.15%,烧伤创面愈合时间为(11.8±3.6)d,两组临床效果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之,老年患者的烧伤应因其较高的重视,做到及时发现尽早处理,该研究哌酸软膏治疗老年烧伤具有更好的疗效,明显缩短疮面的愈合时间,且具有不良反映小,经济实惠,药源充足,操作简单等特点,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胡永才,黄泽春,欧才生,等. 氟哌酸外用治疗60岁以上老年人烧伤残余创面疗效分析[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2010, 19(10): 39-40.

[2] 王淑娟,李晓莉,张宏山,等. 老年烧伤患者治疗效果分析[J]. 河北医药, 2013, 35(12): 1863-1864.

[3] 陶卫斌. 早期整形手术对老年烧伤合并神经损伤患者的效果观察[J]. 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0(17): 43-44.

[4] 李学愚,陈艾. 老年人重度烧伤42例治疗的临床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 2009, 6(19): 23-24.

[5] 张凤斋. 老年人家庭理疗不当致烧伤11例报告[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3(7): 117-118.

[6] 马秀峰,曹建红,刘洪业,等. 74例老年烧伤临床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0(19): 168-169.

[7] 王帅,徐庆连,牛锦程,等.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在中老年III/IV度烧伤创面中的应用[J].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 2013, 8(3): 43-45.

烧伤愈后护理篇8

【关键词】 三次换药法;小儿;头面部;烧伤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8.010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ree-dressing change method in pediatric head and face burn. Methods A total of 93 children patients with head and face burn received bandaging therapy, as three-dressing change method, and they received condition corresponding nursing measure for effect observation. Results Among the 93 patients, there was 1 case with deepened trauma due to tracheotomy, the other 92 cases had standard wound healing time, with good rate as 98.92%. Conclusion Implement of bandaging therapy for pediatric head and face burn contains features as followed: ①blocking bacteria and virus, avoiding pollution; ②reducing scratch due to automatic movement; ③ensuring suitable wound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accelerating healing speed. This method is effective and feasible for pediatric head and face burn.

【Key words】 Three-dressing change method; Pediatric; Head and face; Burn

在日常生活中, 小儿烧伤并不多见。小儿特别受到社会的关注, 关爱儿童成长, 不仅是父母迫切心愿, 也是国家人民的责任。对于小儿烧伤的治疗已有众多文献的论述, 但是小儿头面部烧伤治疗的专题论述较少, 由于小儿头面部烧伤的治疗是患儿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可以说, 在治疗上头面部烧伤较其他位置烧伤是一个重之又重的部位[1]。小儿头面部烧伤的治疗较成人有明显的区别。本文收集2012年6月~

2015年6月本科收治烧伤出院患者共775例, 其中小儿烧伤233例, 伴头面部烧伤患儿93例, 现将本科三次换药法在小儿头面部烧伤临床应用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文收集2012年6月~2015年6月本科收治烧伤出院患者共775例, 其中小儿烧伤233例, 约占同期烧伤患者的30%, 伴头面部烧伤患儿93例, 约占总烧伤部位的40%, 烧伤面积最大60%, 最小2%, 平均烧伤面积5%, 烧伤原因为热液、火焰, 绝大部分属开水、热汤之类的烫伤。临床研究资料, 所有病例伤前均为正常健康小儿, 而且是受伤当天急诊入院。按年龄段分成三组:婴幼儿组(0~2岁)65例, 占70%;学龄前组(3~5岁)17例, 占18%;学龄期组(6~12岁) 11例, 占12%。

1. 2 治疗方法 患儿入院后, 先向家长了解烧伤原因, 检查全身烧伤情况, 然后快速作出对病情的判断。分烧伤大、小作不同的处理:大面积烧伤患儿, 首先建立静脉通道, 保证呼吸道通畅, 病情稳定的状态下作简单创面处理。头面部创面清创时, 尽量保留水泡皮, 不要轻易撕脱, 已撕脱的腐败表皮创面敷厚凡士林纱, 用纱块覆盖, 戴头套网纱固定, 休克期过后, 即伤后3~5 d, 患儿在全身麻醉下行彻底的清创术, 将头面部创面残留零碎、游离的腐皮清除。注意:如果见腐皮不透红的创面此表皮应继续保留。创面分别先用0.1%聚维酮碘消毒, 然后用生理盐水清洗, 外露创面敷“爱可欣”或“猪皮”, 用纱块覆盖, 戴头套网纱固定, 1周后再作常规换药。小面积烧伤患儿, 首先判断是否伴有吸入性损伤, 排除这种情况后, 头面部创面的首次处理同上。伤后3~5 d, 除学龄期组外, 婴幼儿组和学龄前组均在静脉麻醉下进行清创术, 创面处理同上。将患儿入院后这三次的创面处理, 简称为“三次换药法”。

1. 3 疗效评定标准 本科根据小儿头面部烧伤创面愈合时间分优、中、差三个等级来评估。这种等级的评定根据《烧伤治疗学》相关诊断而来:优:指伤后12 d内创面愈合, 可以预计创面愈合后, 一般不留疤;中:指伤后13~20 d创面愈合, 可以预测创面愈合后可能不留疤或仅留浅表瘢痕;差:指伤后21 d以上创面未愈合, 创面愈合后遗留明显瘢痕。优良率=(优+中)/总例数×100%。

2 结果

93例患儿, 除1例小儿因头面部烧伤休克期肿胀明显, 伴呼吸功能障碍, 需作气管插管(2 d后排除)外, 其余均未作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治疗后优89例(95.70%), 中3例(3.23%), 差1例(1.08%), 优良率为98.92%。见表1。

3 讨论

本组93例头面部烧伤患儿, 根据本科研究, 头面部烧伤的发生率最高为婴幼儿组, 其次为学龄前组和学龄期组。致伤物质各组均以热液烧伤为主, 如开水、热汤、热茶等之类物质, 致伤原因:①年龄段越小的烧伤是直接与家庭人员看管不到位有关, 如为小儿洗澡时用热水不当, 热物放置的位置不当等。②烫伤后缺乏自救知识, 主要表现年龄较大的儿童和一些成人[2]。这些原因的烧伤从另一个方面也反映出烧伤外科的科普知识在社会宣传的力度不够有关。

临床上头面部烧伤称之为特殊部位烧伤, 为什么说它是特殊部位。作者认为基于三点:①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此部位是外露让人看, 让人审美, 随时影响着自己与别人的心灵;②从病情来看, 此部位是呼吸道的开口处, 一旦发生咽喉部水肿, 易招致呼吸道梗阻危及生命;③从创面修复来看, 此部位皮肤黏膜损伤后, 治疗上有些困难, 临床上头面部烧伤愈合后遗留瘢痕的患者累见不鲜。如何为特殊部位得到更好的修复一直是专科医生关注的问题[3]。

在治疗小儿头面部烧伤的过程中, 重点是在保证患儿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选用较好的方法, 使创面得到又快又好的恢复, 尽可能减少后期遗留瘢痕的后遗症。小儿头面部烧伤早期都有水肿表现, 头面部肿胀, 眼睑睁开困难, 尽管咽喉部水肿导致呼吸功能障碍的病例很少, 但是仍需引起重视, 本组1例烧伤小面积头面部休克期有呼吸道梗阻表现, 经气管插管2 d, 水肿消退, 拔除插管, 另1例是特大面积烧伤, 没有特殊头面部烧伤, 但由于全身肿胀明显, 呼吸频率明显增快, >40次/min, 血氧饱和度偏低, 伤后数小时内做了气管切开。对于气管切开利弊同存。有利一面保证了呼吸道通畅, 便于救治, 必要时可以上呼吸机辅助呼吸, 减轻患儿呼吸功能;为休克期过后接着迎来的首次手术创造有利条件。弊的一面:增多了一次创伤;增加一个易感染的伤口, 易并发气管炎、肺炎;增加护理工作量;患儿治愈后颈部遗留瘢痕, 给其成长过程中心理留下阴影[4, 5]。平衡其利弊, 作者认为, 对小儿气管切开应持慎重态度, 原则上能不做气管切开的就不做。只有在密切监测病情时, 患儿出现烦躁, 血氧饱和度下降, 确诊为气道梗阻所致, 同时考虑, 如果作气管插管不能在2~3 d拔管, 接着又需手术治疗。这时才考虑作气管切开。关于气管切开的问题临床上有些医生总结出一句话“宁松勿紧”。也就是说, 为了避免喉头继发性水肿, 招致痰液误吸, 窒息死亡的发生, 对头面部烧伤患者认为有可能发生这种情况者, 入院后即作气管切开。作者认为:如果仅仅是因为惧怕患儿喉头水肿而误吸导致窒息, 而随意放松气管切开术的指征, 显然不妥[6]。

头面部烧伤创面传统的处理方法为暴露或半暴露, 原因是此部位不便于采用包扎疗法, 可以说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从临床观察, 创面处理选用包扎疗法较暴露或半暴露疗法更具优越性。创面愈合的速度要比暴露或半暴露快, 同时将大大减少瘢痕的形成。其原因, 包扎疗法:①阻隔外界细菌病毒入侵, 避免污物的污染。②减少患儿不自觉的活动所致意外的擦伤。③包扎可以保证创面处于适当的温度和湿度, 符合创面“湿润疗法”的理论。作者认为小儿头面部烧伤创面采用包扎疗法, 收到较理想的效果。本组93例患儿, 除1例小儿因头面部烧伤休克期肿胀明显, 伴呼吸功能障碍, 需作气管插管(2 d后排除)外, 其余均未作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治疗后优89例(95.70%), 中3例(3.23%), 差1例(1.07%), 优良率为98.92%。

采用包扎疗法, 对于小儿头面部烧伤创面有些难度, 尤其是小儿常哭闹, 越是小的小儿越不明事理, 换药时头面部老是转动, 不易更换药物, 不易固定敷料, 不配合给予包扎, 包扎后的敷料又容易松散。但是, 小儿也有其优势, 创面一旦保护得好, 无继发损伤感染, 愈合速度较成人快。本科对小儿头面部烧伤采用包扎疗法, 其优点:①采用无痛换药, 减少患儿的恐惧心理;②换药时医护人员不受患儿哭闹影响, 清创干净, 敷料包扎固定牢固;③换药次数少, 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④有利于创面的自然修复。

根据临床观察, 小儿头面部烧伤绝大多数病例都是Ⅱ度创面, 非常适合应用包扎疗法。通过采用“三步换药法”, 此法可行有效。对于过去沿用的暴露疗法, 应当废用。因为暴露疗法, 容易使创面加深, 延迟创面愈合, 增加头面部瘢痕形成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 冯莉萍, 叶素琴. 小儿头面部烧伤的护理体会. 现代医药卫生, 2010, 26(20):3166-3167.

[2] 姚洪玲, 李娜, 张晓婷, 等. 小儿头面部烧伤的护理. 实用医药杂志, 2008, 25(1):62.

[3] 王会军, 蒋永能, 赵炳瑜, 等. 软组织扩张术在小儿头面部烧伤后瘢痕修复中的应用. 中国美容医学, 2012, 21(2):211-212.

[4] 马月兰, 柴雪B, 张晓燕, 等. 小儿头面部烧伤合并眼部损伤的护理. 全科护理, 2013, 11(24):2242-2243.

[5] 杨丽, 唐文华, 李莉, 等. 多爱肤超薄敷料治疗小儿头面部烧伤的护理体会. 全科护理, 2013, 11(21):1941-1942.

烧伤愈后护理篇9

【关键词】 头面部烧伤;护理干预

所谓烧伤是指人体机体被高温物体直接接触或者辐射所造成的人体组织损害。人体被烧伤的面积达到三分之一以上便为重症烧伤患者, 会危及生命[1]。头面部的组织神经及毛细血管比较丰富, 烧伤很容易造成患者出现呼吸系统堵塞、休克、五官畸形、感染等严重问题。本文对吉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2例重症面部烧伤患者实施综合的护理干预, 效果明显, 现对其护理资料进行分析, 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数据为2009年12月~2012年1月本院的重症面部烧伤患者, 共92例, 其中有45例男患者, 47例女患者, 年龄在12~57岁之间, 平均年龄31.5岁, 患者的烧伤面积在35%~55%之间。有10例为爆炸性烧伤, 40例为火焰烧伤, 20例为热态液体烧伤, 15例为化学性烧伤, 7例为辐射性烧伤。92例患者在入院时均为昏迷状态, 全部被确诊为重度烧伤。

2 护理措施

2. 1 休克期的护理干预 首次保持患者呼吸顺畅, 一般头面部受到重度烧伤, 很容易造成患者头面部浮肿, 呼吸不通畅, 因此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及时抬高头部, 或者给与吸氧、 吸痰等护理, 避免出现窒息的问题[2];其次护理人员及时的给与患者补充液体, 维持患者身体机能。

2. 2 感染期的护理干预 ①传统护理:患者在经过休克期之后的2 d内便进入感染期, 此时患者极易出现创面感染, 护理人员应随时观察患者的体温[3], 并隔离治疗, 避免外界对其造成感染。②创面的护理:烧伤患者恢复需要较长的时间, 护理人员在对患者创面进行护理时应注意最大限度的降低患者疼痛, 避免造成创面组织损伤。③五官的护理:烧伤的患者, 眼睛极易出现水肿, 并且眼睛内部的分泌物不易被清除, 极易造成眼部的感染, 可采用氯霉素眼药水调理, 在患者睡前可采用红霉素眼膏进行调理。患者的耳部也常出现分泌物不易清理的问题, 护理时应及时对患者耳部进行清理, 并且必要时在外耳道处塞一些纱布等, 以避免眼部分泌物或者渗出液体流入耳朵, 引发炎症。同时在护理时应保持鼻腔内部的清洁和湿润度。严重烧伤患者会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 口部出现水肿或细菌繁殖等, 可运用氯化钠溶液进行漱口, 保持患者口腔的清洁以及湿润度。④避免感染的护理干预:在患者住院进行治疗的阶段, 尽量避免患者与外界的接触, 阻断感染源头, 为患者提供清洁的住院环境, 包括床单被罩等, 每日对病房进行消毒杀菌。

2. 3 心理的护理干预 由于头面部为特殊位置, 重症烧伤患者极易出现消极的心理问题, 如恐惧、焦虑、抑郁、悲观等, 阻碍了疾病的恢复, 严重者会出现轻生的念头, 危机生命。因此, 护理人员应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 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动态, 给与患者健康疾病问题的讲解, 以便帮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促进患者的康复。

2. 4 出院护理干预 患者出院后, 给与出院的护理指导, 指导患者应避免长期日晒、防止紫外线损伤, 以及出院后的日常饮食问题的指导, 应注意清洁卫生, 尤其是创面的卫生, 并且禁食辛辣食物。

3 结果

本组92例重症头面部烧伤的患者在经过综合的护理后, 全部治愈, 成功率为100%。

4 讨论

因面部烧伤的特殊性, 头面部的烧伤极易出现呼吸系统堵塞、脑水肿、休克、五官畸形、感染等严重问题。尤其是面部的特殊位置, 重症烧伤会对患者心理及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 常易引发患者轻生的想法。因此, 对于重症头面部患者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 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休克期的护理可帮助患者呼吸畅通, 避免发生休克;感染期的护理可帮助患者避免出现感染的问题, 预防并发症;出院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提高预后, 提高创面愈合度。因此, 综合全面的护理干预可以促进重症头面部烧伤患者的恢复, 降低并发症发生, 提升治愈率, 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汪英香. 68例头面部烧伤患者的护理体会.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护理研究, 2010,21(18):218.

烧伤愈后护理篇10

【烧伤小儿护理

由于小儿各系统脏器功能发育不完善,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反抗力低,以及对液体丢失的耐受性差,烧伤后患儿创面大量血浆渗出和电解质丢失,使小儿烧伤伤情严重、复杂、治疗难度大,死亡率高。因此及时有效地治疗和观察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本组集多年来工作经验,在2006年,采用小儿住院期间的护理干预法,让患儿离开家人、隔离治疗、进行整体护理,治疗了236例小儿烧伤病例,收到良好效果,报告如下摘要:

1临床资料

本组2006年共收治小儿烧伤236例,男性182例,女性52例,年龄最小的6个月,最大10岁,平均4.6±2.3岁,诊断标准按三度四分法,面积判定按新九分法。烧伤面积6%~76%TBSA,平均16.5±5.4。Ⅲ0.1%~10%TBSA,平均0.7±0.21。其中小于10%TBSA占75例,10%~20%TBSA占92例。20%~30%TBSA占38例。大于30%TBSA占31例。伤后入院时间摘要:1h~8d,平均4.8h±1.9h。烧伤原因摘要:热水(液)烫伤150例,火焰烧伤69例,电烧伤13例,酸碱烧伤4例,其中有头面部烧伤患儿占89例,合并吸入性损伤者占15例。并发应激性溃疡5例,高热、抽搐36例,心跳呼吸骤停4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

2护理干预重点和方法

患儿离开父母和家庭亲人,进入烧伤隔离室治疗后,一切医疗护理和日常生活,全部由医护人员完成。在住院期间我们重点干预的有摘要:

2.1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给予氧气吸入,非凡注重头面部烧伤或有吸入性损伤的患儿,严密观察呼吸功能,监测血氧变化,床边备吸引器及气管切开包,及时进行气管切开或插管,保证气道畅通无阻。

2.2快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保障有效静脉输液。由于体液损失,循环血量不足,表浅静脉塌陷,穿刺难,宜选择颈外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大隐静脉等粗大血管,以确保液体及时输入。采用苏州碧园厂家生产的24G静脉套管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此法操作简单,穿刺速度快、易固定、好维持,可持续7d,且管径粗,能迅速达到补充血容量的目的。

2.3严格遵循输液原则,合理控制输液速度,确保有效抗休克治疗。以“先晶后胶”“先快后慢”“晶胶交叉”补充为原则。按我国烧伤休克期补液的计算常用公式摘要:第一个24h补液总量(ml)=Ⅱ、Ⅲ度烧伤面积×体重(kg)+生理需要量。其中K值婴幼儿为2.0,儿童为1.8,生理需要量儿童为每公斤体重80ml,婴幼儿为每公斤体重100ml,第二个24h补液总量为第一个24h计算量的一半加上生理需要量[1]。关键是伤后第一个8h应尽可能补足,一般补给总量的1/2。晶体和胶体的比例一般为2摘要:1。后16h补入其余的一半。输液过程保质保量,均匀输入,按生命体征变化,尿量情况,及时调整输液速度。

2.4认真监测患儿的神志、心率、尿量、呼吸、循环[2],优质做好休克期护理。密切观察患儿神态变化和精神神经系统的改变。随时把握病情变化。认真监测生命体征,每30min或1h测定、记录一次。注重保暖和预防体温过高,以测肛温为宜,当体温超过39℃,及时物理或药物降温,防止高热惊厥、抽搐。小儿烧伤后常出现脉搏细速无力,可达140~200次/min,摸触困难,以听心率为准。呼吸节律不整,可达30~60次/min。护士应注重呼吸频率、节律、肢端及口唇色泽变化,持续监测血氧饱和度。防止肺水肿、脑水肿及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尿量能较好地反映组织血液灌注情况。注重观察尿液颜色、性质、数量。根据尿量合理调整输液速度及输液量,尿量维持在1.5ml/h.kg,婴儿应达10ml/h,儿童达20ml/h。小儿连续每小时尿量如少于每公斤体重1ml,即可定为少尿[4]。

2.5做好创面护理,减轻疼痛刺激,减少休克因素。患儿进入隔离病房后,调节室温在30℃~32℃,湿度40%~50%,注重保暖,约束四肢,保持适宜,保证创面干洁,加强眼、耳、鼻及口腔护理。对于环形创面,防止受压过久,加重病情,每2~4h轻柔翻身一次,进行创面换药处理。

2.6搞好营养护理,保障肠道喂养,合理静脉营养。由于烧伤打击,液体丢失,免疫低下,菌群移位和内分泌变化影响,常导致超高代谢和负氮平衡,易并发感染,加重病情。因此,住院期间的肠道喂养十分重要。早期胃肠道喂养,可防止肠道细菌或毒素移位,阻止分解代谢,利于患儿康复。可给予高热量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如米汤、牛奶、果汁等,少量多餐,同时还可防止急性胃扩张、食物返流等并发症。适应后应逐步给予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饮食。注重耐心、细致、暖和、亲切喂食。同时注重积极进行静脉营养,并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静脉营养并发症。

2.7优化心理护理,培育亲人情感,建立健康心理。患儿离开亲人,进入隔离病房,不免产生生疏和惧怕心理,护士要多和患儿沟通培养感情,经常赞扬、鼓励、讲故事、说笑话,关心患儿,给患儿亲切的笑脸,创面疼痛时给予安慰,分散其注重力,适当给予镇静止痛,在换药打针的治疗过程中要分散其注重力,避免白大褂“刺激”。此外,病房内要营造良好的氛围,避免负面影响,保证小儿后期心理上的健康发育[5],使患儿感到暖和、幸福,建立健康心理。

2.8防止交叉感染。隔离治疗期间谢绝探视,室内工作人员也应适当限制。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必须戴口罩、帽子、穿隔离衣、换清洁鞋,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病房每日紫外线空气消毒两次,床旁桌、地面均用消毒液擦洗,病床上接触物品皆为消毒用品,污染潮湿后及时更换。

3护理干预有效评估指标

3.1病情平稳,休克期过渡快,并发症少。

3.2患儿恬静,不哭不闹,精神状况好。

3.3食欲随病情好转增加,大、小便逐日正常。

3.4创面成痂好,炎症反应轻,愈合快。

3.5治愈率高,死亡率低,住院时间缩短。

3.6出院时无心理障碍,体重增加。

4结果

通过积极的住院期护理干预,有重点、有办法、有条不紊的护理,治愈209例,治愈率88.6%,平均住院13.6d±4.1d。2例死亡,1例死于全身侵袭性感染脓毒血症,1例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草药外敷引起),25例因家庭经济困难,好转出院。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讨论

由于小儿神经体液调节机制未臻完善。烧伤后2~4h即可发生严重烧伤休克,是造成小儿烧伤死亡的重要因素。及时有效的抗休克治疗是救治成功的关键。因此我们认为休克期护理干预是救治成功的基本保障,是有效方法之一。良好的护理可以提高救治成功率﹑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缩短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