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应用十篇

时间:2023-10-30 17:56:44

集成电路应用

集成电路应用篇1

【关键词】集成电路;应用

一、引言

集成电路技术作为微电子技术的一个重要门类和组成部分,其技术发展遵循着著名的摩尔定律,仅仅需要1.5年的时间就能够将相同性能的电路压缩到原有体积的一半,而进40年来,集成电路的体积几乎缩小了30000倍。当前,顶尖的集成电路研发技术掌握在少数几个发达国家的研究机构手中,而与集成电路息息相关的IC产业已经被高度整合,从设计,到制造,到封装再到测试,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集成电路的广泛应用不断地推动着科技的进步,也不断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本文将讨论集成电路的原理,分析集成电路的发展,最后讨论集成电路的应用。

二、集成电路概述

微电子学是一种结合了电子学以及材料物理学的综合学科,该学科的主要研究认为是将半导体材料进行适当处理,制造出微型电子电路、微型电子系统以满足各种应用需要。基于微电子技术发展起来的集成电路技术主要囊括了材料技术、电路技术、集成封装技术等几个门类,主要通过将晶体管器件、电阻器件、电容器件等按照电路原理高度集成在一起,从而实现电路的某种功能,从集成电路输入输出关系来看,集成电路一般可以分为模拟集成电路和数字集成电路两种。

三、常见集成电路举例

1.74LS138译码器

74LS139集成电路是常见的两个2线-4线译码器,共有54/74S139和54/74LS139两种线路结构型式,当选通端(G1)为高电平,可将地址端(A、B)的二进制编码在一个对应的输出端以低电平译出。若将选通端(G1)作为数据输入端时,74LS139还可作数据分配器。A、B译码地址输入端,高电平触发;芯片的G1、G2为选通端,低电平触发有效;Y0~Y3为译码输出端。

2.74ls244缓冲器

74LS244是一种3态8位缓冲器,一般用作总线驱动器。74LS244芯片没有锁存的功能,地址锁存器就是一个暂存器,74LS244根据控制信号的状态,将总线上地址代码暂存起来。8086/8088数据和地址总线采用分时复用操作方法,即用同一总线既传输数据又传输地址。

当微处理器与存储器交换信号时,首先由CPU发出存储器地址,同时发出允许锁存信号ALE给锁存器,当锁存器接到该信号后将地址/数据总线上的地址锁存在总线上,随后才能传输数据。

3.555定时器

555定时器是一种模拟和数字功能相结合的中规模集成器件,是最常见的定时器集成电路。一般用双极性工艺制作的称为555,用CMOS工艺制作的称为7555,除单定时器外,还有对应的双定时器556/7556。555定时器的电源电压范围宽,可在4.5V~16V工作,7555可在3~18V工作,输出驱动电流约为200mA,因而其输出可与TTL、CMOS或者模拟电路电平兼容。一般来说,555定时器的功能实现由比较器决定。两个比较器的输出电压控制RS触发器和放电管的状态。在电源与地之间加上电压,当5脚悬空时,则电压比较器C1的同相输入端的电压为2VCC/3,C2的反相输入端的电压为VCC/3。若触发输入端TR的电压小于VCC/3,则比较器C2的输出为0,可使RS触发器置1,使输出端OUT=1。如果阈值输入端TH的电压大于2VCC/3,同时TR端的电压大于VCC/3,则C1的输出为0,C2的输出为1,可将RS触发器置0,使输出为0电平。

555的应用:

(1)构成施密特触发器,用于TTL系统的接口,整形电路等;

(2)构成多谐振荡器,组成信号产生电路,振荡周期:T=0.7(R1+2R2)C;

(3)构成单稳态触发器,用于定时延时整形及一些定时开关中。

555应用电路采用以上三种方式中的1种或多种组合起来可以组成各种实用的电子电路,如定时器、分频器、脉冲信号发生器、元件参数和电路检测电路、玩具游戏机电路、音响告警电路、电源交换电路、频率变换电路、自动控制电路等。

四、集成电路发展

电路工艺是集成电路技术中最为基础的部分,主要涉及到扩散技术、氧化技术、光刻腐蚀技术以及薄膜再生技术等方面。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微电子研究人员充分研究了氧化二硅系统的电性质,完成了界面物理研究的理论储备,紧接着科学家通过控制钠离子玷污的手法,配合使用高纯度的材料,成功实现了MOS集成电路的生产,由于MOS电路在工艺上易于控制、功耗很低、集成度高、可裁剪性强等优点,当前半导体工业中,绝大多数的集成电路有使用MOS或者CMOS结构。

制版技术方面的关键技术的光刻技术,光刻技术最初被使用在照相术上面,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被应用到半导体技术中,仙童公司巧妙地使用光刻技术实现了集成电路的图形结构。使用光刻技术制造的器件相互连接时可以不使用手工焊接技术,而是采用真空金属蒸发技术,使用光刻技术实现电路的绘制。近年来,随着光刻技术的发展,光刻技术的加工精度已经达到超深亚微米数量级。

电路设计方面。1971年,Intel公司第一台微处理器的发明是集成电路技术对人类做出的最大贡献之一,微处理器的发明开辟了计算机时代的新纪元。微处理器的发明带动了以CMOS为基础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系统的发展,也带动了智能化电子产品的飞速发展,是信息技术的基础原件和实物载体。近年来,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科学家将量子隧穿效应技术应用到集成电路领域,推动了信息化社会的进程。

工艺材料方面。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很多新材料技术和新物力技术不断地被应用到集成电路领域当中,铁电存储器和磁阻随机存储器就是其中的代表。当前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突显出一些新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从一维向多维发展,向材料技术、微电子技术、器件技术以及物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集成电路的发展也正因为如此遭遇瓶颈,物理规律的限制、材料科学的限制、技术手法的限制。不过与此同时,宽禁带的SiC、GaN以及AIN等材料击穿电压值高、禁带值高、抗辐射性能好,应经被广泛应用,所制造器件在高频工作状态、高温状态以及大功率状态下性能优异,是集成电路的发展方向。

五、结语

集成电路是上世纪人类社会最伟大的发明之一,集成电路的广泛应用不断地推动着科技的进步,也不断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本文系统分析了集成电路的原理,列举了几种常见集成电路,并对集成电路的发展进行了讨论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允炆.半导体技术[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2]李祁镇.集成电路概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韩周子.数字集成电路概述[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4]方寒.浅谈集成电路的发展[M].中国科技纵横,2003.

集成电路应用篇2

关键词:数字集成电路;应用;前景

中图分类号:TN7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19-4476-02

集成电路从60年代开始发展至今,其规模大致上遵照摩尔定律发展[1],即芯片上的晶体管数目每隔18个月就翻一番或每三年翻两番。目前单个的芯片上已能够制作上百万个晶体管的一个完整数字系统或数/模混合的电子系统。集成电路的特征尺寸已发展至纳米水平。伴随着数字集成电路技术的越来越成熟,它于人们的生产以及生活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对数字集成电路在生活应用中的进一步探究也就越来越有必要。该文将从数字集成电路的基本结构和分类这些方面对其原理进行比较详细的介绍,然后重点讨论和探究它的实际应用,最后将结合数字集成电路在生活当中的实际应用设计出一个利用数字集成电路原理制成的流水灯。

1 数字集成电路的基本原理

数字集成电路是将元器件和连线集成于同一半导体芯片上而制成的数字逻辑电路或系统[2]。

数字集成电路基本电路符号如图1所示,它有输入、输出、电源和接地四个端口。数字集成电路具有静态特性以及开关特性,表示静态特性的参数有输入电压、输出电压、输入电流和输出电流等。

图1 数字集成电路基本电路符号

集成电路正常工作的时候,输入电压有高电平输入电压和低电平输入电压,使用最小值表示,表示能判断高电平的最低输入电压,因此,在高电平给定时,需高于的电压,用最大值表示,表示能判断低电平时的最大输入电压,因此,在低电平输入电压给定时,需低于的电压。

输入电流有高电平输入电流和低电平输入电流,都是表示集成电路输入端加上电压时,流经输入端的电流。其中表示输入端加上最大输入电压时的电流,表示输入端加上规定高电平输入电压时的电流,表示输入端加上规定低电平输入电压时的电流。CMOS输入电流几乎等于0,因此,只用表示。集成电路的输入电流随类型不同而不同。

2 数字集成电路应用

2.1 多路自动巡检控制器

在一些电子仪表较密集的工业控制和自动检测系统中,经常会使用多台同种检测控制仪表,对不同的处所和位置进行检测和控制。为了达到对这些仪表的集中监测的目的,通常会采用一台多路自动巡检控制器。它能对被控通道自动巡检,并将被控通道用数字显示器显示出来。它既可以作为自动巡检,又可以转换为手动巡检,使用起来相当的方便。

电路组成,它主要由脉冲发生器、计数器、通道转换器和通道显示器等组成。

2.2 绕线机电子计数器

普通的绕线机一般采用机械传动的指针式计算器来进行计数,由于存在传动齿轮的磨损和固有机械间隙,有时很难做得到准确计数。接下来要介绍的电子计数式绕线机,则采用了接触式的光电传感器来触发电子计数器进行计数,所以准确度比较高。此外,由于使用了具有加减功能的电子计数器,所以在绕线过程中出现纠错重绕的时侯,计数器仍然能够对实际绕组数进行加减,它的计数精确度高,使用方便。

在绕线轴加装的圆盘上有一个长孔,该孔与光电传感器对应,当绕线机旋转时,每转一周,光电传感器就被触发一次。先被触发的传感器进行加减识别功能,后被触发的传感器则输出计数脉冲。

2.3 数字集成电路在军事方面的应用

自从20世纪60年代第一块集成电路问世以来,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微电子技术发展迅速,并促进了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其他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人类社会的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国防建设及日常生活都产生巨大影响[3]。

战术通信指在作战地域内指挥一个战役或战斗所使用的通信,主要是无线通信。目前,新军事变革以信息化为核心的,作为各作战分队的连接纽带,战术通信的关键性作用日渐彰显。和其他的电子设备相同,微电子器件也大量应用在战术通信装备中,微电子技术在战术通信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4]。在战术通信装备里,嵌入式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和可编程逻辑器件是一种重要的数字集成电路。嵌入式微处理器用来完成整机的主控和运行各种应用软件,数字信号处理器用来完成运算流程复杂的基带数字信号处理,可编程逻辑器件用来完成对运算能力要求较高的中频数字信号处理。

2.4 基于数字集成电路的交通灯

随着经济社会的到来,各国的车辆数量也不断上涨,这就势必带给城市交通不少难题,例如:交通堵塞日益严重,交通事故不断增加,交警任务更加繁重等等。为了解决这些的困难,我国以及国外都加快了在交通事业方面的研究步伐,尤其是在控制交通信号灯方面。下面将介绍的就是数字集成电路在交通灯中的使用。

数字集成电路在交通信号灯控制器中的使用原理:

交通灯控制器主要包括显示器、上控制器、计数器、信号发生器、译码电路和置数器,首先上控制器接收特殊状态命令或者接收清零命令,一方面显示在显示器上,一方面发出信号至信号灯译码驱动电路,即南北大道信号或者东西大道信号,一方面发出信号至置数器,接着计数器综合考虑置数器的信号和时钟信号发生器发出的信号,把信号传送给译码器,最后显示在显示器上。

一般十字路口的交通情况和主控制器的设计关系为:

1)当东西大道通行时,绿灯亮,南北大道禁行,红灯亮,时间延迟为40秒:

2)当东西南北大道都禁行时,东西大道黄灯亮,时间延迟为5秒;

3)当东西大道禁行时,红灯亮,南北大道通行,绿灯亮,时间延迟为30秒:

4)当东西南北大道都禁行时,南北大道黄灯亮,时间延迟为5秒。

然后就是回到第一种情况开始循环执行。我们可以把这四种状态分别设为:S=000,S=001,S=010,S=011,另若有特殊情况,如遇到交通事故,警车或者救护车通过,其对应状态设为S=l00,根据以上的状态分析,我们可以用两片74LSl92来实现这样的功能。

3 总结

本文首先对数字集成电路意义和原理进行了介绍,接着重点阐述了许多在我们的工、农业以及生活上基于数字集成电路的一些应用,例如绕线机电子计数器、交通灯等。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的不断腾飞,越来越多的先进设备将会运用到我们的生活当中,未来我们将会见到更多数字集成电路产品在我们生活当中的应用,便利我们的生活。数字集成电路虽然只是一个元件,但是将他创造性地应用于产品制作时,它将变成又一件便利我们生活的新产品。因此,想为我们的生活设计一些新颖舒适的产品,那么我们也必须首先懂得它的内在含义和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Moore G E.Cramming more components onto integrated circuits[J]. Electronics,1965,38(8):114-117.

[2] 王红.集成电路技术发展动态[J].微电子学,2007,37(4):515-522.

集成电路应用篇3

查看更多《集成电路应用》杂志社信息请点击: 《集成电路应用》编辑部

       无

        (1)时间就是金钱 无

        市场分析

        (4)平板电脑:市场容量巨大,产品定位是关键 无

        (8)2012年第三季度存储器市场行情分析 鲁慧荣

        业界风云

        (12)拥抱互联网——中国电视产业的未来 周来平

        (16)本土led驱动足以满足市场需求,发展空间巨大仍需差异化 杨碧玲

        (18)嵌入式触摸屏ogs向中低端手机市场蔓延,全贴合工艺热情升温 殷春燕

        (21)adi:数据转换器重点关注工业应用 杨碧玲

        (22)in-cell搅局触摸屏:苹果转单日韩,台厂拥抱win8 殷春燕

        (24)ldas应用发展趋势与系统需求 bobs…er

        新技术聚焦

        (27)泰克扩展“五合一”mdo系列,直指入门级频谱仪替代市场 无

        (28)恩智浦推出多款新品发力非调光和高功率led驱动市场 杨碧玲

        (30)创新数字音频处理技术升级听觉体验 杨碧玲

        专题特写

        (32)ic设计服务:实现芯片定制化的捷径 李明骏

        (38)只有不断追求领先技术的企业才有机会 徐滔

        (38)新兴芯片设计公司需要密切与产业链各环节互动配合 刘国军

        创新应用

        (40)香港电子展创新产品一瞥 张瑞吟

        设计诀窍

        (42)移动产品usb电源接口保护解决方案 罗勇进

        新产品速递

        (44)士兰微电子推出新一代高恒流精度非隔离led照明驱动芯片 无

        (44)硅谷数模slimp0rt移动设备显示配件 无

        (44)爱特梅尔基于低功耗、高性能微控制器系列rf收发器 无

        (45)意法半导体新一代安全微控制器,可提高智能卡安全性 无

        (45)富士通半导体推出可支持10种不同接口的桥接芯片 无

        (45)艾为推出etouch电容式触摸屏低成本解决方案 无

        区域动态

        (46)第十届中国国际半导体博览会暨高峰论坛在上海隆重举行 无

集成电路应用篇4

【关键词】集成电路 理论教学 改革探索

【基金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JJ6040);湖南工程学院博士启动基金。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255-0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产品向着智能化、小型化和低功耗发展。集成电路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着计算机等电子产品的不断更新换代,同时也推动着整个信息产业的发展[1]。因此,对集成电路相关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目前国内不仅仅985、211等重点院校开设了集成电路相关课程,一些普通本科院校也开设了相关课程。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单纯的器件物理转变为包含模拟集成电路、数字集成电路、集成电路工艺、集成电路封装与测试等[2]。随着本科毕业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以及可发展型的本科人才显得日益重要。然而,从目前我国各普通院校对集成电路的课程设置来看,存在着重传统轻前沿、不因校施教、不因材施教等问题,进而导致学生对集成电路敬而远之,退避三舍,学习积极性不高,继而导致学生的可发展性不好,不能适应企业的要求。

本文结合湖南工程学院电气信息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实际,详细阐述了本校当前“集成电路原理与应用”课程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旨在提高本校及各兄弟院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集成电路原理与应用”课程理论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理论性强,课时较少

对于集成电路来说,在讲解之前,学生应该已经学习了以下课程,如:“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晶体管原理”等。但是,由于这些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公式较多,要求学生的数学功底要好。这对于数学不是很好的学生来说,就直接导致了其学习兴趣降低。由于目前嵌入式就业前景比较好,在我们学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更喜欢嵌入式方面的相关课程。而集成电路相关企业更喜欢研究生或者实验条件更好的985、211高校的毕业生,使得我校集成电路方向的本科毕业生找到相关的较好工作比较困难。因此,目前我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方向定位为嵌入式,这就导致一些跟集成电路相关的课程,如“微电子工艺”、“晶体管原理”、“半导体物理”等课程都取消掉了,而仅仅保留了“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这两门基础课程。这对于集成电路课程的讲授更增加了难度。“集成电路原理与应用”课程只有56课时,理论课46课时,实验课10课时。只讲授教材上的内容,没有基础知识的积累,就像空中架房,没有根基。在教材的基础上额外再讲授基础知识的话,课时又远远不够。这就导致老师讲不透,学生听不懂,效果很不好。

1.2重传统知识,轻科技前沿

利用经典案例来进行课程教学是夯实集成电路基础的有效手段。但是对于集成电路来说,由于其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故在进行教学时,除了采用经典案例来夯实基础外,还需紧扣产业的发展前沿。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才培养不过时,学校培养的学生与社会需求不脱节。但目前在授课内容上还只是注重传统知识的讲授,对于集成电路的发展动态和科技前沿则很少涉及。

1.3不因校施教,因材施教

教材作为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凭借,是教师搞好教书育人的具体依据,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工具。然而,我校目前“集成电路原理与应用”课程采用的教材还没有选定。如:2012年采用叶以正、来逢昌编写,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集成电路设计》;2013年采用毕查德・拉扎维编写,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模拟CMOS集成电路设计》;2014年采用余宁梅、杨媛、潘银松编著,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半导体集成电路》。教材一直不固定的原因是还没有找到适合我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实际情况的教材,这就导致教师不能因校施教、因材施教。

2.“集成电路原理与应用”课程理论教学改革

2.1选优选新课程内容,夯实基础

由于我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没有开设“半导体物理”、“晶体管原理”、“微电子工艺”等相关基础课程,因此理想的、适用于我校学生实际的教材应该包括半导体器件原理、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双极型数字集成电路设计、CMOS数字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的设计方法、集成电路的制作工艺、集成电路的版图设计等内容,如表1所示。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本着“基础、够用”的原则,采取选优选新的思路,尽量选择适合我校专业实际的教材。目前,使用笔者编写的适合于我校学生实际的理论教学讲义,理顺了理论教学,实现了因校施教,因材施教。

表1 “集成电路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内容

2.2提取科技前沿作为教学内容,激发专业兴趣

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让他们了解“集成电路原理与应用”课程的价值所在,在授课的过程中穿插介绍集成电路设计的前沿动态。如:从IEEE国际固体电路会议的论文集中提取模块、电路、仿真、工艺等最新的内容,并将这些内容按照门类进行分类和总结,穿插至传统的理论知识讲授中,让学生及时了解当前集成电路设计的核心问题。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3开展双语教学互动,提高综合能力

目前,我国的集成电路产业相对于国外来说,还存在着相当的差距。要开展双语教学的原因有三:一是集成电路课程的一些基本专业术语都是由英文翻译过来的;二是集成电路的研究前沿都是以英文发表在期刊上的;三是世界上主流的EDA软件供应商都集中在欧美国家,软件的操作语言与使用说明书都是英文的。因此,集成电路课程对学生的英语能力要求很高,在课堂上适当开展双语教学互动,无论是对于学生继续深造,还是就业都是非常必要的。

3.结语

集成电路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被提出以来,经历了小规模、中规模、大规模、超大规模、甚大规模,目前已经进入到了片上系统阶段。虽然集成电路的发展日新月异,但目前集成电路相关人才的学校培养与社会需求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对集成电路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刻不容缓。基于此,本文从“集成电路原理与应用”课程理论教学出发,详细阐述了“集成电路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该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措施,这对培养应用型、创新型的集成电路相关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集成电路应用篇5

关键词:通信;集成电路;应用;发展

中图分类号:E271文献标识码: A

通信工程是指相关的设计方案通过决策且在项目工程中以实体的形态实施。完整的项目品质的产生是一个具体的流程,通信工程建设方案的执行也是一种创造物质的活动。信息社会的来临,极大地改变着人类的工作、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方式。从前,邮寄一封信需要三四天的时间,而现在的电子邮件只需要几秒钟就可以。如今通信技术的应用不仅实现了效率的提升,而且更实现了成本的降低。现代通信则主要是建立通道需要一定的成本,使用成本几乎为零,这些都直接导致距离的消失和信息的泛滥。

1、现代通信技术应用的意义

信息社会极大地缩短了信息流动的时间,加快了社会发展的速度。在信息社会,通过电子机器以光速向世界各地汇款成为现实,金钱的信息流动时间大大的缩短了。货币变成了电子信息,现如今,虚拟公司、24小时实验室等新的组织形态纷纷出现,远程教育、医疗等更是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与此同时,由于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组织结构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同样由于信息时代的来临,使得人们实现了网络购物、网络业务办理、网络办公等均成为可能,大大改善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2、现代通信技术的特征

2.1、现代通信技术与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世界经济活动超过自己的国家和民族的界限,各种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一定的优化配置,各国和地区经济相互渗透乃至融为一体。所以说促成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因素就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国际贸易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现代化的通信技术手段是国际贸易得以展开的前提和基础。所以,世界各国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不得不加强与其他国家间的各种沟通和交往,而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现代通信为前者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它是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原动力,

2.2、现代通信技术与国际政治关系

当今世界政治是多极化的。所谓世界政治多极化是指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以及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朝着形成多极格局发展的一种趋势。所以世界政治多极化是一个发展趋势,并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状态,它以各国的经济实力为基础,随着经济实力的变化而改变。当今世界各国政治力量的竞争焦点主要是信息技术。

2.3、现代通信技术与文化多元化

经济是政治和文化的基础,而文化则是经济和政治的一种反映。当今世界文化所呈现的多元化的趋势就是由经济全球化以及政治多级化的发展趋势所决定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先进的通讯手段使得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融合的现象愈演愈烈。世界各国各民族都已经开始意识到文化的重要作用。因而,无论一个国家经济有多发达,如果没有强势的文化生长在这片土地上,那么这个民族都无法长成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参天大树。所以我们必须把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来加以看待,通信技术对文化的重要作用是不能忽视的。

2.4、通信集成电路技术的应用

2.4.1、在有线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之前,光纤通信在传输容量、速度以及传输距离等方面的应用,表现了其一定的优势,并替代了早期的通信体系。进入新世纪后,光纤通信又开始以微电子、光电子以及光电器件的新姿态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其中,激光源是光通信中最关键的组成部分,它以其体积小、功耗低等特点成为光纤通信系统中的理想光源。而以硅基化合物半导体为基础的集成电路,则是构成半导体激光器的核心器件。同时,作为光纤通信中的其它组成部分,比如:光放大器以及光探测器等等,其核心部件也均是通过光电子集成技术,将器件集成在同一块芯片上,从而使器件在工作效率等方面的性能都得到大幅提升。

2.4.2、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高速发展,无线通信已经成为了一项最具发展潜力的通信技术。移动电话与各种无线通信终端也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所必备的产品。同时,无线通信设备以及终端也将大容量、高速率作为自身发展的目标。而电子元件的小型化与集成化正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前提条件。除此之外,随着集成电路所承载无线通信功能的逐步完善,无线通信终端也不仅限于传统的业务特点,所以也就是说正是借助于集成电路技术的迅速发展,无线通信才能在充分展示其自身特点的同时,为用户提供了多业务的平台,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2.4.3、在计算机通信中的应用

现阶段,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促进了计算机与通信之间的结合,并使得它们直接相互依赖。以该通信方式为基础的新兴学科也都随之产生了。由于计算机通信是一种以数据通信为基础的通信方式,通过该方式,信息可在不同计算机之间进行传递,在现在办公自动化系统以及咨询分析领域、军用自动控制领域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在集成电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中央处理器的运算速度以及功耗等指标都得到了大幅度得提升。除此之外,计算机其它部件的性能也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得到了快速提升。比如单条内存大小已由最初的16MB提高至4GB;单块微型计算机硬盘的容量则由5MB发展至几百、数千GB;光盘的容量也在出现蓝光光盘之后,被提高至近30GB等等,这些都不同程度的体现了集成电路技术在计算机通信中的重要作用。

3、通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前景

3.1、在光纤通信系统

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将集中于对新型高速全光器件的研究。而高速、易集成的全光器件,是实现全光通信的重要基础。现阶段,光通信系统中的核心单元尚未摆/电/光转换与信号的电域处理。这大大制约了光通信网络的速度。相信在以后新型的高速全光器件的应用定会成为通信集成电路技术中的关键。

3.2、在无线通信中

研制可承载多功能、多业务模式的集成电路模块,将会成为今后的研究的热点。除此之外,各种无线通信终端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以及软件无线电技术等新兴领域,也将会成为通信集成电路发展中得到重视。

3.3、在计算机通信中

作为信息时代的核心设备,计算机终端的信息高速处理、超大存储空间等,都将会成为集成电路技术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除此之外,计算机终端与其它通信终端之间的互联互通问题,也需要借助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来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通信工程整体技术水平高低涉及到其整体投资的效益。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加大通信集成电路技术的应用技术管理,紧跟时代步伐,不断的引入现代化处理技术手段,以此提升工程的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聂聪,姚强.通信集成电路技术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J].硅谷,2010.

[2]喻伟.现代通信工程施工与工程监理[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3.

[3]黄友庚.产学研用,共推通信集成电路技术发展――第十一届中国通信集成电路技术与应用研讨会在无锡召开[J].中国集成电路,2013.

[4]李广武.现代通信技术发展与个体生存境遇[D].吉林大学,2012.

集成电路应用篇6

关键词:纳米尺度互连线 集总参数模型 电路仿真 CMOS射频集成电路设计

中图分类号:TN4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6)10-0176-02

1 引言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纳米尺度的CMOS工艺射频集成电路(RFIC)在工业、科技、医药医疗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且其工作频率已经进入微波、毫米波段,如X波段、Ku波段及60GHz应用等[1]。然而,当电路的工作频率进入到这种高频频段时,电路模型的精度是电路能否成功实现的关键所在。在电路版图设计之后,通常是利用Assura和Calibre等工具来获得互连线的寄生电阻和寄生电容。然而,由于电路的寄生电感比寄生电阻和寄生电容复杂且精度低,很难利用版图验证设计工具得到寄生电感值,因此,需要借助于电磁场仿真软件对传输线进行准确模拟。然而,在电路设计初期通常需要考虑用于互连的微带传输线对电路性能的影响,传统单纯利用电磁场仿真软件进行参数提取的方法无法准确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参数调整。本文构建了基于物理特性的互连线模型,该模型的寄生参数通过传输线物理特性和电磁场仿真软件得到,易于计算和电路设计分析。同时,该模型的参数和频率无关,易于电路分析,适用于射频集成电路的设计。最后,论文详细论述了将模型用于集成电路设计中的流程。

2 互连线寄生参数仿真模型

射频集成电路设计中使用的互连线结构按照其类别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微带线是以芯片衬底地作为其地平面,第二类是互连线是以某一金属层(通常是第一层金属M1)作为其地平面。对于这两类互连线结构而言,采用衬底地平面作为公共地平面的互连线比采用底层金属M1作为公共地的互连线更加灵活,因为在实际电路设计中受限于电路结构,其底层金属需要作为信号线进行器件之间互连,这种情况下需要采用第一种结构来实现信号互连。然而,使用底层金属M1作地线可以隔离衬底,减少衬底的损耗,因此在集成电路设计中两种传输线结构相互并存。

图1是互连线的模型图,该模型为单π集总参数模型,与常规的电感π模型相似[2]。图1中模型并联部分表示寄生电容和电阻,串联部分表示寄生电感和电阻。在设计窄带宽的电路时,尤其是进行放大器电路设计,关注的是工作频率附近的参数。所以,方框模型可以视为独立于工作频率,即模型在窄带电路设计中依旧可以使用。模型中,电感L2和电阻R2为互连线自身的分布电感和分布电阻,包含了集肤效应和邻近效应对电路的影响,而并联电容和电阻为导线和衬底之间等效电容和等效电阻。

对于该传输线模型,其离散参数的矩阵近似于模拟值和实际测量值。根据等效规则,电路的参数都可由Y参数推导得出[3]。在得到每一模块的参数后,串联电感值,电阻值和并联电容值都可以求出。

根据等效规则,工作频带的S参数应该与模拟和测试值相同。根据对Y矩阵的定义,可以推导出以下公式:

式中,为工作频率,函数real()和函数imag()分别代表着复数的实部和虚部。

以上的公式对于大多数传输线是可用的,无论传输线是否对称。在大多数情况下,传输线的Y1,Y3部分在结构上并不对称。但是,当两端口的反射系数的值相同时,将出现对称的特殊情况。此时传输线可化简为相同的部分,且可从电报方程中得出各元件的值。

在以上的分析中,电容,电感和电阻分别是频率的参数,而本模型中各部分数值处理成和频率无关的数值,这将在电路设计中产生误差。由于替换产生的误差可有下面公式得出:

是仿真实际S参数值,是模型的S参数值。

通常,当电路的频率与正常工作频率差异较大时,由于集肤效应和邻近效应,这个误差将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影响。依照上述的模型,我们利用电磁场仿真软件ADS-Momentum构建了互连传输线,该传输线采用第二类结构,该传输线位于的TSMC 0.18um射频/混合信号工艺的第6层金属上,金属线宽6um,线长115um。工作频率为10GHz,根据公式(2)得到集总参数模型各个参数如下:

为比较模型和实际电磁场仿真数据之间差别,公式(4)中各个数据对应模型的S参数和电磁场仿真软件得到的S参数进行了对比,图2是采用电磁场仿真软件ADS-Momentum和模型部分参数对比,从图中可以看出,电磁场仿真软件的模型和本模型S参数的误差远离工作频率段误差越大,这是由于公式(2)中对频率进行了近似处理,远离工作频率的点采用工作频率来代替,由于这种代替,数据之间误差越大。在其偏离中心频率50%位置处(即15GHz和5GHz),模型和Momentum仿真数据的差异低于5%。在实际电路设计,通常需要电路设计师关注于传输线寄生参数对电路性能影响,此时工作频率点附近模型简易、准确是电路设计重点,而偏离工作频率点的模型误差在窄带电路设计是可以接受的。

3 模型在射频集成电路设计中应用

CMOS射频集成电路设计是利用已有的有源器件和无源器件模型进行电路设计。传统的集成电路设计首先进行电路原理图设计,然后进行电路版图设计,再进行参数提取,在参数提取中主要利用Cadence系统自身已有的仿真工具Assura来实现,在参数提取结束后再进行后仿真。当电路设计不满足要求时,需要重复上述过程,然而,在上述的传统集成电路中,由于参数提取过程的参数为分布参数,难以直接用于电路O计参数调整。同时,传统的参数提取方法只进行了电阻和电容的参数提取,而对寄生电感没有进行提取,这将导致电路设计的预期结果和实测结果出入较大。

为克服传统的射频集成电路设计的上述不足,可以将本论文的参数模型和集成电路设计相互结合。图4是本论文的模型应用于射频集成电路设计中流程图,在原理图和版图设计中依然类似于传统的集成电路设计方法,但版图设计及参数提取时将版图中的互连线单独分离出来,利用电磁场仿真软件ADS-Momentum电磁场仿真,仿真结束后利用模型将其中的各个互连线参数提取出来,由于互连线的宽度、长度和图1中模型的各个参数密切相关,故将互连线得到的各个参数代入到版图后仿真设计中,检测互连线参数是否满足电路设计要求。如果互连线参数满足设计要求,则电路设计完成;否则,根据要求适当调整互连线参数,并判断调整后参数是否满足电路设计要求,如果满足电路设计要求,则依据重新设计的要求进行版图调整,完成电路设计。如果调整后的互连线参数依然不满足电路设计要求,则依据要求进行原理图设计调整,然后依次重复上述过程。如图3所示。

从上述的电路设计流程可以看出,在射频集成电路设计中应用本模型可以及时了解电路中的各个互连线参数,根据电路设计要求调整互连线参数,满足电路设计要求。在整个设计流程中,首先根据互连线提取参数判断是否满足电路设计要求,进而根据设计要求调整互连线参数来满足电路设计要求,这将简化传统电路设计循环,减少电路设计时间,同时通过互连线参数调整将互连线作为电路设计的一部分进行综合考虑,这将有助于提高电路综合性能。

4 结语

本文提出了适用电路后仿真的纳米尺度互连线模型,该模型基于物理意义而构建,模型的各个参数皆为集总参数,各个参数都可以通过电磁场仿真软件而获得并在集成电路设计中进行调整。该集总参数的模型结构简单,易于使用,适合于CMOS射频集成电路设计分析中使用,同时文中给出了该模型应用于射频集成电路设计的流程并分析了其特点,分析表明采用文中模型可以根据电路设计要求进行调整互连线的尺寸,并可将互连线参数作为电路设计的一部分进行综合考虑,有助于提高电路综合性能。

参考文献

[1]A.Niknejad, “Siliconization of 60 GHz”, IEEE Microw. Mag., pp.78-85,Feb.2010.

[2]J.Rong, M.Copeland,“The modeling, characterization, and design of monolithic inductors for silicon RFICs”,IEEE Journal of Solid-state Circuits, Vol.32,No.3,pp.357-369,March 1997.

[3]廖承恩.微波技g基础,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4.12.

收稿日期:2016-09-28

集成电路应用篇7

【关键词】集成电路;设计方法;IP技术

基于CMOS工艺发展背景下,CMOS集成电路得到了广泛应用,即到目前为止,仍有95%集成电路融入了CMOS工艺技术,但基于64kb动态存储器的发展,集成电路微小化设计逐渐引起了人们关注。因而在此基础上,为了迎合集成电路时代的发展,应注重在当前集成电路设计过程中从微电路、芯片等角度入手,对集成电路进行改善与优化,且突出小型化设计优势。以下就是对集成电路设计与IP设计技术的详细阐述,望其能为当前集成电路设计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

1当前集成电路设计方法

1.1全定制设计方法

集成电路,即通过光刻、扩散、氧化等作业方法,将半导体、电阻、电容、电感等元器件集中于一块小硅片,置入管壳内,应用于网络通信、计算机、电子技术等领域中。而在集成电路设计过程中,为了营造良好的电路设计空间,应注重强调对全定制设计方法的应用,即在集成电路实践设计环节开展过程中通过版图编辑工具,对半导体元器件图形、尺寸、连线、位置等各个设计环节进行把控,最终通过版图布局、布线等,达到元器件组合、优化目的。同时,在元器件电路参数优化过程中,为了满足小型化集成电路应用需求,应遵从“自由格式”版图设计原则,且以紧凑的设计方法,对每个元器件所连导线进行布局,就此将芯片尺寸控制到最小状态下。例如,随机逻辑网络在设计过程中,为了提高网络运行速度,即采取全定制集成电路设计方法,满足了网络平台运行需求。但由于全定制设计方法在实施过程中,设计周期较长,为此,应注重对其的合理化应用。

1.2半定制设计方法

半定制设计方法在应用过程中需借助原有的单元电路,同时注重在集成电路优化过程中,从单元库内选取适宜的电压或压焊块,以自动化方式对集成电路进行布局、布线,且获取掩膜版图。例如,专用集成电路ASIC在设计过程中为了减少成本投入量,即采用了半定制设计方法,同时注重在半定制设计方式应用过程中融入门阵列设计理念,即将若干个器件进行排序,且排列为门阵列形式,继而通过导线连接形式形成统一的电路单元,并保障各单元间的一致性。而在半定制集成电路设计过程中,亦可采取标准单元设计方式,即要求相关技术人员在集成电路设计过程中应运用版图编辑工具对集成电路进行操控,同时结合电路单元版图,连接、布局集成电路运作环境,达到布通率100%的集成电路设计状态。从以上的分析中即可看出,在小型化集成电路设计过程中,强调对半定制设计方法的应用,有助于缩短设计周期,为此,应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

1.3基于IP的设计方法

基于0.35μmCMOS工艺的推动下,传统的集成电路设计方式已经无法满足计算机、网络通讯等领域集成电路应用需求,因而在此基础上,为了推动各领域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应注重融入IP设计方法,即在集成电路设计过程中将“设计复用与软硬件协同”作为导向,开发单一模块,并集成、复用IP,就此将集成电路工作量控制到原有1/10,而工作效益提升10倍。但基于IP视角下,在集成电路设计过程中,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应注重通过专业IP公司、Foundry积累、EDA厂商等路径获取IP核,且基于IP核支撑资源获取的基础上,完善检索系统、开发库管理系统、IP核库等,最终对1700多个IP核资源进行系统化整理,并通过VSIA标准评估方式,对IP核集成电路运行环境的安全性、动态性进行质量检测、评估,规避集成电路故障问题的凸显,且达到最佳的集成电路设计状态。另外,在IP集成电路设计过程中,亦应注重增设HDL代码等检测功能,从而满足集成电路设计要求,达到最佳的设计状态,且更好的应用于计算机、网络通讯等领域中。

2集成电路设计中IP设计技术分析

基于IP的设计技术,主要分为软核、硬核、固核三种设计方式,同时在IP系统规划过程中,需完善32位处理器,同时融入微处理器、DSP等,继而应用于Internet、USB接口、微处理器核、UART等运作环境下。而IP设计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对测试平台支撑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在IP设计环节开展过程中,应注重选用适宜的接口,寄存I/O,且以独立性IP模块设计方式,对芯片布局布线进行操控,简化集成电路整体设计过程。此外,在IP设计技术应用过程中,必须突出全面性特点,即从特性概述、框图、工作描述、版图信息、软模型/HDL模型等角度入手,推进IP文件化,最终实现对集成电路设计信息的全方位反馈。另外,就当前的现状来看,IP设计技术涵盖了ASIC测试、系统仿真、ASIC模拟、IP继承等设计环节,且制定了IP战略,因而有助于减少IP集成电路开发风险,为此,在当前集成电路设计工作开展过程中应融入IP设计技术,并建构AMBA总线等,打造良好的集成电路运行环境,强化整体电路集成度,达到最佳的电路布局、规划状态。

3结论

综上可知,集成电路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等产业发展领域,推进了社会的进步。为此,为了降低集成电路设计风险,减少开发经费,缩短开发时间,要求相关技术人员在集成电路设计工作开展过程中应注重强调对基于IP的设计方法、半定制设计方法、全定制设计方法等的应用,同时注重引入IP设计技术理念,完善ASIC模拟、系统测试等集成电路设计功能,最终就此规避电路开发中故障问题的凸显,达到最佳的集成电路开发、设计状态。

参考文献

[1]肖春花.集成电路设计方法及IP重用设计技术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12(06):190-191.

[2]李群,樊丽春.基于IP技术的模拟集成电路设计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3,12(08):56-57.

集成电路应用篇8

【关键词】电路板 自动测试系统 开发设计 开发模式 功能结构

在自动测试系统的开发设计中,为保证开发设计的测试系统在实际中的应用实现,需要结合系统测试的相关要求与标准,同时采用开放式的系统结构进行开发设计。本文在进行基于电路板自动测试系统的开发设计中,主要结合电路板测试系统的功能结构需求,通过测试程序集的开发设计环境和实际应用条件,进行测试系统的开发设计实现,使得开发设计的电路板自动测试系统不仅具有较为突出的通用性,并且具有开放式软件结构,再加上测试方法库以及简洁的测试树开发界面的开发设计应用,很大程度上也提高了测试程序集的开发效率,同时由于测试系统中的多媒体信息查询功能,使系统的故障检测与隔离处理也相对比较方便,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为突出的优势。

1 电路板自动测试系统及其功能需求分析

在实际应用中,电路板自动测试系统主要是进行电子设备中各类型电路板故障问题的检测与隔离应用的系统,通常情况下,电路板自动测试系统进行测试的电路板类型主要有模拟电路、混合电路、数字电路和射频电路等,其在电子设备的生产调试中也有应用实现。结合电路板自动测试系统在实际中的应用,主要有专用的电路板自动测试系统和通用电路板自动测试系统,其中,通用电路板自动测试系统已经成为当前电路板测试开发应用与设计的主要方向。通用的电路板自动测试系统主要由硬件系统以及软件系统两个部分组成,其中软件系统包括测试程序集的开发与执行两个部分构成,测试程序集开发环境主要是进行各种电路板自动测试系统的开发调试,而测试程序集执行环境则是用于测试程序集的执行,以进行电路板故障检测与隔离实现。

结合上述对于电路板自动测试系统的功能结构分析,在进行电路板自动测试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中,主要是对于电路板自动测试系统中的软件系统两个结构部分的功能需求进行分析,根据上述可知电路板自动测试系统软件系统主要包括测试程序集开发环境与测试程序集执行环境两个部分。结合电路板自动测试系统在实际中的开发应用,其软件系统中的测试程序集开发环境在开发设计过程中,通常需要满足以下功能和作用。首先,测试程序集的开发环境需要适应不同电路板的测试程序集开发,包括数字电路以及混合电路、模拟电路等;其次,测试程序集开发环境还需要满足测试程序集能够独立于测试程序集执行环境进行开发设计;再次,测试程序集开发环境在系统开发设计中还需要满足符合相关要求标准以及具有集成开发环境的功能作用等,以满足电路板自动测试系统的开发设计与应用需求;此外,测试程序集开发环境在电路板自动测试系统的开发设计中,还需要进行基于模板的测试程序集的开发向导功能满足和提供,并进行通用测试方法库的满足提供,并且测试程序集的集成开发环境能够对于电路板自动测试系统中的不同硬件配置进行适应满足,还能够实现测试报告的生成实现,同时具有用户管理功能等,以满足电路板自动测试系统在实际开发设计与应用中的功能需求。

此外,进行电路板自动测试系统的开发设计中,还需要对于系统软件结构中的测试程序集执行环境的功能需求进行分析。通常情况下,电路板自动测试系统的测试程序集执行环境需要具备以下功能作用。首先,测试程序集执行环境对于不同电路板的测试程序集的开发设计具有通用性,同时测试程序集执行环境还能够实现系统的故障检测与隔离;其次,电路板自动测试系统中的测试程序集执行环境还需要具备多媒体和硬件资源管理功能,并且能够实现测试程序集的管理以及测试报告生成,最后测试程序集执行环境还具备与开发环境相同的用户管理功能。

2 电路板自动测试系统的软件结构分析

结合上述对于电路板自动测试系统结构组成的分析,其中系统的软件结构主要由测试程序集开发环境和执行环境两个部分组成,其中,电路板自动测试系统软件测试程序集开发环境结构,主要由测试程序集开发环境主控模块以及测试树开发环境、测试程序集方法库、测试程序集数据生成模块、故障隔离与多媒体等结构模块组成,其中,测试程序集开发环境的主控模块主要是进行测试程序集工程创建以及管理、模块调用、系统硬件资源管等,而测试树开发环境则是一个图形界面的开发环境,能够实现系统测试与故障检测的编辑以及调试、编译等功能;此外,测试程序集方法库是进行各种测试功能的动态连接的数据库。

其次,电路板自动测试系统的软件测试程序集执行环境主要由测试程序集执行环境主控模块和测试树执行环境两个结构部分组成,它主要是进行测试程序集执行应用,以实现对于电路板故障问题的检测和隔离。

在开发设计中,为满足开发设计系统在实际中的通用性,需要将测试程序集的测试程序与执行环境进行分离实现,并将分离出来的测试程序设置成动态程序进行调节应用实现。

3 结束语

总之,进行基于电路板自动测试系统的开发模式内容与思路分析,有利于促进电路板自动测试系统在实际中的开发设计与应用实现,具有积极作用和价值意义。

参考文献

[1]高晓燕,丁国君.基于LabVIEW的制动控制单元自动测试系统的开发[J].电子技术应用,2013(10).

[2]郭甲阵,谢华,兰京川.基于虚拟仪器的雷达电路板自动测试系统[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11(02).

[3]刘涛,姜文志,张丽萍.基于LASAR仿真的数字电路板故障诊断[J].弹箭与制导学报,2010(02).

作者简介

张家森(1976-),男,山东省寿光市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为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自动化方向。

集成电路应用篇9

关键词:微电子科学技术;集成电路;小型化电路模式;方案设计

从目前微电子科学技术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基础条件来说,我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和进步最快的国家之一,加上现阶段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核心发展水平得到了不断提升和优化,能够进一步为我国微电子科学技术和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

一、微电子与集成电路技术特点

(一)集成电路特点

集成电路技术又被稱为微电路系统、微芯片系统以及芯片系统等,并且在电子技术应用过程中,主要将电路结构,比如:半导体装置等小型设备化装置,所以该电子元件一般应用和制造在半导体元件的表面结构上。电路集成板在生产和制造过程中,其半导体芯片表面结构上的电路模式又被称为薄膜集成电路。而另外结构板的厚膜将混合成为集成电路结构,进而由相对独立的半导体结构设备以及被动生产元件共同构成,最终集合成小型化电路模式。其中集成电路设备和系统自身具备体积小,重量轻,引出线和焊接点少,寿命长,可靠性高,性能好等相关优势,除此之外,由于集成电路自身经济支出成本相对较低,有利于大面积生产,所以其设备不仅在工业生产、民用电子设备等,比如:收录机、电视机、计算机等相关设备的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技术操作。

(二)微电子技术特点

与传统电子生产技术相比较,微电子技术自身具有显著特点,其主要特点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现代化微电子技术主要利用自身设备固态结构体内部的微电子设备运作,进而实现信息处理和系统加工。其中信号在实际传输过程中,能够在绩效尺寸内开展一系列设备生产[1]。第二,微电子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能够将子系统以及电子零部件集成为统一芯片内部结构中,所以其设备普遍具备较高的集成性和功能性特点。

二、微电子与集成电路发展现状

现阶段我国微电子科学技术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起步相对较晚,并且经过长时间的技术研究和发展,我国电子科学技术行业已经从初级自主创业环节转变为系统化、规模化的环境建设。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优化,我国在集成电路生产行业中始终保持优质的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同时从销售经济角度来看,自动进入90年代后,集成化电路生产产业的始终保证在经济前端,其中集成电路生产产业的基础集中程度同样的到了有效提升,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得到了不断提升,企业在集成电路生产过程中,同样无法有效满足市场的基础要求,逐渐出现了产业与经济无法平衡现状。

根据现阶段我国经营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无论是国家发展还是社会进步,始终重视集成电路以及微电子经营发展,因此在国家的大力发展和支持条件下,我国在集成电路研究和探索领域中开始培养和引进高精尖技术人才,许多高校同样开设相关的课程内容和技术培训,进而为我国微电子以及集成电力培养大量人才。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微电子和集成电路产业上仍然存在着较大的技术和经济差距。

第一,我国微电子以及集成电路行业起步相对较晚,最终导致市场技术拓展能力较差,致使整体行业出现了记性问题[2]。除此之外,我国在集成电路产业以及微电子科学技术方面上,极少能够进入世界范围内的平台中,因此大多数电子产品属于自产自销,严重缺少国际方面的竞争能力,第二,现阶段我国大多数集成电路在研究过程中普遍属于初级阶段,但是由于集成电路以及微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中明显缺少基础技术,最终造成集成电路产业明显缺少核心竞争能力,致使研究技术人员以及技术水平明显落后,一定程度上限制和约束了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创新和进步,最终无法构成一定良性循环。

三、微电子与集成电路优化途径

(一)优化产品方案设计

在微电子科学技术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过程中,应该不断优化和完善产品方案设计,进而将高经济收益、高生产效率作为产品发展和生产的主要方向目标。而在产品方案设计过程中,需要以芯片设计方案作为重点内容,进而有效符合经济生产的核心需求。加上现阶段集成化产品芯片在方案设计上,还需要具备较大得技术创新空间,并且在其他产品的投入上,由于产品芯片自身属于高收入、低投入的产品,所以从产品生产市场的总体需求量方面来看,集成芯片在行业应用过程中的基础需求不断增加,进而成为我国集成电路发展的主要优势和机遇。所以在产品方案设计上,还需要不断进行产业优化,进而成为微电子与集成电路的核心技术优势。近几年,我国产品在方案设计方面上,其发展力度和趋势已经远远超出了产品生产方案的预期水平,甚至部分公司已经具有较高的发展实力。但是及时我国集成电路技术发展不断提升,我国在行业内部工作核心效率以及质量水平仍然达到标准要求,致使我国的集成电路产业面临的巨大的压力。

(二)完善集成产业发展重点

在微电子科学技术和集成电路产业在实际发展和运转过程中,其外部环境因素同样成为重要环境因素之一,因此只有构建出优质的发展环境和条件,才能有利于我国集成电力产业的核心发展和技术进步[3]。

1.优惠政策

在我国集成产业以及微电子科学技术应用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推动集成电路行业的全面进步,我国相继出台了集成电路行业以及微电流技术发展文件,进而保证集成电路生产行业水平,其中政府在行业政策的优惠和支持对于整体产业发展来说,起到了激励作用和现实意义,从根本上强化了集成生产和制造企业技术水平,尤其是在生产以及应用方向,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优惠。比如:政府在行业发展政策中,对于税收方向的规定中,企业实际产生的税收一旦超过百分之六,就可以有效实现了即征即退发展目标,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于芯片生产和制造厂家来说,企业实际产生的增值税最高已经达到60%左右,远远高于国际上其他国家的增值税收,因此实际操作过程中,其效果无法达到标准要求。

2.审批流程

近几年,由于我国大型集成电力再生产过程中,审批和操作手续相对比较复杂,致使无论是外部独资,还是中外合资的企业,在审批和操作过程中过于繁琐和复杂,难以快速通过正常的系统审批。为了进一步有效解决政府审批问题,政府应该在审批流程上,最大限度减少流程限制,从根本上推动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全面发展。

集成电路应用篇10

关键词:数字逻辑电路;芯片驱动编写;实践教学

一、引言 

数字逻辑电路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其教学目标包括数字信号的概念,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常用的数字集成芯片,数字电路设计流程及应用。传统的数字逻辑电路实践教学一般采用传统的验证性实验[1-2]。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基于数字模块的综合设计[3]将抽象的数字逻辑模块与具体应用联系起来,对学过的电路模块通过仿真实现出来。基于硬件描述语言的数字集成电路前端设计法[4-5]将硬件描述语言引入进来,用硬件语言行为描述法描述。这些实践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果。但针对计算机专业的同学来说,更注重的是数字集成芯片将来的应用,特别是数字集成电路驱动的编写和应用,如何将数字逻辑电路驱动的编写嵌入到数字逻辑电路时间教学中,并通过时序控制使得数字集成芯片工作起来是数字逻辑电路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本文提出以驱动编写为导向的数字逻辑电路实践教学,针对数字逻辑电路常用组合逻辑模块,如编码器和译码器模块、数据选择和分配器模块、串并并串转换等模块进行分析,通过微控制单元(MCU)对其时序进行控制,实现集成数字芯片的驱动;针对常用时序逻辑模块,如计数器模块,寄存器模块,通过MCU收发信号,实现相关集成数字模块的驱动。这种实践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对数字逻辑模块的理解,掌握相关硬件编程方法,而且对嵌入式开发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教学结果表明以驱动为导向的实践教学较大程度的提高了数字逻辑电路的教学效果。 

二、以驱动编写为导向的数字集成电路实践教学的教学设计 

针对数字逻辑电路涉及的基本教学模块,根据数字逻辑电路教学的经验,在教学中设计了三个部分的实践教学:针对组合逻辑电路部分的实践,针对时序逻辑电路部分的实践安排和综合实践教学安排。 

针对组合逻辑电路涉及的数字集成电路芯片,设计了以下相关模块:集成双全加器74LS183/C661的连线及驱动、4位集成数值比较器74LS85/C663的连线及驱动、8线-3线优先编码器74LS148、集成3-8译码器74LS138、电平驱动显示译码器74LS48、集成4选1选择器74LS151、1路4路数据分配器74LS139。 

针对时序逻辑电路涉及的数字集成电路芯片,设计了以下相关模块:集成4位二进制同步加法计数器74161的连线方式及驱动实现、集成十进制同步加法计数器74160、8位单向集成移位寄存器74164、4位双向移位寄存器74LS194的连线及驱动实现、串并转换芯片74HC595和并串转换芯片74HC165的驱动的实现。 

综合实践安排包括常用组合和时序逻辑模块组成的综合系统,本部分安排了两个小系统的实现:数字时钟的设计和实现和六路抢答器的设计和实现。 

数字时钟利用基本数字电路制作小时电子钟,显示时分秒,其电路包括24进制计数器,60进制计数器,译码电路和显示电路模块。 

六路抢答器利用数字电路设计抢答器,它允许8路参加,用LED小灯显示抢答结果,利用清除键对LED小灯灭灯。此电路包括门控电路、开关控制电路、数据锁存电路、8-3优先编码模块,案件输入模块、显示模块。 

本实践教学穿插在理论课上和课后进行,在学习每部分数字模块基础上,对相关模块的应用环境和作用作以介绍,给出相应的原理图及时序控制原理介绍。这部分的教学要求学生进行预习,在时间教学课堂前,以报告形式完成硬件电路设计及相关关键代码设计,循序渐进,在实践教学时进行调试,并利用互动教学来验证、巩固教学内容。 

三、数字集成电路芯片驱动编写--以串并转换集成芯片74HC595为例 

数字集成电路芯片驱动编写的实质即对该芯片工作时序的控制。本小节为串并74HC595并串集成芯片为例,说明集成电路芯片驱动的编写方法。 

74HC595是将串行信号转成并行数据信号的数字集成芯片,为了实现串并转换,它具有一个串行输入口,通过内部8位移位寄存器经过8个时钟周期将8个1位的串行信号转换成一个8位的并行信号,通过其内部8位缓冲寄存器及一个具有三态输出的移位寄存器将并行数据送出。为了让74HC595实现串并转换,必须根据其工作时序给出正确的控制信号。其工作时序图在图1中给出,该结构串行数据的输入和并行数据的输出分别用不同的时钟控制,分别为SCK和LCK,[Q0→Q7]并行输出端,[Q7']串行数据输出。 

如时序图所示,其基本时序运行如下:在输入时钟SCK的上升沿控制下,8位串行数据从SDI送入,8个周期后,该8位数据被送入到74HC595的缓冲区;接着在输出时钟LCK的控制下,将8位并行数据从输出端Q0-Q7送出。并行数据输出在时钟信号LCK控制下,一个时钟上升沿便可完成输出。8位串行数据num1转成并行数据的关键时序代码为:for (j=0;j<8;j++) {CY=num1&0x01;num1=num1>>1;ds=CY;SCK=1; SCK=0; } 

四、小结 

本文提出以驱动编写为导向的数字电路的实践教学方法,并应用到数字电路实践教学中,学生反映较好。以驱动编写为导向进行数字电路的实践教学将抽象概念具体化,使学生认识到数字模块的作用和其应用场合,并利用proteus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增加了学生的学生兴趣。通过综合系统的实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并提高了学生利用C语言进行硬件编程的编程能力,为后续相关硬件课程的学习及从事数字集成电路的工作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尔中,庞涛,李鹏,郑丹,Multisim和Proteus仿真在数字电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实验技术与管理,30(3):78-81.2013. 

[2]唐凯,吴伟力,集成电路设计课程实验内容的探索,集美大学学报, 2013,14(3):121-124. 

[4]陈海进,硬件描述语言与数字集成电路课程教学,2003,2(3):60-62. 

[5]夏少波,荣丽丽,陈兆庆,数字集成电路试验教学探讨,山东电大学报,2008,4: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