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健康应对措施十篇

时间:2023-10-30 17:56:22

亚健康应对措施

亚健康应对措施篇1

【关键词】亚健康;飞行员;疗养;健康管理;措施

健康管理是指一种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其宗旨是调动个人及集体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飞行员作为特殊职业人群,健康问题对安全飞行的影响不容忽视。针对导致飞行员亚健康状态的诱发因素,应在疗养期间通过相关健康管理措施,以引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及循证医疗保健,提高飞行员的自我保健和自我调适的意识和能力,降低发病率,增强飞行员体质,从航卫保障方面确保飞行安全。

1 飞行员亚健康状态的现状

飞行员作为特殊职业人群,精神经常处于高度应激状态,工作环境干扰影响,噪声、震动、高低气压、温度和吸烟、饮酒、热摄入量过高等职业环境特点及不良的生活习惯,均是导致亚健康状态的诱发因素,这些因素单独或综台作用都会对机体生理、心理产生不良的影响,使身心状况处于亚健康状态,甚至罹患各种疾病。其主要症状表现为体力下降、疲倦、乏力、焦虑、睡眠障碍、情绪低落、易激动等。我们通过对疗养员进行亚健康状态问卷调查,其中亚健康状态疗养员占本研究总人数的58.08%(302/520)以上。

2 一般资料

2.1 资料选择2008-05-2010-05在我中心疗养的飞行员520人,均为男性;年龄在20~52岁,平均年龄34.3岁;飞行时间120~7500h,平均1887h;歼击机飞行员125人,运输机飞行员97人,轰炸机飞行员104人,直升机飞行员86人,强击机飞行员108人。

2.2 方法所有资料来自疗案记录,包括人院大体检(人院主诉、病史、各项常规及特殊检查结果等),亚健康状态由专人负责记录。

2.3 诊断依据依据美国疾病中心慢性疲劳综合征(cFs)亚健康状况标准,采用自制的问卷调查表,包括失眠、情绪低落、体力下降、易感疲劳、心慌、心悸、容易激动等10个项目。

3 结果

从飞行员亚健康状态调查表中可以看出,在对520名飞行员10个项目的调查中有302人(占58.08%)处于亚健康状态,详细情况(表1)。

表1显示40岁以上飞行员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比例最高,30~40岁次之,30岁以下最低,提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飞行年限的增加,亚健康人数比例逐渐增加。

4 亚健康状态的健康管理措施

美国健康管理经验证明,通过有效的主动预防及健康管理服务,提高广大民众的“健商”及自我保健的水平和能力,有效地规范自己的生活方式,监控各种危险因素,可以使参与者疾病综合风险降低50%;使80%的心脏病与糖尿病,70%的脑卒中及50%的癌症得以预防,延长平均预期寿命4-6年。针对飞行员亚健康状态,在疗养期间实施健康管理措施如下。

4.1 信息化管理个人健康档案

利用信息网络记录收集管理飞行员个人健康信息,建立一套系统完整的电子健康档案及电子病历,对个人健康信息严格保密。个人信息包括生活方式、不良生活行为、生活环境、心理因素、健康意识等,把疗养员提供的信息支持作为工作的重点,进行健康与亚健康状态评估。

4.2 制定健康管理计划

护理人员根据采集到的个人信息,掌握飞行人员的饮食习惯、运动娱乐、生活方式、心理状态等,进行整体的健康状况分析,通过自然疗养因子、物理治疗、音乐治疗、饮食运动、药物等手段,制定全方位、切实可行的、个体化和人性化的健康管理计划,实施科学的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和健康管理。

4.3 实施健康管理①掌握心理活动特点。飞行员从高度紧张的飞行环境转变到疗养环境,工作人员应掌握其个性心理特征及群体心理特征,融洽工休关系。加强一日生活制度及安全管理,督促其疗养期间生活规律,合理膳食,不暴饮暴食,以维护身心健康。②景观疗法。充分利用青岛疗养地自然疗养因子及人文景观的效用,合理安排景观活动。自然疗养因子对空勤人员因脑力和体力劳动所致过度紧张或心理矛盾而引起的身心疾病,如神经官能症、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等功能障碍疗效更为显著。③针对性的健康教育。重视飞行人员的健康教育、疾病防治和健康状况监控,提高人员健康管理水平。护理人员必须掌握正确的健康教育指导方法,在不同时期对飞行员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管理活动,如举办健康专题讲座、心理保健课、发放健康教育手册、教授保健技能等,采用对症保健、针对性指导的方法,强化飞行员自我健康管理。通过健康教育与健康自我管理培训来提高飞行员的健康意识和防病意识。④科学组织体能训练。有氧训练与无氧训练有机结合,通过不同强度的有氧锻炼,如跑步机训练、踏板车训练,改善心肺功能,提高抗载荷耐力,避免出现空中晕厥,而通过无氧训练,如立式下蹲综合训练、腹卧式训练等,增加肌群力量和耐力,提高抗高载荷能力及快速反应协调能力,心血管、呼吸系统的代偿能力,及全身肌肉爆发能力与持久能力,提高飞行耐力。⑤丰富文体娱乐活动。统筹计划,定期组织有益的文体娱乐活动,如书法、绘画、影视作品、类等,定期举办专题晚会、如卡拉OK演唱会、联谊舞会、类比赛和体育竞技如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比赛等,通过良好的群体氛围,增进情感的沟通与交流,陶冶情操,提升整体活力,丰富疗养生活,有效促进和管理其健康行为,促进战斗力恢复和再生成,确保飞行安全。

亚健康应对措施篇2

关键词:亚健康;危险因素;护理干预

Abstract:To explore the human sub-health classification, performance, risk factor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Sub health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physical, mental, emotional, thinking, behavior and social adaptability, the risk factors of sub-health are caused by environmental factors, dietary factors, life style and psychological and emotional factors. Put forward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to adapt to social change correctly face pressure, balanced nutrition, exercise, help people understand the sub-health, out of the sub health, safeguarding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Key words:Sub-health;Risk factors;Nursing intervention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告亚健康与艾滋病是21世纪人类最大的健康敌人[1]。亚健康又叫"第三状态",即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量及其体验[2],以中年群体居多。医学界对亚健康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人们也高度重视亚健康,为亚健康人群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1 亚健康的分型和表现

1.1身体亚健康 自觉身体不舒服、乏力困倦、活力减退、肌肉酸痛、失眠憔悴、功能紊乱等。

1.2心理亚健康 不明原因的疲劳、思维紊乱、焦虑、恐慌、孤独、神经质、有自杀倾向。

1.3情感亚健康 情感冷漠、无望、溺爱、疲惫、早恋及婚外情。

1.4思想亚健康 指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存在不利于自己和社会发展的偏差。

1.5行为亚健康 指在行为上失常、无序、不当[3]。

1.6社会适应性亚健康 表现对工作、学习、生活等环境难以适应,对人际关系难以协调,家庭关系不和睦,角色错位,适应能力差。

2 亚健康的危险因素

2.1环境因素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由于自然环境不断被破坏,空气污浊,气候恶劣,对人类生活造成持续性危害,社会又竞争激烈,高新技术飞跃发展,给人们带来巨大压力,人际关系淡漠,由此导致负面情绪不能得到控制和疏导,影响人的神经体液调节和内分泌调节,进而造成机体各功能失常。

2.2饮食因素 近年来,由食品污染引起的疾病受到广泛关注,重金属,有毒产品广泛存在于自然界食物链中,不断威胁人类的饮食健康。营养不良或过剩也可导致疾病发生。

2.3生活方式

2.3.1吸烟和酗酒是影响健康的重要杀手,吸烟也是各种呼吸道疾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少量饮酒可以保健身体,大量饮酒可导致共济失调,酒精中毒昏迷,还可影响肝肾功能,导致动脉硬化。

2.3.2睡眠不足 睡眠是缓解疲劳的主要方式,睡眠不足可导致神经内分泌失调。现代人工作生活压力大,睡眠时间被学习、上网、加班占有,睡眠时间减少,造成工作效率低,身体疲劳,使得心理压抑,消极被动。

2.3.3缺乏运动 经常锻炼身体的人,情绪高涨、精神饱满、工作效率高体质强健,现代生活人们运动减少,缺乏运动可导致衰老和疾病。

3 亚健康的护理干预

3.1调控心理和情绪 面对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我适应社会变化,正确面对竞争和各种压力,学会自我放松,善于调整情绪,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家庭关系,学会理解和宽容,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学会自我发泄转移烦恼。

3.2合理饮食,均衡营养 注意食物搭配,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选择无农药,无激素的蔬菜水果,减少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不挑食,不盲目进补,不吃油炸食物,低盐低脂饮食有助于防治心脑血管病,多喝水有助于排出体内毒素。

3.3戒烟限酒 对长期大量吸烟者,可劝其逐渐减量,最终戒烟,戒烟可使心脑血管病的死亡率下降25%~40%。少量饮酒,不超过15g/d为宜。

3.4保证睡眠,适当娱乐 保持6~8h/d睡眠,音乐和艺术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工作之余听听音乐,欣赏艺术作品,或去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释放压力、舒缓神经、有助于消除亚健康状态[4]。

3.5坚持运动,定期体检 运动可提高免疫力,防止骨质疏松,锻炼应强度适中,长期坚持,不少于3d/w。体检是自我保健,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应牢固"健康第一,健康为本"的理念,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定期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所了解,及早发现亚健康,及早预防亚健康。

4 小结

亚健康如不及时处理,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护理干预的目的在于帮助人们了解亚健康,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亚健康,学习和应用各种策略减少亚健康的发生,及早走出亚健康状态,维护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林本荣,邢曼丽,等.亚健康的诊断,分型及干预措施[J].医院管理杂志,2007,14(1):65-67.

[2]郭美香.机关公务员亚健康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5,32(12):1715-1716.

亚健康应对措施篇3

关键词:中医“未病”亚健康联系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386-01

当今国际医学界的共识是:最好的医学非治好病的医学,而是使人不生病的医学;最好的医生不应只是把病治好的医生,更应是使人不生病的医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健康理念的更新变化,医疗模式由传统的单纯疾病治疗逐渐转变为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相结合的新模式。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一项全球性调查显示,全球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有疾病患者占20%,而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1]。亚健康状态具有双向性,容易转化,若采取正确的处理则向健康状态转化,若不采取措施或采取错误措施则往疾病状态转变。然而,由于临床目前尚缺乏针对亚健康状态的系统干预措施和手段,医护人员面对亚健康状态者时往往无所适从。中医“治未病”来源于先秦诸子的防患于未然的哲学思想,源自《难经》及《黄帝内经》,是中医学重要的预防思想和原则。《素问·四气调神论》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此语中的“未病”即包含了亚健康状态。因此,中医“未病”与亚健康之间存在诸多关联,但治“未病”与治亚健康并不是等同的,两者有不少本质的区别,很有必要厘清两者的关系。

1中医“未病”的概念

归纳历代中医学家所强调的“未病”是个较笼统的大概念,根据古代中医文献,“未病”至少包括三层含义。其一为未患病的健康状态——“平人”,也就是今天人们所说的健康者,为机体的最理想状态。此含义源自于《黄帝内经》记载的“阴平阳秘”之人——个体没有疾病,内在脏腑气血功能有序,心身机能协调,此外还涉及“人与天”(即个体与外界环境)的适应与和谐。故“未病”包括健康者。其二是邪伏而未发病的状态,即“未病之病”。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论诊候第四》[2]记载了“欲病”之说:“古人善为医者,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若不加心用意,于事混淆,即病者难以救矣。”此处进一步提出了“未病之病”的概念。很明显,这里的“欲病之病”者,已非传统意义上理解的“平人”,而是指潜在的、有可能生病的未病之人。因此,也可以说它是现代亚健康概念的滥觞,构成了当前通常被称作“亚健康”者的主体。其三是指已病状态下的“未病”,即机体已出现病理状态,但尚未进一步迁延发展,对于将要被累及的脏腑来说,尚属“未病”。正如《伤寒论》与《难经·七十七难》所言:“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一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很显然,这些是临床治疗学所必须关心的内容,而非今天亚健康概念所涉及的对象。

2亚健康的概念

当今社会对健康的认识,已从单纯的躯体健康发展成为包含心理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及后来扩展的生殖健康、道德健康等全面的健康认识。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第三状态”,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前苏联学者Berkman提出来的。“亚健康状态”为我国学者提出的“中国式”名称。目前,国内外对亚健康暂无公认的统一定义。有人指出,亚健康状态是指人体偏离了健康状态但尚未达到疾病状态的中间状态,即经临床医生系统检查后未发现有躯体疾病,而患者自身确实感觉到了躯体和心理上的不适状态[3]。据我国抽样调查结果显示[4],我国约6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尤以中年群体为主,约占48%-50%。亚健康状态在城市居民、知识分子、青年学生、机关干部以及军人中普遍存在。据统计,目前我国高级知识分子、企业管理者的亚健康状态比例高达70%。为此,亚健康的防治对于维护人类健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中医“未病”与亚健康关系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知,中医“未病”与亚健康本是两个跨度相距2000多年的概念。亚健康是现代文化与社会发展的产物,是在健康观念的转变、医学视野的拓展及医学模式更替基础上提出的新概念。很多人片面地认为亚健康就是中医的“未病”,亚健康的防治等同于中医的“治未病”,这些都是非常错误的。显然,中医“未病”包括无病的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以及已病未传状态三个方面,亚健康状态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非全部,因此在防治上也是不一样的。亚健康注重的是采取措施防止其往疾病方向发展,使其向健康转归。而“治未病”则是根据事物运动的特点出发,不仅包括未病先防,也包含了非显性疾病的治疗,且注重调理疾病临床前期的先兆症状,涵括了病中和病后身体、心理的整个过程。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逐渐重视以预防为主的医学思想,“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观点更显示了它独特的优越性。中医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治未病”的理论与实践对亚健康的干预具有明显的优势,也为亚健康的干预提供了丰富的手段,如情志调摄、饮食调节、运动功法、起居养生、经络穴位保健等。总之,中医独具特色的诊疗体系优势弥补了西医在防治亚健康方面的不足,能充分发挥其积极有效的作用。开展和推广中医“治未病”方法与技术的研究,对祖国传统医学的继承发展及创新与预防疾病、提高国民健康水平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青山,王生涛,荆春霞,等.应用Delphi法评价亚健康的诊断标准[J].中国公共卫生,2003,19(12):1467-1468

[2]何裕民,沈红艺,倪红梅,等.亚健康的范畴研究[J].医学与哲学,2008,29(1):2-4

亚健康应对措施篇4

您知道什么是亚健康吗?

亚健康是一种临界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虽然没有明确的疾病,但却出现精神活力和适应能力的下降,如果这种状态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非常容易引起身心疾病。亚健康即指非病非健康状态,这是一类次等健康状态,是界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故又有“次健康”、“第三状态”、“中间状态”、“游移状态”、“灰色状态”等的称谓。世界卫生组织将机体无器质性病变,但是有一些功能改变的状态称为“第三状态”,我国称为“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警报响起,您注意到了吗?

“我们应学会与身体对话,重视身体所表现出来的不适症状。”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保健中心主任尹艳教授曾提醒大众,如原本健康的您出现了乏力、心慌、便秘、注意力不集中、免疫力低下、情绪低落、不愿与外界接触等表现,甚至出现了抑郁情绪,应高度重视,这些可能是身体处于亚健康的警报。

另外,她还指出,人的身体可分为健康、亚健康、疾病三种状态,巨大的压力是导致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亚健康状态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通过积极的调治可以回归到健康状态,如果不理会,则会发展成疾病状态。因此,高压力一族应重视生活中身体所发出的异常信号,尽早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

亚健康需要治,怎么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也随着医学发展而逐渐深入,认识到了疾病预防的重要性,不再是有了病再求医,开始有了“治未病”一说。

亚健康应对措施篇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调查对象为健康疗养飞行员共1 452例,其中男性1 409例,女性43例;年龄20~56岁,平均34.2岁;飞行时间120~7 500 h,平均1 887 h。歼击机飞行员609例,运输机飞行员421例,轰炸机飞行员265例,直升机飞行员98例,其他机种飞行员59例。

1.2诊断依据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属亚健康状态:①近期1~2个月内非病理性体力、耐力、精力明显减退,正常飞行训练后感体力、精力透支或明显疲劳不适者。②由于各种压力或精神创伤引起近期1~2个月内出现心烦失眠、焦虑不安、情绪低落等心理障碍者。③虽无明显症状,但在大体检中发现某项或多项生理指标异常,处于临床前期状态。

1.3方法所有资料和数据均来自疗案记录,包括入院主诉和各项常规及特殊检查结果,按下述8个方面进行统计。

2调查结果

1 452名飞行员中超重(BMI≥25.0)和肥胖(BMI≥27.0)者384例,占26.4%;心律失常和ST-T改变者183例,占12.6%;血脂异常84例,占5.8%;I期或临界高血压患者78例,占5.4%;近期非病理性机能减退者62例,占4.3%;轻中度脂肪肝58例,占4.0%;不同程度心理障碍53例,占3.7%;糖耐量减退者(FPG≥7.0 mmol/L或餐后2 h PG≥11.1 mmol/L)39例,占2.7%。共计941例,占调查总人数的64.8%。

3讨论

1)WHO给健康下了一个经典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精神和交往处于完美状态。”所谓亚健康,是指既非疾病也非健康,又可双向转换的中间状态。所以如何使这一中间状态向健康转变而不是进一步向疾病恶化就成为了防治的关键问题。

2)本组调查发现,我空军飞行人员亚健康状态的比例较高,常见病因中超重和肥胖、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血脂紊乱、I期或者临界高血压占前4位,这些因素的存在,如不予以矫正,可向疾病转化,严重影响部队战斗力,应引起高度重视。近期多例空中晕厥的原因调查显示,亚健康状态下,心脑血管的神经内分泌调节障碍,空中飞行训练应急条件刺激时,容易诱发脑细胞一过性缺血缺氧而导致空中晕厥。

亚健康应对措施篇6

关键词:高校教师;亚健康;体育锻炼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9-0135-03

亚健康是一种临界状态,是界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这种临界状态即使没有明确的病症出现,也会出现没有精神的态势,这种状态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纠正,很容易引起心身疾病,影响人的睡眠质量,加重身心疲劳,导致生物钟的紊乱,诱发慢性疾病;若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则会影响工作效率和学习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危及到生命安全。高校教师作为一类特殊的群体,亚健康问题表现得越来越突出,这主要是由于他们的心理压力过大、过度疲劳、缺乏锻炼、生活没有规律等原因所致。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对我院教职工388人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388份,回收有效问卷370份,有效回收率95.36%。其中30岁及以下38人,31~40岁61人,40~50岁184人,50~60岁87人;男性203人,女性167人。

2.研究工具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1.高校教师对亚健康知识的了解

对高校教师进行了有关亚健康知识的调查中可以看出,见表1,76.22%的教师知道亚健康的知识,但了解得不多;20.27%的教师对亚健康知识了解得较多;3.51%的教师对亚健康知识知之甚少。

2.亚健康状况的基本统计情况

调查数据显示,此次我院就教职工亚健康状况的370名人群调查中,健康状态者92人,占24.86%,亚健康状态者占75.14%。其中,67.63%为轻度亚健康状态者,共188人;中度亚健康状态者60人,占21.58%;重症亚健康状态者30人,占10.79%。说明,我院教职工亚健康比例较高。

另外,男性教职工亚健康状态者145人,占男性教职工71.43%;女性教职工亚健康状态133人,占女性教职工79.64%。说明,男教师中健康者和轻度亚健康者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女教师,而女教师中、重度亚健康者相对男教师来说比较多。

3.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是人们根据需要自我选择,运用各种体育手段,并结合自然力和卫生措施,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调节精神,丰富文化生活、支配闲暇时间、促进人的全面协调发展为目的的体育活动。通过调查,我院教职工除30~50岁年龄段以外的职工,均把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自身健康放在第一位,但30~50年龄段的却将工作摆在第一位,参加体育运动从而锻炼身体的意识较差。追其原因,这与高校教职工的年龄特点和工作性质相符。

(1)每周体育锻炼的频度与时间。锻炼频率是指每周锻炼的次数。锻炼时间是指人完成锻炼动作所必需的时间。实践证明,要想获得最佳的锻炼效果,保持身体健康,需要每周锻炼至少3次,每次时间保持在30分钟以上。

从上表数据可以看出:不参加体育锻炼的教职工50岁以下的人明显居多。这说明我院教职工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较缺乏。原因主要体现在各项工作事物成倍增加,教职工的工作量大,没有空闲时间参加锻炼。

(2)影响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调查数据表明,教师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原因是多样的,但主要表现为无兴趣、没有时间、没有锻炼的场地器材、没有组织四个因素。

对于健康者,影响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是无兴趣和没有时间,而没有锻炼的场地、器材和没有组织所占的比例较低。对于亚健康者,影响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最主要因素是没有时间、没有场所及无兴趣所占的比例相差不大,没有组织所占的比例相对来说是最少的。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在工作疲劳的状态下,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可能下降,这是导致亚健康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职称的变动、年龄的增长,精神活力和适应能力逐渐下降,亚健康状态在中青年教职工中尤为突出。导致亚健康的因素主要体现在繁重的工作、职称(务)的晋升、素质的提高、学历的提升,等等。处在亚健康状态的教师不仅体育锻炼意识较差,而且就算经常锻炼,运动量相对来说也比较小,每周锻炼的次数较少,持续时间较短。由此可见,造成亚健康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缺乏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

三、对策

1.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提高教师自我保健意识的能力,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应加强健康教育知识、保健知识宣传普及力度。应定期开展关于体育运动与亚健康知识讲座,以使教师树立坚持体育运动、预防亚健康发生的意识。同时,利用空暇时间举办各种类型的体育活动,激发教师运动的兴趣,调动他们运动的积极性和热情,在丰富教师的业余文化生活的同时减轻压力。应在学校成立健身康复中心,通过对教师参加体育活动选择的不同运动方式,给予运动速度、运动频度,运动持续时间等量化指导,从而预防和控制亚健康,进而恢复健康。

2.规律饮食,营养均衡

对于饮食无规律、暴饮暴食而言,“食”对于调养身体亚健康意义重大。理想的膳食首先要保证营养均衡,包括蛋白质、糖、脂类、矿物质、维生素等必须的营养物质,并在每天的膳食中合理搭配荤素。健康的成年人每天需要1500~2000千卡的热量,保持体力、精力充沛的前提是科学合理的补充营养。

3.把握运动三部曲

(1)一步一个脚印。运动应当严格考虑自身的身体情况,制定合适自身的运动处方,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不要急于求成。锻炼时,要从热身开始,先进行小运动量锻炼,再逐渐加大,运动持续时间逐渐加长,运动频度由少逐渐增多。实践证明,要想获得最佳的锻炼效果,保持身体健康,需要每周锻炼至少3次、每次时间保持在30分钟以上。

(2)贵在坚持。只要坚持,就有收获。锻炼者在运动过程中一要认识到运动的长远效用,因为运动训练的效果往往具有滞后性,它需要在一定时间后才能渐渐反映出来。二要树立正确的健身观,进行长期规律锻炼,克服自身的惰性,不可半途而废,不可“两天打渔,三天晒网”。

(3)及时调整。在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要经常观察自己的健康情况,对身体反馈的信息予以记录、评价,及时调整健身方案,使得锻炼方式、持续时间、难易程度、运动量的大小符合自身情况。

参考文献:

[1]吴洁,梁磊亚.健康成因分析及预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

[2]周英,尤黎明.产生亚健康状态的原因与应对措施[J].中国健康教育,2002,(11).

[3]伞洪光,郭继平.高校教师亚健康成因与对策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0,(12).

亚健康应对措施篇7

【关键词】中医;治未病;亚健康;干预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编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536-01

亚健康是一种临界状态,亚健康即指非病非健康状态,故又有“次健康”、“第三状态”、“中间状态”、“游移状态”、“灰色状态”等的称谓。由于亚健康的表现错综复杂,一般没有病理体征,实验室辅助检查未发现异常,故该现象还没引起人们的充分重视,往往只简单地认为与工作疲劳有关,很少作系统的防治,但长期的亚健康状态未得到纠正,非常容易引起心身疾病。据调查研究,我国亚健康人群发生率在45%~70%,多为35-45岁之间的脑力劳动者,知识分子、企业管理者、机关管干部中70%以上者处于亚健康状态【1】。中医认为亚健康状态是由于饮食不节,起居失常,情志不畅,劳逸过度等因素导致脏腑气血阴阳暂时失去相对平衡,但尚未发展为疾病的中间状态。

由于亚健康状态极易导致精神疾患和生理疾患,所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逐渐被重视起来,中医辨证在此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治未病”的内涵在《丹溪心法》中就有记载“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摄生之理……”【2】。中国医学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治未病”的理论,与现代的亚健康理论非常相符。现存最早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治未病”的重要意义:“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开创了中医对这一领域的独特认识和精辟见解。

中医学历来十分重视发病前的预防工作,它不仅确立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而且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预防疾病发生、流行的原则及措施,这与近代学者提出的亚健康的理念不谋而合。中医学的未病先防,不是被动消极地对治病邪气的防避,而是主动积极地对机体正气的保养,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把预防寓于养生之中。中医“治未病”思想对亚健康防治包括两层含义:从健康到亚健康的预防和从亚健康到疾病的预防,此即所谓“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 以预防为主,贯穿于人体疾病预防和疾病治疗的全过程,未病先防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1.扶正气,未病先防

1.1 饮食调养 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专设食疗篇:“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气血,若能用食平疴,释情遣疾者,可谓良工”【3】。也就是说高明的医生能用食物治愈疾病,解人忧愁,所以调摄饮食是防病祛病、延年益寿的上策,是最高水平的“治未病”之术。饮食要以适量为宜,品种摄入均衡,不可饮食偏嗜,使人体能够全面获取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不可饥饱不均,否则易伤脾胃导致疾病发生。

1.2 调摄情志 修身养性《黄帝内经》指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怒则气上,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情志活动的失常可以影响五脏功能,导致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发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日:“喜怒不节,生乃不固”。精神乐观,情志畅达,脏气和调,就能增强抗病能力,防止疾病发生。《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反之,情志的超长变化(如过怒、过喜、过悲等),就会损伤内脏(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使气机逆乱,阴阳失调,气血不和,而发病或加重病情。孙思邈《孙真人养生铭》云:“怒甚偏伤气,思多太损神”。所以,调摄情志,修身养性,保持乐观的精神、开朗的性格、豁达的胸怀和良好的心情,是防止疾病发生或加重的重要条件。

1.3 起居有常 起居养生要求人们起居作息、日常生活要有规律。《黄帝内经》指出“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能“度百岁乃去”。反过来,若“以妄为常”,则“半百而衰”。清代医家张志聪说:“起居有常,养其神也;不妄作劳,养其精也。”意思是说,起居有常,摒弃不合理的生活方式、作息规律,就能保养精神,使人精力充沛,生命力旺盛。

1.4 运动锻炼 运则立,动则健。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可以活动一身肌肉、筋骨、关节,能舒经活络、振奋阳气、畅行气血,适量的运动是预防和消除疲劳的重要手段,同时还可以使人心情舒畅,长期运动可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体质,防治亚健康。

2.既病防变是中医“治未病”理论的内容之二,源于《内经》:“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当传之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4】。是指人体在患病之后,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截断疾病的发展、传变或复发,同时注意疾病痊愈后预防复发,巩固疗效。尤其是对传染性疾病,更应防止恶性或不良性变化,着重指出疾病的早期治疗,防止病变恶化的重要性。

3.亚健康用中医干预措施临床还有很多,如五音疗法、刮痧、走罐及导引等,其形式多样、疗效显著。中医“治未病”对亚健康状态的干预措施可谓得天独厚,潜力无穷。

总之,中医辨证治病讲“治病求本”,疾病治疗需要找到根源,科学地进行扶正气、平阴阳、调脏腑,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病因。也是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和注重生存质量的体现。“治未病”是中医学重要的预防思想和原则,通过临床治疗和健康宣教对亚健康人群的干预指导,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琦.

[2] 钟可芬.“治未病”健康工程深入医药经济报.2009.1.5.2

亚健康应对措施篇8

关键词:亚健康;健康;心身医学;中医;体育运动

1、亚健康现状及分类

亚健康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广泛存在,已成为国际上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因其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特有的时代性,被称为“世纪病”。它的发生与人类生存的环境恶化、生活方式不正确、心理紧张、社会关系复杂等有关,又称其为“文明疾病”或“社会性疾病”。

以WHO四位一体的健康新概念为依据,亚健康可划分为:(1)躯体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或排除疾病原因的体力疲劳、虚弱、周身不适、下降和月经周期紊乱等;(2)心理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脑力疲劳、情感障碍、思维紊乱、恐慌、焦虑、自卑以及神经质、冷漠、孤独、轻率,甚至产生自杀念头等;(3)社会适应性亚健康。突出表现为对工作、生活、学习等环境难以适应,对人际关系难以协调,即角色错位和不适应是社会适应性亚健康的集中表现;(4)道德方面的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存在着明显的损人害己的偏差。

现代人类遇到危及健康的问题日益增多,各国对健康投入的资金猛增。据有关资料显示:西方许多发达国家每年为心血管这类非传染性疾病付出的医药费用高达数万亿美元。2000年日本国民的医疗健康费用达到380000亿日元。美国1996年政府付出的医疗保健费占到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4.8%。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表明,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年龄分布在20―45岁之间。美国每年有600万人处于“亚健康”状态,澳洲处于这种疾病状态的人达3700万。在亚洲地区,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比例更高,2000年我国对1800名白领员工调查,有70%的人都处于亚健康。

2、亚健康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多年来,健康的概念非常难以界定,以往认为:“没有疾病就是健康”。后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又将之作了如是发展:“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每一个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等方面都达到安宁的状态”。

健康的概念在我国也几度更新,今天已不同于昨天。当社会物质生活水平处于较低水平时,人们只期望身体能够胜任体力劳动和维持日常生活,健康的概念就是“不得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学科技的进步,人们的健康需求发展为追求高寿命,将健康理解为“长寿”;其后人们又发现,延长了的生命如果伴随着疾病和伤残,一样不能幸福生活,因而开始追求高质量的生活,追求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美国的R・杜博(R・Dubos)对健康更新的定义为:“人们最切望的健康未必是身体的活力和洋溢着健康感的状态,也不是长寿,而是指一种最适于达到各人给自己所订的目标的状态”。

亚健康是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边缘状态,是一种动态的变化状态,现代化的社会在给人类生活带来极大实惠和物质丰富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许多人生烦恼,身心失调,压力过大,缺乏运动等,如果健康驶向疾病的“生命列车”一旦启动,常常只向前行进,多半是有去无回,所不同的只是“行进”速度的快慢。在从亚健康向疾病的转移过程中,人类健康面临极大威胁,生命质量大打折扣。

3、对亚健康的干预措施

以往的医学主要是应付时常威胁人类的传染性疾病,传统的医学对象就是“疾病”。很长一段时间,社会对医学和医生有着过高的奢望,认为良医无所不能,事实并非如此,除感冒、感染、营养不良等少数单纯生物性病变外,医学对当今临床绝大多数疾病,特别是严重威胁健康和生存的各种慢性疾病并无根治之法,能做的只是有所控制或缓解。

早在20年前,WHO的专家们指出,21世纪的医学重心将是对病前状态的干预和对疾病的有效防范。并预测20世纪有85%医生从事临床诊断治疗工作,而到了21世纪,将需要85%医生从事关注病前状态的工作,仍坐在医院里等病人求治的医生将不超过15%。据估算,病前综合干预所需的费用只是病后治疗的15―23%。

3.1心身医学干预亚健康

拥有数百万会员的美国最大的保健组织“凯泽永恒”组织已经推出一项计划,运用心身相互作用的方法对患有慢性病的病人提供帮助,这一方法已证实非常有效。科学研究已证实,心身联系确实存在。心身失调是因人的心理或情绪而导致或加重的真正的疾病。心身失调包括:因心理压力导致的身体症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所致的或对其发展过程产生影响的疾病等。专家认为,现在在日常保健中运用心身医疗原则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它是解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日益增长的手段之一。

亚健康多为心身性的,心因常起主导作用,而且个体的个性特征也常有着特殊意义。美国国家疾病控制中心已经认定:具有过分的追求、敌意感过强的A型行为,是促成冠心病形成的高度危险因素。在35―55岁的人群中,具有这类行为特征者,若干年后有10%将发展成冠心病,而此类行为不明显者患冠心病的还不到3.8%。另一方面,惯于自我克制,情绪低沉、悲观,又不太愿意让负性情绪表达出来者(被称作C型行为),其肿瘤发生率比A型行为者高出3倍。

3.2中医干预亚健康

由中国中医研究院承担的北京市科委课题《亚健康人群中医基本证侯流行病调查》是我国对亚健康人群最大规模的一次调查。调查对象为5000名35―55岁的普通群众。在摸清亚健康在人群中发生的情况及中医证侯分布的基础上,建立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证侯学本底资料库。

3.2.1上工治未病

严格来讲,与现代医学不同,中医学并不专长于治病,而是擅长于调整状态。所谓的气虚、血虚、阳虚、阴虚、痰湿、郁证等,其实都是指的亚健康状态。中医历来主张“治未病”,《黄帝内经》有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由此可看出我们的祖先已认识到对疾病应“未雨绸缨、防患未然”的重要。强调高明的医生应“先安未受邪之地”,即了解病态的发展可能趋势,积极采取措施,杜绝防范其进一步发展。在这方面,中医不仅理论观点十分科学,而且通过近年的积累,形成了丰实有效的防范、调整措施和方法。

3.2.2调整不只是补

目前很多人对亚健康状态纠治的理解就变成了服补品。中医学认为,也许在过去,处于营养不良、虚弱状态的人比较多,但今天,这类单纯的虚弱者已不多见,大多数人只是由于紧张、压力、心理应激,加上营养过剩、代谢失常,才促成了亚健康。因此,对于亚健康者来说,重要的是“调整”,而不是“补”,调整代谢、调整免疫、调整心脑血管功能和血液循环,调整心身

功能状态。

4、体育运动纠治亚健康是积极、有效、可靠的手段

根据全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提供的材料,体育人口各种慢性病的发病率低于非体育人口7.1%,职业病的发病率只有非体育人口的17%,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只有非体育人口的12%,吃药、看病、住院情况的发生率普遍低于非体育人口;他们对自己身体、精神疲劳程度以及对体力衰退的评价,均优于非体育人口。而且,他们的健康意识明显好于非体育人口,具有不良嗜好(吸烟、酗酒)的体育人口也明显少于非体育人口,体育人口在生活中有明显不依赖营养保健品的倾向。

从本质上说,亚健康与不良的生活方式及行为有关,故进行行为上合理纠治十分重要。体育的重要价值就在于能改善人类的生活方式。文明发展的确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的益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不利和弊端,它严重压制了人类的自由天性,极大地改变着人们亿万年进化中形成的、较为稳固的生物机制,从而使人类发生了极大的不适应状况。人类的当代疾病就是由此而引起的。精神的过渡紧张,脑力劳动的肆意增加,体力活动的日趋减少,生存环境的严重恶化等,都是引起当代疾病的罪魁祸首。

人类的体育活动,是惟一的一种能与这种生活格局相对抗的文化方式。人类只有在体育运动中,才能再一次地恢复原来“动物天性”,机能获得新的“自由自在”,才能最有效地抵抗各种“异化”,消除文明力量对自己的“离心背叛”。体育的积极意义和主要的保健作用几乎都是在这个“反抗文明”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通过体育,人们可以在生理学的角度提高身体素质;可以在流行病的角度提高“宿主”质量;可以在生态学的角度提高人体的适应能力;可以在心理学上克服紧张、焦躁和不安;可以在社会学的角度建立新的社会关系;可以在哲学的角度做到真正的“返朴归真”,克服“异化”……。这就是体育的价值,体育之所以被现代医学一步步地包容在自己的怀抱之中,就是由于它在纠治人类行为疾病、改善人类体质状况的过程中承担着医学目前所无法解决的难题。

健康观念的转变使医学和体育逐步走到一起。医学的主要任务由传统的发现疾病并进行治疗逐步向病前干预、防范过度,并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而体育的积极意义就在于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预防减少亚健康状态的出现。体育运动可以塑造健康的人格,培养具有创造性的行为,造就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因此,可以说体育健身活动不仅是解决身心健康问题、消除亚健康状态的一种最积极、最有效、最可靠的手段,而且它也是最方便、最廉价、最快乐的一种。

参考文献:

[1]杜江伟.“全民健身”与“医学预防”[J]。中国体育科技,2002.8

[2]田金华.体育运动与健康促进[J]。中国体育科技,2003.1

亚健康应对措施篇9

有什么办法能让人尽量少生病、晚生病、不出现大病重病、避免猝死吗?惟一的途径就是加强预防保健意识,树立“保命”意识。“脉”就是“命”,“脉”决定了“命”。“命脉”的含义就是动脉血管决定了生命,保持血管健康、防止心脑血管突发血栓或出血是预防猝死的根本。我们应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同时采取必要的措施,绝不能等到大祸临头时才着急。突发大病、重病,导致劳民伤财,甚至人财两空。尤其是已经发现自已血脂高、血黏度高、血压高,有头晕胸闷等不舒服感觉,就表明已处于疾病的前期―亚健康状态,要马上采取有力的“治未病”的措施,争取返回健康状态。我国最早的医学经典《黄帝内经》指出:“上医不治已病,治未病。”高明的医生是让人不得病,而不是得了重病后再治疗。“治未病”就是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及时清除刚刚形成的病变,防止病变积少成多、从量变到质变。

采取措施,从亚健康恢复健康所需花费仅仅是大病以后所花治疗费的1%~10%:每月“治未病”(预防)花费200元,可节省医药治疗抢救费两万元!更重要的是免受病痛折磨,提高生存质量。很多人可能认为:我现在没生病就是健康的,其实这不正确。健康不仅仅是不生病。除了不生病,还应该吃得下,睡得好,精力充沛,精神愉快,心理健康。那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处于亚健康状况?

亚健康人群去医院体检,大都有“三高一低”:即高血脂(血脂异常症)、高血黏度、高血糖、低免疫力,出现“三高一低”。8~12年后,这些人中的80%将发生心脑血管病变,发生肥胖、冠心病、中风、脂肪肝、糖尿病并发症等疾病。引起这些疾病的病因很多,但主要与血脂高、血黏度高、血压高有关。每个人在出生时血管内壁都是光滑干净的,随着年龄增长,尤其是患了高血压、糖尿病后血管会受到不同程度损伤,血管内壁变粗糙,血液中的脂肪和胆固醇沉积在此,形成粥样硬化斑块,使血管内壁增厚,管腔狭窄,血流量减少。研究证实,从20岁开始,动脉血管每年堵塞1%~2%,如果抽烟,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控制不好的话,每年狭窄3%~4%甚至更多。一般到血管管腔缩小一大半,狭窄75%时,您才会感到“不舒服”,才会出现临床症状。如脑血管硬化、狭窄,会出现头昏、头痛、记忆力下降、神经衰弱等。如果是营养心脏的冠状动脉硬化、狭窄,会出现胸闷、心慌,一劳累就感到两腿发软,浑身疲乏。而在心脑血管管腔狭窄不到75%时,您可能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但临床医疗中发现,血管内壁的脆性斑块(高危斑块)只把血管管腔狭窄了25%时,当各种因素导致血压急剧升高时,奔腾的血液可把脆性斑块冲破,就会引起致死性的急性心肌梗塞、脑溢血等。可怕的是发病之前没有任何先兆,没有一点不舒服的感觉。

近两年来,卫生部门对北京市居民健康调查结果显示:高血压者占21%,高血脂患者占42%,患脂肪肝的占10.4%。全国现有高血压总数1亿人以上,脑血栓、脑出血有600万人,糖尿病人2002年已4000万。15~35岁之间动脉硬化的就已达到75%,已确诊的动脉硬化病人有3亿多人。全国每年有26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每小时将近300人。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经从上世纪80年代的第八位直线上升到现在的第二位(癌症排第一位)。如果这些人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亚健康状态就有“治未病”的正确观念,遵照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健康4+1”法则:要达到健康长寿的愿望,须在健康四大基石的同时,加上一个补充:在日常饮食以外,额外补充一些人体缺乏的必要物质,其中卵磷脂是最重要、最缺乏的。关于卵磷脂的国际学术会议已召开八次,医药营养学家反复强调补充卵磷脂的重要性。坚持补充高品质、剂量足的卵磷脂产品,是避免心脑血管性猝死的必要措施。希望您尽早树立保“命”意识、采取必要措施,就能防止猝死。

清华大学紫光集团研制的紫薇卵磷脂冲剂以其高功效、高剂量、低价格的优势热销11年多,让很多人得以保持健康。

清华紫薇健康热线:

(010)62771801 ;62771802

亚健康应对措施篇10

【关键词】 军队离退休人员;疗养保健;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30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385-02

近年来,随着现代临床医学的深入实践和以人为本护理意识的不断树立,医院疗养保健观念、疗养保健理论以及疗养保健方法都发生了重大变革。各个医院的人性化疗养保健及护理的实施与推广受到了广泛关注[1]。本文旨在选取2008年5月――2013年7月我院针对220名军队离退休人员发放的调查问卷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军队离退休人员疗养保健及护理的相应措施进行探讨,为进一步的理论分析和临床实践提供借鉴。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于2008年5月――2013年7月我院针对220名军队离退休人员发放的调查问卷作回顾性分析。本文所涉及受调查者在接受本文研究前已签署知情同意书。220名军队离退休人员中男性194例,女性26例;年龄54-78岁,平均年龄(67.9±3.7)岁。

1.2 调查方法 自行设计与本文研究相适宜的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受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年龄、学历、退休时间、已确诊病症、生活方式、接受疗养保健的主要目的、是否参加过健康教育等;受调查者对疗养保健的认识,是否具备老年人常见疾患、亚健康的防治知识及疗养方法;受调查者疗养保健期间的健康教育需求等。调查问卷以多项选择为主要形式,部分情况通过与受调查者面谈获得。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百分率、均数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20名军队离退休人员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详见表1。220名军队离退休人员对自身疾病防治知识的认识很了解的占36.8%,比较了解的占63.2%;对亚健康认识很了解的占9.1%,比较了解的占22.3%,完全不了解的占68.6%。220名军队离退休人员中有80.9%的受调查者疗养期间主要对疗养环境、方法及效果感兴趣,21.8%的受调查者对前沿的保健养生知识感兴趣,20.9%的对亚健康防治知识感兴趣,17.3%的对所患疾病的研究进展感兴趣。受欢迎的健康教育方式主要包括专家集中授课(82.3%)、自学指导材料(54.5%)、咨询服务(48.2%)、一对一指导(25.9%)。220名军队离退休人员主要的疗养保健需求包括疗养环境舒适(95.5%)、疗养保健设施齐全(62.2%)、饮食合理(96.8%)、能及时学习疗养保健知识(82.7%)、治疗环境有适宜景观(21.8%)、能掌握正确的自我保健方法(89.5%)、合理用药(55.0%)、掌握老年多发疾病防治方法(63.2%)、组织参加文体活动(80.0%)。

3 讨 论

疗养保健关系着每位患者的生命健康和护理效果,医务人员应本着一切从患者利益出发的宗旨,积极推广合理的疗养保健措施以及人性化护理管理,提升自身职业素养和精神风貌,与患者增进交流,改善医院疗养保健环境[2]。本文研究表明,军队离退休人员对自身疾病防治知识、亚健康防治知识的认识有限,对合理的疗养环境、疗养方法及良好的疗养效果有巨大的需求。针对本文研究涉及的220名军队离退休人员疗养保健的需求调查结果,现提出如下护理方法:

3.1 人性化护理 提高护理人员自身整体素质,根据科室具体情况,系统地、有针对性地组织护理人员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定期开展心理学、美学、伦理学、法学学习,提高自身精神风貌[3]。

3.2 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根据行疗养离退休人员的具体健康状态、自我疗养保健技能,正确地、主动地应用专业知识,在不同层面上实施健康教育。

3.3 加强沟通 增进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交流,热情对待患者,耐心解答患者疑虑,建立与患者间的相互信任,给予患者心理支持,消除患者消极情绪,巩固患者痊愈的信心,给患者更多关怀、理解和尊重。

3.4 根据不同患者病情的需要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满足患者不同层次的需求,创造人性化的服务环境。

3.5 加强临床护理的预见性,积极预防并解决护理人员与患者间各种潜在问题,给患者提供精神上的放松的治疗环境[4]。人性化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现代医学注重精神关怀对患者康复的作用,人性化护理及疗养保健方法体现了人文关怀的精神实质。以患者需求为中心的疗养保健及护理模式是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延伸,能够增进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感情,为患者提供和谐的、轻松的医疗环境,有助于提高患者治愈率[5]。实施有针对性的、合理的、人性化的疗养保健措施和护理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玲,刘丽红,张蕾,等.296名军队离退休人员疗养保健的需求调查及护理对策[J].海军医学杂志,2012,28(2):165-166.

[2] 马火娣,孙双艳.对离退休疗养员的心理分析及护理[J].中国疗养医学,2013,12(6):454-454.

[3] 叶凤萍,朱建明.军队离退休干部疗养期间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护理杂志,2012,23(5):4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