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资产资源评估十篇

时间:2023-10-26 17:31:48

森林资产资源评估

森林资产资源评估篇1

关键词: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程序

中图分类号: F32文献标识码:A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是评估者根据被评估森林资源资产的实际情况、所掌握的市场动态资料和对现在和未来进行多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对森林资源资产所具有的市场价值进行评定估算。按《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规范( 试行)规定》,国有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法定程序由评估立项、评估委托、资产核查、资料搜集、评定估算、提交评估报告书、验证确认、建立项目档案8个阶段组成。

1、评估立项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立项的申报是指依法需要进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单位,向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提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申请书,经审核,做出是否进行评估的决定,通知申报单位是否准予立项的过程。

2 、评估委托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单位接到立项通知后,可自选委托具有承担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资格的资产评估机构对立项通知书规定范围内的森林资源资产进行评估。资产评估机构接受委托后,应与委托方签订《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协议书》。协议书的主要内容有委托方和受托方的名称,委托评估的森林资源资产范围、对象和种类,评估的时间、地点,双方责任和义务,评估收费标准,违约责任等。《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协议书》经双方负责人签字, 加盖公章后生效。

森林资源资产占有单位在评估委托时,还要同时提交有效的森林资源资产清单以及其他有关材料。

3、资产核查

资产核查是指按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范围对待评估的森林资源资产的实物量、林分质量、立地条件和地利等级等情况进行实地核对和调查,并做出核查报告的全过程。

森林资源资产核查一般由委托单位提供森林资源资产清单,资产评估机构对委托单位提交的森林资源资产清单上所列资产的权属、数量和质量进行核对和必须的调查。

森林资源资产核查的项目主要包括权属、林地或森林类型的数量、质量和空间位置等内容,核查的方法有抽样控制法、小班抽查法和全面核查法等3种。要求被核查的森林资源资产账面、图面和实地三者一致。

4、资料搜集

在进行森林资源资产评定估算前,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必须搜集掌握当地有关的林业生产技术经济指标、成本核算资料、有关产品价格和税费,林业生产投资收益率、林分生长过程表、生长模型以及各种测树经营数表等资料。

5、评定估算

评定估算是指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人员根据评估的特定目的和掌握的有关资料、选择适当的标准,依据法定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方法,对委托评估的森林资源资产价格进行具体的评定和估算,并在评估工作结束后向委托评估的单位提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报告书的过程。这是资产评估工作最关键的阶段,在具体工作中往往按制订评估工作方案、实际评定估算两个步骤进行。

5.1 制订评估工作方案

评估工作方案是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实际操作的计划和安排。内容包括确定评估时间、工作进度计划和步骤;确定被评估森林资源资产的详细范围;确定参加资产评估工作人员的职责分工、组织和各自应承担的责任以及相应的组织工作;确定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方式和方法;编制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经费预算以及其他应明确的问题。

5.2 实际评定估算

5.2.1划分森林资源资产类型

根据森林资源资产的特点首先划分出林地资产,林木资产和森林景观资产;在林木资产中又可按林木的用途划分为用材林、经济林、竹林和薪炭林;按林种划分后,再按森林类型、树种以及品种、森林功能等确定具体的评估项目,根据各类森林资源资产的不同特点选择适当的评估方法。

5.2. 2 估算森林资源资产价格

根据被评估森林资源资产的实际状况,应用所搜集的信息资料以及有关的经济技术指标,按照评估的特定目的以及掌握的资料状况,选择适合的计算方法估算出森林资源资产的价格。

在评定估算过程中,对森林资源资产状况的判断和评定要准确,计算方法、计算公式以及计算过程都要准确无误,以确保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结果的客观、公正。

6 、提交评估报告书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报告书是对森林资源资产的实际价格提出的公正性文件,评估机构和评估工作人员要对所提出的评估报告承担法律责任。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报告书由具备资格并直接从事该项资产评估工作的评估人员签字,评估机构负责人认真审核后签名并加盖公章方可生效。

7、验证确认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验证确认是指资产评估行政主管部门或授权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接到有关单位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确认报告后,对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进行合规性审核,并向有关单位下达确认通知书的过程。

8、建立项目档案

评估工作结束后,评估机构应及时将有关文件及资料分类汇总、登记造册、建立项目档案。按国家有关规定和评估机构档案管理制度进行管理。

参考文献

[1]李.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程序探讨[J]. 四川林业科技. 2007(02).

森林资产资源评估篇2

关键字:森林、资源、评估、行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D922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我国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重要标志是:1996年和1997年由原林业部和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联合颁布的《关于〈森林资源资产产权变动有关问题的规范意见(试行)〉的通知》,《加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及《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规范》。这三个文件为我国开展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和理论指导,客观上推动了我国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和林业经济的发展。《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

一、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行业现状分析

市场的需求,社会主义法制的日益完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实践在深度和广度上的拓展,都对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现状还不能适应这一发展需求,具体表现在:

(一)从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机构缺乏

当前,全国范围内从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业务的机构有三类:具有资产评估资质的资产评估公司;由林业主管部门批准的,依托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单位、林业科研院所设立的专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服务机构;其他机构,如近年成立的物价鉴定机构。

1、具有资产评估资质,又有从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能力的评估机构数量极少。

森林资源资产本身所具有的属性和特性,要求从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人才具有丰富的林业知识,熟悉林业行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如果评估面积小,虽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可以独立完成,但收取的费用少,考虑作业成本,资产评估机构不愿承接;如果评估面积大,评估机构无法依靠机构自身的资源完成,就需要外聘当地林业系统的大量专业技术人员和临时雇佣人员配合工作才能完成。但林业的各类调查所关注的重点及调查因子,与评估机构计算价值量时所关注的重点及计算因子不同。

2、对林业主管部门批准设立的专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服务机构管理制度的质疑。

依托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单位、林科院所设立的森林资产评估服务机构,在成立初期为当地的林业经济发展和林业体制机制改革做出了贡献。但随着我国对评估行业的规范,法律法规的健全,其机构本身的法律地位和所出具评估报告的合法性、有效性受到了质疑。虽然评估服务机构具有相当专业知识和实操经验,但整体来看规模不完整、区域性强、行业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机构独立性差、风险意识薄弱、资产评估方面的知识技术相对不足。因此,虽然上世纪90 年代后期的极少数省份成立了一批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但能坚持从事开展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实质业务的很少,主要从事行业咨询服务。

(二)对复合性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专业化人才的需求量骤增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是森林资源资产的实物量向价值量的转化过程。评估业务质量的高低受制于实物量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和价值量转化过程,对立地的条件、地利因素等把握的经验和能力,取决于资产评估人员对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

由于森林资源所具有的众多特点,例如地域辽阔,功能多样,结构复杂,管理困难等,因此,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人员除具备一般资产评估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外,还需要熟悉林业生产经营过程,掌握林业的方针政策。这样复合性的人才,在目前从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业务人员之中少之又少,成为制约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的瓶颈,随着国家林业政策对资产评估行业的重视与大力扶持,对相关的专业化人才需求程度也大大提高。

(三)森林资源资产交易市场的完整性相对滞后

我国林业的改革与开放与其他行业相比相对滞后,造成了林业市场发育不充分、市场规模小、结构复杂等特点,市场交易案例的价格因受各种非市场因素的影响,不具备可比性和参照性。

市场发育不充分直接表现为,森林资源资产的内在价值和市场价格之间有着较大的落差,造成对林农利益的侵害和国有集体资产的流失。在有些地区,评估结果如反映森林资源资产的内在价值,却不能被市场认同,反之,参照当地市场交易价格的,又不能反映森林资源资产的内在价值。因此,不同的评估机构对同一项目的评估结果往往会产生较大差异。

(四)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标准和和方法不够科学

森林资源资产因评估目的的不同,所采取的评估方法和技术标准就有所不同,现实评估业务当中经常会出现因多家评估出现结果差异性大的问题,从而导致精准度难以保证。

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的对策

(一)规范、引导、整合现有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形成统一管理

目前,我国评估行业多资格并存、部门分割的现状制约着评估行业的健康发展,《暂行规定》的制定和下发,为打破这一现状作出了有益的尝试。要利用这一契机,在现有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的基础上,从政策上加以规范、引导、整合,充分利用现有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和人才资源,统一管理,才能从源头解决管理混乱的问题,为了使评估机构具有权威性,评估机构都必须获得省级及以上林业主管部门的批准后才能成立,从而规范评估行业,形成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二) 深化体制改革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是社会性的中介服务机构,以市场体制为依托,才能扩展业务范围,实行行业自律,让评估行业充分利用现有林业政策和市场资源,进一步深化体制内容改革和创新,保证机构的规范性和权威性。

(三) 依法依规开展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以高质量的评估推动林业交易价格的理性回归

评估机构从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要依托相关林业政策和法规,加强林业调查和林业经营生产方面知识的学习,做好实物量调查和价值量计算工作,通过切合实际,认真细致的评估工作,推动林业交易价格的理性回归,打破区域限制,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的森林资源资产要素市场,实现评估与林业要素市场健康发展的良性互动。随着《暂行规定》的颁布和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的出台,对我国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行业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结语

《暂行规定》其目的是为落实中央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促进林业产业化、市场化、规范化,加快林权制度改革,研究如何加强和完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充分发挥资产评估在林权制度改革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管理。在本文中,作者以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行业现状分析为依托,分析了当前市场条件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行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解决对策,不仅促进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行业的进步,也有利于我国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魏远竹.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森林资产资源评估篇3

关键词: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制度

中图分类号:F23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8-0092-02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由于国家制定了很多惠农政策,深得民心。广大林农作为森林所有者、经营者对林木资产评估备加关注,加快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制的建立。当前很多林业政策的实施需要通过评估来制衡。为进一步落实中央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政策措施,更好地扶持林业生产发展,今年,中央1号文件的第4项的惠民政策中的第21条阐述要建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制度和评估师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1.林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林业持续健康发展是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开展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有利于森林资源开发和流转,可以有效保护森林资源,解决资产流失,保障生态安全;有利于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促进林农就业增收,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引导更多的森林资源作为商品进入市场,信贷资金进入林业生产领域,提高森林资源价值和资金使用效果,促进林业发展。因此,各地应充分认识开展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的重要意义,尽快推进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相关工作。

2.加大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宣传力度,普及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知识,提高林农评估意识。鼓励和引导林农、小型林业经营者主动参与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事务;创新评估方式,支持林业专业合作的资源评估,支持以一定行政单位组织形式进行统一评估,提高林农对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认知率。探索建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市场机制,各参与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要对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实行一定比例的简评,建立简评机制,提高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接受能力。

3.评估企业要遵循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运作、协同推进的原则,积极开展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业务。在加快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业务过程中,要结合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不同需求,不断完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类型和服务创新。在资源开发中,要综合考虑当地林业生产中面临的主要类型,有针对性地探索评估基本类型和可供选择的其他类型;在评估收费中要充分考虑到林业灾害发生的几率和强度的差异性,设置不同的收费率;在承评过程中坚持“评估适度、林农承担评估费低廉、广覆盖”的原则;在全程服务中,要按照“公开、及时、透明、到户”的原则规范服务,努力提升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服务质量。

4.中国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作为一项新兴资产评估行业,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初,距今也只有近二十年的历史。林业特点和损失分布情况决定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相对复杂,技术性强,经营成本高,工作中要逐步摸索和积累经验。对于具备评估要求的区域项目,评估机构要主动提供评估要求;对于暂不具备评估条件的项目,评估机构要掌握动向。开展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的具体事项,按照1996年12月16日 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林业部(国资办发[1996]59号)《关于〈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规范(试行)〉的通知》。和2006年12月25日财政部、国家林业局(财企[2006]529号)《关于印发〈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的有关规定和程序执行。要尽快完善和修改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标准,决不能再出现一个项目十家评,十个样的结果。

5.开展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应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在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中,政府的职责应体现在通过评估税费等政策手段引导林农参加评估,并为评估企业提供技术和服务平台,而不是主导评估业务或干预评估企业的正常经营。一是调整单一的收费类型,对资产评估收费实行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二是调整评估收费计费基础,取消以资产评估结果作为评估收费计算标准的做法,实行计件收费、计时收费或计件与计时收费相结合的收费方式;三是调整限度。改变只规定上限,而不规定下限的收费做法,对实行政府指导价的法定资产评估服务,实行基准价以及按一定幅度上下浮动的收费标准;四是根据社会经济和评估行业发展情况,明确资产评估收费定价应当考虑的各项因素。评估企业作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主体,应遵循市场机制和评估规则的要求开展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业务,充分利用市场化的风险管理手段,科学合理地确定费率,加大评估创新力度,不断提升服务质量,确保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6.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支农惠农的重要手段,是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管理配套措施,在开展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中,政府相关部门要协同配合,理顺管理体制,共同推动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稳步发展。国家发改委应会同林业、财政部门做好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的协调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尽快研究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实施意见》。尽快确定评估机构认证单位和组织实施的部门职责。林业主管部门应发挥专业技术优势,积极引导林业生产经营者参加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评估监管部门应做好市场监管工作,开通“绿色通道”,积极协调评估企业开发通俗易懂、简便易行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程序。评估企业作为市场运作主体,应在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必要性、队伍建设及宣传等各方面做好基础工作,切实提高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服务水平和业务管理能力。

7.建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信息共享机制和内控机制。建立林业部门与金融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加快林权证登记、抵押、流转等信息的电子化管理进程,将上述信息纳入人民银行和保险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方便银行、保险查询及贷款、保险管理。推进人民银行和保险征信体系建设,逐步扩大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在林区的信息采集和使用范围,引导金融机构建立健全林农、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和林业企业的电子信用档案,设计客观、有效的信用信息指标体系,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信用评级和信用评分制度,充分发挥信息整合和共享功能。

森林资产资源评估篇4

2011年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推开的第三年(即是本文所称的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时期,以下简称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时期),也是改革后深层次问题逐渐显现的时期。同时,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时期引进了新的资本和资源,也使得林农的收入和行为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和林权抵押(质押)融资,作为有效解决林权制度改革中,森林资源资产有关问题的两个关键点,理应得到更多地关注和思考。

一、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时期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相关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不同体制的国家对森林这个特殊资源的管理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异,国外的研究现状更多的是从整个森林资源资产和国有森林资源资产的评估角度去探讨,并没有做详细的划分。而且在评估的过程中,不管是国有林,还是私有林,都更注重森林资源的生态价值。同时,国外的森林资源资产的评估方法也是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值得重视的是,自2003年以来,国外森林资源资产的评估注重参与式的方法在其中的运用,其精髓就是重视当地小区在其中所发挥的不可缺失的重要作用,同时注重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在信贷融资领域的前置环节应用和评价。

目前,我国针对集体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研究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集体森林资源评估管理和现状问题研究。主要是对集体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和投融资管理建议;二是区域性的集体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研究。主要是针对某区域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过程中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研究,分析该区域森林资源评估存在的问题;三是案例研究。针对某个实践案例,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森林资源资产的评估提出可操作性的措施。不可否认的是,自2003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尤其是在全国全面推开以来,引起了针对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研究新一轮热潮,引起了社会学、经济学和法学界的广泛关注。但是,总结我国目前针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背景下的森林资源评估问题的研究,主要存在两方面的缺陷:一是“针对性不强、偏重于理论”。针对性不强主要是指目前的研究范围太宽,虽然也有某些区域性的研究,但是提的政策建议或者结论在其它地方几乎全部可以适用。偏重于理论主要是指理论性较强、实践性较差,尤其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地流转增加,作为新型的评估形式更需要实践性较强的措施去指导各个利益相关方尤其是林农森林资源的评估。二是忽略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大背景下的集体林地的“三重”特殊性。集体森林资源资产与国有林地相比,有其独特的特点,其中最为明显的三点就是地块分散、面积较小、集体林地流转面对的对象为单个的林农(有的地方是针对村民小组)。总体而言,我国森林资源评估工作起步较晚,存在不少问题,集体森林资源资产的评估更为滞后,因此,建立一个适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森林资源评估标准显得十分重要。

二、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时期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存在的问题与林权抵押贷款

随着林业事业的大力发展,林业的生态作用越来越被重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顺利完成,林业市场要素逐渐成熟,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在平衡相关利益者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也受到政府各个部门的重视。但是根据相关资料的搜集和实地调查,总体认为后集体林权制度时期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存在以下问题:

1. 专业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人员较少,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目前,财政部、国家林业局(财企[2006]529号)《关于印发〈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是森林源资产评估的重要行政规章,其中,对我国林业行业涉及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人员做出了原则性规定。目前主要有两种:一是注册资产评估师,二是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专家。前者需要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考试,后者由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和国家林业局共同审批,并下发由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和国家林业局共同盖章的专家资质证书。而对于森林资源,一般都处于偏远的地方或者深山,对集体林权的森林资源进行评估需要花费较大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如果严格按照通知要求的话,一是当前我国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人员远远不能满足现在评估的需求,二是在评估时需要考虑很多专业评估员不所知的地方因素。

2. 评估结果多样性,偏离市场的价值。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要求客观、真实、公正,然而目前部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活动由于受人为干扰和评估理论、方法的局限,常常出现评估结果与实际不符的现象。

3. 评估标准不统一。集体林的评估标准灵活性较强,用林农夸张的说法是:“在一个大的框架下,怎么评估、评估出来多少价值都是评估人员说了算”。由此可以看出,虽然评估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需要一定的灵活性,但是如何掌握“度”成为评估的难点。

4. 评估时没有考虑一些隐形的因素。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集体林地流转日益活跃,流转出去的用途也是多种多样,其中利用集体林地的特殊性开展农家乐在某些地区成为最主要的方式,也为当地的农民增收和经济增长带来了有利的条件。此类的集体林在评估时就要考虑一些外在的因素,例如政府对当地的投资(水利、交通、电力等等) 。

5. 集体林地评估费用高。目前的森林资产评估收费执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资产评估收费管理办法》的通知(发改价格[2009]2914号)。

按此标准,集体林地的评估费用堪比房地产的评估费用,没有充分考虑到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用和农户收入较低的现实条件。以价值最少的100万元的森林资源为例,评估费用至少都是几千元,这对农户来说是笔不小的开支。评估费用高增加了集体林地流转的难度。

6. 林权抵押贷款业务风险控制体系的研究滞后。长期以来,由于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时期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滞后发展,加之林权抵押贷款业务风险控制体系的研究滞后,使得林权抵押(质押)融资在支持“三农建设和发展”的作用方面也大打折扣。

林权抵押贷款业务主要存在六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贷款期限与林业生产周期不匹配;二是贷款利息偏高;三是贷款抵押范围狭窄;四是林农办理抵押登记不便;五是资产评估机构少,收费标准偏高;六是林业资源变现困难。

三、建议

森林资产资源评估篇5

财政部企业司副司长肖雪峰、中评协副秘书长韩立英等一行与国家林业局联合组成调研组,于2012年9月24至28日到云南昆明、红河等州市就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相关工作进行了为期五天的实地考察调研。调研组一行日夜兼程,深入昆明市石林县、红河州弥勒县等林权管理服务中心、林权交易所和林地进行实地勘察,同时多次召开座谈会,听取省、市、县财政部门、林业部门、金融及评估机构关于林权抵押贷款和森林资源评估工作情况介绍,详细了解基层情况,征求云南省相关部门和单位对修订《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暂行规定》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探讨推进森林资源评估工作的举措。

调研中,财政部企业司肖雪峰副司长充分肯定了云南省在全国率先提出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量价分离”的做法,他指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权交易逐步市场化,林权主体、经济行为呈现多元化趋势,使得森林资源评估工作既具有资产评估的一般性,又有其特殊性,这对做好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2010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云南省财政厅、林业厅、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云南银监局联合印发的《云南省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在森林资源评估过程中充分发挥注册资产评估师从事价值量评估和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机构具有森林资源调查的技术优势,由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单位调查出具森林资源蓄积数据(量核查),资产评估机构评估出具价值估价报告的“量价分离”合作模式。经过近年来的实践表明,这种方式有利于财政部门和林业部门相互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专业特长,从而保证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质量,是一个有益的探索和创新,为我们做好下一步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充分证明云南的森林资源评估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长期与近期的关系,财政与林业的关系,支持培育和加强监管的关系,尽快研究出台一系列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相关的规章制度,促进森林资源评估日益规范化、制度化,最终纳入法制化轨道,推进森林资源评估工作健康全面发展。

中评协副秘书长韩立英指出,云南省财政和林业部门密切配合,积极发挥云南评协作用,在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创新,为进一步修订《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暂行规定》提供了经验和借鉴。1998年脱钩改制以来,我国中介专业服务行业已经形成了市场化发展的大方向,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制度设计既要考虑当前的实际情况,又要具有前瞻性,符合行业发展的大方向。中国资产评估协会作为国际评估准则理事会管委会成员单位,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积累了丰富的准则制定经验。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已初步建立起比较完整的、既适应中国国情又与国际基本接轨的资产评估准则体系,内容包括各类业务准则和职业道德准则,涵盖了主要的评估业务流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属于资产评估执业行为,国有林权和集体林权评估都应当遵守统一的执业标准和监管标准,评估报告披露内容可以根据评估项目的难易程度等条件按照报告准则决定繁简程度。要在制定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准则的同时,由有关各方共同参与,研究制定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核查标准。要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人员的培养和继续教育,不断提升森林资源评估的质量和水平。

云南省评协秘书长杨捷表示:财政部与国家林业局联合到地方调研森林资源评估工作尚属首次,这充分体现了国家财政部和林业局对森林资源评估工作的重视和关心,云南评估行业一定要以此次调研为契机,积极配合财政厅企业处不断加强行业监管,继续在森林资源评估队伍培训、森林资源评估机构培育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积极与省林业部门合作,在组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专家委员会的基础上,研究筹建资产评估专业技术委员会,针对云南特有树种,积极探索出一套规范、适用、针对性较强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主要参数、操作技术规范、工作底稿等,以指导森林资源评估工作,满足不断扩大的森林资源评估市场需求,不断推进云南森林资源评估工作规范发展,再创评估佳绩。

(云南评协)

森林资产资源评估篇6

随着经济的发展,改革的不断深入,森林的生态建设与保护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新形式下传统森林资产评估工作无法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这就要求相关工作者不断创新森林资产的评估工作,切实应用好核查方法来实现森林资产评估工作的效率提升。

【关键词】

森林资产;评估;资产核查;内容;方法

随着我国林业体制的改革深入,如何更好的实现森林资产的评估核查也成为工作人员面对的重要课题之一。森林资源不同于其他矿产资源、可再生资源,其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在新时期市场化进程中积极开展森林资源评估工作会有助于深化经济体制的改革,进而反作用推动我国林业的优化可持续发展。笔者结合工作实践,简要探讨森林资产核查内容,并探讨资产核查方法,希望能够促进森林资产评估核查工作进步。

1、森林资产核查的内容

第一,传统森林资源核查的内容。在传统森林资源核查的内容中通常是具有一定价值的林业,如林地、湿地等。若采用全面核查的方法,资产评估一般采用小班的方式制成表格全面反映评估的内容,其中包括:资产明细统计表、实物产量预测表、以及森林资源样地因子调查表等。实物产量是传统资产评估工作成败的主要因素,其包括的内容主要是木材、林产品以及林果等。主伐树木可以通过森林资源样地因子调查表进行调查,而林果与其他农产品是林木产量的一部分,其产量的预测可以使用林木资源预测的模式。

第二,新形势下森林资源核查的主要内容。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文明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态问题。森林具有吸碳、放氧、调蓄等功能,尤其是近年来,旅游业的兴起,将会使有关森林资产评估的项目越来越多。森林资产核查的内容,除了商品效能之外,还应当增加生态效能和社会效能。若采用全面核查的方法,新增资产可以采用小班方式制定表达综合反映其内容,同时按照对象的属性科学增加样地调查因子、资产明细统计等部分考虑;景区森林风景的等级评价则主要考虑森林生态景观综合调查因子、森林生态景观综合得分与等级等内容。

首先,要依据工作开展对象设定好森林资产评估的效益指标。由于进行森林资产评估,会有很多内容包括其中,如年度吸碳量、年度土壤流失量、以及森林调蓄率等。笔者结合工作经验,总结出效益指标有以下:(1)涵养水源。森林能够有效蓄水,这也是涵养水源能力的重要体现。对于森林涵养水分能力的影响因素包括:森林内植物的覆盖面积、森林植被的覆盖度、年度总降水量以及研究地区的产流降雨量等。相关具体的数据可以参照近几年的研究结果,得出森林涵养水源的的总量后,应科学采用分析方法来讨论价值估算,常用的方法是机会成本法。机会成本指的是不考了市场价格调节,采用牺牲替代收入方式对其进行估算。结合实践,我们为了保护土地往往会放弃土地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森林涵养水源其所消耗的经济成本来估算其经济效益。(2)水土保持。土壤效益评估的方法有两种:机会成本法、影子价格法。主要是从土壤的废弃、有机碳、肥力等三个方面进行评估其经济效益。关于土壤废弃的价值估算通常简单用土壤保持量同单位土壤的年均收益做乘法;而土壤有机碳的核查工作是需要参考土壤保持总量、土壤中平均有机碳的含量、以及碳税率;土壤肥力的保持效益应当结合土壤保持量、土壤中个元素如N、P、K的含量等,并与化肥的效力进行对比,通过估算和参考近几年的研究结果,可以得出土壤肥力的价值。

其次,生态景观综合因子调查。影响生态景观综合因子的因素大致是当地环境质量、开发条件和景观质量等。开发条件其内容具有多样化,如天文、水文、天象、生物及人文资源的评价及其等级,相关组合和旅游特色的评价,同时还要考虑到基础设施是否完善、交通是否完善、是否处于适游期等多方面因素。对森林固碳效益的测度根据部分的不同可以从年积累量和先存储量考虑,将这两个评估值相加,得出结果就是森林固碳的总经济效益。其次,生态景观综合评分及分级。评估森林对当地气候的影响,需要从蒸发量、森林固碳量、以及水土保持等方面进行测定。当然,也可以采用机会成本法,指的是利用为保持地区森林环境所消耗的成本来进行森林对应产生的经济效益。对各项指标进行数据化和数量化,根据数据评估生态资源质量的等级,从而调节气候,维持生物的多样性。

2、森林资产的核查方法

第一,传统资产核查方法。根据我国颁布施行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规范》的要求,在核查中要做到依据规划进行调查,查阅林业部门的历年档案资料及编制好森林资产清单。同时,在森林资产核查中的方法应用可以选择抽样控制法、小班抽查法及全面核查法等。随着林权制度改革完成以后,资产评估的主体将以农林为主体,并在生产实践中全面使用这种核查方法。

第二,新形势下森林资产的核查方法。新的森林资产核查方法以传统核查方法为基础,主要针对生态和社会效能的核查。例如:土壤侵蚀情况、森林调蓄情况和森林旅游等相关情况,还包括风景等级评定的相关内容。针对上述特点,资产核查的方法也做出了相应的变动,除了传统的核查方法之外,还根据核查的特点相应增加了调查的样点和踏查路线。样点设置要按照森林的地势形态,同时样点核查的内容要做到全面准确,主要内容是:大气、地面水、负离子、空气细菌、土壤厚度、落叶厚度等数据。线路踏查的核查内容主要包括:景观资源质量、土壤侵蚀类型及环境质量等。无论是传统核查方法,还是新形势下的核查方法,归根到底还要告诉我们森林的重要性,我们不能为了经济的发展,而放弃森林,因此从现在开始必须重视森林的保护,支持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并努力实践落实到实处。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在物质水平提高的基础上,开始重视生态的保护,尤其是森林资源的保护,森林资源除了可以为我们带来经济效益外,还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作用,同时森林还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给我们带来健康的生活,因此森林的保护非常必要。

参考文献

[1]刘国才.新形势下资产评估核查内容与方法[J].广东科技,2015,(07):192-193.

[2]余松柏,梁思明.新形势下的森林资产评估核查内容与方法[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12,(08):49-52.

森林资产资源评估篇7

[关键词]灾后评估系统 直接损失 间接经济损失 动态平衡

中图分类号:F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3-0260-01

一、森林火灾灾后评估体系

1、定义与涉及范围

根据国家对相关行业的实施标准,对于火灾中发生的财产直接损失,定义为:由于直接被烧毁、烧损、烟熏还在灭火过程中发生破拆、碰撞、水渍以及火灾引起的污染等所造成的财产损失,称之为火灾直接财产损失。根据研究角度的不同,又可将森林火灾中细分为:森林火灾损失、森林火灾直接损失、森林火灾间接损失、森林火灾财产损失、森林火灾经济损失等。

2、对于森林火灾灾后的评估分类

由于目前不同地区对于森林火灾损失评估的方法也不甚相同。我们只列举以下几例具有代表性的方法进行说明:

(1)将森林火灾损失直接划分为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两种。该方法目的明确,较为容易对森林损失有直观清楚地认识,但是过于简单,对于森林内复杂的生态系统损失,及灾后随之而来的各项其他损失无法进行全面性的统计;

(2)第二种是将森林火灾损失划分为,火灾中林木资源的损失、扑火时进行灭火工作造成的损失、森林生态平衡方面造成的损失三个方面。此方法虽然较为科学,但是将森林火灾的直接损失直接概括为林木损失显然是不全面的;

(3)根据森林本身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产生的消息彻底细化,将火灾损失分为森林火灾损失、生态环境损失和社会效益损失三方面,同时又将这三方面再次划分出直接损失与间接损失。同时根据损失的方面不同再次细化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两方面。该方法分析较为全面,能够对森林火灾所造成的损失进行系统直观地分类对于不同层面的损失均能进行损失评估统计。缺点是对于划分出的某些损失的定义不够准确,导致在进行损失的评估中易发生由定义重复导致的多次计算问题。

(4)最后一种是将森林火灾灾后损失评估划分为森林方面资源损失和环境经济方面的损失与经济损失中直接和间接方面,共四部分。此方法对于森林火灾灾后的评估中本身四者定义就比较相近,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容易造成对于定义的混乱不清,影响对于评估系统准确性的发挥。

2、对于森林火灾灾后评估的计算办法

对于森林火灾中造成的损失,在损失本身可直观计算的方面,可遵循国家出台的相关规定进行计算,减小在计算过程中存在的争议。对于难以量化的资源进行计算是时,由于本身存在较大争议,可以借鉴参照国外在进行相关方面损失评估时采取的办法,进行评估。由于目前我国各地经济水平,森林林木种类不统一,对于森林本身经营投入存在地域差异性,因此在各地进行森林火灾灾后评估时通常采取的办法也不尽相同。各单位进行火灾灾后评估时不能参照一个统一的行业规范来进行工作也就导致了在此工作的范围内,u估成果存在着一定的不准确性。此外对于森林本身来讲,森林本身就是一个具有复杂环境系统的自然部分,对处于动态平衡达到稳态的森林进行评估本身就没有科学可行的方法没在进行森林活在灾后评估的过程中,对于各项损失的统计评估,目前的手段只处于单项相加的计算层面。不能深入的对于生态的平衡进行分析,也是导致不能对森林火灾灾后进行准确评估的一个关键原因。

3、进行森林火灾灾后评估的材料来源

森林火灾灾后评估工作资料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关系着森林火灾灾后评估能否科学合理地进行,对于一场森林火灾的灾后评估工作,进行评估时所使用的材料通常都是对火灾进行现场调查和二次核查补充资料后整理出一份翔实可靠的数据资料,结合对于原森林生态和经济效益方面的资料,对整个森林火灾进行评估。从实践的角度上看,在对于灾后森林资源的调查方面因为工作的难度和工作范围比较大,获取数据时往往会有这数据精度不足的问题出现;对于森林火灾发生前的资料,大多数都停留在固定的立木资源方面的统计,缺乏在整体稳态方面的调查,两者的共同因素往往影响着对于森林火灾灾后评估工作的准确性。

二、森林火灾灾后评估系统的改进

要确定评估方法时要考虑各种经济损失的可计算性,例如利用林木死亡率来评估林木资源损失,相关计算方法(式)较科学,但实际应用尚有很多困难,原因是涉及的参数难以确定,限制了实际评估,可参照《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规范》中林木资产评估的相应方法计算林木资源损失。在以往的森林火灾灾后评估中,各种评估所用的理论和公式等只偏向于火灾所造成损失的一部分,而实际森林火灾的损失是多方面的,尤其是森林火灾生态价值损失,可通过具体依据《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中国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估》计算效益损失。另外,在以往的生态环境评估体系、所用的计算公式以及各种评估模型中,所得的结果都是当时的总体损失量,但火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后续效应很强,缺乏对森林火灾灾后损失进行全面持续的动态评估,可根据不同的林种选择适用的评估方法和林分质量调整系数、生态环境后续持续系数来进行综合评定估算,从而导致评估工作的片面性。

在整体的调查中,对于直接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要形成一个良好的观念,从源头上保证对于数据调查的准确性。不能因为调查的范围广、精度高、工作强度大就放弃了对于数据准确性的坚持。只有保证数据具有准确性、全面性才能更好地进行森林火灾灾后评估工的。

参考文献

森林资产资源评估篇8

第一条为规范森林资源流转,保护森林资源流转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林业改革与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的森林资源流转是指森林、林木,以及林地使用权全部或者部分,依法由一方转移给另一方的行为。

森林资源流转可以采取承包、拍卖、招标、协议或者其他方式进行,但国有森林资源流转应当采取拍卖或者招标的方式进行。

改变林地用途的林地使用权流转不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森林资源流转应当有利于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不得损害国家、集体、个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森林资源流转应当遵循合法、自愿、公开、平等、诚信的原则。

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森林资源流转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流转范围和程序

第五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取得的权属明确的下列森林资源可以流转:

(一)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

(二)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的林地使用权;

(三)不在公益林经营区内的灌木林地、疏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规划的宜林地的使用权;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可以流转的森林资源。

第六条国有森林资源流转及其流转方式应当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并依法进行监督管理。

集体森林资源流转及其流转方式、流转保留价等,应当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集体林地使用权流转给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的,还应当报经乡(镇)人民政府批准。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通过家庭承包取得的林地使用权的流转,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合资经营、合作经营或者权属共有的森林资源流转,应当依法征求合资方、合作方或者权属共有方的意见。

第七条国有森林资源流转应当进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

集体森林资源采取家庭承包方式流转的,是否进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由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集体森林资源采取拍卖、招标、协议或者其他方式流转的,应当进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评估价可以作为森林资源流转保留价。

其他所有制的森林资源流转是否进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由其权属主体自主决定。

第八条委托拍卖企业拍卖森林资源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非委托拍卖企业拍卖森林资源的,应当在森林资源所在地的林业、监察等有关部门的监督下依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出让方在森林资源流转前七日公告;公告一般包括拍卖标的、拍卖形式、竞买者条件、竞买者登记期限、竞买时间、竞买地点等内容;

(二)竞买者在公告规定的期限内向出让方登记,领取有关资料;

(三)出让方审查竞买者条件;

(四)符合条件的竞买者不得少于三个,并应当在向出让方交纳保证金后参加竞买;

(五)竞买的价高者为受让方,但最高价不得低于保留价;受让方应当当场与出让方签订流转合同;其他竞买者交纳的保证金,由出让方当场如数退还。

第九条招标流转森林资源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条协议流转森林资源的程序:

(一)流转双方依法协商;

(二)流转双方签订流转合同。集体森林资源采取协议方式流转的,应当接受村务监督小组的监督,其流转价款不得低于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价。

第三章流转管理

第十一条森林资源流转合同应当包括以下主要条款:

(一)流转双方名称;

(二)流转的森林资源的林种、树种、林龄、地点、面积、四至、蓄积量或者株数;

(三)流转价款、付款方式和付款时间;

(四)森林管护责任、风险承担;

(五)流转期限、用途和更新造林责任;

(六)违约责任;

(七)争议的解决方式。

第十二条森林资源流转的期限一般不超过七十年,再流转的期限不得超过原流转的剩余期限。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三条森林资源流转后,流转双方向森林资源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林权变更登记的,受理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七日内审查完毕。经审查符合条件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在二十日内进行变更登记,但国家规定需要公示的,从其规定;不符合条件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向申请人说明理由。

第十四条申请森林资源变更登记,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所流转的森林、林木、林地的林权证;

(二)流转双方依法签订的流转合同;

(三)依照本条例第六条规定,批准或者同意流转的相关文件、决定、决议或者协议书;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十五条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应当由具有相应评估条件的机构进行。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的条件和管理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十六条受让林木的采伐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管理,采伐量应当纳入所在县(市、区)森林采伐限额。

第十七条森林资源流转合同规定的更新造林责任方在林木采伐后,应当于当年或者次年内完成迹地更新造林,并通过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组织的造林质量验收。

第十八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可以建立森林资源流转信息库,及时森林资源流转的供求信息,并为流转活动提供指导和服务。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建立森林资源流转市场。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十九条违反本条例第五条、第六条、第七条、第十条第二款、第十二条规定,进行森林资源流转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不予办理林权变更登记。违反第六条、第七条规定的,还应当由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组织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依法追究责任。

第二十条受让方未按本条例第八条第二款第五项规定与出让方签订流转合同的,取消其受让方资格,所交纳的保证金不予退还;造成出让方损失的,受让方应当赔偿损失。出让方不按规定与受让方签订流转合同的,应当如数退还保证金;造成受让方损失的,出让方应当赔偿损失。

第二十一条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弄虚作假、的,其评估结果无效,并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处以该评估费用二至四倍的罚款;造成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森林资产资源评估篇9

在国外,早在 20世纪 80年代后期开始,就已经开始了森林价值评估相关探索,其中尤以联合国环境署推出的《环境经济综合核算(SEEA)》为权威。总体来讲,迄今关于森林资源的评估,已经形成了主流的知识体系。在我国林业行业也有几支力量比较严谨,其研究案例甚至得到了国际好评。但是,由于我国森林资源评估业务膨胀太快,尤其是出现过几个误导因素,导致了目前的乱局,以下从 5个方面分别探讨。

1 森林的资产价值和服务价值的区别

笔者认为,我国大部分森林评估案例混淆了森林资产和森林服务的区别,并错误地使用生态服务功能这个概念,把森林资产价值和服务价值相加以表达森林的价值,我认为是不妥的。举个案例,某市的林地价值是 X亿元,立木价值是 Y亿元,森林的某年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是 Z亿元,那么该市的森林价值是(X+Y+Z)亿元。这是错误的,就好比把一处果园的价值与这处果园某年的产品价值相加,并称其为服务功能的价值。据《联合国生态系统千年评估报告(MA)》可知,服务与功能是两个概念:生态系统功能(Ecosystemfunction)是指与生态系统维持其完整性的一系列状态和过程相关的生态系统的内在特征,包括分解、生产、养分循环,以及养分和能量的通量变化等过程;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services)是指人类从各种生态系统中获得的所有惠益,包括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文化服务,以及支持服务。按照 MA的定义以及很多作者的界定,服务是自然生态系统的最终产品,它有时间量纲(国际上为简洁表述,界定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两个表述内涵相同);而功能是森林生态系统这种自然资源的一种属性或过程。这类功能如果被利用,它就变为服务,也就产生了计量和计价的可能,人们可以对资源资产计量和计价,但无法对其属性或过程计量和计价。MA的综合报告和系列专题的原文(英、法)中没有出现过服务功能这个概念,MA是由来自95个国家的1360位学者完成的,我们不能忽视。

美国 RobertCostanza等 13位作者发表在《NATURE》的《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与自然资本的价值》一文,在中国被视为资源价值评估领域的圣经,但也曾被错译。错误译文把生态系统功能和生态系统服务译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这个错误错在何处,打个比方就理解了。如一座宾馆,宾馆是资产,接待是服务,它开展接待,收入是服务收入,但不是资产的价值。尽管产生服务收入的前提是宾馆资产,但却是两回事,我们既不可以把宾馆的服务收入叫做服务功能价值,也不可以把宾馆的资产价值叫做服务功能价值,更不可以把宾馆的资产价值加上年度收入,并称其为服务功能价值。这也就是森林资产和服务的区别。当然,同样出自多个国际机构之手的诸如《环境经济综合核算(SEEA-2003)》、《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经济学让自然资源经济学成为主流(TEEB)》(2010)等文献,也都是秉持服务价值和资产价值,而不是服务功能价值这样的概念,这是不容置疑的。

2 森林资产 服务等的概念必须与环境经济综合核算(SEEA)相统一

资产、产品、服务等,是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核算对象。二战以后在西方国家逐步产生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被称为 SNA体系,我国原来学习苏联,采用的是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此后也转用SNA。SNA包括资产核算和生产核算。资产、产业的概念和分类,生产、服务的概念和分类,联合国统计署都有标准。各国统计部门,也都有统一、细化的标准,这个标准工具,就像一部大字典,绝非可以随意编造,所以,原则来讲,同一国不同地区的GDP可以比较,各国的 GDP也可以比较。SNA的核心指标之一是国内生产总值(GDP)。过去,这个 GDP统计,虽然扣除了生产过程中的中间投入(如原材料、能源等),但却疏忽了扣除环境成本,这导致了发展的不可持续性。联合国统计署于 1993年,对原有的 SNA体系进行了改进,设想在资产平衡表中列出那些被忽视了的自然资产,从而勾画出了一个扩展到环境账户的 SNA框架,在国际上称为 SNA-1993。我国当时驻联合国环境署副代表李金昌教授参与了这项工作,回国后他和林业经济专家孔繁文研究员以及一批弟子,于 20世纪 80年代后半期,在我国创新性地开展了自然资源评估研究。联合国统计署于 2003年推出了环境经济核算体系(SEEA-2003),我国有正式译本。2012年2月,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又批准了环境经济核算体系(SEEA)核心框架 (SEEA-2012)。但这个SEEA,目前仍然作为 SNA的一个卫星帐户。

森林资源评估,是想揭示森林这种自然资产及其产出的价值当然是指以前不能进入 SNA统计体系的森林资产成分。如果对于某一个核算期的期初资产存量和期末资产存量加以评估,就能看出这段期间资产的增减,从而可用于衡量发展的真实业绩。但是,这个新定义的森林资产的新含义是什么?森林产出的新含义又是什么?这些新资产和新产出又是什么关系?不搞清楚这些,就无法开展科学的评估。

3 关于自然资产的概念及其分类

传统意义上的资产(assets),是指企业、自然人、国家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来计量的经济资源。这样的资产有以下特点:第一,能给业主带来经济利益;第二,由业主所控制。常见的资本(capital)一词,其含义是业主的本钱,是资产的价值形态,有自然资本、人造资本、人力资本、金融资本、信息资本等形态。因此也常叫做自然资本与生态服务评估,虽然二者在经济学上有很大的不同,但在这里,基本是一个意思。我国国民核算中使用的资产也是指经济资产。根据存在的形态不同,资产分为金融资产与非金融资产,非金融资产又分为人造资产和非人造资产。问题是,无论 SNA1993,还是 SEEA系列文献,为了把控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影响,都明确地提出了自然资产的新概念。那么自然资产的新概念是什么呢?

最初,人们认为自然资源中只有那些可以控制并有用的资源属于自然资产,所以称为自然资源资产。但是,很快,权威的自然资源经济学者们形成了一个共识并被普遍接受,即没有什么自然资源不对人类有用,都属于自然资产范畴。例如,足够权威的《环境与资源价值评估理论与方法》一书的作者弗里曼就说,自然环境是一个资产体系;史密特也认为,应将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均作为有价资产。所以,在 SEEA里,所有的地球自然资源与环境,都成了应评估的自然资产,《SEEA》就采纳了这个意见[1,5,7-8]。RobertCostanza等早先发表在《NATURE》的《Thevalueoftheworldsecosystemservicesandnaturalcapital(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与自然资本的价值)》也早这样做了[5]。这样,现在流行的 自然资源资产和环境资产之说,实际就是自然资产或环境资产了。那么,环境资产、自然资源资产或自然资产,都是一个意思了,但最规范的表述是自然资产(Naturalassets),其定义是:由一个经济体所拥有的全部自然要素[1]。这类自然资产,通常都是一个具有多种属性的资产的集合体。如森林资产,包括林地资产、立木资产、形成各种非林木产品的资产、景观资产、产生各种生态服务的资产,以及相关品牌资产等。有时这类自然资产还与人文资产结合,构成一个更加宽泛的资产集合体(如人文自然景区)。

资产必须有分类标准,否则就会导致把非同一类别或非同一个层级的资产数据相加,导致统计混乱,自然资产尤其如此。联合国已经有产业分类标准(ISIC)和产品分类标准(CPC)等,但需要拓展,加入那些新来的成分。联合国虽然还没有来得及做这件 事,但 是 一 些 基 本 的 概 念,在 SEEA2003、SEEA2012中已有共识,各国也都在遵守。关于这些知识,侯元兆等 2005年出版的《森林资源核算:理论方法》[7]一书(尤其是该书第二章:森林资产的定义和分类)有详细引介,欧盟 2002年公布的《欧洲森林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框架(IEEAF)》,对森林资产的概念及其分类有更详细的论述。归纳这些研究,其核心意思是,

自然资产包括以下 3个部分:1)来自 SNA概念体系之中的经济资产、原来分类上属于人造资产的资产;2)来自 SNA概念体系之中的经济资产、原来分类为非人造资产的自然资产;3)被 SNA体系忽略的那些自然环境要素,也属于自然资产,它们是除了上述两方面认定范围之外的那些自然资源与环境要素。归纳来讲就是:原概念:经济资产(非金融资产部分)=人造资产 +非人造资产。现概念:资产(非金融资产部分)=人造资产 +自然资产。人造资产排除了原经济资产定义中的自然资产;自然资产为原经济资产定义中的自然资产 +其他自然资产与环境。自然资产这个概念,扩展了原来的经济资产概念,把自然资源与环境也包括在内了。自然资源或环境的功能,因为是自然或环境的固有属性或属于生态过程,因此这类自然资产的功能属于资产范畴。同时,它重新整合了经济资产中对自然要素的归类,将处于人造资产和非人造资产不同类别中的、与资源环境有关的内容归到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新的自然资产概念。经这样处理以后,在自然资源及环境核算中,自然资产将与经济资产中留下来的人造资产(Mannedassets)并列,为系统描述经济与环境的关系提供了前提。构成新自然资产概念的其他自然资产与环境这个部分,过去没有进入市场,更没有进入核算视野,正是我们要纳入森林资产评估的。

4 关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相关概念

生态系统服务是指人类从生态系统获得的各种惠益。人类福利主要来自于生态系统服务,没有生态系统服务,就没有基本的人类福祉[4]。Constanza等将生态系统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统称为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service)。他也指出,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系统功能不是一回事[5]。生态系统服务的经济价值构成的分析和科学分类,是进行生态系统服务的经济价值评估研究的基础。一般认为生态系统服务的总经济价值(TEV)包括:利用价值(UV)和非利用价值(NUV)两部分。利用价值又分直接利用价值(DUV)和间接利用价值(IUV)。非利用价值(NUV)包括遗产价值(BV)和存在价值(EV)。Constanza等将全球生物圈分为 16个生态系统类型,并将生态系统服务分为17个类型。很多研究均以其生态系统服务分类方案开展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

目前,人们对生态系统的复杂结构、功能和过程,以及生态过程与经济过程之间的复杂关系等,还缺乏准确定量认识,生态系统各种服务的量化及各组成之间的可加性等仍存在问题。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定量经济评价存在着粗略性。除了生态产品有市场价值外,由于许多类型的自然资本和生态系统服务的许多方面不进入市场,对这类生态系统服务的定量价值研究,只能是估值。下面是国际上已有定论的几个相关概念。生态系统服务:我国常简称生态服务。生态系统服务是自然资产的最终产品,来自生态成分、进程和功能。计量和估价生态系统服务的原则是以生态系统各成分为基础,而不是广阔的生态系统。只有计量和估价是建立在空间和时间上截然不同的单元之上时,价值的加总才有意义。

生态系统产品:是指自然生态系统所产生的,能为人类带来直接利益的有形产品,如木材、森林食品、林产药物、工业原料等。这里的表述没有包括生态服务。一些文献中,为了论述便利,通常把生态系统产品和生态系统服务用一个术语来表述,即生态系统服务,中文更为简练的表述是生态服务。生态产品就是生态服务。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MA)把生态系统服务分为 4类,基础是支持服务,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是供给服务、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具体种类有:空气净化、水源涵养与净化、调节和稳定局部气候、吸纳废弃物、土壤保育、作物授粉、害虫天敌保护、种子传播、养分循环、生物多样性维持、关键工农业生产要素提供、紫外线防护、风浪抑制、森林文化、森林游憩等。它们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生存支持系统,人类的福利和繁荣依赖于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支持服务:为提供其他的生态系统服务而必需的生态系统服务,如产出生物量、土壤的形成和保持、养分循环等。调节服务:从对生态系统过程的调节(如调节气候、水资源以及对一些人类疾病的控制)中所获得的惠益。供给服务:从生态系统中直接获得的产品,如食物、纤维以及淡水等。文化服务:通过丰富精神生活、发展认知、思考、消遣娱乐以及美学欣赏等方式,使人类从生态系统获得的非物质惠益,包括知识体系、社会关系以及美学价值等方面。

处于核心位置的三角形,就是支持服务,法国人称之为自养服务,就是这类服务主要是支持生态系统自身运转的,人类很难直接受益,也就是说,某些支持服务不应被核算。在我国通常把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归纳表述为以下方面。森林涵养水源服务:森林在 1年内对所处流域的水量和水质增或减的影响。森林保育土壤服务:森林在其流域范围内,在平均年份下,1年内保护土地和育成土壤的总量。森林固碳制氧服务:森林 1年的固碳总量和氧气释放总量。森林调节气候:森林在正常年份下对于区域气候的温度和湿度调节效果。净化环境服务:森林在滞尘、减噪、吸收有害气体、增加负离子、释放萜烯类物质,以及减少太阳辐射等方面的作用。森林生物多样性庇护服务: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是指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境多样性。这个定义不能简单地移植用于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核算。森林农业防护服务:正常年份树木群落改善农作物生产环境的增产效益。森林景观和游憩服务:因森林存在而形成的景观与生境所提供的美学服务,是森林的景观服务;森林接纳入林游憩是其游憩服务。

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只有对人类社会直接有益并被社会享用时才能转化为服务。通常这种服务的计量以 1年为时间单元。不同属性的服务的计量单位不一样。从经济的角度出发,生态系统服务可被视为社会从自然资本获取的红利。维持自然资本的存量可确保未来能持续提供生态系统服务。

5 存量(资产)和流量(服务)的区别

自然资产的价值,指自然资产在某一个时间点上的价值,它是一个存量,没有时间量纲。国民核算中,通常是对一个核算期的期初资产存量和期末资产存量进行核算,从而考察自然资产存量的变化。如果自然资产存量是下降的,那么,即便是这个期间的产值每年都很大,但赖以发展21的自然资产减少了,这就导致了发展的不可持续性。以往数百年的工业发展和财富积累,正是属于这种情况。而生态服务的价值,有时间量纲,它总是意味着某一个时间段内的产值,比如一年内。这里涉及到下面两个概念:存量:是在某一时点上测算的资产的量,无时间量纲。在林业上,清查的林地面积、森林面积、林木蓄积等都属于林业资产的存量。变量:存量并非不变。一个资产核算期的期初存量和期末存量之差,就是该资产的变量。这个变量有正有负,变量下降,来自于森林资产的耗减和退化,变量上升,来自于资源的培育和生长。流量:流量是必须按一定时期测算的量,有时间量纲。如产量是某一时期生产的产品流量;收入为一时期的货币流量,有时间量纲。在林业上,年度造林面积、采伐量、生长量、森林生态服务等,都是流量。

存量与流量的关系:两者之间有的有对应关系,有的无对应关系。对于有直接的存量对应物的流量来讲,存量之变量来自流量,存量之变量在两个特定时点之间在量上的任何变化,又取决于其流量对应物在该时期内的大小。在林业上,森林资产,在连续的两次清查期间的存量的变量(增减),就是来自于这两次清查期间的流量积累。在这里,期初的存量和期末的存量之差,等于期间的流量之和。林地面积、森林面积、立木蓄积等都是如此。在我国的很多评估案例中,没有搞清楚上述概念的根本区别,往往把多年积累的资产存量价值,与 1年的服务流量价值相加,再进一步以此两个非同类的数据之和去除以某区域、某年的整体 GDP,求得森林产生的绿色 GDP,这是违反经济学的。GDP是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流量,不能以森林资产价值垫底。

森林资产资源评估篇10

关键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木资产;评估核算

林权制度改革就是将森林资源的产权归属落实,实现林地、林木等森林资源资产的合理管辖,随着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活立木市场的建立、发展、规范,促进了森林资源资产的产权交易活动的进行,伴随着产权交易活动的不断发生,林业资产评估工作开始引起森林资源资产管理人员的重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方式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林木资源资产的评估核算方法应用存在着较多的区别。下文主要从幼龄林、中龄林及成过熟林三个角度讨论林木资产资产评估方法。

一、林权流转与林木资产评估概述

林权流转即林地承包人或集体经济组织将林地的承包经营权、林木所有权等权益通过转包、出租、转让等等形式流转给其它个人或组织。近年来,我国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入,林权流转市场在全国各地建立起来,为森林资源的流动提供了基础保障,因此,林权的交易量不断增加,我公司也在奉节、彭水两地购买了十几万亩林地,对这些林地需要入账,林地使用权和林木资产的入账金额需要及时的估算,同时广大农民是林地承包的重要人员组成,大多数的林农对于自身承包的山林价值及预期收益并不能很好的估算,因此,国家林业管理部门应针对林权流转提供相应的服务,以保障林地承包人或组织的合法权益。

交易过程中由于林木资源资产估算不够严谨公正,常常会引起不必要的经济纠纷,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林权交易市场的稳定。因此为了保证林权交易活动的顺利开展,促进林权流转的公平公正,森林资源的资产评估工作必不可少。

林木资产评估应该包括对林地上已经成材的林木、未成材的林木、经济林、无蓄积幼林等等形式的林木资源资产进行核算评估。林木生长周期比较长,林权流转活动可能发生在林木生长的各个时期,为了保证林权评估价值的准确性,评估时需要根据林木生长周期的不同合理选择林木资源资产的评估方法。

二、林木资产评估与核算方法

林木的生长周期比较长,林木资产的管理需要长期进行,根据生长周期的不同,林木可以分为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随着林木的不断生长,林木的林分蓄积量在不断增加,它的资产评估价值可能会逐步增加,因此,各个阶段林木的资产评估方法存在着较大的区别。下文分别对几个时期林木资产评估方法进行简单分析总结。

(一)幼龄林林木资产评估方法

幼龄时期林木的死亡率较高,为了保证林木健康生长,林地承包责任人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人力资源,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林分生长年龄营林投资的80%都花费在林木幼龄时期,但这个时期,林木的林分蓄积量很小,也不能够砍伐使用,它们的利用价值较低,但幼龄时期林木的生长速度比较快,林木郁闭后林木就会自然生长,不需要再花费大量的资金、人力进行管理,这个时期的林木资产评估不能按照成林的评估方法,一般采用重置成本法,林木培育的成本比较清晰,此时将林木培育的成本折现误差会比较小。使用重置成本法评估核算林木资源资产时,主要采用以下计算公式:

式中的生产成本是以第i年的现时工价及当时的生产水平为标准计算的,包括幼龄林木生长期间林木承包责任人投入的所有的物资成本、人力成本、土地租赁成本等等。林木生长区域土地的坡位、坡度、土壤厚度、腐殖质的厚度不同、耕地的现实生产力及潜在生产力的不同,土地的立地质量等级和地利等级会有较大的差别,而林地的立地质量等级、地利等级又会影响上式中K值的确定,因此,利用重置成本法核算幼龄林林木资产时需要先计算K值。

成活率或保存率85%,K1=1;41%

(二)中龄林或近熟林林木资产评估方法

中龄木与近熟林木已经生长了很长时间,它们不再需要过多的人为管理与保护,这个时期的资本投资大大降低。中龄时期林木的林分蓄积量增长比较快,近熟林木的生长已经开始趋于稳定,这两个时期如果将林木折现会出现较大的误差,但它又没有生长成熟,不能够采伐,因此计算其价值时也不能按照成熟林木的市场价进行计算。因此,在中龄林或近熟林林木资产评估时,一般采用收获现值法进行计算。使用收获现值法评估林木资产时首先需要评估人员根据林木的生长状况及生长规律预测林木成熟后伐木时的林木可能的林分蓄积量大小,并将预测到的收益进行折现,另外,从估算日起到采伐期间,林木还需要进行一定的管理经营,这期间花费的成本应该扣除,剩余的资金量即为林木资产评估值。假设中龄林到采伐时候,树林的经营管理的成本基本一致,则采用以下的计算公式评估林木资产:

其中林木采伐时的纯收入应该去除木材销售过程中的采伐费用、运输费用、销售管理费用、应缴纳的税务费用、财务费用、应得利润等等相关费用才是林分u年主伐时的纯收入。

(三)成过熟林林木资产评估方法

成熟及过熟林木的生长比较缓慢,它们的林分蓄积量基本不会再发生大的变化,这个时候就可以进行采伐。对成熟及过熟林林木的资产进行评估时方法比较简单,不需要考虑资金折现、林木蓄积量预测等问题,可以直接采取市价倒算的核算方法。市价倒算法即成熟林木采伐销售之后,将所收获的销售收入减去木材采伐、运输、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成本,税费及应得利润之后就是林木资产评估的结果。

林木资产在评估过程中如果出现评估值为负则说明林木资源种植、管理、经营过程中投入的成本高于林木资源的市场价值,此时评估值应该取0。森林资源成长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潜在价值,比如人类的物化劳动等等,在森林资源的资产评估过程中,需要采取相应的方法将这些潜在价值核算出来,纳入林木资产价值中,以保证林权流转过程中林木承包责任人或责任集体的经济权益。林木从播种到幼苗到成木,成长周期比较长,林木成熟之前,经济效果不太显著,这就也就意味着林地承包责任人在短期内难以收获到较多的经济利益,因此,经营者在林地生长的任何一个时期都可以通过林权流转将造林成果提前转化为经济效益,此外,林业集约经营,也可以帮助投资人员激活林业资产。此外,想要实现林地资源的优化配置,盘活林地资源,还必须建设市场化的林权流转机制,建立林权等级管理中心,及时更新、林权转让信息及林权变更信息,使林权流转更加规范化、体制化、公平化、合理化,从而有效的促进林业的发展。

三、结束语

林权流转的主要目的之一是盘活森林资源资产。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林业的集约经营离不开林权流转,为了有效促进林业经营效率的提高,将森林资源的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林权流转势在必行。因此林木资产评估工作必不可少。本文主要对不同生长时期林木资源资产评估方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希望能对相关人员的工作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魏远竹,张春霞.林权改革中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研究[J].林业工作研究,2010(08).

[2]钟魁勋,厉相卿,王魁.林权流转中林木资产评估方法探讨[J].绿色科技,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