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机构节能工作计划十篇

时间:2023-03-18 06:53:12

医院机构节能工作计划

医院机构节能工作计划篇1

关键词:公立医院 内部审计 财务管理

医院财务管理是医院组织管理工作的一项重点,是对医院资金的筹集、分配、使用、清偿等业务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执行和控制等工作的总称。随着医院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日趋专门化、复杂化、流程化,已基本形成一套专门的管理机构,独立的规章制度,结构化的财务编制计划,流水化的资金管制机制以及财务计划执行指导体系。在这样的财务管理发展背景下,组建和强化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内部审计工作可以通过介入医院财务管理的全过程,来评价和完善医院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为医院搞好财务整合工作,协调各财务因素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力,节约医疗资源和建设资金,保证医院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医疗设施的充分使用,促进医院经营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双赢。

一、内部审计对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内部审计对财务管理具有直接的监管效力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市场化的深入推进,各医院之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为迎合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要求,各大公立医院立足升级管理机制,统筹医疗资源,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结构调整,这就急需要在公立医院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对医疗卫生工作的监督和控制,防止医疗资源的滥用和医疗资金的流失,为患者提供一个“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的就医环境。建立持久、有效、完整的内部审计制度,将财务项目和财务行为全面纳入审计制度中来,有利于避免因工作失误而带来的重大医疗事故,有利于堵塞医疗资金的暗中流动,有利于防范借助医务工作进行灰色交易的不法行为。

(二)内部审计对医院未来的发展起到决策支持

未来医疗卫生机构的大规模扩建是医疗卫生事业持续发展的必然,医院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增强自身的医疗卫生服务职能,就必须有健全的、科学的、系统的、信息化的决策机构。因此,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尤其是加强对医院财务结果的科学审计,将审计结果及时传达到医院的管理层,有利于科学调整医院下一阶段的工作方向,转变工作重心,调整工作强度,准确的判断医疗卫生市场的动态,有利于科学配置医疗资源,提高资金投放的准确性,提升资金使用的效率,促使医院未来的决策通道不仅畅通,而且能获得良性循环,避免专制决策对医院管理事业的破坏,维护决策机制的开放性和持续性。

(三)增强内部审计有利于构建全成本核算制度

由于计划经济对医疗机构的影响依然存在,使很多公立医院缺乏经营的危机意识,旧有的“垄断心理”还没有完全根除,不能适应市场化的需求。因此增强内部审计工作,使广大医疗工作者,尤其是财务管理工作者清醒认识到在资金使用方面所面临的新问题,深刻认识到医疗卫生市场的变革对财务管理带来的紧迫性,都是十分有必要的。增强内部审计工作,有利于直接构建起全成本核算制度,对财务计划的制定和对医疗成本的审计,会直接影响到全成本核算制度在医疗卫生管理事业中的普遍建立,只有全成本核算制度才能为内部审计提供前提支持,才能为内部审计组建科学的平台,才能更好的指明审计的领域和方向。

二、改进医院内部审计的举措

(一)加强对医院基建项目内部审计的力度

医院基建项目是医院扩大规模的基础力量,针对医院基建项目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可以直接降低医院的成本,提高医院的资金使用效益,规范和维护基建的正规程序,一是从项目职权角度进行严格审核,包括项目建议规划书、项目预算编制、项目授权手续、决策责任制度等方面。二是对建设资金的筹措和管理进行重点审核,这一部分是医院财务管理的敏感区,也是财务管理的疏漏区,要通过内审对资金的来源,资金筹措的渠道进行先期审核,对工程预付款、工程进度款和工程结算款进行分层把关,并实行配套的责任到人制度,分部门,分区域,分期限进行核算和整改,防止在这一环节造成资金的流失。

(二)进一步拓展内部审计职能

医院进行内部审计工作不仅要依靠审计工作的监督职能,也要根据目前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状况进行职能的发展和创新。内部审计工作要在履行对医院经济工作的综合监督职能的基础上,逐步向内部控制、价值增值、风险管理、效益评价、责任分析等方面延伸,从硬性监督向弹性价值评估进行转化,逐步构建起以监督为核心,以提升综合财务管理职能为特色的内部审计体系。医院要借助内部审计转型的契机,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转型,将财务管理工作从传统的数据统计与核算为特色,转变为以注重节流、适度开源、统筹协调、“计”往开来为特点的新型财务管理战略。在审计工作中我们尤为要注意咨询职能的提升,促使每一次审计工作都能为今后财务管理工作甚至是医院长久发展战略提供必要的决策。

(三)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打造内部审计新平台

各大公立医院要加强网络信息平台下的内审机制的构建,将预算管理、收支管理、成本管理、药品库存管理等环节有机结合在一起,灵活运用技术的手段将固定资产流失的原因彻底摸清,对侵吞医疗资金的当事人严肃处理,维护医疗卫生队伍的纯洁度,提升医院的社会形象。加强医院信息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工作,逐步在医院各级部门建立信息技术管理系统,在全院形成信息技术管理交流平台,注重医院工作数据的收集、整合和分析,为全成本核算体系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将网络平台的运营范围扩展到医院工作的各个环节,扩大财务监管的视角,引导全员参与监督,全员为内控出谋划策的良好局面。

综上所述,内部审计工作是医院做好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医院的管理人员要充分意识到内审的重要性,通过内审进一步推进医疗卫生的改革。

参考文献:

[1]李光荣.医院财务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应对措施[J].科技信息, 2010,6(21):98

医院机构节能工作计划篇2

关键词:程序 控制方法

卫生部制定的《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试行)》指出医疗机构应促进和加强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并且在第六章药品及库存物资控制一文中明确了内部控制的原则和控制措施;在第一章,第三条中规范了内部控制的组织架构,即医疗机构负责人应对本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有效实施负责,医疗机构财务部门具体组织本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一套正确、完善的药品采购管理制度能够制约药品过剩成本,降低患者医疗费用,增强患者信心,促进和提高医院竞争力。而加强对药品采购流程关键环节的控制,能够对药品质量起到一定的保证作用,因此, 医院在药品采购内部控制上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全面梳理相关采购业务流程,着力分析药品采购流程特点,建立和完善药品采购管理制度,根据各个采购环节的职责制定出可操作的有效控制措施。

一、药品采购业务流程

参照企业材料采购业务流程,医院药品采购业务流程也应包括需求计划、采购计划、请购和审批、确定采购价格、选择供应商、订立采购合同、供应过程管理、验收和入库、付款、会计控制、采购业务的后评估等环节。

二、目前在药品采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个别医院高级管理层没有把药品采购管理上升到战略高度来考虑

事实上,医院药品采购成本高低、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医疗费用支出。为赢得患者理解和支持,提高医院在医疗市场的竞争力,高级管理层应强化内控执行力度,健全和完善采购管理制度。

(二)药品采购过程中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

药品采购由于病种的多样性而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在以往的采购工作中,采购部门作为一个单独的职能部门,相对独立地开展工作,很少与临床、医技科室、物价、审计和财务部门进行有效沟通。一旦某个环节对信息的理解出现失误或者信息的有效流通受到阻碍,很可能造成药品的无效采购或资金积压。

(三)医院的制衡性机制弱化

目前部分医院的药品采购权往往掌握在一个部门或者几个人甚至一个人的手里,由同一员工既制定采购计划又负责采购物资,导致缺乏有力的监督和制衡机制。

三、药品采购业务风险控制方法与途径

(一)编制需求计划

医疗科室作为需求部门会根据临床及业务需要向采购部门提出药品需求计划明细单。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第一,医、药勾结,产生药品回扣使医院声誉受损。第二,医院成为不法药商的药品集散地,药品成本过剩增加患者、医保部门医疗成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医药滥用属于套保行为。主要控制方法:院方应在药品采购制度中明确规定,需求部门提出需求计划时,不得指定或变相指定药品供应商。

(二)编制采购计划

该环节是采购部门根据临床需求计划归类汇总平衡现有库存物资后,统筹安排采购计划的过程。采购部门应在年度基本预算框架内根据临床月度需求,药品市场变化趋势等因素合理安排采购计划,不允许不按实际需求安排采购或随意超计划采购。采购计划编制完成后要交临床科室确认,防止漏购,以保证临床科室及时用药。

(三)请购和审批

请购是指医院药品采购部门根据采购计划和实际需要提出的采购申请。该环节采购部门根据临床科室核对无误后的采购计划填写请购单。请购单上应明确采购物资的品名、规格、数量、质量、相关要求和标准等。请购单填写完整后交药事委员会(三人以上)审批。药事委员会应在2个工作日内做出是否符合采购规定的批示,以缩短采购时间,保障临床用药。对于不符合规定的采购申请,请购部门要重新调整请购内容报药事委员会批准。目前部分医院的药品采购工作由一个部门或者几个人负责,缺乏有力的监督和制约机制,影响了医院正常的药品采购工作。对此,医院应将采购权合理分离,纠正无人监督,“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状况。

(四)确定采购价格

采购价格的确定是价格管理部门利用药品价格数据库的历史价格与现实药品价格对比确定性价比的过程。医院高级管理层要保证价格管理部门在询价方面的相对独立性。物价科根据药事委员批准的采购申请对采购价格进行审核,并利用药品价格数据库的历史价格与现实药品价格对比,对采购价格逐一进行审核,然后利用协议采购、招标采购、询比价采购等多种方式,科学合理地与供应商确定采购价格。为了及时掌握药品市场药品价格发展趋势,保证采购药品定价的及时性、准确性,物价科应定期开展药品市场供求形势及价格走势分析。

(五)选择供应商

选择供应商,是医院药品采购业务流程中的重要管理环节。采购部门要按照公平、公正和竞争的原则,择优确定合格的供应商,建立科学的供应商评估和准入制度,对供应商资质信誉情况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审查。供应商资质证书应交财务部门壹份存档备案。在于供应商的关系处理上应做到既是对手,又是朋友,要充分认识到采购过程不是对手间的谈判,而应该是一个商业协商的过程,协商的目的不是一味比价压价,而是基于对药品市场的充分了解和医院自身长远规划的双赢沟通,因为供应商的稳定供货能力、质量保证能力对于医院的稳定经营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六)订立采购合同

这一环节可以规避采购风险,保证医院的合法权益。采购部门在院长授权的条件下应会同财务部门、物价科、审计科等部门根据预先确定的采购方式、采购价格等情况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合同中要准确描述合同条款,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以防采购合同签订不当导致药品采购不顺畅及医院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医院机构节能工作计划篇3

一、提高审计质量,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1、全面履行审计职责,提高审计监督能力。在工作中要自觉遵守、严格执行审计工作要求和审计程序,克服审计过程中的随意性。

2、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审计思路。医院由于经营规模的扩大,经营业务的日趋复杂,使得内审对象及内审面逐步扩展。因此,医院内审工作要从医院的经济工作中心出发,重点着眼于对加强各类资金管理能力、提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事项。

3、改进审计计划管理,使审计年度计划要和我院的经济工作计划在时间上错位半年,使审计计划能确实落到实处,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4、提高审计人员素质。不断更新审计人员整体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 做好审计人员的教育培训。只有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提高了,审计质量才能得到保证。

二、更新审计理念,提高审计工作层次

内部审计对所审查的活动向院领导提供分析、评价、建议和咨询,帮助他们更有效地管理医院。内部审计查出问题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审计工作不能停留在揭露问题上,要站在医院发展的前沿,立足于纵观全局的基点上,扣紧为医院经济决策、经济管理服务、促进医院经济健康,树立起服务第一理念,采取参与式的审计策略。尽可能地对被审计的科室面临的困难和对策提供咨询意见:主动请求被审计科室对自己的工作方式、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提出建议;为医院加强管理、完善决策机制发挥参谋助手作用,更好地为医院的和谐发挥重要作用。

三、以成本管理审计为重点,强化审计经济监督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被推向市场,医院的生存不再取决于上级主管部门的意志,而是取决于市场对医院的接纳程度,取决于医院能否为患者提供优质、价廉的医疗服务,市场决定着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医院要开展正常的经营活动,向广大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必然会消耗一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因此医院的经营过程也就是资源耗费的过程,同时也是成本的形成过程。医院之所以必须注意成本是因为每增加一元的成本不仅会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而且会减少医院的收益,影响医院的长期发展;成本问题解决不好,医院的效益就没有保障,竞争力也会变得低下。因此,内部审计要把医疗服务成本作为基本审计,及时发现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重大问题,找到损失浪费的主要表现、症结所在,做好综合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和建议,促进医院有效节约与合璎利用资源,降低成本,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四、运用计算机审计,提高审计效率

医院机构节能工作计划篇4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

(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省州县委全会精神,以2018年认定的33+10个贫困村、全县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重点,进一步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升卫生计生服务能力,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切实解决贫困群众看病就医问题,提高人口健康素质。

(二)总体目标。巩固县级综合医院二甲创建成果,推进县级专业公卫机构创等达标工作,提升22个乡镇标准化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确保33+10个计划退出村均有达标卫生室、每个村卫生室均有合格村医;确保贫困人口100%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贫;确保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和慢性病门诊维持治疗医疗费用个人支付占比均控制在5%以内。对重特大疾病患者,进一步加大兜底救助力度并实施总额控制,确保其年度个人住院费用累计支出控制在当年贫困线以内。2018年12月底前,计划退出村和脱贫人口健康扶贫考核指标达到目标要求。

二、主要工作任务

(一)大力实施贫困人群医疗救助扶持行动(牵头单位:县卫计局,责任单位: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财政局、民政局、扶贫移民局、残联、红十字会、县人民医院、县中藏医院、县疾控中心、县妇幼计生中心、各乡镇卫生院)

1.完善贫困患者精准识别和“十免四补助”医疗扶持。完善健康扶贫动态管理系统建设,对全县贫困人口中的患病人口逐户分类建档,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和就医信息精准管理。进一步落实先诊疗后结算制度,优先落实贫困人口“十免四补助”医疗扶持政策,即贫困人口就诊免收一般诊疗费、免收院内会诊费、免费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项目、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免费提供妇幼健康服务、免费提供巡回医疗服务、免费药物治疗包虫病患者、免费提供基本医保个人缴费、免费实施贫困孕产妇住院分娩服务,对手术治疗包虫病患者按2.5万元/人给予补助,对1000名0--6岁贫困残疾儿童进行手术、康复训练和辅具适配按3万元/人给予补助,对符合治疗救助条件的晚期血吸虫病人按5000元/人给予补助,对重症大骨节病贫困患者按700元/人给予对症治疗补助。

2.在办理基本医保参保缴费时对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的个人缴费部分,所需经费由县级财政纳入公共预算统筹安排,确保贫困人口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率达到100%。贫困孕产妇应在县域内医疗机构住院分娩(危急重症孕产妇确需转诊救治的除外),统筹使用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大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医药爱心扶贫基金等专项经费,实现贫困孕产妇住院分娩全免费,超出限价控费标准的部分,由、县级财政统筹兜底解决。

3.巩固"两保、三救助、三基金"医保扶持成效。全面落实对全县贫困人口的医保扶持政策,贫困人口医疗费用按照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县域内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全报销、民政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的顺序予以保障,统筹使用医药爱心扶贫基金、卫生扶贫救助基金、重大疾病慈善救助基金,确保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依规转诊至县域外住院、慢性病门诊维持治疗医疗费用个人支付占比均控制在5%以内。强化基本医保支付主体作用,改进大病保险服务水平,提高保障程度,大病保险支付比例应达到50%以上。将贫困人口纳入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对患重特大疾病需要长期门诊治疗,导致自付费用较高的,给予门诊救助。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疾病应急救助基金补助范围。2018年,在中央和省财政对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新增的补助资金中,根据农村户籍参保人数和一定人均标准落实专项经费,按精准识别认定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分配,专项用于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倾斜支付。卫生扶救助基金申请标准为本县区域内的建档立卡户按要求在县域内住院及依规转诊住院的,享有现有医疗保障后,个人支付达到500元的实施救助。补助标准为每户每年500-5000元。爱心基金救助申请的标准为符合93种疾病的建档立卡户,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及相关医疗保险报销后,对个人支付部分按照40%的比列进行救助,最高额每人不超过2万元。乡镇卫生院负责收集相关基金申请资料,并核实后由村委会及乡政府签字盖章,上交至我局汇总申报。

4.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和医疗费用控制政策。要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制度,落实首诊责任,规范双向转诊,严格执行贫困患者县域外转诊备案,重点监管“大处方、大检查、过度医疗”等不规范医疗行为。县乡两级医疗机构要严格执行医疗控费政策,严格掌握出入院指征,坚决防止住院标准过宽,门诊患者串换升格住院治疗、压床治疗、挂床住院等不合理医疗和连规行为,产生的所有不合规医疗费用全部由医疗机构自行承担。贫困患者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5%以上。严格执行贫困人口医疗费用公示制度,广泛接受患者和社会各界监督,公示覆盖率达到100%。

5.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全县贫困人口中的常住人口家庭医生服务签约率达到100%。按照“无病防病、有病管理”原则,通过与居民建立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使居民获得涵盖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诊治、合理用药、就医指导和转诊预约的基本医疗服务和综合、连续、便捷、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包括健康评估、康复指导、家庭病床服务、家庭护理、中医药“治未病”服务、远程健康监测等),增强居民对基层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的信任感,引导居民形成以家庭医生首诊为基础的分级诊疗就医格局。

(二)大力实施贫因人群公共卫生保障行动(牵头单位:县卫计局,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发展改革委、扶贫移民局、县人民医院、县中藏医院、县妇幼计生中心、各乡镇卫生院)

1.精准实施贫困人口免费健康体检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对全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7至64周岁人群在脱贫攻坚期内开展一次免费健康体检,做到健康体检覆盖率达100%。2018年对重点人群实施精准健康教育、健康管理,贫困村的0至6岁儿童、65岁以上老年人、35岁以上原发性高业压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孕产妇、结核病患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包虫病8类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水平力争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2.降低我县传染病发病率。强化我县预防接种工作,认真落实儿童入托、入学时查验接种证制度,通过对口支援方式开展麻疹风疹二联疫苗查漏补种。乡镇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报告接种率达到95%以上。加强传染病的监测,做到年安排、季评佑、月分析、日监测。强化疫情分析研判和风险评佑。对传染病高发的乡镇进行重点督导,督促落实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防控措施。

3、加强艾滋病、结核病、麻风病、包虫病等重大疾病防治,最大限度发现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全年艾滋病检测量不少于辖区常住人口的8%.提高结核病患者成功治疗完成率。强化包虫病患者规范治疗,管理率达到85%以上。加强卫生监测工作,实现饮用水卫生监测全覆盖。

4.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完成健康管理员培训20名。开展针对性除治知识宣传,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做好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阻塞性肺病、高原心脏病患者管理工作。

5.强化健康生活方式养成。对标"四好村"创建,在全县全覆盖实施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推进形成“党政主导、部门落实、人人负责”的工作机制。广泛开展"五进五讲"活动(进村庄、进学校、进家庭、进夜校、进广播电视、讲卫生习惯、讲疾病预防、讲看病就医、讲减免政策、讲自我保健),健康教育宣传品进村入户率达100%,健康教育村级活动开展率达100%,力争实现户户有一个健康明白人,村村有健康教育阵地和健康管理员,引导贫困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6、加强卫生细胞建设。深入开展新时期爱国卫生运动,对标城乡提升、全域旅游两大战略和“四好村”创建,积极开展卫生城镇创建工作。2018年力争创建省级卫生乡镇及卫生院分别不少于2个和8个。

(三)大力实施医疗能力提升行动(牵头单位:县卫计局,责任单位:县发展改革委、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人民医院、县中藏医院、县妇幼计生中心、各乡镇卫生院)

1.强化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能力提升。继续加强县级医院以人才、技术、重点专科为核心的能力建设,重点加强县域内发病率排名前十位、近3年县外转诊率排名前五位疾病病种对应科室的临床专科建设,确保县级医院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率达95%。进一步加大贫困地区乡村卫生机构基挑设族建设、实用技术推广、人才培养等措施力度,持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

2.聚焦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和33+10个计划退出贫困村卫生室建设。按照每个乡建设一所达标卫生院和每个村建设一所达标卫生室的要求,加快目前还未达标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由县扶贫移民局牵头实施卫生室建设,县卫计局配备脱贫村卫生室打造提升的科室制度牌、藏药盒、药柜、桌椅板凳、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检查床等设施设备,着手做好药品储备工作,待村民活动中心建设完成后,责任辖区乡镇卫生院将逐一展开打造提升工作。

3.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通过城乡对口支援“传帮带”、实施医院托管、集中治疗、远程医疗、巡回医疗和义诊活动,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不断提高医疗服务公平性、可及性。

4、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结合实际,推进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跨区域专科联盟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持续下沉,促进和推动基层医疗机构发展,推进提升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人口计生服务能力,着力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5.强化县医院医疗体系建设。提高远程会诊、远程教育、多级多学科联合讨论、疑难病例讨论、手术示教等业务数量和质量。县级医院远程会诊量占院外会诊总量的50%。

6.严格执行巡回医疗制度,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每年至少分别开展4次,乡级每月至少开展1次巡回医疗活动。依托对口支援专家定期开展义诊活动,巡诊、义诊活动要覆盖所有贫困乡镇。

7.大力实施“三大行动”。全县开展基层医疗机构技术大练兵行功、设备使用率提升行动和健康管理全覆盖行动。通过远程培训、临床实践、技能竞赛和完善激励配套措施,全面提高乡(镇)卫生人员医学理论知识水平和基本诊疗技术。全面提高设备使用率,着力开展全民预防保健服务,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强化健康生活方式养成,完善以慢性病发病、患病、死亡及危险因素监测为主要数据的电子健康档案,逐步提升群众健康水平。

(四)大力实施卫生人才培植行动(牵头单位:县卫计局,责任单位:教育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县发展改革局、县委编办、县人民医院、县中藏医院、县妇幼计生中心、各乡镇卫生院)

1.推进人才增量提质。通过培养、引进、招聘、对口支援等多种渠道。

2.开展大培训带动大提高。按照分级分类、各级负责的原则,以岗位培训、继续教育、规范化培训、进修学习等为主要形式,加强全县医务人员培训力度,县、乡、村三级医务人员3年轮训一遍。

3、人才招引。按照《关于加强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川人社[2017]24号)精神和州内人才招聘政策规定,采取公开考核、考试招聘方式,主动招才引智,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

4.医疗卫生对口支援。实施贫困地区对口支援“传帮带”工程,建立稳定结对关系、精准对接需求、合理选派人员,推动实施师带徒、服务质量审查、远程教学、专项培训等“九大帮扶行动”,打造一支愿承担、有能力、可支撑的本土医疗卫生队伍建设。

5、人才稳定工程。坚持把脱贫攻坚一线作为培养锻炼优秀干部的主阵地,对在脱贫攻坚一线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人才要优先提拔重用。

6.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着力解决村医人数不足、能力不高问题,积极推进以聘用管理、合同管理、签约服务管理为基础的乡镇卫生院和村工生室的人员队伍一体化管理。鼓励乡镇卫生院在核定的编制和岗位空缺内,公开招聘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鼓励乡镇卫生院具备资格的在编在岗卫技人员,选派到村卫生室服务。根据省上文明规定,要求脱贫村有合格村医,我局组织工作人员实地查验,今年脱贫的33+10个脱贫村卫生室无村医的由乡镇卫生院包村医生兼职村医工作,要求村医每月到贫困村坐诊7-10天,确保“乡到村”柔性流动服务工作顺利开展并建立台账,经确定的包村医生不准擅自更换。同时脱贫村有村医的,要求乡镇卫生院组织开展村医培训工作,督促村医建立工作台账,并落实一名乡镇医务人员具体对口帮扶。

确保到2019年129个贫困村均有合格村医。建立乡村卫生计生人员一体化绩效考核机制。一体化改革数和“村医应聘”数力争提高到59%、40%。

(五)大力实施生育秩序整治行动(牵头单位:县卫计局,责任单位:财政局、各乡党委政府)

1.强化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进一步加强生育秩序整治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逐极签订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加强督查考核,严格落实"一票否决"制度,将"一票否决"执行情况报上级卫生计生部门备案。

2.落实“包村包户”责任制和专业技术人员一对一联系制度。实行乡村干部计划生育包村包户责任制,组织发放计划生育入户宣传品和免费发放避孕药具,每月到所包村了解群众婚、孕、育信息和计划生育工作情况,每季度组织所包村已婚育龄妇女参加计划生育"三查"服务,及时动员已达到政策规定生育数量上限的群众落实长效节育措施、不符合政策怀孕对象落实补救措施。2018年内包村包户责任制落实率达100%。在实行包村包户责任制地区,组织乡镇卫生院、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专业技术人员,为已达到政策规定生育数量上限、未落实长效节育措施的已婚育龄妇女提供一对一指导服务。指导育龄妇女落实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节育措施。2018年内专业技术人员一对一联系制度落实率达92%。包村包户干部和一对一联系专业技术人员要记录工作日志,上级主管部门定期检查。

3.落实卫生计生系统领导干部联系制度。县卫计局班子成员及相关科室负责人分别联系2户已达到政策规定生育数量上限的家庭,做好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和生殖保健知识的宣传,督促联系对象落实长效节育措施,力争联系对象不出现透法生育行为。

4.落实避孕节育措施。统筹组织县、乡医疗和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力量,通过定点服务、巡回服务等多种方式,全面落实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制度,大力推行避孕节育措施知情选择。提高避孕药具发放及时性和有效性。在生育秩序整治重点县实施长效节育措施奖励制。2018年,已达到生育政策规定数量上限的育龄妇女长效节措施落实率不低于75%。

5.加强计划生育基层基础。注重进村入户、面对面宣传,加大计划生育执法力度。加强计划生育队伍建设,加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机构建设,配齐配强工作人员。全面落实村级计划生育干部报酬待遇,确保不低于村主要负责人的80%。

三、保障措施

(一)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卫生计生局将加强领导,结合实际细化措施,明确目标、责任、任务和进度,统筹实施健康扶贫,县、乡医疗卫生机构,明确牵头人和责任人,遂项落实好各项任务,扎实推进健康扶贫工作,确保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达标,贫困人口顺利脱贫。

医院机构节能工作计划篇5

医院成本控制是指医院在医疗服务的过程中,按照既定的成本目标,对构成医疗服务成本的一切耗费进行严格的计算、考核和监督,并采取有效措施把医疗服务的成本限制在预定的目标范围内,从而实现成本目标。成本控制是医院运营过程中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医院落实成本目标、实现预算的有利保证。

1 医院成本控制的内容

1.1 运用各种成本核算方法预定成本目标 医院在医疗服务项目执行之前,对影响项目成本的经济活动进行事前的调查、研究、规划、预测和决策,采用降低成本最佳措施,确定未来期间医疗服务项目的目标成本,依此编制医院的成本计划,作为医院成本控制的依据。

1.2 成本控制活动贯穿成本管理的全过程 医院在运营过程中,采取开源、节流双管齐下的方法,既勤俭节约,又以本、量、利分析等方法,掌握成本、工作量与收支节余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现有的人、财、物力和职能分工,对日常的医疗服务项目成本进行控制,对医疗服务项目成本的形成、偏离成本计划的差异、差异原因进行披露,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予以改进,对此期间发生的差异、原因进行汇总,并分析研究,寻求医疗服务项目成本升降的规律性,提出措施,改进工作,达到不断降低医疗服务项目成本的目的。Www.133229.COm以保证成本预算目标的实现。

1.3 成本控制活动的范围 凡是成本费用发生的部门、科室、班组有关环节、相关部位,都应属于成本控制活动开展的范围。

2 医院成本控制的原则

2.1 全员参与,集中统一相结合的原则 医院运营过程中,其成本核算与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必须以专业人员为主成立专门机构,在医院决策层的领导下,统一管理,统一计划,统一制度和统一核算。同时,任何成本都是各责任中心员工开展医疗服务活动的结果,因此,必须由参与这些活动的员工来控制。成本控制的目的就是降低耗费、增加效益,各责任中心参与成本控制的每个人都应自主控制活动成本。所以,成本控制涉及到医院每一个员工,每一个岗位,每个领导及全体员工都负有成本控制责任,成本控制是全体员工的共同任务。只有在分级归口管理原则下,充分发挥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团队精神,才能把成本控制工作做好。

2.2 先进技术与传统做法相结合的原则 医院成本控制依据的是快速、准确的信息,因此,要设计合理的数据流程、完善的规章制度,并规范正确的操作。医院的成本工作涉及医院的方方面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为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核算信息质量,必须运用各种先进的核算手段,如设计功能齐全、结构合理的成本核算软件,逐步建立成本核算计算机网络,引进先进的成本核算方法和管理理念等。成本核算离不开繁杂的基础数据,基础数据的来源还必须依靠传统的做法,如房屋面积的测量、占用资产的统计,水、电、取暖计量设备的安装及计量等。

2.3 因地制宜原则 随着医疗市场的发展,使医院进入全面的竞争状态,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是医院实现优质、高效、低耗的前提,由于各个医院的级别、所处的地区环境、经济基础、会计核算等方面的不同,造成各医院成本管理的基础千差万别,因此,医院在运营过程中进行成本控制和管理时应根据实际情况,有目的的逐步改进成本核算基础工作,制定合理的成本核算和控制制度。

2.4 经济原则 医院推行成本控制,其理想是合理使用医疗卫生资源,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而管理的目的也是为讲求经济效益。医院在运营过程中,倘若采取的某项管理措施所带来的效益小于所付出的成本,是不符合经济管理原则的。因此,在成本控制实际操作中,既要勤俭节约,又要充分利用医院现有资源,实现资源最佳配置和最优的经济效益。

2.5 全面性和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医院在成本控制时,既要对医疗服务项目成本形成的全过程控制,又要对全部耗费加以控制,同时,还要充分发动每个部门、每个员工参与成本控制。对完成任务好的部门、员工,还要按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给予精神的或物质的奖励,充分调动部门和员工的积极性。

3 加强成本控制的管理对策

医院成本控制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涉及面广,又与医院的各项管理政策相衔接,加强成本控制,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3.1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配备精干的专门人员 为保证成本控制任务的落实,发挥成本控制的管理作用,医院在运营过程中,应建立适应医院管理的组织机构,其职能配备及划分应科学合理,同时还应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专门人员负责此项工作,这是保证医院成本控制实施的有效途径。

3.2 完善基础工作 成本核算的基础必须是各成本责任中心资产占用清晰、费用开支明确,这样才能对各成本责任中心的成本进行有效归集。医院成本控制工作涉及到医院方方面面,成本核算复杂。为保证成本数据的正确,必须做好基础工作:(1)配备及培训成本中心成本核算人员;(2)做好成本中心房屋、设备、人员等基本资料的统计与核算;各成本责任中心都要安装计量水、电、暖、汽等计量设备或有一定的计算方法对其进行计量。

在做好基础工作的前提下,还必须规范数据流程,如房屋、设备、人员变动信息的报送,消耗水、电等数据统计信息的报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成本核算的及时、准确、完整。

在做好上述基础工作的前提下,还应对各成本责任中心进行资产清查;建立健全费用开支标准、物资领用消耗标准等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成本数据采集、传递、操作流程及标准。

3.3 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 成本核算数据处理量大,单靠手工核算不太现实,利用计算机网络,设计合理的核算程序,实现核算数据的资源共享及数据的自动归集,成本核算数据的准确、及时将更能得到保证。

医院机构节能工作计划篇6

在新医院会计制度实施下,管理会计可利用成本效益分析,降低浪费,增强效益,对医院经营当中所出现问题及时发现与纠正,如医疗成本分类核算当中,各个科室所消耗的水电费、材料、折旧费与公务费等均计入到科室成本当中,并对科室的业务收入进行计算,依据月核算,对盈亏进行明确。其效益成本分析,主要针对的是医院的经营状况,对经营薄弱环节及时找出,有效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将过去粗放式的收记账方式改变成现代的财务成本效益分析,强化成本控制与支出管理,实行科室的责任管理,对支出进行合理节约,减少医疗成本,增强医院的经济效益。

实施管理会计,有助于给医院提供合理化的规划与控制建议在新会计制度下,实施管理会计,可为医院提供合理的规划控制建议,控制及规划是为管理者提供过去、现在与将来规划方面的经济活动进行服务,可有效控制医院日常的经营活动,对各个科室责任进行明确,准确评价与考核各科室业绩状况,恰当制定医院发展规划。像医院的设备购置,其总体规划为分期实施,或者不同科室工作目标的灵活调整策略实施,运用管理会计,对各科室业绩进行评价、财务收益与设备投入等综合评价,向管理者提供有力科学依据,给出合理建议,在新会计制度下,管理会计的实施成为可能,为医院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二、新会计制度下,在医院管理中管理会计存在问题

(一)医院管理会计的核算方法相对落后

在医院的会计核算中,以应用了大量的电算化技术,不过计算机在医院的应用程度与效率比较低,大多处在事后记账水平,并未真正做到事前预测与事中控制方面的管理能力,我国现阶段所应用的电算化仅适用财务会计体系,只局限在会计核算、收费结算与报表制作等方面,有关软硬件开发相对滞后,难以沟槽件良好管理会计的体系,对现代医院的管理会计应用产生了严重制约性。并且医院可熟练应用计算机的综合会计人员并不多,在管理会计方面的应用仅局限在手工核算方面,对会计人员积极性产生了一定影响。

(二)管理会计实际应用并不理想,管理会计缺乏

在医院管理中,有关管理会计应用操作性并不强,并未引起实务界重视与应用,专业人员与系统理论体系较缺乏,在现代管理会计教学与研究等方面,与世界多数国家相比,要落后许多,在我国,管理会计师比较缺乏,致使医院的管理会计工作质量不高。在医疗系统当中,还遇有思想观念与机构治理等方面问题,人为偏差造成投入与效益偏差,致使管理会计的功能弱化,这是医疗结构未建设管理会计重要的原因,并且因政府干预与医院专业特质,使得医院管理意识比较弱,重视度不够,医院的会计人员进修学习与业务交流机会较少,会计人员在管理会计方面的知识缺乏,观念陈旧,其应用水平不高。

三、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加强管理会计的措施

(一)强化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完善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的深化改革,医疗管理体制得以改革,对政府在医疗中的职能转变进行了明确,实现医院独立的法人地位,构建规范医院经营的管理机制,让医院的法人治理机制得以完善,有效落实管理者及所有者间的权责分离,推动药补机制的改革,在医疗领域,政府的主导作用不断弱化,医疗领域趋向市场化发展,这为管理会计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前景与一定经济信息,对各项资源进行合理调配,可得到最大化经营方案,让管理会计有效参与各时期运营战略与方针制定当中。医院要合理利用管理会计,需要处理好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间的矛盾与联系,从医院自身实际管理需求出发,向医院管理提供准确的管理决策,并吸收数理统计与高等数学等有关技术,让管理会计更为规范与系统化,积极学习先进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总结完善管理会计方面的经验与方法。

(二)提高医院领导管理意识

从法律上讲,管理会计并不具有强制性,医院要不要设置管理会计,需要取决医院领导的管理会计认识,在医院经营当中,管理会计能发挥多大作用,需要看医院的领导在管理会计方面的重视程度,医院领导重视管理会计,其优越性就能充分展现出来,医院应定期对管理者实施培训,加强管理者在管理会计方面的意识,改变医院管理层的财务人员传统观念,确保管理会计措施能在医院中得以实施,促进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强化制度管理,推动管理会计应用

为强化医院管理会计工作的合理规范性,需要在单位中构建和财务会计相平行的管理会计机构,避免机构过多,利于协调工作,构建医院财务科和管理会计科的合署办公,由医院领导将工作任务、职责进行明确,以构建相应规章制度,对其会计工作业绩进行考核评价。并创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并行管理新模式,利用管理会计学方法与原理对传统财务管理内涵进行拓展,像风险管理、业务本量利与专题报告等,并加强固定资产的投资分析,经营管理成本控制欲采购预决策的分析,以确保医院持续和谐发展。

(四)加强管理会计的职能岗位体系完善

为保证管理会计合理规范化工作,在医院内部可构建相应管理会计机构,实施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新模式,管理会计的职能并非仅是简单数据信息的处理,需要构建完善管理的控制系统,有效突破财务信息界限,使其更为多元化,通过战略质量与数量信息以及非财务、财务信息等,加强医院资源能耗、财务业绩与管理成效等方面的全面考量,在医疗机构的经济活动当中,管理信息的数据主要来源于统计、会计与审计等科室,在业务处理中,不仅将眼光放在数据分析与管理决策上,还要注意从软件商构建多渠道平台,将医院各渠道信息进行综合,增强管理会计应用效率,实现自动化集成系统。

四、结束语

医院机构节能工作计划篇7

【关键词】医院,公立;医院费用;设施的设计与建造;卫生资源;医院管理

“节约能源,保护资源”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伟大战略的保证和手段,节能已成为国家发展经济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各行各业越来越认识到节能的重大意义。医院作为公共服务机构,同时也是能源消耗大户,医院节能降耗潜力十分巨大[1]。如何有效地推进节能降耗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于处于新医疗体制改革背景下的公立医院来讲具有重大意义。

1医院能耗的特点

医院作为公共医疗服务机构,能源消耗与一般建筑物的能源消耗不一样[2],具有如下特点:(1)建筑规模大。医院功能布局复杂,涉及门诊、急诊、病房、医技、科研、办公等,各楼栋之间管线复杂;(2)能耗种类多。医院能源消耗涉及水、电、天然气、油、医用气体(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笑气等),能源传输方式多样;(3)用能人员结构复杂。医院用能人员包括患者及其家属、医护人员、医院管理及办公人员、后勤保障人员;(4)医疗设备及公共设施多。大型医疗设备的耗电功率一般都比较大,还有公共辅助设施设备大多要求不间断运行,以备应急使用;(5)用能时间长。医院需要全天24h运行,导致能源消耗大。

2医院开展节能工作存在的问题

2.1没有专职节能管理工作的部门

对于大部分医院来说,开展节能工作由医院后勤管理部门兼顾,没有专门的部门及专业人员来负责这项工作。后勤管理部门在完成自己的安全保障等本职工作以外兼职完成节能管理工作,难免会存在为了应付上级主管部门节能考核而进行一些指令性的节能工作,如开展节能宣传周活动,更换节能灯具等,并未真正有效地开展起节能降耗工作,工作流于表面。

2.2能耗的成本核算不够精确

因为不能准确地计量各个核算单元的能源消耗成本,无法体现节能的成效。很多医院的有些建筑修建年代久远,这些建筑的供水、供电、供气系统的二次计量装置缺乏,导致无法对每个核算单元的能源消耗进行准确计量。为了进行成本核算,针对能耗成本通常的做法是根据科室所占面积及业务量进行分摊,有时候为了保持平衡,还要进行人为的调整,随意性较强,缺乏科学性。医院领导只能了解到医院每月总的能源消耗费用,但这些能源消耗中哪些是合理耗费,哪些是属于浪费,大型设备耗费多少,每个科室耗费了多少,可以说很难统计清楚[3]。

2.3节能成效考核缺乏依据

医院主管部门对医院节能工作的考核无法真正实施,因为影响能源消耗的因素太多,无法有效地考核。医院规模、业务量、气候、人员、设备等诸多因素影响医院能耗的变化,没有较为科学的能耗指标对节能工作进行考核。医院主管部门主要从制度、节能宣传及上报的能耗数据进行考核。

2.4缺乏节能意识

节能工作需要全院教职员工参与,仅仅依靠后勤部门来推动节能降耗耗工作,很难有成效。医院的人员结构复杂,有患者及家属、医护人员、医院管理人员、后勤保障人员、外包服务人员、社会人员,这些人员都会影响医院的能耗。很多人的节能意识淡薄,认为节能工作属于后勤部门的,跟他们没有什么关系。

2.5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作为公立医院的领导者,最关心的还是医院的医疗工作、科研工作及教学工作,而作为后勤主管领导关心的是为临床提供安全保障。节能降耗工作属于“锦上添花”类工作,即使不开展节能降耗工作或者说开展节能工作效果不佳,医院主管部门也不会对此加以指责,从而导致医院领导对节能降耗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3开展节能降耗的对策及方法

3.1做好医院节能整体规划医疗机构人员复杂、设备众多、能源消耗构成多样,开展节能降耗工作就不能从某个单一方面入手,需要总体考虑规划,制订全面的节能方案,才可能切实有效地降低能耗。通过制订整体节能方案,可以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节能工作,使节能资金和节能技术集中在关键节能环节,获得最大的节能效益。

3.2成立节能组织,健全医院节能管理制度医院节能工作是一项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需要全院职工的参与和配合。为保证节能工作顺利实施并取得实效,应当建立医院节能管理机构,明确主要院领导为节能工作第一责任人,选聘专业人才负责节能工作,每个科室选派1名责任心强的同志担任节能监督员,形成节能工作网络。节能管理机构应根据节能法规及医院实际,制订节能工作计划、目标及评价指标,定期做好能耗统计分析并上报,定期组织全院的能耗工作考核,同时经常深入科室宣传、推广节能新技术的应用。

3.3加强宣传,提高员工节能意识。利用医院的宣传工具(院报、内部办公OA系统、宣传海报、组织学习等)进行节能宣传,通过举办“节能宣传周”、“能源紧缺体验日”等活动,使全体职工明确开展节能降耗工作的目的、意义等。大力宣扬在节能工作中成绩突出的科室和个人,在医院内营造节约一滴水、一度电的氛围,节约能源,人人有责,节约能源,从自己做起,并在医院内水龙头、电器开关处张贴“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等提示语言,使医院形成浓厚的节能氛围。

3.4建立节能奖惩制度。医院职工参差不齐,并非所有人在工作中都会自觉遵守和执行节能制度,为了推动和促进节能工作的开展,医院要制订奖惩制度。根据“多节多奖,少节少奖,不节不奖,超耗和失职受罚”的原则,制订适合医院的节能奖惩制度。

3.5借助于信息化手段,实行能耗定额管理。能源消耗定额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为生产单位产品或完成单位工作量,合理消耗能源的数量标准。能耗定额包括单位能耗定额和用能总量定额2种,可以根据需要选取定额种类进行考核。实行能耗定额管理制度,对于降低消耗,节约能源,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至于定额的制订,需参考历史数据,从而制订出一个合理的能耗值。为了能够准确计量各核算单元的能耗,可采用信息化手段,通过建立能耗监测平台来实现能耗数据的准确采集。

4案例分析

本文以重庆市某三甲专科医院为例,介绍其开展节能降耗工作所带来的成效。该医院是集医教研为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综合性专科医院,地处城区,周边交通拥堵,进出医院人流量大。该院现有教职员工2959名,医院建筑面积17万m2,编制床位1588张,2015年门急诊人次241万、住院人次6.78万,见图1、2。

4.1能耗分析

4.1.1“十二五”期间医院业务量与能耗数据在“十二五”期间该医院的业务量逐年增长见图1、2。随着医院业务量的增长,建设规模的扩大,各种医疗及办公设备的增多,医院水、电、天然气等能源消耗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图3),但能耗的增长速度明显低于业务量的增长速度。4.1.2耗能结构分析电能消耗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水和天然气,其中电力消耗占医院能耗总量的65.9%,且电和天然气消耗呈上升趋势,见图4、5.4.1.3单位综合能源消耗分析本文对该院的单位综合能耗进行了分析对比,从图6、7可以看出,人均综合能耗和单位建筑能耗都呈下降趋势,这说明该院采取的节能降耗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节能效果比较明显。

4.2节能降耗的具体做法

4.2.1领导重视,成立节能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亲自担任组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小组成员,全员参与到节能工作中去。节能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节能项目组,具体负责节能管理工作。4.2.2积极开展培训和宣传工作。宣传部门利用院报、内部网络、宣传栏等方式在本院广泛开展以《公共机构节能条例》为重点的节能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宣传节约理念,提升广大干部职工的资源忧患和资源节约意识,培养节能习惯,营造建设节约型医疗卫生机构的良好氛围,使全院职工树立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和“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4.2.3做好日常管理节能工作(1)合理控制空调使用。严格控制空调使用标准,除特殊用途外,开启标准为夏季室外高于28℃,冬季低于12℃,做到室内无人时不开空调,开空调时不开门窗。(2)节约用电。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空调室内温度控制制度(夏季不得低于26℃,冬季不得高于20℃),做到人走灯灭,及时关闭用电设备。(3)节约用水。严格执行节约用水制度,逐步改造本院非节水型器具。(4)降低公务用车车辆油耗。严格执行公务用车使用管理制度。(5)加大水电气巡查力度,解决跑冒滴漏带来的能耗损失。(6)加强电梯使用管理,提高电梯运行效率。医院对各区域电梯,根据不同情况,合理调节电梯运行,对多层电梯采用群控系统运行,高层电梯采用单层停靠、双层停靠、层层停靠等方式。节能项目小组定期进行节能行为巡查,及时纠正和制止浪费能源的行为,并在院内通报。4.2.4做好节能改造工作本院积极开展节能工作,近几年主要完成了以下节能改造工作:(1)2010年投入65万元将外科住院楼中央空调输配系统进行改造,改造后节能率达53%,每年节能约25万元,同时机组运行安全性能大幅提高。(2)2012、2014年分别投入39、34万元对2、8号楼学生宿舍及学生公寓的热水系统进行改造,选用空气源热泵系统,与传统天然气热水系统相比节能率达60%,每年可节约20万元。(3)2013、2014年分别投入25、29万元对5、6号楼中央空调废气进行余热回收系统的改造,废气余热回收后用于卫生热水供应,经实际运行数据监测,节能率达60%,每年可节约费用20万元。(4)2015年初投入30万元将职工餐厅的灶具改造为节能灶,经数据监测,节能率达30%,每年可节约8万元。(5)2015年9月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的方式对医院车库照明系统进行节能改造,将原有的日光灯管更换为雷达感应式LED节能灯,通过实测数据得出节能率达60%,每年可节约电费10万元。(6)2015年10月投入4.5万元将办公区域及其他公共区域的洗手盆处的120个水龙头更换为触控式节水龙头,节水率可达50%。

4.3加快后勤信息化建设

(1)2015年投入160万元建设能耗监测平台。能耗监测平台可实现管理节能,实时监控能耗数据,还可有针对性地进行节能改造,同时加快了后勤管理信息化的进程,有利于后勤管理水平的提升。(2)论证大型公用设备设施的远程管控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来保障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从而节约管理成本和人力成本。(3)论证建立后勤一站式综合管理平台。

4.4取得的成效

(1)上级主管部门对该院的节能降耗工作开展情况的年终考核结果为2013、2014、2015年连续3年优秀。(2)通过积极开展节能降耗工作,2015年成功创建部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并代表重庆市接受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节能司对重庆市公共结构开展节能工作情况的检查验收。(3)2016年获得“生态文明示范医院”称号。医院节能降耗工作越来越受到医院管理者的重视,有些医院盲目地对现有建筑及公共设施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升级,期望可以降低能耗,却远未达到期望的节能效果。节能工作需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管理节能和技术节能同时开展,才能有效降低医院能耗。

参考文献

[1]朱萌.浅析医院节能减排工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18(9):848-850.

[2]朱永松,罗蒙,甘宁,等.大型综合性医院节能管理的分析与对策[J].中国医院,2011,15(2):73-75.

医院机构节能工作计划篇8

【摘要】 通过对基层医院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存在的管理缺陷,直接导致医院感染控制制度执行力缺乏的问题的总结、分析,结合多年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经验,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控制制度的落实力度,保障医疗安全。

【关键词】 基层医疗机构 医院感染 缺陷 对策

随着人们价值观念的改变和医疗改革以及医疗模式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和质量,但是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各种新技术、新疗法被广泛的引进和应用,门类繁多的侵入性操作涉及非繁复杂的操作器械的管理不规范;血液制品、药物因素的污染;抗生素的普遍滥用及耐药菌株增加等诸多原因导致医院感染已经成为社会性的医疗难题。加上基层医院的医院感染控制意识薄弱、管理松懈,医院感染已经成为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就医安全的重要隐患问题。下面就我在基层医院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的心得做一总结:

1 基层医院在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存在的管理缺陷:

1.1 缺乏“顶层设计”理念:医院领导不够重视、观念陈旧。

1.1.1 大部分的基层医院领导年龄偏大、知识老化,加上接受新知识、新理念的步伐慢、行动迟缓导致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停留在书面上,工作实质滞留在应付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上;

1.1.2 缺乏科学管理和统筹设计意识,没有专门的医院感染活动经费,结果是医院感染控制部门及制度形同虚设;

1.1.3 缺乏“重在预防”的感染控制理念。

1.2 医院感染控制中重点部门的布局流程欠合理:建筑设计缺乏充分的论证。我国医疗改革如火似荼,基层医疗机构在如此大好形势下,建筑规模迅速扩大,而忽略了医疗机构特别是重点部门(包括胃镜室、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病房、消毒供应中心等)的感染控制专业对布局流程的要求,省略了专业机构的论证,致使崭新的医院布局不合理。

1.3 责权划分不明确、管理环节脱节。

1.3.1 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由于工作范围大,涉及面广,所以“监督”、“监管”、“参与”、“负责”的相关职责在所涉范围内划分不明确,直接导致“什么都得管、什么都管不了”的现状;

1.3.2 医院感染控制三级管理监测网由于感染管理委员会的核心机制缺乏导致管理网运行不良。

1.4 各职能部门之间协调性差,医院感染控制人员的孤军奋战。

1.4.1 医院感染控制重点部门如消毒供应中心等的发展规划与医院整体的发展规划不匹配,导致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落实不到位甚至不落实,具体制度的执行就成了空中楼阁;

1.4.2 医务科、护理部等职能部门感染控制依从性差,直接影响了感染控制制度的渗透及吸收。

1.5 形式的东西太多,实效的东西太少。

1. 5.1相当一部分基层医院把检查结果摆在首位,认为只要上级检查的时候不出问题,感染控制工作就没有问题;

1. 5.2 不重视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过程,事实上,过程监测才是医院感染监测的重中之重。

1.6 干部聘用及人事任免的随意性。

基层医疗机构中层干部聘用及任免的随意性的弊端给医院管理特别在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造成巨大阻力,导致“一天一换人,两天培训人,三天不见人”的环节管理漏洞。

1.7 医院工作人员感染控制意识薄弱。

1.7.1 医学院校的《医院感染管理学》为选修课程,直接导致正规的医学院校毕业生普遍缺乏医院感染控制意识;

1. 7.2 基层医疗机构内尚存相当一部分非医学专业工作人员补充于后勤部门,医学常识的缺乏导致严重的医院感染安全隐患。

2 关于基层医院普遍存在的上述问题,直接导致医疗质量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下面就这些问题的相关对策谈些心得及对策,以共勉:

2.1 增强领导的医院感染控制意识和法律意识。医院感染控制工作需要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载体,控制工作才会从根本上解决感染控制制度执行力不够的问题,只有医院领导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从经济上大力支持,感染控制制度才会落到实处。

2.2 相关主管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医院的建设规划与布局设计应加强监督、审核流程,特别是重点部门的建设规划。不但应该与医院的整体发展规划相匹配,最重要的是有利于医院感染控制,从布局层面上强制工作人员执行科学、合理的操作流程。

2.3重视管理型人才的培养与有效使用。医院感染控制制度的执行不力问题归根结底是缺乏科学管理的问题,加大科学化、知识化人才的培养以及人才的有效使用可以从根本上杜绝因管理理念错误或落后导致的医疗安全问题。

2.4 重视接受新知识特别是法制观念的提高。

2.5 加强卫生行政部门的行政和监督职能。卫生行政部门的“不作为”或者说“不懂得如何作为”,“循证感控”意识薄弱直接导致基层卫生行政部门普遍存在的极其不负责任的“不作为”行为,要么“不检查”、“不监督”,要么拿陈旧的、淘汰的标准指挥一通,弄的被监督者一头雾水……,诸如此类现象都是阻碍感染控制工作有效开展的,应极力避免。

2.6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基础教育,将医院感染管理教育列入医学生的在校必修课,使医院感染控制理念“根深蒂固”,势必为我国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特别是“院感人”的工作开展奠定基础。

2.7 加大国家或上级主管部门对基层医疗机构“内涵建设”的扶持力度,而不是盲目的投入资金,扩大建筑规模,医疗机构“内涵”建设滞步不前,不仅不利于医院感染的控制,甚至不利于医疗机构的科学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秦元梅, 医院感染的控制及管理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05。

[2]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2010、06。

医院机构节能工作计划篇9

一、为了规范常德微创医院医院财务行为和会计工作秩序,发挥财务在医院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中的作用,促进医院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医疗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医院财务管理任务:依法组织收入,努力节约支出,正确安排和合理使用资金;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确保国有资产安全;认真编制和执行财务预算;积极推进绩效考核方法,完成目标管理,做好财务监督、检查和经济活动分析;进行经济预测,参与经济决策,做好医疗收费的管理工作。

三、医院财务管理范围: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资产管理、对外投资、货币资金等,以及财务分析和监督检查。

四、医院财务管理体制: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模式,医院一切财务活动在总院长的领导下,由医院财务部门统一负责管理。医院财务实行“计划”为特征的总院长负责制。各医疗分支机构预算内的支付,由本单位财务负责人复核,执行院长审批,即可办理;属预算外的,由医院财务负责人复核,经医院总院长审批或由总院长书面授权的执行院长审批。

五、院长为医院财务总负责人,对医院财务负总责。执行院长为各医疗分支机构财务总负责人,对本单位的财务负总责。医疗分支机构的财务主管人员由医院任命,接受医院财务部门的管理。

六、各医疗分支机构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等规定,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办法,做好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定期上报会计报表及财务分析,服从医院的管理、监督和检查。

七、医院的财务管理接受财政、审计、物价等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第二章财务机构、会计人员、职责和任务

一、会计岗位和人员编制

医院财务部设置岗位3个,配备工作人员3名,其中部长1名,会计1名,出纳1名。

各医疗分支机构按内控管理制度要求设置相应的岗位。

医院内财务人员在工作变动时,必须办理交接手续。各医疗分支机构一般会计人员在办理交接手续时,应有该单位财务部门的主管人员监交;财务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时,由医院派人监交。

二、职责和任务

1.贯彻国家财税政策、法规,结合具体情况建立规范的财务模式,建立健全财务核算制度。

2.编制和执行财务综合预、决算、财务收支计划、信贷计划、拟定资金筹措和使用方案,有效地使用资金。

3.建立健全经济核算制度,利用财务会计资料进行经济活动分析。

4.医院财务部参与研究、审批医院内有关财务经济事项,上报、下发有关财会、经济管理等方面文件。

5.医院财务部对医院财务机构和岗位设置、人员配备、会计核算等提出方案。负责选拔、培训和考核医院内的财会人员。

6.各医疗分支机构财务部门负责日常本单位财务工作,医院财务部负责对各医疗分支机构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

第三章预算管理

一、预算编制原则

1.根据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按照财政部门下达的事业计划指标、任务,本着“收支统管,统筹兼顾,积极稳妥,依法理财”的原则。各医疗分支机构编制本单位预算。

2.在编制预算时,收入预算要参考上年预算执行情况和对预算年度的预测编制,支出预算要量入为出,合理安排资金。

3.要坚持勤俭办院原则,开源节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收入预算编制

收入预算编制以上年度实际收入情况,结合预算年度各医疗分支机构发展和工作计划,医疗收费标准和药品价格变动等因素为编制依据。

1.医疗收入。

门诊收入:以计划门诊人次和计划平均收费水平来计算。

住院收入:以计划病床占用日数和按病床计划收费水平计算。

2.药品收入。

以上年度每门诊人次和每占用床日药费的实际收费水平为基础,结合预算年度业务量预计变动数计算。

3.其他收入。

根据具体收入项目的不同内容和有关业务计划分别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逐项计算后汇总编制。

三、支出预算编制

支出预算以医院和各医疗单位发展、工作任务、人员编制、有关支出定额和标准、物价因素等为预算年度基本编制依据。

1.人员经费。根据预算年度平均职工人数,上年末平均工资水平,国家有关调资政策等计算编列。

2.药品费。根据预算年度药品收入预算和国家规定的加成率,参考上年度实际药品加成率计算。

3.卫生材料费。在上年度实际工作量和实际支出数的基础上,根据预算年度的计划及有关因素计算。

4.低值易耗品。根据上年的实际执行情况及预算年度业务工作量计算。

5.其他公用支出。在上年度实际支出的基础上,结合预算年度的计划合理安排。

6.月份用款计划。由各医疗分支机构按月编报。

第四章财产物资管理

财产物资管理包括固定资产、库存物资(低值易耗品、卫生材料)、药品管理等,医院财产物资按“统一领导,归口负责”原则,财产物资采购由医院统一进行。

一、固定资产的管理

1.固定资产的标准:一般设备单价在500元以上,专业设备单价在800元以上,使用时间超过一年的设备。

2.固定资产的分类:

⑴房屋及建筑物。

⑵专业设备。

⑶一般设备。

⑷图书。

⑸其他类固定资产。

3.固定资产管理要求

⑴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⑵建立健全管理三级帐、卡制度,即财会部门负责总账,财产管理部门负责明细账,使用部门负责建卡即台帐。

⑶实行责任制管理。贵重仪器、设备要指定专人管理,建立技术档案和维护、保养、交接及使用情况报告制度。

⑷财产物资管理部门与财会部门要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核实,做到账实相符,帐帐相符。

⑸固定资产的购置和修缮要考虑到工作需要和财力可能,要进行科学论证,防止盲目购置,同时对新够进的设备要及时开展成本核算,防止设备闲置,造成资金投资浪费。

⑹房屋修缮要按照基本建设程序报医院审批。

⑺固定资产的转移、转让、出租、出借、捐赠、报废必须先报医院审批,按有关规定报财政部门批准后,方可处置。

⑻对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应查明原因,按规定进行账务处理。

二、库存物资的管理

库存物资要按照计划采购,定额定量供应的办法进行管理。

1.要合理的确定储备定额,既要满足业务工作的需要,又要防止积压、占用大量的资金,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益。

2.建立库存物资的购买、验收、入出库、保管、领用等管理制度,降低物资的库存和消耗,提高物资的使用效益。

3.加强对库存物资的清查盘点,及时发现问题,堵塞漏洞,保证物资的安全和完整。

4.加强对在用低值易耗品的实物管理。对在用的低值易耗品采用“定量配置,以旧换新”等管理办法。

三、药品的管理

药品的管理要遵循“计划采购、定额管理、加强周转、保证供应”的原则。

必须正确的核算药房药品的销售情况,并按月计算药品综合差价率,核算药品费用并结转支出和以实现的药品进销差价。

第五章对外投资和筹资

医院的对外投资是指以货币资金、实物、无形资产等方式向其他单位或院企业、事业单位的投资和购买国家债券。由于对外投资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利益和发展,其决策权力统一集中在医院,医疗分支机构不允许自行对外投资。

要做好预期风险和投资收益论证,把握投资能力,确保资金收回。

对外投资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报经财政部门或主管单位批准。

医院是筹资的决策者,医疗分支机构不得擅自发生筹资行为。所筹资金专款专用,不准变相挪作他用。

第六章货币资金管理

医院货币资金管理包括:银行存款管理、现金管理、往来款项管理。各医疗分支机构的货币资金使用,必须报使用计划,由医院总院长审批。

一、银行存款管理

1.各医疗分支机构银行账户由医院统一开设和管理。

2.银行存款要严格遵守有关规定。

3.各医疗分支机构所收款项要及时存入银行,财会人员要及时和银行对账。

4.严格支票管理,不得签发空白、空头、远期支票,作废支票要妥善保管和处理。

二、现金管理

1.各医疗分支机构收入的现金要及时存入银行,不得坐支。库存现金不得超过规定限额,不得以白条抵现金。

2.现金必须按规定的范围使用。凡超出现金支出限额的,一律通过银行划转。

三、往来款项管理

1.医院加强对往来款项的管理,下属医疗分支机构要及时处理本单位债权债务。

2.对应收款项要及时收回,对确实无法收回的呆账,按有关程序报经核准后核销。

3.个人不得因私借公款。

第七章财务分析与监督检查

一、医院财务部门统一负责,组织医疗分支机构对医院内的经济活动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

二、财务分析主要包括预算执行情况、业务收支及资金运用情况。

三、医院财务监督检查要以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财经制度有关规定为依据,对医疗分支机构财务收支、财产物资管理、资金使用,以及医疗服务收费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八章考核与奖惩

一、医院对财务工作要实行考核与奖惩制度,以保证医院有关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保证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

医院机构节能工作计划篇10

关键词: 医院 预算管理 内部会计控制

作为对未来经营规划的一种总体安排,预算管理是医院管理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通过预算管理能够有效推动医院相应计划工作的顺利开展及不断完善,加强医院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高效分工协作,降低矛盾和冲突,提高工作效率。

一、医院预算管理与内部会计控制概念及二者间的关系

(一)概念界定。

所谓医院预算管理就是在一段时间以内,对医院财务经营情况利用预测分析法进行医院管理的一种方式。采用预算管理方式管理医院,需各个部门负责人做出合理的评价及分配财力、物力、人力等医院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推动医院经营目标的实现。此外,利用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二者之间的相互协调及配合,可以有效掌握医院经营的具体状况,合理预计收入实现进程,控制医院经营成本,从而实现医院战略目标。

医院内部会计控制是指医院为了保证医疗业务的有效进行、保证医院财产的安全与完整、保证财务收支的合法性及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在医院内部采取和建立的各种措施和办法的总称[1]。其主要目标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和执行,从而顺利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其内容主要包括过程控制、环境控制、信息交流、监督控制和风险评估。

(二)预算管理同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的关系。

1.预算是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的主要形式之一。内部会计控制应该是一种全方位、多层次的立体会计控制体系,具体可细化为分工控制、授权控制、会计系统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全控制、风险控制和内部报告控制等。预算控制要求单位对各项经济业务编制详细的预算或用款计划,并通过一般授权或特殊授权,由相关部门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控制。预算的编制必须体现单位的经营管理目标,并明确责权;执行过程中,允许经过授权对预算进行调整,使其更切合实际;应当定期反馈预算执行情况,严格控制无预算的支出。

2.良好的内部会计控制是预算质量的有效保障。预算能否发挥其应有的效力是建立在医院内部会计控制是否有效的基础上的。一方面,良好的内部会计控制能有效地保证单位会计信息的质量,为预算的考核提供客观公正的依据。另一方面,健全的内部会计制度能保证预算的严肃性,杜绝任意变更单位预算的行为。

二、预算管理对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卫生部门的不断深入,医院在经营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多,高新技术加快发展,客观条件要求各级各类医院执行预算管理;甚至,有研究者指出,医院进行预算管理是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强化医院内部控制的要求,适应财政部部门预算改革的要求[2]。另外,《医院财务制度》第五条规定医院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即“合理编制预算,统筹安排各项资金”。可见通过预算管理,调控医院的各项医疗资源,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提升医院的知名度,是医院管理在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不过,从医院内部会计控制角度而言,预算管理具有如下两点主要意义。

(一)医院内部会计控制标准评价的科学选择。

用预算衡量医院各项内部会计控制内容,可以有效降低医院的财务风险,从而不断实施和完善相应的财务计划。预算是医院制订并实现相应计划及目标的重要前提,对于医院各个部门制订的计划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避免医院在发展中因为盲动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高质量的预算管理可以科学量化医院经营环境及资源状况,保证医院在一个比较均衡的状态下运行。此外,预算管理当中的绩效管理理念及办法等内容,也能够促进医院更好地进行内部会计控制。

(二)改善对医院法人的结构治理。

医院法人进行结构治理的时候会将预算控制包括在内,并将其当做主要部分。从经营策略角度来看,内部职务的划分、各项权利分配等都要依赖预算选择的管理标准;从战略角度来看,医院预算管理已经成为制定及实施战略目标的一种支撑性力量。有效结合相应的总体分析,实施预算管理能够有效划分并约束权力,改善法人治理结构,促进医院健康发展。

三、预算管理背景下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策略

那么,在预算管理背景下医院该采取什么样的内部会计控制策略呢?笔者认为主要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制定内部预算管理办法,建立预算管理委员会。

医院应当制定适合本院实际的预算管理办法,明确预算编制内容、范围、依据、程序、方法、执行与控制和分析与考核等项目。为杜绝内部人为控制,保证医院整个经营活动协调运转,必须设立一个权威性和独立性较强的预算管理委员会作为预算管理的最高权力机构。预算管理委员会的主任一般由医院院长担任,委员由财务、临床一线、采购、信息、内审和人事部门的负责人组成,负责制订并实施医疗计划、业绩考核、制定和实施奖惩制度及内审等方面工作。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主任由医院财务部负责人担任,以财务部为主导,负责预算管理日常工作。

(二)将预算管理及内部会计控制有效地结合。

医院预算管理的效用是建立在科学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基础之上的,但是若缺少良好的预算管理机制,那么内部会计控制效用就有可能不能有效服务于医院的发展目标,更谈不上将管理责任落实到医院各个组织机构身上。因而只有将内部控制建立在相应的预算管理机制基础之上,才能充分发挥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的整体效用。

(三)采用责任预算制度落实相应机构管理责任。

责任预算管理是医院预算管理的重要内容,利用相应的预算机制明确医院内部各组织机构管理目标、管理责任,并据此进行预算的编制、控制及执行。责任预算是医院预算管理的一个重点,更是进行医院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

(四)提高预算管理报表质量,完善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严格考核预算执行结果,维护预算的严肃性,使预算管理真正成为医院控制经济活动的有效手段。《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指出:“内部会计控制应针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之中。”因此,为了把握预算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必须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全方位的评估与考核。预算管理委员会及相关部门对预算当期实际发生数与预算数之间存在的差异,要认真分析原因,并找到内部会计控制中的强项和弱项,制定改进措施,完善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总之,预算管理制度是对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试金石,在预算管理的背景下,医院内部控制要与医院预算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预算编制、执行与考核检验和完善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同时,通过健全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确保医院预算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