疗法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3 11:06:34

疗法范文篇1

关键词:绘画疗法投射创伤后应激障碍

绘画疗法是一种接近自然、感受环境的心理治疗方式,既能放松综合的感觉,又能形成有用的认知行为。英国艺术治疗家协会对其的定义为:借助艺术治疗师的帮助,以绘画、塑造等艺术为媒介,从事视觉心象的表达,藉此表达存于内心未能表达的思想和感情[1]。

绘画疗法有两大理论基础,一为大脑偏侧化理论,一为投射理论。前者认为大脑左右半球存在优势分工,左半球分管抽象思维、象征性关系和对细节的逻辑分析,右半球分管音乐、绘画、情绪等心理机能,是图像性的、与知觉和空间定位有关,具有音乐、绘画、综合的集合—空间鉴别能力[2]。后者认为绘画疗法是以分析心理学中的心理投射理论为基础,利用模糊的(中立的)刺激来探究人格的深层,引发出能够反映被压抑为无意识的经验、欲望、情绪的反应;它是一种有效的工具,能使在明确的测试状态下被试无法表现或不愿表现的态度、人生中的变故等清楚地表现出来,投射法的解释以作为整体的人,即“统一为无法分割之格式塔的独特人格”为前提,不同于标准化人格量表得出的特性或倾向等特征的列表[4]。艺术心理学认为绘画天然就是表达自我的工具,用非语言的象征性工具表达自我潜意识的内容,是心理投射的技术之一。

意象和言语属于不同的认知系统,用逻辑思维中的言语改造原始认知中消极意象(心理障碍)是很困难的,言语在心理问题的解决上存在局限性。

Robin(1998)认为人类的思维大多是视觉性的,记忆可能是前语言的或是禁锢的,其创伤性经验可能会被压抑,无法用言语表达,从而增加了治疗的难度,甚至导致治疗的失败,而艺术则是符号的和价值中立的,人们可以自由表达自身存在的问题和愿望,摆脱了社会道德标准的顾及,当个体意识到那些不被接受的思想、情感或冲动时,可能就会把毁灭性能量变成建设性能量。绘画心理治疗过程包括心理治疗与创造两个平行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事实上也为患者提供了重新认识自己的新方式。

绘画疗法有以下几点优势[3]:一为一幅绘画作品或系列作品可出现不同时间、地点的事件,可提示出多种不可调和的情感;二为绘画手法、形式灵活,不需熟练技术,任何人都可参加;三为绘画可使心理治疗常态化,日常生活中都可开展;四为绘画可安全地释放毁灭性的力量。国内外都有学者报道表明绘画疗法是一种科学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证实了其优势。Reese(1996)报告了对16名年龄在5-12岁的有情绪和行为困扰的儿童所做的绘画治疗的研究,探讨绘画疗法用于情绪表达的机理。Logies(2000)和Singh(2001)报道了绘画在创伤治疗方面的作用[5]。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不仅给灾区人民带来了经济上的巨大损伤,更使得灾害中幸存下来的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遗留有精神上的伤害,这些伤害会通过情绪和身体表现出来,称之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幸存者往往会出现回闪、情绪压抑、忧郁、焦虑、麻木、缺乏情感、自责、对未来迷茫、肌肉紧张、害怕重新经历创伤、高度警觉、退缩等,创伤记忆被受创伤者整个压入潜意识,难以重构整个过程。绘画治疗中,受伤者通过绘画透露出潜意识的记忆,把包涵其中的肉体痛苦或丧失的情感全部表达、宣泄出来,缓和了情绪上的冲突。

根据德田良仁[3]的归纳,绘画疗法有以下分类,乱涂描绘法、色彩拼绘法、交互色彩分割法、人物画、房屋描绘法、HTP、家庭室内画、动态型家庭画、家庭整体法、风景构成法、加框法、课题印象画、空间联系法、交互剧本故事统合法、照片写真利用法和集体绘画制作法等。

研究认为绘画疗法适用于以下人群:不能说话或不想说话的患者,如孤独症、失聪、迟钝、大脑损伤、妄想;对言语治疗有阻抗的人,如对谈话疗法有抵触情绪,而其他方法均无疗效的;怀疑自己口语能力的人,和害怕治疗师“玩他们心理”的人。通过绘画疗法可以处理的心理问题有饮食障碍(如食欲减退、贪食症、暴饮暴食),物质滥用(如酗酒、吸毒),性虐待受害者,分裂样人格障碍和精神分裂症等[2]。

参考文献:

[1]张振娟.绘画在心理治疗中的作用及其应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6):120-122.

[2]魏源.国外绘画心理治疗的应用性研究回顾[J].中国临床康复,2004,8(27):5946-5947.

[3]德田良仁,大森健一,饭森真喜雄,等.艺术疗法1.理论篇[M].东京:岩崎学术出版社,1998.

疗法范文篇2

关键词:颅项针疗法;风府穴;针刺疗法

人类颈项部解剖层次配布复杂,是脏腑精气和经络血气上归于头面的重要关隘,故其为研究以针灸为代表的外治法治疗颅脑和内脏疾病的热点部位之一[1-2],如基于现代神经解剖学的项针疗法在延髓麻痹和脑卒中领域已取得了瞩目的成果[3]。然而上述研究多从解剖层面简单的发挥颈项部腧穴的近治作用,缺乏从中医本真思维方式的系统认识,致使针刺作用于颈项部的临床治疗范围较窄。颅项针疗法(也称少阳枢机针法)为冯军教授所创立的,针刺取穴以颅项交界部的风府穴区为中心,运用通痹开结调气针法[4-5]开导颅项部穴结,借以疏通经络、进而通调少阳之枢机和气化以治疗少阳病、脏腑病和四海病等疾病的新疗法,具有安全、高效、便捷、操作灵活、针对性强、临床适应症广等特点,诚如唐宗海在《中西汇通医经精义•十二经脉》中强调气化时说到:“经脉者,脏腑气化之路径也,故既明气化,又须知经脉行止之地”。

1颈项属少阳肝脏系统,可调控少阳之气化、五脏六腑及髓海

颅项针疗法的立法依据主要源于《素问•金匮真言论》论述的五脏之俞及四气所病之处:“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故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肢”。1.1俞、腧、输古今文献不通用俞、腧、输是中医古代文献高频词,现代临床多据《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和《经络腧穴学》教材所注:“俞、输、腧均指腧穴,古代文献通用”的观点,较为随意的选取上述经文中所俞部位的腧穴以治疗该脏腑的病变[6-7],但不难发现这种观点与《黄帝内经》本义多有偏差。以“病在脾,俞在脊”为例,众所周知“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是针灸的基本取穴规律,由于脾经未循行过脊是既定事实,所以“病在脾,俞在脊”在逻辑思维上经不起推敲。再者,语法也决定了此经文中“俞”不能做“腧”解,“俞在颈项……俞在胸胁……俞在肩背……俞在腰股……俞在脊”均为状语后置句,而“腧”在《黄帝内经》多为名词,鲜有这种表述,故森立之《素问考注》尝言:“此俞字非谓肝俞、肾俞等穴处”,如今不少学者也提出“俞、腧、输”应以审慎的态度辨别之[8-9]。俞通输,输者,送致聚也(《黄帝内经太素》),此处应指精气的输注、转输、转运等含义,俞在颈项,即颈项为少阳之气的转输处、转运站和调节阀,所以探讨颈项与东、风、春、肝、头的关系要始终贯穿着“颈项是有机的整体”这一基本前提。1.2从河图五行模式阐释病在少阳之肝,俞在颈项实测与类推是《黄帝内经》划分人体十二经的两种主要方式[10],肝亦据此划分为厥阴和少阳,《素问•藏气法时论》曰:“肝主春,足厥阴、少阳主治,其日甲乙”,《灵枢•阴阳系日月》亦说到:“肝者,足厥阴也,今乃以甲为左手之少阳,不合于数,何也?岐伯曰:此天地之阴阳也,非四时五行之以次行也”。事实上,肝为厥阴乃言其体,肝属少阳乃称其用,在经络则曰厥阴,在脏腑则为少阳[11]。分析前文《金匮真言论》所述五脏太少阴阳属性是沿用了“中土(五)立极”的河图五行模式,并以此为基础构建起“四时五脏”的藏象体系[12]。具体可类推为:东方—风—木—春—肝—少阳—俞为颈项—八,南方—热—火—夏—心—太阳—俞在胸胁—七,西方—燥—金—肺—太阴—俞在肩背—九,北方—寒—水—冬—肾—少阴—俞在腰股—六,中—湿—土—脾—至阴—俞在脊—十。其所要表述的思想是五俞(颈项、胸胁、肩背、腰股、脊)乃一气五分的藏象气化系统在人体外候的分支,其地位应与形体诸窍相当。在这个体系中颈项属少阳肝系统,所以针刺发挥的是肝的气化功能—即疏泄升发之性,同时肝的气化失宜亦会集中反馈于颈项,如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阴阳杂说》所注:“东风从春生已与肝为病者,肝之病气运致于颈项,颈项为春也”。冯师认为此类运致于颈项的病气常与正常游行出入的神气相结聚,从而转化为“神客共会”的有形穴结[13],正契合《灵枢•九针十二原》:“神乎,神客在门”,在机体多呈现为结节、斑疹、条索等病症,可从宏观上反映疾病的病变性质与层次。鉴于此,颅项针疗法重视整体辨识、从结立论,治疗上强调以疏通颈项少阳之俞为大法,结开则气通,气通则少阳之气调,气调则病愈,旨在恢复其正常的少阳气化功能,正如《灵枢•九针十二原》所云:“夫善用针者取其疾也,犹拔刺也,犹雪污也,犹解结也,犹决闭也”。再对比古代经络循行路径和归属脏腑的标识,可清楚地看出脏腑的部位是明确的、且与解剖学上实体脏器高度一致[14]。由此可见,肝经络属于厥阴肝体系统,并且详于解剖而略于气化,故其主治范围总体上局限于经络循行所过之处的病变,而颅项针疗法重点在于调节少阳之气化,这便体现出颅项针疗法相对于经典经络系统指导下的传统针刺疗法的区别和优势所在。1.3基于六经模式和髓海理论探讨俞在颈项,春气者病在头《灵枢•经脉》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髓海位居人体至高至阳之处,由胸腹腔处脏腑之精源源不断的上归于颅腔蜕变汇聚而成[15],是人体一切生命活动调控与信息的主宰[16],《灵枢•大惑论》大致还原了这个过程,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人与天地相参,人的生命必然受到天地自然界的影响,所以整个精生髓的过程可参照顾植山教授的“三阴三阳开阖枢太极理论”[17]进行三三类比、一一对应。《素问•阴阳离合论》曰:“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自然界冬至阴极而一阳生,此时乃阳气渐开之时,万物复苏,生意盎然,人体五脏六腑之精气随即开始升动;夏至太阳回归之时,阴阳转枢于此,万物由蘩秀转为肃杀,是介于“长”和“收”之间“化”的状态,故精气于颈项部亦可出可入[15];夏至以后,阳气渐收,藏合于阴,万物逐渐蛰伏封藏,精气亦运行至颅腔渐趋静谧,后汇入髓海以充养元神,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构建正是有赖于这种“天人合一、取象比类”思维的指导。故笔者得出结论:五脏六腑可做为一个整体类比于太阳开机,髓海类比于阳明阖机,颈项部类比于少阳枢机。《灵枢•海论》也说到:“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下在风府”,据刘立安等考探上述髓海所输之两处,并非髓海理论的应用性腧穴,而是髓海之输的范围面[16],在人体结构上看这个范围面与颈项部高度吻合,亦有力佐证了此结论。综上,颈项在精生髓的机制中可调控五脏六腑和髓海,若颈项少阳枢机运转正常,则开阖有度,五脏六腑之精守生发之纪,颅腔之精守封蛰之律,精的运行有序则髓海有余,人体自然轻劲多力、自过其度(《灵枢•海论》);若少阳枢折,便无开阖矣,五脏六腑之精之纪失守,颅腔之精封蛰之律尽失,精的运行失常则髓海不足,继而出现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灵枢•海论》)。再度回到《金匮真言论》经文中,此俞在颈项少阳即指枢机,因精气流行不止、环周不休,是以有“枢”。“俞在颈项”可释为少阳枢机在颈项,为精气开阖、升降、出入等运动变化之枢纽,春气者泛指上文的少阳肝气化系统,故此精生髓机制正诠释的是“春气升则万化安,逆春气者病在头(《脾胃论》)”所蕴含之理。

2颈项为气海所输之处,可调控一身之气机

《灵枢•海论》:“膻中者,为气之海,其输上在于柱骨之上下,前在于人迎”,《康熙字典》[18]对此输字本义的训释为“尽”,如《左传•襄公九年》:“输积聚以贷”。《释骨》注曰:“植颈项者,通曰柱骨”,上下偏向于高低范围的估量描述,如《孟子•告子上》:“水信无分於东西,无分於上下乎?”故“柱骨之上下”当形容的是风府穴至大椎穴之间的范围。人迎与喉结相平,在胸锁乳突肌前缘,所以从整体观角度考此气海之波所尽处大致是位于颈项部的范围。气海即人身之气汇聚之处,肾为生气之根,脾为生气之源,肺主气司呼吸,肝调畅气机,均与气海的功能密不可分,正如《类经•摄生类》所云:“人之有生,全赖此气”。石学敏院士从气海理论出发,以颈前人迎穴为主穴的“司气海,调血压”针刺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已取得了良好效果[19],而颅项针疗法同样以气海理论为依托,通过针刺颅项部气海所输之处以调节气海、进而调控肺脾肝肾诸脏及一身之气机。故临证凡遇气之运行受阻,或升降出入失却和谐、协调平衡之时,无问其处,皆可使用颅项针疗法以司气海、畅气机,实现了《灵枢•刺节真邪》:“用针之类,在于调气”,《灵枢•终始》:“凡刺之道,气调而止”的治病宗旨。

3颈项可调节血海及水谷之海

“审守其输”是《灵枢•海论》对于四海病的治则,上文也提到四海之输并非所输处腧穴的简要罗列,而是指代一个范围[20]。由于经文中水谷之海和血海所输处的空间跨度较大、尚不能将其限定统一至人体的任一解剖范围,故临床落实性较差。不过本课题组基于长期临床实践发现,从颈项部亦可调节血海及水谷之海的功能,分析后认为其原因可能与以下两个方面有关:①《灵枢•海论》曰:“夫十二经脉者……乃合之于四海乎”,四海发源于十二经脉之营卫血气,故四海之间互根互用,皆可渗灌濡养,调其虚实之际不能不整体的考虑四者之间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关系[21],故颈项在调控髓海和气海的同时,亦对血海和水谷之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②《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曰:“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何也?肝主血海故也”,冲脉者为血海。《灵枢•海论》曰:“胃者为水谷之海”,《金匮要略》曰:“见肝知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素问•宝命全形论》曰:“土得木而达”,皆点明冲脉血海和脾胃水谷之海皆由肝所主,而肝之气化集中输注于颈项,故颈项可调节血海和水谷之海。

4颅项针疗法之“主腧”在风府

如果说俞、输(脏腑精气送致聚之处)体现了从外治内思维的根本特征,那么“腧”就如同在这个范围内璀璨的明珠,乃治病之法门。《灵枢•背腧》曰:“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乃其腧也”,古人定位“腧”尤重视审、循、切、按等经络腧穴诊察过程[22],但在此之前必须确定一个传统上的大穴为中心点即“主腧”,才能更充分、有针对性的将颈项部的治疗效应落实于临床。在逻辑思维上两条直线相交即可确定一个点,上文笔者将颈项部在髓海理论的应用类比于少阳枢机,而进一步的深度类比是精细化过程的必然要求,枢在《辞海》释为门户的转轴,纵观整个颈项部的骨关节解剖结构,唯有枢椎齿突与寰椎前弓后缘的齿突凹组成的寰枢关节符合这种门轴的构造,所以寰枢关节的体表投影位置可确定为该坐标系的水平线。再者,《难经•二十八难》曰:“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在颈项部区域内督脉与髓海的联系最为紧密[16],由此确定出该坐标系的垂直线,纵横两线后此“主腧”便水落石出,大致是在风府穴区的位置。有关风府穴的古今文献也佐证了此点,《素问•骨空论》曰:“大风颈项痛,刺风府,风府在上椎”,东方少阳肝主风,而风府穴为祛风要穴,故为少阳肝之腧;《素问•骨空论》曰:“髓空在脑后三分,在颅际锐骨之下”,《素问悬解》注曰:“颅际锐骨之下,督脉之风府也”,言明风府穴即是脑后三分处之髓空,而髓空乃调节髓海之要穴,故风府穴为髓海之腧;《灵枢•海论》曰:“膻中者,为气之海,其输上在于柱骨之上下,前在于人迎”,柱骨之上即为风府,故为气海之腧。再参照现代学者文献整理所统计出的风府穴单穴主治病证表[23],除“局部循经”的肢体经络病外,风府穴的主治病证主要集中于肝胆系疾病、肺系疾病、心神系疾病和五官类疾病。肝胆系疾病对应颈项属少阳肝脏系统、主疏泄的主治功能;气海为宗气所聚之处,宗气者贯心脉而行呼吸,故心肺系疾病对应颈项为气海所输之处、可调畅气机的主治功能;《本草纲目》曰:“脑为元神之府”,《素问•脉要精微论》曰:“头者精明之府”,指出脑髓是神气的本源。《寓意草》曰:“虽目通肝,耳通肾,鼻通肺,口通脾,舌通心,不过借之为户牖,不得而主之也。其所主之脏,则以头之外壳包藏脑髓”,头面官窍亦为脑髓之所主,故心神系疾病和五官类疾病则对应颈项为髓海所输之处、可调节神明官窍的主治功能。综合古今文献,风府穴确为少阳肝、髓海和气海功能在颈项部的汇聚点,是临床上发挥颈项部治疗效应的重中之重,常为病结穴结所在之处,是人体最重要的腧穴之一。冯师临证运用以风府穴区为中心的颅项针疗法除上述系统外,还在脾胃系疾病(如胃痛、呃逆、呕吐等)、肾系疾病(如腰痛、尿失禁、癃闭等)、冲脉血海病(如月经不调、痛经、绝经前后诸症等)、少阳病(如眩晕、郁证、中风等)的治疗中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5颅项针疗法的特点与贡献

疗法范文篇3

3000年以前,我国的医师和精通乐理的文人已经知道音乐对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的作用,并有明确的记载。古代的音乐理论是我国音乐治疗工作者的宝贵财富。我们可以在《乐记》、《汉书·艺文志》和《琴赋》、《养生论》等著述中看到很多音乐与健康的内容,正是它们为历代音乐治疗奠定了音乐心理学和音乐生理学的基础。西方现代音乐治疗的历史是从50年前开始的,当时美国的医生研究音乐对人的健康究竟起着什么作用,就诞生了音乐治疗学这门新兴的学科。现在美国有80多所大学设有音乐治疗专业,培养学士、硕士和博士。全世界有200多个国家成立了音乐治疗协会,并且每两年召开一次世界音乐治疗大会。在中国,目前也已有很多的精神病院、康复医院和综合医院开展了音乐治疗。

二、音乐治疗的原理

主导音乐活动主要是大脑右半球的功能,许多情绪和行为都由大脑右半球控制。音乐的特点在于对大脑右半球有着直接而明显的影响。音乐的传递作用,能使情绪或行为得到调节,这是音乐治疗原理的重要依据。音乐是由音调、节奏、和声、速率等要素组成。音调指音的高低,乐音力度的平稳增强会造成情绪反应的加强,乐音力度的减弱可产生愉快的、趋于平静的情绪反应。节奏是以有规律的强弱变化的律动形式表现出来,不同的节奏对人的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柔和、缓慢的节奏,如华尔兹给人以平静的感觉,强烈的节奏如摇滚乐给人以烦躁的感觉。和声是音高之间纵向组织基础上形成更高等级的横向组织,是丰富旋律的一种手段,包括协和音程和不协和音程,可改变音乐的稳定程度和紧张度,使旋律具有色彩。速率是音乐进行的快慢,与人的生理感觉有密切联系。

如每分钟60~80拍的舒缓音乐,与人体心脏跳动的次数接近,使人感觉自然、舒适。旋律是由节奏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乐音,在高低方面呈现有秩序的起伏呼应。

音乐治疗时,数个传入大脑的神经刺激彼此之间互相抗衡,在压力情况下同时接受音乐的听觉刺激,可以减轻疼痛或掩盖不愉快的感受。音乐能够潜意识转换自主神经在视丘的反应,使紧绷的肌肉放松,降低ACTH等化学物质释放,减少交感神经的活动。音乐也可以影响边缘系统,使脑下垂体释放脑啡肽,达到止痛、唤起愉悦感、改善心理感受、减轻焦虑的效果,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而持续倾听轻柔的音乐能够降低基础代谢率、每分钟耗氧量、血压、心率及减少止痛剂的使用量,达到肌肉松弛,减低焦虑反应。

三、音乐治疗方法

3.1主动性音乐治疗

又称参与式音乐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让患者直接参与演唱、演奏或跑步跳舞,借此改善患者注意力、引起兴趣、调节心境,并逐步建立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最大限度地调动身心各部分功能的发挥,最终达到康复目的。

3.2被动性音乐治疗

又称感受式音乐治疗。治疗时播放适宜患者的乐曲,通过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因素调节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使之逐步协调平衡,以摆脱焦虑、紧张、恐惧状态,达到治疗作用。

3.3综合性音乐治疗

即将音乐与物理治疗及其他心理疗法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国内主要有音乐电疗、音乐引导气功疗法等,国外主要有音乐戏剧疗法及音乐游戏治疗等。其中音乐电疗是将音乐与电疗或中医针灸疗法相结合的一种新疗法,通过音乐电疗仪将音乐信号转化为与音乐同步的低中频电流导入人体穴位或病患部位治疗疾病的方法。

四、音乐治疗在疗养学中的应用

4.1在疗养学常见病中的应用

1)给患有高血压的疗养员听平稳柔和的曲目,如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芭蕾舞曲,可使疗养员悠闲自得、心情舒畅,产生愉悦感,降低血压并起到镇静的作用。一些疗养员经1~3个月的感受式治疗后,降压效果显著。

2)冠心病与遗传、生理或社会心理等诸多因素有关。当患者处于不良环境时,精神紧张可导致血液中的脂质变化,由于高脂血症引发为冠状动脉疾患。针对上述特点可选择安静、轻快的乐曲,如小提琴协奏曲《江南好》,沉稳的琴曲《梅花三弄》,平和的琵琶曲《阳春白雪》等,这些乐曲古朴雅致,旋律流畅,气韵浑成,淡远脱俗。让患者感受这样的节律,进入安静的状态,全身肌肉得到放松,每次治疗后患者都有一种舒适愉快的感觉,并有手足微热,心情舒畅,心律恢复正常的效果。

3)音乐电疗仪对功能性头痛症有止痛的治疗效果,并具有促进脑部血流循环,特别是在改善脑组织微循环及调节脑神经内分泌功能等方面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音乐电流使脑血管有节奏地收缩和扩张,这实际上是对脑血管起了一种物理按摩作用。

4.2音乐治疗对心理的作用

音乐对人的情绪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不同的音乐可以引起听者不同的情绪变化。音乐治疗师正是利用音乐对情绪的巨大影响力通过音乐来改变人的情绪,最终改变人的认知。音乐治疗师会大量使用抑郁、悲伤、痛苦、愤怒和充满矛盾情感的音乐来激发被治疗者的各种情绪体验,帮助他尽可能地把消极情绪发泄出来。当消极的情绪发泄到一定程度时,人内心深处积极的力量就会开始抬头。这时音乐治疗师就会逐渐地使用积极的音乐,以支持和强化被治疗者内心积极的情绪力量,最终帮助他摆脱痛苦和困境。因此,经过音乐治疗的人通常会在性格上变得更加开朗和自信,在人格上更加成熟,并获得一种在精神上得到新生的体验。

4.3音乐治疗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

疗法范文篇4

一、精神疗法据社会调查证实,心理状态好的人生活中不易患癌,患了也易治愈。心理学家说过:积极的心理对身心健康的良好作用是任何药物和营养补品都不能替代的。现代医学专家也认为:生存的希望以及信念、意志和意念力是战胜癌症不可忽视的重大力量。有足够的信心,能调动自身的免疫系统、积极配合抗癌治疗达到康复的目的。

二、排毒疗法人在生活中,接触新鲜空气、清洁水源、纯净粮食、营养丰富的水果蔬菜,这些一旦被污染了,导致人体内发生气滞、血瘀、热毒、湿聚、痰凝,毒素不及时排除会变成毒垢,成为万病之源。肺恶性肿瘤就与空气污染、化学物质污染不断增加有关[1]。癌症患者如果每月连续做放、化疗,被杀死的癌细胞及正常细胞也会逐渐变成毒素或毒垢,排毒疗法对癌症患者尤为重要。人体排毒主要通过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和皮肤毛孔排出。多喝水、多吃豆类、海藻以及有益排泄排毒的水果蔬菜。

三、饮食疗法食疗的目的是保证癌症病人有足够的营养补充,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促进病人康复。

饮食要因病因人而异,要根据患者的口味和病情需要调剂补充营养,一般采用清淡为主少吃多餐的方法。饮食的宜忌要与病情相结合,要注意饮食的搭配与禁忌。以药食同源的产品如黑芝麻、黑豆、何首乌、枸杞、山药、红枣、薏米仁、香菇、芦荟及蔬菜水果等作为食疗成分,坚持服用不但能使营养均衡、补充营养,而且能起到与药物协同的作用。让全身各个系统每个器官对癌细胞时刻监控和杀灭。

四、沐浴疗法是指用水、空气、阳光、森林、药物及其他物质进行浸浴或熏蒸,这是对疾病的一种外治疗法。这些疗法的特点是,能显著增加白血球的数量,有效的促进血液循环,刺激男性睾丸激素的产生,提高女性雌激素的水平,通过新陈代谢排除体内毒素,有条件的患者要每天用热(药)水泡脚、洗脚,逐步恢复机体免疫力、抵抗力。

五、中西医疗法实践证明,坚持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肿瘤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西医对癌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治疗、放射性治疗、化学药物治疗、介入疗法等,在患者确诊后,有条件手术,建议应尽早手术,把病灶最大限度的清除干净,手术后辅以中医中药治疗,受益匪浅。

中医药是几千年以来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我们通过10余年的临床实践,不断挖掘医学宝库,研制出了《强力消癌散》临床组方,取得显著的疗效。

疗法范文篇5

【关键词】放血疗法;病案

放血疗法,又称刺络法、刺血法,此法由来已久,是中医学的宝贵遗产之一。其方法简单,疗效显著,被越来越多的医者所重视和推广。作为一名基层医务人员,此法令笔者在工作中受益匪浅,特将临床常见病例的治疗方法报告如下。

1病例介绍

1.1毒虫叮咬例1,女,19岁,战士,2008年5月6日就诊。主诉:前一晚左小腿外侧被毒虫叮咬后,痛痒难忍。检查发现:叮咬处有一核桃般大小的硬结,局部红肿、灼热。遂给予刺络放血治疗:常规消毒红肿硬结,用一次性5ml注射器在硬结处快速散刺3针,深约2分,即在此处拔一火罐,吸拔出浊液污血,留罐5~10min。起罐后,痛痒顿消,一次而愈。

1.2背阔肌拉伤例2,男,19岁,战士,2008年6月22日就诊。主诉:前一日体能训练做引体向上时不慎拉伤右上臂,疼痛难忍,手臂活动受限。查:腋后侧有一拳头大的包,质软,压痛明显。诊断为背阔肌拉伤,引起局部软组织损伤或撒裂,致使局部瘀肿疼痛。给予刺络拔罐,隔日1次。局部常规消毒后,用一次性5ml注射器散状后刺放血,深约3~4分,并在针处拔罐。留罐10min,使暗红色瘀血尽血。经此治疗,肿痛顿减,手臂活动自如。次诊,在包块四周以1.5寸毫针围刺并加电,选择疏密波,留针20min。如此5次治疗后痊愈。

1.3痤疮例3,女,22岁,干部,2007年11月20日就诊。主诉:两颊、额头弥漫大小不等的丘疹、脓疮1年,经多方治疗效果不佳。诊断:痤疮。月经后1周,取其大椎、肺俞,常规消毒后,以三棱针每穴点刺三下,深约2分,立即加以拔罐,留罐5~10min,出血5~10ml,5日1次,5次1个疗程,并嘱其每日用温水洗脸,勿用化妆品,忌食辛辣食物。复诊时丘疹、脓疮消退,再以上法治疗2次而愈,随访至今未复发。

1.4麦粒肿例4,男,32岁,干部,2007年11月5日就诊。主诉:左眼肿痛,多眵发痒2天。查:左眼下睑内红肿,有一绿豆大硬结,色鲜红,周围充血。诊断:麦粒肿。选穴:耳穴:眼点、耳尖穴。穴位常规消毒,以一次性采血针分别点刺两穴,并立即挤压,出血3~5滴。以酒精棉球消毒针孔,干棉球压迫止血。次日复诊患眼仅有微痛,红肿明显缩小,同法治疗1次后,诸症皆愈。

1.5带状疱疹例5,女,26岁,教师,2008年6月12日就诊,主诉:5天前,左侧臀部及大腿后侧出现红点,无痛痒感觉,后逐渐形成小水泡,刺痛难忍,夜间难以入睡,在他院诊断为带状疱疹,经抗病毒治疗效果不佳。经朋友介绍来此治疗。查体见臀部及大腿后侧有大小不等簇集的粟粒状小水泡,疹色鲜红,晶莹透亮。经检查确认拔火罐一两次就可以止痛,再以针灸阻止疱疹发展。患者接受了治疗。经在疱疹分布区常规消毒,用三棱针散刺针法点刺疱疹,再以梅花针均匀地叩刺皮损区,将疱疹刺破,随即在叩刺处拔罐,留罐5~10min,拔出水液及污血。起罐后,疱疹区变为紫红色,疼痛基本消失。以消毒棉球拭去血迹,并消毒局部。然后在疱疹区周围2cm处用1.5寸毫针围刺,加电,选用连续波,留针20min。次日复诊时,患者告之,只有个别未破疱疹处尚有轻微疼痛,且疱疹未继续发展。笔者观察:疱疹区呈现紫黑色,已结痂,仅遗有一处疱疹,继续用上法治疗1次而愈。

疗法范文篇6

【关键词】痤疮;中医药临床;综述

痤疮是一种常见多发的皮肤病,多见于青春期男女,青春期过后大都可自然痊愈。痤疮好发于面部、胸背部等处,形成粉刺、丘疹、脓疮结节或囊肿。常伴有皮脂溢出,分布对称。初起为毛囊口黑色圆锥形丘疹,挤压可见黄白色半透明性蠕虫样脂栓排出。周围可形成炎症性丘疹,其顶端可形成结节囊肿,消退后遗留瘢痕或瘢痕疙瘩。

现代医学认为,其病因为青春期性激素分泌亢进,刺激皮脂腺分泌过旺,使皮脂腺毛囊口阻塞形成脂栓,伴发细菌感染而发病。此病与微量元素锌在发育期相对缺乏也有一定的关系,称之谓“青年痤疮”。

中医学认为,过食肥甘厚味,脾胃湿热内蕴上蒸;肺经蕴热,外受风邪;或冷水渍洗,使血热蕴结,均可酿成本病。近年来,在诊治过程中,人们发现,用中医药治疗痤疮,疗效明显,且剂型多样,副作用小,现就其研究进展阐述如下:

一、临床研究

1.1辨证论治:痤疮,在中医学中相当于“痤”或“痤痱”,或称之谓“肺风粉刺”、“面疮”等。最早的记载见于《黄帝内经》:“汗出见湿,乃生痤痱……郁乃痤。”(《素问·生气通天论》)不仅指出了汗湿为其主要病因,且“郁”字总括了本病的病机所在。晋代《肘后备急方》提到本病发生在面部,故称面疮。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说:“面疮”者,谓面上有风热气生疮,头如米大,亦如谷大,白色者是。清代吴谦在《医宗金鉴》中对本病的症状、病因、治法、方药等作了更为全面的论述:“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每发于面鼻,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肿痛,破出白粉汁。”因此,多数医家认为痤疮病位在肺,因于风热,辨证分型多为“肺经风热”。但现代临床研究表明单一的“肺经风热”已不能完全概括痤疮的症候特点,所以很多学者已经从多个角度对痤疮进行辩证治疗。

张志礼将痤疮分为:(1)肺胃积热型:(多为痤疮初起,以丘疹、粉刺为主)方用枇杷清肺饮加减;(2)湿热蕴结型:(多为中、重度,皮疹红肿热痛,或有脓疱)方用枇杷清肺饮合黄连解毒汤加减;3)痰湿凝结型:(多位囊肿结节,迁延不愈)方用海藻玉湖汤、参苓白术散合四物汤加减。欧阳恒等将痤疮分为:(1)肺热型:方用枇杷清肺饮加减;(2)脾胃实热型:方用清胃散合茵陈蒿汤加减;(3)热毒型:方用五味消毒饮合黄连解毒汤加减;(4)血瘀痰凝型:方用血府逐瘀汤合二陈汤加减。经典教材及传统中医多认为痤疮为实证,或热,或湿,或痰,或瘀,然而随着中医的不断发展及临床经验的累积,很多现代名医提出了新的辨证思维。禤国维等强调滋补肾阴在治疗痤疮中的重要性,认为痤疮除了肺胃血热、肠胃积热之外,还有肾阴不足,相火过旺,治疗中采用墨旱莲、女贞子滋补肾阴。何莉等从肝论治女子痤疮,认为女子痤疮多由于肝郁、肝热引起,应用疏肝、清肝之法效果较好。余方从脏腑辩证入手,结合面部痤疮的形态、分布及兼症,将痤疮分为心火亢盛、肺经风热、脾胃湿热及肝肾阴虚4型。其中,心火亢盛型,痤疮以额部为主;肺经风热型,痤疮以颊部鼻周为主;脾胃湿热型,发病以鼻及鼻翼两侧为主;肝肾阴虚型,发病以颊颏部为主。徐爱琴将体内脏腑与体表经络有机联系起来,认为痤疮发生于前额与胃有关,在口周与脾有关,在面颊两侧与肝有关,发于胸部与任脉有关,发于背部与督脉有关。

二、中药外治

痤疮的病变部位主要在皮肤,痤疮的外治药物多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化瘀、祛风杀虫、消肿散结等功效,涂于患处,可使药力渗透肌肤,直达病所,因此中药外治治疗痤疮,具有疗效确切,使用方便且副作用小等优点。现介绍以下几种外治剂型:

2.1洗剂:闫凌云等将228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18名采用白地蛇洗剂(药物组成:蛇床子15g,白矾6g,地肤子15g,白蒺藜15g)、痤疮灵(药物组成:辛夷、琥珀、白芷、白及、川芎、红花、黄芩、水蛭、珍珠粉等)、枇杷清肺饮加减进行治疗,对照组100名采用过氧苯甲酰凝胶或霜剂、四环素、葡萄糖酸锌片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92%,对照组总有效率83.64%,P<0.01;治疗组复发率10.71%,对照组复发率41.3%,P<0.01。

2.2酊剂:支萍以活血解毒为治疗组方:苦参、白及、当归、赤芍各50g,黄柏、丹参、大黄、甘草各30g,将上药灌于大口瓶中,注60度白酒300ml,甘油300ml,氮酮5ml,一周后装入100ml塑料瓶中。每日早晚各一次搽于面部。治疗总有效率94%。

2.3软膏:适用于敏感或干性皮肤。冯永芳等采用自制寻常痤疮膏(内含有大黄、苦参、黄连、白芷、僵蚕、白及、桃仁、茯苓等)治疗痤疮248例,有效率88.73%。

2.4面膜:杜艳梅采用中药面膜治疗30例痤疮患者。白及10g,黄芩10g,大黄10g,皂刺15g,白芷5g,红花10g,白丁香5g,密陀僧3g。上药混匀,打成细粉。另取当归50g,加水煎煮2次,每次0.5h,合并煎出液,浓缩至约10ml。制成当归浸膏。将当归浸膏与醋混匀成粘合剂,将中药细粉研成糊状,即成中药面膜。清洁面部后,以常规按摩加负离子喷雾,行手法按摩,洗去按摩膏,然后将中药面膜敷于面部,约30min,以上方法每周1次,4次为1个疗程。治疗结果:治愈19例,显效8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7%。史萍使用自制中草药面膜进行治疗。药物组成:黄连10g,茯苓10g,丹参10g,白及10g,当归10g,姜黄10g,白花蛇舌草15g,杏仁15g。以上成分共研为细末,取100g药物细末加入250g香油调成按摩膏,再取细末50g,加入医用生石膏200g调匀为面膜粉备用。洁肤后予面膜膏涂面,隔日1次。对照组外涂氯霉素酊,每日2次。二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55例,总有效率83.6%;对照组46例,总有效率52.15%。

2.5霜剂:刘喜福等用中药参柏霜治疗100例痤疮患者,其主要组成为:苦参、黄柏、丹参、百部、白鲜皮、地肤子、人参皂甙、冰片及凡士林、甘油、三乙醇胺、液体石蜡、尼泊金乙酯。对照组外用痤疮王擦剂治疗97例痤疮患者,两组疗程均为4周。分别在治疗1、2、3、4周后随访患者,结果治疗组在4周内各阶段疗效均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2.5散剂:蔡绿珍[13]以消痤散(由黄连、黄柏、银花、蒲公英、白芷、当归等组成)外敷治疗寻常痤疮48例,对照组48例用美肤宝痤疮膜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83%,对照组总有效率79.17%,P<0.05。郭四红以白芷康散外敷治疗痤疮47例,每天1次,6次为1疗程。经过3-6个疗程的治疗后,痊愈28例,好转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且治疗过程中未出现皮肤过敏和其他不良反应。

三、其他疗法

3.1针灸疗法:周志杰等用针灸治疗寻常痤疮288例,主穴选用双侧合谷、曲池、肺经风热配大椎、肺俞、风池穴(双侧),脾胃湿热配足三里、内庭穴(均双侧),冲任不调配天枢、公孙、三阴交(均双侧)、关元穴,留针,结果:总有效率91.9%。李双利[16]等用针刺疗法治疗痤疮156例,选用肺俞、脾俞、心俞、肝俞及痤疮凸起部周围穴位,结果痊愈85例,显效49例,好转7例,无效15例。燕金芳用针刺治疗寻常痤疮36例,选用印堂、太阳、承浆、风池、人迎、水突、天容穴位,结果:36例1-3个疗程的治疗,治愈30例占83.3%,显效5例占13.9%,无效1例占2.8%,总有效率97.2%。

3.2耳穴疗法:吴传俊取耳穴肺、心、胃、神门、内分泌用王不留行籽耳压,配合耳尖、背部俞穴放血,总有效率94%;翼健民主穴选肺、内分泌、神门、交感、皮质下、面颊,配穴用王不留行籽耳压,总有效率98.3%;李斌选肺、胃、大肠、皮质下、神门、内分泌用六神丸耳压,治愈率55.6%,总有效率96.3%。

3.3刮痧疗法:蒋晓霞采用刮痧加中药外敷治疗痤疮56例,治疗组取项背督脉经、膀胱经共5线,督脉经从哑门刮至腰俞以下,两侧膀胱经则分别从天柱至大肠俞以下,从附分至胞盲。刮完后嘱患者饮水促进水液代谢,同时中药局部外敷。对照组21例纯用中药局部外敷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4%,对照组总有效率76.1%,P<0.05。

3.4穴位埋线:张理梅等运用四诊八纲的方法,根据患者的局部及全身症状、舌苔、脉象进行辨证选穴予穴位埋线治疗100例痤疮。肺经风热型主穴:肺俞、曲池、大椎、尺泽,配穴为天枢、支沟、大肠俞、血海;肠胃湿热型主穴:曲池、足三里、大肠俞、上巨虚,配穴为中脘、天枢、大横、梁丘、阴陵泉;血瘀痰结型主穴:丰隆、阳陵泉、曲池,配穴为膈俞、血海、陶道;冲任失调型主穴:肾俞、三阴交、血海、关元,配穴为丰隆、足三里、肝俞、心俞。根据辨证取5-7个穴位,进行埋线,每次选用穴位与前一次不同,每2周埋线1次,3次为1个疗程。结果临床总有效率94%。埋线疗法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用医用羊肠线来替代毫针,起到长久刺激穴位,达到调整机体,治疗疾病的目的。

3.5饮食疗法:患者宜少食甜食、脂肪、酒、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蔬菜(豆芽、青菜、蓬蒿菜、冬瓜、丝瓜、苦瓜、荸荠)及水果。常饮绿豆汤有清肺热、除湿毒之功。多食含长纤维的食品,保持大便通畅,对防治痤疮有良效。此外,忌用油脂类、粉类护肤美容化妆品及含有激素成分的软膏及霜剂;每日宜用温热水洗脸两次,不要用碱性强的肥皂,洗时用力擦去面部脂垢;禁忌用手指挤捏面部丘疹粉刺脓疮,以防遗留疤痕;保证睡眠充足,调整消化系统功能,这些均有助于痤疮的治愈。古月论述痤疮的饮食疗法时,还提到山楂苡仁粥、苡仁天葵粥、二皮石膏山药粥、二仁散结粥、海带二豆汤、当归柚子酒等药膳食疗方。

四、实验研究

4.1中药单药及复方抗痤疮丙酸杆菌的研究:陈红斌[22]等测定大黄的几种游离蒽醌对痤疮主要致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发现大黄素对痤疮丙酸杆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大黄酸对金黄葡萄球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夏明静[23]选用22种抗菌消炎中药有效成分作体外抑菌实验,结果发现,痤疮丙酸杆菌对丁香酚与桉叶素高敏,对黄芩甙、丹参酮I、芦荟甙、厚朴甙、小檗碱、大黄素、葡甘聚糖、龙胆苦甙、丹皮酚、丹参酮II中敏,其作用均优于甲硝唑。杨柳[24]等对清肺愈痤丸进行药效学研究,结果发现清肺愈痤丸20g/kg能非常显著地降低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亢进(P<0.05);清肺愈痤丸20g/kg、40g/kg能减轻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的肿胀(P<0.01、P<0.05);清肺愈痤丸对痤疮丙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0.3125g/ml,0.625g/ml,0.625g/ml,说明清肺愈痤丸有明显的抗炎、抑菌作用。

4.2中药对皮脂分泌影响的研究:丹参酮是丹参的脂溶性有效成分,周展超[25]等报道外用2.5%丹参酮治疗痤疮50例,8周后总皮损消退率测定,结果显示患者治疗后皮脂分泌率有明显下降(P<0.05)。周计春[26]等报道消痤饮治疗寻常痤疮及其对皮脂分泌的影响,其成分为金银花15g、蒲公英15g、紫花地丁10g、丹参15g、牡丹皮10g、赤芍10g、生地黄15g、黄柏12g、陈皮10g、生甘草10g),结果发现消痤饮治疗后痤疮患者的SER(皮脂分泌率)较治疗前平均下降36%,经统计学处理,二者有极其显著差异(t=8.89,P<0.01)。

4.3中药对痤疮患者性激素影响的研究:王海鹰[27]比较肺经风热、湿热蕴结、痰湿凝结等中医证型共90例女性痤疮患者血清PRL、FSH、LH、T、E2、P水平,并与30例正常体检者对比,结果发现女性痤疮患者各证型组血清T、FSH、E2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3组血清T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E2水平则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肺经风热组、湿热蕴结组FSH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而痰湿凝结组FSH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说明性激素尤其是T、FSH、E2代谢失衡在女性痤疮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汪五清[28]报道中药痤疮饮(由金银花、蒲公英、生地、黄芩、茵陈、丹参等10味中药组成)有抗睾酮及雌激素样活性,从而为治疗痤疮提供了理论依据。辛琳琳[29]观察平痤饮治疗女性迟发性痤疮(FDAV)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性激素的影响,结果发现雄激素异常增高是FDAV的主要发病原因之一,平痤饮(药物组成:金银花、蒲公英、黄芩、黄柏、栀子、知母、生地黄、丹参、陈皮、紫草、皂角刺、白芷、浙贝母、牡丹皮、甘草)治疗FDAV疗效确切,总有效率94.8%,治疗后血清睾酮水平明显下降(P<0.01)。

五、讨论

目前对痤疮的治疗,根据辨证论治中医药治疗取得一定疗效,从历年来文献报道来看,病因病机主要分为肺胃积热型、湿热蕴结型、痰湿凝结型、血瘀痰凝型等,此外还跟肝郁、肝热、肝肾阴虚、冲任不调等类型进行辨证,选用方剂为传统古方和自拟方剂。在中药内治的同时,强调内外合治,配合选用外涂洗剂、酊剂、软膏、面膜、霜剂、散剂及针灸、耳穴、刮痧、穴位埋线、饮食疗法等,对减轻临床症状,改善美容都有肯定的疗效。西医认为痤疮的发生与痤疮丙酸杆菌、皮脂分泌、性激素水平失衡等有关,目前中药单药抗痤疮的有效成分及复方抗痤疮的各种实验研究也取得了颇佳的进展。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关于痤疮仍缺乏统一的中医辨证分型,科研设计不严谨,部分文献不设随机对照。目前的内服方药以汤药为主,中成药较少,服用和携带不方便。痤疮是一种常见多发又容易复发的疾病,需经常服药治疗,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紧张,开发见效快、服用方便、无副作用的中成药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张志礼.皮肤科手册.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2004.472-473

[2]欧阳恒,杨志波.新编中医皮肤病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470-472

[3]禤国维,范瑞强等.中药消痤灵治疗痤疮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N].广州中医报,1995,12(3):6

[4]何莉,蒋诗兴,周贤惠.女子痤疮从肝论治32例分析.新疆中医药,2002,20(4):25

[5]余方.80例痤疮的中医分型与治疗.广西中医药.1995,18(4):5-6

[6]徐爱琴,徐宜厚.诊疗痤疮经验.中医杂志,1998,39(2):80-82

[7]闫凌云,李敬哲.白地蛇洗剂合痤疮灵治疗痤疮的临床观察,中医外治杂志2005,14(1):17

[8]支萍.苦参酊治疗痤疮30例.中医药信息,2001,18(3):26

疗法范文篇7

液体疗法是儿科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特别是混合液的配制在临床上极为常用,但教科书上的常规配制方法较为复杂,液体的组成不易记忆,简易配制方法均以500ml为例,除不够准确外,临床上应用不易实施,一些医师甚至要把简易配制的方法抄在小笔记本上,使用时再翻阅,在临床应用方面极不方便,尤其在急诊科和抢救急重病人,及需要配制特殊张力的液体时显得比较被动。为此,笔者依自己的临床经验,结合有关资料,总结出混合液配制的快速计算公式,以供教学及临床上参考。

1推断过程

众所周知,血浆的钠氯比为3:2,因此,配成该比例的混合液最符合人体生理,这是笔者总结的混合液配制的快速计算公式的理论根据。一般混合液的配制遵循的原则是,该液体的组成的张力为无张或等张,常用无张液为5%或10%葡萄糖,等张含钠液为0.9%氯化钠,1.4%碳酸氢钠,1.87%乳酸钠,配制一般用无张液和高张含钠液,常用的高张液为10%氯化钠,5%碳酸氢钠或11.2%乳酸钠。要想得到钠氯比为3:2的混合液,需用2份0.9%氯化钠,1份1.4%碳酸氢钠或1.87%乳酸钠,即0.9%氯化钠所占的量为等张含钠液的2/3,1.4%碳酸氢钠或1.87%乳酸钠所占的量为等张含钠液的1/3。因此:等张含钠液的量=混合液总量×张力,故0.9%氯化钠的液量=混合液总量×张力×2/3。根据“C稀×V稀=C浓×V浓”,10%氯化钠的液量=混合液总量×张力×2/3×0.9%÷10%=混合液总量×张力×6%同样,1.4%碳酸氢钠的液量=混合液总量×张力×1/3,根据“C稀×V稀=C浓×V浓”,5%碳酸氢钠的液量=混合液总量×张力×1/3×1.4%÷5%≈混合液总量×张力×9.3%。依此类推,11.2%乳酸钠≈混合液总量×张力×6%。剩余的液体用无张液即5%或10%葡萄糖配制。

2配制公式

因此,凡是钠氯比为3:2的混合液,均可按照以下方法来配制:公式1:10%氯化钠的液量(ml)=混合液总量×张力×6%公式2:5%碳酸氢钠的液量(ml)=混合液总量×张力×9.3%或11.2乳酸钠的液量(ml)=混合液总量×张力×6%公式3:5%或10%葡萄糖的液量(ml)=混合液总量-10%氯化钠的液量-5%碳酸氢钠或11.2%乳酸钠的液量3举例配制例1,配制等张液(2:1液)200ml,所需10%氯化钠=200×1×6%=12ml,5%碳酸氢钠=200×1×9.3%≈19ml,10%葡萄糖=200-12-19=169ml;例2,配制1/2张含钠液(:2:1液)300ml,所需10%氯化钠=300×1/2×6%=9ml,11.2%乳酸钠=300×1/2×6%=9ml,10%葡萄糖=300-9-9=282ml;例3,配制2/3张含钠液(4:3:2液)300ml,所需10%氯化钠=300×2/3×6%=12ml,5%碳酸氢钠=300×2/3×9.3%=19ml,10%葡萄糖=300-12-19=269ml;例4,配制1/3张含钠液(6:2:1液)300ml,所需10%氯化钠=300×1/3×6%=6ml,5%碳酸氢钠=300×1/3×9.3%≈9ml,10%葡萄糖=300-6-9=285ml;例5,配制1/5张含钠液300ml,所需10%氯化钠=300×1/5×6%=3.6ml,5%碳酸氢钠=300×1/5×9.3%≈5.6ml,10%葡萄糖=300-3.6-5.6=290ml。笔者认为,该公式计算简单,使用方便,计算迅速,准确实用,非常符合人体的生理,并且可以不用记忆其组成,如果应用在简易配制上,更加简便,特别适用于基层。该公式不但弥补了混合液配制中无简易公式计算的不足,而且具有临床实用价值,值得大家应用及推广。

疗法范文篇8

关键词:园艺疗法;休闲农业;微观;规划

从美丽乡村建设到打造特色小镇,再到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政府对农村、农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在此契机下,休闲农业得到迅猛发展。休闲农业是指利用农业设施、农耕文化、农村土地和生态环境等资源,根据合理规划和科学设计,为游客提供休闲、度假、娱乐、体验等多种形式的旅游活动。早在19世纪,休闲农业就在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发展起来,如今国内外已有多种形式。随着园艺疗法在我国逐步兴起,其疗效也在各种实验中受到广大学者的认可。依托于园艺疗法的休闲农业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模式,为急性疾病恢复期或亚健康等人群提供接近自然的机会。该人群通过参与园艺操作,使精神得到放松、病情得到治愈。国内园艺疗法的研究起步较晚,虽然现在已有大批学者对园艺疗法进行研究,但仍停留在介绍国外园艺疗法的经验与园艺疗法相关知识普及上,真正关于园艺疗法的项目少之又少,且国内园艺疗法空间多为静态,可参与性不高,大多通过视觉、嗅觉、听觉进行辅助治疗。目前,园艺疗法和休闲农业在国内的发展都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可参考的发展模式并不多。因此,通过文献归纳法,从园艺疗法的微观视角出发,将园艺疗法和休闲农业相结合,探索“园艺疗法+休闲农业”模式,可为未来两者的发展提供参考。

1园艺疗法发展与实践

1.1发展概况

目前,国际上对园艺疗法的定义较多,较被公认的是美国园艺治疗协会(TheAmericanHorticulturalTherapyAssociation,简称AHTA)的定义,即园艺治疗是指利用植物栽培与园艺操作活动,对有必要改善身体及精神状况的人们进行心理、身体等方面调整的一种有效方法。园艺疗法适用对象很多,包括急性病康复期病人、精神障碍人士、老年人、亚健康人群甚至健康人群等。简而言之,它是一种辅助性治疗手段,帮助病人进行康复性治疗,现在也被用于为健康人群舒缓精神压力。园艺疗法起源较早,古埃及时期人们就已经发现接触自然会使身心愉悦,甚至对病情的治疗有积极方面的帮助。因此,古埃及的宫廷医生会给患有精神疾病的皇室成员开出在宫廷花园散步的处方。古希腊和古罗马人对自然环境也有这样的认知。古希腊人将睡眠花园作为医院患者的处方,古罗马的部队医院将花园与开阔空间整合,用于病人散步休息,以促进病人的康复。1683年,英国作家伦纳德•马尔(LeonardMeager)在《英国园丁》(犜犺犲犈狀犵犾犻狊犺犌犪狉犱犲狀犲狉)中写道:“在闲暇时,您不妨在庭院中挖挖坑,静坐一会,拔拔草,这会使您永葆身心健康,除此以外再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了”。虽然,那时还没有园艺疗法这一明确的概念,但园艺疗法所具备的功效已经得到肯定。18世纪,美国精神学会创始人柯克布莱德(Kirkbride)、劳伦斯(Lawrence)、雷(Ray)等人发现,日常的田间劳作对于智障儿童和精神病患者有显著疗效。此后,园艺疗法在欧美国家如火如荼地发展着,并得到一系列的研究和应用。1973年美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部级园艺疗法协会。随后,英国、加拿大等国家也相继成立了园艺疗法协会,开始对园艺疗法进行研究、实践。这使得园艺疗法在西方国家进一步被推广。日本则是亚洲地区最早开始园艺疗法研究并创立园艺疗法协会的国家。我国对于园艺疗法的研究起步较晚,且停留在对园艺疗法的基本知识普及和对国外园艺疗法实践方式方法的介绍上,鲜有更深入的研究和大型项目的落地。目前,国内没有独立系统的园艺疗法相关课程体系,多是建立在园林和园艺的基础上进行相关介绍,这使得园艺疗法在国内的发展存在一定困难。

1.2园艺疗法构成元素

1.2.1植物配置

植物是园艺疗法的基本组成部分,在园艺疗法中处在最重要的位置。植物直接或间接地带给人的感官刺激较为多样化,有视觉、触觉、嗅觉和听觉体验等。除此之外,绿色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吸收大量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和一定的负氧离子,给人以清新舒畅的感受。视觉是人类最直接、最常用的一种感官,植物营造的景观带给人的冲击力最先就是从视觉出发的。不同颜色、不同姿态、不同形状的花草树木在各个季节展现其最美的一面。人们从视觉上获取这些信息后,通过大脑处理,对其情绪、心境产生不同的影响。如见到红色的玫瑰会让人变得热情开朗;见到蓝色的蓝羊茅会使人冷静;见到形态优美的粉黛乱子草在风中摇曳则会感到身心舒畅。触觉体验在一般的休闲农业中能更多地接触到,在园艺操作过程中对蔬果进行种植、抚育和采摘而体会到最直接的接触。通过结合园艺疗法,人们可以对不同质感的植物进行触摸而产生不同的感觉。嗅觉体验在园艺疗法中已被广泛应用,西方发达国家在早期就进行了芳香治疗的研究,日本也建立了数个芳香园。植物的花、叶、果、皮、枝中都具有植物精油,它是一种在常温下就能挥发的油状液体,具有一定的芳香气味。这种由植物精油带来的芳香对人的精神、情绪都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可以有效缓解人的压力和抑郁,减轻焦虑的感受,还具有使人集中注意力的功效。园艺疗法中的听觉体验主要来源于植物叶片间的摩擦声和鸟类、虫类的鸣叫声。不同植物之间因为摩擦而产生多种声响,有的激昂澎湃,有的优美萧瑟。合理的植物配置吸引来的鸟类和虫类发出不同的鸣叫声,在静谧的环境中显得更为悠扬。听觉体验往往能给人创造出雨打芭蕉、秋虫呢喃的唯美景象。

1.2.2水体规划

中国传统园林中有“无园不水,无水不园”一说,水在中国园林中的地位可见一斑。由于水具有流动性,使得整个空间充满动态之美。亲水性是一个普遍特性,对患病的游客更是如此。水体的规划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动态的,也可以是静态的,可以是观赏性的,也可以是游乐性的。无论是潺潺的流水还是静静的湖面,都能起到净化心灵的作用。在休闲农业园中水体还可以作为垂钓、水上游乐的项目载体,在娱乐活动中忘却烦恼,释放压力。

1.2.3空间布局

空间布局主要体现在其围合性上,一般有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和封闭空间等3种。不同的空间布局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开敞的空间给人视野开阔、精神自由的感受;封闭的空间则给人创造私密的交流场所;半开敞空间既能给人自由的感受,又保留了适当的密闭微空间,让人可以进行私事交流。除此之外,空间布局还应考虑人际距离,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将人际距离概括为4种:密切距离(0~0.45m)、个人距离(0.45~1.20m)、社会距离(1.20~3.60m)和公共距离(3.60~7.60m或更远)。在空间布局时应该充分利用植物、地形和水体等要素,创造形式多样、大小不一的开合空间。

1.2.4设施选择

在园艺治疗园中设施的选择尤为重要,由于主要面向需要康复的病人,无障碍设施应更加丰富齐全。供游人休息的场所也应适当增加,以便病人在游赏途中过于劳累而需要小憩。栽培设施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科技的发展创造出各种各样用于栽培的设施,如无土栽培、水培和雾培等。新颖有趣的栽培方式能够吸引人的注意力,引导游人亲身体验园艺操作,感受其中的乐趣,从而达到锻炼身体,放松心情的效果,对病情的恢复和精神压力的释放有不错的疗效。

1.3园艺疗法的实践及其效果

1.3.1缓解病情

最早期出现的园艺疗法,就是为了给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创造接触自然的空间,通过与花草树木的接触,稳定心情,减轻病情。如今,园艺疗法受用对象已经非常广泛,主要使用不同花期、不同色彩、不同气味的植物带来不同的感官刺激,以此达到减轻病情的效果。同时,一系列的园艺操作也能有效地吸引患者进行适当的体力劳动,从而对病情的缓解有一定效果。

1.3.2释放压力

理论上认为减轻压力取决于4个要素。一是可控制感,环境优美的空间可以让人身心愉悦。在这样的空间中,一切活动都由自己主导,是获得精神自由的最佳场所;二是社会活动,游客可以在环境优美的空间中进行自由交流,患有疾病的游客则能在这样的环境中通过与别人沟通获得社会支持;三是体力运动,通过园艺操作、健身运动等,游客可以尽情享受由运动带来的身心舒畅的感受;四是积极娱乐,环境中满眼绿色、生机勃勃的景象,或搭配鸟语花香,可以缓解游客的精神压力。有实验表明,人们在充满植物的自然环境中缓解压力的速度比在交通环境和购物商场中快得多,血压的降低、肌肉的放松等所消耗的时间明显更少。

1.3.3提高活力

对于亚健康人群来说,他们往往缺乏运动,或者对事物提不起任何兴趣。通过园艺治疗,使游客在不知不觉中和自然接触,有效地提高参与体力活动的兴趣,并且克服惰性,增强体质。

1.3.4促进社会交流

园艺疗法的康复效果不仅体现在个人生理和心理方面,同时也可以促进社会范畴内的交流。游客在参与园艺操作时,可以与别人进行自由交流,在优美舒适的环境中,交流往往也会比较顺畅。参与者可以就园艺这一共同话题产生共鸣,结交朋友,从而消除内心的孤独感,从精神上得到疗愈。

2“园艺疗法+休闲农业”模式发展优势

2.1提高游客的参与性

传统休闲农业一般在园区种植瓜果供游人采摘,设置水塘供游人垂钓娱乐。由于所种植物多为可食用的蔬果,只点缀少量花卉,缺乏对植物的配置设计,视觉美感上难以达到赏心悦目的境界。对于水体也缺乏设计,无论是水体驳岸和亲水平台、廊道的设计,还是水生植物的配置,都比较单一,难以激发游客的参与性。将园艺疗法的理念引入休闲农业中,从植物、水体、空间和设施四个方面对传统休闲农业园进行优化。在植物方面注重色彩、形态的搭配,适当栽植芳香植物,不仅可以满足游人园艺操作,还可以达到疗养作用。水体的规划由粗至精,注重为游人打造多个亲水空间,从垂钓捕捞这一单一模式中走出来,让他们在欣赏水、接触水的过程中得以放松。有效的空间划分会无形中给人创造更多交流的机会,传统休闲农业园只对功能区进行划分,很少利用植物、地形等设计出多种开合不一的空间。不同的空间给人不同的交流场所,也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让人在交流中释放心理压力,减轻病情。在传统休闲农业中融入新型技术设备更是能直接提高游人的参与度,人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都是强烈的,新奇的事物往往让人多驻足停留甚至参与其中。从园艺疗法的微观视角出发给休闲农业提供更多改造依据,不仅有利于休闲农业经济、品牌等方面的提升,还可以促进园艺疗法在国内的进一步发展。

2.2有效缓解土地资源压力

在土地资源极度匮乏的今天,要在城市中找到合适的地块创建园艺治疗花园并非易事。现有国内的园艺治疗花园基本都依托医院花园、社区绿地等而建,其规模普遍较小,设施不够完善。而休闲农业在国内发展已有一段时间,一般占地面积都比较大,设施也比较完善,只是大多休闲农业园缺乏特色,园内可参与项目单一。将园艺疗法的概念融入休闲农业中,既解决了土地难得问题,又为现有的休闲农业注入新的活力,可谓一举两得。

2.3充分利用农村资源

休闲农业园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但目前来看,传统的休闲农业园对于蔬菜瓜果都只在采摘的环节对游人开放,如果可以结合园艺疗法,让游人参与种植、抚育等过程,就能更好地利用农业资源创造更多不一样的效果。植物的生长过程就如同人的生命,游客参与园艺操作,从种子到结果的过程会比只采摘来的更有获得感,也让游客体会到生命的力量,更加坚定积极生活的信念。此外,农村资源还包括青山绿水、清新空气、蓝天白云等。城市居民在城市小区的绿地进行园艺治疗难以获得这些资源,将园艺疗法搬到农村,融入休闲农业中,使这些优质资源完美共享。

3“园艺疗法+休闲农业”模式发展对策

3.1加强宏观统筹规划

目前国内休闲农业规模不一,鱼龙混杂,同时在缺少政府推广的情况下,难以形成品牌效应,发展受到较大的限制。园艺疗法也是处于起步阶段,除相关专业学者外鲜为人知。两者结合的新模式在缺乏统筹规划的情况下更是难以形成“从局部到整体”的体系。国家从宏观调控着手,出台中长期规划政策,对今后10~20年的“园艺疗法+休闲农业”新模式做出统筹安排。政府的介入不仅能给总体规划夯实基础,也给这一新模式的推广带来积极效应。

3.2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园艺疗法学科体系

先分析国内绿地、公园等的分布与规模情况以及国内园艺疗法的发展现状,结合国内目前的人口、医疗福利现状,制定园艺疗法的近、远期发展计划。应尽早培养园艺疗法学科带头人,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理论和技术,并着手在国内高校开展相应课程,培养具备专业知识的园艺治疗师应用于园艺治疗园中,给治疗提供更好的效果。此外,还可学习借鉴西方国家的发展模式,成立官方或民间的园艺疗法机构,组织不同领域的学者和爱好者进行讨论分析,带动园艺疗法的发展,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园艺疗法学科体系。

3.3建立多学科渗透合作机制

园艺疗法本身就是一个集多学科于一身的学科体系,“园艺疗法+休闲农业”这一新模式则更需要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该新模式中包含了风景园林、园艺、生态学、心理学、医学、旅游学等多个学科。当前,高校内学科专业设置固化,以学校-学院-专业-班级为梯度设置,其中专业是核心,一个专业的学生以及相关教师团队仅从事本专业内容的学习与教学,从而形成了学科专业壁垒,单一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不断被强化。要建立多学科渗透机制,则要打破这种固有的学科壁垒,淡化学科界限。首先,高校可根据学科大类进行招生,以多学科相互渗透机制为改革基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个或多个专业,对学生的专业不再进行单一化限制,提供主辅修专业、双学位、转专业等多种有利于学生发挥创造性的机制。其次,学校、学院可以在学生课余时间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学术讲座,充分激发学生在其他学科领域的兴趣。只有学科间有效沟通与融合,才能把各自领域的长处发挥到极致,这对推进“园艺疗法+休闲农业”模式的发展有积极作用。

3.4结合理论,注重实践操作

目前,“园艺疗法+休闲农业”新模式的相关项目在国内十分罕见,可参与的实践操作少之又少。一种新模式的发展不仅需要夯实的理论基础,更需要实践来验证它的可行性,在一次次实践中进行完善。由于土地资源的紧缺,可尝试将原有休闲农业园进行重新设计。组建包含园艺、景观学、医学和心理学等相关专业人员的团队,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对休闲农业园进行改造,引进园艺疗法相关设施,发展“园艺疗法+休闲农业”新模式。这种实践操作可以以个别地区为代表先行试验,探索出合适的发展方法后再进行推广。

4小结

园艺疗法和休闲农业在国内的发展历史都不算很长,特别是园艺疗法,很少有各方面都比较完善的园艺治疗园。随着园艺疗法的康复效果被人们所发掘和接受,园艺治疗园的建设将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之所以把园艺疗法和休闲农业进行结合,是因为两者有不少共同点,它们都以植物作为最根本的元素,结合不同的侧重方向而建立起来。目前,国内以“园艺疗法+休闲农业”模式而建立的园区很少,多数研究都只停留在理论上。笔者从微观视角着手,将园艺疗法引入休闲农业中,尝试探索“园艺疗法+休闲农业”创新发展模式,认为该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园艺治疗的康复效果,还能充分利用休闲农业的农村资源,缓解土地资源压力。将园艺疗法和休闲农业结合发展,可达到互利共赢的效果。但由于园艺疗法的体系还不够完善,国内关于“园艺疗法+休闲农业”可借鉴的案例很少,对这一新模式的探索还比较陌生,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会更多。今后还可以考虑将医学、景观学和心理学等多学科与其交叉融合,探索更有效的康复休闲空间。

参考文献:

[1]郑健雄.休闲旅游产业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22-126.

[2]李树华.尽早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园艺疗法学科体系(上)[J].中国园林,2000(3):15-17.

疗法范文篇9

关键词:芳香植物;研究;应用;芳香疗法

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环境和大气的污染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由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而导致的药源性病害有时比疾病本身更为严重。因而引起了医药界、科技界及相关学科研究人员的普遍重视,寻求无毒、无副作用的自然疗法已成为当务之急。芳香疗法以独特的药理作用和安全性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目前对芳香疗法的研究与应用主要集中在工业和服务业领域。本文为芳香疗法在园林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对芳香疗法的作用、应用形式等进行了探讨。从而为芳香疗法的应用提出了新思路、新方法。

1芳香疗法的概念与发展过程

1.1芳香疗法的定义及特点

芳香疗法(Aromatherapy)是由法国化学家R.M.Gattefosse于1928年命名的,是指通过吸入香料或挥发性物质用于治疗、减轻、预防疾病、感染和不舒服等症状的方法[1]。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具有芳香气味的植物,称为芳香植物(Aromaticplant)。芳香疗法本质上是植物的挥发性芳香油中某些单离的成分在人类嗅感之后产生生理和心理反应,以达到防病与保健的目的[2]。该方法具有疗效可靠、安全舒适、令人快慰及无副作用等特点[3]。

1.2芳香疗法发展过程与现状

芳香疗法的历史非常悠久。研究表明,最早利用芳香疗法的是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埃及人[2];中东、印度、希腊、罗马等古文明都有使用芳香疗法的记载。文艺复兴时代,因为活版印刷术的发明,使得芳香疗法与芳香植物的知识得以大量的保存,例如所罗门的《药方大全》。我国有后汉名医华佗用丁香等制成香囊,治疗呼吸系统感染和吐泻的记载;明代医药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列举多种清热、杀菌、镇痛的芳香植物[4]。

芳香疗法作为一种治疗得到社会承认是在1964年法国医生JeanValnet出版了《Aromatherapie》一书之后[2]。他将精油尝试用于病人并证明了它的效果,从而极大地促进了芳香疗法的广泛使用。随后,芳香疗法盛行于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并且法国、日本、德国等国家相继开设了“花香医院”,治愈了许多心血管病、高血压、气管炎、哮喘、神经衰弱、失眠的患者,尤其在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的疾病治疗中效果明显。多年来,国内外对芳香疗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芳香油的提取技术、芳香油的化学成分分析,应用主要局限于医药业、美容、化妆品工业、饮食制造业,香烟制造业等工业和服务业。

2芳香疗法的功效

2.1防病疗疾

芳香疗法具有治疗疾病的功能:

①可以使神经体液进行相应调节,促进人体相应器官分泌出有益健康的激素及体液释放出酶、乙酰、胆碴等具有生理活性的物质,改善人体神经系统、分泌系统等,从而达到和谐全身器官功能的作用。

②许多芳香植物的挥发油本身就具有药效作用,现已被证明,芳香油分子同药理活性物质一样具有确切功效,可被人体吸收并转移进血液中,对人体产生显著作用[1]。

研究结果表明芳香油有以下药理作用:抗菌消炎和防腐作用,如桂花(Osmanthusfragrans)、丁香(Syringaoblatavar.affinis)、薰衣草(Lavandulaangus-tifolia)、紫苏(Perillafrutescensvar.argut)、木香(Rosabanksiae)等;解热镇痛作用,如茉莉(Jasminumsam-bac)等;安神镇静作用,如香叶天竺葵(Pelargoniumgraveolens)、薰衣草、薄荷(Menthahaplocalyx)等;祛痰止咳作用,如薄荷;抗肿瘤作用,如香叶天竺葵等[5]。

2.2优化环境

2.2.1净化空气

芳香疗法中的挥发物可消灭周围的微生物,如所挥发出的苯甲醇、芳樟醇、香茅醇、牛儿醇等,能杀死许多有害微生物,有的物质具有强烈的杀灭细菌、消毒的作用,效果强于福尔马林、紫外线,是绿色的、无污染的天然杀菌剂。如紫茉莉(Mirabilisjala-pa)分泌出的气体对白喉、结核菌、痢疾杆菌只5s即可杀死[6];多种挥发物还对细菌、流感病毒有一定的杀灭或抑制活性之能力。同时芳香植物本身有减少有毒有害气体以及吸附灰尘,使空气得到净化的功能,如米兰(Aglaiaodorata)可吸收空气中的SO2,桂花、蜡梅(Chimonanthuspraecox)可吸收汞蒸气,还有丁香、紫茉莉、含笑(Micheliafigo)等对SO2、HF、Cl2一种或几种具有吸收能力,且具有吸收光化学烟雾、防尘降噪能力[6]。

2.2.2招蜂(鸟)引蝶

芳香疗法中的挥发物可吸引蝴蝶等昆虫来采集花粉,而有些芳香植物的果实会吸引众多鸟类,可实现鸟语花香的理想景观效果。

2.2.3驱蚊逐蝇

某些特殊挥发物能使蚊蝇、昆虫远遁,成为无毒、无污染、无残留的高效广谱的天然驱蚊(虫)灵,如薄荷、罗勒(Ocimumbasilicum)、茴香(Foeniculumvulgare)、薰衣草、灵香草(Lysimachiafoenumgraecum)等。

2.3在精神方面的作用

医疗实践证明,气味与人的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芳香物质会对人类产生心理作用,且呈现出规律性,所以具备一定的治疗作用和实用价值。优雅的香气,沁人心脾,令人清爽,可提高神经细胞的兴奋性,给人一种愉快的感受,使情绪得到改善、消除疲劳从而调节免疫系统,如水仙花香味中含有酯酸苄酯等多种成分,在人们感受到脑疲劳时使用,顿时感到头脑清醒;茉莉花香气能刺激大脑,其兴奋功能强于咖啡;天竺葵花香有镇定安神、消除疲劳和催眠的功效;而吸入薰衣草油后会产生服用安定的镇定作用;桂花的香味有解郁、避秽之功,对某些狂躁型精神病患者有一定疗效[2]。

3芳香疗法在园林中的应用

目前,芳香疗法在国内外多在专门医院(或保健场所)和化妆品工业上应用。而我国芳香植物资源极为丰富,在园林应用中的甚少。笔者认为,芳香疗法可推广至园林绿地中,既可改善城乡环境,又可让普通百姓保健、疗疾。下面就芳香疗法在园林中应用形式和注意事项进行探讨。

3.1芳香疗法在园林中的应用形式

①芳香植物专类园。以丰富芳香植物为主,加之其他园林设计要素的配合,来建造“芳香植物观光园”,提供观赏、食用、饮茶、美容、沐浴、按摩等服务,使之具有生产、旅游、服务、休闲等功能。

选择地上部分具有芳香气味、姿态优美或花形美丽的芳香植物。采用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搭配种植的原则,形成立体的观赏效果。同时结合配置一定比例的常绿植物,与气候、季象等条件统一考虑,实现三季有花、四季有景、天天有香,并通过宣传栏、植物挂牌等形式向游人介绍芳香疗法与芳香植物的科普知识。通过配置可作蔬菜或果实可食用的芳香植物,让游人参与采摘、收割。可通过设置茶馆、美容厅、浴池等设施,将对芳香植物深加工的产品加以利用。茶馆可为游人提供香茶,如:茉莉花茶、桂花茶、栀子花茶、含笑花茶、玫瑰花茶、金银花茶等;美容厅可利用芳香油为客人按摩美容;浴池可进行芳香浴,即利用芳香植物的根、茎、叶进行沐浴,可洁净身体、滋润皮肤、消除肌肉酸痛、安定神经、促进血液循环,可利用的植物有迷迭香(Rosmarinusof-ficinalis)、薄荷、玫瑰(Rosarugosa)等。

②植物保健绿地。植物保健绿地旨在利用芳香植物所挥发的香气,使其随着病人的吸气而进入终末支器官,通过与肺组织的接触,即有利于呼吸道病变的治疗,也有利于通过肺部的吸收,增强药物的全身性效应,其医疗过程避开了充斥着药味的医院诊疗室,可以消除病人的心理障碍,且由于病人置于景色宜人的园林空间,能直接感受到大自然的温馨气息。这种对生理和精神上都良好的双重效应有利于病体的康复。

植物保健绿地也能为健康的游人提供具有高质量空气健身活动场地。在自然的香气中,放松神经,省思自我与自然的关系,来获得身心和谐的健康。所散出愉悦的芳香更能让人心情舒畅,消除疲劳,提高人体的自然免疫力,对生活节奏紧张的都市人来说无疑是一种解除压力的好方法。

植物园、综合性公园、森林公园、农业观光园、疗养院设置植物保健区(角);在居住区、敬老院、精神病院、劳教所、工读学校及其它单位附属绿地中,适当安排植物保健绿地。所选用的芳香植物以杀菌、防病治病、给人愉悦享受、观赏性强的为主。

③盲人服务绿地。人通常情况下视觉所获得的信息量为最大,但盲人却失去了这一获得外界信息的重要手段。在设计界“以人为本”的今天,应给他们以足够的关怀。研究证明,视觉的丧失使其它器官的发展超过了正常人,特别是在嗅觉、听觉方面。因此,在盲人植物园等绿地中,芳香植物体现出巨大的优势。植物的花、果、枝、叶等所发出的芳香气息使盲人对植物界有了部分认识,同时在让其陶醉在香的世界中,心情舒畅,防病治病。

④“夜花园”。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夜花园以其安宁、神秘、浪漫而逐渐成为人们喜爱的一种园林形式,尤其炎热的夏季,夜花园成为人们消暑、纳凉、赏景的好去处。而此时人们的视觉所获得的信息量大幅下降。因此,在“夜花园”中芳香植物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夜花园”中所用的芳香植物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仅在晚上开花的种类,如月见草(Oenotheraerythrosepala)、待宵草(Oenotheradrummondii)、夜来香、晚香玉(Polianthes

tuberosa)、玉簪(Hostaplantaginea)等;可在晚上开花的种类,如桂花、栀子花(Gardeniajasminoides)、白丁香(Syringaoblatavar.affinis)、含笑、瑞香(Daphneodora);驱蚊逐蝇的种类;亮度强、明度大的白色系列花和黄色系列花。

3.2芳香疗法在园林应用中的注意问题

①综合运用人体的五大感官。芳香疗法在园林中应用时,除通过嗅觉吸入香气外,应充分利用其它感官,如:视觉———观看自然景观或有疗效的色彩、听觉———聆听疗效音乐、味觉———品花草茶、触觉———泡浴,在多方面调节人体机能,尽快恢复健康。

②芳香特性应与所处区域的功能、利用人群相适应。在“闹”的活动区,应选择茉莉、百合(Liliumbrownii)等使人兴奋的种类;而在“静”的休息区中,应选择薰衣草、水仙、紫罗兰(Matthiolaincana)等使人镇静的种类。不同人群对香味反应也有较大差异,如15岁以前的青少年喜欢薄荷;心脏病患者闻夜来香的香气会头痛;具过敏体质的人怕闻蒿类的味道。

③香气浓度的控制。香气在室外易挥发,因此,必须通过地形、建筑物及植物的围合才能维持一定的浓度。同时应注意芳香植物所在地飘香季节的主风向,应将芳香植物布置在利用人群的上风向。

④芳香植物的种植形式。应多以群植、片植形式为主,大面积栽植可构成壮丽的自然景观,可提供足量的香气,最能发挥其群体美。但不必成行成列,要疏密有致,应乔、灌、藤、草相结合。

参考文献:

[1]格哈特·布赫鲍尔,著.李宏,译.芳香疗法研究中使用的各种方法[J].香料香精化妆品,2000,(3):35-39.

[2]欧阳杰,王晓东,赵兵,等.香料植物应用研究进展[J].香料香精化妆品,2002,(5):32-34.

[3]王潮霞,陈水林.芳香与纺织品[J].纺织导报,2002,(3):78-79.

[4]李时珍.本草纲目(校点本)[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

疗法范文篇10

关键词:音乐;治疗;图书馆;阅览室

1音乐治疗的定义

由于音乐治疗(MusicTherapy)是一门非常年轻的应用性学科,涉及的学科非常之多、应用领域庞杂并且各流派思想十分丰富,所以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并没有一个绝对统一的学科定义及标准。简单地说,音乐治疗就是运用各种音乐活动的不同形式,包括听、唱、演奏、律动等不同的手段对人进行刺激与催眠,并由声音激发身体的种种反应,使人达到恢复健康之目的。

2国内外的音乐治疗发展概况

2.1国外音乐治疗的发展历程。音乐治疗在国外起步较早。1890年奥地利医生厉希腾达尔就成功发表了“音乐医生”的观点,得到了同行们的广泛认可,从此,音乐的治疗作用正式得到了大家的高度关注。在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和堪萨斯大学分别于1944年和1946年开设了专门的课程,课程内容为培养专业的音乐治疗师。1950年,在美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音乐治疗的国家协会NAMT(NationalAssociationofMusicTher-apy),协会的成立宣告音乐治疗作为一门新学科正式诞生。而在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音乐治疗的研究毫无悬念的走在了世界前列。LabbeE等研究表明古典音乐能降低人的焦虑和愤怒。而Ebne-shahidiA等研究证明音乐可以减少患者术后止痛剂的用药剂量,并且可以降低患者在手术后的焦虑状况。2.2国内音乐治疗的发展历程。我国使用音乐疗法的历史十分悠久,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国家之一。查阅我国古代的文献可以发现,其中有许多对音乐治疗的讨论和对临床实例的记载。如在《群经音辨》中存在“乐,治也”等相关的论述。尤其是《黄帝内经》中有对五音、五行和五脏关系的记载,揭示了音乐与身体健康的内在联系;《黄帝内经》这一医学伟大著作中就明确指出五脏中的某一脏腑有恙时,其发声常常出现与之相应的音阶,反过来看,五音又会侧重对相应的脏腑产生切实的影响,对应关系可以总结为徵音通心脏、角音通肝脏、商音通肺脏、宫音通脾脏、羽音通肾脏,并强调了五音对人的身心健康作用非常重要。这些用音乐治愈疾病的理论有着实践经验作为佐证,如我国宋朝的孙道滋以“宫声数引”使欧阳修的“幽忧之疾”得到治愈。此外,查阅《养生论》《太平经》《乐记》《论衡》等文献,其中也记录了十分丰富的鲜明思想,对音乐治疗的现象和原理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以上古代文献资料为我们现代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奠定了当前中国特色的音乐治疗的扎实基础。与我国音乐治疗思想起源较早的优势相比,我国音乐治疗的现展就略显落后。查阅相关文献发现直到1979年,山东煤矿临沂温泉疗养院才开展音乐治疗的实践,这标志着我国现代音乐治疗的临床应用的发端。此后,其它一些医疗机构如沈阳军区医院、湖南长沙马王堆疗养院、北京安定医院和回龙观医院等也采用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治疗方法在一些心理、生理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

3音乐治疗的优点

(1)与其他医学疗法相比,音乐治疗显得平易近人,患者的经济负担较轻,而且他们认为这也是一种令人愉悦的疗法。(2)与常见的药物治疗相比,音乐治疗几乎没有任何副作用,这些优点都让病患乐于长期接受音乐疗法,也让治愈的机率大为增加。(3)与旅游放松身心疗法相比,音乐治疗节省时间、节省费用。(4)与运动放松身心疗法相比,在工作疲劳之时音乐疗法更是最理想的一种选择。(5)与倾诉放松身心疗法比,音乐治疗也规避了不便启齿、难找合适人、他人没时间等等因素。总之,音乐疗法有随时随地、省钱省力,不麻烦他人等优点。

4音乐疗法在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疗法对身心健康的有益作用更大程度上体现在心理方面,这也让高等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越来越重视音乐疗法的运用。常规来说,音乐疗法形式主要有三类,包括注重心绪和行为转变的支持音乐疗法、倾向于探寻并提升领悟能力的再教育音乐疗法以及较为复杂、需长时间干预的重建构音乐疗法。音乐诊疗干预对策一般使用不同类的音乐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联系,通过聆听音乐,引导学生进行互动,进而诱发情绪、心理层面发生变化,同时在认知方面有所感悟,最终实现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4.1音乐疗法在高校心理辅导中的作用。音乐疗法对于高校学生常见的消极情绪、心理疾病等能够起到有条缓解作用,对学生的健康情感、人际适应障碍等有很好的调节作用。对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音乐疗法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越来越成为高等学校心理教育辅导的重要手段之一。4.2音乐疗法的具体实施方式。(1)高校心理辅导的先决条件是具备较好的专业师资,辅导老师要具有全面深入的认识,结合音乐疗法在高校心理辅导中的重要意义和本院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可操作和便于执行的音乐教学计划,安排相应课程,牢固树立一种信念,即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音乐教育不可或缺并具有良好效果。(2)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音乐文化活动,广泛发动学生参与学校音乐活动,使课外活动的内容更加注重音乐主题的引入,注重创新活动形式,拓展活动内涵,做到把音乐教育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当中去。尽可能地营造音乐教育的浓厚氛围,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目的。(3)做好辅导老师的培训工作,在心理辅导与心理健康教育领域深入研究探索,打造一支高素质教师人才队伍,提高辅导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从而满足高等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师资的迫切需要。引进外脑,借助专家学者丰富经验,召开专题讲座,以全体教师为受众,重点讲授心理咨询、心理辅导业务,介绍包括音乐疗法在内的各种心理疗法的相关理论知识、操作实践等等。(4)设立心理咨询的固定场所,成立心理治疗室。场所实现多功能化,既可以是心理咨询室,又是音乐疗法阅览室,还可以作为集体心理辅导室。场所应特别注意环境布置,做到干净整洁,安静无噪音,墙壁色彩应尽量柔和,窗帘色彩应尽量为单色避免使用复杂的图案。在特定环境用音乐可以帮助学生走出“心理沼泽”,使心理健康得到全方位恢复。(5)利用网络教育系统助力音乐治疗。互联网的优势在于具有极强的辐射力和感染力,提供不同类型在线音乐或者开放下载,能够富有时代特色的网络文化,通过这种积极健康、文明向上的文化熏陶,可以满足大学生对美好精神生活的需要。

5图书馆在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音乐疗法”中的作用

图书馆开展各项工作的原则是“创造良好环境,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读者的心理活动不仅仅来自他们自己的内部调控,同样也受到外部环境的巨大影响。而图书馆员工作的目标就是通过研究读者的阅读心理,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给读者提供合适的阅读环境,帮助读者舒缓心理压力,带来愉悦的体验,实现阅读的高效率。以下从两方面谈一谈图书馆的阅读环境。5.1人际环境。图书馆人际环境主要是指由图书馆人员素质、服务方式、服务态度等组成的一种交际环境。为读者提供良好的人际环境是图书馆的首要责任和义务。具体来说应从提高自身素质着手,首先要具备熟练的图书馆专业技能,同时要有《心理学》专业方面的知识,了解读者的心理特点,更为重要的是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敬业精神,为读者营造一个良好的休闲阅读氛围。5.2物际环境。图书馆的物际环境主要是指图书馆结构设置、环境美化等所组成的相对固定的阅读环境。作为高校图书馆,设施布置应注重突出思辨性,在合适的公共部位悬挂富有哲理的名人名言以及科学家、思想家等先哲的画像;其次应突出休闲性,一方面图书馆工作人员认真维护阅读秩序,另一方面,可以在读者阅读图书时以适当的音量播放一些经典轻音乐,使读者在欣赏优美轻音乐的同时,身心得以最大限度的放松,获得较高的阅读效率。置身良好的物际环境中,读者会拥有愉悦的心情。考虑到并非所有读者群体都偏好在音乐背景中阅读,高校图书馆为读者单独设立“音乐阅览室”势在必行。音乐是随时可以掌控在你自己手里的精神解压良方,但愿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音乐减压良方!

参考文献

[1]王旭东.方兴未艾的中国音乐治疗学[A].

[2]樊作树.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第七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中国音乐治疗学会,2005:4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