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美术板书设计十篇

时间:2023-10-19 16:07:36

电脑美术板书设计

电脑美术板书设计篇1

多年前的一次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会上,有位教授讲的一个故事让人印象深刻。故事大意是:有两个美国人,一个医生,一个教师,穿过时间隧道从200年前来到今天,医生面对现代化的医疗设施感到无从下手,教师却可以从容面对200年后的课堂。他用这个故事来说明,虽然科学技术的发展彻底变革了医疗以及其他领域,却没有影响到教育。我们今天的课堂,只表面上受到了计算机和网络的改变,本质上和200年前并没有太大区别。

如今,平板电脑的出现或将终结这一局面。上学期,我校从三年级开始进行平板电脑教学实验。实验涉及全年级7个教学班的248名学生和27名教师。当我们把平板电脑引入课堂以后,我们惊喜地发现,课堂上正悄然发生着变化。我们每听一节平板电脑实验课,都被课堂的精彩所震撼。更让我们激动的是,随着教学研究的深入,更多变化逐步地呈现出来。

教材呈现方式的变化

师生人手一台平板电脑,这对教师来讲,意味着他所有的教材、教参,所有的图书资料,所有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所有的视频资料都可以装在里面,而课堂上的呈现方式变得简约了。对于学生来讲,用“电子书包”一词来形容平板电脑恐怕远远不够。因为它太丰富了,除了教材之外,学生的思维过程、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轨迹都在平板电脑上记录并保存着,它更像是学生学习的智能终端。

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

尽管这么多年来学校中的信息技术设备在不断更新换代,但本质上并没有打破班级授课制的模式,没有打破一点对多点的授课方法。平板电脑进入课堂后,这种传统的授课方法被改变了。教师阅读教材的方式、阅读教参的方式、阅读资源的方式全都改变了。教师们过去用笔所做的工作,如他在授课时所写的方案、所讲的话、所做的备注全都在平板电脑上得以整合,随之而来的是,教师的授课方式也发生了转变。教师的教学设计就像是一本电子书,它既是教师授课的方案,又是学生学习的方案。这种学习已变成了学生个性化的、一对一式的学习。教师在自己的平板电脑上就能看到全班学生的情况,可以随时开展指导和评价。遇到典型问题,教师还可以把任意学生的屏幕切换到大屏幕上进行点评,甚至还可以和学生同屏沟通,完全实现了一对一式的教学。

学生阅读学习方式的改变

教和学是不可分割的。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必定引发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过去学生在传统纸质的书籍上阅读,遇到自己喜欢的句子、词语,一般要摘抄下来,那是一种艰辛的劳动。现在,知识可以“触摸”了。教师说:把你喜欢的词句记下来。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对于生僻的词语、句子,只要用手一划,所选中的内容就被拷贝并自动生成了学生的电子生字卡片。学生喜欢多少,就记录多少。这个电子生字卡中的词汇是个性化的,是学生基于自身学习的需求、爱好以及困惑来选择的。学生选择完,卡片也就随即生成了。每名学生都有自己个性化的卡片,这个个性化卡片所记录的都是个人学习的内容,而不是大家共有的。

学生计算方式的改变

平板电脑的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写。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使用平板电脑,思维过程就能够呈现出来。如三年级《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题教学,平板电脑能把每名学生的解题步骤、分析过程,都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来呈现。这解决的是数学思维的问题,是传统教学方式所做不到的。

学生作业方式的改变

学生可以随意地在平板电脑上写画,可以完成书本上的作业,可以按照教师的要求去记录感受,很多作业的设计还展现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学生在电子书中完成词语的积累、句子的批注、字义和词义的理解、作品的赏析。过去,电子书只能让教师演示课件,而如今,它是教师和学生共用的,教师可以用它来教,学生可以用它来学,学生还可以在上面操作。平板电脑把教与学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学生协作学习方式的改变

平板电脑从本质上颠覆了我们原来的音乐课。让学生按照自己的个性去参与音乐、感悟音乐,是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而使用了平板电脑,这样的理念在课堂上真正得到了落实。一串串悦耳的音符、一段段优美的旋律是学生使用平板电脑演奏的,伴奏的乐器和节奏是学生根据对作品的理解自己选择的、敲击的,同时也是合作进行的。

应用了平板电脑的劳动课上,学生们分小组开展合作学习,一名学生在识别布料,一名学生在做记录,一名学生在触摸……他们共同完成的统计过程,是传统教学和现代化教学相结合的一个典型案例。

应用了平板电脑的数学课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已学知识的实际情况出题,学生作答时题目随机出现,学生做完后成绩自动生成,有利于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区分,这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无法进行的。学生做完后提交,作业就生成了。这时,学生完成题目的数量、正确率、所用时间都呈现在平板电脑上,学生的学习过程得到记录,评价也变得快捷、高效。常听到有人问“对于教育评价,我们应该以什么作依据”,这难道不就是最好的依据吗?

学生信息素养培养过程的改变

课堂上应用平板电脑后,伴随着语文、数学、英语还有其他课程的学习,教师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也就指导孩子们进行了充分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的学习。小孩子并不像我们成年人想象的那样,需要教操作步骤,并在理解后才会使用。其实,他们手的触觉比大人灵敏得多,对新事物接受得很快,很多时候他们一会儿就学会了软硬件的操作。学生的学习轨迹也因为学习工具的使用而被记录,通过教与学,改变了以往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过程。从按照教师要求打开什么、找到什么、应用什么软件,到学生把自己的屏幕切换过来进行展示。伴随着应用,学生在不断提升信息素养水平。

平板电脑作为学习终端,它还加快了学生思维的外显过程。例如,美术课上,当教师设定了美术作品的主题,学生头脑里会浮现出自己想表现的画面,这是学生利用思维设计的作品。要将思维中的作品变成现实中的作品,在传统的教学设计下,学生要打稿、布局、配色、着色,而完成这一系列工序,课上时间是不允许的。平板电脑出现后,很多学生就可以跨越绘画上的障碍,因为现代化的工具软件使绘画过程变得可重现、可修改。

电脑美术板书设计篇2

[关键词]电子白板;美术欣赏课;课堂教学;应用

[中图分号] G633.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8-0046-01

电子白板的功能突破了“黑板”在美术欣赏课中的各种局限,极大地丰富了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手段和方式。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诞生为美术欣赏课堂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教师能否熟练掌握电子白板的优越功能,并灵活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必须经过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学习。广泛运用电子白板进行教学实践,积极探索美术欣赏课与电子白板的深度融合,才能让电子白板发挥出其作用与优势。

一、熟练掌握电子白板的基本功能

1.显示与书写功能。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代替普通的投影机幕布,在课堂演示中直接投影演示画面;其配备的多色彩笔和板擦可以在白板上实现书写、画图、做表格、擦除等功能;可以利用操作系统中的语言包,选择识别语言,书写后即可将内容显示在白板上。白板笔可以代替鼠标,控制电脑主机的应用程序,将需要的文件投影到屏幕工作区,利用电子笔实现鼠标单击、双击、选中、拖动等功能。

2.屏幕辅助工具。直接利用快捷工具条,实现屏幕内容放大、聚光、遮屏、查看快照、查看板书、屏幕校准,以及利用自定义功能,随时调用电脑的应用程序或者访问设定的网页。利用各种智能工具,如圆规、智能笔、量角器等在电子白板中画出专业而准确的各种几何图形。

3.批注与绘画功能。在任意电脑界面上实现屏幕标注,可以选择普通笔、排笔和毛笔等工具,标注笔颜色可以任意设定,标注内容可以随时利用电子橡皮擦除,也可以随时保存和打印。利用屏幕捕获、层技术、图形编辑功能,把静态的图形变成动态,更生动直观。

4.回放与录制功能。板面书写满时,可以新建页面再书写,之前书写的内容会自动临时保存,这样便于课堂上的随时利用。课堂教学中的所有板书过程及内容和声音都可以录制、保存、播放等。

5.教育资源库。电子白板拥有图片素材、声音素材,还有全学科、全学段、全学时的教育资源网,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软件制作课件。使用交互白板技术能即时、方便、灵活地引入多种类型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并对多媒体材料进行灵活的编辑组织、展示和控制,它使得数字化资源的呈现更灵活。

二、利用电子白板改革教学方法

1.实现直观性教学。美术具有较强的直观性,美术欣赏的过程离不开视觉的参与。而传统美术欣赏课以教材上的文字和图像作为依据,资料有限,图片较小,不但教学内容受到极大限制,而且图片视觉效果较差,制约了美术欣赏课的直观性。缺乏直观性的美术欣赏课就无法彰显美术之美,无法传达美术之意,无法体现美术之情,教学也只能是低效甚至无效了。在教学中利用电子白板的基本功能,放大教材中的图片,利用实物照片清晰显示画面,或对图片进行编辑,采取局部放大、显示细节、擦除批注等手段,突出画面感,增强视觉效果。

2.实现互动性教学。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传统美术欣赏课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基本都是采用以教师讲授、学生接受为主的单向教学模式,缺乏互动性。电子白板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互动性强,通过与电脑、投影机组成交互式演示系统,配套电子笔完全代替鼠标,直接操控电脑,在教学中实现师生、生生的互动展示。教师和学生都可以用笔自由书写、绘画,可以直接使用板擦,随意涂改;教师和学生也可以对投射到白板上的任何画面和文字进行注释讲解、分析讨论,对学习内容进行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还可以将学生的作品即时展示出来,利用白板进行分析、批改、保存、打印,有效促进白板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和沟通,丰富了学生的“创作元素”。

电脑美术板书设计篇3

自去年苹果iPad之后,在全球各地立刻引发出一片平板电脑热。在今年的CES展会上,平板电脑是绝对的主角。据不完全统计,在今年的CES展上有六七十款平板电脑对外展示。

本次CES上展示的平板电脑,其核心处理器主要是英特尔和英伟达,屏幕大小主要集中在7.1英寸和10.1英寸,屏幕分辨率一般都采用1280×800的超高分辨率。此外,搭载坞站变身笔记本也是其特点。与此同时,软件开发者的大量涌入,令平板电脑拥有更丰富的应用。目前,平板电脑大多 数采用Android系统,这种开放式平台能够让技术开发人员在内部开发大量让用户喜欢且易用的软件产品,满足读、商用、娱乐、影视等多方面需求。有业内人士指出,平板电脑合适的尺寸、超高的分辨率、硬件上的可扩展、软件上的开放等特性决定了平板电脑高品质的读效果,平板电脑将是数字读的下一个领航者。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国内电子读器领军企业的身份,独立亮相此次CES展会,其参展的重磅产品之一就是平板电脑TouchPad新品。汉王科技董事长刘迎建表示,2011年全球平板电脑市场会热闹非凡,其竞争将比电子书更为激烈,但与此同时,市场还会容纳多个品牌,现在各厂家都在忙于对产品进行改进。

联想总裁兼首席运营官Rory Read(罗瑞德)预计,平板电脑在整体Pc市场所占份额将在10%~15%左右。Rory Read透露,该公司将重点开发消费平板电脑,同时也将借助企业平板电脑加速移动业务的发展。在此次展会上,联想展示了首款平板电脑乐Pad,该产品搭配10.1英寸屏幕和Android 2.2操作系统。此外,联想还展示了一款名为IdealPad u1 Hybrid的产品,这款产品可以将乐Pad变成一款上网本。在分拆状态下,乐Pad是一款平板电脑,但与IdealPad u1 Hybrid整合后,乐Pad又会变成上网本显示器。

在此次展会上,惠普没有展示自己的平板电脑,但是惠普首席技术官Phil McKinney邀请媒体参加其将于下个月在旧金山举行的平板电脑产品会。对于平板电脑在这次CES上的出众表现,Phil McKinney认为不容小视。他说:“这次CES就是平板电脑的舞台,我们也将推出WebOS平板电脑。但是,平板电脑不单单是一个储存数据的孤岛,一般情况下,还要考虑与现有适用的应用程序有哪些,平板电脑连接性问题,同时还有和用户其他设备系统兼容等。”

由于E人E本主要针对国内市场,北京壹人壹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没有参展。但是该公司首席运营官方礼勇告诉本报记者,在CES展会期间,他一直通过网络密切关注CES展会。“平板电脑去年启动,我们预计2011年会是一个爆发点,从今年的CES展会情况来看确实如此,所有的厂商包括手机厂商、PC厂商等都涌进平板电脑市场。”方礼勇说,“虽然大家都认识到这块市场不做不行,但是我感觉大家都还处在摸索阶段,对于怎样去和iPad竞争,大家都在进行积极尝试。”

读是“专”的:电子书立足“深挖”用户体验

虽然在今年的CES展会上,电子书的风头被平板电脑抢去,但是从此次展会所展示的电子书产品可以看出,各厂家在细分市场以及个性化方面下足了工夫,此外展出的电子书也亮点频频。

2010年年底,汉王曾在日本展示过采用彩色E―lnk电子墨水制成的电子书产品,并爆出了这款彩色电子书的照片,而之后的时间里就没再公布这款彩色电子纸的相关信息。在此次CES展上,汉王再次展示了这款彩色电子纸屏幕产品。由于采用的是电子墨水技术,这款彩色电子纸产品不但对于颜色有不错的表现,而且在读过程中给人的感觉也非常舒服。对于电子书市场,刘迎建认为,2010年作为电子读器市场高速发展的一年,汉王电纸书在中国市场获得了领先的成绩,并成为全球电子书市场第二的企业。然而,去年的这些成绩,大部分来自于国内市场和欧洲等地区,而北美市场却一直被亚马逊、苹果等品牌占据。汉王科技希望能将其品牌推向美国,参与更激烈的竞争。

Copia是世界上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社交型电子书读平台,在此次展会上,它推出了自己的社交型电子书。Copia社交型电子书也采用“内容+终端”的方式。

天津津科电子有限公司也携其9.7英寸彩屏电子读器和红外触摸技术电子读器参加了此次CES。对于电子书在展会上的表现以及其发展趋势,该公司董事长李庆诚说:“CES是一个风向标。在今年的CES上,虽然平板电脑是最大的亮点,但是电子书应该是另一个亮点。可以预计,平板电脑将有一个大的发展,但是电子书也会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从总体趋势上看,读装置和读服务的融合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读是“广”的:智能手机拓展读时空

所谓智能手机,就是指拥有良好的硬件配置,搭载着可以运行多种应用扩展,并具备良好的多任务处理能力的智能系统手机。iPhone让人见识了什么是海量应用,无限拓展,Android让人见识到了如何让手机融入网络世界。在本次CES展会上,4G网络和双核技术在手机上得以尽情施展,新系统、新材料、新网络等内容成为围绕智能手机的重要话题。某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多功能、运行高速、显示绚烂的智能手机的普及,读空间将得到进一步拓展,未来的读可以做到真正的无处不在。

电脑美术板书设计篇4

会上,除了平板电脑新品,壹人壹本还了由“硬件(E人E本T7)+软件(手写办公系统)+云服务(EMMS移动办公系统)”所构成的移动商务战略——壹人壹本希望借此战略在继续深挖个人办公应用的同时,布局企业商务领域。

将推出小型体验店

“手写技术是壹人壹本最核心的技术。我们每一代产品的改变都是为了让手写体验更完美。”在会现场,壹人壹本董事长兼CEO杜国楹如此说道。仍主打商务市场的新一代产品E人E本T7为用户配置一支直径1cm、长14cm、重9g的手写笔,该手写笔还配有4种不同材质的笔芯8支,用户可根据自己想要笔迹效果选择不同的手写笔芯。

和上一代产品相比,E人E本T7最大的改变是产品更轻薄,机身厚度降至8mm,整机重量仅为385g,杜国楹认为,这是目前中国市场上最轻薄的商务平板电脑。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定位在商务办公领域,E人E本的历代产品都采用黑色,设计风格商务有余,时尚不足。为了改变这一点,E人E本首次推出了白色款。

杜国楹认为,推出白色款是E人E本品牌年轻化的重要标志,在移动互联时代,对移动办公有需求,倾向购买移动设备的用户越来越年轻。这一趋势让E人E本选择了改变。“这个改变不仅仅体现产品设计上,还体现在价格上。过去三年,不管是在企业还是政府,我们大多数用户是管理人员,对产品价格的敏感度不高,当我们向年轻用户群进军时就不得不考虑一个问题,这个用户群对价格的敏感度相对较高,所以我们也下调了新一代产品T7的售价。此外,在渠道上,我们的推广手段也会随着我们的用户年轻化这样的趋势做相应调整,除了继续保持原本电商渠道,我们还将开设小型的产品体验店。未来,通过这种小型的体验店来推广将会是我们下个推广阶段的主流方式。

暂不推出Windows 8产品

对于壹人壹本来说,个人移动办公是大本营,则是其下一步瞄准领域。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壹人壹本首先选择了垂直行业来攻克。虽然不是一个专业的教育品牌,但E人E本积极和大量的第三方应用和方案的提供商合作,为电子书包项目提供丰富解决方案。杜国楹表示:“如果中国的电子书包没有一支可以书写的笔,这个书包是不可能成功的。我们坚信E人E本这样的平板电脑是一个非常适合电子书包的硬件载体。”

在教育市场中,壹人壹本将推出子品牌。“因为E人E本还是要保持一个专业的商务品牌的定位,未来在电子书包的领域,将推出专门细分品牌。”杜国楹表示。

电脑美术板书设计篇5

“Bye,bye bad 2009。Welcome sunnier 2010!”

的确,回眸2009年,萧瑟秋风吹遍了整个电子业界,除了便携式电脑、液晶电视和智能手机出货量有所增长外,其他绝大多数电子产品深陷泥淖,直到第三季度后才稍见好转。

据市场调研公司IC Insights报告称,2009年世界电子设备销售额继2001年减退14%,2002年下降4%之后。再度挫落11%,共计1.11万亿美元。这一年各类电子设备中唯政府/军事电子设备略增3%,其余领域统统陷入衰落,汽车电子下降17%,消费电子下降13%,计算机下降12%,办公设备和工业用设备分别下降11%和9%。

峰回路转,电子业界将在2011年迎来春光乍现的一刻。据报导,在消费电子和汽车电子的引导下,2011年世界电子设备将增长7%,达1.19万亿美元,超过2009年的水平,2012年将续增9%,达到1.29万亿美元的新高峰。预测2008-2013年5年间,世界电子设备将以年均3%的速度增长,届时将达1.44万亿美元。

前瞻未来

首先回望一下已经逝去的2l世纪头一个10年,不幸先有2000年的网络泡沫,美梦成空,后有2009年的金融风暴,殃及全球。这段时间的电子技术依然沿着摩尔定律坚持前进,多核处理器成为主流,Flash大行其道,FPD置换CRT,上网本掀起热潮,走向新一轮的轻薄化,手机更趋普及,功能日益增多,迈向智能化,几乎已是人人必备的电子产品,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不过,总观电子技术革新已难言是技术牵引,缺失划时代的技术革命,而主要实为应用驱动,帮助厂商追逐利益。

无论如何,技术革新却是绝对必需的,所谓“Innovation or die”。海峡对岸有关单位认为云计算、保健、新能源和电动车是未来10年中有望发展的4大产业,“动力在亚洲”,并要求地区企业采取“开发新蓝海,催生新平台,组织新舰队,增添新思维”等4大战略。

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日前发表了2010年10大技术趋势。其中云计算、虚拟化、绿色IT等已连续两年被列入10大重要发展技术中,快闪存储器与无线应用等则认为是今年非常值得关注的技术。此外,也有提出电子书将继续前进,智能电网将不断发展,医院进入家庭,3D电视冲进起居室,塑料存储器、无掩膜曝光技术等将走向现实。

从去年10月日本举办的CEATEC大展和今年1月美国举办的CES大展都反映了当今电子发展大势,成为风向标。CEATEC上最突出的是3D电视,日本几乎所有大公司都有产品展出,Sony提出了“Sony brings 3D Home in 2010”的口号。此外,智能手机用眼睛操作,燃料电池手机可使用320小时,太阳能手机充电30分钟可待机6小时,还有电子纸屏幕手机等新技术引人注目。

3D电视同样是CES(美国消费电子展)上的主角,除了日本的松下、Sony、Sharp、东芝,韩国三星、LG之外,中国TCL、海星、海尔也都展出了样机,可见3D电视已经成为全球彩电制造商竞争的新焦点。

展会上以Intel公司处理器为核心的Netbook与ARM公司授权的处理器和开放式操作系统为基础的Smartbook开展了精彩对决,而Apple的Tablet(平板电脑)横空出世,搅局市场,我国联想公司也在现场了混合本(IdeaPad u1)和智能本(skylight)参与竞争。手机正竞走smart化的道路,电子书硬件花样百出,撩人眼球、我国汉王科技公司的电子书也参展了上述两个展览会。CES上3D电视、Apple平板电脑、Go ogle手机、微投影仪和Smartbook五大精品同步出击,形成特色。事实上Netbook、Smartbook、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电子书间的功能正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界限趋于模糊,究竟未来哪个产品将最终胜出,人们将拭目以待。

3D电视

虽然高清平板电视还在继续发展,LED背光方兴未艾,OLED电视才刚起步,但是3D电视已经快步追赶上来。

从历史看,世界杯足球赛、奥运会等大型体育活动常常会带动消费电子产品的变革。针对今年举办南非世界杯足球赛,世界消费电子巨头特别是日本公司,都看好这一卖点、狂推3D电视。同时,3D电影的崛起也对3D电视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热映的《阿凡达》3D影片同样吸引人们向往3D电视,甚至导致了从事3D有关产品公司股票的上扬。3D产品包括电视、监视器、摄像机、录像机、蓝光播放机等,但成败关键锁定在3D电视。

DisplaySearch公司最近报告指出,世界3D显示器市场将从2008年的销售70万台和9亿美元,增长到2018年的1.96亿台和220亿美元,10年间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75%和38%,不过增长率虽高,起点却很低。业界认为,3D电视大量进入家庭至少还要两年时间。另外,过去彩电花了10年时间才使其价格为消费大众所接受,3D电视也存在这个问题,时下42英寸3D电视售价1000美元,高出同尺寸平板电视400美元之多。3D电视尚未订定统一的规格,且看电视须带特殊眼镜未免麻烦,裸眼3D电视还在开发之中。

上网本

随着经济的好转,PC和NB(笔记本电脑)价格差距缩小,PC从家庭化(台式机)走向个人化(以NB为代表的便携式电脑)。据IDC公司的最新报道,在NB的牵引下,预计201 0年世界PC出货量将增长10.3%,达到3.2亿台。2008年世界PC市场由于Netbook的推波助澜,NB已占PC市场半壁江山,2009年上升到占54%。20lO年NB出货量更将大幅成长21.7%,达近1.9亿台,其所占比重进一步增长到超过60%。毫无疑义,NB已成主流产品。IDC并预测,在产品更迭、新品角逐下,2013年世界PC市场将持续增长到4.4亿多台,其中NB独占70%。

Netbook译为“上网本”。台湾译作“小笔电”,是小型笔记本电脑之意,它在2009年Pc市场上刮起的一股旋风,以“够用就好”的设计概念横扫PC市场,当年出货量即达2870万台。预计20l 0年还将成长22%,达3500万台,随着它的配置不断提升,功能增长将导致其价格上扬。可是,它的革新性不但引起了其他类似新产品的相继登台抢市,也为新产品留出了生存空间,故而先有Smartbook直指Netbook,后有Apple平板电脑猛烈 搅局。

Smartbook译为“智能本”,在今年CES上首次亮相,它兼有智能手机和Netbook的特性、配置电池能维持一天的使用,通过3G而非Wi--Fi上网,体积小、价格低,对消费者更具吸引力。

Tablet(平板电脑)发源于2002年Microsoft推出的Windows XP Tablet PC Edition,当时因售价高昂,使用有限(仅在工业及医学部门使用),发展不快。Apple公司挟其iPod、iPhone成功之势,试图推出平板电脑进军移动信息设备市场。苹果的平板电脑,产品呈平板状,显示屏/主机合一,没有键盘,采用新一代iPhone操作系统,结合音乐、电视、游戏和电子书等功能,集阅读、听音乐、玩游戏、看电视电影、浏览网络于一身。显示屏有7和10英寸两款,售价在600~1000美元之间,预计明年可望销售140万台,业界认为它或可汇成新一代电子产品潮流,值得注意。联想公司推出的IdeaPadul双模笔记本可说是平板电脑和NB的拼合,可以拆开使用,提出了一种新的理念。

智能手机

在世界经济复苏、新兴市场推动、智能手机窜红三重力量的牵引下,Gartner公司最近报告指出,2010年全球手机市场将增长9%,达13.2亿部。DisplaySearch公司报道的世界各地手机出货量则如图2所示,中国和亚洲其他地区发挥着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

手机还将继续发展,低价手机仍会以两位数速度发展,主销南亚、中东及非洲等地。明年起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企业里,手机有可能取代固话而成主流,无线固话也正在兴起。智能化更是手机的发展方向。智能手机在功能增多、销售加速和价格平民化三重因素的推动下(预计未来s年售价在i00-200美元之间),其出货量在整个手机中的比重将逐渐增加。据报道,2009年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8亿部,已占手机总量的14%,预计2013年可达4亿部,占其总量的38%。

手机功能不断增加,预期未来存储容量可达100GB,可用以录像、摄像或观看高清电影、打游戏、上网、GPS、语言翻译等等,对便携电脑发起挑战。今年智能手机将开始采用多核芯片,下半年并将向速度可媲美光缆、具有PC网络环境(所谓“Everywhere Internet”)的第4代无线通信规格一LTE进军。

显然、智能手机和Netbook是去年经济危机中的两大明星产品,受到各行各业的关注。从事网络11年的Google公司今年初推出了自有品牌手机Nexus One,提供Android开放软件,建立OHA(开放手机联盟),公开叫板Apple,已获得手机制造商Motorola和三星及运营商Sprint和Verizon等的支持响应。

Android手机体积小、功能多、易上网、价格便宜,具有竞争优势。据报道,该手机2008年出货量约70万部,2009年即达470万部,预测2012年有望超过iPhone手机。Apple并没有正面回应,而是推出介于iPhone和Macbook之间的Tablet更高端产品,继续走自己的路。业界人士有云:今天开放的不会全开放,封闭的不会全封闭,而是“公开拓展业务,保持一定秘密”,这句话倒很能可引起人们的思考。

2010年世界手机销量将增长9%

电脑美术板书设计篇6

1

桌面系统

推动新一轮的触摸时代

以触摸技术为基础的数码产品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最要感谢的应是苹果的iPhone手机,它开创了触摸时代的新纪元,同时也让其他厂商看到了触摸技术的美好前景。而随着前不久微软windows 7的,微软再一次将触摸技术整合到了桌面级的操作系统里。然而,早在1年前,苹果就已经悄然无息的在Mac OS x Leopard中加入了类似的技术(多点触摸Multi-touch),并且在前不久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采用多点触摸技术的鼠标,而微软大张旗鼓地宣传Sufface技术已经不止一年了。在国内外媒体天花乱坠的炒作之下,一场触摸革命正在酝酿中,但结果谁都不确定。

2007年,苹果推出的iPhone和iPod Touch让全世界见识电容式触摸技术,苹果还给它取了 个通俗易懂的名字“多点触摸”(Multi-touch)。当我第一次使用iPhone手机时,就被它出色的触摸操作所震撼。可以说,直到今日,iPhone的触摸体验依旧是最棒的。虽然在此之前,有谣言声称苹果的触摸式平板电脑即将推出,但是时隔很久,传闻依旧还是传闻,我们没有得到一点准确的消息。因此,我们将这种期许寄托给了微软。

在Windows Vista时代,戴尔和惠普就已经推出过触摸一体式电脑。但是,由于不成熟的触摸技术,加之WindowsVista拙劣的使用体验,触摸电脑没有给我们留下太好的印象。虽然在Windows 7和Mac OSXLeopard中都对多点触摸技术进行了支持,但是,我们可以看出来,触摸技术并不是整个系统的重中之重,甚至受到了些许的冷落:Windows 7需要另行安装触摸补丁包才能更好的支持触摸技术,而苹果至今也没有宣布将触摸技术推广到PC上的策略,该技术还仅限于触摸板、iPhone和iPod Touch掌上设备。

当然,微软和苹果没有将推广的重点放在触摸技术上有其原因。毕竟,触摸技术目前的应用并不广泛,除了特殊行业外,很少会有人使用触摸电脑,而家庭用户更是少之又少,目前该类产品主要针对电脑的初级用户,包括老年人和小孩。因此,摆在PC厂商面前的困惑是在PC上加入触摸功能到底有没有意义?

1微软最新的触摸MP4将iPod touch作为最大的竞争对手,采用OLED屏幕和强劲的多媒体能力。

2凭借各项优秀的表现,iPod Touch成为目前最受欢迎的触摸式MP4播放器

3 2007年1月的CES上,当时的微软总裁比尔盖茨正在试用惠普的首款触摸一体式电脑TouchSmartPC

①触摸一直是PC厂商的痛

iPhone是整个触屏行业的重要催化剂,尽管它的触摸屏只有3.5英寸,但是它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让整个行业有了更大的信心研发基于触摸技术的产品,可以说iPhone真正开启了这个行业。但是对于技术行业而言,触摸技术并不新,包括早期的PDA设备就已经开始使用触摸技术。在PDA领域争夺了多年之后,PDA渐渐的远离了人们的视线,人们开始将关注的焦点集中在了移动通讯设备上,此时,微软成功的将PDA上的windowsPocket PC系统移植到了手机上,推出了windows Mobile系统并沿用至今,而顽固的Palm落后一步,渐渐失去了打拼多年的移动市场,虽然推出过Palm Treo等几款成功的手机产品,但是和现在的微软Mobile相比,早已江河日下。而去年的Palm Pre虽然采用了触摸技术,但是和目前的触摸类手机相比,优势殆尽。

在PC领域,惠普和Acer、优派等许多硬件厂商也都推出过自己的平板设备,但都只在很小众的市场取得了成功。它们一般都由触控笔在压力感应屏幕上操作。平板电脑过去主要针对艺术家和设计师等专业人士设计,没有成功进入主流市场。

②触摸技术需要更好的用户界面

触摸技术在移动设备上已经有十几年的成熟发展的历史,但是在PC上,键盘和鼠标的操作方式早已先入为主,根深蒂固,想让他们改变旧有的传统,尝试新的操控方式,或许还需要时间,再加之目前的操作系统,在设计之初并没有针对触摸产品设计,因此在操作和Ul设计上首先考虑的还是键鼠的操作习惯。此外,人的手指不具备精准的定位功能,举个例子,wIndows 7关机键旁边的小箭头设计得很小,因此对于手指较粗的人来说很难精确定位,很容易点到旁边关机按钮上,导致意外关机。在这点上,鼠标、手写板以及轨迹球等设备的优势便体现出来。

“手势”操作在触摸产品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让触摸变得轻松自如。苹果和微软的系统都已提供了一些趣味横生的“手势”操作,比如双指分离放大图片,向左向右滑动屏幕,实现翻页的效果。这些具有真实操作感的触摸方式是键鼠所不能及的。但是,对于目前的操作系统来说,类似的操作仅限于一些基本的操作,而且大部分都在模仿iPhone,缺少创新。而随着苹果MacBook Pro的推出,多点触摸技术也突破了两点的局限,提升到了三点。在触摸板上,使用者可以用三只手指进行操控,让触摸的操作有了更好的使用体验,而其他其他厂商的产品还仅限于单点和亮点,好在,我们在微软公布的下一代设备Surface中看到了希望,它提供了更多针对触摸操作的功能应用,它的设计更接近真实的动作,从而让你更好的使用手指,忘掉鼠标的存在。

③触摸操作带来的烦恼

欲在触摸领域出人头地,需要“里应外合”的协同努力。里指的是操作系统,而外指的就是硬件设计。惠普、索尼、华硕和戴尔都已经推出了采用触摸技术的一体式电脑,它们设计简约时尚,将大屏幕作为产品的卖点之一。大屏幕会给触摸操作带来很好的施展空间,但是这类电脑大多采用直立式设计,可以摆放在书桌上,厨房里或者挂在墙壁上。但是,试想一下,长时间的抬起手指在屏幕上触摸,会导致手臂酸痛,时间久了干脆就放弃触摸直接改用键盘和鼠标了,而微软干脆将下一代触摸产品Surface的雏形设计成了桌子。

此外,镜面屏幕成为现在电脑显示器的主流配置,它带来了更好的屏幕显示效果和更好的可视角度,但是,同样还带来了烦人的指纹,这样的问题需要硬件厂商关注。惠普、索尼的触摸产品都采用了镜面的设计,而苹果目前的产品也都采用玻璃式的屏幕,操作中产生的指纹不仅影响美观,还会影响到使用的心情和观看效果,时间久了,也会让使用者渐渐放弃触摸操作,重新回到

键盘鼠标上来。

微软针对Windows 7提供了更好的中文录入环境,但你用手指点击屏幕以后,便会在屏幕的左侧露出一小段键盘区域。点击该区域,全键盘弹出。用户变可以用手指敲击屏幕上的键盘,windows 7和MacOSX都提供了手写输入法,前者可以在屏幕上直接手写输入,而后者只能在触摸板上进行手写。但是字库相对简单,很多生僻字都没有,字库水平和智能ABC相当。

④未来,超越苹果必须要做的3件事操控性

方便易用的设备得益于它们的操控性。有时只需要一个简单的按钮,或者简单的一步,你的目的就达到了。对于操控性,设计者必须设身处地地考虑到常用的操作,缩短操作流程,并确保下一个操作总是呈现在用户面前,不需要对接下来的动作有过多思考。这一点是很多工业设计产品所欠缺的。

响应时间

响应时间指的是速度,谁都不希望在执行一项操作,比如滑动屏幕,放大缩小图片后,需要等待几秒钟才得到响应,这不免让人崩溃。

细节设计

细节设计是需要精细雕琢的细致活儿,是在进行全局设计之后进行的再设计。它的目的不是让产品更美观,而是让设计服务于使用,比如常用功能应该更醒目,次要元素应当淡出,有足够的留白来方便用户阅读和浏览。这些都是用户的真实需要,但是我们仍看到这些方面的诸多不足。

这就是为什么苹果的触摸产品让人爱不释手的原因。它速度快,响应灵敏。并且细节上也经过精雕细琢,这使它更上一层楼,苹果深知人们需要的只是一个用着舒服的设备。这些是其他厂商最应该学习的地方,他们应该重新考量消费者对于数码产品的真实需求,不要盲目的添加华而不实的功能。

2

触摸机型的前世今生

60年代末,来自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的艾伦・凯提出了一种可以用笔录入电脑信息的设想,但是由于研发经费的问题,这个奇妙的想法被扼杀在了摇篮当中。1989年,第一代平板电脑问世了,它的名字叫做GRiDSystem,系统采用MS-DOS,但它并非是一台触摸电脑。时隔两年,一台名为Momenta Pentop的平板电脑上市,1年后,该公司推出了一款专用操作系统,命名为PenPoint OS,可以让使用者通过专用的触摸笔来操作电脑,同年微软公司也推出了Windowsfor Pen Computing系统。只可惜,平板电脑由于价格昂贵等原因,以上的这些产品都仅是昙花一现,那令人诟病的手写识别率根本就不符合用户的需求,并且高居不下的价格和重量也很成问题。

平板手写电脑真正受到关注是在2002年,这都要感谢微软的努力,它所推出的Windows XP Tablet PCEdition让平板电脑有个好的归所。在此之前,平板电脑在工业和医学领域大展身手,现在,它的主要客户是商业和学生用户。如今,平板电脑依旧占据它的一小块市场,而IT厂商也将它演变成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一体式电脑,它抛弃了手写笔,改为直接用手指操作。而Linux早期也推出过平板系统,日立VisionPlate平板电脑就曾经预装过Linux的平板系统,这种平板电脑大多作为一种无线图型终端用在垂直行销市场,比如餐馆的消费终端上。

一体式触摸电脑,作为平板电脑的衍生品,越来越受到当今时尚消费者的青睐,它的设计时尚简约,摆脱了线缆的束缚,放弃了手写笔,直接用手指操作,即便没有键盘鼠标,也可以应付一段时间。凭借这种灵活、简单和直观的操作方式,触摸一体式电脑受到了老年人和小朋友的欢迎。而在特殊行业中,平板电脑也发挥出它独特的魅力,惠普已经和国内几家著名的餐饮公司达成合作,根据每家餐饮机构不同的特色及需求,充分挖掘TouchSmart的应用潜能,为消费者提供不一样的消费体验。

触摸电脑与传统电脑的区别

优点

手势识别:手势是非常有用的工具,可大幅度提高效率。例如,用两只手指缩放图片。

无纸办公:当缺少纸的时候触摸电脑更容易共享便笺、大量减少杂乱的情况、重新排列文字。

残疾人:适合那些不能打字但能用手指在屏幕上书写的残疾人。

数码艺术:专业数码艺术家们需要一个会变换图像的“本子”,如果他们需要精确的描绘他们的作品,唯有手写笔才能完成。

缺点

精准定位:手指录入不能达到精准的定位,还需要用鼠标指针进行辅助。

手写输入:手写输入速度不快,识别率不高。

应用软件:针对触摸操作的游戏和应用软件相对较少。

经典机型

1IBM TransNote

2001年2月,TfansNote在美国率先上市,它的消费群体包括公司高层主管,以及律师、医生等专业人士等,甚至连研究生、大学教授包括在内,因此它售价昂贵,大约每台3000美元上下。TransNote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手写电脑,使用者需要通过专用的手写笔在传统的纸张上书写,然后再将动作采集到电脑当中。而相对昂贵的价格和使用局限性很快让它失去了用户的吸引力,一年之后就停止了生产。

2惠普TC1100

惠普的Tablet PC(平板电脑)在冯小刚的电影《天下无贼》中可谓是大显神通,凭借着独特的手写功能帮助警察捉拿犯罪分子,各位应该还能回味出其中的精彩片断吧?在电影中出现的那台电脑是惠普最成功的平板电脑系列之一。它首次引入了“数字墨水”的概念,让手写输入变得更加流程自如。TC1100开启了惠普平板电脑的新纪元,为日后的产品设计奠定的基础,直到今天,惠普依旧没有放弃平板电脑领域,从平板电脑到一体式触摸电脑,都成为业内的领军企业。

3戴尔Studio 0ne

当一体机不再是苹果的专利,其余厂商纷纷拿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作为PC行业大哥大的戴尔更是紧随其后,推出了自己的多点触摸一体机戴尔studl0 One。若是不说,想必很多人误以为它是一台液晶显示器,电脑的大部分“部件”都被设计到了显示器之后,虽然厚重,但是却设计得可爱新颖。屏幕支持多点触控,并附赠多种触摸控制软件,使它更贴近于直被苹果冷落的家庭消费者的需求,可以摆放在任何居家环境中作为家庭娱乐的中心。

4华硕eTop PC

华硕在eee PC系列成功之后。将eee系列从笔记本电脑成功的引入到了台式电脑上,推出了这么一款价格低廉的一体式电脑,且更神奇的是居然还具备触摸功能。它采用一体式设计,内置了凌动处理器平台,为了节省成本,它的系统是开放式的Linux平台,想不想感受一下Linux平台下的触摸体验,告诉你我的感觉,非常不错。按键和字体都很大,功能简约而不简单,至少我觉得比windows下要好很多。

5微软Surface

微软Surface是微软提出的概念性产品,它的外形既不像电脑,也不像显示器,而像

个桌子。它是一台真正的多点触摸(支持两点以上)的平面触摸式电脑,无需鼠标和键盘你就能快速、交互的操作这台电脑。surface技术正在逐渐变得出神入化,它不仅能识别你手上的动作,甚至已经可以开始识别特定的物体。微软CE0鲍尔默表示“有了surface,人们就可以借助更直观的方式与科技进行交互。可以想象,在未来的某个时候,表面计算技术将普遍深入人们的生活,从桌面到走廊无处不在。”

3

都有哪些产品正在改变未来?

规格表

处理器英特尔酷睿2四核Q8400S(2.66GHz)

内存4GBDDR2

显示屏24英寸(1920×1080)

硬盘1TB

显卡nVIDIA GeForce GT 240M

光驱Blu-ray光驱

接口千兆网络端口、iLINK(1EEE 1394)、5个USB(uSB 2.0),OPTICALOUT,耳机插孔、音频输入插孔,麦克风插孔,Memory Stick Duo、SD记忆卡插槽

摄像头有

输入设备无线键盘鼠标、触摸屏

SONY VAIO L系列

索尼直是家用产品领域具最创意的公司,它的每一款产品都被消费者所追捧。凭借别出心裁的设计,让你的家变得时尚且独特。一体式电脑一直是索尼VAIO系列中值得提的产品系列,索尼将其命名为薄板电脑。它的设计介于传统笔记本电脑和台式电脑之间,每一代产品都有与众不同的卖点:LB系列内置有电池,可以让用户进行短途的移动;JS系列将一体式电脑的设计融入家居氛围当中;最新推出的L系列,则首次将触摸技术加入到了索尼的薄板电脑当中,给用户带来不一样的使用体验。

新的VAI0 L系列在设计上追求极致的简约,它延续了索尼液晶电视的设计DNA,与索尼整体家电产品风格统,棱角分明的线条具有强烈的现代感。在这一代设计中,键盘和鼠标依旧采用了分离式设计,而且为了追求简约的风格,还采用了无线的组合方式,键鼠的设计也与整体风格较好的搭配。而机身下方的镂空设计,除了美观之外,还可以收纳键盘和鼠标,让桌面看起来更加干净利索。

VAI0 L系列用强大的配置反驳那些对它的“花瓶”言论。它配备了4核英特尔酷睿2 Q8400S(2 66GHz)处理器和4GB DDR2 800MHz内存,而加上1TB的硬盘、24英寸的宽屏幕和nVIDIA GeForce GT 240M独立显卡的组合,使它成为一台出色的多媒体娱乐电脑。令我们兴奋的是,L系列还配备了蓝光光驱,对于高清电影发烧友来说绝对是个福音,不过遗憾的是,老式的抽屉光驱样式让它和整机的风格格格不入。

下面,再来说说L系列的最大卖点一触摸屏。触摸技术的加入,让L系列有了更丰富的玩法,也让电脑操作变得不那么枯燥。索尼的设计师为L系列设计了多款适合触摸的软件,包括Media Gallery、webcom Message Board、VAIO Gate和Microsoft Touch Pack,这四款软件全部针对触摸功能进行了优化,将以前复杂的应用通过简单的点、触轻松实现。当然,L系列赶上了触摸时代的好时候,它所采用的Windows 7已经从底层对触摸技术进行了支持,让使用者在日常的娱乐和办公中都可以得到极好的触摸体验。

HP TouchSmart 300/600系列

规格表

处理器:英特尔酷睿2双核T6600(2.20GHz)

内存:4GB DDR3

显示屏23英寸(1920×1080)

硬盘:1TB

显卡:nWDtAGeForce GT230M

光驱:SuperMulti SATA光驱

接口:千兆网络端口、2个MiniCard 6个USB(uSB 2.0)OPTICAL OUT耳机插孔,音频输入插孔、麦克风插孔、6合1读卡器、HDMl接口,电视接收器(部分)

摄像头:有

输入设备:无线键盘鼠标、触摸屏

惠普的TouchSmart是最早一批采用触摸体式电脑的产品,惠普将触摸与娱乐产品很好的结合在了一起,TouchSmart300/600系列是TouchSamart的最新一款,它主要针对家庭用户,让一家老小,都可以享受到电脑带来的简单易用,尤其是触摸的乐趣。新的TouchSmart依旧沿用了上一代的设计风格,并针对细节进行了优化,尤为值得提的是,新的TouchSmart预装了Windows 7系统,得益于Windows 7在触摸技术上的改进,使这台一体式电脑在使用中能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

在触摸方面,TouchSmart依旧采用的是红外线触感屏幕,这种触摸方式最大的优点在于精确的定位,而该产品所支持的多点触感功能更能让操作变得简单快捷。为了方便用户在较暗的环境下使用电脑,设计师为TouchSmart设计了键盘灯,并采用三档强度设计。并且你还可以通过Ambient Lighting这个程序,改变灯光的颜色,以满足不同用户的审美需求。

在软件方面,通过机身右小角的按钮,可以开启TouchSmart最具特色的3.0功能界面,这是惠普为TouchSmart用户量身打造的一款以触摸为卖点的软件,里面的切操作都可以通过触摸的方式来操作,让使用者进入了一个轻松快乐的触控世界。在这个神奇的软件里,你可以用手指放大、缩小和移动照片,并对照片进行归类,以手写、语音或者视频的方式记录备忘录等等,这些简单易用的软件让触摸的操作更具有实用性。

和苹果的iMac相比,TouchSmart的接口相当丰富,并且为了不影响整机时尚靓丽的外观,TouchSmart把大部分连接线类型的接口都隐藏起来,只有常用的功能按键设计在整机的两侧。因摘掉机身后部的塑料挡板,这里隐藏着难得见的视频接口,包括数字音频接口(SPDIF输出)、音频线路输出接口、电视输入接口、S-Video输入接口、立体声音频输入接口,完善的数字输入输出接口可以连接大多数家居数码产品,所以惠普TouchSmart系列产品完全可以满足家居使用的需要。

ASUS eTop ET20

规格表

处理器:英特尔Atom N330(1.6GHz)

内存2GBDDR2

显示屏20英寸(1600×900)

硬盘320GB

显卡nVIDIAGeForce 9400M

光驱Super Multi吸入式光驱

接口千兆网络端口,6个USB(usB2.0)、OPTICAL OUT耳机插孔、麦克风插孔,3台1读卡器、HDMI接口

摄像头有

输入设备无线键盘鼠标,触摸屏

在试探性的推出一款触摸一体式电脑之后,华硕又再近日了其第二款一体式触摸电脑eTop ET20。伴随着微软windows 7的,华硕信心十足地将触摸之路继续走了下去。ET20在设计上沿袭了上一代产品的风格,不仅有纯白色的外观还有另外一款采用了黑色与银色的组合,这样的设计使得产品设计更加成熟稳重,脱离了eee系列偏向中低端的产品定位,很好的提升了这款产品的档次。而屏幕的尺寸也提升至了20英寸和22英寸两款,在观看体验上,更能满足大部分家庭用户的使用需求。

电脑美术板书设计篇7

一节优质课,离不开优秀的板书设计。我们知道,学生在接收外界信息时,百分之八十的信息量是靠视觉获得,因而如何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板书,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有关板书问题略谈以下几点。

一、电子板书与传统黑板板书的关系

课件电子板书与传统黑板板书,各有其优缺点。

传统的黑板板书的优点是:

(1)人性化更强。教师个性化的书法艺术感染力、个人魅力,能打动学生,吸引学生,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对教师产生由衷的敬佩。

(2)能适时地针对教学不同情况进行不同板书的生成与更改,显得比较灵活。

课件电子板书的优点是:

(1)教学效率高,能很快地将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内容呈现于板面上。

(2)可设计动画、声音,交互性强。

(3)可保存性,可共享性,提高教师的劳动效率。

因而课件电子板书被广大教师普遍采用,长期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从一轮又一轮的备课中解脱一部分时间出来,能更多地从事教育教学的研究、作业的批改、试卷的批阅、课外活动的开展及学生的思想工作的教育等等。

电子板书与传统黑板板书各有其优缺点,利用电子板书,不等于完全舍弃传统的黑板板书,两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互相补充,便可得心应手。

二、艺术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板书,是教师在钻研教材、把握教材核心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艺术再创造。多数教师在运用板书教学时,都力求做到文字美、结构美、布局美、线条美、色彩美、图案美,使之与教材的核心内容完美统一。

板书设计是形式与内容,科学与艺术的统一体。版面的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不但内容知识要准确无误,而且其推理、排版等设计也要符合科学的逻辑思维,不能为了艺术而艺术,搞得板面很花哨,弄得学生眼花缭乱, 降低学习效率。

三、交互性与主辅页面板书的切换

一节课应该只有一个主页面板书,可有若干个辅页面板书,辅页面板书围绕主页面板书而展开。

1.主页面板书与辅页面板书板面过渡要自然

它不仅解决了电子板书板面的有限性与内容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而且也解决了主、辅页面板书板面切换过渡过程中引起的知识衔接的思维逻辑混乱。

2.较强的交互性

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主讲者转变为教学的组织者,设计者,参与者,因而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的提问,学生回答的选项、顺序或内容等常常是不可预知的,这就要求课件板书的设计必须具有较强的交互性,以满足教学的需要。

以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初二物理第五章第一节“什么是力”中有关“力的作用效果”知识点教学为例。

由于新课程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发散思维,因而教师在要求学生思考并回答举例说明哪些情况是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运动状态改变时,其板书上的“小车从静止到运动”,“运动到静止”, “汽车由慢到快”,“由快到慢”, “足球转向运动”等选项,学生并不一定是按教师设计的顺序进行的,这就要求教师将这几个选项设计成可交互性的几个选项,按需所取即可达到灵活自如的目的。

四、重点与简洁性的统一

1.突出重点,切忌面面俱到

突出重点是课堂板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在引导学生掌握教学内容中的重点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之前要认真研究教材,理清教材的知识点及重点、难点,根据教学内容合理确定课堂板书内容、板书的重点、难点及其板面布局。教师针对教学目的、内容和学生实际,突出重点、难点,详略得当地设计板书,力求达到引导学生了解全文、抓住要领,提高教学效率。

2.简练概括,切忌繁杂嗦

3.条理清晰,切忌逻辑混乱

层次分明是课堂板书的基本要求。板书内容层次分明,上下逻辑科学自然,条理清晰,能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清晰而深刻的印象。这又要求教师事前做好计划,反复琢磨,认真排版,方能井然有序。

4.设计内容与教法学法的统一

电脑美术板书设计篇8

关键词:平板设备;文化界面;物化;具身化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伴随当今日新月异的科技生产力的发展,传统的“数字媒介”概念已经有了巨大的变化,媒介形式由传统的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逐渐向新型数字多媒体移动产品过渡。其中发展最令人侧目的是平板移动设备(Tablet Devices),如苹果公司2010年推出的新产品iPad仅两年的时间达到近六千万台销量。尽管平板设备的技术创新吸引了许多目光,但对它的关注多集中于市场、产业和技术研发的方面,而对它的媒介特征和文化意义鲜有深入的研究和讨论。但值得重视的是,平板设备已经导致了一系列新的文化现象,并逐渐开始在一些传统手机和电脑没有涉足的领域发挥作用,越来越明显地突出自己不可替代的媒介特殊性。本文从美国学者里维·曼诺维奇“文化界面”的概念出发,对这一新的媒介特征和它所蕴含的文化意义作尝试性的思考。

一、文化界面

在技术与人的交互过程中,界面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学者们对界面的考虑并非仅局限计算机显示器的“图像用户界面”(GUI)或“人一机交互界面”(HCI)的技术研发或用户体验的研究,而是从更为宏观的文化层面对它进行解读。

里维·曼诺维奇指出,计算机自诞生起,它的身份从一种技术性的存在逐渐地向文化性的存在转化。人类历史上几乎所有的视觉文化元素,从文字、绘画、摄影到电影,都通过电脑的人一机交互界面被过滤一遍。他因此将电脑屏幕称为“文化界面”。此外,他从“文化界面”中发现某种结构性的力量。他指出文化符码不是一个中性的机械传送装置,在通常情况下符码会直接影响借助它所传播的信息。因此,曼诺维奇称之为“符码的非透明性”。他把这一概念植入计算机“文化界面”理论中,认为界面的编码模式隐性地,但又是决定性地“构造了用户对电脑的理解方式,决定了用户对通过电脑获得的信息进行思考的方式。界面把用户对不同媒介原有区别剥离掉,并代之以自己的逻辑概念施加给用户”。比如Widows操作系统父子级的文件组织方式预先假设了一种层级的世界观;而World Wide Web模式则是基于超链接的非层级的世界观,显然这两种模式对于用户信息的接受和处理影响和差异是巨大的;而且,当文字、图片和影像从传统书籍、绘画和电影中分离出来,一并无差别的显示在电脑显示器中时,它们原本的阅读和展示方式也暗中顺从于电脑界面的逻辑。

尼古拉斯·盖尼认为界面不仅是人与机器、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沟通途径,也在两个系统之间构筑了一条边界。对于界面概念的分析既有助于弥合技术/人文二分法而引起的冲突,也有助于理解我们与位于人/机之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最终“理解新媒介如何运作以及其运作结果的影响”。在这一思想原则下,盖尼进一步把界面的概念从GUI的考察框架中释放出来,认为界面可以被理解为“体系中成对元素相遇处的位置或表面,这些体系可以由一个人和一个机器,或者两个人,或者两个机器来构成”。从这个角度讲,传统的媒介,如书或杂志也是一种界面,我们通过它与书写的文本交流。而在电脑中,不仅仅GUI,键盘、鼠标也都是我们与数字世界交互的界面。这样,盖尼把整个媒介被理解为一个界面,成为曼诺维奇所说的“携带文化信息的符码”。

界面更广义的形式是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信息”。类似于曼诺维奇的“文化界面”,他同样强调媒介形式,而非信息内容的决定性作用。他认为“对人的组合与行动的尺度和形态,媒介正是发挥着塑造和控制的作用。然而,媒介的内容或用途却是五花八门,媒介内容对塑造人际组合的形态也是无能为力……媒介研究的最新方法也不光是考虑内容,而且还考虑媒介及其运行的文化母体”现在的许多新媒体形式证实了这一观点,如手机和平板设备,它们虽然继承了传统电脑的技术模式,以及包含同电脑一样的信息内容,如文字、图片和影像等等,但作为一种新型态的媒介,它们的移动性和小型化为它们赋予全新的文化意义。所以我们不能仅简单从GUI或HCI来讨论平板设备的界面概念,而是从整体上把作为用户和机器、机器与世界和用户与世界之间的交互界面,并考察二者的文化信息是如何通过这一界面被沟通起来。为了便于论述方面,我们把GUI称为用户与媒介交互的“硬界面”,把作为整体的媒介形态称为用户与文化交互的“软界面”。

“硬界面”处理的是人与媒介信息的关系。曼诺维奇认为如果从“信息维度”讲可以把界面和内容分开来看,“信息维度”是关于“用户接受、观看和思考量化数据的经验”,也即用户与“硬界面”的交流中所遭遇内容:包括GUI设计中的视觉传达元素、信息组织模式和用户反馈方式等。曼诺维奇同时指出另一种“传统经验”或“审美维度”。审美维度关注的是人行动的特殊性和唯一性:“这种工作界面建立了唯一的物质性和唯一的用户经验,任何对界面的稍微调整,都对人的行为产生剧烈影响。”“软界面”的概念正是立足于此。“软”所强调的用户/界面的交流不是通过对信息中文字、符号或形式的概念理解,而是和作为媒介物体形态及使用方式的整体界面的作用:一方面媒介的物体形态本身就会携带文化意义;另一方面,用户通过这一界面使自己身体延伸到周围环境中,并在行为的唯一性和特殊性中实现现象学意义上的具身化(Embodiment)。

比如,从媒介表征方面看,iPad在便捷性上似乎更类似于手机而非电脑:它触摸屏的设计以及可移动性都与手机一脉相承;可另一方面,书本大小的屏幕让它在硬界面的信息承载上比手机更有优势,这点又让其更靠近传统电脑的概念。这种模棱两可尴尬地位很难让人承认它是一种独立的媒介形式。但是当在某些特定的场合使用时,这种混合的媒介性质却让用户产生一种全新的体验。这正是曼诺维奇所强调的具有特殊性和唯一性的“审美维度”的体验,这种体验单纯从媒介形式“臆测”,或从信息内容“分析”是很难把握住的。因为在这种模式下,“选择某种界面是出于某种工作内容的动机,内容与形式都不能被拆解为分离的层次。”77他们在用户的具体实践中统一起来,即我们所说的“软界面”的交互意义。如同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概念只有在使用、交流和具体的语境中才能鲜活的,对iPad界面概念的理解也同样不能仅从一个个的孤立概念人手,在移动性、大屏幕、可触摸、多功能这些分别被其他媒介所共享的零碎概念里去摸索它的整体意义是徒劳的,只有这些概念在一个具体环境下同时体现在iPad的“软界面”中时,它独特的文化语义会自发地绽出。

总之,从“软界面”的角度我们很清晰的看到iPad和电脑、手机之间的区别:手机界面主要沟通人与他者主体间的交流;电脑的界面沟通人与虚拟世界之间的交流;而iPad界面更加适于人与现实世界的交流。在本文中,我们无暇考虑手机和电脑的界面概念,只针对iPad的“软界面”和“硬界面”如何把我们和现实世界联系起来进行探析。

二、平板的软界面:与现实的勾连

对平板设备软界面的理解首先要考虑到它的物质形态。米勒称之为“物化”:“物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所有的表达,包括意识或潜意识、社会或个人,都通过物化获得特殊的形式。只有给定一定的形式,事物才能被设想。”对于米勒来说,“没有哪个主体能够先于物化过程。”所有的意义都隶属于符号携带者,物化对象以它特有的物体形式预设了它的使用方式,并由此构造出自身的意义语境。显然,这里的“物化”也是曼诺维奇“不透明的符码”的一部分,也同时是软界面的表征,它直接影响用户和它的交互方式,以及它在用户头脑中的印象。平板设备切除掉臃肿的机箱、琐碎的键盘和鼠标,只留下书本大小的一块玻璃薄板,它因此开拓了传统意义上数字媒介的使用空间和使用方式,让自己得以进入各种空间完成手机和传统电脑不能做到的任务。这种物体特征的变化是平板设备区别于其他媒介形态的关键因素。与其他数字媒介相比较的话,平板设备即不同于台式计算机或笔记本固定的“桌面”系统(Desktop);也不同于手机可以随时随地使用的节点式的“蜂窝”系统(Cellphone)。它的物体特性赋予它“纸张”式的界面形态。

在人们长期的使用中,纸张形态逐渐固定下来,它的本身的物体特性,如大小、厚度适于携带特定的信息,并以某种方式传播。伊尼斯对媒介形态和传播信息的分析有利于对二者关系的理解。他认为“某种媒介更加适合于知识在时间上的纵向传播…尤其是该媒介笨重而耐久,不适合运输的时候;它也可能更加适于知识在空间中的横向传播……尤其是该媒介轻巧而便于运输的时候。”纸张显然比节点式的“蜂窝”能够携带更多的信息,而且更适于信息的储存、记录和整理;但是在通讯方面,它是延时的交流,如寄信或留便条,而不是像蜂窝那样跨空间、共时的交流。从这一点来说,蜂窝是空间性的,纸张是时间性的。另一方面,与“桌面”相比较,它又是轻便快捷的,能够携带信息在不同的空间展示,而不仅局限在桌面上;但是对于信息的承载和处理,“桌面”显然具有更大优势。它不仅可以存储大量的信息,而且充足的“操作空间”允许我们同时使用多种工具进行多项工作,并由其适合于高强度、持续性的专业任务。纸张对此则无能为力,它相对有限的信息和操作空间适于时间较短的,目的单一而明确的工作。所以桌面是时间性的,纸张是空间性的。在这三者的比较中,它们有各自产生、传播、记录信息的方式以及不同的空间和时间占有方式,这决定了它们有各自存在的场域,不能相互替代。

如上面所分析的,iPad在整个数字媒介系统中,以纸张的界面形式区别于其他媒介。这种区分得到的结果是媒介与用户相互占有程度的降低。电脑固定的座位和屏幕暗示用户可以对它长时间的使用,而且它所提供的复杂、多重且相互连接的信息让“主体以一种深度沉浸的方式淹没在现时中,他挣扎于控制所接受到的大量信息并考虑如何对它们分类、存储和恰当的进行反馈,所以,他一直处于慌忙之中。”这种无时不刻的当下感和现时性让使用者几乎完全的“浸泡”在电脑的虚拟世界中,而和现实世界彻底的分割。这些现象在青少年沉迷于电子游戏和网络的案例中屡见不鲜。手机的移动性的确把人从固定的座位和割裂的虚拟空间中解放出来。但“对于人际之间的信息交流而言,手机就是你的社会关系的载体”。为了保持始终的社会联系,手机难以离开身体须臾;手机的另一个限制是它的私人化特征,它里面常常储存许多私人信息,这也迫使人们对这种媒介产生强烈的依赖性。所以对于电脑来说,媒介是从时间上的占有用户,对于手机来说媒介是从空间上的占有用户。反观iPad纸张式的软界面,让它的媒介占有性就小很多:它无需处理电脑那样复杂的信息,而且界面设计采用的单线程模式每次只能处理一个任务,如浏览网页、短时间的阅读和游戏、制定日程或工作安排、网上购物等,这使它和主体间减少了时间上的占有;此外,iPad的移动性并非像手机那样在移动中仍然能和主体交流,如边走路边打电话,而是体现在可以自由地嵌入到现实环境中,让用户在各种环境中相对静态的使用。比如乘坐地铁、在咖啡厅休息或等待某事某人的“过渡空间”中使用。这使它减少了与主体之间空间上的占有程度。iPad纸张式的软界面的特性,即短时间的单项任务,让它在时空上总是投射向一个预期目标并暗示用户一个期限,等待用户完成任务并从界面抽身到现实世界中。

这种占有关系的减弱,让平板设备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海德格尔所说的“上手”的工具。他认为,我们同工具最“切近的交往”是使用,即一种“当下上手状态”。而“上手之物之为用具,其存在结构是由指引来规定的”。指引是指每个工具都是因其它的东西而产生效用,是一种“为了…而用”的结构,这一结构不是明确和封闭的,因为“上手之物”总是和世界其他的存在者相联系。我们和它的照面打交道的时候,是把它同周围环境一起带人寻视。“寻视概览并不把捉上手的东西,毋宁说它获得了周围世界之内的一种定向”。海德格尔称这种关系为“因缘”,世界整体正是通过上手之物和其它存在者的“因缘”关系呈现出来。

由于平板设备软界面的纸张特性具有这种与环境的“因缘”结构关系:一方面,它本身暗含一种有期限的确定的任务要求。即“作为效用之‘何所用’的可能的具体化”。这种具体化让它成为向我们自我敞开的“上手之物”;另一方面,它可以自由的嵌入现实环境中,“能够让当下的周围世界随时通过某种上手的东西向寻视呈报出来”,它的存在性也因而通过在不同环境中与现实的指引关系而被理解:它可以是清晨床头的闹钟、教室里的学习工具、或是汽车里GPS导航仪。总之,相比电脑和手机,它作为“上手之物”的工具和现实世界的结构关系更为紧密。

三、平板的硬界面:面向增强现实

硬界面和软界面不是相互割裂的,软界面为硬界面提供了一个理解的视域背景。iPad软界面与现实环境的“因缘”关系直接反映在App(应用程序)中。App的开发越来越面向实际生活环境,除了我们上文提到的在生活、学习中的使用例子,许多App允许平板设备进入更多的公共领域,比如在公司中被用作会议文件,在餐馆中被商家用作菜单,甚至被用作医患之间的远程诊断工具。平板设备硬界面设计趋势正是朝着在它软界面自在的文化特征发展,即在数字时代,重新把人与现实联系起来。

自电脑出现以来,许多学者对它将人从现实中割裂出去产生忧虑。在谈到电视屏幕时,罗兰·巴特说:“真实被方形的屏幕切除出去了,(屏幕)是一个纯粹被切出来的、不可逆转、不可毁坏的清晰边界;它周围的一切都被放逐到虚无,而屏幕内的东西,虽然没有身份,却被提升为本质的、光明的、可见的。”而计算机屏幕界面也进一步成为这种割裂现实的帮凶,马克·波斯特指出“界面设计……必须显示出某种透明度,也就是说,要显示为不是一种界面,不是一个介于两个生物之间的东西,而同时还要显得令人迷恋……构筑人与机器之间的边界,让技术更吸引人,把技术转化成‘用剩的设备’而把人转化为‘半机器人’,转化为与机器唇齿相依的人。”平板设备的出现有望把我们重新拉回现实。当它作为闹钟、书籍、地图或者菜谱时,位于界面后面的不是一个与现实平行并异质的虚拟空间,而是真实的世界本身。用户每次使用界面,它成为一个“上手工具”嵌入在真实时空中,并指引向现实生活世界。

平板设备的技术发展趋势暗合了当下“有形计算(Tangible Computing)”的概念。这是美国学者保罗·杜里西所提出的,他认为“现在的交互技术发展趋势不仅考虑键盘、鼠标和显示器等物理设备,以及对话框、菜单等虚拟设备,而且还要考虑计算机如何植人我们的环境和我们的生活。”这种科技思想希望把现实生活和计算机技术无缝的结合起来,让科技生活向所谓“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而非“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发展。“在虚拟现实的发展道路上,交互发生在一个虚拟的、电脑生成的世界……而增强现实走的是相反的方向,它把电脑移入真实世界,交互的环境是用户的世界,而不是系统的世界。”这种“增强现实”特征之一是“泛在计算性”(Ubiquitous Computing),泛在计算是“将计算能力无缝地整合到日常物品和行为中。”这在平板设备的纸张化的软界面中已经初显端倪。

平板设备界面交互的另外一个特征,即触摸式控制,进一步把它向“增强现实”的道路推进。触摸屏技术几年前在智能手机上已经流行,但是同其他的特征一样,这种交互方式进入到平板设备的纸张式软界面后,用户产生完全不同的体验。在丹·考尔曼提到的例子中,这种直觉化的交互方式不需要解释或训练,它驱动的是身体的自然反应,让仅几岁的幼儿很快就用iPad看画册。这种触摸式的使用“不需要注意屏幕中的图标,也不需要按‘翻页’按钮,我仅拖动我的手指,数字书页就会像真实世界中的真实物体一样跟随手指翻动。”显然这种“真实感”与头盔目镜(HMD)或3D眼镜之类的虚拟现实设备的走的不是一条科技发展道路,它更加关注人在真实生活中的行为经验,让技术服从人的习惯。马克·汉森称:“虚拟现实”更多的是利用“图像的模拟能力,和沉浸式的视觉模式”;而“增强现实”借用了“人具身化的形构能力……科技通过这种方式让身体在面对环境时延伸自己的运动、触觉和视觉。”这种观点颇似麦克卢汉的“媒介是人的延伸”,但以他媒介决定论的观点来看,这种延伸的背后是人的自我麻痹。而马克·汉森从更积极的角度看待这一问题,他指出,这里所延伸的并不是人的主体,而是梅洛一庞蒂现象学意义上的“身体图式”。身体图式体现在一种比主体意识更为源初的身体动能和身体习惯,身体图式中的运动体验“不是认知的一个特例,它向我们提供进入世界或物体的方式,一种应当被当作原始的,或最初的认识。我们的身体拥有它的世界,不需要表象或象征功能就能包含它的世界”。简言之,身体图式是我们在世界上具身的存在之源。以梅洛一庞蒂“肉身哲学”为理论基础的技术发展就如同他“盲人的手杖”的例子,这是完全不同于麦克卢汉式的“人的延伸”。对盲人来说,手杖不再是一个可被明确感知的对象,它成为盲人的身体习惯,非主题化地延伸了他的身体图式。“习惯于一顶帽子、一辆汽车、一根手杖,就是置身于其中,或者相反,使之分享身体本体的体积度。习惯表达了我们扩大我们在世界上的存在,或当我们占有新工具时改变生存的能力。”平板电脑软界面和硬界面的特性已经暗示出它在这一技术体系内发展的可能性。它与用户以身体的方式交互,鼠标间接而繁琐的操作通过简单的手势以直觉的方式完成,许多图标和按钮也不再是与界面交互的必备之物。界面和我们的距离感被最大的拉近了,尤其它特有的与外界现实的“因缘”结构,在某些时候甚至融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让用户在使用它时所体验的是与外界环境的直接沟通。用马克·汉森的话说,这是“用户行动与系统反应选择性的一致,它的目的不是从认识论或从本体论上欺骗人的观察,而是存粹的功能性把电脑尽可能无缝地整合进具身化者的运动行为中”。因此,平板设备的媒介可能性更多地是希望向用户敞开真实世界,而非以一个虚拟环境遮蔽真实世界。同时,用户也因此恢复了面对数字媒介的自主性,“不是被动的苟存于系统之间,而是在某种程度上借助它们实现自己的具身化。”

电脑美术板书设计篇9

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中,电脑主板的设计和制造是许多大企业都不在意的小生意,人们并不看好它的未来发展。但华硕的创业者却从PC广阔的市场前景中,看到了电脑主板,尤其是高品质电脑主板潜在的巨大市场潜力。

看到了机会,还要能够抓住机会。刚刚创立,毫无半点名气的华硕为了能够从市场中脱颖而出,采取了的一个看起来很普通的方法——以“高品质”的产品定位来与市场中其他的品牌区分。不久,华硕就凭借对产品质量近似苛刻的追求态度,领先的研发技术和快速的市场反应速度,打开了市场的影响力,并进而在全球范围树立了“华硕品质 坚若磐石”的市场口碑。

14年的时间,坚持“崇本务实”的华硕已经发展为一个全球性的企业集团,在美洲、欧洲、亚洲多个国家设有11个分部和覆盖全球的营销网络。目前,华硕在世界各地的员工总数约4万人,其中华硕设在苏州工业园区的工厂就拥有3.3万名员工。2002年,华硕整个集团的营业额达到了人民币273亿元,2003年的销售额预计也将攀升至2000亿新台币(约合人民币500亿元)。

从1000万到2000亿,华硕14年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 板卡构建基础

华硕这头猛狮是由电脑主板业开始“下山”的。

华硕成立之初,追求产品的品质和技术就成了创业者们工作的重点。几个月之后,这群工程师就创造了当时台湾主板业的一个记录:1990年,华硕与IBM同步推出了486主板,这是台湾自主研发生产的第一片486主板的纪录,当时足足领先了台湾同业半年以上时间。

PC的市场销量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快速成长,华硕也同时开始了自己的迅猛发展。推出了高品质、高技术的产品后,华硕迅速打开了市场的影响力,确立了华硕在全球主板领域的领导地位。

1992年1月,华硕主板月出货量第一次超过了30,000片;1993年,华硕率先推出了世界第一片双奔腾处理器的主板。

从1996年年底开始,来自国际一线厂商的主板代工订单像雪片一样向华硕飞来。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华硕发展的步伐就像脱缰的野马,产品销售遍布了全世界,并迅速成为了全球最大的主板厂商。

在随后的日子中,华硕相继推出了第一个“板载PB SDRAM的解决方案”、第一片K7主板、第一片Pentium 4主板、第一片“板载千兆网卡”的主板等等。在业界,华硕的主板被誉为了市场的“硬通货”。

2003年第三季度,IDC的最新统计数据表明,全球每4.2台电脑中,就有一台电脑使用华硕生产的主板。

主板之后,华硕又把目光放到了显卡、光存储以及网络通信等产品上。为此,华硕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资金构建了多个研究团队进行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和设计。华硕董事长施崇棠在一次采访中表示,“华硕给自己产品的定位有一个要求,就是在生产制造、品质上超越日本人,在系统技术上超越美国人,再加上华硕的速度、弹性、效率和成本”。 笔记本带来绚丽成绩

狮子称雄森林,除了要认准目标,更需要全面出击,才猎取到更好的猎物。

1996年,华硕的领军人物施崇棠就认定,结合信息技术、通讯及消费电子功能的3C整合产品将是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

华硕进军显卡、光存储以及网络产品后,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在积累了主板、光存储、显卡等PC配件的深厚经验后,整机产品就成了华硕必然的目标。这一次,华硕把新的目标锁定在笔记本。华硕开始了以笔记本为核心的新一轮产业布局。

1997年,华硕正式向市场推出了自己的笔记本电脑,由于在起步阶段,这台华硕的产品又厚又重。华硕副董事长童子贤回忆时说,不少同行多半都瞧不上,甚至引为笑谈。由于华硕在笔记本领域最初的目标非常简单,这台扎扎实实地设计、开发、生产出的产品尽管出货量小,但因为单价高,生产设备投资少、备料有限、不积压库存,结果第一年,居然小赚一笔。而通常来说,一家公司切入笔记本产业,两三年内不可能赢利的。

1998年,初出茅庐的华硕笔记本创造了一个目前还领先的世界纪录——“华硕笔记本在俄罗斯的“和平号”空间站平稳运行了700多天,没有发生任何故障”。崇本务实的文化熏陶下,华硕已经将主板的深厚功力和对品质的执著追求顺利扩展到了笔记本电脑。

随后,华硕推出笔记本新品的速度开始加快了。1999年,华硕领先业界推出全球第一台最轻、薄的全内置笔记本电脑;2000年,推出M8系列产品;2001年第三季度,IDC的市场调查数据显示,华硕的一系列笔记本已经在台湾市场占据销量第一的位置;2002年,华硕推出的经典产品S1系列,甚至获得了日本工业设计的最高大奖“G-MARK”(Good Design Award),后续的相关产品也接连获得了号称“世界工业设计奥斯卡奖”的德国汉诺威CeBIT电脑展览会的工业设计“IF”大奖。

进入2003年,华硕笔记本进入了一个快速成长的爆发期。除了笔记本电脑产量进入全球前五名外,接连推出的S1N、M2N、M3N、S200N等多款产品都获得了市场的一致好评,轻至920克、仅有A4复印纸一半大小的S200N还创下了全球最轻巧的迅驰笔记本电脑的记录。

6年持续的摸索和积累,华硕已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笔记本电脑设计、制造、销售和服务体系,华硕笔记本逐渐成长为主板以外的重要产品。

2000年,华硕电脑的营收中,主板和笔记本电脑分占全年营收的52%和21%,2002年华硕笔记本电脑营收已经达到了779亿新台币(约合人民币190亿元)的新纪录。截至2003年10月份的最新统计数字,华硕笔记本的营收已经达到了公司整体营业收入的四成,几乎与主板的营业额并驾齐驱。

在3C整合战略的指导下,华硕多元化的战略成绩斐然。在保持主板市场第一名的同时,华硕显卡的产量已经位列全球第二,光存储产品也已迈入全球前五名,笔记本则在2003年进入全球制造前五强。

有人曾经问过华硕当家人施崇棠,“进入笔记本比别人晚了十年,为什么还可以做得这么好”。施先生的回答颇有意味,“晚有晚的好处,早有早的优势,华硕的实力就是在把产品做得更好,技术做的更精”。 技术品质立身之本

丛林中的狮子是在不停的奔跑中,猎取食物,奔跑的速度和攻击的准确度是狮子猎食成功的根本要素。

曾经有人这样问过华硕的当家人施崇棠,“华硕凭什么取得如此好的成绩?”施先生的回答很简单,只有四个字“崇本务实”。他认为,任何企业的发展都要回归到基本面,那就是技术和产品,没有这两个东西,任何都是空谈。每个行业中,人们都会记得珠穆朗玛峰,但有谁会知道世界第二高峰?华硕的原则是无论做什么都要成为世界第一流的厂商,高附加价值的自有品牌是华硕必走之路,华硕决定投入的产品都应该以追求全球最大生产量为目标。

对于华硕的每一个员工,品质已经成为自然而然的 “天条”,每一样产品,包括其中的每一个部件都必须经过精挑细选和严格检测。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华硕还投入巨资建设了全球第一流的电磁检测实验室;购买亚洲唯一的一台用于检测产品散热分布的军用红外线检测仪。华硕这些做法的目的,就是为了给用户提供一个不一样的、经得起考验的产品。以华硕笔记本为例,目前,华硕笔记本电脑已经通过了TCO'99认证。要通过TCO认证,必须在生态(Ecology)、能源(Energy)、辐射(Emissions)以及人体工学(Ergonomics)等四个方面都符合极为严格的标准,在目前全球所有的笔记本厂商中,华硕的TCO'99认证标志既是第一也是惟一。

在华硕的文化中,与品质的苛求同等重要的就是技术的研发。在产品的研发过程中,华硕会针对消费者的需求,对产品的功能和技术上进行了多样的开发。例如,在主板BIOS的附加功能上,华硕就有十几项专利,技术研发的广度和深度都远远超过了其他主板厂商。而在显示卡、光存储、笔记本电脑、网络设备和PDA随身电脑等上面,华硕也拥有多项业界独有的技术。

施崇棠经常强调,企业要想永续经营,一定要将产品技术和市场进行结合,要坚持技术领先。他以英特尔为例子,英特尔公司的决策层都是技术专家出身,用技术观察市场趋势,用技术决定产品策略,用技术改善公司体质,用技术成为竞争的刀口。华硕要想永续的发展和经营,就是要把技术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实际上,在宽带及通讯网络产品方面,以电脑周边产品享誉业内的华硕的造诣也是颇深。华硕曾经是全球ISDN设备的最重要供应商之一,也是目前宽带和网络通讯设备的重要供应商之一,占据了目前全球非常重要的市场份额。目前,华硕是国际3G标准制定委员会的重要成员之一,对标准制定的贡献排在前六名,与诺基亚、摩托罗拉等企业并列。华硕针对802.11b、GPRS以及WCDMA三大无线传输领域的研发团队在这个领域已经收获颇丰。

目前,华硕涉及到的领域已经覆盖了主板、笔记本电脑、服务器、多媒体配件、信息家电、光存储、宽带及网络通讯产品、PDA随身电脑等多个领域。2003年10月14日,华硕自主研发的J100手机正式登台亮相,更填补了华硕在通讯终端产品方面的空白。

施崇棠表示,他一直的努力就是要在华硕内部达到一种不断探求“本质”的精神与力量,要有刨根问底及扎根的精神,“讲究技术本位,兼具全球化眼光的企业文化才是华硕经营的动力”。到2003年,华硕电脑已经连续第六年入选美国《商业周刊》全球IT100强,并连续六年被选为台湾《天下杂志》最佳声望标竿企业,可施崇棠在公司内部的发言却还是“我们并没有那么好,我们并不比别人优秀”。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华硕的辉煌业绩让世人瞩目,可华硕的每一个员工都依然兢兢业业地努力工作。 未来发展着眼大陆

狮子再凶猛,也离不开大森林做环境,对于华硕这只已经下山的猛狮而言,以大陆作为制造、研发的基地,放眼全球,才能更上一层楼。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台湾IT行业遇到了一个发展的瓶颈,不少专家就指出,“和美国经济的转型一样,台湾的制造业已经走到瓶颈,不能再靠台湾本地的制造业来赚钱,台湾企业必须转向更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台湾的企业必须改变,台湾的市场太小,没有市场基础,那么与大陆的配合就很重要,生根台湾的企业必须考虑全球布局”。

而一贯未雨绸缪的华硕董事长施崇棠则把大陆作为华硕发展的一个新天地,他认为,在未来产业的竞争中,除了加强聚焦(focus)、价值创新(value added)的基本功以外,成本(cost)的控制能力将是第三项重要的竞争条件。华硕的产品要具有全球最大的生产能力,无论从成本和发展来考虑,祖国大陆的内地就是个非常值得努力经营的地方。对于华硕来说,大陆的庞大市场潜力将不仅是其生产中心、研发中心,更会是未来的市场中心,也是华硕打造品牌的重要阵地。

1998年底,华硕宣布在苏州投资,设立制造中心。2002年初,华硕确定了内地的两大事业群,华硕电脑中国制造群和中国业务事业群:中国制造事业群是以苏州为据点,为全球供应华硕产品制造,中国业务事业群则负责华硕产品在国内市场的销售。5年来,根据公司的发展战略,苏州厂区逐步扩大,生产的产品领域也逐步拓展。目前华硕在中国内地的员工达到了33,000名,面积为54万平方米的苏州厂区第三期建设也已经接近了尾声。

从销售收入的增长来看,2002年起,华硕在大陆的营业收入就已经大于台湾区域的营收。2002年,据中国外经贸部的统计数字表明,华硕的出口额名列全国排名20位,江苏省的第一名。

2003年,华硕在国内市场的销量和品牌影响力更出现了全面的高速成长。主板和显卡的占有率保持稳中有涨的同时,华硕的笔记本、PDA随身电脑、准系统、便携式PC的市场销量也开花结果,节节高升。以笔记本电脑为例,华硕笔记本电脑的月销量在9月份已经超过7000台,成长性对比上年的同期超过200%,位居市场的前列。在国内的新浪网、太平洋电脑网“最有潜力国内笔记本电脑品牌”单项排名中更分获第二名和第一名。而目前华硕在国内推出的迅驰笔记本产品已经达到了5个系列,在国内众多的品牌中名列前茅。

华硕大事记(1994-2002)

2002年

台湾《PC Week》品牌知名度调查报告─华硕主板、显卡冠军,笔记本、服务器品牌第一名。 2002/12

《香港远东经济评论》中评选进入高品质服务产品第二名。2002.12

《亚洲周刊》评选500大华商,华硕名列前十名。2002.10

台湾《天下杂志》最佳声望标竿企业调查─华硕电脑连续四年入选前十大。2002.10

第25期美国《商业周刊/BusinessWeek》,华硕于Info Tech 100排名第23名。2002.06

《天下杂志》1000大制造业排名进入前十名,电脑与配件类别中排名进入前三名,并进入前三大赚钱的制造公司。Taiwan2002.04

华硕主板、显卡、笔记本、刻录机、DVD光驱于德国PC Welt杂志获奖。2002.03

华硕荣获Tom's Hardware Guide读者票选第一名,全球超过四成的电脑使用者选择华硕。2002.03

美国Tom's Hardware网站读者票选为最佳之nVIDIA显卡制造厂商。2002.03

华硕于Tom's Hardware网站之五万五千名读者票选中荣获“最佳主板品牌”之荣耀。

2001年

台湾PC Magazine杂志2001年度风云产品读者票选,华硕主板、笔记本、光驱、显卡皆获得年度风云奖项。2001.12

台湾PC-2000资讯品牌大普查,华硕笔记本、显卡、光存储荣获读者票选最多人使用品牌。2001.12

华硕电脑于台湾Far Estern Economic Review中,高品质的服务/产品排名中,荣获第四名。2001.12.27

华硕主机于《微型计算机杂志》获“读者首选品牌”之荣耀。2001.12

华硕电脑于《商业周刊/BusinessWeek》,在全球″The InfoTech 100″排行中获得第28名BusinessWeek2001.11

商业周刊六月二十二日——在世界百大企业集团排行榜-华硕电脑排名26名。Busines Weekly

华硕电脑进入Businessweek“TheInfoTech 100”公司排行榜第42名。

华硕电脑进入天下杂志2000年——台湾一千大企业排行榜第14名。

商业周刊五月十八日——一百大企业排行榜-华硕电脑排名13名。Busines Weekly

华硕电脑获得ODC证书ODC证书为产品环保性认证。无使用破坏臭氧层物质2001.03

2001年

华硕CABLE调制解调器荣获CableLabs认证并为第一个一次通过CableLabs 认证之缆线调制解调器。

荣获《商业周刊/BusinessWeek》Infotech 100BusinessWeekJune 2000。评为台湾高科技产业第三名,世界排名第59名。

华硕产品荣获ISO-9001/OHSMS 18001认证。

华硕F7440DVD 与P3B-F主机板荣获PC shopper杂志颁发最佳选择奖。

1999年

华硕P3B-F与P5A主机板荣获Run PC杂志颁发编辑推荐奖。

率先推出第一个最轻且最薄的笔记本电脑。

率先推出第一个以RIVA TNT2为基础的显示卡以及搭配的3D 眼镜。

率先推出第一个50x CD-ROM drive

率先推出第一个40x CD-ROM drive。

荣获Asiamoney杂志January版评为亚洲最佳管理公司。

荣获BusinessWeek杂志June 1999版认证为全球最佳百大科技公司。

1998年

华硕P6300笔记本电脑荣获选出置于和平号太空站上充分证明华硕P6300笔记本型电脑设计精良通过严厉考验。

荣获 BusinessWeek 杂志November 1998版认证为全球最佳百大科技公司第18名并是全球最佳performance公司中的第一名。

通过ISO-14000 认证。

1996年-1997年

华硕出品第一款笔记本电脑。

华硕推出第一款服务器。

荣获 China Credit Infomation ServiceLtd 认证为台湾最佳 500 大科技公司中第一名。

1995年

荣获 Asian Sources 杂志 September 版认证为研发第一与品质公司。

电脑美术板书设计篇10

【关键词】 电脑美术;个性;中国气派;美术创作

【中图分类号】G63.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2

自1946年研制的第一台巨型计算机到今天,我们已飞速进入了信息时代。作为信息载体中的要件,除文字和声音,图形图像已经成为当今频繁的信息传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近几年来,各大美术院校都增设了信息设计(数码媒体艺术)专业,并纷纷成立新(跨)媒体艺术学院,在原本的美术门类――绘画、工艺美术、雕塑、建筑、民间美术、艺术设计中加入了“电脑美术”这一新的门类。这些新鲜的专业名词正是借由信息产业飞速发展为背景而孕育产生的,同时也反映了信息时代对美术专业人才的新的需求。[1]崛起于20世纪末的电脑绘画方式,在大约仅10年左右的光景里,已经迅速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信息技术融入当今美术教学乃至一般美术创作活动也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和潮流。

艺术家和早期的工匠,因为手工的方式,他们的产品除了具有一般人类的特征外,会更多地呈现劳动者的独特个性。然而,在现代机械和电脑干预或加工之下的批量性生产,其产品除了具有一般人类的特征外,劳动者的独特个性特征已经被日益淹没,物质性产品尤其如此。

我们能否借助电脑,生产出依然具有强烈个性特征和艺术性的作品来呢?在美术教学和一般美术创作活动中是否可以努力尝试既能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同时也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的需求,进而产生出生动的富有中国气派有个性的美术作品呢?回答是肯定的。然而必须具备一些重要的前提。

一、电脑美术离不开传统美术的技艺基础

美术课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属于电脑美术创作,这就需要每位学生在机房里使用绘画软件来完成。绘画软件是当代科学技术对传统绘画手段的创新扩容和发展,是传统绘画的新的辅助工具。

比如在一次“变脸”的课中,结合学生喜欢时尚的大头贴,笔者尝试让学生使用电脑绘图软件photoshop,将自己或同学、亲人的“脸”合成到自己的偶像或其它有趣的图片上,体验一下电脑美术创作的娱乐之瘾。

绘画基础打好才能让电脑这一强大的辅助工具服务于自己的构想,课前就必须做不少传统绘画基础知识的训练积累和铺垫,比如,人物的肤色有各种色彩的偏向,并不是能和所有的身体、服装等搭配和谐,必须通过平时严格的色彩训练(色彩冷暖和明暗对比)等,才能在软件操作中对色彩的调节与搭配是否合理游刃有余;再者,没有认真学习过人体比例、五官比例的解剖知识,也会造成人物的头部大小与身体的比例关系失调,导致出现“畸形人”效果。有的学生平时注重对美术材料产生不同效果的探究,做完后还加入了木刻、彩色铅笔、油画等特效的滤镜,取得了很不错的艺术效果。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体验到了用自己的努力和眼光结合电脑软件创造了属于自己独特的“大头贴”。即便是是那种将图像拼接剪剪贴贴的作品,即所谓波普艺术,也需要很好地运用已经掌握的造型能力和色彩练习,才能较好完成。

因此,传统的绘画技艺基础是进行电脑美术创作的关键,要做出一幅完美的电脑美术作品,须要有良好的素描、色彩知识(包括对这些技艺的反复甚至艰苦的练习)和良好健康的审美观。

二、努力挖掘中国元素,形成中国气派

劳动是人类本质的对象化。就是劳动者将自己的心智与体能投射到劳动的对象上去,使得我们的产品充沛着人类的灵性活力,并为人类服务。作为艺术劳动的美术,作者心智的凝聚是其最重要的特征。而不同民族因其历史积淀、文化习俗、社会交往方式、思维语境等等的长期相对稳定所形成的群体性格,从而所呈现的气场,具有强烈的独特性。这种气场彰显为民族的气派。中华民族就是一个充沛着中国气派的民族,他的文学艺术因着其中国气派在世界民族之林独树一帜,中华民族为有这种气派而自豪。

人是社会的人,艺术家的个性不是随波逐流、盲目跟随流行,个性的发展必须扎根于我们的民族和国家,必须使其作品有一种自内而外的中国气派,同时不失艺术家的独特个性和与时俱进的生命力。我们的电脑美术可以而且应该担当此任。

笔者尝试在电脑美术课中努力挖掘我国民族艺术的元素。中国的艺术元素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民间武术、音乐、工艺、剪纸、皮影、木板年画、各地的戏曲乃至乡间傩戏、国画书法、金石篆刻等等浩如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