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科普宣传工作计划十篇

时间:2023-03-20 02:16:40

农村科普宣传工作计划

农村科普宣传工作计划篇1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支持农业,关心农村,致富农民的部署和《东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跃、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强科普能力建设,提高全市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依靠科技发展生产、脱贫致富、改善生活质量的能力,推动全市农村的科技进步、科学知识普及、实用技术培训、新品种试验推广和基层科协组织建设,整合农村科普资源,服务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工作目标

东港市是省科协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试点县(市)之一。“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在试点的行政村建立和配备“一站、一栏、一员”(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科普宣传员),旨在搭建科技传播的社会化服务平台。按照省科协要求,2006年1月—12月为试点阶段。在市委、市政府确立的确25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中,建设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科普宣传员;2007年为示范推广阶段,全市行政村60%完成“三个一”建设;2008年所有的村建成“三个一”,实现农村科普网络的全覆盖。同时,组织科普志愿者80人;建设《科普大蓬车》播放点15个;组织科技工作者为农村科技服务200人次;年培训农民13万人次,培训农村党员干部1000人次,培训农村专业技术人员及乡土人才200人,培训农村青少年1500人,培训农民经纪人500人;引进实验示范推广新品种、实用技术20项。通过开展“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活动,进一步推动“农民科技增收工程”的深入开展,完善农村科普组织网络,加强农村科普阵地建设,强化农村科普实践,抓好农民科技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三、工作内容

(一)、以“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为起点,巩固和发展完善已经取得的“全国科普示范县(市)、”“辽宁省科普工作达标县(市)”荣誉和成果,深入开展科普示范镇区、示范村、示范户、示范基地创建工作,在全市逐步实现科普网络建全,科普设施完备,科普队伍稳定壮大,科普示范基地完善规范,科技活动经常,科普成效显著。各级领导干部的科技意识、科学决策、科学管理水平和驾驭市场经济与现代农业的管理能力显著增强。农村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普遍提高。科技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及农业产业化的推动作用明显增强,实现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新突破。

(二)、以农村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和科普宣传员即“一站、一栏、一员”建设为突破口,依托农技协、村委会、科普示范基地等建立科普服务站,配套建设科普宣传栏,把农技协负责人、村干部、致富带头人、农民经纪人等致富骨干组织起来,培养成为科普宣传员,形成村级开展科普活动的场所、科普宣传阵地和科普志愿者队伍。在试点村至少培养一名以上科普宣传员。科普活动站要建立组织机构,做到有管理制度、有标牌、有电教设施、有活动记录,每月至少活动1次,并有效发挥作用。科普宣传栏一般修建在村部明显处,贴墙或立式,用白钢和铝型材制成,长5米,高1.5米(8块科普标准挂图),每月更换1次内容。市科协组织50名涉农专家组成新农村科技服务团,结合“一站、一栏、一员”建设和培训任务,定期、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科普讲座、技术服务,实现专家与农民的零距离对接合作。

(三)、以“农民科技增收工程”为载体,结合“大孤山庙会科技咨询”、“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活动日”、“科普之冬”等大型科普活动,大力开展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科普工作,使农民的科技意识明显增强,科技文化素质显著提高,农业经济中科技贡献率逐步加大,农民收入明显增长。与此同时,市科协继续组织开展“赶科普大集,送科技下乡”和“百名专家进百村带千户富万民”活动,使之成为长效机制,常抓不懈。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

为了使工作扎实开展而富有成效,东港市成立“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领导小组:

办公室设在市科协,主任由市科协主席鞠素澜兼任,负责“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工作组织协调,督促指导。领导小组将于8月份对此项工作进行检查验收,总结评比。

农村科普宣传工作计划篇2

一、成立领导机构

接到“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任务后,我们立即成立了扶绥县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协调领导小组,由县委分管科协的副书记任组长,政府联系科协的副县长任副组长,县科协主席、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县科技局以及各乡镇一名分管领导(科协主席)为成员,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科协,由县科协主席担任办公室主任,县科协副主席担任副主任,成员从县科协干部中抽出,在协调领导小组的指挥下负责具体工作的实施。

二、“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情况

1、元月10至12日,县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已对“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中所拟在十一个乡镇建立的科普活动站进行场地选址。即整合各乡镇原有的文化站,成立科普活动站,单独腾空1—2间场地面积在40—60㎡作为科普活动室。

2、在村级制作科普宣传栏。128个村委会3个居委会共131块,拟整合现有的村委会村务公开栏,基本为砖墙结构,有挡雨装置。

3、村级落实兼职管理员1名,由村委、居委会定工干部兼任。

现各村已配有科普员一名。

4、目前已购置电视机(29吋)11台,影碟机11台;定做阅览台(桌)250张,方头櫈500个。

三、前期经费投入

县财政已落实配套经费3万元,这批经费已安排购置电视机、影碟机、制作阅览台、方头櫈等。

四、问题和建议

1、经过近3个月的宣传和发动,群众对“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有了初步了解,认为“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是实实在在为农民排忧解难的好事,群众参与的热情高涨,迫切希望上级科协领导能够抽出时间多到基层走一走,看一看,指导各地“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工作,真正抓出成效。

农村科普宣传工作计划篇3

自XX年以来,我村被云南省科协定为省级“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项目建设村,在红塔区科协、凤凰路街道办事处指导、支持、帮助下,灵秀村党总支、村委会按照《云南省科协“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方案》的要求,大力开展以设立一个科技服务站;建设一组科普宣传栏;配备一名科普宣传员;每年开办一个农函大班;大力发展水果产业,增加村民收入;培养一批新型农民科技示范户;联系区林学会、区科技局、区植保植检站作技术后盾,聘请3名水果科技人员长期为我村水果生产服务等几方面开展科普惠农示范村建设。通过近一年来科普惠农科技示范村建设及各种科普活动全面开展,推进了我村学科学、用科学、科学发展、科学致富的良好村风的形成;培育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了村民科学素养;进一步培养科学、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全面促进我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增收。同时,为我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文化支撑,促进我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周边村、居委会起到了良好辐射示范作用。根据“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具体工作内容、工作措施、实施进度、预期目标实施情况作如下小结:

1、宣传科普惠农兴村意义,强化科学发展观:村党总支、村委会利用干部会、村民大会、培训会、广播、宣传栏、大型广告等形式,宣传“科普惠农兴村计划” 是中国科协、财政部在“xxx”规划期间联合实施的通过抓重点、抓亮点、以点带面、榜样示范的方式,加强农村基层科普能力,建立农村科普长效机制,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从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入手,辅以科普项目示范,是培养农民群众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以及依靠科技发展生产、改善生活质量的能力,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助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良好途径。“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在我村的做法、要求、达到的目标、完成的任务。使省级“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建设示范项目深入人心,营造了学科学、用科学、科学发展、科学致富的良好风气,强化了村民对科学发展的认识。

2、着力建设科技服务站:在灵秀村村民相对集中地村委会所在地,利用村委会原有的活动室建设了一个科技服务室,一是配置桌椅40套、图书阅览架6架、阅览桌3张、报架一个、图书柜一个,图书XX册、科技书800余册;二是配备组合音响一套、电视机、dvd各一台、dvd光碟100片;三是制定了科技服务室的工作制度,除星期六、星期日外,每天下午3:00—5:00时对村民开放。较好地为村民提供了一个看书读报、学科技、学文化、交流技术、传递信息、进行科普培训、农技协活动的阵地。

3、完善科普宣传栏:较好地利用、维修、更新、使用好一组结构为四块两面橱窗,面积32平方米的科普宣传栏,每两个月更换一次内容,进行以党的科技路线、方针、政策,致富科技信息、农村实用技术、科学生活方式、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等为主要内容的科普宣传,为农民提供又一学习场地,每月更换一次宣传内容。科普宣传栏的建设使用,给村民增加了一个学习、休闲、交流的场所。

4、配好了一名科普宣传员:从XX年开始,我村选聘好一名有文化、懂技术、会致富,乐于奉献,热衷于农村科普事业的本村能人(陈家荣),作为科普宣传员,专门从事村日常科普工作,主要管理科技服务站、科普宣传栏、农函大、林果协会等。村委会将和选聘科普宣传员签订工作目标任务书,时间为每年一签。4个村民小组各选聘一名兼职科普宣传员,专门从事科技工作,使整个村委会的科普宣传渠道畅通,网络健全。

5、每年办好一个农函大班:以提高农民生产技能为着力点,按照灵秀村林果业发展的要求,本着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每年办好一个农函大班,XX年己办樱桃栽培班,XX年已办梨树栽培班,招收学员58人,全部合格结业,XX年正在办杨梅、樱桃栽培班,招收学员59人,农函大按制定的教学计划办学,聘请林果专家授课,农函大办学使村民全面掌握了水果科学栽培管理技术,培养了生产技术能手,在全面抓培训的基础上,现场、个别具体指导下,为灵秀村优质水果的生产提供了技术保证。

6、大力推进水果产业发展:灵秀村委会很适宜发展温带水果,水果是我村传统产业,也是主要产业。为大力发展该优势产业,我们采取提升和开发并举的方式,实施从XX年开始用二——三年时间改造梨、樱桃、桃老果园890亩,发展“矮化、密植、早实、丰产、优质”核桃、梨、樱桃、新果园410亩,通过良好的栽培管理,提高水果的产量和质量,进而提升水果生产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计划。预计二年后水果收入可达100万元。XX年,林果生产上主要开展的工作。一是聘请有关专家编印制作了,《灵秀村果园果树周年管理时间表》、《灵秀村梨树栽培技术措施》、《灵秀村樱桃栽培技术措施》三份实用技术材料,组织果农学习,指导果农应用。二是街道办事处协调友好单位支持项目实施,两友好单位无偿给该村提供化肥65吨,硫磺粉1吨,支持生产技术措施的落实。三是组织广大农户、果农全面开展冬季果树病、虫防治工作,为防止冬季树干灼伤和病虫侵入,以村民小组为单位配制石硫合剂、果树涂白剂约1吨,组织大规模的果树树干涂白工作;XX年1月上旬在冬季果树修剪、拉枝的基础上,发动果农用石硫合剂对果树进行全面的病虫害防治,彻底改变了灵秀村多年冬春季节果园粗放的局面。四是在红塔区科技部门的帮助、指导下,从山东省果树研究所苗木微繁中心引进抗根肿病矮化砧木苗,148-8、148-2各50株,按株、行距0.5×1.0米的规格种植于灵秀二组山后果园中,计划XX年二月份嫁接本地樱桃,开展樱桃品种抗根肿病及矮化栽培试验示范。五是举办冬季果树修剪、拉枝的现地培训。12月16日,邀请红塔区科技局副局长陈见川就樱桃和梨树冬季修剪、拉枝的具体要领进行实地培训,受训果农30余户,发放《樱桃冬季修剪培训参考资料》110份,由于培训采取集中讲授,个别指导的方式,培训效果较好,深受果农欢迎。XX年5月14日,根据果树夏季管理特点,尤其以樱桃落果后管理技术特点为重点,避开灵秀村委会大春栽种繁忙时间,聘请红塔区科技局副局长陈见川就樱桃树、梨树夏季管理的主要措施举办了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综合培训班,培训果农60余户。培训内容为:一是施肥,就施肥的时间、肥料品种搭配、施肥量、施肥方法等进行简明扼要、实际操作性强为特点的讲授办法给果农培训;二是夏季修剪、排灌。以拉枝、摘心为主作为夏季修剪的重点,调节果树的通风透光条件;以畅通果园排水系统,保护果树根系正常生长发育。三是夏季果树病、虫、草害的预防防治。针对夏季果树上常见的病害、虫害的化学防治、生物防治作了全面的介绍。培训由于采取理论与实地操作相结合的讲授方式,受训学员能实际地感同身受,整场培训秩序井然,培训效果显着,扎实推进了“科普惠农兴村”项目的实施和农函大办班的顺利开展。六是针对果园省份不足,推动果农对果园进行全面、合理、配方施肥管理。七是针对樱桃树的流胶现象,引进针剂型新农药“恩泽霉”(丙烷脒)对树体注射进行防治樱桃流胶病试验,试验面积5亩。八是实施项目以来,由于部分数据只有当前调查的,无法进行比对,但从灵秀目前林果业发展上的变化,尤其是果树病虫害防治上,项目的实施成绩是显着的。

7、培养了一批新型农民科技示范户:按照“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项目实施要求,结合灵秀村自身林果发展的实际,在改造二组樱桃园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学科学、用科学,广泛开展各种实用技术培训,大力促进林果、种植、养殖业发展的同时,积极从农函大学员、农村党员、生产能手中培养19户新型农民科技示范户,示范面积29.3亩,形成小片连片开展示范,从资金、化肥农药给予补助,再加以精心指导,按节令、果树生长特点,定期、不定期进行理论、实际操作培训,使这些示范户发挥好良好引导作用,XX年跟踪调查樱桃种植示范户14户,种植面积22亩,总收入达74800元,平均亩产值达3400元,由于XX年气候异常,樱桃绝收,无可比性。影响和带动村民共同发展经济。

8、建立良好的技术保证后盾: 发展优质温带水果生产,关键是要有先进现代生产技术作保障,为增加我村水果科技含量,确保高产优质,村委会聘请区林学会、区科技局、区植保植检站科技人员3名水果科技人员长期对我村水果生产进行技术指导,并坚定不移的引导果农落实各项生产技术措施。

9、资金使用情况:到位资金8万元,自XX年5月项目实施以来,资金使用情况明细如下:

一、建一个科技服务站建设:

灵秀村委会本着实用、节俭、资源共享的原则,在村委会原有设备的基础上,就科技服务站建设工作,配备桌椅40套,开支经费:10000元;图书阅览架6架,经费:3000元;阅览桌3张:2400元;报架一个,经费100元;图书柜一个,经费:1200元;购图书XX册,经费:9600元,其中科技书800余册,使用经费4100元;添购组合音响一套4500元;电视机、dvd各一台,经费2700元,整个科技服务站建设工作共花费资金:33500元正。

二、建设一组科普宣传栏及制作科普惠农宣传牌,共用经费800元。

三、配备一名科普宣传员。长期选聘一名有文化、懂技术、会致富,乐于奉献,热衷于农村科普事业的本村能人(陈xx),作为科普宣传员,专门从事村日常科普工作,主要负责科技服务站、科普宣传栏、农函大、林果协会等工作。自XX年5月至今共用经费8000元。

四、每年办好一个农函大班及培养一批新型农民科技示范户。着力积极推进学科学、用科学,广泛开展各种实用技术培训,大力促进林果、种植、养殖业发展的同时,积极从农函大学员、农村党员、生产能手中培养19户新型农民科技示范户,示范面积29.3亩,形成小片连片开展示范,从资金、化肥农药给予补助,再加以精心指导,按节令、果树生长特点,定期、不定期进行理论、实际操作培训,使这些示范户发挥好良好引导作用,XX年至今,共用培训经费15500元。

五、大力推进水果产业发展。一是从山东省果树研究所苗木微繁中心引进抗根肿病矮化砧木苗,148-8、148-2各50株,按株、行距0.5×1.0米的规格种植于灵秀二组山后果园中,计划XX年二月份嫁接本地樱桃,开展樱桃品种抗根肿病及矮化栽培试验示范,使用经费1200元;二是XX年冬季,组织引导广大农户、果农全面开展冬季果树病、虫防治工作,为防止冬季树干灼伤和病虫侵入,以村民小组为单位配制石硫合剂、果树涂白剂,组织大规模的果树树干涂白工作;XX年1月上旬在冬季果树修剪、拉枝的基础上,发动果农用石硫合剂对果树进行全面的病虫害防治,彻底改变了灵秀村多年冬春季节果园粗放的局面,共用经费XX0元。三是针对樱桃树的流胶现象,引进针剂型新农药“恩泽霉”(丙烷脒)对树体注射进行防治樱桃流胶病试验,试验面积5亩,使用经费1000元;三项工作共用经费22200元。

综合上述五项,项目实施至今,项目资金已全部用完。

农村科普宣传工作计划篇4

一、指导思想、方针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科教兴碚、人才强区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大力加强全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加快学习型社会、创新型城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推进富民兴碚、构建和谐打下坚实基础。

二)工作方针

全民参与,政府推动。提升素质,促进和谐。

三)工作目标

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有长足发展,2020年。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形成比较完善的组织实施、条件保障、监测评估体系,公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提高,达到全市先进水平。

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有较大发展,年。公民科学素质明显提高,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公民基本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科学素质工作机制及社会各界共同推进科普工作的格局初步形成,科学素质建设基础工程(科学教育与培训、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科普基础设施)初步建立,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明显增多。

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四大行动

一)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

中小学开设新科学课程,全面提高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科学教育质量。制定《区中小学生科学素质建设实施意见》落实科学素质教育目标与任务。开展学龄前科学启蒙教育。提高学校科学教育的质量,使中小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培养科学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建立中小学科学教育评价机制,监测学校科学教育质量。

与校内外科学教育机制相互衔接。积极组织我区中小学生参加全市乃至全国性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等科学教育活动。广泛开展课外科技兴趣小组、校园科技节、社区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广泛开展校内外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建立科技界和教育界合作推动科学教育发展的机制。组织科技工作者与未成年人开展面对面的科普活动。利用重大科技事件、科技热点问题开展青少年科普活动。普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能源、心理生理健康、安全避险等知识。加强“珍爱生命、远离”和“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宣传教育。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通知》〔〕9号)精神,广泛开展中小学安全知识教育。增强未成年人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初步认识科学的本质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培养未成年人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交流合作、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为未成年人搭建校外活动平台。

农村中学开展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的分流教育,提高农村未成年人科学教育水平和质量。普及农村义务教育。有条件的学校推进“双证”绿色证书、毕业证书)教育工作。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开展农村科学教育。加强农村校外未成年人非正规教育,组织开展科学知识、生活能力、生产技能等方面培训,提高其科学素质。加强农村中学毕业生的技能培训工作,帮助他掌握1―2门农业生产实用技术或职业技能,培养其改善生存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重视家庭教育在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中的重要作用,加强未成年人家长科学素质培训。家庭教育中倡导引导式、鼓励式、互动式、示范式的教育方式。

用优秀、有益、生动的科普作品吸引未成年人,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宣传机构和有关文化团体要加大面向未成年人的科技知识传播力度。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利用科技类博物馆、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的教育资源,整合我区科学教育资源。为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服务;加强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区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区科技活动中心等综合型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的科普教育功能,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在未成年人校外教育中的作用。

二)农民科学素质行动

促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发展。乡镇一级应巩固完善以科学普及为主要任务的科协组织,并配备专职或兼职干部。建立健全农村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的组织网络。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村基层科普组织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建设和发展,充分发挥其在农村科普中的作用。要通过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和金融、科技、人才的扶持以及产业政策引导等措施。

形成科技人员为“三农”服务的有效机制。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广泛开展面向农民的科普活动。深入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农技推广月等活动。扩大和健全农业专家学者、科技服务团和科普志愿者队伍。有针对性地开展保护生态环境、节约水资源、保护耕地、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倡导健康卫生、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反对愚昧迷信、陈规陋习,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气,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用、通俗易懂的农业科技培训。以“农业产业化百万工程”为依托,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涉农部门、科技部门、群团组织要结合绿色证书工程、双学双比、巾帼科技致富工程等活动。深入实施“十百千科技人才下农村行动”科技进村入户”等活动,传播实用技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总结推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业广播学校、农村致富函授大学的经验,完善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培养农村青年的科技创新能力。力争在十一五”末全区农村实用人才达到10万人。

积极开展农民工的引导性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加快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培训机制,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职业技能培训。按照《―年区农民工培训规划》要求。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持证上岗就业。鼓励各类培训机构主动与劳务市场和用工单位签订合同,开展“订单”培训,对农民工进行定向培训。十一五”期间,建立一批覆盖全区的农民工培训基地和劳动力供求市场信息网。

推进全国科普示范区创建工作。通过开展创建活动,深化科普示范创建活动。继续开展市、区级科普示范镇(街道)村(社区)家庭(户)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建设。推动《科学素质纲要》区的贯彻落实,提高重点人群科学素质、增强基层科普服务能力、优化科普工作的社会环境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推动我区全民科学素质不断提高。

贯彻中国科协、财政部联合实施的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探索并建立我区农村科普工作激励机制。通过“以点带面、榜样示范”方式,积极探索建立农村科普工作激励机制。十一五”期间。评比、筛选、推荐、表彰一批有突出贡献、有较强区域示范作用、辐射性强的农村科普先进集体和个人,提升表彰层次和奖励力度。全区各部门要结合自身工作加大对农村科普的支持力度,带动更多的农民提高科学文化素养,掌握生产劳动技能。

三)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

深入开展“科教进社区”活动,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创新社区科普活动的机制和方式。加强社区科普组织、科普学校建设,广泛开展社区科普教育和培训,重点倡导和普及节约资源、环境保护、污染减排、节能降耗、安全生产、健康生活等观念和知识,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

实施职工技能提升计划,加强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围绕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开展以提高职工生产技能为目标的技术创新活动,广泛开展操作比赛、技术比武、科技知识竞赛等职工教育培训。深化“讲理想、比贡献”厂会协作”等活动,提高企业职工素质,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各类企业每年技能培训考核鉴定人数应不少于技术工人总数的20%建立关键工种、关键岗位“首席工人”首席技师”职业技能带头人”等职衔,并给予相应待遇。每两年评选一次“区优秀职业技能带头人”

帮助退役士兵增强竞争择业和自主创业的能力。继续抓好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

培训内容以民工实际需要和用工单位、工程需求为主。加强进城务工人员技术培训。交通、建筑、工商、劳动等行业和部门要注重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和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倡导并鼓励月平均使用进城务工人员达到100人的用工单位或造价1000万元以上工程项目的建筑工地建立定期培训制度。

提高失业人员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5.加强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

四)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

建立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的学习、培训制度。区委党校和行政学校等干部培训学校要将提高学员科学素质列入教学计划,建立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提升机制。组织、人事部门要将党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技知识学习纳入干部理论学习计划和党校培训规划。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落实。各单位在创建学习型单位中要把科技知识学习作为重要内容。组织、人事部门在公开选拔领导干部以及公务员录用考试中,要列入与科学素质要求有关的具体内容。

开展相关知识的学习培训,帮助广大干部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科学文化素质,提高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的能力,并以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的提高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要将科普宣传教育纳入全区形势政策宣传内容,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的教育。每年组织举办面向各级领导干部的科普报告会。党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要带头参与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和科学纪念日等科普活动,自觉提升自身科学素质。

三、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基础工程

一)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

加强科技教师业务培训,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中小学专兼职科技教师队伍。保持科技教师队伍的稳定。强化中小学教师的科学教育培训,将教师科学教育纳入教师继续教育之中,采取多种途径开展业务培训。加强农村教师科学教育培训,提高农村教师科学素质。鼓励在碚高校开设科学教育专业,建立全民科学素质教育研究中心,为我区中小学培养高素质科学教育教师。鼓励引导离退休科技工作者参与我区科技教师培训工作和未成年人科学教育辅导工作。充分发挥我区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的作用,发展壮大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区级每年培训中小学科技辅导员教师50人次。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积极推广义务教育阶段综合性科学课程,构建学校科学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全面落实中小学新课程计划,逐步推进高中科学课程改革。动员和组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专家参与中小学科学课程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和科学教师培训。完善中小学科学教育教师资格认定,制定学校科学教育评价标准,将学校科学教育纳入学校的综合评价,将学生科学素质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充实教学仪器设备、音像设备、计算机等教学器材。积极发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加强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学校科技活动室、实验室、图书馆。农村中小学全面建成卫星接收站和计算机教室。

构建不同职业、不同工种、布局合理的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增强在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职业学校等各级各类学校的科学教育和培训功能。鼓励和支持科普场馆、社区学校、化技术学校等开展科学教育与培训。加强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各类培训的科学教育教材建设。

二)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

促进原创性科普作品的创作。以评奖、作品征集等方式,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加大对优秀原创科普作品的扶持、奖励力度,积极组织参与“市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奖”作品征集活动。扩大对获奖作品的宣传,吸引和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科普作品创作。建立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新成果及时转化为科学教育、传播与普及资源的机制,鼓励我区科技工作者面向社会撰写科普读物,进行科普讲演和传播。制定优惠政策和相关规范,鼓励和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科普资源开发,加强科协与科技管理部门及主要科普资源支配部门的协调,加大科学研究资源和科学普及资源的统筹,扩大我区高校、科研机构的实验室、大型科研装备的科普利用率。加强区科普协会组织建设,加大科普创作力度。调动科技工作者科普创作的积极性,把科普作品纳入相关专业业绩考核范围,科普创作作品可纳入新闻、出版等相关系列职称评定范围。

享受相关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加强科技、教育部门与高校、新闻媒体合作,积极发展科普文化产业。将科普资源开发纳入新兴文化(创意)产业目录。扶持科普类广播、影视、动漫内容的开发和制作,推动科普创作的市场化、产业化。

充分保护知识产权,严格执行相关法规、规章和标准。创造公共科普信息资源公平使用的法制环境。

三)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工程

满足群众对科学知识的需求。鼓励、支持新闻媒体开设“科学与生活”等科普栏目,加大媒体科技传播力度。增大电视、广播、报刊、网站科学知识的播出时间、数量和版面。提高科普宣传质量。新闻媒体的科普宣传要进一步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要及时利用重大科学事件、科学热点问题进行科普宣传,提升新闻媒体科普宣传的档次与质量。积极打造在科普宣传上有广泛影响的媒体精品。

建立并扶持我区有特色、覆盖率高的科普网站;公众信息网、政府网站和各职能部门网站要加大科普、科技宣传力度,打造科技传媒品牌。促进科技信息和科普知识的传播。

大力扶持科普出版物在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发行工作。鼓励编印面向农村和偏远地区的科普资料、科普宣传品并免费向群众发放。

指导公众以科学的行为和方式应对突发事件。提高我区媒体对于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

四)科普基础设施工程

规范科普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充分发挥我区现有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发挥现有科普设施的作用。完善科普教育基地管理办法。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科普教育基地的指导和服务,对现有科普设施进行机制改革和更新改造,充实内容、改进服务、激发活力、发挥作用,满足公众参与科普活动的需求。年,完成一批重点科普教育基地的改造建设,扩大我区科普教育基地数量。逐步建立和完善科普场馆对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的优惠或免费开放政策。

加大对公益性科普设施建设和运行经费的投入。进一步发挥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的作用,将区科学宫即科学素质教育活动中心(暂定名)建设纳入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及基本建设计划。拓展和完善其科普教育功能。十一五”期间,至少建有一所综合性、多功能的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对已建成的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教育活动场所要加大公益性科普设施投入,拓展和完善其科普教育功能,使其充分发挥未成年人校外教育科普作用。体育场馆要免费或优惠向青少年科普活动开放。

充分发挥各基础设施的资源优势,拓展和完善现有科教文化基础设施的科普教育功能。建立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定期向社会公众开放、开展科普活动激励制度。整合利用社会相关资源。发展科普教育基地。整合各行业系统流动科技服务资源,建立“流动科技馆”为城乡社区、学校特别是农村地区提供科普服务。

年,加强基层科普设施建设。加强科普画廊和科普活动室等社区基层公共科普设施建设。全区每个社区要建有一个科普活动室(或科普学校)一个科普画廊。加强乡村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科普员建设,提升农村基层科普服务能力。年,力争全区100%行政村建成“一站一栏一员”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乡村科普员)并有效发挥作用。深入推进和实施“十百千万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工程”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加快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形成全覆盖的出版物公共借阅网络,推动农村经济科学发展。

四、保障措施

一)对境内外机构和个人兴办公益性科普事业,完善政策法规。认真落实国家关于鼓励科普事业发展税收政策有关精神。大众传媒加强科技传播、繁荣科普创作,高校科学教育、传播与普及专门人才培养,科普文化产业等制定相关政策,对综合类科技科普报纸和音像制品、科普基地、科普活动、科普捐赠、科普设施建设等科学传播、普及活动在市场准入和税收上给予优惠,对科技馆、向公众开放的气象站和高校、科研机构向公众开放的科普场馆的门票收入免征营业税。

二)加大科普经费的投入,加大经费投入。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市科学技术协会条例》有关规定。并将科普经费列入区、镇两级财政预算,保障《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顺利实施。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根据各自职能,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推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各类公益性科普事业实体、捐资建设公益性科普设施和开展公益性科普活动,并享受国家和市的有关优惠政策,逐步形成财政拨款、单位投入、社会赞助和广泛吸纳境内外机构、个人资金的多渠道科普经费投入机制。

三)为我区科学传播、科学普及、科普场馆培养专业人才。要按照《公务员法》加强科协的机构和组织体系建设,支持科协按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充分调动在职科技工作者、大学生和离退休科技、教育、传媒工作者等各界人士参加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积极性,发挥他专业和技术特长。支持科技专家主动参与科学教育、传播与普及,促进科学前沿知识的传播。加强队伍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和进修活动,加强业务学习,提升在职科学教育、传播与普及人员的科学素质和业务水平。支持在碚高校开设科学传播、科学普及专业。

四)制定并实施《市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评选办法》市区科学普及工作奖励办法》建立完善科普兼职人员和志愿者激励措施,建立完善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大对科学普及工作的表彰奖励力度。表彰奖励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组织。

五)并将其纳入我区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坚持每两年开展一次全区公众科学素养调查、评估,做好监测和评估。建立我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的监测指标体系。并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五、组织领导

各部门、镇街共同推进实施。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监督检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工作。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科协)负责有关日常具体工作。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农村科普宣传工作计划篇5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不断推进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科技指导、科技示范带动三个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面向农民特别是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的新郊区、新农村建设的科技服务长效机制,让科技培训持续惠及广大农民,不断提高全区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

二、目标任务

1、创建和培育农村适用技术培训示范基地和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作为全区开展“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重要抓手,每年评选表彰一批在农村科技培训工作中具有突出贡献、有较强区域示范作用、辐射性强并得到农民群众广泛认可和好评的农村适用技术培训示范基地和科技致富带头人,并在此基础上择优推荐参加市科协和中国科协评选。通过以点带面,榜样示范,切实有效地推进农村科技工作,不断增强科普服务新郊区、新农村建设能力。

2、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网站等新闻媒体及群众性文艺汇演等各种载体,广泛宣传受表彰的农村适用技术培训示范基地、基层农村科普单位(场所)和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的先进事迹。

三、组织实施

1、组织机构

建立“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领导小组,由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科协、区农委、区教育局、团区委、区妇联组成,负责全区开展评选、推荐、宣传等工作。各镇在党委领导下,成立相应的工作小组。

2、评选及推荐名额

“十一五”期间每年全区评比表彰5个农村适用技术培训示范基地和10名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在此基础上,根据市下达的推荐名额和要求,择优推荐申报全国和市先进单位(基地)和个人。

3、推荐范围和评选要求

农村适用技术培训示范基地:

必须建立在直接面向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以讲座、培训、示范、“四技服务”等方式,致力于普及科技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致力于提高农民适用技术应用水平和科技素质,促进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基地。

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

从事农业科技工作连续3年以上,获得区农民土专家、科技示范户、新型农民、专业户等荣誉称号,并掌握一项或多项农业适用技术,具有较强的科技示范带头作用,年内科技指导帮困3户以上。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在广大农民群众中具有较高的科技素质和专业技能。在建设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方面成效显著,得到当地群众广泛认可和好评的农民专业技术人才和农村科普志愿者。

4、推荐程序及评审

每年1月开始,由各镇科协组织符合条件的单位(基地)和个人进行申报。区科普惠农兴村领导小组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评审,确定推荐单位(基地)和个人名单,于4月底前进行表彰,并择优向市、全国推荐“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和“科技带头人”。受到表彰的单位(基地)和个人,按受奖等级分别授予相应的荣誉称号。

四、奖励办法

按照“以奖代补和奖补结合”的原则,给予奖励支持。受表彰的区级先进单位(基地)和个人由区安排专项资金给予奖励和补助。区农村适用技术培训示范基地奖励2万元,区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奖励2千元。

各级受表彰的先进个人和单位(基地),奖励和补助金额不重复计。受全国和上海市表彰的农村适用技术培训示范基地和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由相应的表彰部门给予奖励。

五、主要措施

贯彻落实“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是推进上海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助力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必须从以下三方面予以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由区委组织部、区科协等有关部门牵头成立金山区科普惠农兴村领导小组,由区科协负责日常工作管理,各镇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相应成立工作小组,制定本镇计划实施方案,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把本镇(村)“农村适用技术培训示范基地”,科技致富带头人推荐好,并要纳入日常工作计划加以引导,确保组织实施。

农村科普宣传工作计划篇6

为提升科普工作对发展的支撑力度,2013年5月,贵州省政府与中国科协签署了《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共建协议》,明确提出:“到2015年实现全省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比例超过3%。”

随后,大规模的公民科学素质先进县(市、区)创建活动在全省铺开。在这一创建过程中,盘县高度重视,狠抓落实,以科普信息化建设为重点,以完善体制机制为保障,着力构建大联合、大协作工作格局,实现了科普宣传、培训、网络、基地“四个全覆盖”,公民科学素质得到明显提升。

科普宣传全覆盖科学知识大扫盲

为清扫公民科学知识盲区,实现科普宣传零死角,盘县四大班子领导以身作则,带动全县各级干部职工深入乡(镇、街道)、村(居)社区,围绕《科学素质纲要》主题和重要纪念日,广泛开展科普宣传周、全国科普日等各类群众性科普活动200余次、惠及群众40万余人。

与此同时,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全媒体宣传,在盘县电视台、《盘县快讯》等媒体平台开设科普专栏,在政府网、党建网、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开设“科学盘州”微信平台。目前,网站、微信平台的科普专栏已拥有超过10万用户的关注量。

为将科普宣传落到基层第一线,县直部门还与乡镇联动,积极开展文艺汇演、科普戏剧、科普电影、科普讲座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截至目前,已开展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活动300余次;举办科技创新大赛、科普知识竞赛等科普活动20多次;放映农村公益性科普电影2000余场次,农民、城镇劳动人口科普培训率达80%。

科普培训全覆盖寓教于乐促提升

为强化培训的针对性、生动性和实用性,盘县深入开展了“五大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各地党委政府认真落实《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大纲》,制定落实培训规划,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农民工培训、再就业培训、创业科技培训800场期次,培训12万人次,受训人员均掌握2门以上生产技能。

为提高国家公职人员的科学素养,盘县每年还专门组织他们参加6次以上科普知识讲座,邀请专家教授专题讲解培训。目前,已累计举办专题培训班30场期次,培训国家公职人员6万余人次。

盘县还针对青少年群体,大力开展了各种寓教于乐的活动培训,每年组织全县中小学校开展贵州省青少年科普知识竞赛、盘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七巧系列科技活动、防邪知识进校园大赛等活动20余次,参与学生人数达94.16万人次。

针对农民群体,盘县深入开展乡村实战培训,每年由县直单位牵头,组织100次以上形式多样、面向农民的科技下乡村、道德讲堂活动,结合农村实际,讲解种、养殖技术,普及科技知识,帮助农民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

此外,盘县还进一步建立起基地示范培训制度,推动科学教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目前,已建成2所省级、2所市级和23所县级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建立稳定的中小学科学教师队伍515人、科技辅导员队伍208人。每年培育农村科技示范户110户、各类示范家庭120户,逐渐培养出一大批有理想、懂科技、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科普网络全覆盖科技传播结新果

在科普工作中,盘县高度注重组织网络、人才网络、阵地网络、学习网络的建设,着力提高科技传播速度。

为健全组织网络,县乡两级均成立了以党委分管领导任组长,政府联系领导任副组长的组织机构,并设立专门的办公室。全县建立县、乡、(镇、街道)、村(居)三级科协、农技协会组织171个7049人。

为健全人才网络,全县范围内通过考试选拔了37名年轻干部任乡镇科技副乡(镇)长,引进农学、教育、城市规划、小城镇建设等方面的领军人才174人,为广大农村地区科技服务和发展提供了生力军。同时,组建专家科技服务团3个共53人,建立县、乡科普志愿者队伍63个共1048人,为科普培训提供了高层次的人才保障。

为健全阵地网络,盘县着力构建公益性科普事业和经营性科普产业双轮并举、良性互动体系,投资2亿元建成盘县科普活动中心、宣传文化中心、文化馆、图书馆、青少年宫。在乡(镇、街道)建成科普活动室27个,村级科普宣传栏506个,为科技知识传播村村寨寨、家家户户提供了平台阵地。

为健全学习网络,盘县将贵州省“百万公众网络学习工程”活动纳入创建先进县年度目标考核,按照居住地人口总数10%的任务数,将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乡镇、部门,并按工作进度落实工作经费,结合工作实效问责追责。2014年、2015年,全县“百万公众网络学习”参与测试人数分别达15.42万人、25.21万人,连续两年全省排名第一。

科普基地全覆盖示范引领促发展

盘县还创新采取“科普+科研+市场+公司+农户”模式,在全县建立各类示范基地,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目前,已建成部级科普惠农示范基地4个,市级农村科普示范基地6个,县级农村专业技术协会15个,县级科普惠农示范基地47个。

其中,四格乡坡上村马铃薯繁育基地获全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科普示范基地;滑石核桃协会、响水鲁楚蔬菜种植协会等4个协会获全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水塘镇荒坝村刘经达、鸡场坪乡李文峰还获得了全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科普带头人称号。

盘县还高度注重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基地建设,把科普知识作为中小学必修课,实现了科普知识进校园,科普知识从孩子抓起。目前,已建成2所省级、2所市级、23所县级科技教育特色示范学校。

同时,盘县紧密结合本地区发展实际,强力推进农旅融合示范基地、循环经济示范基地。目前,已建成哒啦仙谷等9个农旅一体化科技示范园区基地,培育省级示范龙头企业24家。“盘县火腿”、“刺梨果脯”、“四格乡乌洋芋”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此外,通过引进富士康、天刺力、中铝国际集团等一批国际国内知名大企业,建成黔桂煤电化建、盘北矸石电厂、东风氢能新能源汽车等一批科技含量高的循环经济项目基地,打造出康博木塑、天刺力、紫森源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

农村科普宣传工作计划篇7

   一、2009年完成的主要工作

   1、积极组织参加“三下乡”活动。2009年1月19日至20日,由省委宣传部牵头,省直16个部门共300多人,冒着雨雪凝冻,赴兴仁县开展2009年贵州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示范活动,通过农业科技培训推广、法律知识宣传咨询、健康知识宣传和大型义诊等形式,服务农村发展,服务社会和谐。省科协副主席钱斌率科普部和科技馆共16名工作人员参加活动,向兴仁县科协赠送价值3万元的科普资料,现场开展科普大篷车展品、展板展示和科学互动表演,发放年画、年书、挂历、春联共3000多本、农村科普小册子约4000册,深受当地农民群众的欢迎。

   2、积极组织开展抗击雪凝灾害活动。自1月13日开始,我省遭遇了50年来最严重的雨雪冰冻天气,成为受灾最严重的省份之一。为了全力抗击雪凝灾害,科普部参加了省科协赴灾区调研组,及时向中国科协上报了全省科协系统受灾情况,争取了中国科协救灾拨款100万元,省科协又追加10万元,全部拨付基层,并翻印了《农村低温冰雪灾害生产自救手册》2万册下发,帮助广大农民开展生产自救。

   3、组织实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工作。去年10月,中国科协启动了第七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工作。结合我省实际和全国调查要求,省科协、省统计局向省财政厅申请了20万元调查专项经费,在完成全国调查任务的基础上,增加调查样本量同步开展XX年年贵州省公民科学素质调查工作。在去年组织调查工作负责人和调查员培训、完成抽样工作并开始入户调查等工作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省科协加强了对各地入户调查的质量控制,完成了问卷编码和数据录入工作,于3月21日将调查数据和全国问卷寄中国科协科普所。现正在进行数据处理,调查结果将于今年年底公布。

   4、组织实施科技致富“二传手”培训工程。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促进农村劳动力技能和科学素质的提高,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省科协决定从2009年至2010年组织实施《科技致富“二传手”培训工程》项目,制定了《科技致富“二传手”培训工程》实施方案和项目管理办法,于4月1日下发了《关于组织实施〈科技致富“二传手”培训工〉程的通知》(黔科协发普字[2009]58号),组织各市(州、地)及县(市、区)科协申报。全省有10个单位获批,开展此项工作,省科协共拨付培训资金50万元。

   5、组织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共下发文件4份,编印了工作简报。为贯彻实施《纲要》,落实《国务院关于议事协调机构设置的通知》(国发[2009]13号)精神,根据石宗源书记和孙国强副省长的指示, 5月9日,省科协上报了《关于我省进一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建议》(黔科协呈字[2009]81号),提出了保留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机构设置等三条建议。5月13日,石宗源书记作出“同意三条建议”的重要指示。因领导小组主要领导工作变动,以及有关成员单位领导人事变动较大,省政府办公厅于7月9日印发了《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黔府办[2009]68号),对领导小组进行调整,由省政府副省长谢庆生任领导小组组长,省政府副秘书长王文阳和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任湘生任领导小组副组长,同时任湘生同志还兼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6、组织申报科技扶贫项目。5月5日下发了《关于申报2009年贵州省科协科技扶贫项目的通知》(黔科协发普字[2009]78号)和《贵州省2009年度科技扶贫项目指南》。要求各地于6月15日前认真组织申报。对申报项目进行认真评审后,评出资助项目29项,资助项目经费32.5万元。

   7、组织开展全省科普工作表彰工作。为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科普法》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激励和动员各级科协组织和社会力量积极开展科普工作,科普部制定了《贵州省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选表彰办法》(试行),于5月8日印发了《关于开展全省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选表彰工作的通知》(黔科协发普字[2009]82号),决定从2009年开始组织开展全省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表彰工作,确定了以长期工作在第一线基层单位和个人为推荐对象。共表彰先进集体50个,先进个人80名。5月22日,科普部下发了《关于推荐中国农函大先进分校、先进工作者的通知》,组织推荐了1个农函大先进分校和5个先进工作者,上报中国科协农函大,参加评选表彰。

   8、与省科技厅、省委宣传部共同联合组织了“科技活动周”系列科普活动。5月14日,召开了“2009贵州省科技活动周暨振兴贵州、服务三农、科技列车贵州行”新闻会。5月17日,“2009科技活动周暨科技列车贵州行活动”在贵阳市人民广场拉开序幕,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顾久宣布开幕,副省长孙国强讲话。今年贵州省科技活动周以及“振兴贵州、服务三农、科技列车贵州行”活动17日至23日同步举行。参加科技列车的专家80名,5月17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总工程师武夷山研究员和中国科技馆原馆长、科技史研究和科学普及专家王渝生研究员在贵州科技馆分别作了题为《从科学家的故事看……》和《孩子是天生的科学家》的科普报告。共2页,当前第1页1

   9、组织开展科普惠农服务站试点工作。为引导和帮助“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表彰对象进一步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延长“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工作链,建立起科普惠农长效机制,中国科协科普部今年在全国15个省组织开展科普惠农服务站试点工作。我省是试点省之一。5月22日,科普部下发了《关于开展科普惠农服务站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各有关市(州、地)科协按照科普惠农服务站试点工作方案的要求,认真组织开展好试点工作。

   10、组织开展县级科协科普工作测评工作。为全面客观地了解县级科协的科普工作情况,对各县级科协的科普工作条件和绩效进行量化评价和分析,提高科普工作管理的科学性和针对性,科普部于6月3日转发了中国科协《关于组织开展县级科协科普工作测评的通知》(科协普发基字[2009]12号)。收齐资料后,省科协科普部将88个县(市、区)科协的科普工作进行了测评并分析,于7月30日上报中国科协。

   11、组织开展全省农技协基本情况调查工作。为进一步做好先进农技协、科普示范基地和优秀科普带头人的评选,有效推动全省农技协工作,根据中国农技协《关于开展全国农技协基本情况调查工作的通知》精神,科普部于6月3日下发了《关于开展全省农技协基本情况调查工作的通知》,各市(州、地)科协认真填报了“XX年年各市、州、地科协农技协基础情况调查问卷”,省科协科普部汇总我省情况后上报中国科协农技中心。

   12、组织开展科普大篷车配发工作。4月,组织贵阳市乌当区参加中国科协科普大篷车培训和接车。组织申报2009年科普大篷车,向中国科协递交了配车申请报告,毕节地区科协科普大篷车申请获批。

   13、组织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根据中国科协、财政部要求,联合省财政厅7月向全省的9个市(州、地)科协和财政局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贵州省2009年“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项目申报推荐工作的通知》(黔科协发普字[2009]126号)。要求各地按照通知要求认真组织申报材料,并组织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了认真的评选后上报中国科协参加全国评选。10月,我省申报的9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10个农村科普示范基地、11个农村科普带头人被中国科协和财政部评为科普惠农先进单位和个人,受到表彰。

   14、组织开展“XX年年贵州省全国科普日活动”。7月18日,下发了《关于开展贵州省2009年全国科普日活动具体事项的通知》(黔科协发普字[2009]131号)。9月17日,省科协召集《贵州日报》社等省内14家新闻媒体,在贵州科技馆9楼会议室召开了“贵州省2009年全国科普日活动新闻会”。

   9月20日上午,省科协科普部、反邪教协会、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技馆及13个省级学会的180多名科技工作者将在贵州科技馆举行主会场科普宣传活动。当天,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谌贻琴,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谢庆生等省领导将到贵州科技馆、人民广场、乌当等科普宣传咨询活动现场进行视察,参加活动。全省各级科协组织在9月20日前后开展的重点活动共有167项(次),其中主题科普宣传活动(科普一条街、启动仪式等)73次、科普进农村(社区、学校)35项、科普报告会(讲座、座谈会)25项、科技培训6项、科普展览14场、科普参观活动8次、其它活动6次。省科协还于9月22日至28日期间组织科普专家报告团赴基层,针对领导干部、职工、学生、教师、家长等不同人群,举办20多场科普报告会。

   15、组织实施中国科协“西部科普工程项目”和“一站、一栏、一员”建设项目。完成中国科协“一站、一栏、一员”建设项目,在南明、兴义、余庆建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科普宣传员,并完成德江、湄潭的“西部科普工程”项目,向中国科协提交了“一站、一栏、一员”建设项目总结。

   2009申报的中国科协“西部科普工程”项目2项(毕节、赤水),“一站、一栏、一员”建设项目3项(福泉、乌当、印江),获中国科协批准立项。

   16、积极制作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课件。2009年上报省远教办制作课件计划共7个。到目前为止,《菜辣椒保护地栽培技术》和《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系列片)》已完成前期摄制工作。

   17、积极参加省科协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9月底抽调王利波同志到省科协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办公室。其他党员干部认真参加活动各项工作。

农村科普宣传工作计划篇8

一、工作目标

从年开始,在我区农村建立妇女病普查普治制度,对农村已婚妇女每3年进行一次妇女病普查普治,力争普查率达80%以上、治疗率达90%以上。到年,全区农村妇女生殖保健知识普及率达85%,农村妇女生殖道感染率在2005年基础上降低25%,逐步减少宫颈癌、乳腺癌的患病率。

二、组织领导

区政府成立区农村妇女病普查普治领导小组,负责全区农村妇女病普查普治的领导、组织、协调工作,区计生局成立区农村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小组,负责全区农村妇女病普查普治的组织实施;区卫生局成立区农村妇女病技术指导小组,负责全区农村妇女病普查普治的技术指导。

三、工作职责

建立健全农村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责任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各司其责,各负其责。区政府将农村妇女病普查普治纳入公共卫生内容,组织相关部门定期开展农村妇女病的普查普治,并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区卫生局开展妇幼卫生知识的宣传,负责妇女病普查普治技术服务,制定技术规范,加强技术人员培训,组织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在组织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生殖健康科学知识宣传的同时,动员农村妇女接受妇女病普查普治服务。区妇联要利用各级妇女学校,开展农村妇女病普查普治的宣传动员,组织农村已婚妇女积极参与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区财政局负责做好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的预算安排,并加强对专项经费的使用管理与监督。

四、工作重点

(一)广泛开展宣传发动。通过报刊、电视、广播、宣传单等多种宣传形式,深入开展妇女病普查普治的宣传。要实行分片包干,开展上门宣传活动,把妇女病普查普治的重要性告知广大农村妇女,动员其积极参与。各街(乡、镇)要逐级召开妇联主任、妇幼专干、计生专干会议,以村为单位召开农村已婚妇女参加的妇女病普查工作动员大会,把政府对妇女的关心传达到村、到组、到户、到人。

(二)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区妇幼保健所成立以妇产科、检验科、B超等专业人员为主体的妇女病普查普治专业技术队伍,接受省、市卫生部门组织的培训,掌握常见妇女病普查普治的方法与标准。

(三)认真组织实施普查普治。按照《省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规范》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由各街(乡、镇)组织村妇代会主任、计生专干、乡村医生(妇幼专干)带领普查普治对象到指定地点接受免费普查,检查检测技术服务由区妇幼保健所提供。村委会、村民小组负责做好本村普查普治对象的调查摸底、造册登记和组织动员工作。

(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从年开始,全区全面启动农村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以后每三年为一周期,持续开展农村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

(五)全面做好统计分析。所有普查普治对象均要填写相关卡(表),建立个人健康档案资料。区妇幼保健所按要求填写《省农村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月报表》,并逐级上报。区妇幼保健所每年要对辖区农村妇女病普查普治完成情况、疾病分类、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形成分析报告,在年底前向区政府和区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工作,提出防治建议与对策,并逐级上报。

(六)切实加强督查考核。区卫生局按照省卫生厅制定的农村妇女病普查普治考评方案,定期组织督促检查,每年底组织一次考核,考核情况予以通报。

农村科普宣传工作计划篇9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指导方针,全面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二、总体目标

到2010年,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有较大发展,全民科学素质明显提高,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围绕全民科学素质建设最关键、最具基础性的问题,实现以下目标:

——促进科学发展观在全社会的树立和落实。重点宣传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安全生产、应急避险、健康生活、合理消费、循环经济等观念和知识,倡导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未成年人对科学的兴趣明显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较大增强;农民和城镇劳动人口的科学素质有显著提高,城乡居民科学素质水平差距逐步缩小;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在各类职业人群中位居前列。

——科学教育与培训、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科普基础设施等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基础得到加强,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明显增多。

三、主要工程

(一)未成年人科学素质工程

目标:

推动学校科学教育的开展,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内外教育活动,增强未成年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未成年人的科学素质。

措施:

1.实施新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推进科学课程的全面实施。开展学龄前科学启蒙教育,积极推广义务教育阶段综合性课程,逐步推进高中科学课程改革;城乡中小学应积极开设科学课程,深化科学课程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改革科学教育评价制度,定期监督科学教育质量。

2.建立中小学科普活动组织,指导未成年人课外科技活动。中小学普遍成立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广泛开展科普教育。在中小学生中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学科奥林匹克竞赛”、“青少年电脑机器人竞赛”、“青少年电脑作品制作竞赛”等科技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举办各种类型的科普活动,增加未年人接受科普教育的机会。继续开展“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科普报告团老区行”、“大学生暑期帮扶行动”、“科普希望快车”等活动,组织科技工作者、大学生走进农村、社区和校园,直接面向未成年人开展科普教育。组织开展未成年人科普知识竞赛活动。

4.整合校外科学教育资源,建立校外科技活动场所与学位科学课程相衔接的有效机制。加强现有科技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的科普教育功能。设区市、县(市、区)应建立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等专门的科普活动场所。鼓励有条件的科研单位和高校设置面向未成年人的科普教育场所和设施,并对未成年人免费或优惠开放。发挥社区教育在未成年人校外教育中的作用,有条件的社区应建立青少年科学工作室。

5.鼓励和支持大众传媒加大科普宣传的力度,扩大未成年人接受科普教育的渠道。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机构和团体加大面向未成年人的科技传播力度,用优秀、有益、生动的科普作品吸引未成年人,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二)农民科学素质工程

目标:

全面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着力培养有文化、懂科技、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措施:

1.突出农村科普人才队伍建设。结合实施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村党员基层干部适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计划、绿色证书工程、星火科技培训专项行动、双学双比、巾帼科技致富工程等,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农业科技培训,多渠道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努力办好农村村干学历教育、乡村管理大专班和农村致富培训班,做好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作。

2.突出农村基层科普网络建设。稳定和健全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农村基层科普组织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积极扶持农业专业技术协会,建立健全农村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服务组织网络。加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建设,扶持农技协的改革与发展,构建农村科技服务网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科技进步。开展福建省“百强”农业技术协会创建活动。

3.突出农村科普载体平台建设。依托农村中小学、村党员活动室、乡(镇)化技术学校、文化站和有条件的乡镇企业、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农民合作组织,大力推动农村科普宣传栏、科普活动站、科普人才队伍的建设,开发和充实适应需求、富有特色的展示教育内容。

4.突出农村基层科普能力建设。大力加强县级科协能力建设,支持县级科协配备科普车和加强办公手段自动化建设,增强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农村科技人员服务、为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服务的能力。

5.突出农村科普活动项目开展。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下乡和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科普活动,深入开展“院士专家八闽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巾帼科技致富培训工程”、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活动,总结推广科技特派员、969155农业服务热线、科技入户、科技110、科技咨询服务站、科教兴村等行之有效的做法,探索科技人员与农民互动的科技咨询服务长效机制。组织科技工作者、大学生科普志愿者到农村为农民服务,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和辅导活动,宣传和推广先进适用的优良品种和实用技术。

6.开展农村科技和科普先进、示范创建活动。开展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乡(镇)、村、户和福建省科普先进县(市、区)、乡镇等创建活动,大力发展科技、科普示范基地,发挥它们的示范作用。

7.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按中国科协、财政部“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要求,在全省评选、表彰一批有突出贡献、有较强区域示范作用、辐射性强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等先进集体和个人,带动更多的农民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掌握劳动技能,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8.发挥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各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高等、中等职业学校和其他成人教育机构在农村科技培训中的作用。在全省各县(市、区)建立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教室和教学实践基地。

9.依托星火培训基地和星火学校开展星火科技培训。以提高农民科技致富能力为重点,加强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培训,造就一批新型农民和种田能手;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为重点,开展农民工非农产业就业技能培训,并注重供需对接,积极开展星火科技培训。

(三)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工程

目标:

提高城镇劳动人口科学意识、学习能力和职业技能水平,适应城市社会和自身发展要求。

措施:

1.加强对劳动者科技教育培训的宏观管理。对劳动科技教育培训进行专门的规划、组织和监督实施;统筹协调各相关部门的关系,合理分工,加强合作。

2.将劳动人口应具备的基本科学素质内容纳入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课程内容和培训教材。将有关科学素质的要求纳入各行业的职业标准,作为各类职业培训、考核和鉴定的内容。

3.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科技培训。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和“阳光工程”,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机制,积极开展农民工的引导性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继续推进农民技术员职称评定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4.开展科教进社区活动。以城镇社区科普活动室、科普学校、科普画廊等机构和设施为依托,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推进学习型社区建设,发挥社区在提高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方面的作用。

5.加强企业科普。在企业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技能培训、技能竞赛、岗位练兵和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等活动,着力提高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鼓励群众性技术创新、发明创造和工业设计活动;充分发挥企业科协、职工技协、研发中心等组织和机构的作用。

6.建立企业、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带薪学习制度。鼓励职工在职学习,形成用人单位和从业人员共同投资职业培训的机制;在职业培训中,加大有关科学知识的内容。

7.支持发展科普旅游。充分利用和整合社会科普资源,以科普教育基地为主要依托,将科普与旅游紧密结合,面向城镇劳动人口开展科普旅游。支持发展科普旅行社,为城镇劳动人口科普旅游提供服务平台。

(四)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工程

目标:

增强领导干部、公务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科学决策、科学管理的能力。

措施:

1.将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培训纳入培训规划。将提高科学素质列为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负责人培训教育规划和相关计划的重要内容,在制定有关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的政策法规中,体现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建设的目标和要求。各级党校、行政院校和干部学院应增加学员科学素质培训内容。

2.开展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各级机关学习培训制度应体现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的要求;鼓励支持各级机关开设科普宣传栏、科普图书资料室,在广大公务员中大力普及科学知识。

3.组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参加科普活动。举办讲座、报告会等科普活动,编辑出版相关的科普读物,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介绍现代科技知识及发展趋势。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作科技发展动态和提高科学素质的专题报告。

4.发挥有利于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提高科学素质的平台的作用。充分利用全省科普场馆、科普期刊、科普教育基地、学术年会、院士专家八闽行、“6.18项目成果交易会”等科普资源和平台,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接受科学思想、科学知识教育提供服务。

5.将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纳入综合素质的考核内容。在公务员考试录用、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的测试环节,列入与科学素质要求有关的具体内容。

(五)科学教育与培训工程

目标:

加强科学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为开展科学教育与培训提供基础条件。

措施:

1.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采取多种途径,开展中小学和农村化技术学校科学教育教师培训工作,尤其重视县及县以下中小学科学教育教师的培训,提高学历层次和实施科学教育的能力和水平。鼓励师范院校设置科学教育专业,培养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的科学教育教师。

2.建立科技界和教育界合作推动科学教育发展的有效机制。动员组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专家参与中小学科学课程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和科学教师培训。

3.加强科学教育与培训志愿者队伍建设。发挥老科技工作者协会、老教授协会的作用,动员组织离退休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公务员和企业事业单位管理者参与科学教育与培训。各县(市、区)要建立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组织,提高辅导员的素质和能力。

4.加强科学教育研究。按照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的要求,促进科学课程的完善与发展,更新课程内容,提高中小学科学课程的教材质量,改进教学方法。以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5.加强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各类培训中科学教育的教材建设。根据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特点和需求,以科学发展观、先进适用技术、职业技能、现代科技知识为主要内容编写教材,并逐年出版。

6.加强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根据科学课程的需要,建立健全实验室、图书室、电脑网络教室、科技活动室,充实实验仪器、教具、音像设备、计算机等教学器材,并面向社会提供服务。

7.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科学教育和培训。鼓励和支持科技馆等科普场馆、社区学校、化技术学校等开展科学教育与培训,运用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等多种多样的教育方式,构建不同职业、不同工种、布局合理的职业技能培训基地。

(六)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

目标:

引导、鼓励和支持科普产品和信息资源的开发,集成国内外科普信息资源,建立科普信息资源开发与共享平台,为社会和公众提供资源支持和公共科普服务。

措施:

1.搭建社会化科普服务网络平台。集成国内外现有科普图书、期刊、挂图、音像制品、展教品、文艺作品以及图片、科普志愿者等各类科普信息资源,构建数字化科普信息资源库和共享交流平台。通过互联网为社会和公众提供资源支持和公共科普服务。

2.促进科普创作的繁荣和发展。扶持和鼓励原创性科普作品创作,表彰优秀科普作品,开展优秀科普作品推介、展演和展示活动,扩大科普作品的影响。

3.支持和鼓励面向公众生产生活实际需求的科普创作。鼓励并组织创作公众普遍关注的卫生保健、生活常识、致富技术、环境保护等科普作品。

4.加强科普创作队伍建设。以省科普作家协会等为骨干力量,有计划有重点地扶持和造就一批科普作家及热心创作的科普工作者,构成我省科普创作队伍的主体。

5.建立健全科普信息资源开发与共享和交流机制。充分保护知识产权,创造公共信息资源公平使用的法制环境。

(七)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工程

目标:

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公众通过大众传媒接受科普教育的渠道明显增多。

措施:

1.发挥广电在科普宣传的作用。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应安排科普专栏固定节目,继续办好“走进科学”、“农家新事”等电视、广播科技栏目。

2.在报刊开设科技、科普专栏。办好《福建科技报》、《科学与文化》等综合性科普报刊,使其成为我省报刊科普宣传重要阵地。由省科协指导和协调,定期设计出版适合城镇、社区、学校、农村等公共场所张贴的科普宣传挂图。

3.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网等综合网络开展科普知识宣传。《海峡科学网》、《福建科技网》等专业科技网站扩大科技新信息、新知识内容,建立网上“虚拟科技馆”,开发科普教育游戏软件,提高科技传播的吸引力、时效性和覆盖面。

4.积极开拓科普宣传领域。利用电视、电影、声像、摄影、戏剧、文艺等传播形式,增进科普教育的效果。

5.编撰科普重点人群科普读本。鼓励编写适合本省青少年、农民、城镇务工人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需要的科普读本。

6.提高各类媒体对于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各类媒体要加强指导公众以科学的行为和方式应对突发事件的科普宣传报道。

(八)科普基础设施工程

目标:

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新旧结合,各具特色的科普基础设施体系。

措施:

1.将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及基本建设计划。多渠道加大对公益性科普设施建设的公共投入。

2.加强科技馆及科普活动场所建设。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科普场馆及设施的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投资计划。设区的市和县(市、区)应当建立科技馆和科技活动中心。乡(镇)、城市街道办事处应当建立科普画廊(橱窗)、科普活动室。在社区和街头设立科普画廊(橱窗)的,有关部门应当免收有关费用。

3.支持和鼓励社会办科普事业。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投资兴建科普场所、提供科普展品和教具、维护场所运行等方式兴办科普事业。鼓励有条件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类团体向公众开放实验室、陈列室和其他场地设施。继续命名和表彰省科普教育基地和省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4.支持基层科普设施及功能的改造和完善。引进和开发适应公众需求的科普活动项目、创新活动方式,增强吸引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5.支持和发展科普展品巡展。鼓励科技馆定期为乡村、社区、学校,特别是贫困地区举办科普展品巡展,提供科普服务。

6.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科普基础设施建设。落实有关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各界对公益性科普设施建设提供捐赠、资助;吸引境内外资本投资兴建和参与经营科普场馆;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事业单位根据自身特点建立专业科普场馆,面向公众开展科普教育活动。

四、保障条件

(一)政策法规

建立和逐步完善我省科普政策法规体系,明确党政部门、社会组织、企事业及公民的科普责任、权利和义务,进一步推动我省科普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为科普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和法律保障。

——贯彻实施《福建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促进各地制定本地区科普发展的具体政策。

——协助各级人大、政协对执行科普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检查和视察,严格执法检查监督,保障科普法律法规实施到位。

(二)经费投入

采取多种措施,加大科普经费投入,为福建省全民科学素质工程的实施提供资金保障。

——将科普专项经费作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投资纳入公共财政框架,列入本级财政预算,逐步提高科普投入水平,增加对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边远贫困地区的科普资金扶持,保障科普工作的顺利开展。

——广泛吸纳境内外机构、个人的资金支持科普工作。鼓励民间资本投入科普产业,落实国家有关减免税费等具体政策。

(三)队伍建设

培养专业化人才,发掘兼职人才,建立志愿者队伍,加强理论研究,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落实激励专兼职科普工作者的相关政策。为科普工作者在科普研究、科普创作、学术交流、出国考察、技术培训、专业技术职称评定、申请科普项目经费和奖励等方面提供政策引导与服务。对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组织予以表彰和奖励。

——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和进修活动,加强业务学习,全面提升在职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人员的科学素质和业务水平。

——通过高等院校和有关研究机构培养大批科学技术传播与普及专门人才;改革文博专业课程内容,为不同类型科普场馆培养适应性广泛的专业人才。

——增强科技界的责任感,支持科技专家主动参与科学教育、传播与普及,促进科学前沿知识的传播。

——开展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理论研究,加强国内外、省内外及海峡两岸学术交流,把握基本规律和国际发展趋势,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实践提供指导。

五、组织实施

——成立福建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以加强领导。

——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将有关任务纳入相应工作规划和计划,充分履行相关职责,发挥各自优势,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实推进福建省全民科学素质工程建设。

农村科普宣传工作计划篇10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haxiong”为你整理了这篇某村科普活动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某村科普活动总结 2020年,我村科技、科普工作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县科技局、科协的指导下,认真贯彻党的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乡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服从和服务于全乡经济,积极开展推进科技推广、科技普及和科技应用工作,加强产学研结合,不断培育我村的科技创新和自主研发能力,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我村农民增收致富提供有力的科学技术支持。

一、高度重视科普工作,加强领导,健全班子

古路村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普法》,积极宣传《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将科普工作纳入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制订了科普工作规划,并将科普工作列入本村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全村成立有科普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由支部书记陈学林担任组长,村主任姜腾忠任副组长,其余村干部为成员。村“两委”在科普工作中,坚持亲自抓科技工作,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健全全村的科技管理体系,在管理上对科普工作内部人员进行了分工,巩固和壮大了科普队伍,力争使科技工作做好做到位。

二、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提高全村群众科技意识

我村的科普宣传和技术培训重点立足于实用的原则,充分利用全村有线广播,村设备、示范基地现场技术培训等,对种养殖大户、农村致富人才、科技致富带头人采取室内与室外相结合,经验交流、观看视频等方式进行宣传和培训,将农业科技知识,先进实用的农业生产技术有机结合。通过科普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全村群众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全村的科技意识和科技素质,助力科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努力拓展农村发展新空间和致富新渠道。

三、积极开展科普宣传月活动

在今年的科普宣传月活动中,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村科普工作组精心组织,在村科普活动中,多次组织科普工作人员带上挂图到古路小学开展“科普知识进校园”活动。让学生利用课余的时间观看科普知识,从小培养热爱科学、学科学知识、用科学知识的良好习惯。科普挂图展活动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包括防震知识、卫生知识、农业知识、电子信息知识等内容,使学生从中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我村还邀请了乡农业服务中心、林业站、文化站、计生站等相关人员联合到古路村为群众义务开展相关科技知识宣传,通过内容丰富的形式,向当地百姓提供面对面、心连心般热情周到的服务,开展免费咨询,切实根据我村的扶贫需求和发展短板,认真做到有问必答,村民积极参与并给予好评,促进了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四、完善科普服务体系

我村成立了科普工作小组,并设有农业科普工作组、卫生科普工作组、科普信息工作组,同时任有各级科普宣传员。体系内各小组,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共同协作,进行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

古路村的科普工作,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工作组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各项科普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今后,我村将继续做好各项科普工作,促进全村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全面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