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园区的总体规划十篇

时间:2023-10-16 17:38:13

农业园区的总体规划

农业园区的总体规划篇1

关键词:现代农业创业园区;总体规划;规划思路和内容

现代农业创业园区是在农业智力资源密集、具有一定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和农村划出一定地域范围,以工商资本、科教机构、专家团队和犬学生等为创业主体,以现代农业设施和高技术及先进管理、营销理念为支撑,以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为目标,集农业种养、农产品加工、商贸流通、农业休闲、生态教育和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体,是农业和休闲旅游业有机统一的农业功能园区的新模式。

目前国内出现较多的现代农业创业园多是以“台湾农民创业园”、“现代农业创业园”“农业创业园”等命名的园区,其规划大多沿用原农业科技园区的两种主要思路:以产业为核心的园区规划和以土地利用为核心的园区规划。现代农业创业园区规划目前还没有技术规范,加之园区本身的综合性,导致规划编制单位和成果内容五花八门。对于学科交叉性较强的现代农业创业园区规划,出现不同风格的规划成果本也正常,但打上了明显学科壁垒烙印的规划。其人为造成的局限性必然会影响园区的竞争力。本文结合笔者参与的临山现代农业创业园区总体规划项目,重点对现代农业创业园区规划应包括的主要内容和遵循的规划思路进行研究。

1 临山现代农业刨业园区总体规划

浙江余姚市临山镇位于杭州湾南岸,不但具备良好的现代农业产业化开发的基础条件,也具备创建农业品牌占领市场的实战经验。有着近千年历史的临山镇。具备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较为优越的旅游资源条件,也积累了休闲观光农业开发的成功经验。良好的地理区位和交通区位为接受资金、技术的辐射,农副产品的集散和游客的进出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1.1 项目建设意义与开发建设条件分析

为解决园区发展中产业选择不当、重复建设、布局散乱等问题,规划首先从全国、浙江、园区三个层面分析园区建设的意义与作用,并对园区建设的环境与条件进行评价,对其开发优势与劣势进行SWOT分析。经过研究,笔者认为:

园区建设的主要意义是为我国解决农业结构单一、增产不增收、农民收入低下等问题提供技术和产业示范;促使浙江省的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产业和经济优势,带动传统农业“改造、拓展、提升”,引导现代农业发展;项目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农业功能园区,而且利用工商资本和大学生、专家团队等创业主体。以农业创业为切入点,打造一个集农业种养、农产品加工、商贸流通、农业休闲(生态酒店、农事体验、乡村度假、生态浴场、水上休闲、旅游观光)、生态教育和农业技术推广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体。使之成为杭州湾南岸现代农业、休闲旅游业和新农村发展有机统一的农业功能园区的大范本与新模式。

1.2 规划思路与发展目标

在充分认识建设意义、开发建设优劣势条件的基础上,确定园区规划思路为:充分利用现有葡萄、畜牧业、养殖业基础,重点进行产业规划及旅游资源规划并进行创业区块的划分;吸引技术、人才、资金、信息、政策等投入要素和工商资本、科教机构、专家团队、大学生等创业主体;聚集园区内外的技术、产业和经济资源;按照六个原则分阶段建核心区及辐射区;逐步建成实现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明确规划思路的基础上,确定园区发展总体目标未来五年内(2009~2013年)项目将建成集科技研发、产业孵化、生态保护以及农业生产、休闲观光、旅游度假等多重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创业园区,是以规模化、科技化、生态化、标准化绿色无公害果蔬种植为其主导产业,农产品加工配送、技术集成示范、都市居民旅游接待和现代新农民培训等内容为辅助产业,具有一定规模效益的余姚农业功能园区,引进农业创业企业15家以上,实现年农业产值8000万元以上,年接待游客量15万人次以上,旅游收人1000万元以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辐射面积2万亩以上,真正实现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1.3 功能定位与园区性质

根据项目建设条件、规划思路和发展目标,坚持综合性、系统性、开放性、因地制宜、发挥区位优势和比较优势的原则,高起点、多角度对园区进行功能定位。为了解决园区产品结构雷同、区域产业带动能力差等问题,运用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理论,以区域资源禀赋为基础,以发挥比较优势为原则,分层次对园区功能定位、分区域和时序对产业发展定位进行研究。

园区以临山的农业产业和农村发展现状为背景,以创新强镇、创业富民为目标,以滨海滩涂现代农业多功能综合发展与集约发展为特色。以农业创业、企业孵化、农业科技示范、品牌农产品生产、农业休闲观光为主要内容,以现代农业技术和工商资本为依托,通过土地流转、集约经营、现代化管理等手段,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农业生态系统,打造融科技研发、技术示范、园艺产品生产、休闲观光、新技术培训和新兴农业孵化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农业创业园区。

1.4 总体布局、功能分区、景观构架

为了解决区域辐射带动能力差和各级农业科技园区功能定位不清的问题。,以农业区位、中心地、新经济区、增长极和技术转移等理论为指导,根据地理位置、产业基础、影响能力等条件,采用多核结构和点轴式结构…。整个园区分为核心区和辐射区两大板块,以一条南北向快速通道将城镇(临山)、村庄(兰海、梅园、临海等村)、园区及杭州湾进行了有机串联(图1)。以“一核(核心板块)、二翼(辐射板块)”为基本功能区块,以2纵4横为基本路网。以1海、3江、多渠为基本水系形成功能明确、网络清晰的空间结构布局。以“衔接三次产业(一、二、三产),融合三生(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为基本特色,形成内容丰富、循环发展的内部层次构架。两者结合,综合形成以“2大板块、18景区、72景点、3次产业、3生功能”为中心内容的总体结构布局形式。

功能分区及旅游景点策划:根据以上结构框架及土地利用可能性,规划在本地块的两大板块里设置综合服务区、核心创业区、湿地农业区、乡村田园区和滨水生态景观带等5大功能区,并根据休闲旅游需要,组织建设乡村广场、生态度假、实验农庄、大浦江生态养生园、江南葡萄大观园等18个景区。

景观构架:基于更好的开发休闲观光产业考虑,专门对园区的景观构架进行较详细的规划。园区的景观主轴沿南北方向的抢险路(园区主路)伸展,总长1860米,景观副轴沿2条环形闭合车行道和2条水上游览线展开,总长25000米。重要景观节点共18处;规划2条水上景观带,主要承担水上交通和水上游览功能;在综合服务区的会展中心屋顶、葡萄大观园内葡萄酒城堡和七八丘观潮塔3处设鸟瞰点。

1.5 分区规划、支撑体系与保障措施

为了建设和组织管理需要,规划还从分区规划、技术支撑体系、基础设施建设、组织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创新、资源环境平衡和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专项研究。特别要提出的是,现代农业创业园区的管理和运作上应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和灵活度,更加符合市场化的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各类创业团体的主观能动性,使园区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农业园区的总体规划篇2

全面完成“十一五”计划,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全市灾后恢复重建现场会暨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会议精神。积极谋划“十二五”规划,奋力夺取灾后恢复重建新胜利和实现今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关键时期,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园区建设检查汇报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会议的主要任务是通报全市园区建设检查情况,安排下一阶段全市园区建设工作。前面各县区汇报了今年园区建设工作进展,洪培同志通报了全市园区建设检查情况,特别是对近年来园区建设进行了系统总结、点评,提出了下一步工作安排,讲了很好的体会和二点建议,这是十多年农业工作经验的积累,值得大家认真思考,加以落实。总体上看,新建园区加快推进,已建园区不断提升,各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措施到位,规划好,发展好,效果好,可谓已经出现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态势。下面,就全市园区建设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果。坚持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不动摇

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继续强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迈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新成效,实现了新突破,全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总体上已经由探索起步阶段进展到继续发展阶段,呈现竞相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最近,全市灾后恢复重建现场会观赏了利州大石、朝天羊木、苍溪三井、元坝平乐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与会领导、代表对园区建设效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展现的强大生命力得到干部群众的广泛认可,赢得了普遍赞誉。经过三年来的探索,市初步走出了一条山区、贫困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路子,树立了一批“可看、可学、有效益”典型。毫不夸张地说,市农业园区的建设和实践,今年以来。已经在改造激进农业、建设现代农业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具体表示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探索了适应山区特点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土地零散、环境不一、地貌多样、资源分散一直是山区发展现代农业的障碍。顺应自然,整合资源,确立了适应山区特点的建园区带基地、兴产业促增收”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发展路子,探索了多园一业、块状覆盖”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模式。这一路子和模式,既适合山区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差异明显,土地、资金、技术等农业资源集中度低的特点,又适应现代农业规模化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合理构建企业、专合组织、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企业赢利三者统一。这一路子是多年来我市农业工作发展经验和教训的总结,集体智慧的结晶,市农业发展思路、理念的大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大转变,抓农村工作方式、方法的大转变。

(二)推进了农业基础设施和城乡环境面貌的逐步改善。农业园区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基础设施改善。通过几年的发展。把一大批农田建成了田成方、路成网、树成行、渠相连、土肥沃、生态环境优良”规范化农田,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由于在推进园区建设中,把产业发展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新村建设、观光旅游相结合,促进了城乡环境面貌大改观。依照“一个园区就是一个观光景区”建设理念,各地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成为生态农业、循环农业、观光农业示范区。局部县区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按AAA级景区打造,园区建设有效拓展了农业功能,带动了乡村旅游发展。

(三)加大了对农业的资金整合投入力度。现代化的园区必需有多元化的投入相配套。全市各地为加快农业园区建设。把土地整理、农综开发、以工代赈、扶贫、新村建设、乡村道路建设等国家项目打捆使用,集中投入园区,激励了企业投入,带动了农户投入,形成了以国家项目资金为导向,企业、业主和农民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改变了过去因投入分散造成的有投入,投入不大,有效果,效果不好的状况。核心示范区依照亩平投入不低于1万元,其中国家项目投入不低于5000元的规范整合资金,加大投入。启动建设的31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已整合各类项目资金13.2亿元,整合社会资金15亿元。市县两级财政投入2.8亿元。

(四)提高了农业科技水平。农业园区的成败关键在于先进科技的武装水平。寻求科技对生产和产业的支撑,园区联合大专院校开展科技研发、推广。目前全市大多数农业园区建立了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科技研发推广体系,试验、引进、示范了一大批新品种、新技术,配套、组装、集成了一批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川农大、省自然科学研究院、中茶所等分别在猕猴桃、茶叶、食用菌、蔬菜等产业园区建立了专家大院、科研所。已建的31个园区引进、示范、推广新品种200多个,新技术50多项。先进农业科技在园区的推广应用,有效地促进了农科教结合,提高了农民素质和科技应用能力,从而使园区逐步成为现代科技的孵化器、建设现代农业的样板区、培育现代农民的主阵地。

(五)初步建立了市场化运作机制。园区的生命力。运用管理工业的先进理念,实现企业化运作。各地依照政府扶持、部门支持、企业运作的思路,积极探索园区的经营管理方法和模式,构筑市场化运行机制。全市园区基本形成了集中流转,多元经营,股份合作,风险保证”生产经营机制,形成了大园区+小业主,大基地+小庭园”园区带动农民增收机制。各地不时创新“企业+专合组织+农户+基地”产业化经营模式,苍溪县积极探索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以股份合作的形式联办园区机制。利州区建立区、镇、村三级土地流转中心(站)建立土地流转基金,有效保证农户和经营业主双方利益。各县区积极探索产业发展风险保证机制,政府和企业(业主)共同出资建立产业发展风险调节基金,降低农民发展产业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目前,全市各级财政和龙头企业已筹集产业发展风险调节基金3100余万元。

(六)打造了一批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样板工程。农业示范园区是一扇窗口。提供了可看、可学、可推广的现实样板,从而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和进步。苍溪三井、白桥,利州大石,元坝平乐、紫云,朝天羊木、平溪,剑阁木马、剑门关,旺苍木门、南阳,青川板桥、三锅等园区分别带动了猕猴桃、茶叶、烟叶、食用菌、蔬菜等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全市灾后恢复重建现场会上,点评苍溪县三井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时指出,该园区可以用“一大、二高、三好”六个字概括。一是大气魄、大面积、大规模;二是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三是示范效果好、推动力好,领导称好,群众叫好。三井园区有三点值得其它园区学习,一是高起点规划,高水平的建设,把产业、新村、乡村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和城乡环境打造统筹规划、统一建设;二是强力整合,大力投入,利用园区建设平台,整合所有资源和项目,以整合的理念,解决了农村、农业发展的投入问题;三是不时创新机制,特别是采取“龙头企业+基地+专合组织+农户”发展模式,探索循环农业发展、低碳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效果。当然,每个县区都有这样的好典型,元坝昭化、平乐园区结合旅游资源优势,培育旅游龙头企业开发旅游业,大力推动农产品入超市;利州大石园区充分利用乡村近郊区的优势,着力将园区打造成为乡村蔬菜供应基地、科技示范普及基地和市民休闲观光景区,形成了服务乡村,致富农户”园区建设新模式。全市农业示范园区的带动下,建成猕猴桃产业基地14万亩,茶叶产业基地26万亩,核桃产业基地50万亩,烟叶产业基地9万亩,青川黑木耳产业基地3000万棒(袋)油橄榄产业基地14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带动了市现代农业产业基地规模扩大,质量提升,效益增加。

全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推进,总之。给生产经营带来了全新的理念,给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发明了新的亮点,促进了全市农村大发展、农业大提升和农民大增收。能够形成这样好的局面,得益于:一是加强领导,强力继续推进;二是科学规划,统筹布置;三是整合资源,不时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四是不时创新发展的理念和思路,探索新的机制和模式;五是强化督查督办,逗硬考核。

必需正视存在困难和不足。一是既要看到园区在基础设施改造等方面取得的效果,总结农业园区建设经验、充分肯定成果的同时。也要看到有的园区规模小、带动力不强,特别是个别县区谋划迟、启动晚、推进慢、上半年等、下半年赶等问题;二是既要看到企业化经营对园区建设的推动作用,也要看到园区运作机制需进一步探索,责权利关系、投资主体和收益分配等有待进一步明晰,生产者和经营者缺乏积极性等问题;三是既要看到园区产业化经营快速推进的效果,也要看到个别园区目标定位不明确,优势特色不明显,主导产业不突出,经济效益还不高等现实。全市园区建设不是一年、二年,一蹴而就能够完成的离现代农业发展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异,需不断提升、巩固完善,实现新的更大的发展。为此,要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提升产业层次,完善发展机制,提高经济效益,努力实现质的提高和量的扩张的互促互动。

二、加快进度。全面完成今年园区建设目标任务

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从总体规划来看。即:2007-2009年为探索起步阶段,2010-2012年为继续发展阶段,2013年-2020年为全面提升阶段。今年到2012年,市园区建设继续发展时期,完成50个万亩园区建设目标的关键时期。去年12月27日召开的全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生态小康新村建设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场会上,提出了建设农业示范园区的六强化、六提升”工作思路(即强化规划引导,提升园区生命力;强化产业基础,提升园区竞争力;强化资源整合,提升园区承载力;强化农民主体,提升园区带动力,强化统筹结合,提升园区集聚力)得到市政府马华市长高度认可,要求依照这样的工作思路不折不扣的落实,希望各地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继续参考执行。关于园区建设,今天我主要强调五个方面。

市上提出了新建园区扩规模,一是项目实施上要加快进度。今年。已建园区增效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产业基地建设工作继续坚持全省领先地位的工作目标。目前,离年终仅2个月时间,各地要增强紧迫感、责任感,抢时间,抢进度,又好又快推进园区建设,力争今年新建的10个园区早见成效,已建园区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园区运行管理机制更加完善,农民继续增加收入,全面完成园区建设目标任务。已实施的项目,要加快工程进度,严格工程质量,保证资金投入;个别未启动的项目,要加快启动。要继续坚持项目责任制度,把责任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人头。要继续坚持督查督办制度,坚持县区已经形成的周例会、周通报好的做法。

农业发展的肯定要求。七绝”市委、市政府在深入分析农业资源状况的基础上,二是特色产业上要做大做强。特色是构筑差异性竞争的必备条件。突出重点,突出特色,遴选的一批具有独特优势的农产品,受到农业专家的高度赞誉和市场的热烈反应,各地一定要在明确园区定位的前提下,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坚持“多园一业、块状覆盖”建设模式,特别注重与“七绝”紧密结合,有针对性地发展特色产业,形成专业化的规模优势,区域化的特色优势。

加强排灌设施、机耕道路、电网库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三是设施装备上要提升水平。先进设施装备是园区先进性特征之一。要完善农田基础设施。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等。保证园区道路疏通、排灌方便、用电便利,进一步改善园区生产条件和防灾减灾能力。加强耕地质量建设,结合实施规范农田质量提升等工程,采取工程、农艺等多种措施,加大园区耕地地力培育。要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扩大钢架大棚、喷微灌、温湿调控设施的应用,提高生产设施化、精准化生产,集中建设一批设施农业示范点,加快设施栽培技术的推广。要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进一步拓宽补贴范围,加大主导产业先进适用机械的应用,提高园区生产作业机械化水平。同时,要加快发展农产品贮藏保鲜和冷链运输,完善产后配套服务设施,全面提高园区的设施装备水平。

不时开展试验示范,四是科技运用上要加大力度。要广泛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总结筛选出适合当地的设施农业技术、平安农产品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与控制技术、新型种植模式等,着力提高科技应用水平。要以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为切入点,开发利用农业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进行农业资源管理和动态监测、决策咨询,进一步提升园区的整体实力。深入推进农科教合作,大力推广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技术,加强现代农业职业农民、守业农民培训,提升园区核心竞争力和产业发展质量效益。

积极探索农户土地入股、股份合作的农民参与园区建设经营机制,五是机制创新上要力争突破。突出加大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的机制创新力度。进一步完善促进农民继续增收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继续完善园区投融资机制、风险保证机制、科技创新推广机制、运行管理机制,增添促进园区可继续发展活力。

三、高度重视。做好2011年园区建设规划

全市坚持规划先行、科学规划、统筹规划的原则,2009年以来。组织大学、院所编制完成了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总体规划》和已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全市园区建设规划体系基本形成,园区建设规划编制评审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实践证明,科学编制园区建设规划,以规划统领园区建设,可以确保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可持续性,解决临时以来农业产业发展存在低水平和随意性,市用工业化理念、现代农业理念抓农业发展的集中体现,市自然农业向工程农业转变的标志,对推进我市激进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一是要早谋划,早确定。尽快确定2011年新建园区。市园区办要加大园区选址、产业的指导力度,各县区要根据园区建设总体规划,科学论证,慎重决策,根据“三沿三有”原则(三沿”即:沿江、沿路、沿城,三有”即:有基础,有产业,有项目)确定出2011年新建园区。二是务必继续坚持“市上统筹,县区主体,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原则,坚持“依托院校,专业规划,统一评审,批准实施”规划编制评审制度,精心组织,加大投入,加快编制进程,不时提升规划质量和水平。目前,还有少数县区没有确定2011年的园区建设规划编制单位,这些县区要于近期及早确定,力争今年11月底完成县区2011年园区建设规划的编制初评工作,12月进行全市统一评审,2011年1月全面启动新建园区项目。三是进一步加强园区建设规划的组织管理,加强规划培训和交流,健全园区建设规划编制评审机制,完善规划编制评审规范、顺序,确保20112012年园区建设规划顺利进行。四是要进一步提升规划理念,突出特色、突出重点,明确思路目标。园区规划要与“十二五”发展规划,汶川地震灾区发展振兴规划相衔接,紧紧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把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与园区建设有机结合,实现统筹规划。同时,要提出“十二五”园区建设规划,促进园区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农业园区的总体规划篇3

关键词:广西农垦;园区开发;新兴工业园;土地规划;农垦园区管理

中图分类号:F04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2)14-0005-05

在广西农垦工委、农垦局、集团公司正确领导下,在新兴农场党委带领和农场职工干部紧密配合下,在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大力支持下,柳州新兴产业园区投资开发主体新兴开发建设公司以“项目建设年”、“服务企业年”、“党组织服务年”和建党90周年、建垦60周年为契机,以解放思想促进园区科学发展,用赶超跨越行动来创先争优,圆满完成了每年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园区“十一五”发展规划的目标任务和“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良好开局。

1园区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

1.1经营总收入逐年提高

园区2009~2011年分别完成全社会经营总收入为76.69亿元、98.85亿元、120.463 亿元,年平均增长21.45%。

1.2地区生产总值逐年增长

园区2009~2011年分别完成地区生产总值为30.47亿元、38.20亿元、45.99亿元,年平均增长21.82%。

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不断加强

园区2009~2011年分别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20.016亿元、21.678亿元、25.0235亿元,年平均增长10.39%。

1.4招商引资到位资金不断刷新

园区2009~2011年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为18.74亿元、19.178亿元、22.348亿元,年平均增长11.9%。三年开工项目共57个,竣工投产项目共38个。其中,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中国重汽集团柳州运力公司已成功投产,总投资约16.5亿元的柳工集团与世界500强企业合作项目——“柳工—康明斯合资生产发动机项目”将于2013年第一季度竣工投产。

以上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了区局每年下达的目标任务,新兴开发建设公司也因此从2007年开始连续五年获评广西农垦“招商引资先进单位”或“固定资产投资和招商引资工作一等奖”;2009~2010年连续两年获评为广西农垦“度企业管理进步单位”;2010~2011年先后被评为广西农垦“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十佳案例单位”、“创先争优活动示范点”、新兴农场党委“先进党支部”等。

2主要的做法与经验

2.1绘制蓝图,规划先行

2007年农垦集团公司委托新加坡裕廊国际公司为新兴园区编制了一个概念规划,但这个规划与地方政府的规划尚未对接,按有关规定应当与地方规划对接并获批准后才能够实施。所以,我们及时启动了广西农垦新兴产业园区概念规划与柳江县新兴小城镇总体规划进行衔接、修编和调整工作。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柳江县人民政府于2009年9月正式批复了《广西农垦柳州新兴产业园区概念规划(修编)》(规划建设用地规模26.21平方公里,规划控制用地规模28.23平方公里)。之后,我们又马上启动园区详细性控制规划的编制,柳江县人民政府于2011年7月批复《新兴工业园四方片区一、二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共3.87平方公里)。以上两个规划的批复,为加快新兴产业园区整体开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2年4月完成《新兴小城镇产业园区制性详细规划(修编)》,正在报柳江县人民政府审批,《新兴工业园四方片区三区制性详细规划》约2400亩以及一区以北、农场场部以南片区规划约930亩共约3330亩也正在编制中。同时,完成了新兴工业园四方片区一、二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范围内约2200亩及新兴小城镇产业园区制性详细规划范围内约2000亩共约4200亩建设预留用地的调整修编工作。

2.2创造性开展土地农转建工作

几年来,新兴开发建设公司在农垦局、集团公司的领导下,在垦局相关处室的支持下,不断与县政府、国土部门沟通协调,及时了解有关国家土地政策,熟悉掌握办理程序,灵活性、创造性的开展园区土地农转建工作,通过大家不懈努力,共完成农转建用地1571.567亩,完成项目前期工作已上报国土资源部、区国土厅待批农转建用地2058.232亩。主要做法是:一是利用完善新兴园区配套项目列入城镇批次完成农转建用地1010.248亩,如柳州机动车大卖场及物流仓储项目(600.021亩);四方片区商住配套项目(378.267亩);废糖蜜(桔水)罐仓储物流项目(31.959亩)。二是通过重点项目包装,争取列入自治区重大统筹推进项目的途径,办理土地农转建指标。如我们利用广西农垦新兴国际汽车零配件标准厂房项目列入2008年自治区重大统筹推进项目完成农转建用地561.3195亩;列入2010年自治区重大统筹推进项目湘桂铁路扩能改造搬迁企业回建项目用地733.732 亩已上报国土资源部待批中;列入2012年自治区重大统筹推进项目广西康明斯年产14万台工程机械发动项目550亩已上报区国土厅待批中(已取得30%的农转建预支指标)。三是利用增减挂指标办理农转建用地。2011年我们争取到增减挂指标774.5亩(其中农垦局300亩、柳江县474.5亩),我们利用柳州宇翔汽配项目和花红药业项目进行包装开展前期工作,目前有关报批材料已上报区国土厅待批中。

2.3项目建设,重中之重

从公司和筹备处成立之日起,我们就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支撑,非常注重园区基础设施项目和入园项目的投资建设。2007、2008年,主要以新兴工业园老园区560亩回购地、385亩三角地柳州机动车交易城的基础设施及近20个入园新项目的开工建设为主。2009年底正式启动规划占地9.6平方公里的四方片区一、二区部分约2500亩土方平整、路网、供水主管、排雨污水主管等基础设施建设,一些入园项目——如柳石路以西100亩“紫域·白莲国际城”商业办公住宅配套项目、四方片区东板块460亩新兴国际汽车零配件标准厂房项目首批13家入园企业厂房、四方片区西板块1010亩湘桂铁路扩能改造企业搬迁回建项目及378亩商业住宅配套项目、新兴工业园恒业路以西550亩柳工—康明斯合资生产发动机项目等重要项目也相继开工建设。同时,之前近百家已投产入园企业的大量续建、扩建、改建项目也按计划开工建设。这些项目的建设为园区固定资产投资做了直接、巨大的贡献。

农业园区的总体规划篇4

1相关概念解析

1.1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其实就是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简称,其主要有资源、产品、再生资源构成,达到物质反复循环流动利用的经济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特征便是低开采、低排放、高利用,其基本行为准则是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而循环经济在我国诸多地区成功应用到了农业生态园中,出现了诸多以循环经济为主导的农业生态园。

1.2农业生态园

所谓农业生态园指的就是以生态园模式来实现对观光原来农业的生产以及布局,其主要是将农业活动、环境保护、自然风光、休闲娱乐、科技示范等多个方面进行有机的融合,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2案例分析

2.1研究概况简介

该市研究概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自然环境,该市地形南低北高,西南方向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暖,四季鲜明,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约在753.2mm之间,一条河流由北向南穿过该市。由此可见,该是自然环境极为适合蔬菜等高效作物的种植。②交通优势情况,该市交通具有明显的优势,有三条国家一级公路贯穿全境,六条省级公路在该市交汇,同时在市中央建设了国际机场,该市在交通上的优势能为现代农业以及农业休闲观光的发展提供巨大推动力。③蔬菜品种优良,该市在发展蔬菜种植,克服了自然条件以及生产障碍等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通过改革创新培养出具有高产、抗倒等优势的品种。④该市已基本实现了农业发展机械化、信息化设施化。例如粮油作物的播种、收获以及管理等实现了全程机械化。⑤该市具备了较为先进的栽培技术,在该市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创造了新型的栽培方法达到30多种。图1为该市区土里利用规划图。

2.2该市农业生态园的不足

2.2.1客源渠道较为单一

因为受到旅游产品创意欠缺、产品类型单一、文化性和体验性欠缺、形式传统等因素的影响,该市农业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强,很难在短期内提升游客量。除此之外,虽然该市农业生态园区采取了自然生态平衡的管理方式,但是其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水平较低,不具备相关的生态知识,其服务质量达不到相关的标准,管理上出现了混乱。

2.2.2前期规划设计存在较大漏洞

循环型农业生态园区的建设主要是对生态示范以及拓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的建设。打开有机农场前期规划设计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循环型生态园区建设的内容,最终导致不能深入发掘生态园区的资源,园区功能分区模糊、产品结构单调、不合理的旅游线路等问题[1]。

3循环经济主导型农业生态园区规划思路

3.1指导思想简析

循环经济主导型农业生态园区建设的指导思想是科学发展观,同时树立了建设高端循环农业生态园的目标。在发展的过程中贯彻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合理统一规划的发展原则。同时对农业生态园区内的各种资源进行深入的发掘,提升对资源循环利用的效率,将废气污染物的排放控制合理程度内。真正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3.2规划设计中融入循环经济思想

上文中我们对循环经济进行了一定的论述分析,在农业生态园区规划设计之中融入循环经济的思想,真正的实现低开采、低排放、高利用的目的。更进一步而言,在农业生态园区规划设计中融入循环经济思想是农业生态园区建设过程中的最为重要的要求之一,同时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当代农业生态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具体需求。3.3规划设计原则简析农业生态园区规划设计原则有以下四个方面:①协调发展原则。②统一规划原则。③因地制宜原则。④产业化发展原则[2]。

4规划设计总体规划以及分区的规划

4.1总体规划

该市农业生态园区总体规划是分为八个区位,并以这八个区为整体规划的核心,同时建设了两栋规模较大的农业生态体验馆,如图2所示。

4.2分区规划

而在该市农业生态园区的分区规划设计中,其农业生态园区分成了八个区,其主题是特色农产品手工作坊区域、特色养殖示范区域、珍稀绿化苗木种植区域、特色水产养殖区域、特色休闲果品区域、农耕体验区域、植物区域。在此八个区域中,种植了种类多样植物蔬菜等等,例如在植物区便引进无土栽培技术,共种植了1万m2韩国无土植物,建设出规模浩大的无土栽培植物园。而在特色农产品手工作坊区域中,建立了农家乐一条街,在该区域设置了咸菜坊、磨坊、豆腐坊、油坊等,在这条街中出售的商品一般都是从该农业园区中生产的小麦花生黄豆等制作成的,其手法古老,味道纯正。还有在珍稀绿化苗木种植区域中,生产了大量中小苗植株,其主要采用了现代林业苗木繁殖培育技术,培育了大量珍稀苗木,珍稀苗木的培育不仅仅能够成为农业园区的绿色景观,同时也能够为农业生态园区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而在农耕体验区域之中,在都市之中生活到人们可以在其中尽情体验工艺活动、农业活动,从而实现对古老农耕文明的了解。尤其是对于接受现代文明的孩子而言,农耕区域的存在能够使他们了解相关的农业知识,并为他们提供一个较为完善的实践场所。综上而言,该市循环经济主导型农业生态园区的规划和设计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通过将循环经济主导思想融入到农业生态园规划设计之中,实现了农业生态园多样化、持续化发展的目的,促使其真正成为了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农业生态园。不仅仅带动了该市的经济发展,也成功的为该市树立了良好的发展形象。

5循环经济主导型农业生态园发展需要注意的问题总结

5.1实现协调发展

在循环经济主导型农业生态园区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重视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社会文化之间的协调统一。从本质来讲,农业生态园区开发中的观光旅游经济收入仅仅是农业产业的附加值。更为重要的是保护了生态的发展和提高了科技水平,这就要求管理者具有高水平、高素质。”因此,农业生态园的相关管理者在发展农业生态园区的过程中,必须具备长远的目光,不能过分的追求农业生态园区规模的扩大、经济效益的增长等等。而是在现有基础之上,不去刻意的改变农业生态园区的自然生态。同时必须和乡村的诸多特点进行一定的结合,将农业生产作为农业生态园区发展的基础,构建农业生态的特色,同时融入当地地域文化,以此来达到吸引游客的目的。对环境管理方面必须要得到加强,实现文化、经济、自然环境这三者之间良性循环的协调统一。

5.2完善循环经济相关法律法规

循环经济在我国发展时间并不长,因此有关于循环经济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基于此,笔者认为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应尽快完善有关于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对农业生态园区的建设加以引导。总体来说,循环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如此才能真正的促使循环经济的不断发展[3]。

6结语

综合全文来说,循环经济主导型农业生态园区的发展是新型经济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农业生态园区的规划和设计必须将循环经济思想融入其中,才能真正的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农业生态园区。

作者:刘能星 单位:江西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参考文献

[1]刘芳清,周克艳.长沙市有机农业发展路径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4(01).

农业园区的总体规划篇5

一、编制任务和时间安排

我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体系包括总体规划、产业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示范园(点)规划。除《总体规划》已报国家农业部审批外,其他各项规划需抓紧组织编制。规划起止时间为2012年-2015年,相关数据应与“十二五”规划相对应。

(一)主导产业规划。

根据《总体规划》,我市确定水稻、棉花、油菜、蔬菜、水产、生猪等六大主导产业,并分别编制主导产业规划。水稻产业发展规划、棉花产业发展规划、油菜产业发展规划、蔬菜产业发展规划由市农业局负责编制;生猪产业发展规划由市畜牧局负责编制;水产业发展规划由市水产局负责编制。

(二)专项规划。

根据《总体规划》,我市主要编制以下6个专项规划: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由市农业机局负责编制;农村能源发展规划、农民培训规划、农产品质量安全规划、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农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由市农业局负责编制。

(三)县(市、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各县(市、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由各地政府组织农业等部门编制。“中国农谷”屈家岭管理区建设规划由市发改委和屈家岭管理区共同负责编制。

(四)现代农业示范园(点)建设规划。

各地现代农业示范园(点)由各县(市、区)政府根据《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结合本地实际确定。各示范园(点)建设规划视管辖范围分别由县、乡(镇)人民政府和领办创办示范园(点)的法人单位编制。已有的规划,如王坪村新农村建设规划、彭墩村新农村建设规划、沙洋循环农业示范园、掇刀循环农业示范园等,要根据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要求作好修订工作。

(五)各地、各部门可根据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要求及工作需要,提出并编制其它专项规划(含部门规划)。

以上各类规划,要在年12月底前完成起草工作,在2012年春节前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后,报同级政府审定。

二、编制要求

(一)加强重大项目的研究和论证。重大项目是规划实施的重要载体,是实现规划目标的重要手段。在各类规划中,重大项目主要包括应由政府配置资源的建设项目,也包括一些应由政府协调建设、涉及现代农业布局的大型项目。要研究提出一批适应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和关系全局、带动作用强、主要由政府组织实施的重大项目,并做好前期研究及论证工作。

(二)增强规划编制过程的民主、公开。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采取座谈会、协调会、公布规划草案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增强规划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在编制程序上,要建立和完善规范化的民主制度、衔接制度、论证制度、公布制度和评估制度等。

(三)加强规划间的衔接协调。要高度重视规划衔接工作,使各类规划协调一致。规划衔接要遵循下级政府规划服从上级政府规划,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服从本级和上级总体规划,专项规划之间不得相互矛盾的原则。需要衔接的内容包括主要指标、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布局、重大政策等。要加强各重点专项规划与国家有关规划的衔接,争取所提出的重大项目列入国家相应规划。

农业园区的总体规划篇6

福建漳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具有鲜明地区特色,突出闽台农业科技合作,是福建省唯一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园区地处福建东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的漳州市漳浦县境内,距漳州市区26公里。也是全国外向型农业示范区和国家两部一办(外经贸部、农业部、国台办)批准的海峡两岸(福建漳州)农业合作实验区所在地。

园区以花卉、果树、茶叶等园艺作物及其配套的农产品加工业为主导产业,重点组织实施"3321"科技示范工程,即建设3个分区-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3个产业科技园--花卉科技园、果树科技园、茶叶科技园;2个科技中心--农业科技研究开发中心、农业科技培训中心;一个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核心区规划面积1.5万亩,示范区5万亩,辐射区32万亩。花卉科技园开发面积7600亩,果树科技园开发面积7100亩,茶叶科技园开发面积2200亩。

核心区位于漳州市漳浦县官淂镇的马口至长桥农场的三古之间,沿324国道两侧左右各1公里,长10公里,总面积1.5万亩,分为"三园二中心一基地,即花卉科技园、果树科技园、茶叶科技园、农业科技培训中心、农业科技研究开发中心、农产品加工基地。

示范区在核心区周边,位于324国道三古至盘陀之间,长33公里,宽1公里,总面积约5公里。是园区科技成果示范和产业化开发的园地,重点建设若干示范项目和示范点、示范企业,形成以点带面格局。

辐射区:位于马口至盘陀324国道沿线各乡镇和农林场圃,总面积约32万亩。

核心区建设期计划总投资1.1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0.8亿元,流动资金0.2亿元。本项目设计达产期年新增水果26.25万箱,花卉180万箱,茶饮料2.5万箱,速冻蔬菜(菇)50.15万箱,年新增产值38986万元。投资利润率25%;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11.7%,税前15.2%;税后投资回收期10.4年,税前6.4年。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投资利润率高于全县平均水平2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15%以上。

存在问题有: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步伐有待进一步加快,尤其在对台对外引进方面,应进一步吸引、扶持辐射力强的龙头企业,以逐步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现有企业整体技术含量要进一步提高,增强产品竞争力。企业主体的科技投入需加大。市场信息、技术信息、科技咨询等中介服务要进一步拓宽。

二、江西南昌农业科技园

南昌农业科技园位于南昌市昌北蛟桥,西起梅林森林公园,东到赣江,南临部级南昌经济技术开放开发区,北接鄱阳湖,面积约18平方公里,核心项目区距南昌市中心仅11公里,距昌北国际机场约8公里,西靠"京九"铁路,105国道,昌九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线。

园区气候温和,湿润,降雨充沛,四季分明,地表水系除赣江、鄱阳湖等主流水系外,还有上池、杨家、官塘等湖泊,灌排及用水条件优越。土壤除红壤外,平原地带地层多属第四纪夹沙土,土壤多偏酸性和微酸性,耕作层多为近代河湖冲击覆盖,土质肥,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结构好,适宜于畜牧养殖、食品加工、蔬菜、花卉、瓜果等多种经济作物的生长。整个园区环境优美,鸟语花香。

南昌农业科技园核心区面积为1万亩,示范区5万亩,辐射区30万亩。园区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围绕畜牧业高科技育种,乳制品及安全肉食品生产,畜牧养殖区生态良性循环,发展配套加工,对高效畜产品生产的一系列技术进行示范,打造在江西乃至在全国都有重要影响的现代畜产品养殖示范基地。

南昌农业科技园的建设坚持走"政府支持,社会参与,企业管理,市场化运作"的路子,园区成立部级农业科技园管委会。按照规划,整个科技园区的核心区建设分畜产品信息中心及电子商务交易区、现代科技种畜繁育区、生态养殖区、安全畜产品配套加工区、生态果园区、粪肥现代化处理示范区等九大功能区。具体内容为:

畜产品信中心及电子商务交易区:占地面积为33.3公顷,以招商、高新科技成果、产业开发等为主要任务,建设开发区管委会的行政办公会议中心、生物技术科研、商业金融、信息处理中心、产品性能检测中心,专家学者、留学归国人员实施高新技术创新的展示平台。

现代科技种畜(猪、牛)繁育区:占地面积为63.3公顷,其中种牛繁育区40公顷,种猪繁育区23.3公顷,规划项目包括:超级猪繁育推广、乳牛胚胎移植、生物化工、高新农业信息资源开发。

现代养殖生态区:占地面积80公顷,利用猪牛场处理过的废水,适当开辟鱼塘或种植水生经济作物以饲养部分水禽、鹅、鸭等,灌溉部分良田,形成良性生态循环"养殖-沼气(能源)-沼渣、沼液有机肥-种植-加工"系统。

安全畜产品配套加工区:占地面积为100公顷,依托集团现有的乳品厂、饲养加工厂、新建微生物饲养添加剂厂,建设系列特异性免疫乳、功能性乳制品、生物制剂的生产基地。

设施农业种植区:占地面积为100公顷,重点进行特种蔬菜、苗木组培、无性快繁、果树、造林、绿化苗木等种苗的繁育,通过组培车间、自动化育苗车间以及配套的炼苗温室等设施的建设,实现对国内外作物种苗的组培快繁、无毒种苗生产和转基因植物育种等生产,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高效设施农业生产示范基地。

牧草品种展示区:占地面积为30公顷,用于建立牧草育种中心,牧草种子检测中心、牧草试验及试种基地,采用组织培养及转基因高新技术加大对牧草品种的选择,提高牧草育种效率。同时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形成规模化的饲草种植示范区。

种草养畜示范区:占地面积为70公顷,以优质牧草的种植为纽带,发展以草畜(禽)结合为核心的许畜禽养殖业,形成新的生产模式带动周边,起到示范推广的作用。

畜禽粪肥现代化处理示范区:占地面积为2公顷,建立集中的万头猪、牛粪污处理场,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综合利用,以保护环境,促进生产。

生活休闲配套服务区:占地面积为64公顷,配套规划休闲垂钓区、珍禽观赏园、珍稀植物园、水上娱乐中心、体育健身俱乐部、儿童乐园、大自然旅游度假村等项目。

南昌农业科技园现有金牛集团、英雄乳业股份公司、省养猪育种中心、省奶牛育种中心等多家大中型涉农单位,整个园区畜牧业优势十分突出,注重视依靠科技进步提升畜牧业产业水平。南昌农业科技园以江西金牛企业集团的产业为基础,以发展畜牧业为主,兼顾蔬菜、花卉、瓜果等作物和畜牧产品加工,以市场为向导、以科技为动力,通过对良种的培育、引进、扩繁及高科技术的示范、推广,实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品种更新、质量提升,以产业化带动基地,加速畜牧业良种化进程和牛群改良步伐,促进奶牛业和肉牛业的发展,增加市场牛奶和优质肉牛的供应,改善人们的膳食结构。预计到2006年基本建成符合21世纪农业发展方向的农业科技园。届时科技园的年销售收入将达4.3亿元,利润3500万元,年上缴税金3000余万元,还将带动2万多农户致富,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存在问题:资金缺口大,财政投入有限;还没有明确给予园区优惠政策,影响招商进程;园区建设的组织协调有待加强。

三、广东广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广东广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白云、大丰试验基地为核心区,位于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镇广从公路西北侧,距广州市区35公里。核心面积3000亩,按高标准、现代化要求进行建设。园区的建设投资主体是广东省农科集团,该集团隶属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集团的核心企业为广东省农科集团有限公司(母公司),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投资的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为1亿元,下设广东省田园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五个子公司(企业),成员单位15个。广东省农科集团有限公司已被国家外经贸部批准经营进出口业务,被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立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被农业部等八部委授予“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称号。园区的科技依托单位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在人才、技术、资源、科技成果及科研设施等方面有雄厚优势。

园区主导产业:优良种子种苗、环保高效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深加工、农业信息、休闲农业等,分为农业科技创新区、高科技企业区、农作物种子工程示范区、良种苗木示范区、良种猪育种区、动物保健品技术开发区、农化服务区、功能食品开发区、休闲农业区、多功能综合管理区、花卉园林区、广东省现代农业信息网络中心等12个功能区。是集科研、试验、示范、推广、培训、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多功能的农业现代化基地。园区1999年被广东省政府列为珠江三角洲十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之一“广东省农业现代化科技示范区”;2000年被广东省科技厅批准为“广东省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园”;2001年被科技部列为首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园区是农业科技创新基地,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科技源泉;建立农业高科技企业群,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示范和样板;培养和吸收一大批优秀人才,建立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网络体系。广东广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目标,就是要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农业生产和农业科技的可持续发展,为广东农村经济和农民致富作出贡献。

指导思想: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产业化经营为手段;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企业运作,带动农民。

总体目标:现代农业科技企业发展的新模式;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的孵化器;农业技术组装集成的载体;农业与市场连接的纽带;现代农业科技的辐射源;人才引进培养及技术培训普及的基地;全省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示范样板。

存在问题:资金不足;项目规模不大,自动化程度滞后;园区在征地办理有关手续相当繁琐及时间太长,影响建设速度。

四、山东寿光农业科技园区

山东寿光农业科技园区位于寿光市洛城镇,地势平坦开阔,东南高,西北低,地貌单一,属暖温带沿海平原内陆季风性气候区,气候温和适宜,光照充足,四季分明,雨量集中,雨热同期。交通便利,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强。

园区重点是建立健全“三园”、“三区”、“五中心”。三园即由国内科研单位、高等院校投入实施的蔬菜高新技术创新园、农业博士创业园和外商独资经营的外商投资园。三区即蔬菜标准化试验示范区、蔬菜新品种试验示范区、蔬菜现代化设施实验示范区。五中心即智能化信息管理中心、蔬菜高新技术培训中心、蔬菜高新技术展示交流中心、现代化生物工程种苗中心、蔬菜保鲜加工销售中心。

截至目前园区已经投资14000万元,其中各级科技经费投入880万元,寿光市财政投入4000万元,社会融资9140万元,已建成核心区1万亩,示范区7.5万亩,辐射区35万亩。已经装备了1000平方米的现代化组培室,建设了6100平方米的现代化工厂化育苗室、4000个现代化日光温室、6700平方米的展示交流中心。工厂化育苗500万株、12个品种,生产优质蔬菜5000万公斤,总收入12000万元。基本形成集组织培养、工厂化育苗、试验示范、产品加工销售、科技培训等综合功能大的蔬菜高新技术示范园。

存在问题:资金不足;现行管理体制未理顺;园区队伍素质不高;市场经营效益不太突出。

五、浙江嘉兴农业科技园区

嘉兴农业科技园区位于嘉兴市郊,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温暖湿润。地处水网平原,河流纵横、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宜于多种作物生长,有利于农林牧渔综合发展和适合国内外市场销售的新品种的引进和创新。园区处于上海与杭州、苏州三市中间地带,区内有沪杭铁路、沪杭甬高速公路、乍嘉苏高速公路、320国道、京杭大运河等,水陆交通发达,处于上海、杭州、苏州等大中城市一小时“交通圈”内,农产品可在3小时内外运。具备了发展外向型、城郊型农业以及建设现代化农业科技园区的良好条件。

园区布局与功能分二个层次,第一层次,按园区功能分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总规模面积35万亩,其中核心区1.5万亩,示范区6.2万亩,辐射区27.3万亩。第二层次,在核心区块分东进农业科技示范园、农业高新科技孵化园、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带和对外农业招商区。示范、辐射区按各自生产功能和主导农产品布局,分精品蔬菜区、名特瓜果区、优质畜禽区、特种水产区、名特花卉水果区、渔菜共生区、优质粮油区、高产桑茧区和休闲观光农业区。

园区主要培育五大产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种子种苗业、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农业信息产业、农业休闲观光业。重点发展十大特色农产品:优质瘦肉型猪、湖羊、家禽珍禽、特种水产、精品蔬菜、西甜瓜、名特花果、无公害茭白、优质大米、双低油菜籽等。建立完善五大体系: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农产品质量标准化与质量监控体系、农产品精深加工体系、效益农业发展保障体系。转园区各项建设固定资产投资74150万元,采取多渠道筹措的方法,以政府投入为导向,政府、企业、农民多元化投资,其中政府支持10000万元,市、区二级财政配套资金10000万元,企业投资39150万元,农民自筹15000万元;此外流动资金安排7000万元,计划由企业、农民自筹2000万元,其余5000万元申请当地银行贷款解决。2002年吸纳资金1.01亿元,2002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5.9亿元,比2001年13.77亿元增长15.47%,农村经济总收入117.5亿元,比2001年97.24亿元增长20.84%,农民人均纯收入5441元,比2001年5111元增长6.5%,恩格尔系数下降到40%左右。

存在问题:核心区的运作机制在市场化、企业化管理方面要进一步探索;园区建设的资金投入、税收优惠、人才集聚、项目集聚、土地流转还缺乏配套。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缺乏自主知识产权。

六、黑龙江哈尔滨农业科技园区

园区建在哈尔滨市南岗区红旗满族乡,位于哈尔滨市区西南10-17公里。所处地理位置属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区,年平均气温3.5°C、无霜期134天,年降水量540mm,可满足一季作物生长发育需要。园区6万亩耕地,土壤肥沃,地势平坦,耕地集中连片,便于机械化耕作、灌溉、排水、规模化轮作和科学化经营管理。区内由京哈、哈双和江南中环三条柏油公路通过,交通方便。

园区布局如下:建设核心区示范1万亩,示范区开发5万亩,辐射区带动55万亩,其中哈尔滨10万亩,全省45万亩。核心区又分功能区:农作物集约化种植区3500亩,其用玉米1500亩,脱毒马铃薯种薯2000亩;设施园艺高效种植区1000亩,其中现代化智能温室15亩,节能日光温室100亩,塑料大棚200亩;优质畜牧规模化养殖区2000亩,其中高产奶牛核心区1000头,高产奶牛示范群1万头,优质猪存栏1万头,年出栏5万头;生态经济旅游观光区1500亩。

“十五”期间总投资15200万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10417万元,科技示范投资3387万元,田间工程投资796万元,科技活动费600万元。资金来源构成,财政投资7600万元,每年1520万元,哈尔滨市、区和企业投资7600万元,每年1520万元。但是资金缺口较大,影响了园区的建设速度。

存在问题:资金短缺,创新能力弱。

七、河北三河农业科技园区

园区位于河北省三河市李旗庄镇,近邻京津,交通方便,有利于发展城郊型农业、建设京津“菜篮子”、“后花园”。建园伊始就制定了“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发展模式,坚持项目成熟一个推广一个的原则。截至目前,累计投资6800万元,现已经引进节水灌溉和微机自动控制、脱毒组培、工厂化育苗繁育、转基因奶牛等12项技术,引进美国红提葡萄、日本水梨、荷兰珍珠茄子、韩国梨及国内无籽西瓜、脱毒甘薯等名优中养新品种100余种,初步建成了先进技术、设施示范和高效栽培基地、高新技术产品孵化基地、林果良繁基地、花木基地、种植试验基地、养殖试验基地等7个示范、推广基地,年可提供优良品种育苗6000万株,畜禽良种50万头(只)。初步形成了以福成养牛集团、明慧养猪集团、天翔养殖产业有限公司为龙头的肉猪、肉牛、奶牛、肥肝鹅养殖产业;以燕赵园林公司为龙头的花卉、苗木产业;以航天繁育草种基地为龙头的牧草、城镇绿化草种植产业和以双龙种植公司为龙头的特种玉米种植产业等四大主导产业,直接带动从事特色种植养殖的农民已达1000多户,户均收入每年增加3000元。

八、吉林公主岭农业科技园区

园区位于松辽平原腹地的吉林公主岭市,地处世界第二黄金玉米带的核心区。粮食资源丰富,城市功能健全,科技基础雄厚,是中国东北粮食主产区农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典型代表。

总体布局为:三大功能区、12个示范区。科教贸易区,有国家部委及省重点科研中心和基地14个,2002年承担了省和国家重点科研项目200多项。农业科技贸易城、农业会展中心、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等项目已经完成前期准备工作,还与吉林大学联合创办了农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新技术示范区,2002年有50项重大农业科技成果开始试验、示范,其中基因工程、等离子育种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业发展区,黄龙玉米有限责任公司、华正牧业集团等企业,按照园区总体规划,已经推出新的产业化项目,吉农公司、春光米业集团、天阳鹿业集团等一批新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正在建设之中按照园区总体规划,截至2002年,一共运作以产业化为主的高新技术项目51个,已经全面对外招商,审批入区项目16个,计划投资总额5.25亿元,开工项目7个,现已经到位资金1亿元。

园区2003年新开工项目有:

1、人参果深加工项目

该项目由公主岭绿色饮品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兴建,分二期建设,占地4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总投资7000平方米,总投资3000万元,一期工程1500万元。一期工程为一条生产线,年生产人参果酒150万瓶;人参果冰茶1000万袋。年产值6040万元,利税610万元,安排就业人员180人,还能带动500余户果农走上致富路。于2003年5月开工,8月份投入生产。

“人参果”含有人体所需的营养成份极高,能提高人的机体免疫力,对人体的保健作用是任何果品、果汁、饮用品无法相比拟的。“人参果”种植又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亩产1万斤,是玉米产量的5-6倍,经济收入是玉米的十几倍。

2、洪鹤奶牛养殖示范小区项目

园区高新农业发展局引荐外地客商在园区投资500万元建设洪鹤奶牛养殖示范小区项目,已于4月20日正式开工建设。

项目区位于园区北部,计划养殖规模为200头奶牛,项目总占地面积12.8公顷,其中养殖区面积1.2公顷,饲料基地面积11公顷。养殖区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其中标准化奶牛饲养舍1200平方米,乳品加工车间200平方米,成品及备品仓库建设面积500平方米,其它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奶牛运动场4000平方米,青贮窖12000立方米。

该项目发展模式计划为基地+农户形式,项目建成后可带动周边五个乡镇100余个规模养殖户发展奶牛产业。该项目建成后,年可加工鲜奶2000吨,可现实销售收入400万元,利税120万元。

3、华成包装制品有限责任公司项目

华龙包装制品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产品是各种规格和样式的纸制品包装箱,该产品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诸多行业和领域的产品包装,由于原材料成本低,产品价格廉,产品销往东北三省,畅销省内各个城市和各种行业。纸制品包装箱可回收和再利用,废品和附料可回收,对环境和各种包装产品无污染和腐蚀等作用,是首选的绿色环保包装制品,市场需求量大,前景可观。公司现有工人15人,高、中级技术和管理人员5人,技术工人10人,公司可生产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格产品上百种。

该项目总投资200万元,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700平方米。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可生产包装箱100万只,年产值可达300万元,产品销售收入300万元利税80万元。

4、向华牧业小区项目

该项目由园区科教信息局和计划经济发展局联合引荐并提供服务。由向华村刘兴业、李宏岩等七户农民共同投资兴建;一期投入3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150万元,流动资金150万元;占地面积1.6公顷,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年出栏商品牛1500头,年总产值750万元,利税150万元。

该项目是解决农民养牛“规范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的示范项目。项目建成后由科教信息局提供技术支持。

九、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园区

园区位于石河子市北郊北泉镇石河子总场,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热资源丰富,冬季长而严寒,夏季短而炎热,年平均气温6.6°C,年实际日照时数2782小时,无霜期170天,年降雨量175.1mm,比较适合粮食、棉花、甜菜、瓜果、蔬菜等多种作物生长。

园区总面积为675.6公顷,分11个功能区,分别为:组培和生物技术中心30公顷,胚胎移植中心30公顷,作物种苗繁殖基地50公顷,绿化苗木生产基地60公顷,畜牧生产及繁殖区50公顷,设施栽培示范区30公顷,作物新品种种植示范区180公顷,优良绿化树种种植示范区20公顷,农产品储藏加工区20公顷,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展示及农业科普区。园区总投资113572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2250万元,建设期利息186万元,流动资金1136万元。资金来源包括单位自筹、申请国家投资、银行贷款及引进企业投资。经营收入来源主要有技术培训、生态观光收入,园区优质农产品如水果、花卉、蔬菜、种苗、畜禽产品、水产品及农产品加工等。正常年份总收入可达到6480万元。2002年引入了新疆中季公司5万吨番茄加工项目等企业入园,吸收投资突破7710万元,同时园区自筹基建投资240万元。

十、甘肃定西农业科技园区

园区位于甘肃中南部祖历河支流关川河流域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属典型的北温带半干旱大陆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6.3°C,年平均无霜期141天,年平均降雨量425.1mm,干旱缺水,海拔高,气候冷凉,光照充足,温差较大,水土流失严重。园区交通条件好,定临、定渭、巉郭公路穿境而过;312、210国道和陇海铁路纵穿而过。

园区总规划面积36万苗,其中核心区1万亩,示范区5万亩、辐射区30万亩。核心区分为高档食用菌、专用马铃薯种薯繁育、草木花卉、名优特新日光温室蔬菜、珍稀动物养殖、名贵中药材、经济林苑等8个小区。

园内培育的龙头企业有: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中心、明珠生物工程公司、金泉菌业公司、金城菌业公司,截至目前已经繁育马铃薯原原种1500万粒。食用菌开发已经生产菌袋316万个,实现产值1476万元,同时带动224户农户,建造半地下温室240座,发挥了较好的辐射作用。

园区总投资28788万元,其中固定资产24358万元,建设期利息930万元,流动资金3500万元。项目资金采用多渠道筹措,申请国家拨款5000万元,省地配套6000万元,地方配套1000万元,企业自筹6000万元,银行贷款10000万元,其余部分通过引进企业进园区等方式筹集。2002年园区完成投资14875万元,实现产值那4367.57万元

十一、重庆渝北农业科技园区

园区核心区的规划布局,围绕重庆“十个百万产业化工程”和渝北区“三色”农业,重点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示范带动作用大的部级高新技术农业龙头企业(项目),突出对重庆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示范、辐射和带动功能。核心区分为A区和B区,总面积为1467公顷。

A区位于渝北回兴街道境内,面积800公顷,规划有无公害时鲜蔬菜种植区、高新技术农业区、生态农业区、出口(农副产品)加工区、乡镇企业高新技术区五个功能分区,含果糖、上湾、果园、石盘河等4个村。

B区位于渝北沙坪镇境内,面积667公顷,规划为花卉种植示范区,含新华、玉峰、桥田、玉皇、小屋、沙坪等6个村。

辐射区总面积12000公顷,规划有无公害优质蔬菜生产区、花卉生产区、优质果品生产区和优质奶源生产区等四个功能分区,重点突出无公害生产、标准化生产,接受核心区的辐射引导,有效解决农业“面源”污染,带动面上农业生产。

园区已经引进83个农业项目进入核心区A、B区,项目投资达1.9亿元,陆续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可达3.1亿元,年利税达2000万元以上,

十二、宁夏吴忠农业科技园区

园区位于银川平原中南部,平均气温8.8°C,无霜期170天,日照充足,平均海拔1130米,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田园整齐,交通方便,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

园区布局分为四个专业科技园,即奶产业科技园、肉牛肉羊科技园、无公害设施果菜科技园和节水型粮食科技园。每个专业科技园设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三个层次。核心区面积1万亩左右,示范区20万亩左右,辐射区30万亩左右,依据现有条件和生产实际,各专业科技园相对集中,但互相交叉。

园区总投资25450万元,其中肉牛羊高效集约化养殖及产业化经营园区10000万元,奶牛高效集约化养殖及产业化经营园区6000万元,高标准设施农业园区6000万元,节水农业、优质粮食生产园区3000万元,其他经费共计450万元。资金来源:农民与公司自筹投资15210万元,银行贷款5000万元,地方财政投资2640万元,国家补贴投资2600万元。项目完成后可年新增产值4.3亿元,年新增纯收入1.1亿元。三、安徽宿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园区位于安徽省淮北农区,黄淮海平原南部,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适中,地势平坦广阔,农业资源丰富。紧靠京沪铁路和京福高速公路,距省会合肥250公里,交通通讯便捷,具有区位优势和良好地发展前景。

园区是安徽省唯一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目前核心区已建成农业生物工程实验室、脱毒种苗繁育基地、果树示范园、园艺园、农作物品种园、种羊场6个部分。科技园从农业标准化建设入手,大力推行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园区先后从日、美、法、以等国和国办科研院校引进10余位专家、1000多个优新品种、150多项农业新技术,经过筛选后,目前已按标准化的要求,采取“园区+基地+农户”的模式,通过核心区繁育种苗、种畜,在示范区、辐射区建立了各种农作物、蔬菜、花卉、果树、家畜等标准化生产基地20多个,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几年来,园区先后荣获全国、全省“农业引智先进集体”、省“农业引智示范基地”、“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2002年5月,被科技部列入“部级农业科技园区”。

园区核心区733公顷,包括农业生物工程开发中心、优质果苗繁育区、高效经济作物区、优质粮食作物区、优良种畜繁育基地、农产品加工区和综合服务区,示范区面积3667公顷。

园区组建了市种苗研究所、市农业生物工程开发中心等法人企业,并以此为发起人成立了安徽风华农科股份有限公司,内部设置了风华农业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花卉公司、果苗公司、脱毒种树种苗公司、瓜菜公司、种羊场、中日合资宿德农业有限公司等8家二级核算实体。

园区先后引进农业项目27个,农业高新技术82项,引进国内外农作物、果树、花卉、瓜菜、畜禽等优良品种737个,其中直接从国外引进253个,经过试验示范,已经筛选出64个新品种和35项农业先进技术在黄淮地区推广,已经累计产生社会经济效益10亿多元。

园区先后在建立了8个优新种苗繁育和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带动农户2万户致富,辐射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基建前普遍提高了60%,其中脱毒种薯、种苗及农作物优新品种辐射到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

十四、宁波慈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园区位于杭州湾岸的慈溪市境内,分为三打板块,分别是优质蔬菜新品种新技术和加工生产加工“孵化”板块、名特优水产品健康优质苗种生产及无公害养殖技术和加工“孵化”板块、宁波特色果树生产及储藏保鲜加工“孵化”板块。各板块又分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目前,园区共有10家企业,其中核心企业4家,分别为慈溪市蔬菜开发有限公司、慈溪市徐龙鳗业有限公司、浙江海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和宁波台逸农业有限公司。2002年这四家核心企业共实现产值71265万元、销售67965万元,利税6480万元,实现出口创汇5374万美元。

园区坚持依靠农户,服务于农户的宗旨,把园区建设、企业发展、科研开发、示范带动紧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园区成为现代农业的基地、科技创新的基地、新技术应用推广的基地、出口创汇的基地、农民致富的基地。以项目为载体,全面提升园区整体科研水平,2002年实施科技项目45项,其中国家星火项目3项。核心企业都是外向型企业,生产加工的产品销售日本、美国、欧洲、香港和东南亚等地。

十五、四川乐山农业科技园区

乐山园区坐落在山清水秀、风景宜人的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汇流区域,土壤、植被、气候等自然条件十分优越,乐山市内有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的乐山大佛、峨眉山等人文景观,是著名的旅游胜地,为提升园区知名度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和文化环境。

园区定位于四川丘山区地农业现代化示范,按照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的布局进行规划建设。核心区突出技术集成、组装和创新;示范区突出特色和产业优势;辐射区突出示范和带动作用。园区采取“一区多园”的建设格局,根据丘山区农业的特点,按照乐山农业产业区划的要求和优势产业相对集中、利于带动千家万户的原则,在4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建设不同特色的六个专业科技园。园区采取全面推进,重点突破你的战略方针,以“生态”建设和“生猪”产业为重点建设项目。生态科技园,以长江中上游生态重建和天保工程、退耕还林为重点,实施优良速生林苗木繁育生产,以及收集、筛选、保护、研究和开发四川乡土树种种质资源的科研开发和产业化项目,带动周边农民为每年30万亩的退耕还林和生态建设工程提供优质苗木。畜牧科技园依托全国唯一的猪肉出口新加坡的加工企业“四川井研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总投资2500万元,扩大DLY、PIC种猪场,高标准建设万头良种仔猪繁育场,形成了高技术含量、标准化生产的种猪、仔猪繁育、安全饲料生产、疫病防治和药品安全配套的生产加工体系,实现加工出口60万头的生产规模,示范带动四川省三十个县农民生产增收致富。此外,代表乐山园区整体形象的农业科技孵化器、人才交流培训中心、综合展示区已经着手融资建设,特色经济作物园、花卉科技园、茶叶科技园、中药材科技园业已实施启动。截至目前,园区共投入2.3492亿元,其中省市县支持资金投入2701万元,金融贷款投入3820万元,各园区业主投入1.6971万元。

园区具有四个特色:一是按照丘山区农业的特点和乐山农业产业区划的要求,围绕乐山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五大主导产业,采取“一区多园”的发展模式,形成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和一个园带动一个产业的格局。二是运行机制采取“政府引导、业主开发、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的运行机制,实行业主负责制、产业化经营制、项目专家负责制和工作目标责任制。三是科技体制有创新,依托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园区专家咨询体系,从园区规划实施,重大科研项目和技术研发等方面开展咨询论证,进行农业高新技术的试验研究、先进实用技术的开发与集成组装。四是通过园区建设,促进产业发展上有特色,通过扶持培育龙头企业,建设专业科技园,一个专业园区带动一个产业的发展,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

十六、大连金州国家科技园区

园区地处辽东半岛南端,属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性气候,自然条件优越。距离大连市中心31公里、大连国际机场26公里,大窑湾港21公里,沈大高速公路、哈大公路从境内穿过,地理位置优越,运输成本低廉。

园区以发展外向型农业为目标,主导产业以蔬菜、果树和花卉为主。有如下分区:金科生态园艺场,规划面积600亩,计划投资1800万元,功能设置为新品种果树示范、反季节果树研究、蔬菜无土栽培和农业生态旅游,以蔬菜和果树为主;石河现代农业园区,规划4500亩,计划投资4000万元,功能设置为设施农业区、精品水果区、生态养殖区、加工储藏区、研发中心区和生活服务区,以果树和农副产品加工为主。金州区付家农业生态科技示范园,规划2300亩,计划投资1300万元,功能设置为温室50亩,冷棚300亩,节水滴灌1300亩,以果树和苗圃为主。三十里堡镇良种奶牛繁育养殖示范区,规划5000亩,计划投资14700万元,功能区设置为良种繁育区、规模化饲养区、牧草种植区和加工区,以畜牧和农副产品加工为主。金州区果树管理服务中心苗木基地,规划300亩,计划投资300万元,功能区设置为采穗圃100亩,苗圃100亩,母本园100亩,以蔬菜和粮油为主。

园区现已开发面积大50公顷,有大樱桃示范园1处,占地37公顷,共栽植大樱桃新品种34个,4.5万株,实行微喷灌溉和管网化打药;建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日光温室50个,实现水果反季节生产;建有大连凯富隆食品有限公司、日发光明家具有限公司、野田木业有限公司等蔬菜、林业、工业等加工企业8家,已经具备相当规模并生产经营状况良好。

十七、山西太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园区分为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核心区设在太原市小店区农科院试验农场,总规模1200亩。示范区13个,分布在11个地市的13个生态类型区,总规模12000亩。辐射区以13个示范区为中心建设,总规模24万亩。园区配合山西省农业产业发展需要,主要以种子苗木、饲草饲料、果品储藏和信息咨询四大产业为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加强农业技术组装集成。以良种示范、饲草饲料品种与技术、保鲜技术、信息咨询为突破口,通过高效农业项目的实施,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服务。

目前入驻园区的企业共有10家,分别是山西大丰种业有限公司、山西科萌种业有限公司、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种苗公司、山西威科饲料科技公司、山西龙田保鲜技术开发有限公司、长治中日友好示范果园、太原金鹿园艺有限公司、山西晋华源花业有限公司、太原振华园艺有限公司。

2002年园区开发的科技项目有:枣保鲜技术研究与开发,研制完成了保鲜袋,储藏冬枣5万公斤;农业科技网建设,开发完成企业数据库,农业资源图库和万条信息库;蔬菜花卉基质研究开发,初步开发出了一品红栽培基质和西红柿基质;玉米蔬菜新品种开发,大丰系列玉米新品种已经完成区域试验。短枝大杏新品种开发,大田管理技术已经完成,正在探讨设施栽培技术;冬枣优质苗木开发,完成大田管理技术。

十八、深圳保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园区建设情况如下:

奶牛示范场已完成投资1500万元,建成了饲养、管理现代化、智能华的奶牛生产、科研和农业观光基地,开业近6个月,已累计接待游客30000名,农业观光成为园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龙眼示范项目占地500亩,已引进“储良、石碣”的新品种,所生产的龙眼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

大宝鸽场示范区,存栏种鸽10万对,在周边形成了年产150万只小鸽的养殖、加工基地,带动9000余养殖专业户的发展。

正在建设的维生种苗厂预计投资1700万元,与美国维生公司合资建设,第一期工程预计今年年底投入生产。

中国光明配套系种猪繁育中心项目是以自有的独立知识产权技术为基础,建设现代化的种猪繁育、检测及生产基地,进一步提升其科技含量,开展种猪新品种品系的选育和提高。项目总投资1400万元,该项目已经完成土地征用、平整,项目设计和预算等工作,预计2003年5月建成。

十九、内蒙古赤峰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园区位于内蒙古赤峰市东郊红庙子镇,101国道的南侧,占地2000亩,整个园区林网化、花园式布局,按具体实施的内容和规划布局的不同分为五大功能区:

养殖区占地900亩,建设年存栏30000头,年出栏100000头肥牛的大型肥牛场;年存栏100000只小尾寒羊养殖场,存栏500马鹿养殖场。

种植区占地500亩,包括蔬菜温室基地、葡萄基地、花卉基地和饲草料基地,利用桔杆过腹转化的动物粪便作为农作物的天然有机肥,采取立体套种模式形成生态复合型种植格局,生产无公害、无污染的蔬菜、瓜果和饲草料,形成了“三无”蔬菜基地、优质瓜果基地、温室花卉基地和优质饲草料基地。

加工区占地360亩,建设大型国际标准清真屠宰厂和肉类食品加工厂,建设万吨沼气厂和生物制品厂。

旅游观光区占地60亩,拥有15000平方米鱼池,特色瓜果采摘区。植物雕塑园及花园式带状绿化。

科研及管理占地80亩,拥有6000多平方米的集科研展示、住宿娱乐餐饮于一体的科研中、2000平方米的管理中心和2000平方米的烧烤中心。

园区现已经形成集种养加、科研、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

二十、云南红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园区建设以中心园区为主,以发展热带花卉、特色水果于蔬菜、生物农药为主导产业,着重抓好蒙自中心园区6500亩建设。包括:红河云南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500亩;沪滇农业科技合作示范项目500亩;优质葡萄引种栽培示范2000亩,人帅葡萄园艺场;石榴新品种引进及绿色食品种植示范500亩;优质大枇杷种植示范1000亩;优质小枣种植示范1000亩;优质水果、花卉组培基地;生物农药育苗基地;杂交水稻制种基地1000亩;培训、技术服务、信息网络中心——红河上海科技中心。

目前园区进入17家企业,投入总额1250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3500万元,净利润2000万元,带动周边地区种植业发展,实现产值1.6亿元。二十一、青海西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园区位于西宁市城北区域城乡交界地带,东起北川河,西至北川渠,南接城北毛胜寺,北与西宁市大通县相邻。土地总面积为22.83平方公里,核心区以青海省生物科技产业园为主进行建设,面积约6000亩,定位于高原特色的种业、食品加工和中藏药业。

园区成立了青海生物产业园开发建设有限公司,该公司由青海企业技术创新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青海国有农牧控股公司、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三家共同出资组建,公司注册资本6000万元,具体负责生物产业园基础设施的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承担生物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筹措,现已筹措资金5000多万元,累计完成投资8520万元。

园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已有34户企业入驻生物产业园,其中京科生物、宝鉴堂国药、大地药业、久美藏药、绿色药业、康普德生物、金柯藏药等22家企业已经完成投资21000万元,投资项目主要是生物制药、中藏药、高原特色食品、保健品加工等。

示范区也有21家从事农牧业生产的企业,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技术保障体系。园区青海马铃薯研究开发中心已形成脱毒马铃薯微型薯250万粒的生产规模,年产值300多万元;西宁市蔬菜科技示范园区建设项目已经引进各类新特品种40余个;辽青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已完成投资800余万元,建成高标准日光节能室75栋,并引进推广了大量的优质苗木、花卉和蔬菜品种。2002年示范区农业结构得到较大调整,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60%以上,农民人均收入比2001年增长了150元。

二十二、陕西渭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园区建设进展如下:

1、良种繁育区。引进安格斯肉牛细管冻精2000支,建立良繁示范村2个,引入改良秦川牛繁育项目,胚胎移植、冻精制取中心工程已完成前期方案,即将启动。

2、规模养殖区。官池帖家、西寨西池秦川牛养殖小区规模达到500头以上。建设公共服务用房200平方米,配套青储池2000立方米,推广冬牧-70黑麦种植200亩。

3、肉牛育肥区。鸿达牛育肥场新建饲料加工用房300平方米,改建牛舍700平方米,青储池100立方米,牛存栏达300头以上。

4、草业开发区。引进国外紫花苜蓿新品种2个,推广集约化连片种植3万亩,新建草产品加工厂1个,加工能力5000吨以上,优质牧草生产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5、市场交易区苏村秦川牛产地交易市场已新征土地100亩,并完成了场地平整。

6、加工招商区。结合实施国家财政部秦川牛产业化项目,景壁肉类食品有限公司新建生产车间300平方米,新购肉制品生产设备1套,开发秦川牛肉系列食品,新增加工能力1000吨,隆发饲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10万吨蛋白饲料加工项目土建工程和设备购置已基本完成,并投入试产。

7、综合服务区。占地82亩,建设用地基本落实,初步设计方案已经完成。

二十三、拉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拉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位于拉萨市西郊,距拉萨市中心约8公里。它南依拉萨河、北靠l09国道、西邻拉萨的部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青藏铁路拉萨河大桥从园区的西南连架南北,整个园区依山傍水,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拉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在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基础上成立的部级园区,是自治区“十五”期间重点工程项目之一。园区总体规划面积9500亩,主要由核心区、示范辐射基地区两大板块组成。其中核心区3500亩,示范辐射基地区6000亩,园区建成后总辐射面积可达10万亩。

园区建设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高速度建设”为总体指导思路,总投入约1.42亿元,计划用5年左右时间建成。园区规划设计由八个功能区(中心)组成:

1、高原现代园艺与药用植物栽培区:规划面积为333.5亩,建设两座面积各为5376平方米的现代化连栋温室,主要引进国内外名特优新品种,以草莓、高档花卉种植为主;建设单栋面积420平方米的高效日光温室85栋,主要种植名、特、新反季节蔬菜和药用植物。、工厂化种苗繁育工程中心:规划面积94.2亩。主要建设内容有:面积为2000平方米的组培实验室一座,内设组培车间、种苗技术中心、芽苗车间、食用菌接种及配料车间;工厂化穴盘育苗车间600平方米,并配套建设面积5376平方米的两座连栋温室,用来进行种苗的繁育、驯化及工厂化育苗。

3、农畜产品加工示范园:该区规划面积151亩,共有七大项目组成,分别为:奶制品加工、绿色饮料系列加工、优质净菜系列加工、薯类系列加工、麦类系列加工、饲料加工和FD速冻产品。

4、高原畜牧水产良种繁育与高效养殖示范园区:该区规划面积523.1亩,共有5个项目区组成。一是家畜良种繁育与高效养殖区;二是优良牧草繁育示范区;三是草坪生产技术示范区;四是水产高效示范区;五是特色养殖区,包括野生动物藏羚羊、雪鸡和藏猪、牦牛等特色动物。

5、农作物良种繁育与现代种植技术示范区:该区规划面积124.5亩。共由三大示范区组成,分别为:(1)高原农作物现代种植技术示范基地;(2)规划面积1500平方米的高原作物综合实验中心,三是配套工程,包括600M2的生物肥料车间。

6、现代农业展示交流与教育培训基地:基地包括产品展示中心、交流教育培训中心和基础设施三部分组成,总占地面积111.2亩。产品展示中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面积3000平方米的展示大楼和配套工程;教育培训中心包括2800平方米的接待中心和1200平方米的智能大楼;配套设施主要有停车场和绿化带等。

7、招商引资区:占地面积444.2亩。藏药材、青稞麦片、羊肉加工等项目目前正在洽谈中。

8、休闲娱乐区:整个园区具有观光休闲功能。另外在特定地段修建一些凉亭、钓鱼、茶园、餐饮等娱乐设施,占地209.6亩。

拉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目标定位基本内容是:高新、高效、特色、产业化。它的功能可以概括为五大功能,分别为:示范、辐射、培训、交流、观光。

目前,园区第一期工程项目——高原现代园艺与药用植物栽培设施工程已于2003年初面向全国无标底公开招标,并最终由北京机械研究所超越京鹏温室工程公司中标。该工程项目于2002年9月29日正式开工。项目开工后,园区管理办公室首先成立了由甲乙双方和监理单位有关人员组成的项目指挥部,制定落实一周一会的例会制度,及时解决了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拉萨农业科技园区于2002年5月被国家科技部等六部委批准为“部级农业示范园区”,又被国家外专局批准为“青藏高原设施农业引智基地”,未来园区的发展将以“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为指导思想,立足自身优势和资源特点,面向国内外市场,将园区建成引进新技术、新品种的示范基地,市场与农产联接的纽带,现代科技的辐射源,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的基地,开展国际农业合作的平台,成为我区传统农业转型为现代农业的一个样板。

参考文献:

1、科技部:2002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工作概况

2、科技部:2002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工作进展

3、科技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工作大事记

4、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试点)2002年度报告

5、北京昌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2002年度报告

6、天津津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2002年度报告

7、河北三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2002年度报告

8、山西太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2002年度报告

9、内蒙古赤峰国家农业科技园区2002年度报告

10、辽宁阜新国家农业科技园区2002年度报告

11、吉林公主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2002年度报告

12、黑龙江哈尔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2002年度报告

13、上海浦东国家农业科技园区2002年度报告

14、江苏常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2002年度报告

15、浙江嘉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2002年度报告

16、安徽宿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2002年度报告

17、福建漳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2002年度报告

农业园区的总体规划篇7

1材料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区域概况

西咸新区位于陕西省西安、咸阳两市建成区之间,东距西安市中心10 km,西距咸阳市中心3km,西起茂陵及涝河入渭口,东至包茂高速,北至规划中的西咸环线,南至京昆高速,规划区总面积882km2,其中规划建设用地272 km2,包括空港新城、沣东新城、秦汉新城、沣西新城、径河新城五个组团,涉及西安、咸阳两市7个县(区)的23个乡镇(街办),新区的建设将产生近60万失地农民。

1.2数据来源

研究中用地面积等数据均来源于《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2020年)》,行业用地与就业岗位关系相关指标数据参考来源于《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11》及《中国统计年鉴2012》等相关年鉴及相关发达省市调查资料。

1.3研究方法

文中根据《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2020年)》用地结构及布局方案,参考相关地区劳动力就业标准,首先对西咸新区可提供的全部就业岗位进行预测,其次对该类岗位中适合新市民的就业岗位进行预测,最后比对西咸新区可能产生的失地农民劳动力数量,进行就业情况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 1西咸新区可提供的全部岗位数量预测

2.1.1田园区就业岗位预测

(1)田园区种植业岗位预测。根据西咸新区发展规划,在882km2区域内可供开发的土地仅有272km2,大量的良田被保留,积极发展农业种植业将是推动这一新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生需求和必然选择。根据劳动力可耕作面积与种植业用地面积的关系计算出该类就业岗位数量。

经过查阅《中国统计年鉴2012》中全国各地区农垦系统国有农场基本情况等相关资料,规划至2020年,西咸新区实现打造高标准都市农业发展要求,机械化程度较高,发展条件和水平与专门农场看齐,因此,西咸新区农业劳动力人均耕作面积取值25亩,依据此标准,西咸新区可提供的农业直接就业岗位进行预测:至规划期末,西咸新区可提供种植业就业岗位约为1. 36万个。

(2)田园区郊野公园岗位预测。在西咸新区的非建设用地中,有很大一部分用地为郊野公园用地,这部分公园包括滨城公园、运动公园、湿地公园、森林公园、植物公园以及名胜古迹公园等,未来郊野公园的发展也将产生一部分就业岗位。根据查阅相关资料,考虑新区未来高标准的发展要求,郊野公园提供就业岗位的标准按照每公顷0.025人计算,至规划期末,西咸新区可提供郊野公园就业岗位约为0. 02万个。

(3)田园区市民农园就业岗位预测。西咸新区以现代田园城市定位,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在新区未来的发展中,规划了一部分市民农园用地,这部分用地中可积极发展观光体闲农业,将产生一部分就业岗位。据相关资料显示,以北京市小汤山镇农业观光园为例,该地观光园都是以采摘、体验、展览为一体的综合农业观光园,就业岗位标准为7 . 45人//h耐,结合新区发展实际,参照此标准对各新城市民农园就业岗位进行预测:至规划期末,西咸新区可提供郊野公园就业岗位约为0. 39万个。

综合以上第一部分的分析,西咸新区田园区可提供就业岗位数量总数为1.77万个。

2.1.2城市区就业岗位预测

(1)城市区第二产业岗位预测。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根据规划期末西咸新区第二产业各个行业用地规模计算第二产业可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

参照北京市和香港的工业用地与就业人口的关系,将工业进行行业细分,预测出西咸新区第二产业各用地类型承载的劳动力人口。考虑到西咸新区2020年实现产业集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30%以上的发展目标,工业用地容积率应该标准更高,参考国外相关案例及国内同类地区发展情况,对数据进行修正,确定新区各行业劳均占地指标.

(2)城市区第三产业岗位预测。通过对比北京市各重点行业产值、用地与就业岗位之间关系的分析,参考沿海开发区第三产业各行业用地与就业岗位之间的比例关系,结合西咸经济开发区发展实际与未来发展目标,对新区第三产业可提供就业岗位数量进行预测。

2. 2新市民适宜就业岗位预测

由于新市民就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自身因素的制约,其综合素质与西咸新区经济发展内在需要、就业岗位需求之间存在明显差距。新市民整体综合素质较低,过去可能是农业生产的好手,但失去土地后,往往表现出无一技之长,在城市多元化的就业格局中处于明显的劣势。在西咸新区的发展过程中,并不是所有行业的所有岗位都适合新市民就业。为更好的解决新市民就业问题,在己计算出西咸新区可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的基础上,通过以下方法对适宜新市民的就业岗位数量进行预测:

2. 2. 1预测方法一

各省市每万人中专业技术人才与人均GDP之间的关系(参考基金项目: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

本方法以2008和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的资料为依据,整理出各省市每万人中各个行业(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等19个行业)技术人才的总数,以及各省市人均GDP,研究各省市各行业专业技术人才数量与人均GDP之间的关系,建立人才需求数学模型(人均GDP = 2881. 134 + 67. 285 x人才数每万人),计算出各行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数量。将该模型运用于西咸新区,在己知规划期末新区人均GDP和总就业岗位的基础上,计算出西咸新区需要专业技术人才数量,排除这些岗位,剩余岗位即为新市民可直接进行就业或经过培训后可就业的岗位.

根据《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一2020年)》预测指标,至2020年,人均GDP达到7. 2万元/人,依据需求模型,计算出每万人人才数为1027. 26人,则规划期末,西咸新区共提供技术人才岗位为49.98万个。

根据新市民自身就业条件,西咸新区提供的就业岗位中,排除技术人才岗位,剩余岗位为其可直接进行就业或经过培训后可就业的岗位,这部分岗位数量为436.56万个。

2. 2. 2预测方法二

由于三次产业对就业人口的素质要求不同且存在较大差异,本方法以西咸新区重点发展产业为基础,分别对田园区和城市区适合新市民就业的岗位进行预测。

(1)田园区适合新市民就业岗位预测。根据《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 - 2020年)》,田园区建设内容主要为都市农业,其提供的就业岗位没有提出更高的劳动力层次要求,适合新市民需求,符合新市民自身条件,可以实现对新市民的完全吸纳,因此第一产业可以提供给新市民的就业岗位数即为其为新区提供的就业岗位数,共1.77万。

(2)城市区适合新市民就业岗位预测。1)第二产业适合新市民就业岗位预《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 -2020年)》中提出新区第二产业发展以高端制造业为主,通过对规划期内第二产业发展程度预测,参照发达国家如德国、美国相似发展阶段的经验,按照生产类员工、技术类员工、职能与管理类员工分别占员工就业总数的75% ,10%及15%进行预测,结合新市民实际,认为生产类岗位全部适合新市民就业,则第二产业能提供的适合新市民就业的岗位数为109. 26万个。2)第三产业适合新市民就业岗位预测根据行业将第三产业为新区提供的总就业岗位进行分类,参考全国第三产业分行业从业人员素质情况,考虑到新市民实际,统计出各行业初中及以下受教育程度的从业人员数占从业人员总数比例,计算出适合新市民就业的岗位数量。

结果显示,城市区第三产业能提供的适合新市民就业的岗位数为100.47万个。

通过分三次产业对新市民就业岗位进行预测,规划期末西咸新区能为新市民提供的就业岗位数为211.5万个。

2. 2. 3两种预测方法的比较

综合分析以上两种计算方法,第一种方法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使用全国各省市的综合数据作为基础数据,得出线性方程,方程虽然在全国层面具有较高的拟合度,但是各个省市、地区的发展条件具有明显差异,将该线性方程运用于西咸新区没有考虑到新区的个体差异,导致计算结果精度不高,仅具有一定的参考性。

第二种方法分行业计算,考虑到了西咸新区未来的产业发展,通过对田园区和城市区产业的分析,分别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计算方法。该方法通过详细的分产业分行业估算,得出的计算结果更能体现西咸新区发展特点与要求,因此推荐使用第二种方法的预测结果。

2. 3政府提供公益性岗位预测

针对西咸新区建设以后会产生大量新市民的问题,政府有必要提出由政府、社会、入驻企业出资等形式产生的公益性岗位.概括起来主要有:一是公共管理类:交通协管、城市协管、保洁、绿化、车辆守护、治安巡逻、铁路守护、水利护堤、植树造林、社会保障服务(包括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离退体人员管理、低保及其他生活救助、医疗救助、孤老生活照顾等),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后勤服务部门(包括保安、勤杂维修、食堂服务、医疗护理等)的非编制用工岗位。二是社区服务类:保洁、保绿、保安、助老助残、公共设施看管维护等。三是公共事业有偿服务类:非机动车停车场看管、街道社区农贸市场管理、公厕看管、初级卫生保健、托老托幼及残疾人服务、家政服务等。

3讨论

通过预测西咸新区建成后可提供的就业岗位、可供失地农民就业的岗位数量以及新区建设可能产生的失地农民数量,能够较科学的评价规划方案在用地布局及产业战略方面的合理性,同时为规划实施后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安置失地农民方面提供一定的建设性意见。

(1)在预测可提供的全部就业岗位时,考虑到西咸新区发展都市农业的特殊实际情况,就业岗位预测按照空间分类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田园区就业岗位预测,包括非建设用地中发展种植业的第一产业行业岗位以及郊野公园和市民农园可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另一部分是城市区就业岗位预测,以产业发展用地为基础,根据各类产业发展用地规模与就业人口之间的关系,预测城市区可提供的全部岗位数量,提高了预测的准确性和针对性。

(2)在进行就业岗位预测时,建立地均就业指标,根据规划用地面积进行预测,为提高预测准确性,充分参考相关省市及相关产业发达地区相同发展阶段标准,根据本区实际进行一定的指标修正,使预测结果更符合客观实际。

(3)考虑到未来新区有必要出台政策为新市民提供公益性岗位,特将此类岗位进行单独预测,能为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4结论

(1)根据以上就业岗位及就业需求预测,西咸新区田园城市的总体规划格局能够有效的吸纳失地农民就业。

(2)政府在新区建设中应注意积极引导,以农业发展为基础,开展教育培训,制定正确的战略政策,同时提供一定数量的公益性岗位,拓展就业面,同时为保证规划的有效实施,政府必须建立完善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切实解决西咸新区失地农民就业问题。

农业园区的总体规划篇8

2006年1—9月,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某某乡党委、政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为重点,以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平安某某”创建为保障,全乡呈现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良好势头。

——重点工作进展顺利。围绕“123456”工作思路,即围绕“一个目标”(用3—5年时间达到全乡农民人均经济总收入万元以上、人均经济纯收入5000元以上),开发“两大园区”(金江生态园区和东沿高效农业园区),实施“三大工程”(“三培育”、“三培养”和农民素质教育工程),坚持“四稳”(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和总产量、稳定仔猪和生猪产量、稳定水生蔬菜和水果产量、稳定水产品生产),突出“五抓”(抓家禽养殖、奶牛养殖、花卉种植、旱地蔬菜、休闲经济),强化“六项投入”,认真制定了全乡“农民万元增收计划”,并顺利通过区级验收。金江路二期工程房屋拆迁和新村安置工作进展顺利。截止9月底,牛街一组安置拆迁户37户,目前已完成地基层铺垫、碾压、夯实等工作,正转入上层的基础施工。牛街三组规划新村建房161套,现已完成80套房屋的地基基础,预计10月底可全部竣工。余家屯五组目前正在落实拆迁户的新村安置地点。牛街五组曲鸡路葫芦口段现正进行房屋拆迁。完成了金江生态园、鸡街集镇道路和庄家圩村委会社会主义新农村“省部共建联系村”建设总体规划,精心绘制了11个村民小组新农村规划,占全年计划数的70%。完成了冯家圩村民小组560余间拟拆迁房屋产权评估工作,计划统一建盖砖混结构房屋400余套。

二、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是抓调整,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以“农民万元增收计划”的实施为载体,坚持“四稳五抓三培育”,完成东沿高效农业园区总体规划和马房生态园区总体规划。圆满完成今年的大春收割及小春种植工作,加大水改旱工作力度,重点启动庄家圩600亩水改旱项目建设。不断优化大龙花卉基地品种结构,提升种植技术,力争今年花卉基地扩展到500亩。以三牛乳业、鸭子奶牛公司、茂源种鸭繁殖孵化基地、方园珍禽养殖场为龙头,发挥小坝圩种草养鹅协会和四圩养鸭协会衔接市场与农户的纽带作用,积极协调,多方争取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扩大奶牛养殖规模,完成新发奶牛专业养殖小区、黄家圩商品鸭养殖基地和小坝圩养鹅基地建设,成立獭兔养殖协会,调动农户发展特种养殖的积极性,促进农民增收。

二是抓招商,进一步增加工业经济比重。重点围绕金江生态园、牛街工业园区和庄家圩工业园区建设,狠抓项目跟踪落实,广辟招商引资渠道,年内力争启动牛街非公经济园区和废旧物资交易市场建设,引进产值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3个;完成金江生态园余家屯辖区总体规划、平江街延长线总体规划,庄家圩工业园区力争再引进2个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同时,巩固发展好金江小镇、锦苑丽泰生态村、茂源鸭苗孵化养殖基地、方园珍禽养殖场、三牛乳业、某某生态旅游文化城、预制构建厂、闽南建材城PVC管材厂、免烧砖厂、富力魔芋加工厂、诺特汽车零配件制造厂、豆制品厂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和工业企业,壮大建筑建材业,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农业园区的总体规划篇9

[关键词]农业园区 现状 实践 发展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3)07-0036-01

旬阳县位于陕南秦巴腹地,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功能区,属典型的山区县。近几年,该县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抓手,采取规划引领、项目扶持、科技支撑、行政推动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在全县大力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现状、特点及成效

1.发展现状

2009年,旬阳县开始在建设现代农业园区,2012年在全县全面推进。截止目前全县规划现代农业园区40个,总规划面积达16.8万亩,核心区2.9万亩,示范基地14万亩;其中循环农业园区23个、山林经济园区13个、现代渔业园区5个。园区流转土地2.59万亩,建成面积3.1万亩。吕河丰裕、白柳新森林两个园区被命名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双河隆科园区被命名为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全县有12个园区跻身市百园建设行列。但是从总体发展来看,园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还很多,发展水平还不高,尚处于起步阶段。

2.特点及成效

现代农业园区有效聚集了各类生产要素,在推进旬阳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优化产业结构的推进器

经过几年发展,生猪、设施蔬菜、魔芋等优势、特色产业向园区加快集聚,龙头企业、合作社纷纷领办园区,加工、销售等二三产业得到较快发展,“一三联动”,“接二连三”的产业发展格局正逐步形成,促进了全县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2.2培育职业农民的摇篮

园区建设主体多为龙头企业、合作社、返乡能人等,他们在园区建设中自然成为了产业发展带头人;园区发展吸引了一大批农民参与园区建设,在产业化建设中逐步发展成为一线生产能人、专业服务人等新型职业农民。同时,县上把园区作为职业农民培育的实训基地,培训了一大批职业农民。

2.3先进技术的示范窗口

农业部门把园区作为技术应用的示范窗口、技术干部施展才能的平台,在园区大力开展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各园区把技术作为核心竞争力,积极与高校开展合作,不惜重金聘请技术人才,园区成为了现代技术的聚集区和展示窗口。目前,园区聘请西安、山东等地技术人员8人,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新品种26个(项),新技术31种。

2.4各类资金的聚集区

在所有园区中,企业老板领建达16个,占到总数的45.7%。园区通过项目整合,拉动企业投资3.7亿元以上,全县现代农业园区水、电、路、渠有了明显的改善,部分重点建设园区实现田成方、渠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现代化智能温室、圈舍、滴管等生产设施逐步推广应用,极大的提高了农业生产设施水平。

2.5循环农业发展的样板区

在基础条件较好的川道浅丘地带以“畜-沼-园”循环农业为主要发展模式,中高山地区依托山林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果业和林下种养等山林经济。河沟库塘等各类水面,重点发展现代水产养殖业。受土地条件限制,园区产业规模总体较小,但在园区规划阶段就突出循环发展、生态发展,生产环节上大多数实现了种植、养殖的自身循环,是低碳生产,产品多为无公害甚至是绿色有机产品。

2.6促进农民增收的示范区

农民通过流转土地园区可获得财产性收入,通过园区就业可获得工资性收入,通过返租倒包或订单生产可获得经营性收入,从而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据统计,全县现代农业园区安置农民就业2310人,带动农民发展经济2.8万人,农民户均增收3850元。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1.重视不够,没有形成有效的推进机制

部分镇、单位对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重要性认识还不深刻,在项目配套和土地流转等解决园区发展具体问题方面工作还不扎实。县上对园区政策、金融、项目等扶持机制还未真正建立起来,园区享受优惠政策方面少,建设困难多。

2.建设理念滞后,建设起点低

部分园区业主建设理念还停留在生产基地层面上,缺乏清晰的发展思路,规划和起点水平不高,主导产业不突出,建设标准低,产品特色不明显。

3.投入不足,严重制约了园区发展

由于部分园区业主实力不强、政府项目投入不足、信贷扶持机制不健全等原因,园区后续投资乏力,生产道路、灌溉设施、土壤改良等基础设施不能完善配套,先进的设施不能引进应用,产业规模难以继续扩大。

三、发展思路与对策

1.明确发展思路

紧紧依托优越生态环境和富硒资源优势,主打富硒、生态特色品牌,推行循环农业、山林经济、现代渔业等生态发展模式,壮大畜牧、蔬菜、林果、魔芋、中药材等优势产业,积极拓展休闲观光功能,通过强化规划引领、政策扶持、主体培育、项目支撑、科技指导、行政推动等关键措施,全力培育一批设施装备现代、科技要素先进、生产经营规范、物流加工完善、市场对接有效、示范作用明显、辐射带动力强的现代农业园区,引领全县现代农业快速高效发展。

2.完善推进机制

一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组织相关部门定期召开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研讨会议,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二是加大考核力度。将农业园区列为对相关部门和对镇的考核。设立园区建设单项奖,对工作力度大,建设成效好的镇予以重奖。

3.科学规划引领

进一步完善、论证园区规划,出台科学的规划指导意见,通过科学、统一的规划避免园区产业分散、雷同,业主盲目投资,促进园区科学发展、特色发展、有序发展。通过规划,建立多种项目、企业资金、社会力量进入农业园区的“入口”。

农业园区的总体规划篇10

一、现代农业园区的现状

(一)现代农业园区的资源现状

1.人力资源。目前,现代农业园区常驻人口8 200余人,其中农业人口约5 400余人,非农业人口约2 800余人。农业人口中,劳动力人口约3 500余人。有近40%的劳动力外出经营或打工,还有近60%的人在园区内从事农业种植、养殖业及农产品加工运输业。近几年来,随着园区高效农业以及示范区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农民纯农业(种、养业)收入加上其他收入不断提高,吸引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人员逐年增多,2011年新增农民工返乡创业人员就有350多人。不仅如此,农业园区还大量吸纳周边地区劳动力就业,2011年共吸纳周边地区900多名农民来区就业。到目前为止,在本农业园区内创业就业的农业人口总数已达4 400余人。此外,各经济实体、科研机构还有农业科技研发人员六十多人。

2.自然资源。泰州市在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季风性特征。一般在3月底、4月初进入春季,6月上、中旬进入夏季,9月中旬开始进入秋季,11月中旬转入冬季。大致上每年冬季有4个多月,夏季有3个多月,春、秋季各2个多月。总体而言,气候温润,无霜期较长,非常适合农作物的生长。从季节和气温的角度测算,每年适合旅游的天气则不足五个月。另一方面,本市夏季最典型的两种天气是梅雨和伏旱天气。梅雨有利于水稻、玉米、棉花等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但某些年份会出现 “空黄梅”或“旱黄梅”、“涝黄梅”、“迟黄梅”等不正常现象,不正常的梅雨天气最易出现旱涝灾害,这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有着严重的影响。梅雨过后的盛夏出现伏旱天气,伏旱天气多出现旱灾,会给农作物的水分供应造成影响。 因此,防洪抗旱,对稳定生产非常重要。泰州东郊河网密布,纵横交织,土地肥沃,雨水充沛,既适宜农作物、花卉等植物的生长,又适合水产养殖,对养猪等畜牧产业也极为有利,泰州现代农业园区可谓物产丰富。与此同时,泰州东郊离扬州泰州机场距离很近,又拥有火车站、公路网星罗棋布,四通八达,为发展都市休闲、农业科普教育、旅游产业提供了绝好的条件。

(二)现代农业园区的布局现状

1.区域布局。泰州现代农业园区位于泰州主城区东北郊,具体位置是:新通扬运河以北、泰东河以东,姜堰市桥头镇军民河以西、淤溪镇淤溪村以南区域。示范区北倚江苏里下河农区,南连通南高沙土农区,兼有泰州通南、里下河两大农业生态区的生态优势和产业特色。现代农业园区包括原泰州市红旗良种场,原姜堰市稻麦良种繁育场、水产良种繁育场、棉花原种场等三个国有场圃,姜堰市淤溪镇南舍村、海陵区泰东镇中菱村以及苏陈镇东石羊、西石羊等9个行政村的位于新通扬运河以北的土地,总规划面积38.6平方公里,其中40%的面积为国有农地。

2.产业布局。现代农业园区的产业以区内的东西主干道――站北路为主轴,按“六园三区”的总体功能分布。六园:生态渔业示范园、花卉博览园、蔬菜产业园、良种产业园、畜牧科技园、美好家园;三区:农产品加工区、农产品物流区、综合服务区。生态渔业示范园:示范园总占地面积约800亩。全园设计以现代渔业为主题,集养殖、教学、科普、观光、休闲于一体。花卉博览园:重点围绕高档花卉苗木新品种选育、工厂化生产、园林化展示、农业旅游观光四大板块进行规划建设,规划设计总面积2 000亩。蔬菜产业园:位于园区红旗河以东、站北路以北区域,分东西两个片区,总面积2 660亩,其中东片区1 300亩,西片区1 360亩,重点发展无公害设施蔬菜生产。良种产业园:总规划面积1 000亩,产业园分为新品种选育区、新品种试验区、新品种展示区、新技术集成示范区。畜牧科技园:高起点规划,在重点发展水禽、猪、宠物、羊和水产等五大产业的同时,实现循环经济发展。

3.人居布局。该区域涉及海陵区泰东镇(中菱、周桥村)、姜堰市苏陈镇(西石羊、东石羊、双墩、周埭、北庄、徐家庄、西查、东查村)、淤溪镇(南舍村)农科站、良种场、水产养殖场及红旗良种场等,计12 个行政村,总人口15 000 人。其中姜堰市3 镇3 场10 个行政村,6 000 人;海陵区1 镇两个行政村1 500 人;红旗良种场6 000 人。区内农民年纯收入3 649 元。

(三)现代农业园区的功能现状

1.产业生产功能。现代农业园区的显著特点是进行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目前不少园区已经利用其在“产前”、“产后”方面的独特作用和对市场的把握,以经济为纽带把周边农民组织起来参与种植业和养殖业“产中”的生产,形成了一大批对地方经济具有明显带动的产业龙头。泰州现代农业园区中的骨干企业江苏红旗种业有限公司是泰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公司注册资本3 500万元,持有农业部颁发的农作物种子经营许可证,在园区建有1.2万亩稻麦良种生产基地,在园区周边建有近0.8万亩的良种协繁基地,年产稻麦良种近1 600万公斤,种子产品畅销长江流域13个省市的80多个县(区),良种销售收入突破6 500万元。又如,园区内的泰州绿色宝贝有机蔬菜有限公司和江苏欣涛公司为龙头的设施蔬菜产业近年来发展迅猛,以两个公司为主体建设的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已有2 660亩,年生产各类蔬菜新品种40多种,产销新鲜蔬菜1.1万吨,2011年两公司累计实现销售收入达到8 600万元。泰州浩润食品有限公司在区内投资建设了蔬菜速冻加工厂房和恒温保鲜库(1 900m2),年生产加工速冻蔬菜7 600吨,产品外销日、韩等国家。

2.科技孵化功能。科技孵化功能是现代农业园区最基本、最原始的功能。是解决科技与经济结合、培育新的增长点的有效手段。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科技创业提供不断优化的孵化环境和条件,培育科技实业家和专门人才,源源不断地培养出有市场竞争力的、成熟的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红旗种业有限公司与江苏省种子站合作共建了占地1 000亩的稻麦新品种推广示范基地,承担了江苏省淮南片小麦、迟熟中粳、中熟中粳、杂交籼稻等组别的各级中间试验和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新品种集中展示任务;与中科院遗传生物发育研究所、扬州大学农作物高新技术育种中心合作共建了泰州中试基地;与江苏省农科院等科研院合作共建了优质专用小麦育种基地。公司有两项科技成果通过了江苏省科技厅的成果鉴定,独立引进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稻麦新品种6个。2009年10月,公司被江苏省科技厅授予农业科技型企业称号。又如,畜牧科技示范园内的水禽基因库、苏姜猪保种场、江苏丰达种鸭场都是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研发机构。水禽基因库是2008年农业部第1058号公告正式命名的第一批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之一,也是江苏省首批农业种质资源基因库之一。拥有科研人员十几个人,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近几年先后主持或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获得省部级奖励9项,发表相关学术论文28篇,编写科普书籍7本。部级姜曲海猪保种场于2008年被农业部认定为部级保种场,主要进行姜曲海猪的保种和育种工作,是扬州大学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是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的产学研基地。近几年来先后承担省级项目10余项,其中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泰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2篇。江苏丰达种鸭场是集生产、科研和技术推广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示范基地,是江苏省重点种畜禽场。

3.示范辐射功能。现代农业园区研发先进适用的农业高新技术,如设施栽培技术、集约化种养技术、农副产品深加工技术等方面作用明显,并通过示范生产、参观学习和技术培训等手段,切实解决农民听不懂、记不住、学不会的问题,真正做到“做给农民看、讲给农民听、带着农民干”,为农业科技成果的辐射推广和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位于泰州现代农业园区内的江苏畜牧科技示范园,已建成水禽基因库、水禽新品种繁育中心、苏姜猪保种育种中心、藏獒及宠物繁育中心、农民培训和学生实训中心等五大功能板块,开发、培育了猪、鸭、鹅以及水产等方面的新品种,带动姜堰、兴化、泰兴、如皋的一些养殖户饲养。畜牧科技示范园还通过江苏省推进的“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将一些新产品推广到滨海县,帮助当地的农民脱贫致富。

4.文化引领功能。现代农业园区在规划发展中突出自身独特的地域文化魅力,园区建筑突出地域文化特色,营造园区环境的地域文化风情,在活动设置上充分展现地域文化魅力。位于泰州现代农业园区内的江苏畜牧科技示范园在规划建设中彰显里下河地区“青砖黛瓦”的建筑风格,展现出古朴、淳厚的文化底蕴,实现里下河地区乡土民风的自然传承,给人以小巧别致的农家庭院的感觉,成为泰州地区、城乡之间难得一见的一道“雅致风景”。

5.休闲旅游功能。现代农业园区既保持农业的自然属性,又具有农业新型设施的现代气息,加上园林化的整体设计和长年生长的名特优新果蔬、花卉等装点其间,形成融科学性、艺术性、文化性为一体的人地合一的现代休闲观光景点。同时,又能将农业的“三生”(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结合于一体,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为人们休闲旅游、体验农业提供便利,为对青少年进行农业科普教育提供一个学习知识的场所。位于园区内的生态渔业示范园设有展览和休闲两个馆;拥有三泰风情带、渔事活动带、四季长廊带、泰东河观光带;垂钓休闲区、科普区、水产观赏区。花卉博览园中也有农业旅游观光板块,设有锦绣天地花卉博览园、现代农业观光园。畜牧科技示范园中也有畜牧文化展示区,素质拓展区。

二、现代农业园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规划设计问题。在规划设计方面,泰州现代农业园区是花了一番功夫的,专门聘请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做了总体规划,但规划侧重于园区建设,在用地布局、综合交通、绿地系统、景观风貌、环境保护、综合防灾工程等方面可圈可点。园区提出了“生态立园、科技兴区、特色为先、效益为本”的发展方针和“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精三产”的发展思路,其方向是正确的。但在农业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衔接,实行农业产业和服务行业的综合开发,产业联动,实现产业之间的融合,运行管理模式与国际先进现代农业接轨,核心技术逐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农业技术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农民培训、经营企业化等方面仍要做好顶层设计,在人才引进,园区宣传等方面也要有所规划。

2.功能定位问题。从园区的发展规划以及实际运作来考量,目前园区的主要功能集中在产业生产功能、科技孵化功能和旅游休闲功能三个方面,示范辐射功能不强,处于从属地位,聚集功能(指人才、技术、信息的集聚,带动项目和资金的集聚,最终促进整个产业集聚程度的提高),结合功能(指科技教育界、工商企业界和政府三方的结合),对外交流功能(指现代农业园区在建设中通过制订优惠政策,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筑巢引凤,吸引国外人才、技术和资金,从而促进了合作与交流)等尚未出现。这也是园区目前总共只有18家企业进驻,总体实力不强,品牌不响亮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园区功能的定位上,有必要予以研究。

3.主体特色问题。目前,园区内畜牧科技示范园特色明显,生态渔业示范园内垂钓休闲区也是因地制宜,颇具特色的好项目。但园区整体特色不明显,缺乏独具特色的餐饮服务和娱乐活动,例如,撑船很能体现当地的传统文化,在沙家浜、珍珠泉公园等类似撑船的划竹筏项目做得有声有色,颇为吸引人气,但在园内的几处休闲区,并无该项目。

4.经营主体问题。泰州现代农业园区是由政府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经营的,经营主体自然是政府。在政府的支持和管理下,园区产业选择和功能定位具有较强的公益性,对提高农业水平、带动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政府管理体制复杂、市场敏感度低、运行机制不灵活,难以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缺乏合理的长效运营机制。因此,对于园中的重大事务,可考虑吸收企业参与决策和管理。

5.服务体系问题。科技示范、辐射带动是现代农业园区的重要功能,也是农业园区坚持公益性,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因此,园区有必要建立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为周边农民提供服务。目前,园区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现代农业园区科技示范、辐射带动功能的发挥,从而影响了园区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不利于园区自身的发展。

6.产业化水平问题。目前,泰州农业园仍在发展过程之中,入驻企业数量不多,规模不大,品牌不响,总体产业化水平不高,需要在量上寻求突破,在质上提高水平,在服务上步步紧跟,提高组织化程度,稳定龙头企业与园区农户、周边农户之间的联系,不断提高产业化水平。

三、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园区的思考与对策

1.做好科学规划。农业园区的规划,将影响到其健康发展。规划过程中,要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农民收益”的基本原则,坚持“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的方针,强化政府宏观指导和监督管理职能,同时充分发挥企业和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遵循农业产业的发展规律,做到一产、二产、三产协调发展,达到做大、做强园区的目的,实现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在管理制度、发展模式、吸引人才、激励机制、吸引资金等方面要精心规划,灵活运作,确保园区的各项功能得以正常发挥。

2.明确功能定位。农业园区的发展要以孵化功能为基础,不断发挥科技示范、辐射带动功能,增强园区的实力,扩大园区的知名度,为发挥旅游观光功能夯实做好铺垫。其中,孵化包括项目孵化和企业孵化。项目孵化的对象主要是研究开发的科研成果和科技人员,孵化的目标是科技成果企业化,即可生产化。企业孵化的对象是已注册的中小型科技企业法人,孵化的目标是培育成功的中小型科技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家,并经过再孵化,实现由中小型科技企业向大中型科技企业的转变。对于孵化的农业科技成果,要通过现代农业的展示与示范,以及各种形式的参观学习、技术培训等手段,逐步带动周边地区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从而促进产品、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的流动,把经济动力和创新成果传导到广大周围地区,带动整个区域甚至全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3.培育园区特色。在农业技术开发上,要通过培育和引进人才以及加强和科研院所的联合开发,不断推出新技术,培育新产品,增强孵化功能,着力打造“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品牌,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和科研院所前来合作,形成良性循环,同时不忘培养下一代,为青少年农业科普教育提供便利。在旅游观光产业上,要融入地域特色文化,通过特色餐饮、特色娱乐活动、特色观光项目等,形成特色旅游。通过培育园区的特色,不断增强园区的人气和知名度,形成品牌效应。

4.健全服务体系。在健全服务体系方面,黑龙江哈尔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做法值得学习,该园组建了“四位一体”农业专家大院。专家大院由技术依托专家、项目研发专家、企业聘任专家、部门推广专家组成。成立了园区专家委员会,由技术依托单位的专家担任专家委员会主任,负责对专家大院专家和科技服务工作的组织协调。配置了专家办工所用设施、设备及培训场所等条件。建立了各类专家岗位工作责任制度和专家大院工作管理制度,形成了“四位一体”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服务体系,对推广技术,服务农民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