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本增效节能减排十篇

时间:2023-10-16 17:08:23

降本增效节能减排

降本增效节能减排篇1

1、节约成本,等于节约之源,等于延长筹命

2、随手关灯一小步、节约能源一大步

3、节能减排,全民行动

4、推动节约能源,落实优质环境

5、节能减排减污增效,保护环境利国利民

6、保护环境=保护自己。

7、节能减排,从我做起

8、环保从点滴做起

9、减少了垃圾,就减少了生命的危机;增加了绿色,就增加了生命的活力

10、节约能源不是口号,是一种行动力

11、节能出产品节约出人品

12、地球资源日日少,节能减排不可少

13、节能降耗从我做起,控制成本再接再厉

14、节约用水,从我做起

15、珍惜能源,创造美好环境

16、低碳环保天天做,节能减排日日行

17、节能降耗,和谐发展

18、能源得来不易,节约共享便利

19、勤于节能,功在千秋

20、低碳减排,绿色生活

21、画山描山,不如植树养山;歌水颂水,不如节约用水

22、让校园成为绿色殿堂

23、人离机停、人离灯熄

24、全民行动,关注节能

25、保护环境,保存希望

26、低碳创造美好世界,低碳建立和谐家园

27、节能减排齐出力,五星南海共得益

28、保护环境,少说多做

29、点点滴滴降成本,分分秒秒增效益

30、节能行动,个个参加;低碳生活,人人受益

31、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保护环境利国利民

32、节能减排:当地球没有了水,我们还能去哪

33、省一点能源,多一点资源

34、节能珍惜资源,减排爱护环境

35、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36、创新节能减排,引领循环经济

37、节能减排,靠大家;低碳生活,一同享

38、节能减排从我做起,控制成本再接再厉

39、节约水资源,责任人人有

40、人生在世须减排,莫使节能成空话

41、倡导低碳生活,共创美好家园

42、拯救地球,一起动手

43、节能减排,盈利聚财

44、欲享资源用不竭,各种能源随手节

45、痰吐在地,辱写在心

46、为了地球上的生命

47、能源你我共享,节约你我同行

48、全球变暖让人慌,齐来“低碳”把心安

49、节能减排事虽小,众人拾柴火焰高

50、节能我行动,低碳新生活

51、节能降耗,企业首要

52、降废减损提质,节能降耗增效

53、享受低碳生活,享受健康人生

54、水是生命之源,节约用水

55、环保不分民族,生态没有国界

56、能源有限,节约无限,节能减排,有你有我

57、把绿色带进21世纪

58、节约能源,为企业节省开支

降本增效节能减排篇2

关键词:制糖业 节能减排 降耗增效 共性技术 推广应用

中图分类号:TS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11-132-02

糖业生产是以热、电作为生产动力,并且是耗用动能较多的企业,目前国内外的甘蔗制糖企业先进的能耗指标,即百吨蔗标煤耗已降至3.3%以下,而国内的制糖企业百吨蔗标煤耗平均在4.7~5.5%之间,打包率在2~4.5之间。湛江制糖企业打包率有的已达到5%,有的只有2%,差距较大。这一现象不仅存在于湛江糖业,在全国的制糖企业中也是普遍存在。

要改变这一状况,靠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甚至彻底更换设备,是不现实的。怎样才能在现有装备的条件下,用较少的资金投入进行技术改造,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达到节能减排目的。这是我们制糖生产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实施糖业节能减排降耗增效共性技术,对于提高制糖业生产效率,保证制糖业的产品生产质量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制糖业实施节能减排降耗增效共性技术进行制糖生产,也是对于新时期节能减排的环保要求的积极响应,是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技术措施。

1 某糖业公司制糖生产项目节能生产情况

制糖业也是一个集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为一体的重要经济力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产业项目的扩大,制糖业在当地经济发展中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为了提高制糖业项目的产量标准,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制糖业发展迫切需要进行生产技术以及方式的改革,以推进当地制糖业的发展和进步,推动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制糖业的发展进步不仅对于社会经济有着强大的推进作用,同时制糖业的各个生产环节对于当地的生态环境发展也有着很大影响作用。随着制糖业的不断发展,提升制糖业生产技术、促进制糖业的生态发展已经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

在进行制糖生产项目的生产以及加工环节,为了实现节能减排降耗增效的生产发展效果,增加企业的利益;如湛江华资农垦糖业发展有限公司广丰分公司(原广丰糖厂)在进行制糖生产项目的生产加工环节中通过组织落实节能责任制、建立和完善节能降耗考核制度等措施对于公司的制糖生产项目的生产加工环节进行严格的考核与管理,从而实现公司制糖项目的节能生产目标。在进行制糖生产项目的生产加工技术与设备的应用中,该糖业公司对于制糖生产项目的生产加工通过使用一些生产加工的节能技术,并对于公司中的制糖生产使用设备进行改造升级应用,从生产技术以及生产设备中入手,改善公司制糖生产项目的制糖加工与生产,提高公司的经济与能源利益。

2 糖业节能减排降耗增效项目推广技术

制糖企业或者公司中制糖生产项目的生产开展主要是以节能减排降耗增效为目的,因此制糖企业或者公司制糖生产项目中节能减排降耗增效共性技术推广应用对于企业制糖生产目的的实现有着重要的作用。制糖企业或者公司制糖生产项目中对于节能减排降耗增效的共性技术应用主要体现在制糖企业或者公司制糖生产项目生产的各个环节中,从提高制糖业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损耗以及浪费,增加制糖企业或者公司的利益,推动制糖业的经济可持续发展。

2.1 制糖业生产澄清、蒸发自动控制系统

在进行制糖业的生产过程中,制糖企业对于制糖业生产的自动化控制运行系统主要就是指制糖业生产中的澄清以及蒸发生产环节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制糖业生产的澄清、蒸发自动化控制系统主要包含有制糖业生产中的蒸发罐液位自动控制系统、清汁加热控制系统、混合汁加热控制系统、废气减温减压自动控制系统、末效糖浆锤度自动控制系统、清汁箱液位自动控制系统、生汽减温减压自动控制系统以及生产调度管理系统等八个系统组成部分。制糖生产过程中通过对于澄清、蒸发生产过程中的测量以及控制参数等数据信息有计算机的主机控制部分的调节以及控制,从而实现对于蔗糖生产中的澄清以及蒸发过程的自动化控制生产。在蔗糖生产过程中使用澄清、蒸发自动控制系统进行制糖生产,对于蔗糖生产中的澄清以及蒸发的下一个生产环节的生产加工中需要的各种温度、流量等加工要求标准也能够很好的满足,这对于蔗糖生产质量的提高以及经济效益增长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2.2 制糖生产中喷射式自控燃硫炉应用

在蔗糖的生产过程中,能够体现制糖业的节能减排降耗增效共性技术推广应用的就是制糖生产环节中对于喷射式自控燃硫炉的应用。制糖生产中使用的喷射式自控燃硫炉是使用高压泵进行液态硫的喷射燃烧,在进行制糖燃烧生产中,通过对于液态硫的燃烧模式的改变,来保证制糖生产中的燃硫炉燃烧状态的稳定性,保证制糖生产质量。制糖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喷射式自控燃硫炉是通过自动进行测温控温系统对于制糖生产过程中的燃硫炉空气以及液态硫的控制问题,使用喷射式自控燃硫炉进行制糖生产应用还对于制糖生产过程中对于硫磺消耗量较大、生产成本高的情况有一定的控制。同时,使用喷射式自控燃硫炉进行制糖生产应用还能够在制糖生产过程中对于燃硫量进行控制,防止燃硫导致的环境污染以及对于工作人员健康的威胁问题,不仅具有高效节能的优势,还对于制糖生产的安全性有很大的保证。

2.3 制糖生产中喷射雾化式冷凝器的应用

制糖企业在进行蔗糖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喷射雾化式冷凝器进行蔗糖加工生产过程中的蔗糖冷凝加工操作,也是实现蔗糖生产的节能减排降耗以及增效效果。使用喷射雾化式冷凝器进行制糖生产加工应用中,所使用的喷射雾化式冷凝器就是利用逆流接触式冷凝器原理进行设计应用的。在进行蔗糖加工生产过程中,喷射雾化式冷凝器的喷嘴使用喷雾冷凝以及喷射抽吸的功能进行制糖的生产加工应用。喷射雾化式冷凝器的喷嘴在进行蔗糖生产加工应用中,通过喷嘴的喷射抽吸以及雾化喷射功能对于蔗糖生产中的汁气进行热交换,通过热交换实现冷热汽液的均匀混合,最终实现蔗糖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冷凝生产环节。其次,喷射雾化式冷凝器在制糖生产加工中的应用对于节约水资源有很大的优势。在进行制糖加工生产中,尤其是较高温度的制糖加工过程中,由于温度过高因此冷却水的蒸况加大,喷射雾化式冷凝器的真空泵抽吸的蒸汽就明显会加大,因此在进行冷凝喷射中应用到的水就充分可以用来实现制糖加工生产。最后,在制糖加工生产中使用喷射雾化式冷凝器进行制糖加工生产的应用,进行制糖加工生产过程中多数企业应用设备使用的循环水,使用喷射雾化式冷凝器进行蔗糖的加工生产应用就可以弥补制糖生产过程中的循环水不足,减少制糖生产对于环境的污染。

2.4 制糖生产的糖浆及滤汁上浮技术应用

在进行制糖生产加工过程中,制糖企业使用滤汁上浮技术以及糖浆上浮技术进行制糖项目的生产开展,就是运用专门针对无滤布的真空吸滤机在进行制糖加工生产中的滤汁加工生产环节,运用糖浆上浮的有关技术进行糖浆生产加工环节的应用。其中使用滤汁上浮技术进行蔗糖加工生产应用可以避免蔗糖加工生产过程中的滤汁质量以及滤汁浪费等情况,不仅对于蔗糖加工生产质量有很大的保证,而且能够减少环境污染。使用糖浆上浮技术进行蔗糖加工生产应用对于糖浆生产加工质量以及蔗糖生产质量都有很大的保障。除此之外,在进行制糖生产加工中,对于XG型系列的全自动刮刀卸料上悬式离心机、中和汁单层快速沉降器等设备使用以及制糖生产中零取水、达标排放技术的应用都是糖业节能减排降耗增效共性技术推广应用的重要表现,对于制糖业的社会经济效益增长、生态环保的形成都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3 糖业节能减排降耗增效共性技术推广效果

在制糖加工生产过程中,推广应用糖业节能减排降耗增效共性技术,不仅对于制糖业的社会经济效益增长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对于制糖业的长期发展都是十分有利的。表1是湛江华资农垦糖业发展有限公司广丰分公司制糖生产项目的节能减排降耗增效生产情况表,从表1中就可以看出糖业节能减排降耗增效共性技术推广应用的显著成效。

表1 湛江华资农垦糖业发展有限公司广丰分公司制糖生产项目的节能减排降耗增效生产情况表

4 结束语

总之,在制糖生产中推广应用节能减排降耗增效共性技术,不仅对于制糖业的社会经济效益增长有着很大积极作用,并且对于制糖业的长期发展以及生态环保效益都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1] 唐亮东,苏健,黄健泉,等.糖业节能减排降耗增效共性技术推广与示范[J].广西蔗糖,2011(2).

[2] 于淑娟,张本山,李奇伟.广东省制糖产业节能减排技术路线图介绍(上)[J].甘蔗糖业,2010(1).

[3] 于淑娟,张本山,李奇伟.广东省制糖产业节能减排技术路线图介绍(下)[J].甘蔗糖业,2010(5).

[4] 李强龙,张颖.投入绿色发展的洪流——新疆兵团农二师绿原糖业有限公司发展纪实[J].中国农垦,2011(8).

降本增效节能减排篇3

关键词:节能 环保 资源 效益 循环经济 高新技术

.我国目前能源消耗现状

能源资源短缺是全球性的问题,也是我国在发展进程中面临的严峻问题。我国的石油资源量占世界的3.5%,人口却占世界的22%;我国水资源总量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7%,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2200立方米,只及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被列为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但是我国工业用水浪费十分严重,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达90立方米左右,是世界平均取水量的2.5倍,为发达国家的3~7倍;土地资源占世界的6.8%,却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能源短缺不言而喻。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的重要阶段,国际经验表明,这一阶段恰恰又是能源资源强消耗阶段。

同国外企业相比,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物质资源的高消耗和廉价劳动力来实现的,据测算,我国每创造1美元的gdp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3倍,是日本的11.5倍;我国的能源利用率仅为美国的26.9%、日本的11.5%。由此可见,在我国企业的产品成本中能源消耗及其他资源的消耗成本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这就使得一些企业以劳动生产者的低工资来弥补能源和其他资源高消耗的产品成本,以取得产品在市场上的价格优势。也可以说,企业通过节能降耗减少产品中资源消耗成本的空间十分巨大,完全可以靠节能降耗来保持产品的竞争力。

而且,我国企业的竞争力还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相当一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对环境治理和削减污染物排放投入很少,或者根本不进行投入。资源和能源被大量消耗的同时,也带来污染物大量的排放。肆意排放的污染物对空气、植被、水资源、河流、土地的污染日益严重,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正面临严峻的威胁。

.节能降耗是缓解资源压力的有效途径

节能是指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及环境和社会可接受的一切措施以更有效的利用能源资源。节能已被称为世界第五大能源,它不仅可以缓解能源供需矛盾,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而且是减少有害气体排放,降低大气污染的最现实最经济的途径。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石油化工行业,集产能大户、耗能大户于一身。据统计,石油石化行业年能耗量达到2.7亿吨标准煤,万元产值能耗高达3.5吨标准煤,是其他行业的两三倍。2006年,为了实现“十一五”节能降耗的总目标,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纷纷推出能源节约方案,通过节约和替代石油、热电联产等方式初步形成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经估算,三大石油公司在2006年节约能源折合350万吨标准煤,节水1亿立方米,相当于减排so2 3.5万吨,减排cod9600吨。

不难看出,通过节能降耗,既能实现节约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的目的,同时又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能源资源不足带来的危机。

.节能降耗创效益

节能降耗不仅仅是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也意味着创造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为防止地球温室效应,爱普生公司采取多种节能措施,致力于减少因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占公司能源消耗总量70%的电子设备生产工序进行改进,使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了54.9%。2005年,爱普生公司“液体成膜技术”在“高温多晶硅tft液晶面板”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光刻法”制造电子元器件严重浪费材料和能源、并产生大量废弃物的问题。而且爱普生移动液晶投影仪emp-740在能源利用率方面的卓越表现更是令人刮目相看,较之以前的产品,emp-740的亮度提高了4倍,而消耗电量却只有从前的1/4。这些节能环保产品既有利于扩大

市场份额,增强社会美誉度,也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节能环保已成为戴尔公司重要的经营理念而被贯彻于产品设计、生产和应用的各个过程之中,戴尔推出的optiplex商用台式机在电源、主板和机箱等方面均采用了无铅设计,并配备了全新、高效的dellenergysmart系列设置和戴尔平板液晶显示器,从而使全球客户每年可节约将近10亿美元的能源开支。数据显示,如果将optiplex 745中采用的节能设置应用于所有戴尔台式机,其节省的电能将减少1250万吨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相当于大约250万辆汽车在路上排出的废气。同时,节省的能源可为客户节约16亿美元的运营成本。

节能降耗在节约能源和创造效益方面的作用是显著的,但是要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必须要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和发展高新技术来实现。

.发展循环经济是节能降耗的重要途径

循环经济是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目标的经济,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方式,也是节能降耗的重要途径。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要求进行生产,全面促进节能生产,从源头上降低能源消耗。

为实现节能降耗和环保,杜邦公司创造了企业内部的循环经济模式,创造性地把循环经济原则发展成为与化学工业相结合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制造法”,从而达到少排放甚至零排放的环境保护目标。通过组织厂内各工艺之间的物料循环,从大量废弃塑料中回收化学物质,开发出用途广泛的乙烯产品,延长生产链条,减少生产过程中原料和能源的使用,减少废弃物和有毒物质的排放。通过放弃使用一些环境有害型的化学物质、减少某些化学物质的使用量和发明回收本公司产品的新工艺,使公司生产造成的废弃塑料物减少25%,空气污染物排放量减少70%。公司设立了2015年循环经济战略目标,通过为客户提供能效高、大幅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产品,年收益将至少增加20亿美元。

通用电气公司的杰夫·伊梅尔特言简意赅地说:“绿色就是金钱。坚持苛刻的环保标准不仅有利于加强我们的企业地位,还将转化成一项充满商机的业务。”作为一家老牌制造公司,通用电气过去和我国现的在某些企业一样,常把环保法规视作一种成本或负担,但今天,通用电气寻找到了两全其美的结合点,在进行环保投入的同时也获得 “绿色产业”的利润。

“绿色创想”是通用电气公司的一项全球战略举措。通用电气公司将大幅度增加对环保技术的研发投资,帮助全球客户解决日益严峻的环境挑战,同时减少自身在全球生产和经营活动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并以环保产品和服务作为新的业务增长点。通用电气公司的“绿色创想”是基于人类社会正在面临的能源消耗增加、环境污染加剧等严峻挑战而提出的循环经济理念。2006年5月29日,国家发改委与通用电气签署了关于环保技术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双方约定加强在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合作,通用电气将提供包括煤、风能、生物能等领域的先进技术和方案,为中国的能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提供帮助。已经或即将在中国投入使用的“绿色创想”产品包括:为中国干线铁路提供evolution机车,提高燃油效率,污染排放量减少40%;为4家航空公司的42架飞机提供84台通用电气nx发动机,这些发动机较之普通的发动机能够节约燃料的消耗,订单额逾10亿美元;70万千瓦的风力发电机订单,是中国可再生能源市场的领跑者;为东海大桥项目提供电力、照明以及自动化解决方案,为非交通繁忙时段节省了20%以上的能源,等等。据悉,2005年,通用电气公司“绿色创想”产品和服务的销售额已经达到100亿美元,2010年将在这一基础上实现翻番,销售目标为200亿美元。

.发展高新技术是节能降耗的必由之路

能耗问题不只限于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更是个技术问题。节能降耗要靠技术手段和设备改进来实现,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大量降低原材料、能源和水的消耗,减少甚至消除废弃物的产生。

早在2002年,通用电气就已经启动了很多针对增加资源效率,减少废气排放,提高能源效率、水资源供应以及水处理能力的研发。伊梅尔特认为,这些挑战是现代企业共同面临的难题,只有通过技术革新才能应对。通用电气的计划是,到2010年对清洁技术研究的投入将由2004年的7亿美元逐渐增加到15亿美元。同时,通用电气将向客户提供更多的绿色环保产品,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并保持公共信息透明度。通用电气自身在全球生产和经营活动中也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以环保产品和服务作为新的业务增长点。在中国,通用电气将投入5000万美元用于“绿色创想”产品的研发。

目前,世界500强企业的经济增长中技术的贡献率已达70%~80%,这为企业节能降耗环保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信息化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手段,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有力技术支持。因特网的使用可减少企业对能源和材料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改善经济增长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沃尔玛拥有美国第二大的车队,年行程达150亿公里。沃尔玛承诺,要在可持续性项目中投资5亿美元,在十年内把公司的能源消耗量减少30%,将产生的固体废物量减少四分之一,将公司车队的燃料效率提高一倍。沃尔玛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建立起来的供应链体系,可以大幅度降低库存量,提高产品的适销率;运用电脑支持系统随时跟踪、报告每一个品牌、款式、规格的商品的销售情况;采购环节则根据电脑提供的数据进行科学采购。通过卫星和电脑互联,公司总部可随时清点任何一家连锁店内库存、销售和上架的情况,并通知货车司机最新的路况信息,调整车辆送货的最佳线路。这样,沃尔玛运用信息技术等先进手段优化了业务流程,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了能源的消耗。

.节能降耗任重而道远

降本增效节能减排篇4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内蒙古工业企业在全区的经济地位日益突出,但其所产生的高能耗、高排放及高污染等问题亦亟待解决,通过对2001-2013年期间,内蒙古工业经济发展及节能减排现状的动态变化分析,归纳总结了当前其在节能减排工作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为全面提升节能减排效率提出了相应策略,包括对“三高”行业调控、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发展新产业、开发与推广新技术、加大监督管理以及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等具体对策措施。

[关键词]

工业企业;低碳经济;节能减排;动态;内蒙古

近年来,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消费、供给及化工生产基地,内蒙古经济整体呈现出平稳且快速发展的态势。而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消耗及污染排放也随之相应地呈现出较大幅度变化,并逐步趋向于高能耗、高排放及高污染的趋势。因此,在当前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背景下,如何构建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体系,是内蒙古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低碳经济作为一种目前公认的、健康的新型经济形态和发展模式,涉及产业、技术、城市、社区、交通、生活、文化及可持续发展等诸多领域[1-3]。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即三低三高)为基本特征,以通过节能减排的途径来减少高碳能源消耗的经济发展形态。总之,低碳经济的实质就是要达到低能耗、高效率、绿色GDP以及充分开发利用清洁能源。而在这其中,节能减排又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所在[4-6]。

目前,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内蒙古的工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整体得到了明显提升,已具备了较强的生产制造能力。在创造大量社会财富的同时,工业经济的发展也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在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以及促进社会进步发展、文明建设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就全国整体情况而言,我国工业始终处于“路径依赖”的窠臼之中,工业产业一直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内蒙古工业发展亦不例外。虽然各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都不能逾越工业化的阶段,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和谐共进不仅是产业技术,还是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内在的必要理念。近些年来,我国工业废气排放量总量持续攀升,2013年达669361亿立方米(标态),比上一年增加5.3%,内蒙古为31128.44亿标立方米。其中内蒙古工业SO2排放量达123.64万吨,仅低于山东排在全国第二位;工业烟(粉)尘排放量超过68.41万吨,排在河北、山西两省之后,居全国第三位[7]。而且内蒙古工业废气排放量最大的行业,如电力、热力的生产、制造业及煤炭业的SO2、NOX及烟(粉)尘排放量均排在全国第一位。由此可见,内蒙古作为我国碳排放的重点地区,高碳经济发展模式所带来的一系列弊端仍然突出。同时,从产业构成来看,全区高耗能、高碳产业占三分之二,且高碳产业所占比重偏高;而从能源结构来看,高碳能源依然占据主体地位,而且在一次性能源消费中90%以上都是煤炭,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众所周知,煤炭的排放系数要远远大于石油和天然气[8],从而导致内蒙古煤炭消耗量和碳排放总量呈显著正相关。

一、工业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动态变化分析

当前,在我国经济整体持续稳步上升时期,内蒙古依托能源及矿产资源优势,使得工业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并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下呈现出良好持续发展态势[9,10]。然而在工业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特别是2001年至2013年这十三年期间,内蒙古工业企业的增加值、能耗、“三废”及其他污染物排放等情况也随之呈现出较大幅度的动态变化趋势[11]。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2002—2014年《内蒙古统计年鉴》、《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及《中国环境统计公报》等。

(一)工业企业总能耗动态变化在2001年至2013年这一时期内,内蒙古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迅速,2001年只有541.02亿元,而到了2013年即猛增至7944.4亿元。由图1可以看出,其占全区GDP的比重总体呈增长趋势,由最初的31.57%快速递增至2013年的67.6%,其中2001年至2011年期间上升较为缓慢,然后在2012年突然出现快速增长,增长17.5%。可见,工业企业在内蒙古GDP构成中的主体地位依然没有改变。此外,2013年内蒙古工业企业的总能耗为14154.38万吨标准煤,而在2001年仅为2172.44万吨标准煤,可见上升幅度之大、速度之快。由图1可看出,工业企业总能耗占全区的比重从2002年开始出现大幅上升,在2001年到2004年的三年时间里,其由48.78%迅速增至85.93%,虽然之后又出现了下降态势,但到2013年仍达68.8%。但就总体变化走势而言,工业增加值对全区GDP的贡献率增长了36.03个百分点,而其总能耗占比几乎与前几年持平,下降幅度不大。由此可见,工业企业在全区经济发展中仍然占主体地位,工业企业总能耗大,依然是全区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因此,如何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仍然是当前节能减排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二)工业企业单位产值能耗动态变化从内蒙古工业企业单位GDP能耗动态变化趋势来看(如图2所示),其值在2001年为2.3吨标准煤/万元,到2013年为1.27吨标准煤/万元,下降趋势显著,下降幅度达44.8个百分点,其中2002年至2007年单位GDP能耗相对2001年有小幅度的上升,但自2008年开始一直呈现出下降趋势,且从2011年起下降幅度更为明显。整体而言,2001年至2013年时期内,内蒙古工业企业单位GDP能耗呈平缓下降态势。此外,由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动态变化趋势可知(如图2所示),在2001年至2013年这一时期内,单位增加值能耗呈显著上升—显著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其中,2001年其值只有4.02吨标准煤/万元,而在2002年猛增至7.12吨标准煤/万元,增加了77.1%,而后又开始下降到2003年的6吨标准煤/万元,2004年又出现小幅度上升,为6.33吨标准煤/万元,之后一直呈下降趋势,在2013年下降至2.62吨标准煤/万元,相对于2001年,下降幅度达34.8个百分点。总的来看,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在这一时期内呈下降态势,且降低的幅度较为显著。工业企业单位GDP能耗及单位增加值能耗总体呈下降趋势,这主要与全区针对经济发展中凸现出的高能耗、高排放问题,积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有关,如强化环境污染治理,严格落实工程、结构、生产工艺及管理减排措施,促使全区工业能耗呈现出较大幅度下降,同时,2013年全区化学需氧量下降2.21%、氨氮排放量下降2.48%。

(三)工业企业“三废”排放总量动态变化当前,内蒙古工业化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依托能源及资源优势,工业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工业企业规模持续扩大。2013年工业总产值达24137.53亿元,而在2001年仅为1347.9亿元,增加了近17倍,全区工业企业增加值也增加了13倍以上。然而随着工业企业规模不断地扩张,其“三废”排放量也随之不断增加。如图3所示,2001年全区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为20959.93万吨,到2013年增加至36985.79万吨,增加了0.76倍;工业废气排放总量由4958.92亿标立方米增加为31128.44亿标立方米,增加了5.3倍;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由2482.52万吨增加为20080.59万吨,增加了7倍。虽然工业“三废”排放量自2001至2013年期间呈现出波浪变化,其中2013年工业废水和废气排放总量较上一年有所上升,而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较上一年出现了下降,但总体来看均呈上升趋势。但与工业企业的扩大规模及速度相比,其“三废”排放增长速率相对来说还是较为缓慢的,都低于工业企业增加值13倍的水平。由此可见,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前提下,全区大力推进绿色GDP、循环经济及低碳经济的健康经济发展模式,在治理污染及保护环境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工业“三废”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又表明,如何提高高能耗、高污染工业企业的改造升级,发展清洁能源、推广清洁技术,推动高能耗行业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依然是今后关系到节能减排能否取得更大成效的关键所在。

(四)工业企业各类废物排放动态变化如图4所示,2001年至2013年期间,工业“三废”排放量变化幅度较大。其中工业SO2排放量及烟(粉)尘排放量的动态变化情况总体亦呈递增趋势,而固体废物倾倒丢弃量总体呈递减趋势,但分阶段来看,不同时期变化幅度较大。工业SO2排放量从2001年起开始不断增加,2003年增长幅度较大,为113.78万吨,之后在2004年排放量虽有所下降,但之后又开始不断增长,2006年其值达138.36万吨,2007年又开始出现下降,之后其变化幅度不大,2013年工业SO2排放量为123.64万吨。总体而言,增加了154.9%,呈显著上升趋势。而烟(粉)尘排放量在此时间序列内变化幅度较大,从2001年的24.01万吨快速增长,至2005年达60.35万吨,之后又明显下降,2013年,工业烟(粉)尘排放量为68.41万吨,总体来看,增加了77.6%,其上升趋势较为明显。固体废物倾倒丢弃量在2001年至2004年期间呈上升趋势,由40.3万吨增加至89.36万吨,增长幅度达50%以上,之后又明显开始降低,在2008年出现上升态势,以后又呈明显下降趋势,截至2013年工业固体废物倾倒丢弃量大幅降低,仅为1.37万吨。总体而言,减少了96.6%,呈显著下降趋势。可见,内蒙古工业企业各类废物的排放,特别是工业企业SO2排放量和烟(粉)尘排放量虽然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均又在后期呈现出明显降低态势。

二、工业企业节能减排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影响

(一)工业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间的二元矛盾依然突出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前提下,内蒙古积极大力推进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的改造升级,以发展清洁能源、推广清洁技术为重点,实施了一大批技改项目,淘汰了一批技术落后、产能过剩行业,积极构建绿色、循环及低碳发展的健康经济发展模式,这一系列措施在治理污染、保护环境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工业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间的二元矛盾依旧突出。一方面,工业企业单位GDP能耗及单位增加值能耗总体呈下降态势,这主要与内蒙古积极采取一系列强化环境污染治理,优化产业布局、控制燃煤污染、淘汰落后产能及加大环境执法监管力度等措施有关。另一方面,工业“三废”总体仍呈逐年上升趋势,且上升幅度较大,这表明如何提高高能耗、高污染工业企业的改造升级,发展清洁能源、推广清洁技术,推动高能耗行业向绿色循环低碳方向发展等,依然是今后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此外,虽然对固体废物倾倒丢弃量的控制效果显著,总体下降趋势明显,但工业企业其他各类废物的排放量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特别是SO2和烟(粉)尘排放量总体仍呈上升趋势,并且上升幅度较大。由此可见,工业企业在全区经济发展中仍然占主体地位,工业企业总能耗大,特别是重工业依然是全区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如何在保持经济健康平稳发展的同时,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仍然是当前及今后所要面临的主要难题。

(二)工业产业结构仍处于低级发展阶段内蒙古地处我国北部边疆地区,受到自然条件、区域位置及政策导向等因素的影响,生产力滞后问题依然存在,因此决定了其社会经济的相对滞后性。同时,内蒙古经济增长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仍较为缓慢,且为典型的高能耗、高污染的高碳经济发展模式,产业结构层次水平较低,仍处于低级发展时期,,工业经济的增长仍然是粗放式的增长方式,高新科技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偏低。2013年,内蒙古工业总产值份额排在前6位的产业依次是:煤炭开采与洗选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这六大产业所占比重之和达到61.8%。可见,资源对内蒙古经济发展依然占有主导地位,且重工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仍是最大的。工业产业结构失衡,工业生产大部分为粗放式生产,工业设备、工艺及技术落后,能源利用效率低。此外,从轻重工业比例看,2013年内蒙古工业总产值中轻重工业所占比重分别为28.8%和71.2%,由此可见,内蒙古工业产业结构仍然专注于重工业的发展。而重工业的高能耗、高污染产业过度扩张,且这些产业的单位产出能耗过高、污染严重,更加剧了单位GDP能耗的升高。

(三)经济发展水平与技术因素对节能减排的制约内蒙古地处我国西部不发达地区,由于经济发展和技术水平相对落后,节能减排体系建设与目标要求差距较为明显。当前全区经济发展仍然主要依赖于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拉动,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调整进展缓慢等问题依然突出,这些都制约着全面而有效地实施节能减排。特别是依靠重工业中的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及一些本应淘汰的落后产能企业在市场中仍占有一定份额。技术的进步发展是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而实现经济发展方式演化转型的关键内在动因之一。然而,内蒙古工业化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工业企业的创新能力相对有限,其现状与国际惯例间仍有不小的差距,主要还是依赖于国内发达地区及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大部分工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关键技术自给率低,工业产业生产技术对外依存度较高。

(四)节能减排相关制度体系不够完善近年来,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到各级地方政府对节能减排都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与政策制度,使得节能减排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节能减排任重道远,这与相关的制度体系还不够完善有很大的关系。一方面,政府的主导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相应的考核评价体系没能及时同步出台,政策法规没有完全到位,执行力度不够。同时,一些工业企业没有按照法律法规严格执行节能减排的标准,阻碍了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一方面,一些地方一味盲目地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不惜牺牲环境资源,大量发展一些经济效益高、能源消耗高及污染排放高的行业,甚至滥用行政权力对污染企业提供庇护,以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换取短期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一些工业节能环保项目成本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即使国家积极扶持鼓励,并给予一定的补贴,但在充分调动工业企业的积极性方面成效不显著。此外,相关政府部门节能减排制度体系不完备,节能减排的管理监督、排放计量、执法力度及评价考核等都有待于进一步的不断完善。

三、工业企业节能减排效率提升对策

(一)加强对“三高”行业的调控在内蒙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所占比重较大的行业中,煤炭开采与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金属冶炼及加工业、化工业等都是高能耗、高排放及高污染行业(即“三高”行业)。这些行业即是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同时它们也是节能减排潜力最大的领域,应对这些行业继续加大调控力度,节能减排的效果亦会更加显著。一方面可以通过产业政策引导,加强企业监督管理,严控高耗能、高排放行业新增产能,加速落后产能的淘汰、退出。依据节能减排的总体目标要求,制定行业导向目录,加大对“三高”行业产品结构调整与行业结构调整,尤其要针对重工业中煤炭业、金属业、化工业及电力业等行业要改进工艺流程,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从多方面提高其节能减排效率。另一方面应积极进行节能减排标准化建设。节能减排标准是社会效益、企业效益、公众效益及生态效益协调统一的产物,是政府监管的依据,也是企业实施管理的基础。建立健全标准体系,不仅有助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创新,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提升市场竞争力,优化产业结构,而且能够促进政府相关部门对工业企业节能减排进行有效监管,减少污染物排放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提升行业准入标准,亦可以阻止一些“三高”工业项目的新建与扩建。

(二)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发展节能减排新产业2014年初,在国务院有关加强污染治理、环境保护工作部署中,明确要求各地要高度重视环境污染问题,要进一步加快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尤其是要合理控制煤炭消费总量。长期以来,内蒙古经济发展一直以来对能源及资源都是高度依赖,尤其是煤炭作为全区的主体能源和重要的工业原料,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高达85%以上,远远高于全国60%的平均水平。而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及传统用煤技术造成的排放,往往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从目前来看,煤炭作为内蒙古能源消费的主体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根本性的改变,所以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大力推广使用洁净煤,进一步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是工业企业提升节能减排效率的主要策略之一。此外,还应进一步加快发展节能减排新产业的步伐。节能减排产业作为十二五规划重点扶持的新兴战略性产业,产业产值增长很快,年均增速达到15%以上,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因此,要积极引导工业企业采用有利于节能减排的先进技术装备及工艺流程,大力推广节能环保相关产品,以提高其市场占有份额,提升竞争力,不断挖掘经济发展潜力。同时,内蒙古丰富的风能及太阳能资源,使其发展清洁能源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即可以解决目前的能源瓶颈制约问题,又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从而为全面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提供坚实的新能源资源。

(三)加强节能减排技术研发与推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在煤炭、有色、石油石化、电力及钢铁等高污染、高耗能行业,大力开发并推广新能源替代、能源循环再利用、能源及环境自动检测与控制等重点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提升基础能源产业的生产技术水平,特别是以煤炭为主体能源和工业原料的行业。此外,内蒙古还应积极依托国家各项节能减排科技专项计划,建设技术支撑平台,积极全面落实节能减排政策,鼓励并扶持工业企业积极加大技术研发和改革创新,加快先进适用环保技术装备的产业化应用和推广,全面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发展。首先,应在有色、电力、煤炭、石化及建材等重点行业,进一步推广先进适用的生产工艺及技术设备,以降低能源及资源消耗水平,提高资源利用率。其次,要实现废弃物排放的最小化和无害化,重点要从源头和全过程预防或减少污染的产生。此外,还应积极倡导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鼓励人们使用节能减排的环保产品,增强人们的节能环保意识,形成循环经济发展人人有责的观念。

(四)加大节能减排监督及管理措施强有力的监督及管理措施是保证节能减排效率的必要手段和方法途径,主要包括节能减排制度体系和相关法律法规两大方面。一是构建科学合理、规范适用的节能减排制度体系,建立科学、统一的统计评价体系,如定期检查节能减排指标达标、监督管理、能源消耗、节能技术改造及项目运行情况等,以量化指标来衡量节能减排效果,让工业企业及政府能及时准确的了解真实情况,从而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依据。二是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使工业企业节能减排在法律法规的约束下能切实的执行实施,全面提高节能减排效率。三是充分运用价格约束、绿色税收、环保收费及生态补偿等一系列环境经济措施,对相关工业企业及政府部门进行约束引导和责任追究。此外,还应将节能减排工作成效纳入各级政府绩效考核体系中,实行污染减排责任制和问责制,使相关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得以真正有效的发挥。

[参考文献]

[1]王晓莉,吴林海.论低碳经济的时代变革———我国工业企业低碳生产转型探析[J].现代经济探讨,2013,(10):63-67.

[2]毕克新,黄平,马婧瑶.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低碳技术观[J].中国科技论坛,2013,(9):107-112.

[3]程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4,(2):94-112.

[4]陈跃,王文涛,范英.区域低碳经济发展评价研究综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4):14-19.

[5]龚建文.低碳经济:中国的现实选择[J].江西社会科学,2009,(7):27-33.

[6]刘莉.推进节能减排促进科学发展———关于推进节能减排的有关对策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12,(5):77-79.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中国环境统计公报[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14.

[8]王平,张秋菊,朱帮助.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能源消费分行业碳排放系数因素分解[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2,42(24):11-20.

[9]何云强,靳大力,李萌萌.经济—能源—环境动态交互关系的探索性分析[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4,(1):11-15.

[10]王芳,宋玉祥,王文刚.内蒙古区域经济差异及其演化研究[J].经济地理,2012,32(11):20-26.

降本增效节能减排篇5

关键词:老旧小区;改造;减碳;核算

2019年,中国的碳排放量达到92.29亿吨,超过了美国和欧盟的总和,占全球总排放量的近1/3,是世界上碳排放增量最大的国家[1]。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要求,我国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国家重大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在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承诺我国碳排放将于2030年达到峰值,2030年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2]。2020年9月,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我国提出,将努力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统计,建筑行业已成为全球三大温室气体排放源之一,排放了约40%的温室气体,且具有最大的节能潜力[3]。城市住宅建筑产生的碳排放占建筑行业碳排放的比例超过40%。2000年至2018年,中国城市住宅建筑产生的CO2排放量从2.891亿吨攀升至8.91亿吨[4]。目前已经有一些学者开展了社区层面的碳排放核算。例如,黄建等对苏州一个新建社区的碳排放进行核算,核算内容为建筑能耗、交通、废弃物处理、水资源四大系统在使用阶段所产生的碳排放,并且提出了一系列的碳减排方案[5]。陈莎等对北京既有社区的能源消耗(用电、用气、采暖)、交通出行、废弃物和绿地碳汇的碳排放进行了核算[6]。但是CarbonReductionPotentialAssessmentofOldResidentialTransformation老旧小区改造的减碳潜力评估较少有研究对老旧小区改造的减碳潜力进行量化评估。结合目前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推进,在改造中增加低碳化目标并评估其减碳潜力,将对城市低碳发展有重要意义。

1研究方法

本文分别对老旧小区既有使用阶段的碳排放和技术措施的减碳潜力进行核算,核算清单如图1所示。首先从景观绿化、建筑单体、水资源、固废物和基础配套五个方面对老旧小区阶段的碳足迹进行核算,掌握老旧小区的碳排放现状。接下来,根据现场调研提出适用于老旧小区低碳化改造的技术措施,并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对技术措施实施后可能实现的碳减排效益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施加减碳措施所增加的物化阶段碳排放(主要指新增建材生产、运输、施工)、拆除阶段所产生的碳排放(主要指新增建筑垃圾的处理)和所能降低的运行阶段碳排放量。核算采用排放因子法(Emission-FactorApproach)进行核算,排放因子法是IPCC提出的第一种碳排放方法,也是目前广泛应用的方法[7]。即温室气体排放量由排放源的活动水平与相对应的排放因子相乘得到。核算公式如下所示:E=∑Q×EF(1)其中,E为CO2排放量;Q为活动水平,活动水平数据量化了造成温室气体排放的活动,如居民生活电耗、气耗、水耗、绿地面积、焚烧处理的废弃物量等,该数据将通过实地调研进行采集;EF为排放因子,即每一单位活动水平所对应的CO2排放量,例如:kgCO2/kWh,kgCO2/m2草地面积等。各个阶段的具体核算公式和对应的碳排放因子主要参考住建部颁布的《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GB/T51366-2019[8];部分碳排放因子来源于相关文献[9-12]。

2案例计算

2.1案例概况

研究选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和睦新村作为研究对象。和睦新村建造于1988年,共有54幢住宅,现有3566户居民,建筑面积17万m2。以50年的设计使用年限为参照,该小区的剩余使用年限为16年。

2.2既有使用阶段的核算

本案例既有使用阶段的活动水平数据及其来源见表1。通过对住户进行抽样问卷调查获取居住建筑内部的电耗、气耗和水耗,共计咨询了64户;其他公共区域的活动水平数据通过总平面图、实地调研、咨询社区管理部门和参考行业统计值进行确定。按照所收集的活动水平数据进行核算,得到本案例改造前使用阶段的碳排放结果如图3所示。改造前使用阶段的碳排放为9721tCO2/年,单位建筑面积排放57.18kgCO2/(m2·年),人均碳排放为1155.1kgCO2/年。其中景观绿化碳汇抵消了-3.29%的排放;建筑单体耗能产生碳排放占比最高(84.17%),其次是固体废弃物处理(10.20%),水资源和基础配套的碳排放分别占8.62%和0.30%。从各活动水平的碳排放来看,最主要的碳排放源是居住建筑电耗、气耗和固体废弃物(大多数为生活垃圾)。

2.3减碳措施的核算

对该小区进行了实地调研,认为可以实施的改造措施包括建筑单体层面的节能灯具更换、太阳能光伏利用、屋面保温增设;水资源方面的雨污分流改造、雨水回收利用;固废物方面的垃圾回收处理和基础配套层面的节能路灯更换。2.3.1分项核算(1)建筑单体(a)更换节能灯具老旧小区内的单元楼道内灯具光源还存在白炽灯的使用,更换为LED节能高效光源能够降低能耗。假设原本为12W的灯具,日工作时长为8小时;更换为自动感应节能灯具,功率为6W,日工作时长缩短为6小时。则每年能够节约电耗34MWh。考虑灯具的生产和拆除所产生的排放,案例更换节能灯具的碳排放影响如表2所示,合计能够降低384.5tCO2,拆除阶段的碳减排来源于建材的回收利用。(b)太阳能光伏增设太阳能光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于建筑节能减排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在居住建筑中应用太阳能光伏系统,对于整个生态城市的建设有巨大价值[13]。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为推广建筑光伏系统提供了机遇[14]。假设屋面光伏可利用系数取0.5[15],铺设发电效率为15%的单晶硅发电组件,光伏发电系统的损失效率为25%[8],则使用阶段光伏系统的发电量可根据下式进行计算。(2)式中,Epv——光伏系统发电量(kWh);I——光伏电池表面的太阳辐射强度(kWh/m2);KE——光伏电池发电效率(%);ε——光伏系统损失效率(%);Ap——光伏系统面积(m2)。根据相关研究[16],1m2光伏组件在生产阶段和使用阶段分别产生160.86kgCO2和4.93kgCO2的碳排放,拆除阶段的碳排放为-9.88kgCO2。该小区的屋顶建筑面积合计为32684m2,经核算,案例增设屋面太阳能光伏的碳排放影响如表3所示。该项措施在物化阶段产生的碳排放比较高,但使用阶段的减碳效益也更加显著,能够降低小区生命周期碳排放量17867.9tCO2。(c)屋面保温增设既有建筑的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较差,能耗损失严重。增设屋面保温将对住宅供暖、空调能耗产生较好的效益。根据相关研究,若既有住宅建筑的屋面增设40mm厚挤塑聚苯板(XPS),采暖制冷能耗能够降低12%左右[17,18]。基于此,若在案例小区的改造中,增设所有居住建筑的屋面保温,将能够取得很高的节能减排效果,核算结果如表4所示,实现生命周期碳减排4340.4tCO2。(2)水资源(a)雨污分流改造由于建设年代较早,老旧小区的排水系统大多为雨污合流系统,造成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低下,降低了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效率[19]。对排水管网进行雨污分流改造,能够减少合流至污水处理厂时雨水处理所消耗的能耗,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本案例需要改造管网9000m,开挖、移除土方4648m3,回填764m3,当地年降水量1378.5mm。改造施工工艺,即开挖、移除土方和填土碾压平整的碳排放因子分别为1.05kgCO2/m3和0.99kgCO2/m3。经核算,案例进行雨污分流改造后能够降低小区生命周期碳排放368.6tCO2,见表5。(b)屋面雨水回用浙江省降水量较为充沛,具备雨水回用条件。此外雨水资源化还能提高城市的雨洪调节功能,具有良好的节水效能和环境生态效益。小区屋面雨水不直接与地面接触,污染小,并且可借助檐沟、雨落管直接收集利用[20],在雨水路径的末端增设蓄水池、雨水处理设备收集回用雨水,可以用于小区内绿化及路面浇洒[21]。雨水回用的计算方法如下[22]:(3)式中,Wya为雨水年径流量(m3);Ψc为径流系数,下垫面为硬质屋面,取0.9;ha为常年降雨厚度(mm);F为计算汇水面积(hm3)。根据计算,案例的蓄水池容积为215m3,采用混凝土浇筑;年雨水回收利用量为23350m3。计算得到案例中增设雨水回用系统后的碳排放影响如表6所示,使用阶段的碳排放能够降低112.1tCO2,考虑物化阶段和拆除阶段,最终实现减碳量为84.5tCO2。(3)垃圾回收利用小区内垃圾收集较为杂乱,且垃圾收集点破旧,垃圾桶放在外面供居民投放,管理不佳。如果能够增加小区内垃圾分类宣传,严格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规范垃圾处理点,将能够提高小区内垃圾回收率,降低垃圾处理能耗。对案例小区内的23处垃圾分类收集设施进行更新,预计消耗主要建材包括混凝土12.7m3,混凝土砖7.3m3,页岩砖14.0m3。预计实施改造后,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能够提升14.53%。核算结果如表7所示,该措施在生命周期能够实现2294.3tCO2的减碳量。2.3.2综合碳减排效益六项技术措施在本案例小区产生的生命周期碳排放影响如图4所示。屋面太阳能光伏增设能实现非常可观的减碳效果,超过17000tCO2,其次是屋面保温增设和垃圾回收利用,实现减碳量超过2000tCO2,更换节能灯具和雨污分流改造的减碳量约400tCO2,屋顶雨水回用实现的减碳量相对较少。基于生命周期理论,案例小区在实施这六项减碳技术后共能实现碳排放降低25340.2tCO2,措施在物化阶段和拆除阶段产生了2518.6tCO2。碳减排效益主要来源于建筑单体的减碳(22592.8tCO2),其次是固废物,减少2294.3tCO2,水资源方面共实现了453.1tCO2的减碳量。案例小区实施这六项减碳措施后平均每年能够降低碳排放1563.8tCO2,减碳率能够达到16.3%。

结语

降本增效节能减排篇6

近日世界银行的2010年全球经济展望报告称,全球经济正在复苏。然而,复苏是微弱的,其态势有可能随着财政和货币措施影响的减弱以及当前的投资周期的结束,而在2010年下半年减速。

中国的宽松的货币政策已开始退出,中国经济刺激时代也将随之全面终结。各国政府也有撤销经济刺激计划的意向,这将会进一步冲击有复苏迹象的航运市场。德国大船东奥芬(Claus-PeterOffen)不久前在汉堡召开的第八届德国船舶融资论坛上预言,集装箱海运业界已积重难返,难以遏制全球船队增长。2010年,全球将会有四分之一的集装箱船队闲置,运费在2014年前出现显著反弹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他表示,现时全球集装箱海运市场正受运力过剩问题的拖累,船东有必要闲置部分运力。据Alphaliner预估,今年与2012年将分别有371艘及127艘新集装箱船交船。今年全球集装箱船数量预料增加14%,明年则增近10%。中远集团2009年冬季在亚欧之间的航线上试行超低速航行,效果很好。2009年11月,为降低燃油支出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CKYH(中远、川崎汽船、阳明航运、韩进集团)联盟成员决定将在部分航线上试行船舶减速。在如今特殊的背景下,超低速航行策略对航运公司来说也许是一个较好的经营策略。

马士基曾于2007年在110艘船舶身上试行过超低速航行,结果表明将发动机负荷降至10%也不会影响安全。“超低速航行”的集装箱船的航速可以降低到10节,将比目前航速为25-26节的大型集装箱船采用的航速慢得多,除了有些需要提供价格昂贵的“快航”服务外,将集装箱船的航速降至12-14节将很正常。目前,国际上所有的大型集装箱运输公司都在考虑把超低速航行作为减少船队运力过剩和运营成本的方法,有些公司已将平均航速由26节降至18节,甚至是14节。据德国劳氏船级社预测,14节左右的航速将成为集装箱船的标准速度,一些高价的“快航”服务将只用于对运输时间有要求的货物。

在1986-2007年问,集装箱船的平均航速为17.5-21.6节之间。我们可以通过大幅降低集装箱船的航速减少大量能源消耗,进而降低燃油成本。因此,“超低速航行”将对集装箱船的使用产生显著影响,因为降低集装箱船航速后将吸收大量运力。同时,为了适应这样大幅度降低集装箱船航行速度,有些发动机需要改型。

此外,预计船东将在一两年内开始订购航速更低的“超低速航行”的集装箱船,“超低速航行”的集装箱船将比现有航速的集装箱船更具竞争优势。

“超低速航行”的主要优势如下:

(1)降低运营成本。从马士基航运公司北亚区了解到,一般情况下,船舶发动机负荷如果掌握在40%~60%之间,每艘船一年可以节约3500吨燃油,如公司的100多艘船都这样做,节约的成本是非常可观的。哥本哈根气候会议结束后,航运业成为了节能减排的关注点,作为全球海运业节能减排的领导者,IMO在不久的将来会出台一系列的航运业节能减排措施,经济手段尤其受到IMO的重点关注,经济手段的应用也意味着“碳”排放量决定着“碳税”费的高低。因此超低速航行将会大大节省企业的运营成本。

(2)更多的闲置和新增运力投入运营。船舶速度降低,单航次运营时间增加,为了保证总运力不变,必须投入新的船舶到该航线中去。降低航速的作用是比较明显的,除节省燃油外,提供的运力也明显减少,假设原来某个航线需要10艘船,现在则需要13艘或者更多的船才能满足需求。在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和2010年各国政府有可能取消经济刺激计划的背景下,新增运力会使闲置的数量会进一步增多。因此让更多的船舶低速投入到运营中去,是目前缓解和降低闲置船舶数量的最佳方式。伦敦船舶经纪公司豪尔・罗宾逊日前在汉堡发表分析报告,预期班轮公司实施超低速航行措施后,可额外吸纳35万标箱运力。

(3)节能减排最有效的手段。国际油轮独立船东协会研究报告显示,航运业目前每年消耗20亿桶燃油,排放了超过12亿吨的二氧化碳,约占全球总排放量的6%,同时SOx排放量和NOx排放量分别占全球排放量的20%和30%。在各种新型节能减排船舶和设备还处于设计和生产的阶段时,各种节能减排的新技术没有大量地运用到实际的生产当中的当下,我们不得不承认船东在面对各种节能减排的压力和从自身利益的角度考虑,降低船舶速度是最有效和最经济的措施。

(4)间接带动运价的增长。低速航行使船舶运力充分进入航运市场,在近两三年内速度保持不变,运量增长将会引起导致运量供不应求的现象,从而会促进运价的小幅度上涨。

综上所述,“超低速航行”即在不影响船舶主机性能的情况下,尽量降低船舶运行速度,使更多的船舶进入航运市场,从而能够达到“一箭多雕”的效果。但是受到航线、船型等多方面影响,各个航线船舶最佳的最低速度可能不尽相同,降低多少速度、降低后对航运企业和社会产生怎么样的问题呢?本文通过对船舶运行成本进行探讨,对比分析由“超低速航行”所产生的经济效益。

二、“超低速航行”的航线单船经济效益分析

对于一艘船舶,降低航速主要影响到船舶变动成本的变化,减少燃油使用同时也降低了co2的排放量。我们将从以上两个方面来讨论单船经济效益分析:

2.1燃油费用分析

为什么船舶降低航速就能大幅度降低燃油消耗呢?原来船舶在水中航行时遇到的阻力――船体摩擦阻力与形状阻力大致与航速成二次方关系增减,因而船舶推进主机发出功率和燃油消耗量与航速大致成三次方关系增减。以21000吨货轮为例,航速为18节时,主机功率为16800马力,主辅机每天燃油消耗量为64吨。根据这个数据关系,每当速度降低1节,主机功率和每天燃油消耗量如表1-1。

此表可以看出,当该船舶速度降低到原来的2/3时,每天燃油消耗量降低到原来的1/3。这对降低船舶的运营成本是很可观的。

2.2co2减排量分析

作为超低速航行的先行者,马士基曾于2007年在110艘船舶身上试行过超低速航行,结果表明将发动机负荷降至10%也不会影响安全。以一艘超巴拿马型船为例,这相当于每年节约100万美元支出,每年减少10000吨二氧化碳排放。

通过我们建立的模型得出分析结果,大约每节约燃油1吨就减少co2排放量3吨。减低运营船舶的速度,不仅会降低船舶的运营成本,而且对环境保护也有贡献。但是,对于航运企业和整条航线来说,降低航速、新加入船舶是否真的降低了运营成本,减少了大气中co2的

排放量呢?

三、航线多船经济效益分析

3.1航线经济效益分析条件假设

我们现在讨论航运企业在整条航线上面对船舶的投入运营状态。首先我们假设以下几个条件:

・运营船舶在一段时期内,航速变化对货物基本没有影响。

・船舶的耗油量以船舶主机的燃油量为主,其他燃油忽略。

・进入该航线的船舶船型等各方面性能一致。

通过上述条件的假设,可以确定在船舶航速发生变化的时候,航运公司收入和港口方面的费用支出基本没有变化。但是由于速度降低,新船进入引起了燃油费用、闲置成本、船员工资等支出的变化。船舶速度降低多少才能使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3.2航线多船经济效益分析

根据假设,一定时期内,收入、港口方面费用不变,速度降低引起了船舶燃油、闲置费用、船员工资等部分费用的变化。我们从正常速度和降低速度两种情况分别计算其费用支出,再进行对比分析。

经过研究,我们得到一个最佳航速模型(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讨论:

1 当闲置时发生的费用大干船员工资,则费用变化量随着速度降低逐渐增加。速度越低,变化量越大。但是,船舶速度不可能很小,此时需要考虑船舶的经济航速。船舶应该按照其经济航速运行。

2 当闲置时发生的费用小于船员工资,则费用变化量随着速度的降低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存在一个最佳的速度vmax,使得费用变化量最大。

通过分析,我们得出结论,存在一个速度vmax,使得船舶降低速度费用变化量最大,也就是说存在一个最佳速度,使得航运公司降低速度后,费用支出最小。

三、结论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了解到,“超低速航行”是一种目前航运市场低迷情况下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方法。通过该方法的应用,航运公司在短期内降低了运营成本。

降本增效节能减排篇7

关键词:火力发电厂;节能减排;优化运行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提升火力发电厂的规范化管理水平

1.1发展火力发电厂中大容量机组和高参数。

根据动力循环原理和热力学的动力原理分析,单台小容量的火力发电机组其单位消耗煤炭量远大于高参数、大容量火电机组,并且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等污染物的排放量也明显高于大容量火电机组,因此,对于关停小容量火电机组、发展高参数、大容量火电机组是我国火力发电厂节能减排的一大重要内容。对其实现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率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1.2调整结构,做好布局。

火力发电厂受一次能源结构的影响。原因在于其火电的装机容量比相对较大,致使水电、风电、核电以及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发电利用率较小。所以,加快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进程是重中之重。增加水电、核电以及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发电比例至关重要。

2、对其进行生产环节控制

为了做好火力发电厂的节能减排管理工作,做到真正的实现节能减排。第一步应在实际应用中控制好火力发电厂的各项生产环节,提高每一项设备的利用效率,采用先进技术对其系统和设备的运行方式进行改进,确保生产环节的有效和高效的运行。

2.1减少内部损失,增大转化内功的效能,提高火力发电厂中汽轮机的工作效率。在火力发电厂中,使用汽轮机将蒸汽热能转化为动能非常普遍。但由于在汽轮机内部汽流通过喷嘴与叶片产生摩擦。而叶片也往往存在顶部间隙漏汽等因素,汽轮机在进行蒸汽热能转化时,只能将部分蒸汽的可用焓降转变为汽轮机内功。造成汽轮机内部的损失。因此,提高火力发电厂中汽轮机的工作效率,也是做好节能减排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改善:可以增加蒸汽流过动叶栅时的相对速度,采用渐缩型叶片等减小叶片出口边的厚度,从而降低喷嘴与叶片产生摩擦所造成的动能损失。

2.2通过减少煤炭的消耗量来提高火电厂的发电效率,同时也可以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做到优化锅炉燃烧率,减少燃煤能量损失,做好节能减排管理工作。火力发电厂中最大的燃煤消耗设备就是锅炉设备,通过优化锅炉燃烧效率来实现火力发电厂节能减排管理工作的潜力很大。煤炭等燃料在锅炉内的燃烧过程中,往往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能量损失,这些损失主要包括:可燃气体或固体未完全燃烧造成的热损失、锅炉自身散热造成的热损失、锅炉排渣和烟尘排放中所携带的热损失等。因此,提高锅炉燃料燃烧率,减少能量损失,是做好火力发电厂节能减排管理工作的重要举措。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使用的主要措施有:

2.2.1首先通过提高入炉的空气温度、控制过量空气系数、充分混合空气与煤炭(煤粉)、合理降低煤粉细度、调整锅炉的燃烧程度和保障锅炉内一、二次风的混合时间等来减少可燃气体和固体中因未完全燃烧所造成的热损失;

2.2.2可以通过严密水冷壁和锅炉炉墙结构、采用先进的保温材料保障炉墙与管道的保温性能WWW.LWWW.L整理整理整理以及增加锅炉周围空气的温度来实现对锅炉自身散热导致热损失的控制;

2.2.3可以通过控制锅炉的排渣量、检查排渣温度等措施来减少锅炉排渣中所携带的热损失;也可通过在技术方面的的改造,降低设备的用电率。

2.2.4可以通过保持锅炉受热面的清洁干净来保障锅炉及各项辅助设备的正常运行,通过控制锅炉火焰的中心位置来防止局部高温,通过降低锅炉排烟漏风的容量体积来实现烟尘排放中所携带的热损失。

2.3火力发电厂不仅可以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实现技术创新,将科技创新视为火力发电厂实现长远发展的核心驱动,从而减少火力发电中的各项能耗,提高能源的有效利用率,达到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物排放量的目的。如可以采用变频调速技术改造火力发电厂中的火电机组,形成封闭环控制系统,促使恒压和恒流量控制,改善锅炉燃烧情况,减少煤耗、电耗和水耗等一系列能源资料消耗,实现火力发电中能源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真正落实节能减排的管理工作。

2.4提高火力发电厂的燃烧煤质。

从而降低能耗,节约成本。煤炭的质量对火力发电厂的经济效益影响很大。通常来说,在广泛应用煤粉锅炉的火力发电厂中,燃煤的成本能够占到发电成本的百分之七十五左右,而占上网电价成本的百分之三十左右。如果不提高煤质,使用的煤质较次,则会导致火力发电厂的煤炭消耗量和电力使用率增加,也会造成锅炉和辅助设备的严重损耗。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提高燃煤质量,做好人厂和人炉燃煤质量的控制,能够有效减少燃煤的消耗量,节约火力发电厂的发电成本,实现火力发电厂的节能减排。

2.5进行规范化操作,加强对员工的技术培训。

为了做到把失误减少到最小,要求对其规范操作,发电部专门制作了详细的操作卡,避免因为误操作造成机组的非停和人员设备的损伤。利用机组大小修的时候,组织人员参加仿真机的培训,提高各个员工的操做水平,提高的人员的事故处理水平和工作素质,对机组的安全经济连续运行有很大的帮助。

3、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机组优化运行,实现节能减排

通过评价准则、耗差分析、综合分析、优化运行等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取的良好的效果。可以做到对于磨煤机的优化运行,可以采取先进技术对磨煤机进行改造,采用先进技术,对磨煤机进行改造,提高煤炭的利用率,可以吸引外地的先进技术,这样既可以降低本电厂的用电量;同时也可以保证主、再热气温的稳定。

4、结束语

火力发电厂在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综合所述,要想实现我国电力行业的平稳健康发展,首先就必须以火力发电厂的节能减排管理工作为核心,其次以节约煤炭、电力、石油以及水资源等能源资源为重心,第三以优化能源资源的结构为中心,做到以最大程度在火力发电厂的能源资源消耗地降低,提高能源资源使用效率,减少二氧化硫、烟尘等污染物的排放量,实现对我国重要战略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保证我国各大火力发电厂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和污染物排放量减少的目标,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长远发展。良好的规划以及对生产环节的控制及管理环节上下功夫。

参考文献:

[1]何海航,罗成辉,付峥嵘,火力发电厂节能减排策略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8

[2]顾鑫,鹿娜,邵雁鹏,浅析火力发电厂节能减排的现实意义及措施,才智,2008

[3]张克帆,贾晖,浅谈发电厂节能降耗的有效措施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5):95-96.

降本增效节能减排篇8

关键词:资源节约 节能减排 社会价值

节能减排指的是减少能源浪费和降低废气排放,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我们谋划发展、开展工作,就必须把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放在优先位置,并切实行动起来,让节约和环保贯穿于我们工作的始终。

1.企业资源的现状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企业能源资源的消耗强度较高,特别是粗放型的增长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情况依然普遍,加剧了能源资源的紧张状态和环境压力。企业资源环境约束和经济快速增长的矛盾,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

缓解能源资源约束的矛盾,必须坚决扭转企业中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状况,全面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把节约能源资源,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并要求务必取得明显成效。

2.节能减排的意义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同时,温室气体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备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是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

对企业而言,节能减排是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是降低成本、节本增效的重要途径,也是资源的有效利用、能源的阶梯利用和废物的综合利用的有效方法,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只有重视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工作,把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作为企业创建一流企业的根本途径。

3.明确节能目标、逐级分解落实

我下面以青铝公司为例,重点介绍公司节能减排的目标和措施。青铝公司秉承“奉献绿色能源、服务社会公众”的企业精神,按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宁夏自治区发展规划、符合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的原则和公司“煤为基础、电为支撑、铝为核心,产业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发展方针,打造完整的煤电、煤化工、煤电铝及其深加工产业链为主的特色产业集群,科学制订战略规划,加快项目开发建设,不断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使公司更快的成为结构布局合理、产业链群完整、环保水平领先、核心竞争力强劲的一流企业, 公司坚持不懈的把强化管理、节能减排作为重点工作,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企业。

3.1节能减排的目标

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下达给我公司“十二五”期间和2011年节能减排指标具体如下:

①“十二五”万元产值能耗下降23%(可比价)

②2011年综合能源消费量比2010年增速不高于10%(不高于210万吨标准煤)

③2011年万元工业产值能耗(可比价)比2010年下降5.09%(不高于1.60吨标准煤/万元)

④十二五节能量达到11万吨

3.2节能减排的完成情况

2011年公司综合能源消费量累计为126.40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5.60%,综合能源消费量增速未超过10%,完成自治区下达的综合能源消费量指标;万元产值能耗(可比价)下降率为5.24%,完成自治区下达的万元产值能耗下降5.09%的节能目标;2011年节能量节能量为3.33万吨标准煤,完成2011年节能量目标。

3.3分解目标、层层落实

成立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企业,研究制定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企业的各项政策措施,要设立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企业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循环经济发展项目、节能降耗活动、减量减排技术创新补助等。公司各单位根据节能目标和相关考核定额制定本部门的能源消耗定额和相关考核制度,并分解落实到车间,车间和班组根据上级部门的安排落实到班组和个人,形成了节能目标层层分解、层层落实的良好制度,使公司的节能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4.节能减排的具体措施

4.1提高思想认识、全员参与节能

要切实增强企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努力践行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发展战略,自觉履行节能减排义务,形成“节能减排光荣、浪费污染可耻”的良好风尚。扎实开展“我为节能减排献一计”合理化建议活动,增强节约意识,深入开展节约一度电、一滴油、一杯水、一块煤、一张纸“五个一”活动,针对生产经营环节查漏洞、找原因、提建议,建言献计,群策群力,广泛开展小革新、小发明、小设计、小改造、小创新、小窍门“六小”活动,优化工艺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行成本,推行清洁生产。杜绝跑冒滴漏,减少能源损耗,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促进企业节能减排,提质增效。

4.2完善制度建设、明确职责分工

降本增效节能减排篇9

【关键词】冷基镀锌线 余热回收 节能减排

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了节能减排的目标,即到2015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单位GDP能耗下降16%;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3.1个百分点,从8.3%到11.4%;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8到10%的目标。根据调查,各行业的余热总资源约占其燃料消耗总量的17%-67%,可回收利用的余热资源约为余热总资源的60%。政府已将“余热余压”利用工程列为“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之一。节能减排已成为整个社会的共同任务。

1 冷基加热炉运行参数

表1所示:

用户使用的燃料为混合煤气,根据以往的成功经验烟气酸露点取用120℃。

2 冷基镀锌线加热炉余热利用特点

本烟气余热回收利用工程采用中兴“相变换热器”技术,该技术首次提出将换热器最低金属壁面温度定义为“第一设计要素”的理念,以及首次提出将对产生烟气低温结露和腐蚀具有关键性影响的最低壁面温度置于“可控可调状态”的创新概念。可始终保证金属壁面温度处于酸露点以上以避免出现低温结露和腐蚀,最大幅度回收烟气低温余热。

本次设计在锅炉的尾部烟道上安装相变换热装置,分为两段,1#相变段将排烟温度从400℃降低到200℃,回收的热量用于将2#相变段出口引出的120℃软水加热为0.8MPa、170.41℃的蒸汽;2#相变段最低壁面温度设定在130℃(高于烟气酸露点),将排烟温度从200℃降低到165℃回收的热量用于将25℃、4.01t/h的软水加热为120℃。

随着加热炉负荷的变化以及冬夏送风进口风温的变化都将使换热器最低壁面温度和排烟温度发生变化,为了避免低温腐蚀,可以通过旁通自控阀自动调节被加热介质来控制最低壁温和排烟温度,从而适应加热炉负荷和气温的季节性的变化。

2.1 设计参数

表2所示:

2.2 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图1所示:

3 节能效益

3.1 排烟回收的热量

原排烟温度以400℃计,应用相变换热器后尾部排烟温度为165℃,回收的热量为:

3.2 等效标煤量Gc

3.3 送引风机增加的能耗

(1)烟气阻力增加1150Pa,但由于排烟温度降低使引风机入口体积流量减少可抵消流阻约574Pa,故实际增加烟气流阻为576Pa,引风机增加的能耗为:

(2)水泵增加的能耗:

(3)增加的年总耗电量E为:

增加回收余热设备会增加阻力,本项目在烟气侧增加了1150Pa的阻力损失,但由于排烟温度降低,使烟气流量减少引风机抵消烟气阻力574Pa,实际增加了576Pa的阻力损失;若引风机余量足够,对引风机无负面影响,反而会减少对叶片的磨损。

按年运行时间7200小时,年回收热量2980千瓦,年节省标煤2636吨,年增加耗电量103487度,标煤价格按照400元/吨,厂用电按照0.4元/度计算,实际年节能效益:103.8万元。

4 结语

降本增效节能减排篇10

【关键词】钢铁企业;节能降耗;管理;创新

1前言

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湘钢)始建于1958年,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已形成年产1000万t钢的综合生产能力,拥有炼焦、烧结、炼铁、炼钢、轧材等全流程的工艺装备。多年来,湘钢积极推进治污减排、清洁生产和环境治理,在“十二五”期间城市钢铁企业转型发展中积累了宝贵经验,先后被工业和信息化部授予“两化融”促进节能减排示范企业,获批工业与信息化部“两型企业”创建试点单位,荣获“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减排先进单位”,被授予“湖南省两型示范基地”等多项荣誉。湘钢成功地探索出了一条钢铁企业与城市和谐共融的转型发展之路。

2钢铁企业节能降耗绿色制造的必要性

2.1是节能增效、控制成本的需要

近年来,湘钢坚持不懈地开展挖潜增效、层级对标,为企业带来了巨大效益,但随着对标挖潜技术和经验的不断推广应用,钢铁企业降耗降成本空间正在逐渐压缩和收窄。拓展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必须进一步转变观念、创新思路,实现由过去关注局部成本和表观成本,过渡到全流程、系统化的成本控制。湘钢能源资源管理的发展方式迫切要求由原有的规模速度型转变为质量效率型。因此,高效回收利用能源资源,是钢铁行业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也是企业控制成本、谋求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

2.2是实现持续发展的需要

在过去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中,虽然装备改进、产能提升,但节能环保方面存在一些历史的遗留问题。一是管理上存在薄弱环节,能源资源工作粗放,跑冒滴漏现象比较多。二是工艺流程不顺、新老装备并存,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得不到有效控制。三是技术创新环境、机制有待改善,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培养和挖掘。这些逐渐凸显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将严重制约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钢铁企业面临的环保压力日趋加剧,特别是新环保法施行,地方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及实施细则、考核办法陆续出台,都将影响钢铁行业的生产组织形式。湘钢的能源资源经营模式迫切要求由原有的粗放式转变为精细化管理。因此,实现钢铁绿色制造是湘钢履行社会责任的战略选择,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2.3是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钢铁企业的需要

湘钢地处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试验区,湘江流域水源保护一、二类区域,作为城市型钢铁企业面临的节能减排压力与日俱增,企业不能再以牺牲环境和能耗为代价来带动经济效益,企业不消灭污染,污染将“消灭企业”。湘钢清醒地认识到,从源头上加强管理,减少污染排放,必须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染污少的绿色、低碳的钢铁制造发展道路,积极探索钢铁绿色制造模式。因此,深度回收利用二次能源,推进钢铁绿色制造,是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钢铁企业的迫切需要,也是有效化解经济规模与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有效手段。

3钢铁企业节能降耗绿色制造的内涵和主要做法

所谓节能降耗绿色制造是指综合考虑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充分利用钢铁长流程生产中排出的各种余能(余热、余压、余气),收集转换成为清洁能源,从而实现节能增效、减少污染排放的一种钢铁绿色制造模式。湘钢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走绿色、低碳钢铁工业化道路,以铁素流、能量流的冶金生态学和流程优化理论为指导,以节能、提效、减排为目标,通过综合各种生产要素,强化内部运营管理,运用项目制的管理方式,将“精准生产,精细管理”的思想运用到能源管理之中,建立和实施全流程能源资源管理体系,为企业推进钢铁绿色制造提供了技术和管理的支撑。湘钢的主要做法如下:

3.1建立节能降耗领导小组,强化节能降耗组织管理

成立由副总经理任组长,能源环保部、生产部、规划部、设备部等单位一把手为副组长,其他单位负责人为组员的节能降耗推进领导小组,全面优化四级能源资源管理体系,使其更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从整体上提高组织的管理水平,及时发现组织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人浮于事、层次过多等),使各个岗位之间的运转更加便捷、流畅,提升效能效率。能源资源管理体系的建立,明确了企业能源资源管理思路,实现能源介质定额消耗,规范了管理流程,强化了运行监督与动态调控,建立起一套快速响应机制,见图1。

3.2抓好宣传发动工作,树立全员节能环保意识

在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过程中,以深入推进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为契机,注入“全员学习型、绿色生态型、持续发展型”钢铁新内涵。湘钢通过全面发动员工想办法,挖掘“金点子”,创造“金效益”。以开展群众管理创新成果、合理化建议、技术创新等形式带动全员参与,实现能源资源的合理供给与高效利用。2014年,湘钢员工提出“金点子”合计达3120条,其中,有245条建议经实施后为公司年创效达6800多万元。与此同时,勤抓日常宣传,集中利用报纸、内部电视、刊物和各种信息媒体,报道节能降耗工作中的优秀单位、个人和事迹,宣传先进经验和典型事例,逐步起到以周带月、以月带年的效果,使全体员工意识到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认识到降低能耗就是降低制造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变“要我节能”为“我要节能”,形成广大员工的的共同价值观念。

3.3以项目为抓手,强力推进节能降耗攻关

湘钢通过引用华为项目制模式,以项目为单位,组建跨部门团队推进节能降耗。项目经理是团队领导者,从项目的投资决策到项目完成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项目目标受控,形成对事负责而非对人负责的工作机制。专项攻关团队由能源环保部、生产部、设备部、动力厂多家单位组成,联合成立铁焦烧、轧钢系统、热力系统等六个专业组,指定专人任组长。各小组每周定期讨论,汇总本周难点、焦点问题,交由公司节能降耗推进领导小组整体解决,逐步建立起从现场实际、战略规划、项目实施、考核评价、发掘潜力、创新技术等多方面结合,环环相扣,螺旋式上升的工作持续改进机制,确保节能挖潜、环境指标改善、劳动效率和企业效益同步提升。

3.4坚持自主攻关、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持续开展节能降耗技术创新

3.4.1组织产学研团队,提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挥企业内部人才资源优势,建立技术攻关团队,将燃气、热能、机械、电气、环保等专业方面的首席、技师联合组成“节能降耗技术专家组”,从纵深、横向开展节能环保经验、技术的研讨,有针对性对现场实际问题进行逐个突破,举一反三,推广经验。以企业为主体,与中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中冶南方、中冶长天等大专院校、设计院所等建立产学研同盟,联合进行节能、发电、低碳经济方面的技术研发与课题攻关,形成开放的技术创新格局。

3.4.2持续开展技术创新,实现系统与装备升级与优化

近3年,湘钢通过增加节能减排固定资产投资20多亿元,优化钢铁制造全流程工艺、技术和管理,淘汰落后产能与高耗能装备,完善资源能源信息管理系统,为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奠定工艺与装备基础。先后对老旧发电设备及工艺进行升级改造,推广应用高炉、转炉煤气回收技术和高炉煤气透平发电(简称TRT发电)、135MW超高压高温发电、干熄焦发电技术、烧结大烟道余热利用技术、废水深度处理回收工艺、烟气净化技术等,有效提高了钢铁企业能源利用效率,形成能源资源循环产业链。湘钢高炉、焦炉,转炉煤气全部回收利用,实现“零”放散,余热余能发电装机容量达48万kW,年发电量达到32亿kW•h,自发电占比达到82%。主要表现为:(1)提升冶金煤气利用效率。从2012年开始,湘钢自主引进135MW超高压高温煤气发电机技术,停运高能耗、低效率发电机组,煤气利用效率由20%提高到35%,供电煤标耗达到330g/kW•h,有效解决煤气“粮食短缺”的问题,又实现能源的高效转换和发电最大化,极大降低了外购电费成本,为节能减排和降本增效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目前,在国内湘钢2台135MW超高压发电机组为运行最稳定、发电效率最高的全燃煤气机组。(2)系统深挖余热资源潜力。对烧结机、干熄焦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优化生产工艺与操作,各项能耗技术指标得到提升。到2014年底,烧结余热发电量由12kW•h/t矿提高到21kW•h/t矿,每年增加发电量达3600万kW•h,达到国内前列水平。2014年湘钢吨焦蒸汽回收量达到0.56t/t焦,干熄焦率达到98%,指标分别比2011年提高0.06t/t焦和5%,吨焦发电量实现101kW•h/t焦。(3)高炉煤气采用全干法除尘,有效提升TRT发电量。通过引进高炉煤气全干法除尘,从源头杜绝水体污染,实现废水零排放。同时,充分回收利用煤气显热能量,TRT日均发电量由2011年的68万kW•h提升到现在的107万kW•h,增幅57%,吨铁TRT发电量由45kW•h/t铁提高到52kW•h/t铁,优于国内平均水平。(4)不断提高转炉煤气回收量与利用水平。从转炉煤气回收安全、工艺、设备、产生机理等方面入手,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回收量。目前,转炉煤气回收量已经由2011年98m3/t钢,提高到现在140m3/t钢,转炉煤气回收带来发电年创效约7200万元,煤气回收量水平达到全国同行业先进水平。

3.4.3采用引进消化吸收,提高节能技术水平

近几年,湘钢围绕节能环保,瞄准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和指标,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开展行业对标、对口学习,积极引进消化吸收新技术、新工艺。在此基础上,自主研发厚料层烧结技术,转炉溅渣护炉技术、高效连铸技术、钢坯热装热送技术、钢包畜热式烘烤、负能炼钢技术、高炉热风炉自动烧炉、焦炉OCC自动烧炉、转炉和加热炉饱和蒸汽发电技术、炉窑红外辐射涂料等一系列节能技术。同时,推广应用先进清洁生产技术和高效节能环保技术,先后引进并成功应用高炉顶燃式热风炉、高炉双预热技术、钢企“三干”技术(高炉煤气干法除尘、转炉煤气干法除尘、干熄焦技术)、加热炉汽化冷却技术、套筒窑双预热、烧结余热发电技术、烧结烟气脱硫、热闷渣、钢渣粉及建筑材料生产线、焦化废水深度处理、炼铁口废水循环利用等30多项先进节能环保技术与装备,大大提高了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固体废弃物、废气、废热资源的回收水平得到显明改观,提升了经济指标水平,降低了能源消耗和环保污染与排放总量。

3.5明确责任考核体系,推进能源资源的高效回收与利用

(1)完善目标制度,明确责任管理体系。为有效降低公司能源消耗,确保各污染物排放达到指标要求,2011年,由能源环保部牵头组织,制订实施编制《清洁生产规划》、《节能、资源综合利用及低碳发展规划》和《环境诊断环境提升方案》草案,及时对外环保监测信息。节能方面制订《提升发电方案及管理细则》、《推进节能降耗目标责任书》等,针对节能减排实行“四个明确”:明确责任单位与配合单位;明确管理部室和二级单位主要责任人、职责分工;明确总指标和分项指标、过程控制指标;明确指标量化考核细则。通过制度的完善确保有令必行,落实到位。(2)严格落实考核,发挥绩效杠杆作用。为了促进能源资源的综合利用,湘钢从绩效管理方面进行改革,将生产过程能源消耗和环保指标纳入成本管理、责任制考核之中,对各二级单位按表计价收费,对各耗能用户制订定额能耗,节奖超罚的措施,实行分月考核,分档推进,超目标部分不封顶嘉奖,做到“用能有计划,耗能有计量,统计有记录,考核有定额”。公司每年通过合理调整激励方式,设立公司级节能降耗攻关奖、发电专项奖励基金达350万元,对节能降耗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公开表彰和奖励,对在节能环保工作中取得重大成效的技术开发人员给予重奖。在政策激励方面突出倾向于在干事、干实事的职工,有效提高各基层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综合考评体系的建立改变了原有能源环保管理现状粗放、单一局面,绩效“杠杆”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4推进节能降耗绿色制造的效果

4.1经济效益显著增加

通过强化节能减排,推进钢铁绿色制造的管理,开展“以气代电”、“以气代煤”“十大环保工程”等举措,湘钢的自发电量逐年递增,环保创效成效显著。2014年发电总量达到23.5亿kW•h,全年发电创造增效达3.7亿元,节约标煤约28.9万t。2015年全年自发电占比累计将达到85%,较2014年将提高15个百分点。通过建设废水回用处理线,年节约用水资源5000万t,固废资源经过综合利用年创效达7000万元。

4.2社会效益显著提升

经过几年努力与实践,湘钢的节能指标不断提高,污染排放指标持续下降。吨钢综合能耗由“十一五”末的613.1kg标煤下降到576.07kg标煤;2014年万元产值能耗1.71t标煤/万元、吨钢综合能耗576kg标煤/吨钢、吨钢可比能耗546kg标煤/t钢、t钢转炉煤气回收140m3/t钢、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8%,均跨入行业先进水平。高炉煤气和焦炉煤气放散率降到0%,基本实现零放散,全年减排二氧化碳70.8万t。与“十一五”末相比,到2014年湘钢实现减排烟粉尘1500t,削减率20%,二氧化硫21000t,削减率达到38%,减排COD2160万t,减排氮氧化物76t,削减率达到56%。

4.3管理体系明显改善

随着企业节能降耗,推进钢铁绿色制造的全面实施,湘钢能源管理实现由工序单体合理利用能耗向系统能源合理利用转变,由规模效益向整体效益型转变,由粗放型管理向现代化集约型转变。通过用科学现代管理体制手段,全面推广余能、余压、余热、外排综合污水处理回收利用技术,从规划、工艺、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流程到服务,全面实现工厂整合优化,实现装备大型化、集约化和流程紧凑化、连续化。湘钢作为全国首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创建试点单位,正在按照“两型”企业建设总体规划稳步推进,致力于把湘钢建设成为一个千万吨级的精品制造企业、一个反应快捷的综合服务企业、一个管理精细的高效运营企业、一个产业互补的多元发展企业、一个节能生态的“两型”示范企业。

4.4带动作用明显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