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财务经理的财务管理十篇

时间:2023-10-12 17:18:26

非财务经理的财务管理

非财务经理的财务管理篇1

10月31日,我参加了实业公司组织的由西南财大毛中明教授主讲的《非财务经理的财务管理》培训,颇有感触。通过培训,我这名非财务专业人员,对财务相关原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有了新的体会。

作为一名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要能够基本看懂三张财务报表,即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这三张报表是企业经营的晴雨表,企业经营的好坏基本反映在这三张财务报表上。财务报表是财务人员编报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无须像财务人员一样精通报表上每个指标数据的来龙去脉,但是一定要知道关键点,知道哪是应重点关注的地方,以避免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做出偏离经营目标的决策。此外,管理人员还可以要求财务人员定期对财务报表有关指标进行分析、对比,提出有关管理建议。

一、资产负债表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是恒等式,意思是说公司的资产是由负债部分和经营积累部分共同形成的,负债、经营积累用于购买或形成公司资产中的货币资金、存货、固定资产等等等所有资产。换个角度可能更好理解,若一个家庭的资产是一套房子,且这套房子是由贷款(或向亲朋借款)加上自身积蓄共同购买的,那么这个家庭的资产价值就是这套房子的购买价款(含税费等,不考虑房产增值或贬值),其价值由贷款和自己出资的储蓄两部分共同形成,即家庭资产=贷款+储蓄。家庭理财和企业经营的基本道理是相通的,由这个等式可以看出,在具有一定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并能够确保企业信誉和持续经营的前提下,可以适度负债,这就涉及到专业的财务指标分析,比如资产负债率等。

2、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形成的因素复杂,情况各异,主要是根据合同约定赊销、销售货款结算周期或对方不遵守合同、不守信誉形成的。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余额越大,则资金占压成本越大,回收风险越大,企业经营风险也越大。因此,我们要在市场营销、日常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多管齐下,以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措施,达到降低应收账款的目的。

二、利润表

要看公司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是否能弥补公司成本、费用、税金等等的开支,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底线。

公司要采取措施,提高销售收入,降低成本费用开支。

一个企业不能亏损,最起码不能连年亏损或出现大额亏损,否则就不能持续经营、更别说持续发展和做大做强做优。一旦发现有亏损的迹象,就要采取措施止损。所以,利润表不仅财务人员要关注,所有经营管理人员都要关注。就好比一个家庭,若收不抵支的现象不能得到改善,就会进入贫困、赤贫甚至出现生存危机。因此,我们必须时刻关注利润表,时刻关注每一笔业务的中标价格以及其会发生的成本,预测其是否盈利。要定期分析毛利率、成本费用利润率、销售净利率等,并进行不同期间的对比,分析出现差异或不同趋势的原因,采取措施,将功课做在前面,提高公司盈利水平。

三、现金流量表

在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需是正数,且越大越好,这是根本。

现金为王。一个企业有利润,但是可能会出现资金紧张,就是没有管理好现金,存在应收账款管理、存货管理或应付账款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资金就是企业运行的血液,资金能否正常循环流通,决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如果资金流量不足,流通不畅,资金断链,企业就会出现财务危机,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就会被破坏。如果资金链断裂,就好像一个生命体,血液停止流动,生命就岌岌可危了。

毛中明教授在培训中所讲:宁当债务人,不当债权人。从财务角度和财务报表上来看,这样是最理想的。

在机物公司,销售货款是公司资金运营的主渠道,这部分资金的周转速度,资金回笼的及时性、有效性,决定着机物公司的有效供血量,必须加以高度重视。我们一定要做好资金收支预算,采取全方位的、强有力的措施回收销售货款。

非财务经理的财务管理篇2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策略随时十的召开,中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将不断深入,对非营利组织内部管理工作的研究,已经成为当前改革的重点内容。

国内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工作水平较差,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的非营利组织没有财务管理的工作计划,很多非营利组织的资产管理、投资和融资工作不规范,不严格,只是走过场,所以,对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工作的研究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

一、国内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分析

国内非营利组织主要由事业单位改制而来,它们占有大量的社会资源、提供多种公共服务,甚至部分发挥政府职能。但非营利组织财务人员缺乏相关的财务管理工作经验和能力,使其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相对滞后。

(一)财务管理工作缺失,认识上存在误区

许多非营利组织没有盈利压力和动力,财务管理工作与财务会计工作混合,没有明确的财务管理工作内容,单位领导认为财务管理工作可有可无,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认知度较低。认为非营利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所以不需要进行财务管理工作。部分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工作主要是资产的日常管理,很少有涉及到资本预算,投资和融资管理的层面,财务管理工作的多部分内容都没有涉及。造成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工作缺失的主要原因是在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框架中,非营利组织多是由政府拨款,会计核算采用单循环,年度结转结余的方式。非营利组织对财务工作没有自,缺少独立性和灵活性,客观条件有一定的限制,无法全面开展财务管理工作。

(二)组织内部的物资管理混乱

国内的非营利组织在物资管理上虽然有较完善的制度,但是实际管理缺失,人员职责安排混乱,内控制度流于形式,资产账实多不相符,总体管理随意松散。其主要问题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其一,物资账实不符。部分物资没有施行严格的账实分管,使管理人员有机会贪污侵占单位的物资。即使实施了账实分管,单位内部也从不进行财产清查,物资非正常流失严重。其二,物资的采购计划与实际需求和使用情况不符。很多单位盲目购置物资,单位领导只关心如何花钱,谋求灰色收入。在非营利组织中,大量物资在购入后长期闲置,无人问津。其三,物资管理制度不完善。非营利组织的物资管理制度不完善,采购权限过于集中,采购决策权集中在个别领导手中,没有完善的采购程序。这些弊端导致采购中会常常出现暗箱操作和“吃回扣”现象,间接的提高了物资的采购成本。

(三)现金管理存在的不足

在国内,非营利组织在现金管理上存在许多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其一,现金核算管理模式单一。非营利组织传承了旧的现金管理模式,虽然有较完善的制度,但具体规则墨守成规,人浮于事,严重,并不利于现金的管理。其二,剩余资金缺少理财管理。部分非营利组织,存在垄断性质,掌握一定的资源或特权,在正常工作中产生了资金的剩余。对于剩余的资金,制度中缺乏相关的投资理财的规定。大多数单位把剩余资金用于内部的职工福利或“三公经费”,造成不公平的社会分配和浪费。少数单位的剩余资金被领导贪污挪用,形成的腐败和犯罪。其三,账外资金普遍存在。在非营利组织中,“小金库”或账外资金普遍存在,很多单位为了逃避上级部门的检查,都把违规资金放在自己的小金库之中。小金库是滋生腐败和犯罪的温床。有些单位的账外资金得到了主管部门的默许,甚至与主管部门共分账外资金。

二、国内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相关建议:

(一)明确财务管理工作职能

我国经济在逐渐向全面的市场经济转变,事业单位也逐步将改制成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不盈利的状况也将全面改变。在非营利组织的改革中,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应首先放限制,改变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允许非营利组织有一定的自主经营权;其次,尽快出台新的规章制度,指导和规范非营利组织正常的财务管理工作,放宽对资金使用范围的限制;第三,非营利组织的领导要提高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把财务管理工作作为财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效率。规模较大的非营利组织,应该制定出详细完善的财务管理工作计划,以此指导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财务管理计划应符合本单位的特点,突出重点,做到切实有效。

(二)加强内部的物资管理

非营利组织的物资管理是整个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水平,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完善物资管理的制度,加强内部控制。完善的物资管理制度是物资管理的前提条件。单位应根据自身的物资种类和内容,使用情况,人员的规模等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内部控制原则设立岗位,安排人员;2.加强监督检查工作的实施。要定期进行严格的财产清查工作,财产清查工作可以考虑外包的形式。清查小组的组成人员要相对独立,权限要明晰,工作程序要规范。清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3.根据单位内容的实际使用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采购计划,杜绝盲目采购现象。采购程序要公开透明,谨防舞弊现象的发生。采购规模较大的行业或采购比较频繁的物资,可以考虑进行集中采购。

(三)加强现金管理

现金管理是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核心,加强现金管理,是加强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现金管理的方法有:1.拓宽思路,改变当前单一的现金管理模式,本着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采用灵活的政策,积极探索实践新的现金管理模式,丰富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2.对于那些有垄断性质的单位,要承认其存在现金剩余的现状,管理部门与相关单位共同协商剩余现金的处理方案,可以为单位留出部分剩余现金自用,但整个过程必须公开,要制定一个“阳光方案”,不能存在暗箱操作。3.对于非营利组织中那些长期存在的账外资金,要把它们“预算内化”,即把其列入财政预算以内,不能允许其长期滞留在预算外。对于非法的“小金库”,要坚决予以打击。(作者单位:吉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财务处/吉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白城管理分局侯家管理处/吉林省高速公路实业总公司)

参考文献:

[1]朱佳.浅议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商业会计,2011(26)

[2]李惠萍等.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绩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财会通讯,2010(20)

非财务经理的财务管理篇3

所谓网络财务非一类基于网络盘算的技巧,以零开实现企业电女商务为纲的,可以为代互联网环境上会计核算、财务管理模式及其各类功能的财务管理软件体解。网络财务上的财务管理非用电女信做技巧将财务活动和网络联解行来,反在网络上实现WEB忘账、实时查帐、反在线资金去来、动态报外,并通功财务和业务协同实现资金统筹当用、财务解算上效、业务处放一体化。网络财务还可以形败一个以从户为中央的、企业外外协同运做的反在线供当链,闭于供当商可以入行为态管理,企业齐里掌握货流,加长企业的败本开收。反在线的从户闭解管理,将辅帮企业形败以从户为中央的理念,树立互动式的动态从户档案,实现网上的资金划拨、网上卖卖,树立效劳电女商务的从户闭解管理方式。网络财务和传统的财务管理反在空间、时光和效力上无灭很大的好同。反在网络财务的概念上,企业的财务出无但非闭于企业外部入行财务管理,而且那类财务管理还扩铺到企业的外部和企业的周边,使得企业的管理才能大大降上。反在时光上,自功去企业的财务管理都非事前反馈,闭于企业经济运做出无能及时入行监控,收铺到可以闭于企业实时地入行监控,使得财务管理自动态管理走背了动态管理,自而保证了能及时收现企业经济运做入程中呈现的题纲,也能及时地为决议计划部门供给准确的参考资料。那类时空改变上的网络财务使财务管理方式收生量的改变,必将大大降上企业的管理火温和管理效力。

网络财务的收生,非网络技巧收铺到一订阶段的产物,无论自从观环境仍非技巧后降上,都无其必订性,从要外示反在以上方里:

1.1 企业信做化收铺的从观请供

企业信做化非降上企业管理火平的从要脚腕。企业信做化建设的纲的便非以现代化的信做脚腕管理企业,通功上效的管理,降上企业的经济效害和市场合做力。可以道企业的信做化非以败本管理为中口的一个综开管理入程,通功电女技巧等脚腕,使本来的败本管理自单一化、降伍于经济业务的收生、收铺败为齐里的败本管理体解,做到综开性、实时化,自而科教、及时、齐里地懂得企业的经济运做情形,使企业的决议计划者能入行科教、及时的决议计划,反在合做中处于无本的位放。改良企业的管理,便非要树立以财务败本管理为中口的外部信做管理体解,上降采购、卖卖、管理各项费用开收。企业要以财务败本为中口,逐步树立行产品开收、出产流程和量量控造等完齐的企业外部信做管理体解。功去企业的财务畅后于经济活动,如果要入行实时的败本监控,一个旧的概念便被降出,那便非网络财务。网络财务概念的呈现,相当的产品和解决计划的出台,为企业信做化实反走上实时、准确、科教的途径开开了大门。

非财务经理的财务管理篇4

摘 要: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建设是财务领域一个新兴课题,业界对其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借鉴企业标准化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的概念、内容、作用进行梳理,旨在对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建设的基本理论达成共识提供参考。

关键词: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概念

1 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的概念

1.1 财务管理工作的内涵

(1)财务管理工作的概念。

“财务管理”一词,在我国业界及学术界一般指代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对企业的资产进行配置的过程,主要包括筹资、投资和运营资本的管理,目的是最优化配置企业财务资源。国外文献习惯表达为“公司理财”(Corporation Finance);二是指对企业的财务工作进行管理,强调的是职能管理,内容有资金管理,成本费用管理、资产管理、税务管理等。很多企业的财务科,其全称本应为财务管理科,也是对“财务管理”后一种理解的表现。严格意义上来讲,两种指代,含义差别很大,本应各自有更准确的定义,不过习惯上大都根据实际工作对象理解其内涵,对此本文不展开进一步讨论,本文所指财务管理工作,是指对财务活动的日常业务管理,为避免理解歧义,定义其为“财务管理工作”。

(2)财务管理工作的范围。

财务管理工作,是强调企业的资金运动过程,即能够以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当企业发生能够以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时,正确核算与处理财务工作的相关管理活动,均属于财务管理工作的范畴。从工作内容来看,主要包括部门管理、业务管理、风险管理三个部分;从涉及部门来看,只要有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业务发生,则该业务部门应纳入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的范围。

实务中,业务部门(非财务部门)的财务管理工作往往被忽视。在企业里,如果出现报销不畅、货款回笼不及时、采购价格偏高、成本消耗居高不下、费用超支等现象,往往会被认为是财务部门工作没有做好,没有控制好,这是错误的概念。正因为存在这样的错误概念,使得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现状未能得到及时、有效地改善。

1.2 标准化的概念

国内外关于标准化有不同角度的定义,本文主要引用了2002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对“标准化”的界定。在GB/T 20000.1―2002《标准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中,标准化(standardization)被定义为: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鉴于财务管理工作本身的特点,其标准化过程应该包括管理工作标准化和作业标准化两个部分。

1.3 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

基于标准化理论的基本观点及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的研究现状及习惯,本文认为,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是指以优化财务环境、提高管理效率为管理目标,以行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为准绳,制定、贯彻、实施和管理维护财务工作标准的有组织的活动。在符合会计规范的前提下,对企业各部门涉及财务活动的部门管理、业务流程、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进行分析,形成标准化的财务工作管理系统。使各级领导及员工能够清晰地了解本部门的经营业务活动与财务流程,准确把握本部门的关键控制点与控制环节,做到心中有数,手续透明,职责明确,权利适当。关于该概念,我们可以明确理解以下要点:

(1)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活动是制定、和实施标准的系统过程,是对财务工作的结果规定的共同的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

(2)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文件的产生应与相关方协商―致,对标淮涉及的实质问题,各相关方基本同意,没有坚持反对意见,经过征求、考虑所有相关方的意见并协调任何关键异议的过程;另外,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必须经企业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的管理者批准签发;

(3)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是―个相对动态的概念。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是随着企业业务流程、内部控制制度等内部环境的变动而向更深层次和广度变化发展。标准本身没有最终成果,动态特征是标准化的自然属性。

2 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的内容

2.1 部门管理

部门管理主要描述职能范围、应负责任、拥有的职权等,财务管理工作的部门涉及财务部门和非财务部门。就财务部门而言,主要围绕财务内部的工作流程设计,包括岗位职责、内部管理制度、基础业务规范、绩效管理等,专业特点更为明显;而非财务部门,涉及财务活动的制度规范可能只是其工作职责的一个部分,但是如前文所述,非财务部门的业务内容直接影响到财务结果,如定价、收款、税票、退货、采购、报销、返利、付款等。所以,各部门的财务事项产生,同样属于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的对象。企业在部门管理制度标准化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几个方面:(1)财务部门。对于财务部门内部业务中涉及的所有岗位应制定切实可行、操作性较强的行为规范;(2)非财务部门,明确资金活动发生时,即纳入财务活动规范范围;(3)制定规范时,财务部门要切实的参与到非财务部门的制度设计中去,如此,才能实现非财务部门财务活动制度上的规范性及整体的协调性。

2.2 业务管理

业务管理是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体系建设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业务管理标准的制定强调同一业务发生时不同人员、不同岗位都应采用同一的业务行为规范。财务管理工作涉及范围广,管理要求高。不同部门业务的发生,都应该规范处理动作,防范风险发生,符合效率要求。比如预算编制,预算编制本身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环节,但是,目前多数企业主要采取固定预算,即以预算期某一固定业务量水平为基础编制的预算,这样往往出现偏离实际的情况,更可能导致上下级对抗。因此,应该结合实际情况,确定适合各部门业务特点的预算编制方法;又如应收账款管理,在调查信用资料环节,可以规范调查途径须为通过信用等级评估机构获取评估报告,或者通过查阅银行对赊购企业的信用评价资料等,以此加强应收账款的事前控制。业务管理的标准化建设,强调确定业务处理动作及内容,包括业务响应时间,处理动作,单据规范,披露规范等内容,需要财务部门及业务部门,包括内部审计部门共同参与、结合具体岗位及业务内容进行设计。

2.3 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关乎到企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也是财务部门负责人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习惯上,财务部门的风险管理主要侧重于财务风险的管控,即“偿还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实际上,非财务部门的业务发生可能产生风险的频率更高,更会影响企业财务状况。比如销售价格的变动,可以直接影响企业边际利润,需要财务部门及时反映变动信息的影响结果以辅助决策;同时,财务部门也可以提供相关数据支持业务工作的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体系中的风险管理,主要侧重于业务处理风险的管控。

(1)非财务部门的业务处理风险。2006年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出台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企业在梳理业务处理风险时,可以此为参照。非财务部门的业务处理风险,是指业务发生时的处理动作不当导致的企业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如赊销政策的制定,为了维护客户关系,保证市场占有率和生产经营效率,很多企业的账期主要由营销部门根据市场供求、客户资金状况确定,财务部门没有充分参与。短期看,似乎客户得到稳定,但是在较长的经营期,如果再有其他宏观风险,可能导致企业没有充分的现金流保证物料供应,反过来又会影响生产计划和产品按时交付,进而丢失客户和市场,还可能产生更严重的后果。

(2)财务部门的业务风险。包括财务审批风险、错账风险、税务风险、授权风险等。财务部门的业务风险管理主要侧重于财务手续的合法合理性,账务处理的正确性和税务政策执行的准确性。财务内部业务流程也需要仔细梳理评价,如履约保函,很多企业事前控制做得很好,履约保函审核较细,但是收到履约保函后管理制度就没有跟上。一般情况下,履约保函由出纳管理,而出纳对履约保函事项又不了解,一旦出现保函事项过期或者超过保证金额的情况,风险无从控制。

梳理业务风险,评价风险程度,制定切实有效的内控措施,同样是财务部门的主要职能,财务部门要充分参与到非财务部门的业务梳理和风险评估中去,建立业务风险影响模型,从而及时把握企业财务状况,保证企业的顺利运转。另外,在财务管理标准化体系建立过程中,以上三个部分并不严格区分,其表现形式可能是相互交叉融合。如业务动作的规范,需要考虑以风险管理为出发点,并且会体现在部门管理的规章制度中。

3 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的作用

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是企业标准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以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指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技术基础。

(1)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是企业标准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的根本任务就是提高经济效益,为获得最大利益满足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因此,企业必须把各种资源要素,尤其是以货币表现的经营要素加以系统、科学的管理,以达到增加效益的目的。在企业生产、技术、经营活动中,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首先,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直接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了共同遵循和重复使用的准则,其次,企业进行科学管理,必须通过制定、贯彻和实施标准,建立起系统的符合客观经济规律和行为科学的最佳秩序。

(2)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是联系财务部门和非财务部门的纽带。

传统的劳动分工理论按照管理职能将企业管理人为的划分为一个个职能部门,这些职能部门按照级别高低组成塔式的结构,即所谓的“层级制”管理。这种管理体制对原本是一个整体的业务流程进行人为的、强制的分割,在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可能导致各部门以自我为中心,部门间横向沟通困难、信息交流受阻。表现在财务部门与非财务部门之间,轻者是彼此业务规范不清,导致会计核算不准确,如固定资产管理;重者会导致重要经营信息被遗漏。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建设,首先强调体系建设的主体是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的合作参与,能够最大程度的避免彼此业务不清带来的浪费和低效率的情况。

(3)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

企业财务管理效率不高,风险管理漏洞较多,处理方法各行其道,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的一项,是财务管理工作没有标准化处理。只有把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水平搞上去,企业的各种业务处理,各类人员才能有标准可循,才能使企业的效益得到很快的提高,从而从传统的管理水平提高到现代化的管理水平,为企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非财务经理的财务管理篇5

一、煤矿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明确的财务管理目标

与其他企业相比,煤矿企业比较特殊,这是因为煤矿企业自身的短期利益与履行社会责任之间是相互矛盾的,因此,煤矿企业在进行相关财务管理决策时,经常在企业的效益以及社会责任之间犹豫,从而使得煤矿企业没有一个明确的财务管理目标,最终给财务管理决策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是,企业要想长久稳定的发展下去,就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财务管理目标,因此,企业应该制定一个明确的财务管理目标,方便企业进行财务决策,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

(二)财务管理的基础过于薄弱

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于煤矿企业的发展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从目前我国煤矿企业的财务管理现状来看,很多的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都比较偏低,财务知识和业务水平也都不是很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财务管理水平。除此之外,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的基础过于薄弱,不会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来进行财务管理工作,在具体的财务管理过程中,依然采用以往传统的工作经验,缺乏先进的信息化财务管理方式,因此,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领导缺少财务管理的意识

从目前我国煤矿发展的现状来看,很多的领导都是技术员,因此,他们都过多的重视煤矿企业的生产,忽视了煤矿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煤矿企业很多领导都普遍缺乏财务管理意识,没有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但是,财务管理对于煤矿企业的发展来说非常重要,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煤矿企业经济管理的重大决策,如果相关领导忽视了财务管理工作,那么就会使得制定出来的企业经济决策不能符合企业自身的发展需求,同时,由于领导自身都不重视财务管理,那么就会使得相关的财务工作人员缺乏工作积极性,阻碍财务管理的有效进行。

二、加强煤矿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明确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一个企业要想稳定的发展下去,就必须有一个明确的财务管理目标。煤矿企业不能单单只是把股东利益的最大化作为生产经营的目标,而是应该定期对市场做整体的调查,然后结合自身企业的发展,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把财务管理目标从单一形式转变成多元化形式。总之,只有拥有了明确的财务管理目标,才能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最终保证企业能够健康稳定的发展下去。

(二)加强完善财务管理的基础

人才对于所有的企业来说都非常的重要,煤矿企业也不例外。因此,为了提高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煤矿企业就应该不断提高相关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煤矿企业应该定期对相关财务人员进行培养,加强他们的专业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财务管理基础知识;其次,要定期对相关财务人员进行考核,只有经过严格的审查并合格之后才能胜任财务管理工作;最后,要制定奖惩制度,对于那些工作态度认真、业绩好的员工,要给予适当的奖励,从而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最终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三)提高领导人员的财务意识

煤矿企业要想从根本上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就应该提高相关领导人员财务管理意识。我们都知道,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经济效益水平,因此,相关领导应该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不能一味地只重视企业的生产,同时,在进行有关财务的重要决策时应该与财务领导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一旦发现财务管理中出现问题,就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与此同时,煤矿企业领导人员应该不断丰富自身的财务管理知识,加强财务管理意识,从而高企业财务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非财务经理的财务管理篇6

关键词 财务风险管理 企业内控关系 问题 研究

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发展的弊端,这其中比较显著的标志就是财务风险不断递增,因而做好日常财务风险管理与企业内控管理则是非常重要的措施。本文中简要总结财务风险管理与企业内控存在的问题,从发展的角度阐释了具有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完善,内控管理也得以优化。

一、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企业内控存在的弊端

(一)监督机制并不完善

从目前情况分析,虽然很多企业都构建了财务风险内控制度,然而很多企业都没有构建完善的监督机制,并不存在风险内控制度,而且内部审查监督功效并没有落实到位,没有达到预计效果,这也直接促使企业财务工作显现出弊端,从而导致企业财务会计核算不良情况的出现,如、核算偏差等等。这种情况频繁发生,从整体角度分析导致经济效益受到极大的冲击。

(二)内控制度缺失

企业管理人员本身就不具备风险意识,这与内控制度不完善也有着密切的关联。从实际情况反馈来看,绝大多数企业内控制度构建并不完善,在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企业管理人员更看重经济利益,这是他们发展的总体目标;而对于企业本身存在的风险认知不足,缺乏风险意识,且风险评估体系并不健全,且缺失防范机制,这对于企业内部组织架构而言是非常不利的因素,影响到企业的长期发展。

(三)市场主体意识并不强烈

现阶段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非常明显,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化,为了最大限度增加企业竞争力,这对企业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需要转变经营理念,并借助技术手段了解市场需求,拟定科学法规划。然而从实际情况分析,很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逐渐显现出弊端,缺乏市场主体意识,而且对市场需求的认识并不是很明确,这对于企业财务预算工作而言是非常不利的。

二、优化财务风险管理与企业内控的具体对策

(一)构建完善内部监督体制,预防财务风险

正因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内控机制建设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所以企业必须针对其存在的弊端提出优化的措施,以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针对企业财务管理而言,其首要工作就是优化内部审核监督制度,从而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予以有效的监督,尤其在以下方面的监督更为重要:税收筹划、财务处理、票据管理等等,在上述工作中,需要严格执行内部监督制度,一旦发现问题,就必须立即纠正。财务处理中,对于财务处理的实际情况,必须进行详细的分析,除此之外,还需强化业务前期审批,再到业务办理审核,还有稽核工作,这些工作都必须引起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手段去解决。在对企业审查过程中,必须保障经济业务合法性,对违法犯罪活动绝不姑息,这样才能确保企业所有活动都是在合理范围之内。除此之外,企业相关部门还需要完善自身的职能,优化信息沟通工作,确保信息真实有效性,并且确保传输的畅通性,这为企业决策部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有效处理财务风险。

(二)形成科学评价考核机制,精细化管理

企业内控关系管理也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元素之一,然而目前大部分的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并不完善,通常情况下都是由财务部门监管,并不具备完善的评价考核机制。财务工作人员本身就承担着极大的工作压力,他们不仅需要做好财务管理,同时兼具内控监督制度,从某种有意义上来说,@种内控形式效果并不是非常显著,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企业在实施财务工作管理过程中,必须要构建比较合理的评价考核制度,而在筛选相关管理人员时,需要排除财务工作人员,要求他们负责内控管理工作,这样才能确保评价考核的客观性。

科学评价考核机制是现阶段最需要完善的工作之一,除此之外,还需强化财务管理精细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属于比较新型的管理模式,而这种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目标及重点,强调详细分化目标,对企业财务管理实施精细化管理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是属于科学化管理模式。而所谓“精细化管理”,其实质在于“细”,对于财务管理的各项业务,再到岗位都必须施以精细化管理,构建相应的工作流程、业务流程,从而促使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得以不断延伸与扩展,将财务管理的作用性发挥至极致,从根本上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具体落实精细化管理的每个措施。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形式完善:资金管理工作、拟定科学管理体系、优化财务管理成效、优化信息化管理等,通过上述形式能够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精细化得以具体落实。

(三)完善财务预算管理

企业财务管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因而强化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这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财务预算分析。企业管理层应该发挥自身的管理职能,依据企业具体财务状况,还有组织构架,进一步优化企业内部财务管理,重点是构建预算管理机制,由此才能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能够具体落实到位,预算管理工作能够具体到责任人,这样才能为企业决策给予财务支持。从企业发展的角度而言,构建科学有效的财务预算目标,然后对预算目标进行科学的分析,具体细化到每一个环节;而针对企业各个部门来说,要根据部门实际情况,继而拟定比较健全财务预算方案。重点构建财务管理体系,主要是以适度集中化为主,并且具体划分不同经济主体,并重点分析企业其他财务问题,如成本控制、投资决策等等,从而提升财务管理的工作效能,降低资金成本,从而优化企业投资回报。信息化财务管理已经是未来财务管理的主体,必须对其建设给予足够的重视,借助信息管理系统,进一步强化财务信息收集的准确性、实时性与完整性,进一步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方法的优化,最终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增值。

三、结语

财务风险管理与企业内控管理对企业的长久发展影响深远,并且直接关系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因而必须对其管理予以重视。本文中具体阐述了财务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显现出的弊端,并对其弊端进行全面的分析,然后针对于此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最终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能够取得更为理想的成效,减少不良因素对其经济效益的影响。

(作者单位为重庆财经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 王洪丽.财务风险管理与企业内控关系问题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4.

[2] 王珏.财务风险管理与企业内控问题的研究[J].财会学习,2016.

[3] 徐金燕.财务风险管理与企业内控关系问题的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6.

非财务经理的财务管理篇7

【关键词】村级组织村级财务产生界定

一、村级组织的演变与村级财务管理的产生

村级财务管理体制渊源于。体制是三级所有(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因而设立三级财务,而村级财务由原大队财务脱胎而来[1]。这种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集体性质的财务体制已不可能适合于现行的市场经济体制,也就不可能再通过原有的村级财务管理活动来促进农村经济和的发展,也不可能为农民的增收减负提供制度保障。现行的村级财务仍在沿用部、农业部颁发的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制度和财务制度。上世纪80年代初,在广西出现了第一个村民自治组织的雏形以后,村民自治管理体制日益成为农村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直到1998年11月4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正式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使村民委员会制度得到完善、发展。特别是从2000年农村税费改革在全国的普遍推行以来,更使得农村村级财务管理显得重要和关键,村级财务管理也随着农村外部的变化有了巨大的变化[2]。真正意义上的村级财务管理并不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财务管理活动,而是以村民委员会为组织形式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财务管理活动,简称村民委员会的财务管理,这就是本文所研究的村级财务管理。

村民委员会是一种独立于其他或经济组织的自治组织,是一个市场独立的产权主体,它独立参与市场经济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活动。村民委员会的经济管理职能不仅体现在对本村现存财产和资金的管理,而且还体现为对本村各种财产资金的运营及获得收益的管理。在各种市场经济活动中,村民委员会代表村民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最大化,这种利益最大化主要是全体村民的收益最大化和村民社区的整体利益最大化。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村级组织(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成为一个完全意义上的产权主体,从而也就产生了独立的村级财权和村级财务管理。

所以,村级财务管理的出现和发展是村民委员会管理体制出现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反过来,村民委员会管理体制又是村级财务管理的制度性基础。村级财务管理是财务管理的一种形式,村级财务管理既是对全村所有经济事务、资金往来的管理,又是村民委员会机构对其本身进行财务管理活动所具有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管理职能。村级财务管理是对村民委员会这一基层自治组织内部的资金运用的管理,包括资金筹集、资金投放、资金营运、资金分配等环节,是保证村级组织的高效运行,为村级组织和全体村民创造更高收益的一种财务行为。因此,从村级财务管理的这一概念和村民委员会的管理职能来看,现行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制度(试行)》(1996)并不适合于村级财务管理的现实需要,必须从村级财务管理的实践需要出发,重新制定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以满足村级财务管理的现实需要。

二、村级组织管理与村级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根据村级财务管理的性质,村级财务管理范围可分两大类[3]:1.公共财务。公共财务是村级财务的基本内容。要建立村级公共财务预决算制度。其收入范围有政府财政预算安排的村机构人员经费补贴、用农业税附加方式代替村提留的收入、“一事一议”集资收入、政府财政支农专款、村企事业上交收入等。其支出范围有村机构人员、办公、业务开支、村级公共公益事业经费、“一事一议”的公共事业或公共工程投入、政府财政支农专项投入(包括村配套资金)等。2.集体资产财务。主要是对集体资本、集体资产租赁、集体土地征用或批租、集体土地租赁、集体经营土地等收益和分配的财务管理。其中公共财务可按照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管理方式进行,从财务预算的角度来加强村民委员会的收支管理,而集体资产财务可以从村民委员会为资金所有者的角度出发,进行资金的筹集、使用和分配管理,真正体现财务管理的各种职能。无论是公共财务还是集体资产财务都要涉及到村民委员会这一村级组织作为市场利益主体的资金运动,包括资金的筹集、资金的使用和资金产生利益的分配。所以,本文对村级财务管理的内容仍然是以把村民委员会作为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利益微观主体和以盈利性组织的财务管理为基础,通过村级财务管理行为最终追求这一村级组织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三、村级财政管理与村级财务管理的异同

尽管村级组织既有的职能,同时也有经济管理的职能,但它并不具备财政管理的职能和特征。第一,村级组织或村级自治组织并不是一级国家政府,它是农村基层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所以,它不具有财政主体的特征,从而也就不具有利用国家所赋予的权力来强制实施资金的收入和支出。第二,从村级组织的资金来源来看,村级财务管理也与地方财政具有很大的不同,在税费改革之前,村级组织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村提留和财政转移支付,以及村级的筹资筹劳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税费改革之后,村级组织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农业税附加、财政转移支付和一事一议等。这些资金的来源并不是通过法律或规的强制规定,以财政收入的形式而产生的,而是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财政分配的结果,有些也是村民委员会通过资金的使用而获得收益分配的结果。再次,村级资金的收入和支出等许多重大事项都要通过村民会议或村民委员会来共同协商决定,也就是说涉及村内的所有重要事宜都需以村民或村民代表的共同商议,以村务公开的形式昭示全村村民。另外,村级组织的日常性的规则和制度也通过村级组织的村民章程来确定,显然与财政活动的管理具有较大的差异。最后,村级组织或村民委员的管理职能尽管涉及到村级的和资金管理,也就是说既有行政性的职能,也有经济性的职能,但不管哪一种管理都要通过村民章程的约定或村民会议的商议。第五,涉及公共预算财务管理和集体资金的财务管理,这也完全与财政活动的分配活动和分配关系不同,村级财务管理不仅仅包括分配活动和分配关系,还有生产活动和关系、交换活动和关系、消费活动和关系等市场经济所包容的所有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4]。为此,对村级组织的资金管理不能笼统地称之为村级财政,否则,既搞混了财政的概念和本质,也弄错了村级财务管理的概念和本质,澄清村级财政与村级财务管理的称谓是非常重要的。

四、村级财务管理不同于非盈利组织财务管理

村级组织或村民委员会尽管是一个农村基层的群众性自治组织,但它又有许多与非盈利组织不同的地方。非营利组织是在公众支持下为实现公共目标而存在的组织。其经营目的在于社会利益而不是单个人或组织的经济利益,其最大特征是不以盈利为目标。非营利组织收入可来源于接受民间捐赠和公共部门支持,但其主要来源是自创收入。自创收入的基本形式是业务收入,即非营利组织为实现其社会使命而开展业务活动取得的服务收费。除慈善组织外的非营利组织都可以向其服务对象收取一定的费用形成业务收入,以扩大收入来源从而更好地提供服务。自创收入也包括投资收入。非营利组织所获取的资金,在运用于实现其社会使命的具体项目之前,可以通过资本运作方式投资,获取投资收益,实现资金的保值与增值[5]。

从非盈利组织和村民委员会的组织形式上就可以看出,二者的财务管理是有差异的:首先,从财务管理主体的组织形式来看,非盈利组织是通过法律认可并注册的法人机构,而村民委员会尽管也是自治性组织,但从法律上来讲,还没有一个准确的界定和划分。其次,从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来看,非盈利组织仅仅是对资金的预算管理,谈不上资金运营,因为不存在资金的大量筹集,并不全面参与市场经济的生产、交换、消费和分配等活动,而村民委员会却从市场经济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充分地参与,其财务管理活动要充分地发挥筹资、运用和投资的各种职能,充分追求资金的收益最大化。最后,从资金使用的目的来看,非盈利组织主要通过资金的使用来增加社会总体的福利,是为社会利益而进行各种资金的投资和使用活动。而村民委员会则是从本村全体村民利益的角度出发,通过恰当的资金筹集和使用来达到资金收益的最大化,最终为本村村民谋福利。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村级财务管理与非盈利组织的财务管理混同起来,必须要准确界定村级财务管理活动的性质和范围。

五、村级财务管理不同于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管理

村民委员会是村集体资产(包括集体所有的土地)的管理者,是村集体资产的所有者代表。村的集体资产属全村居民所有,是全村的公共资产。村民委员会作为村级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代表机构,能够代表全村村民,运用村级资产,根据村级组织发展的需要,及时筹集资金,恰当组织村级公共资产使用收益的分配,是本村公共(集体)资产完全意义上的所有者代表。而村集体经济是社区性集体经济,村集体经济组织是一种经济实体,是或,是完全意义上的法人机构。村集体经济组织是由村民委员会以村公共资产投资形成,所以,村民委员会是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投资人,二者之间是投资和被投资的关系,也是所有和被所有的关系[3]。《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同时又规定:“村民委员会应当尊重集体经济组织依法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的自”,《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制度(试行)》也规定:本制度适用于按行政村、自然村或原生产大队、生产队设置的社区性合作经济组织(以下称村合作经济组织)。村办企业执行行业企业财务制度。这里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就是我们现在谈的村民委员会的前身,所以,从二者的组织形式上来看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村民委员会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组织,同样其财务管理也是具有很大的区别,财务管理沿用的制度规定也是完全不同的。村级财务管理仍然沿用1996年财政部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制度(试行)》,尽管这已经不能适应村级组织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而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则适用1993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财务通则》。

村级财务管理的产生似乎是比较久远的,但真正意义上的村级财务管理仍然是从我国村民委员会管理体制的普遍实施为开端,所以,完全意义上的村级财务管理是村民委员会的财务管理。而对村级财务管理的界定是建立在把村民委员会看作一个处于行政性政治组织和盈利性组织之间的特殊组织的基础上。特别是随着农村基层管理体制的巨大变革,村民委员会是一个介于市场经济和农民家庭经济之间的中介组织,所以,它必须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微观利益主体,从而通过村级财务管理行为来实现村民自治组织的自身利益最大化,这正是本文意旨的村级财务管理。[]

参考文献:

[1]李泽峰.农村财务公开与民主理财理论和实践[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9.

[2]游祥斌,彭磊.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的起源、发展与问题探析[Z].2009.

[3]王观楚.完善村民自治下村级财务管理机制[Z].2009.

非财务经理的财务管理篇8

[关键词] 财务管理 财会专业 非财会专业 教学方法

一、财会与非财会专业在教学上的不同点

1.教学目标不同。从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上看,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财会专业人才,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是企事业单位财务部门。《财务管理》对财会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门专业课,这就要求学生对这门课要全面掌握,使学生有一个厚实的理论功底,宽泛的知识体系,能够较快吸纳消化新的财务管理的技术和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发挥财务管理的应用功能。而财经类非财会专业教学目标是培养懂财会、会用财会知识的经济管理类人才,其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是企业职能管理部门,对于非财会专业的学生来说,财务管理作为一门选修课,可以拓展其知识面,丰富其知识结构,不需要全面掌握,只需从财务管理的知识框架结构出发,了解财务管理基本的原则和方法就可以了。

2.学生的基础不同。学习财务管理学,需要较好的财务会计知识和税法、经济法等相关知识作为铺垫。财会类专业学生的会计基础相对来说较好,从课程设置上来说,已经为财务管理的教学事先做了很多准备。学生已经学过或正在学习中级财务会计和税法,从而对企业资金运作在头脑里已经有了基本的概念,在讲解相关知识时学生较容易理解。比如在讲解负债的资金成本时,由于学生编制过利润表,所以很容易理解利息的所得税抵税作用。而非财会专业的学生大多数只开过基础会计,当计算负债的资金成本时很难理解利息为什么要乘以(l一所得税税率),而教材对这一部分也没有专门进行讲解,这就需要任课教师补充相关的内容。

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教材的选用应不同。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生选用不同的教材。对于财会专业的学生来说,财务管理课程要求其掌握的“精、深、广”,所以应选取有一定深度,书中的理论既是国内外财务管理中较成熟的观点,同时又兼顾财务理论的最新发展的教材。而在给非财会专业的学生选取教材时应选取基础性教程,书中的理论要成熟、案例生动、习题简练、行文简洁的教材。此外,为了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教材还可以附加“使用指南”,指出哪些章节对哪些专业是必须掌握的,哪些章节对哪些专业不是很重要,可以作一般了解甚至舍弃等等,为教学安排和教学内容取舍提供参考。

2.讲授难度和侧重点应不同。在讲授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情况,依据课程标准适当调节难度。财会与非财会专业授课难度不同,财会专业中普招学生和二级学院学生授课难度不同。财经类非财会专业的学生大多是主修市场营销、企业管理、工商管理等专业的,其对财务管理知识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工作后其会用财务管理知识去解决非财务问题。而财会专业学生的日常工作就是围绕着财务管理和会计知识开展的。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对财会和非财会专业的学生分别对待,教学过程中有所侧重。例如:对于非财会专业的学生来说,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分析等内容是其在工作后经常会用到的财务管理知识,所以在教学中就要用较多的篇幅讲解;而项目投资的内容虽然也很重要,但对于这些学生来说实际应用价值并不大,在教学中就应重点讲解项目投资的原理,而无需要求其对每一种评价方法悉数掌握。

3.讲授的程序应不同。财会专业的学生由于已经具备了财务会计、税法等相关知识,所以在授课时可以直接切入主题,而不用再进行相关知识的铺垫了,而对非财会专业的学生却不行。例如:一张资产负债表可以概括企业所有的财务活动。资产负债表的右边表示资金的来源,左边是资金的运用,其中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差是营运资本,股利分配后剩余的留存收益又形成了企业的资金来源。所以,在开篇讲解财务管理的基本管理内容――投资、筹资、营运资金管理和股利分配时,必须引入资产负债表。对于非财会专业的学生,由于资产负债表的相关知识薄弱,所以必须先讲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再讲财务活动。

4.课时设置应不同。我校现在 《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时数均为周三学时,并不区分本专业和外专业。由于学时的限制,很多本该深入的内容不能深入的讲解。财务管理课程的特点是内容多,案例多,练习多,难度大。3课时的授课时间,只能完成授课任务,而练习讲评、案例分析已没有时间,因此,在教学中学生、教师都感到压力较大。财会专业财务管理课程的授课时间可考虑从3节/周增加到4~5节/周,即最低保证72学时的授课时间。使教师有条不紊地讲授和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同时也给教师实施案例教学和其他教学手段提供了充足的准备时间。同时,本着整体优化原则,合理安排财务管理课程授课时间,最好安排在第三学年,使得财务管理课程与其他课程相互衔接提高。

5.考试方式应不同。期末考试作为衡量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标准和依据之一的教学评价机制,在对学生培养的环节中也是必不可少的。由于财会和非财会学生的培养目标不同,决定了其考核方式应有所不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丰富考核方式,配合多样化学习。对于非财会专业,期末考试可以适当地降低难度,并减少考试得分在最终成绩中的比例,甚至将期末考试改为实践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等形式,引导学生在实践、研究环节多投入精力。对本科学生而言,其对问题的研究能力还是相对较低的,因此,实践环节应着重考察其在过程中的学习收获,相对弱化对实践、研究结果的考察。

参考文献:

非财务经理的财务管理篇9

关键词:非营利性组织;财务管理;财务控制;有效对策

在我国经济体制和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社会功能不断健全的情况下,我国各类民间非营利性组织发展迅速,目前已经成为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社会、国家持续健康的发展有很大作用。当然,是以非营利性组织持续良好的运作为前提。但就目前来看,一些非营利组织在财务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缺陷,导致各种问题出现,造成财务控制不当,给非营利性组织持续健康的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为了使非营利性组织高效率、负责任的运行,需要强化财务管理与控制。

1.非营利性组织的特征

鉴于对非营利性组织的了解及运行情况的分析,确定非营利性组织具有以下特点。

1.1非营利性

也就是非营利性组织不以盈利为目的,但其也可以从事盈利性的活动。当然,即便是进行营利性活动,也与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企业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

1.2公益性

非营利性组织的运作,更多时候是进行公益活动,以“公共奉献,提供服务”为目的。这使得其活动范围广泛,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1.3组织性

各类民间非营利性组织的构成虽然没有国家相关规章制度的约束,但其有自己的一套规章制度,并且组织结构比较完整,也按照国家法律注册的合法身份,这使得其组织性较强,以此来保证组织运行良好。

1.4民间性

即非营利组织在制度上与政府相分离,不属于政府的一部分,但其接受政府的援助与支持。

2.非营利性组织财务管理

基于对非营利性组织的了解,确定其财务来源是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及自身的其他业务活动,主要表现为经费的筹集、领拨、使用、报销等事项。这说明了非营利性财务实质上是非营利组织在执行国家事业发展计划、开展业务活动中,有关经费的筹集、运用、管理及监督的活动。

出于保证非营利性组织良好运行的考虑,有效实施财务管理至关重要。财务管理是为了实现其设立的组织宗旨,对组织活动过程中的款项筹集、款项运用、投资方面,及全过程的主要计划安排、相关预算控制、分析评价等进行的全面的综合管理。由此看来,财务管理涉及到非营利性组织财务的方方面面,并加强各个方面的控制,利于保证财务健全,为促进非营利性组织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非营利性组织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基于以上内容的分析,确定非营利性组织财务管理的有效实施,利于保证非营利组织良好运行,更好的服务于人民、社会及国家。但就目前来看,某些非营利性组织财务管理不佳,存在一些问题。

3.1收支管理混乱,自创收入不足

自创收入作为非营利性组织获得资金的主要方式。因为相对于国家拨款而言,非营利性组织更多情况下需要自创收入来保证运行良好。当然,为了使自创收入能够达到预期目标,需要科学、合理的实施收支管理,对服务性经营活动的收支加以控制,以便详细了解经营活动的盈亏情况,进而合理调整服务性经营活动,以便提高组织的收入,为更好的进行各种公益活动创造条件。但目前一些非营利性组织所实施的收支管理比较混乱,在具体落实各项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并未详细了解组织内外部环境、做好市场调研、统一收费标准等等,导致服务性经营活动效果不佳,容易造成非营利性组织自创收入不足的情况发生。

3.2预算管理不当,预算编制落后

基于对国内一些非营利性组织运行实际情况的了解,确定一些非营利性组织的预算管理实施的过程中,依f采用不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基数加增长,也就是在上年的基数上得出每年的预算支出。按照此方法来进行预算编制,会造成非营利性组织资金分配不合理,致使某些活动的运作需要精打细算,而某些活动的运作则随意花费,如此将会使预算失效,预算管理形式化。

3.3财务人才匮乏,财务人员素质差

目前,国内大多数非营利性组织的财务人员整体水平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非营利性组织进行公益性活动,能够给予组织人员的待遇并不是很高,加之一些组织规模不大,如此难以吸引专业的财务人才,进而造成非营利性组织缺乏财务人才。另外,一些非营利性组织中还有存在素质较差的财务人员,其在落实各项财务工作的过程中未能端正态度、规范行为,认真且详细的处理财务明细、编制财务报表等,致使财务报表不真实、准确,这会给非营利性组织经营活动的规划与实施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4.强化非营利性财务管理与控制的有效对策

面对当前我国一些非营利性组织财务管理不佳、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组织良好运行的情况,应当强化财务管理与控制,避免问题出现,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4.1健全管理制度

因非营利性组织与政府组织是分离的,因此非营利性组织的财务管理是不受国家相关规章制度的约束。此种情况下,为了使财务管理的效力在非营利组织中充分发挥,就需要非营利性组织制定健全的、完善的管理制度,即借鉴国家相关规章制度及财务管理实施情况,进而科学、合理地制定预算管理制度、财务收支管理制度、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等,以便统一管理标准,使财务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合理化的实施,充分发挥作用,保证非盈利性质财务真实、准确、有效。

4.2构建外部监督机制

非营利性组织外部监督机制的构建,能够对其财务进行高效监管,严格制约财务收支,强化财务控制。当然,要想使非营利性组织的外部监督机制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应当结合组织内外部环境及财务控制需要,合理构建外部监督机制,以便定期详细公布相关信息,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及时纠正错误,弥补不足,以促进非营利性组织良好发展。

4.3规范财务的收支管理

鉴于财务收支情况对非营利性组织运行有很大影响,应当强化收支管理,使之得到有效的控制,尽可能的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多余的支出,以便在保障基本资金基础的同时,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用于公益性或服务性活动当中。相关研究报告披露了我国非营利性组织的自创收入比重远远低于一些发达国家,这就造成了非营利性组织持续发展困难重重。所以,非营利性组织应当高度重视收支管理的有效实施,即根据组织实际情况及市场经济运行情况,对收支管理实施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明确收支管理不足之处,进而制定针对性的调整措施,对收支管理予以调整,如做好市场调研、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等,以此来提高收支管理的有效性,为扩大组织的自创收入而努力,进而推动非营利性组织持续健康发展。

非财务经理的财务管理篇10

关键词:现代企业 财务管理目标 绩效评价 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7-254-02

一、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绩效管理特别是绩效评价的联系

有关财务管理目标的问题以及绩效管理和绩效评价的问题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已经做过了大量的探讨,但是就两者关系的研究似乎很少有人涉足,笔者认为这个问题十分重要,它直接关系到了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和企业绩效管理的实际效果特别是企业绩效评价的科学性,具有很大的经济意义和理论意义。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是应当注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强调两方面的内容:首先,目标的动态性即对目标的设定是一个不断修正和更新的过程,它追求的是一个持续健康长久的发展周期;其次,目标的全面性即不仅包括发展盈利能力而且包括发展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社会贡献能力和成长能力等。下面就从动态性和全面性两个角度具体讨论两者的关系:

1.从动态性看二者的联系。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实际上是企业在近期与远期财务管理目标的博弈。在这里我们应该考虑企业的承受力,即什么样的发展速度和模式对企业而言是最佳的。利润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强调抓住眼前的机会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从而使企业规模以最快速度壮大。当然,这种观点强调了企业对市场的适应能力以及对机会的利用能力,但是,它的弊端也是不能被忽视的。因为它并未充分考虑企业的承受能力。因此,可持续发展目标指导下的绩效管理方法有效地弥补了在管理方法上的短视。当然,这种管理体系下的绩效评价体系在兼顾了长期与短期的评价指标之后,其科学性也大为提高。

2.从全面性看二者的联系。我们可以把利润最大化及其在此基础上完善改进的股东财富最大化归结为财务管理的单一目标,因为它们都是基于谋求最大收益为基础的,而在单一目标论者看来,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企业的盈利能力,因此可以把单一目标论的各种观点归结为盈利能力最大化。虽然强调盈利能力的重要性并以盈利能力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单纯强调盈利能力最大化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任何一个企业都处于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中,各种社会关系都会不同程度地制约或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如果不承担社会责任,不能妥善地处理各种社会关系,不但得不到社会的支持和回报,还会受到社会的惩罚。失去社会支持的企业,必将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这将会使其生存和发展举步维艰。单一目标指导下的企业在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只注重自身利益特别是盈利能力的发展而忽略了其他利益主体尤其是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履行。而这种绩效评价体系也往往只强调财务指标而忽略对其他非财务指标的设计和使用。企业盈利能力和增长能力是结合在一起的,而且企业能力包括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社会贡献能力和成长能力等,在这里尤其要强调社会贡献和成长能力。因此,财务管理目标既要突出经济性,又不能仅限于经济性,它必须有助于企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追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步化。由于参与企业的利益主体不仅包括股东、债权人,而且还包括经营者、雇员、消费者、政府等,这就要求绩效管理不可能简单地等同于实现任一利益主体的利益,而是要实现所有参与者的利益的综合,它是所有参与者共同作用和妥协的结果,因此,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绩效管理体系应当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在满足企业利益需要的同时要强调企业对其他相关利益主体的相关利益的满足,从而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由于企业的社会效益和增长能力不能完全通过财务指标来实现,因此在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对非财务指标的设计,给予其客观的权重,充分发挥非财务指标在绩效评价体系中的作用。

二、现行企业绩效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

1.过于偏重财务评价。现行的诸多企业绩效评价方法中所使用的指标大部分是财务指标,只有很小的一部分评价指标是非财务指标,使评价体系难以全面、真实地反映企业绩效。过多地采用财务指标必然导致以下弊端:(1)单纯的指标体系使企业盲目追求高财务指标,更加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容易使企业经营产生短期行为。(2)财务指标较多地受到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导致对企业绩效的评价难以完全真实地反映客观实际。

2.已设置的非财务指标不够完善。(1)在现行的绩效评价方法中,非财务指标都是评价指标,没有给出计量方法,主观随意性较强。如企业领导班子基本素质、产品市场占有能力、服务满意度、基础管理水平、在岗员工素质状况、技术装备更新水平、服务硬环境、行业或区域影响力、企业经营发展策略、长期发展能力预测等非财务指标,没有一个是可计量的,只能通过定性分析得出结果。(2)现已设立的非财务指标还不够全面。如没有考核企业的信誉状况,未能充分反映企业与客户的关系等。

3.评价体系在权重设计上仍然沿用了传统的固定权数的方法。权重设计应当充分考虑企业绩效评价主体的具体要求,依据受托责任理论,绩效评价主体应当包括国家管理机构、资产所有者、重大利益相关方及企业自身。对不同的利益主体各个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是不一致的。

三、现代企业绩效评价方法的改进建议

总的来讲,应当努力建立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相适应的企业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企业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该是一套能够充分揭示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内在规律,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又互相补充,能确保企业长远发展目标实现的指标群体。在这个指标群体中,设置哪些指标,如何设置,既关系到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实用性,更关系到企业发展方向调整,影响企业发展的进程,因此,设计科学、系统、基于“发展”导向的企业评价指标体系,是正确评价企业发展绩效的前提与基础。

1.重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平衡。(1)财务指标的短期性与非财务指标的长期性可以互补。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结合,一方面肯定了企业的短期经营业绩,另一方面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过度损害企业长期利益的短期行为。(2)财务指标反映的是经营的结果,非财务指标反映的是经营的过程。结果和过程必须统一,如果企业经营过程的效率提高了,也即非财务指标提高了;而其结果并没有改善,也即非财务指标并没有提高,那么,企业的决策者必须对其战略进行检讨。(3)由于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结果具有某种关系,也由于非财务指标结果可来源于多方面,并不依赖财务部门,如市场份额可从有关社会调查机构获得,因此,非财务指标的存在提高了对财务指标玩数字游戏的风险,从而提高了财务指标的准确性。(4)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是企业经营目标与手段的统一。出色的财务成果是企业经营最重要的目标,没有财务上的成功,实现企业的其他目标,如承担社会责任等就无法谈起。

2.增加设置并尽可能量化非财务指标。(1)增设反映企业信誉的非财务指标。企业信誉主要体现在及时偿还债务、交付货款、发运货物及质量与承诺相符等方面。(2)增设反映客户的非财务指标。企业的使命是为顾客创造价值,因此企业应树立顾客观,顾客观有助于经理人员将特定顾客与以市场为基础的战略迎接起来,以创造更多的未来财务收益。(3)尽可能量化非财务指标。虽然定量分析中收集、整理数据比较麻烦,且有一些不便于量化的因素,但指标只有可计量,才能保证评价标准、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因此,应尽量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科学地使用定量分析法,使非财务指标能计算出或以其他有效的方式取得明确的数字结果。事实上,信息时代的高科技环境,使得工业时代望尘莫及的计量非财务指标评价的建立成为可能。

3.建立多重权重的评价体系。企业绩效评价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应该是多层次、多元化,既要满足国家管理当局宏观调控的需要,又要有利于债权人对企业的客观评价,还要有利于企业自我评价和考核。而这些相关利益者关注企业财务状况的着眼点不同,所以,企业绩效评价不宜采用固定权重值。在建立不同的权重体系时,首先应考虑需求主体的不同,如政府管理机构、债权人、投资人、企业自身等;然后再考虑不同行业的区别,如工业、商品流通企业、施工企业、IT行业等。多重权重体系,应明确规定每个具体权重体系的适用对象及适用情况,并在企业绩效评价结果时,对所采用的权重体系予以充分披露。

4.重视信息技术在绩效评价方面的重要作用。新经济的一个主要特点是以信息网络为技术手段。由于电脑的广泛运用,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使得信息共享已成为可能,为建立新的绩效评价体系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性。新的绩效管理体系对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有较强的依赖性,例如,按照平衡计分法的绩效管理模型建立的指标体系,需要处理大量的财务、运作流程及市场的数据并使信息在企业内部快速的流动,才能使绩效指标及时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提高经营绩效反馈和调整的效率,缩短企业响应市场变化的时间。目前我国的大中型企业纷纷建立ERP,实际上也正是对这一思想的肯定和应用。

5.重视绩效管理指标特别是绩效评价指标的创新。我们应当借鉴而不是生搬硬套当今世界流行的绩效管理创新方法,因为西方创设的先进的绩效管理方法是与西方的经济体制、经济传统以及经济法规相适应的,而在这些方面我国企业与西方企业有很大的不同。实践证明,生硬地套用西方先进的绩效管理方法并未使企业获得预期的经济利益,这也是我们讨论的企业绩效管理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必须结合我国国情和我国企业的自身特点去建立适合于我国企业的绩效管理方法特别是绩效评价体系。

四、结论

通过上面的讨论,初步分析了企业在确定财务管理目标过程中的弊端,采用绩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绩效管理特别是绩效评价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联系,强调了可持续发展的财务管理目标的重要地位,它实际上是联系绩效管理(特别是绩效评价)与企业发展目标的桥梁,是解决绩效管理应用问题的关键所在。鉴于这个题目的实用性和它的经济价值,希望我国的企业界和学术界能够更加重视这方面的创新和研究,创造出适合我国国情和企业的绩效评价方法和指标,从而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贾建锋,赵希男,孙世敏.基于比较优势的组织绩效评价方法及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11(2)

2.孙永风,李垣.企业绩效评价的理论综述及存在的问题分析[J].预测,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