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特色课程建设十篇

时间:2023-10-08 17:42:14

幼儿园特色课程建设

幼儿园特色课程建设篇1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幼儿园如何利用自身条件来构建具有园本特色的幼儿园课程成为吸引广大家长并成为家长们心中值得信赖的幼儿园的重要依据之一。与此同时,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推行,“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成为了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宗旨之一。因此,如何在幼儿园课程建设中将游戏化与园本特色相结合是当下幼儿园工作的重点内容。而本文根据这一问题,对游戏化和园本特色在幼儿园课程的有效结合展开相应的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

游戏化 园本特色 幼儿园课程 特色化 课程建设

对于幼儿园课程建设工作而言,建立具有园本特色课程的实际意义是根据幼儿园自身的实际运营情况,以幼儿园自身的精神内涵为基础,通过利用园内各项资源与软硬件设备,建设具有幼儿园独特个性的课程,这些课程不仅可以将幼儿园与其他幼儿园明显的区分开来,还可以使得幼儿园中的孩子受到更多来自于外在环境的正面影响,从而使得幼儿能够更加健康和谐的成长。而对于幼儿园的课程来说,想要使得孩子们能够更好的参与到老师所设计的课程中来,那么必须使得幼儿园中的课程能够具有较高的游戏性与趣味性,而这也就是幼儿园园本特色课程建设需要与游戏化相结合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本文对游戏化和园本特色在幼儿园课程的有效结合展开相应的探讨与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游戏化园本特色课程建设之家乡特色的融入

在幼儿园园本特色课程建设中,将家乡特色引入建设内容是部分幼儿园的重要选择之一,这是因为我国是一个历史十分悠久的国家,并且我国的不同地区其文化内涵与文学底蕴各有不同,而对生长在不同土地的孩子来说,家乡文化是自身文化的基础,而幼儿园则是孩子们获取了解这些文化并将其转换成自身知识储备的重要桥梁。对于幼儿园来说,家乡的文化是幼儿园巩固自身教学基础,提高自身文化底蕴的重要支柱,幼儿园如果想要使得自身能够与国内其他幼儿园甚至是同一地区的其他幼儿园区分开来,想要使得自身能够在家长中有更大的辨识度,那么家乡文化的利用与融入是非常好的选择之一【1】。

例如,我国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而山东省部分幼儿园在建设具有自身园本特色的课程时就选择了将儒家文化融入日常的课程之中,并且将这些课程原本有些枯燥无味的课程通过转变形式变得趣味化且游戏化了起来。比如,这一地区的部分幼儿园开设了《国学课》,并且让孩子们在学习一些简单的国学经典的同时通过角色扮演等形式来还原当年孔子给学生上课的情景,这样的课程不仅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更是得到了来自于家长的认可。

二、游戏化园本特色课程建设之生活体验的丰富化与游戏化

对于我国幼儿园教育来说,帮助孩子们了解基本的生活常识、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而游戏化园本特色课程建设恰好可以实现这一教学目标。而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老师在进行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将一些孩子们在实际生活中经常见到或是仅仅在课程中经常看到的内容带到课程上来,并且通过引导孩子主动参与、快乐参与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到园本特色课程的乐趣【2】。

比如,小鸡与小兔子是孩子们课程里最常见的动物之一,然而孩子们,尤其是城市里的孩子们,他们对这两种动物的认识也往往仅仅停留在课程之上,而为了让孩子们对这两种动物有更加深切的了解,为了使得孩子们对生活与大自然的体验更加真切、丰富,老师可以创设《与动物面对面》的园本课程,通过将这两种动物带到课堂之上,让孩子们近距离的观看、触摸甚至是“聆听”的方式,让孩子们感受到生命与生活的奇妙之中。当然,为了使得课程的教育效果更佳,老师可以在让孩子近距离接触小动物之后,通过参与“模仿游戏”“画画游戏”等方式,让孩子对这次体验有更加深切的印象,从而使得孩子的个人认知与个人技能都能够得到较好的提升。

三、游戏化园本特色课程建设之传统游戏的引入与加工

为了使得园本特色与游戏化能够更好的融入到幼儿园课程中来,老师可以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将一些民间传统游戏带入课堂,这是因为我国民间传统游戏不论是趣味性、运动性、文化性还是参与性都普遍较高,而老师将这些传统民间游戏在加工与创新之后引入课堂,不仅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传统游戏与传统文化的乐趣所在,还可以在有限的资源中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游戏中来,从而让更多的孩子受益【3】。

【结 语】

游戏化与园本特色课程的建设是我国幼儿园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因此,幼儿园中的老师应该充分的认识到游戏化与园本特色课程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从而使得幼儿园园本特色课程建设能够取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许艾岷.共享一方蓝天合唱田园牧歌――江苏省句容市全力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J】. 中国农村教育,2016(06)

幼儿园特色课程建设篇2

一、幼儿课程游戏化的长江文化背景

幼儿园文化建设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人们普遍认识到幼儿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多年来,重视素质教育,坚持保教并重,注重开发幼儿潜能,而形成游戏化教学模式,更是幼儿园一直以来所追求的发展目标。“长江文化”可以成为独特的教育资源,并促使把“特色+游戏”作为我们的教学运作模式来展示其文化魅力,由此,以“长江文化课程游戏化”为建设内容,通过把长江文化和园所文化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改变师幼的知识体系、行为体系、精神体系,形成办学特色,促使幼儿园内涵发展,提升办园品味,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体验快乐,在游戏中求得发展。

二、幼儿课程游戏化的路径选择

通过环境创设、课程建设、专项活动三大载体,立足本园现状,挖掘地域特色,融入“长江文化元素”,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

(一)以环境创设为载体,营造课程游戏化建设氛围

1.以“长江景韵”为主题,创设游戏环境,激发孩子热爱家乡的情感

向幼儿展示一些特色鲜明,设计精巧的建筑图展,重现长江美景。如:开沙岛生态园、国家乒乓球训练基地、充满活力的恒力集团、高尔夫球场等。让幼儿进入校园就能感受到长江的优美、气势、富饶!

展示老师和孩子们共同合作完成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作品,如:美丽的风筝、神奇的刺绣、贝壳变变变、多彩的芦苇等。这一切让孩子们无时无刻不倘佯在艺术的殿堂。

2.以“长江嬉韵”为主题,创设游戏区域,让孩子体验生活经验

如创设开沙岛垂钓园、长江江鲜馆、船舶模型展、风筝坊、通剧大舞台等与幼儿发展相适宜的游戏区域,为幼儿自主活动提高环境保障。

(二)以课程建设为载体,丰厚课程游戏化建设内涵

1.改造课程游戏化方案

在课程改造过程中,教师注意观察、记录、反思幼儿每次集体活动的表现,收集、整理游戏活动的点滴成果,精心挖掘本土特色教育资源,巧妙的将“江元素”融入到各领域的游戏化教学活动中,逐步设计出融合课程内容的、丰富多彩、情趣盎然的游戏。并通过“江之韵”园本特色课研讨活动,筛选出优秀教案入选园本课程,向全园辐射。

2.挖掘课程游戏化资源

一是挖掘地域资源优势:长江资源丰富,工业发达,可开发游戏元素富足。我园地处长江边缘,当地经济比较发达,大型船舶比比皆是。我园大部分幼儿家庭都是从事船舶制造业的,所以造船业是我们幼儿比较熟悉的一项领域,再者,我们地处长江之滨,有娱乐与休闲为一体的开沙岛,有强身和训练相融合的乒乓球基地。这些宝贵的教育资源有待于我们去有效地发掘和利用。

二是挖掘文化资源优势:长江历史文化悠久,幼儿探索空间广阔。我们五接镇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其中“哨口风筝”是我镇的艺术特色,板鹞最为出名,这独特的文化特色里蕴含着丰富的游戏资源,它足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个丰富的翱翔之地。

三是挖掘环境资源优势:长江环境“土”、“洋”结合,就地取材,硬件升级,可利用材料丰富多彩。2013年7月,我们镇政府投资上百万元对幼儿园的内外环境进行了改造调整,从室内环境到室外环境,从显性环境到隐性环境,营造了课程游戏化的物化环境。

(三)以专项活动为载体,提升课程游戏化建设能力

通过设置系列专项活动:“江文化”特色活动日、“江之韵”艺术节、“江之韵”游戏节等,丰富课程游戏化的途径与方式,提升教师游戏化活动的规划、设计、组织实施等能力,形成专业化水平较高的教师团队,提升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施水平。

三、幼儿课程游戏化的预期效能

(一)将实现幼儿健康成长效能

将此项目建成幼儿游戏中心、学习中心,让每个孩子获得最大程度的成功感以及自主学习的快乐感。

(二)将实现教师能力提升效能

教师能树立新的课程观,把教材的内涵由窄变广,由静变动,以此提升教师的课程实施水平。

幼儿园特色课程建设篇3

一、课程建设目标

通过课程建设,关注并尊重幼儿的学习特点,帮助幼儿在愉悦的游戏体验中成长、发展。

通过课程建设,从观念形态、理论层面及实践研究方面提升教师对游戏的开发、指导与反思的能力。

通过课程建设,构建一套具有阳光特色的自主式、体验式、亲子式的“区域游戏包”课程。

二、课程建设框架

1.课程内容设置

2.课程时间设置

在课程的时间设置上我们进行了统一的调整。结合幼儿园目前的规定课程以及已有的体操特色课程,我们将幼儿一日活动时间安排分为四大模板。其中区域游戏包课程的实施时间为1小时,所占比例为12.5%。通过我们对幼儿一日活动时间的统筹安排,既确保了开展“区域游戏包”课程的时间,同时又兼顾了幼儿一日活动中各领域之间的平衡。

三、课程实施过程

1.构建了具有阳光特色的“区域游戏包”课程

(1)课程目标体现多元性、整合性

在“区域游戏包”课程中,我们梳理整合幼儿园现有主题课程的目标,将其分类汇总到数学区、运动区、生活区、语言区、科学区、艺术区、益智区、角色区这领域中,目前整个“区域游戏包”课程中共包含147种游戏,成为幼儿园现有主题课程的有益补充。

(2)课程资源体现情境性、开放性

我们整合骨干力量,制定了帮助教师明晰游戏内容的具体操作标准,形成了游戏课程“可玩性”学习材料有效性研究检测表,经过表格细致的说明分析,教师对如何设计游戏有了把握。知道如何来选择游戏、设计游戏。如我们教师设计的益智区中的钓小鱼游戏:不同材料的“小鱼”,给予幼儿形状与色彩的多元感知。钓鱼的鱼竿也不尽相同。吸铁石鱼竿、带弯勾的鱼竿,自由的选择更有益于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生活区中的游戏材料设计了各种颜色的纽扣、拉链、鞋带、魔术贴和用布缝制而成的情境式玩具,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纽扣的形状和材质选择用直接摁下、对准纽扣扣眼等不同的方式来完成,充分锻炼了小班幼儿手指的灵活度。此外还有贴五官、彩色糖果、动物棋等。情境性、开放性的游戏材料为幼儿“会玩、乐玩”的游戏能力的培养积淀了丰富的资源。

(3)课程方案体现自主性、发展性

我们的课程方案包括活动材料、玩法建议、指导建议三个版块。这种方案设计避免教师产生“一种材料仅仅对应一种目标”的高控性指导误区,引导教师更多地去设计有利于幼儿发展的低结构的材料,更多地去关注幼儿与材料之间更多元的互动,充分发挥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动性和自我发展性。如我们教师在中班益智区中投放了彩色几何图形,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有的用它来拼图、有的用它来排序、有的用它来串项链,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有了更多游戏的自主性,游戏的兴趣更浓了。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他们的精细动作、规律排序、几何图形的认知、图形空间建构等能力也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2.架构了幼儿、教师、家长“三位一体”的教育通道

当幼儿游戏的愿望被点燃时,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和教师教育行为三者之间如何形成一种全方位、全时空融合的育人模式。我们在“区域游戏包”课程的实施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1)个性化的家园对话

我们设计的“游戏包亲子使用记录表”成为联系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桥梁。表格中“强项和自信领域”“需要加强的领域”两个版块的内容,由我们教师结合平时的观察进行有针对性的记录,帮助家长了解幼儿的发展近况。表格中的“有帮助的活动”是我们教师提供给家长的一些指导性的游戏建议,根据建议,教师会让幼儿把相应的游戏包带回去玩,让幼儿园课程能更好地延伸到家庭中。

(2)游戏过程中的新发现

幼儿园特色课程建设篇4

(福建省泉州市机关幼儿园,泉州 362000)

稿件编号:201411210024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校本研究立项课题“幼儿园课程视野下的‘宝宝博物馆’建设研究”(批准号:FJJKXB13-070)、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十二五”滚动课题(编号:201310-FJ-8)

通讯作者:叶俊萍,泉州市机关幼儿园园长,E-mail:26796893325@163.com

[摘 要] 园本课程建设必须树立“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的课程设计理念,理清园本课程的建设思路。作为园本课程载体的宝宝博物馆有其显著的特点和重要价值。幼儿园创建宝宝博物馆必须坚持生活化原则,关注探索性和文化性两大要素。

[

关键词 ] 宝宝博物馆; 园本课程; 课程编制

宝宝博物馆作为园本课程建设的一种尝试,一方面为园本课程的实施提供了载体,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让幼儿自主探索的教育方式,因此宝宝博物馆在幼儿园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和实用价值。幼儿园应坚持以园本课程建设视野来审视宝宝博物馆的创建工作,着力处理好宝宝博物馆与幼儿园课程的关系,充分发挥宝宝博物馆在园本课程建设中的作用。

一、园本课程建设的基本理念与思路

(一)园本课程建设应坚持的基本理念

幼儿园课程建设需要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全方位投入,需要特定的理念、信念,更需要不同参与者之间的协作和努力。有了信念和默契,幼儿园课程就不会随风摇摆;有了信念和默契,幼儿园课程就不再随意和无序;有了信念和默契,幼儿园课程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和正确的前进方向。幼儿园在创建园本课程的过程中应树立“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的基本理念。

关注生活就是要求幼儿园关注幼儿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践行“问题中心”的课程设计模式。为此,幼儿的生活及其在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应成为课程设计和实施的起点。让课程充满生活气息是幼儿园园本课程生活化建设所追求的基本目标,而充满生活气息的课程,意味着通过课程传承的知识经验是融入幼儿生活、生动而有趣,且具有生命的温度的。另一方面,游戏是重要的课程内容和形式,在建构园本化课程体系过程中,幼儿园还要始终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积极倡导游戏过程中幼儿主体作用的发挥,努力做到游戏的“主题自主、材料自取、空间自定、时间自由、角色自选”,让幼儿在游戏中自主学习与快乐成长。

(二)园本课程建设应坚持的基本思路

依据“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的基本理念,园本课程的构建要面向全体幼儿,通过挖掘生活中的教育资源,引领幼儿在游戏中浸染生活,融于生活,并超越生活,从而真正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园本课程建设的落脚点就应放在幼儿基本经验的积累上。

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幼儿必须从周围的生活出发才能积累基本的认知与非认知经验,也就决定了幼儿园必须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构建园本课程体系。从空间和时间的维度来说,幼儿园园本课程可以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因地制宜地构建自身的园本课程。如就空间而言,课程内容需要一定的实施场所,在幼儿园就具体表现为课程实施的空间,包括各活动区域的创建、环境的布置等。这些空间的布置就可结合本地的特色文化进行;就时间而言,幼儿园可以充分利用全年不同时间分布的节庆日,组织段落化、阶段性或长期性的课程建设规划。

不过,这些课程的落实和实施都需要一定的载体,这在一般幼儿园通常是分散的,因时、因地需要而创建,容易产生重复建设和教育资源浪费的问题。为充分地利用教育资源,挖掘其教育价值,幼儿园可以创建一个相对稳定的课程实施场所,那就是宝宝博物馆。

二、宝宝博物馆的特点与价值

宝宝博物馆是幼儿园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幼儿园宽敞的走廊、劳作室、美工室等园内空间,专门为幼儿设立的与幼儿园课程建设密切相关的园内儿童活动和学习场所。它以为幼儿构建资源共享、充分感知、快乐学习、融合群体的乐园为愿景,是为幼儿感知、欣赏和探索自然、社会、文化及科技而呈现物品及提供操作机会的专门场所。宝宝博物馆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创建不同的主题生活馆区,以及若干个与之相配套的常态互动馆区,如木偶小舞台、亲亲宝贝屋、开心小农场等。博物馆藏品可以由教师、家长和幼儿共同收集,其特点是充分利用幼儿园空间与开发的主题课程,将其置于相对固定的场所,鼓励幼儿直接与藏品接触,通过观察、触摸、使用和表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实践经验,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

作为园本课程的载体,宝宝博物馆的资源可以引发幼儿的探究行为,并能以幼儿的兴趣为焦点生成主题活动,还可以保留一定的时间。幼儿在参与主题活动的过程中,将产生不同形式的表征作品。这些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幼儿探索世界、感知事物的所思所想、智慧和稚气,可将幼儿的探索过程和结果呈现在博物馆区中,让幼儿分享探索成果。同时,有些博物馆的展区是为活动的开展而设立的,它以物质的形式为幼儿提供了学习基地,并能以动态的形式呈现幼儿的学习过程。

三、宝宝博物馆的创建策略

作为园本课程的载体,宝宝博物馆的创建必须以园本课程建设的基本理念与基本思路作为自己的创建规范,在符合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要求的同时,坚持“以本土化为主线,以生活化为背景,以课程化为目的”,坚持生活化的创建原则,关注创建过程中探索性和文化性因素的作用。

(一)坚持生活化的原则

所谓生活化原则,指在宝宝博物馆资源的挖掘上,应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取材于幼儿的周边生活,以幼儿所熟悉和接纳的事物作为教育的基本材料。在幼儿园宝宝博物馆资源的创设上,民间传统游戏、歌诀(童谣)、民间舞蹈、传统工艺、习俗、民间小吃等地域资源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因为这些资源不仅具有审美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特点,更为主要的是,这些资源具有鲜明的生活色彩,是幼儿所熟悉的,对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价值,所以这些符合生活化创馆原则的本土资源自然就成为宝宝博物馆资源取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化的创馆原则,使得宝宝博物馆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贴近幼儿实际,深受幼儿喜爱,而且能够让宝宝博物馆的资源挖掘走上一条可持续的发展之路,使得宝宝博物馆的资源创设越来越丰富多彩。如果宝宝博物馆资源的取材脱离幼儿的生活,宝宝博物馆的创设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必然会失去其应有的课程意蕴。

(二)关注探索性和文化性两大要素

宝宝博物馆不仅是供幼儿观赏与了解的,更主要的是要能引发幼儿主动操作和探索。不能激发幼儿主动操作、探索的宝宝博物馆,就不是幼儿所喜欢的博物馆,其对幼儿身心发展所发挥的作用也盼极为有限。因此,宝宝博物馆的创设应考虑探索性要素,应以引发幼儿的操作欲望和探索意识,并在操作、探索、观察中培养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创建目的。在宝宝博物馆的创设中,特别是在空间规划与设置、材料投放上,尤其要充分考虑到其所应具备的操作性与探索价值,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引发幼儿个性化探究行为之效。

为实现探索性,宝宝博物馆可以儿童博物馆展示方式,模拟家庭、社会和扮演角色,创设亲亲宝贝屋、开心小农场等互动探究区域,为幼儿创造一个全能体验的空间。同时,博物馆内可以设置会客厅、小厨房、洗衣坊和洗澡间等,以培养幼儿的生活技能。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模拟,还可以建立幼儿对日常生活用品的常识,让幼儿了解自身及周围的社会与世界,增强社交能力;还可以开设开心小农场,布置劳动工具坊、小菜园和种子回收站等区角,通过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全程参与种植,让幼儿在选苗、播种、浇灌、除虫、搭棚、测量、施肥和收成的过程中探索自然世界,接受劳动教育,增长文化知识,启迪聪明才智。

传承或传递文化,应该说是博物馆承载的另一项功能。在宝宝博物馆创设中也应关注文化性要素,这也是宝宝博物馆有别于游戏区域的重要标志之一。要把握和发扬宝宝博物馆核心精神的文化内涵,只有从文化背景对藏品的根本影响人手,方能体现博物馆的本质特色,也就才能借助宝宝博物馆这一载体向幼儿传达诸如本土文化、生物多样性、自然之美等文化意涵。具体来说,宝宝博物馆可以选择幼儿感兴趣且具有课程价值的、能体现地方文化特色的内容,创设童谣对对碰、木偶DIY、美食小作坊等常态互动区域。这些区域可以是针对特定年龄幼儿的,也可以是针对所有年龄幼儿的;可以幼儿观察、发现和操作为主,也可以是需要成人帮助方能开展的活动。通过在这样的宝宝博物馆中活动,幼儿不仅能够见识许多不同年代、种类各异的地方特色文化,而且可以在互通有无的过程中自然建立起对世界丰富性、差异性的最初认识,有助于幼儿今后形成对多元文化的初步理解和包容的人生态度,由此宝宝博物馆也是幼儿珍爱民族文化和培养博物精神的绝好场所。

参考文献:

[1]虞永平主编.幼儿园课程资源丛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曹然.博物馆与儿童教育活动执行过程的分析——以上海地区博物馆为例[D].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幼儿园特色课程建设篇5

以课题研究推进园所特色建设

课题研究和课堂教学、特色建设是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的。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师生的实践活动就是研究的源泉,只有扎扎实实地组织好幼儿园保教工作,才能保证课题研究之水源源不断。

幼儿园把两个立项课题的研究融合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之中,融合在幼儿园发展的进程中。具体工作上,园所通过“每月一议”“课题研讨”等方式,切实抓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研究和管理。幼儿园的“十二五”规划课题《发展幼儿艺术潜能之研究》在苏州市教育学会的网上管理检查中,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昆山市级课题《“启源教育”园所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深入开展,在幼儿园特色建设、文化建设中发挥了引领作用。

在课题研究中,幼儿园依托“翰博林苑”团队活动,将课题研究与幼儿园一日活动紧密联系起来,做到教育研究课堂化。具体工作上,文林苑创造性地开展读书活动、编辑园刊等,所编辑的《细语新禾》系列文本成为老师、家长、幼儿喜欢的读物;策划出版的《花开的足迹》教师篇、幼儿篇,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团队活动的深入,使幼儿园初步构建了启源教育文化引领下的“艺术教育”特色课程,让幼儿在“感受、体验、智慧、创造、和谐”中发展,逐步体现出幼儿园艺术教育特色。

以课题研究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园本教研的深入,必须寻找有效载体。实践证明,课题研究是园本教研的重要形式,它不仅能促进骨干教师的提升和发展,也是促进普通的一线教师逐步成研究者,从“孩子王”成长为“学者” 的必由之路。

幼儿园提倡教师人人参与微型课题研究,鼓励教师在申报园级课题的基础上,申报市级课题。在实践中,幼儿园还将微型课题研究和班级日常教育教学研究、班级特色教育、班级主题环境创设相结合,让课题研究贴近教师的实际,让教师在研究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实施“发展幼儿艺术潜能之研究”中,青年教师根据自身的特长和兴趣,在教研组子课题下申报微型课题,分别开展美术领域和音乐领域的小课题研究。课题研究将启源课堂(实践课例)作为研究的抓手,依托课堂教学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活动,有创造性地组织音乐和美术特色活动,使幼儿在艺术的鉴赏能力、表现能力方面得到稳步发展。目前,幼儿园还在不断构建在启源教育文化引领下的“艺术教育”特色课程,从而进一步开发园本课程。

以课题研究促进园所环境建设

幼儿园将课题研究渗透在校园环境、班级环境的创设中,围绕启源教育理念,设计园标、园刊、园歌、象征物,通过打造“活力翰林”“艺术翰林”“人文翰林”“魅力翰林”的环境文化细节,表达教师对“启源”教育的诠释。让幼儿看到的是优美艺术的环境、听到的是悦耳动听的音乐,使他们感受美、享受美、创造美的能力不断得到发展。

幼儿园将课题研究与幼儿园教育教学、园所环境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让幼儿园收获了成果,青年教师设计教学活动能力、参与校园文化和特色建设能力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以课题研究破解保教工作难题

为了更好地满足青年教师职业发展需求,使幼儿的教育科研更加切合教师的实际,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幼儿园开展了“幼儿园新教师职业素养提升调查”,对全园教师分年段进行了问卷,问卷统计显示,大家对基于行动的园本教科研和师资培训最为欢迎。为顺应青年教师发展的需要以及使幼儿园保教质量不断提高的需要,幼儿园梳理青年教师工作中的难点,结合当前幼儿园教科研立项课题研究,一个学期确定几个研究小专题。具体操作方式就是在幼儿园开学第一周由业务部门会同教研组长,共同商量本学期教研科研工作,列出教师培训和教育研究项目清单,由骨干教师根据自身特长选择项目,成为小专题研究的领军人,发挥骨干教师在教育研究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理论引领、案例实录、研讨跟进等措施,沉下心来引领教师进入研究的殿堂。

通过扎扎实实的对小专题的研究,幼儿园逐渐摸索出了一条针对青年教师在保教工作中遇到难题如何进行处理的解决之路。

幼儿园特色课程建设篇6

一、幼儿园文化与旬阳本土文化概述

幼儿园文化是一种植根于学前教育,以幼儿为主体对象,以满足幼儿体、智、德、美、劳全面发展目标和精神文化需求为主要内容,具有特色的文化,是促进幼儿园建设发展的灵魂。本土文化主要是指扎根本土、世代传承、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它既有历史传统的沉淀,也有植根于现实生活的变化和发展。

旬阳本土文化是指千百年来,以县城为中心,在历史长河的流动与沉淀中形成的旬阳地方特色文化。旬阳本土文化包括文物、风物、古建筑和非物质文化,如民间音乐、酿酒、造纸等,这些文化集中体现了旬阳秦楚界地多元文化与明清移民文化共生融通的显著特征,为中小学校、幼儿园借鉴和传承旬阳本土文化积累了丰富的教育资源。

二、本土文化融入幼儿园文化建设的

意义及价值

一是有利于S富课程资源,促进幼儿生命成长。旬阳境内自然风光秀丽,人文景观引人入胜,名胜古迹和历史文物遍布全县。县城被旬河环绕与汉水交汇,造就出一个“中国唯一,世界罕见”的中华天然太极城,这是最具代表性的本土文化资源。旬阳刺绣、编织、竹刻、剪纸以及民歌艺术等为幼儿园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同时,文庙、西城门、灵崖寺等人文资源的开发,也为旬阳本土文化的发展锦上添花。将旬阳本土文化引入课程,不仅能丰富课程资源,也为幼儿的学习提供了活生生的教材,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得到发展。

二是有利于传承民族文化,培养幼儿乡土情怀与民族认同感。挖掘旬阳本土文化资源,把富有地方色彩美的事物呈现在幼儿面前,通过看看、听听、说说等多种方式,与旬阳本土文化互动,让幼儿在对家乡历史、民风民俗的了解与认识过程中,感受家乡的灿烂文化,产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培养乡土情怀和爱国情操。

三是有利于形成园所特色,铸造园所品牌。旬阳本土文化是本地的区域文化,旬阳人的思想、观念等均受其影响。如“太极文化”“红军精神”等形成了旬阳特有的崇文重学、至善务实的朴实民风。将这些特有的文化、精神引入幼儿园教育,有利于幼儿园形成自己的办园特色,铸造自己的园所品牌。

三、本土文化引入幼儿园文化建设的实施途径

1.创设本土文化环境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能有效促进幼儿发展。为了让幼儿充分感受旬阳本土文化的博大精深,旬阳县第三幼儿园将本土文化融入环境创设。幼儿园室内外环境以旬阳本土文化氛围为基调,让每个角落都会“说话”,为幼儿提供主动学习的动态环境。如园内的园林设计充分利用旬阳特有的植物,在种植和绿化过程中,凸显本土园林艺术美;在楼梯转角处创设旬阳名胜古迹和民俗节庆的大幅情景图;利用走廊、楼梯间、功能室创设民间艺术小作坊,等等。班级环境也根据本土文化主题内容进行布置,有旬阳刺绣、皮影等十多个主题内容。通过环境制造旬阳本土文化氛围,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感受本土文化的博大精深。

2.挖掘本土教育资源

(1)挖掘幼儿园内资源。可以挖掘幼儿园里的人、事、物,为课程服务。要求教师随时关注环境的变化,根据幼儿的兴趣和主题活动内容的需要,灵活选择所需要的内容。如让幼儿到园所周边观察季节的变化,组织幼儿创设本土文化特色区活动,使其充分体验本土文化活动的趣味;让幼儿在与人、事、物的密切互动中,获得有益的信息和直接的体验。

(2)挖掘家长资源。家长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他们之中有能工巧匠、科技与文艺人才等,可以将其整理成“家长资源库”,当某个主题活动需要时,便由教师事先与某个家长取得联系,以便提前做好准备,为课程服务。家长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丰富了教育资源,促进了教师、幼儿、家长的共同成长。

(3)挖掘社区资源。社区资源中存在许多可以为课程服务的有利因素,如旬阳的名胜古迹、民俗文化、家乡名人、老城区等,以及相关的人、事、物,这些都是教师用来引导幼儿进行探索和学习的宝贵资源。

(4)挖掘景观资源。旬阳有着别样的风景,如巍巍秦巴山脉、悠悠旬河汉水、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中华太极城;以老城西门、洞儿扁等为代表的旬阳古老建筑;形形各不相同的桥等,这些资源可以在参观、社会活动等过程中涉及,也可以绘画、手工制作等形式呈现。

(5)挖掘民风民俗资源。在民风民俗的传承中,地方节日的开发、传承最为突出。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抓住地方传统节日的特殊性,引导幼儿感受地方节日的意义和乐趣,激发其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另外,地方特色饮食也随着地方文化的开发而脱颖而出,如蜀河件、浆水面、炕炕馍等,幼儿园也将其作为单个或机动的活动开展。

(6)挖掘民间艺术资源。依据本地的资源优势,将民间艺术作为幼儿园特色项目研究,如旬阳民歌、号子、刺绣等,在引导幼儿参与的过程中也使本土优秀文化得以传承。同时,由于民间艺术具有可听、可看等特点,幼儿园可以园本课程的方式将其充实到课程中,形成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凸显办园特色。

3.开发本土文化课程

为促进幼儿对本土文化的认识与认同,幼儿园遵循全面性、整合性等原则,将旬阳本土文化进行筛选、整理、加工,使其成为幼儿能理解、接受的教育内容,并汇编成册,建构丰富多彩的本土文化教育课程。经过环境的创设、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及教师自己开发的本土教材,落实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使幼儿获得有益的发展。如幼儿园开发的课程“蚕宝宝的秘密”等,另外还编制了《旬阳民间游戏集》《旬阳民歌集》等本土文化教材,建立了丰富的本土文化资源库,丰富了幼儿园的课程内容。

幼儿园特色课程建设篇7

一、传承园本特色,形成园本课程新思路

在园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们因园制宜,全面分析幼儿园发展轨迹、师资水平、幼儿及家长现状等原有基础,逐步形成了符合园情的园本课程。

1.融合民间艺术特色:让“主题”成为园本特色的核心。

我园90年代,就把艺术教育作为幼儿园特色,通过多年实践积累了美术教育经验。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把“主题”融入学习活动中,把原有的艺术特色整合在幼儿主题学习活动中,建立了“在欣赏、观察和创新体验的过程中,建构知识、获得有意义经验”的幼儿园特色课程,自编了一系列园本教参,如《悠悠青花瓷》、《七彩印染》、《走进脸谱艺术》、《剪纸艺术》等,形成了结构完整、操作性强的园本课程。

2.发挥全员智慧:让“教师”成为课程建设的主体。

教师不是被动的课程执行者,而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园本课程的建设和顺利推进,关键在于教师对课程的认识和参与程度。为此,我们引导每位教师分析自身的专业兴趣与特长;发动各教研组分析班组的文化和优势;鼓励骨干教师参与梳理幼儿园的课程特色;调动全园教师了解社区、家长的教育需求和可供利用的教育资源。通过全园性会议、教研组集体研讨等方式让教师全面参与园本课程建设,为园本课程的顺利实施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丰富课程内容,开辟园本课程新渠道

在特色园本课程实施中,我们逐步认识到:幼儿的学习不能局限在幼儿园,必须赋予课程开放的理念,向社会和大自然取经。为此,我们积极倡导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带领幼儿走出幼儿园,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

1.有效利用自然资源

一年四季,农村风景各异。春季,组织春游踏青,观油菜花开,一片金黄,微风过处,掀起绿色波浪,看蜂飞蝶舞,燕子掠空;夏季,到荷田看荷花盛开,闻满田荷香,到鱼塘看蛙跳、鱼跃;秋季,观察遍地金黄的稻田,听收割机隆隆的响声,喜看丰收的景象分享农民的喜悦;冬季,欣赏“银装素裹”“分外妖娆”的雪景,体验堆雪人、打雪仗的快乐。孩子们在大自然中观察景物,喜不自胜,热爱家乡之情油然而生。

2.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

组织幼儿到烈士陵园祭扫,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曹甸历史文化丰厚。抗日战争的烽火年代,元帅在这里指挥了著名的“曹甸战役”,现建有“四零烈士陵园”。粟裕将军为首任校长的“苏中公学”,在金吾庄创办,现设有“苏中公学纪念碑”和“新四军苏中学纪念馆”。这些场馆都是我们教育幼儿的好史料。每年清明节,我园都组织幼儿到县教育基地“四零陵园”进行祭扫活动,使孩子们懂得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组织幼儿到工厂参观,了解工业经济发展状况。我镇工业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工厂林立。据不完全统计,工业企业有近二百户,单规模工业就有近二十户。尤其是教玩具工业名闻全国,致使曹甸镇获得“教玩具之乡”的美名。我们组织幼儿到一些工厂参观,让他们懂得工人辛勤劳动对国家建设贡献的重大意义和作用,也使他们萌发出长大了也要当工人参加国家建设的意愿。

组织幼儿到敬老院开展献爱心的活动。孩子们到敬老院,看老人过上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幸福晚年生活,感受到党和政府对老人的关坏之情。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为老人服务,培养他们的敬老、爱老的社会道德的情感。

3.合理开发社区和家庭资源。

组织幼儿到农贸市场,超市参观,观看民间文艺表演,感受多元文化的魅力。我镇素有以淮戏为主的“戏窝子”的之称,打莲子、打花鼓、打腰鼓、舞龙、舞狮等民间文艺多姿多彩。由于受到多元文化的感染,熏陶,他们精神轻松,心情愉快。

4.利用节日资源。

“六一”是国际儿童节,而我园每学期的每个月都有一个“儿童节”:2月花灯节、3月童话节、4月健身节、5月园庆日、6月艺术节、9月玩具节、10月丰收节、11月感恩节、12月民间美术节。

三、多元化课程评价,提升园本课程新内涵

由单一化的课程评价模式转向多元化课程评价模式是课程评价领域逐渐发展、成熟的标志。园本课程评价应以《纲要》中的幼儿教育目标为依据,正确运用多元化的教育评价理论和方法,构建多元主体、多元视角、多种方式和多样内容的评价体系,以此促进园本课程的健康发展。

1.评价标准的多元化。

2001年6月,我国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改革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同年8月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则将教育评价的多项服务功能进一步具体化,强调它“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位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

2.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在教育活动中对幼儿的发展状况应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将评价与教育活动紧密结合,如采用轶事观察记录法,对幼儿在生活中表现出的典型事例进行详尽记录并加以分析,真实、公正地反映幼儿的发展现状;采用个案追踪记录法,对个别幼儿进行较长时间的跟踪观察,记录其成长轨迹;运用作品分析法、行为检核法、建立幼儿成长档案袋等方式,客观地记录儿童的成长特点,结合教师科学合理的分析与解释,在家长的密切配合下,使其成为改善教师教学、促进幼儿积极发展的教育工具。

幼儿园特色课程建设篇8

社区是幼儿生长生活的场所,利用社区资源能使幼儿在真实的环境中探索学习,开阔视野,得到发展,也能使园本课程特色化。我园坐落于古运河边,闻名遐迩的古运河有着悠远的历史,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我们组织幼儿在古运河边巡游,走一走水弄堂、跨一跨清明桥、坐一坐小木船、看一看大码头,使幼儿充分感受到浓郁的民俗民风民情。

1.社区资源,丰实课程内涵

我们充分利用幼儿园的地理优势,结合古运河南长步行街区的开发,在园本课程活动中我们带领幼儿参观民清时的评弹书场、丝绸博物馆;看民间艺人编织竹椅竹凳、捏制面人;看糖年糕、豆腐花、糖人等民间小吃制作工艺并品尝,增长了幼儿的知识面。通过系列的亲身体验,使幼儿对古运河片区的环境有了充分的了解。

位于古运河边、紧邻幼儿园的南禅寺也是一块重要的社区资源。我们紧紧抓住这个宝贵资源,多次组织幼儿参观南禅寺,每年的端午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南禅寺里都会热闹非凡,“猜灯谜”、“舞龙舞狮”、“杂耍”等孩子们平时看不到的民间习俗都会登台亮相。我们及时抓住这一契机,带孩子们来南禅寺看一看、玩一玩、逛一逛,使孩子们能亲身感受到民间节庆的热闹场面,体验民俗文化的博大精深。回到园所,孩子们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浓郁的社区资源丰富了园本特色课程的内容。

我们还主动与街道、居委会取得联系,吸引有专长的社区人员参与到幼儿园特色课程的开发:社区剪纸大师奶奶来园为孩子们现场表演精彩的剪纸艺术;竹笛爷爷为孩子们带来悠扬的笛声;社区婶婶为孩子们准备演出的机会与场地。在社区领导的支持与协助下我们还与社区联合举办了“亲亲古运河环保小卫士”、“我教社区爷爷奶奶学电脑”、“爷爷奶奶教我念童谣”等活动,多彩的活动增加了特色课程的元素。

2.家长资源,充实课程内容

幼儿园的家长有着不同的知识和成长背景,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合作伙伴,也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支持者。在园本特色课程的建设中,我们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与家长取得密切联系。如锡剧传唱特色课程建设中,我们利用职业是锡剧演员的家长来园给孩子们现场表演锡剧,指导老师及幼儿学唱锡剧;把爱好锡剧的家长也请进园,请他们给孩子们说戏、唱戏、演戏,让孩子们能亲身感悟到无锡地方戏曲——锡剧的魅力。

我们还充分发挥家长的聪明才智,发放民间游戏征集稿,广泛征集家长创编的民间游戏及童谣,使民间游戏和童谣在幼儿园开花结果。同时我们也邀请家长来园参加各项亲子活动,使家长们能参与到园本课程中,感受到园本特色课程的魅力。

3.名人资源,拓展课程外延

江南水乡无锡有着浓郁的文化底蕴,深厚的文化孕育出一批又一批的传承无锡文化的热心人士,他们热爱家乡文化,热衷于传承家乡文化,我们从中挖掘有效的人文资源,为构建园所特色课程服务。

王全大老师是全国有名的摄影大师,也是拍摄运河第一人,相机里的古运河别有风味。我们邀请王全大老师作为我们家委会成员,热心的他无偿为孩子们带来了他拍摄的各种角度下的古运河、南禅寺、南长街等照片,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使孩子们跟着摄影师审美的脚步感受运河文化的美。

古运河文化研究会曹荣之老师致力于古运河文化的研究,他积极参与我园特色课程的开发,更将自己研究的专著赠送给老师们,增加老师们对古运河文化的了解。

陈老师是著名的锡剧表演艺术家,也是全国梅花奖得主。我们在家委会成员锡剧院院长的联系下得到了陈老师热情的帮助。陈老师从说、唱、演,一句一句悉心教授;老师们从示范、还课、点评、表演,观看锡剧表演、感受锡剧人物唱腔、体验服装化妆,领略到本土戏曲文化的魅力。锡剧传唱活动一课三研,陈老师帮助教师探索教学方法,在锡剧专家的引领下老师们开始了锡剧进幼儿园的积极尝试。与锡剧专家的互动交流使每一个教职员工进入了锡剧的殿堂,也促使老师们对锡剧进入幼儿园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同时,锡剧表演艺术家小王彬彬等与我们的小朋友锡剧迷粉丝亲密接触、同台表演,也极大地鼓舞了孩子们唱锡剧的热情,使锡剧传唱特色课程项目得以深入发展。

社区文人及文化名人的加入为幼儿园特色课程的建设添砖加瓦,使幼儿园的特色课程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充实。

二、民俗环境资源——园本课程的着力点

我们将民俗文化融入到孩子们的生活、学习的各个环境之中,积极创设民俗文化氛围,让幼儿感受到浓厚的民俗文化生活和学习环境、人文环境,使我园的园本课程的园所特色环境,感受民俗文化的丰富和精髓。

1.园内环境,体现民俗化

进入幼儿园的主干道,就能感受到了浓浓的水乡气息。园门外的大幅“水乡风光”喷绘图、巨幅的江南水乡图展现在青砖绿瓦的门厅玻璃墙上;门厅上方悬挂着蓝印花布的帷幔;大厅内悬挂着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的具有民俗特色的灯笼;走廊边挂着古运河上的八大景点介绍;走廊内孩子们自己手绘的线描画将江南水乡的韵味一览无遗;楼梯角可以看到孩子们平时最感兴趣的游戏——弄堂游戏的照片及游戏说明。园内的每一面墙,每一条走廊,每一个角落都洋溢着浓浓的运河韵味,散发着运河所特有的文化魅力,体现了园所文化特色,这样的环境也在不知不觉中熏陶和感染着幼儿,与幼儿进行了有声和无声的对话。

2.专用室环境,呈现儿童化

内涵丰富的“小阿福民俗博物馆”是我园的特色工作室,也是孩子们流连忘返的地方。在这里,有许多老师和家长收集的藏品和玩具,孩子们可以在这里抛一抛铁环、转一转陀螺、赏一赏小伙伴们精美的作品……

富有水乡韵味的“小阿喜泥工室”里,孩子们用惠山泥制作的小桥、小船静静地摆放在展示柜上组成了“清晨的水乡”图,泥工室里琳琅满目的工具、孩子们稚拙的作品丰富了工作室,使工作室尽显水乡园所特色和儿童的特色,特色环境的创设以无声的语言丰富了特色课程的内容。

3.班级环境,凸现个性化

各班都结合园所文化主题、班级课程主题以及时事 、时令特点,精心创设师幼互动的班级环境。每个主题的过程都体现了师幼互动的过程。如:区角内教师自制的民俗区域游戏材料,让孩子玩出了快乐;各角色游戏区域让孩子童年生活更精彩;“亲亲古运河”、“锡剧小舞台”、“蓝印民俗风”等使班级环境、班级游戏环境、区域环境都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浓厚的儿童化,也体现了环境课程的“以生活为本,以儿童为本”的理念。

三、特色活动资源——园本课程的关键点

民俗、民风、民情的内涵博大精深,有许多内容难度较大,是学前幼儿无法领悟的,这就需要我们老师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及教育资源的意义来进行筛选,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加工改造,把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内容纳入园本特色课程。在课程实施中我们注重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重视幼儿兴趣的培养,努力将复杂深奥的民俗文化资源儿童化。

1.童谣吟诵活动,传承无锡方言

现如今家长的年轻化以及普通话的普及,无锡方言几乎从孩子们的生活中逐渐退出,为保护无锡民俗文化的精髓,拓展和丰富幼儿语言发展的途径和手段,提升幼儿的语言智能,我们通过趣味化、儿童化、情境化、游戏化的童谣吟诵活动,让孩子们从学讲无锡话到喜欢讲无锡话到自如地用无锡话交流。

在园部组织的“无锡方言进课堂”活动中,老师们生动地演绎着一个个童谣经典活动,如小班的“小阿福聊天室”,中班的“我来讲劲头”、“阿福阿喜报天气”,大班的“阿福阿喜说新闻”、“无锡方言大PK”等活动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我们逐步将组织教学活动的主动权、话语权交到了孩子们手中,让他们在活动中自主表达、自由交流、自发对话、轮流主持,使无锡方言在孩子们稚嫩的口中显得更加妙趣横生,赋予了园本课程更大的活力和生长空间。

2.锡剧传唱活动,传承戏曲经典

锡剧艺术作为无锡市地方戏曲,已拥有150年发展历史,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不仅是无锡的文化财富,也是江苏乃至全国的艺术珍宝。我园紧紧抓住这一具有地域特色的、本土化的地方戏曲,逐步培养幼儿的艺术感受力、审美力、表现力,我园被荣膺“无锡市锡剧传承特色学校”后,为更好地开展锡剧传唱活动,我们走进了锡剧博物馆、人民大会堂、江南大学、南禅寺社区,在“观看锡剧演出”、“与锡剧专家面对面”、“畅谈锡剧研究体会”、“锡剧传唱一课三研”等活动中,逐步找到了“锡剧传唱”与“幼儿自主体验式学习”的抓手,让孩子们通过各种感官去欣赏、感受、模仿、表演锡剧的韵律美、服装美、妆容美、舞台美、肢体美、情境美,萌发幼儿对美的鉴赏力、感受力,最终达到表现、表达、表演能力的提升。

随着园本课程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不仅仅将该课题研究的点局限在一堂锡剧活动上,而是将“锡剧”渗透到一日生活各环节中,使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浸润着戏曲文化的熏陶,其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进一步激发,一听见锡剧就会自然地唱起来、跳起来、演起来。

我园还积极拓展幼儿学习途径,让幼儿登上锡剧大舞台,为他们带来不同的学习体验。2012年无锡市首届“小小红梅奖”少儿锡剧邀请赛上,我园作为唯一的幼儿园参赛代表团队,“小红花锡剧队”选手演唱锡剧《红花曲》选段“一峰更比一峰高”,稚嫩童声中融合着锡剧韵味,孩子们专注的表演引来了现场评委的叫好与掌声,并获得金奖的好成绩。2013年在“薪火相传”小王彬彬锡剧演唱活动中,我园幼儿与锡剧名家小王彬彬一起同台演出,获得一致赞誉。

3.弄堂游戏活动,传承民间游戏

我们儿时玩的弄堂游戏已经渐渐远离现在的都市,我们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将一些优秀的弄堂游戏进行搜集整理,确定促进幼儿发展的活动目标,以及适合幼儿阶段游戏的玩法及指导要点,改编设计了100多个充满童趣、深受幼儿喜爱的游戏,让这些弄堂游戏,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展现其独特魅力,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愉悦幼儿身心,并促进其动作、语言、社会性等发展。

特色活动资源不断丰厚了我园的园本特色课程,其构建的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满足了幼儿的个性发展、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逐步成为我园课程构建的主要方向之一。

幼儿园特色课程建设篇9

所谓特色建设,是指在出色完成幼儿园教育教学任务外,整体上具有独特、稳定、优质的个性风貌的幼儿园特长教育。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优质教育,也不仅仅局限于软硬件的建设与投入。特色建设应该在教育理念与规划上具有前瞻性、教育手段与方式上具有独特性、教育效果与影响上具有深远性。特色建设的这些优秀品质,源于幼儿园的内在本质,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磨合、锤炼出来的。显然,特色建设离不开优质的师资,更为重要的,特色建设明显促进了师资的优质化。那么,特色建设是如何成为撬动师资优质化的支点的呢?

支点一——特色确立基于师资现状,又促进师资的“同向化”

特色确立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更不能朝令夕改,而是一所幼儿园全盘考虑硬件发展历史、师资现状、培训资源、地域特色、幼儿家庭结构等因素在相对长的时间内整合出来的具有教育代表性的特殊教育模式。特色确立也是师资管理的“眼睛”,因为特色的实践巩固与深入都与教师有关,没有对教师个人及群体的知识结构、学养、兴趣爱好等长期研究与统筹,特色建设就纯属子虚乌有;同时,特色建设要是不能促进师资的优质化发展,这样的特色不仅毫无意义,更有可能阻碍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因此,特色确立以师资现状为基础,尽管不能涵盖每个教师的爱好与特长,但可以融通全体教师的课外知识与兴趣,还可以将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实践综合起来,形成一所幼儿园标签式的教育理念“同向化”。

8年前,我们就着眼于我园的特色建设,全园25位教师,尽管不少老师的兴趣很广泛,但涉及的程度并不是很深,但有一项调查研究引起了我们的极大兴趣:围棋。这项活动不仅能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社交能力、自我控制能力以及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能提高教师的文化修养和人文气质,同时,围棋不仅是一项竞技体育,更是一种文化、可以促进幼儿园的交流?协作,增强整个园的活力与向心力。因此,我们通过一个阶段的调研论证,在当时全园青年教师比重大、教师对兴趣的培养期望值高,社区特色教育容易衔接的现状上选择围棋文化作为特色发展,就涵盖了活力大、介入易、前景好的特色化建设预期设想。

支点二——特色打造基于师资开发,又促进师资的“精英化”

相对而言,特色确立是容易的,关键在于特色打造,特色打造以内涵发展为基础。特色的内涵是指特色的核心发展本质,内涵发展是优质发展的前提,而优质发展是幼儿园发展的高级层面。内涵发展需要园长将眼光和思维聚焦到教育的根本问题“培养怎样的幼儿,培养什么,怎么培养”以及它的前提“塑造怎样的教师,塑造什么,怎么塑造”,只有清晰了这些问题,才能真正深入课堂、课程、园本文化层面去思考、建构和实践探索,才能走上内涵发展之路。

内涵发展不是突发奇想,而是幼儿园站在更高更全更广的视觉上的思维升华,是体现一园教师乃至一个地区幼儿教师的整体发展方向,也只有将内涵发展明确化,才有可能将特色纵深打造,特色好比“口袋”,内涵是“物件”,口袋里不装物件,这个口袋永远都鼓不起来也站不起来。

由此观之,特色打造不仅依托于教师更依托于优秀的师资,因为,特色打造归根结蒂要依靠教师尤其是骨干教师来引领。立足全园教师,着眼师资开发,培养特色教师团队就成为特色打造的必经之路。同时,优秀的特色教师团队也必然是师资的精英队伍,因为,特色的打造也是教育教学的深层延伸,更是教师理念与教学实践的一个缩影,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

特色打造的途径不是抽象的,这些途径概括地说是“请起来、走出去”。主要有业务培训、公益讲座、开展相关活动等等,在这些过程中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培养她们的自信,培养她们驾驭各种应变的能力,培养她们的主人翁意识等,从而提升幼儿园的整体师资管理。

例如:我们在特色打造过程中,不断开发新的教育资源。比方说引进优质课案,加强与周边相同或相近特色的幼儿园交流,定期举办围棋讲座,不定期安排教师参加围棋培训等等,同时,我们还将特色建设融进幼儿园常规活动中,如举办围棋文化艺术节,举办教师围棋比赛,举办围棋文化课程整合研讨,举办亲子围棋活动等等。

表一:特色打造下教师团队活动汇总及与全园活动比对表(2005年—2012年)(见表一)

围绕特色打造的系列活动,极大地提高了教师挖掘课内外知识的能力,丰富了她们的教育教学经验,也开阔了她们对幼教事业展望的视野。一支精“演习”、能“实战”、善“引”善“导”的特色教师队伍脱颖而出,也成为引领我园教育教学的骨干队伍。

支点三——特色巩固基于师资优化,又促进师资的“群英化”

特色巩固是特色建设的定型阶段,也是彰显特色价值的主要过程。价值是事物所具有所释放的广义有序化能量,是一种更高层面的“意义”,是一种更具有战略眼光的评判标准。文化是积淀的结果,“价值”是文化的核心。因此,“特色文化”是幼儿园特色建设的核心要素。幼儿园特色巩固只有围绕“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特色文化”展开,才能促使价值指引下生成和积淀的文化体现特色建设的优质性、先进性和持久性。

首先,特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具有特殊渗透力,不仅可以达到渗透主体的主观愿望,更为特色的深入奠定完美的铺垫。作为渗透主体的教师,必须确保自身的优质性。其次,特色的巩固是整体行为,这个实施的主体也必然是群体文化的积淀,甚至是一所园一个地区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的综合文化积淀,从而确保这个价值的先进性。再次,特色的巩固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经过管理者与实践者若干次的大浪淘沙,因此必然是一个集腋成裘的持久过程。

例如:我们在开展特色的同时,也特别注重引导教师对特色文化价值的开发利用。比方:引导教师对围棋文化深度挖掘。围棋作为古老的东方文化,在新时期又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成为幼儿素质教育的几大热门科目之一。通过教师挖掘,可以明晓围棋文化具备“全面开发智力,促进大脑发育;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养成勤于思考习惯;集中孩子注意力,磨练幼儿意志;培养孩子德、智、体、美等方面的良好素质” 等的特殊功能。同时,可以培养教师开发新的教育资源、完善特色园本课程、探究个性教育模式等的能力。

表二:特色巩固下围棋文化开况汇总表(2005年—2012年)(见表二)

特色文化的开发开展为师资的进一步优化提出了新的课题,让教师的师资优化意识也随着特色巩固由自觉转为自发,一批又一批的教师在巩固中看到了自身的成长,为我园师资的整体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支点四——特色发展基于师资提升,又促进师资的“远景化”

幼儿园的实力竞争很大程度上是特色建设的竞争,竞争以特色发展为核心,而特色发展以师资提升为内核。特色建设通过“确立、打造、巩固”三层蜕变,最终化蝶为“发展”,这也是检阅一所幼儿园特色建设是否顺应时代和教育发展的唯一标准。发展的基础是师资提升,也必然依赖于师资提升,因为教师自始至终都是幼儿园提升的第一生产力,同时,特色发展又促进了师资建设的“远景化”,自然而然地为师资优质化的长远发展铺平了道路。

提高教师特色教学能力。只有教师业务素质提升了,才有一日活动品质的提升。特色建设尽管建立在个性化教育的基础之上,但对教师的业务要求超出了一般范畴,对教师的综合素养也提出了更高标准。特色教学大多没有间接经验借鉴,只有依靠教师的直接经验积累,这种能力的提高具有强大的主观性,因此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普遍提高带来了非常大的帮助。

例如:我们开展围棋特色教育以来,教师在围棋方面的知识与课堂教学能力均得到了不断巩固与提高,教师间“传、帮、带”意识蔚然。老师们不仅摸索出成熟的围棋教学思路与技巧,而且围棋课由“试探”到“成长”到“展示”到“示范”有序推进,这样的优质课展示与评比不仅定期在园内展开,而且也成为不少教师园际特色课堂教学交流的新亮点。

提升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教育科研是教师教育教学优质化的重要环节,这不仅是一种逻辑思维表达能力,还是教育贴近教材、贴近幼儿、贴近时代的具体体现。在有限的外部特色资源下,教师有更多更大的空间思考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因此,特色开展为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素材和载体,为教师的教科研成长搭建了扶手。

例如:我们开展特色教育以来,关于特色教学的研究氛围非常浓厚,在帮助幼儿树立自信的过程中教师也一直在与幼儿共同进步。教师不仅对科研的认识有了提高,研究能力也有了明显进步。在独立开展的课题研究中,从选题到开题再到研究和总结每个老师都经历了一套完整研究过程,积累了宝贵的教研经验。

壮大教师开发实施能力。如果说教育是一种实践,那么特色建设的开发与推进就是最前沿化的实践。因为,办园特色是个性的,它并无经验与模式借鉴,需要实践者经过缜密的预构、实践、修正、再实践、巩固、推广等过程,这也就促进了教师对特色乃至教育发展的开发实施能力的培养与壮大。

例如:我们在开展特色教育过程中,不仅有特色开展的总体中长期规划,教师们也自主确立了无数课题,并且对课题进行了观察、梳理与评判,开发了一系列可持续发展课题。如:围棋文化园本课程的进一步规范与拓展、童趣化和游戏化在围棋文化中的渗透、围棋文化园本课程在教学中的价值、围棋特色对教师驾驭教学与自身发展的作用、学科整合与园本课程的关系、学科整合对幼儿教学与管理的作用等等,这些课题的设想与开展让教师站在了教育新思路新资源开发实施的最前沿,也有力促进了我园特色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拓展教师自我超越能力。教育是可持续的,这样的持续不等同一般意义的延续,而是自我超越。特色发展为幼儿园管理者与教师的自我超越进行了能力拓展,这也是一所幼儿园在同类园中具备独特魅力与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例如:我们开展特色教育以来,园长室的同事与老师们就经常谈及自身以及全园发展的方向与目标,在我们确立的“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幼儿园围棋课程构建与实施的深化研究”基础上相应制定了个体及集体的中远期发展目标。如:我们立足自己园的特色思考“围棋园本课程办园特色形成的研究”、“园本课程开发促进教师发展的研究”、“幼儿围棋成长案例的研究”等等,以期进一步拓展教师个体与整体的自我超越空间。

表三:特色发展下教师特色成果汇总及与总体成果比对表(2005年—2012年)(见表三)

幼儿园特色课程建设篇10

一、关于幼儿教师的角色定位与素质结构的研究

(一)幼儿教师角色定位

幼儿教师的角色是指幼儿教师在幼儿的生活和学习中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反映出幼儿教师的儿童观、教育观。教师的角色问题集中体现教师职业的劳动特点,同时也反映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公众对教师的期望水平。幼儿教师角色确立的主要依据是基于对作为学习者——儿童的理解。

瑞吉欧教育体系认为:幼儿教师除了担任保教工作者这一基本角色之外,主要还担任儿童的倾听者、儿童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伙伴,儿童学习的支持者、引导者、激励者、研究者和学习者等多重角色。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理论认为:幼儿教师应是幼儿权利实现的保障者,幼儿自由活动的观察者、幼儿内在秘密的研究者、幼儿活动环境的创设者、幼儿自我成长的指导者及家、园双向合作的联络者。借鉴国外先进理念,结合目前时代特点,我们的幼儿教师角色正在不断发生变化:从教育活动的“独奏者”向“合奏者”“伴奏者”转换,由“权势权威”角色向师幼平等互动角色转换,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换。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教师不仅是施教者也应是儿童心理学工作者;教师应由儿童的统治者向儿童活动的参与者和伙伴转换;教师应由实践者向既是实践者也是学习者转换;幼儿教师不是幼儿的“保姆”和一般意义上的游戏伙伴,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教导者”或“传道、授业、解惑”者,而是一个“以专业的眼光赋予学习者和学习以价值的人”;他们应该同时担任以下几种角色:生活中是妈妈,课堂上是老师,游戏中是朋友,学习中是榜样。并且在幼儿游戏、科学探索、绘画教育、英语教育等不同情况下,所表现出的幼儿教师角色要求不同。

从多元文化背景看,人们对幼儿教师角色有多元期望要求,学者们提出:幼儿教师是幼儿的第二任母亲,是幼儿对话的伙伴,是研究者和理论的构建者,是家园公共关系的调节者。从信息时代特点看,幼儿园教师的基本角色既是教育者又是研究者。作为教育者,幼儿教师应该是引导型、创造型、方法型和因材施教型教师;作为研究者,幼儿教师应该是学习型和研究型教师。信息时代下的幼儿教师应该在充分认识、全面把握信息时代教育具有的新特色的同时,重新审视、定位自己的角色,做到学习者、研究者与教育者三位一体。

以上所谈的幼儿教师角色,是指他们的社会角色,幼儿教师是社会的代表者,要求用社会对幼儿教师角色的规范要求自己。同时,幼儿教师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根植于个体的生命中,反映个体的内在需求和情感世界。幼儿教师角色应该是角色自我和个性自我的统一。幼儿教师要承担与其角色相适应的行为模式,符合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望,但这并不排斥教师的个性,教育活动不是幼儿教师的角色表演,是他们的生活本身,培养幼儿的个性和创造性是现代化幼儿教育的目标,如果教师自身都缺乏个性和创造性,就难以完成幼儿教育这一艰巨的任务。

(二)幼儿教师素质(能力)结构

幼儿园教师素质是指幼儿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所具备的比较稳定的职业形象和综合能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幼儿身心发展有直接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一般认为:幼儿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职业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及优秀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教师要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和高度的事业心、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语言文化修养、较好的艺体教学及组织幼儿艺体活动的能力,通晓幼儿教育科学理论和各种课程的教学技能,具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还要具备全面、正确地了解儿童发展的能力;有效的选择、组织教育内容的能力;创设发展支持性环境的能力;领导和组织能力。幼儿教师不但要具有童心、爱心,还要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较宽的知识面,有较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较强的保育能力。

由于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其心理素质和创新素质越来越受到关注。幼儿教师心理素质是指以人格为核心内容,经由先天和后天的合力作用所形成的,与幼儿身心发展密切相关的并对其有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综合表现。她是幼儿教师其他素质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对幼儿的成长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包括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品质、积极的创新精神和较强的科研能力、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耐受挫折的能力、广泛兴趣和合理知识结构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豁达的胸怀五方面。"

提高幼儿教师素质的途径有两方面,一是幼儿园方面,要规范管理,营造教师自觉提高自身素质的氛围;通过激励机制,鼓励教师自觉提高自身素质;通过竞赛机制,促进教师提高自身素质;通过继续教育措施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经验交流和观摩活动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要注重培养中坚力量,发挥带头作用。二是教师自身方面,要多读书,不断吐故纳新;多交流,不断取长补短;多反思,不断完善自己。要开展教育行动研究。要加强师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自我教育;认真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二、关于幼儿教育教师职前培养的研究

目前,幼儿师范学校等幼儿教师的岗前培训机构在教育教学目标、内容、课程、方式方法上仍存在不能适应新的需要、联系幼儿教育实际不够等问题,片面强调艺术技能、专业理论知识和各科教学技能,忽视人文素质的培养。金庆玲在其《论学前教育专业系统教育实习模式的构建》一文中指出:幼师教育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如实习基地建设的措施不到位,实习指导教师素质不高,实习时间短,形式单一,效果差,缺乏客观的标准化的实习质量评价体系。正是这些问题导致幼教专业毕业生教育理念不先进,专业思想不巩固,技能特长不过硬,教学实践不充分。因此,提出应改革学前教育专业系统教育实习模式。

由于幼儿园课程改革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加上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教育正逐步走向市场。因此,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规模、课程设置、技能训练等都必须遵循教育规律,面向市场需求加以改革。吴荔红在其《对新时期幼儿教师职前教育的改革设想》一文中提出:要改革招生制度,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允许专科院校招收高中毕业生,允许本科院校对报考人员进行面试,保证生源的质量,要把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知识,能在托幼机构从事保教和研究工作的教师、学前教育行政人员、家庭教育的指导和科研人员以及其它有关机构的教学、研究人才;要建构新的课程体系,改革传统的培养适应分科教学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探索能够培养学生适应各种教学模式课程体系;要改革教学方法,改革重课堂轻实践教学的模式,采取“模拟课堂”和“实践操作”,增设“观察记录幼儿行为”的课时,扩充“儿童发展”的内容,重视“课后阅读笔记”的检查等等,加强学生的理论修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另有研究指出,幼儿教师培养要创新管理体系,打通幼儿教师职前职后培养通道;要创新培养规格,既要有现实性,也要有前瞻性,既要有地域性,也要有国际性,既要有统一性,也要有层次性;要创新课程设计,构建合理的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实践活动课等课程体系;要创新技能培训,赋予传统技能的新内涵,增添时展需要的新技能,提出技能考核的新要求,实施素质证书的新制度,制定技能免考的新方案,推出毕业生基本功汇报表演。

三、关于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研究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是指幼儿教师通过职前师资培育、任教和在职进修等方式不断发展和完善其专业结构、更新其专业素养的发展过程。当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幼儿教师在社会中的专业认同度不高,人们把幼儿教师看作一个职业,却没有把幼儿教师看作一个“专门化的职业”,甚至还称其为“高级保姆”。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普遍偏低,工作压力偏大,部分教师职业倦怠明显。这类问题在民办园与农村幼儿园更加突出。民办园师资来源渠道狭窄,教师身份不明,基本权益没有保障,高素质教师严重缺乏,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师专业主体性不强,缺乏专业化意识;多数民办幼儿园对教师只重使用,不重视培养,缺乏促进专业发展的环境。

造成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不良的原因大致可以从这些方面来考察:从教师自身来看,幼儿教师有它自身的特殊性,自主专业发展的意识不强,思维方式单一,知识更新慢;从社会来看,幼儿教师的专业地位还没有形成共识,社会公众对于幼师职业的认同度和期望值低,政府和社会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不够,对幼教管理的随意性,对幼教从业师资把关不严以及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从幼儿园自身来看,幼儿园管理封闭,促进专业发展的活动少。

要走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需要各方面的协同发展。首先,政府要重视幼儿教育,把幼儿教育作为政府的责任,真正纳入当地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之中,提升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依法落实民办幼儿园教师的有关待遇、平等对待民办幼儿园教师。对城乡非国家编制的幼儿教师实行民办教师制、定期聘任制,给予政府岗位津帖,实施社会化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等。第二,幼儿园要在教师招聘、团队精神养成、专业培训、薪酬管理等方面作出有效探索,改革课程管理和教育教学管理,开展课题研究,建立“教师成长档案”,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第三,幼儿教师自身也要做出努力。要把自己的教育实践作为研究对象,从自身的教育实践中寻找研究课题,以此作为切入点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积极主动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个人反思。还可以通过“博客”“课例研讨”以及新老教师“传帮带”等基于同伴互动的团队专业学习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关于幼儿教师队伍管理研究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管理理论研究的纵深发展,管理理论也逐渐渗透到幼儿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要办好幼儿园,仅凭经验是不行的,还必须进行科学管理。管理是一种对资源的投入或资源的利用,以取得最佳管理效果的活动。在管理活动中,所涉及的资源有时间、空间、财力、物力、人力、信息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人力。这种把人作为一种资源来进行管理的观点,对现代幼儿园所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园所管理者,在人力资源的管理过程中应该做好用人、培养人和调动人的积极性等方面的工作。幼儿园管理者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要知人善任,确立现代人才观;充分信任,确立正确教师观;任人唯贤,确立先进管理观;多元评价,确立科学评价观,以提高管理水平和保教质量。幼儿教师人力资源管理还要努力进行园本师资的开发,聘用优秀的幼儿教师,开展多元化的园本师资培训,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和多样性的考评标准。

在幼儿园管理中,制度约束是不可少的,但是,如果制度过多、过密、过细、过严,单纯依靠“制度压人”实施管理,就会把教职工统得过死,限制教职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因而必须探索出一条适合教职工发展的“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相结合的“适度规范”管理模式,在人力资源的管理渗透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精神,充分挖掘教师的潜能,使每个教师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同时,对幼儿园教师的管理必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范幼儿园的用工行为,明确劳动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幼儿园人性化管理必须树立“依靠人”的全新管理理念,“尊重人”的最高管理经营宗旨,明确“开发人的潜能”是主要的管理任务,“凝聚人的合力”是组织有效营运的保证,“人的全面发展”是管理的终极目标。幼儿园实施人性化管理主要应注意营造环境,挖掘潜力,合理激励,科学评价。

五、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十五以来,我国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研究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这种关注推动了我国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这些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以上问题需要不断深入研究,下列问题也需要今后的研究者做出努力。

(一)关于政府、社区和家长在幼儿教师队伍建设中的角色与措施的研究

关于幼儿教师队伍建设,主体有幼儿园、教师、政府、社区、家长,但是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主要关注的是幼儿园和教师在队伍建设中的角色与途径,其他方面的研究关注不够。据所有可查成果,从政府角度谈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有一些,但都包含在其他内容的探讨中,独立成篇从政府角度展开讨论的很少,而关于社区、家长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作用与途径方面的研究没有涉及。

(二)关于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国际比较研究

在当今全球化、多元文化背景下,我国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应该怎样处理好借鉴与超越、继承与创新、本土化与国际化以及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这是理论和实践工作者都必须认真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为此,必须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国际比较研究,在启示和借鉴中推动我国幼儿教师队伍建设。

(三)关于农村等落后地区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

我国目前农村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所数都占到全部幼儿圆所数的80%左右,可以说,幼儿教师问题主要集中在农村和民办幼儿园,然而这两类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研究成果极少。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随着办园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幼儿教育和民办园必然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它们对我国整个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又最容易出问题。因此,对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应该加大农村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的力度、深度和广度。

(四)进一步拓展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的学科视野

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研究在学科视野上以教育学占绝对优势,多停留在经验总结阶段,实证研究与质的研究较少,具有针对性、前瞻性、可操作性、应用性的研究成果较为缺乏。对幼儿教师队伍建设进行研究,不能单从教育学、心理学这类教育学科中寻求解决方法与策略,还要综合运用社会学、经济学、伦理学、文化学,探究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与规律,从而解决实践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