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十篇

时间:2023-10-08 17:23:26

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篇1

关键词: 微课程 国际贸易专业 设计与开发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微信、微电影的盛行,我们的学习进入“微”时代。可汗学院的反转课堂和TEDed在线微课程的出现与发展,掀起了教育领域的微课潮流。目前,微课程的研究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研究热点,许多一线教师对此展开了较多研究。但现有的相关研究大多停留在理念和前景阐述层面,对微课程的实践设计层面的研究还相对比较缺乏。本文首先对微课程的概念和研究现状进行梳理,然后以国际贸易专业微课程为例,从实践层面对微课程的设计开发进行了研究,最后基于微课程设计开发的思想进行反思与展望。

一、微课程的概念

对于微课程的概念,目前还没有统一定义。自20世纪60年代起,英美等国家已着手开发“微型课程”(Mini-Lesson或Micro-curriculum),即集中针对某一主题设计与实施的小规模短时课程。

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提出了“微课程”理念,首创了声名远播的“一分钟的微视频”的“微课程”(Microlecture),其核心理念是在课程中把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紧密联系起来,产生一种“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

在国内,胡铁生(2011)可视为提出“微课”概念的第一人:微课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实践,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反映教师在针对某个知识点或环节的教学活动中所运用和生产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结合体①。本文研究的微课程主要是以视频为载体,教师针对某一个或几个知识点设计的时长约10分钟的小课程。

二、微课程的研究现状

“微课程”最终的起源地是在美国,之后国外诸多学者也开始进行“微课程”的研究与设计。从国外“微课程”的演变历程看,主要经历了Mini course,Micro lesson,Micro lecture,最后到MOOC四个阶段。在国外微视频资源开发和应用的研究方面,其典型案例如下图所示:

图1 国外微视频应用典型案例

随着网络在教育中的快速应用和移动学习的盛行,国内学者对微课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课程的设计、微课程的开发、微课程的应用、微课程的管理、微课程的评价,具体文献数量如表1所示:

表1 国内微课程研究现状汇总

从表中看出,近两年研究微课程的文献增多,并且集中在微课程的设计和开发领域。研究者主要以佛山教育局胡铁生(2011)、华南师范大学焦建利、上海师范大学黎家厚教授为代表,国内的实践案例以广东佛山市微课、华南师范大学“凤凰微课”为主。无论是文献研究还是实践案例,都对微课程的概念、设计及应用模式进行了研究。

三、国际贸易专业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一)《国际贸易实务》微课程框架设计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操作国际货物买卖的实际能力。在之前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形式比较单一,教学内容也是以教材理论知识为主,大多数学生对传统的面授课程感到枯燥,他们希望能增强课程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以便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和提高动手能力。《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流程性、操作较强的课程,本文将国际货物买卖操作流程分成若干个环节,将每个环节作为一个专题进行微课程设计,每个微课程10―15钟,有利于短时间内集中学生注意力,并结合各种新技术和媒体,在微课程设计上,突出微课程的交互性和可操作性。具体的课程框架设计如下。

表2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框架设计

(二)《国际贸易实务》微课个案设计

本文从《国际贸易实务》微课程中选取了一个典型案例进行了个案设计。国际贸易术语是《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非常核心的一部分内容,本文选取其中一个常用的贸易术语,按照“创设问题情境―设计情境对话―总结贸易术语买卖双方义务―知识要点自测”进行微课设计。

表3 FOB贸易术语个案设计

四、反思和展望

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资源,微课程已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使用,与此同时,对教师的教学设计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也提出更高要求。微课程的定义和设计开发有待进一步规范和系统化,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更深入地进行微课程实践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更好地促进改革。

注释:

①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参考文献:

[1]Harald Weinreich, Hartmut Obendorf,Eelco Herder,and Matthias Mayer. Not Quite the Average: An Empirical Study of Web Use[J]. ACM Transactions on the Web,2008,2(1).

[2]Gavin Bennett, Nasreen Jessani. THE KNOWLEDGE TRANSLATION TOOLKIT-Bridging the Know-Do Gap; A Resource for Researchers[M]. SageIndia: IDRC,2011.

[3]刘名卓,赵娜.网络教学设计样式的研究与实践[J].远程教育杂志,2013(6):79-86.

[4]赵健,裴新宁,郑太年,叶莹.适应性设计(AD)面向真实性学习的教学设计模型研究与开发[J].中国电化教育,2011(10):6-14.

[5]彭兰.碎片化社会背景下的碎片化传播及其价值实现[J].今传媒,2011(10):9-11.

[6]苏岩.微视频发展历史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11):33-35.

[7]沈夏林,周跃良.论开放课程视频的学习交互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12(02):84-87.

[8]胡铁生,焦建利.发达地区中小学教育建设现状分析:以佛山市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09,11-18.

[9]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10]梁乐明,梁锦明.从资源建设到应用:微课程的现状与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13,8-14.

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篇2

关键词:Visual Basic程序设计;CAI,GUI,OLE,PPT课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49-04

一、引言

该软件是由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的编程语言Visual Basic开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计算机辅助教学(CAI——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是计算机技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应用领域。由于近十年来微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相应课件开发工具的发展,使得各类CAI课件有了迅猛的发展。目前CAI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技术已显示出异常强大的生命力,它已成为深化教学改革的一种极有效的手段[1]。该软件在内容上将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的教案、课堂讨论、上机实验100条典型实例、课程教材每一章节的习题解答与学生自我测试等内容紧密结合,其自我测试部分的题库可以由课件的试题编辑功能来增补和修改。软件在功能上力求全面和完整,该软件作为一个成熟的CAI教学课件,它具有如下几个显著特点:

1.该教学软件的设计注重多媒体课堂教学的七个要素,所谓的七个要素[2]是指教案、讲授、讨论、作业、实践、考核和教材。教案与好的教材是教学活动的纲,其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和质量,为此我们首先选用了优秀的程序设计教材,即林卓然编著的《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程》(第二版)[3],这是一部电子教案、课堂讨论、习题与习题标准答案相结合的通俗易懂、内容较全面的21世纪大学计算机优秀教材。

2.为了适应教学内容与实践相结合的路线,该课件中使用了精选的实验例题,力求突出其代表性、典型性和实用性;由于该课件主要面向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的广大学生,所以在其包括的内容上注重了避繁就简、循序渐进;叙述上尽量做到简单明了、通俗易懂。

3.通过该教学软件的教案演示、课堂讨论、实验指导以及学生自我测试等功能的全面合理应用,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可以节省学生的大量学习时间,同时也能使使用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可以反复演练,快速提高程序设计技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具体工作中去。

下面将对该软件的软件结构、功能设计以及各主要功能模块中的关键技术的实现情况等问题进行分别讨论。

二、教学软件的主要结构与功能设计

本课件是采用Visual Basic编程语言开发的功能较全、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较丰富的一个完整的辅助教学软件,该课件的结构主要是由用户注册与登陆、课程教案演示、100条典型编程实例的实验指导、试题编辑与学生自我测试等模块组成的,具体如图1所示:

该教学软件的模块功能分配具体如下(见表1):

三、主要模块关键技术的实现

该教学软件是基于功能强大的程序设计工具Visual Basic开发出来的。该教学软件的实现主要采用了Visual Basic的GUI(Graphical User Interface)界面设计、OLE(Object Link & Embed)对象连接与嵌入以及文件处理技术。其中,GUI是由多种图形对象构成的用户界面,该软件中设计GUI界面使用了两种方式:一是直接使用Visual Basic提供的可视化的GUI设计工具,如:菜单和工具栏的设计;另一种是用户自己编写代码创建对象的方式,如:树形目录的创建,该教学软件中通过使用VB的OLE技术可以将PPT格式的教学课件与课堂讨论内容嵌入到软件中来,并可以将PPT课件全屏演示、播放。因为篇幅有限,下面以主界面、教案演示与课堂讨论、实验指导等三个关键模块为主,对课件的以上几个关键技术进行分别讨论。

1.主界面模块。教学软件中主界面的实现是最为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影响着总体的布局、思维的逻辑性以及功能界面的实现。主界面是由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PPT教案与各模块功能演示区以及状态栏等部分组成的一个标准的MDI(多文档界面)窗体,如图2所示。

这是一个父窗体,也是能为课件其它子功能的运行提供演示平台的一个容器对象。

2.教案演示与课堂同步讨论模块。该模块有课程教案演示与课堂讨论两个部分,该模块的实现效果可以从图2中看到,其中关键技术是树形目录的动态创建以及教案与课堂讨论部分PPT演示文稿的OLE(对象连接与嵌入)连接,能够反映这些功能实现技术的部分关键代码分别如下:

(1)树形目录的动态创建。先将树形目录控件Tree View和图像列表控件Image List添加到窗体,然后编写以下代码:Dim nodX1,nodX2 As Node//声明树形节点对象变量。Set nodX1=TreeView1.Nodes.Add(, , “r1”, “第1章 认识VisualBasic”, 2, 3)

// 添加 Node 对象带有文本‘Root’的第一个节点。……

(2)演示文稿的OLE连接。先将OLE对象组件添加到窗体相应位置,然后 通过以下代码实现教案和讨论内容的PPT演示:

Private Sub TreeView1_NodeClick(ByVal Node As MSComctlLib.Node)Dim r As String:r=Node.Key

Select Case r

Case “r1”

OLE1.SourceDoc=App.Path &“\ppt2\VB教程第1章\VB教程第1章教案.ppt”

OLE1.CreateEmbed (OLE1.SourceDoc)

MDIForm1.StatusBar1.Panels(2).Text=“正在讲课...” ……

End Select End Sub

3.实验指导模块。该教学软件实验指导模块中的实例按照不同的控件类型分成了若干个部分进行陈述,每个部分都有一定的主题,并由浅入深地编排了100个精炼实用的例子,每个例子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涉及到windows编程的各个层面,根据各个控件所实现功能的不同,全实例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实例1到实例31是涉及到Visual Basic中的基本控件,即包界面设计标准控件,Timer控件,文件与数据库控件等,帮助学生掌握初步的界面设计知识;第二部分实例32到实例60,是主要讲解Visual Basic 6.0种所有常见的ActiveX控件,即包括高级界面控件,度量控件,图文与多媒体控件,网络控件等,这些控件类型丰富、功能强大,用户通过此部分的学习,可以进行文字、图像、多媒体、网络与通信等方面的开发;第三部分实例61到实例90,是讲解自制ActiveX控件的方法;第四部分实例91到100,主要介绍数据库的建立与使用相关的编程技术,实例解释部分的语言通俗易懂,使用者可以轻轻松松掌握实验中所体现的知识点和编程技巧。实验指导模块界面是以主界面MDI窗体中可以调用的子窗体(Child Form)形式实现的,该窗体主要由实验树形目录和多页选项卡组成的,多页选项卡包括实验内容、实验步骤、源程序、程序运行效果图等页面,该模块实现效果如图3所示:

该程序模块中实验目录、实验内容、实验步骤、源程序和效果图分别用相应的“文件路径+文件名”形式记录在Excel工作簿的Sheet1表里,每次单击界面上以上内容相应的功能按钮,程序将应用下列代码先启动excel文件对象,然后根据其excel表里存放的文件信息找到相应文件后,将其文件内容添加到课件实验指导界面中的文本框,该文本框是可以显示图形的RTF格式的文本框,其部分关键代码如下:

Dim str(1 To 3)As String

On Error Resume Next //忽略错误

Set appWorld=GetObject(,“Excel.Application”)//查找一个正在运行的Excel

If Err.Number 0 Then'如果Excel没有运行则

Set appWorld=CreateObject(“Excel.Application”)//运行它

End If

Err.Clear//清除发生错误的Err对象

On Error GoTo 0//保留普通错误进程

Set wbWorld=appWorld.Workbooks.Open(App.Path &“\data.xls”)//Excel文件的打开……

Set shtContinent=wbWorld.Sheets(“sheet1”) //Excel工作表的打开……

file1=shtContinent.Cells(z,2) //将工作表中需要打开的文件路径赋给字符串变量file1……

rtb1.LoadFile (App.Path & file1)//将通过file1得到的文件信息添加到rtf文本框内。

四、小结

本教学软件在设计与制作上严格遵循优秀CAI教学软件或课件的制作方案与风格,充分体现了优秀多媒体课堂教学所必备的七个要素(如:教案、讲授、讨论、作业、实践、考核和教材)相结合的原则,同时该教学软件较全面和完整的程序功能也如实地反映了课件的实用性、简易性和快速有效性等特点。该软件作为教学课件正在应用中,课件应用到课堂教学后,明显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在快速提高学生编程能力方面有了明显的效率,使教学者和学习者彻底摆脱传统教学模式中的黑板和粉笔,真正作到了教学者在轻松中教学、学习者在轻松中学习。总之,该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在提高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效率和提高学生综合成绩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那斯尔江·吐尔逊,于连飞,黄琼湘.基于MATLAB的微积分CAI实验演示课件的设计与制作[J].现代教育技术,2007,(3):84.

[2]郝继升,王文发,马燕.计算机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8:237.

[3]林卓然.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程(第二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4]王冠科技.VisualBasic6.0控件时尚编程百例[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5]郑阿齐,曹戈.Visual Basic实用教程(第二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第一作者详细信息:依皮提哈尔·买买提,维吾尔族,男,1970年4月生,1993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计算机系计算机应用专业,获理科学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获软件工程硕士学位,现为新疆大学数学学院软件工程教研室的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软件工程,应用软件与多语种信息处理。

第一作者简介:依皮提哈尔·买买提(1970-),男(维吾尔),硕士、副教授,主研方向:多语种信息处理,语音合成。

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篇3

【关键词】微课程;开发设计;影视动画;人才培养

近年来,我国职业院校的影视动画专业教学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也暴露出很多问题。为此,职业院校开始探索更为合理的影视动画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加强了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而且创新了教学方法。在此背景下,以“微课程”为影视动画专业教育建设的突破口,将微课程引入到影视动画教学中。微课程作为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对提升影视动画专业教学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引领影视动画走向信息化。

1 微课程概述

1.1 微课程的定义

微课程(全称为Microlecture):将教学目标聚焦在一个教学环节上,利用最短时间完成一个知识点、教学重点、与难点、习题等教学内容讲解的一种微型教学。微课程以课堂教学片段作为主要内容,利用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及微点评等教学资源来辅助教学主体的表达。

1.2 微课程在教学方面的重要意义

随着移动网络和技术的迅速发展,在线学习、移动学习等智能化的学习形式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这些学习形式将学习内容进行分解,使学习内容成为微型化的碎片,学习者可根据自身的特点灵活的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这种信息容量相对较小、时长较短的学习资源就是微课程。

在传统教育中,教育部门录制的教学资源比较全面,冗长的教学录像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在现代学习难以直接使用,尤其不适合移动学习使用。微课程的视频教程具有短小精悍、精彩异常、针对性强等特点,可以上传至网络,学生可随时下载微课程片段,满足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1]。由于微课程可重复利用,因此微课程的利用率非常高。目前,微课程已成为微时代环境下最重要的学习资源。

2 开发设计微课程

2.1 微课程的模型设计

2.1.1 需求分析

首先,我们应分析制作这个微课程的原因,并确定本次微课程的目标;然后,根据微课程需要解决的问题,确定微课程的内容,如进行知识点的切割和确定;最后,要分析本次授课对象的心理需求和特点,确定采用何种形式进行授课。

影视动画专业需要学生从基础课学起,在具有一定的基础后,才可以进行专业的学习。因此,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专业基础,再制定适合学生的微课程。以美术教学为例,我们教学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美术技能和审美能力,因此,我们将美术知识用微课程的形式分解成若干部分,让学生逐渐掌握这些知识[2]。同时,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美术基础如何,包括学生素描基础、色彩基础等,帮助学生更好的接受知识。

2.1.2 微课程设计

进行课程设计时,首先,必须明确本次教学目标,比如动画分镜头设计训练微课程,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一系列微课程正确掌握分镜头设计的精髓;其次,要明确微课程的传输形式,可选择人头秀、实景等作为传输形式,同时还要考虑是否出现主讲者形象、受众形象,在实景拍摄中,要由学生、老师、多媒体三者共同完成微课程;最后,设计活动环节和练习环节,要注意微课程是一种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应使微课程与教师讲授、指导在课程中穿行。如教师播放有关动画设计稿的微课程后,再指导学生进行实际的练习,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

2.1.3 微课程开发

微课程开发的过程分为三步:第一,构想并设计原型,先制作出脚本,表现出构想的效果;第二,将全部素材准备好,选择二维或三维的制作模式,务必要使教学内容清晰的表现出来;第三,评估微课程的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的程度[3]。

2.2 微课程评价

在评价微课程时,可选择非动画影视专业的学生进行测试,如让非本专业的学生观看剧本写作相关知识的微课程,学生看完后,能正确理解微课程所描述知识点,则说明微课程设置比较成功。教师要反思微课程是否符合本次设计目标、设计原则,找出其中的问题,不断修改和测试,直到达到最佳的授课效果。

3 制作微课程

3.1 原创开发制作

包括选题设计、撰写教案、准备教学素材、练习测试、制作课件、教学实施、拍摄或录制、视频后期编辑及教学反思等环节。下面将介绍几个重要的环节。

3.1.1 选题。将知识点在10~20min内详细的讲解出来。

3.1.2 课件。根据微课程的知识点,利用图、形、声、像、动画等元素制作成为完整的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教学难点。如利用Flas软件制作《动画运动规律》相关知识的微课程,配合教师的现场讲授。

3.1.3 拍摄装备设置。可选择的拍摄工具有计算机屏幕软件、摄像机器、DV摄像机等。若使用计算机屏幕软件进行录制,需将调整电脑的分辨率为 1024×768 以下,分辨率应高于 720×576、码流 128kbps~2 Mbps、帧速≥ 25 FPS。要强调讲授实景的全面记录,让观看者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此外,应注意保持摄像头的清洁,适当增加补光等问题[4]。

视频进行后期处理时,要调整画面以保证画质清晰呈现出来,同时保证图像的稳定性和声音的清晰度,尽量将视频中的杂音去除,并确保画面与字幕同步。

3.1.4 教师讲解。教师随时注意镜头,与摄像头进行眼神交流。运用屏幕录制时,要利用鼠标点击、拖动与解说配合解说。教师要将自己的见解清晰的表述出来。

3.1.5 微课程时长。整个视频的时长应小于20分钟,在清晰表述知识点的基础上,尽量压缩总时间。

3.2 其他制作方法

制作微课程的方法有两种,即原创开发制作和加工改造制作。加工改造制作对已有的微课程进行处理,使之成为教师需要的微课程。教师可根据授课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制作方法。

4 结束语

随着影视动画行业的迅速发展,专业教学理念已经发生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因此,我们必须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市场需要的高技能影视动画专业人才。微课程作为一种站在教育前沿的教学手段,为影视动画专业教育开辟了新的教学途径,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而且新时期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目前,微课程在影视动画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有限,广大教育者应积极探索微课程与影视动画专业结合的应用模式,从而促进微课程在影视动画教学中的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小晶,张剑平.教学视频微型化改造与应用的新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13(03):102-105.

[2]吴靖,夏斌.微课程建设的装备需求与现实方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32):145-46.

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篇4

一、课程内容的选择

网络技术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教师需要认真钻研教材,思考哪些内容可用于设计网络课程。将网络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就要充分发挥出网络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优势,摆脱只是把网络资源作为一般资源的现状,切忌把各种声、像、图、文一股脑全搬到屏幕上,不考虑学科教学的特点和规律。教师要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在实际教学中能充分体现本学科特点并有效应用网络教学手段,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能够使学生进行知识重构和创造。“卤族元素”的课程教学中既有图、文、影像资料可用于创设情境,“可逆反应”的概念等可用于交流合作,又可以通过设计网络课件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同时网络的开放性使得知识的扩展成为可能。

二、课程实施的条件

主要包括硬件设施和课件制作。硬件设施主要指具备网络教室和一些多媒体仪器。课件制作主要依靠资源库和课件平台。资源库主要是指多媒体教学资源库、网络资源库、教学策略库。通过课件平台(Dreamware和FrontPage等),教师和学生整合处理各种资源,依照不同的教学策略,根据多种资料呈现方式制成教学课件,应用于网络课程实践。

三、网络课程的开发与设计过程

首先,确定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分析关于“卤族元素”的网络课程应覆盖的知识内容有哪些,如:掌握卤族元素性质变化规律,了解可逆反应的涵义等,根据知识本身的内在联系,以及学习者的认知规律,选择不同的呈现方式和组织结构,以便学习者确定不同的学习路径,系统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允许学习者自己生成学习目标。其次,教学策略的确立。通过分析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认知特点、学习能力以及已具备的相关知识技能等,往往需要通过一种或几种教学策略来创建一个引导学习者学习的路径。对于“卤族元素”的学习内容,卤素的物理性质可以采取自主学习策略,“可逆反应”的概念可以采用协作学习策略,整节内容的设计所采用的教学策略可以用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支架式教学,主要环节是搭脚手架一进入情境一独立探索一协作学习一效果评价。第三,网络课件的设计。在有互联网或局域网的硬件环境下,网络课件采用的是以“卤族元素”教材、大纲知识点:结构一物理性质一化学性质一用途为线索,用文本、图片、动画等多种形式组成的知识为网站,并用卤化银的性质用途、碘与人体健康等相关知识点为热线链接的模式;将与学科知识点相关的网站和网址收集起来,并按照知识点的顺序和逻辑分类归纳后提供给学生,给出一定的学习的目标和要求(课题内容是“卤族元素”的学习),引导学生去探索,去收集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加工,形成自己的独有的见解,采用简单的BBS,聊天室等工具实现教学多边交流互动,在网上完成知识的学习和学习方法的学习;采用合作的形式,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学习,并在学习的过程中让他们培养协作精神,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安排他们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具体的实验验证;教学中可以提出开放性问题(教材课后习题一收集有关我国碘缺乏病的资料),它所涉及的情境具有模糊性,能使不同层次学生得出水平不同的结论。这种方式以老师的大量课前准备为基础,用交互式的多媒体学习软件和网络资源来代替一部分原来由老师做的事。第四,反馈和完善。通过网络课件的具体应用与实践,对课程进行综合评价,根据反馈信息,进行更新和维护。

四、关于网络课程的思考

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篇5

【关键词】高职;PLC 项目式教学;组态软件

《PLC应用技术》是一门重要的工业控制的基础课,与工程设计联系紧密。项目式教学法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锻炼学生的操作技能。本文主要探讨利用组态软件技术开发PLC项目式的教学平台的开发与应用。

1.可行性分析

PLC课程在项目式教学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实践平台。PLC的控制对象非常复杂,包括机、电、液、气等。实物模型开发困难且成本高,并且一经制作完成,就是固定的,学生无法任意组合,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广泛采用指示灯演示,又无法直观地看到被控过程的真实情况,不利于学生对工控系统的整体把握和学习。

而采用组态软件开发PLC的教学平台,用软件制作的组态虚拟被控对象可以代替实物设备,它不仅能接受PLC发出的控制信号,也能向PLC发出各种命令信号,还能与PLC之间进行各种状态数据的传输,以动画形式演示PLC控制对象的工作过程,让学生可以较直观的体验控制对象的实际工作状态,更好的掌握课程要求的理论与操作技能点;还可以利用组态软件的可开发性特点,实现项目内容的可开放式设计要求,达到了降低相关的教学成本的目的。

2.系统构成

PLC项目式教学平台的硬件主要由PLC、上位机(微型计算机)和控制面板组成,采用上、下位机结构的监控系统实现对PLC编程控制的仿真调试。上位机MCGS组态软件监控PLC相关器件的动作,并传输到组态软件,从而作出相关的反应,例如电机的旋转,电机运行,控制对象的移动,灯光指示,电压、电流等模拟量值的显示。

PLC使用编程口通过专用电缆与上位机的RS232C串行通信口连接,达到数据交换的目的,用于PLC程序的写入、调试及上位机对控制过程的仿真。在MCGS组态软件设置方面需先进行“设备组态”。设备组态方法是先调用MCGS串口通讯父设备构件,再找到三菱FX-232子设备构件,并挂接在串口父设备下。

图1 PLC项目式教学平台系统构成

3.开发实例

在该教学平台设计中,采用的组态软件是MCGS组态软件,选择的PLC是三菱的FX2N系列。该教学平台由液体混合控制项目、交通灯控制项目、搬运机械手控制项目、运料小车控制项目、水塔水位控制及电梯控制项目组成,它们是电气控制系统的应用典型,下面我们以水塔水位控制为例,说明利用组态软件MCGS开发PLC项目式教学平台。

3.1 方案设计

水塔水位控制的工艺过程描述如下,在自动控制状态下,当水池水位低于水位下限开关S3时,此时S3为ON,电磁阀打开,开始往水池里注水,当五秒后,若水池水位没有超过水池下限水位S3时,则系统发出报警;若系统运行正常,水池下限液位开关S3为OFF,表示水位高于下限水位。当水池水位高于水位上限S4时,则S4为ON,电磁阀关闭。

工程方案的主要框架为PLC实现控制要求,调试好PLC和组态软件的通信,由MCGS软件进行组态监控。再对工程运行进行调试,根据调试结果进行改进。

3.2 PLC程序设计

在程序上分别由Y1,Y2控制进出水阀,水位传感器有2个,分别反应上下水位的状态,水位传感器分别与M1,M2两个继电器对应。

主要由传感器发命令给PLC,PLC再根据传感发送的状态进行控制,在主程序上采用判断性的语句。可以设定两个中间继电器,由中间继电器反应水位变化的状态,再由中间继电器作为触发条件控制两个电机的启停,这两个电机主要控制水位阀的开关,可以由PLC的Y1,Y2控制,其程序如图2所示。

3.3 组态软件监控画面的设计

基于MCGS可以完成建立一个新工程、项目画面设计、定义数据变量、进行动画连接和添加仿真设备,使整个画面能仿真运行等任务。新建窗口,在元器件库中加入需要的元器件,将用户窗口中的对象与实时数据库中的数据对象进行关联,再通过设置与PLC建立连接,并设置相应的动画属性。最终连接图如图3所示。

3.4 组态运行

用调试程序产生的模拟数据,检查动画显示和控制流程是否正确,最后,对模拟设备组成的控制系统进行模拟调试。进入运行环境,就能按照实验规定的控制流程,出现相应的动画效果。再接上PLC进行连机调试,MCGS的模拟运行界面应和PLC的输出运行状态一致。通过实现上位机对下位机PLC的直接控制。

4.教学平台使用过程

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计算机屏幕为学生展示开发好的仿真控制画面,让学生形象直观的观察控制系统的构成和被控对象的工作过程。

学生进行项目设计时,可以按照每个项目的控制要求和PLC输入输出表,学生自行设计PLC接线图和PLC控制程序,通过运行仿真画面,学生可验证PLC程序正确与否。根据运行对程序进行修改和完善。能提高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和动手能力,丰富学生的工程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顾玉娟.PLC课程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J].考试周刊,2009(26):179.

[2]北京昆仑通态自动化软件科技有限公司.MCGS使用手册[M].北京:昆仑通态公司,2005.

[3]匡宇国.MCGS组态软件技术在PLC教学中的交互应用研究[J].教育探索,2007( 12) : 136-137.

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篇6

摘要:随着信息的发展和设备研究的进步,教学方式的发展越来越多样化。传统的填鸭式教育不能满足现代的学生需求,因此逐渐出现微课教学。微课教学是指短视频教学,针对的教学内容简洁精炼,适合在课堂上使用。微课能够引用的教学内容具有多样化的形式,引用内容的丰富性符合了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网站设计与开发》课程引入微课,能够促进课程的授课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课程的质量提高,能够促进我国网站开发与设计的发展,促进我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操作型微课;网站设计与开发;课程

【中图分类号】G434 ;TP393.09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209-02

网站的开发与设计能够体现我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水平,能够促进我国和国外的信息交流。随着网站开发与设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趋向学习网站开发和设计课程,随着学习趋势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中职学校相继开设这门课程。改进教学方式能够促进学校对学生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微课的特点,研究操作型微课在《网站设计与开发》课程中的运用优势。

一、微课和网站开发设计概述

(一)操作型微课概述

微课是指碎片化的学习内容,通常以教学段视频的形式出现在课堂上。微课具有视频时常较短的特点,一个微课视频大约在五到八分钟。传统的授课时间过长,容易导致学生注意力下降,降低学习效果。微课由于教学时间短的特点,包含的知识量相对较少。一般一个微课视频针对一个知识点内容进行讲解。

微课分为讲授类,问答类,演示类以及练习类等,不同类型的微课,能够使用不同情境下的课堂教学。例如操作型微课,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一般适合用在计算机或是机械等操作技能要求较高的课堂。

网站的开发和设计课程,不仅要向学生讲清楚网站编程的原理,还需要学生进行网站编程设计的联系。在实践练习过程中掌握编程需要的程序语言,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

(二)网站开发设计概述

网站的开发设计包括网站的设计和运行程序的编写,在完成开发后需要对网站进行调试。一般开发网站用Dreamweaver 开发 Web 应用程序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结合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人们可以自己创建自己的网站。例如用自己开发的网站软文或是广告,网站的开发设计更加大众化。

初期接触网站设计的程序语言的学生,由于实际编程经验积累不足,不能很好的运用教师所教的理论知识。这就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教学改进,提高教学效果。

(三)网站开发设计现状

网站设计与开发的教学中存在一些因素,导致学生不能很好的应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较为枯燥,教师采用强制灌输知识的方式向学生讲授课程,由于处在被动学习角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能被调动。

传统的授课按照课本规划的教材进行,有时课本规划的授课顺序不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导致课程缺乏模块化科学化的授课顺序。课堂气氛是引导学生的关键,传统的课堂气氛较为沉闷,学生的主动创造性不易被发挥出来,导致学生的创新性下降。而网站设计与开发,需要设计人员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设计的网站才能够独树一帜。

传统的授课方式大多局限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对学生的操作能力不加要求。对于《网站设计与开发》这类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传统的授课方式会导致学生缺乏经验的积累。

二、操作型微课在《网站设计与开发》课程中的运用优势

(一)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使用操作型微课在《网站设计与开发》课程中,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具有主动学习的态度,能够快速的对知识融会贯通,理解并运用知识。操作型微课属于一种新型课程,短视频属于一种新的教学方式,由于视频的新奇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会被调动。

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沿用40分钟授课制,长时间的听课容易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产生精神疲劳的感觉,降低学生的学习效果。老师搭配短视频授课,在缓解老师讲课压力的同时,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更换教学方式的授课方法,减轻学生的视觉以及精神疲谧刺。

(二)增加教学资源

使用操作型微课在《网站设计与开发》课程中,能够增加教学资源。由于教学设备的限制,传统的教学资源多在书本之上,对书本外的资源引用较少。操作型微课作为新的教学方式,利用播放短视频向学生授课。短视频是由教师在课前制作好的,包含的内容丰富。例如短视频可以包括一段时事新闻,可以包括一些网站开发设计案例等内容。引入课外的资源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课堂教学资源的丰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能够带给学生更多的知识层面了解。教师在课堂上如果不更新教学资源,导致教师的教学设计较为不成功。学生们不满足传统的教学资源,向老师提出的问题大多结合现代化发展,如果老师无法回答,会降低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度,降低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提高课堂氛围

使用操作型微课在《网站设计与开发》课程中,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氛围。对于短视频教学,可以根据视频包含的知识点设计一到两个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并且积极讨论,能够提高对知识的记忆能力。对于问题的讨论,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和学生进行互动,提高师生之间的默契程度。培养学生和教师的默契程度,能够提高对学生的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微课在不断的发展和应用中,改变了传统的授课方式,为教育行业的发展提供机遇。使用操作型微课在《网站设计与开发》课程中,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增加教师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的课堂氛围。微课提高了《网站设计与开发》课程的教学质量,为网站开发行业提供人才,促进了网站开发行业的发展,推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篇7

关键词 网络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1)36-0089-02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Network Course of Computing Applications//Chen Cuie

Abstract We have walked into a true information world with fast-grow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ore and more popular internet recent years. Online course education has become a very important member of modern education family. This article will try to describe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how to design and develop On-line course education via an online education course named Computing Applications.

Key words online education; the basis for computing applications; database

Author’s address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Chengdu, China 610031

1 研究背景

21世纪是信息时代、计算机时代和网络时代,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教育能启发学习者对先进科学技术的追求,激发学习者的创新意识,提高学习者学习新知识的主动性,培养学习者的自学能力。因此,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对于现在的人们而言显得特别重要,而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的开发恰好满足了这一重要的需求。

2 网络课程的设计原则

网络课程教学虽然有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但它最终的目的还是为学习提供服务,是一款教学软件,应该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支持下进行编制。网络课程又有别于传统课程,它的开放性可以为学习者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及多样化的学习模式,因此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来开发网络课程。目前关于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的研究有很多,关于网络课程的设计原则总结起来有3点。

2.1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活动

网络课程以学习者为中心,尽可能地为每个学习者的发展需求创造与之适应的学习环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教师的实时指导,自己建构知识主体,不同的学习者有不同的学习风格,网络课程的设计要注重为不同的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支持学习者建构自己个性化的学习过程。

2.2 丰富的学习资源

网络课程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能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网络课程是一个开放性的学习系统,利用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学习者可以真正做到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每一位学习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和现有的知识水平在网络上选择适合自己的网络课程。

2.3 网络课程设计中的交互性原则

网络环境中的交互学习环境可以使学生参与认知过程,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信息进行高度认知处理的能力,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在网络课程中利用在线论坛等方式,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决,这样既缩短教师与学习者、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距离,又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调动了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

3 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实现

3.1 网络课程体系结构

该网络课程的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3.2 系统实现

该网络课程的主要开发工具是Dreamweaver 8.0结合ASP动态数据库访问技术,后台数据库为比较简单方便的Access数据库,结合视频、音频处理技术实现多媒体网络课件。

3.3 课程学习

课程学习模块是网络课程的核心部分,该模块将在PowerPoint中做好的课件成网页的形式,这样就使课件与网页能够充分的融合。在Dreamweaver中通过插入shockwave播放器实现视频教程在网页中的播放。

同时在课件下载模块,学习者还可以将网络课程中的课件下载到自己的电脑上,这样学习者不用访问网络也可以进行课程的学习,使学习更加简洁、方便。

3.4 考试试题

该模块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在线测试的平台,用于检测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该模块采用ASP技术实现数据库的动态交互。利用JavaScript语言编写“do_it()”“show_it()”函数来实现任意选择试题的功能(框1)。

3.5 在线讨论

网络课程中的交互可分为操作交互、信息交互和概念交互3个层次。对于学习者而言, 在利用网络课程学习时,是在操作交互的基础上,主要进行信息交互,而信息交互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概念交互。信息交互主要包括学生与学习资源的信息交互、学生与教师的信息交互和学生与学生的信息交互3种类型。学生与教师及学生之间的交互会对学生与学习内容的交互起到催化剂作用。为此,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中提供在线讨论这个模块。在线讨论模块采用论坛的形式,给教师与学习者、学习者与学习者提供交流的场所。

4 结束语

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的开发为学习者计算机知识的学习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以学习者为中心,使学习者的学习做到真正的开放与自主,很好地体现了因材施教这一伟大的教学理念。在课程设计中利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和设计,做到科学性、技术性与艺术性的结合,极大地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赵.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6(11):27-30.

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篇8

关键词: 课程开发 环艺专业 景观设计 工作导向

一、引言

景观设计课程作为支撑环境设计专业的“双翼”之一,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系统性、操作性,知识覆盖面广,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较高。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对景观设计课程在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所占比重和具体教学内容尚未达成共识,在实际教学中常常出现教学目标模糊、教学内容随意等问题。德国不来梅大学的费利克斯・劳耐尔教授上世纪80年代首创了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体系,基于工作过程相关的知识构建,将一项工作的完整流程作为一个学习内容,使学习与专业实践直接对接,学生学习过程更符合或接近企业的工作过程。本文借鉴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思路与方法,对景观设计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研究和实践,为完善环境设计学科体系和教育方法提供了有益参考。

二、工作过程导向的景观设计课程开发方案

1.明确课程定位和教学目标

通过到多家企业和用人单位的走访调查、对不同规模的景观设计公司进行整体、全面的景观设计职业分析,明确课程定位和教学目标。

环境设计专业的景观设计课程以理论知识讲解为基础,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景观的概念和涵义,以培养学生基本景观设计能力为目标。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至少包括以下三种能力培养:设计思维能力、场地空间意识和设计表达能力,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2]。具体来说,就是在理解景观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初步掌握景观设计的一般规律、方法和操作流程,能够绘制设计方案图纸,编写设计方案文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中小尺度景观项目的设计任务。

2.选取典型工作任务

典型工作任务指职业活动中具有代表性的职业行动,并能反映该职业本质特征的工作过程[1]。现代景观设计涵盖了从中小尺度的庭院、广场、公园与休闲景观设计到大尺度的旅游风景区规划、生态恢复建设等海量内容。学生在景观设计课程开始前通过一系列室内空间的学习和相应的设计实践,已形成比较强烈的室内空间感和微观细致的思维方式,并养成了利用透视图直观表达设计思想的习惯。在典型工作任务的选取上,应根据学生能力、课程性质、社会实际需求综合考虑。选题首先要偏重于新颖、趣味性、可变性较高的设计任务,力图培养学生对课题的研究兴趣和创新精神,拓展思维,体会内涵;其次,尽量选择学生较为熟悉的生活场景锻炼学生对空间氛围和尺度的把握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按照由浅入深的原则,结合前述因素并确保在有限时间内接触综合性设计内容,最终确定居住小区的规划与景观设计为典型工作任务。

3.转换学习领域

学习领域是在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形成的针对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依据完成工作任务所需具备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来确定[1]。景观设计完整的工作过程包括接受任务、方案设计、扩充设计、施工图设计与概预算等,按照工作过程整合、教学内容序化的方法,将景观设计课程的学习领域设置为任务书解读、设计准备、初步设计、深化设计、方案展示、总结评价等若干主题教学单元。

4.创设学习情境

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非常重视教学中对类似实际工作环境的模拟。根据工作分析和能力要求构建具体的教学情景和活动内容,使学生在这个情境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起来学习,切实掌握工作过程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表1)。

表1 居住小区规划与景观设计的学习情境设计

5.建立评价体系

成绩评定是教学实施的重要环节,在评价学生学习过程、成果的同时看成对课程教学的间接反馈。以往设计类课程大多是根据学生上交的设计作业进行考核,评分标准以设计的图面效果为主导,具有较强的单一性和随意性。景观设计课程的评价体系对课程考核项目进行了细化,包括资料搜集情况或调研报告、设计理念、设计创意、设计说明、设计方案草稿、CAD设计图表达、模型、效果图表达、整体效果等多个内容,实现对过程和结果的兼顾。学生最终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和设计作业成绩按一定比例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40%,设计作业成绩占60%。这样在最终成绩判定中,不仅考虑学生的设计能力,还对学生其他一些方面的能力有所反映。

三、教学成果小结

1.系统化的教学内容

由于培养目标的差异,环境设计专业中的景观设计课程应有别于景观学科的专业课程。在让学生了解景观设计专业范畴及相关知识的前提下,环境设计专业中的景观设计课程应以微观意义上的、中小尺度的景观设计内容为教学实践对象,如庭院、广场、街道、居住小区、城市公园等,以人的平视和步行为度量标准,以人的感官体验特别是视觉感官体验为主要依据进行设计,即“视觉景观设计”[3]。通过强调设计中的创造性和作品的视觉冲击力,既发挥了环境设计学生的优势,又与社会对环境设计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和期望相一致。

在课程案例设计阶段,将综合性大课题分解成若干小课题,各小课题之间保持相互关联,考虑系统性、层次性和阶段性,这样学生在学习时就可以由浅入深、举一反三。根据课程整体课时安排和内容结构,控制每一个任务的尺度和难度,将居住小区景观设计分解为中心绿地(含集散广场)、宅间绿地和步行商业街等三个阶段性的设计任务。对每个任务安排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小专题,例如宅间绿地景观设计的任务包括场地认知、空间结构与分析、景观要素分析三个专题;集散广场景观设计任务包括基地环境认知、空间结构、场所精神和细部营造等四个小专题。虽然各个任务包含的小专题比较接近,但具体内容和深度是不一样的。通过反复练习,有助于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景观设计内容和程序,锻炼构思方法和创造性思维习惯,提高设计实践能力。

2.突出实践、开放持续的教学过程

景观设计课程的开发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完善的过程,在开发过程中应始终注意保持“系统化、过程性、 开放式”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激活学生创新能力[4]。具体来说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尝试:首先是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对设计过程的关注和引导,而淡化设计结果。如在学生针对居住区景观设计不合理情况进行调查的过程中,鼓励、启发和引导学生采用现场勘测、调查问卷和类比研究等多种方式展开调查,培养学生调查和分析能力;其次是利用多媒体定期在课堂上汇报和展示阶段性设计成果,师生共同针对设计课题展开讨论和交流,汇报者针对教师和同学的疑问与点评及时做出解答和回应。通过设置“居住小区规划和景观设计”这样一个较大的课题为课程考核作业,在讲课之初就制订好详细的任务书和工作计划,并明确各阶段可供考察的设计成果要求,既对设计过程进行考察、展示和评价,又锻炼学生对设计方案进行讲解的能力。

3.启发互动的教学方式

传统“讲、练、评结合”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能动性,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般来说,在动手实践之前先讲解有关课题设计的知识和方法,有利于学生理解课题设计的目的,更好地开展设计。但就艺术类学生而言,纯理论学习既难以理解又不会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把枯燥的理论知识融合到设计案例中,通过案例讲解和评析,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对培养和提高学生形象思维大有裨益[3]。教师可以借助一系列设计分析图和设计草图,以及对设计过程的细致描述,引导学生从功能、结构和艺术形态等方面深入、理性地对经典案例进行分析,了解设计究竟好在哪里,哪些地方还有遗憾之处,如何理解、学师的设计思维和设计手法,培养学生研究设计意识。

讨论式教学法在加强教学互动上具有较为理想的效果,有利于学生主动性发挥。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主要起着组织、启发、引导、串联的作用。学生不再被动等待老师来改图,而是主动讲解自己的设计方案,其他同学提出问题或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一来容易发现学生在学习和认识中存在的问题,二来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锻炼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师应注意与学生适时换位,引导学生问教师答,督促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并通过多种讨论方式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增强教与学的互动性。

此外,还可以广泛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利用网络系统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包括校园网、FTP站点等)建立网上教学平台,将课件、图片、视频、评述等融为一体,并链接专业网站、论坛、设计大师的博客等,使课内教学向基于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资源的课外学习延伸,拓展教与学的时间和空间,强化教学互动,启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学习领域”――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德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突破[J].职教论坛,2004(24):61-64.

[2]葛丹.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思考――寻找适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形式[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9(7):108-110.

[3]宋立民,谢明洋,王锋.视觉尺度景观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篇9

1.1 设计开发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的现状 当前,海南农产品物流业急需大量掌握一定技能,有一定沟通能力,会做事的高技能的应用型专业人才。这些高素质的农产品物流业人才主要是来自于海南省内的一些高职院校,高职院校是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而如何培养关键在于科学的课程设计和高水平的教学能力。针对目前海南省一些高职院校在物流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需要尽快实现高职物流专业核心课程的标准化改革。热带农产品物流管理专业还是按照以往的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已不再适应当前人才市场的需要。表现为教学内容和实际社会市场需求不匹配,好多知识内容比较陈旧,跟不上社会的快速变化,传统的教学方式多以老师课堂授课为主,知识内容繁琐,理论深奥,对于很多高职院校基础较差的学生有一定的压力,也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设计开发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的意义 在经济市场化不断深化的今天,对人才需求的结构也在发生着快速的变化。但目前的情况是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模式发展滞后于人才需求的变化。相关的课程标准体系尚没有建立起来,课程标准是课程教学的依据和基础,也是进行课程改革的入手点。传统教学大纲是以关注学科知识、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教学要求,已远不能适应现代高职教育的需求。因此系统地、有针对性进行建设与开发物流专业核心课程标准意义非凡。具体说来:首先,通过对课程性质、目标、内容、设计、评价等全方位的建设与开发,将极大提升我院热带农产品物流专业课程教学质量;其次热带农产品物流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的建设与开发是针对海南这个地区物流人才的需求而进行的,因此是具有针对性的,这将极大推动我院热带农产品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质量。

2 物流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研究的主要内容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开发是顺应当今世界职业教育改革潮流的正确举措,制定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课程标准是目前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建设的当务之急。建立一套具有区域特征的,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融入职业标准和素质教育理念,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相配套的热带农产品物流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标准。

2.1 确定专业的职业核心课程 依托专业校企合作管理平台,由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行业专家、企业业务骨干组成课程开发小组,深入行业、企业调研,以热带农产品物流管理专业的主要职业岗位群及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分析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学习领域,按岗位所需素质、知识、能力开发教学情境,以完整的工作过程为课程设计基础,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开发出“教、学、做”融为一体的工学结合的专业优质核心课程。经论证最终确定出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农产品采购与供应管理》、《热带农产品仓储与配送技术》、《热带农产品运输管理实务》、《热带农产品物流信息技术》等课程。

2.2 设计课程标准模板 通过项目组教师集体研讨和对行业专家、企业业务骨干的咨询与调研,设计核心课程标准的模板。该模板主要包括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设计思路、课程内容、考核方式等相关内容。

2.3 核心课程标准开发的设计思路 根据核心课程标准模板共同研讨开发《热带农产品仓储与配送技术》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以《热带农产品仓储与配送技术》课程为例简述具体开发流程:首先确立课程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和课程设计思路,然后整合课程内容(行动导向、任务驱动等),改进教学方法,具体实施组织教学,最后形成课程标准文本。形成的专业核心课程标准需经过行业专家的审阅、论证并经过若干次修改后再定稿。定稿后的核心课程标准在专业运行,并根据具体实施情况进行不断优化。在《热带农产品仓储与配送技术》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陆续整合开发《农产品采购与供应管理》、《热带农产品运输管理实务》、《热带农产品物流信息技术》等课程的课程标准。

3 设计开发物流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

3.1 以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为突破口,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在教学中,按照“校企共育、工学结合”的教学体系组织教学。教学内容上,要始终体现出“工学结合”融“教、学、做”为一体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要变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大胆探索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采用“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奠定基础。在设计教学方法时,可考虑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大脑风暴法、四步演示法、模拟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还可以考虑使用班组合作法、参观法、实验法、项目教学法、自由工作法、任务设计法等教学方法,要根据不同的工作学习过程实施不同教学方法,同时,通过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校企双方共同推动课程体系改革。

3.2 突出自我评价,完善多种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 科学地评价学生的专业课程成绩,是教学教改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成绩评价,要提高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不要忽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指标;提高学生参与的互动性,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重视过程评价、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学生课程成绩评价方式方法改革的目的在于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因此要重视采用灵活多样、开放性的评价方法。考试只是评价学生的一种方式,要与其他评价的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变革评价和考核方法,适当增加面试法、口试法、技能操作法、出勤率等考核方法。

3.3 以配套的实训教学巩固课程改革的效果,注重产学研相结合 在安排实践教学时,由于热带农产品物流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生产周期,同时考虑到海南冬季热带瓜菜生产、营销的季节性,可根据热带农产品物流企业的特点,安排实习。如根据海南冬季果蔬上市集中在每年11月份到次年的3月进入业务繁忙期的特点安排到企业实习,第三学年实习实训配合相关企业的业务需求及岗位设置,安排教学实训或制定相应的实训计划。依托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把教师与学生、教学与生产、学校与社会更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也为教师和学生锻炼实践能力、真实融入社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能力展现的平台。

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篇10

关键词:多路录播;视频制作;教学设计;演播室;录制系统

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3-0209-02

笔者目前在广东开放大学课程建设与教育技术中心从事网络课程视频的制作等工作,中心以大规模的、自动化、高效率的课程视频制作生产线的建设为主要工作目标。以前的工作模式是在一个大的演播室,一位技术人员负责摄像机,一位技术人员负责录制系统,录制对老师的形态及专业知识有很高的要求,很多老师因为在演播室录制,没有学生,授课无法达到课堂的水平,影响教学视频。另一方面原因,随着学校的发展,网络课程涉及的学科越来越多,需要录制和制作的课程也随之增加,而一次录制课程至少需要三位技术人员配合,耗时耗力,所以为了改变现状决定建设一套智能录课系统解决现存问题,能够建设高质量的网络视频课程以支持学校的教学任务。

1 国内现状

视频课程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络平台的以视频为载体呈现某一门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的新型课程形式,它具有教育性、可视性、共享性、便捷性、交互性等诸多特点,是传统视频课程在网络教育环境下的延续和发展。目前我国各高校建设的中国大学 MOOC、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课程等视频教学资源均是网络视频课程的一种具体展现形式。国内网络视频课程的大批量出现开始于国家推动精品课程项目的建设,其实施办法中要求国家精品课程应提供至少 50 分钟的现场教学录像。但由于各院校对现场教学录像的录制环境、录制方式以及拍摄水平的要求高低不一,致使网络视频课程的质量参差不齐,存在如环境吵杂、教学内容冗长、画面质量低等问题,人们主动观看网络视频课程的兴趣不浓。国内教育技术工作者已对如何建设优质的网络视频课程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主要从技术与策略的角度探讨了网络视频课程的开发与优化,对新信息技术教育环境下如何围绕以网络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进行系统性的设计与制作网络视频课件的研究涉及较少。

2 基于多路录播技术搭建视频录制系统

为达到高质量的视频课件录制,本方案采用全高清广播级专业摄录一体机作为高清视频的采集设备、并采用HD-SDI传输方式完成整个高清视频的采集和录制;利用广播级视音频及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自动跟踪技术(可切换)、多媒体技术,遵循标准的网络协议,构建具有演播室教学应用,支持网络点播、广播、直播,具有存储、后期编辑等多种应用的多路广播级全自动全高清课程智能制作系统。系统可以按照设计采集出不同编码、不同压缩率的、符合课程需要的视音频源,文件封装格式根据需要可选。建设设计框图如下:

制作系统完成后,任课教师经过短期培训基本上能够胜任在超小型演播室的课程录播工作,技术人员在中央控制室负责跟踪控制4个演播室的画面切换、声音调整、播出、临时编辑、存储等工作

3 网络视频课程的设计

3.1 网络视频课程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规划和安排,指导教学活动的整体过程。网络视频课程的知识载体主要是视频,它跟传统的授课方式有很大差别,教学者与受教学者是通过网络连接,远程学习者人群很广泛。根据网络视频课程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以广东开放大学《社会学概论》课程为例进行设计。

1)课程前期分析:教学对象分析、课程内容分析及教学目标分析。本门课程是针对广东开放大学成人本科法学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以教材、视频资源为主。以在职人员的学历教育教学和非学历培训为主要目标。

2)教学内容设计:网络资源呈现方式,教学课件或视频课件。该课程网络教学资源主要是教学视频为主,以“单元”形式呈现,包括教学大纲、课程说明、考核说明、拓展阅读、综合案例等栏目,结合该课程的特点,还配置了专家视频课程和微课视频,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

3)教学实施设计: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视频课件,实施教学活动,录制教学视频,完成授课,最后对课程的教学过程进行分析评价。

3.2 网络视频课程的稿本设计

进行文字与分镜头稿本设计,可以更好的编排教学内容,为后期拍摄和剪辑提供依据。

1)文字稿本设计:根据教学内容编写文字稿本,确定视频课程类型,主要描述使用何种形式的屏幕画面和解说词来呈现教学内容,将视频课程设计的内容范围、知识结构、媒体素材、呈现方式等元素有序的编排在一起。

2)分镜头稿本设计:将文字稿本上的描述转化为一个个可拍摄的镜头,依据视觉心理规律和镜头组接原则排列镜头,并写出镜头的解说词、音乐效果、拍摄镜头的类别已技巧等。

4 网络视频课程的开发

4.1 拍摄准备

前期设计完成后,根据选定课程需要,确定拍摄方案,布置拍摄环境,准备拍摄道具(教学背景)、教师形象姿态的设计。

1)视频课程的录制一般在布置好的演播室进行拍摄,专业的课程录制环境是提高教学视频质量的重要前提。专业的演播室可依据课程录制需要进行灯光调节,采音设备专业,能有效消除外界噪音对录制声音的干扰,录制出的视频质量较高。

2)教学背景设计主要是为了突出授课教师与演示内容主体,一般分为实体背景和虚拟背景,实体背景是利用喷绘技术将设计好的图像制作成背景板,背景板要贴切课程内容与主题,又要与教师有明显对比;虚拟背景是现场录制时用蓝色或绿色幕布代替背景,编辑时利用软件进行抠图,用电脑制作好的图像进行替换背景,虚拟背景高效、快捷、科技感强、样式多变等特点。

3)教师是视频课程的主要形象人,教师的活动直接影响观看者的兴趣和注意力,教师的衣着、语言、表情和动作等元素构成教师在视频中的形象。教师的形象设计主要是服饰、仪态和语言。仪态要端庄,服饰要简洁大方,色彩要与背景相搭配;讲话要自然从容,克服讲课中的口头禅、小动作等不良习惯。如出错,可停顿几秒,调整状态再继续,为方便后期剪辑。

4.2 录制教学视频

1)实景录制:在系统上搭建录制平台,设计图如下:

图2 录制系统拓扑图

该录制平台采用双机位拍摄,配置自动跟踪教师与学生活动的功能,一号机从讲台方向拍摄全景,二号机拍摄教师授课近景或学生镜头,PPT自动录入服务器。这种拍摄方式能够完整记录课堂教学,视频画面的现场感较强,景别丰富。

2)录制屏幕:录屏类的视频操作很简单,利用实景录制的演播室设备,录制屏幕,采集教师授课声音,教师只在电脑屏幕上进行展示和操作,不需要教师和学生的画面。

以前期设计为主,根据录制实际情况进行素材剪辑、音效处理、包装理等。一般步骤如下:

4.4 成品

完成制作后,输出成品,一般为WMV、MOV、FLV等文件格式,利用构建的系统进行媒体数据上载。

基于多路录播技术搭建的视频录制系统为教师录课提供了智能化方法,易操作,大大提升了教师录制视频的质量,同时也缩短了制作周期,形成大规模的、自动化、高效率的课程视频制作生产线,为学校的学历教育提供教学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运林.教育技术学科发展:走进信息化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15(5):5-11.

[2] 冀燕丽,王玉清.高校精品课程制作中自动录播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4):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