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公用管理办法十篇

时间:2023-10-07 18:09:25

市政公用管理办法

市政公用管理办法篇1

为进一步加快我区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步伐,加强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管理,保护和改善城市生产和生活环境,充分发挥市政公用设施的使用功能,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省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管理条例》、《市市政工程设施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定《市区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第一条本行政区域内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的规划、建设、养护、管理和使用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市政公用设施包括:

(一)城市道路: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道、人行道、隔车带、路肩、广场、街头空地、道路用地、退让道路用地及其附属设施;

(二)城市桥涵:桥梁、涵洞、立交桥、高架桥、人行天桥、地下通道、隧道及其附属设施;

(三)城市排水设施:雨水管道、污水管道、明渠、暗渠、泵站、污水处理厂及其附属设施;

(四)城市防洪设施:城区河道、堤防、护岸、防洪墙、排洪渠、涵闸、蓄洪池及其附属设施;

(五)城市道路照明设施:城市道路、桥梁、隧道、地下通道、广场和公共绿地等处的路灯配电室(箱)、地上地下输电线、变压器、检查井、灯具、灯杆及其附属设施、交通信号灯及监控设施;

(六)城市供水设施:城市公共供水的输配水管网、进户总水表、公用水站、消火栓、检查井、专用输配电、通讯、自控设备及其附属设施;

(七)城市燃气设施:煤制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其它燃气的储柜、管道、输气泵站,计量表具、阀门井、液化石油气换瓶站及其附属设施;

(八)城市供热设施:换热站、管道、泵站、机房、供热点、散热器、检查井、阀门井、阀门室、计量表具及其附属设施;

第三条区建设局是我区市政公用设施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我区市政公用设施的管理和监督工作。市政工程、城市照明、城市桥梁等市政设施管理单位负责职责范围内的市政设施建设管理。规划、建设、公安、工商、环保、园林、城市供电、供水、燃气、暖通、排水、通信、有线电视、消防、公共交通等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在区建设局的统一协调下,共同做好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管理工作。

第四条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实行统一规划、协调发展、管理、养护并重的原则。

第二章规划和建设

第五条市政公用设施(含城中村、城市扩展区)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审批、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区建设局应当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城市规划的要求,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的专业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六条凡在城市规划区域内的供电、供水、燃气、暖通、排水、通讯、有线电视、消防、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必须经区建设局批准后,方可进行。

第七条新建城市市政公用设施项目,需在项目立项前一个月内组织专家论证,论证不予通过的项目,区建设局将不予办理任何备案手续。

第八条新建、改建、扩建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应取得立项、土地等相关部门审批手续,并向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提出规划申请,取得规划主管部门颁发《选址意见书》、《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建设单位方可向区建设局申请办理《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凭《建设工程竣工规划验收合格证》组织竣工验收和备案。

第九条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必须按照城市规划确定的市政基础设施项目进行配套建设,并与建设项目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

第十条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投资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从事对市政公用设施的安全及使用有影响的工程施工,必须经区建设局批准后,方可进行。

第十一条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应由取得相应资质证书的设计和施工单位承担,执行技术标准、规范和操作规程,并接受区建设局和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监督检查。

第十二条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工程,实行质量保修制度,保修期内出现的工程质量缺陷,按规定由责任方承担。

第十三条城市供电、供水、燃气、暖通、排水、通信、有线电视、消防、公共交通等其他城市公用设施建设的专项规划,应当与市政公用设施专业规划相协调,经区建设局备案后方可实施。

第三章设施管理

第十四条任何所属单位产权的城市公用设施建设在区建设局备案时,应提供施工图或电子档案。如发生设计变更,应在竣工后提供竣工图。

第十五条依附于城市道路的各种管线、杆线建设工程必须符合城市规划,服从区建设局的管理。依附于城市道路的各种管线、杆线应根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进行无条件改迁。具备管线、杆线综合建设条件的,应当实施地下管线走廊或地下管线综合管沟。

第十六条地下管线和地上工程应同步进行,先挖后建。重要管线工程应结合道路、桥梁、隧道等新建、改建工程由各专业部门提出意见,统一规划、协同设计,避免出现重复开挖的拉链工程。

第十七条新建、改建、扩建道路、桥梁、隧道工程应当设置无障碍设施。

第十八条需占用、开挖道路、人行道的所有单位和个人,应当持占用申请书和占用地点设置平面图,向区建设局提出申请。准予占用的,区建设局应明确告知占用、开挖的面积、时间、恢复质量、注意事项等内容,申请人应当按规定缴纳城市道路占用费和相应数额的质量保证金。

第十九条严格控制挖掘城市道路。新建、改建、扩建的道路交付使用后五年内不得挖掘;大修后的道路竣工后三年内不得挖掘。确需挖掘的,应当报区建设局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审查后,报区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条确需在城市道路上修建车辆出入道口的,应当持区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签发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手续和规划红线图,向区建设局提出申请。

第二十一条需要横向挖掘城市道路、铺设地下管线的,应当采取非开挖方式施工,不能采取非开挖方式施工的,应当分段挖掘;设计单位对开挖路段设计时应当摸清道路地下管线管位及高程;施工单位施工过程中与地下设施发生冲突时,应当立即停工,并报区建设局及有关部门处理;交通繁忙路段的施工应当在22时后至次日5时前进行。

第二十二条城市排水实行雨污分流制。新建、扩建、改建的雨污管线工程施工前必须由区建设局对其管径流量、流速、高程等审核批准后方可实施。

各所属单位内部原有的雨污合流排水设施,应当与城市排水设施改造同步进行雨污分流改造,所需费用由排水单位负责。

第二十三条禁止下列损害城市排水、防洪设施的行为:

(一)盗窃、毁坏排水井盖、井箅、阀门、管道;

(二)向排水、防洪设施内倾倒垃圾杂物和排放不符合标准的污水和其他有害物质;

(三)拦渠筑坝、设障阻水,堵塞排水、防洪管渠;

(四)在排水、防洪设施及其保护范围内取土、挖砂、破堤、填埋、堆物、垦植、打井和修筑建筑物、构筑物;

(五)擅自连接、更改排水管线。

第二十四条毗连城市排水、防洪设施的建设工程,在施工时应当采取措施,保护排水、防洪设施不受损坏。建设工程施工需要迁移、改建排水、防洪设施的,须经区建设局批准,迁移、改建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

第二十五条直接或间接向城市排水、防洪设施排放污水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须经区建设局批准并发给《城市排水设施使用许可证》后,方可排放。

第二十六条禁止下列损害城市道路照明设施的行为:

(一)盗窃、损坏照明设施及其附属设备;

(二)擅自迁移、拆卸、改动城市道路照明设施;

(三)依附道路照明设施搭建构筑物、堆放物料、牵引作业或搭设通讯线路;

(四)擅自在道路照明设施上悬挂物品、拉线接电。

第四章养护、维修

第二十七条区建设局及其设施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市政公用设施的养护、维修制度,推广、使用新技术、新设备,保障设施的完好和安全运行。

第二十八条区建设局组织建设的市政公用设施,由市政公用设施管理机构负责养护、维修。单位、组织或个人投资修建的市政公用设施,除交市政公用设施管理机构负责养护、维修的外,由投资人负责养护、维修。

城市住宅小区、开发区内的市政公用设施,由建设单位或其委托的单位负责养护、维修。

第二十九条市政公用设施养护、维修单位,应当严格执行技术规范,保证养护、维修质量,并接受区建设局的监督检查。

第三十条设置在城市道路范围内的各类管线井盖及其它设施,应当符合市政设施技术规范要求。各产权(管理)单位应做好管线井盖日常维护管理。因管线井盖缺损可能影响交通和安全的,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第三十一条市政公用设施养护、维修的专用车辆应当使用统一标志;执行紧急任务时,在保证交通安全的情况下,不受行驶路线和行驶方向的限制。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应严格遵守《市市政工程设施管理条例》的相关条款。

第三十三条城市新建、改建、扩建的市政公用设施须符合城市发展需要,对于不符合城市规划,未经区建设局审核同意的,区建设局将不予发放《施工许可证》和《城市占道许可证》。且不允许和城市主管网、主道路连接。

市政公用管理办法篇2

做人也要像蜡烛一样,在有限的一生中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温暖。以下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几篇城管局依法行政工作总结精选,供大家参考借鉴。

城管局依法行政工作总结精选【一】

20xx年,是《xxx市县(区)政府、市级部门依法行政指标细则(试行)》(以下简称指标细则)实施的第x年,我局依法行政工作在市政府法制办的指导下,紧紧围绕指标细则的内容和要求,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等专项工作和建设亲民城管、法制城管、和谐城管的奋斗目标,在对指标细则实施前开展的依法行政工作进行疏理和总结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高行政决策、公共服务、行政执法和化解争议等能力水平为重点,进一步完善落实行政监督和各项保障措施,有力地推进了我市城市依法管理的发展。现将20xx年我局依法行政工作总结如下:

一、规范行政决策,进一步提高科学决策能力

(一)明确行政决策程序。先后制定出台《xxx市城市管理局工作规则》、《xxx市城市管理局会议制度》和《xxx市机关党委会议制度》等规章制度,明确了城市管理事项的议事程序和决策程序,建立了重大决策集体决定制度。建立了法律顾问制度和专家咨询制度,做到重大决策事项和把握不准的专业性事项向顾问和专家咨询,并积极主动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确保决策科学,效益最大化。

(二)实施行政决策评估。20xx年对一件涉及公众利益事项和一件规范性文件进行了评估。一是我局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实施建筑立面治理过程中,对于在征求公众意见中多数持反对意见的部分做出了暂停实施的决定;二是对《xxx市城市管理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实施标准》实施以来的效益、实施成本等进行评估,目前正在制作评估报告,待局长办公会研究后作出继续实施或调整的决定。

(三)及时清理规范性文件。我局根据xxx市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规定,结合城管实际情况,制定了《xxx市城市管理局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实施细则》,明确我局规范性文件从草拟、征求意见到合法性审查和备案等一系列程序。建立了规范性文件清理制度,并按照住建厅要求明确新制定出台的规范性文件有效期不超过五年、暂行规定有效期不超过二年。20xx年我局共对市城管局制定的10件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清理,经局长办公会研究确定其中8件继续有效,将3件纳入修改计划,并及时向社会进行了公布,明确未经公布的规范性文件不再做为行政执法依据。

二、规范公共服务,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效能建设

(一)完善行政审批许可监管机制。按照《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州)保留行政审批项目通用目录的通知》(川办发〔20xx〕46号)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县(市、区)保留行政审批项目通用目录的通知》(川办发〔20xx〕36号),对城市管理的行政审批许可事项进行了清理,并按照《xxx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管理工作意见》(攀府发〔20xx〕45号)要求,对城市管理的部分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进行了下放,并及时在城市管理门户网站和政务中心进行了公布。清理后,我局对保留的行政审批许可项目逐项编印了办事指南、审批流程,确定办理环节,缩短办理时限,并全部纳入政务中心集中办理,进一步简化办理流程,提高审批效率。今年我局受理的行政审批许可事项按时办结率达100%,群众满意率达100%。

(二)落实城市管理信息公开制度。我局制定的《xxx市城市管理局政务信息工作规则》,明确了城市管理信息公开的程序、内容和要求,为我局政务公开工作提供了制度保证。在日常工作中,我局通过城市管理网站、机关政务公开栏、政务中心信息公开栏和xxx电视台报纸等载体,及时将城市管理信息向公众公开。公众通过城市管理网站中设有的领导信箱和群众意见反馈专栏以及我局的信访接待室,可以及时与城市管理实现互动交流。20xx年,我局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为契机,进一步在群众中营造与群众沟通交流氛围,通过开展演讲比赛、法律咨询、制作宣传短片、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从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入手,与群众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加强了群众与我们的联系,使广大群众、商户和企业了解城市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激发了人民群众参与城市管理的热情,进一步提高了群众对城市管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三)完善城市管理责任追究办法。制定出台了《xxx市城市管理局首问负责制度》、《xxx市城市管理局限时办结制度》和《xxx市城市管理局责任追究制度》,并在网上办公场所公布,做到城市管理服务职能明晰。

三、规范行政执法,进一步提高依法文明执法水平

(一)明确执法职责权限。年初分别与局系统各单位签定了行政执法授权委托书,明确执法依据、职责和权限。根据执法工作需要和全市城市管理工作大局,及时调整内设机构职能职责,并及时长期在城市管理工作网站公开。随着我市机构改革工作的推进,我局对城市管理的职能职责内设机构提出了调整意见,目前已经局长办公会研究通过并报市编办。

(二)落实亮证执法制度。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知识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能否正确执法,直接关系到政府形象。因此,我局十分重视执法人员的法制教育,严格执法证件管理。我局采取以会代训和业务学习等多种形式,对执法人员进行法律和业务知识的培训,并严格考核,考核合格的人员才有资格参加省市统一开展的执法证件申领考试,考试合格后才予以申办执法证件。目前,我局的执法人员均取得了有效执法证件,并严格实行持证亮证执法。20xx年,我局加入了全省统一的执法证件管理系统,对执法人员的信息档案管理更为规范,公众查询更为方便。

(三)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虽然至今还没有一部专门城市管理法律,但我局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的规定,根据《四川省行政执法规定》和《四川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等法规,对城市管理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执法程序进行了梳理,制定出台了《xxx市城市管理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明确了各环节工作要求和时限。为有效监督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明确由局法规处对局系统的执法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严格实行调查与决定适当分离和“罚缴分离”制度。为了加强监督,法规处每年组织一次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根据执法案卷的评查情况总结当年执法经验和不足,以便进一步提高依法执法的水平和能力。

四、规范争议化解,进一步提高矛盾纠纷处置能力

(一)建立行政调解机制。20xx年,市城管局被列为十个重点率先建立行政调解机构的市级部门。我局领导高度重视,局长办公会明确在局法规处增设行政调解室,配备专职调解员二名,并由局业务处室负责人作为兼职调解员,确定了与司法机关和乡镇联系的调解员,建立与司法调解和人民调解相衔接的调解制度。随着省市行政调解工作的推进,我局先后制定出台了《xxx市城市管理局行政调解规定》、《xxx市城市管理局行政调解人员回避制度》、《xxx市城市管理局行政调解人员学习培训制度》等,并将相关制度上墙,公布行政调解员名单。制作了行政调解权利义务告知书、行政调解书等行政调解文书。

(二)畅通行政复议渠道。依法开展行政复议工作,公布行政复议机构、人员和电话,设立专门的行政复议接待室。将行政复议机构设在局法规处,配备二名法律毕业本科生作为专职行政复议人员办理一般行政复议案件。为了更好的开展行政复议工作,有效运用法律手段和调解手段,我局制定出台了《xxx市城市管理局行政复议工作规程》和《xxx市城市管理局行政复议指南》,并增配一名工作经验丰富的副调研员作为专职调解员,参加办理重大行政复议案件。

(三)及时办理行政投拆。我局通过当面受理、网上投拆受理和电话受理等方式,畅通人民群众对城市管理的投拆渠道。并对《xxx日报》和《舆情摘报》等人民群众反映的城市管理热点难点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和回复,例如对炳草岗加油站后违章搭建导致附近居民生活环境差和治理马路市场等投拆问题的处理,得到了市民的好评和市领导的肯定。通过我们有效及时的工作,市民对城市管理工作的满意度有了很大提高。

五、规范行政监督,进一步增强城市管理透明度

一是认真按时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议案、提案及批评和建议的答复工作,做到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办理结束后及时听取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意见,20xx年,我局办理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议案和提案答复满意率达到100%。

二是继续设置举报箱和意见箱,城管服务热线12319做到24小时接受群众监督、举报和投拆。为规范对举报意见的处理,制定了《xxx市城市管理局12319工作规程》,从举报意见的接听受理登记到处理过程都有明确的规范和要求,并每月制作12319热线工作情况简析,及时分析和公布城市管理热点难点问题。对于新闻媒体报道和反映的城市管理方面的问题,属市城管局职责范围的都及时有效地进行了处理,对于属于各区县的问题,市城管局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督促管辖区县做好查处和整改工作,并及时与媒体联系,公布处理情况。

三是按规定对新出台的规范性文件报送市法制办备案。20xx年,我局先后制定出台了公用、市政、绿化行业管理标准等五个规范性文件,都按时报送市政府法制办备案,经市法制办审查合法率达100%。

四是对重点执法领域涉及市政、园林绿化、燃气管理过程中对外签定的合同进行检查,对于不附合要求的合同进行清理,及时纠正。为了进一步规范局系统合同管理工作,减少腐败易发多发的部位和环节,我局制定出台了《xxx市城市管理局合同管理规定》和《xxx市城市管理局招标投标、比选和竞争性谈判管理规定》,加强对城管资金项目和合同的监管,预防在城市管理过程中以权谋私和等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

五是继续运用电子办公系统,实行网上办公,使办理事项从发起到领导意见再到办理情况都置于电子监督之中,每月由局办公室统计事项办理进度情况经局长签字后督察通报,对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要求说明理由。通过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大大提高了机关效能。

六是由局计财处牵头,对机关和局属各单位的城市管理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并出台《xxx市城市管理局资金项目管理规定》,确保各专项资金使用安全。

六、落实保障措施,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工作

一是将依法行政工作纳入城市管理目标考核,及时调整和充实依法行政和行政执法责任制领导小组成员,充分发挥其组织领导、指导协调和督促检查作用,并将依法行政纳入综合预算予以保障。

二是加强学习,抓好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利用党组集中学习时机,以《行政许可法》、《行政复议法》和《合同法》等为重点,加强城市管理公用、绿化、市政等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学习,促进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制度化和常规化。在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等环节上进行法制教育,对于任职前依法行政知识考核不合格的不予以任职。

三是采取以会代训和专门业务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行政执法人员进行法律法规业务培训。另外,定期不定期安排执法队员到省市参加法律法规和业务学习,进一步提高队员依法执法能力。目前,城管系统的执法人员均通过了政府法制部门按照“三统一”的要求组织的考试,并取得了执法证。

20xx年,我局的依法行政工作在市法制办的指导下,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够健全,在执法过程中面对市民的不理解甚至暴力抗法,常常束手无策等难题还未得到有效解决。在下一步工作中,我局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大局,根据城市管理的新形势,积极探索依法行政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形式,以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再上新台阶。

城管局依法行政工作总结精选【二】

我局深入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切实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行政执法水平。现对照《**区20xx年度法治政府建设考评指标》及年内工作重点,将20xx年依法行政工作报告如下:

一、制度建设方面

我局充分重视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不断加强内部管理制度和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与清理,进一步夯实依法行政基础。一是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明确业务流程规范。20xx年我局共出台和更新了内部管理制度性文件4件,全面覆盖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用车管理、资产管理、决策管理等方方面面,形成了结构合理、内容完备的内部管理机制。二是严格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年内,新修订规范性文件3件,均严格遵循规范流程,在法制审查、局办会集体审议后,通过“**政府在线”公示草案,向社会公众征集意见建议,并及时在“**政府在线”。三是适时开展清理,坚持立、改、废并举,进一步提高规范性文件的及时性、系统性、有效性。年内,共清理现存部门规范性文件8件,其中保留6件,废止2件,共清理区政府规范性文件4件,其中保留2件、修改1件、废止1件。清理结果经局办公集体议决后,按要求送区法制办备案,并在“**区政府在线”网站公布。

二、行政决策方面

在依法决策的基础上,深入推进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一是进一步完善行政决策规则。年内,在《**区城管局(执法局)局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基础上,又制定了科务会议事规则,要求提交局长办公会议审议的议题应先交科务会议议决。二是严格遵循行政决策程序。规范性文件等列入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的,在履行局长办公会议集体议决程序之外,更须由法制科及常年法律顾问进行合法性审查,议决后报送区法制办备案。三是坚持行政决策的民主性。制订规范性文件以及其他涉及公众利益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均通过网上公示等形式向社会公布,吸纳社会公众意见。三是提升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的科学性。年内,根据《**区重大行政决策公开征集意见和咨询论证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组织专家对《关于**区巩固市容环境提升成果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工作意见及三个配套文件》和《**区余泥渣土临时受纳场建设运营管理办法(试行)》进行咨询论证,认真研究与会专家提出的专业意见并作出相应修改。

三、行政执法方面

健全行政裁量权制度,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加强行政执法主体规范管理。一是落实《**市街道综合执法案件移送规定》的相关规定,并按照《**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规范操作指引》的要求,与地方公安、森林公安密切配合,作好刑事侦查程序与行政执行程序的衔接。二是切实落实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制度,强化行政执法队伍管理。尤其林业执法纳入综合执法范围后,通过调研和协调,基本明确街道综合执法部门与森林公安分工配合的工作方式。三是紧跟形势,及时修订行政处罚裁量权实施标准。在2014年的基础上比照最新法律法规的规定,我局及时组织对《**市**区城市管理局行政处罚裁量权实施标准》进行修订,三易其稿,力争及时准确地与新颁法律法规进行衔接,目前最新版本于20xx年10月16日并向社会公布。四是充分挖掘案审等法制人员潜力,不断完善案卷评查制度。严格执行《**市**区街道执法绩效考评办法》以及我局制定的《案件内部评查规范(试行)》,并在其规定的案件归档、案件检查、案卷评查制度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案件内部评查机制,将每月组织案卷评查的模式调整为每季度组织两次法制服务下基层加一次案卷集中评审,不仅严格执行“案件审查法制把关”的要求,更将案件评查与城管法制研究有机融为一体,为我区城管执法系统的案件评查、法制研讨、业务培训搭建了稳固的平台。年内,部分街道执法队还对“律师驻队”进行了相应探索。

四、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方面

在法治框架内依法依规处理、疏导争议纠纷。一是认真组织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工作。年内,尚无新增行政诉讼案件,新增行政复议案件仅1件。针对此案,我局亦按时答复、配合案件审查,针对复议决定积极作为。二是推进通过法定途径分类处理信访投诉请求。根据《**区推进通过法定途径分类处理信访投诉请求工作方案》的相关规定,我局正积极开展相关工作,梳理信访投诉请求,对能够通过信访渠道以外的法定途径解决的,依法导入法定途径处理,形成信访投诉请求与法定途径一一对应的工作清单,引导人民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诉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五、行政监督方面

高度重视行政监督工作。一是强化自身的法制监督力量。按照“三定方案”配齐配强内设法制科室人员,同时聘请有常年法律顾问,共同负责行政决策、行政执法中重大问题的合法性审查。20xx年6月,我局增聘一名法律顾问常驻局机关,以提升合同审查等常规性法制事务的专业化。二是提升公众监督的层次。在大范围开展“城管在社区”工作、聘请“城管义务监督员”的基础上,又推出“**城管通”app。同时不断强化数字化城管中公众投诉、案件处理回访、公众满意度调查等功能,提高对数字化城管中调查公司考评中公众测评的权重。截至10月31日,我局数字化城管处理公众投诉9253件,及时处理率达99.8%。

六、依法行政能力建设和普法工作方面

认真对照区“六五”普法规划,全面开展相关普法工作。一是科学规划,专项部署。在《**区城管局(执法局)“六五”普法工作方案》的基础上,制订有“20xx年度普法工作方案”,建立并落实普法工作及信息报送制度、执法定期培训制度,基本上做到了“年初有部署、年内有检查、年度有总结”。二是丰富培训形式和内容,学法用法有效果。通过局长亲自授课、局班子不定期学法、oa网络学法、实例讲学等形式,将新颁法规、学法精神传达到每一职工。除集中培训外,我局还利用案审工作人员qq群,对基层执法中出现的法律问题进行实时指导,辩理析法,以期通过以老带新,以点带面,大幅提升执法工作质量。三是完善法制宣传点管理,加强普法载体建设。在龙城公园、龙潭公园既有普法宣传橱窗、机关窗口普法宣传资料取阅点之外,利用灯杆旗、立柱广告的公益广告时段,投放“垃圾分类”、“垃圾减量”广告;配合市城管局“养犬管理”的电台宣传,组织小动物协会进社区开展养犬知识宣传。四是结合年内普法重点开展集中普法活动。“清洁**月”、“12319热线宣传”、“森林防火”主题月、“公园文化节”法治主题展览、“12.4”普法宣传活动依时有序开展,可谓每个月份都有重点,每个季度都有例牌活动。

七、权责制度方面

在2014年向社会全面公布权责清单的基础上,依法确权确责,强化清单的完善和运行。一是继续完善权责清单。严格按照《**区行政权责清单管理规定(试行)》要求,对行政权责清单进行全面梳理,编制执法流程和细化行政处罚裁量权,其中行政处罚类503项、行政强制类19项。20xx年又进行了党务权责清单编制,同时针对2014年权责清单编制中发现的“户外广告”区街审批权限不明的问题,积极调研,多方协调,拟定解决方案,并通过规范性文件明确。目前规范性文件已进入区政府审议阶段。二是认真执行,确保百姓切身感受行政机关“权责分明,行为有据”。目前,我局各类行政审批和行政服务事项均入驻区政府行政服务大厅统一办理,支持网络电子表格申请,大幅度压缩办理时限,最大限度方便群众办事。截至10月31日,我局在区政府行政服务大厅窗口共处理来人来访1346宗,其中业务咨询事项741宗,审批服务事项605宗。11月,我局成立了审批服务科以提升审批服务专业化程度。清单运行一周年以来,我局行政权责行政审批和行政服务的每个环节运行良好、衔接流畅,群众普遍反映行政审批服务更加规范高效。

八、工作成效方面

(一)由“表三治”向“里三治”深入推进,打造现代美丽城区

20xx年,在区委区府的领导下,我局积极推进“美丽家园”行动。20xx年6月,“治脏、治乱、治堵”三治行动全面启动。通过推进“三治”行动,全面提升辖区市容环境、交通环境、业态环境,并在“治脏、治乱、治堵”基础上积极探索“法治、自治、共治”新三治模式,逐步根治“脏乱堵”,将**打造成现代化、国际化美丽城区。城市管理由“表三治”向“里三治”的深度推进工作获得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可,《南方日报》将之作为典型经验予以宣传报道。

(二)创新环卫管理方式助推环卫水平提升

为确保环卫检查、考核的公开、公正、公平,我局对辖区环卫检查、管理方式进行微改革,助推环卫水平提升。一是全市率先采用大众评为环卫评分。聘请第三方监理公司和大众评审员对环境卫生管理进行全面检查、监督、评分,组建市民自愿报名参与的百人大众评审团。二是按质核拨经费。将道路保洁经费核拨与各街道环卫工作得分挂钩。三是建立环卫作业服务市场信用体系。建立统一的网络信用平台,对环卫作业主体信用信息进行采集、记录和评价。市城管局拟到我局进行调研,并将其作为先进经验进行推广。

城管局依法行政工作总结精选【三】

2017年以来,县城管局在县法制办的正确指导下,以全面推动城市管理法治化为指导思想,在法治框架下构建“以人为本、和谐执法”的执法理念,坚持“依法行政、执法为民”的工作思路。牢固树立亲民、爱民、为民的思想,塑造“和谐城管”形象。以法治建设为中心,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全面做好城市管理依法行政相关工作。现将半年工作汇报如下:

一、强化业务培训,打牢执法队伍的业务基础。

知法、懂法、熟练运用法律法规执法,是行政执法人员必备的基本功。城管局始终把提高执法人员业务素质作为执法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执法培训及自学的形式强化业务工作办理。年初制定了依法行政工作计划,并按时实施,扎实落实。半年来,单位组织集体学法培训2次,参加省、市城市管理执法培训4次12人次。通过执法培训,执法人员自身素质及业务素质得到了提升,也提高了执法人员的办案效率,执法队伍的战斗力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规范法律文书,严把执法案件的质量关口。

一是规范法律文书,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我局对照《行政处罚案卷评查标准》严格审查,重点对行政处罚依据逐一审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指出,并督促尽快整改。通过执法专业培训,规范了法律文书,基本解决了重实体、轻程序,法律文书缺失等问题,做到了程序合法、事实清楚、处罚适当、适用法律法规准确、材料完整、卷宗整洁。截止目前,办理案件无一起提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水平明显提高。二是规范规范性文件,按时制定、及时报备。今年,结合城市管理工作实际,计划制定了《柞水县公共市政设施损坏赔偿标准》,计划已报县法制办备案,预计四季度以前完成制定。目前,已制定的2016年制定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细化基准》实施良好,2017年城管局将继续完善裁量权,将全面推进了依法行政。

三、规范执法过程,重抓执法案件的办理工作。

目前,城管局较好地贯彻落实了执法过程全纪录制度。一是执法过程视频全纪录。从亮证到执法结束整个现场办案全程记录。二是执法资料规范全面。在行政处罚案件中,我局从立案、发出检查通知、执法过程都有严格的纸质以及电子材料跟踪记录留档,使整个执法过程在阳光下运行。若遇到当事人极度不配合执法的案件中,会同公安部门联合执法,执法过程通过笔录、照片、摄像等载体客观记实。三是处罚结果由局务会研判。局务会对执法程序及相关证据材料进行认真审查,集中分析,客观研讨,形成集体研判记录。四是执法设备配置情况。为更好地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加强执法过程的证据记录和安全保障工作。配置了4部执法记录仪、1部摄像机、1部照相机,3部对讲机等,并全部投入一线执法使用。

四、严格审查制度,确保重大行政行为合法性。

对一般程序的行政处罚案件在作出重大行政处罚决定之前,由监察大队办案人员对案件进行初审,再上报局务会按照案件性质公平公正进行审查,对每个案件均在2个工作日内审查完毕并提出法制审核意见。法制审核坚持依法合理,公平公正原则,做到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充分,定性准确,裁量适当,程序合法,法律文书制作规范,法律用语使用准确。近年来已对60多起行政处罚案件进行了法制审核,实现了执法监督关口前移。

五、强化执法公示,增强执法案件的社会监督。

(一)法制信息报送及时。按照法制办要求从2月开始每月报送两篇法治信息,已全面完成6月以前的法治信息报送任务。

(二)行政执法公示。一是县政府于20xx年5月将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等在柞水县政府网站公示公告栏向社会公布。主要包括对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征收等行政执法的执法依据,执法权限和具体负责办理的执法单位,执法程序,监督方式等事项进行了公示。二是20xx年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已将电子版上传柞水县电子政务中心公示,行政处罚的决定将通过该系统上传至陕西省诚信公众平台,向全省公示。三是单位业务办理流程已上墙公示,便捷群众办理相关业务。

市政公用管理办法篇3

一、20*年度市政府规范性文件制定计划(13件)

(一)*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实施办法

主要内容:该办法规定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适用范围、工作原则、优惠政策、开发建设、价格公示、销售管理及监督管理等内容。

起草部门:市房管局

(二)*市住房专项维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主要内容:该办法规定住房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适用范围、工作原则、住房专项维修资金的缴存、管理、使用及罚则等内容。

起草部门:市房管局

(三)*市城镇廉租住房建设管理实施办法

主要内容:该办法规定城镇廉租住房建设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供租对象、保障方式、资金来源、政策优惠、廉租住房的申请、公示、批准、登记程序及廉租住房承租对象的复核、租金缴付等内容。

起草部门:市房管局

(四)*市森林防火管理暂行办法

主要内容:该办法规定森林防火工作的主管部门、适用范围、工作制度及发生森林火灾的有关责任追究等内容。

起草部门:市林业局

(五)*市电力设施保护办法

主要内容:该办法规定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的主管部门、适用范围、工作原则、表彰奖励、电力设施保护范围、保护措施及保护电力设施、电力电缆线路禁止的行为、责任追究等内容。

起草部门:*供电局

(六)*市城市供水管理办法

主要内容:该办法规定城市供水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适用范围、工作原则、供水工程建设、供水与用水、供水设施维护、罚则等内容。

起草部门:市城建局

(七)*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

主要内容:该规定明确政府信息公开的主体、工作制度、基本原则、主动公开事项、免于公开事项、公开形式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条件和程序等内容。

起草部门:市政府办公室

(八)*市市属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程序

主要内容:该工作程序规定市属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主管部门、适用范围、方案制定、申报、审批、产权界定、交易管理、代表委派、组织设立、登记变更、档案管理等内容。

起草部门:市国资委

(九)*市室内装饰管理办法

主要内容:该办法规定室内装饰管理工作的适用范围、主管部门、室内装饰设计、施工资质的申报认证程序、年检、变更登记、施工许可、招投标监督管理、质量监督管理、消防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内容。

起草部门:市工交办

(十)*市人工影响天气管理办法

主要内容:该办法规定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范围、基本原则、主管机构及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布设、作业组织管理、操作规程、作业规范、专用设备管理、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弹药管理等内容。

起草部门:市气象局

(十一)*市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

主要内容:该办法规定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工作的主管部门、适用范围、工作原则、气象探测环境建设、保护及危害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行为的处罚等内容。

起草部门:市气象局

(十二)*市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主要内容:该办法规定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适用范围、工作原则、食品企业分类、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网络、市场准入、监督检验、信息收集处理、激励措施及罚则等内容。

起草部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十三)*市人事争议处理暂行办法

主要内容:该办法规定人事争议仲裁工作的管理对象、适用范围、管理主体、基本原则、组织机构、管辖范围及人事争议案件的仲裁程序等内容。

起草部门:市人事局

二、工作要求

(一)严格程序讲求效率

市政府的《*市人民政府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规定》(市政府令第6号)是制定市政府规范性文件的基本要求,各部门要认真学习,严格遵守。市政府规范性文件草案一般由各部门按业务分工和职责范围负责起草;文件内容涉及几个部门业务的,由主管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共同起草。报市政府审定的规范性文件草案,一律径送市政府法制办公室,不得直接呈送市政府领导。规范性文件草案应当以正式文件上报,两个以上部门联合起草的,应联合行文上报。报送市政府的规范性文件草案为一式二十份,并附送下列资料:①所依据的法律、法规目录及有关资料;②起草说明书。主要内容包括:制定文件的目的、依据,与有关部门协调沟通的情况,主要条款的解释,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等;③征求有关部门意见的书面材料。

(二)突出重点加强调研

在规范性文件草案制定过程中,各部门要按照《*市人民政府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规定》,明确指导思想,坚持工作原则,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以法律法规为依据,结合我市实际,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增强规范性文件草案的针对性和适用性,使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草案切实可行。

市政公用管理办法篇4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市电子政务统一平台(以下简称平台)的管理,确保系统安全、稳定、高效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发〔〕23号)和《国务院电子公文传输管理办法》(国办函〔〕65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主要是规范平台的监督、管理和使用,平台的使用单位及使用人员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平台的应用范围主要包括:市几套班子以及市直各部门、各单位,县(区)几套班子、县(区)直各部门、各单位以及乡(镇)、街道,有关企业等。

第四条平台主要设置了政务信息、公文办理、文稿交流、通知管理、领导活动、内部请示、科室园地、值班信息、工作简报等功能模块,努力在全市基本实现无纸化办公,进一步提高办公效率。

第五条市政府办公室负责平台日常管理、综合协调、需求汇总、项目推进和应用推广及培训等工作;市信息化管理办公室负责技术支持、协调配合平台建设;市电信公司负责市电子政务专网建设与维护,软件开发、升级与维护,数据安全及备份等工作。县区政府办公室,市各部门、各单位办公室负责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平台运行、监管和维护工作。

第二章使用单位

第六条各使用单位应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制定具体管理规定,并认真落实管理措施。

第七条使用单位必须明确一名负责人分管平台工作,同时确定一名系统管理人员,负责日常管理。

第八条相关单位经市政府办公室审核同意后,方可办理接入平台手续并领取平台身份密钥(下称密钥)和密码;市电信公司根据市政府办公室的意见予以登记并办理相关手续。

第九条使用单位变更系统中涉及单位名称、印章、系统管理员、公文管理员、电子印章管理员等相关资料的,应向市政府办公室提出书面申请,经审核同意后,应及时变更系统授权、相关密码,并办理相关手续。

第十条各单位自行管理本单位用户,系统管理员负责添加或删除用户、分配用户相应权限等工作。

第三章使用人员

第十一条系统管理员承担本部门、本单位平台运行具体事宜,负责内部机构与人员等信息的收集、整理、权限配置和组织培训以及系统维护等相关工作,负责平台运行相关衔接工作;公文管理员负责电子公文、通知等收发、办理工作;电子印章管理员负责本单位电子印章管理。

第十二条系统管理人员、公文管理员、电子印章管理员应政治可靠、责任心强,熟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和专业技术水平。

第十三条公文管理员应确保工作时间处于在线状态,及时办理各类信息、公文、通知等;非工作时间,按公文办理相关要求处理。

第十四条如使用人员出差,经本单位负责人同意后,指定他人代办;未经单位负责人同意,其他人员不得使用系统管理员、公文管理员、电子印章管理员的密钥和密码登录系统。

第十五条使用人员要加强密码管理,特别是各单位系统管理员、公文管理员、电子印章管理员,不得使用易破解密码,并不定期更换密码。

第十六条为确保平台短信通知模块正常运行,各单位系统管理员、公文管理员不得随意更改手机号码。确因某种原因需要更改手机号码的,应书面报市政府办公室备案,并办理相关手续。

第四章安全保障

第十七条本平台属非网络,各单位不得将计算机设备及网络接入该平台;不得在平台上传输、处理或存储、敏感或其它不宜公开的公文、信息等。

第十八条联入平台的计算机应加强系统管理,安装杀毒软件,并及时对系统进行必要的升级。

第十九条各单位系统管理员应定期检查、维护计算机网络,发现问题应及时排除;无法排除的,应及时与市政府办公室联系,市政府办公室会同相关单位及时处理;不得随意增加系统使用人员。

第二十条各单位网络管理员要加强对路由器、交换机及各终端、线路等网络设备的日常检查和维护,未经同意,禁止更改平台相关路由器、交换机的配置。

第二十一条各单位要切实加强计算机及网络安全保密知识教育,严格遵守保密纪律和相关保密规定。

第二十二条各单位在使用本平台过程中发现泄密或窃密事件时,要及时报告,并积极协助调查解决。对造成泄密的单位和相关责任人,将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

市政公用管理办法篇5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不断创新管理,为交易主体提供公开、公正、公平的交易平台和优质服务,着力构建统一、有序、公正、透明的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体系,提高政府社会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质量,实现各类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依法办事、规范管理、阳光交易,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二、目标任务

按照“政府主管、管办分离、统一进场、集中交易、行业监管、行政监察”的要求,理顺公共资源交易决策、管理、执行相分离的管理体制,整合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市国土资源交易中心、市政府采购中心、市国资委的产权交易等职能,建设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规范交易行为,健全交易配套制度,形成市级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有形市场,将原来由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市国土资源交易中心、市政府采购中心、市国资委产权交易等项目和根据法律法规与国家、省、市有关规定必须通过招投标、拍卖、挂牌与协议等方式交易的项目以及各县(区、市)应当纳入市交易中心交易的项目全部纳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交易,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推进公共资源阳光、高效交易,提升对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监督管理水平。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力争在2012年5月15日前正式运行。

三、建设经费

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场地购置装修和交易软、硬件系统等费用由市级财政统筹解决。

四、工作内容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切实加强职能监管。

1.成立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简称公管委)。市公管委为非常设机构,负责对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实施领导,对重大事项进行决策、协调和指导。市公管委主任由市人民政府市长担任,副主任由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市纪委书记担任,对公共资源交易具有法定监管的各职能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

2.成立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简称市公管办)。市公管委为常设机构,在市公管委的领导下负责市公管委日常工作和根据市政府授权,会同有关职能部门对本市行政区域范围内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实施全程监管,受理投诉和举报,协助有关职能部门查处交易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市公管办主任由市政务服务中心主任兼任,与市政务服务中心合署办公。

3.成立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简称市交易中心)。撤销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政府采购中心、国土资源交易中心,将职能(含市国资委的国有产权交易职能)整合后成立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市交易中心为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所属财政全额预算管理的正县级事业单位,服从市公管委的领导,接受市公管办及市公共资源交易行政监督部门的监督和指导。将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市政府采购中心、市国土资源交易中心人员和编制统一划转至市交易中心,市交易中心人员编制为25人,财务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二)认真梳理法律法规,明确交易范围和项目,做到应进必进。

1.工程建设类项目。

市本级必须招标的房屋、水利、交通、运输等行业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建设项目(包括房屋、公路、桥梁、市政、园林、信息、装饰装修、消防、人防、供热、管线敷设、技改,项目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项目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的采购)。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要求,县(区、市)应当纳入市级交易的工程建设项目。

2.市本级政府采购类项目。

(1)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本级政府公布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和公开招标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

(2)单位自筹资金采购本级政府公布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和公开招标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

(3)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和医疗设备集中采购。

3.市本级国土资源类项目。

(1)市人民政府决定采用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公开出让的建设用地使用权。

(2)市属国有企业、事业单位须按照招标、拍卖、挂牌和协议方式转让的采矿权。

4.市本级国有产权交易类项目。

行政、企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产权处置和产权转让。

5.市本级其他公共资源交易项目。

(1)涉及有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公共资源配置、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部门罚没财物的拍卖等交易活动。

(2)需要政府重点监管的公共权益与服务(包括出租和旅游汽车营运权、城市公交线路营运权、市政设施经营权等权益和物业管理、城市基础设施养护等服务)的交易业务。

(3)全部使用国有资金或以国有资金为主的项目规划编制、工程咨询、评估、招标等中介服务机构的选定。

(4)农业综合开发、科技重大项目等财政性资金项目实施单位的选定。

(5)采用BT、BOT或采用建设管理制(代建制)方式达到规定金额以上的政府投资项目,BT投(融)资人、BOT投资人和业主的选择。

(6)行政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的房屋租赁。

(7)按照法律法规和省、市有关规定应当纳入市交易中心交易的项目。

(8)其他依据法律、法规和国家、省、市有关规定,必须通过招标、拍卖、挂牌或协议出让的项目应当纳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交易。

(三)完善场地功能分区、优化软硬件配套设施。

通过整合市住建局审图站、建设工程交易中心资源,重新规划完成装饰装修,除办公区域外,应设独立评标、电子竞价、集中评标、开标,专家抽取、视频监控、答疑、会议、档案、厂商休息、服务等功能分区。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完善语音抽取专家系统、评标语音监听系统、门禁系统、视频监控、业务管理和电子监察等系统,配备并利用好LED显示屏、电子储物柜、投影仪、变声电话等设备,为实现公共资源交易公开、公平、公正创造条件。

(四)规范交易办事程序,完善相关制度措施。

有关部门要认真梳理优化各类公共资源项目交易流程,建立健全信息、报名、资格审查、抽取专家评委、开标、评标、挂牌、拍卖、结果公示等各环节配套管理制度;各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对本部门监管下的公共资源交易活动,按照“交易申请?交易受理?文件核准?公告邀请?资格审查?集中交易?交易确认?合同备案?交易报告”等程序,进行全程监督管理;要建立存档备案制度,对招标文件、招标公告、竞买文件等交易文件编制后应及时备案,交易活动全程录音、录像,相关信息存档备查;要建立评审专家随机抽取系统,专家抽取过程要实现同步录音录像,并自动通过信息告知专家评标时间、地点;要加强公共资源交易所需各类专家的信息库建设和管理,畅通专家进出专家库的渠道,扩大专家库的容量,优化专家结构,并按照要求做好与我省专家库建设、应用工作的对接;要建立各类公共资源交易的供应商信息库、项目单位信息库、产品信息库、交易资金信息库等基础信息库;要建立投标人、中介机构、评审专家等单位和人员的从业信誉档案及信用评价制度,及时发现其不良行为,并定期报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

(五)建立健全运行机制,切实规范交易行为。

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各行业规章制度和操作程序的规定,实行“统一进场、管办分离、规则主导、全程监管”的运行机制。统一进场:根据法律、法规和省、市有关规定必须通过招标、挂牌、拍卖和协议等方式进行交易的项目,应当统一进入交易中心交易;凡与交易有关的中介、交易服务活动统一在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招标信息、中标公告统一按照规定;各专家评委,按照规定的方式方法统一进场抽取确定。管办分离:行政监管职能和市场服务职能分离,管理机构和办事机构分设,市交易中心建成投入运行后,各相关部门不再直接参与招投标等公共资源交易的具体操作,重点做好行政监督、行业监管。规则主导:凡与公共资源交易活动有关的机构和人员(招标人、投标人、评标专家和其他利害关系人)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与公共资源交易活动有关的环节(交易登记、招标申请、信息、投标报名以及开标、评标、中标公示、定标、签约等)严格遵循有关规则和程序。全程监管:市公管办对交易市场内的交易活动实施场内全过程监督;行政监督部门对交易工作实施全程监管;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加强对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社会监督;行政监察机关对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管理机构和交易中心有关人员履行职能、职责情况进行监察,及时纠正和查处违法违纪行为,确保信息内容公开、过程公平、结果公正。

五、实施步骤

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组建工作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一)第一阶段:筹备组建

1.成立市公管委和市公管办(责任单位:市纪委、市政府办公室、筹建组)。

2.完成市公交易中心场地及配套软硬件设施升级改造方案及建设概算(责任单位:筹建组、市住建局、市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

3.召开工作推进会,部署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征求对实施方案意见(责任单位:市公管办、筹建组)。

4.完善《实施方案》按照程序报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后印发施行(责任单位:市公管办、筹建组)。

(二)第二阶段:实施组建

1.完成对各交易中心的清算、核资工作(责任单位:市财政局)。

2.完成审图室搬迁工作(责任单位:市住建局)。

3.完成梳理公共资源交易相关法律法规及配套制度工作(责任单位:市法制办、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市政府采购中心、国土资源交易中心、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住建局、市工业和能源委、市交通局、市水利局等)。

4.确定市公管办、市交易中心机构、职能、编制方案(责任单位:市编办)。

5.完成市交易中心场地及配套硬件设施改造工作(责任单位:筹建组)。

6.组建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完成人财物划转、搬迁和优化业务流程等工作(责任单位:市公管办、市交易中心、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7.完成《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法(暂行)》拟稿,5月5日前完成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和印发(责任单位:市法制办、市公管办、筹建组、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市政府采购中心、国土资源交易中心)。

8.完成市交易中心软、硬件系统建设和工作人员培训工作(责任单位:市交易中心、市电子政务办)。

(三)第三阶段:正式运行

举行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揭牌仪式,交易中心正式运行(责任单位:市公管办、市交易中心)。

六、工作要求

(一)统一认识。全市各级各部门要站在“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建立市公共资源统一交易平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精心组织实施,积极支持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在交易机构的整合交接过程中,要严肃组织纪律、财经纪律和人事纪律,认真做好人、财、物、事和各种档案资料的移交、衔接工作。

市政公用管理办法篇6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了加强本市停车场(库)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满足停车需求,改善交通状况,保障停车场(库)经营者和停车者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停车场(库)的规划、建设、使用及其相关管理活动。

本办法所称的停车场(库)包括公共停车场(库)、道路停车场和专用停车场(库)。

第三条(管理部门)

市城市交通管理局(以下称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是本市停车场(库)的主管部门,负责本办法的组织实施。区(县)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的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停车场(库)的管理工作。

市陆上运输管理处和区(县)陆上运输管理所(署)(以下统称陆上运输管理机构)按照规定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停车场(库)的日常管理工作。

本市规划、建设、市政工程、公安交通、房地资源、财政、价格等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实施本办法。

第四条(行业协会)

本市停车服务行业协会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发挥行业自律作用,并可以接受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协助做好本市公共停车场(库)的管理工作。

第五条(鼓励和推广)

本市鼓励多元化投资建设公共停车场(库),鼓励专用停车场(库)向社会开放,推广应用智能化、信息化手段管理公共停车场(库)和道路停车场。

第二章停车场(库)规划与建设管理

第六条(规划编制)

公共停车场(库)专业系统规划由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规划布局结构和交通需求状况,会同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编制,经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综合平衡并报市政府审批后,纳入全市总体规划。

区(县)政府在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应当与公共停车场(库)专业系统规划相衔接。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在审批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应当征求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七条(用地控制)

公共停车场(库)专业系统规划确定的停车场(库)用地属道路广场用地,未经法定程序调整,不得改变用途。

第八条(设置标准和设计规范)

公共停车场(库)和专用停车场(库)的设计方案,应当符合国家和本市停车场(库)的设置标准和设计规范。

本市停车场(库)设置标准和设计规范,由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编制,经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后实施。

第九条(配套建设)

新建公共建筑和居住区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停车场(库)的设置标准和设计规范,配套建设停车场(库)。

配套建设的停车场(库)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交付使用。

第十条(补建)

下列公共建筑未按国家和本市停车场(库)的设置标准和设计规范配套建设停车场(库)的,应当在改建、扩建时补建:

(一)火车站、客运码头、机场、省际道路客运站以及公共交通与自用车辆换乘的枢纽站;

(二)体育(场)馆、影(剧)院、图书馆、医院、会展场所、旅游景点、商务办公楼以及对外承办行政事务的办公场所;

(三)建筑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的商场、旅馆、餐饮、娱乐等经营性场所。

前款规定的公共建筑因客观环境条件限制,无法补建停车场(库)的,公共建筑所有人应当向市、区(县)规划行政管理部门提交有关专家技术论证报告。

第十一条(建设审查)

本市各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的有关规定,对公共停车场(库)的建设进行审查。

市、区(县)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和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在审查公共停车场(库)建设工程的规划方案和初步设计方案时,应当征求市、区(县)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意见。

第十二条(竣工验收)

市、区(县)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对公共停车场(库)建设工程进行规划验收时,应当通知市、区(县)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参加。

第三章公共停车场(库)经营管理

第十三条(经营登记备案)

公共停车场(库)经营者应当依法办理工商、税务登记手续,并在工商登记后15日内,持有关材料向陆上运输管理机构办理备案手续。

公共停车场(库)经营者变更登记事项或者歇业的,应当按规定向工商、税务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并自变更、歇业之日起15日内向陆上运输管理机构办理备案手续,同时向社会公告。

第十四条(改变使用性质的审核)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将已建成的公共停车场(库)挪作他用。

改变公共停车场(库)使用性质的,应当经市、区(县)规划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市、区(县)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批准。

第十五条(停放车辆服务规范)

公共停车场(库)经营者应当遵守下列服务规范:

(一)设置醒目、统一的停车场(库)标志牌和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停放车辆规则,公布监督电话;

(二)制定停放车辆、安全保卫、消防等管理制度;

(三)配置完备的照明设备、通讯设备、计时收费设备;

(四)指挥车辆按序进出和停放,维护停车秩序,确保停车设施的正常运行;

(五)执行停车收费规定,在醒目位置明码标价;

(六)工作人员佩戴服务牌证。

第十六条(驾驶员行为规范)

机动车驾驶员及其随车人员在公共停车场(库)停放车辆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服从工作人员的指挥,有序停放车辆;

(二)不得损坏停车设施、设备;

(三)不得停放装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物品或者其他违禁物品的车辆。

第四章道路停车场管理

第十七条(设置原则和方案)

道路停车场的设置应当严格实行总量控制。

道路停车场的设置方案由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会同市市政工程管理部门、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下列原则编制:

(一)符合区域道路停车总量控制要求;

(二)与区域停放车辆供求状况、车辆通行条件和道路承载能力相适应;

(三)区别不同时段、不同用途的停车需求。

在本市外环线以内的公共停车场(库)300米服务半径内设立道路停车场的,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举行听证。

第十八条(管理者的确定)

道路停车场管理者确定的办法,由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另行制定。

第十九条(计费方式)

道路停车可以采取按时或者按次方式计收停车费。

道路停车采取按时计费的,可以根据周边地区的道路交通状况,采取累进计费或者限时停车的办法计费。

第二十条(收费方法)

道路停车场管理者可以采用电子仪表方法或者人工方法,收取停车费。

第二十一条(收费管理)

道路停车场收费属行政事业性收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收入全额上缴财政,支出由财政按批准的预算核拨。

第二十二条(撤除)

道路停车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经征求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意见后,应当及时予以撤除,并通知市市政工程管理部门:

(一)道路交通状况发生变化,道路停车已影响车辆正常通行;

(二)道路周边的公共停车场(库)已能满足停车需求。

道路停车场撤除后,道路停车场管理者应当及时恢复道路设施原状。

第二十三条(道路停车服务规范)

道路停车场管理者应当遵守本办法第十五条第(一)、(五)、(六)项规定以及下列服务规范:

(一)在道路停车场划设明显的车位标志,配备必要的照明设施;

(二)不得擅自扩大占路面积;

(三)采用电子仪表收费方法的,在醒目位置明示电子仪表收费设施的使用说明,并加强对设施的维护保养,确保设施整洁、完好。

第二十四条(道路停车行为规范)

机动车驾驶员在道路停车场停放车辆,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本办法第十六条的规定;

(二)按照规定支付停车费;

(三)在限时停车的道路停车场不得超时停车。

机动车驾驶员在采用电子仪表收费方法的道路停车场停放车辆的,应当将交费凭据放置在车辆前挡风玻璃内的明显位置,以备查验。

第五章其他相关管理

第二十五条(收费价格管理)

本市停车场(库)服务收费根据不同性质、不同类型,分别实行市场调节价、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

实行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的停车场(库),应当区别不同区域、不同停车时间,并按照同一区域道路停车高于路外停车的原则,确定停车收费标准。

实行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的停车收费标准,由市价格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另行制定。

第二十六条(票据管理)

公共停车场(库)经营者收取停车费,应当使用由市地方税务部门监制的统一发票。

道路停车场管理者收取停车费,应当使用由市财政部门监制的专用收费票据。

公共停车场(库)经营者或者道路停车场管理者不按规定开具统一发票、收费票据的,停车者可以拒付停车费。

第二十七条(信息化管理)

本市实行公共停车信息系统联网管理。

市陆上运输管理处应当组织公共停车信息系统的建设,推广应用智能化、信息化手段管理公共停车场(库)和道路停车场,并负责公共停车信息系统运行的监督管理。

公共停车场(库)经营者和道路停车场管理者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和标准,将其停车信息纳入全市公共停车信息系统。

公共停车信息系统的联网管理规定和有关标准,由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第二十八条(统计)

公共停车场(库)经营者和道路停车场管理者应当按照规定,向陆上运输管理机构如实报送统计资料。

专用停车场(库)的所有人或者其委托的管理人应当按照规定申报停车场(库)的泊位数。

申报专用停车场(库)泊位数的办法,由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房地资源管理部门另行制定。

第二十九条(专用停车场的调用和开放)

本市举行重大活动期间,公共停车场(库)不能满足社会停车需求时,专用停车场(库)的所有人或者其委托的管理人应当按照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在满足自身停车需求的条件下,向公众开放。

在公共停车位不足的区域,应当采取措施鼓励专用停车场(库)向公众开放。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条(行政处罚)

市、区(县)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按照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公共停车场(库)经营者、道路停车场管理者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第(一)、(二)、(三)、(四)、(六)项和第二十三条规定,可处以警告或者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

(二)机动车驾驶员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应当责令改正,补缴停车费;对拒不缴纳停车费或者超时停车的,可处以警告或者50元以上300元以下的罚款;违反第二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的,可处以警告或者20元以上50元以下的罚款;

(三)公共停车场(库)经营者、道路停车场管理者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七条第三款规定,可处以警告或者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四)公共停车场(库)经营者、道路停车场管理者、专用停车场(库)所有人或者其委托的管理人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可处以警告或者3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划、建设、价格、票据、道路、交通安全等管理规定的,由相关管理部门依法予以处理。

第三十一条(委托行政处罚)

市、区(县)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委托其所属的陆上运输管理机构实施本办法规定的行政处罚。

第三十二条(妨碍公务的处理)

拒绝、阻碍行政执法人员执行公务,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由公安部门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对行政执法人员的要求)

行政执法人员应当秉公执法。对、、、索贿受贿、枉法执行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尚未构成犯罪的,给予行政处分。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四条(临时停车场管理)

利用闲置空地开设经营性临时停车场,以及为为期30日以上重大活动临时开设经营性机动车辆停放点的,参照本办法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五条(专用停车场的经营管理)

专用停车场(库)向公众提供经营性停车服务的,按照本办法有关公共停车场(库)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六条(有关用语的含义)

本办法有关用语的含义:

(一)公共停车场(库):指根据规划建造的以及公共建筑配套建造的经营性机动车停放场所;

市政公用管理办法篇7

第一条为规范商品交易市场的建设、开办、经营和管理活动,维护商品交易市场秩序,明确市场开办者、场内经营者的权利和义务,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商品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根据《广东省商品交易市场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商品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市场),是指由市场开办者提供固定的场地、设施,进行经营管理,若干经营者集中在场内以自己的名义独立从事商品(包括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和营利)交易活动的场所。

本规定所称市场开办者,是指依法设立,从事市场经营管理,通过提供场地、设施以及服务,吸纳商品经营者入场经营的企业法人或者其他经济组织。

本规定所称场内经营者,是指在市场内以自己的名义独立从事商品交易活动的企业法人、个体工商户及其他经济组织。

第三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市场的建设、开办、经营管理以及相关的行政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规定。

第四条市场商品交易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遵守商业道德。

市场管理活动应当遵循合法、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负责辖区内市场的监督管理工作,组织、协调本级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履行职责。

市经贸部门负责组织编制本市市场发展规划和布局规划,指导市场建设;工商部门负责市场的登记和对经营行为的监督管理;公安部门负责市场治安、消防的监督管理;卫生部门负责场内食品经营者的卫生许可及监督管理;市容环卫部门负责市场环境卫生监督管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构负责查处市场违法建设和违法占道经营行为。

其他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依法对市场及场内经营行为进行监督管理。

第六条对关系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市场,市人民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给予扶持。

鼓励市场发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流通业态,提高市场组织化水平。

第七条市场开办者、场内经营者可以依法成立或加入行业协会,进行行业自律管理。

第二章市场开办

第八条市经贸部门在市场发展规划的指导下,会同发展改革、规划、国土等部门编制本市市场布局规划,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专业市场需要编制专项布局规划的,由市级相关行业主管部门会同规划、经贸等部门编制,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专业市场布局规划应当符合前款规定的市场布局规划。

本市产业政策调整的,市场发展规划和布局规划可以依法进行调整。

第九条市经贸部门应当会同规划、建设、工商、公安消防、卫生、环保、环卫等市场监管的相关职能部门制定各类市场的建设规范,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第十条市场的选址应当符合市场布局规划,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经营性土地政策。专业市场布局规划已公布实施的,专业市场的选址还应符合专业市场布局规划。

市场的建设应当符合城市规划,其场地、设施的建设和配备应当符合本市制定公布的市场建设规范。

本规定实施前已开办的市场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按照本市市场建设规范,进行相应的升级改造。

第十一条申请开办市场的,应当向市场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办名称核准登记,提交下列材料:

(一)登记申请表;

(二)申请使用的市场名称、申请人的主体资格证明;

(三)市场选址的相关材料;

(四)市场开办可行性论证报告;

(五)开办市场的规模、经营范围、投资预算和资金证明;

(六)联合开办市场的联办协议书;

(七)房地产权证明、经登记备案的租赁合同或其他场地使用证明文件;

(八)建设工程规划验收合格证明材料;

(九)建筑工程消防验收合格证明材料;

(十)环境影响评价及批准文件;

(十一)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文件。

申办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市场还应当提供经贸部门出具的听证综合意见。

第十二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审查市场名称核准申请,在收到申请后的十五日内作出准予名称核准登记或不予登记的决定。不予登记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审查市场选址是否符合市场布局规划。市场布局规划尚未公布实施的,对于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以上的市场,应当就市场选址是否符合市场规划征求经贸部门的意见。经贸部门应当在七日内回复意见,逾期未回复的,视为对市场选址无意见。

市场名称使用规范参照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未经核准登记的市场名称不得使用。

市场未经名称核准登记不得招商、招租。

第十四条市场开业前,市场开办者应当向市场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市场登记。

申请办理市场登记,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登记申请表;

(二)名称核准证明;

(三)建筑工程消防验收合格证明材料;

(四)市场内部布局材料;

(五)市场服务管理机构及其负责人的相关材料;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十五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审查市场登记申请,应当在受理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准予登记或不予登记的决定。对于材料齐全且市场建设符合本规定第十条第二款的,准予登记,颁发《市场登记证》。不予登记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未取得《市场登记证》的市场不得开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开业前必须取得其他行政许可的,市场开办者应当依法办理。

第十六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公开已取得《市场登记证》市场的相关信息,供公众查阅。

第十七条《市场登记证》不得伪造、涂改、出租、出借、转让。

第十八条《市场登记证》有效期满需要续期的,市场开办者应当在有效期届满三十日前,向原登记机关申请续期。原登记机关应当在有效期届满前作出是否续期的决定。准予续期的,换发《市场登记证》。

第十九条市场开办者、市场名称、面积、经营范围、市场类型、管理机构负责人等事项发生变化的,市场开办者应当提前三十日到原登记机关办理变更登记手续。市场变更经营地点的,应当重新办理市场登记手续。

第二十条市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市场登记机关应当依法注销《市场登记证》:

(一)市场开办者申请注销的;

(二)市场开办者依法终止的;

(三)《市场登记证》有效期届满未续期的;

(四)市场关闭、撤销等停止经营情形的;

(五)因不可抗力及其他原因导致市场无法继续经营的;

(六)其它依法应当注销的情形。

第三章市场开办者

第二十一条市场开办者应当与入场经营者签订书面入场经营合同,就市场的环境卫生、环境保护、消防安全、商品质量安全责任、知识产权保护、消费纠纷解决途径、场内经营者违法经营责任以及解除合同条件等事项作出具体约定。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制定并推荐入场经营合同示范文本,供市场开办者、场内经营者参照使用。

第二十二条市场开办者应当维护市场内的经营设施以及消防、环境卫生、环境保护、安全保卫等设施,保证相关设施处于完好状态,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第二十三条市场开办者应当制订市场环境卫生、环境保护、消防安全、治安、公共安全、消费者权益保护、食品安全、重要商品备案等管理制度,并定期检查实施情况,根据检查结果及时采取必要措施。

第二十四条市场开办者应当在市场办公场所内悬挂市场登记证、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及各类经营许可证;应当在市场内显著位置公布市场服务管理机构名称、管理人员职务分工、市场管理制度以及投诉机构的地址和电话。

第二十五条市场内部布局应当与办理市场登记时提交的市场布局设计图一致,市场开办者需要更改的,应在更改后十五日内向市场登记机关提交新的布局设计图。

市场开办者应当及时制止场内经营者在市场内的占道经营行为。

第二十六条市场开办者应当为消费者提供必要的复检计量器具。

市场开办者应当对市场内使用的属于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登记造册,向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备案;应当督促场内经营者对使用的计量器具进行日常维护,并组织场内经营者向法定的计量检定机构申请周期检定。

第二十七条市场开办者应当督促场内经营者依法经营,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市场管理制度,倡导诚信经营、文明经商。

市场开办者应当建立场内经营者信誉档案,记录场内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受处罚或受表彰等情况,并在市场内定期公示。

市场开办者、场内经营者应当做好统计工作,依法提供统计资料。

第二十八条市场开办者发现场内经营者有违法经营行为,应当及时制止和督促改正,并向有关行政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市场开办者不得为场内经营者的无照经营行为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提供经营场地、保管、仓储、运输等条件。

第二十九条市场开办者应当积极协助行政管理部门查处市场内的违法行为,不得隐瞒真实情况或者向当事人通风报信,不得以各种借口拒绝或者阻挠行政管理机关的执法。

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将对场内经营者违法行为的查处结果及时告知市场开办者。

第三十条市场开办者应当在市场内设立投诉受理点,接受消费者投诉,进行调解,并协助有关部门处理交易纠纷。

第三十一条市场歇业或者终止营业的,市场开办者应当提前三十日通知场内经营者,合同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以零售为主的市场,应当提前三十日在市场入口处张贴公示。

第四章场内经营者

第三十二条场内经营者应当诚信、合法经营,公平竞争,遵守市场管理制度,自觉维护市场秩序。

场内经营者不得经营法律、法规、规章禁止经营的商品,不得从事法律、法规、规章禁止的活动。

第三十三条场内经营者应当持证照经营,并在其经营场所的显著位置悬挂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及其他许可证件。

农民在市场内出售自产自销农产品的,应当在市场开办者划定的专用区域内经营。

第三十四条场内经营者应当建立商品进货查验制度,索取商品的质量合格证明;购进并销售需持许可证件生产的商品,应当向供货方索取查验有效的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等证明文件。

场内经营者购进并销售无质量合格证明的商品,应当对商品进行检验、检测,并对商品质量承担责任。

第三十五条经营涉及人身和财产安全、国家专营专控等重要商品的场内经营者应当建立进货和销售台账制度。

重要商品的具体目录由市经贸行政管理部门会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由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救灾、防疫等公众利益需要临时确定重要商品。

第三十六条场内经营者应当遵守关于保护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规章。对标有注册商标、专利号或者专利、版权标记的商品的购进应当进行查验,建立备案制度。不得销售、展示、宣传冒充或假冒他人知识产权的商品。

场内经营者未经授权不得以特约经销、总、总经销、专营专卖形式从事经营活动。

第三十七条场内经营者对场内管理秩序和安全隐患问题,有权向市场开办者提出改进意见,可以向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第三十八条场内经营者享有下列权利:

(一)提出开业、变更、停业、歇业申请;

(二)对经核准的市场名称享有与市场开办者约定的使用权;

(三)在核准的经营方式、经营范围内依法自主经营;

(四)拒绝未依法经过批准的收费和各种形式的摊派;

(五)法律、法规赋予的其他权利。

第五章市场监督管理

第三十九条市场监督管理相关部门应当按照政务公开的要求,公开市场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并为公众查阅提供方便。

第四十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市场管理信息网络,记录市场管理相关信息以及市场开办者及场内经营者诚信经营情况等,供公众查询。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市场开办者、场内经营者应当协助提供相关信息。

第四十一条市场登记证实行年度检验制度。市场开办者应当在每年3月15日至6月30日,向原登记机关报送年度检验报告书及相关材料,申办上年度检验。

市场开办者报送的年度检验报告书应当包括当年度市场的经营活动情况、市场登记事项及其他行政许可事项变动情况、开办者及场内经营业户受处罚及奖励情况、投诉及纠纷处理情况等。

第四十二条市场登记机关收到年度检验报告书后,应结合查阅当年度日常监管记录、现场检查等情况,在二十日内作出年检合格或不合格的决定。

第四十三条市场有下列情形的,《市场登记证》年度检验为不合格:

(一)不符合市场建设规范或升级改造要求的;

(二)未按照核准的登记事项开展经营活动的;

(三)市场登记事项及其他行政许可事项发生变化,市场开办者未按规定办理变更登记手续的;

(四)市场开办者未按本规定履行对市场的管理责任,致使市场秩序混乱的;

(五)市场开办者未按本规定履行对场内经营者合法经营的监督责任,场内同一经营者因同一类违法行为被执法机关查处三次以上的,或者市场内违法经营行为严重,被相关部门列为重点整治市场的。

第四十四条工商、公安、消防、卫生、市容环卫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巡查、抽查、定期检查等制度,按照各自的职责对商品交易市场进行监督管理。

行政管理部门在履行市场监督管理职责时,发现应由其他部门查处的违法行为,应当及时告知相关行政管理部门。

第四十五条工商、公安消防、食品药品监管、质量技术监督、农业、卫生等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市场内公布本部门投诉举报电话、联系方式等信息。

行政管理部门接到举报或投诉后应当做好记录,及时调查处理,并回复举报投诉人。对不属于本部门职责的投诉、举报,应当先予受理,并负责转送相关部门处理,同时通知举报或投诉人。

第四十六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发现市场或场内经营者未依法取得其他行政许可的,应当移交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牵头处理。

市场经营活动的相关行政许可事项有变更、失效、撤回、注销等情况的,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三十日内通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第四十七条工商、食品药品监督、农业、卫生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对市场商品质量的抽查、检测制度,及时发现并查处商品质量违法行为。

行政管理部门对商品抽查、检测的原则、方法和程序应当公平地适用所有场内经营者。商品抽查、检测结果,应当及时汇总分析,并按照规定向社会公布。

第四十八条行政执法人员应当依照法定程序查处市场违法行为。在执行检查任务时,应当依法出示证件。对未出示证件的,被检查者有权拒绝检查。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九条市场开办者有下列情形的,由相关职能部门依法处罚:

(一)违反本规定第十三条规定,使用未经核准的市场名称进行招商、招租、广告等经营活动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二)违反本规定第十五条第二款规定,市场未取得《市场登记证》擅自开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限期办理市场登记;逾期仍不办理的,没收违法所得,处以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并依照《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予以取缔。擅自开业行为违反其他法律法规的,由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处理。

(三)违反本规定第十七条规定,涂改、出租、出借、转让《市场登记证》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处以五千元以下罚款。

(四)违反本规定第十九条规定,未按规定办理变更登记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办理,逾期不补办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五)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三条,市场开办者不按照规定建立、落实市场管理制度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造成市场管理秩序混乱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六)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五条规定,市场开办者随意摆摊设点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

(七)违反本规定第二十八条第二款,市场开办者知道或应当知道场内经营者的无照经营行为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而为其提供经营场所或运输、保管、仓储等条件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和《广东省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条例》的规定进行处罚。

(八)违反本规定第四十一条规定,末按规定时间申办年度检验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限期补办,逾期不补办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对超过一年不办理年度检验的,吊销市场登记证。市场年度检验不合格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整改;限期整改仍不合格的,吊销市场登记证。

第五十条场内经营者有下列情形的,由相关职能管理部门依法处罚:

(一)违反本规定第三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场内经营者未按照规定实施进货查验制度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二)违反本规定第三十五条第一款规定,场内经营者未按照规定实施重要商品进货和销售台账制度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一条市场开办者、场内经营者拒绝或者阻碍行政执法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或者有其他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二条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不履行管理职责、、、、贪污贿赂等违纪违法行为的,由行政监察机关或者其他有权机关按照管理权限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市政公用管理办法篇8

一、基本情况

市公共政务管理局组建于2000年12月26日,它的前身是市综合办证中心,属市人民政府派出机构,正县级建制,定编18人,内设办证管理科、收费管理科、投诉督察科和办公室等四个职能科室,下辖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副县级事业单位)。拥有两个2700平方米的大厅,一个是市行政服务中心用于集中办证服务,一个是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用于公共资源交易。目前,市行政服务中心共集中了54个部门(单位)的303个事项(其中行政许可140项,非行政许可4项,其他公共服务事项159项),有24个部门成立了行政审核审批科并集中在市行政服务中心办公,没有成立审核审批科的部门(单位)全部实行领导定期审批制和首席代表制。今年1-10月,市行政服务中心共接待群众12.6万人次,办理各种证照8.6万件,其中利用网上审批系统办理5.36万件,占总办证总数的62.3%;协助市财政完成非税收入3.17亿元,同比增长8%。

二、创业服务年活动所做的主要工作

公共政务管理局作为管理全市最大的行政服务窗口部门,服务人民群众、服务全市创业创新是政务部门的主要职责和重要工作内容,在创业创新服务年活动中重点推进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围绕提高效率抓服务

1、围绕推进电子政务抓好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

我市作为全省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的试点市,已于2008年4月建成并投入使用。今年按照全省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项目建设的总体部署,我市主要抓了这么几项工作:

一是召开了全市深化政务公开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会议,传达了全省的会议精神,结合实际,对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等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二是成立了落实全省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下发了《市落实全省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项目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三是抓好市本级和县区的项目建设资金到位;市本级140万已到帐,除个别县区以外,其他县区全部到位,上交省里的软件经费已全部上交;

四是市本级已安装新的审批系统正在进行试运行,纳入网上审批的部门(单位)共59个,事项303项;

五是对市、县区业务管理人员、系统管理人员、窗口工作人员组织了操作培训,窗口工作人员都能熟练操作网上审批系统;

六是完成了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硬件设备的采购:服务器44台、防火墙7台、交换机7台、机柜7台光电转换器28台等,还完成了基础软件的采购工作;

七是抓了网上审批系统的实际使用,今年网上审批系统共受理行政许可53607件,办结53141件,办结率99.16%;外网申报261件,办结261件,办结率100%。

2、围绕减少办事环节扎实推进建设项目联合审批。为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改善投资环境,我市对建设项目推行联审联批制度,在前置条件具备情况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从过去十三个部门串联审批的126天缩减到现在并联式审批的6天,成为全省审批最快的地区之一,承诺办结时限成为全省最短的地区之一,办理方式成为全省最富有成效的地区之一。今年1-10月,我市共组织建设项目联审联批11次,组织建设项目选址联合踏勘45次,由于联审联批和联合踏勘既大大减少了审批时间,为广大的投资者赢得了商机,又节约了投资者的建设成本,得到广大投资者的高度称赞。省纪委副书记、省监察厅厅长、省审改办副主任汪毓华、省监察厅副厅长何建洋在2010年8月17日井冈山召开的全省行政服务中心主任培训班上,对我市的联审联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3、围绕提高行政效率不断深化审批制度改革。为进一步减少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缩短办事时限,提高工作效率,我市在去年缩减“三个50%”的基础上,今年在2009年保留行政审批事项180项的基础上,再精简24项,即:取消12项、委托县区2项、下放县区7项、暂停1项、由审批改为备案2项。同时有43项再次缩短了办事时限。

4、围绕服务创业大力推进“绿色通道服务卡”制度。为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我市大力推行绿色通道服务。根据《市对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实行“绿色通道”服务工作方案》,对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企业和项目发放“绿卡”,发放了“绿卡”的企业(项目)可享受“特办服务、联办服务、代办服务、跟踪服务”,到目前为止,全市已为64家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发放了“绿卡”;制定了“绿卡”发放管理办法和跟踪服务卡;今年,围绕“送服务,促发展”主题,对发放了“绿卡”的企业进行了走访跟踪服务,现场解决问题16次,协调解决问题22个,向相关单位发出督办函9份。如我市招商引资的重点工业企业赣西选配煤中心,在落户我市的选址过程中,有关部门对其选址提出异议,我局通过联合踏勘、现场审批,使其得以顺利开工建设,并及时召开市财政局等11个规费收取的主体部门协调会,为其落实了规费减免优惠政策。市飞虎炭黑有限公司是领取了“绿卡”的重点企业,该公司享受了特事特办的政策,今年2月份办理组织机构代码证年检时因超过了办理时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窗口不但没有对企业进行罚款,还及时给公司办理了有关年检手续;该公司生产厂房的消防设计没有先报送市消防支队审查,按法规要求可以对企业进行罚款,企业出示“绿卡”后,消防支队除了严格进行消防技术验收,也没有对企业进行罚款处理,企业对此服务感到非常满意。

5、围绕更好服务社会全面开展预约服务活动。近几年来,市行政服务中心在法定工作日和工作时间以外,窗口单位全面实行了预约服务制度,今年1-10月,中心各窗口共提供预约服务184件(次),受到企业和群众好评。

(二)狠抓作风建设促服务

要将服务创业创新年活动真正落到实处,成为全体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必须从根本上抓好全体人员的作风建设。因此,从6个方面抓好作风建设。

1、抓思想观念的“三个转变。结合窗口工作的特点,对中心窗口工作人员和机关工作人员,要求实现思想观念的三个转变。即把过去认为自己是国家干部的思想转变到是为经济服务、为纳税人服务的服务员上来;把过去认为办证收费是行政管理的思想转变到是为群众为经济发展提供政务服务上来;把过去认为是群众求我办事的思想转变到我应热情主动为群众提供服务上来。

2、深入开展“八问八查”活动。结合窗口服务的实际,围绕服务创业创新,在市行政服务中心开展了《高效优质服务八问八查》活动,即通过问今天你微笑了吗?查有无脸难看的现象;问今天你使用了文明用语吗?查有无话难听的现象;问今天你一次性告知清楚了吗?查首问责任制的落实情况;问今天你按标准收费了吗?查有无乱收费的情况;问今天你该完成审批的事项都办结了吗?查缩减50%审批时限的落实到位情况。我们对窗口人员实行指纹考勤制度,并将平时工作纪律情况、依法行政情况、服务群众情况与月考评、年度考核结合起来,与个人窗口岗位补贴、年度评先评优、部门单位年度公共政务服务单位等级考评相挂钩。通过服务创业创新,开展“八问八查”活动,全体窗口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服务意识、工作纪律性都得到大大的提高和增强。

3、深入推进政务服务公开。利用行政审批网、触摸查询机、一次性告知单、《公共政务服务办事指南》、《收费目录》等形式,对54个窗口部门(单位)集中在市行政服务中心办理的303项事项的“办理依据、办理条件、所需资料、办理流程、办理时限、收费依据、收费标准”全部进行了公开,印发了网上审批宣传单,指导市民使用网上审批系统申报审批事项;在市行政服务中心设立网上申报咨询、办理工作台,配备了网上审批必需的硬件设施,并抽调专人手把手地指导帮助办事群众进行外网申报;在网上审批系统中公开我局今年制定的各项制度规定、工作开展的动态信息70余条。

4、加强服务管理制度建设。为切实抓好全市政务服务管理,促进工作作风转变,今年重新起草制定了《市公共政务服务单位等级考评办法》、《市行政服务中心窗口部门(单位)及工作人员使用省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管理办法》、《县区公共政务环境考评办法》、《市行政服务中心限时办结监督办法》、《关于开展“全市十佳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评选活动的通知》。对行政服务吣窗口受理的服务事项实行“一件一单备案、核销”的方式,监督窗口在承诺时间内办结服务事项。

5、全面开展党员公开承诺。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组织机关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进行了公开承诺,承诺内容在网上和专栏中进行了公开。全体党员按照承诺身体力行做榜样,局机关总支专职副书记谭剑春同志慎独诚信、拾金不昧的思想和行为,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诚信、无私的高尚品德和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光荣入围中央文明网2010年9月“中国好人”候选人;办证管理科科长王强同志工作尽心尽职,努力搞好服务,荣立三等功,坚持连续12年每年义务献血,被评为市“无偿献血十大明星”;办证管理科职员陶晔,主动热情地帮助群众解决办证中遇到的困难,办事群众感动得痛哭流泪。

6、狠抓《廉政准则》教育。为打造廉洁机关、廉洁窗口,制定、下发了《学习贯彻<廉洁从政若干准则>活动计划安排》,购买了《廉政准则》发到每一个干部职工手里,局党组书记亲自给局机关和下属单位的党员干部上党课,组织局机关和下属单位干部职工到市廉政教育基地进行了参观学习,观看了廉洁从政警示教育片,组织局机关和下属单位党员干部进行了“廉政准则八个严禁五十二个不准”个人自查和组织审查,制定了窗口廉洁服务“十不准”规定要求,组织局机关和下属单位干部职工参加了市纪委组织的“房管杯”《廉政准则》知识答题竞赛活动,平均成绩97.6分。目前,在局机关、下属单位和市行政服务中心,没有发现一例利用职权“索拿卡要”现象,也没有得到任何干部职工不廉洁问题的举报。

(三)围绕建设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打造阳光交易平台

1、制定各项工作制度。出台了《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市公共资源交易评审专家管理实施办法》、《市公共资源交易活动违规行为实行“黑名单”管理暂行办法》、《市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管理办法》。这些工作制度的制定和实行,理顺了我市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的监督管理职能,明确了公共资源交易人员的权利义务、违纪违法行为的处理办法,对进一步规范我市公共资源交易行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预防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腐败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全面部署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工作。4月20日上午,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张和平主持召开了我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就如何贯彻落实《办法》进行了研究和部署,对《办法》实施中的具体操作流程进行了讨论,进一步统一了各有关职能部门落实《办法》的思想认识。

3、公共资源集中交易取得显著成效。市监管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加强了工作协调的力度,各有关部门认真执行《办法》的规定要求,过去由相关主管部门自行组织的公路建设、国土资源、水利建设工程交易,按照《两个办法》的要求已全部纳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市本级没有发生公共资源交易项目在场外进行交易的现象。1-10月,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共进行246次政府招标采购,实际成交金额为4372.67万元,节约资金234.86万元。进行资产处置2宗,成交价5622万元,增值30万元;小车处置22辆,成交价88.02万元,增值13.44万元;建设工程进场交易27宗项目,成交造价33769万元,节约1937万元;国有土地出让12宗,底价为6.47亿元,成交价为10.27亿元,增值3.8亿元。

4、审查备案全面展开。市监管办对建设工程招标方式、招标公告、招标文件和中标结果审查备案全面展开。今年4月份以来,共审查备案预审文件22个,招标公告36个,招标文件44个,中标公告13个。在审查备案中,发现并纠正不符合法律法规的招标报价方式一次;提醒招标人改正在招标文件中设置不合理条款12次;纠正不经审查备案招标公告行为9次;要求招标人对改变法定招标时限作出书面说明一次。通过对我市新增加可参加摇号选择土地拍卖的中介机构进行资格审查,新增符合法定条件的土地拍卖中介机构2家,取消不符合条件,不能参加摇号选择土地拍卖的中介机构2家,我市可参加摇号选择土地拍卖的中介机构达到了6家。

5、交易信息同网。8月26日举行了“公共资源交易网市、县(区)链接开通仪式”。市公共资源交易网经过功能拓展,为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委和监管办、各县(区)公共资源交易提供了四个方面的信息服务功能:一是政策法规信息功能,二是工作动态信息功能,三是招标公告信息功能,四是中标公示信息功能。市、县区链接开通后,各县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可自行直接向市交易中心网站提交信息,乡镇的交易信息由县区公共资源交易机构审核后也可以统一在市中心网站,从而实现了市、县、乡镇各类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的“集中、集中管理、集中监督”,使投标人获取公共资源交易信息更加方便、快捷、集中。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我局的创业创新服务年活动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网上审批系统处在新、老更换的过渡期,少数窗口工人员使用审批系统的办理率还不高;二是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三是少数部门对行政审核审批科授权还没有完全到位。

下一阶段,公共政务管理局将围绕经济转型和服务创业创新,结合本部门的工作职责,重点抓好以下9个方面的工作:

1、“两个集中”要有新突破,集中办结率达100%。

2、“三个缩减”要有新实效,确保更加便民高效。

3、网上审批系统的使用要有新变化,努力打造阳光政府。

4、联审联批要有新拓展,促进审批效率再提高。

5、绿色通道服务要有新促进,切实为企业解困解难。

6、便民服务中心建设要有新水平,打造三级便民服务体系。

7、收费管理要有新成效,防止乱收费现象的发生。

市政公用管理办法篇9

一、办公室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是: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保障工作需要,量人为出,增收节支。实行统一领导、分级审批、集中管理、加强监督的财务管理体制。行政处作为办公室的财务机构,在办公室领导下统一管理全室财务工作。

二、办公室全体人员要严格执行国家2000年7月1日起施行的《会计法》和省市有关财政法规、制度,自觉遵守财经纪律,维护国家集体利益,抵制违纪行为,厉行节约,反对奢侈浪费。

三、办公室财务支出预算,由行政处根据市财政局下达的年度预算和各处室编制的预算,提出年度支出预算建议方案,报室分管财务的领导审核,经办公室主任办公会议审议通过后,由行政处执行。如支出预算在执行过程中确需调整的,须经办公室分管财务的领导审核,报办公室主任批准执行。

四、行政处要加强对支出的管理,各项支出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规定的开支范围及开支标准。处内设立内部审计制度,由分管财务的处长负责内审。每月向办公室主任、分管副主任报送实际支出报表,每季度向办公室主任、副主任、纪检组长报告经费开支情况,年终向办公室党组报告财务决算情况。

五、经费报销审批办法

凡办公室范围内发生的各项经费,无论是行政经费、业务经费、专项经费、基建经费、其他收入、支出经费都属于本办法管理的范围。

1、职工工资及政策性奖金。工资:每月由行政处按有关规定编制职工工资上报盘,报财政审核、银行发放。政策性奖金:由行政处根据奖励政策和当月职工人数编造发放奖金名册,报办公室主任审签后发放,对政策性规定应由职工个人上缴的工会会费、养老基金、教育附加费、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费、个人收入所得税等经办公室领导同意后由行政处代扣代交。

2、医疗费:按省、市的有关规定执行。如因长期住院或个人负担医药费太多确实造成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由职工本人提出困难补助申请,经办公室主任会议研究同意后可酌情补助。

3、差旅费:应严格按照市财政局出台的差旅费标准执行。办公室科级和科级以下干部、职工需省外出差,事前须经办公室主任同意。凡出差费用在3000元以上的,报办公室主任审批后报销,500元至3000元以内的报分管财务的副主任审批报销,500元以下的由行政处处长审批报销。

4、会议费:市政府召开的全市性工作会议、办公室各处室召开的业务会议,由承办单位根据会议通知,按财政局会议费开支标准,事先编报经费开支计划,报办公室主任审定,会议结束后,由承办单位或处室负责人将各项因会议而产生的费用汇总填好报销单,经办公室分管财务的副主任审核后报办公室主任审批报销。

5、汽车修理费:凡需维修的车辆,实行派修单制度,由驾驶员事先填好报修单,经队长审查后,确定修理项目,金额在1000元以下的由小车队长审核、行政处处长审批报销;1000元至10000元的报办公室分管财务的副主任审批报销;超过10000元的报办公室主任审批报销。汽车大修必须编报大修专项报告,待落实资金后才能维修。对车辆在家的故障必须在本单位修理班维修,对修理用的各种材料和修理项目,不论金额大小,驾驶员或队长必须到修理现场审查签字,最后形成发票,一月结算一次,先由行政处处长签注意见后,再报办公室分管财务的副主任审批报销;对车辆外出故障的修理,原则上拖回修理班进行维修,如确实不能拖回的,在外发生的修理费,先由乘车人员证明后,500元以下的由小车队队长审核后,行政处处长签字报销;500元至10000元的经小车队队长和行政处处长审核后,报办公室分管财务的副主任审批报销;超过10000元的报办公室主任审批报销。

6、油料费:在本市内,实行每车用加油本按车号到单位联系好的加油站对车号加油,月底加油站汇总报小车队队长和行政处处长签注意见后,报办公室分管副主任审核后,再报办公室主任审批报销。禁止用白条加油,在市外确需加油的,须由乘车人在发票上证明后随差旅费一并报销。

7、驾驶人员的补助:由小车队队长依据上级有关规定核定每月的起始公里登记造册,按月核算,报行政处复核后,由行政处处长签注意见,报办公室分管财务的副主任审批后发给。

8、邮电费:办公室公用电话费、在职领导手机、住宅电话费由行政处指派专人统一结帐,报办公室分管财务的副主任审批后报销。其他人员的电话费、市级领导驾驶员手机费,BP机使用费在规定报销范围内的由行政处处长审核,报办公室分管财务的副主任审批报销。

9、办公区水、电、费,由办公室分管水、电的人员经办,行政处处长审核、报办公室分管财务副主任审批报销。

10、接待经费:如有需要接待的人员,承办处室应事先征得办公室主任或分管财务的副主任同意后接待,由此产生的费用,由经办人员填好,并注明接待对象、事由,经分管领导签注意见,800元以内的报分管财务的副主任审批报销;超过800元的报办公室主任审批报销。

ll、基本建设支出。基建资金(包括土建、装修、修缮)纳入基本建设财务管理。10万元以上的基建项目工程按有关规定实行招投标或议标。经费预算由办公室党组会议审定。5-10万元的基建项目由办公室主任会议审定,5万元以下的项目由行政处提出方案报办公室分管副主任、主任同意后实施,基建项目经费必须专款专用。支出由基建项目负责人签字,行政处长审核,5万元以下的项目由分管副主任审签,5万元以上的项目由办公室主任审签。办公室2000元以下的一般小型维修由行政处长审签。

12、不属于以上11项的其他费用。先由经办人填好报销单,经处室负责人签注意见后,金额在3000元以上的报单位办公室主任审批;金额在3000元至300元以内的报分管财务的副主任审批;金额在300元以下的由行政处处长审批。

13、预借款:凡因公务需借款者,金额在10000元以下的由办公室分管财务的副主任审批,金额在10000元以上由秘书长、办公室主任审批。

六、报销上述费用由费用开支经手人填报,会计审核签章,审批人签字报销。

市政公用管理办法篇10

一、加强兽用生物制品的生产管理

凡在本市开办兽用生物制品生产企业的单位必须在立项前提出申请,经市兽医药政管理办公室审查后报农业部审批。兽用生物制品生产企业应严格执行国家实行的批签发制度,在取得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的“允许销售通知书”后,方可按照《办法》的规定进行销售。

二、加强兽用生物制品的经营管理

(一)凡经营预防用兽用生物制品由市、区(县)动物防疫机构组织供应,并必须取得市兽医药政管理办公室核发的可以经营预防用兽用生物制品的《兽药经营许可证》后方可从事该项活动。发证工作程序,按照《兽药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三条和第二十六条的规定办理,符合附件一条件的,核发《兽药经营许可证》。国家和本市规定对动物实施强制免疫的或作出专门供应规定的疫苗品种由市畜牧兽医站统一组织供应。

(二)凡在本市经营非预防用兽用生物制品的企业应当具备相应的储藏条件和管理制度,取得由市兽医药政管理办公室核发的《兽药经营许可证》后,方可从事相应活动。

(三)凡本市养殖场自购疫苗,必须根据《办法》第二十条规定,符合附件规定条件的可以向所在区(县)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提出自购疫苗的申请。区(县)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养殖场自购疫苗资格时,应同时报市兽医药政管理办公室备案,并核发《**市预防用兽用生物制品自购证》。《**市预防用兽用生物制品自购证》有效期一年,期满后须重新申请。

取得《**市预防用兽用生物制品自购证》的养殖场可以向兽用生物制品生产企业、进口兽用生物制品总商和具有供应资格的动物防疫机构订购仅供本场自用的预防用兽用生物制品。但不得向其他单位和个人(包括养殖场)以服务、赠送、合作等任何形式供应或经营预防用兽用生物制品。否则,将取消自购疫苗的资格,并按无证经营处理。取得《**市预防用兽用生物制品自购证》的养殖场,应于每年12月份定期向所在区(县)动物防疫机构和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填报《自购预防用兽用生物制品使用报告表》。发现重大质量问题时必须在48小时内向区(县)以上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对未取得《**市预防用兽用生物制品自购证》的养殖场,只能向本辖区内具有疫苗供应资格的动物防疫机构订购疫苗。兽用生物制品生产企业、进口兽用生物制品总商以及具有疫苗供应资格的辖区外动物防疫机构未经允许,不得擅自向其供应预防用生物制品。

三、加强兽用生物制品的进口管理

凡需进口兽用生物制品,必须经农业部审批,获得《进口兽药许可证》,并粘贴由口岸兽药监察所核发的专用标签。从**口岸进口的,由**市兽药饲料监察所负责核发并监督进口单位粘贴专用标签。

进口兽用生物制品的外国企业驻沪办事机构及其国内总商驻沪办事机构应向市兽医药政管理办公室进行备案登记,并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兽药管理方面的法规、政策,从事在**的进口兽用生物制品业务活动。

四、加强兽用生物制品研制阶段的管理

根据《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区域试验由市兽医药政管理办公室负责审批,并由试验所在的地区(县)以上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或其指定的单位负责监督实施。申请区域试验必须同时提交实验室试制、田间试验、中间试制等数据和试验方案、试验范围及试验所需的期限等技术资料。

五、加强兽用生物制品的监督

(一)**市兽医药政管理办公室负责全市兽用生物制品的管理工作;**市兽药饲料监督管理所受行政委托负责全市兽用生物制品的执法监督工作;**市兽药饲料监察所负责全市兽用生物制品的质量监督工作;各区(县)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兽用生物制品的管理工作。

(二)对非法生产、经营、使用兽用生物制品的单位和个人,将按照《兽药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兽用生物制品管理办法》、《**市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