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管理细则十篇

时间:2023-10-07 18:08:53

机动车管理细则

机动车管理细则篇1

第一条为规范机动车驾驶人社会化考试场地建设、审核和监督管理,根据公安部《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公安部第139号令)及其考试工作规范和公安安全行业标准《机动车驾驶人考试场地及其设施设置规范》(GA1029-2012)、《机动车驾驶人考试监管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A1027-2012)、《机动车驾驶人考试场地和考试系统使用验收规范》(GA1030-2012),省公安厅交警总队(以下简称“交警总队”)《甘肃省机动车驾驶人社会化考试场监督管理办法》及市政府《白银市推进机动车驾驶人培训考试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等相关规定、标准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所称机动车驾驶人社会化考试场(以下简称“社会化考试场”)是指:依法按照规定程序申请招标,由白银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以下简称“交警支队”)审核使用、监管,具备机动车驾驶人考试条件、依法开展场地驾驶技能考试(以下简称“科目二”)、实际道路驾驶技能考试(以下简称“科目三”)并适用于小型汽车、小型自动挡汽车、残疾人专用小型自动挡载客汽车和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和摩托车等准驾车型的场所。

第三条社会化考场建设采取自愿投建、自负风险的原则,根据本市考试能力的实际情况,按照满足考试需要、合理优化布局,便民利民,优先县市区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公平竞争、公开择优的原则,申报相关部门,依法通过公开招标等程序选定社会化考场。

第四条支队负责统一管理考试场、考试设施和考试监管系统,不得交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以外的单位、个人管理。

考试场建成后交警支队进行初验,合格后报交警总队进行复验。经复验合格后,对考试场进行备案,开通考试接口。考试场验收依据《机动车驾驶人考试场地和考试系统使用验收规范》进行。

第五条社会化考场的建设应当依据《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公安部令第139号)及其配套标准进行,考试设备必须经公安部交通安全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认证认可;考试场考试系统必须接入全国统一的机动车驾驶人考试监管系统;接受交警总队和交警支队监督管理。

第六条社会化考试场建设方负责考试场及监管配套设施的规划建设,考试设备、考试用车以及配套设施等的日常维护和管理,承担纳入考试监管联网所需的硬件设备购置和网络租赁费用。

交警支队考试中心负责对考试设备、考试用车监督管理并负责考试预约、考试员调派、考试实施、学习证明制作、考试成绩录入、驾驶证核发等涉及考试的其他业务工作。

第七条社会化考试场一经批准使用后,考场名称、考场地址、考试科目等基本信息不得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向交警支队申请,交警支队同意后向交警总队备案,交警总队在考场备案信息中进行修改。

第二章设立条件和程序

第八条申请设立社会化考试场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

(一)具有法人资格,管理规范、社会信誉良好,无违法经营记录;

(二)法人拥有考场建设用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土地的使用性质应当符合国家对土地使用的相关法律规定,并经国土和规划部门批准通过。

(三)考试场地建设、路段设置、车辆配备、设施设备、考试系统以及考试项目、评判要求应当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社会化考试场科目二、科目三考试应设在同一场地,不得分散设置,考场占地面积应保证各科目考试的顺利开展。

科目三考试场地选定在实际路段进行的需经辖区相关部门批准后设置。考场内配套设施要完善且有便民服务场所;符合安全、畅通、有序的原则,不得设置在存在安全隐患的路段。

(四)建立场地、车辆、设施日常检查,考试系统日常维护,考试工作台帐记录管理,考试异常情况处置等完备的考场运行管理制度;

(五)配备保障考场规范运行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

(六)考试智能评判系统设备取得具有国家计量认证资质和国家检验机构认可资质的第三方机构的检验合格报告。并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备案。

第九条申请设立社会化考试场的程序:

(一)方案审核:社会化考试场建设方向交警支队提出申请并报送建设方案和相关资料;由交警支队组织对申请资料进行审核,对有关凭证资料进行核实,对拟建的考试场地进行考察、评估并提出审核意见,符合公安部交管局、交警总队关于社会化考试场的设立条件和本实施细则规定的,方可具备竞标资质,准予参加公开竞标,并由交警支队在《备案登记表》内签注审核意见并加盖单位印章。

(二)公开采购:按照政府采购相关程序要求进行公开招标采购,招标成功的准予建设。

(三)社会化考试场建设方提供的凭证资料包括:

1.书面申请报告;

2.土地使用证或土地租赁合同;

3.组织或企业的有效身份证明;

4.考试场设计平面图和场内设置分布图;

5.其他相关材料。

第三章考场设置及运行

第十条社会化考试场设置应满足以下运行要求:

(一)考试场地应实行封闭管理,设置门禁系统,禁止无关人员进入考场内,将考生与社会人员有效隔离;考试场地与办公区、侯考区、生活区等区域之间应设置封闭隔离设施;设置对考场全方位实施有效监管的监控设备,实时播放考试过程,提供监督音像资料。

(二)各科目考试场应设置候考区、待考区、考试区,并具备相应的配套服务功能。

1.侯考区、待考区、各项目区应安装高清视频摄像监控系统,实现全方位无死角监控,并接入支队监控系统。科目二、三考试场应当设置场地设施分布图、考试路线引导图、场地运行服务规章、考试组织动态信息等相关信息公告设施,设置公共广播系统。

2.侯考区:设置群众等候休息区,配置数量足够的休息座椅,提供饮水机、常用应急药品、公用电话等便民服务措施;设置安全文明教育宣传区,悬挂、放置或张贴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图片;在醒目位置设置考试流程、考试须知、考试工作纪律、车管所“九个严禁”、两台视频播放器(一台用于播放宣传片,另一台用于播放考试场内考试实况)、考试及收费项目和标准,以及考试民警姓名、照片、警号等警务公开信息栏;同时公开考试工作人员姓名、照片、举报投诉电话等内容,接受群众监督;设置查询台,方便考生查询本人的考试视频资料。

3.待考区:设置安检门、门禁系统;配备自助式储物柜;设立电子安全检查系统和考场电子设备屏蔽系统,杜绝考生将电子通讯设备带入考试区;设置考试监控显示屏,实时播放考试现场画面。

(三)科目二、科目三考试场地建设必须符合《机动车驾驶人考试场地及其设施设置规范》和其他相关规定要求,场地规划布局要科学合理,应统筹考虑交通组织、考试路线及出入口、功能布局、绿化及空间环境等因素。场地应按人车分离的原则布置分隔、导流、无障碍通道等设施,合理组织人流、车流,确保安全。场地设置的标志、标线要清晰准确,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科目二、三考场应有效隔离,避免交叉影响。场内应配备照明设施和设备。必须为考生提供完善的公共卫生设施、确保冬暖夏凉等必备的配套设施;以及能满足使用需要的停车场地。

(四)场地的消防设施必须齐备,人员集中区要设置应急消防通道,考试场地消防要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要求。

(五)配置与考场自身规模及考试科目设置相适应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应满足以下基本条件:

1.年满十八周岁,具有法律规定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责任能力。

2.遵纪守法,无违法犯罪记录,无吸毒记录;属于从事过车管业务工作的人员,三年内应无不良记录。

3.具有高中或中专(含)以上学历,具有从事驾驶人考试业务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第十一条考试场地设置应符合《机动车驾驶人考试场地及其设施设置规范》、《甘肃省机动车驾驶人考试场建设验收和管理办法》、《机动车驾驶人考试监管系统通用技术条件》和交警总队提出的其他相关工作要求外,还应当满足以下条件:

(一)科目二场地总面积不得少于20000平方米;总面积不包括办公场所占地面积。考试场地设置考试车发车区,倒车入库、侧方停车、坡道定点停车和起步、直角转弯、曲线行驶、模拟刷卡(遥控)式自动门考试、模拟雨雪冰冻路面等7个考试项目。考试项目可以组合和循环的方式设置,项目衔接处应设置缓冲路段。

(二)考试场地道路与道路之间采用绿化带相互隔离、场地绿化率≥20%;考试项目按考试车型分类设置。

第十二条科目三考试场地设置必须符合《机动车驾驶人考试场地及其设施设置规范》要求,考试路线应当满通流量、考试项目和里程、考试路段(至少为3条)。小型汽车、小型自动挡汽车、低速载货汽车、残疾人专用小型自动挡载客汽车考试里程不少于3公里,在白天考试时,应当设置模拟夜间灯光的考试。考试路段设置上车准备、起步、直线行驶、加减档位操作、变更车道、靠边停车、直行通过路口、路口左转弯、路口右转弯、通过人行横道线、通过学校区域、通过公共汽车站、会车、超车、掉头等16个考试项目以及考试路线、考试项目的标志、标线符合规范。道路驾驶技能考试应当具备计算机评判考试系统。

第十三条科目三考试道路设置必须符合《甘肃省机动车驾驶人道路驾驶技能考试长距离实际道路考试实施细则》的具体要求。

第四章考试车辆及系统设置

第十四条考试用车应当符合《机动车驾驶人考试场地及其设施设置规范》的要求,科目二、三考试车辆必须依法注册登记,考试车不得用于教学培训。

(一)科目二考试车至少配置5台。

(二)科目道路驾驶技能科目三考试车至少配置5台。

(三)科目二、三考试车辆必须安装车载人像识别系统,科目三考试车辆还需配备语音识别系统,并接入支队车驾管业务监控系统;不进行考试时,考试车辆和考试系统不得用于驾驶训练。在安装车载考试设备、调试和维护考试系统时必须由交警支队系统管理员、驾管负责人在场监督。

(四)考试车辆必须符合国家安全性能检测机构检验标准和要求,每年进行安全技术性能检测。考场建设方必须做好考试车辆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对出现故障的应及时排除。对已不适应实际工作需求的考试用车,要及时申请更换、报废更新。

(五)社会化考试场按需配备通过公安部交通安全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认证和备案的生产厂家提供的考试设备,搭建专用公安VPN网络线路,网络宽带应当满足业务需要;所有考试数据必须实现与交警支队监控中心数据对接,纳入机动车驾驶人考试监管系统。

(六)社会化考试场各科目考试员及社会辅助考试人员应严格按照公安部交管局、交警总队的具体要求进行配备、管理和培训,驾培机构教练员不得兼任社会辅助考试人员。

(七)社会化考试场提供驾驶人考试场地及设施设备供交警支队组织开展驾驶人科目二、三考试业务。

(八)社会化考场考试车辆、车载考试系统不得加挂模拟培训系统,与模拟培训系统共用。

(九)社会化考场考试全程实行考生考试档案电子化,建设标准化的考生考试档案室。

(十)社会化考场考试车辆应当设置考试用车标志,考试车辆及设备由交警支队统一编号。

第十五条社会化考试场科目二、三智能考试系统、考试车设备仅限于考试使用,不进行考试时,考试车辆和考试系统不得用于驾驶训练。考试结束后考试车集中封存停放。

第十六条社会化考试场科目二、三考试系统必须符合《机动车驾驶人考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考试监管系统应当符合《机动车驾驶人考试监管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A1027—2012)和交警总队提出的其他相关工作要求。考试用车应当符合《机动车驾驶人考试场地及其设施设置规范》(GA1029—2012)要求,其类型和数量应当满足正常的考试工作需要。同时,还应满足以下条件:

(一)在交警支队监控中心屏显示北斗或GPS卫星定位地图,各项考试应在考生在报到、待考、上车考试等全过程实现监控、考试车行驶位置即时显示;考试车载设备必须配备二代身份证阅读器、指纹识别系统,与支队实现计算机联网,具备远程监控所需的视频、音频及考试数据传输等设施。

(二)科目二、三考试智能评判系统符合公安部考试监管系统接入标准。科目三考试智能评判系统包括考试监控中心、车载评判、音视频监控、北斗、GPS卫星定位等组成的多元化智能考试评判系统。实时监控每辆考试车的位置、状态、考生的考试过程,在监控中心实时调整各考试车的各种参数,对考场秩序、考试过程进行全程录音、录像,实时监控考试过程。考试车内左右上方均须安装监控摄像头,完整记录考生的考试过程及扣分情况,实时抓拍考生照片,记录车载考试设备使用情况;考试过程的音视频信息记录设备须具备查询和回放功能。考试车车载设备采集里程、车速、档位等数据、75个路考评判点的自动评判、系统自动对考生16项综合考试项目实现智能化的考核评判。没有使用录音、录像设备的,不得组织考试。

(三)科目三考试车应安装反向监控用于监控考试员,并安装副刹车感应器,对考试员的考试行为进行监督。

第十七条社会化考试场机动车驾驶人考试过程音视频资料的采集和保存要求应当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三年。

(一)社会化考场考试应建立音视频信息档案,存储录音、录像设备的音像资料。

(二)社会化考试场应向交警支队监控中心实时传输考试场地音视频。视频内容:包括考试场地、侯考区、待考区、考试场监控室、发车区、考试项目场地、考试车内等影像内容,确保监控画面与音质应清晰可辨,内容连贯不缺失。由交警支队对社会化考试场传输的音视频进行监管,制作监管日志;交警支队监控中心与考试场之间实现实时通信。

第十八条交警支队对社会化考试场机动车驾驶人考试不定期组织抽查,通过定期巡查和技术检测等手段,对考试车辆、考试项目、考试路线、标志标线,以及考试系统参数、权限设置、评判标准、数据存储等进行监督检查。

第五章考试场验收

第十九条交警支队根据《机动车驾驶人考试场地和考试系统使用验收规范第1部分:考试场地》(GA1030.1-2012)、《机动车驾驶人考试场地和考试系统使用验收规范第2部分:考试系统》(GA1030.2-2012)、《甘肃省机动车驾驶人考试场建设验收和管理办法》、《甘肃省机动车驾驶人考试工作规范》(甘公交〔2013〕18号)、《关于全省机动车驾驶人社会化考试场联网验收有关要求的通知等相关行业标准要求验收》要求,对拟建设场地、建设方案、考试设备、考试系统、考试用车、车载设备、网络环境、人员资质等提交书面材料进行初审。初审不合格的,提出书面整改意见限期整改,待整改完成后按规定重新申报审核。对符合要求的,由交警支队填写《备案登记表》。

第二十条社会化考试场建设方完成考试场地建设、考试设备安装和考试系统、考试监控音视频安装以及联网后,向交警支队提出使用验收申请。社会化机动车驾驶人考试场地验收提交下列文件资料:

1.申请验收报告;

2.白银市社会化机构申办机动车驾驶人考试场登记表;

3.建设方案评审、批准意见;

4.招投标考试场地文件、合同;

5.投标社会化考试场建设资质入围条件资料、中标通知书;

6.设计图纸、施工图纸、竣工图纸;

7.工程验收合格证明文件及资料清单;

8.考场基本情况(科目二、科目三考试场地全貌照片);

9.科目二应附模拟考试报告;

10.科目三应附模拟考试报告。

第二十一条小型汽车类型的机动车驾驶人科目二、三考试场,经交警支队初验,交警总队复验合格并批复后,颁发《甘肃省机动车驾驶人考试场资格证书》,对考试场进行备案。

(一)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考试场,不得进行机动车驾驶人考试。

(二)社会化考场经统一招标中标后,交警支队与建设单位签订协议(协议中需注明待交警总队复验合格批准启用后协议正式生效)。

(三)经交警总队验收合格的考试场交警支队向社会公告。验收不合格的,提出书面整改意见限期整改。

(四)交警支队根据交警总队社会化考场资格项目确定考场资格,由交警支队组织开展准驾车型机动车驾驶人考试业务。

(五)验收合格的考试场有效期为一年,期满后对考试场地、考试设备、考试用车以及考试场管理情况进行检验重新测试验收。经验收合格,交警支队重新签订使用考试场合同。

(六)对年检不合格的社会化考场取消考试许可。对年度检验不达标或考核排名靠后的实行淘汰制,停止其考场考试业务。

第二十二条社会化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普通三轮摩托车、普通二轮车、轻便摩托车驾驶人科目一、科目二、科目三考试场应按照交警大队验收、交警支队备案。考试程序按交警总队的规范进行。

第六章日常管理及监督

第二十三条社会化考试场应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构,管理制度予以公布,公布内容必须包括考试场基本情况、考场批准文件;配备保障考场规范运行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管理人员、工作人员报送支队进行备案);对考试场各项日常管理工作,应制定严密的管理制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每个岗位应当指定专人负责,并建立制定紧急情况处置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要及时有效地进行妥善处置。

第二十四条社会化考试场应接受交警支队的考试业务管理,严格遵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和交警支队的具体要求开展考试相关业务,自愿接受社会各界及交警支队的监督。在进行机动车驾驶人考试业务活动中因故意或过失导致当事人损失时,自愿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经济损失赔偿责任。

第二十五条社会化考试场应加强自身的监督和管理,定期对员工进行规范化服务教育、培训。增强服务意识,提升员工业务素质;工作人员上岗应严格落实车驾管窗口服务规范要求,统一着装,佩戴岗位胸牌(胸牌由交警支队监制)。

第二十六条社会化考试场要严格按照交警支队通过互联网对外公告的科目二、三的具体考试的时间、要求规范组织开展考试工作。

第二十七条社会化考试场应当认真履行职责,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严格落实“三项承诺”,工作时间内已受理的业务应当延时服务至办结;强化场地安全和运行安全管理,保证做好学员的安全。

第二十八条严格遵守相关保密协议的各项规定,自觉维护网络安全,严禁泄露考试信息和考试学员的个人资料信息。

第二十九条社会化考试场应确保良好的办公秩序,组织专人维护考场秩序,打击和防范非法中介在工作区域内干扰正常工作,欺骗坑害群众。

第三十条社会化考试场的考试评判和监管系统及其相关硬件设备,遇故障、升级等原因需要进行维护的,应当在交警支队系统管理员现场监督下进行,并制作日志台帐,记录每次维护的时间、项目、内容等相关信息;不进行考试时,关闭考试系统和考试车辆。

第三十一条社会化考试场在进行机动车驾驶人考试业务时,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收费项目和标准,不得强制要求考生进考场训练并收取训练费、服务费等费用,不得收取代办费,严禁乱收费和推销产品、强制消费等。

第三十二条按照《甘肃省机动车驾驶人社会化考试场监督管理办法》和本细则要求,对社会化考场实施监督、检查和管理,发现有违规行为,将视情节轻重采取限期整改、暂停考试和取消考场资格。

(一)由交警支队对社会化考试场每月定期不定期组织抽查,通过巡查和技术检测等手段,对考试车辆、考试项目、考试路线、标志标线,以及考试评判标准、数据存储等进行监督检查。

(二)由交警支队负责对考试日每日抽检,对服务质量、工作质量进行监督和考核,于月底前将考核结果予以通报,依规采取奖励惩处措施。抽检不合格的根据情节给予限期整改或责令停考,整改和停考期间关闭考试系统。

(三)社会化考试场要在醒目位置和候考厅设置意见箱,公布举报电话。对检查发现或群众举报的问题特别是违法、违规、违纪问题,对管理混乱、问题严重的驾驶人考试场,要暂停其承担驾驶人考试业务,责令其限期整改,直至整改达标后,方可恢复承担驾驶人考试业务。

第三十三条社会化考试场的场地、道路、设备的日常管理和养护应当坚持管养并重、保持完好的原则。

(一)考试场使用和日常管理由考试场建设方负责,主要包括考试场内各项基础设施运行、考试场秩序保障、硬件设备维护等辅工作。

(二)考试场所有人、管理人应当按照交警支队的要求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管理,不得干扰交警支队的考试工作。

(三)要按照整体规划要求,有效开展对考试场的绿化、美化和卫生清洁工作,提供热情、温馨、便捷的生活服务和良好的学习、考试环境。

第三十四条社会化考试场工作人员必须服从公安交警部门的监督管理,并履行以下义务:

(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考试工作的有关规定,按照《机动车驾驶人业务工作规范》配合交警支队考试中心做好机动车驾驶人考试工作。

(二)积极配合公安机关查处考试作弊等违法违纪行为,如有可疑迅速上报公安机关。

(三)积极履行其他依法、依规应当履行的义务。

第三十五条社会化考试场负责提供驾驶人考试工作的条件和秩序维护保障工作,考试场人员不得介入驾驶人考试工作,不得凭借其便利条件协助待考人员弄虚作假、,并接受其贿赂,实施影响驾驶人考试客观、公正进行的违法、违规、违纪行为。

第三十六条社会化考试场必须严格实行考训分离,考场所有人、管理人应当按照交警支队制定的考试计划调整培训时间,考试车辆和训练车辆必须严格分离。考试车辆不得作为教练车用于培训,也不得将考试车作为教练车在备案系统内备案。

第三十七条交警支队对准予考试资格使用的社会化考试场应当履行以下工作职责:

(一)对考试过程进行评判监督,确保考试公平公正。

(二)对考试场地进行监督管理,确保场地设置符合相关规定。

(三)每月对考试场系统运行情况组织检查,确保考试系统数据库安全和公安网络安全。

(四)落实交警总队业务主管部门对规范驾驶人考试提出的相关工作要求。

第三十八条交警支队采用明查暗访、回访有关单位、人员等多种形式,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各地考试工作情况。凡发现考试工作中存在违规行为的,应当按本办法限期整改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在限期内整改不到位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现场监督或停考整顿等措施。

第三十九条考试场应在临街道路设置考试场指路标志,在考试场大门悬挂考试场标牌;在考试场院内设置各科目考试区域分布、考试程序示意、考试事项告知、考试评判标准、考试员工作纪律图板。

第七章责任追究

第四十条社会化考试场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暂停考试业务,责令整改;经整改仍不符合要求或者再次发生违规情形的,取消考场资格并解除合同。

(一)考场工作人员参与考试作弊的;

(二)考场管理不到位,考试秩序混乱的;

(三)考试评判和监管系统管理不到位,导致视频、数据保存不全、不准或损毁、丢失的;

(四)考试监控摄像头未固定或随意调换、遮挡、严重污损造成监管死角或不能实时传输考试音视频资料的;

(五)违规调整考试设施,考试场地或者考试车辆存在作弊标记的;

(六)考试设施损坏维修不及时、考试车辆维护不及时,影响正常考试的;

(七)考试系统和考试车辆用于驾驶训练的;

(八)设立强制性消费项目的;

(九)以承诺考试合格等名义进行虚假宣传,对考试工作造成不良影响的;

(十)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组织检查不合格的;

(十一)违反本细则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一条社会化考试场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取消考场资格,解除合同,考场所属的法人、企业等单位及其法定代表人、企业负责人等不得再次参与考场政府购买服务;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组织、纵容考试作弊的;

(二)服务器存在远程控制程序(包括Plsql等可远程连接数据库的程序)及与考试无关软件的;

(三)违规进入考试系统,篡改、伪造考试数据的;

(四)考试过程中有教练或其他无关人员现场指挥的;

(五)在考试场地、考试车辆上做标记,降低考试标准的;

(六)强制收取考试适应性训练费的;

(七)以欺骗、敲诈等方式向学员索取财物的;

(八)有隐瞒相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或者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申请设立考场的;

(九)被投诉举报有违规行为且经查证情况属实的;

(十)被媒体曝光以及被上级主管部门或监察机关通报的;

(十一)违反本细则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二条考试设备供货厂商提供不符合标准的计算机考试设备、计算机考试系统,或者修改计算机考试系统参数,影响考试结果的,不得继续使用或者采购涉事厂商考试设备、计算机考试系统,并向上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三条交警支队负有对所辖社会化考试场监督管理的责任,考试场存在违规问题经查证属实的,可以对考试场作出暂停考试或其他处罚,需要取消考试场地许可的上报交警总队审核。

第四十四条社会化考试场监督管理部门和相关人员有违规行为的,依据《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公安部令第139号)、《机动车驾驶人考试工作规范》、车辆管理所“九个严禁”和《甘肃省公安交通民警执法工作“十条禁令”》等规定对有关人员进行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四十五条被暂停业务的社会化考试场整改完成后申请继续承担考试业务的,应提交详细的整改报告,经交警支队验收合格上报交警总队同意并出具《恢复考试业务通知书》后,方可继续办理机动车驾驶人考试业务。

第八章附则

第四十六条使用科目二场地驾驶技能考试系统、科目三道路驾驶技能考试系统进行考试的,其设备必须经国家有关部门认证认可并获得证明文件;由社会化考试场建设方向交警支队提出申请,交警支队进行审核同意后,方可正式采购使用。

使用科目二场地驾驶技能考试系统、科目三道路驾驶技能考试系统的考试场,因设备故障无法进行考试的,暂停考试业务,待修复后由建设方提交专题报告,经交警支队验收合格批复同意后,恢复考试业务。

机动车管理细则篇2

车辆进出管理细则一为加强机动车辆进出校园的管理,确保师生的生命安全,特制定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机动车车辆进出校园管理规定。

一、除学校公车、上级有关单位机动车辆和本校教职员工私人车辆外,其他机动车辆非必需不得进入校园停放。

二、外来机动车辆(非校内人员使用的车辆),未经学校领导允许不得入校。

三、任何机动车辆进入校园后,必须减速慢行(时速不得超过每小时五公里),禁止鸣笛,确保师生的人身安全和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下课期间不允许任何机动车辆在校园内行驶。

四、食堂、超市等运送货物的车辆凭有效的驾驶证、行驶证、车辆年审合格证等相关证明的复印件到校保卫处办理进出校园通行证,方可在规定时间(早7:30之前,晚5:30之后)内入校。若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入校,则必须由要求送货的部门派人到校门口接待,并在上课时间内进入校园。车辆入校后,必须在校内遵照学校道路交通指示标志行驶,按位停放。

五、本校教职工的个人机动车出入校门时,必须将校内停车证放置在挡风玻璃右下角,进入校园后须将车辆按要求停放。在校园内若本校教职工违反本制度而出现任何交通事故,一切后果由当事人承担,扣发全年奖金和当月绩效工资并按情况追究当事人责任。

六、客运出租车禁止进入校园。特殊情况可由保安请示学校领导后方可进校。

七、警车、消防车、救护车需出入学校执行任务的,保安应及时放行并指明路径。

八、由学校相关部门组织的有校外人员参加的活动,组织部门应事前通知保卫处,将活动时间、地点和车辆情况提前告之,协助保安做好车辆停放的管理工作。

九、探访本校教职员工者随行机动车辆请将车辆停放在校门西侧停车场内,请教职员工告知探访者。

十、如有违反学校《机动车辆进出校园管理规定》的行为,经劝阻教育不听者,门卫有权拒绝其车辆进入校园,并立即报告学校领导,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确保安全。

车辆进出管理细则二一、严格控制一切机动车辆进入校园,严禁可疑车辆进出学校,确需进入校园的车辆必须履行学校门卫登记手续。

二、禁止任何机动车辆在学生上学、放学前后30分钟内进出校园。学生在室外活动期间,禁止机动车辆进出。

三、禁止机动车辆进入学校教学区、学生生活区等人员密集区。凡经允许进入的车辆,必须低速行驶,严禁鸣笛。

四、运送货物的车辆应持有效证件到学校保卫部门办理出入手续,按照学校指定时间进出。

五、禁止出租车、超高、超重等超限车辆进入校园,特殊情况需经学校领导同意后,按照门卫执勤人员要求进入。

六、执行任务的消防车、工程抢修车和救护车等,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可直接进入。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脚踏三轮车进出校门必须推车通过,校内禁止骑行。

七、学校教职员工的机动车辆由学校保卫部门统一发放出入证件,凭证件进出,并按学校要求停放。

八、除学校车辆外,其它车辆不得在学校内过夜停放。学校只对特许车辆提供临时停放的场地,不履行看管义务。

车辆进出管理细则三为了加强学校对食堂、商店、浴池送货车辆及工作人员平时进出校门管理,预防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维护学生安全和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现做出如下规定:

一、关于送货车辆进出学校的规定

1、送货车辆进校必须向辅警出示学校统一制作的送货卡,在校门警卫室登记后方可进校。

2、超过2吨以上车辆禁止进校。

3、司机酒后禁止入校。

4、送货车辆在学校规定时段即每天上午:8:559:40、下午:2:353:20允许进校。

5、课间学生在校园活动时间禁止出校。

6、送货车辆在校园内必须缓速行驶,禁止鸣笛。

7、食堂泔水车进校时间为学生就餐半小时后,等待学生就餐结束方可收集残食。

8、送货车卸货完毕须经购货食堂、商店、浴池管理人员准许方可出校,下课时间不准出校。

二、关于工作人员进出学校的规定

1、食堂、商店、浴池工作人员进出校门必须向辅警出示工作牌。

2、工作人员晚上外出时必须于当晚学生就寝熄灯前(21:40)返校。

3、食堂制作早餐工作人员早晨入校时间为:4:004:30。

4、食堂、商店、浴池工作人员骑自行车到校门必须下车推行,骑摩托车和电动车的在校园要缓速行驶,停放在摩托车棚。

三、违章处理办法

1、购货食堂、商店、浴池管理员对送货车负有安全管理全部(文章转贴自实用工作文档栏目)责任。凡是送货车在校园肇事的未经学校准许一律不准出校,根据肇事情节追究车主和购货食堂、商店、浴池管理员责任。

机动车管理细则篇3

解读肇庆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一、出台《肇庆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暂行)》(以下简称《实施细则》)的背景

近年来,网约车迅速兴起,给市民带来了新的出行方式,同时也存在车辆和驾驶员准入门槛低、安全隐患大、不正当竞争等一系列亟待规范管理的问题。根据交通运输部等7部门《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的规定,为规范我市网约车经营管理,结合我市实际,出台网约车《实施细则》,明确网约车管理的具体事项,包括网约车车辆的具体标准和营运要求、网约车驾驶员条件,以及网约车经营许可证、网约车运输证、网约车驾驶员证发放等行政许可具体实施问题,加强对网约车平台公司和驾驶员经营服务的监管。

二、《实施细则》适用范围、实施主体

《实施细则》规定,从事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的,具体指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构建服务平台,整合供需信息,使用符合条件的车辆和驾驶员,提供非巡游的预约出租汽车服务的经营活动的,应当按照《实施细则》有关规定执行。

各县(市、区)交通运输局、高新区市政交通管理中心,市交通运输管理总站负责辖区内具体实施网约车监督管理。

三、《实施细则》主要内容

《实施细则》主要在国家《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下称《暂行办法》)的基础上,结合本市实际,细化相关标准。包括总则、网约车平台公司、网约车车辆和驾驶员、网约车经营行为、监督检查、附则共六章三十四条。主要内容包括:

(一)明确经营者许可条件。网约车平台公司申请经营许可需具备《暂行办法》规定的相应条件。对信息数据交互及处理能力及具备电子支付及结算服务能力的资料,需提供省级认定结果。

(二)明确车辆许可条件。国家《暂行办法》对网约车的车辆条件作出原则性规定,并规定城市人民政府可以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确定车辆具体标准和营运要求。为此,结合我市巡游出租车实际,规定网约车车辆的条件为: 7座及以下乘用车;取得辖区公安部门核发的机动车牌照和行驶证;车辆使用性质登记为预约出租客运;车辆排量不小于1750毫升(或不小于1.4T),车辆轴距不小于2650毫米,新能源车辆轴距不小于2600毫米;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车辆卫星定位装置、应急报警装置;如提供服务时以时间、里程等量值作为结算依据的,应当安装相应的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要求的计量器具;首次申请时车辆初始登记年限在3年以内,或行驶里程在10万公里以内;车辆已购买交强险、承运人责任险、及不低于100万的第三者责任险;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其他的车辆安全技术标准。

(三)明确驾驶员许可条件。国家《暂行办法》对网约车驾驶员条件作出原则性规定。《实施细则》结合现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如下:男年龄在60岁、女年龄在55岁以下,身体健康;取得相应准驾车型机动车驾驶证并具有3年以上驾驶经历;无交通肇事犯罪、危险驾驶犯罪记录,无吸毒记录,无饮酒后驾驶记录,最近3个记分周期内没有被记满12分记录;无暴力犯罪记录;申请之日前2年内无被吊销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证件的记录;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四)规范网约车经营行为。《实施细则》在明确网约车平台承担承运人责任的基础上,进一步明晰平台公司的经营行为:一是对于服务过程中发生事故时,承担先行赔付责任;二是确保车辆具备合法营运资质,并购买相关保险;三是确保驾驶员合格,明确平台与驾驶员权利与义务;四是遵守国家网络信息安全规定;五是公布符合规定的计程计价方式,实行明码标价,不得妨碍市场公平竞争,不从事不正当价格行为;并明确网约车平台公司实行市场奖励、促销等行为应当符合相关法规规定,并提前将奖励、促销方案向社会公告;六是根据实际需要为乘客提供驾驶员、车辆等服务信息。

(五)加强监督管理。《实施细则》明确交通运输、公安、经信、工商、税务等部门的监管职责。

(六)明确《实施细则》不适用于私人小客车合乘。

四、《实施细则》法律责任

本《实施细则》不单独设立法律责任条款,按《暂行办法》具体条款处罚。

五、《实施细则》落地实施

本细则于20xx年5月4日起印发,8月1日正式施行。在此期间,各网约车平台对存量的专车、快车须有序开展清理规范工作,同步申请办理网约车平台、车辆、驾驶员的经营许可手续。各相关职能部门按照《实施细则》有关规定,结合部门工作职责,细化审批流程、优化办事指南和操作方法。

肇庆网约车细则新解读《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正式开始施行,这也就意味着网约车这一新兴的出行方式自此进入法治轨道。但截至目前,肇庆市网约车细则尚未公布。

据了解,《暂行办法》涵盖了总则、网约车平台公司、网约车车辆和驾驶员、网约车经营行为、监督检查、法律责任以及附则等7方面内容。

对从事网约车服务的驾驶员,《暂行办法》也作出了规定:具有3年以上驾驶经历;无交通肇事犯罪、危险驾驶犯罪记录,无吸毒记录,无饮酒后驾驶记录,最近连续3个记分周期内没有记满12分记录;无暴力犯罪记录。

而对于从事网约车经营的车辆,也必须符合相关条件。如网约车辆必须是7座及以下乘用车、必须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车辆卫星定位装置、应急报警装置、车辆技术性能符合运营安全相关标准要求等。车辆的具体标准和营运要求,将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由相应的出租汽车行政主管部门,按照高品质服务、差异化经营的发展原则进行确定。

另外,《暂行办法》还对保护乘客个人信息提出了要求,网约车平台公司及网约车驾驶员违法使用或者泄露约车人、乘客个人信息的,由公安、网信等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处以20xx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给信息主体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是国家层面制定的规定,肇庆市也将于今日起正式施行。市交通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根据《暂行办法》,我市也制定了相关细则,还需要通过相关流程才能正式发文实施。

肇庆网约车细则:有效期三年近日,肇庆《肇庆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暂行)》(以下简称细则)。细则显示,网约车司机没有户籍限制须持本地车牌,今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有效期三年。

记者从肇庆市交通局获悉,细则要求肇庆市内营运的网约车为7座及以下乘用车,肇庆市车牌和行驶证,登记为预约出租客运,安装卫星定位装置,车辆初始登记年限3年或行驶里程在10万公里以内,并且购买不低于100万的第三者责任险。

机动车管理细则篇4

年质量监督管理的开展情况实践证明。质量监督工作中坚持做到健全完善制度追求管理精细化、监督量化考核实现效益最大化,促进了大队生产经营建监督设的顺利开展。

(一)完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坚持做到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工作中分工不分家,量化、细化岗位责任制,严考核、硬兑现,确保了质量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还坚持做到质量监督领导小组李会分析制度,定期召开质量监督会议查找存在问题和不足,分析质量监督新的增效点,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案,使质量监督工作得到全面的加强,并使大队质量监督工作始终保持了向上的活力,设备管理步入了科学化、正规化的轨道。

(二)突出重点、强化管理。不断探索新形势下质量监督的新形式、新途径。切实把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为生产经营服务的大局上来,紧扣生产运行、设备管理、安全生产、用电管理四个环节不松劲,大力加强质量监督。通过全方位的质量管理有效提高了职工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市场意识,定期维护保养设备,全方位提高设备运行质量成为每个职工的自觉行动。全大队呈现出“人人关心质量管理,人人管理质量”良好氛围。

1加强生产质量监督。生产运行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大队的经营效益的高低。为此,大队始终把生产运行摆在工作的首位。车辆的调派上坚持大队领导送班制度。以大队领导的自身形象感召职工、激励职工,并从中检查质量隐患,杜绝了疲劳车、酒后车等现象的发生,达到提高生产运行质量的目的还严格监督职工的报到出车时间,减少和杜绝了误车、误点现象的发生。为切实提高生产运行质量,始终坚持每季度一次的用户质量回访制度,深入到被服务对象的单位,解车辆服务质量,并根据质量回访意见作出相应的质量奖惩,有效提高了职工的服务意识,广大职工都能为用户着想,做到文明出车、文明服务、不扯皮、不推委,激活了生产经营全盘棋。

2加强设备质量管理。严格检查出车质量,从回场检验到二级保养以及设备检查实行全过程的监控管理,严格奖惩制度,确保了运行质量的提高。

3狠抓安全生产的监督确保安全增效。安全是企业的生命线。作为运输车辆单位。工房及车库、交通及工业事故、高压管汇等方面全方位监控,坚持做到定期和不定期抽查的形式,强化安全管理,使职工始终绷紧了安全弦,自觉消除事故隐患,做到安全行车无事故。

4强化用电管理。切实加强节能宣传,让每位职工认识到时下面临的形势,自觉做到节约用电。还坚持做到电路的全方位监控管理,采取日抄表、旬检查、月分析、季总结的措施,从而使大队用电消耗一直控制在计划指标以内。

(三)深入落实质量监督细则。特车大队在建立严格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适合特车行业特点的管理体系。全大队上至领导下到工人,大到生产经营,小到车辆排放,每个职工、每个岗位、每项工作都有标准细则。从而使监督管理形成了事事有标准细则,人人在管理规范之中”局面。监督实施细则则囊括了大队的各项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一考无余。也正是这些监督细则,保证了生产的正常运行。为让细则真正落到实际工作中,大队从车辆调派、报到时间、优质服务、用户回访、回场检验、二级保养、车辆摆放、安全检查、安全生产、用电线路现场管理都有严格的奖惩规定,决不辜息迁就。

全大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质量管理月活动中,从转变更新职工的观念入手,召开了动员大会,先后举办了3期职工培训班,严明的奖惩细则使每位职工都带上了紧箍咒”人人都处在细则的约束监督之下。组织学习采油厂质量管理月活动精神和质量体系文件,明确岗位要求、考核标准、质量目标,加深对体系文件的理解,提高了实际技能,全大队的质量意识明显增强。严密的监督体系、严格的监督手段、严明的奖惩细则,营造了特车大队“严”字当头的氛围。

(四)全面加强质量改进。促进了大队整体经营效益的提高。今年来,质量改进上重点做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机动车管理细则篇5

【关键词】微循环;中医理论;连续;分离

中图分类号:U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进入21世纪,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拥挤、交通事故、环境污染、能源短缺问题日益凸显,城市交通问题是目前中国乃至世界面临的重要战略性问题,其己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危害生态平衡等的关键问题。在一味追求增加主干道长度和宽度而无法解决根本交通问题时,一个新型的词汇便被提出,那就是微循环。交通微循环就是指由部分次干路、支路以及支路以下道路组成的区域道路网络运输体系。交通微循环系统通常包含交通和服务双重功能,一方面完善的城市交通微循环系统能够合理分担交通流量、缓解交通压力、提高道路通行速度;另一方面由于组成城市交通微循环系统的道路往往都是居住区或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周边的道路,与市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因此还具有服务居民日常生活出行的服务功能。

交通微循环理论

2.1交通微循环中医理论

微循环最早出自医学上的术语,其定义是:人体血液流动经动脉末梢端,再流到微血管,然后汇合流入静脉的起始端,这种在细动脉和细静脉之间微血管里的血液循环,称为微循环。在中医理论中,最著名的就是“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崔艳民著,浅析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临床克疾中理论之运用]理论。该理论的含义是血液循环只有通畅了才能有良好的新陈代谢,也就是通则不痛。如果血液循环出现淤滞堵塞,就会生病也就是痛则不通。血液循环最重要的是讲究畅通,最主要依赖的则是毛细血管。

从容量上讲,虽然一个毛细血管微不足道,但是由于数量众多,所以起着容量血管的作用,是调节静脉回流量的重要因素;那么城市中的大量的支路和毛细路就起着调节车辆的作用。从整体机能上来说,人体微循环机能一旦发生障碍,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注不足,新陈代谢不能正常进行,各器官的机能活动就会受到影响,甚至危及生命,类似的,一旦城市道路微循环出现问题,就会导致城市拥堵,甚至是交通瘫痪。所以,就如微循环中医理论所说,打通血液微循环是保证人体通则不痛的重点,在交通中,也一定要打通交通微循环,才能保证交通通则不痛。

2.2交通微循环的连续分离理论

交通微循环这个名词来源于医学,而在微循环的应用过程中,可以借鉴交通连续理论以及交通分离理论。交通连续[潘东来,赵宪尧著,连续交通道路的理念与设计]是对交通工具、交通路线、交通设施进行合理规划,使之保持连续性,形成“一体化”交通。交通分离是为保证道路安全和畅通,在时间上或空间上对混合道路交通实行各从其类、各行其道的调整控制,即分离冲突点,改变冲突性质。而交通微循环的主旨即是通过微循环的发展来减缓主干道上的堵塞,并服务于广大人民,为人们的出行带来方便,从这方面来看,交通微循环与交通连续分离的目的不谋而合。

达到交通连续的方法是对交通工具、交通路线、交通设施进行合理规划,同样地,在对微循环的设计中也应从这三个方面入手。交通微循环系统中,主要的交通工具有公共汽车、地铁、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小汽车等等。其中前两种属于定向交通工具,在交通的全过程中不起连续作用。后四种属于非定向交通工具,属于连续通工具。通过合理的设计,不同类型的交通工具适用于不同的道路,将两类交通工具结合起来,达到“门到门”的交通连续性。对于交通路线的设计,应充分利用所有巷道,打通断头路,并在必要的地方优化线路,从而使车辆能够顺畅的到达目的地。对于交通设施的设计,最重要的则是以人为本,通过对信号灯、道路标志标线、公交站点等设施的规划,使人们的出行达到低耗高效。

交通分离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个是时间上,另一个是空间上。应用于交通微循环中,在空间上一般可以采用单向交通方式或设置交通标志标线在空间上对不同交通形式进行分离,还可划分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或设置公交车专用道、左转弯专用道。在时间上一般通过对道路情况以及车流量的合理检测从而配置合理的信号灯,从而达到交通的顺畅。

我国交通微循环现状研究

城市交通微循环的研究这一理念的提出较早,国外这一方向起步也较早,应用经验也较丰富。而我国在近几年也逐渐开始了解到交通微循环的重要性,并在许多城市中展开应用,如北京、上海、昆明等,但是由于经验不足,其效果不是很明显。

首先,我国大多数城市的支路网明显落后于干路网,就如北京,宽广的马路比比皆是,道路也越修越多,但是支路网的利用率却很低;反观香港,虽然路都很窄,但是车辆依然能够保持很高的速度行驶。这就是“毛细血管”起到的关键作用,所以,改变人们的观念,去充分利用这“毛细血管”异常重要。其次就是路网规划不合理,也许有的城市利用了较多的支路,但是由于这些支路并没有经过路网的整合,从而导致路网的杂乱无章,导致支路的不畅通。交通微循环的连续理论在此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城市交通进行合理规划,形成“一体化”交通,可以促进支路的顺畅。还有一点就是我国在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离这点上做的很不好,尤其是在支路上,由于很多支路较窄,所以并没设置非机动车道,其结果就是非机动车和行人占领了大半个机动车道,导致了“毛细血管”的堵塞,而这也在中国成为了一个普遍现象。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离,将各类型的车辆进行必要的分离,是我国应立刻解决的重点之一。

结语

机动车管理细则篇6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XX“三公”经费管理,推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根据市区有关要求,并结合XX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三公”经费是指XX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经费、公务接待经费和因公临时出国(境)经费。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XX党政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及各事业单位。

第四条 “三公”经费应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包括使用当年财政拨款、以前年度结转结余资金以及其他资金安排的预算资金。

第五条 “三公”经费管理需严格执行审批制度,并通过国库集中收付中心直接支付。

第二章 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经费管理

第六条 公务用车购置应当在广陵区公务用车改革管理办公室下达的编制范围内实施,严格控制公车数量。

第七条 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费用应当严格纳入预算管理,降低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成本。

第三章 公务接待经费管理

第八条 各单位应当加强对公务接待经费的预算管理,合理限定接待费预算总额。公务接待费用应当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单独列示。

第九条 禁止在接待费中列支应当由接待对象承担的费用,禁止以举办会议、培训为名列支、转移、隐匿接待费开支;禁止向下级单位及其他单位、企业、个人转嫁接待费用;禁止借公务接待名义列支其他支出。

第十条 各单位应当严格控制公务接待范围,不得用公款报销或者支付应由个人负担的费用。不得将休假、探亲、旅游等活动纳入公务接待范围。

第十一条 公务接待经费管理具体操作细则请按照扬州市《公务接待环节操作规范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 因公临时出国(境)经费管理

第十二条 各单位要严格控制因公临时出国(境)经费总额,科学合理地安排因公临时出国(境)经费预算,不得超预算或无预算安排出国(境)团组。

第十三条 各单位要严格执行各项经费开支标准,不得擅自突破,严禁接受或变相接受企事业单位资助,严禁向同级机关、下级机关、下属单位、企业、驻外机构等转嫁或摊派费用。

第十四条 因公临时出国(境)经费管理具体操作细则请按照《广陵区因公临时出国经费管理操作规范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执行。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五条 “三公经费”具体支出标准以区级部门规定为准。

第十六条 各单位可依据本办法,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三公”经费管理规定。

机动车管理细则篇7

《条例》初步规定了校车通行优先权,规定了便利校车通行的若干措施,树立了校车优先和教育优先的理念。为了更好地在理论上确立校车优先通行权的地位,有必要系统地对校车优先通行权的性质、原则进行剖析,并寻找立法不足,使校车安全管理制度更加完善。

一、校车优先通行权的内涵

校车是指依法取得使用许可、用于接送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上下学的7座以上的载客汽车。为了保障乘坐校车学生的人身安全,迅捷安全地将学生运送到学校,赋予校车一定的优先通行权确有必要。

狭义上的校车优先通行权是指校车在道路通行上享有的便利。广义上的校车优先通行权不仅指校车在道路通行上的便利,也包括其在上下学生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道路空间专用和出现交通违法行为后优先放行的待遇。目前在立法上规定的校车优先通行权为广义上的优先通行权,《条例》规定校车享有三方面的优先通行权,散见于《条例》各个条文之中。

1.校车在载运学生上下学期间有优先通过的权利

《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校车行驶线路的道路交通秩序管理。遇交通拥堵时,交通警察应当指挥疏导运载学生的校车优先通行。校车运载学生,可以在公共交通专用车道以及其他禁止社会车辆通行但允许公共交通车辆通行的路段行驶。”根据这一条款可以看出,校车在执行运送学生上下学期间享有“优先通过权”,既包括发生交通拥堵时,在交警的指挥下利用各种道路资源优先通行,也包括可以自由使用公交车道、允许公交车行驶的单行道等专用道路资源优先通行。

2.校车在停车上下学生期间有道路空间专用权

《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校车在道路上停车上下学生,应当靠道路右侧停靠,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打开停车指示标志。校车在同方向只有一条机动车道的道路上停靠时,后方车辆应当停车等待,不得超越。校车在同方向有两条以上机动车道的道路上停靠时,校车停靠车道后方和相邻机动车道上的机动车应当停车等待,其他机动车道上的机动车应当减速通过。校车后方停车等待的机动车不得鸣喇叭或者使用灯光催促校车。”根据这一条款,校车在停车上下学生时,其所占用的部分道路空间,包括自身车体及周边部分道路空间,形成了校车专用空间,其他车辆不得对该部分专用空间进行使用、侵犯,必须停车等待,禁止超越。

3.校车在接送学生过程中享有违法先予放行的待遇

《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交通警察对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校车,可以在消除违法行为的前提下先予放行,待校车完成接送学生任务后再对校车驾驶人进行处罚。”这就明确了当校车在执行运送学生任务中发生轻微道路违法行为时,如果没有发生重大财产、人身伤亡,公安交通警察应当给予先予放行的待遇,不得当场加以扣留或拖走停放。

二、校车优先通行权的设置原则

1.权利专用原则

首先,校车优先通行权的主体特定。享有校车优先通行权的主体为《条例》中定义的“校车”,是指符合国家强制性安全标准、依法取得使用许可、用于接送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上下学的7座以上的载客汽车。必须是按照国家强制性技术标准生产,并经行政许可取得校车标志的车辆。其次,优先通行权专用于载运学生的校车。《条例》第十七条规定:“校车未运载学生上道路行驶的,不得使用校车标牌、校车标志灯和停车指示标志”,在其他条款表述校车权利时使用了大量“载有学生的校车”、“运载学生的校车”等表述,这表明校车在不执行运送学生上下学任务时不享有任何道路优先通行权利。所以,校车享有校车优先通行权必须符合三项条件:一是车辆符合国家技术标准;二是获得校车使用许可;三是正在执行运送学生上下学任务。

2.交通安全原则

校车优先通行权保障的对象是正在上下学路途中的学生的生命健康权,而实现的基本途径就是交通安全的环境和有关条件的保障,包括车辆配置安全、通行条件安全、乘车环境安全。《条例》明确了政府、学校、社会和家庭在保障校车交通安全中的共同责任。在车辆配置安全方面,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制定有效的强制性国际技术标准,加强校车行政许可环节的审批,使校车质量和校车人员配置达到保障学生安全的较高要求;学校应当采购和使用符合国家强制性技术标准的校车,家长应主动拒绝孩子乘坐不安全的校车。在通行条件安全方面,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校车行经道路的检查,对不符合安全通行条件或者存在交通安全隐患的道路及时加以整修、维护;学校在设计和申报校车行驶路线时,应主动避开可能存在交通安全隐患的路段;在乘车环境安全方面,学校和校车服务提供者应承担主要义务,严禁强令校车驾驶人超速驾驶、超员驾驶、超范围驾驶,根据乘车学生的年龄段和具体情况指派教师或其他人员随车全程照看,禁止其他无关人员乘车、随车。

3.通行便利原则

通过设置校车优先通行权使乘车学生尽快地到达学校,减少上下学路途中所用的时间,从而也减小上下学路途中可能的交通风险,实现交通安全的基本目的。在《条例》的诸条文中都设置了相关措施加以保障,公安交通部门在管理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学校周边和校车行经线路的道路秩序维护,交通警察应当指挥社会车辆避让,对校车优先疏导放行。对载运学生运行中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校车,可以消除违法措施、取证后先予放行,指令校车驾驶人完成接送学生任务后到指定场所进行处罚。另外,在载运学生上下学过程中,校车可以不受一般交通禁行规定的限制,可以在只允许公交车辆行驶的专用车道、单行线或其他禁行区域行驶。社会车辆在道路上遇到运载学生的校车时,应当自觉避让,为校车通行提供便利。

三、当前校车优先通行权存在的问题

1.立法层次低,法律依据不明确

校车优先通行权设置的法律依据并不明确,立法规格较低。目前校车优先通行权仅见于《条例》的有关规定,而从法律渊源形式上来看,《条例》仅仅属于行政法规,其立法规格较低,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另外,当前法律对道路优先通行权有具体规定的只有《道路交通安全法》,并且其规定主要是对于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等特种车辆设置了优先通行权,不受行驶路线、行驶方向、行驶速度和信号灯的限制。但是我们可以发现,《道路交通安全法》设置的此类特种车辆道路优先通行权其根本性质与校车优先通行权截然不同。特种车辆优先通行权设置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证特种车辆迅速到达某种危机现场或尽快完成特殊任务,所以其根本性质是一种先行权,其价值取向是以快速通行为基本原则。相对比,校车优先通行权设置的最根本原则是交通安全原则,其优先通行的根本目的是安全地运送学生上下学,而不是以快速运行为目的。比如《条例》规定了校车运行的最高时速要求,严格禁止校车超速行驶。

2.规定不科学,可操作性较差

《条例》规定的诸多保障校车优先通行权的条款在表述上存在模糊,规定不科学,加之目前各地较少出台实施细则,可操作性较差,导致实施中都存在一些具体问题,影响了《条例》应有效果的发挥。这种情况集中体现在《条例》第三十三条,该条规定了如下几项内容,一是校车在道路上停靠上下学生时,后方和相邻车道车辆应当停车等待,二是校车停靠时等待的机动车不得催促校车。校车停靠时周围车辆的停车等待义务是借鉴了校车制度发达国家的规定,但是中国特色的道路行车导致难以操作。首先,该条规定在同方向只有一条车道时,后方车辆有停车等待义务,而未规定对向行驶车辆的等待义务,而在实际环境下,同方向只有一条车道的为双向两车道道路,一般中间无隔离护栏,只规定同向车辆而未规定对向车辆的停车义务,势必增加上下车学生的风险。其次,该条规定在同方向有两条以上车道时,后方和相邻车道上的机动车有停车等待义务,而在实际中双向四车道以上的道路中间一般安装有安全护栏,学生从右侧上下车不能穿越护栏,此项规定实际无意义。另外,后方车辆不得使用灯光和喇叭催促校车,其违法性质和处罚方式也很模糊。公安部123号令规定,不避让校车的计6分,但是如何按照《条例》第三十三条来操作实践中基本无法实施。

四、完善建议

1.出台实施细则,强化管理

《条例》颁布施行以来,对相关内容进行细化是较为迫切的要求,有利于解决实践中的一些模糊和不同理解,加强制度效力。目前有上海等4个省市出台了实施细则,细化了相关规定,公安部123号令也在有关规定中强化了校车驾驶人行政许可、计分、管理的内容,注重与《条例》的接轨。但从全国范围内来看,目前绝大多数省市尚未出台实施细则,部分省市甚至尚未列入立法计划,这种情况严重制约了校车管理制度的实施效果,不利于校车安全治理工作的推进。下一步应加强督促,在一至两年内全国所有省市都制定《条例》实施细则,在制定中应注意结合《条例》规定的校车优先通行权的设置原则,科学、细致地规定校车通行、管理制度,使之完善、系统,具备可操作性。

2.扩大社会宣传,加强教育

给予校车优先通行权、实现校车安全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单纯的法律规定解决不了所有问题。当前在社会上存在很多关于校车优先通行权的争论,对于是否应赋予校车优先通行权、如何实现校车优先通行权都存在多种意见,这些都不利于校车安全制度的构建。我们应该扩大社会宣传,介绍构建校车安全制度的必要性、有效性,推广国外校车制度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积极营造“校车优先、孩子第一”的社会氛围,让校车优先观念深入人心,这样,才能使校车优先通行权在社会的保障下有积极的作为。

3.修改有关法律,明确权利

作为道路通行管理领域的基本法律,《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关于道路优先通行权的规定较狭窄,不能满足当前校车安全治理工作的要求,也不利于校车优先通行权制度的实施,应尽快对之加以修订。建议专设道路有限通行权一节,在有关条文中对道路优先通行权作系统规定,加入校车优先通行权作为其中一类,形成特种车辆优先通行权、公交车辆优先通行权、校车优先通行权三位一体的道路优先通行权体系,使校车优先通行权从法律依据上更加确定,在实施中更加有效。

《条例》颁布生效一年以来,校车安全事故仍频见于报端,校车安全治理工作要走的路还很长,作为校车通行安全的保障要素,校车优先通行权的构建和制度完善显得尤为迫切。只有通过对《条例》的上位法进行修改完善,才能使校车优先通行权制度更加明确,同时通过《条例》实施细则的出台,使校车优先通行权制度确定、可行,从而发挥其保障校车通行安全的根本作用。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法制办.校车安全管理条例释义.北京:法制出版社,2012(4).

[2] 崔晓.浅议快速公交系统发展中优先路权的保障.城市公共交通,2012(8).

[3] 吴庆荣.我国《校车安全条例(草案)》的不足与完善.教学与管理,2012(6).

机动车管理细则篇8

10月16日,来自山东的司机程华(化名)重回北京市天通苑地铁站“趴活”,以此结束自己并不长的网约车司机生涯。

由于北京的网约车细则草案“限人限车”,程华被排除在外。

10月8日,北京公布细则草案的当天,程华所在的滴滴司机微信群讨论热烈,群里一半以上的外地司机对前途一片迷茫。

思前想后,程华决定放弃网约车平台,早点“占据”周围的黑车市场,免得草案落地后连这块市场都抢不到位置。

不过,受网约车冲击,出租车司机们的日子也不好过。

上月,长沙司机彭虎刚刚告别出租车行业,“因为每天连凑齐150元的份儿钱都难”。

创建四年后,滴滴出行收购了由美入华成立的优步中国,这桩交易达成刚满三个月,正当一切看起来都很美时,陆续推出的网约车地方细则为这家网约车巨头企业亮起“红灯”。

网约车涉及的各方均前路未卜,皆源于网约车的地方细则逐渐推出。7月底,交通部等部委公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下称《暂行办法》),在一些学者看来,这部《暂行办法》为网约车的合法化和正当化开辟了―条途径,同时也给地方解释留下空间。

lO月以来,北京、上海等城市密集推出的网约车地方细则草案对司机户籍、车辆尺寸等作出严格限制,引发热议。细则背后涉及的是各方复杂的利益博弈,关乎地方社会治理、交通发展等方面,网约车与传统出租车两大新旧业态碰撞明显。

11月1日,《暂行办法》即将施行。截至发稿时,包括直辖市、各省会在内的31个城市中,仅有15个城市公布了网约车地方细则的征求意见稿,各方意见仍在交锋,网约车前路充满变量。

告别宽松

从已公布的地方细则看,网约车似将告别宽松的状态。各个城市均规定了网约车的驾驶资格、网约车的遵守准则等内容,驾驶员和车辆的准入条件是其中的焦点所在。

已公布网约车细则的15个城市中,在驾驶员方面,本地车牌是所有城市不约而同的要求,绝大多数要求网约车驾驶员具有本地户籍或居住证,北京、上海、天津直接限定为本地户籍。

从车辆资格看,多数城市要求燃油车的轴距达到2700毫米以上,在此规定下,网约车至少会是一台拥有较大内部空间的中型车。同时,多城将排量下限设置为2.0升左右,以求一定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薛兆丰评论,这些规定一旦执行,网约车的实际供应量或将压缩至原来的一角,乘客将重新感到打车难,等车时间大幅延长,黑车市场或将回暖。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讲师杨鸿泰的研究显示,西雅图、匹兹堡、芝加哥、波士顿、伦敦、悉尼、澳门和台湾、菲律宾等地区和国家的监管政策中,对网约车驾驶员有户籍限制的很少见,只有澳门要求车长需要大于4.5米。国内多个城市的监管政策相比之下尤显严格。

少数城市凭借“宽容”成为此轮地方新政中的亮点。

成都没有设置车龄和车轴距的门槛,规定车辆排量不小于1.6L或1.4T,相对容易达到;发力培养大数据产业的贵阳市对轴距和排量均无要求,仅需车龄不超过三年,购置车辆的价格不低于中心城区巡游车的价格。贵阳版细则还提出,将运用大数据融合巡游车和新业态。

此外,向来受到鼓励的“合乘”也迎来了各地的一些约束条件。

已出细则的城市几乎都规定,“合乘”必须由驾驶人发起、每车每天不得超过两次或四次。部分城市还框定了价格,如杭州规定,驾驶员和平台收取的每公里费用总额不得超过巡游出租车的50%。

多方利益博弈

在普遍的严格约束下,众多网约车平台公司和租赁公司倍感压力。

北京、上海等城市公开细则后,滴滴出行在第一时间公开发声,认为对车辆轴距和排量的限制会将平台上的一众小型车辆排除在外,今后只有远超巡游出租车的中高端车辆才能从事网约车行业。届时,车辆供给将减少,车费翻倍,出行效率大幅降低。在上海已激活滴滴的41万余司机中,仅有不到1万名司机具有上海本地户籍。

“后果很乐亍保滴滴方面如此形容。

新政公布后不久,武汉的50家网约车相关租赁公司集体表态,希望新政能倾听基层8万多从业人员的声音。他们提出,现在的绝大多数运营车辆不符合“安全气囊不少于4个,轴距不小于2700毫米”的规定,应适当下调车辆准入标准,采纳“老车老办法,新车新办法”的过渡性政策。

10月20日,滴滴总裁柳青公开回应称,滴滴正和地方政府积极地交流,并称很有信心,决策者们会趋向符合社会和百姓利益的政策。

博弈中的另一重要利益主体是传统出租车。

9月初,在湖南省长沙市交通运输局举行的一场座谈会上,传统出租车企业与网约车企业的代表展开了激烈讨论。

一位参会人士透露,虽然网约车细则的出台已进入倒计时阶段,但双方对细则涉及的大多数问题仍持不同意见,尤其是“网约车数量是否需要管控、运价是否需要管控、是否需要设置车辆档次”这三个问题。

10月27日公布的长沙版细则对争议较大的问题都留有余地,在数量上“原则上实行市场调节,但必要时会实行调控”,在运价上“实行市场调节价,必要时实行政府指导价”。

长沙的不少出租车司机称,近几年,在网约车的冲击下“无路可走”。

以32岁的彭虎为例,2014年9月,他开始从事出租车行业,每天驾驶lO个小时,收入600元左右,除去200元一天的份儿钱和100元的油钱,能赚300元。

“现在受网约车冲击,虽然份儿钱降到150元一天了,但很难做,有时候连凑齐份儿钱都难。以前打车是人找车,现在是车找人。”上个月,彭虎告别了出租车行业,但还没有想清楚接下来做什么工作。他所在的公司原先有近300名司机,现在只剩下200多人,其余或准备开网约车,或彻底转型从事其他行业。

今年4月,在一次新闻通气会上,长沙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刘明理透露,网约车吞噬了当地出租车大约20%的营业额。

政府在网约车和传统出租车两者之间权衡决策时,一个不可忽视的权重因素是,出租车行业被认为关乎地方稳定。截至今年4月,长沙市城区有出租汽车经营单位19家,其中国有、集体企业2家,股份制企业3家,民营企业3家,有限责任公司10家,社会民间组织1家,共有出租汽车7780台,出租汽从业人员约1.7万人。就在长沙网约车细则公布的8天前,10月19日,仍有数百名出租车司机聚集在长沙市政府前反映诉求。

一位熟悉长沙网约车细则的人士对记者表示,网约车细则出台之前,政府部门需要反复平衡网约车和出租车两大群体之间的利益。

“长沙的的士司机对相关政策非常熟悉,向我们提了很多意见,但有些意见根本无法满足,比如取消份儿钱。”一家出租车公司的办公室有关人士对记者表示,“这是网约车细则出台较慢的原因,因为需要各种平衡和考量。”

上述出租车公司人士还称,去年下半年以来,出租车群体风声鹤唳,公司经常需要维稳,“有些是趁机闹事,但确实也有的交不起份儿钱。”

调控压力叠加

网约车出现后,大量私家车入场,迅速提高了打车市场的服务供应量,互联网手段提高了效率,弹性价格能调节供需平衡,评分系统则提升了双方信用的透明度,这些优点都不为传统出租车所具有。

一些经济学者指出,当前地方对网约车的监管思维相对保守,不利于网约车的发展,限制了消费者的选择。

对新业态加以诸多监管措施是否合理?针对位于风口浪尖的本地户籍、本地车牌等规定,各地交通委给出回应。

上海市交通委解释,沪牌政策有三个原因:网约车应适度发展;网约车作为出租车的一种业态,具有地域性特征;只有沪牌车辆能在上海提供全时段全路段的出行服务。

北京市交通委的回应是,对网约车驾驶员和车辆的规定出自治理城市病、疏解非首都功能的要求,严控人口规模,将高端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就业的主要方向。此外,立规网约车还是治理交通拥堵的一部分。

在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城市交通研究室主任程世东看来,对网约车驾驶员的户籍要求是各地人口调控政策叠加到交通行业的结果。

在制定网约车细则时,各地可因地制宜,这符合交通部《暂行办法》的精神。不过,他也认同,“只从交通行业发展的角度考虑,户籍限制确实不应该也不需要。”

车轴距、排量等条件则体现出《暂行办法》给予网约车的高端化定位。程世东认为,“高端”有很多评价方式,包括礼仪、整洁度、网络等等,但定性的描述无法监管,唯一可操作的办法就是衡量车况。

至于合乘,各地仍鼓励,所设的限制条件只是为了避免有人打着顺风车的名义进行经营行为,不过可以弱化每日合乘次数、由谁来发起的规定,控制好收费水平这一项就能起效。

“经济学家和交通专家站在不同的阵营里。”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交通项目主任刘岱宗说。

他认为,经济学家希望采取市场竞争来完成优胜劣汰,但在包括城市交通在内的许多公共服务领域,市场未必能即刻有效地发挥作用,而大城市的道路土地资源是稀缺的。“买车的成本并不高,如果一开始没有建立良好的秩序,没有达到一定的安全、环保标准,只会催生出拼价格的淘汰模式。”

政府对出租车原来的监管主要是准入监管、数量监管,更多是从保护消费者安全的角度着想,以解决乘客和司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高秦伟指出,网约车的技术已经能解决一些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政府可以设计一个准入底线,更多让企业自己把控标准,并不断提高。

对网约车的管理还出自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城市战略。北京曾研究提高停车费、征收拥堵费等措施,也是出于提高机动车使用成本的政策目的,希望更多人能从使用小汽车转向地铁、公交、自行车。

从现实看,北京的公交客运量在下降。

根据北京第五次综合交通调查结果,2015年,北京交通运输行业客运总量下滑了9.4%,公共电汽车全年完成客运量40.6亿人次,同比下降了14.9%。刘岱宗认为,这一结果可能与网约车吸引了―部分原来的公交乘客有关。

新问题需新解法

即使对已经公开了细则的地区而言,博弈也还没有结束。

关于网约车的价格,多地的说辞都是:实行市场调节价,必要时可实行政府指导价。

“到底该如何制定网约车和传统出租车之间的价格关系,或许为此引入市场机制才是真正应该由经济学家来主导的。”刘岱宗指出,国外在监管网约车时,围绕着是否应该管制价格、如何管价格等问题,争执得尤为激烈。

对司机而言,调价机制比固定价格更有吸引力,乘客需求少时价格低,更能吸引乘客,乘客需求高时价格高,驾驶员能挣得多。

巴西最大的城市圣保罗在管理网约车时也遇到了定价难题。由于网约车所吸引的公交用户远高于小汽车用户,2016年初,圣保罗地方政府提出了一份大胆的管理方案,网约车需预先购买两个月的行驶里程,超出部分需支付额外的拥堵附加费,但这一方案的投票在传统出租车司机的抗议下被迫取消。

“网约车不用缴纳给政府任何营运费用,根据这个方案的计算方式,在挣钱方面仍具优势。”刘岱宗认为,网约车是新生事物,全世界都在探索如何管理,中国的各地新政是第一步,若出现新的问题,可以再调整。

与价格相似,数量管制在各地细则中暂未被明确表达。多数城市将网约车的数量交由市场调节,一些地方则为政府调控留下了口子。如重庆就称,当市场调节功能失效或者竞争恶化时,政府有权对网约车数量实施临时行政管制。

这一问题也是新旧业态的交锋之处。

在长沙市交通运输局近期举行的座谈会上,来自蓝灯、龙骧、万众等出租车企业的代表,认为应该对网约车数量进行适当管控;来自滴滴的代表则认为,管制是计划经济思想,与市场经济思维相违背。双方一度争执不下。

程世东认为,在三五年内,北上广等管控小汽车数量的城市,应该对包括网约车在内的所有出租车进行数量管制。两者占用的道路资源、消耗的能源、带来的环境污染基本相同,应当保持政策的一致。

不过,行政管制或是过渡阶段。北京市交通委主任周正宇近日称,在解决拥堵等交通问题上,北京将逐渐通过经济手段代替行政手段。

除了从尺寸上将网约车限定为中高档车辆,与传统出租车做出区分,多地在地方细则中还设计了一些条款来突出区别。

如重庆规定,网约车的价格应高于同期购置的巡游车价格;上海则规定,网约车平台不允许出现从火车站、机场出发的订单。

高秦伟认为,政府的想法应该是,当前出租车发展得比较困难,需要为两类企业提供平衡的发展环境。但事实上,网约车和巡游车的边界并不那么明确。多年前起,北京的巡游车就设置有电话预约平台,而在国外的一些城市,在路上巡游的传统出租车并不多,主要通过电话预约。

“我们现在似乎要把巡游车和网约车区分清楚,要把高端车和低端车区分清楚。但这两者以后可能会慢慢地融合。”高秦伟称。

工信部电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副总工程师何霞还提出,未来约车行业的发展将基于网络相连,无人驾驶也是趋势,就此意义看,传统出租车会慢慢消亡。

机动车管理细则篇9

中山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全文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多样化出行需求,促进出租汽车与互联网服务融合发展,规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行为,保障乘客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从事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应当遵守本实施细则。

本细则所称网络预约出租汽车(以下简称网约车)经营,是指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构建服务平台,使用符合条件的车辆和驾驶员,通过整合供需信息,提供网上非巡游预约出租汽车服务的经营活动。

本细则所称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者(以下简称网约车平台公司),是指构建网络服务平台,从事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的企业法人。

第三条 坚持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适度发展出租汽车,按照高品质服务、差异化经营的原则,有序发展网约车。网约车运价实行市场调节价。

第四条 部门职责。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是本市网约车的行政主管部门,在市人民政府领导下,负责具体实施本市网约车管理工作。宣传、公安、维稳、税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会组织、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商务、工商、质监、法制、人民银行等单位按照法定职责,依法对网约车经营行为实施相关监督管理。

第二章 网约车平台公司

第五条 申请从事网约车经营的,应当具备线上线下服务能力,符合下列条件:

(一)具有企业法人资格;

(二)具备开展网约车经营的互联网平台和与拟开展业务相适应的信息数据交互及处理能力,具备供交通、通信、公安、税务、网信等相关监管部门依法调取查询相关网络数据信息的条件,网络服务平台数据库接入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监管平台,服务器设置在中国内地,有符合规定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保护技术措施;

(三)使用电子支付的,应当与银行、非银行支付机构签订提供支付结算服务的协议;

(四)有健全的经营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服务质量保障等制度;

(五)在中山市辖区内成立服务机构且符合以下设施条件:须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培训教室,办公场地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培训教室面积不少于120平方米(租用他人房屋、场地作为经营办公场所、培训教室的,要签订一年以上合法有效的租用合同)。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外商投资网约车经营的,除符合上述条件外,还应当符合外商投资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六条 申请从事网约车经营的平台公司,应当向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申请表;

(二)投资人、负责人的身份、资信证明及其复印件,经办人的身份证明及其复印件和委托书;

(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属于分支机构的应当提交中山市营业执照及其隶属总公司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一份,加盖总公司公章,并注明与原件一致),外商投资企业还应当提供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

(四)中山办公场所场地图纸、租赁合同或自有产权证明、公司部门、人员管理架构图及职责分工说明;

(五)提供网约车平台公司注册地省级相关部门对线上服务能力有效的认定结果证明材料;

(六)《岗位责任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人员培训制度》、《企业经营管理制度》、《投诉处理制度》、《服务质量保障制度》相关文本;

(七)法律法规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七条 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自受理之日起20日内作出许可或者不予许可的决定。20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实施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

第八条 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网约车平台公司经营申请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明确经营范围为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区域为中山市辖区内、经营期限为6年,并发放《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经营期满后,对服务能力符合要求的申请人给予续期,网约车平台公司需要延续《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有效期的,应当在该行政许可经营期满30日前向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对服务能力符合要求的申请人同意给予续期。

第九条 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申请作出不予行政许可决定的同时,向申请人出具《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

第十条 网约车平台公司应当在取得相应《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并向企业注册地省级通信主管部门申请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后,方可开展相关业务。备案内容包括经营者真实身份信息、接入信息、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核发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等资料。涉及经营电信业务的,还应当符合电信管理的相关规定。

网约车平台公司应当自网络正式接通之日起30日内,到广东省公安机关指定的受理机关办理备案手续。

第十一条 网约车平台公司暂停或者终止运营的,应当提前30日向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书面报告,说明有关情况,通告接入车辆所有人和驾驶员,并向社会公告。终止经营的,应当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交回原许可机关。

第三章 网约车车辆和驾驶员

第十二条 拟从事网约车经营的车辆,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取得中山市机动车行驶证的7座及以下乘用车;

(二)符合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规定的准入标准,准入标准由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制定,每三年公布一次;

20xx年5月4日起,车辆准入标准为:《机动车行驶证》登记使用2年内的车辆,非纯电动小汽车轴距应达到2650毫米及以上,自然吸气发动机排量应达到1750毫升及以上(或涡轮增压发动机排量应达到1350毫升及以上,且发动机功率达到108千瓦及以上);《机动车行驶证》登记使用2年内的车辆,机动车销售发票金额不低于13万元,2年以上8年以下车辆经过有资质的车辆评估机构评估,评估价格不低于13万;纯电动车无价格、排量限制,但车轴距应达到2650毫米及以上。

(三)应安装应急报警装置和车载卫星定位装置,车载卫星定位装置应符合国标及其他有关规定;

(四)外观、颜色不可与中山市巡游出租车相似,不可安装出租车顶灯或相类似顶灯;

(五)车辆技术性能符合运营安全相关标准要求。

车辆技术条件、车辆维护、检测、诊断、车辆污染物排放限值、车辆内饰材料、车容车貌等应符合国标的相关要求。

第十三条 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依照车辆所有人或者网约车平台公司申请,按第十二条规定的条件审核后,对符合条件并登记为预约出租客运的车辆,发放《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申请人须按以下程序申请并提供以下材料:

(一)递交《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申请表》;

(二)车辆行驶证、车辆登记证书及机动车销售发票(或车辆价格鉴定评估证明);

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符合第(二)项要求的车辆,在《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申请表》加注拟同意申请意见并签章,车辆所有者持该表到市公安交警部门办理车辆行驶证使用性质(网络预约出租客运)变更手续及安装相应监控设备。

(三)申请人持公安交警部门加具意见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申请表》、已变更为网络预约出租客运使用性质的车辆行驶证、安装配置符合条件的技术装置证明书、车辆技术性能符合运营安全相关标准的证明到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申领《中山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

(四)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符合条件的车辆,应当自受理之日起30日内,发放《中山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明确经营区域为中山市辖区内,经营期限最高为8年,且行驶里程不超过60万公里。

第十四条 从事网约车服务的驾驶员,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取得相应准驾车型机动车驾驶证并具有3年以上驾驶经历;

(二)无交通肇事犯罪、危险驾驶犯罪记录,无吸毒记录,无饮酒后驾驶记录,最近连续3个记分周期内没有记满12分记录;

(三)无暴力犯罪记录;

(四)男性年龄在18周岁以上60周岁以下,女性年龄在18周岁以上55周岁以下,无职业禁忌症。

第十五条 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依照驾驶员或者网约车平台公司申请,按第十四条规定的条件核查并按规定培训考核后,为符合条件且考核合格的驾驶员,发放《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有效期为6年,申请人按以下程序申请并提供相关材料:

(一)《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申请表》;

(二)身份证、驾驶证的原件及复印件;

(三)中山市居住证原件或复印件(针对非本地户籍);

(四)无交通肇事犯罪、危险驾驶犯罪记录,无吸毒记录,无饮酒后驾驶记录,最近连续3个记分周期内没有记满12分记录的证明材料;

(五)无暴力犯罪记录的承诺材料。

第四章 网约车经营行为

第十六条 网约车平台公司承担承运人责任,应当保证运营安全,保障乘客合法权益。

第十七条 网约车平台公司应当保证提供服务车辆具备合法营运资质,技术状况良好,安全性能可靠,具有营运车辆相关保险,符合国家规定的技术安全标准,保证线上线下提供的车辆一致性,并接入平台,以及将车辆相关信息实时同步接入服务所在地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交通运营监管平台。

第十八条 网约车平台公司应当保证提供服务的驾驶员具有合法从业资格,持《中山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根据工作时长、服务频次等特点,与驾驶员签订多种形式的劳动合同或者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网约车平台公司应当维护和保障驾驶员合法权益,开展有关法律法规、职业道德、服务规范、安全运营等方面的岗前培训和日常教育,相关培训教育应建立培训大纲及档案(签名表、相片、培训内容等),保证线上提供服务的驾驶员与线下实际提供服务的驾驶员一致,并将驾驶员相关信息向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报备。

网约车平台公司应当记录驾驶员、约车人在其服务平台的信息内容、用户注册信息、身份认证信息、订单日志、上网日志、网上交易日志、行驶轨迹日志等数据并备份。

第十九条 网约车平台公司应当公布确定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计程计价方式,明确服务项目和质量承诺,建立服务评价体系和乘客投诉处理制度,如实采集与记录驾驶员服务信息。在提供网约车服务时,提供驾驶员姓名、照片、手机号码和服务评价结果,以及车辆牌照等信息。

第二十条 网约车平台公司应当合理确定网约车运价,实行明码标价,并向乘客提供相应的出租汽车发票。

第二十一条 网约车平台公司不得妨碍市场公平竞争,不得侵害乘客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网约车平台公司不得有为了排挤竞争对手或者独占市场,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运营,扰乱正常市场秩序,损害国家利益或者其他经营者合法权益等不正当价格行为,不得有价格违法行为。

第二十二条 网约车在中山市区域内从事经营活动,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范,超出许可经营区域的,起讫点一端应当在中山辖区内。

第二十三条 网约车平台公司应当依法纳税,为乘客购买承运人责任险等相关保险,充分保障乘客权益,网约车平台公司须对网约车在税收上负有监督或代扣代缴责任,对于服务过程中发生的安全责任事故等,应承担先行赔付责任,不得以任何形式向乘客及驾驶员转移运输服务风险。

第二十四条 网约车平台公司应当加强安全管理,落实运营、网络等安全防范措施,严格数据安全保护和管理,提高安全防范和抗风险能力,支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相关工作。

第二十五条 网约车平台公司和驾驶员提供经营服务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运营服务标准、规范,不得途中甩客或者故意绕道行驶,不得违规收费,不得对举报、投诉其服务质量或者对其服务作出不满意评价的乘客实施报复行为,客户端应用程序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第二十六条 网约车平台公司应当通过其服务平台以显著方式将驾驶员、约车人和乘客等个人信息的采集和使用的目的、方式和范围进行告知。未经信息主体明示同意,网约车平台公司不得使用前述个人信息用于开展其他业务。

网约车平台公司采集驾驶员、约车人和乘客的个人信息,不得超越提供网约车业务所必需的范围。

除配合国家机关依法行使监督检查权或者刑事侦查权外,网约车平台公司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提供驾驶员、约车人和乘客的姓名、联系方式、家庭住址、银行账户或者支付账户、地理位置、出行线路等个人信息,不得泄露地理坐标、地理标志物等涉及国家安全的敏感信息。发生信息泄露后,网约车平台公司应当及时向公安、交通、经济和信息化等相关主管部门报告,并采取及时有效的补救措施。

第二十七条 网约车平台公司应当遵守国家网络和信息安全有关规定,所采集的个人信息和生成的业务数据,应当在中国内地存储和使用,保存期限不少于2年,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上述信息和数据不得外流。

网约车平台公司不得利用其服务平台法律法规禁止传播的信息,不得为企业、个人及其他团体、组织有害信息提供便利,并采取有效措施过滤阻断有害信息传播。发现他人利用其网络服务平台传播有害信息的,应当立即停止传输,保存有关记录,并向公安机关报告。

网约车平台公司应当依照法律规定,为公安机关依法开展国家安全工作,防范、调查违法犯罪活动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与协助。

第二十八条 网约车驾驶员在中山市从事合法网约车服务行为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驾驶员取得《中山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

(二)驾驶的车辆取得《中山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

(三)驾驶员、车辆须接入取得中山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的网约车平台公司,且已与网约车平台公司签订合同或协议;

(四)每次营运行为须通过网约车平台线上预约、派单(或抢单)、接单,形成完整的订单流程记录以备核查,不可巡游揽客或线下接受预约载客。

任何企业和个人不得向未取得中山合法资质的车辆、驾驶员提供信息对接开展网约车经营服务。不得以私人小客车合乘名义提供网约车经营服务。

网约车车辆和驾驶员不得通过未取得经营许可的网络服务平台提供运营服务。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九条 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建设和完善政府监管平台,实现与网约车平台信息共享。共享信息应当包括车辆和驾驶员基本信息、服务质量以及乘客评价信息等。

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网约车市场监管,加强对网约车平台公司、车辆和驾驶员的资质审查与证件核发管理。

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定期组织开展网约车服务质量测评,并及时向社会公布本地区网约车平台公司基本信息、服务质量测评结果、乘客投诉处理情况等信息。

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公安等部门有权根据管理需要依法调取查阅管辖范围内网约车平台公司的登记、运营和交易等相关数据信息。

第三十条 通信主管部门和公安部门、市委宣传部及人民银行等单位,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对网约车平台公司非法收集、存储、处理和利用有关个人信息、违反互联网信息服务、支付服务有关规定、危害网络和信息安全、应用网约车服务平台有害信息或者为企业、个人及其他团体组织有害信息提供便利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并配合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认定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网约车平台公司进行依法处置。

公安机关、市委宣传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监督检查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保护技术措施的落实情况,防范、查处有关违法犯罪活动。

第三十一条 市委宣传部、公安、发展改革、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商务、税务、工商、质监、人民银行等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对网约车经营行为实施相关监督检查,并对违法行为依法处理。

第三十二条 各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建立网约车平台公司和驾驶员信用记录,并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同时将网约车平台公司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在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予以公示。

第三十三条 出租汽车行业协会组织应当建立网约车平台公司和驾驶员不良记录名单制度,开展行业自律。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责令改正,予以警告,并处以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取得经营许可,擅自从事或者变相从事网约车经营活动的;

(二)伪造、变造或者使用伪造、变造、失效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从事网约车经营活动的。

第三十五条 网约车平台公司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市发展改革部门按照职责责令改正,对每次违法行为处以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

(一)提供服务车辆未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或者线上提供服务车辆与线下实际提供服务车辆不一致的;

(二)提供服务驾驶员未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或者线上提供服务驾驶员与线下实际提供服务驾驶员不一致的;

(三)未按照规定保证车辆技术状况良好的;

(四)起讫点均不在中山行政区域从事网约车经营活动的;

(五)未按照规定将提供服务的车辆、驾驶员相关信息向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报备的;

(六)未按照规定制定服务质量标准、建立并落实投诉举报制度的;

(七)未按照规定提供共享信息,或者不配合市交通运输局等部门调取查阅相关数据信息的;

(八)未履行管理责任,出现甩客、故意绕道、违规收费等严重违反国家相关运营服务标准行为的。

网约车平台公司不再具备线上线下服务能力或者有严重违法行为的,由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责令停业整顿、吊销相关许可证件。

第三十六条 网约车驾驶员违反本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市发展改革部门按照职责责令改正,对每次违法行为处以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一)未按照规定携带《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的;

(二)途中甩客或者故意绕道行驶的;

(三)违规收费的;

(四)对举报、投诉其服务质量或者对其服务作出不满意评价乘客实施报复行为的。

网约车驾驶员不再具备从业条件或者有严重违法行为的,由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撤销或者吊销从业资格证件。

对网约车驾驶员的行政处罚信息计入驾驶员和网约车平台公司信用记录。

第三十七条 网约车平台公司违反本《实施细则》第十、十八、二十六、二十七条有关规定的,由市委宣传部、公安机关和通信主管部门按各自职责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给予处罚;给信息主体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网约车平台公司及网约车驾驶员违法使用或者泄露约车人、乘客个人信息的,由市委宣传部、市公安局、经济和信息化局等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处以20xx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给信息主体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网约车平台公司拒不履行或者拒不按要求为公安机关依法开展国家安全工作,防范、调查违法犯罪活动提供技术支持与协助的,由市公安局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八条 驾驶员经营行为违反第二十八条规定的,由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按相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第三十九条 发展改革部门对经营者违反明码标价规定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可处5000元以下罚款;经营者有不正当价格行为的,按相关规定实施处罚。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条 私人小客车合乘,也称为拼车、顺风车,按国家、省、市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一条 网约车行驶里程达到60万公里时强制报废。行驶里程未达到60万公里,但汽车使用年限达到8年时,退出网约车经营。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自20xx年5月4日起正式实施。过渡期6个月。在此期间,各网约车平台对存量的专车、快车须有序开展清理规范工作,同步申请办理网约车平台、车辆、驾驶员的经营许可手续。

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 解读中山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网约车准入价格要求降低5万元

此次颁布的《实施细则》与去年10月颁布的征求意见稿相比,对车辆排量、驾驶员的户籍身份作出有明确规定,而对车辆准入价格要求从原先最低18万元降低至不低于13万元。

在网约车车辆准入条件上,本次《实施细则》要求7座及以下乘用车应持中山本地车牌,车龄不超过8年且行驶历程不超过60万公里。非纯电动小汽车轴距应达到2650毫米及以上,自然吸气发动机排量应达到1750毫升及以上(或涡轮增压发动机排量应达到1350毫升及以上,且发动机功率达到108千瓦及以上)。

同时,车龄2年内的机动车销售发票金额不低于13万元;车龄在2年以上8年以下,经有资质的车辆评估机构评估,价格不低于13万,较之去年征求意见稿,此次正式实施对车辆价格要求降低5万元。而对于纯电动车方面,《实施细则》并无价格、排量限制,但要求车轴距应达到2650毫米及以上。

此外,车辆需安装有应急报警装置和车载卫星定位装置,且外观、颜色不可与中山市出租车相似,不可安装出租车顶灯或相类似顶灯。符合相关条件的车辆向市公安交警部门申请,受理后30日之内将取得《中山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经营期限最高为8年,且行驶里程不超过60万公里。

违反相关规定最高可罚款5万元

在网约车驾驶员准入条件上,《实施细则》要求驾驶员需有3年以上驾龄,男性年龄在18周岁以上60周岁以下,女性年龄在18周岁以上55周岁以下;无交通肇事犯罪、危险驾驶犯罪记录,无吸毒记录,无饮酒后驾驶记录,最近连续3个记分周期内没有记满12分记录。符合条件的驾驶员将经规定培训考核后,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有效期为6年。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颁布的《实施细则》明确规定,未取得经营许可,以及伪造、变造或者使用伪造、变造、失效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从事网约车经营活动,将处以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对其余违反本规定的经营活动和驾驶行为,将视情况对网约车平台公司予以5000至30000元罚款,驾驶员予以50至200元罚款。

较之去年征求意见稿相比,本次《实施细则》加大了对未取得经营许可、擅自从事或者变相从事网约车经营活动的处罚力度,最高罚款金额从3万元提升至5万元,且对构成犯罪的,保留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权力。

同时,对泄露约车人、乘客个人信息的网约车平台公司和驾驶员,各有关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处以20xx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给信息主体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网络预约出租车道路运输证网约车运输证使用了现有道路运输证的样式和材质,在正面显示有车辆照片、业主名称、车辆号牌、车辆类型、道路运输证号、有效日期等信息。

办理网约车道路运输证应该具备以下条件:

海门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申办须知

一、申办条件

拟从事网约车经营的车辆,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7座及以下乘用车;

(二)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车辆卫星定位装置、应急报警装置,车辆卫星定位装置应符合《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技术》(JT/T794)的标准;

(三)车辆技术性能符合运营安全相关标准要求;

(四)车辆初始购置价格不低于12万元;

(五)车辆已使用时间不超过3年(自《机动车行驶证》注册日期起算);

(六)海门市车辆号牌(《机动车行驶证》住址登记在海门市);

(七)车辆使用性质登记为预约出租客运。

机动车管理细则篇10

《细则》就改进调查研究、简化会议活动、精简文件简报讲话、规范出访活动、改进新闻报道、加强固定公务用车管理、规范办公用房、规范企业(社团)兼职、加强督促检查等方面作出明确规范和要求。

在改进调查研究方面,《细则》强调,省委、省政府领导到基层调研要明确主题,增强目的性、针对性,既要到工作开展好的地方去总结经验,更要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解决问题,防止调研工作走形式、走过场。《细则》对调研要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减少扰民等方面作出了具体细致的规定。如调研点不张贴悬挂标语横幅,不安排群众迎送,不铺设迎宾地毯,不摆放花草,不安排观看文艺表演,不赠送纪念品或土特产,不安排接见合影,不安排宴请等。

在简化会议活动方面,《细则》指出,要坚持务实高效原则,严格清理、切实减少各类会议,能不开的坚决不开,能合并的合并召开。严格会议活动审批程序。严格控制各类会议规模、参加人员和会期。严禁组织与会议无关的活动,严禁到风景名胜区举办会议和活动,严禁以任何名义发放纪念品。

在精简文件简报方面,《细则》强调,仅表态性的、无实质性工作部署的、照搬照抄照转的、能通过电话通知或内部网站的,一律不行文。严格按照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行文,属于省委、省政府各自职权范围内的工作,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单独行文,不得联合行文;由部门发文或部门联合发文能够解决的,不以省委、省政府及其办公厅名义行文。树立清新简朴文风,坚持讲真话、实话、管用的话,力戒空话、套话,提倡作提纲挈领、言简意赅的即席讲话。

在规范出访活动方面,《细则》指出,要严格执行中央关于因公出国(境)限量管理规定,落实“因事定人”“人事相符”要求,合理安排出访团组。出访要讲求实效,厉行节约,严守纪律。严禁变相公款旅游,严禁安排与公务活动无关的休闲娱乐等活动。

在改进新闻报道方面,《细则》指出,省委、省政府领导出席会议和活动,应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决定是否报道。除全局性、综合性的重要会议和活动外,出席一般性会议和活动不作报道。要按照精简务实原则,尽量压缩新闻报道数量、字数和时长。省委、省政府领导考察调研活动的新闻报道要多反映群众关心的实质性内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在加强固定公务用车管理方面,《细则》指出,要严格执行车辆配备有关规定,在不造成浪费的前提下逐步换乘国产自主品牌轿车,不配备轿车以外的越野车等其他车辆。不得换用、借用、占用、调用下属单位、原单位、企事业单位、其他服务对象和个人的车辆,不得接受企事业单位或者个人捐赠的车辆,不得向企事业单位摊派由其为自己购买车辆,不允许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因私使用本人固定公务用车。

在规范办公用房方面,《细则》强调,要严格按照《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配置办公用房。超过规定标准占用、使用办公用房的,须及时清理并腾退;不得租用或变相租用宾馆、酒店房间作为办公用房;不得豪华装修,不得配置高档办公用品、高端设备和豪华家具。省委、省政府领导退休后不得占用原单位办公用房。

在规范企业(社团)兼职方面,《细则》强调,现职和不担任现职但未办理退休手续的省委、省政府领导,按规定不得在企业兼职。按规定经批准在企业兼职的省委、省政府领导,不得在企业领取薪酬、奖金、津贴等报酬,不得获取股权和其他额外利益。省委、省政府领导不得兼任学会、协会、研究会等社会团体领导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