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课外阅读的建议十篇

时间:2023-10-02 16:55:06

对课外阅读的建议

对课外阅读的建议篇1

课外阅读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切实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阅读能改变学生的认知,能让新知识进入学生的领域,让学生的成长充满活力。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间接地走向社会、贴近生活、走进自然、探究奥秘的自主学习,从中不断发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因此,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突破口,也是学生成长的“加速器”。那么如何运用新课程的理念来指导课外阅读,提高阅读的质量呢?

激发阅读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强化剂,能调动内在的潜力。所以要让学生课外阅读,首先要激发兴趣。如何激发兴趣?在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之前,先印发名言警句,对学生晓之以理,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使其重视课外阅读。可以经常举行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读书竞赛、读书演讲、读书评比),可整理、展示学生的读书成果(板报、手抄报、读书笔记)等。值得注意的是,不要给学生过重的阅读负担,虽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很多时候也可以让学生无任何书面作业的“零负担读书”以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

还可以鼓励学生选取有关书的格言作为座右铭,张贴于家中自己读书的房间,时时警策自己多读书,读好书。还应该利用初中学生对名人的崇拜心理,选取名著名篇对其动之以情。如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鲁迅的作品、朱自清的作品等,教师可首先向学生推荐。对故事性强的作品,如《水浒传》,可以介绍其中有趣的情节,如武松打虎;对语言优美的作品,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可以朗诵优美的一段。用这种方式以唤起学生非睹不可的强烈欲望,从名著名篇入手,开启学生课外阅读之旅。

加强阅读内容的引导

注意课外阅读内容与课内内容的沟通将课内教育教学的内容当作是点,把课外的相关阅读当作是面,由点到面地拓展阅读,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形成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外溢于课外的“涟漪效应”。 如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二单元时,对课外阅读的作品作相应的规定。如学《理想》,可补充《与执著同行》(郭磊);学习《人生寓言》时,可以补充《蜕变》(光着脚丫)等。这些文章,或是全文,或是几段甚至几句,让学生在课内学习,甚至摘抄、仿写。这样,不仅对文本学习质量,也对课外阅读的质量有了切实的保证。

注意课外阅读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课外阅读是学生与人类最富于智慧,最充满个性的思想者的对话,要善于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从他们的思想和经验中吸取有益的营养,积累更多的社会生活经验,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注意各学科内容的融合新课程理念下,应该更清楚地认识到:学生不只需要学习语文,还要学习更多更新的东西。根据初中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知识面,可以设计“套餐”方案。即为学生增加喜闻乐见的古典小说,具有时代气息的科幻小说、科普书籍和适合学生阅读的历史、地理、天文书籍等。这样,使学生的阅读内容做到文学与自然科学共重,使文学作品滋养学生伦理情感,用自然与社会科学知识丰富其知识世界,为构建学生完善的知识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

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对于提高阅读效益、培养学生用心专注、刻苦钻研、顽强学习的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起重要的作用。

指导精读精读,就是精思熟读。读法和要求是:扫清文字障碍 弄清句段含义,领会全文中心。这就是说,精读要从部分到整体,由整体到部分,反复研读,领悟精义。

指导速读速读,就是快速阅读,整体把握。做法和要求是:筛选重点,把握重点语段,总观整篇要旨,运用直接阅读法和整体认知法,不断提高速度的能力。精读的目的是学习基本知识、基础理论,为今后工作和深造奠定基础,速读的目的是拓展视野,丰富知识。

指导写读书笔记写读书笔记是治学科研的基本功,它形式多样,需要根据阅读的目的要求,个人的知识能力和习惯自行选择。

把阅读与摘抄和写作等结合起来

把阅读与摘抄和写作等结合起来,对学生作文中能引用自己摘抄的内容者,首先要加以表扬;引用精当者,教师或学生朗读全文或部分。同时,对这些学生加以正确引导,使其作文及语文成绩提高上去。也就是说,课内成为学生展示其阅读成果的美好舞台,展示其成功形象的平台,如此,可以在全班确立起积极摘抄,抄而用之的良好氛围,对课外阅读的质量提高将是很大的。

指导学生选择书籍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好事,但如果一个人对所有见到的书都来者不拒,照单全读的话,也并非什么好事。别林斯基就曾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读还坏。”更何况中学生有学业负担,课外挤时间阅读已属不易,如不加选择,只能虚度时光而没有收获。可以说,学生能否正确选择读物,关乎课外阅读的成败。处于求学阶段的学生大多不大明确自己该读什么书,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

选择思想健康、知识性强、符合学生年龄特征、有益于学习的读物近年来的《中学生》《课外阅读》《少年与法》《奥秘》等类刊物均是值得向学生推荐的好书。只有读好书,才能陶冶情操,净化思想,提升修养,才“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

选择文质兼美、针对性强的书籍,做到课内外结合,以一带十,相互促进如学习了《小橘灯》,可推荐学生阅读冰心的《往事》《繁星》;学习了《狼》,推荐学生阅读《聊斋志异》等。特别是与新课标相配套的课外读本中的美文,则更应重视阅读积累。

对课外阅读的建议篇2

课外阅读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有益的延伸和补充。他对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全面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学习语文,如果仅仅局限于学好语文书上的有限的几十篇文章,是远远不能形成较强的语文能力的。前苏联教育学家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而当前初中生,特别是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现状令人担忧。我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从调查了解当前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的基本情况为出发点,分析其原因,探索以课内阅读为本拓展连接课外阅读的教学策略,寻找提高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效绩的途径。

二、调查的对象与方法

(一)本次调查工选择了我所带的八年级三班四班的学生共计100人,,以确保抽样调查结果的合理、准确、科学、可信。

(二)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确定了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表(调查表详见附件1),在问卷调查里,我主要从阅读内容、阅读范围、阅读时间、阅读目的、阅读途径等方面进行调查。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共有100名农村初中八年级学生接受调查,通过本次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我发现农村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不容乐观,我对问卷结果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一)从阅读的兴趣和目的来看

喜欢看卡通、漫画、言情、武侠小说的人数占60.7%,超过了其它类型的人数,其次为文学名著,占50.69%,而阅读科技类书籍及报刊杂志的学生相对较少,还有部分学生的阅读缺乏目的性、有序性,一般有什么看什么,或者为取得较好成绩,看一些教材辅导读物。从阅读课外书的目的来看,有73.7%同学认为可以增长见识,有55.08%同学认为是提高语文水平,有36.05%的同学认为是学会做人和处世,也有33.38%的同学认为是休闲娱乐。可见,学生阅读目的较为明确,对课外阅读持肯定态度,在对自己的建议一栏纷纷提出希望自己多看课外书。

(二)从阅读时间看

(三)从阅读途径看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购买和借阅是农村初中学生阅读的主要途径,分别占77.31%和77.81%,而通过租和网络获取阅读资源的仅仅占6.5%和6.31%。可见,农村初中学生阅读途径较为单一,特别是网络等新时代阅读手段没有得到充分应用。然而,由于农村初中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不佳,许多家庭很少给学生购买课外书籍,而城里学校都有阅览室、资料室、图书室,均有丰富的藏书,而农村初中虽也有这些设施但藏书很少,这造成学生的阅读资源严重匮乏,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许多学生在对家长的建议一栏中希望家长能支持孩子购买课外书,能给自己多买课外书,对学校的建议则希望能购买一些名著或适合初中生阅读以及与时俱进的书籍。

(四)从阅读内容来看

对于鲁迅、冰心、老舍、曹雪芹、吴承恩、施耐庵、安徒生、格林这几位作家的作品,阅读过的学生所占的比例较高,但在师生交谈中,我了解到,其实,对于这些名家,他们也仅仅看过少量的几篇文章,根本谈不上深入的了解。此外,对于一些外国作家(除童话作家),却只有少部分学生阅读过,如罗曼.罗兰、海明威、莫泊桑,阅读过的学生所占的比例均在百分之十以下。可见,学生的阅读面较为狭窄,阅读的深度也不够。

四、几点建议

(一)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课外阅读收到明显实效,关键是唤起并维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尝试:

1、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创设良好阅读氛围

我们可以利用校会、班会、校橱窗、黑板报、墙报等形式,宣传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创设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在全校师生会议上及家长会上,使全校师生及家长明白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在黑板右侧或教室内写一些有关课外阅读的名言警句或激励性语言;在教室、走廊、楼梯等张贴古今中外的文学名家的画像;开展以课外阅读为主题的班团课,通过各方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励学生热爱书籍。

2、建立班级读书角,丰富阅读资源

农村初中办学条件相对较为滞后,许多学校图书室的藏书较少,学生家庭中的藏书量也极为有限,阅读资源匮乏,我们可以以班级为单位设立读书角,图书的来源看可以让老师学生捐献,这样,创设了资源共享的平台,丰富了阅读资源。

3、组织系列活动,形成阅读浪潮

学校可以确定读书主题,定期举办朗诵、演讲、讲故事比赛,或举办读书报告会,交流读书所得或感受,或举办展示会,展示课外阅读成果,或开展读书征文活动等。在丰富、有趣的活动中,让学生体会课外阅读的乐趣。激励学生参与阅读的兴趣,形成课外阅读的浪潮。

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学生拥有了想读书、爱读书的冲动,一旦拥有了这一课外阅读的内在驱动力,学生就能真正以自主、能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真正体味课外阅读所带来的成功体验。

(二)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鱼,只有让学生正确的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才能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课外阅读才有效率,才有收获。

1、做好课外阅读的推荐工作

一本好书就是一位好老师,在调查中,我发现学生的课外阅读大都带有随意性和消遣欣赏性,作为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做好读物推荐工作。我们主要以单元为板块,在科内搭建课外阅读的平台,根据单元主题为学生推荐同一主题的其他名篇,或同一作者的其他篇目,或为学生推荐相关网站。

2、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方法

要想避免学生盲目、随意性阅读,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和效能,我们必须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1)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所谓不懂笔墨不读书,教师应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在开展课外阅读时,要求学生注意把好词佳句、精彩片段分门别类的记下来。

(2)建立学生阅读成长卡

(3)鼓励学生读写结合

读与写有机结合,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巩固课外阅读成果,提高阅读质量,在阅读能力提高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读多写,写作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续写、仿写、改写、扩写、评论等都可以采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对课外阅读的建议篇3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课外;目标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2―0042―02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读者的能力、素养不同,对阅读理解也各有差异。特别在英语课外阅读教学中,学生除了要接受来自外界的语言文化知识外,更离不开自己的理解生成,促进语言知识不断丰富和拓展。中学生受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致使学生在阅读中出现乱阅读、浅阅读、不阅读现象,不仅不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还费时耗力,导致事倍功半。基于上述认识,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围绕课外阅读中深度、广度、长度的“三维”目标来优化教学策略,能在培养学生有效阅读思维方法的前提下,提升语言知识技能运用灵活性和准确率。

一、“精选”素材,拓宽视野

阅读是学生自我积累语言文化知识的一种过程,离不开一定的学习素材。从庞大的课外阅读文本中挑选相应的学习素材,不仅是补充学生知识能量的需要,更是提升学生英语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能力的必然。英语阅读教学需要帮助学生打开视野和思维,让学生能积淀丰富的知识底蕴和文化内涵。为学生挑选适合阅读的文本素材则是前提条件。

经典的力量是无穷的。为学生提供更切合思想情感、阅读心理、现代文化价值观的阅读素材,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和激情,增强阅读探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挑选过程中,一方面,应突出与现有学习内容的“匹配性”,丰富阅读素材内容,拓宽知识视野,使得学生有更为深刻的感知印象;另一方面,挑选的素材符合学生的阅读学习需求,多渠道地搜集与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科学小品等相关的素材,让学生能涉足多学科、多领域。教师在推荐过程中,多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选取相关的经典美文,要求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回味其中语言表达的内涵,也可背诵一些经典名言警句。

教师精选阅读素材,能使得学生带着好奇和兴趣主动参与阅读,将阅读变为学习使用英语的一种快乐享受过程。在课外阅读素材选择中,可结合模块总体要求和单元教学中阅读的学习目标来选择与之相应的学习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可设计一定的“阅读导学案”,从作者介绍、创作背景、艺术价值等方面来帮助学生截取一些经典名篇片段,让学生在自我阅读中感受其中的意义。笔者在介绍欧・亨利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了《警察与赞美诗》《带家具出租的房间》《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藤叶》等阅读素材,并建议学生运用做笔记方式,围绕“What did the article tell us?”来建议学生摘录,并在晨读课上相互交流。

二、“指导”读法,灵活运用

课外阅读方法多种多样,总有一种适合学生。教师不妨针对学生的阅读学习喜好、习惯等多指导阅读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理解感知,获取更为丰富全面的认知感受。指导阅读学习方法能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效率,深入浅出地阅读和灵活自如地运用。

在指导过程中,可总结概括常用的阅读方法,如精读、泛读、朗读等。建议学生根据不同的文章体裁来选择相适合的阅读学习方法。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应该把握如下环节:整体感知。建议学生在运用泛读学习方法的基础上,粗略而快速地阅读全文,明确背景,抓住线索,了解梗概,把握主旨。在阅读故事情节类作品时,要求学生把握5个“W” (who、what、when、where 和how),准确了解文章的表达主题;筛选重点,围绕文章表达主题来找出相关的信息要点,特别是对理解有一定帮助的关键信息予以留心,由关键词汇、核心语句来明确理解感知方向;情境猜想,建议学生运用阅读和跳读的方式,结合前后语境表达信息来大胆想象,尽量在符合原文表达意境的基础上找出有效信息。

运用多样化的阅读学习方法,能使得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主动阅读感知。例如,在“牛津高中英语・Advance with English”模块三“Broadening horizons”主题阅读学习中,可建议学生根据网络介绍、杂志读物来选取一定的旅游阅读学习素材,要求学生运用精读概括形式,找出世界上一些著名景点,像The Potala Palace、Pompeii、Loulan等特色之处;鼓励学生发挥想象,以导游介绍的方式来找出相关信息点,引导学生升华阅读理解感知。在学生阅读理解相关题材的过程中,可补充介绍当地民众的道德习俗、传统节日、禁忌等,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表达内涵。

三、“培养”习惯,注重养成

“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生以之。”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外阅读中,多培养学生能读善思的良好习惯,能增强阅读理解的灵活性和多样化,对提高阅读理解准确性和综合性具有引导促进作用。

在这些习惯的养成中,应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学习和自主探究的时间,让学生能够保持更为灵活自如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勤用字典的习惯,特别是学习中较为常用的朗文字典,让学生对相应的生词能有初步的感知印象;培养学生做笔记的良好习惯,建议学生能够运用标点符号作标志的形式来圈出阅读中的核心之处,并能结合自己的理解感知找出与之相匹配的内容;培养学生多元化阅读运用形式的习惯,有计划地培养学生默读、略读、跳读、细读、敢于质疑等习惯,使得他们在切身实践过程中探寻理解感知过程。除阅读外,还需要充分运用眼、脑、口等多种语言学习感官,让学生能够在有意识地运用中深化理解感知。笔者曾尝试建议学生能够每天运用15分钟时间收看CCTV News频道的内容,并要求学生能围绕“What did I find from the news?”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将观看阅读转化为自我积累和综合生成,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学生通过这些习惯的潜移默化影响,能在自觉主动运用前提下灵活自如运用。例如,教师可推荐学生多阅读《疯狂英语》(Crazy English),让学生在有阶段性的阅读训练过程中更好“享受英语,享受阅读”,让学生形成一定的语言感知,可建议学生针对富有西方黑色幽默和智慧的名言语句予以背诵记忆,以加深理解。要求学生能够围绕上述阅读素材,尝试运用归纳缩写的形式来概括语篇表达主题;运用作笔记形式来划出文章的表达要点,引导学生思考:What do you get information from the articles?让他们有更多的阅读感知的机会。

四、“拓展”活动,延伸过程

课外阅读不仅是学生接受语言知识的有效载体和补充,更是学生内化生成运用的必然需要。借助活动的形式来延伸阅读,能将阅读理解自觉转化为互动交流,将静态的思考认知转化为动态生成展示,更好加深学生理性思考生成运用过程。

在阅读过程中,可借助现有的教学资源和手段来优化设计相应的活动形式。可运用“手抄报”,建议学生摘录自己的阅读感知新鲜内容,形成一个丰富多彩的知识“万花筒”;运用欣赏原声电影,为学生准备相关的观看素材,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知识;建议根据课外阅读发挥自己的想象思维创设课文剧,以此来活化阅读内容,深化理解感知。

在拓展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多建议学生根据阅读理解来深入思考和表达,同时给学生搭建活动的平台,引导他们能在自编自演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提高语言表达综合运用能力。这样的形式运用能使得学生带着批判的思维来审视和思考运用,将阅读看成是自己积累语言知识的内在前提需要。

如上所言,围绕阅读的深度、广度和长度来注重学生阅读习惯和方法养成,能在帮助学生积淀丰富语言文化知识素材基础上培养学生正确学习思维和语言感知,提高学科综合素养。围绕上述三维目标,鼓励学生经常阅读文本,长时间理解,将阅读转化为自身自觉学习行为,更利于增强学生的综合语言表达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志.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设计[J].中学课程辅导,2010(15).

[2]李松鹤.浅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开展课外阅读[J].学周刊,2013(33).

[3]周艳梅.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的现状与实施课外阅读的策略[J].中学生英语,2012(23).

对课外阅读的建议篇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新课改下的课堂要求学生要具备创新的理念、合作的意识和探究的能力。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可见,课外阅读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有益的延伸和补充。它对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同时,阅读还能促进学生写作技能和写作水平的提高,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然而,不少学生将大部分课余时间花在看电视、玩电子游戏上,放弃了课外阅读。

二、调查的目的

1、落实更有效的课外阅读计划。

新课程改革明确规定初中生要实施教材、读本、课外这三大层次的阅读,课外阅读怎样落实尚未引起注意。因此想通过这次调查,了解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引起大家的注意,使课外阅读能够切实开展起来。

2、寻求更合理的课外阅读书目。

新大纲推荐的课外阅读书目,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确实有值得商讨的地方。如:新大纲推荐的书目中中学生感兴趣的比较少;新大纲推荐的书目只注重对青少年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未涉及文化、历史、哲学、思想、科学等方面的名着,因而限制了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视野;新大纲未推荐当代的优秀的文学作品,无法最大限度的激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为此想通过这次调查了解中学生究竟喜欢读什么样的书,开展书目研究,最终为学生拿出一份更合理的书目。

三、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本次调查随机选择了我市部分农村初中学校的七年级、八年级和九年级学生共计475人,以确保抽样调查结果的合理、准确、科学、可信。

(二)课题组成员在课题总负责人朱杰老师的组织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共同讨论、分析,最终确定了“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问卷”(问卷详见附件1),在问卷调查里,我们主要从阅读内容、阅读时间、阅读目的、阅读途径、阅读动因、阅读态度、阅读氛围以及对新大纲的阅读要求等方面进行了调查。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共有475名不同年级的农村学生接受调查,通过本次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笔者发现我市农村初中学校的课外阅读活动开展的很不理想。调查结果如下:

a b c d e f

1 20.83 35.42 10.42 6.25 4.17 22.92

2 4.17 4.17 27.08 64.58

3 20.83 37.5 16.67 25

4 8.33 39.58 29.17 22.92

5 47.92 37.5 4.17 10.42

6 20.83 10.42 35.42 33.33

7 2.08 10.42 87.5

8 25 12.5 62.5

9 45.83 18.75 10.42 25

10 4.17 10.42 37.5 27.08 16.67

11 22.92 37.5 31.25 8.33

12 6.25 31.25 62.5

13 33.33 54.17 12.5

我们对问卷进行进行细致地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一)从阅读的内容来看

喜欢看科技书的人数占35.42%,超过了其他类型的人数,其次为文学名着,占20.83%,还有部分学生的阅读缺乏目的性、有序性,一般“有什么看什么”,占22.92%。

(二)从阅读的目的来看

有39.58%同学认为可以增长见识,有22.92%的同学认为是学会做人和处世,只有8.33%的同学认为是提高语文水平,更有29.17%的同学认为是休闲娱乐。可见,学生对课外阅读虽然持肯定态度,但阅读目的还不太明确,在“对自己的建议”一栏纷纷提出“希望自己多看课外书”。

(三)从阅读的时间来看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平均每周阅读3小时以上的只有25%,16.67%的学生平均每周阅读2小时以上,37.5%的学生平均每周阅读1-2小时,甚至还有20.83%的学生每周阅读时间不足1小时。究其主要原因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对老师的建议”一栏中提出要求老师少布置作业,多留些时间让他们看课外书,这一原因无论是农村学生还是城市学生都是普通存在的,虽是已实施了新教材,但新课程理念并未真正得以贯彻,学校为求升学率,贯彻的还是应试教育,最终我们还是靠考试分数定乾坤。

(四)从阅读的途径来看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购买和借阅是农村初中学生阅读的主要途径,分别占47.92%和37.5%,而通过租和网络获取阅读资源的仅仅占4.17%和10.42%。可见,农村初中学生阅读途径较为单一,特别是网络等新时代阅读手段没有得到充分应用。然而,由于农村初中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不佳,许多家庭很少给学生购买课外书籍,同时城里学校都有阅览室、资料室、图书室,均有丰富的藏书,而农村初中没有这些设施,有些学校虽有这些些但藏书也很少或者比较过时,而且更多的只是一种形象工程,并没有真正对学生开放,这造成学生阅读资源严重匮乏,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许多学生在“对家长的建议”一栏中希望家长能支持孩子购买课外书,能给自己多买课外书;“对学校的建议”一栏则希望能购买一些名着或者适合初中生阅读的书籍。

(五)从阅读内容来看

对于鲁迅、冰心、老舍、曹雪芹、吴承恩、施耐庵、安徒生、格林这几位作家的作品,阅读过的学生占的比例较高,但在师生交谈中,我们了解到,其实,对于这些名家,他们也仅仅看过少量的几篇文章,根本谈不上深入的了解。此外,对于一些外国作家(除童话作家),却只有少部分学生阅读过,如斯威夫特、罗曼•罗兰、海明威,阅读过的学生所占的比例均在百分之十以下。可见,学生的阅读面较为狭窄,阅读的深度也不够。

(六)从阅读的态度来看

有4.17%的学生讨厌读书,有10.42%的学生保持无所谓的态度,有37.5%的学生有点喜欢,有27.08%的学生比较喜欢,只有16.67%的学生非常喜欢。由此可以看出:积极主动进行课外阅读的比例不太高,较多的只是“偶尔读读”;一半以上学生没有经常性的课外阅读活动,这对语文教学是一个极不利的因素。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合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课外阅读,使“经常读”的人数不断扩大,这应该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益的重要方法。

(七)从阅读的氛围来看

对于身边读书很多的人占22.92%,身边一般的读书习惯的人占37.5%,身边很少读书的人占31.25%,几乎不读书的占8.33%。父母的阅读行为及态度对孩子有榜样秘激励作用,影响孩子的成就定向。调查发现,在阅读新课程标准规定的10部课外阅读推荐篇目中,父母“很喜欢或经常看书”者,人均阅读4.4部,而父母“很少或几乎不看书”者,人均阅读3.5部,不同性别、年级都反映出大致相同的情况。如果孩子在家庭生活中能看到父母常常抽出一点时间阅读,他们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感到阅读的重要并效仿父母的做法。父母参与阅读,可以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在支持他的阅读行为,可以与父母沟通,在愉快的情境中学习,提高提高效果。有关研究表明:父母把材料读给孩子听以及给孩子提供阅读材料都影响孩子阅读能力提高。

五、结论

第一、经过研究调查所得到的数据,我认为重新制定一份适合现阶段初中学生阅读需要的阅读书目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调查结果分析研究我认为提供给初中生的阅读书目应具备以下特点:

1、扩大学生阅读的知识面。从横的角度看,不应局限在文学作品内,文史类、社会科学类、科普类等也应涉及。从纵的角度看所选作品不应局限在古代、近代作品上,当代优秀的畅销书也应推荐给学生。让学生学贯中西、博古通今,力求培养综合的适合当代的人才。

2、推荐书目数量应增加,以使学生有较大选择空间。

3、所推荐的书目应最大限度符合学生的心理,做到通俗易懂、充满兴趣、有吸引力。

4、推荐的书目可分年级制定:应注意各个年级的阅读书目在数量和深度上有所区别。

第二、由第二部分的分析可看出当前课外阅读指导工作基本上没人去做,因此,希望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能把中学生课外阅读真正纳入语文教学范畴,通过课型、考核评价等手段把这一活动做实、做活,力争收到良好效果。如任课教师可采取每周开设一节课外阅读课,阅读书籍后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学生之间开展阅读交流活动,课前2分钟简介近期所读的书等方法来实现。

六、几点建议

(一)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源自于合适的阅读内容和恰当的方式方法,在阅读内容上,教师要做有心人,及时向学生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尽可能符合学生特点的读物推荐给学生,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交给学生打开知识之门的钥匙,培养学生自主性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使之能在书海畅游。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尝试:

1、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

我们可以利用班会、黑板报、墙报等形式,宣传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创设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在全校师生会议和家长会上,使全校师生及家长明白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在黑板右侧或教室内等处写一些有关课外阅读的名言警句或激励性语言,如:“课外书,你永远的朋友”,“你想成为知识渊博的人吗?请参加课外阅读”,“从小爱读书,一生都幸福”,“知识海洋,让你幸福徜徉”;在教室、走廊、楼梯处张贴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一些名人名家的画像,如文学家高尔基,伟大领袖毛泽东,大作家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开展以课外阅读为主题的班团课等,通过各种方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励学生热爱书籍。

2、建立班级读书角,丰富阅读资源

农村初中办学条件相对较为滞后,许多学校没有图书室或者图书室藏书较少,学生家庭中藏书量也极为有限,阅读资源匮乏。我们可以以班级为单位设立读书角,图书的来源可以让老师学生捐献,捐献图书者即可成为读书角的成员,享受每周向图书角借阅图书的权利,每班确立一名图书管理员,管理本班图书的借阅情况,这样,创设了资源共享的平台,丰富了阅读资源。

3、组织系列活动,形成阅读浪潮

学校可以确定读书主题,定期举办朗诵、演讲、讲故事比赛,或举办读书报告会,交流读书所得或感受,或举办展示会,展示课外阅读成果,或开展读书征文活动等,各项活动,我们均设立奖项,并进行张榜公布。在有趣、丰富的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激励学生参与阅读的的兴趣,形成课外阅读的浪潮。

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学生拥有了想读书、爱读书的冲动,一旦拥有了这一课外阅读的内在驱动力,学生就能真正以自主、能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真正体味课外阅读所带来的成功体验。

(二)提高学生课外阅读意识

课外阅读能让学生接受和积累社会生活的各方面的知识,能理解、掌握前人的成果,为写作奠定基础,积累素材,积淀语言,更重要的能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三)转变家长、教师的阅读理念

如今,千军万马挤过独木桥。很多家长过多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他们过多的追求分数,认为孩子课外读一些小说浪费了他们的时间和精力,因此不允许他们读名着,经济上不作支持。农村家长虽文化程度不高,但也应该为孩子的课外阅读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多给孩子买些课外书,多陪孩子一起学习,让孩子当自己的老师,在珠学习中阅读兴趣。

(四)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让学生正确地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才能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课外阅读才有效率,才有收获。

1、做好课外阅读的推荐工作

“一本好书,就是一位好老师”,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在课外阅读大都带有随意性和消遣欣赏性,作为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做好读物推荐工作。我们主要以单元为板块,在课内搭建课外阅读的平台,根据单元主题为学生推荐同一主题的其他名篇,或同一作者的其他篇目,或为学生推荐相关网站。

2、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要想避免学生盲目、随意性阅读,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和效能,我们必须教给学生课外阅读方法。

(1)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应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在开展课外阅读时,要求学生注意把好词佳句、精彩片断分门别类地记下来,形式可以一拘一格,教师可以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检查学生读书笔记,了解学生阅读书籍的内容、种类、数量,并指出笔记的优缺点,明确努力方向。

(2)鼓励学生读写结合

读与写有机结合,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巩固课外阅读成果,提高阅读质量,在阅读能力提高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读多写,写作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续写、仿写、改写、扩写、评论等都可以采用,并臭味相投向省市县各级刊物及校刊投稿,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五)注重课外阅读评价

课外阅读评价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我们必须把评价贯穿于学生整个阅读过程中,提高阅读实效。评价的内容及其方式都可以多种多样,如围绕课外阅读开展的各类活动读书笔记记录情况以及阅读成长卡都可以纳入评价机制,并注重教师、学生自我及相互间评价相结合,课内、课外评价相结合,分学段目标达成与综合评价相结合,还可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当然我们也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此外,我们可以在测试中融入课外阅读,如我们可以出题:“你最喜欢的一本课外名着是什么?你最喜欢里面哪一个人物?说说理由”,这样可以促使学生认真阅读,提高阅读实效。

总之,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承担起责任,为孩子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使我们的学生自觉阅读主,乐于阅读,那么我们学生的语文素养才会得到大大的提高。

附件1

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问卷的调查

学校 年级 姓名

同学们:你喜欢看语文课外书吗?请认真如实地回答下列问题好吗?

一、不定项选择题

1、你平时喜欢阅读的课外书是( )

a、文学名着 b、科技类书籍 c、卡通、漫画、言情、武侠小说 d、报纸杂志 e、教材辅导读物 f、有什么看什么

2、你阅读课外书的时间一般是( )

a、课间 b、放学后 c、节假日 d、有时间就看

3、你一周内大概看多长时间的课外书?( )

a、1小时之内 b、1-2小时 c、2-3小时 d、3小时以上

4、你阅读课外书的目的是( )

a、提高语文水平 b、增长见识 c、休闲娱乐 d、学会做人和处世

5、你阅读的课外书来源于( )

a、购买 b、借 c、租 d、网络

6、你认为我校的课外阅读活动开展的如何( )

a、好 b、较好 c、一般 d、差

7、你进行课外阅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a、父母的要求 b、学习的需要 c、个人的爱好

8、你通常采用的课外阅读的方法是什么( )

a、略读 b、精读 c、上述两者相结合

9、你阅读的主要场所在哪儿( )

a、学校 b、家庭 c、书店 d、其他

10、对于开展课外阅读,你的态度怎样( )

a、讨厌 b、无所谓 c、有点喜欢 d、比较喜欢 e、非常喜欢

11、你身边喜欢并自觉阅读课外书籍的人数怎样( )

a、很多 b、一般 c、很少 d、几乎没有

12、新课程标准对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要求你是否了解( )

a、了解 b、基本了解 c、不了解

13、你知道中学生课外必读哪些名着吗( )

a、知道 b、有一些知道 c、不知道

二、问答

1、你课外读过哪些作家的作品?

2、你对语文课外阅读有哪些看法、意见或建议?请按以下几方面填写。

对学校:

对老师:

对课外阅读的建议篇5

关键词: 群文阅读 教师教学策略 教学实践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然途径。但是长期以来的阅读教学实践中发现诸多问题严重影响阅读教学乃至语文学科的发展,青少年阅读状况不容乐观,在这一背景下群文阅读应运而生。

群文阅读教学,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对不同作家、不同体裁、不同内容的多篇文章阅读中进行比较归纳、分析综合、深入思考,为学生掌握多样化的阅读方法,实现终身阅读与发展奠定基础。

一、群文阅读概念阐释

群文阅读是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群文阅读最显著的外在特征是,由单一文本向多文本转变,这一外在特征的转变带来了深刻的理念变革,诸如:学习的内容由封闭走向开放,更具有可议论性和开放性;学习的过程由单向输入转变为共同参与,师生形成了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对知识的认识实现了一元与多元的辩证,达成对知识的共同认可。

二、群文阅读的教师教学策略

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型的阅读理论,还需要大量教学实践来填充与丰满。其中我们面临的最直接的问题就是:群文阅读,我们教什么?怎么教?结合现在的相关研究,群文阅读的教学过程有特定的原则和策略,从活动准备与实施两个方面来看,主要包括:“群文阅读”的教学材料整合、群文阅读的教学理念变革群文阅读的课堂教学策略。

(一)“群文阅读”的教学材料整合

群文阅读教学,意味着教师要根据自己拟定的教学目标和课时目标,自己选择、整合相应的文本,组成一系列可以以某种线索为组合标准的“文本群”,以此服务于课堂教学。“群文”的整合需要教师具有独特的智慧,需要教师具有深厚的教学功底,更重要的是,需要教师拥有与时俱进的课程理念,而其中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对议题的选择。所谓议题,就是一组选文中所蕴含的可以供师生展开议论的话题。议题具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可议论性和开放性。

同一(或多个)议题下多篇文章的阅读策略的教学,这样的教学内容是群文阅读独在的优势,且能有效提高阅读能力。

与议题选择相关的一个问题即文本组织,群文不是杂乱无章的,文本之间要有相关度和结构化,这是对文本选择的基本要求,文本选择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但一定要有一个集中的关键点。

我们在阅读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以下几种思路的探索:以“体裁”为线索,整合“群文”;以“表达形式”为线索,组合文本;以同一“意象”为线索,组合文本;以“相同作者”为线索,组合文本;以相同主题的文本为线索,组合文本……

以同一“意象”为线索的课型实验:月的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大量存在,我们搜集整理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又广为人知的文本,结合人教版语文八下课本中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探讨月意象的内涵。具体实施中,我们将这些文本分为几组对月的意象展开了多重角度的探讨。首先,以李白的《静夜思》《峨眉山月歌》、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为一组探讨思乡和相思的主题;月亮是宇宙永恒的象征,我们以李白《把酒问月》、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为一组进行了探讨;诗人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月亮是超拔脱俗的人生志趣的象征,我们以王维的《竹里馆》、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为一组文本进行了探讨。最后,结合《水调歌头》对月意象的内涵进行了总结概括,使学生对月意象的理解更直观也更透彻。

以“表达形式”为线索的课型实验:课题组成员杨茹帆的一堂课中,为了让学生了解“伏笔”的作用和用法,设计了一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群文阅读课。这组文章共四篇:爱伦・坡的《夜归人》、余平的《不是他本人》及唯一的《测试》。每篇文章的最后都把揭示结局的话空出来。课堂开始后,先让学生快速默读,并将猜想中的结局填在空白处。老师依次明确结局,并抛出问题:为什么大家可以比较准确地写出结局呢?学生们很快答出:文中有暗示性的语言。之后老师用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做引导。引出“伏笔”的好处。尝试改三篇小说的结局,与原文比较,得出“伏笔”的妙处。教师在最后还设计了一个“小试牛刀”的“伏笔”练习环节,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掌握“伏笔”的用法及妙处。

以相同主题的文本为线索的课型实验:为让学生感受劝谏的艺术,学会劝谏,课题组成员张丽君老师设计了“劝谏的艺术”的群文阅读课。通过对一组文章:《邹忌讽齐王纳谏》《吴王欲伐荆》《晏子论罪(节选)》《郑龙谏勿伤百姓》《孙叔敖为楚令尹》的感知、思考、比较和总结,学生认识到这些成功的劝谏中都有自己的方法,有的是生动形象、委婉含蓄,有的则是直陈利害、苦口良药,但都达到了良好的效果。如果想劝谏成功,那么不仅需要臣子以国家为己任,还需要臣子善于进谏,有高超的语言技巧。

在实践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特别要注意的是,单篇课文的阅读教学,把课文内容当做阅读教学的内容,大大窄化和异化了阅读教学,导致“教什么”不清楚,这是语文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如果群文阅读没有厘清教什么,重蹈单篇阅读教学的泥淖,把教学内容简单地等同于文章的内容,群文阅读就一样会是低效甚至无效的。

(二)群文阅读的教学理念变革

在教学过程当中理念的作用远远大于教学技术,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让学生学起来,但同时也不能忽略教师的作用。因此,教师如何自我定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做群文阅读成败的关键点,教师要有“蹲”的姿态、“赏”的目光和“放”的胸怀。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讲太多话,不能提太多问题,只有让学生自己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阅读,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群文阅读的课堂,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让阅读回归学生本位,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指导阅读的技巧和方法,让学生体会到“自主阅读”带来的快乐。学习不是学生简单地接受教师的讲解,而是学生自我建构的过程。群文阅读教学,学生在一节课中阅读多篇文章,新的阅读内容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他们在看书、思考、陈述、倾听等语文实践过程中,才会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在群文阅读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习阅读,培养阅读能力。“群文阅读要改变的并不只是学生的阅读材料,更重要的是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并由此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群文读的重要推动者,群文阅读旨在培养阅读能力的主张十分鲜明,并强调由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实现。

(三)群文阅读的课堂教学策略

“群文阅读”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掌握阅读理解的方法。

在群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大量阅读,阅读方法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细嚼品味式的慢阅读能提升学生的阅读品位,整体把握式的快阅读却能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领悟文章的篇章结构,并从中学到优秀的写作方法。群文阅读教学,不仅加大了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在不同作家、不同体裁、不同内容的多篇文章阅读中进行比较归纳、分析、综合、深入思考,同时,阅读方法的指导也会对学生的终身阅读产生重大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必须把握住教学的重难点,去掉繁琐的课文分析,无谓的滥情朗读和无意义的问题,增加更有意义、有意思的阅读文本,增加有效的课堂提问设计和课堂讨论,这种先做减法再做加法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群文阅读的教学,不同于传统的阅读教学。一节课要学完几篇文章,篇篇细读、篇篇都读是不现实的。因此,齐读、默读、略读、跳读、选读、猜读、听读(通过聆听读了不同文章的同学的交流获取信息,了解多篇文章内容)等都是群文阅读教学常用的阅读方法。群文阅读教学是开放与变化的,需要教师根据学生课堂情况自由灵活掌控。

在实践过程别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所有课堂上方法策略都不能离开群文阅读的核心内容。群文阅读的教学内容应着重在与每次阅读的议题相关的文本内容、形式与应获得的共识;教学方式是在教师的导引、点拨下,师生共同进行自由读议实践和集体建构,达成共识;教学目标主要为扩大阅读量,增加阅读实践体验,锻炼阅读技能,获取阅读认知,积蓄语文学养,为课外延伸课内阅读内容的拓展阅读,奠定坚实的阅读知能基础,培养浓厚的阅读兴趣。

在语文教育领域,群文阅读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思想,改变了单篇教学的传统,冲破了单元教学的框架,既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突破,又是对教学内容的突破,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赵镜中.从“教课文”到“教阅读”[J].小学语文教师,2010,(5).

对课外阅读的建议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师生互动

1营造阅读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首先,在教室墙壁上悬挂一些名人读书成长的挂图、诗词、名言等,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让孩子蕴育在浓浓的书香中。其次,发动学生向班级征集图书,还定期向学校图书馆借阅一定量的图书,把班级的一个角落设置成图书角,教室墙壁上也挂上各种课外书、报刊,让学生在任一适当时刻,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书来阅读。

2阅读教学要充分形成师生互动

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尝试着让学生参与教学,体现真正的学。在教学中,可以这样让学生民主地参与教学: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题目是“读书的好点子”,然后提出要求:“您对本学期的阅读教学有何建议,请提出来,越多越好。”通过对学生的建议――阅读及认真分析,从中选取可行的建议,办一墙报,命名为“大家的金点子”,并将这些点子逐步运用于阅读教学中,这种方法受到了学生的大力支持,这样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就能充分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和参与教学实践的快乐。当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建议被教师采纳,这种自主的权力和被激发的兴趣成为课堂教学的前奏,也成为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的一种动力,教师通过对学生“点子”的调查,可了解哪些内容是学生最需要的,哪些方法是学生最易接受的,那些话题是学生最欢迎的,通过教学、教法的改进,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

要想使学生学会阅读的方法,教师的教学必须有方法。如果教师本人未能有一套系统的方法,就一定要先下些功夫学习、借鉴、思考并整理出一些切合自己学生实际的阅读的具体方法,这样才会有得心应手的教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引导学生不仅爱阅读,还要会阅读。为此,教师要注重阅读方法的教授。教给学生有所选择,区别阅读,使学生学以致用,根据不同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读,才能提高阅读效果和培养阅读能力。阅读的方法有:默读,可以加快阅读速度;预读,适用于阅读长篇文章,也就是先看开头的两段,接着仅看以下各段的第一句,然后将最后两段逐字逐句读完,这样可以避免把时间花在不必要的文字上略读,也叫泛读,用最快的速度先浏览所选择书目的前几页和内容介绍等,了解其大概内容即可;细读,对一所学课本中的重点单元内容、范例、篇章或精彩语段须认真阅读,反复留神研读、品味;比较读,即阅读时把不同的作者,不同的时期,或不同的地域,但是同一体裁,又是类似内容的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研读,看有何异同点,有什么创新,从中学到新的知识;整体认知读,就是瞬间辨认一个短语、甚至一个句子,整体理解它的意思,可以大大提高阅读速度;搜索信急核心地读,注意搜寻作者用来强调信息要点的标志,例如:搜寻段落之间承上启下的过渡段和过渡句,搜寻在“综上所述”、“总之”、“由此可见”等之后所作的简单概括。

4留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

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除了允许学生在“早读”或“自习”时,既可朗读所教的课文,也可翻阅课外的书报,还可每周划出一、二节课时,保证有计划地开展阅读及指导。

5改革阅读教学评价方式

对课外阅读的建议篇7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方法论

语文教师往往建议学生重视课外阅读活动,达到增加知识储备,丰富文学涵养的目的。然而,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仅仅是口头的倡导并不能够让学生对课外阅读引起足够的重视。不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寥寥;一些学生敷衍的阅读态度直接影响了阅读效果;也有部分学生面对汗牛充栋的书籍不知如何选择。因此,笔者建议初中语文教师开展适当的课外阅读教学工作,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真正获得课外阅读的乐趣和益处。

一、与教材相联动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都选自中外名家名篇,无论是从艺术风格、思想境界以及语言特色等方面都足以成为学生学习和模仿的经典范例。而且,教师在课文的教学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有自己的感悟心得。因此,笔者建议对教师在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籍时,可以以教材为基础,向外发散,给学生指出大致的阅读方向,使得学生能够选择对自己有益的书籍。

例如:苏教版语文课本中选入了冰心的诗歌,短小清新、自然纯真的风格与初中生那天真直率的少年心性相投和,自然会受到学生发自内心的喜爱。同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们推荐冰心的小诗集《繁星春水》,借助这四篇诗歌给学生带来的美好印象,鼓励他们继续进行拓展阅读,从而对冰心的艺术风格以及在诗歌中倾注的脉脉温情有所感悟。

此外,教材的“名著推荐与阅读环节”也向学生介绍了不少经典著作,如《西游记》、《汤姆索亚历险记》、《格列佛游记》、《水浒传》等等。这些书籍在内容上引人入胜,语言风格上或简洁、或优美,用语规范、描写得当,也非常适合学生阅读。教师可以提醒学生适当地注意这些名著,通过一些章节的试读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懂得如何以好书为师,与经典为友。

二、指导学生阅读方法

有了阅读目标,还应注意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有的学生过分追求故事情节,看不懂的地方就囫囵吞枣甚至直接跳过,忽略了课外书的文学性和思想性,阅读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所以,教师可以传授学生一些阅读方法来纠正学生的不良阅读习惯,例如:

1.好书三读:课外书籍既有清新自然的现代诗歌;也有雅致古典的传统词曲;当然也少不了不同篇幅的小说。因此,笔者建议教会学生根据书籍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如果是诗词阅读,那么学生可以尽情地朗读出来,根据自己的体悟将感情融入到朗诵中,做到声情并茂。这样一来,既可以全身心地感受到诗歌的情境美;也能够体会到诗歌在音韵上具备的独特魅力。

面对小说,学生则不妨选择先浏览后精读的方式。因为小说的情节性特质,不少学生对故事的进展十分好奇,如《西游记》、《水浒传》等书籍,学生可以先尽情地阅读精彩的故事,遇到不认识的生僻字词或者不理解的字句,只要不影响整体情节,都可以标记下直接跳过。等到全书阅读完毕,再把自己标记过的部分和精彩的章节进行精读。这种二次阅读法既维持了学生对故事的热情,也保障了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

2.笔记法:笔者一直对自己的学生强调:“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笔记能够帮助学生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方便学生对知识的重温。因此,教师一定要敦促学生养成多翻书、勤动笔的好习惯。

以《朝花夕拾》为例:作为一本经典回忆散文集,它既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样文笔优美的童年回忆;也有《藤野先生》这种平淡真味的师生情怀;还有《狗?猫?鼠》这样意味深长的锐利词锋。因此,学生在做读书笔记时除了摘抄一些语言优美的句子,更重要的是对文章言语之外的思想内涵进行品读,写下自己的读书心得或者疑问。

简言之,阅读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个人爱好、接受能力进行因材施教。只要坚持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阅读,就一定能够事半功倍,充分发挥课外阅读的价值。

三、举办阅读交流活动

除了教会学生怎样阅读,教师需要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明白:阅读不止是一项需要反复读、不停写的辛苦琐碎的工程,它是一件人生乐事,是一项使人获得身心愉悦的有益活动,让学生真诚地投入到课外阅读之中。而举办一些轻松的阅读活动恰恰能够帮助学生形成以上认知。

例如,笔者曾经举办过阅读分享会活动,让学生一起分享阅读《西游记》的感受。有的学生展示了自己的阅读笔记,对《西游记》中精彩的打斗场景摘录得特别多,认为作者的动作描写非常传神,不同的妖精动作不同、形态各异,使得形象栩栩如生;有的学生则对孙悟空在花果山的自由自在印象深刻,对天庭的人情冷暖做了剖析总结了孙悟空大闹天空的原因;还有一位学生甚至根据书本的描述自己为取经四人分别画了一副人物肖像。

笔者认为学生不同的做法、观念这都是喜爱阅读、分享阅读的一种表现方式。通过热情的交流还能使学生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与他人的观念交流,分析他人的观察角度,从而加深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同样,交流使得学生发现相互之间对作品阅读的共同爱好,能够产生相互鼓励的催化作用,让学生带着分享和交流的喜悦再一次投入到阅读当中,并且能够借鉴他人的观念加深自己的理解,进一步丰富自己的阅读收获。

总而言之,课外阅读教学承担着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利于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职责。相信通过教师的合理指导,一定能够使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提升阅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国富.初中语文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J].校长阅刊,2007年第12期

对课外阅读的建议篇8

关键词:外来民工子女;家庭阅读;建议

课外阅读可分为校内课外阅读和家庭课外阅读。家庭课外阅读就是学生在家中进行的阅读行为,在这里简称为家庭阅读。因

此,本次调查特地从外来民工子女的家庭阅读着手,了解外来民工子女的家庭阅读情况,对外来民工子女家庭阅读中存在的现象进

行研究,并针对外来民工子女的家庭阅读提出意见。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及说明

研究对象:农村小学中外来民工子女占多数的学校,以六年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

问卷的发放与统计:发放问卷220份,回收209份,有效问卷200份。

研究对象选取说明:现在的农村小学多数是外来民工子女,因此选取的对象为农村小学。而六年级的学生也已形成了一定的阅读习惯。

2.研究方法

通过个别访谈、个案研究,访谈法和观察法等方法。

二、研究结果及分析

对外来民工子女家庭阅读情况的调查问卷所得数据进行整理,其结果如下显示:

1.外来民工子女的家庭阅读情况

从调查显示的数据可知,对于六年级的外来民工子女,他们的家庭阅读习惯每天都有坚持的只占了22%,同时在这22%中,每天坚持家庭阅读超过一小时的只占到27.3%。

如表1数据显示,外来民工子女每周的阅读量超过3000字的只占了47.5%。按一页书700字计算,那么外来民工子女一周的家庭阅读量超过6页的人数只占3.5%。

2.外来民工子女的家庭阅读效果

从表2的数据,我们可以知道外来民工子女的家庭阅读效果不尽如人意。能说出大部分内容的人数只有16.5%,有52%的人数只能讲出一点点内容。

三、讨论

通过对外来民工子女家庭阅读情况调查结果的统计,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外来民工子女的家庭阅读情况。

1.外来民工子女的家庭阅读情况

在调查与研究中,我们发现外来民工子女多数没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导致其家庭阅读的时间不够,家庭阅读的数量不够。的确,学生只有通过广泛的阅读和大量的积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因此,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至关重要。

2.外来民工子女的家庭阅读效果

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发现外来民工子女的家庭阅读效果欠佳。究其原因与他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有着很大的联系。在与外来民工子女的个别谈话中发现,他们中的多数人对家庭阅读都只是敷衍了事,没有真正地走进书的世界,也没有真正领略到阅读带来的乐趣。而当学校内的阅读与家庭阅读相脱离的时候,外来民工子女的整个课外阅读效果就收效甚微了。

四、外来民工子女家庭阅读的对策与建议

在调查、观察、访谈的基础上,针对外来民工子女家庭阅读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教育对策与建议。

1.外来民工子女家长要转变观念,树立起正确的阅读观

对于外来民工子女家长而言,他们的工作其实已经占据了他们多数的时间。他们给了子女物质世界的东西,却疏忽了精神世界的东西。当社会与学校将课外阅读开展得风风火火时,外来民工子女家长却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那么我们的阅读世界就缺了很重要的一角。

2.外来民工子女家长可以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提到,为了让女儿爱上阅读,她曾跟女儿共读一本书,“诱惑”女儿,激起女儿对这本书的兴趣。她还经常带女儿去书店,让女儿徜徉在书海……尹建莉通过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使自己的孩子成为被魔棒点中的幸福的孩子。

如果家长同孩子一起阅读,为其建立“家庭小图书馆”,那么书籍和阅读将占据家庭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

3.外来民工子女家长更应该指导孩子进行有效的家庭阅读

家庭阅读除了有兴趣的支撑,还要有正确的方法做引导,这样家庭阅读才能长时间有效地开展下来。然而,正确的指导对于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的外来民工子女家长而言却是有难度的。并且,为了孩子,交流必不可少,牺牲也必不可少。终身学习的态度也是外来民工子女家长要养成的意识。这是一条任重而道远的路。

参考文献:

对课外阅读的建议篇9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标;分析

一、课程性质

对语文课程性质的定性,长期以来都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实验稿给语文课程性质定性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对语文界长期争论的一个较为科学的判定,是对语文教学实践成果的总结。“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提法是符合当前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也利于课程目标的展开和实施。

二、课程基本理念

新课标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以上的表述,较好地体现了素质教育对语文课程的要求。

三、识字部分

在新课标中,加强了对识字、写字部分的重视程度。如九年义务教育段中共同提出:“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原来只是一、二年级的要求,现在却要求义务教育九年中要始终贯彻执行。在识字、写字的“实施建议”中也强调:“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其次,在作文写作中,同样也提出了关于书写的要求“要关注作文的书写质量,要使学生把作文的书写当作练字的过程。”在作文评价中也提出:“对于作文的评价还须关注学生汉字书写的情况。”再次,量化写字时间,明确提出“第一、二、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书写),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另外,实验稿中对识字目标要求比较宽泛,但在修订稿中以分学段的方式,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对于字的查阅方式,也进行了介绍:“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最后,识字、写字的评价也更加具体清晰“第一、二学段应多关注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第三、四学段要重视考查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不同的学段应有不同的侧重。写字的评价,要考查学生对于要求“会写”的字的掌握情况,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在此基础上,逐步要求书写流利。第一学段要关注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基本结构和基本字,第二、三学段还要关注学生的毛笔书写,第四学段还要关注学生基本行楷字的书写和对名家书法作品的临摹。义务教育各个学段的写字评价都要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引导学生提高书写质量。第三学段要求学生会写2500个字。对学生写字学习情况的评价,当以本标准附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字表一”为依据。评价要有利于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写规范字的习惯,减少错别字。以上举例都证明了对于识字、写字教育的关注不再仅仅局限于低年级阶段,而是贯穿于整个九年义务教育阶段。

四、阅读教学

首先,新课标要求:“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目的是提高阅读效率。“利用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思辨和批判能力。“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这是对学生阅读行为的一种要求。“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目的是防止阅读时,远离文本过度发挥。提高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同时注意到近几年来学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此类问题提出了要求,同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其次,新课标还提出了“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这也证明教育部门加强了对朗读教学的重视,提高了对朗读教学的要求。

五、评价建议部分

新课标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修改较大,其中“教学建议”与“评价建议”比实验稿更具体。一是强调“应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尤其应注意发挥其诊断、反馈和激励功能”。二是提出“评价结果的主观方式除了分数或等级以外,还应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实客观描述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和不足,并提出建议”。同时在教学建议中增加了“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善于通过专题学习等方式,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等要求,突出实践性、综合性特点。因此从“实施建议”中可以看出,新课标对教师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要求更加明确了。“教师应确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语文教育观念”“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等内容,既包含对过去语文课“失去语文味”“语文课政治化”的反思,又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出了明确要求。“评价建议”有多处修订。针对目前语文课程评价过分注重考试,新课标强调应注意发挥其诊断、反馈和激励的功能,建议“根据需要,可让学生家长、社区、专业人员等适当参与评价活动”,同时强调评价要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评价建议”的这些变化,更切合学生学习实际,强化了实践性,增强了操作性,有助于引导评价方式变革研究,推动新课程实验进一步深化发展。

对课外阅读的建议篇10

一、构建和谐课堂,体现人文精神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融洽、欢快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发挥出学生的潜能,激发出他们的创造思维,这是上好阅读课的基础。因此语文阅读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观念,教学中,构建“我―你”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就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好朋友。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支持和引导学生发展阅读能力的物质和人文阅读环境。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使他们树立参与阅读学习的信心。对于不足之处要巧妙地处理。

二、创设阅读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应当创设让学生感到生动、美丽的情境,使他们获得美的感受,产生美的喜悦,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使其内心的“情”在特定的“境”中升华到一种新的境界。如使用提问创设情景法可通过设置有吸引力的问题来创造一个好的阅读动机。也可使用看图导入法在阅读教学中用教科书中意境优美、色彩鲜艳的情景图及教学挂图作为直观教材,鲜明地揭示事物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获得较深的印象,化抽象为具体,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媒体创设情景法可在学生阅读时灵活运用声音图像,让学生沉浸在文章的表达氛围中,产生丰富的联想,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创新思维。

三、精心设计阅读的形式

指导学生读书,形式应灵活多样,做到因材施教,恰到好处。为了让学生获得整体印象,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熏陶和美的享受,教师应对整篇课文或重点段落进行欣赏性范读。为了提高兴趣,深入理解内容,体会人物思想表情,对故事情节对话较多的课文,可进行分角色表情朗读;对于句意连贯、句式复杂、内在联系紧,逻辑性强的句群、句组或段落,可采用层层点拨设问,步步引读的形式。为了强化记忆,激发灵感,活跃气氛,对于诗歌、警句或精彩的句段也要齐读。当然还可以让学生听录音进一步体味朗读的技巧。为了较好地进行朗读的训练,做到“先扶后放”、“有扶有放”,在低年级采用师生相互伴读。为了激发学生进取心和竞争意识,提高朗读效果,可采用分人或分组轮读。要因材施教,精心设计读的形式,其目的在于让学生读懂、读熟、读通、读好课文,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四、“读、思、议、导”相结合

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力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按照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最后由教师“点拨引导”的阅读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就是让学生先把课文“读一读”,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能发现问题,做到整体感知课文所要表达的一个大概意思是什么;然后让学生“想一想”作者写这些内容的目的是什么;再“议一议”,不仅要找到以上问题的答案,还要“议一议”你对哪些问题或哪个句段、人物、环节感兴趣,感兴趣的原因是什么?最后教师针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引导,使学生不仅能解决课文中的问题,而且有一个明确的阅读思路,掌握了这种阅读方法,学生对阅读课文的理解会感觉轻松许多。

五、拓展学生课外泛读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光靠课堂教学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通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找读物看的兴趣。由于学生多看课外书,既提高了阅读能力又增加了科学知识。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恰当地用上许多是在教材没学过的词语,可见,学生是在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因此,激励学生广泛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平时,教师要注意适当地介绍符合学生接受水平的读物让他们阅读,教师还要启发学生运用教学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学生广泛阅读,必能丰富知识,开拓思路,辅助语文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