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规划的概念十篇

时间:2023-09-28 18:09:22

景观生态规划的概念

景观生态规划的概念篇1

【关键词】概念规划;布尔津县;城市规划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科学合理的制定城市规划,合理安排空间,引导规划开发过程,实现经济、政治和生态效益的统一,这是政府的一个重要的管理职能[1]。城市规划对于城市的格局以及发展的方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合理的城市规划也是城市资源高效利用的关键,是确保城市能够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因为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管理中所具有的特殊的地位,业界认为城市规划就是城市建设的龙头,是主要的生产力。但是,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规划体系以及城市发展都有着严重的滞后性。由于经济全球化和城市竞争的加剧,传统的城市规划对于城市管理和制约的影响也越来越凸显。而概念化的引进,则给城市规划管理带来的新的革新,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单一规划标准,改变了死板和适应能力低的规划标准,实现了城市规划的变革。对于概念规划及其在新城区规划应用,本文将以布尔津县为例进行探讨。

1、概念规划的特点及实施原则

总的来讲,概念规划是城市发展的原则性,是宏观的战略性规划,其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战略性强烈:概念规划涉及到了城市发展的长远目标、功能定位以及目前的布局问题等等,强调从区域的高度以及全局出发编制规划方案。其价值在于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清晰的战略概念。例如,广州概念规划突出的是“山、城、田、海”的格局的概念[2]。

有研究性的总体思考:同程式化的城市规划不同,概念规划强调的是研究性,包含了科学性的工作方法,使用先进的理论等等,其重视的是理论的创新。规划的成果是作为咨询和建议的,是不具有法定约束力的。

宽阔的区域分析视角:概念规划对城市在区域中的地位以及作用都十分重视,而且还强调城市同城市内部间的协调。规划方案应该坚持接受区域发展的原则。例如,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污染治理等规划,特别是要加强区域间的协调。因而,概念规划同区域规划是能够很好地衔接的。

自由的编制程序及规划形式:概念规划的编制程序是比较自由的,这样就能使得规划师能够针对城市的特点,进行突出性的研究,重视问题解决的实效性。

高度弹性的宏观规划:布尔津在概念规划的引导下,其城市规划是从生态旅游的概念出发,进行空间的重组。再如,中山市的规划从江海合一到从散到聚的概念的转变,都有很大的弹性。如何落实,需要在不同的阶段做全面的衡量,编制具体的规划才能更好的指导城市发展。

为了更好的进行城市概念规划,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

首先,坚持社会、经济和环境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盲目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经济的增长并不等同于发展,发展实际上是综合目标的整体优化。可持续发展强调的是环境、社会和经济目标协调发展的模式,这也是城市发展的管理者和城市规划的共识也是概念规划的基本原则。

其次,坚持区域协调发展的原则。区域协调原则是城市竞争的要求,更是解决目前概念规划普遍缺乏区域关怀问题的一个主要的措施。要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其重点还在于市民同城市执政者是否有统一的认识,是否具有大局观。城市间的竞争来自于世界各地,只有做好区域建设才能提高区域竞争,这才是城市竞争优势提高的一项明智的举措。因此,概念规划就应该从区域的利益出发,实现点面结合,内外协调,重视城市通周边城市的关系,形成局部同整体带动,共同繁荣的局面。

另外,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概念规划是要从现实存在的问题着手,体察市情,明确用地限制以及投资能力限制等问题,实现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的原则,制定可行的目标。概念规划的发展战略还应当具备指导近期建设的能力,能够为当地的政府提供可行的政策性建议。

最后,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城市规划服务在为经济建设服务时还应该关注社会问题,重视社会的公平性,保障市民的利益。有的学者认为概念规划迎合的是领导的想法,忽视了市民的要求,这也是目前城市进行概念规划应重视的问题。要改变这种情况,不仅要提高规划师的职业道德,还应该建立完善的监督和公众参与制度。

2、概念规划及其在新城区规划――以布尔津县为例

2.1 项目背景情况

区位条件:布尔津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阿尔泰山脉西南麓,准噶尔盆地北沿[3]。该县的西北部同俄罗斯以及哈萨克斯坦相邻,其东北部是蒙古国,东部是阿勒泰市,西部是哈巴河,南部同福海县相邻。布尔津县总共面积达10370.5平方公里,有人口7.1万,有20多个少数民族。布尔津县有1个镇,5个乡和1个民族乡。

生态环境:其地势有着特殊的特点,呈东北向西南倾斜,而北部则是中高山区,中部为丘陵河谷,南部为半荒漠区。独特的地势造就了布尔津县独特的地势地貌和自然景观。属于大陆性北温带寒凉气候的布尔津,夏季天气干热,冬季天气寒冷,昼夜温差较大,光照充足。布尔津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水资源、动植物资源以及矿产资源。布尔津新区将是新疆城市群发展发力承担其崛起的关键,其功能定位以及产业支撑在新疆城市群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交通条件:布尔津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区位优势在今后将会形成数个城市发展带,布尔津县不仅位于多个发展带的交点上,既是布尔津从东向南发展的起步地段,也是布尔津区的东南门户,有着良好的交通优势[4]。

2.2 规划范围

布尔津的规划地带主要以低地以及旅游资源为主。布尔津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因此其总体规划以生态旅游为主,在生态旅游概念规划中以人和城市以及资源的协调发展为规划原则。布尔津有着各种地势地貌,有高山,有低谷和丘陵,因此可以在该地区内划分成三大片区。

2.3 概念规划定位

布尔津的发展定位为:展示出21世纪布尔津城市的新气象,建立集旅游、历史文化和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新城。

功能选择:建立生态基础的旅游和度假中心,以阿克吐别克雅丹地貌、友谊峰冰川和古北界动植物分布区等为特色的文化艺术长廊,实现高新产业研发区的建设。

2.3 概念规划理念

山水相生。布尔津新区在实施规划时应该建设两山风景区以及沿江沿岸景观规划,形成山水相生的景观格局。

天地人和:布尔津新区就好像是一座融入到了自然的城市,其生态森林,生态地貌的建设形成了天地人和的布局结构。

弹性发展:布尔津新区的发展应该在政府调控的基础上要遵循市场的运行规律,突出概念规划的特征,实现土地开发弹性发展的运作模式。

2.4 规划特色

2.4.1 生态优选的弹性规划布局

通过生态模型来构筑规划模型。布尔津新区规划用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很好,而且水网也较为的密布。在进行规划时也因此要尊重大自然形成的生态模型,坚持生态优化的原则,为新区提供休闲、娱乐和独家场所。在新区的沿河两岸可预留一定面积的绿化带来保护水体,同时也能够营造滨水空间。

布尔津新区的建设不仅要同其经济及时以及格局变化一致,而且要对其基本的路网格局以及绿地和整体的空间形态进行变化。为了确保规划能够融入到市场运作当中,且在政府的控制下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在弹性开发中要力求平等,引入自我修复功能的弹性开发模式。在这样的原则下,规划用地可分为弹性用地和刚性用地。刚性用地主要是在规划中明确用地的使用性质,例如水体和保护绿带等,弹性用地是指弹性发展区。在这个区域中管理部门可以通过低价调控手段,依据城市发展的情况,从市场运作的情况出发来决定土地使用的性质。

2.4.2 生态景观同山水旅游系统规划

生态模型为基础构筑的规划,要实现对生态保护的最大化,以形成富有自然地域的生态景观,给布尔津新区提供独特的景观特色。在自然景观丰富的地段要结合地形以及地貌合理改造,最大程度的保护和利用生态环境。同时,规划绿廊把自然景观引入建设地中,沿着交通干道设置交通绿廊。布尔津县有丰富的山水景观资源,有很大的山水景观构建优势,应充分利用。在新城区布置生态休闲区和度假区,串联老城区中的一些名胜古迹,为新城区增添具有特色和古韵今色的山水旅游内容。

图二:绿块和绿廊

3、结论

尽管,目前概念规划在我国的发展并不成熟, 而且在实践的过程中也存在不足,但是概念规划作为战略规划在空间上的部署,在遵循城市特点的基础上进行规划,在城市新区建设中有着积极的意义[5]。而且,概念规划对于传统规划中存在的弊端也都能够克服,从而使得规划的制定更加的科学,也能够在城市管理中积极的发挥作用,值得我们重视。

【参考文献】

[1]刘滨谊,王玲. 预景规划方法在概念规划中的应用――以马鞍山市江心洲发展概念规划为例[J]. 规划师,2009,09:81-84.

[2]李敏. 现代城市新城区规划建设的探索与思考――以临湘市临湘大道小区控制性规划为例[J]. 四川建材,2008,05:79-82.

[3]王蒙徽,段险峰,田莉,施红平,王蒙徽,段险峰,田莉,陈勇,叶红,黄珍. 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概念规划的探索与实践[J]. 城市规划,2010,03:5-10.

景观生态规划的概念篇2

关键词:园林景观;景观设计;生态设计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ecological design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discusses the landscape ecological design program.

Keywords: landscape; Landscape design; Ecological 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面临着诸如人炸、城市膨胀、粮食短缺、环境污染、能源枯竭、贫富不均、生态失调等严峻问题,自然的生态过程受到严重威胁,生物多样性逐渐在消失,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延续受到威胁。应运而生的生态设计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给时代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建立一个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类新文明,已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这标志着人类正进入“生态文明时代”。

1 生态设计的概念

所谓生态设计,是指任何与生态环境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景观生态设计包括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的含义。狭义层面是指以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的景观设计, 它注重的是景观空间格局和空间过程的相互关系。景观空间格局由斑块、基质、廊道、边界等元素构成。广义层面是指运用生态学(包括生物生态学、系统生态学、人类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等)的原理、方法和知识,对某一尺度的景观进行规划和设计,在这个层面上的景观生态设计,实质上是对景观的生态设计。随着行业的发展,生态设计的理念不断地被补充进新的内容。

2 生态设计的特征

2.1 节约资源

现代社会中使用的大多数能源都是由煤、油等材料燃烧产生,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即使一直被认为是“清洁能源”的水电也由于水利设施建设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影响而变得“不清洁”了。园林景观中运用的大量材料都需要从自然界中获取,如大树移栽、开山炸石使城市享用的优美环境却是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的。生态设计认为,应该采取措施不用或者减少使用资源和能源。4R 原则便是在景观设计中应该遵守的重要原则。预案设计也是值得推广的设计方式,通过景观预案可以使设计方案更加合理,有效地避免浪费。

2.2 加长寿命

现阶段的许多景观作品花费大量金钱建设但是却得不到有效的利用。生态设计有4 个阶段:修理、精炼、重新设计、再思考。日本政府通过生态设计使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了4 倍其至是10 倍,有效地减少了资源和能源的使用,降低了对生态环境的干扰。景观材料的高可靠性、高耐久性也是提高效率的有效方法,因为材料的再循环使用或者处理均需要再次消耗能源, 因此,延长景观材料的使用寿命也是十分必要的。

2.3 地域文化特征

生态设计必须结合地域特征和人文特征:每个地域都有其环境的特殊性和文化的多样性, 许多景观作品全然不顾当地的文脉,一味追求“新、奇、异”;不顾当地的气候盲目引进外来的植物;不顾当地文脉盲目引入外来的文化。在满足了短暂的新奇感之后却无一例外地走向衰落。尊重当地的风土人情,尊重当地的气候地理,可以使景观设计在少费人工的同时使公众获得认同感。

2.4 尊重土地

园林景观是关于土地的科学和艺术。园林景观设计学是一门关于如何安排土地及土地上的物体和事物, 以为人创造安全、高效、健康和舒适环境的科学和艺术。古人之所以能够和自然和睦相处是因为他们总是去顺自然,总是满怀着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土地的热爱。现代人则由于违反了土地景观内在的规律而使环境遭到巨大的破坏。生态设计就是尊重土地,根据土地的属性决定土地的利用模式,许多景观学家重新研究土地的功能、结构和变化。

2.5 遵循生态学原理

各类生态学,包括植物生态学、水文生态学、环境生态学、污染生态学、森林生态学、城市生态学等等都在景观设计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生态学中的整体论、系统论和协调机制更是指导景观设计的根本理论。随着生态学的发展,景观生态学理论逐渐完善并且对大范围景观规划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景观设计中,景观设计师应注重将生态科学技术和景观美学原则相结合,创造出完美的景观作品。

3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基本原理

3.1 景观生态设计的概念

美国景观生态学家弗雷德里克•斯坦纳(Fred- erickSterner)提出,景观是人眼所见各部分的总和,是形成场所的时间和文化的叠加与融合,是自然与文化不断彼此雕琢的作品。它是多种元素的组合,包括田野、建筑、山体、森林、荒漠、水体及居住区等。北京大学的俞孔坚认为,景观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成的综合体。而将生态学的观点和方法应用于景观设计当中,就产生了景观生态设计。景观生态设计,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对某一尺度的景观进行规划和设计,它是把景观作为一个生命系统来考虑。

3.2 景观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关系

3.2.1 景观与外部系统的关系

例如一条城市滨江景观带,可能会遭受台风、暴雨和洪水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同时还会遭受空气污染、交通、人流等人类社会因素的影响。因此,风景园林设计师在进行景观生态设计时,需要处理好目标景观与其外部的自然系统和人类社会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以期尽可能实现景观生态系统与其外部系统之间达到一种和谐共生的动态平衡。麦克哈格认为,任一场地都必需被视为包含了该场地的较大一级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并且必需根据该生态系统整体面临的问题来处理该场地。

3.2.2 景观内部各元素之间的生态关系

这是一种水平生态过程与景观空间格局之间的相互关系。即水流、物种流(包括动物和植物)、营养流、人流与景观空间格局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景观生态学用斑块、廊道、基质和边界作为景观结构的基本模式。这一基本模式普遍适用于各类不同尺度的景观,如森林景观、农业景观、城市建成区景观、郊区景观、校园景观等。景观中的任意一点,如一片树林,一个亭子,一座小桥,一排行道树,一个池塘等,都将落在这个基本模式之内,或落在斑块内,或落在廊道内,或落在基质内。这一模式为比较和判别景观的结构,分析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继而改变和调整景观提供了一种通俗、简明和可操作的语言。

3.2.3 景观元素内部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从大的尺度来看,一片森林作为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一片水域作为一个水域生态系统, 一片湿地作为一个湿地生态系统;从小的尺度上看,景观内的一个池塘、一小片树林、一条溪流同样可以被视为生态系统。它们的内部均具有自身的结构与物质和能量流的关系。在对某一尺度上的景观进行规划设计时,在这个层面上所要考虑和实现的目标, 是运用生态学原理使各个生态系统内部的结构与物质和能量流尽可能达到动态平衡, 同时与相邻生态系统保持有机的联系。

3.2.4 景观生命体与其环境之间的生态关系

这个层面的生态关系包含植物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竞争与共生关系;动物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竞争与共生关系;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以及生物个体与群体的进化和演替过程。人也是景观生命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也需要考虑人的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3.2.5 人类与景观生态系统之间的生态关系

任何尺度意义上的景观,特别是城市景观系统,与其关系最紧密的是人类自身。人类的活动和影响自始至终全方位的贯穿于整个景观系统。无论是在时间和物质空间上,还是在精神空间上,均对不同尺度的景观系统产生巨大的影响。实质上,上面所述的4 个层面上的生态关系中,均包含着这一生态关系。

4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程序

(1)探求设计场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和机遇;人类面临众多的社会、经济、政治及环境等问题和机遇。景观规划与设计要解决的是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

(2)确立规划设计目标;目标是对未来景观的清晰的描述,目标一经确立, 意味着相关人员或机构已对第一步中确认的问题和机遇给予了确认。目标的确定是解决问题的组成部分。目标的确定依赖于文化和政治系统(如政府机关、规划部门、建设部门、文化教育部门等),但应尽可能使与目标有关的人参与到确定目标的过程中来。

(3)通过分析确定区域尺度;包含各种尺度等级,如区域尺度、城市尺度、特定场地尺度等。每一尺度等级的组织均有其自身的特性,某一等级尺度的整体即为更高等级的组成部分。

(4)对更为具体的规划与设计的区域上发生的过程进行分析和研究;对地方尺度的分析,主要是为了获得对自然过程、人类计划和活动的认识,包括对区域内的物理、生物及社会元素的相关资料的收集。

(5)目标场地的概念及多解方案;这一步需要针对目标场地建立景观概念,并围绕这些景观概念提出多种预景方案,对其做进一步的景观分析。在通常情况下,设计师运用自身拥有的各种知识、技巧和经验,对调查和分析阶段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综合性的逻辑思考和丰富的想象,从而形成规划区的景观概念。

(6)景观规划;景观规划是将最优秀的景观概念和待选方案综合在一起,这一步是规划过程中的关键。景观规划强调对自然与社会的综合考虑。一个景观规划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多少与本景观规划的人员和机构参与到规划的决策过程中。有许多这样的事例,政府或某一部(局)、某一单位、某一房地产公司突然宣布某一项目的规划方案或规划设计方案, 该规划方案事先未同关系紧密的有关人员协商和探讨, 结果常常会遭到激烈的反对。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使有关人员参与到规划过程中来,征求他们的意见,并将好的意见融入到规划方案之中。这样做可能会使前期规划耗时更长, 但却能使规划方案成功率比较高,为景观设计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7)景观设计;景观设计是在已定的景观概念方案下,运用景观与外部系统的生态关系原理、景观内部各元素之间的生态关系原理、景观元素内部结构与功能之间的生态关系原理、景观生命体与其环境之间的生态关系原理、人类与环境生态系统之间的生态关系原理,进行景观设计。

景观生态规划的概念篇3

【关键词】策划;景观策划;桥梁作用

在国内,景观策划概念还是一个新名词,它的诞生是来源于建筑策划概念的发展。建筑策划从国外引进也只是上世纪90年代初的事情。为房地产开发的一部分――社区景观策划也孕育而生。相比而言,景观策划的纵向探索与研究还没有在本行业内被重视起来,而且它的横向应用领域也没有得到更充分的发掘。本文意在通过对相关概念的阐述,希望得到业内人士的重视。

1. 策划的概念

从概念意义上说,策划就是谋略、谋划及战略规划,是为达到一定的目标,在调查、分析有关资料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程序,对未来某项工作或事件事先进行系统全面的构思、谋划,制定和选择合理可行的执行方案、战略蓝图,并可根据环境变化对方案进行修改、调整的一种创造性的社会活动过程。策划可分为两个层次,即对应于计划、规划的宏观战略策划和对应于设计、项目实施的微观策划。

策划具有目的性、超前性、程序性、创造性、系统性、可操作性、社会经济性、学科综合性等特点。策划流派有管理策划流派、行为策划流派、经济分层流派、人际关系流派等。

策划与不同方向的专业理论融和,产生了多种类型的分支理论体系,如政治策划、经济策划、形象策划、城市策划、旅游策划、房地产策划、景观策划等,策划学通过向不同专业背景的嫁接,发挥着广泛的实践应用功能。

2. 景观策划的概念

景观策划是策划学在景观规划设计专业领域的应用,景观策划就是运用策划学原理,结合景观设计基本理论知识,按照特定的项目景观建设目标,根据项目的环境背景及现状条件,采取一定的策划手法,遵循一定的程序,对项目进行景观产品的创意、构思与形象定位。它具有自然地理性、文化性、美学性、创意性、系统性、前瞻性、综合性、程序性等特点。

在这里我们要把景观策划和景观规划与景观设计分开。我们可以先简单这样理解:景观规划是宏观层次的,而景观设计是微观层次的,景观策划则是处于前两者之间的中观层次的。他们的服务对象侧重各有不同,景观规划是面对政府或大的社会团体进行的,而景观设计则侧重于业主,个人使用者。景观策划则应该是由景观设计师这样的专业人士来完成,它侧重的是客观,是对景观规划和设计所代表的利益之间的调和。

3. 景观策划的作用

由于从区域规划到具体景观的设计以及立项到具体设计实施,其中缺少根据总体规划而进行的对景观本身的规模、性质、容量、性格等影响设计和使用的诸因素做深入的调查、研究、归纳分析,从而得出定性、定量的结论和数据这样一个环节,因此往往造成设计师的盲目设计,或变成业主、设计者主观意念的强加,这显然是与现时代强调科学、强调人、强调发展、强调经济、尊重土地的时代脉搏相悖的。景观设计师如此“照章”设计,往往陷于疲于应付一日三改的设计任务书而不得其要领。由总体规划到具体设计的实施,其中缺少的这个环节正是景观设计师进行设计所必要的科学依据,这就是景观策划。

从信息社会的角度来看,业主单方面或者几个专家所制定的景观设计条件及拟订的任务书是缺乏科学性的,它缺少系统的思想,不能与时代、环境进行通畅的交流,没有逻辑的反馈,其设计结果也难免出现种种失误。设计师们仅仅依据只凭个人经验和资料而制订的缺乏科学性、逻辑性、系统性的设计任务书,设计出的作品常常落后于时代,甚至不能满足人们的全面需要。

那么,当今时代景观设计师的科学的设计依据应该是什么呢?这就是“景观策划”的概念。

景观策划就是在策划景观,在景观领域内景观设计师根据总体规划的目标设定,从景观学的科学角度出发,确立景观设计主题思想,不仅依赖于经验和规范,更以实态调查为基础,通过各种现代科技手段对研究目标进行客观的分析,最终定量地得出实现既定目标所应遵循的方法及程序的研究工作。

我国正处于经济建设时期,社会财富的积累和科学技术基础的建立与巩固是我们面对的首要问题。在经济建设中减少浪费,寻找最优途径是我们的共同责任。我们应该避免盲目的项目,强调科学设计、合理设计。景观策划环节的导入正是以此为目的。一方面,景观策划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使我国景观学体系更加完整而严密,形成一条由景观规划、景观策划、景观设计所组成的景观创作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体系,三个环节相辅相成,互为依据和逻辑前提,又共同与其他学科发生联系,进行交融,缩短与发达学科的距离;另一方面,由于景观策划的导入,使景观设计师的传统职能又得到了拓展,进一步深化了景观设计师传统的知识结构,并使之更适用于现代社会发展的环境,摆脱匠人式的,填充式的设计方式,使景观设计师亦得以运用计算机、统计学、数理解析法、心理量实态调查等现代手段对景观空间、环境等课题与其他学科的专家们共同进行探讨和论证,使景观设计师的素质及科学地位得以提高,这也是探究景观策划理论及方法的意义所在。

4.景观策划的应用前景

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终会使景观业逐步摆脱那种小作坊式的景观生产模式,走向市场化、商品化。这不仅是行业内相互竞争加剧的后果,更是我们所处的时代所迫切要求的。这些也将直接导致现代景观生产的组织发生改变,使用景观的大众参与设计、干预设计和建造管理过程的现象日益增多。更会对景观设计的科学性、系统性提出新的要求。

同时我们也得看到,景观策划的概念在业内的普遍认同感不高,被重视程度也不够,只有在商品化发展比较快的房地产业和旅游业应用比较突出,其实在其他的景观设计当中我们也应该充分地重视起来。

所以,景观策划无论在我国的景观理论建设方面还是在景观实践应用当中都有广阔的发展潜力。现有的旅游策划和存在于房地产业中的社区景观策划,以及目前国内部分景观大项目中比较详细深入的前期调研与分析,以及在景观设计方法方面的各种探索都是包含着景观策划概念,只是比较懵懂而已,现在需要的是将景观策划概念明确化并加以具体方向上的研究。这是景观学科发展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吴粲.策划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7

[2](美)Robert Hershberger.Architectural programming and predesign manager[M].McGraw-Hill,1999

景观生态规划的概念篇4

关键词:道路绿道微观绿道

中图分类号:TU985.1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随着全球化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生态资源成为宝贵的稀缺资源。近年来,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休闲游憩成为人们繁忙之余追求的生活方式,绿道作为重要的户外休闲游憩场所受到高度重视。目前全世界各个国家和区域层次的绿道项目正在紧锣密鼓的规划建设中。国内规划对绿道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目前绿道规划相对完善的珠三角绿道系统规划,几大廊道建设与使用也受到市民的好评,绿道已经成为城市宜居程度的标准之一。

2、绿道概念

《简明牛津字典》,green指与环境有关或支持环境保护。Way指一个地区的通道、到达一个地区的线路或者路径。因此,从词源上看,greenway是人民亲近自然地通道,并具有连接城市和乡村景观的功能1。

埃亨(Ahern)提出的绿道概念,认为绿道是经规划、设计、管理的线状网络用地系统,具有生态、娱乐、文化、审美等多种功能,是一种可持续性的土地利用方式。认为该概念包含了5层含义:具有线状的外形轮廓;具有连通性;拥有多功能性;满足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尤为重要的是,绿道规划是其他非线状风景园林规划的重要补充,通过连接其他非线状重要风景园林系统形成综合性整体,达到保护的目的,而不是取代其他规划1。

景观绿道专题中将“greenway ” 分成两个部分:“green” 表示自然存在——诸如森林河岸, 野生动植物等;“way ”表示通道。合起来的意思就是与人为开发的景观相交叉的一种自然走廊。对于受人为干扰的景观而言, 绿道具有双重功能一方面, 他们为人类的进入和游憩活动提供了空间,另一方面, 它们对自然和文化遗产的保护起到了促进作用。广义上讲,“ 绿道” 是指用来连接的各种线型开敞空间的总称, 包括从社区自行车道到引导野生动物进行季节性迁移的栖息地走廊;从城市滨水带到远离城市的溪岸树荫游步道等7。

珠三角绿道网络总体规划中将绿道定义为:绿道(Greenway)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内设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住区等,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自然、历史文化资源,并为居民提供充足的游憩和交往空间。

以其为核心的相关术语有生态网路、野生动物通道、生态基础设施、生态廊道、景观连接等等

3绿道在中国

3.1、 理论发展

中国绿道思想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多年的周代,但在当时对绿道的功能认识相对单一,大多为巩固河道的单一生态功能。近今北京大学俞孔坚教授(1997)开始对国外景观生态学进行系统研究,提出以景观可达性作为评价城市绿地系 统的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并研究了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与生物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城市生态基础设施(EI)概念和反规划途径, 对国内绿道研究的兴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9

国内众多专家学者都投入到对绿道的研究和设计的行列中,从研究成果中看,国内绿道研究内容上看可以分为三大方向,国外理论介绍、国外案例介绍和国内绿道理论和实践。目前国内有4个较为成熟的机构对绿道进行研究。1、背景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中心,以俞孔坚教授为代表的从景观生态学角度提出自然基础设施理论。2、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风景科学与旅游系,以刘滨谊教授为代表的从城镇绿地系统角度介绍绿道的生态游憩功能。3、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要以吴必虎教授为代表,从环城游憩功能角度提出了环城游憩带。4、北京交通大学风景道与旅游规划研究所,主要以余青教授为代表,从风景道角度分期区域绿道的旅游功能。9

4微观绿道概念与功能

4.1、 微观绿道概念

俞孔坚认为一个完整的生态基础设施(EI)需要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尺度上来建立。即宏观尺度上的EI总体格局,主要内容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尺度上建立的,强调空间的整体格局。中观尺度上的EI控制性规划,主要内容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尺度上建立的,强调实施性。微观尺度上的EI修建性设计,主要内容在10平方公里以下的尺度上建立,强调具置的明确及设计。俞孔坚教授是从生态安全结构与城市规划不同层次相匹配的。

笔者对微观绿道从人休闲距离、消耗时间及模式上划分为度假式、周末式、日常式三个层次。具体解释如下表:

度假模式 时间距离 功能承载

假期式(过夜型) 2小时以上 游山玩水、体验度假

周末式(全天型) 1—2小时 家庭式自然景观游憩与观赏

日常式(时段型) 10分钟 通勤、散步

对应俞孔坚的定义层次,这里的微观绿道是第三种日常式休闲模式,因此将其定义为:为市民提供日常户外游憩的线性开放空间。

4.2 、微观绿道功能

绿道可根据其规模和资源形势及区位位置融入不同的生态健康功能。在微观绿道中同一条绿道可容纳多种社会功能。

4.2.1、通勤功能

微观绿道以线性空间为主,尽可能结合城市道路及河流分布,并起到联系工作—生活—购物各功能区的功能。其作用更接近与城市道路断面内的非机动车道,但在环境舒适度及交通通畅性上更加优于非机动车道。

4.2.2、健康、游憩功能

微观绿道为市民提供慢步、慢跑、骑行等健身游憩空间,通过高密度的绿化覆盖改善城市环境的同时,也为市民健康生活提供了选择。

4.2.3、生态功能

微观绿道的线性形状,拉大了生态绿化界面与城市界面的接触与融合,根据路网建设的模式增加了绿道的密度,通过植物的种植,洼地蓄水等多种生态技术手段发挥生态价值。

4.4.4、安全功能

作为绿地开敞空间,疏散场地和通道是毋庸置疑的选择。大城市人与车的矛盾正逐步的激化。微观绿道可以为市民提供安全的、无干扰的慢行环境。

5、微观绿道存在形式

景观生态规划的概念篇5

关键词:当代艺术、景观规划设计

当代艺术是艺术历史上内容最丰富也是最复杂的时期,现代主义坚强的意志还尚未离去,后现代主义的大旗已经高高挂起,艺术进入到一个叛逆、多变而又朦胧的时代,这一时期的艺术很难给予精确和科学的定义,因而它与其他学科的边界开始变得模糊,特别是与景观规划设计这门与大地艺术密切相关的学科,当代艺术家参与景观规划的内容,同时景观规划师也积极参与了当代艺术的创作;景观规划设计涉及的内容都必须与审美相关的所有内容关联,而当代艺术家的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已经早已脱离博物馆或美术馆模式,更多地涉及到室外,与景观融为一体。如今的艺术再也不接受边界与界限,他交融了文化、科技和哲学,在时间和空间上多维度地参与和改变世界,而景观学作为人类聚居背景营建的学科,其核心的三大领域中视觉领域就是与当代艺术交集的区域,笔者试图归纳和阐释这些交集区的当代艺术和景观,解读两者的并行发展与结合。

定义当代艺术和景观规划设计

当代艺术的三种用法,一种是褒义的,一种是贬义的,一种是中性的。同一个词语,在同一种语境中,有如此对立的用法,反映出当代艺术的状况是混乱的,人们对待当代艺术的情感是复杂的。要澄清当代艺术的复杂混乱局面,首先需要做些概念上的澄清。艺术圈中所使用的“当代”概念,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意思,即时间概念,类型或风格概念,评价概念。首先,在艺术圈中所说的当代艺术,通常指的是一个有时间长度的概念。一般说来,绝大多数国外艺术机构都将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艺术统称为当代艺术。明确地说,所谓当代艺术就是指1945年以来的艺术。其次,“当代艺术”不仅是一个时间概念,而且是一个风格或类型概念。如果某个时代的艺术没有发生剧烈变化,人们就不会将它与此前的传统割裂开来,就不会多此一举或标新立异地给它重新命名,将它称作当代艺术。抽象表现主义、波普、极简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等风格的艺术,以及装置、行为、影像等等类型的艺术,通常被归入当代艺术,原因就在于它们具有颠覆性的特质。再次,当代艺术还是一个评价概念,所谓“当代艺术”就意味着一种最先进的艺术。

景观规划设计涉及景观资源保护、环境营造、户外活动管理等领域,范围包括国土、区域、乡村、城市等一系列公共性与私密性的人类聚居环境。其实践方面主要包括是三个方面:一、视觉景观环境形象。二、环境生态绿化。三、大众行为心理。这三个实践又有三个层次的追求,一、景观感受层面。二、环境、生态、资源层面。三、人类行为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文化与艺术层面。如果狭义定义景观规划设计,那么主要对应第一个方面,即主要基于景观感受层面,是关于视觉的所有自然和人工形态及其感受设计。

从景观规划和当代艺术两者的定义中,我们不难发现它们有很多共通之处,景观规划作为设计领域较之纯粹的艺术而言它更具有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而在当代艺术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在它复杂的定义背后,重点还是在于“当代”,即能够反映当前主流的意识形态以及面对的各种社会、经济、人文、环境的问题。不论是现代、后现代、极简主义等是否具有当代性是评价的重点。如果研究景观历史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景观是后于基础性建设的,过去作为一种锦上添花的角色在建设中扮演建筑和规划的配角,而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生存环境的恶化,景观的概念被重新定义了,它弥补了规划与建筑无法涉及的领域,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景观的发展是与时俱进的,它所具有的“当代性”也是最强烈的。如果狭义地看待景观设计,将其看作一门视觉艺术的话,那么如今中国景观行业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就直接反映了随着城市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老百姓审美意识的觉醒,以及对美的体验的不断追求。如果广义地看待景观,将它作为一门关系人类生存环境的学科,我们又不难发现它在城市总体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以及国土资源规划当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它对于提高生态水平维护城市可持续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积极面对解决环境污染和提高生态效益等热点话题。因此,景观规划的当代性与当代艺术从评价概念的角度来看它们是一致的。

当代艺术与景观规划的潮流与人物

纵观景观历史,发起专业变革活动的基本上多不是景观规划设计本行,而是建筑师、规划师和艺术家。其中艺术家思维敏锐灵活,天马行空,成为主要力量。当代设计风格流派其实就非常多,但与景观规划设计产生比较明显的作用的是极简主义和大地艺术。而这些设计风格是以艺术家思潮为先导的。后现代主义之后,世界上已经没有主导型的权威艺术思想流派。比如之前席卷全球的国际式现代主义,之所以遭到唾弃,就是因为它粗糙、漠视人性,因此后现代主义才会有这样一个奇特、错综复杂的历史环境下闪亮登场,成为一个时代的主导思想,而历史证明后现代主义的大部分理论经不起时间的检验,它最大的好处就是让人以多元的视角来看待这个世界,可以接受与容纳比人不一样的观点,这一点对当代艺术影响甚深。

从艺术和设计之间关系的规律来看,新的艺术思想和新的艺术形式必将通过设计活动来发挥它的价值,同时设计必须通过当代的艺术来预测社会的文化走向。当代艺术在当代的建筑设计,当代的景观规划设计,当代的广告设计,服装设计和工业设计都得到了推广,并且已经产生了一批引人注目的作品。许多艺术家在景观领域也进行了创作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许多著名景观大师的设计也更多的以艺术作品的形式出现,很难再归纳是一个设计作品还是一件艺术作品,这种交融与结合是当下最流行的潮流。

跨越景观规划与当代艺术之间的典型代表人物有美国的彼得沃克、玛莎施瓦茨和保加利亚艺术家克里斯托佛与珍妮夫妇。其中彼得沃克是极简主义的代表人物,综观他的作品,在平面布局上,沃克善于运用一系列的几何形体进行重复的罗列,交叉或者叠加,形成复杂却井然有序、美丽而无比巨大的图案,无论向下俯瞰或者是置身其中,都令人过目难忘。在德国慕尼黑机场凯宾斯基饭店的环境设计中,大楼前的庭院平面布局形式为两组巨大的互成角度的重叠网格,由低矮的黄杨篱,彩色沙砾、圆柱形栎树和草坪构成的一个矩形网格系列与另一个与之斜交的网格相互重叠,色彩多变,气势恢弘。此外,保加利亚艺术家克里斯托佛与珍妮夫妇是大地艺术的代表人物,他们在德国和美国的一些创作,耗资巨大,历时漫长,覆盖范围广阔,产生视觉冲击力强烈而视觉意图背后的意图更加令人深思。克里斯托夫妇的“大地艺术”中最为人熟知的,是把桥梁、公共建筑物、海岸线等包裹起来,形成让人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景景观。最后,作为20世纪中后期现代景观艺术的标志性人物,拥有景观建筑师和艺术家双重身份的玛莎・施瓦茨,一向以不走寻常路和挑战传统的设计手法而享誉国际景观建筑界。她的作品很注重形式美的表现,诸如方形,圆形及椭圆形等纯几何空间与形体,充满重复韵律的简洁平面;网格以及它的三围拉伸形式――方块与超尺度的物体并置而变得生机勃勃;抽象艺术与极简艺术的排列手法;点、线、面、体、明暗、色彩等元素的运用,施瓦茨认为,景园是一个与其他视觉艺术相关的艺术形式,景观作为文化的人工制品,应该用现代的材料建造,而且反映现代社会的需要和价值。面对她的作品,人们都会被其简洁现代的布置形式、古典元素、浓重的原始气息、神秘的气氛所打动,这也是她作品的过人之处――艺术与景观的无声结合赋予了作品全新的含义。

3.景观设计与当代艺术家

由艺术家牵头发展起来的景观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中国,如火如荼的景观建设已经进行了十年左右的时间,每年都耗费着数千亿的资金,同时吸纳着大量的设计师、规划师、艺术家的参与。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是建设的中心,也是诸多著名项目的发祥地,其中旧区改造项目是最为特殊的一种类型。如北京的798艺术园区、上海的M50莫干山路艺术园区、深圳的画家村。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北京的798艺术园区,原798厂废弃多年的破旧厂房,因这些年来一大批艺术家的涌入,798摇身一变成为荟萃中国尖端艺术作品的殿堂。LOFT和SOHO两大概念的798刚一出现,便吸引了众多惊喜的目光、人们将其比作巴黎的“左岸”、美国的“SOHO”。798艺术家门制造梦想的工厂,也是观光者思想的驿站、梦游的天堂。起因是2002年一些艺术家用较低的租金租下一些厂房作为工作室、画室、摄影棚、展厅等艺术场,他们重新规划和设计这些厂房,使得它们极具个性和吸引力,成为了彰显艺术家个人艺术修养和品位的载体,得到了众多的艺术家青睐,于是798艺术家群体的队伍就慢慢发展壮大起来。798艺术区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与美国纽约苏荷区的情况几乎如出一辙。100多家艺术机构租用了这里大约2万平方米的旧产房,798成为拥有百家艺术中心、画廊、艺术家工作室、设计公司、餐饮酒吧、时尚品牌的当代艺术空间,形成具有国际化色彩的SOHO式艺术群落和LOFT生活方式,被人们称作后现代主义艺术基地、民间艺术村。

当代艺术与景观设计的融合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景观生态规划的概念篇6

景观;建筑设计

景观建筑设计作为一个单独的概念,出现在西方等发达国家,有几百年的历史,最早的如英国在1863年就有了景观建筑设计的理念,而在我国,建筑建筑设计的兴盛,只有在改革开放后的短短的一段历史,而在现在将其提上议事日程并引起重视的,是源自遍地开花的广场、市政道路、城市公园的建设以及开发商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迎合消费者的口味、提高其楼盘品味而推崇的景观建筑设计。

可是现在,人们对于景观和景观建筑设计有许多误解,以为就是修一些宽阔的、有绿化的道路,或者在城市广场上立个雕塑、设个喷泉、搞一片绿化等等。产生这些的原因就是这些人没有真正理解景观建筑设计的概念,忽视了它同时也是一门科学。首先,如果我们要认识它,就需要科学的分析土地、认识土地,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土地进行规划、设计、保护和恢复,如此,才能设计出真正意义上的景观建筑。然而,我们现在来单独定义"景观"和“景观建筑设计”是很困难的,因为它与规划,园林,生态,地理等多种学科交叉,融合,在不同的学科中具有不同的意义,而我们常常接触到的"景观建筑设计"(又叫做景观建筑学),是指在建筑设计或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对周围环境要素的整体考虑和设计,这里的环境要素,包括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使建筑(群)与自然环境产生呼应关系,使其使用更方便,更舒适,并应该提高其整体的艺术价值。这个概念更多的是从规划及建筑设计角度出发,关注人的使用,即与作为自然和社会混合物的人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具体的景观建筑设计,它是关于土地的分析、规划、设计、管理、保护和恢复的科学和艺术。因此,这里景观建筑设计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是它们两者的有效统一体。因此,作为一名景观设计师,他的工作是以景观设计为主体,他所要解决的是一切有关户外空间设计中的问题,比如户外空间中建筑与建筑、建筑与植物、建筑与人、人与植物等关系问题,它的最终目的是帮助我们同周围的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他们生活生命的地球和谐共处,并且在其过程中要考虑历史和文化的继承性。而这明显的不同于建筑师设计时仅仅考虑建筑单体的设计。

我们在理解景观建筑设计时还应该区分好它和园林规划及设计概念的区别,如果我们将景观设计同“园林规划及设计”、或者“造园”混为一谈,这种理解会过于狭隘,景观不仅仅是大广场上的花园或开发出来的风景旅游区(当然也包括产生的园林及园林建筑等),景观是不同尺度的大的综合体,包括的建筑、道路系统、生态系统等,其实质是土地的概念。确实,"景观建筑设计"最早是从设计漂亮的园林和花园衍生而来的,但这个专业发展至今,早已跳出传统"园林设计"的小圈子,而逐步延伸到设计大众的公园、绿地系统、城市,现在甚至已发展到区域景观设计、沿高速公路沿江地带的景观设计、国土及地球景观设计。因此景观建筑设计

本质上应是在不同尺度的土地上,建立作为自然和社会混合物的人与周边环境的关系,比较园林设计,景观建筑设计的外延和内涵都要大的多,这也是这二者的主要区别。

前面提到了景观建筑设计的一些主要内容,但是为了我们更好的理解它,还是要进行一些较为详细的介绍。景观建筑设计包括那些内容,这根据我们研究它的出发点不同而有很大不同。大面积的河域治理,城镇总体规划大多是从地理,生态角度出发;中等规模的主题公园设计,街道景观设计常常从规划和园林的角度出发;面积相对较小的城市广场,小区绿地,甚至住宅庭院等又是从详细规划与建筑角度出发;但无疑这些项目都涉及景观因素,而在规划及设计过程中对景观因素的考虑的景观建筑设计,通常分为硬景观和软景观。据我理解硬景观是指人工设施,通常包括铺装,雕塑,凉棚,座椅,灯光,果皮箱等等;软景观是指人工植被,河流等仿自然景观,如喷泉,水池,抗压草皮,修剪过的树木等等。国外将景观建筑设计进行了非常详尽的分类,这也为将来这门学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最后,我们来讨论一下评价景观建筑设计的标准。一般认为,景观评价的标准是多种多样的。从规划设计角度来看,评价景观设计的好坏,不单单在于环境好看与否,更重要的的是其是否解决了功能,氛围等问题,是否形成了适宜的场所感,使用上是否方便舒适,与周围环境是否和谐,融洽等等。而从总的大局来看,要看设计解决作为自然和社会混合物的人与周边环境的关系的效果。

[1]吴良镛.世纪之交的凝思:建筑学的未来[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景观生态规划的概念篇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2002102

1 相关概念界定

1.1 生态旅游

从生态旅游概念被提出,距今已经有31年了,就目前其概念界定还是模糊。国际生态旅游学会提出生态旅游是游客有意识的到目的地旅游,实现了解当地文化、自然等知识,这种旅游活动除了尽可能维持当地生态系统、财政上使当地居民受益、对当地自然游憩环境负有责任之外,还肩负着使当地经济繁荣、使当地居民的生活品质提升,同时尊重并维护当地居民群体的传统文化使其保持完整性。这个定义在传统定义上增加了居民收益内容,而当地居民是旅游规划中不可或缺的考虑对象,本文也采取此定义。

1.2 生态旅游规划

生态旅游规划作为旅游规划的分支之一,以生态旅游资源为依托,运用旅游规划的原理和方法,它要求从整体出发对生态旅游活动空间进行合理布局,是生态旅游目的地进行旅游开发、建设的法律依据,是生态旅游区社会、经济、环境效应和谐的指挥官。

2 国内研究进展

相比较国外,我国的生态旅游规规划起步较晚,关于生态旅游的研究兴起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中国于1994年成立了“中国生态旅游协会”(CETA),紧接着1995年与1996年分别在云南西双版纳和湖北武汉召开了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后又有1999年被国家旅游局定为“生态环境旅游年”,这时生态旅游正式成为了被广泛倡导的一种旅游形式。

2.1 生态旅游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生态旅游规划具有协调性,即旅游目的地的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决定了生态旅游规划必须以生态原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为指导思想,而规划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旅游资源的保护,影响着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规划是否合理,决定了旅游业能否可持续发展。刘玉安(2006)以典型生态旅游区石河子为研究对象,认为实现当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保护当地生态环境旅游资源、突出旅游特色、营造良好的交通等服务环境、旅游宣传与环境保护相结合、保护游客利益。

2.2 生态旅游规划原则、理论与方法研究

旅游规划中要遵循市场导向、资源依托、法律监督、宏微观相结合等原则,生态旅游规划除了要遵守这些一般原则外,还要充分考虑生态旅游本身的特点,遵循保护先行与适度开发原则、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的原真性原则、各方利益共享原则、环境教育原则。国内学者对生态旅游规划原则的研究大体差不多。康宏成(2010)对生态旅游规划的原则也进行了总结,认为要遵循适度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原则、保护性原则、自然与文化的原汁原味原则、各方参与原则、服务设施生态化原则、环境教育原则。

生态旅游规划是一个系统工程,生态旅游规划除了一般旅游规划基本理论外还有众多符合其自身发展规律的理论来指导,其中可持续发展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生态伦理学理论、生态美学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是最为重要的。申利(2004)阐明景观生态学是生态旅游规划的主要理论之一,分析了在景观生态学指导下旅游规划的过程,肯定了规划结合自然环境的旅游规划的景观生态学途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科学技术方法被运用到生态旅游规划中,典型的如GIS(地理信息系统)因具有强大的图形数据采集、空间数据可视化和空间分析功能,为生态旅游规划中提高工作效率与其科学性提供了理想的平台,在生态旅游规划中受到广泛的应用。刘芳(2009)认为GIS的应用必将给生态旅游资源的调查评价、旅游市场分析、开发空间规划以及当地环境保护监测与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薛达元(2014)采用GIS对黔西南地区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分析黔西南州旅游资源特征,规划该州生态旅游发展方向和特色。

2.3 生态旅游规划实证研究

生态旅游规划的实证研究是国内学者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对自然保护区、乡村旅游地区、民俗文化生态旅游区的规划研究方面。刘佳静(2008)以福建莱溪岩风景名胜区为例,将生态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贯彻到风景游赏规划的实践中。王志臣(2012)分析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面临的管理体制不顺、自然资源和自然景观遭到破坏、布局不平衡、缺少规划等问题,并就宏观层面国家生态旅游发展规划以及对单个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建设规划的编制进行了探讨。张念萍(2014)概述了乡村生态旅游的几个基本类型,并分析了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乡村生态旅游规划设计内容和发展战略。刘晓明等(2013)对新农村建设、农村生态旅游规划的基本概念进行了阐述,对新农村生态旅游规划的内容、原则作了归纳和总结,同时讨论了新农村生态旅游规划的要点。此外,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有学者对城镇化建设中的生态旅游规划进行了研究,李吉来(2013)认为在快速城镇化的进程中,生态环境的建设很重要,通过不断探索实践,做到既尊重当地生态环境,又提高城市与乡村生活品质。魏文波从文化与生态结合的视角出发,以生态学旅游理念为基础,以民俗文化旅游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民俗文化生态旅游的概念。吴妍(2008)认为民族旅游规划要充分体现民族性和现代性,要以保护为前提,在此前提下开发民族文化资源,同时注重民族旅游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文化效益。

景观生态规划的概念篇8

目前全国多数农林类院校的景观设计类专业都开设了景观生态学课程,而且大多是专业必修课,但是与其他专业课相比,学生对景观生态学不够重视,学习兴趣不高,修完该课程后在做设计时,更多从美学和功能方面考虑,生态意识体现不明显,教学效果不太理想,究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教学内容急需整合

对不同的专业,景观生态学的本科教材在内容取舍和深度确定上差异较大,目前还没有一本完全针对景观设计类专业的景观生态学教材。徐化成先生1996年率先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景观生态学教材,书中的很多应用实例都是从林学专业的角度谈的,比较适合于传统林学专业的学生学习。[1]郭晋平教授和周志翔教授于2007年领衔主编了景观生态学教材,与以往的教材相比,虽然在内容上更加全面系统,但主要是针对森林资源类本科专业教学编写的。[2]对于景观设计类专业的同学来说,由于专业背景不同,完全采用该教材学习也不太合适。适用于景观设计类专业的景观生态学教学内容体系急待完善。

2与其他专业课的学习结合较少

据了解,由于没有完全适合于景观设计类专业的教材,授课教师也多数只是具有林学或生态学的专业背景,讲课及安排实验时与其他专业课程如景观规划设计、景观工程等结合较少,因而学生认为该课程的学习与景观规划设计的联系不大,不愿意花时间学。

3教学方法有待改进

多数教学以理论内容为主,实践教学环节较少,没有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教学过程过于理论化、抽象化,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对景观设计类专业景观生态学教学的建议

1建立和完善教学内容体系,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合理的教学内容体系,既不能完全偏离于以往景观生态学教材的一般内容(景观结构、景观功能、景观变化、景观规划管理),同时又要具有景观设计专业的特色,基于此,结合目前国内主要的景观生态学教材和相关专著内容,可以制定以下教学内容体系。

(1)绪论。要求掌握景观和景观要素的概念和特征、景观生态学的定义和内涵、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理解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比较欧洲、北美和中国大陆景观生态学学派的基本观点;了解景观生态学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3]绪论部分是该课程的首堂讲课内容,绪论课讲得成功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讲述景观生态学的相关绪论知识外,最好能简单介绍当前景观规划设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点明景观生态学的发展使当代景观规划设计更为理性和科学,景观规划设计需要景观生态学思想来指导。

(2)景观要素基本类型。要求掌握斑块、走廊、本底的概念,理解斑块大小、形状的生态学意义,了解走廊的作用及类型。[4]本部分内容的重点或难点可与景观规划设计的内容结合起来阐述,如边缘效应与人类聚居地的选择、河流走廊与滨河风光带的设计、网络本底与城市绿地系统网络规划等。[5]

(3)景观的总体结构。要求掌握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了解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掌握景观多样性的类型,理解景观异质性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本部分内容与景观规划设计联系较紧密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是“格局多样性在景观规划设计和物种多样性保护方面的重要意义”,讲课时可重点阐述。如通过景观空间格局对生态过程的影响研究,寻求合理的景观配置,在景观规划和管理时考虑物质流的利用率以及营养元素的循环;通过景观连接度和连通性的研究,正确地理解景观规划与管理的原理,其目的不仅仅是提高景观中各单元之间的连通性,更重要的是增强景观单元之间的连接度;在修建道路时,为了降低道路对生物迁移的阻隔作用,可以通过建立桥梁、隧道、增加廊道,达到保护生境的目的等等。[6]另外,在讲到森林景观的异质性时,可补充古树名木的有关知识。

(4)景观形成因素。景观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生态系统组成的,是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及其生态学过程、地域文化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有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植被、干扰五方面的因素。前四方面的知识学生在中学的地理课上已学过,讲解时不必太详细,以图片展示为主,稍加复习就行了,而该章的重点应放在干扰因子这一内容上,应掌握常见干扰的类型及其生态效应。

(5)全球环境问题。修过该课程的学生除了应具备较系统的景观生态学知识外,还应具有较高的生态素养,与其他没修过生态类课程的学生相比,要有更强的生态环保意识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因而了解全球化的生态环境问题,激发学生形成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节俭资源消费和节制发展的生态意识,促使学生自觉地运用景观生态学有关知识去分析和处理社会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具体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6)景观生态流与景观功能。要求掌握景观生态流的基本观点、基本机制及五种基本形式(空气流、水流、养分流、植物流和动物流),分析景观要素类型对景观生态流、景观要素间相互作用的影响机制和生态效应;理解景观的一般功能(生产功能、生态功能、美学功能、文化功能)的内涵。教学中发现学生对本章比较感兴趣,因为他们觉得有很多知识点都比较实用,如山谷风与露营地的选择,城市热岛效应等。

(7)景观动态变化。掌握景观稳定性的概念及影响景观变化的作用力类型,不同强度干扰对景观变化的影响;理解景观稳定性的特性。本章理论较多,需要补充一些应用性的内容,否则讲课时枯燥乏味,学生没兴趣听。例如结合多样性导致稳定性的原理及植物群落生态学的有关知识,补充“演替顶极理论在园林植物配置中的应用”这一内容,教学效果就很好,学生非常感兴趣。

(8)景观生态分类与评价。景观生态系统分类是研究景观结构和功能的基础,同时也是景观规划与管理的前提。本章教学要求学生了解景观分类的原则,掌握景观评价的基本内涵、评价内容、指标体系、工作步骤和基本方法等。结合典型案例讲解,效果较好。

(9)景观生态规划设计。要求了解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起源与发展,理解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内容与原则,掌握景观生态设计的原理与类型。本章内容与其他景观设计类专业课程结合最紧密,学生学习兴趣很高。讲课时,有针对性地讲解一些国内外生态规划设计的经典案例,如德国杜伊斯保北区公园规划设计,中山歧江公园规划设计等。

2课程实验多与其他专业课程知识结合

就景观设计专业而言,景观生态学是专业基础课,课程实验若能与其他专业课程知识(如景观规划设计、景观工程)结合起来,不仅能有效巩固该课程内容,还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04级花卉与景观设计方向的学生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广州火炉山森林公园景观生态改造建议”,实验要求运用所学景观生态学、景观规划设计、景观工程、园林树木学等学科的知识对火炉山的景观进行分析评议,提出景观生态改造建议。实验先由任课老师带队组织学生去现场实地勘察,并邀请景观规划设计、景观工程、园林树木学的老师一同现场指导,然后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分析讨论现状情况,提出改造建议,撰写实验报告。结果实验很成功,大部分同学的实验报告除了文本外,还附加了规划设计图纸,把改造建议图文并茂地表达出来。

3教学实习尽量与其他课程一起组成专业综合性实习

与其他专业课程一起组成综合实习,不仅能节省实习经费,而且增加不同专业课程的指导老师数量,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更全面。当然,要使相关的专业课程实习集中一起进行,需要在教学计划里统一安排好实习时间,否则因为时间冲突而引起的调课问题很麻烦。

4完善考核内容与形式

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灵活选择多种考核形式,打破一张试卷定成绩的传统。成绩评定时加大课程论文的比例,可考查学生的文献资料查阅、调查研究、应用写作等综合能力;加大平时作业的比例,可促使学生认真对待平时作业,增强其动手实践能力。

5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大量优真和清晰动感的画面、图表和视频等形式,使得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具体化、教学内容情景化,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与接受,提高讲课的效率。但是单纯采用多媒体教学,完全摒弃传统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创造力被束缚,教学风格被抹杀,教师成为多媒体课件与学生之间的解说员,使得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讲课时采用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教学效果会更好。

三结语

景观生态学是生态学的分支学科,该课程的先修课程是普通生态学,因此在讲课中要有针对性地补充相关生态学基础知识,特别是生态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另外,为景观设计类专业的学生授课的景观生态学教师除了要求具有扎实的生态学知识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景观规划设计专业知识,这样讲课时才能将生态学的知识和景观规划设计的相关内容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学生才会有较高的学习积极性。总之,有责任心的教师,合理的教学内容,优良的教学方法是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参 考 文 献

[1]徐化成.景观生态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2]郭晋平,周志翔.景观生态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3]肖笃宁,李秀珍,高峻等.景观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4]李建新.景观生态学实践与评述[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

景观生态规划的概念篇9

【关键词】花园式办公楼;景观设计;措施

前言:都市办公族是从事脑力劳动的人群,窗外优美的景观环境将成为工作之外的视觉休息点,优美的环境将会起到振奋精神、减轻疲劳的作用。运用景观规划与设计,形成一种与生态规律、审美标准、民族文化特点的多样化相符的实用功能方式,而且景观设计能够保护以及调节部分范围中的生态,改变局部环境气候状况。根据办公园区的商业特点,在办公区与休闲区之间创造鲜明的景观形象,打造丰富的视觉焦点,可以为办公族带来身心的愉悦。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让很多办公群体对空间环境的认识和要求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特别是工作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办公时间不断增加,对现代办公空间环境的设计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因此办公空间的人性化设计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

1景观设计措施

1.1 概念

设计概念对于办公楼景观项目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概念的确定决定了项目的定位及方向,设计概念需要从设计阶段一直贯穿于整个项目施工完成,所以参与项目的专业人员都需要了解到景观设计概念的意图,这样才能最好的落实,实现最初的设计概念,并且另所有接触项目的人们都能非常直接的感受到。

1.2 主题

景观设计的主题是根据项目所处区域、项目性质、定位、建筑主题等相关因素分析深入了解之后,由景观提出的景观区域的并且适合整个项目的景观特色主题,主题的来源可能是延续建筑的总体风格,也可以是项目所处区域的文化主题的提炼,景观主题的确定对于景观形式、景观空间定位及布局都起到控制性作用,所有景观元素,景观语言都与景观主题相契合,并且融于建筑,使整个项目凸显出鲜明的主题特色,并与环境融合统一。

1.3 目标

办公区景观的设计目标应该明确,首先应该是提供人性化的办公环境,提供舒适的绿色空间;其次是建立起办公空间与城市空间的联系,空间之间的联系应该是多元的;第三是跟随国际趋势,打造生态节能的环保型景观办公园区。

1.4 设计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 设计以人为本,我们需要从人的角度出发进行分析,根据办公区的特点进行设计,包括人们的活动时间、人车流线、动静活动区域的区分、人性尺度空间的互动以及人体工程学的运用等。

(2)地域性原则 根据基地所处区域,研究其气候因素、周边环境、当地的人文历史等,尊重场地,尊重文化。

(3)风格统一原则 景观设计风格需要与建筑规划及周边环境和谐统一,这是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

(4)生态节能原则 绿化率是最直接的体现,同样的景观设计应该注意区域内的小气候,注重生态性,并且植物配置方面应该选取本土植物,节水植物等,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设计应该融入景观,与建筑的中水回收系统连接的场地灌溉与排水系统也是需要注重的。

1.5 规划布局

景观空间布局应该遵从建筑规划总体思路,延续规划空间及形式,根据建筑围合空间形态,建筑及景观功能分区,交通流线等规划布局相应的景观空间,景观空间应区分主次,并确定建设投入比例。

1.6 植物配置

绿化作为环境的重要元素,就像一个美丽的风景画挂在窗外,创造一种轻松的办公氛围。植物配置首先应该从延续规划入手,理解景观空间布局,提出绿化配置框架。其次是骨干植物的品种配置方案,根据绿化框架及总体建筑及景观形式及主要材料色彩,提出相应的植物品种建议,形成整体的绿色空间层次配比概念;同时结合景观重点空间,节点空间,配置特色的景观造型植物,作为软景的视觉焦点。

2工程实例:

上海枫林路医药研究大厦二期景观设计(设计开始时间:2014.4;设计面积:约14000O;设计阶段:方案-施工图):该项目坐落于上海市徐汇区西南侧,南临上海电气工业学校徐汇校区,东临徐汇新湖云庭,西临4号线东安路地铁站。基地内已建成一栋L型具有ArtDeco装饰艺术风格的办公楼,楼前广场区域景观是我和团队进行设计的范围。如何把徐汇区具有的百年历史人文气质以及徐汇目前发展所形成的科技创新氛围融入到我的设计中是我在方案阶段一直思考的问题。这里景观的设计要延续建筑ArtDeco的风格,L型的建筑规划为整个地块留出一块完整的景观空间。这块空间既是城市空间与办公空间的分隔,又将整个项目与城市空间相联系。同时,景观空间更需要与整个建筑形成呼应。我提出了用绿化对应建筑的形式,布局一个对称的L型空间围合,形成看似围合独立,但又视线通透的景观空间。空间的主要组成元素有:围合的乔木树阵、大草坪、中心人防构架、中心镜面水景。我们将绿化区域抬高,设计了一排矮墙,矮墙材料的选用与建筑贴面保持aaaa一致,灯箱则用了竖向排列的铁艺进行装饰艺术造型。我的设计也要与时俱进,重点突出创新意识。在广场中央设计了一镜面水景,水景一端与地库入口连接,地库入口上方建一片树叶造型的人防构架,取“一叶一菩提”的禅意,希望给在这环境中工作和生活的人们带来一丝宁静惬意的感受。我认为,这一重点景致设计既体现了这个构架的功能性,又平衡融合了整栋建筑装饰艺术的复杂繁重,而树叶的叶脉横条造型又呼应了ArtDeco元素。施工图阶段为配合建筑、结构专业设计师的工作,以及更好的表达我的设计,我还组织了团队自行推敲搭建了树叶造型顶棚的模型,

得到业主及建筑、施工团队的一致认可。在地库顶存在覆土少、荷载低的情况下,我设计将景观绿地抬高,下部增加轻质材料,既满足绿化种植需求,又保证了建筑的荷载要求。

3结语

传统的办公空间DD城市CBD等办公写字楼,已带来了一些明显的社会问题,如交通堵塞、人口高密度、办公族“亚健康”等,而花园式办公园区是一种低密度、高品质、个性化的商务办公模式,其必将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亲睐。而景观设计必须遵循“以人为本原则”、“地域性原则”、“风格统一原则”、“生态节能原则”四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打造真正花园式的、利于人们身心健康的绿色办公空间。

参考文献:

景观生态规划的概念篇10

关键词:乡村景观;城市化进程;乡村景观规划;观光农业

中图分类号: X3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20.012

1989年,自从我国第一届景观生态学研究会召开以来,相关学术界人士在景观方面的研究注入了很大的精力,同时给我国乡村景观的发展带来了机遇。由于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乡村作为农业发展的主要承载地,其良好、高效的发展是整个农业发展的根本。因此,对我国乡村景观规划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理论意义。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乡村景观的发展也面临着相当大的机遇和挑战,为做好维护其特色和传统型原貌的工作,结合乡村的特点,建设合理的乡村景观规划是学者们研究的重要方向。

1 乡村景观及乡村景观规划的概念

我国乡村景观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起步比较晚,至今关于乡村景观的定义还没有得到一个统一的概括。我国学者谢花林等在景观生态学的视角下,提出了乡村景观的研究范围在各个相邻的乡村地域内,由土地单位交叉形成的嵌块体,其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形状差异、大小差异以及配置差异,因此也带来了美学价值、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他认为乡村景观不仅受到自然环境的束缚,而且还受到人类经营策略和经营活动的制约[1]。王云才认为,乡村景观是存在于城市景观之外的空间,以自然环境为主,包括文化景观、经济景观、乡村聚落景观以及自然景观,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复合体,以农业为主要特点的生产景观、乡村特有的田园生活文化和粗放型的土地使用景观等[2]。综上所述,专家学者对乡村景观的定义表达有一定的差别,但其共同之处是对乡村景观所包含的以自然景观为特色的人文景观、存在着经济价值、生态价值以及美学价值等观点的认可。

乡村景观规划的概念主要是以发挥资源最大化利用为出发点,在保护景观原貌的前提下,是一种合理设计、规划乡村景观的不同行为的行为体系,其规划设计是依据乡村景观所包含的自然景观的功能性、生态性、适宜性、经济合理性、社会文化性以及继承性这六大特性为基础,构建乡村景观发展的可持续模式。刘黎明提出,建好乡村景观规划,必须要考虑乡村土地使用合理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打造一种舒适、安全、健康、优美的居民生活环境,形成符合我国乡村特色发展的生态系统[3]。

2 我国乡村景观规划的发展现状

我国乡村景观规划的发展现状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一是从景观生态学方面进行的应用研究。现阶段的研究主要关注在生态脆弱地区,比如西北农牧交叉带、黄土高原和城乡结合区为研究范围,采用景观生态设计方法和景观系统分析方法相结合,比如学者肖笃宁等出版的《景观生态学:理论、方法及应用》和《景观生态学研究进展》;二是从乡村地理学和传统农业方面进行的应用研究。如郭焕成的《黄淮海平原乡村发展模式与乡村城镇化研究》,详细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乡村发展的经济问题,对区域乡村发展机制和模式进行了探讨研究;三是从乡村土地利用规划方面的应用研究。其研究的重点方向是土地使用的优化配置,合理调整乡村住宅地和农业用地,挖掘土地资源的潜在价值,改造乡村景观新面貌,但是对景观模型的研究和生态规划研究比较浅显,乡村景观的系统分析也没有得到深入的论证,这是研究存在的不足,也是以后需要学者更加关注的研究方向。

3 乡村景观规划措施

3.1 将观光农业纳入乡村景观规划中

伴随着社会化、工业化、现代化的高速发展,人们厌烦了城市的浮躁,开始向往乡村环境的大自然美景和具有其特色的人文景观,因此,乡村旅游应运而生,也带动了乡村景观规划的发展研究,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和观光农业的结合是发展的潮流趋势,观光农业不仅能够在增加就业机会、改善当地居民收入水平、有效进行生产再分配、创新农村生产方式、调整乡(镇)产业结构等方面发挥出良好的作用,而且能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2 借鉴国外成功的研究经验,提出适合当地特色的规划设计

和国外比较发达的乡村景观规划的研究及实际应用水平相比,我国的发展还比较落后,引进国外提出的在新农村建设基础上,设计乡村景观的规划理念,结合我国实际,找出符合我国乡村地区乡村景观建设的发展方案。国外在农村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农村战略构想,并在韩国得到成功的应用研究。当今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加速发展,农村的面貌也发生了新的改变,新农村建设正符合目前发展的趋势。根据我国景观存在着地域文化差异和多样性,应结合乡村的地域性优势,构造符合我国乡村特点的景观设计。其中务必要考虑的是把乡村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风俗等景观相互结合,突出差异和特色,增强乡村景观规划的唯一性,同时维护景观的原貌的安全,保留其传统性,达到乡村景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谢花林,刘黎明,李蕾.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相关问题探讨[J].中国园林,2003,(03).

[2]王云才,刘滨谊.论中国乡村景观及乡村景观规划[J].中国园林,2003(01).

[3]刘黎明.乡村景观规划的发展历史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前景[J].农村生态环境,2001,(01).

[4]闫艳平,吴斌,张宇清,冶民生.乡村景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防护林科技,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