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思路规划范文

时间:2023-04-06 13:52: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作思路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工作思路规划

篇1

20**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关键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镇人大主席团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围绕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对人大工作提出的总体要求,认真学习领会十九大报告精神,结合乡镇人大工作实际,充分发挥基层代表的主体作用,凝聚力量,奋发进取,使人大工作更好地服务党委中心工作。

一、坚持党的领导,把握政治方向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是领导一切的。镇人大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贯彻于人大工作的全过程。一是紧扣根本,找准工作定位。要在人大代表、人大队伍、人大工作中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镇党委领导,自觉将人大工作放在地方发展全局中来谋划,坚持一如既往地向镇党委请示汇报工作,确保在思想上紧贴镇党委意图,工作上紧扣镇党委主题,行动上紧跟镇党委步伐,使人大工作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努力把镇党委的重大决策意图上升为全镇人民的共同意志,切实担负起人民的信任、历史的重托。二是弘扬主题,提升工作能力。坚持把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作为贯穿全年的首要政治任务,切实抓好镇人大和全体人大代表的学习培训,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好功夫。三是践行职责,发挥应有作用。深入贯彻落实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深刻领会新使命,提高政治站位,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人大助力发展和维护和谐的积极作用

二、坚持以民为本,关注民生要求

始终牢牢把握民生这一人大工作基本要求,在增进人民福祉上出实招,在保障改善民生上用实劲,更好地集聚民智、顺应民心、反映民意、贴近民生。一是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号召人大代表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联村联组、结对结户进行帮扶。示范引领群众清理农村生产生活垃圾、村内沟渠塘坝和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主动拆除“四房”,当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排头兵”。二是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结合打黑除恶工作的开展,搞好平安创建活动,各级代表开展大走访、参与召开户主会,对非法生产、经营储存烟花爆竹的行为进行监管,开展食品安全执法检查,持续关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情况和特殊信访对象舆情事件,确保大局和谐稳定。三是促进各项事业发展。盯紧脱贫攻坚、村庄规划、农业生产、社会保障、集镇建设、教育布局等重点民生实事,坚持以民为本、关注民生要求。

三、坚持科教兴镇,充实人才储备

在本月*日,我和一位市人大代表在走访一位老支部书记时,他郑重的向我提出,要尽全力保住武穆祠小学的想法,我问他“这座小学现在有多少学生”,他说“***个”,当听到这个数字后,我给他解释,没有生源,学校如何发展,如何给孩子们带来系统的教育,保住这所学校还有意义吗?还有一所小学,校长生病休长假,代校长是一位代课老师(在这里我绝对没有贬低代课老师的意思),但是没有系统的教育规划,没有强有力的师资队伍,教育该如何发展?21世纪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我们的孩子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有很多天赋异禀的学生因为没有好的教育,逐渐泯然众人,作为一位政府工作人员和人大工作者,我非常担忧桃林教育事业的发展。目前桃林中小学教育现状是14所小学,5000余人,3所中学,1600余人,教学没有规模,代课老师偏多,共***人,我之所以列出这些数字,我是想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做大做优做强我们的教育事业,我在此次人大会上提出桃林教育发展,是想给在座的各位抛砖引玉,在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一起为桃林教育发展构建出十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蓝图,少年强则桃林强,为了我们的孩子,我们应该做点什么,也必须要做点什么。

篇2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年初工作要点,全面贯彻县委工作会议精神,从抓党员理论学习,强化队伍素质,搞好基层组织建设、宣传教育、廉政建设、社会稳定等方面下功夫,进一步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实现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的紧密衔接,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全县建设事业的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和政治素质

局党委十分重视加强对全体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与培训。坚持干部职工学习制度和支部学习制度,学习做到“三有”,即有计划、有记录、有考核。

在学习安排上,突出抓好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党委中心组学习,着重提高班子成员的政治理论素养、宏观政策把握、党性意识和依法行政能力。中心组学习坚持每月一次,实行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第二层面是中层以上干部的学习,着重抓好政策业务能力和行政管理水平的提高。通过局务会,把理论学习与城乡建设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使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认清形势,明确目标,坚定信念;第三个层面是全体党员干部的学习,着重办事能力、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提高。以各支部为单位,层层制定学习计划,落实学习内容,注重把理论学习与政策法规学习、业务知识学习有机地联系起来。充分调动全体党员干部的学习积极性,切实保证学习质量,提高学习效果。

在学习内容上,根据县委、县委宣传部的学习部署,局党委于年初就制订了学习培训计划。围绕学习、“八荣八耻”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围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统筹城乡发展的道路;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我县“十一五”发展良好开局等主题深入开展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中,局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参加学习,并按分工主动下到各支部进行交流学习,在全系统上上下下形成学习热潮。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有效地提高了我局党委全体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为促进我局党委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

二、加大宣传,不断推进党的思想建设

以发展、和谐为主题,充分利用《__宣传》、广播电视、党报党刊等媒体力量,采用简报、专刊、上街、“三下乡”宣传、开放规划陈列室、多媒体等形式加强以《城乡规划法》为主的法制宣传。共接待群众300余人,发放宣传资料800余份,解答80多问,让建设规划管理工作充分接受群众监督。20__年,上报工作信息84篇。

以活动为载体,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组织建设系统12名女职工参加县 “富益杯”跳绳比赛,获二等奖;以庆祝改革开放30年为主题,广泛征集城市建设成就图片;天然气公司青年志愿者在团县委开展的“进社区”活动中,到富世镇西湖、代寺镇为民义务维修、义务宣传、咨询,受到群众好评;组织了建设系统10名团员青年参加了义务植树;组织了23名青年参加无偿献血;组织了机关干部职工参观长滩古镇风貌,为定点帮扶的长滩镇规划建设谏言献策。通过一系列活动的组织参与,丰富了职工的文化生活,增强了建设系统全体职工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协助精神。

三、狠抓落实,不断增强和改进党的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

(一)按时召开党政定期联系会议,推进局属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及时传达贯彻落实上级的各项方针和政策,准确掌握建设系统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及时解决局属企(事)业单位的困难和问题,我局建立并坚持定期联系会议制度。今年召开了4次党政联系会议,充分听取局属各单位工作开展情况,征求企业

负责人对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针对企业存在的问题给予及时帮助,并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二)以增强干部执政能力为重点,建设高素质的“五好”班子。按照富委办发[20__]39号中共__县委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共__县委组织部关于20__年全县科局级领导班子开展“五好”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局班子及时召开党组会,研究制定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组。5月为学习教育阶段,学习以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重点学习了党的十七大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党的领导人关于加强党性修养等方面的论述,市县第十次党代会、县委十届二次全会精神以及有关业务知识,领导带头作笔记,写相关的调研文章。6月份进入对照检查阶段,领导班子成员在自我检查、开展交心谈心活动,并发放征求意见表,广泛征求下属企事业及服务对象的意见以便找准存在的问题。制定了__县规划和建设局班子“五好”创建活动规划表,为整改提高阶段打下基础。通过“五好”班子的创建活动和召开民主生活会,解决局领导班子在思想、工作、作风、廉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争创“学习好、团结好、勤政好、廉洁好、艰苦奋斗好”的“五好”班子,提高领导班子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本领,为__建设事业服好务。

(三)全面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开展创建“四强”基层党组织活动。局党委坚持把开展创建“四强”基础党组织活动作为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重要内容,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基层党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载体,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众活动、深入“三级联创”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贯穿到基层党的建设经常性工作中。用3年时间,分类指导,把下属11个支部建设成“四强”党支部。找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展领域、强化功能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更好地确立各自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工作机制,切实提高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能力和实效,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和凝聚力、战斗力。

(四)继续推进党务公开实施细则,深化党务公开制度。要求各支部把固定公开的内容及时公开,年底各支部贯彻执行情况书面报告局党委。通过工作的开展,增强了党务工作的透明度,构筑民主开放的党务工作新机制,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五)抓好党务、发展党员和老干部工作。

1、实现党组织、党员和申请入党人员队伍的动态管理。集中了一个月时间,建立了局党委11个支部党内基本信息库,形成以县委组织部为数据中心,县委各直属党委分级管理的全县党内基本信息资源管理体系。按年初计划,正抓紧发展党员工作,今年预计发展预备党员8个,按时办理预备党员转正手续。

2、建立了党费收缴预算制,确保目标任务完成。各支部分别建立了党员卡片,年初对党费进行了预算,严格按标准收缴党费,并对党费的收缴情况进行公示。“5.12”震灾来袭,局党委各支部积极行动起来,不管是党员干部、还是为灾区人民奉献爱心,交纳“特殊党费”17200元,累计捐款41865元。11月组织建设系统企(事)业单位开展“慈善一日捐”和“送温暖、献爱心”活动,捐款7000余元,捐衣物82件。

3、做好老干部工作,提高老干部工作制度、规范化水平。完善了“三个保障机制”,落实了老干部“两个待遇”,坚持“三访”、“三送”,注重解决老干部子女实际困难。

四、坚持制度建设,不断提高机关行政效能建设

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根据__县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切实做好改进机关作风加强机关效能建设近期工作的通知》(富效能领发[20__]2号)文件精神,我局重点从推进职能转变、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等方面着手,制定了《__县规划和建设局机关效能建设实施方案》,成立了局行政效能建设领导小组,由局长关义彬任组长,李富君、刘吉平、刘序为副组长,成员由机关各股室负责人组成。

(一)认真查找,总结问题。按照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要求,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重点围绕查找影响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和机关干部职工作风的思想观念、管理方式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细致的探讨,提出了当前我局存在的问题:一是服务意识不强;二是需进一步优化行政许可项目审批程序;三是责任不够明确;四是诚信意识不强。

(二)优化方案,整改到位。我局针对查找出来的突出问题确定整改内容,把解决具体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结合起来,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规范机关行为、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机关行政效能入手,在我局现行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了一次全面清理。一是深化机关干部人事制度改革,4月底在机关开展了中层职务竞聘和工作人员“双向选择”工作,很好地调动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形成了机关干部成才干事的良好环境,为提高行政效能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二是制定了《办事公开制度》,要求办事的内容、依据、行为规范、结果及监督必须公开。三是制定了《机关干部职工日常考核办法》,工效挂钩,每月兑现奖惩。严格上下班考勤和目标任务考核制度,要求职工挂牌上岗,局领导班子成员率先垂范,干部职工认真遵守,保证了政令畅通、秉公办事、文明执法,逐步解决了人难找、事难办等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三)简化手续,程序再造。为切实提高机关便民服务水平,认真组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理顺法律法规授权范围,明确行政许可和审批事项,依法再造行政审批程序,编制审批时间。将我局原来的行政审批事项6项,精减到5项。依据20__年1月1日起施行的《城乡规划法》和“扩权强县”后赋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 权、责,把“临时建设用地规划和临时建设工程规划”、“建筑业企业资质初审或审批”2项行政审批事项列入其中,最终确定了我局的行政审批事项为7项。审批时间由原来的全部承诺办结,清理规范为承诺办结4项,即日办结3项,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称赞。

经县编办同意我局成立了行政审批许可办公室,具体负责我局行政审批许可事项,授权首席代表驻县政务服务中心工作。同时明确了行政审批项目在单位内部的办理、审批流程、限时办结,直接问责,使我局的政务服务工作服务更优、环境更好,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好评。

五、强化责任,不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

根据县上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反腐败工作的要求,结合我局实际情况,把今年10月份做为我局反腐倡廉专题月。一是通过政治理论学习,组织收看廉政宣传教育片等多种形式的学习,以真实案例警示干部职工;二是各股室、站结合职责对工作中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进行了自查;三是各分管领导对照年初我局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工作的任务分解,查找差距,进一步落实和细化工作,提出了制度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一)抓源治本,继续开展专项治理工作。继续加大治贿工作的宣传,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从强化管理和监督入手,重点对工作作风、工作效率、项目审批等重点环节和重点部门加强继续教育。做好了民主评议和“行风热线”工作,强化评议结果的运用,并向社会公示了我局“公开承诺”的7个事项。

(二)强化监督,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一是坚持开门纳谰。采取发征求意见函,设立举报监督电话和意见箱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群众对我局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二是坚持廉政督查。在春节、“五一”、端午节期间局党委都及时对干部职工提出具体明确廉政要求,有效地杜绝了公费旅游、奢侈现象的发生。并结合县纪委要求,在全局开展了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督查,机关全体干部,局辖属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按《规定》进行了自查自纠,没有发现违规行为。三是坚持及时办理。对接到的意见、建议、问题、投诉及时进行梳理归纳,及时受理、调查、回复。

(三)加大违法违章查处力度,规范建设行为。为加大查处违法违章建设力度,我局制定了规划区内违法违章建设处置方案,以及建立了信息联络员制度,确定了富世镇、东湖镇以及各镇乡建环中心主任为违法违章建设信息联络员,协助违建行为的查处工作。年初,结合县城综合治理整治工作,对县城规划区内的违法违章建设进行了一次综合整治,拆除了违章房屋3000平方米。

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违章建设案件,严格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查处。今年,受理群众来信来访案件55起。其中:拆除4起、停工12起、现场协调处理17起、罚款7件。接待群众来访200余人次,回复率为100%。有效地遏制了违法违章建筑,规范了业主的建设行为。

六、确保稳定,努力构建平安行业

进一步完善安全稳定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畅通情报信息,切实做到责任不落实不放过、工作不到位不放过、隐患不排除不放过、原因不查清不放过。

(一)对建设系统有可能出现的一切不稳定因素进行了排查,做好了一建司、开发公司和设研所企业改制过程中相关协调、维稳工作,有效制止了越级上访等现象的发生。同时与富世镇西湖、釜江社区建立了维稳联络机制,坚持和维稳零报告制度,保证了政令畅通。

(二)认真做好纪检、监察工作,接待处理群众来信来访,今年共接件8件,办结8件,办结率100%,群众基本满意。

(三)进一步巩固整体联动防范工程建设成果,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继续深入开展平安__创建活动。机关干部职工和质安站、设研所参加了“五五”普法知识竞赛,着力推进“五五”普法。

(四)加大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力度,认真贯彻《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处罚办法》,强化监管措施,每季度均召开了安全生产工作会,对安全生产月的安全工作进行强调和部署,对安全大检查情况进行了通报,警钟长鸣。

(五)切实维护在我县建设领域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了两项制度:工资保障制度和工资发放公示制度。今年,新欠民工工资和工程款投诉为“零”。

(六)进一步提高防范意识,做好教育转化工作。目前为止,未发现建设系统在职和退休职工参加任何形式的组织。

七、推进文明建设,建设事业健康发展

(一)加大了计划生育工作力度。实行计生工作“一票否决制”,与辖属企(事)业单位签订责任书,严防计生工作滑坡,按要求组织了育龄妇女检查。落实和巩固提高计生“三结合”工作,坚持定点联系,帮扶到户。今年6月到定点扶助的长滩镇白岩村,向42户计划生育新增户、联系户、帮扶户发放相关技术资料和资金4200元。协助该村巩固建设了1个以枇杷、柚子种植为主的基地,并制作了标识牌,让计划生育群众得到实惠。

(二)配合做好卫生县城复查迎检工作。集中整治了半岛别院、福海苑项目文明施工中周边环境卫生差和货运车辆带泥上路等问题。结合县城管委目标工作,制定了施工现场货运 车辆管理规定和施工现场扬尘整治办法,使县城区内文明施工明显好转。确保了“两考”无投诉,得到了社会的好评。配合印花庄、釜江社区做了“门前三包”、灭蝇、灭鼠等工作。积极争创市级无烟单位,巩固了创建县级文明单位的成果。

(三)充分发挥工会、团委、妇委会等群团组织作用。

1、局工委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和管理。一是对基层工会组织进行了一次摸底统计,要求各基层工会全面清理、掌握会员基本情况。二是局工委4名代表参加了县总工会第11届代表大会,组织企业工会主席参加县总工会组织的企业工会干部培训,提高管理水平。三是加强民主管理,把维权关口前移,以非公有制企业、改制企业和灵活就业人员为重点,帮助和指导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加大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力度,去年,在建安公司建立了建设系统农民工业余学校,局工委免费向农民工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和技术指导。四是局工委深入开展提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活动,收集职工合理化建议15条,局党委已采纳7条。4月组织全局在职、退休职工参加了健康检查。

2、注重团组织建设,坚持“党建带团建”。认真做好团员推优入党工作,今年推优入党3人。当灾难降临在我们身边,团员青年也积极响应局团委号召,交纳“特殊团员”400元。

3、妇女儿童工作。开展了关爱女孩和女职工活动,一是认真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对建设系统和定点帮扶的长滩镇11名“留守儿童”进行结对关爱。二是组织全系统妇女参加妇联开展的妇女法律知识学习,局妇委会进一步完善了心理咨询、纠纷调节,为妇女儿童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 20__年工作思路

(一)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继续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教育,进一步提高党员队伍的政治理论素质。以活动为载体,狠抓建设法律法规知识学习和宣传。

(二)继续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重点抓基础性工作,特别是加大党费催收力度和党内扶贫工作力度。

(三)加强对群团工作的领导,发挥群团组织的作用,使群团工作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篇3

【关键词】规划;城乡统筹;引领

全面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强城乡统筹规划完善城乡规划编制和空间管治制度,提高城乡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规划是建设的龙头,统筹城乡发展首先应该统筹城乡规划。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统筹发展城乡,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1 完善城乡规划编制、管理体系

1.1 完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应坚持以城市规划为重点,实现规划体系层层覆盖。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和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开展了全覆盖、全方位的规划编制工作,形成了以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为总揽,城镇布局规划、镇村布局规划为纲目,以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为依托,整合城市总体规划、建制镇总体规划、村庄规划、控制性规划以及各种专项规划,使规划编制覆盖到行政区域内的乡(镇)、村,构建科学、合理、合法的城乡规划体系,强化城乡规划对城镇建设和发展的先导、统筹作用。

1.2 完善城乡规划管理体系,建立统一协调的规划管理体系,按照“三规融合”的原则,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建立规划的信息共享平台,在此基础上进行城乡空间布局规划,科学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强化全局意识,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时序,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土地供应计划,有序推进城市建设;健全制度措施,使各重点建设项目与城市、镇总体规划及土地利用规划相协调。

积极推行“阳光规划”,完善城乡规划编制过程中的公众参与机制,扩宽公众咨询途径,依法保障城乡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使城乡规划编制能够更好地反映社会大众诉求。

2 城乡规划引导城乡统筹发展

城乡规划是一种空间战略规划,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综合调控手段。城乡规划在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通过统筹城乡规划,实现区域产业和人口的合理集聚,增强城镇的辐射作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既要统筹规划全县的产业布局,又要突出城乡各自的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把农民的持续增收建立在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按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规模成片”的要求,制定农业产业发展规划,调整产业结构,强化特色产业支撑作用,建设产业基地,发展高效农业,着力建设现代化农业体系,推动农业发展升级。基础设施落后是导致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缓慢、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的重要原因,是当前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市长远发展规划,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的延伸。下大力气建设完善农村公路、桥梁、供电、饮水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加大对中低产田的改造力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施好城乡协调发展规划,组织编制并落实城乡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城乡规划、环境保护等规划,是引导城市与乡镇之间实现一体化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城乡统筹发展规划,是通过城乡规划创造平等统一的新型城乡关系,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营造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环境。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改善生态环境,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村活力和农民生活水平,拓展城镇发展空间。达到城乡之间取长补短、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阶段。

3 城乡统筹发展的规划原则

3.1 以城带乡、以乡保城 依靠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减少农民数量,鼓励农民进城和在城镇从事二、三产业,通过城镇的发展带动农村的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集约调整城镇产业建设用地,同时强化农村作为区域生态基础的特征,保障城镇地区的良好生态环境。

3.2 空间集聚、划定城乡 以“三集中”为基本形式,依据城、镇、村三级居民点体系的规划,鼓励各城镇和农村集聚发展、集约经营。通过划定城镇发展边界,明确城镇和农村的地域范围,保持农村特色风貌。

3.3 设施先行、区域共享 城乡统筹的首要任务之一是首先实现城乡基础设施的共享和联通,使城市基础设施能够服务于农村地区,通过在中心村市政设施和服务设施的优先配置,引导农村人口向中心村集聚。

3.4 错位发展、尊重文化 引导城镇与农村的差别化发展,二、三产业向城镇集中,农村地区仅发展第一产业以及利用其农业、生态、文化资源发展的第三产业,突出农村的文化特色。

4 对策与建议

4.1 统筹规划应着眼全局,突出对资源(地理区位、交通区位 、经济区位 、产业区位、文化区位 、人口区位、规模等级区位等)的区位比较优势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优化配置和利用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为目标,将产业规划纳入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4.2 规划不能囿于行政区域的限制,而是要从更高的层面、更宽的视野来考虑城乡空间布局。要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按照区域空间容量 、生态环境容量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 ,对区域内的各种功能区进行统一规划布局,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要根据行政区域问资源 、产业互补和功能互补的实际,以区域的影响力及经济联系的网络,来进行区域产业布局。同时,应加强上级政府的统筹调控力度,突破下级行政壁垒,特别是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的规划。

4.3 城乡统筹规划应协调好几个关系:协调城市与区域的关系,强化区域空间的整体布局。协调区域间、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布局关系,推进城乡设施共建共享。落实跨行政区域的重大基础设施通道,实现道路、市政管线等设施的走廊化,做到跨区域 良好对接以及取水、排水 、燃气、供电等的安全布局,集约化使用土地,为城镇发展留出空间。协调城市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关系,确保区域生态保护空间。协调建设与优秀历史文化保护之间的关系,确保历史的真实性、完整性,贯彻科学利用、永续利用的原则。

4.4 与城市相比,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问题相当突出,统筹城乡发展必须突出抓好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一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整合优化城乡教育资源,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二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促进城乡文化资源共享;三是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降低群众看病成本。四是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投入,逐步让农民老有所养、弱有所助、贫有所济。

城镇化是实现工业化 、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途径,更是促进我县又好、义快发展的现实选择。我们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进一步解放思想 、创新思路。以三年大变样和上水平为契机,以“一城四化”为宏伟战略 ,按照建设三省交界区域中等城市和创建国家园林县城的目标,更科学地、更深入地、更有效地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区域设施统筹建设与共享 ,优化资源空间布局,实现集中、集聚、集约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 、涉及面广、难题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需要各级、各行业、各个阶层共同努力,协调联动,做大量的艰苦工作,目标才能达到。

参考文献:

[1]李兵第《城乡统筹规划:制度构建与政策思考》 城市规划规划[J]

篇4

(一)立足“三个基础”。一是以工业和信息两大板块为基础,既有分项目规划,又有“两化融合”规划。信息化已经成为推动工业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快速促进“两化深度融合”,对全面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创新升级能力,践行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十三五规划要以做大工业总量和提升综合竞争力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为途径,以促进“两化融合”为重点,推进工业和信息化在行业、企业、区域分别实现关键性突破。二是以区域特色为基础,立足于我区“三产强、二产弱”,但二产不能少,工业是信息化载体和支撑的主体地位,同时要兼顾对接__的地域优势合理布局产业。我区位于__融城的核心区,作为两型社会创建的试验区,工业在调结构、转方式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拉动投资、促进消费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解决就业、创造税收,促进科研,维护稳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效果明显,并对我区范围内的商贸物流、金融服务、文化创意、高新技术等优质产业的发展起着支撑作用。随着__片区划归我区,工业发展也注入了新的血液。要充分发挥我区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光伏产业等重点特色产业的优势,对产业进行合理布局。三是以“三区建设”发展战略为基础,把工业作为“三区建设”的有益补偿,把__片区作为工业的主战场。在全力推进“小康先行区,‘两型’示范区,文化引领区”的“三区建设”的进程中,工业是转方式、调结构,实现产业倍增,保持经济平稳,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推动力。因此,要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研究开发型的产业,如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食品和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着力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同时,充分发挥__片区的区位和产业优势,承接__三市的产业转移项目,突出产业功能集聚,促进__工业逐渐转型。

(二)注重三个方式。一是要多调查了解。要认真分析和了解国内工业和信息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企业面临的困境和技术难题,掌握整个行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基础条件,为工业和信息化的十三五规划研究制定提供基础素材。要在全区范围有针对性地开展十三五规划调研工作。二是大数据整理。通过理顺我区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资料数据,借鉴上级主管部门及兄弟区县的优秀经验做法,认真做好“十三五”规划前期资料收集整理工作,确保数据、资料真实、完整、准确,进一步促进我区的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新规划和布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三是引进社会资源。集思广益是规划成功的关键。动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行业协会以及其他经审查符合条件的机构或组织参与到“十三五”规划中来,引用社会化市场有关研究成果,不拘束于政府数据,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对我区工业经济和信息化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展研究。

(三)突出四个重点。一是合理测算评估指标。要系统收集__区工业经济和信息化发展的指标数据,进行潜力调查,资源整理,并与上级部门和兄弟区县主要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指标的变化趋势,结合我区的发展定位和目标,提出我区工业信息化发展的指标体系,并对各项指标的当前实现程度、未来发展趋势和目标值进行预测测算。二是列举具体措施。要明确十三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主导方向、着力发展的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加快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信息服务基地建设,促进两化深度融合重点领域、政策措施和体制机制保障等。三是突出新的经济增长极。信息产业的发展为我区工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要认真分析研究区内信息化发展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提出“十三五”加速推进信息化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实现途径和保障措施;研究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措施,研究开发和整合信息资源,通过信息化延长产业链,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把信息产业做大做强等。四是突出产业间和谐发展,兼顾全区乃至全市产业平衡发展。要把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置于整个__区发展的大战略、大布局中去思考、谋划,通过基层调研走访、课题研究、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认真开展规划前期研究。要针对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薄弱环节、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制约技术创新的突出矛盾,科学规划一批重大发展项目。

篇5

十一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民政工作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及省市县各项政策和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工作宗旨,强化措施,整体推动,促进了民政各项工作的不断进步。

(一)建立了城乡一体的社会救助体系,推进社会保障事业发展

1、城市低保工作逐步规范。根据国家和省市关于城市低保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在05-07连续三年实现了10%提标的基础上,08、积极落实各项物价补贴,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按时完成了季度和按月复核及审核审批的工作任务,实行分类施保,分类审核管理。目前,全县共有城市低保对象2165户4663人,占城镇人口的17%,月发放保障金52万元,物价补贴27万元,人均补差116元。全年发放低保金1007万元,其中生活补贴354万元。预计能够持平。

2、农村低保工作运行良好。我县农村低保是从开始的。,按照省市农村低保规范化建设年活动的要求,对农村低保进行了全面审核审批。全县共有农村低保对象3716户10279人,占农业人口的6.8%,平均补助水平为每人每月51元,全部实行了社会化发放,全年发放农村低保资金590万元。预计4000户11000人。

3、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工作有序开展。农村医疗救助逐步实施,城市医疗救助开始实施。经过几年的发展,城乡医疗救助工作逐步得到规范。发放农村医疗救助166万元,其中,实施大病救助192人,为5566人缴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7万元。发放城市医疗救助金208万元,其中,救助城市患重大疾病困难群众211人,为794人缴纳城市医保2.6万元。预计可达400万元。

4、灾民救助制度得到有效落实。坚持“政府主导、分级管理、社会互助、生产自救”的救灾工作方针,全面落实《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积极争取上级救灾资金230万元,救助1.2万人次。预计可发放救灾资金300万元。

(二)进一步健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体系,努力构建和谐社区、和谐村镇

完成了第二次城市社区换届选举工作,认真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开展居务公开、民主评议,提高居民自治能力。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拓展服务领域,增强服务功能,三个社区均达到了市级和谐社区标准。完成了第六、七次村委会换届选举,协调有关部门,每年对新当选的村委会主要领导在县党校进行了培训。结合实际,不断探索,继续抓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各项制度的完善和落实。被列为全国农村社区试点实验县,又被确定为农村社区全覆盖试点县,农村社区均成立了社区管理委员会、社区服务中心、社会保障服务站、治安调解服务站、公益事业服务站、环境卫生服务站、妇女与计生服务站、社区志愿者协会等“一委一中心五站”,并挂牌全面运行。

(三)进一步健全双拥优抚安置体系,提高服务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制定了全县-双拥创建工作三年计划,深化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着力创新活动载体,不断丰富创建内容,努力打造军地构建和谐社会新平台。进一步健全老红军、烈士家属、牺牲及病故军人家属、老复员军人、残疾军人等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复退军人得到妥善安置,可发放优抚金90多万元。

(四)进一步完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积极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

1、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积极争取资金250万元,兴建1所100张以上床位,为老年人、残疾人、孤儿提供养护、托管、康复服务的综合福利院。投入使用。

2、推动社会化养老体系。进一步完善老龄工作机制,落实老年人社会优待服务政策,加快建立高龄、病残、特困老人救助扶持制度,全县城市、农村老年人全部纳入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构建多层次的老年保障体系,年发放90岁以上高龄津贴15万元左右。

3、贯彻落实《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完善农村五保供养,严格按规定确定供养对象,每年初对全县农村五保户重新进行调查排摸,重新审核确定,确定农村五保户577户624人,其中,集中供养33人,集中供养标准为月人均250元,分散供养月人均150元。全年发放116万元。

(五)进一步健全专项事务管理体系,提高民政社会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水平。积极开展社区民间组织的培育发展,继续坚持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重的方针,依法管理,逐步形成管理规范、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到位的民间组织发展格局,登记合格率达90%以上。加强了对流浪乞讨对象实行属地化救助管理。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要求,开展城镇街、路、巷、居民区门牌号的设置工作和县政府驻地地名标志设置工作,不断提高地名公共服务水平。继续推进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服务水平,登记合格率达100%,领证规范率达100%。深化殡葬改革,积极推行绿色殡葬,生态墓地建设,每年 清明节期间对重点墓区进行督促检查,推进了文明祭祀活动。

(六)民政为民科学规范化服务活动深入开展

按照市县委要求,结合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活动、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等,及时学习研究,认真安排部署,使活动得以深入开展。在救济救灾、危房改造、老龄等工作中,坚持由分管领导带队,业务干部全部参加,严格“一线工作法”,使各项工作切合实际,符合民心。在婚姻、等窗口工作中,我们本着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宗旨,方便群众,服务群众,使群众满意率达到了95%以上。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也得到全面加强。不断完善各项工作制度,使活动经常化、规范化。包括对各个部门的工作职责、接待、基层工作、考核奖惩等方面的制度进行了完善补充,保证了服务活动的深入有效开展。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目标责任,坚决履行“一岗双责”,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从未出现违的原则和财经纪律的问题和现象。今年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170多人(次),立案处理7人(次),现场答复解决51人(次),其余均及时予以妥善解决,群众满意率95%以上。

二、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形势

(一)民政工作存在的问题

十一五期间,我县民政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党和人民群众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民政工作也面临一些新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为民服务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二是城乡救助体系初步建立,还不能达到动态管理的要求,特别是农村低保还不能做到应保尽保。三是县财力投入不足,资金短缺,影响了工作的开展。四是民政办公经费不足,不适应目前民政工作量大、任务重的实际。对于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和克服。

(二)民政工作面临的形势

要正确分析当前民政工作面临的形势,就必须认真解读党的十七大以来历次会议提出的各项指导精神。党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将保障民生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将社会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从而给以保障民生和社会建设为着力点的民政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科学发展观新观念的提出,为我国率先走出一条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相协调的科学发展道路,全面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指明了一条新途径。民政工作承担着保障民生和社会建设的重要职能,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始终坚持解放思想,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始终把握发展的内在要求,明确民政工作科学发展的战略目标;始终扭住民政工作发展的关键环节,创新发展民政工作的思路举措等等,所有这些全部都涵盖了民政工作。省市提出的关乎民生的一涵盖了民政工作。省市提出的关乎民生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及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三大主题”、“五大战略”等都与民政工作息息相关。换句话说,就是民政工作在全县经济和社会建设的许多方面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三、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

篇6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落实、加快函北区高质量发展、巩固提升精准脱贫成果的重要时期。争取在十四五”期间,函北区现代函北区发展取得重大成效,函北区现代化水平居于全市前列,函北区发展制度框架、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民生活达到更高水平全面小康,新型美好都市田园社区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稳步推进;养殖水域生态环境有效保护,城乡一体空间布局不断优化,初步形成宜居宜业宜游的新格局。

一、目标任务

(一)函北区供给体系质量水平显著提高

现代函北区产业体系健全优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产业新业态竞相涌现。现代函北区生产体系更加完备高效,物质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升,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5%左右,函北区绿色发展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占主导地位,现代函北区经营体系日趋完善。

(二)创意函北区体系建设更加完善

创意函北区是都市田园经济的升级版,产业融合度高,有效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品牌辨识度,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改变农产品普遍存在的同质化,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结合函北区都市田园综合体的建设,利用函北区既有函北区资源优势、各级现代函北区园区和科研基地,完善农产品创意体系建设。到2025年,建成以东山、柏泉和辛安渡为核心的创意函北区中心、函北区孵化园区,形成创意函北区产业集群,全面提升原有农产业的层次,打造都市田园综合体2.0版。

(三)农产品交易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完善农产品交易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农产品市场流通,充分发挥东西湖交通、信息网络发达优势,到2025年,建成国家级农资流转中心、中南地区最大的农产品交易数据中心和函北区市农产品交易枢纽。提高农产品贸易服务水平。

(四)农民收入跨越增长新台阶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到2025年收入绝对额跨越40000元新台阶,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万元,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农民享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五)美丽乡村建设达到新水平

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生态环境显著好转。乡村特色风貌更加彰显。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突出,实现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农村社会安定有序。“十四五”期间东西湖星级大队创建占比将达55%,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党群服务中心)规范提升的村占比将达80%。

(六)产城一体空间发展格局初步建立

完善产城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做好“以城促产,以产兴城”的顶层设计与规划。以产业为保障,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配套服务,不断催生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四新”经济;提升土地价值,城市更新的土地资源、空间资源用于发展新兴产业(或未来前沿产业),避免盲目地城市化导致城市空心化,真正落实产业定位,产城融合发展格局建设。

二、重点工作

(一)形成产城一体空间发展格局

“十四五”期间,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产城融合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围绕田园资源和函北区特色,突出都市田园综合体的引领示范作用,整体提升函北区函北区的发展,形成“一区两体”的发展新格局。 一是坚持“一区引领,双芯驱动”。“一区”是指产城融合发展核心示范区,“双芯”是指创新创业中心和函北区贸易中心。二是围绕“两园一体”。强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推动新能源产业融合集聚,发挥知名品牌优势,一手抓项目建设,一手抓关联企业招商引资,搭建“强强互联,优势互补”的产业链。

(二)建设高质量函北区生产体系

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落地,以田园综合体为重点,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田机械化改造,稳定粮食面积,突出抓好口粮生产,确保到2025年水稻播种面积稳增长,蔬菜瓜果种植面积规模增长。积极推进低产量农田改造,加快与现代函北区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基本农田建设步伐,着力推进一批“高产稳产、田块平整、土壤肥沃、排灌方便、道路通畅、生态良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开展“沃土工程”,积极培肥地力,提升土壤有机质,改善和提高耕地质量,切实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积极开展函北区面源污染防治,加强畜禽、水产养殖废弃物减排和综合利用,减少和消除函北区面源污染对土壤和环境的影响,分步骤分阶段推进土壤污染治理、有机质提升、水土流失治理、抛荒农田复垦,建立健全函北区面源污染防治生态补偿机制、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长效工作机制,最大限度降低函北区面源污染,促进函北区可持续发展。

(三)推进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

统筹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与初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与专用原料生产、仓储物流(含冷链物流)、市场消费等上下游产业有机衔接,与营养健康、休闲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电子商务等农村产业有机结合、深度融合。定期监测分析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产能布局,引导过剩产能化解转移和短缺产能加快建设,优化产业链布局。

一是积极培育精深加工企业。支持加工企业加快技术改造、装备升级和模式创新,向产业链中高端延伸,向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延伸,不断提升企业加工转化增值能力,促进加工企业由小到大、加工层次由粗(初)到精(深)、加工业态由少到多、加工布局由散到聚。建设全程质量控制、清洁生产和可追溯体系,生产开发安全优质、营养健康、绿色生态的各类食品及加工品,促进资源循环高值梯次利用。支持龙头企业采取兼并重组、股份合作、资产转让等形式,建立大型企业集团或利益联结机制,带动中小微企业发展,提升企业引领行业发展能力,形成一批领军企业和平台型企业。

二是围绕保障函北区市“菜篮子”的有效供给,科学划定设施蔬菜、特色林果和生态渔业生产区域。以东山设施蔬菜、辛安渡稻虾养殖等优势产业为基础,强化“菜篮子”产品生产的专业化、标准化和集约化,促进不同类型产业集聚融合发展。依托函北区食品加工园形成紧邻107国道的农产品精深加工集聚区,全面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三是实施品牌强农工程,积极搭建展示展销平台,加强品牌策划、运营、宣传推介和保护。强化品牌塑造,围绕全区主导产业、历史经典产业、特色农产品,强化质量管控和认证,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公用品牌。加快形成以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大宗农产品品牌、特色农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为核心的函北区品牌格局。

(四)加强现代化物流体系建设

一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等现代交易方式。探索建立生产与消费有效衔接、灵活多样的农产品产销模式,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大力发展订单函北区,推进生产者与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宾馆饭店、学校和企业食堂等直接对接,支持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城市社区增加直供直销网点,形成稳定的农产品供求关系。扶持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发展联通城乡市场的双向流通网络。开展各地特色蔬果跨区交易的现代流通综合试点。

二是提升农产品冷链流通现代化水平。加大对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加快以高山蔬菜、瓜果、肉蛋以及特色生鲜农产品为重点的冷链物流配送基地建设。积极推进龙头企业构建和完善覆盖主要产地和销售地的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建设一批规模适度的预冷、贮藏保鲜等加工冷链设施设备。

(五)促进乡村多产融合

一是加快构建创意函北区产业体系。创意函北区是把创意做为一种生产要素,把函北区生产消费活动与文化创意活动相融合,拓展函北区多种功能,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新型函北区业态。创意函北区具有经济高效性、文化欣赏性、产业融合性、消费参与性等特点。发展创意函北区,是现代函北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可以促进函北区资源再生、促进函北区增效农民增收、促进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农村文化建设、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二是大力提升农旅融合质量。持续推动休闲函北区与乡村旅游示范建设,结合特色产业、特色景观、特色农产品(菜肴)、美丽乡村等,培育一批具有一定品牌效应的乡村旅游目的地、精品线路。通过提升郁金香、醉美西湖、函北区花世界、秋之樱等园区,新建天域谷尚田园、莲花世界、蝴蝶谷等重点特色主题园区,不断完善园区研学体验功能,实现一产三产化融合发展,提升函北区附加值,带动农民增收,促进函北区资源化配置。积极引导休闲函北区和乡村旅游创意精品开发,对接创意设计团队和工商资本,鼓励支持将东西湖特色农副加工产品开发设计成为旅游商品,推动名优特及精深加工产品进机场、进景区、进列车、进宾馆、上网店。发展集生态函北区、医疗保健、体育健身、养老服务为一体的康养旅游产业链。发展乡村共享经济、创意函北区、特色文化产业。

(六)加快农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一是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构建“专业选拔与认定、教育与技能培训、职称评定与管理、培育跟踪服务”四位一体的职业农民培育体系。支持区农校、广播电视学校、农技服务中心、农发投集团等专业机构及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主体承担培训,重点培养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着力培养技能服务型职业农民。探索弹性学制,通过脱产学习与半耕半读、学校课堂与田间课堂、实体教学与网络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等方式,加强职业培育。强化培训认定、政策扶持、跟踪服务,鼓励和引导农民参加函北区职业技能鉴定,鼓励企业和用工单位按照技能等级评聘岗位人员并建立配套的薪酬制度,建成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二是加强函北区生产与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函北区生产人才队伍建设,选拔、培育函北区生产专业人才、函北区服务专业人才。培育、认定一批函北区种养能手、乡土工匠、乡土文化名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造就、认定一批农技专家、农机能手、函北区销售精英。继续完善区、街、大队(村、社区)三级农技农机推广网络体系建设。继续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在各街、村建立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允许农技农机人员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合理取酬,全面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

(七)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一是强化污染物治理。制定《函北区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函北区秸秆综合利用专项检查方案》等有关函北区面源治理方案。组织开展“两减”技术培训、田间技术指导、印发绿色防控技术资料,推广节料养殖、节水灌溉、药肥一体化、绿色防控等实用技术,推广植保新机械,推行函北区标准化生产。积极开展函北区投入品废弃物的摸底统计、回收处置工作。开展排水户调查、河湖流域治理本底调查,深入开展空气环境质量巡查,扎实推进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等专项整治,严控工地道路扬尘。

二是促进资源保护和高效利用。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持续推进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发展节水函北区,推进函北区水价综合改革;全面落实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建立健全重要养殖水域滩涂保护制度;强化渔业资源养护,加强物种资源保护,维护生物多样性。强化产地环境保护与治理,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示范和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加快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探索秸秆、农膜市场化处理模式,加强函北区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

(八)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一是完善函北区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推动“四水共治”向街村延伸,加强农村排水设施建设,适当提高排水标准,推进排水模式由农排向城排转换,推动农村河渠、桥闸涵维修改造,提高农村排涝能力。全面推进农村饮用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扩大集中供水工程供水覆盖面,提高供水水质及服务水平,提升农村生活用水饮水质量,实现“村村通自来水、户户饮放心水”。加强农村给水设施建设,以街道为核心,形成乡村供水辐射圈。增加函北区灌溉水源,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提高用水效率。

篇7

福建师范大学广告协会是我校学生在共同的兴趣与爱好的基础上,自愿结合而成的学术性团体。协会旨在通过开展广告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加强与广告业界交流、搭建学校与广告业界的交流平台大以达到促进协会成员专业学习交流、专业实践探讨,提高协会成员的理论素质、专业素质和实践动手能力的目的。生命充满创意,人生才有意义。因此我们通过广告协会平台,享受创意,创意生活。在新的一学期里,我们不忘回顾过去,汲取经验与教训,经过一翻的讨论,我们了解到作为一阁社团必须有互动,够吸引决定按如下安排开展本学期的社团活动:

一、 纳新活动(时间将根据社联规定安排)本次纳新工作目的在于会集对广告有热情、有独特主见、肯吃苦的新生之精英。为了使纳新活动顺利开展,具体安排如下: 1、 做好前期宣传; 印发宣传单,并且委派协会成员宣传。 2 、纳新主题:XX年 one show 中国青年创意大赛推介会暨福建师范大学广告协会纳新大会 3 、协助方:福建高校广告联盟 4 、活动安排:现场设置广告帐篷,oneshow宣传画,以影片形式展示oneshow作品,让大家了解oneshow,并因此产生对广告的热情,积极加入广告协会。并且在现场配以影响设备,从视觉和听觉产生冲击,达到吸引更多同学注意的目的。 

二、 会员大会本会议拟在纳新后当星期的周末,主要由协会会长、副会长等出席,本会议将完成以下任务: 1、新会员入会仪式 2、 会长及副会长对会员做动员报告 3、 部署会员工作 4、 展示一些广告成果以及学习上的经验 三、 社员培训(广告技能ps) 本学期协会的重点应该是放在社员的培训上面.提高社员的素质以及加强社员实践能力是很重要的.协会可通过开电子讲座,印发材料,以及出外实践等锻炼社员,组织好协会的工作四、 ps广告设计比赛 在社员培训之后,将根据学员掌握的状况,设置比赛命题的难易程度,进行一场广告pspk比赛。鼓励每个成员参与,对自己学到的技能进行一场综合的练兵。

五、 讲座 学校是理论的学堂,在大学上那些知识必须与实践想结合才能理解透彻。一些广告工作人士从事广告已经积累相当多的经验,通过广告协会的舞台,让场下的同学更直观了解职场生活,从而学到一些课本上的无法学到的宝贵经验。 新的学期,新的展望,但永远不变的是广告协会将是一个会聚广告人才或者对广告充满热情的平台,能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技能及利用各种资源的舞台!  

篇8

一、主要工作 2、抓点示范,“六有”建设有序推进。为夯实统计基层基础,提升统计数据科学性、准确性和权威性,我们以统计“双基”建设试点和信息化建设示范县为契机,扎实推进“六有”(有机构、有人员、有资格、有制度、有台帐、有网络)建设。选择县畜牧局、林业局、矿业集团公司、煤电有限公司、杨坝镇等20单位开展统计基础“六有”建设试点,指导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统计台帐,制定统计工作流程、制度和职责,改进统计调查方法,积极探索建立抽样调查体系,提升技术手段,规范统计管理,督促各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逐步实现统计工作“六有”。省农村数据质量检查组一行对杨坝镇等单位统计基础“六有”建设给予高度评价和肯定。

3、强化管理,数据质量逐步提高。一是依法理顺政府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的关系,进一步强化政府综合统计管理职能,切实加强部门统计调查项目、标准、表式的审批(备案)和部门统计数据和管理,有效避免了重复调查和数出多门的混乱现象。二是积极探索统计调查方法,更多地采用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的现代统计方法,推动全县统计工作逐步走向良性发展轨道。三是加强基本统计单位业务管理,按季对基层统计单位报表和数据质量进行检查评估,并作为年度考核依据,源头数据质量进一步提高。四是深入贯彻落实省、市“统计数据质量年”文件精神,扎实开展和查找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调研活动,制定落实解决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措施和办法。推行阳光统计,定期召开主要经济社会指标评估分析会议,邀请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基层群众代表参与主要经济社会指标数据评估论证,公开数据生产过程,接受群众监督,统计数据公信度不断提高,科学性、准确性和权威性不断增强。

4、深入调查研究,提高统计服务质量。围绕新农村建设、“十大”惠民行动和县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更加注重调查的超前性、时效性和针对性。今年,统计局、农调队联合新开展了居民消费品价格、灵活就业、发展环境、企业景气、企业融资、退耕还林等专项调查,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咨询服务内容。今年共印发《统计调查》、《统计内参》15期,其中《聚居-助推新农村建设》、《环境促发展,发展需环境》、《励精图治求跨越 艰苦奋斗铸辉煌》分别被《今日巴中》、县委《参阅》和省统计网转发。根据政务目标考核的需要,及时跟踪县委、政府目标考核指标,按月进行监测、评估、分析和反馈,按月编发“主要指标月报”,为党政领导决策提供了良好的统计服务。积极为社会公众和重点工程服务。在年初县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议期间,及时整理印发了“xx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综述”,图文并茂,为与会代表审议报告、建言献策提供了详实的参考资料,受到与会代表和“四大”班子领导一致称道。为“两路”某某段工程指挥部提供详实准确的统计数据,为重点工程建设征地拆迁、安置补偿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法定依据。

5、加强法制,统计环境逐步优化。一是强化宣传教育,统计法制意识逐渐增强。继续深入宣传贯彻《统计法》、《统计法实施细则》、《四川省统计管理条例》和国家统计报表制度。一方面,先后选派19名优秀干部到省、市参加统计法律法规培训,培养造就法制宣传骨干。另一方面,扎实开展法制教育和继续教育学习,今年共培训340多人次,重点培训学习《统计法基础知识》、《统计基础理论与实务》、《统计调查与分析》和报表制度,并将学习情况和测试成绩作为统计从业资格年审的重要依据之一,统计法律法规知识考试合格率100%。围绕规范上岗和提高业务技能,狠抓统计人员从业资格受理、培训和认定工作,今年共受理乡镇、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团组织统计从业资格申请45人。再次是严肃查处,保证统计工作有序开展。今年,实施统计执法检查30件,立案查处7件,其中通报批评3件,限期改正3件,罚款处罚1件。查办的7起统计违法案件全部程序合法、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法规正确,当事人无一申请行政复议。通过统计违法案件的查处,对于维护统计工作秩序,提高数据质量,加强统计基础建设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接受县人大常委会对《统计法》的贯彻执行及统计工作审议,对《统计法》贯彻执行和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很好的整改意见。

7、加强队伍建设,促进机关和谐稳定。以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活动为契机,扎实开展机关干部作风整顿,通过深刻查摆问题和强力整改,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机关党风、政风、作风建设工作扎实稳步推进。实行“周一安排、周五检查”例会制度,细化工作目标,责任落实到人,绩效与奖惩挂钩,财务政务公开,内部管理均置于阳光下运作。邀请市局领导及专业人员进行现场业务培训和指导

,选派专业人员到市局相关专业学习培训,组织专业人员到周边县区学习先进经验和方法,努力提高统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一年内所有干部职工都参加了两次以上专业知识培训,干部职工的专业知识和综合技能明显提高。通过开展健康有益的学习考察和丰富多彩的机关活动,干部职工精神饱满,机关运转井然有序,呈现出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良好局面。机关党风廉政建设、政务公开、诚信创建、精神文明、安全稳定、计划生育、爱卫活动等各项工作扎实有效。

二、存的主要问题

1、统计基础薄弱。部分单位不重视统计工作,不按规定设置机构、落实人员,统计工作无人员、无经费、无设备、无制度、无台帐,统计资料残缺不全甚至无人报送,特别是一些私营企业和改制企业表现更为突出。全县48个乡镇的统计人员全是兼职,担负着驻村、会核中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多项工作,从事统计工作的精力不足30%。

2、统计法制观念淡薄。个别单位认为报多报少不造成什么社会危害,敷衍应付,随意填报数据。还有一些单位屡次迟报甚至拒报,特别是一些个体经营户、私营业主、改制企业拒绝履行法律义务,不愿接受统计监管。

3统计信息需求与供给矛盾突出。一方面,统计信息需求多元化,党委政府、社会公众、企业等都要求拥有及时准确的统计信息,且对信息的准确性、时效性、多样性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统计调查对象的数量和规模日益增大,构成复杂而且变动频繁,新的经济活动层出不穷,调查的难度成倍增加,现有人力资源、经费投入、技术装备都难以做到有效供给。

三、2011年工作要点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县委、政府工作中心,狠抓基层基础和统计管理,深入调查研究,进一步提高数据质量和服务水平,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统计服务。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篇9

围绕《区城乡建设三年行动纲要》要求,按照沈书记的工作部署,2012年我们规划工作的总体思路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规划工作,积极贯彻实施《城乡规划法》,以规划研究为先导,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以加快推进规划编制为重点,全面提高规划覆盖率;以严格“一书两证”核发为抓手,积极做好规划管理服务;以贯穿建设项目批后管理、规划竣工验收、违法建设查处为主线,进一步强化规划执法工作,使规划工作能引领城市建设、营造城市品位、提升城市形象,为促进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规划部门应有的贡献。

围绕以上总体思路,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科学开展规划研究,着力提升中心城区城市品位。

身体力行地开展规划研究,积极发挥规划研究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把研究成果落实到各类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中,同时加快部署对沈书记提出的14大课题的研究,从而科学引导城市建设。

1、认真做好各类规划研究的成果转化工作,把中心城区用地研究、建筑色彩研究和六大板块联动规划研究的成果进行深化,落实到指导规划编制和规划建筑管理的各项工作中。

2、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根据实际情况,加快我区城乡一体化工作的规划研究。

3、2010年区委区政府提出“埋头苦干、三年再看”,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一座现代化南部新城已初具雏形。今后,中心城区应该在完善城市功能、增加城市内涵、提升城市品位上多做文章。因此,今后我们将对以下几项课题进行深入研究:

(1)进一步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的研究。按照城市向西发展建设滨湖新城的战略构想,进一步加强对城市东部、西部地区的研究,形成功能齐全、布局科学的空间结构。

(2)加强城市文化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提升城市品位的实施项目。

(3)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和指标体系的研究。

(4)西太湖生态休闲区建筑风格和色彩研究。

(5)淹城周边地区及武宜路两侧建筑风格研究和控制。

(6)中心城区建筑高度及城市天际线规划研究。

(7)对西太湖生态休闲区、科教城三期等一些重特大项目,做好周边地块的规划控制和用地研究工作。

二是完善城区规划编制,着力健全中心城区规划体系。

积极配合市规划局做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报批等后续工作,并在其指导下,加快推进中心城区重要地块、道路以及节点的概念性规划、城市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步伐。

1、为充分展现我区城市建设的良好形象,结合我区道路建设的实际情况,对中心城区几条主要道路两侧进行城市设计,以指导规划建设:

(1)淹城周边地区用地策划及城市设计(长虹路-滆湖路)

(2)新312国道南侧城市设计(东龙路-青洋路)

(3)淹城路两侧城市设计(长虹路-武南路)

(4)武南路两侧城市设计(夏城路-淹城路)

(5)定安路两侧城市设计(夏城路-淹城路)

(6)延政东路两侧城市设计(夏城路-青洋路)

(7)聚湖路两侧城市设计(武宜路-淹城路)

2、深入研究南田文化苑、三勤生态园的功能定位,加快南田文化苑、三勤生态园规划编制进程,为市、区重点项目提供科学依据。

3、继续推进控规全覆盖进程,加快中心城区剩余编制单元的控规编制力度。

4、着力推进中心城区滨水区规划编制工作,为提升中心城区城市品质提供科学的规划支撑。

5、关注民生,做好老城区3-5个停车场和街头绿地的规划编制工作。

6、完成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组织开展中心城区历史文化保护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做好城市主要节点立交、BRT三号线规划工作。

三是提升规划管理水平,着力优化中心城区规划服务。

坚决贯彻实施《城乡规划法》,把规划审批、规划公示、重点项目服务和批后管理作为规划管理与执法的重点内容,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

1、把加大《城乡规划法》的宣传力度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工作,深入宣传新法的立法背景、重点内容等,为《城乡规划法》创造一个良好的实施环境,同时,针对城乡规划的编制、审批、实施、监督检查等各个环节,对现有工作制度进行梳理,切实保持新老法律交接前后规划工作的连续性,保证各项工作实现平稳过渡、无缝衔接。

2、进一步严格“一书两证”核发工作,实施精细管理,健全规划的科学决策与审批机制,按照《城乡规划法》的要求认真梳理规划审批流程和局机构设置,努力营造“公正、公平、公开”的规划审批氛围。

3、继续推行政务公开和“阳光规划”工程,充分利用规划展览馆、规划网站、规划信息等载体实施规划公示工作,努力提高规划工作的公众参与率。

4、以效能革命为抓手,开辟绿色通道,着力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审批时间,提升重点项目规划服务水平。

5、进一步强化“批、管、验”分离制度,规范规划行政行为,特别是健全完善建设项目批后管理台帐制度,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

6、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地下管线数据更新工作,为中心城区建设项目实施提供科学、准确的地下管线数据。

四是做好援川重建工作,为灾区提供科学的规划支撑。

按照省委、省政府“一市帮一乡”的总体要求,我区对口援助四川省绵竹市金花镇的灾后重建工作。2012年我们将会同省规划技术咨询服务中心认真做好金花镇的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同时,按照“以人为本、又好又快、能动先动、尽快实施”的原则,继续做好灾区地形图测绘和民房、道路、公共设施等方面规划工作,为规划好、建设好灾后金花镇,为灾区人民重建家园贡献力量。

篇10

国家"十一五"规划是我国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是国家规划的重要专项规划,编制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今后5到15年水利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方向、目标和任务、布局和重点、对策和措施,是*年各级水利部门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任务。去年,我们集中力量编制了全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思路报告,并已经印发给大家,各流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也认真研究了各自流域、区域水利发展规划思路。今天,我们召开本次会议,就是在理清规划思路的基础上,对做好规划编制工作进行具体的研究和部署,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提出具体的工作要求,以推动规划编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准确把握全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思路

按照国家"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要求,*年,水利部组织研究并提出了《全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思路报告》。规划思路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充分体现了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精神的过程,规划思路报告广泛地征求了国家有关部门、流域机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广泛地听取了专家的意见,最后经过部长办公会研究通过。正如在部长办公会上汪恕诚部长指出的那样,规划思路报告研究的是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水利发展和改革的大局。因此,经过部长办公会研究通过的规划思路报告应该是今后编制全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基础和依据之一。

(一)充分认识"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意义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水利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做好新世纪新阶段水利中长期发展规划意义重大。

首先,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水利的需求来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求水利提供饮水安全、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水环境安全保障。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要求在水利发展中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节约资源的观念、保护环境的观念、人与自然和谐的观念以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水利在保障公共安全、支撑经济发展、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维系良好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解决"三农"问题、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实施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等重大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要求水利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的空间均衡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要求水利转变政府管理职能,深化水利改革,强化政府对涉水事务的社会管理,实现科学、民主、依法行政。因此,面对这些新的形势和要求,做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对水利支撑和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从水利发展所处的阶段及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看,"十一五"及到2020年,水利将进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逐步完成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水资源作为影响国家可持续发展全局的重要战略资源,如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更好地满足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需求,使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是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需要回答的重要问题;另一方面,水利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如何继续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水利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解决饮水安全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能力,是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需要回答的首要问题。因此,做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对推进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提升水利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

第三,从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定位和作用来讲,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的重要专项规划,是指导今后5年至15年水利发展、确定水利重大工程布局和建设安排、加强涉水事务社会管理和深化水利改革的重要规划依据,是审批、核准重大项目和安排政府投资的重要依据。本届政府十分重视规划在实现国家战略目标、有效配置公共资源、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履行公共管理职能等方面的作用,把以往的五年计划改为规划,就是进一步强调"十一五"规划的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因此,做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事关今后水利改革与发展的全局,必须加以高度重视,切实做好规划编制。

(二)深入理解"十一五"水利发展与改革的总体思路

纵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水利发展的需求、水利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十一五"期间的水利发展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自然、资源、资金、生态移民、体制机制等条件制约的不利因素。这一时期,我们既要充分把握住发展的良好机遇,又要尽可能规避风险和克服不利因素,把握好"十一五"期间水利发展与改革的总体思路,促进水利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确定"十一五"水利发展的总体思路,首先要明确指导思想,就是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和体现科学发展观,坚持中央水利工作方针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出发点,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为核心理念,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讲求效益,继续巩固和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对涉水事务的社会管理,深化水利各项改革,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确定"十一五"水利发展的总体思路,还要根据国家发展的形势和要求,明确"十一五"水利发展与改革的基本原则: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重点解决好与人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水利问题,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供水安全、防洪安全和生态环境用水等方面的需求。二是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妥善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促进水利的可持续发展。三是要坚持以改革促进发展的原则,克服水利发展中的体制,理顺体制,健全法制,改革机制,全面提升水利服务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四是要坚持统筹发展的原则,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统筹考虑不同流域、区域和城乡水利发展的特点和需求,合理确定水利发展的目标、速度、规模、水平。五是要坚持资源节约和保护的原则,继续把水资源的节约、保护、配置放在突出位置,节水为主,治污优先,把建立节水防污型社会作为水利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六是要坚持突出重点、注重效益的原则,合理确定水利建设规模和投资规模,明确水利发展的重点,坚持扩大能力与巩固提高相结合,提高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确定"十一五"水利发展的总体思路,更要体现在制定防洪减灾、水资源节约保护和利用、水环境治理、水土保持等重大战略过程中,全面贯彻和树立科学发展观,不断丰富和完善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把人与自然和谐作为破解中国水问题的核心理念。在防洪减灾方面,要给洪水以出路,通过工程和非工程手段,科学安排洪水,尤其要加强对人类自身行为的约束,逐步实现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要以建设节水型社会为根本,通过建立国家水权制度,不断完善节水的体制机制,努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在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方面,要充分考虑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以恢复和改善水体功能为目标,明确河流的纳污能力,严格管理社会的排污行为,倡导绿色经济;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方面,要充分发挥自然自我修复能力,结合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逐步扭转我国与水相关的生态恶化的趋势。

(三)全面把握"十一五"水利发展与改革的目标体系

与以往水利发展五年计划相比,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思路突破了以往单一的水利发展目标体系,而改为水利发展和水利改革与管理并重的双重目标体系。在水利发展目标方面,提出了防洪减灾、饮水安全、城乡供水、节水、农村水利发展、水资源保护和生态治理、水利现代化等宏观目标。在水利改革与管理目标方面,提出了以洪水风险管理为主要任务的洪水管理目标,以建立国家水权制度、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为主要任务的水资源管理目标,以建立河流排污总量控制制度为主要任务的水资源保护目标,以健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监管体系为主要任务的水土保持管理目标,以建立经济手段为主的长效节水机制为主要任务的节水型社会建设目标,以及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水利投融资体制、水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水价体制等水利改革目标。双重的规划目标体系与国家对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双重定位是一致的。一方面规划要成为政府审批重大水利建设项目的依据,因此我们需要建立水利发展目标体系以确定重大水利建设项目的布局和安排;另一方面规划要成为政府对涉水事务实施社会管理的依据,因此我们需要建立水利改革与管理的目标体系以确定政府在哪些领域需要改革,需要加强政府对涉水事务的社会管理。实践证明,建国五十多年来,水利在发展上取得了长足进展,尤其在"九五"和"十五"期间,仅依据国家投资计划,就可以形成约6000亿元的新增水利基础设施固定资产。但是,我们还要看到水利发展的历史欠帐还很多,水利建设的任务仍然任重道远。同时我们更要看到水资源作为全社会的基础性资源和经济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在管理上差距更大。因此,在规划思路中强调双重目标体系,就是要更好地在"十一五"期间贯彻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实践部党组治水新思路,促进水利事业的全面发展。

(四)重点抓住水利发展与改革的主要任务和内容

"十一五"规划思路重点提出了九项水利发展任务、四项社会管理制度、四项改革措施。这些在思路报告中均有充分地论述,我在此简要地点一下,使大家更清楚我们在"十一五"期间主要开展哪些工作。

在水利发展总体布局和主要任务方面,一是把保障饮水安全作为水利建设的首要任务;二是加快实施以治淮为重点的大江大河治理,重点加强大江大河蓄滞洪区建设;三是加强南水北调等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大节水和治污力度;四是加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水库建设,水库建设中要充分重视移民和生态问题;五是加强以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为主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六是加强城市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七是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八是加快水土保持和生态治理,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九是加快水文及水利信息化建设。

在强化涉水事务的社会管理方面,一是建立洪水管理制度,开展洪水风险分析评价,建立国家洪水影响评价制度,完善蓄滞洪区管理制度,提高蓄滞洪区管理运用调度能力。二是建立以水权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抓紧制定国家主要江河水量分配方案,实现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建立水权转让制度,培育水市场,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三是建立以水功能区管理为基础的水资源保护制度,完善水功能区管理制度,确定水体纳污能力和纳污总量。四是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建立以经济手段为主的市场节水机制。

在水利改革主要任务方面,一是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流域和区域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进行流域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探索。二是推进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以公共财政为主的水利投资体制,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建立稳定的水利投入保障机制。三是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建设管理的"四制",加快水管单位体制改革,推进水价改革,加快农村水利改革。四是推进水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利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监管制度,探索准公益性水利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完善水利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体制。

规划思路报告中提出的这九项水利发展、四项社会管理、四项水利改革的任务,应该是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中的重点,各个流域和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一定要结合本流域和本地区的实际,在规划编制工作中把这十七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突出重点,精心编制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

全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思路为下一步规划编制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阶段,要进一步深化流域、区域、专项水利改革与发展的思路,理清今后水利发展的脉络,科学确定水利发展和改革目标任务、布局重点、政策措施及重大建设项目安排,把规划思路的主要内容具体体现到规划编制中,形成一套完整的"十一五"规划成果体系。为此,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找准问题。一方面,要认真做好水利发展"十五"计划执行情况总结及现状评价,对照水利发展"十五"计划,对全国、流域、省区和专项水利发展目标完成情况和达到的现状水平进行统计和分析,全面总结和评价水利发展"十五"计划执行情况,产生的效益和取得的经验等。另一方面,要认真做好"十一五"及到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发展的需求分析。要结合各地实际,统筹分析人口增长、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城镇化进程、保障粮食安全、东中西区域发展战略、生态与环境等对水利发展的需求,并且要达到量化的要求。在水利发展现状评价和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找准水利发展现状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之间的主要差距和问题,作为"十一五"水利发展和改革的主攻方向。

第二,量化目标。水利改革与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长期性任务,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水利发展目标。在规划思路提出的目标体系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分析和论证"十一五"及到2020年水利发展和改革目标的合理性。要以*年水利统计数据为基准,预测到*年底水利发展主要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根据水利发展现状指标和需求分析,合理确定"十一五"发展量化指标体系及测算方法,统筹考虑需要与可能,科学确定"十一五"及到2020年水利发展与改革的目标。要科学分析量化的目标指标,引用的数据资料来源要可靠,预测方法要科学,对成果要进行合理性分析。要统筹确定各项目标指标的发展水平,既要考虑长远发展,也要切合发展实际。

第三,优化水利发展规划布局和重点水利建设安排。制定水利发展规划布局和重点水利建设安排是水利发展五年规划的重要内容。规划布局要从巩固和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出发,突出重要流域、重要区域、重点领域和事关水利发展全局的重大工程。重点水利建设安排要统筹考虑近期与长远、重点与一般、需求与可能,在水利发展"十五"计划完成情况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在建规模、发展需求、前期工作深度、工程效益和投资能力等各方面情况,合理确定"十一五"期间水利建设规模。按照轻重缓急,做好重点水利项目建设安排,根据各类项目的特点和国家有关投资政策,做好建设项目分年投资测算和投资来源分析,以合理确定"十一五"水利投资需求和投资政策。

第四,细化水利改革与管理的主要任务和对策措施。要把强化水利社会管理、深化水利改革作为规划编制的重要内容,结合各地水利发展的实际,将水利改革与管理的各项主要任务具体化,使之具备实际可操作性。水利改革与管理措施要有的放矢,每一项措施都要确定改革与管理的思路、目标、内容、步骤和实施效果,不能仅停留于口号或思路。全国、流域、省区、专项规划要分别反映水利改革与管理的重点,不要面面俱到,上下雷同。各地要善于从近几年水利发展和改革的实践中,提炼和总结好的经验,积极探索水利改革与管理的有效对策措施。

第五,认真研究制定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制定规划的主要目的是指导水利发展,"三分规划,七分实施",好的规划方案最终要落实到实施中,而规划思路的体现、规划目标的实现、规划任务的完成都需要一套完整有效的对策和措施来保证。因此,要根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结合水利工作的实际,从投资保障、政策保障、法律保障、科技保障、人才保障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提高保障措施的可操作性,切忌面面俱到,做表面文章。每一项措施都要具体可行,以保证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任务能够落到实处。

第六,把握好规划编制的深度和质量。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为保证规划编制的深度和质量,要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在突出规划的宏观性、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上下功夫。要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从总体和长远考虑水利发展的方向、目标和任务,提出既有现实性、又有预见性的水利发展和改革规划。二是在规划思路和方案创新上下功夫。"十一五"水利改革与发展面临一系列新的形势和要求,因此,在规划编制中,要善于吸纳国内外先进的治水思路和理念,善于学习和借鉴相关行业发展的好经验,善于采用先进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和解决规划中的实际问题,在规划思路和规划方案上努力创新。三是在相关规划协调和衔接上下功夫。要把握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工作的协调和衔接,采取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方式,做好全国、流域、区域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协调和衔接。要合理确定水利"十一五"专项规划体系,加强部内相关规划之间的协调。要做好与发展改革、建设、国土、环保、农业、林业等相关部门的规划衔接,做好与相关部门联合编制规划工作。四是在规划成果体系上下功夫。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成果体系主要包括全国、流域、区域、省区、专项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报告,重点项目数据库,规划思路报告,专题研究报告等。要加强规划成果的管理,按照统一的技术要求,抓紧完成工作,并根据国家总体规划的要求,整合重点区域规划和专项规划。

三、统筹协调,认真处理好规划编制中的几个关系

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涉及的内容、领域、部门十分广泛。为切实做好规划编制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考虑,综合协调,认真处理好规划编制中的几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水利发展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系。水利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中,一方面,水利发展的目标、速度、规模、水平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不断提升水利基础设施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强化政府对涉水事务的社会管理,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要统筹考虑各地区、各行业对水利发展的需求,根据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对调整区域经济产业布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等提出对策建议。要加强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衔接,争取把水利发展规划的重点任务和领域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同时,也要按照总体规划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完善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作为总体规划的深化和延伸。

二是处理好加强水利建设与强化涉水事务管理的关系。与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的需求相比,我国水利基础设施还相对薄弱。大江大河还需加快治理,蓄滞洪区仍是防洪中的主要薄弱环节,中小流域防洪能力还比较低;水资源短缺问题远未解决,还有400座城市存在缺水问题,50%以上省份处于资源短缺的状况,提高城乡供水能力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因此,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仍是"十一五"乃至2020年水利发展的重要任务。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九五"、"十五"以来,各级政府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入近6000亿元,水利基础设施的能力大幅度提升,但是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并没有好转,水环境恶化的趋势并没有遏制,归根结底,是水资源管理的体制、机制还没有完全理顺。因此,随着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巩固和加强,政府对涉水事务管理的任务越来越迫切,如何规范人类活动,防止对水与生态环境的侵害,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成为涉水事务管理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在"十一五"及今后的水利发展中,不断变革和完善水利管理制度。通过加强水利建设和强化涉水事务管理的双重措施,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促进水利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处理好水利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当前,移民和生态问题已成为水利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在规划编制中,要妥善处理好水利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生态建设的根本和切入点,水是生态与环境改善的必要条件。要把保护生态环境、维护河流健康生命作为水利发展的重要目标和任务。要加强对水资源短缺地区、水环境恶化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治理。在确定重点水利建设项目安排时,要高度重视移民安置和生态保护,对移民人口多、征地面积大的项目要慎重决策,项目投资测算要打足移民安置投资。高度重视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把保护生态环境、维护河流健康生命作为规划的重要理念,新建水利工程要认真做好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尽量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对在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区域内新建水利项目要慎重决策,广泛征求有关方面意见。同时,也要防止人类活动侵害水环境,造成水土流失、地下水超采以及新的生态环境问题。

四是处理好重点建设项目中续建和新建的关系。据统计测算,"十五"期间全国累计完成水利基建投资规模约在3500亿元左右,而到"十五"期末预计结转续建项目规模为2500~3000亿元左右。因此,"十一五"期间水利建设要以续建项目为主,适度考虑重点新开项目。从投资需求来看,考虑目前在建规模和适度的新开工规模,今后几年每年需中央和地方投资约600~700亿元。从投资形势来看,1998年以来,中央水利基建投资主要依赖于国债资金,而随着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近两年国债投资呈快速递减趋势,水利投资规模因此也呈递减的趋势,今年中央水利投资减少62亿元。中央水利投资的减少,再加上地方配套资金不落实,一些重点在建项目投资强度不足,影响了工程建设进度,致使"十五"期间结转投资规模偏大。因此,在确定"十一五"水利建设项目安排上,要把重点放在续建项目上,对续建项目实行分类管理,确保重点建设项目,对一般性项目,抓紧收尾和清理。要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不能把摊子铺得太大,要根据轻重缓急,合理控制建设规模。

四、落实责任,切实加强对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和指导

*年,是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关键一年。按照全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工作的总体安排,今年要完成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明年初完成规划成果的审查报批,规划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各有关单位要继续把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体现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推进水利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落实工作责任和组织保障,切实抓紧抓好。

按照我部印发的《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指导意见》明确的规划组织分工意见,部规划计划司负责归口管理全国规划编制工作,并会同水规总院、综合事业局、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组成规划编制工作组,具体负责组织指导全国规划编制工作。有关专项规划由部有关司局参与具体的组织指导工作。各流域机构按照各自的管理职责,会同流域内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好本流域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要组织做好本省区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