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型中小企业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9 21:19:36

科技型中小企业

科技型中小企业范文篇1

关键词:郑州市;科技金融;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

近年来,郑州市跟随国家“科技强国”战略的步伐,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展状况较好,科技金融融合发展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取得诸多创新成果数量,但与科技金融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政策不完善、市场体系不健全、科技金融人才短缺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很多科技型中小企业资金支持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制约了企业的创新发展。通过分析郑州市金融科技发展现状,发现科技金融在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典型问题,进而提出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发展的新模式,这对于缓解郑州市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困难,促进其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科技金融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

1.科技金融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融通资金科技型中小企业处于发展的初创期,内源性融资不足,且因需要大量科研投入,资金需求较大,急需金融机构等外源性资金的支持,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影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担心科技型中小企业经营风险太大,而削减给予其信贷资金的额度,甚至会出现拒贷的现象。科技型中小企业无法获得相应的资金支持,创新研发活动也难以开展,这一现实制约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能够从多个方面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融通资金,来缓解其面临的融资难问题,包括从政府、资本市场、金融机构等多个方面提供资金支持。其中,政府主要是通过政策性扶持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资金支持;社会资金在政府行为的引导下,也会出现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倾斜的现象;资本市场作为新的融资渠道,能够及时给予科技型中小企业资金支持,强化科技金融效率,中小板、创业板和科创板等市场应运而生,越来越多的上市科技公司通过资本市场获得融通资金,有效支持了其研发创新活动;金融机构通过和科技的融合,优化了信贷审核机制,为创新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企业提供更多的融通资金。2.科技金融为科技型中小企业优化信用环境良好的信用环境对于金融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发展将企业的资本构成、经营情况、市场前景等信息纳入其信用构成,形成较为健全的信用体系,优化其信用环境,企业在良好信用环境中更容易获得外部的融通资金。政府会在有关科技部门的协助下,甄选出更具有发展前景的研发创新活动,并进行资金扶持;资本市场的投资者会根据科技型中小企业披露的财务报表等各类信息,衡量出发展前景好的投资对象;金融机构在开展信贷业务时同样会利用科技对中小型科技企业进行信用评估,形成合理的信贷额度。3.科技金融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有效的监管服务良好的监管服务能够有效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研发创新,政府通过科技部门监督扶持企业筹措资金的使用途径、研发活动的进度以及研发成果的质量,确保企业的创新发展。资本市场的监管主要是通过董事会决议以及股价行情来实现对企业管理者的约束。银行等金融机构会利用科技等手段持续关注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资金的使用情况,形成信贷资金的风险等级。

二、郑州市科技金融发展现状分析

1.科技金融政策的扶持自郑州市成为第二批部级科技金融试点城市以来,河南省政府、省财政厅、省科技厅以及郑州市政府颁发了《关于推进金融资本与科技创新相结合的政策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成立了郑州市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规划郑州市科技和金融资源,科技金融发展的方针和路线进一步明确,科技金融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从2016年的21.7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40.8亿元,郑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得到有效缓解。其中,2019年郑州市研发经费约占河南省研发经费的三成,由此可见郑州市非常重视科技和金融的融合发展。郑州市在借鉴第一批部级科技金融试点城市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探寻科技和金融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如设立科技基金、科技贷款风险补偿准备金、担保资金等形式支持科技金融发展。2017年,郑州市投入科技金融专项资金4.3亿元,其中设立科技基金、科技贷款风险准备金及担保资金4亿元,资助资金3000万元。此外,郑州市还规划设立了9支总规模为1211.50亿元的投资基金,逐步形成了政府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市场化运作的多层次、全方位科技投融资体系。2.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的搭建为推动科技和金融深度融合发展,郑州市近年来不断推进科技金融平台的搭建,助力科技型企业研发创新。2016年,郑州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按照计划,郑州市将实施众创空间倍增、创客育引等工程,大力发展包括互联网创业平台、科技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创新创业综合体在内的梯级创新创业载体,构建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众创空间,形成适合各类创新创业需求的生态圈。2018年,郑州市创新创业载体达211家,孵化载体面积突破85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团队)近万家,孵化水平居全国第13位。技术合同交易额82.3亿元,增长136.8%,全省占比54.9%。此外郑州市还建立了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重大项目库(2017-2020年),截至2018年已入库项目3489个,总投资规模44993亿元。3.科技金融产品的开发自入选部级科技金融试点城市以来,郑州市积极探索,不断开发新的科技金融产品,为科技型企业的研发投入提供资金支持。2014年,郑州市创新推出“共保体”模式,政府印发了《郑州市金融支持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共保体实施细则》(郑政办〔2014〕33号),推出了金融支持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共保体”业务,它是由银行、保险公司与企业组建,运作模式是小微企业从银行贷款,再由保险公司承保,小微企业无需抵押。“共保体”试运行半年就有1000多家小微企业获益,有效缓解了小微企业面临的“三难一贵”困境。此外,郑州市还为了减轻创业负担,激发创新服务的积极性,实施创新券专项。截至2018年,郑州市已向近千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载体兑现创新券资金4000多万元。郑州市积极实施“智汇郑州·1125聚才计划”,建立“财政资助+基金投资”的模式,实行人才与项目双向扶持,实施聚才计划项目235个,支持项目资金5.8亿元,总规模100亿元的创新创业基金正在推进;引进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524人,其中,两院院士、“”、“”、长江学者73人,从“人才+项目”双推进模式为郑州市科技金融发展打下坚实基础。4.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优化郑州市财政局与市科技局、市金融工作办公室、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金融机构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推动工作。各级各部门在郑州市政府统一领导下,形成了全市整体推动试点建设的工作服务体系。为进一步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郑州市政府印发了《郑州市科技贷款风险补偿实施方案》(郑政办〔2018〕97号),对参与郑州市科技贷款风险补偿业务的合作金融机构所发生的实际损失给予补偿,实现风险共担,这一举措鼓励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郑州市科技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金融机构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更适合的金融服务。截至2020年底,郑州市科学技术局共遴选出二批16家商业银行开展“郑科贷”业务,对符合信贷条件的科技型企业进行帮扶,总金额超过100亿元。此外,包括郑州银行、中国银行在内的多家商业银行成立科技支行,并与区政府达成战略合作协议。

三、郑州市科技金融在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科技金融人才储备不足2018年,中国科研城市排行榜前五名的城市分别为北京、上海、南京、武汉和广州。与这些科技金融发达地区相比,郑州市在研发人员数量、研发经费投入、专利申请及获批数量等指标存在较大差距。2019年北京市的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数量达到46万余人,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达到2233.6亿元,均为郑州市的数倍,这些指标数据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北京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一流高校数量较多,从经济和人才储备两个方面为科技金融发展提供强劲动力。郑州市科技金融创新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限于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一流高校数量较少导致科技金融人才储备不足,经济发展水平有限导致研发经费投入较少。2.科技金融体系与企业创新发展不匹配完善的科技金融体系应该包括金融服务、科技监管、风险控制等多个方面,各个体系应该协同发展,助力科技和金融的深度融合发展。近年来,郑州市科技金融发展体系的现状并不乐观,科技和金融改革发展不协调,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等多方主体未能充分发挥其优势,形成合力推动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其中,当前郑州市科技金融服务管理平台数量较少,不足以支撑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难以匹配郑州市科技金融发展速度;科技监管体系并不完善,监管科技规则和标准的制定相对滞后,对于技术本身可能带来的风险并不敏感,监管能力不足问题较为突出。3.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不足当前,郑州市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有效的融资渠道不足,传统融资渠道因科技型中小企业风险大、投入高的特点,郑州市减少了对企业的资金支持,阻碍了其创新发展。银行业金融机构方面,郑州市科技支行数量有限,且处于发展初期,金融产品种类不足,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导致对科研创新的信贷支持不足。资本市场方面,企业在银行信贷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会选择通过资本市场筹措资金,但目前中小企业板、创业板以及科创板存在准入门槛较高、准入机制不完善、人才缺失、创新产品试点规模小等问题,导致多数科技型中小企业难以通过资本市场获得研发资金。政府方面,扶持资金的数量非常有限,难以支撑企业高额的研发支出。此外,“科技+保险”类产品存在市场定位不准确、法律法规滞后、盈利能力不足等问题。4.缺少科技金融发展效率的评价方法通过科技金融发展效率作为衡量科技和金融良性结合与互动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能够帮助各部分分析科技金融发展对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但目前并未形成一套完善的金融科技发展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主要通过对整理后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合理的定性分析不足,且具有一定的区域适用性,因此应该探索一套适合郑州市的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科技金融发展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四、科技金融促进郑州市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的对策

1.加强科技金融人才储备加强科技金融人才储备是创建创新型郑州的重要途径之一。郑州市虽然高校数量较多,但一流高校数量不足,仅靠本地培养的人才不足以支撑科技金融的创新发展,因此郑州市应该大力发展自主创新实验区和示范区,加快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州片区建设,提升对外省市科研人才的吸引力。与此同时,郑州市可以借鉴科技发达地区的人才引进经验,在“智汇郑州”人才政策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提升对高层次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的福利待遇,将生活补贴、购房补贴、科研经费等优惠政策进一步完善。此外,郑州市还应将高层次人才的家属进行安置,做好引进人才的后续工作,确保能够留住人才。2.优化科技金融市场环境针对科技和金融改革发展不协调的问题,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等多方主体应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坚持在郑州市政府的主导下,各主体相互协调,积极贯彻落实相关政策,完善科技金融发展体系,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首先,应该加快科技金融服务管理平台建设与提升郑州市科技金融业务的便利性,确保科技和金融深入融合。其次,进一步强化科技监管,完善监管科技规则,制定标准需要考虑时效性和适配性的平衡。最后,丰富科技金融市场的产品,对科技金融分层次管理,构建创新、多元的科技金融市场体系,能够为郑州市“科技+金融”的发展提供更精准、优质的服务,实现科技金融市场环境的优化。3.拓宽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研发创新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需要政府、金融机构等多方主体向科技型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确保其创新发展。郑州市政府需要多方位拓宽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一是要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同时还应该制定政策,通过建立政策性科技银行的形式对科技型企业提供优惠贷款,并提升科技贷款风险补偿的额度和覆盖范围,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注入科技金融发展。二是同时利用科技手段,搭建互联网科技融资平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提升其融资能力,确保具有较好前景的公司得到研发创新资金的支持。三是鼓励金融机构开发新型科技金融产品,适配不同类型的科技型企业的融资需求。四是选出优质科技型企业,辅导其申请上市,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在中小企业板、创业板以及科创板上市筹措研发资金,增强其金融风险抵御能力,有利于其开展科研活动。4.探索合适的科技金融发展效率评价方法目前科技金融发展的评价方法并不统一,且具有区域适用性的特点,为了更好地监测郑州市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应该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分析科技金融发展效率的影响因素,探索一套适合郑州市的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科技金融发展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提升科技金融发展监管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韩凤琴,罗程.科技金融政策的新进展与新思路[J].地方财政研究,2018(10):70-75.

[2]张媛媛,袁奋强,刘东皇,等.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的协同发展研究——基于系统耦合理论的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6):71-76.

[3]杜江,张伟科,范锦玲,等.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影响的空间效应分析[J].软科学,2017,31(04):19-22+36.

[4]张腾,刘阳.科技金融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研究[J].武汉金融,2019(01):25-31.

科技型中小企业范文篇2

约占绵阳企业总数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中小企业,其前身绝大多数是科技起点较低的乡镇企业。在科技城强大的科技磁场作用下,企业的机制和理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真所谓绵阳乡镇企业的二次革命。

绵阳科技城建设初始之年——*年,被绵阳市科技局审查认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仅77家,到*年底,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到345家,到*年底,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到522家。根据绵阳市科技局最近的信息,到目前为止,绵阳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已达630家。其中,科技城范围内有高新技术企业86家。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不断涌现,形成了绵阳市中小企业崛起的一支强大生力军,彻底改变了中小企业过去粗放经营,科技含量低,产品档次低,市场竞争力弱的局面。

一、绵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点

第一,企业数量增加快,但比重低,实力弱。从*年开始,科技型中小企业每年以100户以上的数量递增。但多数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小,尚处于幼年成长期,实力小,潜力大。

第二,企业分布相对集中,初步形成了较为密集的科技型企业发展的重点区域。据不完全统计,约90%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集中于绵阳高新区,科创园、经济开发区及中物院区域。

第三,资本规模偏小,资金投入不足。据初步调查,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户均资本不足500万元。仅比一般中小企业户均372万元的水平高90余万元。低于100万元水平的企业占50%以上。

第四,投资结构多元化,形成了以民营经济为主体、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新格局。资本构成以民间私人投资为主,超过60%,国有投资仅占30%左右,社会资本利用程度较高;企业性质以非公有制及混合经济为主,达95%以上,纯国有经济比重很低;企业组织形式以公司制为主,超过90%,股份制企业已成为科技型企业的首要选择。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的企业组织形式催生出新型的企业机制。科技人员领办、技术成果入股、技术成果转让等多种开办方式并存,企业自主开始和研制的产品日益占据主导地位,促进了科技型企业的快速发展。

第五,外来投资较多,但外资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太少。资本来源中市外投资比例已近50%,除政府专项基金、银行贷款外,本地自有资金投资仅占28%。在科技型中小企业中,中外合资合作企业仅有6户,占各类企业的1.7%。这一方面说明科技城引入市外资金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已初见成效;而另一方面,如何吸引境外投资和技术参与科技城建设,进一步提升科技型企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这个大问题仍未解决,亟待切实加大工作力度。

第六,经营状况良好,总体运行平稳。科技型中小企业中,超过50%的企业处于盈利水平,仅16%的企业亏损,总体经营状况好于面上的一般企业,产业的科技优势正在发挥出来,其对企业经营效益的促进、带动作用较为明显。

第七,吸引了一批人才,但总体人员结构仍不尽合理。前来科技城创业的博士有60位;其中海外归来博士28位。但在*年,科技型中小企业中的科技人员仅占职工人数12%,加上管理人员也刚刚超过20%,远未达到国际公认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中科技人员须占职工总数30%以上的指标;科技人员领办的企业比例尚不足20%,也未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建的主要方式。

第八,科技型企业发展的软硬环境有所改善,但相关任务仍然十分繁重。一方面,近两年来,科技城制定和实施一系列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加快科技型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如:投入国家创新基金,建立行政服务中心,构建各类技术创新平台,提供标准厂房(一户企业100平方米免一年租金)等,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硬环境不够好、软环境不够优的问题仍然存在,在一些方面表现还十分突出。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资金短缺。发展资金严重不足是科技型中小企业中普遍存在的一大难题。据对科技型民营企业的调查,获得固定资产投资贷款的企业只占这些企业总数的2.8%,获得流动资金短期贷款的只占9.5%。如绵阳东信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虫草食药两用产品,被科技部门列为生物科技企业,其产品市场上供不应求,生产规模可达到5至6亿元。但目前只在市工行得到贷款100多万元。与企业的资金需求差距巨大,已成困扰企业发展的一大难题。

造成科技型中小企业资金困难的主要原因有:一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特性,其产品的生命周期亦有日益缩短的趋向,而银行往往注重投资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对风险较高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贷款缺乏热情;二是政府的相关投入有限,为加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开发与创新,政府虽然每年安排专项周转金和“科技三项费用”3000万元至4000余万元用于实施重点科技攻关、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但这些资金在全市高新技术发展资金中所占比重小、安排分散,不能对一些好项目大项目提供强力支持;三是社会性的投融资渠道不畅、方式不多,故而一方面是大量社会资本呆滞积淀,另一方面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取资金困难,致使一些好项目因缺少资金的有力支持,难于做大做强,迟迟不能形成规模效益和实现产业化。

(二)科技与人才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由于受技术咨询、科技信息查询、技术产权交易、人才“猎头公司”等科技服务业不发达的制约,科技型中小企业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之间的联系不广泛,产学研结合不紧密,区域性高新技术的规模效益和人才资源优势难以发挥,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还未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高新技术产业化程度低。在有创新活动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中,由企业独立实施的技术开发项目多,同高校、研究院所合作开发实施的项目较少。我市境内有各类独立科研院所43家、博士后流动工作站5个,从事民品研究与开发的科技人员2万多人,每年研制和开发出民品科技成果1000多项。这些技术人才和科技成果却很少被中小企业采用。在人才资源方面,由于绵阳与沿海的差距拉大,受比较利益的驱动和社会大环境的吸引,我市大批存量和增量科技人才流向东部沿海地区,使我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制高点”再度被抢占。如何整合我市的科技和人才优势,加快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已成为事关全市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当务之急。

(三)对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认识不够统一,支持力度不够大。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改革开放中产生的新生事物,党委和政府一直鼓励和扶持其发展壮大,但社会各界对其性质、地位、作用的认识还不够统一,对其支持力度还比较弱,有时甚至企业的正当权益也得不到有效保护。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计划立项、银行贷款、土地供给、税收优惠、进出口经营权、人才引进、职称评定、户籍迁移、出国出境等许多方面不时受到了一些不公平的待遇。如:国有企业可以比较容易地获得银行贷款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却较难获得;外资可以进入的某些投资领域,中小科技企业反而受到限制;外企在税收上可以享受较多的优惠政策,科技型中小企业可享受的税收优惠却往往难以落实;先前的企业上市指标绝大部分分配给了国有企业,而科技型中小企业所占比例极小。如此等等,使科技型中小企业难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公平竞争,这在客观上限制了中小科技企业的发展。

(四)企业创新机制不健全,管理水平不够高。由于诸多主观与客观方面的原因,科技型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仍较缺乏,企业管理上的“散、乱、差”现象突出,有的企业甚至仍以家庭式管理为主。这些缺乏科技性和规范性的、与现代企业管理方式相悖的经营管理模式,严重制约了民营科技企业的长远发展。而企业创新机制不健全的主要原因:一是虽然大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管理层都认识到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但在实践中却仍是重销售、轻技术开发与技术创新,技术开发投入严重不足;二是企业对技术研发人员的激励机制未真正形成;三是企业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不强、措施不力,严重挫伤了科技人员从事技术开发与创新的积极性。

三、加快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必要性和有利条件

(一)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发展中小科技企业是市场经济的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充分调动社会成员参与经济建设的主动性。中外各国在建设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最终都选择了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发展模式。我市前几年的发展告诉我们,在建设绵阳科技城的过程中,政府不能直接投资办企业,而要靠创造良好的环境,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举办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蓬勃发展之日,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趋于成熟之时。

2.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是知识经济的需要。在知识经济时代,技术成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来推动。我们不能再走以前过度依靠土地、资金、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等的大量投入,发展高能耗、高增长、低效益的传统产业的老路,而要通过释放绵阳的科技潜能,发展低能耗、高增长、高效益的高新技术产业,努力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科技型中小企业以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为发展的根本动力,其发展规律体现了知识经济的要求,应该成为绵阳科技城建设的主力军。

3.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需要。高新技术产业高风险、高增长、技术更新快的特点,决定了展高新技术产业必须大力发展中小企业群体。科技型中小企业投入较少,成长性好,机制灵活,信息传递快;“船小好掉头”,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新形势下市场细分、产品小批量柔性化生产的特殊要求,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闻名全球的微软、英特尔、惠普、诺基亚等跨国公司,起步之初无一不是科技型中小企业。

4.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是调整绵阳经济结构的需要。长期以来,我市的经济结构不合理,以长虹为代表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比重过大,高竞争、低效益的传统产业比重过大。要改变经济发展命系长虹的不利局面,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全市经济中的份额,实施我市加速工业发展的“千亿工程”,必须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形成以长虹为塔尖,一批扩张型企业为塔身,众多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塔基的“金字塔”企业结构。

5.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建设绵阳科技城的迫切需要。近年来,绵阳经济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综合实力在四川省由建市初的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仅位列省会城市成都之后。绵阳又是我国著名的科技与电子工业城市,其GDP位居西部12省区同级城市的第一位、全国36个电子工业中心城市之首。绵阳科技城的战略目标是,用十年左右的时间,把绵阳科技城建设成为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城市水平的现代化城市。到2010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7%以上,工业增加值达400亿元,增长16.6%。同样,到2010年,绵阳科技城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00亿元以上,在*年的基础上翻两番。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50%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以上,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达45%以上。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任务十分艰巨,时间非常紧迫,必须把发展优势明显、潜力巨大、市场广阔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二)我市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有利条件

我市发展科技中小企业具有三大优势:

1.以中物院为代表的科技优势。绵阳是国家重要的国防军工科研生产基地,是四川省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市境内有中物院、气动中心等科研院所18家,科研开发机构75个,有博士后流动工作站5个,有以西南科技大学为代表的大中专院校28所;有以长虹、九州为代表的大型军工骨干企业12家;有部级、省级技术中心10个。在空气动力学、核物理、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等高技术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全市有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教创业园区、农业科技示范区等部级、省级开发区8个,被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60余家。研究、开发生产涉及电子信息、环境设备、精细化工、生物工程、计算机软件及网络、新材料、核技术应用等方面。目前,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项目正在发展壮大,它们已经或即将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加点。这为加速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民营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以长虹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优势。绵阳是中国最大的彩电生产基地,长虹品牌闻名中外,品牌价值245亿元。长虹产业涉及电子、信息、军工、家电等各个领域,其品牌、产业及规模优势,对绵阳工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和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已经并将继续产生重要影响。此外,九州宽带信息网、湖山音响等企业及产品也享誉全国。这为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为重点的电子信息产品配套企业和产业群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3.已形成以区域优势为特征的中心城市发展态势。绵阳有部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中国西部重要的电子工业城市,是成都平原经济圈的一个重要增长点和成德绵高新技术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绵阳的区域交通中心、通讯信息中心、科技中心、制造业基地的地位基本形成。这为加速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软硬环境。

我市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四大有利条件:

(1)雄厚的人才资源,绵阳境内国防军工企业、科技院所众多,科技人才荟萃,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市境内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7万余人,其中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8万余人,高级技术人员6000余人,享受国家政策特殊津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800多名,“两院”院士22名。这为加速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了雄厚的人才智力条件。

(2)坚实的经济基础。经过10余年深入实施“科技兴绵”战略,绵阳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其综合实力在四川居第二位,国内生产总值居西部各大城市的第五位。这为加速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奠定了较为坚实的经济基础。

(3)较优的体制条件。建市以来,绵阳先后被列为国家“军转民科技兴市”试点城市、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技术创新试点、《专利法》实施试点城市和四川省“两转”试点城市。由于各项改革相互配套和深入推进,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形成,对外开放不断扩大,资金、技术、人才的引进,观念、体制、机制的创新,为建设绵阳科技城,加速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奠定了较好的体制基础。

(4)良好的环境条件。绵阳自建市以来,解决了制约经济发展的交通、能源、通讯等问题,从根本上改善了城市基础设施,国家文明、卫生、园林绿化、环保模范城市的创建,旅游事业的快速发展,提升了绵阳的城市地位,提高了绵阳的知名度,使绵阳迅速崛起成为中国西部的重要城市。同时,绵阳着力于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服务的效率、质量和透明度,不断改善法制、政策和社会环境,为加速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了良好的软硬环境。

我市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有五大机遇:

(1)新技术革命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机遇。“发展高技术,实现产业化”是目前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也是我国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核心内容。省委、省政府提出四川经济要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确定了建设成德绵高新技术产业带,绵阳是产业带上的重点地区。这为建设绵阳科技城,加强技术创新,加速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必将加快绵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占领未来经济竞争的“制高点”;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国民经济的整体水平,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2)绵阳被列为“全国技术创新试点市”的机遇。绵阳被列为“全国技术创新试点市”,这是绵阳发展的难得机遇。技术创新试点将以提升城市技术创新功能为主题,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构筑城市技术创新体系为重点,以增强优势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竞争能力为目的,紧紧围绕建设绵阳科技城的总体目标,发展主导产业、优势企业和重点产品。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学研”结合为手段,从体制和机制转换上着手,加速形成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推动绵阳现有产业的升级和高新技术产业化。

(3)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0)的机遇。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有利于加强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交流与合作,绵阳的国际交往环境、科技和经济环境将进一步改善,必将加快当地企业与国际惯例接轨、按国际惯例运作的步伐。

(4)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国家作出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这对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四川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地区,绵阳又是四川经济发展的重点地带。随着国家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投入力度和政策倾斜,绵阳的科技资源优势和区域优势,将进一步得到开发利用和有效发挥。

(5)建设绵阳科技城的机遇。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央决定建设绵阳科技城,加快绵阳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步伐。为此,国家和省在项目、资金、政策上给予绵阳以很大倾斜和重点支持,这对绵阳的发展无疑是一个空前的特殊机遇。抓住这一机遇,对于充分发挥绵阳的科技资源优势,加强技术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绵阳经济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使绵阳在较短的时期内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城市水平,无疑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四、加快发展民营科技企业的对策建议

(一)确立正确的指导方针和可行的发展目标

1.制定加快发展民营科技企业的指导方针应当综合考虑下列因素:按照“绵阳实际+国际惯例+创新”的发展模式,紧紧围绕绵阳科技城建设的需要,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科技为支撑、人才为根本,着力抓好中小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机制、体系、能力与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加强“军转民”和产学研结合,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强化科技支柱产业,开发名牌产品,抢占科技“制高点”,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经济质量和整体效益,实现历史性越跨。

2.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总体思路应当是: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求,围绕建设绵阳科技成,充分发挥科技、军工优势,把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民展中小企业的重点和主攻方面,使中小企业在整个经济结构中的比重逐步提高:

——适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把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我市区域经济内涵扩大生产的重要途径,把这一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张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

——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资产为纽带,加快构建和完善科技与经济结合的运行机制;

——深化体制改革,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加速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以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转换经营机制为契机,实现科技型中小企业与国有企业的优势互补;

——强化组织协调和引导服务,加强科技型中小企业制度创新,提高科技型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和现代化管理水平,鼓励和扶持其向集团化、产业化、现代化和国际化迈进。

3.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今后5—10年,必须紧紧抓住建设绵阳科技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大好机遇,在充分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作用的同时,加快发展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主体的民营经济。

总体目标是:在电子信息、新材料和精细化工、光机电一体化、现代医药与生物制品、环保工程等五大产品领域和转化高新技术成果、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创名牌产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集团、吸引和用好高层次科技与管理人才五个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阶段目标是:到“十五”末,争取实现科技型中小企业经济在全市中小企业总量中的比重达到80%以上。具体任务是:加快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主体的民营经济发展步伐,以年均增长不低于10%的发展速度,形成我市的重要经济增长点。到2005年,力争全市公有制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40%左右,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到2010年,分别达到60%和55%。形成10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到2005年塑造出3—5个国内名牌、1个世界名牌;到2010年塑造出8—10个国内名牌、2—3个世界名牌。

(二)深化体制改革,激励各方面的人才创办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建设绵阳科技城,必须首先调动各方面人才尤其是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动员他们创办科技中小企业。绵阳境内有大批国防军工科研生产单位,具有丰富的科技资源和人才优势。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科技人员创办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为数不多。其主要原因是绵阳的科技、行政、教育、投资等体制还不尽合理,限制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为此,必须大力推进体制改革,消除阻碍科技成果转化的障碍,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尤其是广大科技人员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积极性。

一是大力推进行政和事业单位体制改革。通过改革公务员考核制度、技术职称评聘制度、离退休制度,动员有技术专长的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带头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或到科技型中小企业从事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政府从职务晋升、工资福利、职称评定、启动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

二是推进国防科研院所体制改革。国防科研院所人才济济,掌握着大量的高新技术,是建设绵阳科技城的主要依托力量,也是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主力军。要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推动国防科研单位管理体制创新,加大“军转民”力度,推进科研院所、院校与企业融合组建多种形式的中小科技企业,促进军民两用技术、民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在改革中要着力构建人才激励机制,释放科技人员的潜能。对国防科研单位科技人员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国防科研单位和地方政府要从政策、融资、土地、税收等各个方面给予大力扶持。

三是进一步搞活人才市场,充分发掘社会人才资源。除利用好以上两大人才库外,还要高度重视和善于发现“体制外人才”。要运用市场机制和政策倾斜两种手段留住并用好本地各方面的社会人才,尽可能地避免人才浪费和人才外流。要树立终身教育的新观念,强化对现有人才的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加快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我市特别是科技城科技企业发展的需要。

四是大力引进各方英才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绵阳科技城建设仅仅依靠绵阳自身的科技力量远远不够,需要大力引进国内外科技人才和管理、营销人才,特别是有创新精神的海外留学人员,利用他们掌握的核心技术和创新精神,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绵阳科技城提供比其他地区更为优惠的政策和更好的创业环境,为海内外科技人员到绵阳科技城创新创业提供资金、信息、项目孵化、日常生活等方面实实在在的扶持,用感情引人,用事业留人,让绵阳尤其是绵阳科技城成为科技人才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乐园”。

(三)改革投资环境,降低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门槛”

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高风险、高增长的特点,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有效地降低其创业风险,促进其快速发展。权威人士打过一个形象的比喻,中小科技企业如同森林中的蘑菇孢子,只要有了适宜的阳光、水分、温度等良好的生态要求,它就会自动地、快速地遍地生长。绵阳科技城就是要创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这种投资硬环境,又要努力改善以行政服务和法制保障为核心的投资软环境,认真做到“三个加大、六个平等”(即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大依法保护力度、加大环境整治力度,登记申请平等、税负平等、规费平等、受贷平等、市场准入平等、行政服务平等),进一步降低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门槛”。第一,要降低企业登记注册等准入条件。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创办之初,创业者的最大资本就是一项或几项可转化为生产力的高新技术。土地、货币等有形资本较少,企业在登记注册时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注册资本不足。在绵阳科技城要切实落实以技术作价入股、作为注册资本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政策。经社会中介机构评估和有关部门认定,对有良好市场前景的高新技术项目,不限制技术成果占注册资本的比重;对少数确有困难的,还可以实行注册资本分步到位。进一步简化科技型中小企业登记注册的前置审批,简化注册登记程序,最大限度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诞生打开通道。第二,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实行优惠的税收政策。纵观世界各国,为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都最大限度地使用了税收杠杆,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实行税收减免,减少其在创业初期的负担,增加其原始积累。第三,要切实整顿各种乱收费行为,努力降低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成本。

(四)不断拓宽融资渠道,构建多元化的投入体系

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从事的是高风险、高增长的高新技术产业,其发展过程中的风险系数大大高于传统产业。这决定了其在解决发展资金方面将面临着比其他企业更多的困难。中小科技企业创业融资难已成为制约绵阳科技城建设的“瓶颈”,政府的作用就是采取各种措施,努力畅通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促使其尽快做大做强。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风险投资机制。运用风险投资机制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国际上的成功经验,也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风险投资是指把专业管理的风险投资基金以股权的形式投资于尚未成立或成立不久的高新技术企业,它追求的不是成熟企业的常规利润,而是新兴产业或技术成长期企业的高回报。美国硅谷之所以能在短期内获得快速发展,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这里有完善的风险投资机制。据统计,硅谷现有各类风险投资机构400多家,一年可为企业提供数十亿美元的风险投资。为了促进绵阳科技型中小企业更快发展,必须在用好现有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金”和“绵阳科技城风险投资资金”的基础上,继续争取国家和省上的支持,并广泛吸收社会各方面的资金,建立多种形式的风险投资基金,扩大科技城风险投资的规模,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社会化、科学化的风险资金运作机制,扩大风险投资的范围,提高风险投资的质量。

其次,要积极推荐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到股票市场直接融资。绵阳现有4家上市公司,无一例外都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今后要重点推荐一批有实力、成长性高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到股市融资。尤其在国家即将开办二板市场,专门解决高新技术产业融资难的有利背景下,绵阳科技城必须抓住机遇,鼓励和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到二板市场融资。在适当的时候,应创造条件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发行商业票据和长期债券筹集社会资金。

再次,要协调好银企关系,增加银行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贷款投放。目前,绵阳金融界贷款投放的结构不尽合理,投在基础设施建设、国有大中型企业等方面的贷款较多,投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贷款偏少。科技型中小企业虽然风险性大,但是成长性好、优势明显,一旦成功,具有广阔的利润空间。银行应看到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前景,调整信贷结构,增加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贷款投放。同时,科技型中小企业也要诚信立企,努力提高信用等级,主动加强同银行的联系,建立互利互惠,真诚合作的新型银企关系。要抓住省上在绵阳科技城进行中小企业融资试点的机遇,健全信用担保体系,加强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互利合作,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

第四、鼓励和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增加科技投入。要把国家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适当提高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并允许其在成本中列支,以支持企业加大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的力度,逐步确立企业投入的主体地位。

第五,继续增加政府的科技投入。市、县(市、区)政府要切实保证科技经费的增长幅度高于同期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认真落实市政府的下列规定:市、县两级科技三项费用占同级财政预算的比例分别达到8%和2%;全社会研究与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左右,其中企业的R&D投入占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的比重达到50—60%。总之,要加快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必须构建起以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为支撑、政府投入为引导、社会资金作补充的多元化投入体系。

(五)发展科技中介,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

科技型中小企业大多由科技人才创办,具有研究开发方面的明显优势。但他们在如何选择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方向,使之与国家产业政策、绵阳科技城建设要求、国内外市场需求、企业自身优势相一致,如何降低风险、提高成功率、集中有限资源重点突破等方面,往往受自身专业知识和营运经验所限,决策的正确性和果断性不强。对此,政府不能包揽包办,要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尤其是科技服务机构的作用。社会中介机构是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中不可缺少的有机构成,它们在掌握大量信息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科学知识、技术和技能,客观独立地为社会提供智力服务,对于政府、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在发展战略选择、资源优化配置、市场驾驭等关键环节的科学决策,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桥梁和推动作用。近几年,我市中介机构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绵阳科技城建设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主要表现在数量偏少,规模不大,素质不高,违规行为时有发生等方面。要按照“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优化结构,规范管理”的原则,大力发展为绵阳科技城建设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的现代中介机构。一是要办好各级各类创业孵化器、创业服务中心。充分发挥高新区、科教区等开发区的孵化中心、创业中心的作用,利用科技成果转化率。二是规范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行为,提高中介服务的质量和可信度,营造良好的社会经济秩序,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立和发展服务。三是加快各类各种技术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与技术产权市场、咨询服务等科技服务中介机构建设步伐,提高其开展技术中介、技术集成、技术培训、技术诊断等服务的能力与水平。

(六)引导和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首先,政府要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纳入全市经济发展总体规划,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技术、质量标准进行研究开发和生产经营,支持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扩大产业规模。要重点扶持一批骨干科技型中小企业,对技术含量高、科技成果多、市场前景好、年技工贸总收入超过亿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或企业集团),经政府有关部门认定后,可享受我市扶持大型企业集团的有关政策;支持优秀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平等竞争,承担市级及其以上的技术开发和新产品研制项目,在科研项目立项、贷款、科技三项费用安排使用、科技成果鉴定、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等方面,与国有企业享受同等待遇。同时,要不断探索与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职工进入社会保障体系的途径和政策。

其次,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探索和建立人才激励机制,营造宽松、向上的人才环境。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有赖于高技术人才的奋发工作和攻关创新。企业只有用高素质的人才整合、改造物资资源,才能使其成为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因此,企业必须为科技人员营造良好的小环境,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技术创新人才队伍,以开发具有自主知识权的核心技术和市场广阔的新产品,走“小而精”、“小而专”、“小而特”的路子,从而使企业在市场细分的进程中抢占制高点和发展壮大。

科技型中小企业范文篇3

关键词:西藏;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

作为顺应时展的一种企业类型,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重要程度日益凸显。西藏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西藏经济蓝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与其他类型的中小企业共同成为西藏经济的支柱,为促进西藏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稳步提升西藏科技水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作为西藏中小企业群中创新能力最强的企业群体,科技型中小企业却长期遭受融资问题的困扰,对西藏增强科技创新实力以及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重要影响。因此,以西藏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研究对象,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拓宽企业融资渠道[1]。

1西藏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情况

西藏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一直是国家和当地政府长期关注的问题,并给予了大量帮助与扶持。但从调查结果来看,西藏超90%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仍面临着不同程度的融资难题。因此,通过整理现有文献、走访调查、与其他省(市、自治区)同类型企业进行对比分析,将西藏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归纳为以下两个部分。1.1内部原因。1.1.1融资结构不合理。西藏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筹集权益资金时,主要依靠留存收益或直接吸收投资,由于其资金成本低、速度快,在企业发展期的应用效果良好,但在初创期,企业科技研发支出不断扩大,内源性融资略显不足。目前,西藏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金主要是国家扶持、自身积累和银行贷款3种。对比国外,除上述3种方式外,还普遍采用发行普通股、优先股和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因此,与国外相比,过窄的融资渠道降低了企业竞争力,限制了西藏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2]。1.1.2有效抵押物不足。西藏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债务资金以银行贷款为主,但与大型国有企业相比,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高、信用较低,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等,需要一定的资产抵押作为贷款条件,常见的抵押物有存货、应收账款、固定资产等。西藏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轻资产的运营特点,常常因有效资产不足而被银行等金融机构拒之门外。1.1.3内部制度不完善。一方面,西藏科技型中小企业管理者缺乏公司治理的专业知识,未建立规范化的管理系统,对企业融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财务制度混乱、财务报表内容模糊两方面,致使贷款机构无法清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从而产生“惜贷”心理。另一方面,企业管理者未形成良好的法人财产权意识,常常将公司的“钱”与自己的钱混为一谈,当企业需要资金时,无法及时调动资金,影响企业发展,给企业财务管理造成一定影响[3]。1.2外部原因。1.2.1信用担保体系存在缺陷。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是国家为了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方针之一。西藏的信用担保机构受起步晚、政策延续性不足等因素的影响,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目前,西藏的融资担保机构共有12家,其中拉萨8家、日喀则2家、山南1家、林芝1家,其他地区尚未建立起担保机构,且担保数额极为有限,可担保的企业数量较少。对于西藏的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当没有有效的抵押物和担保人提高企业信用级别时,企业的信贷融资道路变得日益艰难。1.2.2金融体系发展不完善。西藏金融体系自建立以来得到了飞速发展,但与其他自治区或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然较为落后。具体体现在商业银行等金融性贷款机构较少方面,金融市场一直处于政府强有力的监管之下,致使民间贷款机构无法生存与发展,最终导致西藏科技型中小企业所需资金都来源于银行贷款这一间接融资渠道,而银行等金融机构偏向于将大部分资金贷给大型企业,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存在“惜贷”心理,且审批程序复杂、时间长,无法满足该类企业的用资需求[4]。

2对策建议

通过分析西藏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可知,该类企业除加强自身建设之外,还要从政府、社会、市场层面出发,解决西藏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1)建立规范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当地政府把促进西藏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作为一项长远战略目标,于2013年在西藏拉萨柳梧新区初步建立了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对西藏中小企业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因起步晚、系统性差、服务范围窄等原因,对西藏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帮扶作用不明显。因此要建立系统化、标准化、有针对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坚持以政府为主导,政府与社会组织机构相协调原则,根据西藏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为其提供不同的投融资服务。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特点的融资结构,改变由企业管理者一人制定决策的现象,做到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对企业未来发展进行宏观指导,提供有利于企业健康发展的个性化服务[5-7]。(2)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挂牌“新三板”市场,为企业进入“新三板”融资提供便利。2015年4月14日,西藏金凯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进行了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实现了西藏“新三板”零突破。截至2018年4月,西藏已有17家企业挂牌“新三板”市场,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为主。要鼓励西藏科技型中小企业挂牌“新三板”市场,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直接融资需要难以满足的问题,降低其融资成本,加快融资速度,提升信息披露程度,改善信息不对称问题,为西藏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新的融资平台,促进资本流入西藏科技型中小企业,提高融资成功率[8-9]。(3)建立专门针对西藏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机构。2006年西藏成立政策性担保机构,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但扶持面窄,受到扶持的企业极少,因此要建立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机构,为企业融资提供担保,提高企业信用等级,减轻贷款机构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惜贷”心理。对于处在初创期、需要大量资金的企业来说,要根据其发展前景提供不同程度的担保,对已经得到担保扶持的企业适当减少担保金额,不断优化扶持深度和精准度。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在给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时,不应仅看到这类型企业的弱势,还应该看到其潜在优势及未来的发展前景。对于发展较稳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应简化贷款手续,加快融资速度[10-11]。(4)大力发展科技金融机构。西藏的金融市场要紧跟时代步伐,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科技金融机构,加快科技金融的数字化进程,填补西藏在金融领域的空白。一方面,科技金融机构要改变传统金融机构搜集企业信息的模式,将科技金融与数字技术紧密结合,对企业的信息搜寻由人工搜寻模式转变为智能搜寻模式,高效、全面搜寻贷款企业信息,提高信息质量,降低搜寻成本,缓解科技金融机构与科技型中小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降低科技金融机构贷款风险,提高西藏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贷款效率。另一方面,利用“互联网科技金融”促进科技金融机构发展。减少科技型中小企业与科技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摩擦,解决传统金融机构贷款审批流程复杂、审批时间长的问题,拓宽融资渠道,丰富金融产品,满足科技型中小企业独特的融资需求。政府应明确自身定位,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做到张弛有度,为企业开展公平竞争和交易创造条件,扮演好裁判的角色,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在金融市场中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3结束语

在党的报告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西藏科技型中小企业要解决好融资问题,不仅需要企业管理者相互配合,弥补企业内部缺陷,还要各级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突破困境,为西藏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钟成林,胡雪萍.科技金融数字化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影响研究———基于异质性实现形式视角[EB/OL].[2021-02-22].

[2]宣炜,董婷文.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J].中国财政,2016(16):41-42.

[3]李亚丽.西藏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研究[J].西藏科技,2016(8):19-20,68.

[4]朱琳.生命周期视域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融资模式研究[J].科技和产业,2020,20(11):87-91.

[5]花亚博,殷李松.科技金融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0(21):66-67.

[6]樊霞华.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其对策分析[J].国有资产管理,2020(11):54-58.

[7]康雅馨.科技金融创新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路径探析[J].商讯,2020(31):83-84.

[8]周达勇,吴瑶.区块链技术下供应链金融与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J].新金融,2020(10):49-54.

[9]张梨花.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贷联动融资分析[J].财会通讯,2020(20):148-151.

[10]樊萱.基于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评《互联网金融发展与小微企业融资创新》[J].林产工业,2020,57(9):113.

科技型中小企业范文篇4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对策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概述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含义及特点。科技型中小企业是以科技人员为主体,从事科学研发与科技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相关的技术服务、咨询等经营业务的企业。其特点:1、公司体制多样、复杂。科技型企业可以说是国家发展的一个重点,国家也十分重视,具体表现在资金来源上企业自筹资金占83%,国家也会予以投资,这一比重可达到8%,而银行考虑到科技型企业的绝大发展前景,也会对其进行投资,而且这一比例甚至比国家方面还要高一些,达到9%。可惜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分布比重个体私营占6%,集体经营占17%,国有和私营占24%,股份制企业占25%,其他类型企业占28%。2、经验不足,难以找到准确的市场定位。科技型企业的发展一般是具有核心科技研发能力的人才,以某一技术为资本来设立企业,拉拢资金,进行研发、创造、盈利,但是研发型人才不擅长企业经营,所以在管理方面多会出现缺乏管理经验、市场意识弱,配套硬件不足等,不能以市场为导向推进企业经营,也因此导致其技术创新的应用性受限。3、缺乏资金及融资渠道。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大多都是中小型企业,因为资金不足、科研能力相对薄弱,所以需要银行更多支持,只有8%的企业能够从银行获得贷款支持。处于起步阶段的高新技术企业来说,空有好项目,却很难转化为生存能力。4、决策机制灵活,市场适应能力强。因为我国大部分高新技术企业规模都比较小,虽然会遇到资金不足、人才引进困难等问题,但是俗话说得好,“船小好调头”,正是因为规模小,制约因素就少了,企业管理人员对企业的财务、人事、管理权完全掌握,在多变的市场长环境中以机动灵敏性规避风险。(二)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方式。1、内源融资。内源融资是将扣除折旧后的留存盈利转化为对自身的投资,包含了资金积累和资金沉淀。内源融资是小企业发展的起点,它具有自主性、低成本性,同时风险因素也较低,很多科技型中小企业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外源融资。外源融资向企业之外的其他经济团体或个人寻求资金支持,这些资金以投资的形式注入企业。这种融资方式具有高效性和灵活性,同时所获取的资金量因投资主体的投资一项决定,但是为了规避企业经营风险,这一比例相对保守。比如在银行贷款中,需抵押或担保,这也限制了企业对外源融资的利用,因此银行投资仅占科技型企业全部资金来源的9%。外源融资还包括融资租赁、金融机构贷款以及风险投资等。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1、公司制度不完善。有些科技型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还不完善,在信息披露上却需要较高的成本,有些难以承担。实际上过高的投资信息成本也限制了投资者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青睐。除此之外,财务与经营管理也存在一些问题。2、公司信用状况较差。与那些具有实力的大型企业比起来,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发展方面缺少优势。该类企业信用观念差,信息不够透明、信息不对称,因此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没有得到有效的把握,使得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不敢发放贷款。3、公司人才匮乏。科技型中小企业对于企业经营方面的人才收揽就会存在局限性。为了拓展企业的经营,就必须加强对具有先进管理经验人才的招纳,以结合企业具体的发展现状,制定合理的融资模式,以较低的融资成本满足企业发展需求。与此同时,科技型企业的员工整体素质偏低,人才挽留能力较弱,公司注入的新鲜血液注较少,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很难应用于企业,限制公司的向前发展。(二)政府因素。国有企业一直是政府比较重视的对象。国家扶持政策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还不够,使得中小企业融资更加困难。一般情况下大型企业的融资受到足够的青睐,而中小企业往往融资无门。这需要国家方面调整相关的规章制度,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发展予以支持。(三)金融机构因素。1、银行金融机构运作机制限制中小企业的融资。金融危机爆发后,政府都采取了谨慎原则,有效地避免金融危机带来的危害。这一宏观调控使得中小企业更加谨慎,不愿意将资金发放给借款人。2、缺乏与中小企业相符的金融机构。中小企业经营风险大,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也不能免俗,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向银行借款并不容易。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银行投资主要来自于商业银行、信用社和地方商业银行,目前此类小银行的资金能力有限,并不能完全满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需求。(四)信用担保体系因素。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时间短暂,并未能在各类金融机构中建立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因此在资金借贷上十分不便,所筹集的自己支持十分有限,各金融机构所给予的担保基金种类和数量与科技型企业的发展需求不成比例。民营担保机构所承受的担保风险并未能够从制度上予以化解,即再担保活动中需独立承担担保风险。一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自身信用未能建立;二是国有金融机构的融资审核严苛;三是民营担保机构所承担的担保风险过大。在这样的金融环境中,要想推动国内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信用担保体系的建立迫在眉睫,需要国家相关部门予以重视。(五)法律体系因素。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缺乏法律保护,比如,其贷款、担保、上市等融资方面并没有细致的针对性条款。2003年颁布的《中小企业促进法》是经济和法制制度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同时也需要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予以调整,以适应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规范市场环境。(六)资本市场不健全,直接融资滞后。我国市场经济环境中的融资板块并未发展成完善的市场化融资体系,科技型中小企业尽管具有技术优势,但是在上市融资方面仍然占尽劣势。面对企业对融资发展的需求,和客观严苛的融资限制,科技型的中小企业发展受到限制,只能更加依赖于银行借款。银行普遍满足大型重点战略客户的信贷需求,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了信贷重点压缩对象。

三、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一)完善该类企业自身各项管理制度。1、提高公司内部融资意识。公司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运营效率以及盈利能力,同时也需要借鉴其他大公司的融资经验,不断提高内部的融资能力。该类企业需要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形成一套科学合理、卓有成效的管理经营制度,这些制度具体包含产权制度、员工管理制度、薪酬和激励机制等。2、规范经营管理制度。科技型企业可以通过完善内部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财务制度,通过制度来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以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建立健全财务制度,要有明确的会计核算体系,把资金合理的运用到刀刃上,管理好自己公司的资金,避免财务混乱。公司要把自己的业务做得更专业,形成特色来发展自己的核心实力。3、加强企业管理。科技型企业应该着力提升竞争能力和信誉水平。信用是企业生存的重要因素,因此小企业要把信用问题重视起来,增强诚信观念。企业信誉的累积并不容易,万不可因为一时的便宜而污损,不能为了减轻一时的债务负担,而做出拖延还款日期、逃债等有损企业信誉的事情来。(二)完善外部融资体系,创造外部融资良好环境。1、构建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在当前经济环境下,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一方面政府要制定相关的法规政策来鼓励金融机构贷款;另一方面政府应通过法律体系改革,在制度体系上帮助中小企业家和资本提供者搭建牢固的桥梁。中小企业想吸引国内风险投资,就必须创新法律体制和合同保护,加强对投资者的保护。2、加强金融组织创新。我国目前的金融机构所能提供的业务和产品类型十分的有限,大企业和小企业的经营特点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无法满足多样化的融资需求。金融机构应当根据小企业的融资特点,结合当前的融资需求表,有针对性的推出科学有效地创新型金融产品。目前的银行贷款采取的质押担保都是不动产,金融机构可以改变方式,采用一些动产的抵押担保融资新方式,便是一种较好的解决企业资金困难之策,这种的融资方式应得以大力的推广。3、大力发展互助性担保机构。互助型担保的优势在于民间担保的产权结构清晰、社区互助互利、相互监督透明、相互保险保障机制。政策风险担保机构在面临风险时,往往会向政府转移风险。相互担保机构的风险是由成员来,共同分担的,这相当容易被更多的担保人接受,这是因为信息不对称问题可以通过审批人与担保人之间的相互理解而得到缓解。互助担保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监督的有效性,进而降低了政府的财政负担,这是政府和中小企业直接相关沟通的新途径。4、强化创业板、中小企业板的作用,加快直接融资步伐。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于2005年正式挂牌开业,其对于中小企业融资意义重大。深交所中小企业板块为国内诸多中小企业的上市融资提供了便捷的平台。截至2017年底,深圳证券交易所共有273家中小企业上市。显然,创业板上市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渠道。

四、结论

科技型中小企业范文篇5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途径;科技创新企业

在实现自身发展时,一定要有高新的科技知识,并不断充实、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在进行技术或知识的引进过程中,首先要保证自身的技术库具有市场稀缺性,而且还要做到其他人不可替代、不可模仿,技术本身具有可持续性,只有在这些条件的基础之上,才能对技术投入成本,继续进行研发。科技型中小企业要想得到长远发展,走高新技术发展道路,就要不断研究市场信息,投入资金研究知识产权,并加以利用。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在我国现代化的生产中,资源以及劳动力的优势在不断减弱,各行业都在积极寻找并利用科技资源,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在工业生产方面。现如今,高新技术的发展是推动社会经济形态的重要力量,一些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科技敏感性,科研创新成本低,并且在科研发展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在这一方面,我们大可参照国外的做法,比如德国,德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被认为是整个国家的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实验室,依靠这些中小企业从事技术发明和创新工作。从科研成果上看,德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科研成果占据了整个国家的七成左右。在美国,一半以上的科技发展项目也是由中小企业来完成的,因此应该重视起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促进它们走高新技术发展道路。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作为这些企业本身,应该积极寻找市场机会,努力把自身的科研成果进行转化,带动其他的新兴行业。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为高新技术企业的途径

(一)积极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作为科技型的中小企业,应该构建自身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并不断完善,提高知识产权管理水平。通过知识产权管理,企业整体的知识产权数量可以提高,并且可以获得一定程度的保护,企业可以通过经营知识产权来获取经济效益。目前,在我国绝大多数科技型中小企业中,对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不重视的情况比较严重,很多企业都没有设置专门管理机构,甚至很多企业让技术人员申请知识产权,这是非常不专业的做法。技术人员实际上只是对技术比较了解,但是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法律规定等都是外行,更不要说为知识产权制定相关战略、进行综合规划,这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首先,企业应该站着企业长远发展的高度,来看待知识产权的管理,在企业内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并聘用专业人员进行管理,需要其懂得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了解相关技术,并且还要懂得运用知识产权进行经营。知识产权的专卖管理部门,一定要负责好知识产权的发展规划,协调其他的部门职能,充分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二)提高项目管理制度。企业的研发项目是促进企业不断发展创新的重要依托,只有建立一套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并设置一套完整的控制程序,才能够充分整合企业内部的科技资源,实现科技公关,让企业的技术研发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科研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对项目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水平还比较低,而且对待项目研发不够重视,普遍存在管理体系不健全的情况,比如企业的生产和研发混为一体,界限不清等。为了提高企业的项目管理水平,强化项目监督模式,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筹划专门负责管理项目研发的机构,重视起项目管理的重要性。企业的项目管理机构应该负责执行项目管理的各个程序,比如立项评估、流程跟踪、成果验收等,还要负责好项目管理研发的各项文件,规范项目管理,使制度更为清晰。科技型的中小企业有行业之分,行业不同,技术掌握状况和管理项目也会有所不同,因此,企业应该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树立好项目管理的意识,提高重视力度,坚持把技术研发作为项目管理的核心,把科研项目的流程管理作为基础,重视对项目的成果监督,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的项目管理水平。(三)加大科研项目资金投入。作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只有加大科研项目的资金投入力度,才能增强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作为一个科技型的企业,应该把科研投入放在较高的位置,每年维持一定比例的投入水平。但是中小型企业的经济状况一般,实力也比较有限,一味地要求企业加大投入是比较不理智的。很多中小企业在进行科研项目时,都出现了资金供应不足的状况,导致科研项目中断,资金链发生问题,这不但影响了科研项目的研究,还会损害企业的经济效益,对其他科研项目造成不良影响。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中小企业应该不断寻求资金来源,从多个渠道入手,保证科研经费的充足。现在国家实行科技兴国战略,有一些帮助科技行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而且对很多特定方向的科研项目都有所支持,包括税收方面优惠、科研经费扣除、政府计划项目优惠等。科研型中小企业自身所能应用的资金毕竟有限,所以应该时刻关注政策变化,积极寻求地方政府的资金支持,从多个渠道入手,积极争取项目研发资金,关注政策的走向,以便利用好政府所提供项目的专项资金。(四)优化项目研发经费核算。目前国内很多中小型企业已经建立了项目研发管理制度,在此基础上,还应该建立健全科研项目的经费核算制度,制定好研发经费的操作台账,确保每一笔资金投入的产出。制定研发经费核算制度是合理利用企业资金的基础,企业应该设置专门的核算机构,将科研经费支出科目制定详细的明细账单,并进行归纳收集。研发经费是项目进行的核心和基础,现在很多中小企业缺乏管理的规范性,造成了很多经费漏算、错算的情况,导致一些资金问题无法找到根源。这严重影响了研发经费的使用效率和使用质量,不利于企业科研经费的管理。中小型企业要想发展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必然要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提高科研技术水平。要想做到这些,首先要实现投入产出优化,合理、高效使用科研经费。(五)促进企业科研成果的转化。作为科技型的企业,技术成果转化无疑是最大的经济来源,也是企业不断发展的基础。但是我国中小型企业普遍存在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低的情况,很多技术没有投入生产使用,还有一些科研项目由于缺乏转化渠道被终止。其中一些企业在员工激励上做的不够,比如科技成果得到转化了,投入生产了,但是负责项目的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这是造成科研成果转化情况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企业的这种做法无法调动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和创新性,甚至还会造成很多员工的不满。作为科研项目来讲,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市场应用前景,也就是说这项技术生产出来能够有什么用,有没有人用的问题,然后再考虑该项目的开发难度以及成果转化问题。这些都是科研项目最为实在的问题,假如企业的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对这些问题考虑不够周全,就容易造成科研成果转化不理想的状况。为此,企业应该制定一些员工激励政策,按照科研成果的转化情况、资金使用情况等,为员工发放相应的奖励,从而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除此之外,企业还要重视和高等院校的合作,密切联系科研机构,形成科研技术联盟,弥补企业自身在科研技术上的缺陷,接触一些先进的科研设备,借鉴其他企业的先进技术。

三、结束语

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众多,很多企业在发展初期遇到了资金不足、科研技术有限等一些问题,导致很多企业还没有充分发展起来就夭折,但是也有一部分企业,凭借对市场的深度观察,借助各种优惠政策,实现了自身的发展,顺利转型成为高新技术企业。本来就当前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研究的这一类企业发展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的途径。首先,科技型中小企业要建立自身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并依靠知识产权的管理获得一定经济效益,另外,还要对科研项目进行更深一步的管理,提高科研投入,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我国实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科技型企业有较高的优惠政策,中小型企业应该抓住这个发展机遇,从多个渠道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以创新能力为依托,实现长远性、可持续性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汪海粟,曾维新.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模式[J].改革,2018(4):120-129.

[2]许文,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课题组,贾康.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发展的税收政策[J].经济研究参考,2015(7):49-58.

[3]汪锋,方炜俊.促进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对策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4(11):20-29.

[4]郭文伟.企业特征、融资模式与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J].软科学,2013,27(12):72-75.

[5]安玉侠.风险投资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影响研究[J].蚌埠学院学报,2012,1(1):70-76.

科技型中小企业范文篇6

一、成长期中小科技企业的特点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生命周期大致可以分为种子期、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5个阶段,在各阶段都面临着融资问题。科技型中小企业主要是处于创建阶段和成长阶段的高科技企业,所以文章重点讨论成长期中小科技企业的融资选择。科技型中小企业经历了种子期、创立期,在市场上能立足生存,基本自食其力之后就进入了成长期。从图1不难看出,成长期,主要任务是迅速扩大生产规模,尽快抢占市场。在这一阶段,企业的新产品已进入市场并不断推广,销售规模快速增加,发展前景明朗,其风险有所下降,但企业为了扩充设备、拓展产品市场,以求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资金需求量较前两个时期有大幅的提高。企业需要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资金,以便迅速组织生产,抢占市场,由于新技术的不确定性强,企业经营的稳定性还不强,企业销售收入和现金流量很不稳定,投资风险依然较高,企业与股票上市还有很大距离,获取一般银行贷款和在主板市场融资仍几乎不可能,风险资本的参与正好弥补这一缺口。

二、风险投资是适合成长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

风险投资1946年始于美国,是主要向新创的、成长中的小企业提供资本支持和运营咨询服务的一种投资方式。同时也是一种直接面向科技企业的股权投资,即投资人将风险资本投资于新近成立或快速成长的高科技企业,同时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在企业发展成熟后则通过资本市场出售和其他方式转让所持有的股权以收回投资并获取较高的投资回报,继而进行新一轮的投资。和传统投资相比,风险投资在融资成本、投资风险、投资回报、投资对象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表1给出了风险投资与传统投资的比较。风险投资不同于银行贷款,无需担保,无需抵押,应是解决中小科技企业融资的最佳方式。风险投资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之间有着不解之缘。风投是追求高回报的,而这种高回报在传统投资领域无法实现。从理论上讲,风险投资者对高风险、高回报的偏好和科技型中小企业高风险与高回报的特性来看,两者的结合是必然。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2010年2月4日的~2009年中国风险投资行业调研报告》显示,成长期企业仍最受风险投资机构关注,案例数量和投资金额均是最多的,成长期企业的案例数量占总案例数的33.67oA,投资金额占总投资金额的29.6ooA。另外,根据调查显示,29•27%的风险投资机构关注高成长性;16.75的机构关注高科技领域(见图2)。

三、完善风险投资运行机制,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基本保障

风险投资起到了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推动器的作用。资料显示,美国9O的高科技企业是按照风险投资机制发展起来的,正是这些高科技企业的发展才铸就了令世人瞩目的美国“新经济”。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风险投资才刚刚起步,尽管各地政府纷纷设立了风险投资机构,建立了风险投资基金,但由于传统文化理念的差异,风险资本来源渠道单一、管理制度和营运机制不完善、中介机构运作不规范、相关风险投资进入和退出机制缺失等因素,致使目前风险投资的潜能未能很好地发挥,也未能很好地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针对我国风险投资的现状及存在的诸多问题,现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完善风险投资运行机制的途径。

(一)拓宽风险投资资金来源,实行风险投资主体多元化

政府目前既是风险投资机构主要创办者,又是资金主要提供者,一方面大多数高新技术企业需要风险资金注入,另一方面民间资本的积极性得不到充分调动,不能使风险投资迅速形成一个有规模的产业。以河北为例,截至2010年底,河北共有本土风险投资公司l7家,其中民营风投公司为6家,占到三分之一,其余三分之二为国有独资、国资合资性质的风投公司。④这种以政府出资为主导的风险投资体系难以满足未来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必须加以创新。发达国家风投资金的来源有许多,主要包括机构投资者资金(主要是养老基金、保险基金)、大公司资金、政府财政资金、富有的个人资金等。现阶段,一方面,我国政府应抓紧制订相应的优惠政策和优惠措施,引导社会资金向风险投资业的投入;另一方面,要积极创造条件,允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养老基金等机构资金介入风险投资,同时,积极鼓励外资进入风险投资领域。

(二)加速建立风险投资中介服务体系

由于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与风险投资者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许多好的投资项目得不到风险资本的支持,而大量的风险资本又找不到好的投资方向。因此,借鉴美国、加拿大等国风险投资发展的经验,我国要加速建立风险投资中介服务体系,包括建立咨询、评估、监管机构和机制,以及相应的行业协会,成立一些非盈利性的社会中介机构,能够为风险投资机构提供准确的各种信息和评估报告,由政府出面建设一个高效率的风险投资网络平台,为风险投资行业提供实时、便捷的信息服务,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与风险投资的对接。

(三)建立完善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

风险投资的目的不是控股,无论成功与否,退出是风险投资的必然选择,如果没有退出机制,风险投资活动的链条就会中断,风险资本就会失去流动性,风险投资就无法实现投资增值和良性循环。从风险投资家将资金投入风险企业到扶持风险企业逐渐走向成熟与稳定,再到积极运作进入资本市场,资金的进退惯穿着整个流程。风险投资的失败率虽然很高,但其回报率也相当高。在西方国家,其平均利润率一般保持在3O%~60%,远远高出一般投资项目,甚至使向来以稳健著称的商业银行也为之动心。但这种高回报,最终取决于是否有一种风险资本顺畅退出的机制。只有能够自由而有效地退出风险企业,风险资本才能保持其灵活性,不断选择和支持新的风险企业,从而使风险投资保持生机与活力。

1.建议加快我国证券主板市场的发展。公开上市既能使创业企业的市场价值大大提高并得以实现,又可以增强其原有股份的流动性,为企业日后的再筹资打好基础,故其是首选退出方式。

2.完善创业板市场风险企业主要是成长中的高科技企业,它们大都很难满足主板市场的条件。因而,风险企业的股票上市主要在二板市场。二板市场是在正式股票市场之外,主要面向高科技中小企业和新兴公司的股票市场,其上市企业的标准适当低于主板市场的条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现应重点开展以下工作:一是创造条件,扶植数量更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进入二板市场进行融资。对于有条件的成长型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政府应积极对其进行“孵化”,助其进人中小企业板进行融资。通过中小企业板的建立,风险投资资本可以较方便地退出,化解了众多风险投资机构的后顾之忧。

3.加强场外交易市场建设处于早期成长阶段的广大中小企业很难从国有商业银行获得贷款,而主板市场也将它们排除在外,所以各种场外交易市场对成长期中小科技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柜台交易市场门槛低,交易手续简便,交易费用也低,交易市场流动性强,更适于成长阶段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证券化的股权流通和交易,便于风险资本的灵活退出求。在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场外交易市场交易额是场内交易市场的若干倍。可以加强区域性产权交易中心建设,为要素转让与风险机构退出打下坚实基础。在整合地区产权交易市场构建地方柜台交易市场的基础上,通过统一互联与分散做市的方式,积极融人全国产权交易网络系统,将地方柜台交易市场纳入全国场外交易市场体系。⑤

科技型中小企业范文篇7

关键词:创新能力;有效专利;专利类型;科技型中小企业

当前国际环境复杂,国内经济形势严峻,中小企业的生存压力倍增,谁拥有更强的核心竞争力,就能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走得更远。创新能力一直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体现,而拥有的有效专利则是体现企业创新能力的一大指标。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否拥有核心专利技术,对于这些企业更为关键。

1杭州市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授权有效专利总体情况

1.1杭州市授权有效专利专利权人分析。2018年杭州市授权有效专利总量为55271件,较之2017年增长了31.02%,其中:企业的授权有效专利占75.31%,大专院校占14.87%,个人占7.94%,其他类型合计占1.88%。在专利权人为企业的授权有效专利中,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参与的专利占37.84%。综合来看,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授权有效专利量占杭州市有效专利总量的28.51%,其中企业单独专利和企企合作专利占99.39%,与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占0.55%。从整体上看,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杭州专利授权方面,占有一席之地。1.2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授权有效专利类型分析。2018年杭州市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授权有效专利量为15755件,较之2017年增长了27.41%,其中:发明有效专利1869件,占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授权有效专利总量的11.86%,低于2018年杭州市总体发明有效专利占比(18.54%));实用新型有效专利10707件,占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授权有效专利总量的67.96%,高于2018年杭州市总体实用新型有效专利占比(55.77%));外观设计有效专利3179件,占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授权有效专利总体数量的20.18%,低于2018年杭州市总体外观设计有效专利占比(25.69%)。总体而言,杭州市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授权专利集中在实用新型专利上,实用新型专利的比例高于全市的平均水平;而在发明专利方面,表现较弱,远低于全市的总体发明水平,也低于企业类型有效专利的总体水平。从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在企业类型中的各类专利比重来看,2018年度杭州市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明有效专利占32.69%,实用新型有效专利占42.36%,外观设计有效专利占29.19%,总量占企业授权有效专利的总量的37.62%。总体来说,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实用新型专利方面优势明显,而在外观设计方面较为欠缺。从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杭州市的各类专利比重来看,2018年度杭州市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明有效专利占18.24%,实用新型有效专利占34.74%,外观设计有效专利占22.39%,总量占杭州授权有效专利的总量的28.51%,其中占比最高的专利类型为实用新型专利,而发明有效专利的占比最低,两者之间占比相差16.5%,几近2倍。1.3超六成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授权有效专利量不足。5件2018年杭州市有授权有效专利的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共计2797家,拥有授权有效专利的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较之2017年增长了14.16%,授权有效专利量在100~400件的企业有5家;授权有效专利量在50~99件的企业有19家;授权有效专利量在10~49件的企业有356家;授权有效专利量在5~9件的企业有616家,1801家企业的有效专利量不足5件。总体来看,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中64.39%的企业的有效专利量不足5件,13.59%的企业拥有10件以上有效专利,高于2018年整体11.28%的水平。

2杭州市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授权有效专利技术分布

2.1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授权有效发明实用新型。专利分布行业分析对2018年杭州市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授权发明实用新型有效专利进行IPC分类统计,分布行业领域排在前五位的领域分别为:测量;测试类、输送;包装;贮存、发电;变电或配电、工程元件或部件。总体来看,杭州市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授权有效专利多涉及检测、机械、运输包装、电子电气、环保、家具、医学等行业。2.2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外观设计授权有效专利分布行业分析。对2018年杭州市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外观设计授权有效专利进行外观设计分类(洛迦诺)统计,分布在前5位的领域分别是:商品运输或装卸的包装、录音通讯或信息再现设备、不属类别的家用物品、家具、电力生产,分配或变压领域。总体来看,杭州市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外观设计授权有效专利多涉及包装、录音通讯、家具、电子产品、计测仪器等行业。

3杭州市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授权有效专利区域分布情况

3.1杭州市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授权有效专利总量区域分布。从拥有有效专利总量上看,2018年杭州市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授权有效专利量余杭区以大幅优势居首,其有效专利量为3897件,占全市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有效专利总量的24.74%。余杭区是杭州工业发展的重要基地,拥有部级企业孵化器、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及全省唯一的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首个智能制造示范基地。余杭区授权有效专利的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已达500余家,其中杭州三晶工艺塑料有限公司有效专利量达227件,位居第一;杭州凸凹工业设计有限公司有效专利量达122件,位居第二;此外余杭区有效专利量超过50件的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公司还有5家,包括杭州西奥电梯有限公司、杰华特微电子(杭州)有限公司、杭州来嗨科技有限公司、杭州骏跃科技有限公司、杭州沃朴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滨江区是由高新开发区和滨江区管理体制整合而成,是高新技术的创新源和中小科技型企业的大孵化器,滨江区的有效专利量为2016件,仅次于余杭区,有授权有效专利的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共计300余家,其中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为代表性企业,其有效专利总量达373件,占滨江区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有效专利量的18.50%,其中外观设计有效专利总量达288件,其有效专利总量、实用新型有效专利量均居杭州市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榜首,该区的重点企业还包括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和杭州海康威视系统技术有限公司,有效专利量分别为106件和87件。此外,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有效专利量排行中,江干区有效专利量居第三,有效专利量达1708件,代表性企业包括杭州安费诺飞凤通信部品有限公司和松下家电研究开发(杭州)有限公司,有效专利量分别为82件和73件;萧山区有效专利量为1672件,位居第四,其中杭州泰尚机械有限公司的有效专利总量为83件,为该区有效专利量最多的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西湖区有效专利量为2508件,位居第五,其中矽力杰半导体技术(杭州)有限公司的有效专利总量为73件,为该区有效专利量最多的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3.2杭州市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授权有效发明专利区域分布。2018年杭州市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共计授权发明有效专利1869件,其中以余杭区的发明有效专利量最多,有360件,占杭州市发明有效专利量的19.26%,该区重点企业的发明有效专利量不高,其中排名首位的杭州衡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和杰华特微电子(杭州)有限公司有25件发明有效专利;滨江区的发明有效专利有326件,位居第二,其中杭州东信金融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的发明有效专利量23件,是滨江区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明专利量最多的;西湖区以288件发明有效专利列第三位,重点企业矽力杰半导体技术(杭州)有限公司表现突出,发明有效专利量达62件,占全区发明有效专利量21.53%;江干区列四位,发明有效专利量为255件;从第五位萧山区开始,发明有效专利量降至200件以下,有几个区的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明专利总量不足50件,尤其是淳安县,仅为19件。详见表1。3.3杭州市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授权不同专利类型区域分布比较。从2018年杭州市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授权有效专利各区县专利类型来看,发明专利占比最高为西湖区,达22.88%,其次为拱墅区,其发明专利占比为17.74%;建德的外观设计专利占比最高,达51.04%,桐庐县其次,外观设计占比49.92%,而大江东的外观设计占比最低,仅为2.63%;在实用新型占比中,大江东、萧山区、临安区的占比最高,分别为90.21%、84.33%和81.24%。详见表1。

4存在问题及建议

4.1科技政策扶持力度有待加强。科技型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研发成本高,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意愿弱。我市的科技型民营企业多在应用层面开展研发,在基础层面核心技术的研发不足。受复杂的国际环境影响,民营企业订单下滑,市场萎缩,企业进一步发展受限,使得广大中小企业研发的持续投入意愿不强。科技政策对初创期科技民营企业研发投入的扶持有待进一步加大。4.2区域科技创新联动有待加强。从分析可知,区域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不一,优劣势明显,这与产业集群分布有一定关系,也与区域科技创新合作相关。目前的科技企业交叉学科与交叉业务明显增多,加强区域之间的合作,有利于促进双方的专利研究方向,形成互惠共赢的局面。特别是上游研发和下游生产,都需要更进一步提高技术,这一点在有效专利上也会有所体现。4.3潜在优质企业培育力度有待加强。一个优质企业会带来影响不仅局限于企业内,而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正是很多优质企业的萌芽期。截止2018年,虽然我市万人拥有专利数为54.09件,但是拥有发明专利等一类专利的企业数仅4100家左右,大部分专利集中在高校科研院所。在4100家企业中,剔除已认定的高企,符合“国家重点扶持领域”的可培育企业数就更少。加强现有的拥有发明专类等一等专利的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培育力度,一方面可以让优质企业更快成长,另一方面会带来激励效应。

参考文献:

[1]苏妮娜,朱先奇,史竹琴.技术共享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协同创新联盟稳定性的影响[J/OL].工业工程与管理:1-9.

[2]李明星,苏佳璐,胡成,贾敬远,李泽宇.南京市科技型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主体职能演化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9,36(11):46-53.

[3]张媛,王先宝,刁建超.天津市科技型企业知识产权投入研究[J].天津科技,2019,46(01):10-11+16.

[4]薛雨妍.论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与专利标准化[J].法制博览,2019(03):203+202.

[5]罗如意,丁海兵,钱种明,刘政,林晔,王莹.杭州市专利转化现状与对策研究[J].科技通报,2018,34(12):276-281+288.

[6]杜磊,高媛.湖北省企业有效专利现状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2018,31(10):142-144.

[7]刘子君.江西省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昌大学,2018.

科技型中小企业范文篇8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策略

一、引言

科技型中小企业同时属于科技型和中小企业的范畴。从表层含义来看要具备一定数量的研发人员、生产的产品有一定的科技含量并取得一定的科技资质;从深层含义来看必须有较多的创新实践。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制胜的法宝;反过来看发展又是进一步创新的基础,创新与发展相辅相成。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要长远发展,必须在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支撑分析

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要从内部和外部两大视角来分析。(一)内部视角。1.企业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主体是人,科技型中小企业要开展创新,主要靠企业人。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团队的强与弱,直接决定着企业创新的成功与否及成效大小。所谓的企业人包含有研发人员和管理者。研发人员及技术团队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实际执行者和操盘手,研发人员的工作能力与创新能力直接关联着创新绩效的好坏。管理者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领军人物,是企业的灵魂。具有创新能力的管理者才能改革企业管理模式和制度,建立一套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科学的绩效管理制度。2.资金:科技型中小企业要创新就需要消耗大量财力,而企业本身不能完全具备这些财力,因此,融资也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融资渠道也实现了逐步多元化,包括:银行信贷、债券融资、政策性融资等多种模式。这些融资模式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创新实践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但还不能完全系统地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二)外部视角。1.政策:科技型中小企业要进行创新发展,需要有相关的政策支持。政府的这些政策可涉及人才引进、融资、知识产权、税收优惠等各个方面。整个政策制度体系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强大后盾。2.市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不能脱离市场,要与市场紧密结合。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成果也需要得到市场的检验。市场反馈较好就说明创新的成功,反之,说明创新的失败。

三、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人的创新力不够。1.研发人员技术创新力不足:现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建立更加依赖于研发创新以及以创新为代表的研发人员的整体胜任力和创新力。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创新实践,研发人员是主体。研发人员的工作需要很强的专业性,需要团队合作;但是有些研发人员专业技术能力不过关,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喜欢单打独斗。2.企业管理者管理创新力不足:有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管理者本身的专业素养和管理能力有所欠缺,导致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比较落后。企业的领导者没有与时俱进,企业很难有大的创新和发展。(二)企业投入资金不够。1.融资困难: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创新的一大难题就是缺乏资金,并且融资比较困难。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主要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经费的投入、银行信贷、风险投资等;但是这些还远远不够,融资困难已经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创新的瓶颈。2.研发投入的资金比不足:虽然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了一定的资金支持,但是用于研发创新的占比较低,而研发创新的成本较高,还有一定的失败几率。因此,较少的资金投入是杯水车薪,不能根本解决问题。(三)政府扶持政策力度不够。1.扶持政策体系性不强:目前,政府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逐年增加,但是还没有制定成套的政策制度来保障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实践;在创新主体地位、知识产权保护、科研合作、技术成果转移及推广、政府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经费投资、税收优惠、人才引进、科技孵化等多方面没有形成政策制度体系。2.扶持政策不能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发展,经济形势和市场在不断变化,这就要求政府要有创新发展的眼光,不断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政策制度进行改进完善,以适应时代的发展,真正意义上来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创新实践、长远发展。但是,目前还不能完全做到。(四)社会服务力度不够。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具备大企业雄厚的资金、大量的高端人才、技术长期积累等优势。社会科技服务机构可以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提供包括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管理等多方位服务。但是,现在这样的社会服务机构还不是很多,提供的服务也不全面。

四、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对策

(一)发挥企业人的创新积极作用。作为企业人不管是研发人员还是管理者都需要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主要可通过短期、长期培训的方式提升这些方面的素质。特别是企业的管理者要培养创新精神,这将直接影响着整个企业的技术创新实践。同时,在科技型中小企业内部制定有效创新发展机制。1.奖励机制: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中表现优异的研发人员进行奖励,奖励分为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根据级别、程度、影响力等因素制定奖励政策。2.晋升机制:“升职加薪”一直被员工认为是企业对自身努力的认可的回馈,也是员工的主要职业上升通道。因此,要科学合理地制定晋升制度,让员工们看到希望,有奋斗的目标。3.自我价值体现机制:对于研发人员来讲,他们比较看重创新成就感。创新成就感是他们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得到满足的具体表现。研发人员看重自己的获得了多少成果,为企业带来了多少的利润,跟其他人相比处在什么位置。因此,要有自我价值实现机制,满足研发人员作为职业生涯设计的重要一步和高阶段要求。(二)多方位融资提高创新投入。1.加大政府财政经费的投入:政府可以对在创新方面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和个人进行资金奖励和追加投入,以鼓励其创新创业,带动全社会的自主创新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激励创新创业。政府可以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税收优惠,并对企业员工创新方面的所得税减免,激励性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2.增加银行信贷和担保:政府宏观调控政策指导银行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资金投放的宽松度以及投放模式,提高授信额度、简化信贷业务流程、改进企业评价方法、保证专款专用以及贷款规模、增加信贷产品等等。3.吸引风险投资:促进风险投资企业的成长,加大风险投资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额,促进创新产品产业化。4.尝试上市融资:对于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可以尝试在创业板上市。通过上市来获取更多的创新研发资金。(三)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完善激励政策。逐步完善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法律法规体系。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有一个整体规划,形成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技术支撑条件、知识产权、财政支持、税收优惠等一系列制度。加强和改善金融体系激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创新活动,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多方位的资金支持和便利通道。加强财政和税收制度体系的建设。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双软企业”能够享受税收减免优惠的认定标准,增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信心,降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成本。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健全知识产权案件执行制度,建立知识产权案件归口执行制度,提高知识产权生效裁判的执行到位率。(四)加强各类社会服务。加强各类社会服务机构的社会服务可以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社会化、专业化服务,以服务支撑和促进创新活动持续开展。技术方面的中介机构包括技术顾问与咨询机构、产学研平台机构、技术转让服务机构、专利申报机构、技术产权评估、交易机构等。加强这些机构的服务,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研发,到产品原型、调试,最终到产品结构成型整个过程提供技术保障。融资方面的中介机构主要包括证券公司、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投资咨询机构、资信评级机构和资产评估机构等。加强这些机构的服务,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研发提供资金方面的建议和策略。人力资源方面的中介服务机构包括人力资源公司、劳动服务、“猎头”公司、各种培训机构。加强这些机构的服务,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寻找高精尖人才,培训员工。科技孵化方面的服务机构,可以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最新研发成果提供孵化服务。加强此类软服务,形成网络化服务。加强科技孵化器的内部管理,提升服务水平,适应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赵家凤,朱广其.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政府参与问题[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9,(01):32-36.

[2]邓文,麻冬圆.论科技创新环境下企业知识产权布局[J].科技与法律,2017,(04):49-50.

科技型中小企业范文篇9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创新模式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概念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指以科技人员为主体,由科技人员创办,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生产、销售,以科技成果转化及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和高新产品为主要内容,以市场为导向的知识密集型经济实体。简而言之,科技型中小企业是以创新为使命的企业。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征

科技型中小企业实行“自主经营、自愿组合、自负盈亏”的组织原则,具有较强的决策能力和适应能力,它们除具有一般企业的特点外,还有明显区别于其他类型企业的特征:1.规模小与大型企业相比,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小、经营决策权高度集中,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治理权合一,既可以节约所有者的监督成本,又有利于企业快速做出决策。2.专业化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人、财、物等资源相对有限,往往将有限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专注于某一细小产品的经营上来不断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以求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进而获得更大的发展。3.高风险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生产的大多是高科技产品,其技术创新活动具有单一性,很少进行多种途径的代替研发,在成长过程中,技术、市场、财务、环境等方面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

三、技术创新模式与选择

技术创新是一种技术经济活动,是新技术在生产中的运用,是技术与经济的有效结合。基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自身特点和优势,是最有能力、最有条件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群体。同时,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发展的立身之命,是企业活力的增长点,因此技术创新模式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经营模式的重要组成。技术创新模式主要有: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和协同创新,其中自主创新要求企业必须拥有雄厚的资金和技术能力,这不利于中小企业内在优势发挥,因此不适合中小企业选用;后两种模式对于资金短缺、技术实力薄弱的中小企业来说是比较理想的选择,尤其是协同创新比较适用于新兴技术和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三种创新模式在研发能力、创新效益等评价指标方面各有优劣。见表1和外部环境,可以选择其中某一种技术创新模式,也可以采取两种或者多种创新模式的组合。

四、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对策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是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前提。以下将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外部环境两方面进行探讨。1.政府应为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1)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政策,鼓励技术创新活动。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法律法规体系,创造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通过立法,维护企业技术创新的合法权益,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同时政府应该制定和实施技术创新计划,大力鼓励产学研结合,使大学和科研院所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2)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完善融资手段,拓宽融资渠道。国家要健全信用担保体系,设立专门的担保机构,降低商业银行向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成本和风险。同时,完善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及技术创新基金等相关政策。(3)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体系。国家要大力发展创新集群,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兴产业基地等,加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促进科技资源共享。2.企业自身营造良好的技术创新内部环境(1)建立促进创新的激励制度。企业应建立科学合理的技术创新评价系统,采用多种激励机制,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创新建立奖励制度,充分调动知识型员工积极性,有效地激励员工为企业创造最大的价值。(2)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并切实遵循。企业应根据自己所处的发展阶段、生存环境等,培养全员创新的企业文化,建立学习型组织,营造激发科技人员创造力的工作环境,努力打造协作创新的工作氛围。(3)完善企业技术创新的知识管理系统。科技型中小企业是知识密集型组织,对快速响应能力、信息利用能力和运作效率等与知识管理相关的指标有较高要求。所以企业应选择合理的知识管理系统,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同时要加强知识管理信息组织建设,做好企业内部知识管理支撑,提供功能强大的搜索工具,便于对现有知识进行深度挖掘,实现知识共享。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最具活力、最具潜力、最具成长性的创新群体,在创新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重视科技型中小企业,就是重视科技和经济发展的未来。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在目前的激烈竞争环境中,科技型中小企业只有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才能适应市场变化,在国内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李姗 单位: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粟进,宋正刚.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驱动因素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05):156-163.

科技型中小企业范文篇10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含义及界定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数量上符合要求的科技工作者进行技术开发,用研究得出的知识产权进一步生产、提供高新技术产品和服务,实现企业良性发展的中小型企业。当明确一个企业是否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时,常考虑科技工作者人数所占公司总人数的比重、研发支出金额所占支出的比重、企业的主营业务内容等。在税收方面,国家相关部门为完善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办法》来解决企业类型的认定问题。将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认定分为直接认定和打分认定两种方法。直接认定下,企业须满足四个基本条件和一个以上的附加条件才可被认定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打分认定下,规定满分为100分。当企业根据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所得分值不低于60分,同时科技人员指标得分不为0时,则符合科技型中小企业条件。另外,在《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方法》中解释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认定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区别。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认定着重于企业规模大小,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则与其不同。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规模小,融资不易等特点,所以较大型企业而言,科技型中小企业更需要税收方面的政策照顾。同样,税收优惠政策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起着重要作用,对企业的平稳运营和稳健发展至关重要。

二、研发费用税收优惠政策

我国对于研发费用优惠政策的实行较晚,首次实行开始于1996年。1996年我国首次提出研发费用的税收优惠政策,但优惠力度较小,且对于税收优惠主体要求较高,需要基于企业盈利的特点,企业性质需为国有集体性质才能享受优惠。政策具体要求为研究开发支出增长额达到10%以上,按照发生额的50%抵扣应纳税所得额。1999年,没有改变优惠力度,扩大了优惠主体。2003年较1999年的政策内容进一步扩大了优惠主体,主体被扩大到了工业企业中财务核算制度健全且实行查账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各种所有制的范围。到2006年,税收优惠政策也由税额抵免转变至税基式减免,允许企业按当年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的150%来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同时,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支出当年抵扣不足部分,可按规定在五年内结转抵扣。2007年开始允许研发费用资本化。未形成无形资产而计入当期损益的,再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2007年的政策实施了近十年的时间,直到2016年政策又进一步发展,扩大了允许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行业。政策要求只要不在禁止类行业的范围内,都可以申请享受该优惠政策。2017年单独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加计扣除比例进行提高,由50%提高到75%。2018年最终将使用主体的范围由科技型中小企业扩展到所有企业。2018年的优惠政策也就是目前为止适用的优惠力度最大,适用当下的现行政策,将实行至2019年年末。我国研发费用税收优惠政策是不断地扩大主体范围,加大税收优惠比例的过程,体现了我国对于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视不断提高,对于科技力量的重大需求。同时,从政策发展中也可以看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对国家有重要意义。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是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的一种。税收优惠政策分为税基式减免、降低税率和税额抵免三种。从三个不同角度进行优惠,政策效果相差甚远。税基式减免能够起到对于企业特定行为的激励作用,对于鼓励企业创新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同时税额抵免存在基于企业盈利的特点,而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则无法起到对于特定行为的激励作用,仅限定于对特定行业进行扶持,无法应用于研发费用进行税收优惠。因此多数国家采用税基式减免政策给予企业科研活动的税收优惠。随着我国对于创新发展的认识不断提高,对于企业研发活动的税收优惠政策也由税额抵免转变至税基式减免,政策的优惠力度和优惠主体范围都不断扩大提高。

三、加计扣除政策实施的现状

国家税务总局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22143.6亿元,比上年增加2465.7亿元,同比增长12.5%;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23%,比上年提高0.09%。按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全时工作量计算的人均经费为46.1万元,较上年增加1.2万元。从2016年到2019年,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企业累计达到84.3万,累计申报研发投入5.2万亿元,总计减免企业所得税8730余亿元。[1]可以看出我国整体研发费用支出十分巨大,正在不断增长,且增长率较高。企业对于创新活动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更多的企业加入到研发创新的队伍中。研发费用优惠政策减免税额巨大,切实为企业减轻了负担。同时,创新政策的政策本身和实施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企业家们肯定。研发费用加计抵减政策是利于民、利于国的实质性政策。国家减税让利与企业,同时企业为国家带来更多优秀的创新成果,实现国家与企业的双赢。国家税务总局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二季度全国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33万户企业购进高技术设备和服务同比增长了22.3%,在疫情冲击中持续加大科技方面投入,不仅推动销售收入同比增长了4.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9%。可以看出,我国企业积极加大对研发投入的支出,加上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大力扶持,我国正处于创新热阶段。2020年上半年我国市场虽然经历了状病毒疫情的负面影响,但在税收优惠政策的加持下,市场整体上还是呈现积极上升的发展趋势,在研发创新方面的投入也呈良性增势,也为疫情过后企业复工复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不少的企业在复工复产后也创下了良好的业绩。国家考虑到疫情期间企业的生产经营的不利影响以及为了企业继续生存也会相应给予企业一些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研发费用加计抵减税收优惠政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

四、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格审查存在缺陷

根据规定,省级科技管理部门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登记编号。为简化备案报送资料,科技型中小企业需要依照国家税务总局的公告进行备案,不需另外向税务机关报送证明材料。备案制为企业在日常生活中减轻了负担,也能够起到提高企业备案积极性的作用,让企业能够将更多的精力和资金放在对企业业务经营和创新研究上,最终促进更多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成果的产生。但与此同时备案制的实行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弊端。备案制虽简便了程序,但由于信息搜集的时间和成本,对接信息的不完全吸收也为企业谋求利润提供了可操作空间,进而间接影响到真正符合要求的企业的优惠效率,由此引发的问题也需得到重视和解决。

(二)研发费用金额不易确认

企业在进行研发费用归集时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还应注意税法和会计法上的差异。按照税法规定,对于企业委托开发的研发费用,无论境内境外均需受托方提供相应证明内容,才能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进行研发费用加计抵减的操作。在实际工作当中,辨别受托方所提供的相应内容的真实程度是税务机关在工作中的一个难题。尤其是受托方为异地企业或异国企业,会加大税务机关执行工作的成本,加大征管成本的同时会导致效率低下。由此就导致了很多企业申报委托研发费用时,税务机关或者是即使怀疑真实性也依旧批准了,或者是不批准导致与企业不必要的纠纷。[2]

(三)企业对政策了解不够

科技部的《2018年我国企业创新活动特征统计分析》中提到,调查涉及的11项创新相关政策基本得到企业家的认同,但仍存在提升空间。从一定程度上肯定了政策内容以及实施情况,但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创新政策中,企业家均认为政策门槛较高、适用范围较小、宣传力度不够、知晓度较低是导致政策效果不明显或无效果的主要原因。宣传力度不够导致知晓度较低、企业对政策的了解不够,使得税收优惠政策并未起到完全的实质性作用。我国税收制度逐步完善,税收优惠逐渐加大,但由于企业的了解不够,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激励效果也大打折扣。同时,企业对政策的了解不够也会导致企业对政策存在误解。有一些企业可能考虑本年度自身亏损,担心享受优惠政策会导致报表上亏损更多,影响企业获得的投资,因此选择放弃税收优惠。而实际上,研发费用加计抵减政策是对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进行调整,并不会到影响企业利润。

五、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

我国税收优惠政策逐渐完善,鼓励企业创新力度逐渐加大,但存在企业对于政策了解不够的问题,影响了优惠政策的实施效果,使有些企业并没有充分享受政策的优惠,阻碍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速度这种情况。因此,加大税收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必不可少,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国自实施加计抵减税收优惠政策后,宣传力度逐年加大,但并未充分利用到各种途径。政府相关部门应采取广泛的宣传方式,制作宣传视频充分利用现代媒介进行播放,向企业发放宣传手册等。同时,还需要加强对企业相关人员的培训指导,使企业管理者认识到该政策对于企业自身发展的意义,积极将政策落实到工作实践当中,把握机遇,利用优惠政策促进企业发展。[3]

(二)规划政策连续

我国研发费用加计抵减政策从实行以来,发展进程十分迅速。从对企业的研究开发支出的增长额有要求到没有要求,从对企业的性质进行限制到所有的企业都可以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抵减税收优惠政策,加计扣除比例也由50%提高至75%。可以看出我国对于企业创新的重视程度逐年攀升。同时,国家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相较于其他企业更加重视。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小、盈利周期长、科研风险高的特点是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对其进行扶持主要考虑的因素,应从根本上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生存能力。因此,为实现科技型中小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政府需谨慎规划在当期加计抵减税收优惠政策期满后的政策衔接问题,使科技型中小企业平稳过渡,对其生产经营不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对后续的新政策具体内容给予解释说明,让企业更加了解,积极响应,进而实现我国科技创新稳健增长。

(三)企业合理配置

企业的研发投入与其发展周期有很强的相关性。当企业重视研发创新,积极投入研发支出,进而实现了企业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企业就会长期处于稳步发展阶段;而企业研发投入强度逐渐降低,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在市场上逐步被替代,企业失去活力,将逐步进入衰退期,最终退出市场。因此,企业应给予研发支出足够的重视,管理者应意识到其重要意义,正确认识到企业各项支出的分配比例问题。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并不能实现企业盈利增长,只有不断创新才可以实现稳健增长。并且在重视研发投入总额的同时,由于研发费用的支出包括研发人员的相关费用和物料的费用,其两者之间的配比也需企业合理安排。两方面的费用达到平衡,才能创造出相应的创新成果。否则将会造成研发投入金额高,但没有实质成果的现象。因此,企业的合理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四)差别优惠

2017年国务院将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50%提高到75%。2018年将政策实施主体扩大到所有企业。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而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有关研发费用的税收优惠政策至关重要,影响到企业本身的生存和发展。这是基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投入金额占比较大,研发费用加计抵减大量减少所得税费用,最终可以提高企业净利润的特点。而相比较而言,这项税收优惠政策对其他企业则意义较低,国家应对不同类型企业的不同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考量。因此,随着所有企业加计扣除比例的提高,建议尽快出台有别于其他企业的加计扣除比例,突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优惠力度。[4]使政策更能落到实处,更能发挥作用,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激励效果更强,同时不影响到其他类型企业的发展。

(五)完善后续监督机制

目前,我国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后的审查处理存在不足。企业自主申报后经过科技部门审核认定入库完成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后续过程中,企业若不再符合科技型中小企业标准,税务部门并没有对应处理的操作流程。这体现了政策存在漏洞。因此,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后续政策法规,完善监督机制,加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资格的后续管理。对于丧失资格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及时取消其认定,让真正有需要的企业享受优惠政策,实现企业资格的流动,同时避免企业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情况。实现准入和退出相关政策之间的衔接,有利于研发费用加计抵减政策的实施。

六、结论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于我国建设科技强国具有战略型的重要意义。为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稳定生存、创新发展,税收方面的优惠不可或缺。而在各项税收优惠中,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尤为重要,政策的后续发展也引发社会关注。本文主要对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后续改进以及政策执行上如何提高效率和完善效果进行分析和建议,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后续发展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财政部.2019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N].中国信息报,2020-08-28(002).

[2]薛鹏辉.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加计扣除税收优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D].昆明:云南财经大学,2020.

[3]曹玄.扣除比例提高后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研究———以H有限公司为例[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