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型企业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1 11:29:18

科技型企业

科技型企业范文篇1

第二条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指科技管理体系健全、自主创新能力较强、产品技术含量较高,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较好的市场前景和“专精特新”特色的中小企业。

本办法所称中小企业的标准,按照原国家经贸委、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统计局联合印发的《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国经贸中小企〔2003〕143号)执行。

第三条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评审推荐工作由*省经济贸易委员会(*省中小企业局)组织,按照科学、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由企业自愿申请。

第二章评审推荐条件

第四条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健全的财务会计核算和管理体系,连续经营两年以上。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和服务业务。

(二)产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及其发展方向,知识产权明晰,具有一定技术含量和技术创新性。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技术、高附加值、吸纳就业、节能降耗及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企业优先推荐。

(三)企业负责人高度重视自主创新工作,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市场开拓能力和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企业在管理、生产、营销等方面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效果明显。

(四)企业设有专门的创新平台,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达到30%以上,年技术开发经费占年营业收入的比例达到3%以上。已获得省、市级技术中心资格的企业优先推荐。

(五)企业上两年度高新技术产品或自主知识产权新产品的销售收入和技术性服务收入之和占企业营业收入的50%以上。

技术性服务收入是指企业的技术咨询、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服务、技术培训、技术工程设计承包、技术出口、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及中试产品销售等技术贸易收入。

第三章评审推荐程序

第五条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评审推荐实行常年受理、分批评审推荐的办法,原则上分上、下半年两批申报。

第六条凡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填写《*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评审推荐申请表》,并附相关材料(一式五份),向所在地县(市、区)中小企业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县(市、区)中小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对企业的申报材料、数据进行初审,上报省辖市中小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市中小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市经贸委有关科技管理处室审核汇总后,报送省中小企业局。

第七条省经贸委(省中小企业局)组织专家对申报企业进行评审,对评审合格的申报企业,由省经贸委(省中小企业局)发文公告,确认“*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资格,颁发相应证书。

第四章管理与扶持

第八条管理规定:

(一)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实行动态管理,不搞终身制。各市中小企业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其辖区内的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每两年考核一次,考核结果上报省经贸委(省中小企业局)。对考核不合格的,由省经贸委(省中小企业局)发文取消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资格,并由相关市中小企业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收回证书。

(二)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实行年报跟踪制度。每年2月底前,各市中小企业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将企业上年度生产、经营情况及自主创新情况上报省经贸委(省中小企业局)。省经贸委(省中小企业局)汇总分析后,报送有关部门。

(三)申报企业在申请评审推荐中隐瞒真实情况、提供虚假材料或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骗取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资格和证书的,由省中小企业局撤消其资格,由市中小企业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收回证书,并在三年内不得再申请认定。

(四)已确认的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因变更经营范围、合并、分立、转业、迁移或歇业的,须向确认部门报告,对其中需保留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资格的,需重新申请确认。对生产、经营范围未改变,但企业名称发生改变的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如需保留资格,须办理更名手续。

第九条扶持措施:

(一)省经贸委(省中小企业局)在有关媒体上公布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名单,并组织推介宣传活动,提高其知名度。

(二)省、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优先支持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优先推荐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申报国家有关部门的相关扶持。

科技型企业范文篇2

一、**市科技型企业发展现状及其特点

近些年来,**市十分重视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市科技型企业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科技型企业初具规模

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以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型苗子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型企业初具规模。到目前为止,全市已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06家,其中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05家,占全省的近三分之一。再加上省级农业科技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及入驻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的科技型企业和各县(市、区)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苗子企业),全市约有科技型企业800多家。2001~**年,全市科技型企业(样本企业)的平均销售收入年增长幅度分别为13.13%、27.05%、23.79%,比同期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分别高出8.98、12.66、10.85个百分点。

(二)民营科技企业成为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近些年来,**市民营科技企业不断壮大,已成为推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力军。调查显示,99%都是民营科技企业,国有企业只有3家,占样本总数的1%;**~**年,民营科技企业科技开发总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分别为3.79%、3.93%、4.89%、4.96%,呈逐年递增的发展趋势。**年,**市技工贸总收入超10亿元的9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中,有8家是民营企业。

(三)科技型企业经营者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经过多年的发展,**市科技型企业经营者队伍整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如今,经营者大多年富力强,文化程度较高,技术创新意识普遍较强。据调查统计,经营者年龄大多在30岁~50岁之间,占总数的66.8%,30岁以下的占7.7%;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84.5%,其士占1.8%、硕士占11.3%、大学占23.2%。在样本企业中,96%的科技型企业在定期或不定期地制定研发计划,88%的科技型企业设有研发机构,即使是没有设立研发机构的企业也无一例外地准备独立组建或与高校院所、国外机构合作组建研发机构。

(四)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技术创新是科技型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而成功的创新依赖于持续的研究与开发(R&D)活动。目前,**市大部分科技型企业内设研发机构的比例已达到88%,比二年前有了进一步提高(**年初抽样调查结果是65%)。据调查,**市科技型企业获取技术的主要方式是靠引进技术人才(包括培训技术人才)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这一比例达64.3%。

二、**市科技型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虽然**市科技型企业发展较快,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目前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

(一)高技术产业发展缓慢

自“九五”以来,**市加大对高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产业结构得到了一定的调整和优化。但是,**市的高技术产业发展还是不够快,高技术产业比重明显偏低。**年,**市从事高技术产业的规模以上企业只有100家,从业人员数25677人,仅列全省第六位。目前,**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而电子通讯、生物医药、计算机、新材料等高技术产业的贡献率只有4.0%,比全省平均水平(8.4%)低4.4个百分点,不能与苏州(37.4%)、杭州(14.8%)、无锡(13.3%)、宁波(8.6%)等城市相比。

(二)产品技术含量较低

从总体看,**市科技型企业的研发能力相对偏弱,技术创新能力不够强,即使是电子、通信、仪器仪表等高技术企业,也大都在生产低端产品。由于关键技术和零配件主要靠引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致使产品技术含量低,增加值率和附加值也较低。

**年,**市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率为23.87%,低于全省平均的24.74%,更低于江苏的25.73%、山东的28.5%;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加悬殊。从实现利税情况看,**市电子通信及计算机制造业每百元销售收入实现利税7.94元、医药为13.25元、仪器仪表及办公设备为13.63元。而纺织业为7.70元、化学纤维为6.15元、通用设备为13.81元、化学制品为11.39元、服装为9.10元。可见**市高技术产品的附加值并不比传统产品高多少。

(三)科技开发投入不足

从多方面的调查分析结果来看,**市有相当比例的科技型企业科技开发经费投入不足。对**年286家样本企业分析,除了44家新创办的科技型企业外,其它242家科技型企业中,科技开发总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不足3%的有54家,占22.3%。即便是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也有约10%的企业科技开发经费投入不足。据对全市高技术产业统计,**年规模以上高技术企业研究与开发(R&D)经费占产值的比重仅为1.70%,明显偏低。

(四)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多年来,融资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科技型中小企业,特别是创业期的小型科技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尤为迫切。据对286家科技型样本企业调查问卷的统计,认为目前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资金短缺”的企业所占比例最高(占38.57%),认为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最主要障碍是“创新费用过高”的企业所占比例也最高(占33.57%),也是资金方面的问题。

(五)技术人才缺乏

科技型企业不同于一般企业,它对技术人才具有更强的依赖性。除了上述的“资金短缺”外,其次就是“缺乏技术人才”。在问卷调查中,认为目前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缺乏研发人才”的企业所占比例为24.28%,认为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最主要障碍是“缺乏技术人才”的企业所占比例为29.29%,仅次于“资金短缺”,成为影响科技型企业发展第二大问题。

(六)优惠政策不到位、难落实

为了加快科技进步,各级政府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意见。但在实践过程中,一些优惠扶持政策往往不能兑现,企业颇有意见,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由于浙江省实行的是“市县分灶”——市县各自独立与省财政结算的财政体制,**市与所辖各县没有对应的财政结算关系。所以,**市出台的科技政策对各县(市)只有“理论上的指导意义”,在现实中各县(市)并不落实。而各县(市)根据各自的情况制定的科技优惠奖励政策,由于财政收入和支持力度大小的差异,其落实情况也差别较大,落实程度取决于财政科技支出额度的多少。事实上,各县(市)的科技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都未达到3%。

三、加快培育发展科技型企业的对策建议

要加快培育发展科技型企业,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打造科技**,提升**实力”为目标,紧紧围绕“自主创新,科学发展”这一科技工作主题,全面实施自主创新战略,以“进一步提升企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为努力方向,突出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传统产业骨干企业和科技开发企业,充分发挥科技型企业的示范作用,引领更多企业走科技发展的道路,推进企业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一)积极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工程

1.实施科技型企业认定工作。制定“以技术创新为主旨,以新产品研制、开发、生产或以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为主要业务”的科技型企业认定标准,实施科技型企业认定工作,同时,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发挥科技政策对企业发展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推进产业高级化。

2.激励科技型示范企业加快发展。为了更好地发挥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每年在省级及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和年销售额1亿元以上的科技型企业中评选“十大科技型明星企业”予以表彰,并由市政府给予奖励;对新认定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市政府也应给予奖励,从而形成一批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国际竞争力、具有自主创新能力、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高技术大企业、大集团。

3.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提质升级。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要以项目为载体,探索项目实施与企业科技实力提升挂钩的方法实施重点培育。对新认定的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省级农业科技型企业、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市政府应给予奖励;在年销售额500万-1亿元科技型中小企业中,每年评选“十佳科技型优秀企业”予以表彰,由市政府给予奖励,从而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递升为更高层级的高新技术企业,促进科技型企业向高水平、高技术方向发展。

4.扶持科技型苗子企业茁壮成长。加大对初创期科技型企业及种子项目的支持,在入驻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科技型企业中每年评选“十佳科技型苗子企业”予以表彰,由市政府给予奖励。继续鼓励社会各界人士利用专利、专有技术等科技成果创办、领办科技型企业,鼓励传统产业领域的企业创立高新技术企业,支持传统企业改造转化为科技型企业。

5.建立科技型企业考核评价制度。建立以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化绩效、科技持续创新能力为取向的价值评价体系,对认定的科技型企业,进行定期考核评价,对不符合既定标准的企业应取消被认定的资格或降低其被认定的层级。加强科技项目管理,对不符合科学规范、科技项目配套资金不落实、科技项目执行不力、未达到考核目标的项目承担企业,中止科技项目的扶持,并取消下一年度申报项目的资格。

(二)加快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要进一步加大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力度,努力建成结构合理、体系开放、机制完善、功能强大,全省一流的区域创新体系。

1.大力推进孵化器建设。设立**市科技型企业种子资金,每年安排一定额度的财政专项经费,用于对入驻企业获得国家、省级科技项目经费配套以及市级项目的扶持,加快科技型苗子企业孵化。同时,要加强各孵化器间的资源共享与交流,加强与其它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对接,进一步完善创业服务网络。

2.加强企业研发中心的培育。鼓励支持更多的科技型企业建立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建立企业技术中心、独立或联合建立企业研究开发机构,鼓励有条件的科技型企业把技术研发机构办到省内外科技资源丰富的中心城市。择优扶持一批省级以上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和省级重点企业技术中心,支持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加强科技中介机构建设。继续鼓励和支持科技咨询、情报信息、专利服务机构等各类科技中介组织发展,促进知识与技术的迅速流动和有效增值。对以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为主要业务的科技中介机构视同科技型企业予以确认,并享受与科技型企业同等的奖励扶持政策,每年评选“十佳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予以表彰,由市政府给予奖励。

4.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重点抓好科研仪器设备与实验基地、科技文献资源与科技信息网络、技术支撑服务与成果孵化设施条件的建设,并建立合适的共享使用制度,努力满足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创新创业活动对科技基础条件的需求,提高科技基础条件的配置效果与使用效率。

5.加强共性技术的攻关。要集中力量,以实施重点科技项目为抓手,攻克纺织、机电、医药等行业急需解决的、具有重大突破性带动作用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并通过技术辐射,加快推广应用,带动整个行业升级换代,切实提升产业和区域竞争力,以增强其发展的后劲。

6.加强区域(行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建设。鼓励和支持块状经济的龙头企业单独组建或与其他企业联合组建区域技术创新服务中心,鼓励和支持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联合共建区域技术创新服务中心,鼓励和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创办、领办区域技术创新服务中心,逐步形成覆盖全市块状经济的创新服务网络,推动块状经济和中小企业技术进步。

(三)加大科技研发投入

1.加大政府资金的投入。切实落实财政科技支出增幅高于财政支出增幅的政策,以及市、县财政科技支出比重不低于5%、3%的规定。设立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专项资金,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额度的专项资金,用于对列入部级和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资)金项目配套和市级技术创新项目的支持。进一步优化财政科技支出结构,科学安排科技三项费用、技术改造、支农等专项资金,增加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并促进传统产品更新换代的补助。

2.鼓励和引导科技型企业加大科技投入。要激励和引导企业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企业内部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引导企业用足用好“企业技术开发费按实扣除”和“符合规定条件允许加计税前扣除”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3.不断探索建立多种类型的风险投资机构与风险投资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业、个人以股份制或有限合伙制形式组建风险投资公司或创业投资公司。落实风险投资有关政策措施,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拓宽撤资渠道。鼓励和引导风险投资公司更多地投向处于初创期和成长期的科技型企业的高新技术项目。

(四)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1.加快科技人才培养。充分发挥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鼓励企业采取委托培养、脱产学习、短期培训等多种形式培养科技人才。科技项目立项中应兼顾科技人才培养目标。科技型企业要严肃执行职工岗位培训制度,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普遍提高职工岗位技能。积极探索通过学术交流、技术交流、委托研究、挂职创业等方式培养人才的新途径,鼓励中青年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2.大力引进科技人才。鼓励在外**籍科技人员以各种形式参与**的科技创新。鼓励企业创建和扩大高校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支持企业赴科技人才集中的大城市招聘高素质科技人才,鼓励企业采取柔性流动、项目合作等方式聘用省外、国外高级科技人才。建立国外留学人才信息系统与联系渠道,大力吸引留学人才创新创业。有计划地建设一批专家公寓或人才大厦,用于引进人才的安置。设立优秀人才专项资金,用于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有关补贴。

3.加强对科技人才的激励。完善科技人才考核评价机制,在专业技术职称评定、科技成果评审、技术收益分配等方面把科技工作实绩放到突出地位,克服偏重学历、资历、行政职务等现象。制订积极有效的政策,支持科技人员潜心研究,激励科技人员大胆探索,引导、鼓励更多的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自然科学技术专业人员投身于科技创新。

(五)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

1.积极推进政府科技管理制度改革。按照“规划统一,政策集成,工作协调,管理集中”的原则,进一步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改变政策资源分散、政出多门的状况,形成政策统一、调控集中、分工协作的“大科技”体制。

科技型企业范文篇3

关键词:郑州市;科技金融;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

近年来,郑州市跟随国家“科技强国”战略的步伐,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展状况较好,科技金融融合发展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取得诸多创新成果数量,但与科技金融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政策不完善、市场体系不健全、科技金融人才短缺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很多科技型中小企业资金支持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制约了企业的创新发展。通过分析郑州市金融科技发展现状,发现科技金融在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典型问题,进而提出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发展的新模式,这对于缓解郑州市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困难,促进其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科技金融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

1.科技金融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融通资金科技型中小企业处于发展的初创期,内源性融资不足,且因需要大量科研投入,资金需求较大,急需金融机构等外源性资金的支持,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影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担心科技型中小企业经营风险太大,而削减给予其信贷资金的额度,甚至会出现拒贷的现象。科技型中小企业无法获得相应的资金支持,创新研发活动也难以开展,这一现实制约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能够从多个方面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融通资金,来缓解其面临的融资难问题,包括从政府、资本市场、金融机构等多个方面提供资金支持。其中,政府主要是通过政策性扶持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资金支持;社会资金在政府行为的引导下,也会出现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倾斜的现象;资本市场作为新的融资渠道,能够及时给予科技型中小企业资金支持,强化科技金融效率,中小板、创业板和科创板等市场应运而生,越来越多的上市科技公司通过资本市场获得融通资金,有效支持了其研发创新活动;金融机构通过和科技的融合,优化了信贷审核机制,为创新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企业提供更多的融通资金。2.科技金融为科技型中小企业优化信用环境良好的信用环境对于金融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发展将企业的资本构成、经营情况、市场前景等信息纳入其信用构成,形成较为健全的信用体系,优化其信用环境,企业在良好信用环境中更容易获得外部的融通资金。政府会在有关科技部门的协助下,甄选出更具有发展前景的研发创新活动,并进行资金扶持;资本市场的投资者会根据科技型中小企业披露的财务报表等各类信息,衡量出发展前景好的投资对象;金融机构在开展信贷业务时同样会利用科技对中小型科技企业进行信用评估,形成合理的信贷额度。3.科技金融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有效的监管服务良好的监管服务能够有效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研发创新,政府通过科技部门监督扶持企业筹措资金的使用途径、研发活动的进度以及研发成果的质量,确保企业的创新发展。资本市场的监管主要是通过董事会决议以及股价行情来实现对企业管理者的约束。银行等金融机构会利用科技等手段持续关注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资金的使用情况,形成信贷资金的风险等级。

二、郑州市科技金融发展现状分析

1.科技金融政策的扶持自郑州市成为第二批部级科技金融试点城市以来,河南省政府、省财政厅、省科技厅以及郑州市政府颁发了《关于推进金融资本与科技创新相结合的政策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成立了郑州市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规划郑州市科技和金融资源,科技金融发展的方针和路线进一步明确,科技金融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从2016年的21.7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40.8亿元,郑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得到有效缓解。其中,2019年郑州市研发经费约占河南省研发经费的三成,由此可见郑州市非常重视科技和金融的融合发展。郑州市在借鉴第一批部级科技金融试点城市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探寻科技和金融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如设立科技基金、科技贷款风险补偿准备金、担保资金等形式支持科技金融发展。2017年,郑州市投入科技金融专项资金4.3亿元,其中设立科技基金、科技贷款风险准备金及担保资金4亿元,资助资金3000万元。此外,郑州市还规划设立了9支总规模为1211.50亿元的投资基金,逐步形成了政府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市场化运作的多层次、全方位科技投融资体系。2.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的搭建为推动科技和金融深度融合发展,郑州市近年来不断推进科技金融平台的搭建,助力科技型企业研发创新。2016年,郑州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按照计划,郑州市将实施众创空间倍增、创客育引等工程,大力发展包括互联网创业平台、科技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创新创业综合体在内的梯级创新创业载体,构建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众创空间,形成适合各类创新创业需求的生态圈。2018年,郑州市创新创业载体达211家,孵化载体面积突破85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团队)近万家,孵化水平居全国第13位。技术合同交易额82.3亿元,增长136.8%,全省占比54.9%。此外郑州市还建立了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重大项目库(2017-2020年),截至2018年已入库项目3489个,总投资规模44993亿元。3.科技金融产品的开发自入选部级科技金融试点城市以来,郑州市积极探索,不断开发新的科技金融产品,为科技型企业的研发投入提供资金支持。2014年,郑州市创新推出“共保体”模式,政府印发了《郑州市金融支持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共保体实施细则》(郑政办〔2014〕33号),推出了金融支持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共保体”业务,它是由银行、保险公司与企业组建,运作模式是小微企业从银行贷款,再由保险公司承保,小微企业无需抵押。“共保体”试运行半年就有1000多家小微企业获益,有效缓解了小微企业面临的“三难一贵”困境。此外,郑州市还为了减轻创业负担,激发创新服务的积极性,实施创新券专项。截至2018年,郑州市已向近千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载体兑现创新券资金4000多万元。郑州市积极实施“智汇郑州·1125聚才计划”,建立“财政资助+基金投资”的模式,实行人才与项目双向扶持,实施聚才计划项目235个,支持项目资金5.8亿元,总规模100亿元的创新创业基金正在推进;引进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524人,其中,两院院士、“”、“”、长江学者73人,从“人才+项目”双推进模式为郑州市科技金融发展打下坚实基础。4.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优化郑州市财政局与市科技局、市金融工作办公室、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金融机构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推动工作。各级各部门在郑州市政府统一领导下,形成了全市整体推动试点建设的工作服务体系。为进一步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郑州市政府印发了《郑州市科技贷款风险补偿实施方案》(郑政办〔2018〕97号),对参与郑州市科技贷款风险补偿业务的合作金融机构所发生的实际损失给予补偿,实现风险共担,这一举措鼓励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郑州市科技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金融机构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更适合的金融服务。截至2020年底,郑州市科学技术局共遴选出二批16家商业银行开展“郑科贷”业务,对符合信贷条件的科技型企业进行帮扶,总金额超过100亿元。此外,包括郑州银行、中国银行在内的多家商业银行成立科技支行,并与区政府达成战略合作协议。

三、郑州市科技金融在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科技金融人才储备不足2018年,中国科研城市排行榜前五名的城市分别为北京、上海、南京、武汉和广州。与这些科技金融发达地区相比,郑州市在研发人员数量、研发经费投入、专利申请及获批数量等指标存在较大差距。2019年北京市的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数量达到46万余人,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达到2233.6亿元,均为郑州市的数倍,这些指标数据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北京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一流高校数量较多,从经济和人才储备两个方面为科技金融发展提供强劲动力。郑州市科技金融创新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限于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一流高校数量较少导致科技金融人才储备不足,经济发展水平有限导致研发经费投入较少。2.科技金融体系与企业创新发展不匹配完善的科技金融体系应该包括金融服务、科技监管、风险控制等多个方面,各个体系应该协同发展,助力科技和金融的深度融合发展。近年来,郑州市科技金融发展体系的现状并不乐观,科技和金融改革发展不协调,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等多方主体未能充分发挥其优势,形成合力推动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其中,当前郑州市科技金融服务管理平台数量较少,不足以支撑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难以匹配郑州市科技金融发展速度;科技监管体系并不完善,监管科技规则和标准的制定相对滞后,对于技术本身可能带来的风险并不敏感,监管能力不足问题较为突出。3.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不足当前,郑州市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有效的融资渠道不足,传统融资渠道因科技型中小企业风险大、投入高的特点,郑州市减少了对企业的资金支持,阻碍了其创新发展。银行业金融机构方面,郑州市科技支行数量有限,且处于发展初期,金融产品种类不足,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导致对科研创新的信贷支持不足。资本市场方面,企业在银行信贷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会选择通过资本市场筹措资金,但目前中小企业板、创业板以及科创板存在准入门槛较高、准入机制不完善、人才缺失、创新产品试点规模小等问题,导致多数科技型中小企业难以通过资本市场获得研发资金。政府方面,扶持资金的数量非常有限,难以支撑企业高额的研发支出。此外,“科技+保险”类产品存在市场定位不准确、法律法规滞后、盈利能力不足等问题。4.缺少科技金融发展效率的评价方法通过科技金融发展效率作为衡量科技和金融良性结合与互动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能够帮助各部分分析科技金融发展对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但目前并未形成一套完善的金融科技发展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主要通过对整理后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合理的定性分析不足,且具有一定的区域适用性,因此应该探索一套适合郑州市的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科技金融发展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四、科技金融促进郑州市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的对策

1.加强科技金融人才储备加强科技金融人才储备是创建创新型郑州的重要途径之一。郑州市虽然高校数量较多,但一流高校数量不足,仅靠本地培养的人才不足以支撑科技金融的创新发展,因此郑州市应该大力发展自主创新实验区和示范区,加快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州片区建设,提升对外省市科研人才的吸引力。与此同时,郑州市可以借鉴科技发达地区的人才引进经验,在“智汇郑州”人才政策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提升对高层次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的福利待遇,将生活补贴、购房补贴、科研经费等优惠政策进一步完善。此外,郑州市还应将高层次人才的家属进行安置,做好引进人才的后续工作,确保能够留住人才。2.优化科技金融市场环境针对科技和金融改革发展不协调的问题,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等多方主体应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坚持在郑州市政府的主导下,各主体相互协调,积极贯彻落实相关政策,完善科技金融发展体系,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首先,应该加快科技金融服务管理平台建设与提升郑州市科技金融业务的便利性,确保科技和金融深入融合。其次,进一步强化科技监管,完善监管科技规则,制定标准需要考虑时效性和适配性的平衡。最后,丰富科技金融市场的产品,对科技金融分层次管理,构建创新、多元的科技金融市场体系,能够为郑州市“科技+金融”的发展提供更精准、优质的服务,实现科技金融市场环境的优化。3.拓宽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研发创新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需要政府、金融机构等多方主体向科技型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确保其创新发展。郑州市政府需要多方位拓宽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一是要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同时还应该制定政策,通过建立政策性科技银行的形式对科技型企业提供优惠贷款,并提升科技贷款风险补偿的额度和覆盖范围,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注入科技金融发展。二是同时利用科技手段,搭建互联网科技融资平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提升其融资能力,确保具有较好前景的公司得到研发创新资金的支持。三是鼓励金融机构开发新型科技金融产品,适配不同类型的科技型企业的融资需求。四是选出优质科技型企业,辅导其申请上市,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在中小企业板、创业板以及科创板上市筹措研发资金,增强其金融风险抵御能力,有利于其开展科研活动。4.探索合适的科技金融发展效率评价方法目前科技金融发展的评价方法并不统一,且具有区域适用性的特点,为了更好地监测郑州市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应该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分析科技金融发展效率的影响因素,探索一套适合郑州市的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科技金融发展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提升科技金融发展监管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韩凤琴,罗程.科技金融政策的新进展与新思路[J].地方财政研究,2018(10):70-75.

[2]张媛媛,袁奋强,刘东皇,等.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的协同发展研究——基于系统耦合理论的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6):71-76.

[3]杜江,张伟科,范锦玲,等.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影响的空间效应分析[J].软科学,2017,31(04):19-22+36.

[4]张腾,刘阳.科技金融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研究[J].武汉金融,2019(01):25-31.

科技型企业范文篇4

关键词:关系型信贷;企业创新;科技型企业

一、引言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提出的战略目标。2017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占全国研发经费投入的77.6%,在各类创新活动主体中企业已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其创新水平是决定国家创新能力的核心要素,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相关政策的落实,中国企业创新能力快速提升,其中科技型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共有工业企业数量为364.9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7.3万家,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58854家,其余90%以上都是中小企业,表明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吸纳就业人口、提供丰富产品、提高GDP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然而,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却困境重重,中小企业在本身资金不足的情况下难以从银行获得必要的资金1,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惜贷现象加重了中小企业发展中的困境。科技型中小企业除了规模上相对较小之外,有着显明的科技特色:研发人员多,研发投入金额大;专利或专有技术多,产品科技含量高。科技型企业的高成长性对资金有着很高的需求,但是由于规模相对较小,可抵押资产少,在发展中面临的风险较大,因而很难从银行获得信贷支持。因此,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为其提供更好的信贷服务对我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有着重要意义。

二、科技型企业融资困境分析

科技型企业虽然有多种融资渠道,比如资本市场上存在着创业板、科创板、新三板等融资渠道,但是通常上市的门槛较高,大量科技型企业难以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获得所需资金。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往往偏好IT行业,其他行业机会有限。科技型企业规模小,创始人也会担心权益融资会带来控制权稀释的问题。从总体上看,科技型企业的融资相对于其他企业存在着不同。一是科技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技术的研发与创新,由于技术门槛,银行很难评估企业创新活动的相关信息和项目风险。二是科技型企业的创新成果主要体现为专利技术,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时很难将专利技术作为抵押品。三是企业创新活动的风险高,面临的不确定性大,创新活动的预期回报难以确定和估算。四是许多科技型企业为了保留控制权和保守技术秘密,在融资渠道的选择上更倾向于银行贷款。科技型企业融资难的根源在于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具体可以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逆向选择。银行与借款人之间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借款人比银行拥有更多关于风险水平和偿债能力的信息,银行无法准确识别每一个借款人的风险水平和偿债能力,只能将借款人按某些标准划分为不同类别,根据不同类别确定贷款额度和利率水平。由于科技型企业的资产主要表现为无形资产,无法作为贷款的抵押品。因此,对于科技型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银行给予的贷款额度较低,且利率较高,这样只有风险更高的借款人才愿意接受银行的出价,相应的贷款合约违约可能性也就随之增大。为了对冲违约风险,银行则会进一步提高利率水平,如此循环下去,科技型企业将被挤出信贷市场。所以,在信贷市场上出现了资源配置扭曲的现象:银行更青睐于放贷给大型国有企业,而且利率水平更低,科技型企业或创业企业往往融资困难。二是道德风险。企业获得银行贷款之后,银行不可能全面监督借款人对资金的使用情况。科技型企业由于经营风险高、可抵押品少,获得的银行贷款成本相对较高。在银行与借款人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科技型企业由于本身存在较大的经营风险,投资不确定性较高,更可能将贷款资金投入高风险项目,加大了贷款的违约风险。因此,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道德风险也使得银行对科技型企业或创业企业往往表现出“惜贷”现象。除了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科技型企业融资难之外,银行与科技型企业之间交易成本高、科技型企业声誉约束机制不健全也加重了科技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是交易成本。银行向企业发放的每一笔贷款都有相应的固定成本,科技型企业由于自身规模比较小,从银行取得的贷款金额往往也比较小,但是频次较高,每一次的贷款都会发生固定成本,从而抵减了银行的名义收益。在相同的贷款利率水平下,大额贷款产生的利息收入可能比多次小额贷款高得多。在贷款额度一定的情况下,银行贷款给科技型企业的交易成本将远大于贷款给大型企业的成本。二是声誉约束。在信贷市场上,企业的软实力也是银行考虑的因素。大型央企或国有企业一般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或者是地方经济龙头企业,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会自觉维持自身信誉,这些企业的企业家也会注重个人信誉。因此,大型企业存在着有效的声誉约束机制,不会轻易违约。中小企业一般生命周期较短,多数处于市场竞争激烈的行业,市场份额小、盈利能力较低。中小企业往往信用自觉意识相对较差,恶意逃债、抽逃企业资金现象比较普遍。为了降低不良贷款率,银行会实行信贷配给,科技型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得所需资金。

三、传统信贷模式及其信贷约束

传统的信贷一般也称为交易型信贷,交易型信贷模式可以降低银行与借款人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交易成本。交易型信贷包括资产抵押贷款和财务报表贷款两类,资产抵押贷款中银行关注企业的信贷资产,比如固定资产、有价证券等可以直接估值的资产,这些资产的估值可靠且客观,可以降低企业信贷违约给银行带来的损失。财务报表贷款中银行会对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进行技术分析和评价,通过对报表质量、风险水平、偿债能力等指标的分析为信贷决策提供信息支持。交易型信贷模式下大型国有企业往往获得更多的信贷支持,因为大型国有企业实力雄厚,可作为抵押标的资产多,而且财务报表信息完整,信用水平也高。对于科技型企业而言,不动产占总资产的比例一直不高,以专利等无形资产为主的轻资产是科技型企业的主要特征和优势。但是这些轻资产由于估值比较困难,且存在资产专用性问题,因此不是银行在信贷决策中关注的重点。同时,科技型企业一般经营年限不长,组织架构多为扁平化,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不完善,提交的财务报表在完整性和可靠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缺失。因此,在银行与企业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银行难以通过现有信息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合理评估。这两方面的劣势使得银行在信贷决策中为了节约交易成本、控制违约风险,往往提高科技型企业获得信贷的门槛。因此,在交易型信贷模式下,科技型企业一直面临着融资难的困境。

四、关系型信贷及其对科技型企业的创新支持

Berger和Udell(2002)从贷款决策依靠的不同因素出发,把银行的信贷技术方法划分为财务报表信贷、资产支持信贷、信用评分信贷和关系型信贷四种类型。前三种贷款决策的信息比较容易获取,但是属于间接信息,存在失真的可能性。关系型信贷(relationshiplending)是指银行与客户之间通过长期广泛地接触,银行根据收集到的关于客户各方面的信息进而做出是否贷款、贷款额度、贷款期限和利率水平等方面的决策。银行与借款人通过不断的信息交流而形成的合作关系有利于银行在筛选客户的过程中克服信息不对称问题。关系型信贷决策的信息通过银行与借款人之间长期交流获取,属江苏商论2020.7于直接信息,信息的可靠性、相关性更强。Berlin和Mester认为关系型信贷是以银行对借款人保持密切监督、银企重新谈判和双方隐含的长期合约为基本特征。Petersen和Rajan、Longhofer和Santos针对中小企业融资数据的分析发现关系型信贷减轻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提高了中小企业贷款的可得性。Berger和Udell认为关系型信贷决策主要取决于借款人的软信息,软信息属于银行与借款人之间多重相互作用下的定性信息,通过提供多种金融服务收集到的综合信息。相比于传统的交易型信贷,关系型信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一是关系型信贷决策信息是软信息。软信息无法量化,即使在银行内部也很难传播,揭示了软信息的专属性和私密性。银行与科技型企业之间的联系随着时间推移不断深化和细致,银行积累了大量关于企业的软信息,这些软信息是银行直接获取的,相比于财务报表信息和抵押品估值具有更高的可信度。二是关系型信贷融资效率高。关系型信贷能够有效地缓解银行与科技型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弥补科技型企业存在的信用不足问题,缓解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银行在与科技型企业的联系中能够获得更丰富、更准确地专有信息,从而能够加快决策程序。关系银行还可能为企业提供多期合同,有利于科技型企业更高效地将资源投入到创新活动中。三是关系型信贷成本高。相比于交易型信贷,关系型信贷具有相对较高的成本。传统的交易型信贷中,银行已经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评估体系和财务报表分析技术,在信贷决策中交易成本较低。而关系型信贷中每一家企业的信息都是专有、隐私的。因此,关系银行需要针对每一家企业建立单独的档案库,并安排人员进行信息的维护和更新,这些工作增加了银行的营运成本,所以关系型信贷中企业往往要承担更高的成本。关系型信贷对科技型企业创新的支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创新投入。科技型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与创新投入强度息息相关,创新活动是长期而持续的过程,持续不断的创新活动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支持,很多科技型企业的生存周期短也多是因为资金链断裂,导致创新活动无法持续,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科技型企业的创新很重视新技术的探索,探索性创新是要在市场中产生新产品,前期投入大,而且风险和不确定性高,失败的概率大,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不确定性比率高。如果银行与科技型企业在以往的联系中对企业的技术前景和长远规划有更深入地了解,银行就更可能给科技型企业的技术探索提供资金支持。而且银行客户经理也可以通过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收集相关信息,更好地对贷款使用情况进行跟踪监督,保障贷款的安全性。在关系型信贷下,关系银行能够更好地支持科技型企业的创新活动和未来发展。二是创新成果。科技型企业不动产占总资产的比例不高,但是在传统的信贷模式下银行更关注的是企业的不动产价值。在关系型信贷模式下关系银行能够对科技型企业的产品市场价值和专利应用前景做出更合理的价值评估,物联网金融能够将科技型企业的动产进行“不动产化”和“活化”(武治印和江瀚),从而解决科技型企业动产融资的窘境。在银行与科技型企业的联系中,企业会向关系银行披露更多的专有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关系银行更好地评估科技型企业创新成果的价值和应用前景,根据这些软信息关系银行可以做出相关信贷决策,相比于传统的交易型信贷,科技型企业可以从关系银行获得更多的信贷支持。三是创新效率。科技型企业往往集中在竞争比较激烈的行业,持续取得创新成果,并不断将其市场化是这类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的关键。为了提高创新效率,科技型企业不仅需要有大量的研发人员,同时也要有充足的资金保障。关系型信贷模式下,关系银行可以获得科技型企业更多技术背景、技术开发以及技术转化等方面的信息。这些全面的信息虽然不能形成传统信贷模式下的抵押品,很多信息也反映不到财务报表中,但是却可以为关系银行提供关于企业技术优势和未来前景的完整概况。关系银行会为未来有发展潜力的科技型企业提供更好的信贷支持,促进科技型企业提高创新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

五、结论与建议

科技型企业范文篇5

关键词:企业;科技报告;资源利用;科技创新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指依托一定数量的科技人员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活动,取得自主知识产权并将其转化为高新技术产品或服务,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中小企业。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大力倡导、持续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科技部、财政部、国税总局通过深入调研,陆续出台《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办法》《关于新时期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文件,明确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标准,壮大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群体。科技创新能力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作为我国技术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对整个社会的创新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科技报告资源作为助推企业创新发展的战略资源,专业门类丰富、学科覆盖广泛的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资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了先进的科技项目信息、科研标准规范,有力推动了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当前,有必要深入探讨研究科技型中小企业对国家科技报告资源挖掘利用的方式、方法。

1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我国的分布情况

截至2021年2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入库企业达到42.4万家,2021年前两个月企业自评数已达到3.6万家。近年来,科技部持续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力度,各省市强化科技型中小企业推荐工作,进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的企业,可享受贷款贴息、税收减免、研发补助等政策支持。

2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现状

2.1国家科技报告工作发展历程

科技报告是描述科研活动的过程、进展和结果,并按照规定格式编写的科技文献,其目的是实现科技知识的积累、传播和交流,其类型包括专题报告、进展报告、最终报告和组织管理报告。科研人员依据科技报告中的描述能重复实验过程或了解科研结果。建立国家科技报告制度,对财政科技投入形成的科技信息资源进行全面保存和共享,将为科研人员提供科研基础信息,为科技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为社会公众了解和利用国家科研成果提供服务平台,对于提升国家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欧美等国家都有系统的科技报告制度,美国政府科技报告工作始于1945年,近年来每年产生约60万份科技报告,其中公开发行约6万份。201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中发[2012]6号),明确提出加快建立统一的科技报告制度。从2013年4月开始,科技部在国家科技计划中启动了科技报告试点,开展“十一五”以来科技计划立项项目(课题)的科技报告回溯与呈交工作。国家科技投入形成的科技报告将通过“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对广大科研人员和社会公众实行开放共享[2]。“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于2013年11月1日开通了征求意见版(第一阶段),展示了1000份最终报告,向社会公众提供公开科技报告摘要浏览服务,向经实名注册的科研人员提供在线全文浏览服务;于2014年1月1日开通了征求意见版(第二阶段),展示了3000份科技报告,这些报告都是依据“十一五”期间已验收(项目)课题的验收报告加工而成。

2.2国家科技报告系统服务功能

系统开通了针对社会公众、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三类用户的服务。向社会公众无偿提供科技报告摘要浏览服务,社会公众不需要注册,即可通过检索科技报告摘要和基本信息,了解国家科技投入产出科技报告的基本情况。向专业人员提供在线全文浏览服务,专业人员需要实名注册,通过身份认证即可检索并在线浏览科技报告全文,不能下载保存全文。科技报告作者实名注册后,将按提供报告页数的15倍享有获取原文推送服务的阅点。向各级科研管理人员提供面向科研管理的统计分析服务,管理人员通过科研管理部门批准注册,免费享有批准范围内的检索、查询、浏览、全文推送以及相应统计分析等服务[3]。系统根据广大科技人员和社会公众提出来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多方面改进和完善,如在首页增加报告分类导引数量;增加“延期公开”科技报告的摘要查询服务,提供课题联系人信息,便于沟通交流;先期向科技报告贡献者赠予“阅点”,“阅点”是用于获取全文推送服务的支付单位,科技报告第一作者也可进行“阅点”转赠;全文在线浏览中增加目录导引,改进翻页功能;强化了课题关联信息的呈现,实现科技报告与计划项目执行情况和研究成果间的关联和链接;同时,增加了面向管理人员的统计分析服务[4]。

2.3国家科技报告系统报告门类

截至目前,共有26.6万份科技报告收录于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来源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联合基金项目、面上项目、专项基金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重大项目、高技术新概念新构思探索项目、重点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地区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有交通运输部的标准研究项目、计量质量研究项目、应用基础研究项目、交通运输建设科技项目等;涉及专业门类有医药卫生、生物科学、数理科学和化学、农业科学、一般工业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天文学、地球科学、工业技术、金属学与金属工艺、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机械仪表工业、化学工业、环境科学安全科学、建筑科学、轻工业手工业、社会科学总论、能源与动力工程、电工技术、数理科学与化学、矿业工程、交通运输、经济、水利工程、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自然科学总论、石油、天然气工业、武器工业、冶金工业、航空航天、原子能技术、历史、地理、政治、法律、哲学、宗教、艺术、语言、文字、军事、综合性图书、文学等;报告类型有最终报告、进展报告、专题报告、中期评估报告、立项报告、年度进展报告、奖励报告、验收报告、结题验收报告、年度报告、中期报告、一般性科技报告、验收摘要报告、摘要报告、组织管理报告、结题验收摘要报告、研究报告等;全国30余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等均有收录[5]。随着各部门各地方科技报告工作的陆续展开,未来将继续增加其他部门的科技报告;科技报告的呈交管理将不断规范,除最终报告外,科研单位将在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提交更多的专题报告、进展报告等,报告资源总量将不断扩充。

3企业创新发展与科技报告资源扩充相辅相成

科技报告是企业科技创新过程的具体体现,同时,企业发展又促进企业科研水平的提升,助推承担更多更高层面的科研课题,呈交质量更为上乘的科技报告。

3.1科技报告资源的持续丰富推动企业研发水平的提升换代

科技报告是科研活动的过程、进展和结果的真实描述,是据以衡量科研项目研发水平的依据之一,是重要的战略性科技资源储备库。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壮大自身研发实力的同时,要善于借助情报研究理念[6],结合产业发展趋势和技术创新需求,在现有科学理论、实验数据、研发思路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创新发展。所以,科技报告资源库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专利布局、情报研究、趋势研判、规划设计、技术研发的基石和支撑,有助于企业缩短研发周期,节约研发经费,提高研发成功率,推进产品市场化进程。近年来,在科技部的正确领导和各省市科技部门的积极推动下,科技报告资源持续丰富,报告质量水平不断提升,这必将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可以凭借的又一利器。

3.2企业研发创新的不断进步带动科技报告资源的充实完善

随着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和科技水平的发展,企业面对的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企业只有通过不断创新,不断生产出满足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才能够获得长远的发展。近年来,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体系不断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进一步繁荣[7],科技创新资源持续集聚,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得到长足的发展。在此趋势下,企业承担的省部级各类基金、科技计划项目数量在不断增加,提交的相关科技报告也在不断丰富。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中,相关部门和地方的科技报告工作正在启动和开展之中,各课题承担单位、企业正在陆续提交,科技报告数据将陆续增加。

4国家科技报告资源全方位助力企业研发创新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研发活动贯穿企业发展全过程,而研发活动需要在充分调研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适度吸收、综合应用、有效转化继而迭代创新。随着学科门类分支的不断细化深化,企业研发人员要对相关领域的海量科技报告进行高效、精准、深入研究,用于相关产业的技术知识储备、研发项目的技术创新、项目实施后的成果转化等。创新贯穿研发活动始终,但不同阶段对科技报告的需求各有侧重,方法有所不同,企业研发人员要有清醒的认识和科学的认知。

4.1项目立项论证环节

企业研发项目立项是对初始思路的汇集,在研发相关要素初具形态之时,对现有技术进行分析整理,形成系统的创新技术。通常在项目立项之初,企业要梳理学科发展沿革,搜集专利情报,凝练核心技术,预判发展趋势,评估竞争对手等工作。借助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企业可以获取大量与项目相关的信息情报,并反馈到企业决策层,为下一步项目实施指明方向,奠定基础。具体来讲,可以借助竞争情报的分析方法,全方位评估项目的可行性和先进性,进而找准项目实施方向。同时,企业可以对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中的相关技术、项目进行检索查询和数据清洗,形成检索报告、技术发展脉络图。通过基于专利功效矩阵的技术主题关联分析和核心专利技术的挖掘,以及通过对技术功效主题组合的网络分析识别具有相同技术功效的核心专利或专利簇,进而依托人工研判和产业专家的评估论证产业项目,实现立项所必需的技术储备,为项目立项构建方向框架。

4.2项目推进实施环节

项目的实施是项目研发的重要环节。在此环节,企业将相关技术思路、研究方法,在融合了研发人员的智慧和工程人员的技能后,形成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这更需要准确把握技术的发展趋势。通过研究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中前人的研究成果,可以不断修正研发、实施的方向和思路。在此环节,科技报告可以发挥巨大作用:一是有助于合理规划研发实施方案;二是有助于快速、系统地梳理创新点、关键技术和技术难点,寻求核心技术突破,缩短研发周期;三是明确核心技术的所有者和所有单位,进一步开展科技合作和联合攻关[8];四是拓宽研发人员的视角,丰富研发创新思路,激活研发思想火花;五是可以进行基于主题模型的科技报告检索结果聚类应用研究,研究结果将助推项目自身的研发。

4.3成果转化应用环节

项目实施后要进行成果的转化,这才是企业研发的目的所在。如果研发成果市场需求充足,成果转化成效较高,则项目可以进行后续的持续性研发。技术市场信息及商品市场信息对成果的转化至关重要,主体市场的分布,在科技报告的市场前景、经济效益等章节中都有详细阐述,所以科技报告在成果转化环节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第一,科技成果的有效转移转化要对潜在市场、存量市场等进行普查,要对供需渠道是否稳定进行评估,科技报告中均涉及此类信息。第二,科技成果是否能适应市场需求,匹配是否恰同,成果转化应用复杂度如何,都要通过纵向、横向综合评估得出结论,而评估相关参照体系及参照数据、指标,在相关领域的科技报告中可以挖掘到较为详尽的案例和评估体系[9]。

参考文献:

[1]陈伟,杨增煜,杨栩.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研究[J].学习与探索,2020(3):111-117.

[2]周育忠,宋立荣.提升我国科技报告质量管理的对策研究[J].情报杂志,2019,38(12):169-177.

[3]王永胜.编辑视角下科技报告撰写与审核的若干建议[J].山西科技,2019,34(3):71-75+79.

[4]刘顺利,李银生,吴峰,等.我国科技报告建设面临的发展瓶颈及其对策建议[J].科技管理研究,2019,39(12):252-256.

[5]顼东婷,王瑞萍.山西省高校科技计划项目科技报告计量分析[J].山西科技,2020,35(5):129-131+136.

[6]曹严,黄晓莉,王莹,等.科技报告中企业竞争情报的挖掘与分析利用[J].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19,51(4):78-81+101.

[7]常洁,乔彬.科技型中小企业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评价[J].统计与决策,2020,36(6):185-188.

[8]郑佳,张泽玉,李秾,等.基于科技报告的河北省科技创新和合作情况研究[J].高技术通讯,2019,29(8):823-831.

科技型企业范文篇6

约占绵阳企业总数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中小企业,其前身绝大多数是科技起点较低的乡镇企业。在科技城强大的科技磁场作用下,企业的机制和理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真所谓绵阳乡镇企业的二次革命。

绵阳科技城建设初始之年——*年,被绵阳市科技局审查认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仅77家,到*年底,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到345家,到*年底,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到522家。根据绵阳市科技局最近的信息,到目前为止,绵阳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已达630家。其中,科技城范围内有高新技术企业86家。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不断涌现,形成了绵阳市中小企业崛起的一支强大生力军,彻底改变了中小企业过去粗放经营,科技含量低,产品档次低,市场竞争力弱的局面。

一、绵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点

第一,企业数量增加快,但比重低,实力弱。从*年开始,科技型中小企业每年以100户以上的数量递增。但多数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小,尚处于幼年成长期,实力小,潜力大。

第二,企业分布相对集中,初步形成了较为密集的科技型企业发展的重点区域。据不完全统计,约90%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集中于绵阳高新区,科创园、经济开发区及中物院区域。

第三,资本规模偏小,资金投入不足。据初步调查,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户均资本不足500万元。仅比一般中小企业户均372万元的水平高90余万元。低于100万元水平的企业占50%以上。

第四,投资结构多元化,形成了以民营经济为主体、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新格局。资本构成以民间私人投资为主,超过60%,国有投资仅占30%左右,社会资本利用程度较高;企业性质以非公有制及混合经济为主,达95%以上,纯国有经济比重很低;企业组织形式以公司制为主,超过90%,股份制企业已成为科技型企业的首要选择。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的企业组织形式催生出新型的企业机制。科技人员领办、技术成果入股、技术成果转让等多种开办方式并存,企业自主开始和研制的产品日益占据主导地位,促进了科技型企业的快速发展。

第五,外来投资较多,但外资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太少。资本来源中市外投资比例已近50%,除政府专项基金、银行贷款外,本地自有资金投资仅占28%。在科技型中小企业中,中外合资合作企业仅有6户,占各类企业的1.7%。这一方面说明科技城引入市外资金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已初见成效;而另一方面,如何吸引境外投资和技术参与科技城建设,进一步提升科技型企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这个大问题仍未解决,亟待切实加大工作力度。

第六,经营状况良好,总体运行平稳。科技型中小企业中,超过50%的企业处于盈利水平,仅16%的企业亏损,总体经营状况好于面上的一般企业,产业的科技优势正在发挥出来,其对企业经营效益的促进、带动作用较为明显。

第七,吸引了一批人才,但总体人员结构仍不尽合理。前来科技城创业的博士有60位;其中海外归来博士28位。但在*年,科技型中小企业中的科技人员仅占职工人数12%,加上管理人员也刚刚超过20%,远未达到国际公认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中科技人员须占职工总数30%以上的指标;科技人员领办的企业比例尚不足20%,也未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建的主要方式。

第八,科技型企业发展的软硬环境有所改善,但相关任务仍然十分繁重。一方面,近两年来,科技城制定和实施一系列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加快科技型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如:投入国家创新基金,建立行政服务中心,构建各类技术创新平台,提供标准厂房(一户企业100平方米免一年租金)等,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硬环境不够好、软环境不够优的问题仍然存在,在一些方面表现还十分突出。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资金短缺。发展资金严重不足是科技型中小企业中普遍存在的一大难题。据对科技型民营企业的调查,获得固定资产投资贷款的企业只占这些企业总数的2.8%,获得流动资金短期贷款的只占9.5%。如绵阳东信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虫草食药两用产品,被科技部门列为生物科技企业,其产品市场上供不应求,生产规模可达到5至6亿元。但目前只在市工行得到贷款100多万元。与企业的资金需求差距巨大,已成困扰企业发展的一大难题。

造成科技型中小企业资金困难的主要原因有:一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特性,其产品的生命周期亦有日益缩短的趋向,而银行往往注重投资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对风险较高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贷款缺乏热情;二是政府的相关投入有限,为加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开发与创新,政府虽然每年安排专项周转金和“科技三项费用”3000万元至4000余万元用于实施重点科技攻关、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但这些资金在全市高新技术发展资金中所占比重小、安排分散,不能对一些好项目大项目提供强力支持;三是社会性的投融资渠道不畅、方式不多,故而一方面是大量社会资本呆滞积淀,另一方面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取资金困难,致使一些好项目因缺少资金的有力支持,难于做大做强,迟迟不能形成规模效益和实现产业化。

(二)科技与人才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由于受技术咨询、科技信息查询、技术产权交易、人才“猎头公司”等科技服务业不发达的制约,科技型中小企业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之间的联系不广泛,产学研结合不紧密,区域性高新技术的规模效益和人才资源优势难以发挥,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还未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高新技术产业化程度低。在有创新活动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中,由企业独立实施的技术开发项目多,同高校、研究院所合作开发实施的项目较少。我市境内有各类独立科研院所43家、博士后流动工作站5个,从事民品研究与开发的科技人员2万多人,每年研制和开发出民品科技成果1000多项。这些技术人才和科技成果却很少被中小企业采用。在人才资源方面,由于绵阳与沿海的差距拉大,受比较利益的驱动和社会大环境的吸引,我市大批存量和增量科技人才流向东部沿海地区,使我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制高点”再度被抢占。如何整合我市的科技和人才优势,加快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已成为事关全市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当务之急。

(三)对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认识不够统一,支持力度不够大。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改革开放中产生的新生事物,党委和政府一直鼓励和扶持其发展壮大,但社会各界对其性质、地位、作用的认识还不够统一,对其支持力度还比较弱,有时甚至企业的正当权益也得不到有效保护。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计划立项、银行贷款、土地供给、税收优惠、进出口经营权、人才引进、职称评定、户籍迁移、出国出境等许多方面不时受到了一些不公平的待遇。如:国有企业可以比较容易地获得银行贷款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却较难获得;外资可以进入的某些投资领域,中小科技企业反而受到限制;外企在税收上可以享受较多的优惠政策,科技型中小企业可享受的税收优惠却往往难以落实;先前的企业上市指标绝大部分分配给了国有企业,而科技型中小企业所占比例极小。如此等等,使科技型中小企业难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公平竞争,这在客观上限制了中小科技企业的发展。

(四)企业创新机制不健全,管理水平不够高。由于诸多主观与客观方面的原因,科技型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仍较缺乏,企业管理上的“散、乱、差”现象突出,有的企业甚至仍以家庭式管理为主。这些缺乏科技性和规范性的、与现代企业管理方式相悖的经营管理模式,严重制约了民营科技企业的长远发展。而企业创新机制不健全的主要原因:一是虽然大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管理层都认识到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但在实践中却仍是重销售、轻技术开发与技术创新,技术开发投入严重不足;二是企业对技术研发人员的激励机制未真正形成;三是企业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不强、措施不力,严重挫伤了科技人员从事技术开发与创新的积极性。

三、加快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必要性和有利条件

(一)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发展中小科技企业是市场经济的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充分调动社会成员参与经济建设的主动性。中外各国在建设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最终都选择了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发展模式。我市前几年的发展告诉我们,在建设绵阳科技城的过程中,政府不能直接投资办企业,而要靠创造良好的环境,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举办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蓬勃发展之日,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趋于成熟之时。

2.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是知识经济的需要。在知识经济时代,技术成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来推动。我们不能再走以前过度依靠土地、资金、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等的大量投入,发展高能耗、高增长、低效益的传统产业的老路,而要通过释放绵阳的科技潜能,发展低能耗、高增长、高效益的高新技术产业,努力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科技型中小企业以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为发展的根本动力,其发展规律体现了知识经济的要求,应该成为绵阳科技城建设的主力军。

3.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需要。高新技术产业高风险、高增长、技术更新快的特点,决定了展高新技术产业必须大力发展中小企业群体。科技型中小企业投入较少,成长性好,机制灵活,信息传递快;“船小好掉头”,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新形势下市场细分、产品小批量柔性化生产的特殊要求,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闻名全球的微软、英特尔、惠普、诺基亚等跨国公司,起步之初无一不是科技型中小企业。

4.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是调整绵阳经济结构的需要。长期以来,我市的经济结构不合理,以长虹为代表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比重过大,高竞争、低效益的传统产业比重过大。要改变经济发展命系长虹的不利局面,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全市经济中的份额,实施我市加速工业发展的“千亿工程”,必须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形成以长虹为塔尖,一批扩张型企业为塔身,众多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塔基的“金字塔”企业结构。

5.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建设绵阳科技城的迫切需要。近年来,绵阳经济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综合实力在四川省由建市初的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仅位列省会城市成都之后。绵阳又是我国著名的科技与电子工业城市,其GDP位居西部12省区同级城市的第一位、全国36个电子工业中心城市之首。绵阳科技城的战略目标是,用十年左右的时间,把绵阳科技城建设成为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城市水平的现代化城市。到2010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7%以上,工业增加值达400亿元,增长16.6%。同样,到2010年,绵阳科技城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00亿元以上,在*年的基础上翻两番。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50%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以上,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达45%以上。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任务十分艰巨,时间非常紧迫,必须把发展优势明显、潜力巨大、市场广阔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二)我市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有利条件

我市发展科技中小企业具有三大优势:

1.以中物院为代表的科技优势。绵阳是国家重要的国防军工科研生产基地,是四川省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市境内有中物院、气动中心等科研院所18家,科研开发机构75个,有博士后流动工作站5个,有以西南科技大学为代表的大中专院校28所;有以长虹、九州为代表的大型军工骨干企业12家;有部级、省级技术中心10个。在空气动力学、核物理、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等高技术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全市有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教创业园区、农业科技示范区等部级、省级开发区8个,被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60余家。研究、开发生产涉及电子信息、环境设备、精细化工、生物工程、计算机软件及网络、新材料、核技术应用等方面。目前,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项目正在发展壮大,它们已经或即将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加点。这为加速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民营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以长虹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优势。绵阳是中国最大的彩电生产基地,长虹品牌闻名中外,品牌价值245亿元。长虹产业涉及电子、信息、军工、家电等各个领域,其品牌、产业及规模优势,对绵阳工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和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已经并将继续产生重要影响。此外,九州宽带信息网、湖山音响等企业及产品也享誉全国。这为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为重点的电子信息产品配套企业和产业群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3.已形成以区域优势为特征的中心城市发展态势。绵阳有部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中国西部重要的电子工业城市,是成都平原经济圈的一个重要增长点和成德绵高新技术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绵阳的区域交通中心、通讯信息中心、科技中心、制造业基地的地位基本形成。这为加速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软硬环境。

我市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四大有利条件:

(1)雄厚的人才资源,绵阳境内国防军工企业、科技院所众多,科技人才荟萃,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市境内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7万余人,其中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8万余人,高级技术人员6000余人,享受国家政策特殊津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800多名,“两院”院士22名。这为加速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了雄厚的人才智力条件。

(2)坚实的经济基础。经过10余年深入实施“科技兴绵”战略,绵阳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其综合实力在四川居第二位,国内生产总值居西部各大城市的第五位。这为加速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奠定了较为坚实的经济基础。

(3)较优的体制条件。建市以来,绵阳先后被列为国家“军转民科技兴市”试点城市、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技术创新试点、《专利法》实施试点城市和四川省“两转”试点城市。由于各项改革相互配套和深入推进,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形成,对外开放不断扩大,资金、技术、人才的引进,观念、体制、机制的创新,为建设绵阳科技城,加速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奠定了较好的体制基础。

(4)良好的环境条件。绵阳自建市以来,解决了制约经济发展的交通、能源、通讯等问题,从根本上改善了城市基础设施,国家文明、卫生、园林绿化、环保模范城市的创建,旅游事业的快速发展,提升了绵阳的城市地位,提高了绵阳的知名度,使绵阳迅速崛起成为中国西部的重要城市。同时,绵阳着力于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服务的效率、质量和透明度,不断改善法制、政策和社会环境,为加速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了良好的软硬环境。

我市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有五大机遇:

(1)新技术革命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机遇。“发展高技术,实现产业化”是目前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也是我国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核心内容。省委、省政府提出四川经济要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确定了建设成德绵高新技术产业带,绵阳是产业带上的重点地区。这为建设绵阳科技城,加强技术创新,加速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必将加快绵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占领未来经济竞争的“制高点”;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国民经济的整体水平,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2)绵阳被列为“全国技术创新试点市”的机遇。绵阳被列为“全国技术创新试点市”,这是绵阳发展的难得机遇。技术创新试点将以提升城市技术创新功能为主题,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构筑城市技术创新体系为重点,以增强优势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竞争能力为目的,紧紧围绕建设绵阳科技城的总体目标,发展主导产业、优势企业和重点产品。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学研”结合为手段,从体制和机制转换上着手,加速形成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推动绵阳现有产业的升级和高新技术产业化。

(3)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0)的机遇。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有利于加强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交流与合作,绵阳的国际交往环境、科技和经济环境将进一步改善,必将加快当地企业与国际惯例接轨、按国际惯例运作的步伐。

(4)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国家作出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这对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四川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地区,绵阳又是四川经济发展的重点地带。随着国家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投入力度和政策倾斜,绵阳的科技资源优势和区域优势,将进一步得到开发利用和有效发挥。

(5)建设绵阳科技城的机遇。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央决定建设绵阳科技城,加快绵阳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步伐。为此,国家和省在项目、资金、政策上给予绵阳以很大倾斜和重点支持,这对绵阳的发展无疑是一个空前的特殊机遇。抓住这一机遇,对于充分发挥绵阳的科技资源优势,加强技术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绵阳经济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使绵阳在较短的时期内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城市水平,无疑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四、加快发展民营科技企业的对策建议

(一)确立正确的指导方针和可行的发展目标

1.制定加快发展民营科技企业的指导方针应当综合考虑下列因素:按照“绵阳实际+国际惯例+创新”的发展模式,紧紧围绕绵阳科技城建设的需要,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科技为支撑、人才为根本,着力抓好中小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机制、体系、能力与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加强“军转民”和产学研结合,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强化科技支柱产业,开发名牌产品,抢占科技“制高点”,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经济质量和整体效益,实现历史性越跨。

2.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总体思路应当是: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求,围绕建设绵阳科技成,充分发挥科技、军工优势,把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民展中小企业的重点和主攻方面,使中小企业在整个经济结构中的比重逐步提高:

——适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把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我市区域经济内涵扩大生产的重要途径,把这一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张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

——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资产为纽带,加快构建和完善科技与经济结合的运行机制;

——深化体制改革,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加速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以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转换经营机制为契机,实现科技型中小企业与国有企业的优势互补;

——强化组织协调和引导服务,加强科技型中小企业制度创新,提高科技型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和现代化管理水平,鼓励和扶持其向集团化、产业化、现代化和国际化迈进。

3.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今后5—10年,必须紧紧抓住建设绵阳科技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大好机遇,在充分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作用的同时,加快发展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主体的民营经济。

总体目标是:在电子信息、新材料和精细化工、光机电一体化、现代医药与生物制品、环保工程等五大产品领域和转化高新技术成果、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创名牌产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集团、吸引和用好高层次科技与管理人才五个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阶段目标是:到“十五”末,争取实现科技型中小企业经济在全市中小企业总量中的比重达到80%以上。具体任务是:加快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主体的民营经济发展步伐,以年均增长不低于10%的发展速度,形成我市的重要经济增长点。到2005年,力争全市公有制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40%左右,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到2010年,分别达到60%和55%。形成10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到2005年塑造出3—5个国内名牌、1个世界名牌;到2010年塑造出8—10个国内名牌、2—3个世界名牌。

(二)深化体制改革,激励各方面的人才创办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建设绵阳科技城,必须首先调动各方面人才尤其是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动员他们创办科技中小企业。绵阳境内有大批国防军工科研生产单位,具有丰富的科技资源和人才优势。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科技人员创办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为数不多。其主要原因是绵阳的科技、行政、教育、投资等体制还不尽合理,限制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为此,必须大力推进体制改革,消除阻碍科技成果转化的障碍,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尤其是广大科技人员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积极性。

一是大力推进行政和事业单位体制改革。通过改革公务员考核制度、技术职称评聘制度、离退休制度,动员有技术专长的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带头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或到科技型中小企业从事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政府从职务晋升、工资福利、职称评定、启动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

二是推进国防科研院所体制改革。国防科研院所人才济济,掌握着大量的高新技术,是建设绵阳科技城的主要依托力量,也是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主力军。要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推动国防科研单位管理体制创新,加大“军转民”力度,推进科研院所、院校与企业融合组建多种形式的中小科技企业,促进军民两用技术、民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在改革中要着力构建人才激励机制,释放科技人员的潜能。对国防科研单位科技人员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国防科研单位和地方政府要从政策、融资、土地、税收等各个方面给予大力扶持。

三是进一步搞活人才市场,充分发掘社会人才资源。除利用好以上两大人才库外,还要高度重视和善于发现“体制外人才”。要运用市场机制和政策倾斜两种手段留住并用好本地各方面的社会人才,尽可能地避免人才浪费和人才外流。要树立终身教育的新观念,强化对现有人才的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加快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我市特别是科技城科技企业发展的需要。

四是大力引进各方英才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绵阳科技城建设仅仅依靠绵阳自身的科技力量远远不够,需要大力引进国内外科技人才和管理、营销人才,特别是有创新精神的海外留学人员,利用他们掌握的核心技术和创新精神,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绵阳科技城提供比其他地区更为优惠的政策和更好的创业环境,为海内外科技人员到绵阳科技城创新创业提供资金、信息、项目孵化、日常生活等方面实实在在的扶持,用感情引人,用事业留人,让绵阳尤其是绵阳科技城成为科技人才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乐园”。

(三)改革投资环境,降低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门槛”

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高风险、高增长的特点,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有效地降低其创业风险,促进其快速发展。权威人士打过一个形象的比喻,中小科技企业如同森林中的蘑菇孢子,只要有了适宜的阳光、水分、温度等良好的生态要求,它就会自动地、快速地遍地生长。绵阳科技城就是要创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这种投资硬环境,又要努力改善以行政服务和法制保障为核心的投资软环境,认真做到“三个加大、六个平等”(即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大依法保护力度、加大环境整治力度,登记申请平等、税负平等、规费平等、受贷平等、市场准入平等、行政服务平等),进一步降低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门槛”。第一,要降低企业登记注册等准入条件。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创办之初,创业者的最大资本就是一项或几项可转化为生产力的高新技术。土地、货币等有形资本较少,企业在登记注册时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注册资本不足。在绵阳科技城要切实落实以技术作价入股、作为注册资本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政策。经社会中介机构评估和有关部门认定,对有良好市场前景的高新技术项目,不限制技术成果占注册资本的比重;对少数确有困难的,还可以实行注册资本分步到位。进一步简化科技型中小企业登记注册的前置审批,简化注册登记程序,最大限度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诞生打开通道。第二,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实行优惠的税收政策。纵观世界各国,为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都最大限度地使用了税收杠杆,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实行税收减免,减少其在创业初期的负担,增加其原始积累。第三,要切实整顿各种乱收费行为,努力降低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成本。

(四)不断拓宽融资渠道,构建多元化的投入体系

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从事的是高风险、高增长的高新技术产业,其发展过程中的风险系数大大高于传统产业。这决定了其在解决发展资金方面将面临着比其他企业更多的困难。中小科技企业创业融资难已成为制约绵阳科技城建设的“瓶颈”,政府的作用就是采取各种措施,努力畅通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促使其尽快做大做强。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风险投资机制。运用风险投资机制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国际上的成功经验,也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风险投资是指把专业管理的风险投资基金以股权的形式投资于尚未成立或成立不久的高新技术企业,它追求的不是成熟企业的常规利润,而是新兴产业或技术成长期企业的高回报。美国硅谷之所以能在短期内获得快速发展,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这里有完善的风险投资机制。据统计,硅谷现有各类风险投资机构400多家,一年可为企业提供数十亿美元的风险投资。为了促进绵阳科技型中小企业更快发展,必须在用好现有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金”和“绵阳科技城风险投资资金”的基础上,继续争取国家和省上的支持,并广泛吸收社会各方面的资金,建立多种形式的风险投资基金,扩大科技城风险投资的规模,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社会化、科学化的风险资金运作机制,扩大风险投资的范围,提高风险投资的质量。

其次,要积极推荐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到股票市场直接融资。绵阳现有4家上市公司,无一例外都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今后要重点推荐一批有实力、成长性高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到股市融资。尤其在国家即将开办二板市场,专门解决高新技术产业融资难的有利背景下,绵阳科技城必须抓住机遇,鼓励和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到二板市场融资。在适当的时候,应创造条件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发行商业票据和长期债券筹集社会资金。

再次,要协调好银企关系,增加银行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贷款投放。目前,绵阳金融界贷款投放的结构不尽合理,投在基础设施建设、国有大中型企业等方面的贷款较多,投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贷款偏少。科技型中小企业虽然风险性大,但是成长性好、优势明显,一旦成功,具有广阔的利润空间。银行应看到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前景,调整信贷结构,增加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贷款投放。同时,科技型中小企业也要诚信立企,努力提高信用等级,主动加强同银行的联系,建立互利互惠,真诚合作的新型银企关系。要抓住省上在绵阳科技城进行中小企业融资试点的机遇,健全信用担保体系,加强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互利合作,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

第四、鼓励和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增加科技投入。要把国家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适当提高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并允许其在成本中列支,以支持企业加大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的力度,逐步确立企业投入的主体地位。

第五,继续增加政府的科技投入。市、县(市、区)政府要切实保证科技经费的增长幅度高于同期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认真落实市政府的下列规定:市、县两级科技三项费用占同级财政预算的比例分别达到8%和2%;全社会研究与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左右,其中企业的R&D投入占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的比重达到50—60%。总之,要加快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必须构建起以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为支撑、政府投入为引导、社会资金作补充的多元化投入体系。

(五)发展科技中介,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

科技型中小企业大多由科技人才创办,具有研究开发方面的明显优势。但他们在如何选择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方向,使之与国家产业政策、绵阳科技城建设要求、国内外市场需求、企业自身优势相一致,如何降低风险、提高成功率、集中有限资源重点突破等方面,往往受自身专业知识和营运经验所限,决策的正确性和果断性不强。对此,政府不能包揽包办,要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尤其是科技服务机构的作用。社会中介机构是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中不可缺少的有机构成,它们在掌握大量信息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科学知识、技术和技能,客观独立地为社会提供智力服务,对于政府、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在发展战略选择、资源优化配置、市场驾驭等关键环节的科学决策,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桥梁和推动作用。近几年,我市中介机构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绵阳科技城建设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主要表现在数量偏少,规模不大,素质不高,违规行为时有发生等方面。要按照“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优化结构,规范管理”的原则,大力发展为绵阳科技城建设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的现代中介机构。一是要办好各级各类创业孵化器、创业服务中心。充分发挥高新区、科教区等开发区的孵化中心、创业中心的作用,利用科技成果转化率。二是规范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行为,提高中介服务的质量和可信度,营造良好的社会经济秩序,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立和发展服务。三是加快各类各种技术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与技术产权市场、咨询服务等科技服务中介机构建设步伐,提高其开展技术中介、技术集成、技术培训、技术诊断等服务的能力与水平。

(六)引导和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首先,政府要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纳入全市经济发展总体规划,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技术、质量标准进行研究开发和生产经营,支持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扩大产业规模。要重点扶持一批骨干科技型中小企业,对技术含量高、科技成果多、市场前景好、年技工贸总收入超过亿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或企业集团),经政府有关部门认定后,可享受我市扶持大型企业集团的有关政策;支持优秀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平等竞争,承担市级及其以上的技术开发和新产品研制项目,在科研项目立项、贷款、科技三项费用安排使用、科技成果鉴定、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等方面,与国有企业享受同等待遇。同时,要不断探索与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职工进入社会保障体系的途径和政策。

其次,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探索和建立人才激励机制,营造宽松、向上的人才环境。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有赖于高技术人才的奋发工作和攻关创新。企业只有用高素质的人才整合、改造物资资源,才能使其成为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因此,企业必须为科技人员营造良好的小环境,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技术创新人才队伍,以开发具有自主知识权的核心技术和市场广阔的新产品,走“小而精”、“小而专”、“小而特”的路子,从而使企业在市场细分的进程中抢占制高点和发展壮大。

科技型企业范文篇7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科技体制的不断发展,科技型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据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然而就我国目前科技型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更多的企业将发展重点放在了技术自身所含有的优势上,却忽略了企业市场营销策略和管理,从而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发展脚步。由此可见,在重视技术优势的基础上,加强企业市场营销策略和管理的研究和运用是不容忽视的。

2科技型企业市场营销特性分析

2.1高技术企业的特征

所谓高技术企业,指的就是从事高新技术企业产品的研发、生产和技术服务的企业。为了适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变化,高技术企业就必须具有技术群体化、技术发展高速化、对信息的高度敏感性以及创新能力等特征,这些对于一个高技术企业都是不可或缺的特征。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多变的经济体制提供先进的产品和技术服务。此外,具有高投入、高风险性也是高技术企业的特性之一。

2.2高技术产品的特点

高技术产品主要是指运用现代高技术或其集合生产出来的,集先进知识、技术和R&D资源为一体的产品。正是由于高技术产品所具有的先进性,从而导致其生命周期与传统产品的生命周期有所不同,具体情况如下图所示。从下图中我们能够看出,高技术产品的开发期、投入期和成长期都比较长,然而成熟期和衰退期却较短,这种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成本的回收。由此可见,相对于传统产品来说,高技术产品具有创新性、技术更新快、复杂性高以及需求模式特殊等几个特点。

2.3高技术产品市场需求特点

从我国目前高技术产品市场需求的特点来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共进性需求,指的就是目前市场上先进的技术产品,任何一项都不能够独立存在,都需要与其他技术共同协调,从而达到共同发展。其次是价格弹性小,相对于传统的产品来说,客户对于高技术产品往往较为看重其中的技术含量,而当产品逐渐为市场认识,需求量增加的时候,又会有一代新的产品问世,理性的客户自然不会再去购买过时的产品。最后是不可预测性,这种特点主要是由于高技术产品的应用领域多和其自身存在的风险性所导致的,使得产品的市场很难预测。

2.4科技型企业的市场营销特征

相对于传统企业的市场营销来说,科技型企业的市场营销必然会有更高的要求,企业如果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对科技型企业的市场营销特征进行全面系统的了解,从而在此基础上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的营销策略。从上文中所提到的高技术企业的特征、高技术产品的特点和高技术产品市场需求特点几个方面,我们不难看出,科技型企业的市场营销特征主要有市场引导性、服务的重要性、产品销售和技术支持的同步性、团队营销性以及风险的控制性几个方面。

3科技型企业市场营销策略与管理研究

为了能够使制定好的市场营销策略的效果充分实现,加强对实施过程的管理是不容忽视的。作为市场营销工作的管理人员,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营销观念,其次要建立科学的组织结构,重视人才的培养,加强过程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够将既定的营销目标顺利实现。

3.1创新市场营销理念

营销理念在市场营销工作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因此,树立正确的营销理念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变化,传统的营销理念已经无法满足目前企业的发展需求,作为企业的营销管理人员,必须在充分了解市场现状的基础上,对市场营销理念进行不断创新,创新的出发点主要应该从技术营销理念、团队营销理念和共生关系营销理念三个方面入手,只有将市场营销理念不断创新,使其充分适应多变的市场需求,才能够从根本上促进企业的稳步发展。

3.2组建与科技型产品相适应的市场营销组织结构

由于科技型企业与传统企业之间存在许多不同的特点,因此,如果企业营销人员仍然采用传统的营销组织结构开展营销工作,那么必然是不合适的。在这种形势下,就必须组建一套与科技型产品相适应的市场营销组织结构,组织结构的组件应该充分考虑企业的规模、产品的特点、市场的特点和人员素质几个方面的实际情况,同时还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即目的原则、效率原则、幅度原则和方便原则,以此来建立符合科技型企业发展的市场营销组织结构。

3.3加大营销队伍建设、培养复合型营销人才

随着我国科技型企业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其在市场营销方面所凸显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其中最主要的一项就是营销人员的匮乏。营销人员对于市场营销工作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加大营销队伍建设、培养复合型营销人才是非常重要的。在人员培训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对各级营销人员营销观念、综合素质和业务知识的培训工作,使之能够不断提高业务和技术水平,胜任新形势下营销工作的需要。

3.4建立激励和约束并重的绩效评价和奖惩机制

在营销策略实施的过程中,建立一套相应的奖惩制度是十分重要的。一套合理的奖惩制度,不仅能够激发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还能够从根本上实现企业市场营销的既定目标。科技型企业在对营销管理制度进行制定的时候,应该实行激励和约束并重的管理机制,由于市场营销工作本身具有较强的风险性,因此,企业一方面要制定稳健的营销政策来吸引和留住人才,另一方面要制定具有挑战性的营销目标和相应的奖励政策,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员工工作的热情,而且还能够让企业收获巨大的利益,从而促进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3.5加强营销过程控制、监控市场营销效果

营销管理人员如果想要将既定的营销目标顺利实现,除了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营销策略之外,还要重视对其过程的控制和对营销效果的监控。一般来说,营销过程中所涉及的环节主要包括产品计划、价格计划、促销计划、市场调查计划、市场拓展计划以及综合营销计划等几个方面。为了确保这些环节都能够有效落到实处,营销人员首先应该开展目标管理,保证计划层层落实;其次要推行经济责任制,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要根据市场营销的效果来对营销计划进行适时调整,使其充分适应市场需求。

4结论

科技型企业范文篇8

关键词:科技型企业;商业模式;创新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现代社会文明不断变革,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科技型企业必须根据时代变化以及市场日新月异的需求调整并制定新的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对自己的商业模式进行不断创新,更好的顺应时代要求。

一、科技型企业商业模式特征

(一)促进信息技术的发展

现如今中国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科技型企业想要发展就要掌握更多的信息资源,并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对其整合分析,归纳存档,从而明确公司发展方向,及时转变公司发展策略,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推动了信息技术的发展。

(二)多渠道获取数据

科技型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数据支持,获得更多的数据有利于企业的发展,科技型企业在原有的数据获取渠道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将互联网社交平台应用其中,可以更好的筛选目标客户,并了解其需求,从而更有针对性的为其服务,社交平台的应用拓宽了科技型企业的数据获取渠道。

(三)跨界发展

传统的企业发展模式结构简单,跨界困难,现如今,科技型企业以自身先进的技术为依托,通过大数据处理等先进手段实现企业商业模式的优化创新,并对其跨界应用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实现科技型企业的多领域的发展。

(四)免费模式

科技型企业想要实现利润最大化以及可持续发展,必须根据市场做出不断调整,更好的满足客户需求,这些要靠庞大的用户基础与流量去实现,免费模式为其实现提供了保证,由于其容易操作,科技型企业广泛应用,以此增加用户级数与流量。

(五)大平台商业模式

随着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行业市场的辐射范围越来越大,实现了从“地域—全国—全球”的拓展。科技型企业运用大数据手段构建自己的线上平台,通过先进的数据处理手段,向平台客户精准推动产品,及时获取用户反馈。不仅获得了更好的目标客户需求数据,又将客户作为主体引导加入企业的运营管理中,大大增加了客户黏性。

二、科技型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演化机制

科技型企业的商业活动过程中,通过商业模式的不断优化升级,创新自身商业模式,从而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保持企业发展。随着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对其商业模式的研究也更加深化,现如今主要从企业经济、企业运营以及企业战略三个方面探讨科技型企业的商业模式,涉及科技型企业产品研发、经济利益、价值创造以及市场影响等。科技型企业的商业模式也可以从价值领域进行划分,先要发展价值进而创造价值,最后实现价值,在此基础上将科技型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看作对市场变化的调整。我们将此作为科技型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如图1所示。图1商业模式创新构架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科技型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是围绕着顾客展开的,通过企业平台以及其他多个渠道获取目标客户信息,再采用先进的大数据处理技术,获得客户需求数据,以此为依据调整企业发展方向,更有针对性的策划宣传及营销活动;科技型企业组织管理机构通过从事生产活动创造价值;企业想要实现价值的创新主要是通过转变客户在消费过程中的地位,创新用户信息处理模式以及对其他与销售相关的行为进行优化与创新,这些都让科技型企业的商业模式得以创新。

三、华为公司商业模式创新案例分析

(一)华为公司简介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1987年,总部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其作为民营性质的通讯科技公司现如今成为我国通信行业的龙头企业,更凭借不断累计提升的营业额成为国际科技行业巨头。华为公司成立至今,将科研作为核心竞争力不断发展,跟随时代步伐,不断调整商业模式,优化商业模式,创新商业模式,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全球化经营的宏伟目标。目前,华为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多项成绩,更成为全球最大的电信基站与通信提供商,其生产的通讯电子设备畅销海内外,产品以及服务已经做到全球化。

(二)华为公司的商业创新演化机制

华为公司多年来发展一直从市场出发,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市场战略,积极了解客户需求,通过多渠道获取信息,以此为基础不断调整商业模式,适应市场变化以及客户日益复杂的需求,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和长效发展。通过了解,华为在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绿色经济的背景下,通过新形态“用户经济”和生态系链接的“系统经济”这两种发展创新的商业模式,更好地解决了客户在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提升客户满意度,更好的树立品牌,提高经济效益。1.产品销售+免费软件简单来说就是B2C产品数据智能,华为公司在销售产品的同时,为其电子产品提供多个免费软件,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客户体验感。具有代表性的软件之一就是华为荣耀体脂称App,这款App通过华为产品内部先进模块,可以让用户站在产品上通过App内数据判断用户年龄范围,体重以及体脂含量,还可以存储用户本人及家人数据。2.数据硬件+云服务通俗来讲就是B2C数据租售服务提供模式,华为作为通信设备公司,大量生产、出售ICT产品。随着科技的进步,“云端”应用到越来越多的领域,华为根据时代潮流,将“云服务”纳入其服务体系当中,让客户有更好的消费及产品体验,进一步加强客户黏性。譬如华为的忠实客户———上港集团,该集团从成立开始就使用华为生产的设备,在华为提供了云服务后,为其设计了集团自己的港口箱货移动查询平台“港航纵横”,该平台的主要功能就是24小时动态监测箱货状态及其变化,发生任何突发状况都可以及时通知使用者,高效地解决使用中的问题。华为公司更为其组建专门的云团队维护该平台的正常运营。平台上云之后,大大缩短了业务上线周期,节约成本,并且云服务可以根据企业的发展不断扩充业务内容。3.按需计费方式实现新价值华为公司已经在数据渠道、数据采集提取方面不断创新,再结合当下先进的大数据处理技术,不断创新商业模式。从价值传递方式以及收益模式来看,目前从过去的一刀切,转变为更加灵活,更受客户喜欢的“按需支付”。华为公司采用的根据客户需求灵活收费的方式,转变了传统的产品统一定价方式,客户根据自己实际使用量进行付费,不仅可以更高效的利用资源,还可以减少投入成本,减少部分基础设施的支持。华为方面也可以减小经营租赁的支出,在一定程度上节约成本,获得了更大的利润空间。华为公司通过利用先进的大数据处理技术,将用户信息更好的采集提取,根据客户需求更精准的制定产品、推送产品,实现企业的资源优化配置。4.与第三方合作提供多种线上服务华为公司不断扩展业务渠道,开展合作,同时不断研发,为更多的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以华为与多家物联网服务公司的合作为例,已经向多个地区的用户提供智能水表和电表,实现用户足不出户线上充值等,让用户体验感更好。与此同时,华为顺应时代潮流,在消防方面也提供贴心的安全服务,为合作公司下属的用户安装智能煤气警报装置,并对警报装置采集到的用户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实现24小时动态检测,从而更好的展开消防安全工作。5.跨界开创新生态华为公司以先进的技术作为核心竞争力,通过技术的不断研发创新保持市场中的竞争优势。现如今更结合创新的商业模式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华为不仅生产ICT产品,传递信息数据,还将产业涉及家居领域,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日常生活的云管理以及家电语音智能管理,让生活变得更加舒适便捷。在此基础上,华为还推出了更多的智能穿戴产品,如TalkBandB1。华为在不断的研发过程中,将产品覆盖到更多的领域,实现跨界经营。

四、结语

科技型企业作为当代商业活动的佼佼者,其传统的商业模式发展仍存在许多弊端,已经不能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科技型企业的持续发展不仅要大力发展技术,还要创新商业模式,更好的适应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文章从科技型企业的商业模式特征以及其商业模式创新构架入手,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理论,深入研究其商业创新演化机制,并总结其创新的商业模式,希望给中国科技型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长青,黄荟婕,张璐,等.企业能力视角下价值主张形成机理研究———以小米公司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0,37(13):102-111.

[2]金玉然,戢守峰,于江楠.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热点及其演化可视化分析[J].科研管理,2018,39(7):50-58.

科技型企业范文篇9

关键词:西藏;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

作为顺应时展的一种企业类型,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重要程度日益凸显。西藏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西藏经济蓝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与其他类型的中小企业共同成为西藏经济的支柱,为促进西藏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稳步提升西藏科技水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作为西藏中小企业群中创新能力最强的企业群体,科技型中小企业却长期遭受融资问题的困扰,对西藏增强科技创新实力以及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重要影响。因此,以西藏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研究对象,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拓宽企业融资渠道[1]。

1西藏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情况

西藏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一直是国家和当地政府长期关注的问题,并给予了大量帮助与扶持。但从调查结果来看,西藏超90%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仍面临着不同程度的融资难题。因此,通过整理现有文献、走访调查、与其他省(市、自治区)同类型企业进行对比分析,将西藏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归纳为以下两个部分。1.1内部原因。1.1.1融资结构不合理。西藏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筹集权益资金时,主要依靠留存收益或直接吸收投资,由于其资金成本低、速度快,在企业发展期的应用效果良好,但在初创期,企业科技研发支出不断扩大,内源性融资略显不足。目前,西藏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金主要是国家扶持、自身积累和银行贷款3种。对比国外,除上述3种方式外,还普遍采用发行普通股、优先股和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因此,与国外相比,过窄的融资渠道降低了企业竞争力,限制了西藏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2]。1.1.2有效抵押物不足。西藏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债务资金以银行贷款为主,但与大型国有企业相比,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高、信用较低,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等,需要一定的资产抵押作为贷款条件,常见的抵押物有存货、应收账款、固定资产等。西藏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轻资产的运营特点,常常因有效资产不足而被银行等金融机构拒之门外。1.1.3内部制度不完善。一方面,西藏科技型中小企业管理者缺乏公司治理的专业知识,未建立规范化的管理系统,对企业融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财务制度混乱、财务报表内容模糊两方面,致使贷款机构无法清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从而产生“惜贷”心理。另一方面,企业管理者未形成良好的法人财产权意识,常常将公司的“钱”与自己的钱混为一谈,当企业需要资金时,无法及时调动资金,影响企业发展,给企业财务管理造成一定影响[3]。1.2外部原因。1.2.1信用担保体系存在缺陷。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是国家为了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方针之一。西藏的信用担保机构受起步晚、政策延续性不足等因素的影响,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目前,西藏的融资担保机构共有12家,其中拉萨8家、日喀则2家、山南1家、林芝1家,其他地区尚未建立起担保机构,且担保数额极为有限,可担保的企业数量较少。对于西藏的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当没有有效的抵押物和担保人提高企业信用级别时,企业的信贷融资道路变得日益艰难。1.2.2金融体系发展不完善。西藏金融体系自建立以来得到了飞速发展,但与其他自治区或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然较为落后。具体体现在商业银行等金融性贷款机构较少方面,金融市场一直处于政府强有力的监管之下,致使民间贷款机构无法生存与发展,最终导致西藏科技型中小企业所需资金都来源于银行贷款这一间接融资渠道,而银行等金融机构偏向于将大部分资金贷给大型企业,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存在“惜贷”心理,且审批程序复杂、时间长,无法满足该类企业的用资需求[4]。

2对策建议

通过分析西藏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可知,该类企业除加强自身建设之外,还要从政府、社会、市场层面出发,解决西藏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1)建立规范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当地政府把促进西藏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作为一项长远战略目标,于2013年在西藏拉萨柳梧新区初步建立了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对西藏中小企业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因起步晚、系统性差、服务范围窄等原因,对西藏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帮扶作用不明显。因此要建立系统化、标准化、有针对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坚持以政府为主导,政府与社会组织机构相协调原则,根据西藏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为其提供不同的投融资服务。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特点的融资结构,改变由企业管理者一人制定决策的现象,做到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对企业未来发展进行宏观指导,提供有利于企业健康发展的个性化服务[5-7]。(2)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挂牌“新三板”市场,为企业进入“新三板”融资提供便利。2015年4月14日,西藏金凯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进行了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实现了西藏“新三板”零突破。截至2018年4月,西藏已有17家企业挂牌“新三板”市场,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为主。要鼓励西藏科技型中小企业挂牌“新三板”市场,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直接融资需要难以满足的问题,降低其融资成本,加快融资速度,提升信息披露程度,改善信息不对称问题,为西藏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新的融资平台,促进资本流入西藏科技型中小企业,提高融资成功率[8-9]。(3)建立专门针对西藏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机构。2006年西藏成立政策性担保机构,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但扶持面窄,受到扶持的企业极少,因此要建立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机构,为企业融资提供担保,提高企业信用等级,减轻贷款机构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惜贷”心理。对于处在初创期、需要大量资金的企业来说,要根据其发展前景提供不同程度的担保,对已经得到担保扶持的企业适当减少担保金额,不断优化扶持深度和精准度。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在给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时,不应仅看到这类型企业的弱势,还应该看到其潜在优势及未来的发展前景。对于发展较稳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应简化贷款手续,加快融资速度[10-11]。(4)大力发展科技金融机构。西藏的金融市场要紧跟时代步伐,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科技金融机构,加快科技金融的数字化进程,填补西藏在金融领域的空白。一方面,科技金融机构要改变传统金融机构搜集企业信息的模式,将科技金融与数字技术紧密结合,对企业的信息搜寻由人工搜寻模式转变为智能搜寻模式,高效、全面搜寻贷款企业信息,提高信息质量,降低搜寻成本,缓解科技金融机构与科技型中小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降低科技金融机构贷款风险,提高西藏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贷款效率。另一方面,利用“互联网科技金融”促进科技金融机构发展。减少科技型中小企业与科技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摩擦,解决传统金融机构贷款审批流程复杂、审批时间长的问题,拓宽融资渠道,丰富金融产品,满足科技型中小企业独特的融资需求。政府应明确自身定位,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做到张弛有度,为企业开展公平竞争和交易创造条件,扮演好裁判的角色,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在金融市场中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3结束语

在党的报告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西藏科技型中小企业要解决好融资问题,不仅需要企业管理者相互配合,弥补企业内部缺陷,还要各级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突破困境,为西藏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钟成林,胡雪萍.科技金融数字化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影响研究———基于异质性实现形式视角[EB/OL].[2021-02-22].

[2]宣炜,董婷文.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J].中国财政,2016(16):41-42.

[3]李亚丽.西藏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研究[J].西藏科技,2016(8):19-20,68.

[4]朱琳.生命周期视域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融资模式研究[J].科技和产业,2020,20(11):87-91.

[5]花亚博,殷李松.科技金融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0(21):66-67.

[6]樊霞华.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其对策分析[J].国有资产管理,2020(11):54-58.

[7]康雅馨.科技金融创新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路径探析[J].商讯,2020(31):83-84.

[8]周达勇,吴瑶.区块链技术下供应链金融与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J].新金融,2020(10):49-54.

[9]张梨花.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贷联动融资分析[J].财会通讯,2020(20):148-151.

[10]樊萱.基于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评《互联网金融发展与小微企业融资创新》[J].林产工业,2020,57(9):113.

科技型企业范文篇10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利用国际科技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依靠知识产权,拓宽发展空间。依靠科技型企业“走出去”,带动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关键设备、技术、劳务和技术服务的出口,利用国际科技资源,增强其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

(二)工作目标

以经贸为龙头、以科技为动力、以产业为基础、以有利于培育中国自己的跨国公司为工作目标。通过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科技型企业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推动我国企业加快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同时化解贸易摩擦,降低贸易风险,提高国际竞争力,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形成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实力的跨国公司和著名品牌,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二、科技型企业和高科技项目界定

科技型企业“走出去”从事高科技项目时可享受本文件规定的各项优惠政策。

(一)科技型企业的界定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即可认定为科技型企业:

1、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科技主管部门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

2、在中国境内注册,并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的企业,可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科技主管部门进行认定。

——具有企业法人资格。

——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20%以

上,直接从事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5%以上。

——企业每年用于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研究开发的经费占本企业当年总销售额的3%以上。企业技术性收入与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的总和占本企业当年收入的50%以上;新办企业在高新技术领域的投入占总投入50%以上。

(二)高科技项目的界定

1、科技型企业在境外从事下述范围内高新技术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技术服务,可认定为高科技项目。高新技术产品的范围以《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统计目录》为准。

——电子与信息技术

——生物工程和新医药技术

——新材料及应用技术

——先进制造技术

一—航空航天技术

——现代农业技术

——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

——环境保护新技术

——海洋工程技术

——其它在传统产业改造中应用的新工艺、新技术

2、对未列入《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统计目录》的高新技术及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技术服务,由商务部会同科技部进行

认定。

三、科技型企业“走出去”方式

科技型企业“走出去”是指上述科技型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投资办厂、设立研发中心、建立科技园、技术入股、跨国并购、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等。

四、鼓励和支持政策措施

(一)利用现有政策,加大对科技型企业“走出去”的扶持力度

1、进一步发挥出口信用保险对科技型企业出口的积极作用,按照出口信用保险政策的规定,对于高科技项目加快承保速度;结合保函业务,形成配套的支持系统;根据市场发展需要,可为科技型企业的高科技项目出口研究增加新的保险产品。

2、由国家政策性金融、外汇、保险机构制定相关政策,对科技型企业承揽的境外重大承包工程项目给予资金优惠支持。

3、研究制定鼓励和支持有优势的科技型企业在境外设立研究开发机构的优惠政策。

4、在对外承包工程方面,在研究制定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经营资格标准时,向科技型企业适当倾斜。

(二)根据受援国需求,通过援外推动科技型企业“走出去”

1、通过援外物资出口渠道,向受援国提供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促进我国产品出口。

2、通过优惠贷款支持,推动我国科技型企业出口高新技术产品,并鼓励其在发展中国家开展投资合作项目。

3、通过举办发展中国家技术培训班,推广我国实用技术,进而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4、通过援建科技成套项目,带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和科技型企业“走出去”。

(三)通过部级科技计划支持科技型企业“走出去”

l、对于已经“走出去”的科技型企业,在承担部级科技计划和基金项目时,包括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火炬计划、科技兴贸计划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给予适当的倾斜支持。

2、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对于已经“走出去”的科技型企业优先支持。

(四)加强科技型企业“走出去”服务体系建设

建设科技型企业“走出去”服务平台,鼓励和支持相关中介机构的发展,为科技型企业海外发展提供人才信息、法律咨询、翻译、报关、专利申报、展会服务、培训等综合服务,该类机构视同科技型中介机构。建立海外科技企业孵化器,为中小科技型企业在海外建立研究开发中心或创办科技型企业提供场地、政策、咨询等创业服务。经认定的海外科技企业孵化器可享受上述科技型企业“走出去”的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