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管理方案十篇

时间:2023-09-21 16:57:32

软件管理方案

软件管理方案篇1

传统的预算编制方式包括手工方式编制预算,EXCEL电子表格预算等。由于编制全面预算不但要考量财务指标,还需要对非财务指标加以考虑,其涵盖了实现企业目标的各个关联部门,而且预算指标之间的关系也十分复杂,因此手工方式编制预算的周期就比较漫长,对时间、人力、物力都会有极大的耗费,即使这种预算编制比较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在执行预算和实时控制这两个环节上也会出现较大的问题。通常对于固定预算项目如福利、水电费等常规费用的预算,政策不发生变动的情况下,其费用不会产生较大变化,企业都是以近三年的数据为基础来编制下一年预算。针对变动预算项目如招待费、差旅费等会根据各部门当年的工作安排来编制预算。虽然这种方式比较符合企业实际,但其预算还是比较僵化,企业不能获取实时的动态数据,无法依照每个层级相应的具体预算指标来进行实时的控制,进而难以及时分析预算差异,做出一些针对性的调整。编制预算应用比较广泛的就是EXCEL电子表格。

企业一般是按照每种具体预算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报表和报表以及单元格和单元格之间建立起超级链接,将一些必需的基础数据输入到表格中,其就会自动生成相互之间具有链接关系的数据。针对预算系统之中某一个或者几个数字要进行修改,只需要对与这些数字有联系的基础数据做出修改,电子表格就会自动更新与这些数字相关的所有数据,这种方式减少了很多繁琐的计算,提高了准确性。但是,EXCEL电子表格上的信息不能共享,无法实时跟踪预算执行,其安全性能较低,对各个预算的指标、报表难以进行有效的协调,在数据共享、数据交流、数据转换方面存在不小的缺陷。而且电子表格只能在财务账套外统计预算执行数据,无法实现实时对账和联查财务账套数据以及预算执行数据的功能。

二、管理软件对加强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作为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管理工具,全面预算管理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对于报社而言,全面预算管理贯穿在报社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在报社整体绩效以及管理水平的提升上,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管理软件作为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的技术保障,其对于报社加强预算管理有三个方面的重要作用:首先,采用预算管理体系,实现预算实时控制及事后分析。管理软件可以在后台自动进行实时预算监测,出现问题立即反馈,此外,系统能够分析各项数据,然后输出分析报表。其次,实现预算数据的集成和共享,提高预算财务管理水平。管理软件可以将相关数据集中存储到数据库中,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数据的完整。同时,通过软件可以共享数据,做到信息的互通有无,促进了预算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最后,精简预算岗位人数,节约人工成本。管理软件可以避免用大量的人力、时间做一些重复的工作,大大节约了成本。

三、运用管理软件实现预算管理的解决方案

(一)制定合理的预算管理流程

通过运用财务软件中的“全面预算管理系统”来实现预算控制。对于利润预算和财务预算都应该采用单轨制的管理运作流程。在年初制定好预算项目,然后在日常经营中的每一笔业务输入一次就可以,系统会自动根据要求以科目、部门来归纳、合计实际发生额,然后保存在系统文件中。进行预算考核时,系统自动提取有关数据进行对比,并且输出各种预算管理分析表。如此一来,不仅避免了大量的重复计算工作,减少时间、人力、物力的耗费,也保证了预算管理的科学性、真实性、准确性,从而以更低的预算管理成本取得更高的预算管理效益。

(二)科目设置坚持预算管理的观念

在进行预算控制的时候,针对每个部门的业务招待费、差旅费等控制项目应该设立对应的科目、部门以及项目,以此来进行预算的反映和控制。所以,在“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中应该设置好预算管理的科目。例如,非单独控制的费用项目且实行总额控制的如福利、工资等费用科目,可以划分为部门核算并且归为总额控制。单独控制的业务接待费、办公费、会议费、汽车费用、差旅费等划分到部门核算,并且归为严控项目。针对现金类科目应该设置成“全面预算现金”项目核算,与此同时,将其设为“现金流量表”这种辅助项目核算。将凭证输入之后,现金类科目系统会自动提示输入的现金类科目有什么用途,如购置无形资产,对系统输入用来购置无形资产支付现金,将“购置无形资产、固定资产、其他长期投资资产所支付的现金”输入到现金流量辅助核算之中。在此要注意加强对现金预算的控制,如果超支则拒绝支付,必须追加预算。

(三)编制部门预算坚持预算管理的观念

完成科目设置以后,就可以进入“全面预算管理系统”进行预算编制工作,每个部门应该按照需要预算的项目以财务核算的口径来编制预算。比如,在管理费用预算中要对应的输入业务接待费,行政部门领取的一些低耗物品归纳到办公费。针对一些单控项目要根据明细填写清楚,但是相关总额控制的项目可以联系在一起进行核算。如果部门想要对预算金额进行调整,就需要填写“预算调整申请表”,按照相关审批的流程审批通过后,才能够进行追加,系统也会在原有的基础上自动追加预算。

(四)实时控制坚持预算管理的观念

有关预算管理人员将能够体现经济业务的单据输入到系统之后,一旦是与预算管理科目相关的一些业务,系统就会提示应该输入对应的部门;如果部门的实际资金额高于预算额,系统就会弹出警告窗口提示不允许处理。如此一来就能够对预算项目进行实时的控制。比如,在资金预算上,进行处理时系统会自动提示超支与否,一旦发生超支现象则拒绝支付,只有在追加预算以后才可以继续进行账务处理。在利润预算上,如果输入管理费用当中的办公费,系统就会提示输入对应部门、预算以及其他辅助核算,然后提示预算的金额以及结余的金额,并且表明费用类型,出现超支现象则拒绝处理。

(五)预算考核

“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中有一项功能是“预算执行查询”功能,可以借助此功能来动态考核或者综合考核报社的生产经营活动。选择此项功能后,系统将自动对比预算执行实际数据和预算额,并且反映近三年预算执行情况对比图,然后依照年、季或者月的时间节点来输出各种预算管理分析表。报社领导可以根据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对比分析表作为考核各部门的工作业绩的一项指标。

四、结束语

软件管理方案篇2

【 关键词 】软件企业 项目管理 解决方案 问题

一、概述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及各个行业对软件需求的不断提高,软件开发的需求也就越来越高。软件行业本身是一个具有极端挑战和创造性行业,软件开发是一个复杂工程,牵动面非常广泛,其中包括很多不可抗拒的因素,在软件开发的实际过程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一旦处理不好不及时,就会导致项目的失败。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如何总结、分析问题找出解决的办法就尤为重要,是一个软件公司在今后的开发过程中取得胜利的关键。

二、软件开发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1)沟通意识问题

在项目中一些重要信息没有进行充分和有效的沟通。在制定计划、意见反馈、情况通报、技术问题或成果等方面与相关人员的沟通不足,或者传达错误,造成各做各事、重复劳动,甚至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有些人没有每天定时接收、查看邮件的习惯,对一些最新的信息无法及时接收。

(2)项目计划问题

项目经理对总体计划、阶段计划的作用认识不足,没有详细的时间安排和工作进展计划,总体计划制定比较随意,很多问题没有仔细规划;阶段计划也因为各种原因经常拖延,经常因为一些小问题而导致工期延误,造成计划与进程脱节,无法进行有效的进度控制。

(3)项目的系统管理

在软件企业中,以前几乎没有专门招收项目管理专业的人员来担任项目经理,被任命的项目经理主要是因为他们能够在技术上独当一面,而管理方面特别是项目管理方 面的知识比较缺乏。部分项目经理不能从总体上把握整个项目,而是埋头于具体的技术工作,造成项目组成员之间忙的忙、闲的闲,计划不周、任务不均、资源浪费。有些项目经理没有很好的管理方法,不好安排的工作只好自己做,使项目任务无法有效、合理地分配给相关成员,以达到“负载均衡”。

(4)软件开发项目风险管理意识问题

部分项目经理没有充分认识到项目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对计划书中风险管理部分应付了事,随便列出几个风险,随便地写一些简单的对策,对于后面的风险防范起不到什么多大作用。计划中列举的风险也不一定是项目开发中可能会遇到的真正风险。

(5)软件开发项目团队分工协作问题

项目团队内部有时由于各阶段不同角色或同阶段不同 角色之间的责任分工不够清晰而造成工作互相推诿、责任互相推卸的现象;有时各阶段不同角色或同阶段不同角色之间的责任分工比较清晰,但是各项目成员只顾完成自己那部分任务,不愿意与他人协作。这些现象都将造成项目组内部资源的损耗,从而影响项目进展。

(6)项目干系人问题

在范围识别阶段,项目组对客户的整体组织结构、有关人员及其关系、工作职责等没有足够了解以至于无法得到完整需求或最终经权威用户代表确认的需求;或者是多个用户代表各说各话、昨是今非,但同时又要求项目尽早交付;项目后期需求变化随意,造成项目范围的蔓延,进度的拖延,成本的扩大。

三、解决方案

(1)加强沟通交流

制定有效的沟通制度和沟通机制,提高沟通意识;采取多种沟通方式,提高沟通的有效性。通过制度规定对由于未及时收取邮件而造成损失的责任归属;对于特别重要的内容要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有效沟通以确保传达到位,例如:除发送邮件外还要电话提醒、回执等,重要的内容还要通过举行各种会议进行传达。

(2)增强项目管理人员的计划意识

计划的制定需要在一定条件的限制和假设之下采用渐近明细的方式进行不断完善细化。提高项目经理的计划意识,采用项目计划制定相关知识、技术、工具,加强对开发计划、阶段计划的有效性进行事前事后的评估。

(3)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项目管理的培训力度

项目经理接受系统的项目管理知识培训是非常必要的。加强项目管理方面的培训,并通过对考核指标的合理设定和宣传引导项目经理更好地做好项目管理工作。技术骨干在担任项目经理之前,最好能经过系统的项目管理知识,特别是其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的学习,并且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素质,丰富项目管理经验,提高项目管理意识。有了专业领域的知识与实践,再加上项目管理知识与实践和一般管理的知识和经验的有机结合,必能大大提高项目经理的项目管理水平。

(4)加强风险管理意识

通过学习项目管理知识掌握风险识别、量化、对策研究、反应控制的工具和方法,掌握项目风险管理所必备的知识。通过加强对项目规划中风险管理计划的审核提高项目组的风险管理意识。总结本行业项目中常见的风险及其对策作为风险管理计划中必要的风险内容,并切实评估相应对策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5)加强与项目干系人 的沟通和管理

项目的目的就是实现项目干系人的需求和愿望。项目干系人管理应当从项目的启动开始,项目经理及其项目成员就要分清项目干系人包含哪些人和组织,通过沟通协调对他们施加影响,驱动他们对项目的支持,调查并明确他们的需求和愿望,减小其对项目的阻力,以确保项目获得成功。

(6)加强项目团队内的分工协作

项目经理应当对项目成员的责任进行合理的分配并清楚地说明,同时应强调不同分工、不同环节的成员应当相互协作,共同完善。管理人员要以身作则,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从整个项目的全局出发,统领整个软件项目管理工作。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使员工分工明细,团结协作,人尽其能,优势互补。管理人员作为企业的领导力量,应当具备强烈的责任心和团队意识,在发挥个人能力的同时注重挖掘人才和培养人才。

四、结束语

软件项目管理在软件企业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决定了软件项目的成败。因此,要预测项目管理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常见问题,制定较为完善的应对策略并评估这些对策的有效性、可靠性。另外,还要利用项目管理技术,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坚持项目管理的改进,提高效益和品质,确保项目的顺利完工。

【参考文献】

软件管理方案篇3

随着数据库市场不断变化,全世界的IT部门现在必须应对日益复杂的数据库环境。戴尔软件最近一项关于数据库管理趋势的调查证实,IT专业人员正在管理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多的数据和数据源,需要承担更多的任务,并学习新的数据库技术。通过提供一个涵盖传统和非传统数据源的跨平台式数据库解决方案系列,戴尔软件致力于帮助客户管理全部数据,并从中创造更高的价值。

戴尔软件信息管理产品执行总监Darin Bartik表示:“在过去的15年里,Toad系列一直引领数据库工具市场,我们目前的投资和创新旨在确保它在未来15年里继续引领市场。作为戴尔的‘全数据’战略的组成部分,Toad产品组合正从一套针对数据库专业人士的工具,演变为一个产品组合,让团队和企业把所有数据作为业务资产进行管理。戴尔将继续在Oracle和其他关系型数据库平台上扩大领导地位,并支持新的平台,如Hadoop、 MongoDB和SAP HANA,因为这些数据库正日益成为客户复杂数据带来的挑战的重要部分,而戴尔也正在推动Toad产品组合超越数据库本身局限,为集成和数据分析等工作简化流程。”

戴尔Toad解决方案提高生产力,并改进数据库性能

Toad系列在全球拥有超过200万的用户,是市场上领先的独立数据库管理解决方案,也是戴尔软件端到端信息管理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现与管理复杂的数据库环境相关的许多常见的管理、开发和数据准备工作,Toad解决方案有助于用户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可用性和工作效率。Toad系列的最新增强包使数据专业人士能够更好地管理Oracle、SAP、IBM和Hadoop数据库,并为数据分析准备来自各式平台的数据。具体更新的内容包括:

增强的敏捷应用开发。Toad for Oracle 强调其从单用户工具演变成供所有IT团队使用的解决方案,加强了对敏捷式开发最佳实践的支持,实现持续的融合方法。

通过整合Toad Intelligence Central组件,新版Toad for Oracle可以帮助开发和DBA团队更好地协作,让用户更方便地共享Toad文件和属性,如脚本、连接、自动化操作和代码分析规则。

管理团队现在可以使用新的基于Web的代码分析报告,查看历史和就绪性代码报告,且无需额外的许可证。

Toad for Oracle的其他增强功能包括重新设计的主SQL开发区和改进的团队编码区,以加强对第三方版本控制系统的支持和管理。

更好地准备数据。Toad Data Point进一步扩展了Toad家族在数据库管理以外的能力,以推动数据集成和分析工作。通过利用新功能简化数据的转换、清洗、分组、汇总和共享流程,Toad Data Point满足了客户在简化数据的准备方面越来越高的要求。

Toad Data Point拥有升级过的转换和清洗引擎,包括数据分析能力、新的转换规则以及处理更大的数据集的更强大引擎,让用户更轻松地操作和更改数据。新版本还增强并简化了汇总数据、旋转数据和可视化理解数据库连接的流程。

软件管理方案篇4

关键词:软件技术项目实训;人员选择;人员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2)35-8426-02

目前,随着国家关于高职教育的系列政策出台,为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和兴起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其中软件技术专业作为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技能型一线人才。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就是通过丰富的实习实训课程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项目执行能力。其中软件技术项目实训作为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学生理论知识的拓展和动手能力两个方面的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筹备和建设院级质量工程项目(项目编号:GMJY1106)的过程中,课题组结合实际的教学和管理经验,对高职软件技术项目实训中人员管理的方式方法提出了可行的分析和探讨。

1 人员筛选

以学生为本是教育的宗旨,公平公正对待每位学生,能够最大程度激发学生自身潜力。但是作为模拟企业项目的实训活动是通过优势资源服务优秀员工的方法激发员工的潜力。由于学校关注的是教育公平,而企业更注重的是以最小的项目成本提高开发效率完成项目开发,因此它们在某种程度上是彼此对立的。所以,通过某种人员选择和配置的方法,能在平等对待学生和最大限度提升项目开发效率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是项目实训教学中面对的棘手问题。在通过学习深造、参观交流、校企合作和资料查阅等形式,项目组提出了两种关于人员选择和配置的方法。

1)测试和比例自由组合式人员确定法。测试由技术笔试和专业面试两部分组成,建立以相应的量化标准,其测试重点包括技术基础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两个部分,参试人员的最终测试结果是人员确定的重要因素。而比例是指项目团队中各等级人员的构成比,一般来说可以分为高中低3个层次,在实践中根据实际的测试结果可以按照高(25%)中(50%)低(25%)的分布比例确定小组成员的构成。该方法既避免了以单纯比例式的自由组合方式带给学生的

盲目性,又可以反映学生的真实能力水平。此方法即能够科学和客观地建立高效的项目团队又可以方便开展项目管理工作。

2)测试和比例交互式人员确定法。首先,建立由若干班委组成且受项目管理人员(教师)领导的评审组;其次,利用测试的方法筛选出满足各项评估及综合指标的候选人员,以及构建小组成员技术能力等级的结构比例;再次,评审小组通过分析指标数据以及各成员实际情况形成小组的入围人员;最后,公布入围的分组名单,并征求个人意愿,若有不同意见者则由评审小组和异议者进行面对面的交互式沟通,再进行必要的调整,最后得到正式的成员名单并公布。在此法中,利用入围候选成员与项目管理人员之间的交互式沟通,形成了在硬性的量化指标基础之上增加双边交流的人员选择模式。此种客观且人性化的人员确定方式,既可获取了真实数据又可尊重了学生的合理意见,故使得人员确定更趋于科学。

2 人员管理

在心理学中,人的需求从低到高被依次划分成5级,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实践在管理中,就可以通过满足员工的各级需求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提高工作效率。

在实践中,项目成员的日常生理需求及安全需求都可以得到满足,故而,对管理者来说确保项目成员对后三级需求的满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措施是:首先,为满足项目成员的社交需求而提供交流时间和交流场所,因此项目成员的交流不能局限在项目小组的范畴,更应利用技术讲座、交流会、网络会议、IM(Instant Massager,即时信息)软件及EMAIL等形式多样的途径实现项目小组之间的相互沟通,若条件许可还可在兄弟院校互动实现项目小组间的交流;其次,通过尊重项目小组成员的人格和认可其技术长处,满足其受尊重的需求。作为项目成员的学生,其要求更为简单就是充分肯定他们做出的成绩,如何肯定其成绩呢?可通过针对某个技术环节的技能竞赛、评估项目阶段成果的评审会和表彰优秀团队及其成员等方式实现之;最后,通过攻克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来满足项目成员的自我实现需求。比如在当前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分配给不超过学生能力范围的任务,并提供可以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课外辅导,根据任务完成的情况评定成绩并将其作为附加的评审内容加成至最终的实训综合成绩中,满足其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提高其工作热情、工作动力和工作效率。

3 团队管理

要建设一支具有强凝聚力、无间合作和旺盛斗志的项目团队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任务,任何一个团队的管理者都在孜孜以求,目标是建设一个“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优秀团队。优秀团队的建设是通过有效团队管理来实现的,结合软件技术项目的实际情况,就软件技术项目实训团队而言,课题组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加强团队管理:

一是增强团队的凝聚力,所谓的凝聚力就是指团队成员在思想上能够统一,在工作中能够紧密配合,在生活中能够相互关照,从而能够利用集体的力量去解决许多工作中个人无法克服的难题。可以通过为团队命名个性化名称增强团队成员的荣誉感、举办各类游戏或运动培养团队成员间的协作配合、利用通知公告等手段保障团队成员的知情权、建立公平合理的用人制度为团队成员提供发展空间等有效方法来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二是增强团队的沟通,在现代项目开发过程中,为提高开发效率和保障团队的整体发展,所有的管理者都异常重视团队的沟通。如何确保沟通的顺利进行呢?一是组建人数适中的项目团队,因为过多的成员不利于思想的统一,使沟通陷入困境,会导致工作效率严重下降;而过少的成员不利于工作负载的均衡,虽然沟通容易了但过重的工作任务会严重影响工作效率,故合理的团队成员人数是一个关键问题,通常最为合适的一个项目实训团队成员数约为6人(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上下浮动,约为4-8人)。二是组建性别比例合理的项目团队,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在这里就是指若能够建立一个男女比例合适的团队,则可以保持沟通的正常进行和避免可能的冲突。在高职软件技术项目制作类实训团队中,参照其他类别的实训团队及结合软件技术专业实际情况,可将男女比例制在1:1.5左右。三是选择负责任的团队负责人,其主要任务就是承担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以及负责协调团队成员间的沟通。一位优秀的团队负责人能够极大地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工作效率,及促进整个团队和个人的发展。

经过实践证明,通过上述三方面的建设,软件技术项目的实训课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生产出颇受好评的软件技术作品,学生也认为收获斐然。当然,也有一些问题在等待着课题组的研究和解决,课题组成员也希望能够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合格软件技术人才,为我国的软件技术产业的发展贡献自身的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 黄必超.高职院校实训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4): 62-64.

[2] 王龙芳,莫燕.软件开发团队项目绩效影响因素研究[J].经营与管理,2012(8):106-108.

[3] 代江红.项目团队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2(14):87.

[4] 陈胜.工程项目管理中团队建设探索[J].现代装饰(理论),2012(7):217.

软件管理方案篇5

关键词:医院病案信息管理;医疗保障体系;录入信息;诊疗手段

医院病案信息管理技术的广泛运用,但我国的医院病案信息管理技术因为起步晚,还未制定规范化的使用标准,所以我国的医院病案信息管理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来进行分析与综述。

1 医院病案信息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1.1医务工作者缺乏意识并且操作能力较弱 医院病案信息管理可以将相关的病案资料进行有效的分类汇总,省去了例如分类收集、编码、汇总的繁琐步骤,极大地节省了医务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但是由于一些医务工作者缺乏创新理念,还将病案工作停留在手写录入患者信息的层面上,没有完全掌握电子病历以及相关的疾病编码。一些医院虽为医务工作者安排相关的病案信息管理培训课程,但往往这些培训课程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就使得培训过程往往流于形式化、流程化和表面化。另外,医务工作者未能从根本上将培训课程重视起来,医务工作人员觉得只需要通过考试就万事大吉了,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医院病案信息管理的重要性。病案信息是医院管理患者信息的重要手段[1],往往一份完整的病历档案可以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有效凭证,也可以成为医生对疾病正确诊断的基础[2]。所以作为基层的医务工作者来说,更应该树立信息化意识,努力学习医院病案信息管理技术。但现实是大多数的县级及县以上医院都开始使用医院病案信息管理的系统软件,可是能够熟练使用医院病案信息管理软件的人却很少,往往大多数的医务工作者对计算机的使用水平较低,难以掌握相关的疾病编码技术,更难以掌握相关的电子病历技术[3]。

1.2医院病案管理系统软件还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的医院病案管理系统软件还不够完善,这也跟我们国家的医院病案管理系统软件研究开发起步较晚有关系。所以,我国的病案信息管理软件不能广泛深入地进行普及。最常见的关于医院病案管理软件不够完善的问题就是,有时医务工作人员录入的患者信息及相关的医疗资料并不能很好的呈现出来,并且存在着一些偏差,还会出现例如客户端无法正常使用或是权限较低等问题。有一些新型的疾病名词难以在资料库中找到,一些相关的诊疗手段也无法找到并且顺利地进行录入。这不仅仅反映医院病案管理系统软件存在问题,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医院病案管理系统软件不能够及时更新,维护与升级。相关医疗卫生部门没有形成规范化的条例或标准,软件公司未能从根本上对医院病案管理系统软件负责,医院病案管理系统软件缺少安全性与稳定性。各大医院对于病案管理系统的资金投入也不够,也就是说资金投入尤其是二次资金投入未能完全到位,系统缺少维护资金,这也是医院病案管理系统软件不够完善的重要原因。

2 针对医院病案信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所提出的解决方法

2.1加强对医院病案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的资金投入 医院病案信息管理对于医院的发展和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所以适当的提供资金,用来对医院病案信息管理的系统维护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医院病案信息管理系统的最大便捷之处就在于大量的医疗信息需要分门别类地进行汇总,能为医务工作者省去收集、整理、分类和编码等时间,最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但也恰恰是因为医院病案信息软件要处理大批量的信息[4],更需要进行定时定期的系统维护,才能确保医院病案管理系统软件的正常运作。加强对医院病案信息管理系统的资金投入,也可以促使软件公司提高相关的软件能力,对软件进行更新与升级,弥补软件中所存在的"信息不能正常录入""新型疾病名称不能被找到""疾病编码出现错误"等多种漏洞,解决相关的问题,不断对医院病案管理系统软件进行完善,提高医院病案管理系统软件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促进医务工作者对于医院病案管理系统软件的使用,增强他们的医院病案管理信息化意识,提高医务工作者的实际操作能力。

2.2加强医院病案信息管理的规范性 我国的医院病案信息管理已经被广泛应用,但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了一些问题。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医院病案信息管理缺少严格的执行标准与规范。想要促进医院病案信息管理的发展,政府部门的作用不容小觑[5]。国家医疗卫生部门应该对全国的医院病案信息管理加以明确规范,并且以《档案法》等相关法律条文为基础,出台相关的法规来对医院的病案信息管理进行规范和约束。这样不仅能够大大提高医院病案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的质量,也给予了医院病案信息管理的技术支持。有了一定的指标与标准,医院病案信息管理也会逐渐规范化、流程化。

2.3提高硬件方面的管理 不仅仅是系统软件上需要更新与升级,在医院病案信息管理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也要注重硬件方面的管理与维护。可以专门建立相关档案室,安装监视器等多种工具加强档案资料的安全性,硬件方面的提高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病案信息管理的安全性。

3 结论

我国的医院病案信息管理缺失规范化的管理模式,不仅仅是医务工作者不能熟练对信息管理软件进行操作,更多的是不能从根本上重视病案管理的重要性,只有在根本上树立重视病案管理的意识,医务工作者的实际操作能力才能够提高,相对的病案管理系统软件才能得到完善,医院病案信息管理不仅仅需要加大资金投入,更重要的是相关医疗安全卫生部门要对此重视并且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流程标准,在医院病案信息管理的发展道路上我们还有好长一段路要走,但是随着医院病案信息管理的广泛应用,医院病案信息管理也在不断地发展与提升。

参考文献:

[1]明星辰,方孝梅,沈大燕,等.提升病案信息服务效能的管理实践[C].//中国医院协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第二十三届学术会议论文集.2014:8-10.

[2]欧国秦.基层医院如何通过加强病案信息利用提升病案科地位[J].医学信息,2015(2):282-282.

[3]张细兰.试论医院病案信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当代医学,2012,18(20):20-21.

软件管理方案篇6

档案信息化市场主要由客户、服务商及其提供的产品、服务构成。

1 客户

按照性质,档案信息化市场的客户主要可以分为立档单位和档案馆两类。理论上来讲,每个单位都会形成和利用档案,都是该市场的潜在客户,故而其客户分布极广,数量很大。仅以企业为例,截至2007年6月,全国共有876.1万家。当然,服务商一般将具有一定档案管理规模和水平的单位作为其主要目标客户。

2 产品和服务

服务商们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包括硬件、软件、服务三种类型。其中,硬件包括计算机、网络设备、存储设备、数字化加工设备等。软件包括平台软件、档案管理软件,而档案管理软件是档案信息化市场的标志性产品,其普及程度和产品质量是档案信息化市场发展程度的关键指标。服务包括数字化加工服务、咨询服务、监理服务、技术支持服务等。

3 服务商

除了计算机硬件厂商、网络设备供应商、平台软件供应商、咨询公司、监理公司等一般的服务商之外,档案管理软件厂商是档案信息化市场的中坚力量,其服务能力是档案信息化市场发展程度的另一关键指标。当然,也有不少服务商身兼多职,提供硬件、软件、数字化加工、咨询等多业务的集成服务。

二、当前我国档案信息化市场的基本特点

1 市场能量初步显现  就在本世纪初,很多档案管理软件厂商的日子还是紧巴巴的,靠几千块钱一套地软件推销来维持运营。“十一五”之后,几百万一个项目的单子日益平常。比如:江苏数字档案馆投入6000万,深圳数字档案馆投入3000万,上海浦东数字档案馆投入2700万,浙江数字档案馆预算投入1500万,中国电力档案管理系统一期软件投入600多万。这种情况让业内人士也吃惊不已。长久以来档案部门都是清水衙门的形象,这个“囊中羞涩”的消费者究竟有多大的市场能量?这里我们不妨根据档案数量做个粗略的估算:根据2006年的统计数据,全国各级综合档案馆的纸质馆藏有21656.5万卷,假设每卷100页,馆藏的10%需要数字化,每页数字化的价格为0.04元,而数字化、软件、硬件的价格比大约为4:3:3,则仅综合档案馆纸质馆藏的信息化市场就有约21.7亿元。立档单位因为数量众多,理论上其市场容量则要大出很多,笔者了解到有些央企(包括下属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项目的预算达到上亿元。即便其市场规模与综合档案馆持平,全国的市场容量也有43.4亿元。

尽管上述估算很不严谨,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中看出档案信息化市场的巨大容量。为何貌似贫穷的领域有着如此广阔的市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档案工作分布极广,只要产生信息记录,只要这些信息记录需要以信息化方法加以管理,就存在市场需要。从目前的发展来看,这个市场仅仅是初步显现自己的实力。

2 与全球档案信息化市场发展同步

我国档案信息化市场的快速成长和国际范围内档案信息化市场的崛起是同步的。2002年美国颁布《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 Act of 2002,SOX),旨在加强企业监管,防止类似安然公司欺诈事件的发生。这部被布什称为“自罗斯福总统以来美国商业界影响最为深远的改革法案”对文件的归档留存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如果上市公司不按照这些法案的规定留存档案,则可能面l临司法诉讼、高额罚款。这使得原来主要在既定行业应用的存档技术变成了所有企业的普遍需求。

2003年3月,Gartnerf出预测,SOX法案颁布之后,文件管理将位列许多信息主管们首要考虑的10个问题之内,并且用“从地下室转移到了总统套房”来说明其升温的幅度。全球的软硬件厂商迅速捕捉到了SOX法案的新商机,IBM、Documentum、EMC、Vignette、HP等世界知名IT厂商陆续以大手笔收购文档管理软件厂商,推出与其原有软硬件产品集成的文档管理产品,并获得了丰厚的市场回报。IDC的研究报告指出,截至2008年第一季度,全球存储软件市场实现了连续18个季度的增长。笔者查阅了2006-2007年的相关消息,IDC在其连续四个季度的报告中都指出该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来自归档软件市场,因为企业面临日益增长的遵守法规、应对诉讼和保存电子证据的需求。

3 硬件、软件,数字化三分天下

目前档案信息化市场主要是硬件、软件、数字化三分天下。如江苏电信档案信息化建设总计投入1150万元,分三期进行,其中软件总计520余万、硬件350余万、数字化280余万;杭州市档案馆信息化建设总计投入800余万,分四期建设,其中软件200余万、硬件300余万、数字化300余万。

数字化是档案信息化领域中非常有特色的一块服务领域,是带动档案信息化市场发展的重要业务。目前的数字化市场主要可以分为两块:第一,以方便网络利用、保护原件为目的的馆(室)藏数字化,主要面向已经进入档案部门的归档文件。这部分的数字化可以视作存量档案的数字化。第二,以支持电子化业务流程为目的的文件数字化,主要面向在业务活动中需要处理的现行文件,这些数字化文件将来也是档案管理系统重要的数据来源。这部分的数字化可以视作增量档案(文件)的数字化。

4 市场与行政双重作用

1996年国家档案局开始对国内的计算机档案管理软件进行测评和筛选工作,1997年推荐了首批软件,近年来陆续筛选了一些软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各地档案局也根据自身的情况,在本行政区划的范围内推荐、推广有关软件。在强有力的推荐、推广之下,个别地方甚至所有档案馆、机关档案室采用了同一种档案管理软件。不仅如此,不少档案局馆还参与或者组建公司开发档案管理软件,并将之推广。

由档案行政部门大力推荐甚至是开发、销售管理软件的行为,像一把双刃剑,导致区域性或行业性色彩较为明显。一方面,带动了一批档案管理厂商的成长,档案信息化领域中较为耳熟能详的世纪科怡、量子伟业、清华紫光、东方飞扬、珠海泰坦等公司都位列推荐名单之中。另一方面,导致了市场格局具有明显的行政割据特色,不利于市场公平竞争。一些基层单位因迫于压力同时购买、应用多种档案软件,造成投资浪费,信息分散,管理不便。

5 不均衡现象明显

档案信息化市场的主要地盘集中在中心城市、高端领域。下大力气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单位,大多位于经济较为发达、信息化整体水平较高的地区,如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等,或者身处经济状况较好的行业,如电力、石油、石化、金融、保险、通信等,或者有较强的财政支撑,中央、省

市级单位的档案信息化投入普遍高于县级以下单位。

三、我国档案信息化市场的发展预测

1 市场将持续升温

《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化,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决定信息化成效的根本,这决定了档案信息化不仅是档案事业的重点和关键,从长远来看,也关系到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对信息资源的掌控和应用能力。信息化整体环境的成熟和不断增长的档案管理需求将带动市场的持续升温。以数字化市场为例,“9・11”恐怖袭击、“5・12”大地震等突发事件的发生敲响了数据备份的警钟,将档案数字化,并实施异地保存,是防范天灾人祸对档案造成毁灭性打击的有效方法。这一认识将进一步刺激存量档案数字化市场的发展。而随着信息化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单位采用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工作方式。然而,并非所有业务环节都能直接生成电子文件,尤其是外单位来文,保险合同,银行票据等对外业务中形成的文件,将其数字化,纳入业务系统,可以提升业务流程的整体效率。增量档案数字化市场也将稳步增长。

2 不均衡的现象仍将持续一段时间

我国整个计算机市场的明星用户已从大中型企业变为中小型企业,从金字工程的行业转为公共服务部门,竞争的重点将由中心城市向地方转移。而档案信息化市场的发展从总体上落后于整个计算机市场的发展,在未来几年内仍将处于重点地区、重点行业的迅猛发展阶段,大量中央级机关、省市级机关、大中型企业、综合档案馆、专业档案馆等高端用户的信息化建设才刚刚开始。

3 行政干预将逐步向政策标准引导转变

鉴于体制上的原因,以及对档案信息化业务的陌生,在档案信息化建设初期,基层单位对档案行政管理机构的指导、引导呼声很高,其中推荐一款优质软件的希望最为强烈。在定位为档案界草根的网上论坛――“档案界论坛”(WWW.省略)的档案信息化板块中,咨询档案管理软件的帖子跟帖数最高,其中仍然有用户希望行政管理机构推荐软件。笔者在调研过程中,一线工作者对档案信息化的咨询问题中,关于软件的最多。在相当长时间内,行业、地方双向的行政割据现象仍将存在。

即便是在发达国家,当电子文件大量出现和应用的时候,政府机关甚至私营企业也希望国家档案管理部门提供指导和帮助,不过其做法多数为政策标准引导,而非直接开发、推荐或推广产品。近年来,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加强了政策标准的制定工作,《电子文件管理办法》正在起草过程中,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功能需求、电子文件管理指南、元数据标准等一批重要标准正在制定过程中。可以预计,行政因素对市场的影响方式将由直接干预逐步向政策标准引导转变。

4 整体解决方案需求将增长

时至今日,业界对软件的重视程度已经很高,但有时对其作用会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有些单位认为只要档案管理软件好,便可以一举改变其档案工作的落后面貌。但是实践已经证明:没有从天而降的理想软件,在应用软件的同时,改进基础工作同样重要,没有规范化、精细化的管理,软件的高级功能也只能是形同虚设。因此,在购买软硬件之余,制度设计、整体规划、方案咨询等服务也是当务之急。但是目前的档案信息化市场中,服务业务主要集中在数字化上,上述业务量明显不足。在国内档案信息化投入急速增长的情况下,总体规划和制度建设不足的不良情况已经引起了诸多关注。此外,鉴于信息系统技术生命周期3-5年的现实,持续的增值的技术服务也将成为客户选择厂商的一个要素。总体看来,集成了硬件、软件和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将成为客户尤其是高端客户的首选,其中软件和服务的分量将日趋加重。

5 档案管理软件的功能将延展

软件管理方案篇7

[关键词]电子档案 现代化管理 科学保护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发展更是突飞猛进,办公自动化、标准化、网络化渐趋完善,许多日常工作包括以往手续繁杂的办公行文、来往函件等,现在就可以直接在计算机和网络上办结,文件从产生到处理结案几乎可以不使用纸和笔,使档案的生存方式发生很大的变化,这样就产生了大量的电子文件,这种变化预示着档案工作者将面对更多的机读形式以软磁盘、光盘为载体的档案。由此看来,适应现代化管理制度和信息社会的发展,加强电子文件归档工作,是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档案化管理电子文件

档案化管理电子文件,就是在传统档案管理经验和形式的基础上,结合电子文件的自身特点,采用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对电子档案实行文件级的管理,对各部门形成的电子文件实行自动化、网络化管理。从而实现高效、快捷的电子档案信息管理模式,并充分利用和发挥现有计算机的潜能,提高得用率。

(一)电子文件的检索

电子文件的检索,原则上应当是方便和利用,但电子文件只有做到科学分类,才能实现查找便捷。计算机对文件的检索,基本上也是模拟人工检索查找网上文件,不能盲目检索,而必须知道所查找文件的网址、系统、文件制发单位和文件名称等等一系列检索符号。否则,如同大海捞针。

(二)电子文件的鉴定

电子文件在归档之前,必须进行认真地鉴定。电子文件也存在着区别真伪问题,档案部门所保管的电子文件档案,应当是电子文件的原件或真实的电子文件,否则,电子档案就失去了凭证价值。归档的电子文件还应当区别出原件与复印件。文件制发单位必须将电子文件的原件归档,以保持该文件的原始性,维护电子文件的凭证性、依据性和权威性。归档的电子文件复制件应注明原制发单位和复制人,使之与原件相区别。此外,还应对电子文件内容的完整性进行鉴定。

(三)电子文件的归档

鉴定后需要归档的电子文件,按内部文件和外部文件进行编制归档,确定文件的保管期限。一是内部文件。以不同年代、组织机构、保管期限进行组盘与分盘保管,便于定期拷贝,以延长归档电子文件的保管寿命。将同一归档部门的文件集中在同一张软盘上便于利用。档案人员应以统一数据库规范建立档案目录,便于计算机对盘内文件的查找。二是外来文件。通过对电子文件扫描等处理进入网络,各类公文的传递、批办、督办均在网上操作,处理完毕的文件根据文件的重要性来确定密级和保管期限。电子文件的归档方式,有软盘的归档和网络中的置换归档两种方式,软盘归档主要是计算机文件软盘,这些软盘要进行编号,以便查验。网络中的电子文件在移交前应通知档案部门做好文件接收的置换工作,然后由文件管理部门通过网络系统传递归档文件,并将文件管理权向档案部门移交。网络中的电子文件归档也应打印出文件目录以备交接查存,重要文件应拷贝备存,以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二、电子文件档案与传统档案管理的区别

电子文件档案与传统档案在管理上是有区别的。

(一)电子档案与传统档案的归档时间不同

电子文件档案可以在文件办理结案后随时归档,或在某一时间周期定时统一归档,由文件形成部门通过网络传递给档案部门,由档案工作人员接收登记并编出档案分类号,设定访问限制级别,以便将来用户查找利用。这样随时归档,一方面可以避免文件漏归,保证归档率和完整率。另一方面也符合电子文件自身的特点,快速便捷,避免档案的流失和病毒的破坏。

(二)电子文件与传统档案归档方式不同

电子文件由于采用电子编码,可以编辑修改不留痕迹,载体无法固定,这些现象都使电子文件的原始凭证性辨别变得复杂而困难。因此,电子文件在形成过程中要随时进行数字签名、信息认证、身份验证和加密保护,保证文件在传递过程中不出现错误,确保档案部门收到电子文件的原始性、真实性和准确性。

(三)电子文件与传统档案在保管方式上不同

电子文件载体易老化变质以及信息多媒体的产生和发展,都会影响电子文件的长期可读性。档案部门可以在接收到电子文件后打印出一份纸质档案以作备份,还要对文件进行格式转换,用通用、统一的格式存储接收到的电子文件档案,以便将来计算机技术发展后,仍能读取存储的档案,保证信息资源方便利用。

(四)电子文件与传统档案在分类、编目等管理方式上不同

因为电子文件的特殊性,可以达到文件一级的管理,所以,档案部门在接收到文件的同时,可以马上给每份文件编制文号,并给出相应的分类号和档案号,根据上下行文之间的关系,再给出相关文件号,在归档的同时进行主题词标引、著录。在技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编制多角度、全方位的检索工具。方便检索查询信息,这样查阅文件时只须报出分类号和主题词,就可以找出相应的文件和相关的上下级行文及附件,从而大大减轻了档案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三、电子档案的保护

由于归档电子文件以脱机方式保存,在实际使用中大量电子文件还是用软盘保存。光盘作为新型的存贮载体,比软盘有良好的抗扰能力和结构稳定性,有利于归档电子文件的长期保存,因此,档案部门就需配备光盘刻录仪,将归档电子文件转储到光盘上。但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软盘和光盘的保护仍是当前归档电子文件载体保护的重点。

(一)软盘的保护

统一软盘的规格,使用3.5寸高密盘。在使用过程中要把住软盘的质量关也是直接影响到软盘信息的保存寿命,高质量的软盘在良好的保管条件下可保存近10年,而低质量软盘往往不到一年,就读不出数据。保管软盘也是一项细仔的工作,软盘的存放要求在无磁场干扰、无尘、无腐蚀气体和温湿度适中的环境里。还要加强病毒的防范,经常对计算机进行病毒检测,确保保存电子文件的软盘不带病毒。加密盘的管理,要在电子文件存盘时进行加密或隐含文件名,如果密码或文件名被遗忘,电子文件就难以打开,所以对这类文件应该解密或显现文件名后再归档保存。

(二)光盘的保护

光盘存放应置于盒中直立放置,避免大量堆叠,以防光盘变形,在使用过程中也应该避免磨擦和划伤。高温会使光盘氧化、变形或老化,潮湿会使光盘霉变。为此光盘存放一定要保持在良好的温度和湿度的环境里。光盘是用特殊材料制成,塑料保护层对紫外光极为敏感,阳光的直射也会使光盘过早老化,因此,光盘要十分注意避光。

软件管理方案篇8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档案 安全性 维护性

会计档案是重要的经济档案,随着会计电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会计档案的产生与保管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原来手工记账中的纸质凭证和档案也被电子凭证和数字档案所取代,由传统意思上的档案变为了信息化档案。

1 会计信息化档案的特点

1.1 会计信息化档案的载体多样性

传统的会计档案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纸质材料, 它是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重要资料和证据。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形成的会计档案, 既保留了传统意义上书面纸质的会计档案, 又包括存储在计算机硬盘、光盘等存储介质中的会计数据和相应电算化环境下的财务软件系统等

1.2 表现形式的特殊性

传统的会计档案直观性强,主要以书面纸质形式保存,可以不借助任何技术手段而直接查看会计信息,但记录信息量低,占用空间大,数据查找不便且不容易保管。信息化会计档案,必须在特定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环境下才能使用,对计算机系统的依赖性很强,但记录信息量大,占用空间小,数据查询简单方便且容易保管。

1.3 信息处理的便易性

信息化会计档案因其会计信息的数字化, 大大提高了会计档案的利用效率, 便于会计档案信息的资源共享, 但同时也加大了会计档案被篡改、破坏及泄密的风险。

1.4 保管条件较高

信息化会计档案存储介质十分精密,电子数据容易因温度、湿度和其他意外情况而丢失,对使用存放环境要求较高。

2 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2.1 安全性

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会计档案的调阅将不再完全依赖于手工的查账,会计信息资料可以直接由软件查询,或通过拷贝光盘等存储介质直接获取相关资料,从而在会计信息档案的管理中保证档案的安全是首要问题。确保信息化档案安全首先要完善管理制度,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信息化档案的特点,制定和完善符合新环境下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特别是要建立权限分级制度,实行岗位专人专职制度,对不同岗位赋予不同权限,在会计电子档案管理中负有不同职责,采取不相容职责相分离措施,严格岗位责任制,加强相互监督和约束。健全档案归档、档案查阅、档案目录登记和鉴定销毁管理制度,严防会计电子档案毁损、丢失和泄密。其次对信息化档案采取必要的物理保护措施。根据其档案载体的物理特性,在形成这些档案时应采用“AB备份法”进行数据的备份,对于每一备份要注明形成档案的时间与操作员姓名,最好做异地存放,存放地点还应远离磁场,注意防尘防潮防静电防高温。对这些采用磁性介质保存的文档,还要定期进行检查,定期进行复制,以便在再利用或发生意外时能及时恢复数据,保证数据的完整性。第三对传输、存档的会计信息化档案要提供保密功能,最好使用相关的档案管理软件能对产生的会计数据提供相应的加密措施,即使数据丢失,没有特定软件解密仍不能读取数据,保证其不会泄密。第四对保存有信息化档案数据的计算机应采取物理上的隔绝,只接入财务系统内部局域网,与Internet互联网物理断开,同时还要严格禁止在相关的计算机上直接使用移动存储介质,必须用最新杀毒软件查杀完毕后才可使用,防止计算机病毒感染,造成数据被破坏。

2.2 维护性

在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中除了上述的安全性问题外,还有一个问题也是极其复杂和困难的,那就是会计信息化档案的维护工作,它要求其操作人员不仅要熟悉计算机软件的相关使用与维护知识,还应具备一定的财务管理方面的专业技能与计算机硬件知识。培养高素质的维护人员是作好会计信息化档案维护难题的前提,一方面,要对在职的会计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培训,以分层次、分阶段和根据业务需要进行培训为原则,着重加强财务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技术培训及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的培训,提高他们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和信息手段的意识和技能;另一方面,有意识地引进具备会计学、计算机、档案学和管理学等多方面知识的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符合型人才,逐步改变业务人员队伍专业结构单一的现状,满足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其次是信息化档案存储介质的选择。会计信息化档案主要是电子档案,对电子档案的保存需要使用一定的存储介质。在保证存储数据稳定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存储成本,并选择使用更加方便的介质。现在数据的存储一般应以光盘存储为主,因为光盘作为一种光存储介质,其存储容量大,DVD光盘甚至可达4GB到8GB,而且有造价低廉、存储时间长、保存方便、对环境要求低等特点。第三是不同版本财务软件的存储。由于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变化以及其它经济法规的出台,也会导致财务软件版本的不断变化,对于不同版本的财务软件,在存储其会计档案时,一定要将其对应的财务软件一并存储,以防止因为在不同的财务软件版本下会计数据结构的不同而带来的会计档案不能被借阅或者产生某些意料外的错误,影响会计信息系统档案的再利用。第四是财务软件的选择。在财务软件的选择上,不仅要看软件的功能,还要看软件的开发公司是否具有开发财务软件的资格和能力。此外,还应注意财务软件的兼容性,在软件更新换代后能不能兼容以前版本的财务数据,能否查询浏览以前版本的会计信息化档案。第五在利用现有软件调用会计信息系统档案时,要注意操作时间与会计期间的不同,即在查账和用账进行系统注册时,需以系统时间进行注册;当调用历史档案时,再修改会计期间的会计年份和会计月份,以查询相应的历史资料库。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操作日志中的跟踪是有意义的。第六是信息化档案管理中的硬件设备。随着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不断发展与升级,许多配置落后的计算机将无法运行新的软件,面临淘汰,但新的计算机又不能运行老的软件,无法查询过去的会计信息化档案,给查询工作造成麻烦。因此,应在计算机软硬件更换的时候做好记录,并将淘汰替换下的硬件和相关说明文档一并存档,以便在需要调阅前期档案的时候更加方便。

参考文献

软件管理方案篇9

关键词 法院信息化;案件管理系统;整合资源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0-0207-02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司法改革的不断深入,法院面临审判业务复杂化、案件日益增多等新局面,也对法院案件管理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利用新兴技术不断完善更新案件管理系统,使其能够更加科学、高效地服务于审判业务工作,才能适应新时期法院工作需要。

1法院案件管理系统的运行状况

目前江苏法院案件管理系统主要以《法院综合信息系统》为基础,辅助以《南京航星科技法庭系统》、《人民法院案件信息与司法统计》、《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等软件。通过这些软件的使用,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实现自动化与智能化,以提高法官办案效率。但是,当前多系统运行、多标准并存的状况造成了使用过程中的“不方便”、“不自动”、“不智能”,与预期目标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软件设计不合理,缺乏统一规划。《法院综合信息系统》设计的初衷是涵盖法院信息化工作的方方面面,片面追求“大而全”,而忽视专业性与实用性,因此许多功能设计不专业、不合理的模块遭到弃用。同时,软件设计时偏重于某个业务环节或某一个管理功能的信息化,注重单元技术和短期效益,“缺什么补什么”。其后果是各部门的工作无法在系统中顺利衔接形成工作流,无法发挥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真正优势;

2)使用软件众多,缺少统一标准。目前法院使用的信息化软件众多,由不同的厂商开发,使各个信息系统之间的兼容性和集成性成为问题。在使用过程中,一台机器往往要装上多个不同的软件,这些软件的数据结构不尽相同,大量有效信息无法被充分利用,成为一个个物理上互联、逻辑上却不能互通的“数据孤岛”,在实践中表现为使用人需要在不同的软件中反复填报案件数据,反而降低了工作效率;

3)强调部门信息化,忽略了对案件流程的管理。现行的法院管理软件,采用的是一种“模拟手工”的建设方式,根据现有管理模式,将可以填写的数据或表格等信息电子化,由计算机存储,提高检索的效率,方便的进行数据统计。在现行的软件中,主要表现为重视业务部门的信息化管理,以审判管理部门为核心来建立整套的案件流程管理模式,而没有把案件流程管理提到首要地位上来;

4)缺乏对信息数据的深层次处理与分析,造成数据资源浪费。现有的法院信息系统收集到大量的数据,不仅可以反映出法院系统内部管理存在的现状和问题,同时还经包含了大量的有价值的社会信息。透过这些数据信息的分析,可以有效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但从目前的使用来看,信息系统仅提供了少量数据汇总、统计功能,没起到信息关联和逻辑判断作用。

2 法院案件管理系统优化方案

2.1 总体思路

1)以审判业务需求为导向,重塑法院管理业务流程。改变现有软件重部门管理忽视案件整体流程管理的现状,以审判工作为对象,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对审判工作系统化、信息化管理;

2)改变传统办案模式,推进无纸化办案。案件从立案时进入系统即以电子文档、电子笔录、电子卷宗等形式呈现,流转时通过网络传送,一旦案件结案,即可形成完整的电子档案;

3)引入业务流程管理。案件进入系统后,立案、分案、送达、开庭、合议、文书签发、归档等各个环节,不再由人工推动流转,改由系统流程推动,上一项工作完成后自动触发激活下一流程节点,直至结案归档;

4)整合现有资源,集成部分原有应用系统。现有部分软件侧重于应用,对案件流程影响不大,推到重建并无必要。可以采用数据通讯标准,制定规范的数据交换接口,集成至法院案件管理系统中来,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节约成本。

2.2优化目标

1)将办公OA功能与案件管理功能剥离,形成以实现案件审理各环节信息化管理为目标的案件管理系统和集成了后勤管理、公文流转、人事管理等功能的办公OA两大软件平台,前者注重专业化流程管理,后者侧重于办公自动化;

2)弃用C/S架构,改用B/S架构。使用C/S架构,需在每台电脑上安装客户端程序,遇有更新、病毒、系统崩溃等问题,均要重新安装或维护。采用B/S架构的系统,可以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只要接入内网,安装了浏览器,即可使用,还可大大减轻系统维护与升级成本;

3)建立功能强大的审判质量效率分析评估。实现包括各级法院绩效评估、案件质量评查、法官业绩考核、数据综合查询、各类统计报表等在内相关应用。案件信息实时生成,统计报表可多维度生成,考核指标、公式能灵活设置,以此为领导决策、为审判管理提供依据;

4)实现卷宗电子化,推进无纸化办案。以现有《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引进先进的扫描技术和电子数据压缩存储技术,从立案时即通过扫描、拍照等手段将纸质卷宗以电子文件形式录入系统,案件在系统中流动时,所有相关数据同步流向下一节点,归档时,与案件有关的所有电子文档自动生成完整的电子档案。

3 总结与展望

改进后的法院案件管理系统是在当前法院综合信息系统及其它应用软件的基础上,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进行优化完善,以提高办案效率、降低诉讼成本、减轻法官负担等,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法院审判工作。

未来,随着数码技术一体化、远程视频、电子签名等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虚拟智能法院将逐步兴起,简易案件的审理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法官、原告和被告足不出户即可完成完整的案件审理过程,功能强大的案件管理系统将在审判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信义.法院司法审判业务系统设计与实现.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2]邓惠建.基于工作流技术的软件项目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湖南大学,2005.

软件管理方案篇10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会计档案 管理

近年来,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单位会计工作已经电算化,配套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笔者根据企、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实践,就如何加强会计电算化之后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谈谈个人看法。

一、会计电算化后会计档案的变化

如今的电算化会计档案,包括存贮会计数据(各种凭证账簿、报表)和程序的软盘及其他存贮介质,系统开发运行中编制的各种文档以及其他会计资料,同时辅之以打印输出的各种纸质账簿、报表、凭证。与传统的会计档案相比,会计电算化后会计档案一般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内涵更广泛。它除了包括打印输出的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外、主要是指电算化会计系统中的所有系统软件、会计软件程序及其全套文档资料。

2.存贮形式多,存放条件高。它一方面以打印输出的纸质账簿、报表、凭证的形式存在,另一方面主要以磁性介质或光盘的形式存在,包括存贮在计算机硬盘上系统正在使用的档案资料和存贮在软盘、光盘等存贮介质上作为备份使用的档案资料。后者受存贮介质质量、存放环境和存贮有效期等因素的影响很大,保存不当容易遭到破坏。

3.磁性介质或光盘上的会计档案较传统会计档案易于修改,且不留痕迹。

4.磁性介质或光盘上的会计档案必须在特定的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系统环境中才可以使用,即会计电算化档案的调用需要一定的软硬件环境。

5.磁性介质或光盘上的会计档案的使用和会计软件的版本密切相关。实行电算化的时间越长,会计档案与财务软件的版本数越多。

二、加强会计电算化后会计档案管理的措施

由于会计电算化后会计档案发生上述变化,在会计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中,除了传统会计档案管理应注意的问题外,还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强会计电算化后会计档案管理:

1.加强对会计档案中软件文档的管理

软件文档是进行会计信息系统维护必不可少的资料,它可以帮助理解别人的设计思路和编制的源程序代码,更重要的是保存完整的软件文档,在软件系统产生一些问题时,它对系统的维护是至关重要的。

2.加强对磁性介质质量和存放环境的管理

在选用保存会计档案的存贮介质时,应特别注意选用质量较好、可靠性较高的磁性介质,存贮介质的质量关系到会计档案能否被有效地使用。对存放在存贮介质上的会计档案应写好保护字样,存放在防潮、防热、防尘、防磁的场所。对存放往年会计档案的介质应定期复制,每次复制最好复制双份,存放在不同的地点。对使用时间较长的存贮介质应定期进行替换。对硬盘上的会计档案应定期备份到软盘或光盘上。

3.加强对磁性介质或光盘上的会计档案安全性的管理

对硬盘上的会计档案,应具有相应的安全保密措施,防止对会计档案进行修改。经常采用的安全保密措施包括用户识别控制,防止非法用户接触会计档案;操作日志管理应由系统自动进行操作登记,建立加密的机内操作日志,监督系统操作,留下审计线索;数据存取权限限制,对安全保密程度不等的数据,应给不同的使用人员赋予不同的操作权限,防止越权使用。对存放在软盘或光盘上的会计档案应至少一式两份,分别在会计和计算机操作部门的档案柜存放,以防止某一方面存贮介质损坏造成数据丢失或单方面修改会计数据带来问题。

4.加强对会计电算化软件的管理

磁性介质或光盘会计档案和软会计电算化件版本要相匹配。在对电算化会计档案进行管理时应注意保存各种版本软件系统的软件档案和相应的磁性介质或光盘会计档案。在具体进行操作时可在存贮介质的标签上注明软件的版本号,以利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