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设计大赛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9 09:40:1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软件设计大赛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软件设计大赛

软件设计大赛范文篇1

大家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大赛专家组向出席颁奖仪式的领导表示感谢,向参加大赛的国内外选手表示感谢,向取得优异成绩的选手表示祝贺。

为了做好本次大赛的评审工作,按照大赛组委会的要求,我们在选择竞赛方向时紧密结合**软件产业发展的重点,确定了以“应用软件设计开发”、“数字娱乐软件设计开发”作为大赛的两个方向。我们依据《计算机程序设计师》国家职业标准、《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认证》、《GIDEA国际游戏开发教育联合会认证》、《AUTODESK游戏动画设计师认证》等标准,结合当前软件企业人才的需求,制定了《2009中国**国际软件设计大赛竞赛规程及大纲》,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两方面对参赛选手的综合能力进行考核,竞赛内容突出实践性,竞赛评审突出创新性。

本次大赛从近1万份预赛有效答卷中选拔出了100名优秀选手参加最后的决赛。专家评审组认为,本届选手具有较好的技术功底,在专业知识应用与技能方面实力较强,但创新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

目前,**软件设计大赛已逐步成为众多学生和从业人员关注的重要赛事,成为学校锻炼学生、企业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希望有更多的高校利用好大赛平台推动学生创业就业,也希望软件企业利用好大赛平台,聚集人才、宣传企业,推动企业不断发展。

作为本次大赛的专家组,我们将认真总结这次大赛的成功与不足,积累经验,及时向大赛组委会谏言献策,希望“中国**国际软件设计大赛”越办越好,成为**软件产业的宣传窗口,成为**软件人才的聚集平台!

按照大赛组委会的安排,下面我代表大赛专家评审组宣布“2009中国**国际软件设计大赛”获奖选手名单:

一、数字娱乐软件设计开发优胜选手(略)

二、应用软件设计开发优胜选手(略)

三、最佳设计奖(略)

软件设计大赛范文篇2

大家好!

在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教育部软件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关心下,以“天府软件,创业**”为主题,以“聚集人才、服务重建、助推发展”为目的的2009中国**国际软件设计大赛,经过各方努力,共同协作,即将落下帷幕,在此之际,请允许我代表大赛组委会,向参加大赛的国内外选手和领队表示慰问,向在决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各位选手表示祝贺,向光临大赛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和新闻界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2009中国**国际软件设计大赛于9月1日正式拉开序幕,通过互联网英汉双语竞赛平台,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软件人才积极参与。截止目前,大赛官方网站访问量达到93.9万人次,来自**、上海、广东、重庆、福建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以色列等国内外12410名选手注册参加预赛。其中,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大学等高校7694名学生参加预赛,摩托罗拉、金山软件、杭州火莲科技、用友软件等国内外从业人员4716人参加预赛。大赛组委会从预赛中选拔出100名选手入围现场决赛。为了让选手进一步认识**,了解**,我们在大赛官方网站专门开辟了软件**、行业动态等栏目,积极宣传**软件产业发展政策,充分展示**软件创业就业良好环境。在决赛期间,组委会还向参赛选手发放**青年大学生创业园宣传资料,并组织选手赴高新区、温江区大学生创业园区现场学习参观。

同志们,为了激励优秀软件人才的不断涌现,按照大赛组委会确定的奖励办法,我们将对本次大赛的优胜选手进行如下奖励:

(一)对入围“2009中国**国际软件设计大赛”决赛的选手颁发“优秀选手”荣誉证书。

(二)对荣获“应用软件设计开发”和“数字娱乐软件设计开发”两个项目的前8名的选手颁发“优胜选手”荣誉证书、奖金及奖品。其中,第1名奖励10000元及3G上网本1台,第2名奖励6000元及CDMA智能手机1部,第3名奖励4000元及CDMA手机1部,第4名至第8名奖励2000元及CDMA手机1部。

(三)对荣获“最佳设计奖”的选手颁发天府软件工作室“创业之门金钥匙”,获奖者可免费入驻天府软件工作室进行创业。

(四)获奖选手的优秀项目经本人申请可优先纳入**市青年大学生创业项目库,对进驻创业园区进行创业的获奖选手予以支持,并享受大学生创业政策和**市青年大学生创业园区各项优惠政策的扶持。

同志们,今年是我市在2007、2008年成功举办软件设计大赛后,第三次举办该项赛事,在三次大赛中,大赛官方网站访问量累计达到183.9万人次,共吸引国内外28000多名选手注册参赛,580名选手入围**现场决赛,组委会表彰奖励优胜选手67名,15名选手获得天府软件工作室“创业之门金钥匙”。据不完全统计,进入决赛的四川籍选手,有60%以上的现在就业于**市的IT企业。大赛聚集人才的效应逐步显现,创业就业平台的作用愈加明显,进入大赛决赛的优秀选手已成为众多知名企业录用的优选对象。在前两届的大赛选手中,许多学生选手毕业后,先后就业于西南信息技术研究所、**世纪德辰**研发中心、上海宝信**分公司、**鹏业软件、平安科技、新店**公司、银海软件、川大金健、优速软件等软件企业。去年进入大赛决赛的四川大学学生刘员韬、胡文雄今年毕业后庚即被摩托罗拉**公司、金山**公司录用,目前已成为企业技术骨干。

同志们,大赛组委会2008年授予张伟光同志“2007中国**国际软件设计大赛创业之星”荣誉称号后,今天又将产生“2008中国**国际软件设计大赛创业之星”。今年3月,08年“创业之门金钥匙”获得者,即将大学毕业的任小松同学,带领6名同学入驻天府软件工作室,成立了**立方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始了创业历程。在较短时间内,先后为石油、电信、金融、学校、环保、餐饮等行业成功开发设计门户网站和应用管理系统软件13项,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为鼓励任小松同志勇于创新,敢于创业的精神,大赛组委会决定授予任小松同志“2008中国**国际软件设计大赛创业之星”荣誉称号。在此,我代表大赛组委会对任小松同志及其团队所取得的优异成绩表示衷心的祝贺。同时,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优秀选手能够来到**创业就业,为**的软件产业发展贡献你们的聪明才智。我们也将建立优秀选手人才库,为他们创业就业**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2009中国**国际软件设计大赛虽然组织工作难度大,时间跨度长、技术保障要求高,但是经过我们认真组织,精心安排,克服了许多困难,确保了大赛圆满成功。在这里,我们尤其要感谢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教育部软件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感谢清华大学、**大学、**工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大学、IBM(中国)有限公司、微软(中国)有限公司、毕益辉系统(中国)有限公司等单位对大赛评审工作的有力支持,感谢大赛评审组专家付出的辛勤劳动;感谢市信息办、团市委、高新区管委会等单位的鼎力相助,感谢四川华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为参赛选手创造的良好竞赛环境,感谢中国电信**分公司、**天府软件园有限公司为大赛优胜选手的激励和鼓舞。在此,我代表大赛组委会向关心、支持大赛的各级领导,市级相关部门,参与大赛各项工作的承办、协办、支持单位,以及全体工作人员表示慰问和衷心的感谢!

同志们,这次大赛得到了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的高度重视,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副理事长、秘书长胡昆山同志,受理事长陈冲同志的委托,专程来蓉,莅临决赛现场指导,对我们既是鼓舞又是鞭策,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软件产业的发展必将迎来更好的明天。

软件设计大赛范文篇3

[关键词]软件人才;工程实践;实践教学

软件工程专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扎实的软件工程理论知识,并熟练掌握软件设计、开发、测试、维护技术,具备软件开发组织管理能力的高级软件人才。针对这个专业培养目标,各大高校对软件人才培养思路纷纷进行探索。湖南大学软件工程人才培养以工程实践锻炼为重点,强调以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全面指导软件工程实践,并开展了一系列强化专业特色、促进学生专业技能发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完善实践教学体系,锻炼学生动手能力

为了实现理论学习与动手能力的结合,积累项目开发经验,湖南大学结合内外两个课堂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工程项目开发过程的学习和实践体系,90%以上的专业课程含有实验环节,校内集中实习8周;结合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校外企业实践一年。为搞好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不仅设计了完善的实践教学质量控制体系,还建立了激励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机制。

(1)项目开发小组。项目开发小组学习模式旨在使学生巩固专业基础知识。学生以指导教师确定的实际项目或虚拟项目为课题,在教师的指导和培训下自主学习,共同探讨。这种模式不但使学生掌握自学专业知识的方法,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使其熟悉了软件项目的规范化开发过程,同时,编程能力、文档撰写能力和表述能力等都得到了一定提高。

(2)课程设计。巩固了专业知识后,根据教学计划,学生学习进入偏重思考和技巧的课程设计环节,主要有C++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设计、网络程序设计基础、嵌入式系统、数字图像处理等。所有授课和实践都在实验室进行,指导老师面对面指导并与学生交流。同时,该校还开发了完整的基于人机交互的个性化学习系统,保证了教学目的的实现。

(3)校内工程训练。在前期的充分准备后,学生进入工程训练阶段。指导教师根据所指导的团队的基本情况,就一个工程项目从需求分析、程序设计、运行测试到最后的总结报告对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开发项目全程的工程训练,重点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能力、团结协作精神以及创新性开发意识等。

(4)校外工程实习。根据项目开发的经验,工程实习环境对养成良好的工程意识和工程能力有较大作用,实习环境包括了开发场地、工程环境、工程氛围以及背景文化等。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工程能力,使学生“毕业即上岗”,该校在进行充分的研讨和论证后,直接从教学计划入手,制定了大学四年级学生进人企业“真枪实弹”实习一年的教学计划。目前已在全国各大IT企业建立了60余个学生实习基地,所有学生分别进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长沙、南昌等城市的部分软件企业参加实习。在实习期间,建立完善严格的培养考核机制,包括对学生工程素质评价、对教学体系的企业评价、学生中期考核评价反馈、实习基地建设等,专家定期指导和检查实习情况,学生也必须定期向专业导师反馈自己在企业中的工作和学习情况,保证工程实践的顺利进行和毕业设计的质量。2.搭建创新平台,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该校搭建的创新平台主要包括:

(1)微软“创新杯”软件设计大赛。该校借助微软亚洲研究院的支持,发起并组织创办了湖南大学微软“创新杯”软件设计大赛。自2004年首届“创新杯”软件设计大赛以来,已举行三届,有来自校内上十个院系和省内其他各个高校的共百余件作品参加了比赛。同时,还邀请校内教授和企业专家通过项目跟踪和技术指导等方式对各参赛团队进行指导,为校内外的软件开发及技术爱好者提供一个切磋技艺、相互学习的交流平台,更为软件学院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和实践的巨大空间。“创新杯”软件设计大赛已成为校园科技文化节赛事的亮点之一,也将发展成为湖南大学的IT传统赛事。

(2)其他创新性竞赛。该校以培养学生创新性为出发点,充分利用课内外时间,通过各种形式的科技创新活动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指定专门教师负责,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训练(SIT)项目、数模竞赛、美国ICM和IBM竞赛等,为学生搭建一个接触社会实际、增长创业才干的平台。这些创新训练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同时提高了其书写文档的水平。

(3)学生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性能力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创新性意识。为此,该校利用湖南省的三辰动画等数字技术方面的优势,大力培养学生的电脑动画设计和数字媒体技术等方面的能力,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强化就业优势。他们在2005年成功地举办了长沙高校动漫嘉年华活动,参加此次动漫活动的除湖南大学外,还有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等10多所高校和单位。活动内容包括了cosplay、手绘作品展以及现场的万人涂鸦大型系列活动等。此举得到了长沙各高校动漫爱好者的好评,在学生中形成了积极的影响,同时吸引了湖南各界动漫爱好者的积极响应,湖南经视、娱乐频道等媒体都进行了相关报道。

软件设计大赛范文篇4

一、加强科协自身队伍和体系建设,提高科协的凝聚力

•加强科协的自身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科协组织机构,合理调整安排科协内部成员,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范围,针对性地开展好各自的本职工作。

•充分发挥民主,使科协成员各尽其才,更好的为科协服务,努力提高科协干部的素质,增强科协的亲和力,使科协上下呈现融洽氛围,“大胆创新,勇于开拓”提高科协活动层次。

•通过组建扬大科协网络,增强科协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校科协与各院科协的交流,发挥校科协的领导和组织协调功能,以确保科协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校院科协的联系,做好宣传服务工作,提高科协在广大同学中的影响力

校科协的发展在于广大同学的积极参与,必须加强院院合作,发挥校区优势,加强交流合作,以提高校科协在广大同学中的影响力,丰富同学的文化生活。

•不定期召开校、院科协主席联合会议,加强各院科协的交流联系,便于全校科协工作的开展。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活动质量和效果,让越来越多的同学参与科协活动,让全校学生了解科协、关心科协、参与科协、服务科协。

•以科协自身宣传开展科技普及教育,组织课外兴趣小组形式为基础,提高科协在学生中的影响力,逐步树立科协朝气蓬勃的形象。

•开展富有创新意识的活动,使所搞的活动与各专业紧密相连,从而促进学习,活跃第二课堂。

•与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队等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走出“象牙塔”,自觉为社会服务。

三、以特色活动为契机,开创科协工作新局面

•配合校团委、社团联合会做好“春之声”系列活动的工作。

•协助校团委组织好校创业大赛。

•协助校团委做好“挑战杯”竞赛工作。

•举办“科技采风”系列活动。

具体工作安排

一、二月份工作:

•确定各部门工作职能,制定好各级各类岗位责任及相关规章制度。

•各部相应的组织结构及人员明确到位。

•完成科协各项安排工作。

二、三月份工作:

•明确“科普”、“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科研”、“科技咨询”为科协三大工作重点。

•校“创意大赛”组织和策划。

•更新科协网站,充分发挥网站信息交流和信息的作用。

•利用各种机会适时地开展尽可能多的科技普及活动,宣传科技知识。

三、四月份工作:

•组织扬州大学第三届“挑战杯”竞赛。

•举行“科技采风”系列活动第一阶段。生活百科知识竞赛、“关注科学”科普展;生活百科知识竞赛:四月底,由各学院自主安排;科普图片展:4月18日-4月25日,各校区巡回展出。

•创意大赛工作准备阶段。

•各学院结合各自专业,利用宣传栏等渠道,宣传各专业最前沿科技动态,各院负责人负责并汇报活动效果。

•利用各种机会适时的开展尽可能多的科技普及活动,宣传科技知识。

•组织一次以上的讲座,邀请专家教授,在各学院积极宣传。

四、五月份工作:

•“科技采风”系列活动第二阶段工作。网页设计大赛、软件设计大赛和电脑美术制作。5月26日前收齐作品。组织各学院积极参加并提前选拔作品。

•组织创意大赛决赛。

•加强与企业商家的合作,争取组织几次科技展。

•利用各种机会适时地开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展尽可能多的科技普及活动,宣传科技知识。

•协助社团联合会做好“春之声”系列工作。

五、六月份工作:

•组织网页设计大赛、软件设计大赛和电脑美术制作决赛,优秀作品参加江苏省网络大赛。

软件设计大赛范文篇5

电子设计竞赛是面向高校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目的在于推动高等学校信息与电子类学科面向21世纪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推动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电子设计制作的能力,吸引、鼓励广大青年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特别是在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培养方面,起到了积极引导和推进作用[1-3]。

1.1ADI大赛的前期筹备

基于科学研究和研究生技能培养的需求,在长期合作的基础上,2003年电子科技大学与ADI公司共同建立了“电子科技大学-ADI联合实验室”,为我们能够成功地承办这一大赛提供了坚实的保障。2004年ADI公司希望在电子科技大学设立研究生奖学金。基于以上考虑,电子科技大学建议将设立奖学金改为赞助研究生综合设计竞赛,由ADI公司提供样片和部分制作费与奖金,电子工程学院组织和提供场地与实验条件。

1.2ADI大赛的探索与推广

2005年3~10月,电子科技大学成功举办了首届“电子科技大学-ADI研究生创新设计大赛”。获得了学校广大师生,特别是在校研究生的热烈反响。活动的成功举办也使ADI公司意识到了举办大赛对学校和自身的双赢关系,故在2005年比赛结束之后,ADI公司计划将大赛规模进一步扩大。2006年度的第一届全国创新设计大赛继续在电子科技大学举办。在统筹全国大赛进度的同时,学校负责西部赛区的具体组织工作。西部赛区负责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和陕西10个省和自治区相关高校的联系和组织。短短两周的报名时间,我们收到了西部赛区30多支代表队的报名表。全国共有来自30多所高校的60多支代表队参与竞赛。经过初评、复赛、现场答辩等多层选拔,来自16所高校的20支参赛队分获特等奖至三等奖。与此同时,为了总结大赛的经验,承上启下,并保存大赛成果,在2006年ADI创新设计大赛圆满结束之际,学校联合ADI公司,同电子工业出版社合作,收集和出版了各获奖队的设计方案。以供学生之间进行思维的交流,为将来赛事的参与者提供灵感。第一届中国大学生创新设计竞赛历时半年,于2006年11月顺利结束。我院的承办工作受到了ADI公司上下的一致认同,并总结此次活动的组织过程,形成一定的规程,作为后续赛事的参照指导。

1.3ADI大赛的竞赛影响

自2006第一届全国ADI大学生创新设计大赛开展以来,由电子科技大学主办的第一届大赛的组织模式和工作方法已经成为了一种活动框架,并为后续两届大赛承办高校及其他类似活动广泛采用。它的社会影响和认同度正在迅速扩大,第一届比赛的全国7个赛区三十余所高校的87支参赛队共计300多名学生参与。2007年在北京工业大学举办的第二届竞赛,93所参赛大学,450支参赛队和1116名学生,增幅在300以上。由此可见,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内高校,尤其是国内著名高校,纷纷将目光投向这个新兴的、具有较高水平和影响力的学术创新竞赛。它也以其自身独特的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青睐,也得到许多高校的认可。电子科技大学参加首届竞赛的学生中大部分学生在校期间都获得了各类奖学金奖励及省级、校级荣誉称号。毕业后部分选手赴国外大学或在国内继续深造,或成为全球知名企业的公司骨干,或成为国内重点科研院所的科研主力,就业质量和薪水待遇与一般毕业生相比具有明显的提升。

2竞赛的启示

2.1开放式命题方式,激发学生创新能力

电子设计竞赛是一项凝练知识、检验技能、考察能力及注重创新的比赛[4]。ADI创新设计大赛是一个面向在校研究生的科技型创新竞赛活动,ADI大赛采用开放式命题的方式,把电子竞赛与开放式科技项目结合起来,突破了传统的设计竞赛统一命题、固定套路的模式,更着重于培养在校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协作精神,引导学生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觉参与、独立思考,既能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发挥个性潜能的空间,又形成了一个自主学习、良性竞争的氛围促进全面发展,为学生施展才能提供了契机[5],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提高其工程实践素质,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效果。ADI大赛平台的搭建解决了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活动的硬件环境,软件环境的创建则需要依托学校和学院的科研能力。为了使我校的同学能够对参与此次竞赛有更大的信心,我们还打破了那种由老师在课堂上讲解专业知识的这种传统技术指导模式。我们邀请了多位理论扎实,并且有丰富的使用ADI公司器件开发经验的老师对同学们做了多场讲座,理论联系实际的讲解获得了同学的广泛赞誉;同时,我们还组织了包含报名参赛同学和上届校内比赛的获奖同学的专题座谈会,使同学在交流的过程中,吸取别人的长处,不断完善自己的创作,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在这场科技竞赛活动中受到创新能力的培养和锻炼[6]。

2.2贴近实际需求,实现产学结合

电子设计竞赛完全是一次实践的竞赛,是把理论应用于实际的竞赛[7]。它采用围绕特定产业开放命题方式,促进学生紧密关注社会及产业的发展状况,在竞赛中引导学生主动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又能为相关产业积累创意,培养、选拔人才,是产学结合的有效形式,实现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的紧密结合。摆脱传统电子设计竞赛高校热、产业冷的尴尬处境,实现学生、高校、产业等多方共赢。ADI赛事是校企合作新模式的一次有益尝试,充分发挥了学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并成功地利用了企业的资金优势为教育服务。赛事不但为同学提供了发挥才智的空间,同时也使得ADI公司对我校学生的素质有了更加深入认识,为ADI同我校的进一步合作开辟了新空间。ADI竞赛为大学生了解世界最新的电子元器件、DSP产品以及电子产品的设计理念和发展趋势,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平台,竞赛围绕创新这一主题,紧扣当今社会电子产业的最新领域和发展方向,使他们能够更快地融入到现代信息产业设计中,培养并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2.2竞赛推进国际化交往

全国性的电子设计竞赛对我国大学教育改革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已成为教育发展和改革的一种辅助和促进手段[8]。受此活动的影响,校内各学院也纷纷兴起了旨在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各类学术竞赛,如英飞凌杯嵌入式处理器设计应用大赛、软件设计竞赛等,ADI创新设计大赛开创了校内甚至是国内研究生综合性创新竞赛的新局面。同时也推动了学院研究生的国际化交往能力,2006年7月,IEEEEDS副主席AlbertWang教授通过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项目,带4名美国大学生赴电子工程学院交流。以电子工程学院为依托,成立了国内第二个IEEEEDS学生分会。为全校研究生的国际学术交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结束语

软件设计大赛范文篇6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十余届,参赛学校和学生逐年递增。各省、市积极配合,大力宣传,也成为每年对各高校的教学成果的一次检阅标志。

2培训学生的选择及参赛选手的选定

首先,新生入校后,对其大力宣传大学生电子竞赛的目的和意义,让学生树立信心。以自愿和培训指导团队教师推荐方式相结合进行广泛、初级选拔。在指导老师的培训下,对一些理论扎实,善于动手,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进行全方面进培养。在参赛的五至六个月前,从众多的培养学生中再次选择写作水平较好的,理论和电路设计制作能力强的三人小组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的培训。在报名参赛时,选择一个最佳小组队伍参赛。

3培训内容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分本科组和大专组。纵观历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题目类型:有电源类、信号源类、高频无线电类、放大器类、仪器仪表类、数据采集与处理类和控制类七大类。其知识范围广,涉及电子技术、传感器应用、电机控制、电子测量、单片机应用、电子CAD技术等内容。培训具体内容包含以下一些内容:A/D、D/A转换器,专用集成放大器,信号变换电路,开关电源知识;各种集成传感器,霍尔元件等及传感器调理电路知识;混频器、模拟乘法器,锁相环,锁相频率合成器,DDS技术知识;各种交、直流电动机的控制,驱动电路的设计知识;各种计量电路、测量电路等测量知识;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仿真软件的使用知识;电子CAD、电子电路辅助设计软件进行电路图绘制,PCB板图设计,EDA技术应用知识等。电子系统的基本方法、制作步骤,硬件、软件设计,制板装配,调试与测试等知识;电子设计竞赛设计总结报告写作的方法与要求等。

4培训方式与方法

高等职业院校的学制为三年,时间紧凑,为了能使培训工作顺利进行,通常采用课外分散培训和短期集中培训相结合方式进行。

4.1课外分散培训

常设一个实验室,配有齐全的电子测量仪器和设备,常年对培训学生开放。按学生的层次不同,分别制订培训计划,周一下达培训设计内容,周末检查。指导老师每周按时对学生指导,采用老带新的方法。新生的培训从基本技能开始,进行一些常用电路安装、调试培训,由浅入深。老生的培训则采用个人和小组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培训、设计制作的内容相对复杂、难度较大。定期下达一个与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试题难度相近的电子系统设计制作任务,指导老师定时进行检查指导。

4.2暑期集中培训

对参加每年一届的省级竞赛的同学,其培训时间一般为期2-3个月,其中用一个月时间对常用电路设计知识进行培训。每周进行2次校内模拟竞赛,电路设计难度和制作时间与省级历届的题目相近。对参加每两年举行一届的全国小组竞赛的学生,其培训时间一般为3-5个月,充分利用暑期进行培训。要求每小组分工合作进行资料查阅,电路系统设计,程序设计,电路安装、调试,设计报告等工作。培训后2个月,每2周进行一次模拟竞赛,进行电路设计制作,充分提高各小组成员的协作能力。

4.3加强培训指导教师团队建设

学校建立大学生竞赛培训指导教师的培育与团队建设中心。在竞赛组织方面,通过开展各种形式和规模的研讨,集体讨论竞赛大纲、编写培训教材、完善培训方式。通过培训指导教师的共同参与,确定培训目标、内容及定位。支持培训指导教师开展各项科研工作,以教学为基础,以科研促进教学,全面提升竞赛水平。

4.4竞赛技巧培训

设计总结报告的撰写能力培训。竞赛最后提交的成果形式除设计作品之外还有设计总结报告部分。其撰写质量直接关系着竞赛的成绩,进行技术设计报告的规范性训练是很有必要的,包括结构安排、格式、文法与表达等。资料查阅能力培训。电子设计大赛涉及面广,哪些信息对竞赛更有效与有用,以及如何选择信息。进行资料查阅能力的培训,让学生明确自己需要的和必须掌握的信息,将对培训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团队协作能力培训。要求队员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群策群力、默契配合,要求队员平时在学习上和生活上都能相互帮助、团结协作,便于竞赛时能有条不紊。

5结语

软件设计大赛范文篇7

[关键词]应用型;学科竞赛;开放性实验室;实践创新能力

一、引言

近年来,大学生出现的结构性失业揭示了高校人才培养仍存在实践能力不足、创新意识不够、创新思维不强的深层次问题[1]。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强化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要。目前,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性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2]。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不仅需要一线的教师积极探索传统课堂的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做好第一课堂的教学工作,而且还需要学校、学院等各方面大力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如参加学术活动以及学科竞赛等[3]。各类科技竞赛活动在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4]。针对湖南文理学院(以下简称“本校”)应用型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突出应用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我们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依托学科竞赛,建立学科竞赛指导机制,加强以学科竞赛为主的第二课堂建设,强化第二课堂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将第二课堂作为人才培养途径之一融入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以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二、学科竞赛对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积极作用

为了适应日益发展的工业化对人才的需求,很多工科院校都鼓励、支持大学生参加学科活动,扩展专业视野,以达到培育创新型人才的目的。如文献[5]以机器人比赛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文献[6]以数学建模竞赛为载体培养应用型人才实践创新能力;文献[7]基于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探索了机械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文献[8]依托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等。学科竞赛是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选定竞赛题目及制定相关规则,在规定时间内以竞赛的方式,单独或以团队协作来完成竞赛要求任务的活动。学科竞赛具有探索性、创造性和科学性,能够激发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工作的能力,能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大学生的意志力、进取心、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经过竞赛的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对知识的认知能力、独立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都得到很大的提高[9]。在机械类专业性的学科竞赛中,如机器人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和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不仅考查学生的专业知识,同时也检验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学科竞赛会对学生提出如下一些要求[10]。1.应能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设计方案具有创新性,具备独立完成一项科学(工程)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2.运用所学的原理、定理、定义、法则等知识进行设计、计算和绘图,必要的时候会使用工具软件进行模拟仿真;3.了解所需器材的市场供应情况,应熟练使用传统机械加工设备和现代数控加工设备;4.在作品制作过程中学习团队协作的方法,体会团队精神,形成善于与他人合作的行为方式;5.熟悉技术文档的写作规范,撰写技术总结报告、设计计算说明书和加工工艺说明书等技术文档,熟练使用工具软件设计PPT、海报和视频等。从学科竞赛的设置及竞赛规则要求方面来看,将学科竞赛融入应用型机械类专业人才的实践教学体系中,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是十分有利且非常有必要的。

三、学科竞赛融入实践教学体系

(一)学科竞赛引导学科竞赛引导、指导机制构建。通过第二课堂鼓励和培养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活动,基于本科四年课程体系的承接关系,结合各类学科竞赛要求的专业基础素养和课程知识,我们构建了“分年级引导,各年级参与”和“双向选择,全程指导”的学科竞赛引导指导机制,即针对各类学科竞赛对专业知识的要求,分年级进行引导和鼓励,由专任教师指导,一至四年级均对应相关的学科竞赛,如表1所示。(二)学科竞赛融入实践教学体系。为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专业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我们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实验和集中实践环节进行了相应的教学内容改革,其中课程实验以增加综合性和创新性的实验项目开设,减少验证性实验项目的开设;集中实践环节加大实践项目的综合性,强化专业能力提升。即使这样,课堂教学和集中实践两个平台仍然不能强有力地支撑本专业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鉴于此,在课程实践体系的优化建设中,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行业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第二课堂中的学科竞赛活动的建设和开展,融合“课堂教学、集中实践环节、第二课堂”三个培养平台为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从第二课堂强化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升,实践教学体系结构的优化示意图如图1所示。(三)多学多学科开放性实验室共享平台。开放性实验室既适应现代企业对人才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工作,也为学生自主学习、学科竞赛备赛和科研训练提供了平台[11]。但是,学科竞赛的主题及要求是随着经济和社会需求发展而变化的,有的学科竞赛涉及学科的交叉融合。为更好地以开放性实验室支撑学科竞赛活动开展,促进学科竞赛对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本学院与相关学院协同,建立多学科开放性实验室共享平台,开放性实验室与其他交叉学科专业共享,以支撑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开放性实验室共享平台包括本学院建成的6个学生创新创业实验室(工作室),电气学院、计算机学院、土建学院的相关开放性实验室和工程基础训练中心,多学科开放性实验室共享平台包含实验室见表2。

四、成效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主要参加的学科竞赛

如表1所示,学生可在不同年级阶段选择参加各学科竞赛。为了便于统计分析,以本专业学生参加机械设计创新设计大赛情况及毕业设计质量情况来看培养效果。通过对学生普及学科竞赛内容及其对自身能力和素质提高的促进作用,开展新老生交流活动,让学生了解到学科竞赛对其自身实践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性,结合学科竞赛引导、指导机制的执行,统计近三届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报名的情况如图2所示。从近三届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报名的情况来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对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参与度明显提高,第九届学生报名人数几乎是第八届学生报名人数的一倍。另外通过分析报名学生所在的年级,其分布情况如图3所示。况的原因在于第七、第八届参赛报名是在比赛当年的前一年下半年组织宣传和启动选拔赛报名,此时新生已入学,只有少数大一学生参加。第九届比赛在总结前面几届竞赛的情况后,将组织宣传和启动选拔赛报名时间提前了将近半年,以增加学生的备赛时间,提高参赛作品的质量。此时新生还未入学,故出现大一学生较多且大四学生较少的情况。到实际的比赛时间,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主力仍然是二、三年级,这说明前述学科竞赛引导、指导机制的建立是合理的,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只是由于增加备赛时间的关系,需要调整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引导主要参与年级为一、二、三年级。毕业设计是高校毕业生毕业前最重要的综合性实践环节,相对于课程设计其更能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12-13]。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的实践创新能力基础是至关重要的。通过毕业设计质量来分析学科竞赛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是合理的。本院2018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优秀毕业设计统计情况如图4所示。2018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获得优秀的学生中,71.42%的学生曾参加过学科竞赛并获得良好的成绩。从毕业设计环节的考核情况来看,参加学科竞赛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良好的效果。

五、结语

软件设计大赛范文篇8

关键词:慕课;新特征

一、现有的教学方法研究

在国家大力支持建设MOOC的大背景环境下,高校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育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在高校中推出了共建共享优质课程,放开了部分选修课程,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的C语言为例简单从几个方面说明一下新的教学方法的实施内容:(一)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学习+线下授课(根据知识点可实现部分的课堂翻转)。(二)课内外学习分配。线上提前预习学习,注重重点知识点的讲解,遇到问题线上交流及线下课程讨论交流。线下学习,注重知识的连贯和综合实例的应用。动脑思考与动手实践,拓展思维深度和锻炼验证动手实践能力。时间比例为3:7。(三)课前教学视频。按照线下教学进度安排上传线上相关章节视频内容,线上视频比线下实际授课提前合适的进度。在视频中穿插问题避免学生刷课不看课。(四)自主学习任务。分出难易中,将比较容易的知识拿出来让学生自学,中等难度的结合线上视频预习,难度较大的结合线上知识点重点讲解反复学习和线下与授课老师交流讨论,与同学合作探究。(五)问题反馈。线上问题反馈时间可能不如线下及时,线上主要讨论学习本次知识点的相关问题,避免问题过于扩散。长线问题可放到线上。线下问题可分单知识点和综合知识点,与授课教师形成快速讲解。不断进行交流,改进线上线下的教学融合问题。(六)课堂学习活动。经过线上的预习,部分知识就可以实现课堂的翻转。最初可提前挑选优秀学生,帮学生备课,试讲课,指导学生的授课过程,达到授课能力的,可以安排课上的翻转。在学生中形成标杆和榜样,带动其他学生参与到课程学习中。课堂划分小组制,5~7人一组,有组长。设计组间的竞争,组内竞争和合作。避免两极分化严重的问题。课堂展示,参与者有份。合理划分任务。营造好的学习氛围。(七)课外作业,辅助资料建设。作业布置与题库建设,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负责题库的共同建设,既可以让学生有参与感和成就感。对自己的知识也可以起到验证和再次复习的作用。课外作业的批改也可以通过线上或线下的学生互评。扩大学生知识面,起到多次学习和巩固知识的目的。授课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搜集题库的方法和标准,对活动起到规范和审查的目的。(八)评价考核方式。注重过程式考核方式,线上的问题回答,讨论次数,视频的学习情况等都可以作为考核的比例纳入学生的最后考核。因为当前网络开放式课程对学生的考核不能确定就是本人参与考核,可以结合线下的可设计现场的考核方式,共同组成该课程的考核成绩。使用线上+线下授课结合的授课形式,对学生的考核加大了过程式考核,形式多样。实际授课中采用了项目驱动,案例驱动,翻转课堂等混合式教学方法。使用现代化网络教学平台,例如超星、雨课堂等。把丰富的网络资源作为学员复习课内容和拓展学习新知识的辅助教学手段。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传统课堂授课的学生参与度不高,开小差,教学效果差等问题,在过程式考核方式方法研究上还要进一步的细化和科学化。另外,校内外,国际交流更深入,更广阔。各个高校都引入了相应的企业进驻,或辅助学校的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加快了专业建设的社会化。学生与企业岗位的脱节情况有了一定的改善,但存在科技类企业较多,培训和参与面较窄,培养学生过于偏重与技术。技术水平面窄,对学生的后期发展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总之,在大数据互联网环境下,知识的获取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相应的课堂教学也应该作出相应的调整才能适应整个教学的发展要求。尤其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类技术更新速度快的专业课程。

二、大赛的开展现状

大赛种类繁多,进行了类别划分,目前,高校普遍认同的A,B,C类三类划分方法。大部分的大赛是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实践出结果,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相关的大赛为例。“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大数据挑战赛”“山东省大学生网络安全技能大赛”“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山东省大学大学生科技节”等赛事都是综合性考查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程序设计编写能力等。个别有企业参与组织。甚至企业为主办,题目的设置、过程的考察都由企业把握。企业参与赛事有增加的趋势。并且随着高精尖技术向企业的转移,企业和高校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在后期的大赛开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赛题过于偏重企业设备操作,赛事安排组织不够规范,收费没有具体的依据标准等。

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身的特点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个和计算机发展、网络发展、大数据发展、人工智能发展关联度高的学科专业,为其他的专业的深入研究发展提供了基础知识、技能保障。要时刻保持根基稳固,创新不改。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设置也在发生着变化,Python、数据可视化分析、算法分析等课程融入了计算机专业的建设中,人才培养方案里。但基础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依旧要保持。像软件工程、数据机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老牌课程依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不断推新,更新的大环境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面临着更新换代的大挑战。

四、慕课和大赛对教学改革的影响

慕课的普及让学生有了新的学习途径,其,目前慕课的开展课程都是以面向在校大学生群体。知识面和可选性对我们的教学课堂有了更大的冲击,其已经吸引不了学生、留不住学生,甚至没有了存在的意义。高校课堂再不进行教学改革,就违背了教学发展规律。结合慕课开展适应自己学生水平的课程,符合学生学习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是必然。随着大赛在高校的影响越来越深,对高校的专业建设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和社会所需求的岗位的脱节问题也凸现出来。高校要发展,人才要进步,一定要跟上社会的发展要求,企业对大赛的参与,大赛对高校的影响,三者对专业的设置和学生整体能力的提高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大赛给学生带来的是整个专业体系的进一步认识,尤其对低年级的学生知识体系的形成有很好的促进和帮助。整个知识的架构设置更合理。知识的前后顺序,知识脉络更清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实验环境能否满足新的课程技术要求。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已有的实验条件如果不能满足实验条件,阿里云、华为云等都有完整完善的实验环境,这些企业也需要大量的数据工程师,运维师来维护,扩展企业的影响力和未来的发展。而高校的学生,尤其是马上要走上社会且有一定专业础的应届毕业生,就是他们企业未来的血液。而大赛是提供给他们渗入高校提前预备人才的一个途径。为了长远的发展,企业在与高校的合作共建上有一个新的认识以及更加深入的沟通。

五、适应新的社会环境下的专业发展途径

立足应用型培养学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服务于应用型的培养,要明确自己的专业定位,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提供符合社会环境的新的大数据背景的实验环境、实验条件。结合慕课、企业等多方面的力量,打造与社会软接轨的综合性高技能人才。新媒体技术的引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新媒体的在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对新媒体技术的使用恰当运用。在实际的课堂中,灵活结合网络资源,整合到实际的教学环节中。实践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要体现出自己的鲜明特点,首先教师的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能跟得上,甚至超过目前的知识水平。组织一定的培训和挂职锻炼机会,让授课教师深入企业,真正结合自身知识融合企业技能。回归双师人才型培养。教师能力提升带动学生能力的提升。让学生也走出去,兄弟院校的交流,一流学科的学生交流,对学生自我定位有很大的帮助,让学生认识企业,认识知识的产业化过程,建设学生知识架构,主动学习,带动学习,年级联动,形成良性的循环。特色与个性化发展。结合学生学习特点,构建学生整体专业知识体系,注重学生素质发展,组建专业工作室,按兴趣划归小组,发挥大数据和互联网环境优势,参加专业性大赛,开阔学生眼界,促进教师和学生交流,扩大学习平台,与企业联合构建学科和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学生个性化、特色化发展,根据学生的发展,提供专业的延伸教育,在现有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开拓专业化课程,通过选修课、兴趣组等形式提供给学生。学科间融合,院系部合作,协同发展。

六、结论

本论文以大数据环境为研究背景,结合慕课与大赛,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的现状、新特征以及发展途径进行了阐述。

【参考文献】

[1]韩巍.慕课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趋势研究[J].黑龙江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5):157-158.

[2]任泽中,陈文娟.引入协同创新理念,优化高校创业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13(10):14.

软件设计大赛范文篇9

一、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拓宽实验领域,交叉融合

建立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强的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是高等学校教学环节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实验教学也是培养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造就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目前,高等学校实验教学内容的组成无外乎这样几个部分:认知实验、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以及研究型实验。这里涵盖了以实验技能和实验素质为主线,使学生掌握实验基础理论和基础的实验技能的专业实验基础阶段;以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主线,使学生学会自主查阅文献资料,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仪器和参数,培养综合分析能力的专业技术基础阶段;以培养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主线,通过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型实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的专业实验阶段[3]。认知实验和验证性实验是为了消化理解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途径,在一般情况下,可以采用多人一组,共同完成演示或操作,已达到认知和验证的目的。这里根据具体实验情况,合理安排时间长短。而对于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型实验,则必须制定出切实可行实验方案,学生必须开动脑筋想办法,精心设计,周密思考,甚至在一些危险实验中制定应急预案。这类实验一组3~5人,每人先单独设计一套实验方案,然后组内人员各自将方案论证,优化最佳方案,实施实验,这不仅培养学生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科学研究团队协作精神。拓宽实验领域、相关专业实验资源共享,交叉融合,在同类专业中拓宽专业口径。我校机械类专业共有三个,即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自)、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过控)、热能与动力工程(热动)。由于三个专业中的一些专业实验可以交叉融合,这样不仅弥补了专业实验单一、又增加了设计性、综合性和研究型实验内容。更重要的是拓宽了机械类专业的口径,增加了实践内容,锻炼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真正意义上形成了“厚基础、重实践、宽口径、求创新”的理论与实践并重的鲜明育人特色。同时,在实验室开放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由于以往单一专业学生数、实验内容较少,一些专业实验室开放只是一种形式,实验教师工作量不饱和,工作热情不高,严重影响了实验教师的积极性。另外,实验室开放后,对于一些在某些技术方面或领域有兴趣和特长的学生来说,也为学生个性发展搭建了环境平台。目前,我校这三个专业的专业实验数目按上述专业顺序分别为24个、16个、14个,其中设计性、综合性和研究型实验分别为16个、10个和8个,这些实验中。通过制定鼓励政策,鼓励学生在相关机械专业中选择一些实验,如基本实验之外,多做一些实验可以作为公选课学分,或作为工程实践学分等等。这样有力地弥补了实践环节短缺的问题。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循序渐进的实验模式,专业间的融合与交叉,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实验兴趣和科学研究的热情,拓宽了实验领域和专业口径,将多门课程知识综合运用,提高了学生将知识交叉融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加强生产实习教学环节,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做中学、学中做

生产实习是高等工科院校在校学生将所学理论专业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从而实现学以致用的重要途径。生产实习的目的是通过现场实习,目睹实物或图纸,了解机器设备零部件结构、加工、检验、装配工艺,整机或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机器设备结构、功能、原理和用途等特性,使学生树立起实际工程应用的概念和初步培养用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生产实习包括校内和校外两个部分。实习基地建设是实现实习教学目的的关键,包括校内实习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主要是观看录像、模拟仿真、拆装实践,拆装实践的机器设备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是购买的一些小型机器设备,如往复式压缩机、小型换热器以及一些机器部件等,另一部分是多年来从工厂收集来的退役设备,包括L型压缩机、旋风分离器、列管换热器等设备,较好满足校内实习的需要。近些年来,随着现代社会制造业的发展,传统的校外实习模式与实习内容日益受到挑战,绝大多数大型企业不欢迎学生“来访”,由于国家尚无在企业中建设实习基地,使企业没有任何责任和义务承担实习任务。同时,由于企业追求经济效益和安全生产,接收学生实习的积极性自然不高,更谈不上主动性。针对这种情况,采用边实习、边上课,即做中学、学中做的模式。具体做法是,针对厂内实习的相关内容,采用11进行课堂教学。例如,过控专业在第六学期开设的《过程设备设计》专业课,由于近几年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计划学时已由历史的100学时左右降到目前的64学时,这是一门核心专业课,内容繁多,主要包括压力容器理论部分和设备部分,如果将课堂教学面面俱到,教学效果非常不理想,但是,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把主要精力用在理论部分,设备部分在课堂上概要了解,主要在实习期间针对实习现场设备,再回到课堂讲解。由于前期课堂教学中扎实的理论基础,在这一阶段的课堂讲解中,联系实际,学生接受容易,兴趣浓厚,不仅省时省力,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专业的深刻理解,并取得显著效果,既克服了只局限厂内实习困难,又可实现理论与实践真正有机结合的教学手段,不仅很好满足实习需要,也取得了教学改革的一些经验,为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目前在我校机械类专业中,广泛推广,已初见成效[4]。

三、加强机械创新设计平台建设,丰富科技文化活动

不同专业的机械大类学生合作创新,组建科技活动小组。成立科技活动小组,组织科技活动,倡导创新设计,鼓励参加学科竞赛,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利用我校国家CAD培训基地,对机械类的学生进行AutoCAD、Soliword、UG、PRO/E等软件设计的技术技能培训,并成立了由不同专业(机自、过控、热动、工业设计专业等)学生组建的科技小组,发挥本专业的优势,交叉融合,相互促进,联手协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参加国家举办的各级各类创新设计大赛,已经雄辩地证明,此举效果显著[5]。创新设计指导思想始终贯穿各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之中。在教学的各设计环节,针对学生自然情况,因材施教。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以基本的技能训练为主,传统的设计题目和设计内容必不可少,如《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中的齿轮减速器设计是非常传统的题目,有系统的设计指导书,且非常成熟,难以创新,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这样的题目能够较好满足学生的基础训练。但是,对于一些比较优秀的学生来说,设计这样的题目无疑是一种“浪费”,有“大材小用”之嫌,当然,基础训练不能或缺,优秀学生只需用短暂的时间,将这部分基础的东西,浏览一遍即可,更主要的经历应该放在创新设计内容上来,选择一些同样能够得到相应的训练、又能创新的新颖的题目,利用现代化设计手段进行创新设计,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性,这对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我校机械类专业今年的《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有所改革,其中就有几组学生选取了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的一些好的题目作为课程设计内容,事实证明,效果非常好。既得到了基础训练,又有独特的创新设计,同时为参加创新设计大赛做了充分准备,可谓一举双得。

四、大力加强工程型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最基本的教学建设,而工程型教师队伍则是提高工程教育质量的关键。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绝大部分是从学校到学校,虽然学历层次较高,但自身对工程实践了解甚少,只读书本、缺乏社会实践,目前仍然是高校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的通病。因此要大力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力度,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支持和鼓励从事专业教学的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学习技术、顶岗实践、积累经验,提高工程实践能力,使其成长为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型教师[6-7]。我校在积极响应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机械类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已被列入教育部计划”)的同时,制定支持和鼓励政策,要求年轻教师每年至少到与专业相关的工厂实践3个月以上,中年教师至少1个月以上,实践结束后由企业写出鉴定,装入个人档案。以老带新,实施年轻教师导师制,形成老中青三结合的教师队伍。对于比较年轻、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通过多种方式配备指导教师。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式:在课程组中,选配实践经验丰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效果好的教师作为导师,通过演练、听课、督导、助教、集体备课等形式,提高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并始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着力打造工程型、创新型教师队伍。利用指导各级各类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机会,为年轻教师提供锻炼的机会。选配工程实践经验丰富、工程技术娴熟、创新能力强的教师为主导教师,年轻教师作为副导教师,通过创新设计,加工制造、动画模拟制作等形式,大大提高了年轻教师的工程素质,培养了年轻教师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也充分发挥了年轻教师对现代化设计手段运用。通过聘请有建树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技能专家联合指导毕业设计和工程讲座,提高学生和教师对工程设计规范、法规、标准的学习和了解,弥补了教师在指导工作中工程设计经验的缺乏。通过专、兼职教师的相互交流、联合指导毕业设计和工程讲座,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和效果,同时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工程能力,一举双得。通过几年的实践,成效明显。

五、结论及取得成效

软件设计大赛范文篇10

关键词:“采芝斋”;标志设计;教学理念

艺术设计教育活动的开展需要将思政教育、美学素养、传统文化和设计能力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本文以标志设计课程中的“标志设计的基本流程”为主题展开教学,与思政相关理念相结合,对“采芝斋”标志的软件设计图进行教学探索。

一、“采芝斋”标志设计课程的教学思路

以视觉传播设计专业标志设计课程为例,课程通过在标志设计课内对苏州传统老字号“采芝斋”品牌形象进行标志再设计的实践训练,鼓励学生寻找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以实现专业技能训练与思政教育的同步落实,挖掘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意识和潜力。另外,整个教学过程依托超星学习通平台、XMind思维导图软件和数位板进行标志的草图绘制,依托AI和PS设计软件完成“采芝斋”标志的软件设计图,紧扣企业设计规范,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采芝斋”标志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

标志设计课的教学目标有:使学生了解标志的特点和构成、设计技法等基本知识;通过设计实践,让学生学习标志的创作方法与原则,熟练掌握设计标志的基本过程;培养学生规范化操作意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传承发扬工匠精神。另外,本案例的设计旨在通过标志设计的实践过程,立足艺术设计学科的特殊视野、理论和方法,创新标志设计专业课程话语体系,实现标志设计专业授课中知识的传授与学生价值引导的有机统一,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隐形课程思政目的,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由典型案例2008年北京奥运会标志设计的内涵、技巧、手法讲解的剖析,引入苏州的传统文化品牌代表“采芝斋”的标志设计,引导学生了解包括家乡本土文化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而引导学生加强文化自信。第二,以实地走访、调研形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培育学生的职业精神,将专业课程和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形成协同育人机制。第三,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增进其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认同,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实践设计过程,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会团结、分工、协作。

三、“采芝斋”标志设计课程的教学情况分析

标志设计是艺术设计专业重要的专业设计课程之一,是学生掌握相关设计知识的有效途径。本课以视觉传达专业岗位职业要求为教学目标,通过理实一体的教学,让学生掌握标志设计基本流程,以开发学生对老字号“采芝斋”的传承和创新性设计为过程目标,实现专业技能训练与思政教育的同步落实。依托企业指导,力求完整呈现标志设计的全过程,为日后的岗位需求奠定基础。本课授课对象是高职视觉传达专业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学过字体设计、版式设计、广告设计等课程,具备基本图形创意能力,熟练掌握PS、CDR等设计软件。学生学习态度积极认真,思想活跃,选取的案例来自学生的身边,对“采芝斋”的标志设计有一定的学习积极性。

四、“采芝斋”标志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

第一,课堂讲授。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结合“采芝斋”的苏州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和文化自信,引导学生从专业设计师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引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标志设计,解析优秀设计典型,培养学生成为未来设计师的职业敬畏感,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第二,实地走访、调研等形式。课上观看相关视频,使学生既深入了解“采芝斋”的品牌故事,同时也增强学生爱苏州、爱国的情怀。学生对“采芝斋”标志设计产生浓厚的兴趣,可以为其以后在平面设计专业领域有所作为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三,通过观摩案例、参与比赛,学生能够体会到作为设计师所应该具有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荣誉感,青年学生正应当肩负起创新传统老字号视觉形象设计的任务,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代代传承。同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参加苏州市“紫金奖”文化创意设计大赛,鼓励学生为设计老字号品牌承担起一份责任,同时使学生通过比赛的过程感悟设计的严谨性和获奖后的荣誉感。

五、“采芝斋”标志设计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

(一)课前准备

通过实地走访、网络资源等形式对“采芝斋”企业市场进行调研,收集苏州传统文化素材,收集喜欢的老字号包装设计,并完成课前分组。教师通过学习平台市场调研任务,发放任务单,了解学生搜集资料出现的疑问和需求,收集视频,梳理教学设计细节。此环节以实地走访、调研形式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职业素养,形成协同育人机制。

(二)课堂实施

本课堂采用案例分析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层层引导,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使学生逐步找到设计主题,并能进行标志的草图绘制和软件制作。环节一:教师展示案例,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进行案例赏析,播放视频并提出问题,如设计师为什么要这么设计?标志表达什么情感?从这个标志中你能寻找到哪些中国文化元素?从文化、设计与审美的角度,引导学生品味它的美,挖掘它的深厚内涵。此环节充分体现了民族自信的理念。同时让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老字号品牌故事,鼓励学生发掘苏州传统老字号“采芝斋”的品牌故事,感受品牌背后的文化魅力。环节二:确定设计主题。通过复习知识,明确标志的分类、标志设计的创意形式、标志设计的元素和特点,进而层层递进,明确“采芝斋”的标志设计主题,即“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此过程引导学生深刻体会设计应以人为本,在做好了充分的调研基础之上的设计才是站得住脚、经得起考验的作品。环节三:草图绘制。以思维导图形式对“采芝斋”标志进行组合创意的创新性讨论,小组结合思维导图圈出选取的地方元素,并阐述设计意图,绘制标志草图。利用思维导图突破教学重点,精确设计主体定位,通过“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模式,秉持传承中创新、创新中传承的理念,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入认知。鼓励学生大胆阐述设计意图,并在设计中挖掘更多的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创新性设计,提升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自豪感。环节四:软件绘制。在明确草图的基础上绘制“采芝斋”标志,以看示范、测实训和纠问题三个教学过程,引导设计步骤的规范操作。环节五:师生评,企业评。组织各小组代表上台进行设计展示汇报,重点讲解“采芝斋”标志设计思路和设计意图,连线企业学院导师进行在线点评,评选优秀小组创意设计。

六、“采芝斋”标志设计课程的课后提升

课后完善设计稿,将做好的“采芝斋”标志设计融入系列包装的视觉设计,网上投稿,参加“紫金奖”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厚植学生爱家乡、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七、“采芝斋”标志设计课程的教学反思

(一)转变传统专业课教学理念

本课程在教学目标的制订过程中深度拓展了教学内容,通过对标志设计课程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进行探讨,挖掘标志设计课程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使标志设计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教学过程中,同学们进一步深化了对标志设计创新的认识,进而加强了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同时,通过与企业导师交流的过程,增强了学生关于商标保护法等法制意识。

(二)构建“学中做、做中学”的学生主导型课堂

以项目实施为职业导向,将专业与职场结合,依托企业需求开展教学,锻炼学生实际设计能力,强化学生职业感。从教学过程来看,课前学生搜集资料,学生构建思维导图,完成作品设计,课后学生点评,优化设计作品,各个环节都极其关注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从教学效果来看,在案例式教学、网络深度讨论、角色体验等活动中,学生通过实践参与和设计思考,实现认知、情感、理性和行为的认同。大部分学生根据“采芝斋”品牌定位,选取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创意表现设计,并按照规范绘制文字,达成教学目标,部分作品得到企业好评,学习平台显示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