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乡村振兴的设想十篇

时间:2023-09-20 17:55:00

对乡村振兴的设想

对乡村振兴的设想篇1

【关键词】高职学生;社会实践;乡村文化振兴

文化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和“魂”,它不但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柱,而且为乡村振兴始终沿着持续健康的发展道路定位导航。没有乡村的文化振兴,难以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使命。作为与地方经济发展最紧密联系的高职院校具有服务乡村振兴的优势,高职院校每年暑假都要组织数量庞大的学生开展“三下乡”志愿者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其中送文化下乡是“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重要内容之一,因此高职院校要充分发动学生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探索繁荣乡村文化的各种途径,助推乡村文化振兴。

一、乡村文化振兴的内涵

关于乡村文化振兴,学术界对此进行多方面的探讨,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如范建华、秦会朵从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角度出发提出乡村文化振兴是在继承原有优秀乡土文化基础上,与当今社会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有机融合,形成为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作出贡献的具有中国特色乡土的文化。李军明、向轼认为乡村文化振兴是对原有乡村文化进行重新整合构建成符合当今时代要求的新型乡村文化。孙喜红、贾乐耀、陆卫明从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角度出发提出乡村文化振兴是满足农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需要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现实需求。沙垚、王昊从主体、空间、时间、实践的四维框架出发认为乡村文化振兴是以农民为主体的文化、能够激发乡村内生动力的文化、能重新钩连历史和当代的文化、也能超越职业化的文化实践。从上述所列的内涵可以看出,学术界对于乡村文化振兴内涵的表述虽然不同,但是他们所表述的都体现了共性的东西对原有文化的重新构建。综上观点,笔者认为乡村文化振兴是对原有传统乡土文化的重新构建,在重构的过程中通过剔除其不合时宜的传统乡土文化因子,顺应时展潮流,融合现代优秀文化因子,从而把乡村文化打造成具有独特韵味的与时代潮流相适应的优秀乡土文化,从而使传统的乡土文化得以振兴。

二、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意义

(一)乡村文化振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价值引领。乡村振兴包括产业、人才、文化、组织、生态五方面统一协调发展的全面振兴,其中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在乡村振兴中起价值引领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通过挖掘乡土文化资源形成乡村文化产业拉动乡村产业振兴。我国在几千年的农业耕作实践中,形成了许多各有特色的乡土文化,这种经过长期改造、传承和发展积淀而成的文化资源形成乡村文化产业,以此拉动乡村产业振兴。二是通过挖掘乡土文化中蕴含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生态理念,帮助农民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优化乡村生态环境促进乡村生态振兴。三是通过挖掘传统乡村社会中长期形成的治理智慧,如乡规民约、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和准则、淳朴民风等促进乡村组织振兴。四是通过挖掘古代商人长期在外闯荡过程中形成的“注重诚信”、“敢于打拼”、“勤俭致富”等的优良品质激发农民创业活力促进社会振兴。(二)乡村文化振兴是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要求。总书记强调:“我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1]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在几千年漫长的农耕社会所积淀的农耕文化基础上孕育出来的,传统的农耕文化是整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和源泉,是中华文明流传至今生生不息的灵魂,传统的农耕文明在凝聚乡村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代表传统文化传承的农耕文明不断受城市文化的冲击,广大乡村地区田园牧歌式的乡村生活不复存在,淳朴、敦厚的民风逐渐衰落,这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不但造成了一定的冲击,而且导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在乡村的逐渐流失。因此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是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要求。(三)乡村文化振兴是满足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内在要求。总书记强调指出:“人类社会与动物界的最大区别就是人是有精神需求的,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时时刻刻都存在。”[2]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乡村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农民对物质需求基本得到满足,随着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期盼有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但从总体上看,当前我国乡村文化建设步伐滞后,跟不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难以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改变落后的农村文化面貌,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期盼和需求。

三、高职学生社会实践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的途径

(一)助推乡村思想道德建设,提升乡村文明水平。思想道德建设在乡村文化振兴进程中起着引领和指导作用。因此,乡村文化振兴首先要大力推进村民思想道德建设,切实提高广大村民和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水平。高职学生可以利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活动,借助于高职院校思想道德教育优势,积极参加到乡村思想道德的建设中去。一方面,高职学生可以通过挂职锻炼等方式与深入各乡镇党支部,并与之结对共建,还可邀请本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他们作新时代党的最新方针政策的专题报告,提高村民特别是党员干部的政治站位和政治理论素养。另一方面,高职学生通过参与举办一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帮助广大乡村群众树立正解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明辨是非,在传承优秀地方文化的基础上去其陈观陋习,全面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跟时代步伐,真正做到“听党话,跟党走”。(二)助推拓展乡村文化资源,推动乡村文化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乡村基层文化机构的建设与发展,这给乡村文化带来了新的活力,为乡村文化建设开启新征程,但还存在着文化资源缺乏、文化内容单一、文化建设可持续性不强的问题。高职学生社会实践的加入,可以拓展乡村文化资源,推动乡村文化可持续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一是高职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学校丰富的文化资源,给予乡村文化建设的直接的帮助。二是高职学生通过开展以乡村文化振兴为主题的社会实践调研活动,深入农村并协同乡村文化人员共同挖掘当地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乡村文化内涵,增厚地方文化底蕴,增强地方文化自信。三是高职学生可以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帮助乡村建立电子图书馆,集合网上文化资源,这不但实现高职院校与乡村基层文化机构可共享图书资源,而且还能引领村民健康学习,拓展网络文化资源。四是高职学生利用自身社会活动面广和活动能力强的优势,向社会各界宣讲乡村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向乡村文化机构捐赠、捐购其所需要的书刊资料,联系城市各类文化组织给乡村基层文化机构传经送宝,不断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活力。(三)助推开展乡村文化活动,提升乡村文化品位。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一系列的乡村文化活动进行,因此乡村文化活动是乡村文化发挥作用的主渠道、主阵地,对于提高乡村群众文化品位具有重要意义。高职学生社会实践助力乡村文化活动具有天然优势。一是高职学生既可以为乡村文化活动出谋划策,也可以出人出力,协助乡村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具有朝气活力高职学生的参与不但为这些活动增光添彩,而且大大增强活动效果。二是高职学生发挥高职院校自身文化优势,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独立为村民举办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宣传活动。三是提升乡村文化活动品位,促进乡村文化活动繁荣发展,从“送文化下乡”到“种文化下乡”,发挥高职学生较高的文化活动能力,通过言传身教,帮助乡村党员干部和群众提升组织和参与乡村文化活动的能力。(四)助推创建乡村特色文化,培树乡村文化品牌。乡村特色文化,既是乡村文化品牌的源泉,也是乡村文化中的精华,更是乡村文化的生命力所在,挖掘和创建乡村特色文化,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高职学生可以借助本校具有文化研究资料和自身人才的优势,在开展社会实践时,协同乡村文化干部和当地有较高文化修养的行家里手,从历史、地方、经济、人文、区位等方面入手,挖掘或策划乡村文化品牌,寻找可以打响乡村文化品牌的路径和内容。具体可以通过查阅当地乡村文化的历史文献资料,通过文献资料疏理并挖掘当地乡村文化的特色和亮点,着力打造乡村特色文化名片。也可以通过实地调研和走访相关人物,深入了解乡村特色文化传承,形成相应的调研报告,为创建乡村特色文化提出合理化建议。同时加强宣传推广,实现乡村特色文化与文化旅游、文化产品相结合,打造响亮的乡村特色文化品牌。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学生社会实践参与乡村文化建设,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前景广阔。为了进一步地发挥高职学生社会实践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作用,还需要高校、地方政府与乡村的通力合作,进行无缝对接,资源共享,并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创新。

【参考文献】

[1]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N].人民日报,2018-9-23(1)

[2].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14

[3]宋小霞,王婷婷.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与“魂”[J].山东社会科学,2019,4:176~181

对乡村振兴的设想篇2

2021年*月

此次学习的时间虽然不长,但知识量大,内容丰富,涉及面广,让我对**的乡村振兴陷入了深深地沉思。下面我就此次学习的内容谈谈自己的收获以及对**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思考。

一、此次培训的主要收获

本次培训共包括8场专题讲座:《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趋势与新业态》、《公共危机处理与舆论引导》、《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浙江经验》、《全域旅游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五水共治、美丽河湖、美丽乡村:关键技术、教训、对策及其全国意义》、《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现代农业创新发展与乡村振兴》;2场现场教学:《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村(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鲁家村(田园综合体、田园党建)》。经过这五天紧张的学习,感到收获很多。

(一)要有“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现实担当。

乡村振兴是个长远工程、系统工程,不能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在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就已明确了时间表和路线图: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三农”发展与国家现代化蓝图的时间节点是一致的。可以说,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一环。

目前中央已制定出台了乡村振兴2018年到2022年的战略规划,我县也正在制定乡村振兴的战略规划和“五个振兴”工作方案。下步,关键是如何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地抓好落实。纵观浙江省乡村振兴的经验,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万村景区化”再到“大花园”建设,无不是靠一任接着一任干,才取得了今天的硕果。正如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婉飞在介绍“千岛湖”成功经验时所讲:“浙江省最大的经验就是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久久为功,有足够的历史耐心和匠心。”

(二)要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此次培训的第五天,我们前往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村(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进行现场教学。

(三)要有“敢闯、敢干”的创新精神。

浙大城乡规划院高级规划师、浙大亚太休闲研究中心研究员曹毅在总结浙江的成功经验时,在人的因素上用了“敢闯、敢干”2个词来形容。浙江民营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是众所周知的,但是创新之花离不开培育她的土壤,这中间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应该说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基层干部“敢闯、敢干”的精神,是浙江经济繁荣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比如,在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上,浙江省探索的“抱团飞地”(将贫困村、薄弱村用地指标集约打包和城郊用地指标置换)模式,就很值得学习借鉴。比如,当年“淘宝大学”大学生创业的做法曾经受到非议,但是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在成就了一批年轻人的财富梦想的同时,也引领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风。比如,鲁家村小火车的铁轨就是修在机耕道上,引领了政策上的创新。

同时,授课老师充分肯定了目前的“大棚房”清理工作当中各级政府所取得的成就,但是也不乏一些识别不准确,以大棚房的名义遏制了当地经济发展的事例。这就要求当地政府要有“敢闯、敢干”的创新精神,敢于担担子,为当地经济的腾飞扫除障碍。

(四)要有尊重城乡发展规律的科学观念。

做任何事情都应该遵循其内在的科学规律。比如,乡村振兴必须要有产业的振兴作为基础和前提,只有产业兴旺才能壮大村集体经济,才会实现生活富裕。而产业的兴旺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作为代价,必须是生态宜居的,否则这样的产业是不可持续的。“世界竹子看中国,中国竹子看**”,**竹企总数已经有1200多家,2018年总产值225亿元,全国第一。

浙江省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发展乡村旅游,在政策上要灵活,要在不违反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充分保障农民权益的基础上,搞活经营权;要做好农民增收、市民良好体验相结合的文章,做好旅游开发和生态保护相结合的文章,政府在规划、引导和规范上多做工作,充分发挥基础群众的创造力和市场的调节力,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三赢”。

二、对**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思考

(一)强化规划引领。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农业农村发展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乡村居民住房条件极大改善,生活品质极大提升。农村的生活习惯、生产方式和居住环境发生了一系列改变。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规划先行,针对乡村资源要素的配置、土地开发利用、耕地保护及经济、生态、社会的发展,制定好近期和远期发展目标规划,既突出功能统筹、产业融合,又强调生态文明和城乡共融发展,做好人与自然、资源与生态、发展与环境的融合,增强规划的可行性和长远性,让规划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为我县农业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打下基础。

(二)充分激活主体。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们一定要明白:乡村振兴是为了谁、该依靠谁?乡村振兴必须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一切为了农民、一切依靠农民。在出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政策文件过程当中,必须充分搜集民情、征求民意,确保政策能够落实落地。只有尊重农民的意愿、维护农民的利益、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才能激发广大农民振兴乡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才能真正达成。

(三)强调久久为功。

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乡村振兴按“三步走”战略部署,2050年全面建成,这一战略设计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视为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在推进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我们的城镇化进程还没有结束,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趋势并没有发生转变。要按照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和阶段划分,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一张蓝图绘到底,避免一哄而上,既要有战略决心,又要有历史耐心。

(四)完善乡村振兴工作的体制机制。

乡村振兴工作在中央、省、市级层面主要起综合协调的作用,而具体的实施主体是县乡一级。建议县实施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配齐相关人员,办公室设常务副主任一名、副主任两名,办公室内设产业生态组、乡风治理组、综合组、督察组,每个小组配备两名工作人员,总计11人。牵头乡村振兴具体任务的县直单位及16个乡镇(经开新区)必须明确由单位一把手负主责,确定一名分管领导,明确一位专职办公室主任。同时完善乡村振兴工作的考核奖惩机制,建议参照县脱贫攻坚模式。

(五)增加乡村振兴的投入。

一要整合财政资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理念,使公共资源配置优先向“三农”倾斜。要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领作用,建议县级成立涉农项目资金整合领导小组,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作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和政府投资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优化财政支农投入供给,加强财政支农政策顶层设计,理顺涉农资金管理体系,创新涉农资金使用管理机制,改革和完善农村投融资体制,切实提升国家支农政策效果和支农资金使用效益。

二要创新农村金融。金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要完善我县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强化金融服务方式创新,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和水平。要坚持农村金融改革正确方向,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需求,逐步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规模和覆盖面,加快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竞争适度、风险可控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

三要吸引工商资本下乡。工商资本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他们中的大部分从农村走出来,天然的熟悉农业、亲近农民,是乡村振兴的资源和机遇。同时,乡村振兴战略也为他们返乡干事创业带来了机会。当前工商资本下乡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投资农业的风险较大,投资环境较为复杂,固定资产无保障,回本周期较长。政府应当出台相关政策优化投资环境,遵循市场规律,在保障工商资本下乡同时也要维护好农民的根本利益,让更多的工商资本在乡村振兴中大有作为。

四要汇集全社会力量。要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技能人才等,通过各种方式回馈故里建设乡村。

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学员心得体第二篇

“*月春光好,正是读书时”。在春光明媚的*月,我有幸到百年名校——**大学学习,五天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仿佛经历了一次文化之旅,一场视听盛宴。培训结束后,仍然回味悠长,也引发了我对于乡村振兴的一些思考……

党的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乡村振兴就是要以农村经济为基础,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我认为建设美丽乡村始终都离不开文化。

文化是生态宜居的守护者。说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要“看的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村的青山绿水是我们耐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中国自古以来就讲究遵循自然法则而生存。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生态文明观,让人们懂得“仁民爱物”,发自内心崇尚自然,珍惜环境,才能从根本上守护住我们的青山绿水。

“乡愁”对于乡村来说是对乡土文脉和故土文化的记忆。乡愁可能是一棵长在村头的古树,可能是一间破旧的祠堂,可能是一出家乡的戏曲,还可能只是一位儿时的玩伴。这就需要加强对遗址遗迹、宗族祠堂、田野文物的开发保护,传承乡村文脉,让村民在精神上有归属感。让更多乡贤回到故土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承,建设美丽乡村。

文化是产业兴旺的金钥匙。乡村产业无论是农业还是第三产业,都需要注入文化内涵,否则就不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我们平利是女娲故里,中国名茶之乡。当我们的茶饮产业注入文化内涵,整合品牌力量,平利的绞股蓝和绿茶也会像西湖龙井、武夷山大红袍一样名扬*海。到那时,我们卖的就不仅仅是茶而是健康和文化。

谈到乡村振兴就会想到乡村旅游。而乡村旅游的持续蓬勃发展,更要注重挖掘文化内涵。一个地方的历史积淀、气候环境、风土人情、饮食起居,风俗习惯等等构成了一个地方的地域文化,而这种文化带给人们的是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精神体验。譬如,有人喜欢“大漠孤烟直”的苍凉,有人喜欢“海上生明月”的意境。我们要做的就是深入挖掘本地的地域文化,让每一个来平利旅游的客人感受到这片土地与众不同的魅力。

文化是乡风文明的约束力。“仁义礼智信、诚孝检勤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在党的报告中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在乡村振兴中,如果我们充分发掘乡规民约、族谱家训这些道德资源,发挥身边榜样的力量。让向善向美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人心、引领道德、淳化民风,那么“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邻里和睦”等等都会成为村民发自内心的尊崇。

农村的公共文化建设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只有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才能保障村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提高乡村文体活动质量,让广大村民在丰富的文化体验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

《周易·贲卦·彖传》中解释文化,“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是有形的,更是无形的,它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三观”和生活方式,要想振兴乡村,就得以文化铸魂。有了灵魂的乡村便有了生机和活力,有了青山绿水和乡愁,有了希望和未来。

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学员心得体第三篇

党的提出,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个矛盾其实最主要的症结就在于乡村和城市发展不平衡,城市占据了大量的发展资源,越来越多的青壮年走出农村,走向城市,乡村成为了“养老集聚地”,导致了乡村原本就落后的形势更加严峻。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也不能少,在这发展的攻坚期,“乡村振兴”应运而生。我们作为一名人民警察,要树立实干精神、创新精神,艰苦奋斗、不断学习,确实在乡村振兴中保好驾护好航。

乡村振兴,勿自以为是,需维护核心。历史进程的发展,众多事例证明,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民群众必须牢牢团结在党的身边。从革命时期,我党团结人民创造性的找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到新社会主义初级探索阶段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步伐,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这都是在我党伟大领导下取得的卓越成果。面对新时代,新时代,新挑战,我们依然围绕团结在党身边,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是我们

乡村振兴战略的创造者、指导者。

乡村振兴,勿好高骛远,需脚踏实地。我国农业人口之多,耕地面积之广都印证着乡村在我国的重要程度。乡村在我们工作的第一线,振兴乡村要求我们脚踏实地、扎根基层,要求我们充满斗志、不畏艰苦,要求我们担当作为、开拓进取。我们要切实发扬发挥“红船精神”,要想作为、有作为、善作为,学习李保国、廖俊波扎根基层、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要做好把政策接地气的践行者,让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党的暖风,让“乡村振兴”不是一句空话。

对乡村振兴的设想篇3

奋力开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新局面

2019年5月至9月我参加定西市干部网络培训班,培训期间通过近网络研修学习,我聆听了各位专家的专题讲座,使我进一步懂得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乡镇振兴各方面政策方针。培训学习目标明确、安排紧凑充实,让我受益匪浅。

一是认识更高了。通过培训,更加深入地领会了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是一项极其重要、极其严肃的政治任务,进一步增强了做好扶贫工作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三农”工作重要思想、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省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陇原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二是思路更清了。《甘肃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进一步明确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时间表、路线图,我们将按照乡村振兴指标体系,细化措施,扎实工作,确保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落细落实落到位,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着眼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新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新特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对“三农”工作作出的新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全省上下一定要充分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举全省之力,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加快乡村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对乡村振兴的设想篇4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乡村经济;乡村振兴战略

要解决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经济产业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将外部资金资源导入乡村地区,促使乡村地区有能力推动经济产业发展,随后再偿债,这与金融业务的基本流程非常契合,因此金融服务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渠道。但传统金融服务并不能满足现代乡村产业经济的发展需求,一方面传统金融服务能予以乡村地区的资金并不多,另一方面传统金融服务需要人来回奔波,业务办理流程耗时耗力,这些现象使得早期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遭遇较大阻碍。而这些问题在互联网金融服务下迎刃而解,金融企业可以借助互联网与农民联系,实现业务办理,依靠互联网信息对用户信息进行审核,若审核通过能予以大量资金,因此现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要紧贴互联网金融服务。

一、互联网金融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关系

(一)互联网金融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撑

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必须为乡村经济产业提供经济资源,使其有能力发展创新,最终在乡村地区构建完整、有特色的产业环境,这样乡村的经济产出能力就会大幅提高,这也是该战略的最终目的。因此,摆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面前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为产业经济提供充足的经济资源,这一问题单纯依靠地方政府的经济扶持是难以解决的,必须找到稳定的、强力的经济来源,互联网金融无疑可以充当这一角色,即互联网金融企业可以在乡村地区推广金融APP,使农民通过APP办理金融业务,而农民获得资金之后就能开展创新创业活动,逐渐形成产业,这个过程就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说明互联网金融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撑[1]。

(二)乡村振兴战略是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助力

从互联网金融行业角度看,该行业内各企业的活动都是为了谋求个体发展,间接推动行业发展,因此企业面对的问题就是如何实现发展,这需要企业大量开发外部资源,包括用户资源与市场资源,但在该行业的长期发展下,城市环境的用户资源及市场资源已经接近饱和,开发空间相对狭窄,因此金融企业要转变思路,开拓新用户,开创新市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使得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业务范围开拓到乡村地区,这些地区以往很少与金融接触,对于互联网金融企业而言乡村地区就是新市场,农民就是新用户,企业一方面可以开发农民资源,增长新用户,另一方面也能在乡村地区开创服务站点或成立新企业,实现市场开拓。可见,乡村振兴战略为互联网金融行业带来了巨大助力,有利于企业乃至行业发展。另外,乡村地区人数众多,且具有大量内生需求,乡村地区的潜在价值庞大,这同样说明互联网金融有必要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服务。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

(一)破除困境,构建健全体系

在互联网金融服务下,乡村振兴战略得到强有力的支撑。为了降低风险,地方政府、金融企业等组织在实施之前必须认真分析战略实施中的风险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要先解决问题,构建健全的战略实施体系,才能充分发挥互联网金融的服务效用,推动战略顺利实施。互联网金融下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主要困境与破除方法主要有两个方面。1.法律保障力度低。互联网金融本身是新时代下的产物,我国以往设立的有关金融安全保障的法律体系并未涉及互联网金融,且现代相关法律体系还没有来得及作出调整。例如,中国人民银行、国家财政部等五部委在2019年出台了《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通过金融服务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但《意见》中并没有互联网金融专项政策与法律规章,基本上是针对传统金融服务的。因此,在当前法律体系下,互联网金融中的一些风险阻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分割了互联网金融与乡村地区的关系,很多农民在接触互联网金融服务之后,担心金融企业设定的偿债额过高,导致自身无力偿还,现有法律对金融业务的每期偿还额都有限制,只是这些法律规定未能适用于互联网金融,使得农民不愿意办理互联网金融业务[2]。要解决这一问题,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之前就要加强互联网金融法律体系建设,为农民或互联网金融企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同时借助地方政策,正确引导互联网金融企业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服务,密切互联网金融与乡村地区的关系,最终破除困境。在法律体系建设中,可以参考现有法律的偿还额限制条款,针对互联网金融同样设立偿还额限制条款,打消农民的顾虑;在政策方面,地方政府应当引导互联网金融企业优待农民,尽可能降低偿还额,使得互联网金融更容易被农民接受,密切互联网金融与乡村地区的关系,借助强有力的法律保障,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2.农民征信缺失、风险防控体系缺陷。互联网金融业务存在的风险都有双向性,即同时针对互联网金融企业与用户,互联网金融企业为了避免自身承受风险,必须通过征信信息来审核每一笔业务的风险概率,同时构建风险防控体系,保障审核结果合理、准确、真实。但在互联网金融企业面向乡村地区开展的业务活动中,许多农民没有征信信息,使得风险防控体系出现缺陷,这是因为以往乡村地区的发展与互联网没有太大关系,所以在互联网中并没有太多农民的征信记录,在征信记录一片空白的条件下,金融企业的风险防控体系将无法运作,不能判断来自农民的业务风险,这使得许多企业出于自身风险防控目的,不会接受农民的业务申请,说明互联网金融未能给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服务。面对这一问题,建议互联网金融对没有明确征信记录的农民先实行小额贷款业务,同时获取农民的相关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住址等,就近设立工作站或委派区域专员负责催收债款的工作,若农民能准时偿还每一期债款,则下一次业务办理中企业就可以得到农民的征信记录,适当上调贷款额度,待农民征信记录完善,即可使用现有风险防控体系来进行风险管理,贷款额度可以恢复正常,甚至进一步提高。另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企业还可以入股的方式参与乡村人员的创业,这种方式使企业成为乡村产业的股东,可以对产业进行大量注资,这也是破除该困境的方法之一。

(二)了解农民需求,优化服务质量

互联网金融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服务质量不仅仅体现在贷款额度、业务办理方式等方面,还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多数互联网金融企业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上都存在缺陷,严重影响了服务质量,难以给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有力帮助,这一问题主要表现为:企业现有的互联网金融技术设施并不符合农民的需求,农民不知如何操作,用不上互联网金融。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上,互联网金融企业必须了解农民需求,着手对自身服务质量进行优化。1.了解农民需求。现代乡村地区普遍存在人口老龄化的现象,此类农民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比较低,很容易将互联网金融视作“用不上”的事物。同时,虽然互联网在国内普及率很高,但部分乡村地区依旧存在网络基础设施薄弱、稀少、落后的现象,这无疑对互联网金融服务造成了阻碍。这些现象恰恰说明了农民的需求,即农民希望互联网金融被接受,且地区范围内应有良好的网络环境。2.优化服务质量。着眼于农民需求,互联网金融企业要优化自身服务质量。(1)为了能让农民接受互联网金融概念,企业应当委派专人前往乡村地区进行用户开发,过程中要简洁明了地传递互联网金融概念,不要用太过专业的话语进行介绍,类似于金融产品、偿还周期等专业名词不建议使用,话语表达要确保农民听得懂。同时,企业应当根据农民特征专门开发一款可办理互联网金融业务的APP软件,最好能做到一键办理,避免农民因操作过于复杂而不接受互联网金融的现象发生。(2)互联网金融企业应当与地方政府协作,出资进行乡村地区网络环境优化和建设工作,有必要引入4G网络等先进通网方式或设立网络服务站点,给农民提供优质服务,促进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

(三)加强互联网金融知识宣传,培育农民互联网金融素养

我国多数农民的互联网金融素养处于低水平,大多都不知道什么是互联网金融,相关认知比较浅显,这些也会阻碍互联网金融服务作用的发挥,阻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这是当前必须破除的一大困境,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农民对互联网金融认知不深,对互联网、金融等概念认知不足,不知道互联网金融对自身能起到什么作用,因此内心始终充满疑虑;其二,农民普遍缺乏理财意识,多数农民抱有小农思想,多存钱、少花钱是他们的经济管理思路,因此当农民发现互联网金融需要自己将存好的钱交给企业时,会认为这是一种“花钱”的行为,且涉及金额比较大(至少对农民而言是较大金额),这时他们就会拒绝金融业务办理建议,这种现象在现代依旧普遍,多数农民都没有理财意识;其三,农民对互联网金融的认知有误,不少农民认为“金融就是骗钱的”,某些农民曾经办理过金融业务,做过一些投资,但因自身专业素养不足导致投资失败,这时农民就会认为金融的风险太大,而自身亏损的钱全部变成了企业的利益,这种事例在现代乡村地区发生过多起,引起农民的普遍关注,许多农民对金融产生了错误认知。针对这一现象,互联网金融企业必须加强金融知识宣传,着手培育农民的互联网金融素养,具体可从三个方面着手。(1)与地方政府协作进行宣传,借助地方政府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来吸引农民关注,暂时抑制农民错误的想法,为宣传活动的开展与有效性提供基础保障。(2)在宣传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单纯采用拉横幅、发宣传册的手段是无法有效传输正确概念和思想的,建议互联网金融企业以活动或行业会议的形式进行宣传,宣传过程中可以应用一些典型案例。例如,将抱有小农思想的农民与抱有互联网金融思想的农民进行对比,先根据前者历年经济数据直观展示小农思想并不会让农民变得更富裕,反而大概率会越来越穷,再根据后者历年经济数据展示互联网金融思想下农民通过投资、理财,成功在3年内让自身资产上涨了50%,这样就能冲击农民的旧思想与理念,顺利扭转农民的认知,使得农民愿意深入了解互联网金融的作用,这时即可告诉农民,可以通过互联网金融业务去开创产业,提升自身造血能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3)面对对互联网金融认知有误的农民,企业单纯凭借一面之词很难在短时间内扭转认知,但一定要持之以恒地对此类农民进行素养培育,借助其身边接受了互联网金融的农民案例,动摇其原本认知,逐渐让此类农民接受互联网金融,愿意借助金融业务投身到乡村振兴战略中。同时,企业除了予以资金上的帮助以外,还应当帮助此类农民去经营投资产品或创立企业,最终即可扭转认知,给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有力帮助。

三、结语

综上,本文对互联网金融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关系进行了论述,证实两者关系紧密,前者能推动后者实施,后者能给前者带来更大的收益。为了通过互联网金融服务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文中还分析了战略实施困境与破除方法,两者整合后即为战略实施路径,能起到密切互联网金融与乡村地区关系、充分发挥互联网金融服务的效用,从而促进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于玲燕.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互联网金融发展与农村金融生态体系的构建[J].农业经济,2018(6):109-111.

对乡村振兴的设想篇5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精神,自治区制定了《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XX—20XX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

 

 总体要求明确了《三年行动计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行动目标。《三年行动计划》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视察广西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围绕乡村一二三产融合、工业、旅游、健康、生态经济等产业发展以及“路、水、电、气、网、园”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就业、服务等公共服务设施,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用3年左右时间,着力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改善乡村发展基础条件,有效增加乡村公共服务资源,为持续营造“三大生态”、加快实现“两个建成”、扎实推进富民兴桂、奋力谱写新时展新篇章提供保障。

 

一、计划出台背景

 

近年来,我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党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部署,把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奋力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我区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下了一定功夫,但我区农村基础设施依然存在短板。我区计划从20XX年起用三年时间,着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二、总体目标

 

按照XXX市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对标三年取得重大进展硬任务扎实推动乡村振兴的工作方案》的要求,对XX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阶段性谋划,着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重大进展,以促进我区城乡融合发展,改善农村的居住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建设高品位美丽宜居乡村为目标。

 

三、主要任务

 

农村公厕建设方面,每个自然村按实际需求建设一个标准化公厕,全区新、改建农村公厕XXX座,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对每个管护达标的公厕按XXX元/个/月的标准奖补。

 

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方面,计划实施水利工程XX宗,打造“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的生态水利示范河段,实现全区自来水供水管网全覆盖。

 

区级示范村(居)方面,有效整合各方资金,建立完善财政投入、村级自筹、社会支持三位一体的“美丽乡村”建设资金保障体系,3年计划创建区级乡村振兴示范村XX条。

 

“四好农村路”建设方面,从注重连通向提升质量安全水平转变、向加密路网提供更便捷出行路径转变,对全区XX个、全长XXXX公里农村公路项目进行改造建设。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面,经过3年努力,基本实现农村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充分发挥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处理效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100%。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方面,每个村小组至少配置1名保洁人员,落实XXX元/月/保洁员的补助,推进村边、路边、水边、田边等“四边“的环境保洁与垃圾清运,推动农村环卫工作一体化。

对乡村振兴的设想篇6

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的呼唤,是发展的必然,人民的期盼。党的以来,多次

就实施乡村振兴作出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为什么要乡村振兴,怎样振兴乡村等一系列重要问题,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的遵循,我们要深入学习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吃透精神实

质,把握核心的要义,进一步增强推进乡村振兴的责任感、紧迫感。市委党校吴秀坤教授对全面解读乡村振兴战略进行详细的讲解,杜学峰副校长就我市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进行了详细的培训和解读;加强对绿色农业发展的基本认识,绿色农业是指将农业生产和环境生态保护协调起来,在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户收入的同时保护环境,保证农副产品无污染的农业发展类型,市委党校经

济管理研究室主任教授薛男,对农村改革政策综合解读,薛教授的讲解非常生动感人,对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做了认真的讲解,对农村的村容村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了更深的理解,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

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底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农民是农业农村发展的主体,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要充分遵守广大农民的意愿,调动广大农

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把维护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促进广大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 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

通过这次组织培训,使我了解乡村振兴不是单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振兴,其突出重点是乡村的全面振兴,对此指出,要坚持乡村全面振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往细里说就是按照主席要求振兴乡村的二十字方针,即: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统筹推进

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如此才能确保乡村振兴沿着正确方向发展。

以上是我这次培训的心得体会,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要按照振兴乡村的要求,积极工作,带领全村百姓早日走上致富路。

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为期7天的培训,主要学习了农村基层工作实务知识、浅析中国新型城镇化(特色小镇)模式探究、美丽乡村与农村经济发展、特色小镇xx经验等,参观了梦想小镇、桐庐、现代农业创新园等地。

学习培训期间,本人结合自己乡镇的美丽乡村建设,带着疑惑学,带着问题学,切实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维。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深刻理解内涵,提高了认识。在平时工作当中,我们经常听到美丽乡村、特色小镇、乡村振兴战略等一些词语表述,但对美丽乡村到底是什么样子、特色小镇特在哪里、包含哪些要素、乡村振兴战略具体有几种模式等等,认识上不清,概念上模糊,似懂非懂,通过本次系统的学习培训,让我们对特色小镇的基本定义、乡村振兴的工作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二是明晰工作思路,找到了抓手。在培训期间,通过课堂学、点上看、互动问等多种方式,丰富了学习内容,拓宽了视野,一切以农村美、农民富、农业强为目标,在特色小镇建设,助推乡村振兴发展中要以产业为抓手,以旅游为带动,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走出一条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三是结合本地优势,创出了特色。从参观的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几个点来看,各地都能结合当地实际,发挥山、水、人、文等资源优势,挖掘潜力,增加活力,打出了品牌。结合我们乡镇实际,我们在建设美丽乡村,打造特色小镇过程中,也将充分发挥苗木、生态养殖等本地产业特色,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发挥文化作用,建设真正的人文特色乡镇。

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一、到声誉卓著、历史悠久的高等学府学习,让我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洗礼

xx大学是中国著名顶级学府之一,毗邻著名而又古老的西溪风景区的大学校园建筑别致、环境优雅、学风浓郁。在这里,我们深切感受了xx大学的“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是创新、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学校精心安排的课程既有宏观理论,也有实践案例;既有课堂教学,也有现场教学,通过教授的讲课和参观中的交流讨论,使我们在学习境界上受到进一步的触动。

二、聆听经验丰富的专家授课,让我的境界得到了一次提升

为期一周的学习当中,学校为我们安排了丰富的教学内容,聆听了各领域知名专家教授的授课,领略了名师的智慧与风采,老师们博古通今,知识渊博、理念精深,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都有独到的分析和精辟的见解,他们精彩的讲解不时闪烁出智慧的火花,使我的境界得到一次大的提升,正所谓:聆听的是智者的声音,感悟的是知识的力量,学到的是管理的精华。

三、现场感受特色鲜明的美丽村镇建设,让我的视觉实现了一次冲击

此次现场教学的所到之处,无论是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还是特色小镇,都让我们实现了视觉上的冲击、思想上的碰撞。深入分析不难发现,xx的特色村镇建设具有四个特点。一是乡村管理民主、严谨。不管是村干部选拔还是村级组织负责人的任命都是“以德为先”,德是指在选拔村级负责人时把德摆在首要位置,一个人的人品好坏决定地方发展的好坏,当我们的乡镇还在强调通过成立村民议事会、乡贤会来治理乡村时,xx关于民主治理方面已经颇有成效。另外,在乡村治理上枫桥经验很典型,全镇设有近千个摄像头,所有信息每天通过网络平台逐级汇总上报,通过对上报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处理各种问题。比如出现乱扔垃圾乱排废水等情况,平台立即反馈给执法队,执法队可以快速出勤进行管制。二是业务办理公开、透明、快速。在xx的枫桥,有规模较大的综合办事大厅,综合了各个部门的业务工作,真正实现了“一站式办结”服务,公平透明,快速便捷,工作人员的优质服务态度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三是经济发展开放、包容、创新。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在xx都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各村的村党总支书记都是集中精力谋经济发展,在招商引资过程中,采用股份制的形式与企业共同经营,这种形式互惠互利,得到企业与群众的一致认可,许多群众纷纷选择返乡务工创业,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四是发展环境非常好。村级各项重大决策都是一起商讨决定,群众支持干部,干部支持领导,干群关系和谐,最重要的是,引导者确定方向,众多追随者一张蓝图干到底;内部、外部发展环境一片和谐稳定。

四、学思结合,学以致用,让我的思想受到了一次启发

通过这次xx的学习,我受益匪浅。也引发了我深入的思考,作为永和乡的党委书记,怎样推动永和乡村振兴工作,我认为必须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1、要抓好规划编制这个先导。乡村振兴,规划先行。乡村振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须要有长远规划,稳步推进。要对照国家要求,结合实际,高标准编制永和乡村振兴具体行动规划,同时按照全县乡镇功能布局科学规划,形成我乡本土特色鲜明的乡村振兴发展格局。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发扬钉钉子精神,一年接着一年做,一届接着一届干,确保干出成效。

2、要抓好人文环境这个基础。人是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而优美宜居的农村环境是吸引人的关键。加强农村环境治理,以“厕所革命”为契机,加快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美化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好绿水青山和田园风光。以景区的理念规划永和,以旅游景点的标准建设永和,在全乡开展村庄景观美化、亮化活动,建设生态宜居乡村。加强农村水、电、路、气、房、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公共服务站点建设,因地制宜兴建特色餐饮、特色民宿、购物、娱乐等配套设施,打造生态宜居、生活便利的新农村。

3、要抓好产业发展这个核心。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道路,是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要坚定不移做强农业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以打造“小水果”之乡为契机,大力发展永和生态休闲旅游农业。重点以冬枣、沃柑、猕猴桃、香瓜、西瓜、小水梨、湘莲、油茶等为主打产品,推动我乡传统农业向现代代农业发展。利用自然资源,以松柏、龙凤为中心,推动永和康养、休闲旅游业发展。以三和瓷业为龙头,利用现在工业资源大力发展新型工业,重点引进、扶持和壮大农产品加工业。按照“工旅结合”“农旅结合”“养旅结合”等思路,把永和的养生养老和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打造休闲观光、健体康养等特色产业。

4、要抓好组织建设这个保障。没有党的领导,乡村振兴就是一句空话。要建强基层干部队伍,建立选派第一书记工作长效机制,实施农村带头人队伍优化提升行动,吸引大学生、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党员干部到村任职。栽好梧桐树,方可凤凰来。必须研究和制订切实可行的人才政策,创新用人机制,把农村能人、贤人请回去、引进来、留下来,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保障。要解决好基层干部问题,就要保障好村干部工资、医保、社保等经济待遇,着力提高政治待遇,激发他们立足基层、干事创业的热情,真正把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根据党的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们乡村振兴服务助理要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顺应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目前正值党的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平台要以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让农民增产增收,让农户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汇聚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磅礴力量。

对乡村振兴的设想篇7

一、举办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为进一步提升示范区人大代表履职能力,助推乡村振兴高质量开展,6月23日上午,区人大联络处、乡村振兴办公室举行“代表双岗建功,助力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邀请新乡市农业科学院专家屈城乡对驻示范区省、市、县、乡四级人大代表及各乡镇有关人员进行专题授课。屈教授以盐店庄万亩桃园为例,对当前示范区乡村振兴工作进行深入解读,并对全区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二、编印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基本知识汇编。在财政局、发改局和规划国土局的大力支持下,乡村振兴办公室对涉及地方政府专项债和乡村振兴项目申报、实施方面的流程及注意事项等资料进行收集整理、编印成册,为规范实施乡村振兴有关项目奠定基础。

三、污水处理项目推进情况。韩董庄镇胡窑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已进场,预计7月10日前完成系统安装和调试;韩董庄镇张双井村污水处理设备已安装完毕,污水调节池正在浇筑;桥北乡盐店庄村已完成设备进场前基础工作,正进行池顶板调节和池壁浇筑。

四、各牵头部门工作动态。组织人事局开展“七一”表彰,特别是表扬了一批在乡村振兴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先进典型;开展“五好”乡镇党委创建、星级支部评定、支部共建、“四破四立”大讨论活动。外宣办组织开展“星级文明户”创建、“乡村光荣榜”选树等活动,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原武镇香王庄村、桥北乡盐店庄村等5个村被评为市级文明村,祝楼乡被评为市级文明乡镇。行政综合执法局已完成《平原示范区2020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方案(初稿)》;截至6月28日,天然渠河道清淤2950米、文岩渠河道清淤2500米。农业农村局圆满完成师寨镇苗楼村1282.23亩、韩董庄镇孟庄村574亩土地集中流转;全区131个村均建立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新建水冲式卫生厕所215座,完成22座大三格化粪池建设项目。

五、乡镇工作动态。五乡镇分别开展乡村振兴“四破四立”大讨论活动,围绕“破困局、破陋习、破发展方式、破畏怯;立规划、立风貌、立制度、立正气”,逐村开展讨论活动,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思路,为乡村发展积极献言献策。原武镇太空水稻已播入育种田。祝楼乡新阳村“道德文化墙”已开工建设。师寨镇南香山乡村体育项目策划方案已完成,并建成香山全民运动中心;积极谋划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已种植林下中药材板蓝根800亩,金丝黄菊、土豆等作物120余亩;南香山村借助宅基地改革打通5条街巷,拆除阻路老房10处55间。桥北乡组织相关人员赴济源市参观学习生态民宿项目,进一步拓展乡村振兴工作思路;葛韩庄贺舍里民宿项目主体工程已完工;投资100万元的范庄村1900米村内道路建设项目已完工。韩董庄镇张双井村黄河湿地公园项目正在规划设计;引进民宿项目1家已开始营业;杨厂村雨污水管网、小游园、社区门口休闲连廊已全部建成,广场戏台正在搭建,3所公共卫生厕所已开工建设;韩屋村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已完成全村道路硬化全覆盖,380盏太阳能路灯已更换安装完毕,雨污管网正在铺设,强弱电线路正在规范。

对乡村振兴的设想篇8

以蓬勃向上、克难攻坚的精神状态,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历史担当,以奋勇直前、不怕牺牲的战斗姿态;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在全县乡村振兴工作决策部署会上的讲话。希望大家喜欢!

同志们:

今天的会议开得很成功,达到了预期效果。全县乡村振兴工作宏伟蓝图已经绘就,接下来就是要集中力量、有序推进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总体来讲,就是要围绕“九个必须”抓具体抓深入。

第一,必须结合关于乡村振兴的一系列重要讲话要求抓具体抓深入。

       对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作出了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等产业振兴的要求;提出了“积极培养本土人才,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等人才振兴的要求;提出了“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等文化振兴的要求;

提出了“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等生态振兴的要求;提出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等组织振兴的要求。这些都是我们实施乡村振兴的根本遵循,我们必须把的重要讲话与X实际结合起来抓具体抓深入,才能确保政治方向不偏、政治原则不违、政治路径不错。

第二,必须结合中央省市一系列乡村振兴文件要求抓具体抓深入。

一要坚持总体要求不偏离。要坚持“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体要求,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实现农村产业现代化、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和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二要坚持基本原则不动摇。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不断推进乡村振兴各项措施落地落实。

三要坚持目标任务不降低。国家提出了“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总体目标任务,这次全会也明确了2020年、2022年、2025年的分期目标任务,必须按照既定目标任务奋力冲刺,决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松劲懈怠、决不能有一毫一厘的降低标准。四要坚持政策支撑不掉链。要把中央、省、市关于乡村振兴的政策文件用活用足,找准产业的对接点、政策的对接点、资金的对接点、项目的对接点、空间的对接点,为实施乡村振兴提供政策、资金、项目和空间保障。

第三,必须结合“一城四基地”战略目标抓具体抓深入。

一要在助推一城四基地中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是实现“一城四基地”的核心和基础,我们要以产业振兴为打造贵州重点肉牛生产加工基地和世界锌硒茶生产基地提供支撑;我们要以生态振兴为打造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和国家森林康养小城创造条件;我们要以人才振兴为打造“一城四基地”提供人才保障。

二要以一城四基地引领乡村振兴。“一城四基地”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引擎,要通过“一城四基地”的方向引领、项目支撑、政策捆绑来推动乡村振兴的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

第四,必须结合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抓具体抓深入。

一要与“十三五”规划相衔接。要认真总结“十三五”规划实施的成效和问题,找准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民生事业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在“十四五”规划中,要着力补齐短板、做强长板,保持规划的连续性、一贯性和严肃性。

二要与国家省市规划相衔接。必须树立“一张图”“一盘棋”的思想,决不能闭门造车,更不能自成一套,既要立足X思考X,又要跳出X思考X,将X的乡村振兴融入全市、全省、全国的规划中去,找准X的定位,科学编制“十四五”乡村振兴规划。

三要与X的比较优势相衔接。X的比较优势是什么?就是绿色、生态、有机,要坚持把这些比较优势贯穿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全过程、全领域。在实施“三化”的过程中,要把“双有机”战略和3个“2+N”主导产业融进去,在实施“五大工程”“五大建设”“五大升级”的过程中,要把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摆进去。

第五,必须聚焦讲话、意见、清单抓具体抓深入。

一是要深刻理解讲话明方向。继松书记的讲话目标明确、分析透彻、安排具体、措施得力,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实践性和操作性。各级各部门必须深刻理解、准确把握、精准落实,做到一门心思抓到底,一个步子跟到底,一个声音喊到底,一股狠劲干到底。

二是要全面落实《意见》求实效。各级各部门必须对标《意见》提出的“五大工程”“五大建设”“五大升级”,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列出时间表、任务图、责任人,按照时间节点有序扎实推进。

三是要快速转换清单抓落地。《意见》中拟定的X个项目清单是乡村振兴的最终着力点和落脚点,我们必须紧盯这X个项目转化为有效投资精准发力,将每个项目都分解到单位、分解到人,一个一个抓好落实,想尽千方百计让每一个项目都能成为现实、都能发挥实效。

第六,必须聚焦城区、园区、景区、坝区“四区联动”抓具体抓深入。

一是规划要联动。乡村振兴规划要与“四区”规划以及国土空间、重点产业、城镇、旅游等专项规划相互联动、相互衔接,确保步调一致、目标一致。

二是产业要联动。乡村与“四区”在产业上要联动发展,要坚持农工旅一体化、农商旅一体化、农城旅一体化、农康旅一体化,以实施“四引四变”和打造“三园一栈”为突破口,将农村与城市融合发展、互动发展,将农业与加工业、康养业、旅游业联动发展、互补发展,最终实现一二三产协调联动融合发展。

三是利益要联动。乡村与“四区”效益要同步提升,要聚焦坝区,做优一产,以坝夯农;要聚焦园区,做强二产,以工富农;要聚焦景区,做活三产,以旅强农;要聚焦城区,做大市场,以城带乡,实现发展成果互享、发展红利互惠。

四是政策要联动。乡村振兴与“四区平台”各项政策要深化融合、立体联动,纵向上务必要更快、更准、更稳地接好“天线”,紧密联动对接中央、省、市的相关政策;横向上务必要打通各部门之间、城乡之间的“信息孤岛”,将支持“四区平台”建设的各项政策和乡村振兴政策有效衔接。

五是机制要联动。乡村振兴与“四区平台”建设要一体推进,要建立健全运行调度的联动机制、监督检查的联动机制、人才队伍的联动机制、资金保障的联动机制、宣传报道的联动机制、评估考核的联动机制,确保建设“四区平台”与推进乡村振兴同步发展、联动发展、融合发展。

第七,必须聚焦引资、融资、投资“三资破题”抓具体抓深入。

一是围绕优势产业招大引强。不断放大资源禀赋优势,围绕农业“3+N”、工业“2+N”、三产“2+N”主导产业,精准发力、精准招商,为乡村振兴“造血”输氧。

二是围绕资源资产放大杠杆。要充分整合农村优质资源资产,盘活现有闲置资源资产,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撬动银行资金服务乡村振兴,为乡村振兴“添油”助力。

三是围绕短板与产业向上争资。紧盯政策导向、产业方向和短板弱项,精准谋划项目、主动对接政策、积极争取资金,补齐乡村振兴短板,拉长主导产业长板,为乡村振兴“提速”增效。

第八,必须聚焦政治、经济、社会“三大引领”抓具体抓深入。

一是发挥村级党支部“政治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主心骨”作用,积极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引导群众、团结群众,构建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乡村振兴共商共建共享模式,确保乡村发展有人带、工作有人干。

二是发挥村级合作社“经济引领”作用。按照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和“四新一高”发展思路,全面推进“村社合一”,突出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主体培育,舞活农村经济发展的龙头,让合作社发展有劲头,让村集体经济有龙头,让老百姓致富有看头。

三是发挥村民自治“社会引领”作用。要强化自治、德治、法治、礼治、智治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健全完善村规民约,提高村民自治能力,特别要发挥好村民议事会的作用,不断增强群众内生动力,真正实现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

第九,必须聚焦决策力、执行力、管控力、服务力“四力提升”抓具体抓深入。

一是践行“六大思维”提高决策力。始终坚持用战略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精准思维、底线思维来指导工作,统筹推进“五大工程”“五大建设”“五大升级”,确保政治正确、法律正确、方法正确。

二是践行“五步工作法”提高执行力。始终坚持把一抓到底、紧追不舍作为抓落实的根本原则,认真践行政策设计、工作部署、干部培训、督促检查、追责问责“五步工作法”,确保有令则行、立说立行、有禁则止。

三是践行“县作风六条规定”提高管控力。始终坚持把作风建设作为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来抓,深入践行“县作风六条规定”要求,坚持抓具体抓深入,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确保政令畅通、风险可控、目标可达。

对乡村振兴的设想篇9

 

在党的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继续锁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上,提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要求来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乡村振兴。

当前,全县上下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脱贫攻坚等各项工作。基层广大党员、干部为保证贫困户脱贫、贫困县摘帽不分白天黑夜、放弃休息日,集中精力开展走访、帮扶等一系列活动。然而,也存在少部分群众对党委、政府举全县之物力、财力实施的各项政策、对全体干部职工、驻村工作队员和村干部不分昼夜的辛苦付出和帮扶,表现出来的不是感激与支持,而是不讲道理、无理由、无根据地污蔑等令人如鲠在喉的问题,这些现象,也使得在乡村振兴中加强群众的自强、感恩教育迫在眉睫。

一、在乡村振兴中加强群众自强、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一)加强群众自强、感恩教育是实现乡风文明的必然要求。乡村振兴的关键在农村、农民、农业。但归根结底还是在农民。 党的报告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个关于乡村振兴的二十字总体要求,就是着眼于中国乡村的整体振兴,要实现乡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系统性发展振兴,绝非单纯追求单一的农业经济振兴。正如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提出“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等重要指示精神,精准扶贫的内容理应包含物质扶贫和精神扶贫,“如果扶贫不扶志,扶贫的目的就难以达到,即使一度脱贫,也可能会再度返贫”、“脱贫致富贵在立志,只要有志气、有信心,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因此,在乡村振兴中加强各级干部和群众,特别是群众的自强意识、对党的感恩意识,着力破除乡村振兴工作中部分群众存在的不知感恩、“等靠要”思想,增强帮扶干部“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主动意识、担当意识,不断提高群众的自主脱贫意识,激发内生动力,同心同德、克难攻坚,不断夯实各项工作基础,才能早日实现乡村振兴。

(二)加强群众自强、感恩教育是实现治理有效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40年来,乡村治理的治理主体、治理事务和治理制度三大变化不容忽视。实现乡村“治理有效”,是国家有效治理的基石,也是我国社会建设的基石。如今,中国许多乡村的公共基础设施已经改善了很多,按照城市治理的模式,乡村社会的法制建设也同城市一样进行着,但乡村社会并没有出现预想的良治状态。这是由于乡村“黑”势力、聚众、高价婚姻、打架斗殴等问题是无法完全通过法律手段来有效解决的。探索适应中国乡村社会治理发展实际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模式,就是要努力探索出一条有别于城市的治理之路。加强群众自强、感恩教育是实现德治的必然要求。只有通过广泛的群众教育,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着力通过深入的宣传、教育活动,在全社会形成“自强不息,诚实守信,人人心存感恩、个个遵守公德、户户增收致富、家家和睦相处、村村倡导文明、处处体现和谐”的浓厚氛围,才能有力助推乡村振兴。

二、如何在乡村振兴中加强群众自强、感恩教育。

(一)善于学习、吸收、借鉴乡村社会文化中有教育意义的地方元素。比如,海南的椰田古寨村,每天早上9点都会播放《弟子规》,全体村民都会准时准点集体背诵《弟子规》,将德、义、孝等优良传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浦江县郑宅中心小学按照当前德育教育的基本要求,吸收当地“江南第一家”郑义门“忠孝礼仪序”家训的精华,并运用课程整合的思维,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编写并实施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地方德育教材《孝义风》《孝义行》,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和社会效果。对于乡贤文化、好家风、好家训、好村歌、村规民约、传统经典地方戏曲等等,应善于结合当地教育实践和教育的基本要求自主设计开发为地方校本课程,或者结合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传承弘扬乡村教育文化的正能量。

对乡村振兴的设想篇10

根据会议的安排,下面我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进行简要的情况介绍,也希望在座的各位能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

一、对新农村建设的探索及实践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农业发展,提出坚持“抓两头、带中间”,力争用10年时间把全市1043个行政村全部建成高水平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此基础上,我区积极探索振兴乡村之路,先后开展村企合作、产业导入、产业培育、名镇名村建设、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等工作。其中,省级新农村示范片依托完善的基础设施,生态宜居的村庄环境,产业兴旺的农村经济,治理有效的基层组织,共建共享的文明乡风,顺利通过广东省“两年基本实现目标”的绩效评估,获评“优秀”等级,“农村有产业、农民有就业、农村有环境、农村有服务、农村有治理” 的五有目标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二、创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做法及成效

党的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针对农村产业“空心化”、村庄“空巢化”,工商资本进入农村不热、农民增收渠道不多等问题,我区首创市场化模式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产城村人”融合为发展导向,利用社会资本激活农村资源资产活力,实现农村发展“第二次飞跃”:

一是推动乡村振兴改革试点。党的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区委、区政府大力践行“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精神作风,通过第五次党代会第二次会议等重要会议,将乡村振兴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予以部署,制定并印发组织实施学习贯彻党的精神“学懂提神”、“弄通提能”“做实提效”工作方案,经过大量的摸底调查、研究,创新提出以市场化模式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法,并率先与碧桂园、华侨城达成合作共识,实施乡村振兴试点项目。

二是高标准全域谋划乡村振兴。在区委、区政府牵头下,各镇、街道迅速开展资源排查,掌握家底,并结合各行政村资源禀赋,制定《镇(街道)全域乡村振兴三年总体规划方案工作表》,明确了试点片区、产业定位、具体工作、发展规模,按照全区102个行政村统一按照市场化模式分三年(2018年30%、2019年40%、2020年30%的行政村覆盖比例)推进。根据中央、省、市精神,结合我区实际,高标准谋划制定《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方案。

三是强化绩效考核压实责任。举全区之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制定《2018年惠阳区表格化捆绑式绩效考核方案》,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纳入到有关绩效考核工作,通过落实表格化捆绑式绩效考核作为推动各项工作的重要抓手,把产业振兴最终成果落到促进农民就业、增产增收上来,全力以赴推动农村农民生活富裕。

四是打造试点推动全面开花。随着试点项目的推进,我区以市场化模式实施乡村振兴实现全面开花,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落实各类乡村项目共计77个,其中已开工建设30个,初步形成以田园综合体、文化旅游、商业商贸、电商物流、现代金融、城市更新等多种业态带动乡村振兴的发展格局。

三、存在的困难及建议

(一)推进乡村振兴人员保障问题。推进乡村振兴,人是关键一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上到中央下到基层都非常重视,但是还缺乏相应的组织保障。例如乡村振兴对于基层特别是村委书记、小组长来说,是个新鲜事物,缺乏相应的认识。但往往工作的开展,他们是主要推动者和实施者,如果意识不转变,那么乡村振兴落地就比较困难。因而在组织保障上不仅需要锻造干事创业的干部队伍继续解放思想,勇于担当,真抓实干,还要选好配强基层组织带头人深入开展基层党建标准化建设,努力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强建优,充分发挥在乡村振兴中的核心作用,并且发挥乡贤作用,鼓励乡贤带领乡亲共同致富创收。

(二)乡村振兴财政投入保障问题。推进乡村振兴,财政保障是重要因素。根据资源摸排,目前我区存在三种类型农村情况:第一类城镇化程度较高,以二三产为支撑的准城中村;第二类资源丰富,但发展滞后,需导入产业激发发展动能的村庄;第三类是资源匮乏、经济发展薄弱村,亟需政府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的村庄。我区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原则,将村庄捆绑导入产业形成规划编制规划发展。然而占大部分比例的第三类型的农村,虽然随着政府的逐年增加投入,农村面的村巷道、路灯、垃圾处理、学校等硬性条件逐渐完善,但是重大基础设施覆盖面、有效改善农村生产生活设施条件等还相对滞后。乡村公共服务与城镇相比,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方面不均衡,农民群众的获得感有待提升。因此,需要建立乡村振兴财政投入机制进行精准施策,将乡村振兴建设资金列入每年财政预算,同时科学系统整合政府公共财政资金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确保财政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