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校英语教学的建议十篇

时间:2023-09-19 17:42:15

对学校英语教学的建议

对学校英语教学的建议篇1

关键词:城边村;学校环境;英语教学;城乡结合部

中图分类号:G40-052.4;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4-0022-01

所任教的学校,地处城边,有人把它叫“城边村”学校。因为这个特殊环境,学校的学生来源不同,学生的层次不同,知识基础也不同。自任教以来,问题很多。英语新课标明确指出,英语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听说和应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而在“城边村”学校,英语教学起步慢,教学效果不好。本文研究“城边村”学校周边环境对英语教学的影响与建议。

一、历史原因造成观念的不同

由于城市不断发展,“城边村”产业结构基本脱离原来的模式,由农业为主转变为非农业为主。虽然“城边村”产业结构发生变化,但它的性质仍属于农村性质,部分“城边村”的管理没有纳入城市管理体系,人口、土地、文化基本保持农村面貌。“城边村”的村民生活在原来的习俗里,具备农民的特色,分散性、个性化很强,有时缺乏集体观念。“城边村”的土地在城市发展的带动下变得越来越昂贵,村子依靠出售土地或者出租房屋获得不菲的收入,这样,有时就出现少数游手好闲的人(也就是“城边村”学校部分学生的家长)。他们沿着祖辈的特定方式生活,从出生起就与全村人一起生活,朝见父母,晚见妻儿。有的本身文化素质不高,生活范围狭窄、固定,育儿的方式简单粗暴,对孩子的学习几乎没有帮助,有时甚至起副作用。有专家指出: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因素,在语言系统中起着直接或间接作用,影响着第二语言的学习效果。也就是说,“城边村”学校学生的学习英语能力与父母居住环境有着直接或间接关系。

二、家庭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首先,部分家长疏于教育管理孩子。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城边村”大部分家庭都可以做到,但是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却很难做到。部分家庭缺乏书香气息,家庭的藏书量几乎是空白,更别说新兴的学习媒体。事实上,多数家长对此感到“束手无策”“无能为力”。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这些勤于耕耘田地的村民们,靠出售土地或出租房屋赚钱过日子。到目前为止,物质生活富足,养尊处优,有的开始追求低级趣味,甚至是堕落的生活方式。告别“面朝黄土背朝天”生活的村民,少数抱着“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无米明日愁”的心态,在“城边村”随处可见酣战方城的男女,随时可以听到麻将声。为了打麻将,有的人不管孩子的饮食起居,更不用说教育管理。另外,由于各乡镇学校合并,一些农村家长就在“城边村”租房屋,方便孩子上学。有些为了谋生,就去更发达的城市打工,而将孩子交由爷爷奶奶照顾。家长对孩子的早期教育不完善,甚至可以说基本没有,这样严重影响孩子的后天语言能力发展。生活在单一的文化环境中的学习者,缺乏接触外语的机会,因此,这些学生在外语学习中一直处在比较困难的境地。缺乏外语学习氛围,缺少语言交际环境,缺少有针对性的外语视听和阅读材料,这些原因造成“城边村”学校学生英语能力弱,自信心不足。其次,部分家长缺少文化底蕴。在“城边村”,失去土地以后,部分人到附近单位工作,部分人自谋职业,还有部分人游手好闲,不重视孩子的教育,也不注重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现在是信息时代,为了让孩子适应时代要求,有些家长舍得花钱,将电脑捧回家。然而,部分孩子自制力差,几乎将电脑当成一台高级游戏机来使用。而部分家长苦于不懂电脑,只好束手无策。再次,家长的不合理期望。合理的期望可以促使孩子树立自信,强化学习动机,进而好好学习。但是过高的期望与粗暴的压力,只能让孩子越来越望而生畏,从而产生厌学心理,造成精神负担,影响英语学习兴趣,给英语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

三、学校环境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主阵地。“城边村”学校的教育环境存在如下一些问题:一是校园规模小,校园周边环境不够好。二是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太合理,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动力不足。一些学历高、素质好的教师,基本上很快就调走。三是一些教育行政部门对部分“城边村”学校的资金投入较少,造成学校教学设施单一,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

四、改善建议

综合以上分析,建议如下:一是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合作,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育人环境。二是抓好家长学校的教育工作,提高村民素质,改善家庭育人环境。三是教育部门应尽快加大力度对学校的环境进行改善。要加大对学校硬件、软件的投入力度,有计划地、合理地进行规划,合理地流动教师,激活教育资源。学校要注重创设良好的英语教学环境,比如增加英语系列活动,像单词默写、朗读比赛、英语广播、英语美文欣赏,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英语能力。

参考文献:

[1]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教委课题组.城乡结合地区小学学习困难儿童研究[J].教育研究,1995(03).

[2]姜琳.自然拼读在城乡结合型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亚太教育,2016(03).

对学校英语教学的建议篇2

搞好学生和家长满意的中职英语教育,一直是我们英语教研组不懈的追求。多年来,我校英语教研组始终坚持把家长和学生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作为教研组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准家长和学生最关心的教育教学公平、教学质量等问题,不断推进英语教育教学改革,深化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推动了教育教学健康发展。

 

一.学生和家长的建议是教研组工作源动力

 

今年以来,我校教研组坚持以“做好学生满意的英语教育教学”为目标,以满足社会、家长和学生对优质英语教育的需求为动力,加强组员的教学能力,推动学生英语能力提升,提高英语教育教学质量,着力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教学问题,教学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学生的意见建议是推动教研组工作开展的源动力。今年第一季度,教研组不断加强教育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大力提倡“细致、用心、落实”的工作作风。在教研组内深入开展了“组长深入组员心底做思想工作、教师融入学生开展好教育辅导活动”,在校园网的英语教研组网站上设立阳光对话栏目,发放1000 份致家长的一封信,广泛征求学生家长对英语教学的意见建议。组员自愿公开自己的QQ和微信号加强与家长和学生的联系,就学校英语教育教学工作积极征询意见建议。从多条渠道征集的意见建议源源不断反馈到教研组,针对家长和学生提出的意见建议,教研组积极制定改进措施,切实改进工作,确保每一条意见建议都落到实处。

 

二.英语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是教研组生命线

 

针对家长反映集中的课堂管理学生不够严、有偿家教等问题,教研组在学校教务处的具体指导下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开展了“修素质强师德、树形象展师风”师德主题教育活动和“爱在教育、心系学校、情暖学生”系列主题活动,推进学生、家长评教活动,树立师德典范。教研组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学中心,质量第一,坚持“向纪律管理要质量,向课外辅导要质量,向高效课堂要质量,向科研要质量,向教学改革要质量”的工作思路,全面提升英语教育实施水平。建立教研组长、年级组负责者和英语教师个人进课堂听评课制度,开展教学基本功大比武、学科大教研活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英语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是教研组的最大梦想

 

英语教育与中职生面向世界的国际化、开放性素质的发展息息相关。学校积极推进管理提升与人才强校并举的发展战略。根据学校党委、学校行政的统一部署,我校教务处按照“优 化教风学风,提升学校形象;打造品牌专业,增强办学实力”的思路,加强了中职学校管理,坚持从严治校,加大日常管理力度,强化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纪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深化了校企合作,与几十家企业建立合作办学关系,探索引进企业资金工作,在校内外建立实训基地和专业工作室。加强专业建设,推行专业理论和技能实践一体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英语教研组紧紧围绕学校和教务处的指导和安排积极开展工作,强化教师开展口语教学的能力,不断加强学生英语交流意识和口语素质的培养。

 

“全民英语”与“应试教育”并举的英语教育模式,使英语的交流工具作用被人遗忘,变为“应试英语”、“学位英语”和“职称英语”,发展成“英语宗教”。笔者觉得这样的英语教育教学,根本没有提高我们民族的英语交流能力,我们并没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所谓的国际化人才,也只是概念上的。今天的中职的英语教学改革应将发展口语作为“突破口”,这会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英语教研组在推进英语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能对所有学生提出“一刀切”的英语能力要求,而是针对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就业方向,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中职的英语专业学生,要自主提出学科、成绩的要求,对于要到高校进一步深造的参加对口升学考试的英语专业学生,要不断强化其英语口语素质、翻译素养,对他们今后的出国和更好发展做好我们教研组今天该做的工作,对他们的英语教育要提出明确的较高要求。

 

我校一贯主张推向学生多元评价体系,不以单一的标准评价所有学生,在这种评价体系中,英语教师要从关注考试成绩、升入某个对口升学的学校变为更关注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中职英语教育会从应试化、功利化,走向重视培养学生全面英语素养。

对学校英语教学的建议篇3

关键词: 高校英语教师 知识结构 现状 对策

知识结构是指一个人经过专门学习培训后所拥有的知识体系的构成情况与结合方式,包括具有一定比例和相互关联的各门类、各层次知识。合理的知识结构,既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有广博的知识面,是具有个人发展实际需要的最合理、最优化的知识体系。鉴于高校英语教学的特点,高校英语教师知识结构是指高校英语教师所应具备的英语学科知识,有关英语学科的教学法知识,有关学生的知识,以及有关教学环境的知识,等等。

高校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不仅影响英语教学的成效,还关系到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本文旨在通过调查了解河北省高校英语教师知识结构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省高校英语教师队伍的建设提供参考。

一、河北省高校英语教师知识结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我省六所高校200名英语教师的调查发现,绝大部分教师取得了硕士学位,学历层次较高,基本的英语学科知识较为完善,但总体上看,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仍不合理,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知识结构单一

调查显示,英语教师的语言知识扎实,但非语言背景知识摄取不足,同时,部分教师对教育学及英语教学法等教学相关知识涉猎较少,还有一些教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育规律不够了解。这些问题与教师以往受教育经历有很大关系,很多教师毕业于非师范类院校,且在校期间把很多精力用在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获取上,还有相当比例的教师为文学专业毕业生,没有系统学习过二语习得、教学法等英语教学类相关课程。

2.知识结构落后

调查结果表明,许多教师背景知识更新不够,对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关注不够。这些问题的产生一方面源于相对固定的教材,另一方面与教师的教学模式有很大关系。有些教师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关注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内容的理解,却忽视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及知识面的拓宽。再加上教师科研意识不强,科研积极性不高,对国内外本学科的研究动态不够了解,在教学理念和方法上较为传统。

3.行业知识缺乏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英语教师作为语言教学的实施者,有责任根据需要引导学生学习掌握一些专业英语知识,并逐渐实现从EGP教师向ESP教师的转化。然而,目前我省高校英语教师普遍缺乏非英语专业学科知识,跨学科知识结构不够全面,难以进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这在很大种程度上既制约了教师职业发展,又不利于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二、解决河北省高校英语教师知识结构方面存在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为了解决我省高校英语教师在知识结构方面存在的上述问题,优化高校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师和学校都应做出积极的努力。具体对策如下:

1.教师

更新和完善高校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师应加强自身学习,学校也应创造有利条件,但外在无法决定内在,最终解决问题的决定性因素还是教师本人。因此,高校英语教师应牢固树立终身学习信念,坚持不断地自主学习,逐渐扩展和优化自己的知识体系。

首先,高校英语教师应完善专业知识结构。优秀的英语教师具备语言知识扎实、语言应用能力强、教学方法灵活的特点。目前高校英语教师虽语言知识和技能扎实,但知识结构单一,背景知识缺乏,且有部分教师对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涉猎较少,同时知识结构相对落后,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因此,英语教师应抓住学习机会,丰富专业知识贮备。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图书、期刊、杂志等了解西方文化,拓宽知识视野,更新教育理念和方法。教师可以通过业务培训、座谈、学术交流和进修学习等机会优化专业知识结构。

其次,高校英语教师应提高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科研和教学是高校英语教师工作的两个方面,两者相辅相成。科研薄弱最终会导致英语教师知识结构营养不良。高校英语教师应意识到科研的重要性,同时要注意培养科研的兴趣。教师有必要看一些科研方面的书籍,参加一些科研方面的培训,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同时尽可能多地参加一些学术会议,了解国内外本学科的最新研究动态,再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确定研究方向。

此外,高校英语教师还应加强跨学科知识的学习。目前高校英语教师跨学科知识缺乏,而高校英语的发展方向却面临从通用英语向专门用途英语的转变。为了迎接挑战,高校英语教师首先应树立忧患意识,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心理准备。其次,应制订明确的计划,根据个人爱好和学校实际情况选定某门非语言类学科,进行系统而深入的学习。教师可以利用校内有利条件学习某门专业知识,也可以去更高的学府进修或攻读学位。

2.学校

高校英语教师的发展与学校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学校应采取积极措施为英语教师知识结构的优化创造有利外部环境。

首先,学校应努力建设复合型、创新型的英语师资队伍。培养具有竞争力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各高校的重要任务。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呼唤一支高素质的、复合型英语师资队伍。学校应努力创造条件为英语教师知识结构的优化扫除障碍。例如,学校可以制定措施鼓励英语教师攻读其他专业的博士学位,或者牵头加强英语教师和其他专业教师之间的业务合作。

其次,学校应加大培训力度。校本培训是优化英语教师知识结构的重要途径。学校应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如讲座、进修、访学、学术会议、培训等。同时,学校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和评估机制,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

三、结语

高校英语教师知识结构的构建和优化是一个长期过程,伴随每一位英语教师职业生涯的始终,目前存在一些问题也在所难免。只有高校英语教师和各高校意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和严重性,并且积极地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优化知识结构,为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顺利推进和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吴一安.优秀外语教师专业素质探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3).

对学校英语教学的建议篇4

摘要: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与提升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学校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高职院校学生的角度,对英语教师专业能力发展进行了问卷调查,并结合问卷情况分析了英语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而对提升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专业能力及教学反思能力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职业院校英语教师专业能力对策

学生是教师专业能力的直接受体和体现者。本研究聚焦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和职业发展,从学生的角度,通过调查问卷分析目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需求与学生的评价,指出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实用性、实践性和职业性,并为此提出了解决对策和建议。

一、调查问卷设计

笔者对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在校高职生和2012—2014届部分毕业生进行了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英语教师的学科知识、教学能力、专业能力、教学态度、学生对英语教师专业能力提高的建议或意见等方面。

二、调查问卷结果及分析

调查问卷共发放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85份,有效回收率为92.5%。其中,在校生占57%,毕业生占43%,男性占75%,女性占25%。

1.学科知识方面

调查显示,学生对教师的英语学科基础知识丰富、基本功扎实很认可,占85%。学院英语教师基本上毕业于师范院校,不仅系统地学过英语学科的主要科目,还主修过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必修课,具有丰富而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良好的英语沟通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但25%的学生认为所使用的英语教材偏难,内容繁多且脱离为专业教学服务的需要,课程设置落后于市场需求,针对性、实用性差;而14%的学生认为教材及所教授的英语知识偏简单,内容重复,难以满足继续学习提高的需要。

2.教学能力方面

调查显示,学生对教师的英语教学能力、课堂的掌控能力、运用各种教学理论、教学手段和方法驾驭课堂的能力较满意,占 58 %,但对教师教学组织方式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其中希望教师能根据课程内容灵活选择使用教学课件,整合内容,突出重点,精讲精练,讲练结合,加强口语、听力训练的占47%;强调学生合作学习的占21%;希望学生自主练习的占11%;建议教师实施分层教学,照顾不同英语基础和需求的学生,让每位学生都能获得提高,占6%。此外,还希望教师从传统的教师主导课堂传授语言点变成学生的主动求知、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索的学习模式等。这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侧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沟通能力的理念和现实需要,也体现出学生对教师专业能力和自身职业技能学习的关注。

3.专业能力方面

调查显示,学生对英语教师专业知识与能力的满意度较低。因为学院大部分英语教师是普通院校英语专业毕业,没有接受过相应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训,也没有下企业进行专业实践的经历,授课只能采用传统的理论教学,缺乏实操,也就难以满足学生对专业技能、专业英语学习的现实需要。不管是在校生还是毕业生,都希望增加英语方面的专业技能课程、实践课程,例如电信英语、计算机应用英语、通信英语以及物联网技术英语等;希望英语课程能够与专业课程设置密切结合,英语知识与技能能够与岗位工作结合,学以致用。

4.教学态度方面

调查显示,学生对英语教师教学态度给予了较高评价。教师能够认真履职,教书育人,积极营造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信任,融洽课堂气氛,尊重理解学生,有责任心、耐心,能以自己独特的个人魅力和学识有意识地影响学生,师生关系总体融洽。但有5.5%的学生表示只在乎授课内容而不在乎教师教学态度,这也部分说明职业院校学生在职业技能、专业内容和实际应用方面关注度更高。

三、对策与建议

1.加强英语学科知识的应用与实践,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英语教师也要根据市场需求、学生专业发展动向和就业方向及时梳理、更新自己的知识架构,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可理解性输入( comprehensible input ),加强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第一,加强英语教师有关专业学科知识的学习与培训,鼓励教师自编教材,注重应用性、实践性和开放性;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注重实践教学,使教学更具直观性、操作性与应用性。

第二,加强英语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及学生学业检查评价能力方面的培养和提升,鼓励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慕课、微课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媒体,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多方位接受知识和技能训练,提高教学效果。

2.强调理论知识实践化,提升教师的专业服务能力

教学的终极目的是学以致用,理论实践化,提高生产力。

第一,教师要根据职业岗位和学生成长的需要,组织各种适宜、有用、有趣的语言沟通活动和英语实践活动,注重学生能力与思维方法的训练,要让学生“悟道”,而不是生硬地灌输某种“正确”的理论或观点。

第二,要注重英语教师企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尝试双语教学;也可以组织英语课教师到专业实训基地考察学习,与专业教师座谈,了解最新的专业技术信息,拓宽教师知识面与视野,提高对专业知识的认知,熟悉实际操作流程。

3.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多种专业培训,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

学校应加强教师的持续性专业发展,组织教师参加多种专业培训,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并在制度和政策层面上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第一,教师培训要讲求战略性、长期性、实践性,切实解决教师职业发展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如专题研讨、观摩课、先进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讲座、教学经验交流会等等,让教师及时掌握专业领域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前沿成果,丰富能力结构,促进学术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第二,组建科研团队,以科研促教学,以教学带科研,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在研究中解决问题,有效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科研能力。

4.强化实践教学,提升教师的反思能力

反思性教学能促进教师不断地发现自己教学行为中存在的问题,修正教学内容和方法,深入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使教师的教学经验不断地处于被检验、被否定、被修正的思维过程中,从而不断提升教师的反思能力并获得成功的教学能力。

第一,立足职业技能培养,加强教学研究和反思能力建设,不断拓展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创造能力。

第二,突出现实性、实用性、实践性,在实践教学中提升反思能力,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切实提高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田宏忠.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发展指导[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6).

[2]杨少情,朱明.大学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28).

[3]李弢.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发展需求及其实现方式[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7).

[4]郭爱先.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师发展的现状及其途径[J].新乡学院学报,2008(4).

对学校英语教学的建议篇5

【关键词】少数民族学生 汉族学生 英语口语 学习

一、前言

当今世界已经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在人们日益频繁的交往中,英语作为一种国际化的交流语言早已被绝大多数国家所认可。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化,英语口语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逐渐得到了重视。郭蕾在《浅谈如何提高大学生英语口语水平》中提到,大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普遍比较薄弱。经过高中三年的英语学习,部分学生基础较为牢固。但高中阶段主要以应试教育为主,对英语基础的讲授多于对英语学习氛围的营造和对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部分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就没有打好基础,对英语不感兴趣,进入大学后,过多的关注过级考试,并没有清楚的认识到学习英语的目的和意义。教师不断提醒学生过级的重要性,并将学生的注意力都转移到如何通过过级考试上,而不是如何提高英语水平上。其次就是,英语口语受到思维方式的影响。大多数学生听到英语后,先把它翻译成中文然后再进行理解,并再思考如何回答,最后才将其翻译成英语表达出来。受到母语的影响,学生表达出的英语多为中式英语。少数民族学生的母语与其第二、第三语言有相似之处,但其实相似的部分少之又少。少数民族同学可以在学好第二语言的同时,兼顾第三语言,并熟练的运用,这就需要有一定的过人之处。本文希望通过对此进行研究,分别从学生和老师两个角度,提出提高大学生英语口语学习水平和能力的若干建议。

二、研究对象

该研究以新疆X高校13级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为研究对象。本文提及的少数民族学生是指那些在学前班以及小学阶段以本民族语言接受教育,与此同时将汉语作为一门语言课程学习,在中学阶段以本民族语和汉语两种语言接受教育的少数民族学生。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大学学习期间,已具备运用两种语言的能力,并能运用汉语进行大学本科各门课程的学习,将英语作为第三语言学习。

三、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策略训练研究》《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水平与学习动机的相关研究》《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学习动机分析》《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学习动机研究》《浅谈如何提高大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等文献的阅读,发现之前的英语研究学者已经意识到英语口语学习的重要性。目前,我国大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比较薄弱。大学生意识到英语口语的重要性,但由于怕出错、语法差、词汇量有限等多方面的原因,不敢也不乐意参与英语课堂的口语练习中。

目前,学者们对于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口语和汉族学生英语口语的研究有许多,但鲜少有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和汉族大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的对比研究。本文利用地理优势,对新疆X高校13级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进行了对比研究,并确立研究课题。

2.问卷调查法。为了解研究对象目前英语口语的现状,制定了调查问卷。对新疆X高校13级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其中,少数民族学生100名,汉族学生100名)进行问卷调查。对汉族学生发放问卷100份,回收88份,有效问卷88份,回收率达到88%;对少数民族学生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4份,有效问卷94份,回收率达到94%。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82份,有效问卷182份,回收率达到91%。

3.英语口语课堂跟踪调查。选取新疆X高校13级三个少数民族班级和三个汉族学生班级的英语课进行跟踪听课。英语口语课堂跟踪调查所选取的三个少数民族班级的学生,共计122人,三个汉族班级的学生,共计121人。

四、调查结果分析

1.文献研究分析。通过对文献的阅读,发现之前的研究者都意识到了英语口语应该得到重视。影响大学生英语口语提高的因素主要有:教师过分强调英语应试能力,对英语口语的不重视;学生的基础不扎实,对英语口语不感兴趣,缺乏自信心,不敢开口,怕被老师、同学嘲笑,受到母语的影响等。母语影响下的思维方式加大了学生英语口语的学习难度。大学生听到教师的英语问题,条件反射性的将其转换为母语理解,而后寻找答案,再将母语转化为英语进行回答,不免使自己的英语变成中国式英语。中国是一个以应试教育为主的国家,家长和教师过分的强调了分数,而使英语口语得不到重视。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大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普遍比较薄弱。为了改变大学生的英语口语现状,我们应该重视英语口语的学习。

2.问卷分析。通过对新疆X高校13级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其中,少数民族学生100名,汉族学生100名)进行问卷调查发现,由于少数民族学生在汉族学校上学,接受了与汉族学生一样的教育。因此,问卷调查的结果未能显示出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较大差异。问卷统计显示,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一样,大部分喜欢英语,但其英语口语水平都不是很理想。大多数学生英语口语水平不理想,归因于不敢开口,怕说错;语音掌握不好,怕别人听不懂;语法不好,不能组织句子;词汇量不过关,不能把所想的用英语表达出来等。学生都想提高英语口语成绩,认为英语口语也会影响自己的英语成绩。部分学生尝试通过各种方式提高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通过阅读英语报纸,书籍;复读、跟读音频、视频材料;和外国人交流;看英语电影,收听英语广播;课下和同学操练对话,为扩大词汇量,熟读并背诵有用的句式和段落等来提高自己的英语口语,但结果仍旧不理想。大部分学生认为,学英语,就是为了通过等级考试,为了升学,这样的错误观点早已在学生的脑海中根深蒂固。大学生想要真正提高英语口语,要配合教师组织的课堂活动。在课堂上,学生说错了可以由教师进行纠正。大学生要主动大胆的和教师进行交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应结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相信这样一定可以使自己的英语口语成绩提高。

3.课堂调研分析。通过对新疆X高校13级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的英语口语课堂进行跟踪调查,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与汉族大学生的课堂表现差异较大。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课堂氛围十分活跃。教师上课对学生提问,若教师提及平时成绩,少数民族学生回答问题十分积极;而汉族学生显得较为不积极。若教师没有提及平时成绩,少数民族学生回答较积极,而汉族学生则显得有些被动。教师提问完,少数民族学生立即举手,待老师点名回答,若不会回答,则会向周围的同学询问;而汉族学生听完问题,思考片刻后才会有同学举手回答。教师提问后,要求同学们讨论,少数民族同学立即展开热烈的讨论;而汉族同学仅仅是和同桌的同学讨论。教师提问后,少数民族学生会积极回答,而汉族学生就显得些许被动。同学回答问题时,少数民族同学仍旧进行自己的讨论,而汉族学生在听取同学的回答。

五、结论与建议

1.结论。对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英语口语学习差异的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普遍比较薄弱,对英语提不起兴趣,缺乏自信心,对英语应试教育的过分重视,母语思维方式的影响,自主学习英语口语的意识不强,需要客观的因素去驱动等劣势,都需要去改正。大学生要使自己的英语口语基础增强,首先培养对英语口语的兴趣,增强自身的信心,重视英语及英语口语,其次要以外国人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的课堂学习和教师的课堂教学。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课堂氛围较汉族大学生的课堂氛围活跃很多,活跃课堂氛围,需要教师的努力,也需要同学们的配合。

2.建议。

(1)对学生的建议。1)对少数名族学生的建议。①课前。大学生应该在课前做好预习,以便于抓住教师上课的重点,明白自己哪里不会,并且在课堂上,把这些不会的作为重点去听。课前预习,会让课堂上的难点变得容易理解。②课上。在课堂上,学生的思路要跟着教师的思路走。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要积极思考,认真听取其他同学的回答,抓住同学回答的重点,并组织好自己的语言。听课的同学要注意课堂纪律,别的同学回答问题的时候,不要再继续自己的讨论。③课后。下课后,学生要利用课余时间,复习教师讲过的内容,温故而知新。复习的过程中,遇到不明白的问题,要记下来,与同学或者任课教师讨论。学生要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2)对汉族学生的建议。①课前。大学生在上课前做好预习工作,明确重点,以便更好的理解教师教授的知识。②课中。在课堂上,学生的思路要跟着教师的思路走。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片刻后,要积极主动回答。作为学生不要怕说错,被同学笑话,要克服心中的恐惧,大胆的说。不要怕成为被嘲笑焦点,人人都会犯错。或许你犯的错误也是大家的经常爱犯的错误。③课后。课后,学生要找空余时间回顾课堂上教师讲授的新知识。在复习的过程中发现有自己不理解的内容,一定要与同学或者任课教师进行讨论。

(2)对任课教师的建议。1)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课堂教学建议。①把握课堂气氛。由于少数民族学生爱说话的特点,他们的课堂氛围通常较热闹。任课教师要注意通过提问的方式来控制课堂氛围避免学生讨论课堂以外的话题。②多开展英语角活动。由于少数民族学生喜欢在课堂上练习口语的特点,他们会积极参与到口语角活动中。任课教师可以多开展类似的活动,可以培养他们对英语口语学习兴趣。2)针对汉族学生的英语课堂教学建议。①活跃课堂气氛。由于汉族学生不爱发言,他们的课堂会有冷场的情况。任课教师应该多与学生做互动,或者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两三人一小组,组织小组讨论并让小组成员轮流发言。②树立说英语的自信心。由于汉族学生不喜欢主动回答问题,怕说错,没有自信心。任课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上课回答问题,使其树立起说英语的自信心。3)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的英语课堂教学建议。鼓励学生经常看一些英文的原声电影和听一些英文歌曲。扮演电影中的角色,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语感。给学生推荐好的英语读物,鼓励他们多去阅读,拓宽学生的眼界。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英文思维方式起到引导作用。

六、结语

由于该研究是首次对新疆X高校13级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英语口语现状进行对比,调查对象仅限新疆X高校13级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因此,各项结果还有待于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验证,进行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1]郭蕾.浅谈如何提高大学生英语口语水平[J].青年文学家, 2011.

[2]古丽米拉・阿不来提,李珂.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口语策略调查与分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

[3]张东昌,杨亚军,李蓉.影响中国学生英语口语流利表达的成因分析及教学对策[J].2004.

[4]关霜红.职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现状及培养对策研究[J].中国会议,2013.

[5]朱红梅.汉族学生与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中归因倾向的对比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报,2011.

[6]徐世昌.少数民族与汉族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对比分析 [J].外语教学,2011.

[7]孔燕,陈金.谈我校少数民族的英语口语教学与学习现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2.

对学校英语教学的建议篇6

关键词:信息化背景;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21世纪,经济高速发展,社会高度国际化、信息化,在此背景下,教育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成为主要研究内容。近些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快速膨胀,作为公共基础必修课的大学英语教学则迎来了诸多挑战。因此,开展有关高校英语教师的专业环境的研究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分析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外语教师自身的教学特点,以及如何强化自身专业知识及专业素养和环境因素等方面,具体提供了几种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从而促进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1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外语教学的特点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外语教师要根据语言教学的特点,不断地强化自身的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不断提高和完善自我,从而促进其专业素养的完善和发展。同样,外语教师也需要进行专门的训练,也需要逐步完善发展专业素养。高校英语教师的专业理念和教学实践紧密相关。英语教师,教授地是一门语言,势必要对所传授的语言有一定的认识和思考。英语教师的语言观不同,那么其选择的语言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也会有所不同。知识结构在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发挥着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包括学科内容知识,教学法知识和实践知识。教师所具备的专业学科知识是教学的基础,此外教师还要具备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而实践性知识是教师教学实践经验的理解与总结[1]。专业知识是教师能够有效地进行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基础和根本。能力结构是教师专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归纳为基础能力、职业能力和自我完善能力。

2改善教学环境

建立以组为单位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学者和有独特影响力的教师可以为新教师在探索教学模式中提供建议,高效解答新教师在教育实践过程中的疑惑并提供建议,即刻引发新教师对问题的思考。新教师在此阶段的任务是通过教学实践的具体感受和实践,达到学科知识上对具体教师的要求,并具备基本教学能力,从而领悟到具体教师的职业特点,再为专业上的进一步提升奠定基础。这个阶段的职业教育,应该注重提高教师的学科专业能力并培养出相关教学科目的教师基本教育学理念和教学方法[2]。

3改善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环境的策略

3.1加强高校英语教师入职后的进修学习

高校英语教师要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引行动,使终身学习的理念成为一种自我完善发展的内在需要。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不同的进修学习方式,来加深和拓展本专业学科知识深度和广度。以下都是对于高校英语教师十分有效的提高进修方式[3-4]:(1)参加学术会议。这是一种与会人员互相讨论和交流本领域、本学科经验的高层次的研讨会议。与会人员就某一个理论或实践问题,经过反复思考,查阅文献,撰写成文后,在会上彼此分享、讨论和研究,部分高水平论文很有前瞻性,反映了某学科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2)考察学习。教师带着某些问题,有目的地去相关学校进行考察学习。(3)听课、观摩。同事间互相听课,观摩优秀教师的公开课,吸取长补短。(4)常规教研活动。如教师集体备课,相互讨论,集思广益。(5)科学研究。科研就是有意识地在教学实践中去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教师素质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成长和提高。

3.2组建教学、科研团队

教学与科研是都是专业发展的重要维度,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要成为优秀的高校英语教师,其教学方面、学术科研方面的发展也必须是一流的,这样才能确保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完整性。首先,组建相应的教学团队。教同年级、同课程的教师集体备课,共同探讨教学疑难问题,群策群力,资源共享,再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教学方案。具体建议集体是,集体备课一周一次,共同总结探讨本周和下周的教学得失以及教学计划,并以档案的方式记录教学反思。其次,组建科研团队。因为种种原因导致了地方院校英语教师整体科研能力较弱,那么可以由一些科研能力强的教师或外聘专家来引领,辅导高校英语教师搞科研逐步培养并提高其科研能力,最终让高校英语教师的科研能力逐渐增强。

3.3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观察他人教学的同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并结合理论指导,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反思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作用。他提出的反思性思维过程就是通过对事物的观察,感知问题的存在,并在各方面对问题进行推理进行验证,他强调对任何验证性的结论都必须进行缜密的思考,并主动进行验证,从而区分于传统的、墨守成规的教学行为。新时期的大学教学改革提倡英语教师由传统的“教书匠”向现代的“学者型”转变,以促进其专业化发展,实现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加强教学反思。高校英语教师在反思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高校英语教师要不时地思考自己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策略有没有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和心理特征,在教学中有没有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有没有习惯进行教学反思。这样,教学反思能使高校英语教师及时地总结自己教学策略的得失,促使自己的教学经验上升为理论,进而利用这些来自实践的理论来指导大学英语教学,再从教学中加以验证、修正、完善,旨在教学与学术科研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4结束语

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长期的、逐渐进步的过程,是在探索性、反思性教学实践中成就的。高校外语教师要根据语言教学的特点,不断地强化自身的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不断提高和完善自我,使其专业素养的完善和发展,从而促进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芳.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职业倦怠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

[2]宁晓洁.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S4):165+167.

[3]马瑛.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新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1(32):106-108.

对学校英语教学的建议篇7

一、双语教学的概念、目标和模式

对双语教学的概念、目标方面,众多学者的意见基本一致。双语教学的概念基本上采取英国朗文出版社出版的《朗文应用语言学词典》给出的定义:

Theuseofasecondorforeignlanguageinschoolfortheteachingofcontactsubjects,中文含义是“在学校里对所授学科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教学”。双语教学的目标是通过双语教学使医学生能够利用英语等外语,在医学专业知识领域进行总结、学习、工作和交流,使学生较早了解和掌握医学最新成果、并具备向外发表学术成果的能力(李海燕等,2008;何兴祥等,2004)。实际上,双语教学的目的是双重导向的,既要达到提高外语能力的目标,又要达到掌握专业知识的目的。

在双语教学的模式方面,所用术语小有差异,但基本一致。目前双语教学基本可以被分为三种模式:

首先是浸入型双语教学(Immersionprogram),即学校使用一种不是学生在家使用的语言进行教学;学校采用英文原版专业教材,课堂板书,学生的作业、考试以及教师课堂讲解全部采用英语。其次是过渡型双语教学(Transitionalbilingualeducation),即学生进入学校以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为只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采用英文专业教材,课堂板书采用英文,学生的作业采用英文,教师课堂讲解采用中文和英文混合方式,运用外语的比例也逐渐从少到多。教师在课堂上交替使用中英文,用双语对学科知识进行描述、讲解、评述,避免学生一开始因不适应直接用第二语言教学而产生许多困难。保持型双语教学(Maintenancebilingualeducation)(有些学者称为渗透式教学,王兴坡,2007),即学生刚进入学校时使用本族语,然后逐渐地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其他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大多数学者对教学模式的分类基本一致,但也有学者认为目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双语教学还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真正意义上的双语教学模式还没有形成(李爱萍等,2007)。李爱萍等把双语教学大致分为以下三种方式:(1)教师在授课时用英语讲授关键词和重要内容,英语授课比例占30%;(2)教师在授课时中英文交替使用,引导学生用英语表达相关专业内容,英语授课比例占50%;(3)教师在授课时英语授课比例占70%,教师和学生能用英语进行专业思维和交流。提出了准确的授课语言的比例,但如果能提出科学的依据,其指导力就更强了。

二、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双语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对双语教学的本质认识不清。

许多人将双语教学同强化英语教学等同起来,认为双语教学就是培养英语人才;有人认为双语教学必须使用全英文授课,全英文教材;也有人认为必须运用中文授课。其实必须明确双语教学的本质和目的是外语和专业知识并重,如果将双语课变成纯外语课或者将完全不重视外语都是不合适的。

2.师资水平难以达到双语教学的要求。

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外语表达能力和丰富的专业知识。目前很多高校的外语专业教师外语讲得很流利,但却不了解医学专业知识;而医学专业的教师精通自身的专业知识,外语水平却十分有限。好的师资必须兼具两种能力。

3.外文原版教材的匮乏影响双语教学的质量。

实施有效的双语教学必须依托外文原版教科书和教学参考用语。没有原版教材和参考书,教师和学生就无法接触到正宗的外语。由于我国高校的双语教学目前尚处于起始阶段,双语教学教材十分匮乏。有的所谓双语教材,只是教师按照个人喜好挑选的一些外文文字资料、复制的课件,或是将现有的中文教材部分翻译成外文的资料。教师自编自选的外文教材在其翻译的正确性上难以保证,容易造成教学上的随意性和语言表达上的偏差,以致给学生造成误导。

4.双语教学评价机制尚未建立。

教学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机制。双语教学不同于一般的教学,不能用常规的教学评价机制来衡量双语教学的效果。双语教学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往往不是即刻就能够判定的,而需要一定时期的跟踪调查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为了促进双语教学的健康发展,应该尽快建立符合双语教学规律和特点的评价机制。

5.双语教学氛围不浓。

营造双语环境对于语言的学习非常重要,目前大多数院校仅在英语课及“双语教学”课堂中讲英语,这就容易造成“孤岛”效应,不利于形成浓厚的英语氛围(孙晓嘉,2008;肖坚等,2005)。

三、当前医学双语教学研究的建议

鉴于双语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学者们也提出了很多解决建议,比如将网络、多媒体于应用双语教学,因为双语教学中应用网络、多媒体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教师讲解,从而提高双语教学的效果(高美华等,2008)。齐建光等(2005)借鉴了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和在双语教学中的一些体会,提出了循序渐进地推进双语教学改革,编写适合我国医学生需要的双语教学教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等具体措施。孙晓嘉(2008)也提出了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增强学习兴趣,加强双语教学的教材建设,创建校园双语环境,如办英语报纸,英语广播等的建议。宋汉君等(2007)除上述建议外,还提出建立评价机制的建议,认为建立评价体系是实施双语教学的保证,必须把现行的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良好的评价机制和导向机制。只有建立这样的发展性评价,医学生在双语教学中所付出的努力才会得到科学公正的反映;制定教学评价体系要注意结合学校的双语教学实际,同时要注意时效性,既要考虑医学教学目标的定位,又要考虑学生外语方面的接受能力和文化素养的变化趋势。其他学者诸如赵毅,王燕(2007),宋汉君等(2007)等也提出了类似的建议。可以想象的是,双语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向肯定着重在如何实施这些建议上以及这些建议的可行性和科学性上。超级秘书网

当前的双语教学研究人员可谓众多,但是总的来说,论述多,实证少;调查多,实验少。很多研究重复,真正有意义和创新的不多,真正具有另人信服且具有指导意义的不多。比如在三种教学模式的应用中,究竟哪种对医学生有用,对哪种英语水平的医学生效果好,鲜有研究。我们知道双语教学的目的是双重的,三种教学模式中究竟哪种有利于学生达到提高外语专业的目的,哪种更能达到提高专业知识的目的,或者某种教学模式在两方面都能达到更好的效果。从上文的论述中,我们已得知众学者提出了很多改进双语教学效果的建议。但这些建议大多数基于简单的推理和想当然,很多是简单呼吁的纸上谈兵。其建议建立在科学实验基础上的少之又少。鉴于这个情况,我们认为,以实证的方式对双语教学在医学院校应用的研究很有必要。只有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我们对双语教学效果的全面检测,其结果才能另人信服,也才会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对学校英语教学的建议篇8

论文摘要:通过分析人才市场对英语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探讨如何根据英语专业的人才特征和市场定位,以优化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建设一支具有复合型知识的教师梯队,整合教学内容,加强教学社会实践,进而构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1调查背景及现状趋势

长期以来,高等院校的英语专业大多采用“单科型”培养模式,一味追求“高”、“精”、“正”,强调专业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以培养研究型、学术型人才为荣,忽视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单一,教材陈旧老化,以定量分析为特征的自然科学类课程与英语专业格格不人,教学模式单调。在语言训练中过分强调模仿记忆,忽视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能力和独立提出见解能力培养,按这一传统模式培养出来的英语专业人才的就业需求量和社会经济适应面日益狭窄,其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还受到了英语水平日益提高的非英语专业的各类专业人才的挑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对应用型和岗位操作型人才的需求量的增幅将远远大于对纯学术型、研究型人才的需求。作为一门点多面广的热门专业,本科英语专业应尽快实现专业方向和目标的多样化,加大复合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以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趋势。

从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的前五年,中国高等教育的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中国加人WTO后使中国更进一步融人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其中也包括教育产业的融入。但是英语专业作为中国高等院校的传统专业没有开始为适应国际形势新变化来改变本专业办学思路,没有开始对英语专业学生在经济环境中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进行系统研究,不清楚社会对英语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因此有必要在需求分析理论基础上进行英语专业学生的社会需求调查,以期加快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需求分析对于设计大纲和安排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川从教学环节来看,需求分析是课程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组织教学、使用教材、决定教学方法、评估教学结果的依据。仁’〕近年来,虽然有在这一方面进行的研究,但是这项工作主要偏向于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社会需求;[’〕虽然有研究对高等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社会需求进行了调查〔4],但是并未涉及到外企、私企及高科技企业,而只在整体上对社会需求情况做了概述,并没有对专业课程建设、选取教材及确定教法给出具体的指导意义。

自《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年修订)颁布实施以来,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在实践中不断被完善。而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英语专业技能、英语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三类课程的关系及相互协调,以及与英语专业学科建设的关系及相互作用,而这几方面的内容都是教学大纲所包含的。众所周知,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和对象,制定教学目标必须了解学生的状况及其有利因素和限制。课程设置及课程教学目标是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大纲的首要保证。课程设置既要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又要考虑学科发展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前瞻性。基于地方院校外语专业的特殊性,对其课程设置的研究和评价较少,实证性的调查更不多见,在教学过程中对本校学生的基本情况一般比较了解,本文将作有关社会需求调查,以期为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大纲制订、教法确定等方面提供实证性信息,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出真正满足社会需要的复合应用型人才,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2调查设计

本项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分别对用人单位及部分英语专业毕业生进行社会需求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来进行分析研究。其目的是了解用人单位对英语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情况;了解对毕业生英语能力考察的依据、评价和相关建议,以及对毕业生应具备的素质和各项能力的要求。根据调查结果,为地方院校的课程规划、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提供信息、依据和建议。"

3调查结果与分析

用人单位最看重口语表达能力。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能力素质的考查中,用人单位最为看重的是专业四、八级证书及实际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同时参考在校成绩及是否取得翻译资格证。用人单位认为商务英语(经贸英语)专业方向具有明显的就业优势,除商务英语外,英语与其他专业复合也具有相当优势。在这些专业方向中,按重要程度依次排列,分别为:“英语+商务”( 36. 9% ) ,“英语十管理”( 22.3 %),“英语+工科专业”(15.4% ),“英语+旅游”(13.8%),“英语+教育”(10%)。

在毕业生及用人单位认可的关键能力方面,毕业生认为口语表达能力是英语专业就业所必需的关键能力。此外,良好的人际沟通和协调能力在就业竞争中也十分重要。这一结果与用人单位反馈情况基本一致。从用人单位角度来看,排在前两位的必备能力分别是口语表达和分析问题能力。这说明用人单位不但看重毕业生的人际沟能力,更注重分析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

从表3所统计数据来看,外贸及其他公司企业最关注的前三项能力分别是:口语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在各级学校中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而言,书面表达、沟通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尤其重要(注:由于用人单位调查问卷中发放到学校中问卷较少,这一分析的准确性有待验证)。在政府部分工作的公务员对英语各项基本技能(说、读、写、译)的要求基本均衡。翻译旅游公司则对口语表达和口译能力有较高要求,同时沟通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也不可忽视。

用人单位对合肥学院英语专业毕业各能力素质评价:用人单位认为合肥学院毕业生的阅读能力,沟通能力以及书面表达能力一般(70分左右);口语表达,翻译能力需要提高,分析问题能力,文学及文化素养,有较大的提升空间(60一70分)。

各能力素质项按得分高低排序,分别为:一般能力(2. 8分以上,百分制70分以上);阅读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书面表达能力有待提高(2. 6一2. 8分,百分制65 } 70分);口语,笔译,中国文化理解和应用,分析问题能力巫待提高(2. 4一2. 6分,百分制60-65分);专业素质(文学,文化)能力较差(小于2. 4分,及格线以下);口译能力最差。

从表4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用人单位对各性质的公司企业、学校及政府机构的毕业生的满意度基本一致,平均68%左右。对于在翻译、旅游公司就业的毕业生满意度稍低。 "

从表5的调查结果来看,英语基本技能中的输出技能课程的作用与英语输出课程相比,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更加突出。毕业生对听力课程的认可度相对较高,其原因可能是听力输入是口语输出的基础,没有听力基础,口语交流无从谈起。再者,经贸英语方向课程(商务英语、国际贸易实务、商务英语写作)对毕业生就业的作用较大。此外,英美文学、英美文化等文化素质课程对毕业生有相对隐性的作用。从排序的结果来看,学生对阅读(第9位)和写作课程(第16位)两门以输人为主的课程要求要低于听力课程。这反映出,单纯的阅读和写作课程对学生的应用能力的培养作用有限。这两门课程只有与输出能力的培养直接联系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

4对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建议

4.1课程设置建议

第一,学校开设的课程能具有更强的实用性,理论知识适度强调。设置开设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增加日后参加工作的实际操作能力,避免与社会脱节的书面教育。根据社会发展对英语的需求,可在教育、商务、外贸和旅游等方面开设就业指导课,配专门的指导老师。单单英语课程的学习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与实际联系紧密的课程对学生来说才是最重要的。在校期间,增加实践能力的课程,增加社会经验。对于将毕业的学生开设一些像礼仪、面试技巧等方面的课程。建议在大二时,外语系开设职业规划课(很多学生出来都不知道自己干什么)和跨文化课非常有必要。这对以后学生的就业相当有帮助。

第二,注重学生英语特色培养,突出听、说、读、写、译某一方面特长,使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善。

第三,翻译和口语应该重视。建议开设与口译、笔译有关的课程,利用丰富的口、笔译教材及网络材料资源培养、提高英语能力,也可为想考口、笔译证书的学生打下基础。课内课外多进行师生的讨论,多引导学生实践。

第四,多开展各种选修课,并且提高教学质量,用实用或有趣来吸引学生,培养出思想多元和健康向上的毕业生。

第五,第二外国语的学习同样重要,应该加强二外教学的实践和增加二外的种类。

4.2能力素质培养建议

一方面,应加强除英语专业以外的能力的培养;应该特别重视自学新知识、新技能的培养,包括社会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自学新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学生人文素养,重视英语文学、英语文化和中国文学的教学。语言是沟通的工具,但语言的背后才是沟通的平台。单纯的语言学习,在哪所培训机构都可以学,希望大学英语能通过某些与众不同的方式带给学生内外兼修的素养。

4. 3其他建议

第一,第二课堂不能忽视,要和学生兴趣相符合,广泛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

第二,要切合实际组织考证,增加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建立合适的评价和考察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测评要有真正的指导意义,而不能流于形式。

第三,老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和魅力,教学同时对学生进行立志和深层影响;引进“双师型”人才,培养持“双证书”学生,积极争取校企结合,让学生能够顶岗实习。"

5结论

(i>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需要特别引起重视。如何将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贯穿于课程设置、课堂教学、课外任务中应引起外语专业教育的重视。

(2)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听说能力、翻译能力,特别是综合应用能力应重点关注。用人单位认为外语专业学生最薄弱的是综合应用能力。在课程设置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必须贯穿于外语专业四年教学的全过程。

对学校英语教学的建议篇9

【关键词】高校英语教学;口语教学;合作学习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不断飞速发展,现代社会对人们的素质基础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大部分高校的英语教学模式已经从精英教育模式,走向素质教育模式。目前在我国的高校英语教学主要为大班式教学,由于班级中学生数过大,造成了人均教学资源占有率下降的局面,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学校,设施简陋、师资力量不足等因素造成了其英语口语的教学质量严重下降,所以,将合作学习这一模式应用到高校英语口语教学中尤为重要。

一、关于合作学习相关理论的背景分析

(一)认知理论

瑞士的心理学家曾经提出这样的观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想要进步,就必须经历一个自我调节的平衡过程。由此可见,如果想对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进行了解,首先必须从学生处理自身和社会关系之间的关系的方式入手,并相应的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对学生英语口语学习认知中的冲突进行不断的调节,达到提高其自身认知水平的目的。除此之外,由于语言本身具备着任意性与社会性等特点,如果想要对其完成熟悉和掌握,就要不断的与他人进行交流。由此可以看出,合作社交形式对个体与他人的同化和实现新认知平衡有帮助和推动作用。

(二)语言习得相关理论

通常来说,掌握一种语言方式主要有两种:学习和习得。学习,指的是要有意识地进行研究,同时用理智的方式来理解所学的语言。而习得,指的是学习者要在与外界的沟通事件中,潜移默化且无意识的完成对语言的学习和吸收,并能够正确、流利且熟练的使用语言。通过学习的方式掌握英语知识,主要是在语法的规则运用的基础上进行监控形式的学习和使用;而通过习得的方式掌握英语知识,学者可以更加轻松和熟练的与外人进行交流和沟通。由此看来,在英语乃至其他语言的学习过程中,习得比学习更为灵活和重要。

(三)互动发展教育理论

施教者在这种理论背景下,用合作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布置适当的学习任务,以达到促进学生对英语口语中理论和概念的掌握程度的目的。施教者组织高效优质的互动(例如与其他同学进行沟通和互动),对于英语口语的学习非常重要。

二、关于影响当代高校口语教育影响因素的分析

(一)缺少环境和氛围

大多数高校学生,从小都在一个纯汉语的学习和成长环境中接触和学习英语的,而且课程安排中英语的比例占有非常有限,导致课堂以外学生们对英语的接触非常少,更不用提口语的练习和交流。这对学生对英语口语的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学生信心不够

由于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口语训练的大量缺乏,加上学生本身所具有的英语词汇量不够,导致学生在运用英语的时候“张不开嘴”。同时,由于学生们信心不足,在口语的运用中担心出错或无法交流,很多同学在参与口语活动的时候紧张胆怯,表现有失积极和水准,如果此时施教者在纠正学生错误的时候方法态度不当,会更加挫伤学生对英语口语学习和练习的积极性。

(三)班级学生太多

语言是社会活动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沟通工具,而在每一个国家、每一种语言都需要有存在和使用的环境和氛围。当今学校中,班级的学生数普遍太大,导致在平日的英语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或学生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互动不够,对口语的实践过少。而在应试教育的前提下,教师为了学生的分数过分侧重于英语读写和笔试的教育点,追赶教学进度,忽视学生口语的学习和练习,错过了学生学习和练习口语的最好时间,这也严重的影响了学生英语口语的能力。

三、关于合作学习在英语口语教育中的重要性分析

合作学习,指的是以团队或者小组的形式,组织学生以合作互助的方式进行学习的教学模式。合作学习在英语口语教学中体现出很多优点。首先,合作学习,可以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帮助学生建立与增强开口说英语的意愿和信心,鼓励学生们踊跃在小组讨论和交流中发言,以达到锻炼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效果。其次,由于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的思维方式不同、口语水平不同,通过彼此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可以互相学习、增强口语能力。最后,由于班级中同学的口语水平参差不齐,通过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保证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口语学习和练习中,避免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

四、关于合作学习在高效口语教学中的具体实施建议

(一)改革考试方式

为了推动学生对英语口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议高校对英语教学的考试方式进行改革,把听力成绩和口语成绩加入英语教学考试内容中,这样可以“强制性”的增强学生们学习英语口语的意愿和积极性,激发和提高口语学习能力。

(二)充实英语课堂

当代英语教学课堂大多比较单一死板,建议高校在课堂中组织学生观看原声英语电影,并进行相关讨论。在教学中加入现代化教学手段,用娱乐的方式激发和增强学生们对口语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们的口语水平。

(三)创造学习环境

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对学生口语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可以通过设置英语角、举办口语大赛等方法为学生们创造多彩高效的学习环境。也可以与外企签订合作协议,为学生提供英文环境的实习机会,更有效的提升学生们的英语口语水平。

(四)充实师资队伍

一支口语水平优秀的教师队伍对学生们的口语学习至关重要。建议高校投入更多的资金,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为学生们进行指导。增加对教师们的培训和进修,提升教师的口语水平。同时设立专门的口语教室,投入资金引入现代的教学设施,教师与教学设施相配合,为学生们的口语水平教学提供保障。

五、结语

在国际合作日益深度化的今天,英语口语水平直接影响着一代人的生活和一个国家的发展。愿合作学习方式在英语口语教学中起到积极重要的意义,为我国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张靖,付金亮.合作学习模式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08(7).

对学校英语教学的建议篇10

1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现状

现阶段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依然沿用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仿照科研型大学进行统一授课,以考试作为测评方式,过度强调理论知识灌输,忽视培养学生的知识转化和运用能力,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难以制定符合自身水平的学习计划。据近几年用人单位反馈,高职高专毕业生素质与岗位要求差距较大,尤其是英语技能表现不良,临场应变能力和沟通能力不足。

具体来说,过分注重基础和理论、应试特征明显、教材内容陈旧是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现存的主要问题。作为全校性基础课程,英语教材更新缓慢,部分学校甚至数年未换教材,教材内容和观点落后。院校考核过度依赖教材,与学生实际生活关联不大,形成“考前突击、考后即忘”的学习习惯,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通过考试,一旦考核达标就抛之脑后,无法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英语知识。另一方面,高职高专忽视教师队伍建设,缺乏引进高端人才,科研经费投放不足,导致英语学科梯队人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难以支撑高强度的教学工作。多数教师秉持传统教学理念,按照教材授课,没有兼顾学生层次差别进行差异化教学,学生缺乏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空间,长期以往,英语教学陷入“教师乏力、学生排斥”的恶性循环。

2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改革需求

2009年,刘黛琳教授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基础英语与职业英语课程研修班做出重要讲话,指出“职业教育理念在英语教学中的体现必然会带来教学的改革,教学改革必然带来课程改革”,由此证实了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向实用性和应用性改革的必然趋势。随着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社会对人才需求层次随之升级,要求职业技术人员拥有第二外语技能,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和沟通能力,具备创新意识。对此需要高职高专院校尽快调整原有教学模式,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实用英语教学目标,对教材类型、授课方式、考核机制进行全方位改革,尽快提升公共英语教学的素质教育内涵,形成自有教学特色,确立一条符合生源英语基础、能够有效增强学生运用能力的英语教学道路。

3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对策

3.1 建设富有创新力的师资队伍

教师素质和业务能力影响教学质量,高职高专院校应对现有的教师队伍进行扩充和调整,提高教师招聘标准和考评标准。应重视引进年轻人才和高端人才,重点培养英语教师队伍中的硕博士和有留学经历的人才,鼓励这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实践全新教学思维,试用微课堂、互动教学等新型教学方法。创新力是鉴定新时代教师队伍的关键因素,高职高专院校应当按照《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改革教师队伍,对教师工作构建合理的评估机制。根据《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高职高专院校要采取进修、引进、外聘等多种措施丰富英语教师层次,同时结合所在地实际加强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英语教学属于语言类教学,建议高职高专院校与英美等国职业学校合作,采用进修或兼职方式引入外教,提高教师队伍的外教比例,一方面为学生提供更为纯正的英语学习环境,一方面鼓励外教将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投入教学实践工作。

建立多样化的交流和培训渠道也是高职高专英语教师队伍改革的必行举措,与其他职业院校建立合作,定期派遣教学经验丰富,在各自学校为学科领头人的英语教师赴外校进修。对参加培训和进修提高的教师情况记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岗位职务聘任和教学评估的重要依据。在院校内部组建英语教学研讨会,要求全体英语教学相关教师参加,借助研讨会契机交流教学经验,探讨教学问题,不断提高整体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高职高专公共英语英语教学队伍改革要制定完善规划,增加学科经费投入,严格执行“长抓不懈”的工作原则,做到敢于打破既行模式,重点培养教师队伍的创新精神和活力。

3.2 改革教材,强调教学内容的应用价值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课程设置应引入市场机制,提高教材更新速度,突出教材内容的实用性和灵活性。应当明确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学以致用、学以能用”,要提前对学生英语基础进行评估,掌握学生整体学习状态、学习方法和领悟能力,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建议高职高专院校可以打破传统公共英语教学“一刀切”的模式,根据专业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如机械、土木专业公共英语教学侧重培养学生词汇储备和阅读能力;经贸、旅管专业公共英语教学侧重锻炼学生沟通和听说能力,以此做到公共课程也有特色。针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英语基础较差,缺乏自律意识的特点,要灵活设置授课方式,除单一的教材讲解外可以设立阶段性学习目标,通过情景教学、英语短剧表演等方式丰富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教材知识之外得以接触与英语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不断提高对英语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在英语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拓展教学空间,逐渐将大班模式改编成微课堂,有效利用网络资源提升课堂教学知识点的浓缩程度,对核心知识点进行教学以外介绍知识点来源、最新研究成果和拓展运用,激发学生探索兴趣,鼓励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转化为生活和工作中能够灵活运用的语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