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调研工作计划十篇

时间:2023-03-27 05:36:12

综合调研工作计划

综合调研工作计划篇1

一、职能调整

增加的职能:

更名后的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职能在原县计生委职能的基础上增加“推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综合协调和加强人口发展调查研究”职能。

二、主要职责

根据以上职能调整,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

1、贯彻执行国家及省有关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并组织落实;协同有关部门制定贯彻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综合治理的具体办法,推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综合协调,并指导、监督实施。

2、根据市下达的人口控制目标,编制人口与计划生育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草案,制定全县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计划草案;负责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组织实施计划生育抽样调查,参与全县人口统计数据的分析研究并加强人口发展调查研究。

3、制定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规划,组织开展全民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

4、制定并组织实施计划生育科学研究规划;对人口与计划生育重大问题进行综合性、前瞻性研究。

5、负责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的综合管理。指导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建设、管理和业务工作;围绕生育、节育、不育制定生殖保健服务的规划与规范;协同卫生部门共同做好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工作;对计划生育技术和药具的发放进行指导和监督。

6、编报国家和省、市财政拨付的计划生育事业经费与基本建设支出的预、决算草案及计划生育药具分配计划;管理直属事业单位财务和国有资产。

7、制定全县计划生育系统干部队伍建设和教育培训规划并组织实施。

8、负责对基层计生网络进行管理、指导、监督,协助有关部门建立利益导向机制,做好计划生育“三结合”及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工作,指导有关人口与计划生育社会团体的工作。

9、负责流动人口及城市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

10、承办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设五个职能股室。

1、办公室、宣传股(合署办公)

组织协调计划生育工作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负责起草重要文件、报告;负责综合性会议的组织、文电处理、秘书事务、档案资料、政务信息、保密、保卫等机关行政管理工作。负责对外联系、综合协调工作。研究、制订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规划并组织实施;组织开展全民性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规范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的管理;负责协调、联络宣传口各有关部门计划生育宣传工作。规划、组织计划生育系统干部的培训工作。

2、财务股(乡收县管办公室)

负责财务管理,管好各种票证、单据,及时上报财务报表;按“乡收县管、财政监督”体制,做好社会抚养费、计划生育罚款的征收、缴交和使用管理工作;搞好年度收支预算,做到日清月结;负责机关及下属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与监督,安排基建项目支出。

3、统计股

负责人口发展调查研究,编制计划生育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草案;负责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工作;负责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组织实施计划生育抽样调查;参与对全县人口统计数据的分析研究;负责全县计划生育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4、基层股

指导和监督基层计划生育管理工作;负责全县计划生育基础网络建设,指导村、组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培训工作,分析研究基层计划生育工作形势,提出意见和建议;负责实施计划生育“三结合”富民工程的推广;搞好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工作。

5、政策法规股

贯彻执行国家、省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对全县计划生育干部进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对新形势下计划生育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对策;负责人民群众来信来访案件的调查工作;配合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有关方面对人口问题开展综合性、前瞻性研究。协助有关部门制定相关的社会经济政策,推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综合协调。

四、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

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行政编制14名,工勤人员编制2名。

领导职数:主任1名,副主任3名。

综合调研工作计划篇2

 

    为了加强本区人口综合调控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合理调控本区人口的总量和结构,提高人口的综合管理水平,促进本区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根据市政府21号文件和市人口综合调控领导小组会议的精神,现对我区人口综合调控管理体制及工作职责提出以下设想:

    一、关于本区人口综合调控的管理体制

    根据上下对应的原则,将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区外来流动人口管理领导小组“二合一”,成立区人口综合调控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区人口办挂靠区计委,职能上要体现“权威性、综合性、操作性”,以及“规模小、部门全、职能实”的要求,其性质为综合协调的工作机构,不取代现有政府各职能部门的管理职责;现有各职能部门的基本职能不变、执法主体不变、与上级部门的对口关系不变。

    各镇、街道、园区相应建立人口综合调控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并配备1名专职人员。各镇、街道、园区根据精干、高效的原则,整合本地区内的劳动保障、治安、人口计生、卫生、房屋租赁、社区保安等协管力量,组建一支社区综合协管队伍。社区综合协管队伍由各镇、街道、园区人口综合调控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统一领导,接受公安、劳动保障、房屋土地、工商行政、人口计生、卫生等市、区有关职能部门的业务指导。社区综合协管队伍人员配置由各镇、街道、园区辖区内外来人口规模和实际需要确定。

    二、关于人口综合调控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

    区人口综合调控领导小组负责本区人口发展工作的统一领导、统一决策、统一政策、统一协调和统一推进。具体职责包括:1、执行市人口综合调控领导小组有关人口综合调控的政策和规章,落实市人口综合调控领导小组的决定事项;2、确定本区人口发展的战略、方针、目标和任务;3、审定本区人口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4、审议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素质、促进合理分布等人口综合调控的重大政策;5、推进本区计划生育、人才引进、外来人口管理和户籍制度改革等有关政策措施,以及决定对本区人口方面重大群体性矛盾的处理意见等。

    区人口办要加强对本区人口综合调控的指导、协调和督办,为区人口综合调控领导小组加强人口综合调控提供决策依据。具体职责包括:1、执行市人口办有关人口综合调控的政策和规章,落实市人口办的决定事项;2、提出区领导小组审议的议题,落实区领导小组的决定事项;3、组织编制本区人口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平衡常住人口的年度控制总量和结构指标,并监管执行情况;4、对本区综合性的人口问题进行协商研究,并提出处理意见,报区领导小组审议;5、组织开展本区重大人口问题的战略性、前瞻性、综合性研究,并提出对策建议,供区领导小组决策;6、沟通信息,汇总情况,向市、区领导提供有关人口工作动态信息和专题材料;7、完成市人口办及区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

    各镇、街道、园区人口综合调控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落实辖区内人口综合调控和外来人口管理工作。具体职责包括:1、执行区领导小组的决定事项,完成区人口办交办的任务,2、组织编制辖区内人口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平衡常住人口的年度控制总量和结构指标,并监管执行情况;3、组织社区综合协管队伍协助相关职能部门开展社区治安、房屋租赁、务工经商、综合保险、计划生育、卫生防疫和疾病控制、统计信息管理,以及有关证件管理等工作。4、沟通信息,汇总情况,向区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提供有关人口工作动态信息和专题材料。

    三、关于下一步工作要求

综合调研工作计划篇3

关键词:航天器 软件 计划管理

中图分类号:V4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c)-0164-02

航天器项目管理是一个涉及单位多、综合性强、技术复杂、研制周期长的复杂系统工程,管理难度非常大。计划管理是航天器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航天器的研制过程中,软件产品同硬件产品一样是必不可少的配置项,因此航天器的软件计划管理是航天项目管理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确保航天项目中软件产品按计划交付所必须的管理过程,在型号的研制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因此,分析研究航天器型号的软件计划管理及控制措施,对于按时完成型号任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航天器研制的通用流程

项目管理是指为完成某一个特定的目标,应用一定的规范或者规章制度对项目资源进行全面的规划、组织、协调、控制并使之系统化的过程,即在规定的时间、预算和质量目标范围内完成项目的各种工作。航天项目管理是项目管理系统中一个分支,综合性强、技术难度大、涉及的单位多、可靠性要求高,而且研制周期相对较长,因此航天项目管理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系统工程。

航天器设计分为系统设计、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通常按照航天器的通用研制技术流程是先由航天器总体单位进行航天器的系统设计评审工作,完成后给各个分系统单位下达分系统的研制技术要求,然后各分系统单位分别开展分系统的方案设计和技术设计工作,下达分系统内部的软、硬件产品任务书,从而启动软、硬件产品的研制工作。

2 航天器软件计划管理的方法

现阶段,航天器研制单位已经结束了以前“手工作坊式”的生产过程,已经引入了相关的计划、质量管理工具进行软件的管控。软件计划的合理性和准确性直接关系到航天器研制的成败。软件的计划应力求完备,不但要考虑到一些可控因素,同时还要考虑到如果发生意外应如何应变。按照航天器的通用研制技术流程,在分系统完成详细设计后,启动软件产品的研制工作,航天器软件产品的通用研制流程如图1所示。

通常软件计划管理使用OPENPLAN工具进行管理,在OPENPLAN中软件计划严格按照技术流程编制,每个阶段安排合理的工期,软件的最终交付时间满足分系统的计划节点要求。

在整个流程中,主要关注A10:建立和软件功能基线;A3:原型软件验证与确认;A21:软件入受控库;A24:建立并软件产品基线;A31:软件入产品库这5个控制点,这也是难度比较大的控制点。

首先,建立和软件功能基线是软件研制的前提条件,有了明确的输入,对软件来说就是有了软件用户需求、软件任务书、相关通讯协议以及接口文件,软件研制单位才能知道软件该如何干,这些输入条件需要分系统研制单位和卫星总体单位进行充分的协调后才能确定,但是在型号研制之初,往往型号设计方案需要反复协调,输入条件迟迟无法确定,更有甚者,因为技术方案复杂,航天器总体单位无法提出明确的输入条件,直接影响软件研制工作的启动,可能使分系统的研制计划受到影响。

因此抓输入是航天器软件计划管理首先应关注的问题。抓输入首先是抓航天器总体单位的输入,分系统研制单位的软件计划管理者跃层来督促总体单位的输入文件的到位,对计划管理者来说明显感觉有些吃力,但是这又是计划管理者所必须关注的控制点。通常在这个阶段运用的管理手段就是协调、及时与上层机关的计划管理者沟通,督促并安排双方进行协调,如果此项工作迟迟无法完成,或者已经超出了所能承受的最后完成时间,计划管理者必须做出决策,就是基于现有的初步协调结果。分系统自行编制输入文件,同时反馈给航天器总体单位,作为软件研制的临时依据,当然,这个决策必须要争得相关领导同意后方可执行。抓输入的第二层意思是抓分系统的软件用户需求、相关通讯协议、任务书等输入文件,这项工作是分系统的内部工作,是必须完成了分系统级别的设计评审后开展,在这个阶段,就需要软件研制单位参与输入文件的讨论,很多时候软件研制单位积极参与到输入文件的协调中,可以提前了解系统的设计方案,将软件的实现方式也可以提前与方案设计师进行沟通,有利于方案设计的合理性。

其次,原型软件验证与确认是新研软件研制的第一个阶段。其实按照通用的软件研制流程,应该是不应该有这个原型版软件的,但是航天器的特点是设计复杂、研制周期短,在3~4个月的时间内研制出一个全功能的软件,而且完成了所有的测试工作,实现起来难度很大。因此在现阶段几乎所有新研航天器软件都在第一阶段提一个基本型,研制流程是首先由总体确定一个基本型软件的要求,再在这个基础上研制一个基础版本,由这个版本负责与其他硬件产品的调试,并根据调试的结果,改进软件原型,确定最终的软件需求。抓原型版软件的研制是计划管理者所需要关注的第二个问题,在这个阶段主要运用的管理手段就是做好计划,勤沟通,勤协调。新研型号在原型版研制阶段通常比较艰难,方案是新的、软件是新的、设备是新的、产品是新的,方案需要软件验证,软件需要在产品上验证,产品又需要设备验证,当所有都是新的时候往往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解决起来难度比较大,需要各个部门配合,这时候就需要计划管理者多与设计师进行沟通,多跑现场,做好各种条件保障工作。

再次,软件入受控库是软件研制的第二阶段。在这个阶段需要完成软件需求规格说明的编写,完成软件详细设计,代码编写以及单元测试和组装测试工作,这个阶段工作项目比较多,主要是软件研制单位内部的工作,和其他单位的接口相对较少,因此计划管理者主要关注点是抓内部资源的冲突,而且要在入库前安排软件走查工作。

最后,软件入产品库是计划管理者最终关注点,入产品库标志着软件产品完成了编码、测试以及第三方评测等全部工作,具备软件落焊固化的条件,在这个阶段计划管理者需要关注的是要抓产品升级。因为在这个阶段软件产品要参加系统测试和整星测试,在测试过程中会发现各种问题,有可能是方案设计的问题,也有可能是软件设计的问题,因此可能会发生多次的软件升级,因此本阶段要针对每一次升级制定计划,编制软件升级计划,如图2所示并做好跟踪,联合软件产保经理做好软件的版本控制工作。

综上所述,计划管理者编制好软件研制计划,按时跟踪,主要关注上述5个控制点,即可较好地管理好软件产品。

3 航天器软件计划管理的难点及措施

经过调研,在平时的软件计划管理工作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有以下3条:

(1)输入条件不能按时到位,影响计划节点;

(2)软件版本太多,版本升级计划不到位,导致各方资源冲突;

(3)软件研制过程中人力资源、设备资源冲突,需要综合调配解决输入条件不能按时到位的困难解决办法在前面已经叙述,这里不再赘述。

研制过程中版本升级计划做不到位的情况经常可以遇到,通常计划管理者只做了第一个版本入库的计划,至于后续版本管理者关于软件会发生多少问题,后续会出现多少版本,无法提前做策划等状况,则了解总体的测试计划,配合分系统的测试计划,制定软件版本的研制和升级计划非常必要。因为在科研生产资源冲突极其严重的时候,只有制订计划,各研制单位才能依据计划调配资源,使各种资源尽可能满足各型号的计划要求。否则很容易出现某个版本研制未完成,还不具备入库条件,而这时候整星催促要上星测试,那么只能把这个版本匆忙入库,更改功能基线,原本为此版本安排的各种资源需要重新调配,浪费了资源,等打算重新启动的时候资源已经调配给别人了,影响最终的产品交付。因此软件计划还是非常重要的。

关于任务中的资源冲突的问题,近年来中国航天器型号任务逐年递增,几乎所有型号项目都受到资源的约束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大幅提高产能满足市场需求是航天器研制单位所面临的巨大挑战,软件研制工作也不例外。资源冲突主要包括人力资源冲突、设备冲突、场地冲突,而每项资源冲突又分为型号之间冲突和型号内部两种冲突。资源被同时分配到几个不同的型号时,或者当不同型号同时需要使用某种有限资源时冲突就不可避免的发生了。在多型号并举的管理模式中,解决资源冲突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通过合理确定各个型号在不同阶段的优先级,从而达到有效利用资源实现各个型号目标的目的。为了实现高效率、低成本、高质量的计划管理,建立综合策划制定,航天器研制单位已经形成了“型号-产品-部门”三级调度体系,“型号”一级主要下达任务需求,“产品”一级安排产品综合计划,“部门”一级调配内部资源,三级调度体系的运行必须以科研生产综合策划为前提,科研生产综合策划是对全年的各型号的需求进行综合分析的工作,明确各项任务的宏观计划和先后次序,作为各型号全年工作策划的输入,因此软件产品研制的各项资源是在综合策划的基础上进行调配,每年年初各部门根据型号计划安排各项资源,使资源尽量满足各型号需求,如果各型号都能够按照预期的计划完成各项工作,出现资源冲突的几率不大。往往是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按照计划完成工作,或者临时计划较多,打破年初对各类资源的统筹平衡,从而导致资源冲突。解决资源冲突的办法就是做好计划,严格执行计划,对推迟或者延误的项目及时通知相关单位,必要时刻求助的各级领导的协调。

4 结语

该文从航天器软件研制技术流程出发,陈述了软件计划管理的几个控制点以及控制措施,给航天器软件的研制提供了一系列科学的、可操作性的辅助管理方法,为有效提高航天型号软件的可靠性及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综合调研工作计划篇4

【关键词】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电力行业的体制也在不断的进行更新和建设,在电力行业的改革中,如果以独立的市场主体进行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发展,这种发展不仅仅会受到现实市场经济的约束,还会导致在现有的市场环境中,电力企业难以进行进一步发展的问题产生。想要将电力企业进行经营目标的实现,就应该从该企业自身的管理进行着手,采用综合计划的管理模式,使得电力企业的发展可以有比较宽阔的发展道路,有效的提升企业的进步空间。针对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方法可以分成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1建立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的机构

在电力企业的发展中,应该建立比较完善的综合计划管理机构,并在这种机构中,有专业的负责人员进行具体的负责,在管理机构的人员安排中,应该将电力企业的计划管理任务落实到每位员工的身上,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的有效实施。电力企业相关进行综合计划管理的制定,应该对相关的监督措施进行合理的规划,对于企业综合计划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该进行有效的掌控,对于有偏差的状况进行适合的调整,同时,还应该在电力企业管理部门中间设置相关的综合计划管理岗位,这样的岗位调整可以在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的过程中,保证管理的有效实施,在电力企业的综合管理方向上,有比较明确的目标。

2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的编制

在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的编制中,应该遵循上下结合,统筹兼顾,协调统一的原则。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的目标就是为企业的发展状况进行合理的制定,将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的相关机构作为管理的核心。按照现实的市场状况,并有效的结合电力企业自身的性质进行综合计划管理的内容编制,在编制的过程中,应该对电力企业今后的发展进行全方位的估计,这种估计就在为电力企业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电力企业综合技术管理相关内容制定之后,还应该进行部门的会议研究,在会议中,探讨相关于综合计划管理的内容,让电力企业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都投入到这样内容的讨论中,为综合计划管理的编制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以保证综合计划管理的有效实施。

3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的内容

在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中,相关管理内容应该从电力企业自身的规划入手,按照电力企业计划内经营管理工作的要求,进行全面的展现。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的内容应该满足电力企业计划期内阶段性目标,只有将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的管理内容进行合理有效的制定,才能保证该管理计划的实施状况。

4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的分析以及考核

在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的管理中,应该制定相关的考核制度,这种制度的建立就是对电力企业的综合计划管理进行跟踪,监督,分析,以及问题的集中展现。在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如果有完善的综合计划管理的分析以及考核工作的展现,可以提升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的实施效果。在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中,应该展现企业自身的管理文化,实现制度化,定期化的管理标准,按照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理念进行管理内容的制定,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按照考核工作的实施细则进行时间段的控制,对于每次的考核结果都应该进行工作资料的整理,对计划的完成状况也应该进行切实可行的安排。在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的过程中,对于未完成的内容应该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和整合,按照初步审核的内容进行定期的整改,尽全力的对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的内容进行实施和操作。

5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的综合调整

在现有的市场状况下,想要将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进行合理有效的执行,就应该按照社会的市场状况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在计划管理的实施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各样不同程度的影响,这种影响会导致电力企业正常计划实施产生一定程度的偏差,并且,假如是人为状况的影响,还会导致计划管理中的部分项目无法进行正常的掌控,无法达到计划管理预期的效果。在这种状况下,就应该按照现实的市场状况进行计划管理的必要的调整,计划管理的调整应该在相关电气企业的审核之下进行执行,这样就可以保证综合计划的实施有进一步的优化和平衡,有效的提升了电力企业综合管理模式的水平,保证在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实施中的内容有有效的推进,为电力企业今后的发展和建设提供必要的条件与基础。

6结语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完善,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的管理问题也渐渐的得到了针对性的改善。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之下,在电力企业的管理形式中,应该将综合计划管理的工作划归到核心的位置,将这种计划管理的模式进行阶段性的实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电力企业自身各项管理工作进行有序的进行,使得电力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的开展。在今后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的完善中,应该会更加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只有这样的管理模式才能将电力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进行提升,有效的规避竞争中会出现的风险状况,并且,在这种管理模式的实施过程中,还可以降低电力企业自身的成本投入,有效的保证电力企业今后预期经济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谭晓翠.省级电力企业检修公司综合计划管理模式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3.

[2]王廷梅,李爱菊,尉林明.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硅谷,2010(09):21~22.

[3]张娟,瑚成健.浅析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体系的构建[J].西部财会,2010(06):63~65.

[4]杨素萍,赵永亮,付淑洁,周健,曾鸣.电力市场环境下电力企业经济活动分析及综合计划管理[J].电力技术经济,2006(05):41~44.

综合调研工作计划篇5

这次机构改革,提出了把人员定编设岗和分流与改革人事制度结合,建立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管理体制,为全体干部提供了公平竞争的环境,我非常拥护,并积极参与竞争。综合处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其人员尤其是领导难以在短时间内上手并开展工作,这就要求综合处处长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才能胜任,特别是要熟悉该处室的工作并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我认为我具有很好的竞争条件。

优势在于:

(一)熟悉并掌握综合处找作,对综合处的工作职责、职能、工作范围熟悉,具备担任综合处处长的能力。我自1986年以来,从事经济信息、经济形势分析研究,从1995年以来负责年度计划编制、计划报告的起草汇总等工作,从1993年——2000年向人代会提交的所有计划报告、一至七月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都是由我起草、汇总上报的,并通过人代会审议。我熟悉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了解国际国内经济运行情况和趋势。

(二)抓学习,并善于理论联系实践地搞好各项工作。通过十多年的学习和实践,掌握了与业务相关的各项知识,能理论联系实际开展工作。虽然综合处的工作很清苦,但掌握的情况多、知识面广,对人的锻炼大,我热爱这个工作,同时,我具备了较强的文字处理能力的综合能力,在综合处可以发挥自己特长,实现自身价值。

(三)有做好综合处工作的经验。在综合处担任副处长职务五年多,熟悉综合处的职责、职能和工作范围,具备了应有的决策能力、办事能力和解决复杂疑难、突发事件的能力。

能按公文规范和领导的要求,起草各类公文、文件、重要报告、调研报告,做到思路清晰,文字通畅,表达准确。从1990年以来同直负责或参与起草、汇总每年省委、省政府要求计委上报和各种重要报告、重要文件。

(四)具有较好工作基础和群众基础。能认真负责、积极主动地开展本处工作,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能以身作则,顾全大局,带头到处内同志的支持和信赖。

二、怎样才能当好综合处处长

(一)发挥好四个方面的作用。

1.政治引导作用.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遵纪守法,从严治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通过自己的表率作用,在处内形成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良好风气。

2.业务上的中坚作用。精通本职业务,熟悉全处业务,了解全委业务,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调研综合能力、运筹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开拓创新能力,才能搞好综合处的工作。

3.表率作用。加强党性修养,务实创新,勤奋敬业。

4.学习上的带头人。综合处是计委加强宏观调控职能的重要处室和窗口之一,必须刻苦钻研各方面的知识,才能适应工作需要。

(二)团结和带领全处共同开展工作。实行民主协商,形成合理的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在与副处长共同协商、分工合作的基础上,形成团结、民主的领导班子,关心全处每一位同志,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人尽其才,确保全处统一、高效、灵活、协调运转。

三、结合职能,谈谈在此职位上的设想和打算

(一)有计划、高质量地做好国民经济综合处和经济调节处的经常性工作。包括组织、汇总编制全省年度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对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分析和研究全省社会资金平衡,负责好企业债券、基本建设专用基金、投资项目贴息资金的管理等。

(二)想在事、抓大事,当好参谋。所谓大事就是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问题。中央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来,在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下一步我们要抓住重大的财政金融问题认真深入研究,根据经济运行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提出政策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要抓住一些重点问题深入研究,如:实施扩大投资需求的财政政策,对全省投资、消费、生产、出口等方面的影响,提出见解、思路和建议。

(三)切实加强对国民经济运行动态的监测、预测和分析研究。加强对年度计划、总量平衡、发展速度、结构调整、目标和政策研究,增强年度计划编制的科学性和预见性,及时发现经济运行中的重大和热点问题,每个季度都要提出具有一定质量和水平的形势分析报告。

(四)适应市场经济运行不断变化的新形势,积极开拓新业务。大力发掘新的业务工作,如扩大投融资渠道的研究、改进企业债券管理、推进产业投资基金试点等。

(五)以“三个代表”为指针,充分发挥好宏观调控的职能作用。立足当前,着眼未来,高标准、严要求地做好工作。

(六)虚实结合,以实促虚。加强对我省经济发展的长期与短期政策措施的研究,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在务虚上有所作为,才能夺务创新开拓方面找到突破点和切入点,通过加强务虚,可以为务实提供思路和政府支持,积极和务实反过来又可以为务虚提供基础,检验务虚成果。

综合调研工作计划篇6

这次机构改革,提出了把人员定编设岗和分流与改革人事制度结合,建立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管理体制,为全体干部提供了公平竞争的环境,我非常拥护,并积极参与竞争。综合处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其人员尤其是领导难以在短时间内上手并开展工作,这就要求综合处处长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才能胜任,特别是要熟悉该处室的工作并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我认为我具有很好的竞争条件。

优势在于:

(一)熟悉并掌握综合处找作,对综合处的工作职责、职能、工作范围熟悉,具备担任综合处处长的能力。我自1986年以来,从事经济信息、经济形势分析研究,从1995年以来负责年度计划编制、计划报告的起草汇总等工作,从1993年——2000年向人代会提交的所有计划报告、一至七月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都是由我起草、汇总上报的,并通过人代会审议。我熟悉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了解国际国内经济运行情况和趋势。

(二)抓学习,并善于理论联系实践地搞好各项工作。通过十多年的学习和实践,掌握了与业务相关的各项知识,能理论联系实际开展工作。虽然综合处的工作很清苦,但掌握的情况多、知识面广,对人的锻炼大,我热爱这个工作,同时,我具备了较强的文字处理能力的综合能力,在综合处可以发挥自己特长,实现自身价值。

(三)有做好综合处工作的经验。在综合处担任副处长职务五年多,熟悉综合处的职责、职能和工作范围,具备了应有的决策能力、办事能力和解决复杂疑难、突发事件的能力。

能按公文规范和领导的要求,起草各类公文、文件、重要报告、调研报告,做到思路清晰,文字通畅,表达准确。从1990年以来同直负责或参与起草、汇总每年省委、省政府要求计委上报和各种重要报告、重要文件。

(四)具有较好工作基础和群众基础。能认真负责、积极主动地开展本处工作,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能以身作则,顾全大局,带头到处内同志的支持和信赖。

二、怎样才能当好综合处处长

(一)发挥好四个方面的作用。

1.政治引导作用.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遵纪守法,从严治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通过自己的表率作用,在处内形成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良好风气。

2.业务上的中坚作用。精通本职业务,熟悉全处业务,了解全委业务,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调研综合能力、运筹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开拓创新能力,才能搞好综合处的工作。

3.表率作用。加强党性修养,务实创新,勤奋敬业。

4.学习上的带头人。综合处是计委加强宏观调控职能的重要处室和窗口之一,必须刻苦钻研各方面的知识,才能适应工作需要。

(二)团结和带领全处共同开展工作。实行民主协商,形成合理的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在与副处长共同协商、分工合作的基础上,形成团结、民主的领导班子,关心全处每一位同志,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人尽其才,确保全处统一、高效、灵活、协调运转。

三、结合职能,谈谈在此职位上的设想和打算

(一)有计划、高质量地做好国民经济综合处和经济调节处的经常性工作。包括组织、汇总编制全省年度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对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分析和研究全省社会资金平衡,负责好企业债券、基本建设专用基金、投资项目贴息资金的管理等。

(二)想在事、抓大事,当好参谋。所谓大事就是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问题。中央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来,在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下一步我们要抓住重大的财政金融问题认真深入研究,根据经济运行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提出政策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要抓住一些重点问题深入研究,如:实施扩大投资需求的财政政策,对全省投资、消费、生产、出口等方面的影响,提出见解、思路和建议。

(三)切实加强对国民经济运行动态的监测、预测和分析研究。加强对年度计划、总量平衡、发展速度、结构调整、目标和政策研究,增强年度计划编制的科学性和预见性,及时发现经济运行中的重大和热点问题,每个季度都要提出具有一定质量和水平的形势分析报告。

(四)适应市场经济运行不断变化的新形势,积极开拓新业务。大力发掘新的业务工作,如扩大投融资渠道的研究、改进企业债券管理、推进产业投资基金试点等。

(五)以“三个代表”为指针,充分发挥好宏观调控的职能作用。立足当前,着眼未来,高标准、严要求地做好工作。

(六)虚实结合,以实促虚。加强对我省经济发展的长期与短期政策措施的研究,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在务虚上有所作为,才能夺务创新开拓方面找到突破点和切入点,通过加强务虚,可以为务实提供思路和政府支持,积极和务实反过来又可以为务虚提供基础,检验务虚成果。

综合调研工作计划篇7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的要求,总结20*年水利规划计划工作,交流经验,分析形势,研究部署2009年重点工作。部领导十分关心和重视规划计划工作,陈雷部长亲自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矫勇副部长还将在会议结束时作重要讲话。刚才,陈雷部长的讲话,全面阐述了水利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充分肯定了规划计划工作的成绩,对做好新时期规划计划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和需要着力抓好的重点工作。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认真领会、抓好落实。

下面,我代表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就20*年规划计划工作、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主要问题、2009年工作安排向大会作工作报告。

一、20*年的规划计划工作

20*年,水利规划计划工作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水利中心工作,科学编制规划,加快项目前期;把握政策机遇,扩大投资规模;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监督管理,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有力地推进了水利发展与改革。

(一)中央水利投资规模止跌回升,地方水利投资有突破性增长

20*年,面对大规模的水利建设任务以及水利投资不足的问题,各级规划计划部门把握政策机遇,做好投资需求分析,积极争取扩大投资规模,为加快水利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一是中央水利投资逐步增加。全年共落实中央水利建设投资309.52亿元,加上中央财政专项安排的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投资32亿元,中央水利建设投资规模达到340.52亿元,比20*年增加14%。中央水利建设投资占中央预算内建设总投资的比例保持在23%左右。目前,已落实2009年中央水利建设投资规模330.92亿元,加上中央财政专项安排的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投资50亿元,今年年初中央水利建设投资规模将达到380亿元,比20*年全年增加11.8%,连续两年实现了两位数增长,扭转了前几年因国债资金减发导致的水利投资下滑的局面。

二是水利投资重点更加突出。中央水利投资安排重点保证了部党组确定的"四件大事"的投资需求,其中,病险水库除险加固64亿元,农村饮水安全64亿元,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及中部地区大型排涝泵站更新改造21亿元;重点保证了南水北调工程和治淮骨干工程投资需求,治淮工程年度投资41亿元;重点保证了在建重点工程投资需求和行业能力建设投资需求。从投资结构来看,防洪工程投资155.12亿元,占45.6%;水资源工程投资142.74亿元,占41.9%;水土保持及生态建设投资20.26亿元,占5.9%;专项工程投资22.40亿元,占6.6%。东部地区60.38亿元,占17.7%;中部地区153.82亿元,占45.2%;西部地区126.32亿元,占37.1%。直接用于农村的水利建设项目投资为180亿元,占总投资的52.8%,比上年增加约5个百分点。

三是省级水利投资增长较快。据初步统计,20*年省级筹集的水利建设投资达到430亿元,比上年增加53.6%,首次超过中央水利建设投资规模,呈现突破性增长。其中,省级财政预算内投资占30.1%;水利建设基金占15.8%;水资源费、防洪保安资金及其他专项资金占26.2%;省级融资及其他投资占27.9%。一些省(区、市)出台了水利投资优惠政策,增加了省级水利投资规模。安徽省明确了治淮配套资金由省市两级财政按7:3或8:2承担;湖北省明确每年新增水利政策性专项转移支付资金5亿元,5年不变;云南省政府决定20*~2*0年每年财政筹集10亿元用于水源工程建设;重庆市提高了土地出让金用于水利建设的比例,市政府向国家开发银行贷款63亿元,专项用于"十一五"水利建设;贵州省连续两年实现省级水利投入成倍增长,年度投资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实施的烟水配套工程,"十一五"期间可增加投入39亿多元,体现了"工业反哺农业"措施的落实。全国有近1/3的省级水利投资规模创历史最高水平,重庆、贵州、山西等省级水利投资较上年增长一倍以上,*等省级水利投资较上年都有较大幅度增长,保障了各项水利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水利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基本实现了国务院确定的治淮建设目标

20*年,是实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完成国务院确定的治淮建设目标的关键一年。各级规划计划部门克服困难,统筹协调,加快进度,各项水利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一是治淮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截至20*年底,治淮骨干工程累计完成投资365亿元,占81%,实物工程量完成85%左右。19项治淮骨干工程中,已有13项工程全部完成,4项基本完成,2项正在加快实施,基本实现了国务院确定的建设目标。20*年以来的治淮骨干工程建设,增加了上游的拦蓄能力,提高了*中游防御大洪水的能力,改善了行蓄洪区运用条件,巩固和扩大了下游洪水出路,提高了支流河道防洪排涝能力,在抗御20*年洪水中发挥了巨大的防洪减灾效益。为总结分析治淮工程建设的成效,研究部署下一步的治淮工作,组织完成19项治淮骨干工程建设总体评估,编制了今后五年进一步治理*建设规划。

二是其他重点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根据中咨公司的评估意见和国家审计署专项审计建议,对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可研总报告作了进一步修改完善,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报国务院审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前期工作基本完成项目建议书编制阶段的勘察等技术工作,正在开展工程建设的必要性、调水规模、可调水量及对调出区的影响、资金筹措与管理体制等研究论证。长江荆江河段河势控制、"两湖"治理、黄河下游治理、湖南皂市、黄河西霞院、辽宁大伙房输水二期、甘肃引洮、西南中型水库等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嫩江尼尔基、右江百色、四川紫坪铺等骨干工程全部建成发挥效益。塔里木河治理、黑河治理、首都水资源保护工程深入推进,取得明显的治理成效。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全面启动,甘肃省抓紧制定规划总体实施方案,确保建设任务的落实。北京市在短时间内完成了与奥运会有关的十几项水利工程前期工作并开工建设。内蒙古自治区加快了重点水库工程及重点工业区供水工程前期工作,一批骨干工程开始实施。

三是农村水利建设加快推进。共安排了1785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解决3152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实施235个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100个节水示范项目建设和51个牧区水利项目建设;安排了33处大型排涝泵站的更新改造。全年水利血防专项投资达到4.15亿元,解决了血吸虫疫区19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山东省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大力发展跨区域规模化集中供水,建成万人以上供水工程800多处,受益人口1820万人。浙江省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和千库保安工程均已提前完成省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

(三)水利规划工作取得重大突破,七大江河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全面展开

针对水利规划体系尚不完善、特别是流域综合规划相对滞后的问题,各级规划计划部门把规划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全过程管理,注重规划协调和衔接,不断完善水利规划体系。

一是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全面展开。20*年初,国务院召开了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会议,全面部署了规划修编任务。经过一年的努力工作,各流域综合规划修编的思路和任务分工均已确定,提出了用3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七大江河流域综合规划的修编工作、用5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全国主要江河流域综合规划编制工作的安排计划。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了全国流域综合规划修编任务书,核定总经费3.24亿元;我部逐一批复了七大流域综合规划修编任务书。落实了规划经费,20*年安排6000万元,2009年已落实1.6亿元。完善了组织协调机制,全国、流域和省(区、市)均建立了责任机制、协商机制和专家咨询机制。规划编制工作包括基础资料收集、外业查勘、技术培训、专题研究和专项规划等工作正在有序开展,规划修编已进入实质性工作阶段。黄委正准备与各省区和有关单位签订流域综合规划修编目标责任书。松辽委制订了流域综合规划工作原则与标准。全国1/3的省份成立了以省领导为组长的流域综合规划修编领导小组,江西省成立了以省长为组长、副省长为常务副组长的全省江河流域综合规划修编领导小组。福建完成了全省68条流域面积500平方公里以上及跨地市河流综合规划的审批工作。四川省岷江、沱江等河流综合规划已经启动,初步规划成果基本完成。湖南省落实了2000万元经费用于流域综合规划修编。

二是水资源综合规划稳步推进。20*年,水资源综合规划的工作重点是全国和流域规划成果的形成、完善、协调。完成了全国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调查评价成果上报工作。提出了全国和各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初稿,部署了规划成果的行政协调工作。目前,各流域机构正在抓紧流域与省(区、市)规划成果的汇总、平衡和协调。组织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受水区水资源配置规划的编制。广东省东江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取得重要成果,完成了东江流域水资源分配方案编制工作。河北省已完成省水资源综合规划及13个专题研究的审查工作。

三是重点规划审批工作取得重大进展。针对规划协调难度大、审批周期长等问题,加大了规划审批的协调力度。国务院批准了4项水利规划,是近年来国务院批复水利规划最多的一年。国务院批复了珠江流域防洪规划,海河、松花江、辽河、太湖流域防洪规划也已上报国务院,近期均可批复。长江、黄河、*流域防洪规划正在有关部门会签,近期有望上报国务院。全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等联合印发。水利发展"十一五"专项规划、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保障珠海澳门供水安全专项规划得到国务院批准。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长江口综合整治开发规划、珠江河口澳门附近水域综合治理规划等一批重要规划成果已上报国务院。全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专项规划、全国大型水库建设规划等正在抓紧上报国务院。

四是各地水利规划工作得到切实加强。江苏省启动了全省水系规划,优化水系布局,界定河道功能,科学布设饮用水水源地及污水排放口,划分河道等级,划定河道蓝线,明确分级管理职能,并研究提出了江苏省水利规划管理暂行办法。上海市市管河道和中心城河道蓝线规划方案基本完成。天津市编制了水系联通循环、再生水资源利用、围海造陆防潮、应对突发水污染事件等规划。山西省完成特大干旱年应急水源规划,以保障特大干旱年基本用水需求,同时解决煤矿采空区群众生活和工业用水问题。辽宁省编制完成了一批跨地市中小河流规划,有序指导中小河流治理工作。黑龙江省加快三江平原水利综合规划,为开发当地水资源、建设水稻商品粮基地提供保障。自治区开展了重点河流综合规划、冰湖灾害防治规划等工作。

五是重大水利专题研究取得重要成果。围绕全国、流域、区域水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组织开展了一批重大水利专题研究。在全国层面,重点开展了水利投融资政策研究、与水有关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制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初步研究提出不同主体功能区水利发展政策。在流域层面,针对流域治理开发与保护中难点、热点问题,组织开展了长江洞庭湖综合治理、引江济渭入黄、*河湖关系研究等工作,海委研究提出了海河流域水利保障体系建设近期实施方案。在区域层面,组织开展了长江三角洲、新疆、青海藏区、宁夏、吉林等区域水利发展问题及政策研究,一些政策建议和项目安排写入了国务院文件。各流域和各省(区、市)也都结合各地实际,开展了一批重大水利专题研究。

(四)强化规划计划制度建设,全力做好面上项目管理

为进一步加强规划计划管理,各级规划计划部门从制度建设入手,把抓好面上项目管理作为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注重基础,强化管理,不断提高规划计划工作管理水平。

一是狠抓了面上项目管理。针对近几年面上项目管理存在的前期工作深度不够、审批不规范、资金管理不严、地方配套资金不落实、项目竣工验收率低等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落实地方配套资金,建立地方政府责任制,加强项目监督检查。重点开展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前期工作专项核查,把好安全鉴定复核和初步设计审查复核两个关口,针对一些省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重、设计力量不足的问题,组织部属设计院和有关单位开展了前期工作对口支援,同时也要求各地做好本省(区、市)勘测设计单位对口支援工作,确保按时完成设计任务。研究提出并下发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的意见及项目管理办法,要求日供水1000立方米或供水人口1万人以上的单项工程,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建设和管理。组织开展了100个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示范县建设。补充修订了全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十一五"规划,研究提出了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立项审批程序,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大型灌区项目检查。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一些省区在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前期工作方面有较大的突破。20*年,广西自治区财政安排1000万元,专项用于病险水库安全鉴定工作,并从防洪保安费中又安排6362万元,专项用于列入国家规划的病险水库初步设计等前期工作。湖北省落实了10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并向财政借支3000万元开展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前期工作。辽宁省已完成规划内62%的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初步设计审批工作。

二是完善规划计划管理制度。水利部出台了《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制度管理办法》,向社会公布了办事指南,对强化水利规划管理、规范水工程建设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出台了《水利部规划及建设投资管理决策制度》,对规范水利规划审批及中央水利建设投资管理,加大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进一步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具有重要作用。各流域机构和省(区、市)也研究出台了一批有关规划计划的管理办法。

三是加强水利前期工作管理。20*年,共落实中央水利前期投资3.37亿元。加强了前期项目立项管理,严格执行前期项目任务书制度,未审批任务书的前期项目不列入年度计划。研究提出了推进前期工作招投标改革的工作方案。着手开展水利规划和前期工作滚动计划编制,有序安排中央水利前期投资计划。据统计,全国省级水利前期投资达到6.7亿元,其中,广西、新疆、吉林等省区超过5000万元。新疆自治区财政安排7950万元用于水利前期工作,其中安排了2*0万元用于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和初步设计编制工作。吉林省从省级财政安排5000万元,用于重点项目前期工作滚动使用,推进了引嫩入白、中部城市引松供水等项目前期工作,为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提供水资源保障。

四是加强水利统计工作。完成了20*年水利统计年鉴、水利发展统计公报的编印及工作,并对外出版了中英文版的《全国水利发展统计公报》。加强水利统计分析,开展了水利建设投资、水利设施能力、水利发展主要指标等研究分析。加强水资源核算体系研究工作,全面启动水资源核算试点工作,确定了北京、上海、海委和太湖局为水资源核算试点。加快了水利规划计划信息系统二期开发和应用。

(五)加强作风建设和队伍建设,不断提升规划计划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规划计划工作是水利工作的龙头和基础。各级规划计划部门注重改进工作作风,加强队伍建设和廉政建设,不断提高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一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在编制重大规划、确定投资重点等工作中,注重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仅去年一年,组织开展了治淮、南水北调、石羊河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以及新疆、青海、宁夏、吉林水利发展等多项调查研究,提出了有份量的调研报告,有些还专门向国务院呈报。二是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十分重视并认真对待社会各界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注重沟通与协商,为水利发展与改革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尤其重视全国和地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的有关水利的建议和提案,重视专家对规划计划工作的意见,重视社会及媒体对水利工作的关注,努力做到件件有答复,得到全国人大和政协等有关方面的肯定。三是加强规划计划人员培训。举办了加强水利投资计划管理培训班、全国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培训班、水利统计培训班等。针对水利建设项目审计、稽察中暴露出的问题,邀请国家审计署有关司局、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大项目稽察办的领导,讲授加强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四是加大干部交流力度。我司对司内5个处的处长进行了全部轮岗交流,进一步调动了工作的积极性,各项工作有了新的起色。五是加强廉政建设。开展了违规建设党政机关楼堂馆所的清查工作,加强水资源开发领域防治商业贿赂工作,严格水利投资管理,坚持依法行政,规范管理程序,努力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发生。

一年来规划计划工作取得的成绩,是部党组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国规划计划系统的同志们奋力拼搏、开拓进取的结果。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规划计划工作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观念上的不适应、知识上的不适应、管理制度的不适应、管理水平的不适应、基础工作的不适应等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地加强学习,改进工作,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积极应对规划计划工作面临的问题

2009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部署的第一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承前启后的一年。陈雷部长在今天的讲话中提出了当前水利发展面临的5个方面机遇和4个方面的挑战,水利规划计划工作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对照党的十七大精神,对照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和水利中心工作,从规划计划工作的角度看,当前水利发展中还存在着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第一,水利建设的投资保障还不适应。加快水利建设,促进水利协调发展,需要适度的投资规模保障。1998年中央水利投资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一直缺乏稳定的投入机制,特别是随着国债淡出,水利投资曾出现了明显的下滑。尽管近两年中央水利建设投资规模有恢复性增长,但仍缺乏稳定的政策保障,投资规模还不能满足"十一五"规划建设任务的要求,存在较大的投资缺口。因此,必须建立以各级公共财政为主渠道、稳定增长的投入机制,从政策上切实解决水利投入问题。

第二,水利建设布局和投资结构还不尽合理。一些事关流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骨干项目还没有列入水利建设的重点。一些水利建设中的薄弱环节需要加强,建设投资领域亟待拓宽。比如,蓄滞洪区建设还未全面实施,中小河流治理严重滞后,城市水源建设和保护还缺乏投资渠道,西南等地区工程性缺水问题仍较为突出,行业能力建设仍显不足,等等。因此,必须积极争取拓宽投资领域,优化投资结构,不断完善水利建设的布局。

第三,水利规划的约束性作用还不强。1998年以来,我部组织开展了一大批规划,为有序安排水利建设、规范涉水事务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依据。但现有规划体系仍不完善,七大江河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刚刚启动,大部分中小河流还没有编制治理规划。有的规划内容不适应当前涉水事务管理的需要,刚性不强,从而造成一些地区水电资源无序开发和水资源过度开发。需要我们继续完善《水法》规定的全国、流域、区域三级,综合规划和专业规划两类的水利规划体系,充分发挥水利规划的基础性、导向性和约束性作用。

第四,前期项目储备不足已初步显现。随着这两年水利投资逐步增加,一些重点在建项目建成投产,一批重点规划开始实施,逐步暴露出前期工作滞后的问题。主要原因:一是前期投入不足,特别是地方前期投入力度不够,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前期工作跟不上。有些省区每年省级水利前期投入不足200万元,占省级水利建设总投资的比例不足0.5%,远低于应达到的3~5%比例。二是前期工作制约因素增多,协调难度增大,有些项目受到移民、征地、生态、省际协调等因素影响,前期工作推进缓慢。三是前期工作审批环节较多,有些重点项目建设条件尚未落实,影响了审批进度,难以尽快开工建设。

第五,规划计划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自1998年以来,水利建设经历了十年的快速发展,项目之多、投资之大、任务之艰巨都是前所未有的。特别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建设投资逐步增加,面上项目面广量大,建设任务很重,时间很紧,管理难度很大。特别是近几年审计稽察中暴露出在投资管理、前期管理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有些问题还比较严重。这反映了规划计划管理制度还不完善,管理手段还不到位,管理措施需进一步加强。各级规划计划部门必须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夯实前期工作基础,切实管好用好水利投资,努力提高投资的效益和质量。

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规划计划工作要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中央水利工作方针,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适应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紧紧围绕水利中心工作,继续完善水利规划体系,努力落实投资保障,全面加快前期工作,继续巩固和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开拓创新、强化管理,不断提升规划计划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推动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和保障。要进一步加强以下几项工作:

(一)积极争取落实稳定水利投资的政策。水利是以公共服务为主的基础设施,要积极争取把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完善以公共财政为主渠道的水利投资政策,切实解决水利投资长期波动和投入不足问题。各级规划计划部门要把增加投入、争取政策放在工作的突出位置,做好水利建设规划和前期工作,加强投资需求分析,适应国家投资体制改革的要求,积极研究争取水利投资政策,为加快水利建设提供投资保障。希望各地都能积极主动,抓住机遇,结合当地实际,出台增加水利投资的政策措施,加快水利建设的步伐。

(二)切实加大水利前期工作的力度。做好前期工作是加快水利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前期工作跟不上,势必影响水利建设的步伐,影响投资规模的增长,影响投资的效益和质量。当前,前期工作是制约水利建设的重要因素,各地一定要加大前期工作力度,增加一批重点项目储备,加快已批规划的实施。要加大前期投入,省级水利建设投资中要安排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前期工作。要通过市场机制,采取前期工作招投标的方式,合理配置勘测设计技术力量,高度重视移民和征地问题,保证前期工作进度,提高设计深度和质量。加快推进"十一五"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加强面上项目前期工作审核把关,为水利建设的顺利实施创造条件。

(三)全力推进各项重点工程建设。水利建设要统筹规划布局,合理安排投资,优化投资结构,突出建设重点,拓宽投资领域,促进协调发展,逐步形成"十一五"重点水利建设的格局。继续把防洪工程、水资源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工程作为重点,把事关民生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把中西部地区、民族地区等水利建设作为重点,把水利信息化、基层单位基础设施等水利行业能力建设作为重点。加快推进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点骨干工程建设,突出保障防洪安全的大江大河治理及重要支流治理、控制性枢纽、蓄滞洪区等工程建设,突出保障供水安全的重大水资源配置、重点水源等工程建设,突出保障生态安全的重点流域治理、区域综合治理、重点水源地保护等工程建设,不断提高水利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四)强化规划的基础导向和刚性约束作用。水利规划是水利发展与改革的重要基础,是理清思路、合理布局、统筹协调、有序实施水利建设的基本手段,是强化涉水事务社会管理、规范水事行为的主要依据。要抓紧完善水利规划体系,充分发挥规划的作用。要突出规划的战略性,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布局,超前谋划水利长远发展的思路和措施;突出规划的基础性,特别是做好防洪、水资源、水土保持等重大基础规划,确定规划的布局和方案;突出规划的综合性,特别是做好流域和区域综合规划,统筹考虑治理、开发、节约、保护、配置和管理的各项需求;突出规划的可操作性,特别是做好重点水利建设专项规划,做好工程建设的实施安排,确定投资需求和实施计划;突出规划的协调性和约束性,加强水利规划与相关规划的协调和衔接,强化规划对全社会的涉水事务进行有效地引导、规范和约束。

综合调研工作计划篇8

(一)划入的职能

1、将原地区行署经济贸易处负责的产业政策、技术改造和投资管理、重要工业品及原材料进出口计划等职能划入;

2、将原地区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职能整体并入。

(二)增加的职能

食盐、烤烟、成品油等国家重要物资的宏观管理以及成品油的网络规划、布局建设等职能。

(三)转变的职能

1、加快推进投资体制改革,将基本建设投资管理和技术改造投资管理整合为固定资产投资管理。

2、加强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改革的重大问题的研究,综合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全面性工作。加强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和重大问题协调,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研究并提出全市实施产业政策的意见。

3、取消商有关部门确定政策性银行的贷款总量和确定商业银行贷款、直接融资用于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职能。

二、主要职责

(一)研究提出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组织编制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衔接、平衡各主要行业的行业规划;研究提出总量平衡、发展速度和结构调整的调控目标及调控政策;作好社会总需求总供给等重要经济总量的综合平衡和重大经济指标比例的协调。

(二)贯彻落实国家、省上关于西部地区开发的方针、政策,研究提出全市开发战略、发展规划、重大问题和有关政策、法规的建议。提出城镇化发展战略和重大政策措施;研究提出我市吸引人才的政策建议。

(三)依据国家和省上产业政策,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和制定全市相应的产业政策,引导和促进全市经济结构的合理化。

(四)研究全市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重大问题,组织拟订综合性经济体制改革方案,协调有关专项经济体制改革方案。提出全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改革开放促进发展的建议,指导和推进总体经济体制改革。

(五)提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规划重点项目和生产力布局;建议安排财政性建设资金;会同有关部门确定和监督管理重点建设项目;编报、下达利用外资项目、境外资源开发类和用汇投资项目;负责全市投资体制改革工作。

(六)负责限额内政府投资项目即全部或部分使用了国家补助资金、国债资金、省级财政预算内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资金以及政府承担偿还或担保责任的国外贷款项目初步设计、概算审查上报、竣工验收工作。

(七)负责搞好纳入省计划的基本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概算(含概算调整)、竣工验收的审查上报审批工作;审批限额以内基本建设项目,审查申报限额以上项目。

(八)组织和管理重点项目稽察工作,督办省稽查办交办的案件。

(九)依据国家《招标投标法》和省上制定的实施办法,指导和协调全市招投标工作,会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拟定有关《招标投标法》配套规定;对全市重点建设项目工程招投标进行监督检查。指定招标公告的媒体;组建全市跨部门、跨县(区)的综合性评标专家库。

(十)拟订和协调全市国土开发、整治、利用和保护的政策意见,编制区域经济发展、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土地利用规划、计划,扶持国扶贫困县(区)发展经济,搞好资源开发、生产力布局,推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工代赈和易地扶贫搬迁中长期规划及年度计划,搞好项目方案的审查、上报及项目建设的监督、检查验收,促进扶贫开发工作。

(十一)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出全市国民经济重要产业的发展战略和规划;研究并协调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关重大问题,衔接农村专项规划和政策;贯彻落实“工业强市”战略,研究并制定工业发展战略和规划;制定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发展规划。

(十二)研究分析市场事关群众生产、生活切身利益的供求状况和重要商品供求总量平衡,组织制订重要农产品和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和期货市场的发展规划、调控政策;搞好粮食宏观调控,制定粮食储备和物资储备计划;指导、监督重要物资的流通:提出现代物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

(十三)会同有关部门做好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的衔接平衡,协调社会事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提出全市科技发展的方向、重点及相应的政策措施;组织制订科技项目攻关计划和科研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推动科技成果商品化并转化为生产力。

(十四)搞好宏观经济预测、预警和分析研究,参与研究运用税率和价格等主要经济手段的政策建议;组织或参与地方经济法规的起草和协调实施;指导协调全市国民经济动员工作。

(十五)根据国家和省上提出的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和利用国外资金的战略和方针、政策,提出我市利用外资的总规模和投向。

(十六)搞好各类项目的前期储备,推介招商项目,职责范围内的项目评估、咨询服务工作。

(十七)研究提出促进就业、调整收入分配、完善社会保障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意见,协调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的重大问题。

(十八)负责库区移民工作和库区经济建设项目工作。

(十九)承办省发展改革委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十)承办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工作。

三、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主要职责,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设9个职能科室。

(一)人事秘书科

负责组织协调机关日常政务工作;负责会议的组织与服务;负责草拟委机关有关重要文件;负责文电处理、政务信息、档案管理、办公自动化以及督查、保密工作;负责办理全委机关工资福利、干部考核、人事调配、编制管理以及机关财务、总务保障、财产管理、车辆调度和接待等后勤服务工作;负责离退休职工管理工作;承办委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国民经济综合科

研究编制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组织制和协调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编制、分解、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年度计划,提出全市经济总量平衡、发展速度、结构调整的目标和措施;进行宏观经济预测、预警,组织宏观经济调查,提出分析报告和对策建议;负责全市粮食宏观调控,协调粮食购销政策和储备库建设;负责全市高新技术、利用外资计划和外贸、经贸流通等计划和建设项目。

(三)固定资产投资科

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上有关投资宏观调控政策,规定,积极引导投资方向;编制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度计划及重点建设项目投资和房地产开发建设投资计划;负责城市基础设施、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项目;汇总下达国债资金,省下达的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和省资本金基金计划,向省发展改革委汇报、争取、落实建设资金;负责全市基本建设计划和重点建设项目等管理工作。负责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投资许可证管理工作。

(四)社会发展科

研究提出全市社会发展战略规划,协调拟订社会事业发展政策,负责安排和管理政府投资的社会事业项目;衔接国家和省上安排我市的教育、卫生、体育、旅游等社会事业项目专项资金。

(五)工业科

研究全市工业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和方针政策,收集分析工业信息,预测发展趋势,提出发展对策。提出相关产业总量指标和结构调整建议,研究制定行业规划和行业政策。研究编制全市工业生产中、长期规划,上报下达年度工业生产计划;编报工业建设项目计划,上报、审批工业建设项目。协调有关工业发展工作。组织贯彻国家和省上产业政策,研究分析全市工业产业发展情况,组织拟订工业综合性产业政策,组织和协调我市工业专项产业政策的制定,监督产业政策的落实。负责工业技术改造投资管理、重要工业品和原材料进出口计划编制,研究并协调重点工业基本建设及技术改造项目的布局,提出指导行业技术法规和行业标准的拟定意见。

(六)交通能源科

提出全市交通的发展和改革思路,编制交通中长期规划,衔接平衡相关行业规划,研究产业政策及改革措施,监测和分析交通发展建设状况,规划重大交通项目的布局。研究编制全市交通运输、邮电、农村能源中、长期规划,上报下达年度交通运输计划;编报交通、邮电、能源建设项目计划,农村能源建设计划;上报、审批交通能源建设项目。协调有关能源、邮电等业务工作。收集分析交通、能源、邮电信息,提出全市能源的发展和改革思路,编制能源中长期规划,衔接平衡相关行业规划,研究产业政策及改革措施,监测和分析能源发展建设状况,规划重大能源项目的布局。研究节能措施,推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七)农村经济科

农经科职能:组织编制和实施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研究农村小康建设和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战略。衔接统筹全市农村经济发展项目及资金支撑。负责权限内项目审批、指导、协调、建设项目实施。负责农村经济信息网络建设和管理工作。

库区移民办公室职能:组织编制全市在建、新建水库电站移民搬迁、补偿、安置规划的制定和组织实施。负责已建水库电站的移民遗留问题,并扶持移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移民脱贫的组织协调服务工作。组织审查移民专项工程概算及年度计划的编制实施。参与拟建水库电站的库区淹没损失和所在地经济。环境分析、移民搬迁安置与迁建规划等前期工作。

(八)经济体制综合改革科

依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研究提出全市综合性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重大问题;研究提出投资宏观调控政策建议;组织、协调汇总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改革情况。

(九)小城镇建设发展科

负责研究提出全市小城镇建设发展规划和政策建议等。

纪检、监察机构按有关规定设置。

四、机关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机关人员编制24名(含原体改办并入的5名编制),其中行政编制20名、事业编制4名。领导职数:主任1名、副主任4名,纪检组长1名,科级干部职数14名。

非领导职务职数按有关规定另行核定。

根据“编随事走、人随编走”的规定,原体改办6名工作人员随编制划转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五、其他事项

(一)保留市以工代赈办公室(挂市以工代赈易地搬迁办公室牌子),正县级建制,主任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领导兼任。核定事业编制5名,其中副县级专职副主任1名、科级干部职数2名。

(二)保留市项目办公室,副县级建制,核定事业编制5名,其中副县级专职副主任1名、科级干部职数1名。

综合调研工作计划篇9

一、我为什么报名竞争职位,有什么优势

这次机构改革,提出了把人员定编设岗和分流与改革人事制度结合,建立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管理体制,为全体干部提供了公平竞争的环境,我非常拥护,并积极参与竞争。综合处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其人员尤其是领导难以在短时间内上手并开展工作,这就要求综合处处长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才能胜任,特别是要熟悉该处室的工作并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我认为我具有很好的竞争条件。优势在于:

(一)熟悉并掌握综合处找作,对综合处的工作职责、职能、工作范围熟悉,具备担任综合处处长的能力。我自1986年以来,从事经济信息、经济形势分析研究,从1995年以来负责年度计划编制、计划报告的起草汇总等工作,从1993年——xx年向人代会提交的所有计划报告、一至七月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都是由我起草、汇总上报的,并通过人代会审议。我熟悉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了解国际国内经济运行情况和趋势。

(二)抓学习,并善于理论联系实践地搞好各项工作。通过十多年的学习和实践,掌握了与业务相关的各项知识,能理论联系实际开展工作。虽然综合处的工作很清苦,但掌握的情况多、知识面广,对人的锻炼大,我热爱这个工作,同时,我具备了较强的文字处理能力的综合能力,在综合处可以发挥自己特长,实现自身价值。

(三)有做好综合处工作的经验。在综合处担任副处长职务五年多,熟悉综合处的职责、职能和工作范围,具备了应有的决策能力、办事能力和解决复杂疑难、突发事件的能力。能按公文规范和领导的要求,起草各类公文、文件、重要报告、调研报告,做到思路清晰,文字通畅,表达准确。从1990年以来同直负

责或参与起草、汇总每年省委、省政府要求计委上报和各种重要报告、重要文件。

(四)具有较好工作基础和群众基础。能认真负责、积极主动地开展本处工作,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能以身作则,顾全大局,带头到处内同志的支持和信赖。

二、怎样才能当好综合处处长

(二)团结和带领全处共同开展工作。实行民主协商,形成合理的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在与副处长共同协商、分工合作的基础上,形成团结、民主的领导班子,关心全处每一位同志,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人尽其才,确保全处统一、高效、灵活、协调运转。

三、结合职能,谈谈在此职位上的设想和打算

(一)有计划、高质量地做好国民经济综合处和经济调节处的经常性工作。包括组织、汇总编制全省年度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对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分析和研究全省社会资金平衡,负责好企业债券、基本建设专用基金、投资项目贴息资金的管理等。(二)想在事、抓大事,当好参谋。所谓大事就是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问题。中央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来,在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下一步我们要抓住重大的财政金融问题认真深入研究,根据经济运行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提出政策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要抓住一些重点问题深入研究,如:实施扩大投资需求的财政政策,对全省投资、消费、生产、出口等方面的影响,提出见解、思路和建议。

(三)切实加强对国民经济运行动态的监测、预测和分析研究。加强对年度计划、总量平衡、发展速度、结构调整、目标和政策研究,增强年度计划编制的科学性和预见性,及时发现经济

运行中的重大和热点问题,每个季度都要提出具有一定质量和水平的形势分析报告。

(四)适应市场经济运行不断变化的新形势,积极开拓新业务。大力发掘新的业务工作,如扩大投融资渠道的研究、改进企业债券管理、推进产业投资基金试点等。

(五)以“三个代表”为指针,充分发挥好宏观调控的职能作用。立足当前,着眼未来,高标准、严要求地做好工作。

(六)虚实结合,以实促虚。加强对我省经济发展的长期与短期政策措施的研究,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在务虚上有所作为,才能夺务创新开拓方面找到突破点和切入点,通过加强务虚,可以为务实提供思路和政府支持,积极和务实反过来又可以为务虚提供基础,检验务虚成果。

综合调研工作计划篇10

随着中国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质改革全面开展,要求促进电力行业竞争、提高电力行业运营效率和降低电力使用成本。电网企业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如何在逐渐市场化的竞争环境中实现企业利润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已经成为电网企业的重大课题。为适应电力市场化改革要求,促进电网发展方式、公司发展方式转变,电网企业建立了战略引领、协调有序、优化有方、执行有力、考核有据、集约高效的综合计划管理体系,对于统筹配置资源,优化平衡资金,实现安全、质量、速度、规模、效益协调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1 电网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现状

综合计划是在对公司核心资源和需求进行综合平衡、统筹优化的基础上,形成的统领公司全局的年度经营发展目标,是全面落实公司战略和规划的系统实施

方案。

综合计划管理是指对公司项目储备、计划编制、审批、下达、执行、检查、调整、考核等全过程管理,是公司战略目标及发展规划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是促进公司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抓手。综合计划指标分为“发展投入、资产质量、供电服务、经营业绩”四大类。各专项计划包括电网基建、小型基建、生产技改、非生产技改、零星购置、生产大修、非生产大修、研究开发、营销投入、信息化投入、管理咨询、教育培训、产业基建、产业技改、产业大修、股权投资等专项计划。

综合计划管理体系分为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纵向上,实现综合计划“一级决策、两级管控、三级实施”管理;横向上,实现各级单位发展部门统筹协调,专业部门协同配合。

目前,综合计划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投资额度巨大,需进一步提高项目投资精准度;二是部分项目实施缓慢,需加快项目实施进度;三是综合计划和专项计划管理不够协同,需进一步明晰管理界面职责。

2 基于“企业级”项目管控的综合计划管理

“企业级”项目管控是指在电网企业计划管理“四统一”(统一编制、统一上报、统一下达、统一调整)的基础上,进一步统筹公司资源,以公司目标为核心加强对计划编制过程的闭环管理,以节点计划为核心加强项目实施过程的闭环管理,以“五位一体”协同机制为核心加强各专业工作界面闭环管理,提高项目投资准度、加快项目实施进度、提升管理工作效率,概括为“三个统筹”“三个核心”“三个闭环”“三个目标”。

三个统筹:统筹计划与预算安排、统筹财力平衡、统筹项目实施。

三个核心、三个闭环:以公司目标为核心加强对计划编制过程的闭环管理,以节点计划为核心加强项目实施过程的闭环管理,以“五位一体”协同机制为核心加强各专业工作界面闭环管理。

三个目标:提高项目投资准度、加快项目实施进度、提升管理工作效率。

2.1 以公司目标为核心加强对计划编制过程的闭环管理

随着公司内外改革深化和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公司经营发展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对综合计划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从电力体制改革形势看,中央深化改革步伐不断加快,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明确了“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改革思路和“三放开一推进三强化”的改革路径,电网企业在盈利方式、投资管理、成本控制、计划管理等诸多方面将受到更加严格监管。政府对电网企业的监管方式将由现行核定购售电价的事后监管,改变为以有效资产为基础对输配电收入、成本和价格的事前监管,公司的盈利模式将由获取购销价差转变为输配?准许总收入。

从电网企业内部管理来看,特高压建设进入实施阶段,配电网建设持续大幅投入,农村智能表推广工作全面展开,低电压治理力度加大,公司年度投资规模逐年加大。同时建设环境增大施工难度,施工困难影响计划上报,导致越是急需项目,越是难以列入计划;规划、计划、施工、后评估、问题反馈分段管理,没有形成闭环。

综合计划管理作为统筹优化公司各类资源和需求的重要抓手,必须适应深化改革的要求,各项投入要更加精准,各类项目储备的可研论证必须更加精益。为了进一步提高项目投资精准度,提高计划编制的科学性,要落实“先可研、后储备、再计划”管理要求,以公司目标为核心加强对计划编制过程的闭环管理。

2.1.1 统一编制储备原则。根据公司“十三五”电网规划,加快实施特高压及跨区电网工程,结合95598报修和电能质量在线监测情况,突出解决“低电压”、供电“卡脖子”问题,落实电网安措反措要求,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明确年度储备的总目标。

2.1.2 深入开展项目可研论证。可研论证是项目储备的核心内容,是项目成本和工程造价的决定因素,既是计划批复的依据,也是后续工程设计和项目实施的重要基础。通过深化细化电网项目可研论证管理,优化站址、路径,提高规划方案和工程设计方案的经济性。严格按照规划指导计划、计划落实规划的工作要求,防止规划、计划“两张皮”。

2.1.3 优化计划编制。依据储备原则选项目,综合平衡公司资源制定计划,说明预期实现的年度目标。做到计划编制进退有据,项目安排增减有序,保证计划项目安排的科学、准确,促进计划执行的顺利、均衡。

2.1.4 加快项目实施。根据项目计划,加快开展项目招标采购、合同签订、物资到货、工程施工、项目验收等流程,实施项目执行过程闭环管理,跟踪公司目标的落实过程。

2.1.5 开展项目后评估。在项目完成后,开展综合计划实施效果评价工作,检查预期目标的实现情况,查找计划编制、计划执行过程中的问题,进一步提升公司的投资决策水平。

2.2 以节点计划为核心加强实施过程的闭环管理

为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加强对项目执行过程综合管控,对所有年度资金项目统一编制节点计划、统一开展进度监控、统一协调解决问题、统一考核管理成效,通过企业级的统一管理,实现项目实施过程的闭环管理,全面提高资金项目执行进度,尽快发挥资金项目效益。

2.2.1 统一编制节点计划。对列入年度综合计划的所有资金项目逐项制订时间节点计划,明确节点目标和责任部门,通过项目实施单位起草、专业管理部门审核、相关配合部门确认后形成公司的节点计划,与公司综合计划统一下达后作为进度管控、成效考核的依据。

2.2.2 统一开展进度监控。改变项目实施单位上报、专业部门汇总的传统统计方式,充分发挥运营监控中心作用,依托各专业项目管理平台、ERP系统等信息化手段,准确统计资金项目的实施进度。

2.2.3 统一协调解决问题。建立完善省、市、县三级问题反馈、研究协商、措施落实机制,本级能解决的问题在本级解决,本级不能解?Q的问题提交上一级研究。统一协调以月例会为平台,既研究新问题的解决措施,同时跟踪已制订措施的落实情况。

2.2.4 统一预警通报考核。在客观统计节点计划执行进度的基础上,对各项目实施单位、专业管理部门、相关配合部门的责任落实情况进行预警、通报、考核。

2.3 以“五位一体”协同机制为核心加强各专业工作界面闭环管理

综合计划管理具有覆盖面广、涉及部门多、管理链条长、信息量大等特点,而且各专项计划管理体系由专业部门独立构建,管理体系多为孤岛,存在管理目标分散、界面不清、管控能力较低等问题,造成综合计划和专项计划管理不够协同。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需建立健全职责、流程、制度、标准、考核“五位一体”协同工作机制,以业务流程管理为核心,职责体系为保障,制度标准为准则,促进企业绩效提升,实现“五要素”一体化管理,打破专业壁垒,业务纵向贯通、横向协同,形成管理合力,保障综合计划高效运转。

从业务流程出发进行流程建模,避免各业务部门独立描述,通过流程纵向穿透和横向链接,打通专业、部门、层级壁垒,将“公转”要求通过机制运转贯彻到执行层面;通过对流程效率、效益的监控,有效推动公司从职能管理向流程管理转变,不同专业管理体系相互依托、协同运作、持续改进,推动综合计划管理水平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