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工智能教育的建议十篇

时间:2023-08-23 16:10:06

对人工智能教育的建议

对人工智能教育的建议篇1

2017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带来了五项建议。其中,“人工智能”是他本届两会最重要的议案,他呼吁将“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战略。

今天,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深刻地改变世界。以深度神经网络为典型代表,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发展到可以通过学习顶尖专家知识和行业大数据,达到一流专家水平,从而超过绝大多数普通专业人士。未来5到10年,人工智能将像水和电一样无所不在,可以进入到教育、医疗、金融、交通、智慧城市等几乎所有行业,一个全新的“人工智能+”时代正在到来!

鉴于人工智能的重大战略意义,为保持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良好的发展势头,刘庆峰建议将“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战略,系统规划、加速布局,抢抓全球产业制高点,并具体提出以下建议:

设立人工智能国家实验室,大力支持人工智能源头技术创新;成立人工智能产业联盟,打造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推动行业数据开放与共享,制定“人工智能+”行I应用标准体系和测试方法;建立“人工智能+”时代教育课程和社会培训体系;制定“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会支撑和法律体系;设立部级软课题,研究“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文研究和伦理引导;制定“人工智能+”时代的全球人才引进计划;建议加强“人工智能+”时代的全球产业资源整合;设立国家人工智能产业应用示范区,以示范应用带动产业集群发展。

刘庆峰在“关于发展人工智能,推动医疗供给侧改革的建议”中表示开展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推动门诊电子病历的普及;建设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提高医生诊疗水平,助力医疗供给侧改革;卫计委成立国家医疗人工智能领导小组,指导医疗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刘庆峰在“关于建立多语种翻译平台,助力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推进的建议”中认为将多语种翻译技术列入到国家专项计划当中,扫除语言障碍,促进国际、民族间的商业往来、文化交流;建立部级语言语料资源库,做好民族语言语料收集和标记工作,提升翻译能力;构建部级多语种翻译平台,研发独立翻译终端,促进多语种翻译技术深入应用一线。

对人工智能教育的建议篇2

1. 课程与培智课程建设概述

课程主要是指学科存在教学目的和教学计划的进程。在教学进程中对教学质量有着一定的要求。课程也能够作为各类学校教育对象所需要学校的内容编排。课程就是包括课堂教学、课外学习等一系列学习活动的计划和规程,我国培智学校的培智课程属于国家和学校的两级管理。国家的职能视为培智课程的建设和开发提供指导性的原则建议,学校主要负责课程运作开发。建设培智课程主要有调查、制定、组织实施、评价四个主要阶段,培智学校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应该秉持着特殊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工作。

培智课程建设主要有五个原则:生活化原则、功能性原则、生态性原则、个别化原则以及支持性原则。生活化原则主要就是指培智课程应该以教学生活化为基本导向,将生活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和适应能力纳入课程中,将生活适应作为课程的核心;功能性原则主要就是关注学生最需要的,能够最大程度帮助其适应社会的能力的教学内容为课程核心。从而进一步满足特殊教育的实际需求。例如生活适应课程主要以活动为主,生活语文与生活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则应该选择学生需要的生活中的基本技能;生态性原则主要就是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和家庭的作用。例如可以在生活语文课程中选择“我的祖国”“我的老师”等主题的课程内容;个别化原则主要就是要充分了解学生特殊性,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需求来设置课程,课程建设应该尽量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支持性原则主要就是指课程建设和实施过程总要依靠现代化的设备和技术,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来适应学生和生活,从而提升生活品质。

培智课程建设主要目标包括爱国主义、功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生活技能教育以及休闲娱乐教育目标。主要将学生培养为热爱祖国、具有基本的公德和法律意识,掌握基本生活技能以及健康的审美情况的独立个体。

2.培智学校课程建设的现状

培智课程建设是一项复杂和系统的工作,目前不论是在课程内容结构还是课程设计方面都存在各种问题。主要的各类问题是在试验中来总结课程设置的不理性。例如学科的比重过大、教材内容选择不合理、课后练习和问题设计不合理等。目前我国培智学校课程建设的支持系统缺失严重,这也是导致培智学校课程建设无法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培智学校的课程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功能,并不是简单的颁布指导方案就能够完成 [1 ]。其需要国家的一系列配套政策共同支持完成。2009年我国教育部、民政部等部门召开的特殊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系列的指导方针和建议。但是这些方针和建议的具体实施和操作却得不到应有的支持。落实方针的主体、流程、负责人、评价标准、监督部门等一系列问题都得不到解决。缺乏具体的操作措施,对培智学校课程建设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培智学校的课程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但是目前国家和地方政府无法提供坚实的保障,无法落实课程建设项目。即使政府的资金到位但是如何合理的使用资金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也是有待妥善处理的主要问题。培智课程的建设要得到规范性的落实就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充分发挥职能,秉持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和理念,切实提高培智学校的课程建设水平 [2 ]。

3. 培智课程建设的建议

3.1搭建理论框架与结构

我国培智学校的课程建设已经进入了关键时期,多年以来的课程建设经验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但是要构建系统完善的体系还有待长时间的开发和总结。基于切实提高培智学校课程建设的科学有效性,首先需要充分了解国内外培智课程建设的情况,总结经验教训,在对事实认真分析的情况下了解培智课程建设的过程、策略与方式等。其次,根据我国培智学校的教育对象,实践研究培智教育的理论性问题。特别是培智教育的课程理论,在总结前人经验成果的基础上,秉持着事物具有特殊性的原则,建设出与我国培智课程教育特点相符合的理论模式,从而进一步合理指导我国培智学校课程建设工作的开展。

3.2构建培智课程建设研究体系

课程是培智学校开展教学的重点核心,其涉及到学校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在教育原则的指导下基于实现教育目标的目的开展的科学教学工作。因此培智教育理论研究者需要与培智学校实践研究者相结合,取长补短,深入探索培智课程建设,从而探索获得培智课程建设中的实际问题,进而提出指导培智课程建设的价值理论与实践指导。另外,培智课程建设实践研究者也应该在理论研究者的引导下,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制定科学的、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教学目标 [3 ]。针对不同的学生来设置不同的课程与教学内容,从而进一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理论与实践的良好结合,形成互动灵活的管理价值是构建培智学校课程建设科学研究体系的主要目标,培智课程建设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支持。

3.3改善课程建设的基础条件

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时间的工作,其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较高,对各类支持系统的要求也逐渐加深。培智学校的课程建设能力与培智课程建设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要实现培智学校课程建设高质量的开发就需要开展各项培训,切实提高教师对课程建设的认识,明确课程建设的重要性,从而提升教师进行特殊教学的专业技能和素质。培智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学习讲座、定期专业培训等方式来提高教师的能力 [4 ]。

对人工智能教育的建议篇3

安徽省教科院院长阚智致开幕词。他首先对来自全省各教研机构、兄弟单位、师范院校和幼儿园代表的到来表示欢迎。他肯定了学会作为学前教育教学与研究的社团组织,在实践与探索中,为教育的科学决策提供了正确的理论依据,为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制度保障。同时,他对学会今后的工作提出几点要求,希望学会能把握新机遇,明确目标,增强幼教教研工作的使命感;理清工作思路,突出重点,做好工作的落实;加强自身建设,完善制度,建立良好的工作机制,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共同开创我省学前教育工作新局面而努力。

安徽省教育厅基教处处长缪富国讲话。他代表省教育学会、教育厅基教处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他说,当前我省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正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学前教育分会作为全省性教育学术团体,在推动学前教育改革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希望学会今后在加强教育研究上下工夫,在提升服务水平上下工夫,在加强自身建设上下工夫。希望各位理事不负众望,把分会建设成为“广大学前教育工作者的精神家园,未来学前教育家成长的摇篮”。

学前教育分会秘书长汪秋萍向大会汇报了第四届理事会的主要工作。自第四届理事会成立以来,在省教育厅基教处、省教科院、省教育学会领导下,在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下,以科学发展观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依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幼儿教育教学改革。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与研讨活动,转变教师观念;搭建交流平台,有针对性开展研究工作,发挥学会职能;开展各种评选、展评活动,提升教师业务能力和水平;利用项目、课题开展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其他组织合作,为幼儿成长和幼儿园发展提供服务。此外,也提出一些工作中需要改进的地方,期待倾听到广大教师的诉求,更好地为安徽省幼儿园教育教学服务。

本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学前教育分会章程,选举并产生第五届理事会理事长、副理事长和秘书长。由阚智任理事长,夏业柱、吴玲、马玉龙等任副理事长,汪秋萍任秘书长,新一届理事会理事共74人。

会议邀请了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吴玲做了题为“苦练内功 拥抱学前教育的春天――有关课题类别及申报的介绍”的报告。还邀请了国内著名幼教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做了题为“《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的学术报告。

对人工智能教育的建议篇4

近三十年来职业教育在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与成就,然而,随着职业教育政策和舆论的公共需求的不断提升,以及市场经济多元利益格局下的民众的现实需求的增多,中国的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众多问题与难题,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走向,需要有一个强大的“智囊团”、“思想库”进行科学谋划、顶层设计,为之提供解决途径与最佳的思想理论、发展方案与策略,加强职业教育智库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同时,随着省级政府对教育统筹权的不断扩大以及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功能的日益凸现,加快推进省级职业教育智库建设就成为促进省级教育发展战略科学化,提高省级教育整体运行质量及投资效益,提升省级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现实需求与迫切要求。

2省级职业教育智库建设的优势与不足

我国目前由国家到各省市县区都已建立一大批官方或民间的有关职业教育研究会(学会)与科研机构,在国家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咨询、谋划、落实与引导作用。以福建省为例,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官方与民间陆续成立建设了一批促进与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研究会(学会)与科研机构,其中包括:福建省职业教育研究会(1984年成立,1992年并入福建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福建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1992年成立)、福建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1990年)、福建省职业技术教育中心(1991年由原来省教育厅直属事业单位“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职教科”中剥离独立出来)、海峡两岸职业教育交流合作中心(2009年在厦门揭牌)、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13年省教育厅依托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设立)、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福建分院(2014年经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批复在闽江学院成立)等。这些职业教育研究机构与研究会(学会),长期以来为福建省职业教育的发展出谋划策,在一定程度上扮演着智库的角色,行使着着智库的职能,为福建省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它们的存在为建设福建省职业教育智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也给今后的智库建设提供了前车之鉴。

2.1具备的优势与基础

福建省职业教育科研机构发起于是20世纪80年代,是福建省教育科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这些研究机构已经形成相对完善的工作体系,具有比较稳定的业务联系机制,并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点与优势,已初具现代职业教育智库的雏形,具备了智库的某些特质。同时,由于福建省目前所拥有的职业教育科研机构及研究会与地方政府的关系较为密切,其研究侧重点在于对福建省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进行研究,主要的工作重点就是为地方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总体的规划与政策设计,为地方政府教育部门的行政决策提供咨询,因此这些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通常能够直接进入政府主要领导的决策视野,直接影响政府的决策,在推动福建省职业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外,职业教育科研机构长期以来较注重研究队伍的建设,注重吸纳基层科研单位和学校高水平的专家学者,已逐渐造就了一批熟悉职业教育政策、了解职业教育办学实践、有着较丰富的决策咨询服务经验的专兼职研究队伍。

2.2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现阶段福建省已拥有的职业教育科研机构或研究会(学会)虽初具智库的雏型,但毕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智库,其地位与功能定位尚不清晰,宏观政策环境尚不成熟,研究的独立性不足,研究成果前瞻性不够,对政府决策的影响力不广。(1)智库的建设需要一系列配套的法律法规与资金投入,目前福建省职业教育智库建设的宏观政策环境还不成熟,相关的法律制度尚不健全,也没有形成一个规模性的职业教育发展政策咨询市场,因此建设具有现代意义的职业教育智库意义巨大但要走的路还很长。(2)福建省传统的职业教育科研机构(研究中心、所)多由政府主办,直接或间接隶属于政府教育部门(如省教育厅、市教育局、区教育单位)内部,资金来源、人员编制、行政体系与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样的现状难免存在着研究机构的研究目的与成果受政府官员意志的左右,丧失其应有的独立性,从而影响职业教育的政策与发展。(3)目前扮演着职业教育政府“智囊团”角色的教育科研机构的地位与功能定位尚不十分明确。在福建省,无论是政府教育部门或高等院校内设的研究机构,还是各类职业院校组成的民间研究会(学会)及民间教育研究机构,都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着为政府职业教育决策提供咨询的功能,但它们之间的地位、分类都不明确,定位也不清晰,无法真正行使职业教育智库的职能。(4)福建省职业教育研究机构的整体研究队伍结构不合理,导致研究水平不足,专业性不强。由于目前职业教育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构成不合理,其知识结构单一,专业背景相似,且以文科居多,自然科学及跨学科研究人员匮乏。由此导致研究层次单维化,应用研究少,研究方法传统,研究结果缺乏前瞻性,因而对政府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与决策的影响十分有限。(5)福建省职业教育研究机构在组织构成上失衡,官民之间的反差较大。官方的职业教育研究机构身处体制之内,其信息来源、经费投入、成果影响和体制保证都远远超过民间机构,在话语权上占有绝对优势与主导地位;而民间的机构或组织受到许多限制,运行举步艰难,呈上的渠道缺乏,使得一些具有创造性的高水平的研究成果,难以获得重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省级职业教育智库建设的基本职能与特征

建设高水平的职业教育智库已成为推进省域教育科研发展及提高职业教育自身发展能力的重要举措,而厘清智库的基本职能与运行特征是打造具有特色、高效创新的职业教育智库的关键。

3.1基本职能

职业教育智库,是指由职业教育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学者组成的,从专业化的角度,客观、科学地对职业教育领域出现的相关问题开展深入的研究,并向政府部门提出政策建议的职业教育研究机构。福建省职业教育智库作为地区智库与“软实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的职能就是以服务福建省的战略发展为导向,为福建省的重大教育决策与职业教育提供决策咨询与建议,并开展职业教育政策评估,促进福建省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与教育的可持续发展。(1)提供福建省职业教育决策咨询:围绕国家教育改革发展中重大问题,根据福建省区域经济文化特点,开展福建省职业教育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为职业教育决策科学化提供依据。(2)开展福建省职业教育政策实施效果评估:针对福建省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政策和项目的实施效果进行研究与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政策调整的方案或终结的建议。(3)开展福建省职业教育应用研究:开展典型个案研究,研究省内各类职业院校的发展实践,并协助提供各院校发展的战略与策略。(4)开展福建省职业教育管理改革研究:在国家教育发展的在背景,为福建省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提供理论研究与依据。(5)促进职业教育学术交流:通过召开学术研究会、国际国内合作项目、学术访问及研究人员交流等形式促进福建省职业教育学术交流,为福建省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广阔视野。

3.2特征

纵观“智库”的发展历史,一个能够充分发挥其基本职能并具有特色的优秀“智库”,其组织管理与具体运行都具有功能专业性、运行独立性、研究实用性、视野前瞻性、模式多样性、管理科学性等基本特征。(1)功能的专业性:作为福建省职业教育方面的智库,其研究领域即要体现福建省职业教育领域的专业性,所研究的问题与提供的咨询建议应符合与适应福建省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与专门性。(2)研究的实用性与中立性:福建省职业教育政策在形成与实施过程中,应将职业教育智库的研究纳入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而智库提供的研究成果、咨询建议与建议方案必须有效实用,价值中立,才能使决策失误最小化。(3)视野的广阔性与前瞻性:研究角度的大视野与研究内容的前瞻性是智库研究工作的基本要求;福建省职业教育智库作为区域政府教育决策的重要咨询机构,需要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福建省职业教育发展所处的大背景与福建省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特点,对福建省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可预见的问题进行深入与广泛的研究,以便更有效地解决福建省职业教育发展中的现实问题。(4)运行的独立性:福建省政府对职业教育智库管理应持有“保护”与“保障”的开明态度,使之与地方政府的关系既保持密切联系又保障独立运作,只有使“学术与政治保持距离”,才有助于提升决策咨询的质量。(5)运行模式的多样性:鉴于国家“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要求,智库的建设以其主体的不同,运行模式也应呈现多样性,既可以以政府为主导建立官方的职业教育智库,又可以依托高校建立高校职业教育智库,同时又要鼓励民办出资建立民间职业教育智库,通过不同模式的运行,使职业教育智库成为影响福建省职业教育决策的重要力量。(6)管理的科学性:为了保证职业教育智库的客观、高效与科学运行,智库的建立、运行、管理与监督都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学管理模式与机制,同时对入库研究与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有严格的要求,并实行精细化分工。

4省级职业教育智库建设的思考

4.1保障投入,构建利于职业教育智库建设的制度环境

职业教育智库正常的运转需要有稳定的经济来源来保障,因此福建省政府可以借鉴国内外建设智库的有效经验,出台相应的政策,一方面由省政府敦促省财政为职业教育智库建设投入专项经费,另一方面采取优惠措施鼓励社会资本成立社会基金会投资智库建设。只有保证智库建设资金来源的多渠道与多元化,才能有效地保证智库的运行不受公权的过多干涉,从而真正达到科学研究的自由独立,科研成果的公正客观。在保障投入的同时,省政府应该在体制机制的构建有利于职业教育智库建设,在宏观层面上,政府部门要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智库建设的定位与职能,加大支持力度;在微观层面,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建立与完善职业教育智库的管理运行机制,促成职业教育智库与省级学术研究部门、传播媒体、职业院校等各方建立相应的合作机制,保证其对有效信息的获取、使用,并切实畅通智库成果有效的送达与转化。

4.2资源整合,促进省级职业教育研究机构向职业教育智库转型

福建省目前已拥有为数不少的省、市、区职业教育机构,还有部分民间职业教育机构与高校内设立的职业教育机构,这些都为建设发展省级职业教育智库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福建省政府应当充分整合利用原有的职业教育研究机构,促使其向新型职业教育智库转型。要实现转型,首先要全面创新发展理念与组织管理方式,变体制依附为独立发展,充分保证研究思想的独立性和研究成果的客观性;并改变传统职业教育研究机构多以阐释政府政策为注重创新、引领职业教育领域改革发展为己任;同时还要应职业教育领域所面临问题的复杂化与交差性,注重引进多学科、跨学科研究,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问题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综合性的研究,以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咨询。

4.3促进公平,推进民间职业教育智库的发展

民间职业教育智库作为官方智库的有益补充与强大后盾,因其由民间出资,更多地体现民间的声音与需求,具有更强的独立性和客观性,理应得到政府的认同与鼓励。福建省政府应出台全额免税等优惠政策,引导社会资本投资职业教育智库建设,并在全面放权,给予其充分研究自的同时,加强民间智库与官方智库的充分合作,拓展成果应用渠道,让民间智库的成果参与到政府职业教育决策中,从而全面推进民间职业教育智库的发展,进一步促进职业教育区域公平。

4.4依托高校,使之成为职业教育智库的坚强后盾

高校因其丰富的学术资源与科研人才资源,为智库的建设提供了必须的人力和物力支持,是智库建设的最佳合作伙们。在福建省基金会体系尚不成熟,民间投资职业教育智库建设尚未形成气候的现状下,依托福建省高校建设职业教育智库不失为一种切实可行的快速途径。福建省的不少高校也成立从事职业教育政策研究的组织与机构,如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13年省教育厅依托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设立),还有许多高校都成立了高等教育(或职业教育)研究院、所;2014年初,为推进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教育部《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随后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福建分院在福建省闽江学院成立,这就是福建省依托高校成立的首个职业教育智库。因此省政府在建设福建省职业教育智库的时候,为避免重复投入,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开支,应充分发挥高校的智能优势,与高校密切合作,让高校职业教育研究机构成为智库建设的坚强后盾。

4.5协同创新,提升大数据时代职业教育智库研究能力

职业教育智库所面临的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无论是宏观的政策研究还是微观的案例分析,涉及到的影响因素都是复杂而多元的,多学科的协同攻关,大型数据库平台的建设和利用,以及模拟决策的运用,已成为智库建设的主流趋势。因此,职业教育智库建设应围绕福建省区域教育发展战略规划、教育与人口、教育财政、产业发展与教育等关键领域,加强与各方的协同合作,建立信息与资源共享机制,提升大数据时代职业教育智库研究能力。

4.6凝聚力量,打造高水平职业教育智库研究团队

高水平的研究队伍是职业教育智库建设的关键环节,也是智库实力的根本体现。加强职业教育研究团队建设,首先要建立职业教育咨政研究核心人才库,并给予长期稳定支持;其次要重视对职业教育学术带头人的遴选,同时要培养一批既有理论积淀,又有职业教育实践经验的研究骨干;此外,基于研究的多角度、全方位,还要重视完善多学科的专兼职研究队伍的建设。

作者:李晴 单位:福州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建梁,郭万婷.我国教育智库建设:问题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14(09):1-6.

[2]曾天山,王小飞,吴霓.澳新两国国家教育智库及其服务政府决策研究———澳大利亚、新西兰教育科研考察报告[J].比较教育研究,2013(08):35-40,53.

[3]刘国瑞,王少媛.推进省级教育研究机构向教育智库转型的若干思考[J].现代教育管理,2014(04):1-7.

[4]袁琳,王莹.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智库:职能、特点与启示[J].现代教育管理,2014(04):13-18.

对人工智能教育的建议篇5

关键词:国防特色;高校;智库建设

近年来,中国智库发展逐步加快,2015年1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内涵与建设方向进行了进一步阐述和规划,将智库发展定位于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对于一个国家的国防科技发展和经济进步,国防科技智库的建设以及科技工作者参与战略咨询的积极性是有重大意义的。我们的国防科技工业要发展,不仅要有科技创新、技术创新这些“硬技术”为支撑,还需要对一些产业领域、区域布局以及国内外态势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了解和把握,需要政策性的引导以及战略性的指导,得要有“软技术”和“软实力”的支撑,包括文化与教育、国防科技智库和专家组织。现在就有国外机构立项从事研究中国的国防体系劣势,我们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因此,加强相关专家队伍和智库的建设,对已有的智库出台政策,加强国防科技工作方面的政策研究势在必行。我们应不仅扶持“硬实力”、“硬学科”的建设,也要扶持现有的从事国防科技工业的智库,让其做大做强。国家国防科技战略和政策研究具有超前性和前置性,需要有智库和专家的支撑,特别是专门的智库机构和专家队伍的支撑。我们需要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的、宽视野的、有战略思维的,而且又有领域知识的智库团队和专家组织。涉及国防科技领域的机构有很多,比如各大军工集团、研究院所还有高校。这些机构既是国防科技的前沿,同时也蕴含着好多在这些领域当中从事管理、科研和政策研究的专家,具有一定的条件储备。在推动国防科技工作发展建设的过程当中,国防特色院校以其独特的平台及学科优势,因其深厚的军工、国防建设背景,整合资源建设智库将在推动国防科技工作发展建设的过程当中起到毋庸置疑的作用。与此同时,高校智库的建设以及其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也可以提升国防特色院校在行业中的竞争力。然而对于如何充分发挥国防特色高校优势建设智库,现在依然处于探索阶段,笔者在这里结合从事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认知和体会,谈几点思考以及建议。第一,整合智力资源发挥已有学术平台的作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设是各大高校参与到政策制定、指导政府行政管理、服务社会的一个方面。国防特色高校具备深厚的国防建设背景、较强的国防特色学科及研究基础、较为完善的科研机构层次、较强的人才队伍,可是在统一协调管理上存在不足,没有进行很好的资源整合,从而形成共享体系。若能够整合高校各方智力资源,以其为基础,去建设新型高校智库,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保持特色、实现智力资源基地化。国防特色高校智库要做好、做强、做大,就要依据自身优势保持自身发展。国际上知名的智库几乎都有各自的优势特点,比如美国的智库多善于利用其综合实力及人才优势拓展国际市场,日本的智库多专注于社会事务研究。其次,利用既有学科优势、实现学科资源整合。社会问题往往是涉及多领域、跨学科的。例如依法治国、从严治党、军民融合等战略问题,都不是应用某一种学科就可以进行解决的,需要多学科的系统性研究。在国防行业中多学科正是国防特色高校的独特优势之一,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因此要充分发挥这个优势,整合利用学校内部多学科的资源进行跨学科项目研究,可提高学校智库的专业影响力。同时,大学的核心使命就是学科建设。因而若脱离了学科的发展,高校智库建设也就失去了根基。国防特色高校的优势学科建设努力推进优质科研成果向现实战斗力转化的同时,也可为智库建设提供知识、人才以及平台方面的支撑,从而为党和国家的国防科技发展决策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持。因此,学科建设与智库的建设是相辅相成,相互统一的,这是高校既有的优势之一,若合理加以充分利用,建设高校特色智库可为事半功倍。如何整合智力资源,并将已有基地向新型智库转型,本文在这里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一、定位要准确,确定国防特色高校智库的职能。建设之初,就应确定以国防为特色的高校智库其内涵到底是什么。而且智库就是智库,不要承载其他过多的职能。在中国智库数量越来越多的情形下,如何避免重复性建设,造成资源上的浪费,这些也都得考虑。

二、瞄准专业领域和方向。对于研究制订我国国防科技产业和经济建设发展的相关战略与对策,我们需要的是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有战略思维的,而且又有国防科技领域知识的团队和专家组织,需要的是一个站在国防科技前沿的研究平台。在长期的国防科研工作中,国防特色院校立足于服务国家和国防重大战略,始终立足于服务国防建设和工业化、信息化建设的宗旨,以我军武器装备发展重大需求为牵引,服务国防建设的成效突出,并努力推进优秀科研成果向现实战斗力的转化。在这一点上是国防特色高校有别于其他综合性大学,从而彰显出其优势的地方。因而国防特色高校建设智库的重点也不应放在综合智库上,而是该具有明确的领域和方向,突出国防特色。

三、形成专业化的研究队伍、管理结构和运营方式,建立一定的绩效考评制度。以需求为牵引,开拓创新,突出重点,而并不是将所有在校科研机构都转化为智库职能,要符合中国新型智库建设的要求。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做到有针对性的国防特色高校智库建设。例如,作为新中国第一所国防工业院校,北京理工大学自诞生之日起,就致力于武器装备研制工作,为国家建设和国防现代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十二五”以来,学校大力提升基础研究水平和原始创新能力,持续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建设了一系列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拥有部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部级重点实验室及工程研究中心8个,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多层次基地结构。北京理工大学国防科技创新与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是北京理工大学第一个文科类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同时也是教育部唯一一家从事国防科技和教育人才培养相结合的智库机构。其建设立足于学校的国防特色,依托于学校的母体学科,整合利用各领域知识与人才,围绕国防科技创新发展问题,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提供决策咨询与政策建议。第二,注重务实性切实瞄准重大问题和需求。建设国防特色高校智库,最重要的任务是要着眼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与时俱进。学校各类智库平台应当聚焦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研究、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知识产权共享机制研究、高校军民融合体系建设研究、人才强国战略研究、国防教育与人才培养战略研究、信息化与全球化视角下的产业安全与贸易公平战略研究等重大、前沿和关键选题展开战略与政策研究。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科技重大布局,立足国防科技创新、高等教育政策、产业安全和科技评估等特色研究方向,追踪国内外相关领域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发挥国防科技创新智库优势,为国家高层决策提供有价值的政策咨询建议和专家建议,这是高水平国防特色高校智库建设最基本的要求。比如,当今军民融合战略已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在当前众多改革之中是重中之重,因而向中央提出军民融合指导建议是当务之急。北京理工大学国防科技创新与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团队撰写的高校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相关研究成果就列入了国家教育部《十三五科技规划纲要》,充分发挥了战略研究和政策建言的重大作用。这就是国防特色高校智库为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具体体现。第三,搭建人才学术交流平台。国防特色高校智库除了要服务国家需求,其研究成果还应当面向公众和社会团体宣传普及。这就需要搭建稳定的学术交流平台,加强宣传,增强智库研究成果的社会认知度。在拓展智库成果的推销渠道方面,可通过置办刊物、创建网站等现代化的交流平台,增强学校智库的外界影响力。在学术交流方面,北京理工大学国防科技创新与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于2013年12月承办科教智库论坛,于今已有三十余期。论坛邀请海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围绕国防科技创新、军民融合等研究领域展开高水平的学术讲座与交流活动,已成为学校智库中对外展开学术交流、拓展合作范围的重要学术活动代表。在搭建学术交流平台的同时,我们还应拓展博采众长的顾问咨询专家队伍。汇聚教育、国防、科技、评估等领域的专家和教授,针对国防科技、军民融合、产业安全等领域开展高水平的战略研究,努力打造服务于国家国防科技工作的高端智库研究平台。在立足国防的同时,我们还应着眼国势,多与国外智库机构展开国际上的交流与协作,建立良好互助的合作机制与共享体系。引导和鼓励师生参与国家科技计划和国际学术组织,积极与世界名校、名导师、名实验室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利用高校平台优势,多与国外高校专家学者积极展开学术交流合作。拓展国际交流形势,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应邀海外著名专家学者来校主持讲座、开设课程;进行学科合作研究和联合培养项目。着眼于国家重大需求,积极探索、借鉴发达国家智库的建设经验、战略定位、运行机制、研究成果和发展计划,拓展国际化视野。总结来说,作为国家国防科技发展和经济进步的重要软实力,国防科技智库的建设已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国防特色高校以其独特的平台及学科优势,军工国防背景,建设具有国防特色的高校智库,在推动国防科技工作发展的过程当中,将起着毋庸置疑的重要作用。笔者结合自身科研管理工作,对国防特色高校智库建设谈了几点思考及建议:一、整合智力资源发挥已有学术平台的作用;二、注重务实性切实瞄准重大问题和需求;三、搭建人才学术交流平台。

参考文献:

对人工智能教育的建议篇6

一、研究的背景

1、国际上:国际劳工组织全体大会于1983年的《残疾人职业康复和就业公约》将主题确定为“充分参与和平等”,其中强调了如下内容:一项关于残疾人的综合性世界行动计划在国际和部级别上为实现残疾人“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以及“平等”的目标而提供有效措施,并考虑到这些发展已使得宜于就此主题通过新的国际标准,这些新标准特别考虑到保障城市和农村地区各类残疾人在就业和与社会结合方面对机会和待遇均等的需要,并经决定采纳本届会议议程第四项关于职业康复的某些提议,并经确定这些提议应采取国际公约的形式,于一九八三年六月二十日通过以下公约,引用时得称之为一九八三年(残疾人)职业康复和就业公约。 第七条主管当局应采取措施提供职业指导、职业培训、安置、就业和其他有关服务项目并对之进行评估,以便使残疾人获得和保持职业并得以提升;现有为一般工人的服务项目,只要可能并且合适,均应经必要调整后加以利用。第八条应采取措施促进在农村和边远地区建立及发展残疾人职业康复和就业服务。

第九条各会员国应致力于保证提供培训和康复顾问以及负责残疾人职业指导、职业培训、安置和就业的其他适当的合格工作人员。

2、国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十五条 政府和有关部门有计划地在医院设立康复医学科(室),举办必要的专门康复机构,开展康复医疗与训练、科学研究、人员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和指导城乡社区服务网、医疗预防保健网、残疾人组织、残疾人家庭和其他社会力量,开展社区康复工作。 残疾人教育机构、福利性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为残疾人服务的机构,应当创造条件,开展康复训练活动。 残疾人在专业人员的指导和有关工作人员、志愿工作者及亲属的帮助下,应当努力进行功能、自理能力和劳动技能的训练。

第二十条 残疾人教育,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重点的方针,着重发展义务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积极开展学前教育,逐步发展高级中等以上教育。

3、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中指出:“在社区建立支持性、保护性的“手拉手”职业康复站,妥善安排智力残疾人、精神残疾人和中、重度残疾人进行技能培训和职业康复劳动。”

4、研究的基本现状

中国教育学会特殊教育分会分别于xx年6月13日在深圳市、xx年年6月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召开了“全国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研讨会”。针对残障学生开展的就业岗位培训和职业康复教育在全国各省的特殊教育学校不同程度地开展了起来。平谷区特教中心做为北京市18个郊区县中的其中一所特殊教育学校,自1976年开展聋人教育到xx年接纳智力障碍学生入学,成为一所集聋、弱于一体的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始终以培养学生掌握一技之长为己任,但是随着听力障碍学生和轻度智力障碍学生的逐年减少,曾经有过的一些优势培训项目如:剪纸、工艺品制作、钩织、修理、理发等课程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寻找新的突破点,摆在了我们特教人的面前。

xx年年,我校重新调整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工作思路。在校内,以低年级的“玩中学”、“美工制作”为基础;中高年级开展独具特色的“绢花制作”。在校外,我们根据平谷不但是北京,乃至全国的“桃乡”这一便利条件;其独特的水系、土壤还让我们的蔬菜养殖业得到了发展。为此,我们寻求政府部门的支持,于2010年3月建立了我们自己的劳动康复训练基地,让我们的聋、弱高年级学生能够在九年义务教育结束前接受较为系统的劳动教育和培训。另外,我们还于xx年年9月,与平谷区残疾人联合会合作,成立了平谷区第一家针对成年智力残疾人的职业康复劳动站,这所劳动站吸收了我校曾经毕业的但一直不能找到工作岗位且无一技之长的孩子,他们的年龄均在16周岁以上。正是因为我们有了自己的劳动康复训练实习基地,有了我们不同的来自社会、学校的研究对象,才使得我们能够确定自己的研究思路和方向。

二、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我们的教育对象-智力上有残缺的人们,他们作为社会上的一员,和我们一样渴望着自己幸福的生活,同时他们也有平等的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和权利,他们也有和我们一样成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的期盼。享有和正常人同样的权利和尊严,唯有通过自己的劳动、付出才能得到他人的认可。进入21世纪,我们同样面临着紧张激烈的竞争,“优胜劣汰”这一自然法则,无情的摆在这些需要人们扶持的特殊的群体。为他们提供可行的教育,进行针对性的职业康复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以使他们平等的参与社会生活,是我们这些从事特殊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因此,本课题的意义就在于:1、丰富我国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技术教育的新思路,完善我们的特殊教育体系。2、有助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就业前的岗位培训。3、把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内容扩充到全社会的需要扶助的成年障碍人的培养和教育,走与社会相结合之路。4、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可以直接运用于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对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提高智力障碍者的生存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三、理论依据

(1)在特殊教育学校中开展对青年智力残疾人进行职业康复训练的研究符合马列主义的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

在农村特殊教育学校开展有针对性的劳动技能教育和职业康复培训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要途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马克思的这一科学论断,指出了劳动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意义。邓小平同志在1978年4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在新的条件下,如何更好地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现代经济和技术的迅速发展,要求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率的迅速发展,要求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率的迅速提高,要求我们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内容上、方法上不断有新的发展”。xx同志在199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劳动教育是我国教育方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的一项基本措施。”

(2)农村培智学校开展职业教育的研究是落实党的教育法规的一项主要内容

1985年3月中共中央在《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实践环节不被重视,是我国现行教育体制的一大弊端”。“教育必须克服脱离实际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进而进一步指明了,开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解决这一弊病的方法之一。1993年2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强调,“加强劳动观点和劳动技能的教育,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内容,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把劳动教育列入教学计划,逐步做到制度化、系列化”。

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党的十七大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战略决策,提出了“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的新的奋斗目标,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在刚刚闭幕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xx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再次强调,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3)在农村培智学校中开展职业教育的研究是新形势下特殊教育发展的新的需要。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生活智力丰富性,在大多数情况下取决于能不能把智力活动与体力劳动紧密结合起来。”“劳动中的创造是发展学生智力最强有力的刺激之一。”这些都说明,智力是在知识技能的掌握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劳动教育对智力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我国的教育实践家陶行知先生早在20年代就十分重视劳动教育,注重学生劳动习惯的培养,把劳动教育作为学生的必修课,他认为“唯独贯彻在劳力上劳心的教育,才能造就在劳力上劳心的人类,才能征服自然势力,创造大同社会。”因而提出了伟大的“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由此可见,通过实践活动,才是加强劳动教育的有效手段,劳动教育的实践活动更应该有目的、有内容、有方法、有阵地。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中规定劳动教育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易的生产劳动,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习惯、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感情”。由此可见,加强学生劳动教育,是一项重要的课题。

对人工智能教育的建议篇7

市委副书记、秘书长雷桂龙,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宇文雪芹,市委常委、城关区委书记赤列多吉以及市教体局、城关区政府、城关区教体局的有关负责同志陪同调研。

当天下午,秦宜智一行首先来到城关区二小操场上城关区各小学校布局展板前,听取了城关区教体局局长多吉旺久的情况介绍。在城关区部分小学摆放的相关德育教材、文件资料旁边,秦宜智不时翻阅着相关资料,并询问着有关德育方面的情况。“学校校刊什么时间办一期?”“学校的局域网设置了没有?”“主题班会一周开几次?”“学校组织学生集中观看了《*今昔展览》没有?”……秦宜智听得很认真,问得也很仔细,相关人员都一一作了答复。

在二小教学楼一楼“反对分裂、维护稳定、促进发展”展板前,秦宜智聆听着小学生讲解员关于该校开展“反对分裂、维护稳定、促进发展”主题教育活动方面的讲解,秦宜智脸上不时露出了微笑,频频点头称赞学校在开展“反对分裂、维护稳定、促进发展”主题教育活动方面所做的工作。

随后,秦宜智一行又信步来到该校二年级二班教室,在听了大旦增卓嘎、旦增罗布等四名同学发言后,秦宜智饶有兴趣地向全班同学提问说:“你们今天的生活幸福吗?”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幸福”。听了同学们铿锵有力的回答,秦宜智很是高兴,他说:“正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有中央的关心、关怀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才使我们今天能够坐在这么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安心学习,我们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将来更好地报效祖国。”

在随后举行的全市小学德育工作座谈会上,*市、城关区两级教育部门负责人和来自城关区二小、海城小学、吉崩岗小学、市一小、市实验小学等学校的校长及德育工作者代表,你一言,我一语,结合*市和城关区德育工作具体实际,你提建议,我出主意,大家踊跃发言,纷纷把各个学校、各个班级所开展的德育工作、取得的经验、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向秦宜智书记进行了汇报和交流,座谈会气氛十分热烈。秦宜智认真倾听大家的发言,不时插话询问有关情况,并把大家的每一条意见和建议都详细记录下来。

在详细听取汇报后,秦宜智说,“*”事件以后大家都在反思“*”的教训,市委、市政府也专门对各学校抓好德育教育工作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和部署。我市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市委在整个活动安排中,提出要突出解决好六个问题,学校德育工作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来学校看看大家,听取各学校开展德育工作情况、存在的问题、困难和建议。到了二小后感受很深,学校围绕着如何把孩子培养好,如何把德育工作做好,想了很多办法,做了很多工作,比如我们看到的手抄报、德育角、文化墙、德育走廊,还有渗透到其它各学科教育里面的德育三分钟等等一些做法都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座谈会上,秦宜智就如何深入扎实地开展好学校德育教育工作,讲了三个方面的意见。一是教育要把“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始终抓住不放,要把这个问题思考好、回答好。秦宜智指出,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老百姓收入增加、生活幸福,国家的经济地位、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逐步提高,生活在其中的人们都感觉到很幸福,幸福生活首先来自于党的方针政策好,其次是我们有一大批坚持理想、严守纪律、勇于奉献的干部群众队伍。教育担负着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重要职责,尤其是在*、在*,在争夺接班人的问题上非常尖锐,很重要,所以各级教育工作者要坚定不移地为祖国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把这个问题着重思考好、回答好。

二是要按照培养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重新审视德育教育的有关工作,切实把德育工作做好。

对人工智能教育的建议篇8

学校管理团队开展了三轮智慧管理的专题学习和研讨。通过学习研讨,校级领导把握方向更准确,中层干部控制节奏更到位。常规工作实行部门主任负责制,分管校长主抓改进项目的落实。建立了教代会代表评议校级干部和中层干部制度,让管理者更具服务学校、服务教师、服务学生的意识和能力。

善于制定实施符合校情的管理评价制度。制定并实施教职工发展性评价制度,由教师自评、学生评议、同事互评、行政评议等环节组成的评价体系,学校给每位教职工发成绩报告单和发展建议,发展性评价有效地提高了教职工的工作品质,明显地改善了师生的关系、教师与职工的关系。我们还制定并实施合格、特色、优秀教研组和和谐备课组的评审制度,规范校本研训常规的落实,引导创建学科特色。制定富有学校特色的绩效工资考核方案,鼓励多劳多得,倡导优劳优酬。

二、提升教育境界,塑造智慧教师尚德之魂

1.建立教师队伍发展的共同愿景。在学校关注师生生命质量,拓展师生发展空间的办学理念指导下,我们确立了通过智慧型教师团队建设,让每一位教师的课堂充满真、善、美,都能享受诗意教学之快乐的发展愿景,努力向着上海一流、全国知名高中奔跑。

2.建立学校文化引领运行机制。完善学校文化内涵,引导全体师生认同学校文化。以校训、校歌、班旗、班歌、班规、班级愿景等为抓手,强化学校文化和班级文化的引领作用。以花园单位创建为契机,在校园内精心设计校园文化景点,让校园文化渗透在每个地方。在展我智慧、秀我风采,扬高尚师德,创和谐校园,做幸福的金中人等主题活动中,崇尚敬业爱岗精神,激发师生情、师徒情。倡导勤奋工作、快乐生活的理念,提升教职工的幸福感。

3.建设学校文化品牌。继续弘扬团结协作、求真务实、实践创新、追求卓越的金中精神,践行爱生、求实、创新、协作八字教风。汇编《小故事大智慧》等金中教育智慧集,将教师智慧固化并传承。

三、倡导读书文化,聚集智慧教师博学之气

为了促进教师的阅读和思考,学校将寒假定为教师读书月。向教师推荐书籍,并列出阅读指导和阅后思考题。教师们在阅读的基础上,撰写读后感。学校适时组织读书论坛,围绕读书・阅世・塑己・育人,我们也能创造奇迹吗,读书论课品三学・导助督学促三研等主题,分享读书收获、触发教育思考、碰撞教育智慧。此外,校园中还有教师德育论坛、创新人才培育论坛、今天怎么布置作业等多专题的听辩活动。读书能促教师成为终身学习的行动者,为智慧教师积蓄博学之气。

四、践行教学改革,培育智慧教师善教之能

1.教学即研究――导学导教导课的教研机制。导学导教导课”(简称“三导”课)教研模式,即每周每备课组先行推出1至2节课,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由一位教师负责撰写学案、教案并先行上课,课后集体评议修改学案、教案供备课组分享。

“三导”课机制营造了教研氛围,促进了教学研究;高频率的轮流开课,全面提升了教师课堂教学的设计能力;组内团结协作氛围更浓;青年教师成长迅速。学校修建了两个全自动摄录播专用教室,鼓励教师自我录课、研究课例、反思教学。倡导教师在网上课堂晒课,形成了学习研讨互评的良好氛围。

此外,采用同课异构研训模式。有当场同课异构的课堂教学,也有事先在摄录播教室录制好,教研活动时间比课讨论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同课异构,先后与山东、江苏、浙江等地学校进行同课异构教学研究。跨地区、跨教材同课异构,有效地激发了教师的智慧。

2.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三学三研”课堂教学模式。“三导”课实施两年多来,大家达成了一些共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是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三不讲”原则,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讲,通过讨论能学会的教师不讲,进过多遍学生也不易理解的教师不讲;解决问题方式中,简单问题学生自学解决,较难问题通过讨论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引导解决。逐渐形成了“三学三研”课堂教学模式,即教师的课堂角色为导学、助学、督学,学生的课堂角色为自学自研、互学互研、深学深研。按新授课、复习课和讲评课等不同课型,分别研制了“三学三研”课堂教学模式基本环节。为了使教师在课堂上更重视学生的学,特制了“三学三研”课堂教学评价表,教师教学行为得分和学生的学习行为的得分各占50%。

3.为学生的成长定制服务――校本课程和校本作业。从校本课程和校本作业着手,努力培育教有特长,兼具理性与个性、灵性与善性的优秀教师。

在基础型课程方面,鼓励教师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以满足本校学生的学能需求。在拓展型课程方面,实行四星级课程评价体系,鼓励教师持续钻研和开发拓展型课程,以满足学生多元需求,激励教师编写校本拓展型课程教材,并辐射推广使用。借助绩效工资政策,引导教师多承担研究型和社团课程的指导工作,助推教师成名成家。组织备课组长和骨干教师领衔编写既符合课程标准又适合生源实际的校本作业,学校印制,免费供学生使用,让教师远离推销教辅材料的商人角色。

五、促进专业成长,夯实智慧教师深研之基

1.完善三维度校本研训体系。学校搭建了由组本研修、校本研修和网络研修组成的教研维度,形成了以四级课题的实践与研究为抓手的科研维度,完善了由四类常规培训和五大课程模块组成的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师训维度。

对人工智能教育的建议篇9

根据×××市残联×××理事长9月17日来×××对我区的残疾儿童受教育及家庭情况进行调研的要求,我们于10月22日对全区各基层残联作了调查布置。这次调查在区教育局、区计生委、区妇儿所的配合下于11月20日顺利完成,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概况。

本次调查的0—15岁残疾儿童少年总数为503人,通过调查摸底,503人中有视力残疾19人,听力语言残疾57人,肢体残疾25人,智力残疾349人,精神残疾10人,综合残疾43人

二、调查结果。

1、残疾少年儿童基本情况。

残疾程度情况:轻度残疾276人,中度残疾161人,重度残疾66人。

受教育情况:初中115人,小学158人,幼儿园17人,辅读学校75人,聋校34人,盲校7人,聋儿语训部12人,学龄前弱智幼儿班6人,在家失学79人。

503名残疾少年儿童中学龄前儿童44人,入园人数27人,在家失学人数17人,入园率为61.4;学龄少年儿童459人,入学人数397人,在家失学人数62人,入学率为86.5。

中轻度学龄期智残儿童309人,入学人数276人,在家失学人数33人,中轻度智残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为89.3。

康复情况:受康复训练50人,手术矫治21人,药物治疗76人,未进行治疗356人。

致残原因:先天269人,遗传60人,因病致残57人,其他原因117人。

家庭收入情况:月人均收入250元以下125户,250元-500元136户,500元-1000元109户,1000元-20__元34户,20__以上5户,月收入无和未填写94户。

2、残疾少年儿童父母情况。

父母健康情况:双方健康386户,双方残疾17户,单方残疾57户,单亲家庭41户,孤儿和空白未填写2户。

父母受教育情况:研究生1人,大学大专22人,高中中专技校83人,初中571人,小学206人,文盲、情况不明等78人。

父母就业情况:就业635人,无业323人,退休3人。

三、调查分析

通过这次对全区残疾儿童的调查和摸底共调查出0-15岁残疾儿童503人,目前503名残疾少年儿童有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1、从致残原因的调查情况看,先天致残和遗传致残是造成少年儿童致残的主要原因,有329人,占总数的65.4。因病致残和不明原因致残也是一个因素。

2、残疾少年儿童家庭的生活水平普遍低下,月人均收入低于500元以下有261人,占调查人数的51.9,他们除维持基本生活所需之外,难以承受康复治疗教育等费用。

3、通过调查,较为突出的是智力残疾儿童的家庭不能正确面对现状,有不少家长根本不肯承认自己的子女智力上存在问题,而盲目责怪教师教学不力。

四、建议

1、建议有关部门继续大力做好优生优育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的质量,卫生部门要对儿童的健康情况进行跟踪,减少因病致残和不明原因致残情况的产生,进一步做好社区康复工作。

2、建议各级政府关心生活困难的残疾少年儿童家庭,为他们就业提高收入创造条件。建议教育部门适当减免学习困难学生的学杂费,使他们享有教育权利。

对人工智能教育的建议篇10

一、意义

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对于学校教育科学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一)可以为学校的科学管理提供宏观决策依据

通过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和了解全校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特点及现状,从而为学校的科学管理提供心理学依据。如可以从中寻找导致某一部分学生发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并从宏观上寻找教育、预防和干预的方法;可以为学校的分班教学、个别化教学提供前提条件;可以为弱智儿童、残疾儿童和超常儿童等特殊儿童提供鉴别、筛选和培养的措施;心理档案所反映出来的学生兴趣爱好的信息,可以为丰富课外活动、满足学生的正当心理需求提供决策依据;同时还为从整体上评价一所学校的教育水平,提供了一套科学的评估系统,等等。

(二)可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及科学研究的水平

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师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了解学生个体间的心理差异,以贯彻落实因材施教的原则。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能直接为教师提供学生目前的心理状况,可以使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能力差异、个性特点、心理欲求、学习心理等,为教师科学地管理和教育学生提供直接的方法,从而使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能有的放矢,减少盲目性,提高针对性,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还有助于教师加强青少年心理的研究,提高科学研究的水平。通过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可以了解到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不同年龄阶段的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和青少年所共有的心理特征,归纳出青少年存在的心理问题和产生原因,从而提出适合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教育方法。另外,青少年心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的,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可以为青少年心理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教师可以通过对其中一系列数据的分析和概括,撰写论文,从而提高教育科学研究的学术水平,也有助于加强对青少年心理的研究。

(三)有利于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有利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面对新的形势和当代学生思想、个性特征的新变化,迫切需要建构一套新的、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德育工作内容和方法体系。近年来的教育实践证明,心理学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德青方法,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德育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有利于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主要表现在:它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别差异;有助于教师发现和诊断学生个人或班集体存在的心理障碍与行为困扰;有助于教师客观地了解学生在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及行为上的发展水平,以便采取恰当的方法进行教育与管理工作;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了解学生在特定社会环境下的政治态度、思想问题和意见要求。

(四)为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动态的监测手段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从纵向看,为学生个人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条件。它是每一个学生心理成长的轨迹,学生可以通过心理档案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在发现自己有心理问题时,就可以积极寻求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或矫治,仍可以通过心理档案考察效果,因此它能对每位学生个人的心理成长、心理潜能开发提供帮助,为通过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提供了重要保证。从横向看,学生心理档案可以揭示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问题,揭示学生共性心理品质的问题,能促进学校和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改革教育方法、创设良好的学校心理环境,设法通过各种手段去进行教育和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学生心理档案的内容

心理档案的内容,又称心理档案的项目,是指能从中揭示或了解到的有关学生心理状况、心理特点等的材料。学生心理档案的内容,应尽可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而为学校教育提供可靠准确的信息。学生心理档案一般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资料,亦即学生基本情况,主要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家庭生活情况、学校学习生活情况及对个人生活有影响的重大社会生活事件等。二是反映学生心理状况和心理特点的资料,主要包括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心理健康状况、学习心理特征、职业能力倾向类型等。具体说来,学生心理档案内容如下:

1.学生基本情况

学生基本情况主要是提供一些背景资料,以帮助教师深入分析学生心理,正确诊断学生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是个人简介。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籍贯、民族、政治面貌、就读学校、年级、家庭住址、爱好特长等。

其二是身体状况。主要包括血型、一般健康状况、身体发育状况、生理缺陷、个人病史等。

其三是家庭生活环境。主要包括家庭成员的工作性质及职务、文化程度、家庭的组织结构、家庭的居住环境、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气氛、家长的教育方式与态度、亲子关系、是否独生子女、家中排行等。

其四是学校学习生活情况。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思想品德、行为习惯、体育运动、交际水平(含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担任班干部情况、获奖情况等。

其五是对学生个人生活有影响的重大社会生活事件。如家庭成员的死亡、父母离异、与教师同学关系紧张、生活条件改变、影响生活的重大挫折等。

2.能力状况及其教育建议

主要是指学生的智力水平如何、智力特点怎样,如何进行有针对性的智力训练;学生的言语智能和数学智能水平如何,言语概括、言语推理、数学概括、数学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分别处于哪个等级;能力倾向鉴定及创造力测量等。

3.人格特征分析及培养建议

主要是指学生的性格类型及特征、气质类型及特征,个性心理有哪些特征,个性心理中有哪些良好或不良的品质,怎样进行教育,学生的兴趣、态度、人际关系及品德的特点等。

4.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策略

主要是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鉴定,有无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程度如何,怎样进行教育或矫治。

5.学习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

主要是指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动机、学习意志力、考试心理、学习困难的诊断,学习认知因素分析、学习动力状况分析、学习社会因素分析,怎样优化学生的学习心理等。

6.职业能力倾向类型分析及指导

主要是指学生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的诊断,分析其适合从事哪一类工作,从而为学生作升学就业指导。

以上是学生心理档案的一般内容,在建立心理档案过程中,可以根据本校实际选择其中的内容。

三、资料搜集的方法

确定了学生心理档案的内容后,就要搜集反映这些内容的资料和信息,这是建立心理档案的关键。学生资料的搜集方法主要有观察法、自述法、谈话法、问卷法、作品分析法和心理测验法等。

1.观察法

观察法是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获取处于自然条件下学生资料的方法。按心理辅导教师是否参与学生活动,可将观察法划分为参与性观察法和非参与性观察法;按心理辅导教师在观察时是否借助于仪器,可将观察法划分为直接观察法和间接观察法。对于观察的结果,可用下列三种方式作记录:

(1)评等法。心理辅导教师对所观察的特质或行为评定等级,比如学生对某种事物可以是不喜欢、不太喜欢、一般、有点喜欢、很喜欢,教师可以在预先印好的表格上按级划圈。

(2)记录出现频率法。心理辅导教师将规定好要观察的学生的项目预先打印在纸上,凡出现了某种现象,就在这个现象的框上画一个"√"号。

(3)轶事记录。轶事记录是指教师把观察到的学生情况,以叙述性文字所作的一种简明的记录,包含学生的姓名、性别、年级、观察时间、观察事实及其发生情境的描述、教师的解释与建议等。

2.问卷法

问卷法是心理辅导教师运用统一设计好的问卷向学生了解情况和征询意见的方法;问卷是按一定的理论假设设计出来的,由一系列指标、变量所组成的搜集资料的工具。采用自编的问卷调查,如用书面问题、表格让学生回答、填写,可了解学生的一些基本情况,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

3.作品分析法

作品分析法是指借助学校的各种评定和记录以及学生的作品来获取信息的方法。如通过对学生的学习心得、笔记、作文、自传、各种作业、试卷、模型和其他创作作品等的分析,可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其中,自传分为主题式自传和综合式自传。主题式自传的内容限于个人生活的某一方面,如"我的家庭生活"、"我的学校生活"等。在对学生自传进行分析和解释时,要考虑以下问题:自传反映了学生什么样的一种情绪基调?自传中提及到哪些重大经历和重要的背景资料?在按时间顺序记载个人经历时有元明显的时间中断?有无逃避敏感问题的意向?等等。

4.谈话法

谈话法是指心理辅导教师与学生或其较亲近的人通过直接谈话的方式来了解和研究学生心理的一种方法。通过谈话法,可了解学生真实的心理背景、过去的心灵创伤等。

5.心理测验法

心理测验法是建立心理档案中最主要和最为常用的方法,其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测评工具进行施测。在选择合适的测评工具时首先要考虑选择标准化测验,其次要明确测验的目的、功用及适用范围。

四、结果解释和心理档案的建立

在搜集了学生资料后,就要对每一种资料,尤其是心理测验的结果进行解释,并结合学生基本情况提出教育培养上的建议,然后再建立心理档案。

1.统计及结果解释

心理辅导教师要按照每一测验所提供的计分标准进行统计,并要将原始分转换成标准分。在计分统计过程中一定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其次是将统计出来的分数赋予一定意义并将有意义的信息传递给当事人或其他教师及家长。在进行分数解释时,要参考常模资料、效度资料,还要考虑测验情境等其他因素。在向当事人或其他人报告时,一般只需告诉测验结果的解释,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使用当事人所能理解的语言;保证当事人知道这个测验测量或预测什么;使当事人知道他是和什么团体进行比较;提出科学的有针对性的建议。

2.提出教育培养建议

根据结果解释,围绕如何发展能力、培养创造力、优化人格、促进心理健康、提高学习成绩以及指导升学或就业等方面来提出教育培养建议,这是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目的所在。因此,我们要根据结果解释,并结合学生各方面的情况,首先分析其形成原因,然后科学地、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培养建议或辅导策略。

3.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学生心理档案的形式主要有文本式和电脑软件式,文本式又有档案袋和专项卡片两种方式。电脑软件的形式,可以减少差错,防止资料丢失,保证资料管理的准确规范、安全可靠,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五、学生心理档案的使用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心理发展和人格健全,维护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效果。为此必须正确使用学生心理档案。在使用学生心理档案时要结合学校、年级、班级和学生本人的特点来进行,要有整体观念,把学生心理档案看作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因为心理档案的各方面内容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具体说来,在使用心理档案过程中有以下要点:

(一)根据学生心理档案反映出来的不同年级的能力、人格、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特点来进行分班、分组,选拔学生干部,制定教学计划,开展心理教育活动,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根据学生心理档案,可以研究每个年级的学生在能力、人格、心理健康方面的总体状况和特点,在进行年级分班或班级分组时,可按照能力水平、人格特点等因素来进行分班编组。在选拔学生干部时,也可根据其个性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锻炼。在制定年级教学计划或班级教学进度时,也要结合各年级或各班的实际情况和智力特点来进行,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如通过分析某班学生心理档案,发现该班学生的智力水平普遍较低,因此,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适当减少教学内容,降低难度,放慢教学进度,并在教学过程中将发展学生的智力放在首位,开展多种形式的思维训练等。对于各个年级或班级中存在的一些共性或倾向性的心理问题,则要开展全校性或班级的心理教育活动来进行团体辅导。

(二)根据学生心理档案中所提出的教育培养建议,积极地有针对性地做好个别辅导工作

每份学生心理档案,都提供了学生的能力、人格、心理健康、学习心理及职业能力特点等方面的较为具体的教育建议或培养策略,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建议对该生进行个别辅导。由于个别辅导工作量大,所费时间长,因此在进行个别辅导时,主要是针对那些问题较多或较严重的学生进行。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也可以对每个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在个别辅导时,可以是针对学生的某一方面问题,也可以是多方面或全方位地进行辅导,这要视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