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历个人鉴定十篇

时间:2023-03-28 08:52:54

简历个人鉴定

简历个人鉴定篇1

就要大学毕业了,回首这大学4年生活,有很多收获,走过一次次坎坷、一次次突破,给我一个重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机会。

在大学四年里,我全面系统地学习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用与时俱进的先进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遵纪守法,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尊师重教,关心集体,热心帮助同学、老师,自觉抵制伪科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并参加了党校的培训取得结业证书。

在社会实践方面,我参加过两届由学校组织的暑假“三下乡”活动,到江门附近城镇进行义务维修活动,用自己的知识帮助了很多人们;20xx年7月到过中国第一拖拉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洛阳)参观见习,同时参观了中信重型机械厂和洛阳轴承厂,了解了很多现场知识;我做过一年半的Auto CAD兼职,用实践考验了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我还在学校电子维修为同学老师服务3年,增长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简历个人鉴定篇2

本人性格开朗,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待人真诚,善于沟通、协调有较强的组织能力与团队精神;活泼开朗、乐观上进、有爱心并善于施教并行;上进心强、勤于学习能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与综合素质。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以充沛的精力,刻苦钻研的精神来努力工作,稳定地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与公司同步发展。

自学能力很强,在校自学了很多计算机知识,能熟练组装计算机,懂得计算机的维护,熟练操作windows、office办公软件,熟悉interne资源。会autocad,photoshop等软件;会用c语言编写一般程序。

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善于沟通、协调有较强的组织能力与团队精神;活泼开朗、乐观上进、有爱心并善于施教并行;上进心强、勤于学习能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与综合素质。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以充沛的精力,刻苦钻研的精神来努力工作,稳定地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我本人适应性强,责任心强,勤勉不懈,并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在从事多年服务行业、助理工作后,积累了丰富的服务行业和管理方面的经验以及优秀的口头、书面表达能力。能够熟练操作word办公软件及设备,以胜任现代化办公的需求请给我一次机会,我必将还您以夺目的光彩。

简历个人鉴定篇3

今天,我们组织召开公司史志编审启动会议,目的有两个:一个是传达上级史志编审启动会议精神,另一个是加强对史志编审工作的领导和重视,规范公司的史、志、年鉴编审工作,安排部署《公司简史》(2001~2015)和《公司年鉴》2017卷的编纂、成册、印刷出版工作。在这里,我给大家解释一下,上级要求编纂的《公司志》是2006~2015年,而我们的《公司简史》只编纂到1975~2000年,我们不能让公司的历史在我们手里出现断代,虽然比上级的要求多出五年的工作量,但还是希望大家各自认领,积极履职担当,加强协调配合,共同做好公司史、志、年鉴编审工作这篇大文章。刚才,成立了组织机构,对编审工作进行了部署,明确了编审工作总体推进计划及相关要求,我完全同意,只要大家按照要求扎实落实,定能保证编纂等各项工作顺利推进。下面,我就编纂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史志编审启动工作的重要意义

企业志是记述企业的自然和社会、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著述,他具有行业性、真实性、权威性、综合性、资料性和连续性的基本特征,是企业历史的日志。组织编写《公司简史》,是记述企业发展历史和传承企业文化的重要体现。企业文化尽管非一日形成,但企业历史的创造,却是广大干部职工靠每日的工作生活积累起来的。我们企业是从炮火硝烟中走来,经过60多年的传承洗礼、建设发展、改革创新,走到今天,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企业文化和历史记载。此次组织编写《公司简史》(2001~2015),既是对十多年前编写的《公司简史》(1975~2000)这项工作的有力传承,也是对企业没有编写出版《年鉴》工作的有力弥补,可起到对企业史志工作规范化与文化传承的双重作用,使志书与《年鉴》成为企业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和平台。公司已经十多年没有召开过史志工作会议,此次组织大家来参加史志专题会,一是想引起大家高度重视史志编审工作,重视历史记载;二是要求大家迅速成立史志编审组织,规范此项工作;三是全力配合好上级完成今年的志书编纂出版工作,并立即启动公司的《简史》和《年鉴》编审。我们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书写者,更应是历史的文字记载者,写史编史者。这一点,希望大家能够统一思想,放宽视野,站在企业发展的历史长河,站在“现在”终将成为“历史”的高度,知史鉴今,提高对编纂史志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全面、完整、真实记述企业发展历程,用辩证的历史观来对待这项浩繁的工作,用积极的行动来支持这项工作。

二、组织编写《公司简史》的总原则和基本要求

1.要高标准策划,以史为史,尊重事实,注重传承,把公司的发展史,科学的编纂好。创造伟大的历史业绩非常艰难,书写、记述好历史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此次编写的《公司简史》(2001~2015),在国家层面,处于国家“十五”、“十一五”以及“十二五”规划时期;在企业层面,这段时期是公司发展最不平常的十五年,以志书的方式记述好这段历史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必须是以史为史,按照不夸大,不缩小,尊重事实、史实原则,观点正确,资料翔实,体例严谨,文风朴实,把公司的发展史,科学的编纂好。因此编写者要认真吃透企业志的编写要求,严谨科学策划好各项工作,特别是在框架结构,收集资料,整理编辑,志稿审查,总编纂审改等方面,既要统一筹划,又要分工负责,万万不得出现失实与重要事项遗漏现象。要总结和吸收《公司简史》(1975~2000)编写中的好做法、好经验,与时俱进,客观真实,全面展示企业2001至2015年持续健康发展全貌,务必编写一部高质量的、经得起推敲和历史检验的志书,在传与承的基础上,发扬光大,更好地建设好、发展好公司。

2.要全力支持与通力配合编写工作。15年时间,尽管在历史的长河中很短暂,但以出版志书的方式把这段历史记述下来,并赶在6月22日之前报送10年内的史志资料给上级,时间非常紧张,工作量也非常大,是一项繁重的需要各部门全力支持配合的系统工程,在实施的任何阶段、任何方面、任何环节都必须紧密相扣,无缝对接。为此,某书记作为分管领导,要亲自过问和督促检查,坚持“党委领导,行政主办”的原则,行政办公室、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三个部门作为负责部门,要明确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在向上级提供资料的同时,公司的《简史》、《年鉴》编纂也要组织人员编写,成册出版。公司机关各业务部门也要明确专人,加强对编写工作的支持力度,积极主动与业务交叉部门对接,对其负责的篇、章、节资料,做好完整、全面的资料搜集,处理好接口、按照时间节点、高质量的提供所需内容,做到“横不缺项、纵不断线”,不得以工作忙而拖延资料提供。因为只要有一个部门不能按时按要求提供资料,影响的将是编纂工作的整体推进速度,这方面相信大家会有深刻认识。紧密配合体现大家对待历史的态度、责任担当和全局观念。“夯基提质争先年”是全方位的,此项工作也不能例外。

3.要及时研究解决编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编写《公司简史》的同志是在学习中完成,编写中摸索,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发扬“众手成志”的传统,汇集众人心智,来达到完美出书的结果。由于时间问题,编写者的时间非常有限。因此,及时研究解决编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加快工作进度,保证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总体策划下,发挥众智,集思广益、建言献策、多出些有利于志书资料怎样能够更丰富、编辑质量怎样能提高等方面的好主意,及时解决编写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一是要定期召开推进会议,及时汇报工作进展,加强工作协调;二是根据工作阶段,及时补充调整编写力量,必要时也可临时聘请顾问,给予支持;三是及时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保证相关工作有序进行;四是对于分管领导难以协调解决的重大问题,要第一时间汇报主管领导,加快解决;五是对于需要外调,查阅资料等有关工作,要提早安排,留有时间量,保证外调工作质量。

三、规范《公司年鉴》,建立机制,保证此项工作的延续

简历个人鉴定篇4

【朝经暮史】:经:指旧时奉为经典的书籍;史:指历史书籍。一天到晚诵读经史。形容勤奋读书。

【大江东去】:长江的水往东奔流而去。后借用为词牌名。多表示陈迹消逝,历史向前发展。

【洞见古今】:洞鉴:明察。深入透彻地了解历史与现实世事。

【洞鉴古今】:洞鉴:明察。深入透彻地了解历史与现实世事。

【断烂朝报】:断烂:形容陈腐杂乱;朝报:古代传抄皇帝诏令和官员奏章之类的文件。指陈旧、残缺,没有参考价值的历史记载。

【里程碑】:路边标志里数的碑。比喻历史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留芳千古】:一个人在历史上享有声望或给后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留取丹心照汗青】:丹心:赤红的心,比喻忠心;汗青:指历史书册。留取这颗赤胆忠心,永远在史册中放光。

【名标青史】:标:写明;青史:古代在竹简上记事,因称史书。把姓名事迹记载在历史书籍上。形容功业巨大,永垂不朽。

【名垂青史】:青史:古代在竹简上记事,因称史书。把姓名事迹记载在历史书籍上。形容功业巨大,永垂不朽。

【名书锦轴】:锦轴:古代把历史写在带轴的锦缎上,代称历史。将名字写在史书上。

【盘古开天地】:指人类开始有了历史。

【青史标名】:青史:史书。标:记下。在史书上记下姓名。比喻在历史上留下好的名声。亦作“青史留名”、“青史传名”、“青史名留”、“青史流芳”。

【青史传名】:青史:史书。历史上留下好名声。

【青史垂名】:青史:青指竹简,古代在竹简上记事,因称史书。垂:流传下去。指在历史上留名,永垂不朽。

【青史留芳】:青史:史书。在历史上留下好名声。

【青史留名】:青史:史书。在历史上留下好名声。

【青史流芳】:指在历史上留下好名声。

【时势造英雄】:时势:一段时期内的客观形势。特定的历史条件,如社会动荡,使人的聪明才智显露出来,并相互作用,使之成为英雄人物。

【史无前例】: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指前所未有。

【数典忘祖】:数:数着说;典:指历来的制度、事迹。谈论历来的制度、事迹时,把自己祖先的职守都忘了。比喻忘本。也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一治一乱】:治:太平盛世。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太平盛世与乱世相间隔。

【疑今察古】:疑:疑问;察:考察。对于当世有所怀疑的事,通过考察历史来寻求解决。

【以古非今】:非:非难,否定。用历史故事抨击当前的政治。

【以古为鉴】:借历史上的成败得失作为鉴戒。

【以古为镜】:借历史上的成败得失作为鉴戒。同“以古为鉴”。

【以顺诛逆】:顺:顺应;逆:违反发展趋势。顺应趋势,征伐逆历史趋势的势力。

【永垂青史】:光辉的事迹或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在历史上。

【源广流长】:源:源头;流:流程。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

【源深流长】:源:河流的源头;流:流程。源头很深,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

简历个人鉴定篇5

要把深化史志事业改革作为学习贯彻全会精神重点来抓,最大限度地提升史志工作存史资政,服务中心,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着力从三个方面推进史志事业的改革创新。一是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贴近“四个无锡”新实践办史。在推进中共无锡地方史第三卷编撰,无锡市志编修,无锡年鉴编撰,史志资政研究工作中,坚持把总结历史与服务“四个无锡”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史志工作以史为鉴、资政育人的功能,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咨询,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历史借鉴。二是坚持面向社会,服务社会,贴近市民需求办史。以宣传贯彻三中全会精神为重点,全面开展无锡史志文化宣讲活动;以宣传展示无锡人文精神为突破口,出版《无锡近现代名人》;以展示无锡历史为重点,组织制作《魅力无锡—无锡历史展》;以宣传展示无锡党史为重点,编撰出版无锡党史系列丛书,以通俗简明易懂的形式,最大限度在传播无锡历史人文精神。三是坚持创新机制,形成合力,依托顺畅的工作机制办史。深入调研,寻找对策,建立完善区级史志机构;坚持党委政府领导,史志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密切协作的领导体制;建立完善史志系统工作例会,史志编修协作例会制度;建立完善史志专业工作者、社会专家和史志爱好者三支队伍;建立完善部门、乡镇、街道史志联络员队伍和史志文化联系点;建立完善服务基层的史志编修指导体系,着力形成大史志工作格局。

1、启动展开《中共无锡地方史》第三卷编撰工作。一是召开党史三卷本纲目专家研讨会。进一步理清新时期无锡地方党史发展主线和各个历史阶段发展脉络,突出重要历史发展节点,充分体现地方特色。组建编撰班子,组织理论研讨,实行科学分工,全面展开编写工作。二是广泛开展新时期无锡党史资料征集工作。重点征集市委、市政府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决策、发生的重要事件和无锡人民的创造性举措等重要档案文献资料,为《中共无锡地方史》第三卷编写打下扎实的资料基础。三是组织党史系列通俗读物编写工作。年内,编撰出版以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锡人民革命斗争史为主要内容的通俗读物《党史春秋(1919-1949)》,出版以反映革命先辈从事革命斗争光辉业绩的通俗读物《党史故事》,为全社会加强党史学习提供简明读本。四是指导江阴、宜兴开展地方党史二卷本编写工作,审阅两市二卷本文稿,年内完成二卷本编撰。

2、全面完成《无锡市志(1986-20__)》的编纂工作。一是完成市志终审、修改、验收。根据省志办安排,完成《无锡市志(1986~20__)》的终审工作。同时,聘请省内地方志专家对市志进行专家评审。并汇总各方评审意见,逐一落实修改方案,完成修改,争取年底前通过省志办终审验收。二是完成市志彩页、插图编排。根据市志内容,进行志首彩页收集、编排。正文确定后,插入随文图照,力争验收前彩页、插图全部到位。三是确定市志出版、印刷事宜。下半年,招标确定出版社和印刷厂,确定封面设计图案,做好出版前准备工作。四是完成1995版《无锡市志》的电子化工作。五是精心组织市(县)区志的编纂工作。全面落实省政府加快推进全省二轮志书编纂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大力推进市(县)区志的编修工作。

3、精心组织《无锡年鉴》的编撰工作。一是精心组织《无锡年鉴(2014)》编撰工作。2014版《无锡年鉴》既定字数110万字,共设40个类目、300个分目。将继续巩固前几版年鉴彩色印刷、“概述”条目简化、增加图照表、增设新类目等工作成果,下大力气做好、做细、做实各项工作,努力实现编撰思路、规范、装帧设计等方面的创新。同时,组织编撰《无锡市情(2014)》,简明扼要地介绍无锡地情。二是积极组织年鉴编纂业务培训,加强业务指导,不断提高我市年鉴编撰人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三是开展年鉴相关课题调研,创新工作思路,提高年鉴服务社会、服务现实的水平。四是落实并完成《江苏年鉴(2014》及《长江三角洲城市年鉴》无锡市部分的组稿、供稿工作。

4、深入开展史志资政和地情研究开发工作。一是继续组织史志资政研究工作。根据市委、市政府年度工作重点,围绕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进行“四个无锡”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热点、难点等重要问题,确定2014年史志资政研究的重点,组织骨干力量,以史为鉴,展开研究。继续办好《无锡史志资政参考》,努力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二是开展无锡人文地情研究工作。继续编辑以介绍党领导无锡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重大事件史实及重要人物事迹的《无锡党史知识手册》和介绍无锡各时期留存的党史遗址、遗迹及相关纪念设施的《无锡党史遗址简明手册》,做好《党史春秋(1919-1949)》、《党史故事》和《无锡近现代名人》出版发行工作。三是搞好地情资料的开发和利用。积极发挥史志服务社会功能,完成《魅力无锡——无锡历史展》的编撰。充分发挥方志馆的研究和宣传功能,做好地情资料搜集和整理。开展史志书籍征编工作。

5、积极开展史志宣传教育工作。一是精心组织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宣传教育。组织干部职工系统学习领会会议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引领工作。二是以纪念无锡解放65周年为契机,与有关方面联合策划,精心筹办组织开展党的历史、光荣传统和城市精神宣传教育等相关纪念活动。三是深入开展史志文化“六进”活动。继续巩固和扩大史志文化联系点,采取多种形式,面向社区、乡村、学校、机关和军营,扎实开展十精神宣讲、无锡史志知识讲座和史志文化传播活动。四是加强史志文化宣传阵地建设。建好无锡方志馆,探索书目管理正规化,最大限度地满足市民的史志文化查阅和研究需求。办好无锡史志网,加速《无锡市志》、《无锡年鉴》和方志馆馆藏地情资料电子 化工作。

简历个人鉴定篇6

一、艺术家生活的社会历史环境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美术作品作为意识形态的一部分,是特定社会的产物。而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艺术家,他的任何作品都必然受到他所生存的那个社会环境影响,想要鉴赏美术作品,就要充分了解艺术家生活的社会历史环境。例如,徐悲鸿的《愚公移山》,我们只知道画面呈现给我们的是劳动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却不知徐悲鸿的创作意图和作品要表达的意义。此时,教师就要讲解作者简介,通过艺术家简介我们知道徐悲鸿生活年代,而《愚公移山》创作于抗日战争最艰难的1940年,作者有感于中国人民抗战到底直至胜利的决心和信心,以我国古代愚公移山的传说创作了这幅作品。作品中有的挖掘,有的运输,还有的担负后勤工作,以此说明,只要全国人民团结起来,胜利一定属于我们。由此可见,艺术家生活历史环境对创作的影响,介绍艺术家对美术鉴赏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再鉴赏两幅作品。教材《美术鉴赏》第一课中的《捣练图》和《拾穗》,两幅作品都以妇女劳动为题材,前者画的是贵族妇女捣练的场面,给人以优雅平和、富有劳动节奏的美感;《拾穗》画的则是三个贫穷妇女在麦地里急匆匆向前弯腰拾穗的情景,看了不禁让人同情。为什么两幅同是描绘妇女劳动场面的绘画会给人不同的感受呢?我们还是要从艺术家们生活的社会历史背景来分析,还是要对艺术家们做一番介绍。通过对《捣练图》的作者张萱的介绍,我们知道他生活在唐朝时期,当时的社会繁荣昌盛,可见作品是以展现捣练过程为目的的风俗画,主要是赞颂妇女劳动之美。而《拾穗》的作者米勒生活在19世纪的法国,当时的法国正处在贫困差距加大、阶级矛盾尖锐的时期,米勒居住于农村,亲身参加田间劳动,深知农民的贫穷与艰辛,他是站在同情农村贫穷妇女的立场上来画《拾穗》的。由几幅作品的鉴赏我们看出了解艺术家生活的社会历史环境对美术鉴赏的作用,看出介绍艺术家的重要性,只有对画家本人了解深刻,才能理解画家的表现意图,并对作品作出价值判断。

二、艺术家生活的文化环境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我们知道,不同的社会历史环境,艺术家们的创作意图便不相同,作品所呈现的内容、想表达的意义也不相同。同样,不同的文化环境也会造成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差异。例如,李桦和古元两位艺术家,他们同是处于抗日战争的血雨腥风的年代,但因生活的文化环境不同,其作品表达的意义便不相同。李桦成长于统治区,受到的是鲁迅传播的德国表现主义风格的影响,因此他的早期作品就意在以表现主义的风格揭露和批判现实,如作品《怒吼吧,中国》。而古元是成长于延安解放区的民主环境中,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指导下,他的早期作品则意在以朴实、平和的写实风格呈现和歌颂延安人民的生活景象,如作品《离婚诉》。对艺术家进行介绍,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对这些相关因素的了解将有助于我们把握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使我们更深入地进行美术鉴赏,从而对作品作出正确、合理的解释。

三、艺术家自身个性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简历个人鉴定篇7

精选优质答案

在线咨询

地区:海南-三亚 咨询电话:13398902754 帮助网友:4360 次 点赞人数:16 人 合同纠纷|交通事故

执业认证 手机认证

简介:苏治民,男,汉族,海南建亚律师事务所律师.毕业于海南大学法学院,并取得...

357

好评数

47

咨询采纳

4360

帮助人数

是否有民或行为能力应当通过司法鉴定.我是律师,如有法律问题可致电或来所咨询.

相似优质问题答案

我妻子四级智力残疾,无民事行为能力.在我承诺照顾好她的前提下,我可以通过法院解除法律关系吗?

在线咨询

地区:海南-海口市 咨询电话:13700403880 帮助网友:194 次 点赞人数:0 人 合同纠纷|交通事故

执业认证 手机认证

简介:喻红波律师,毕业于华东政法大学,法学学士学位,其受过全面系统的法学教育...

17

好评数

咨询采纳

194

帮助人数

你好,第一,协商无果,是可以向法院起诉离婚的;

第二,法院判决离婚的标准为夫妻感情破裂,但因你妻子智力有残疾,正常情况下要比正常离婚的案件多一个特别程序;

第三,建议收集证据,可以确保法院直接判决离婚,如有疑问或需要帮助,可电话或当面咨询.谢谢!

看到网上说智力残疾需要司法鉴定后,才能确认是否有民事行为能力.

在线咨询

地区:海南-海口市 咨询电话:15120855230 帮助网友:459 次 点赞人数:1 人 合同纠纷|交通事故

执业认证 手机认证

简介:邓传龙律师,安徽蚌埠人,海南大学法律硕士,海南政法职业学院兼职讲师.熟...

64

好评数

3

咨询采纳

459

帮助人数

1.(一)依据 《中国实用残疾人评定标准》

(二)鉴定对象及申请鉴定时需提供的材料

鉴定对象系本市需办理《残疾人证》的精神、智力残疾者.申请鉴定时,申请人需提供户口所在地残联填写的《残疾人状况登记表》,表内贴上照片,盖所在地残联公章,并按填表说明填妥有关栏目;同时提供门诊病历索引卡等有关疾病资料.

(三)鉴定程序

1、需办理《残疾人证》的精神、智力残疾人,须首先向户口所在地残联提出申请,经审核同意后,由申请人持《残疾人状况登记表》等需提供的材料,来本院医教科,安排指定鉴定医师进行鉴定.

2、鉴定前须交纳鉴定费,并进行必要的检查.

简历个人鉴定篇8

援庵先生遭遇沦陷敌后之痛,深感胡三省的爱国情怀及学术抱负与己相通,遂以《通 鉴》及《通鉴注》为文本,作《通鉴胡注表微》。他在《通鉴胡注表微小引》中说: “然身之岂独长于地理已哉,其忠爱之忱见于鉴注者不一而足也。今特辑其精语七百数 十条,为二十篇,前十篇言史法,后十篇言史事,其有微旨,并表而出之,都二十万言 。庶几身之生平抱负,及治学精神,均可察见,不徒考据而已。”在指出《通鉴注》是 “经世”之著的同时,说明自己的著述也是为“经世致用”。

笔者以为,《通鉴胡注表微》在继承经世史学传统的同时,还为今人提供了“经世史 学”的形式。面对眼前考证独秀的史坛,重读陈垣先生的《通鉴胡注表微》,对我 们今天如何治史,应有所启迪。

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规模宏大,其目的却不复杂。其一,为皇帝提供经验 。其二,为读书人提供简明的历史读本。英宗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他即表示将“略 依《左氏春秋传》体,为编年一书,名曰《通志》,其余沉冗之文,悉删去不载,庶几 听览不劳而闻见甚博”。[1]在呈进《资治通鉴》的《进书表》中则申明:书中“专取 关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的,可使皇帝“监前世之兴衰, 考当今之得失,嘉善矜恶,取是舍非,足以懋稽古之盛德,跻无前之至治,俾四海群生 ,咸蒙其福,则臣虽委骨九泉,志愿永毕矣”。慎重说明其书可为现实提供镜鉴。

以司马光之勤学,“少时惟得《高氏小史》读之。自宋讫隋,正史或南北史,或未尝 得见,或读之不熟”。[2]等而下之者又怎样呢?刘恕在《通鉴外纪》的序中说:“本朝 去古益远,书益繁杂,学者牵于属文,专尚《西汉书》,博览者乃及《史记》、《东汉 书》,而近代士颇知《唐书》。自三国至隋,下逮五代,懵然莫识。承平日久,人愈怠 惰。庄子文简而易明,玄言虚诞而近理,功省易习,陋儒莫不尚之。史学浸微矣。”可 见,史书难读,已到当时的学风。有感于此,司马光表示:“《春秋》之后,迄今 千余年,《史记》至《五代史》,一千五百余卷,诸生历年不能竟其篇第,毕世不暇举 其大略,厌烦趋易,行将泯绝。予欲托始于周威烈王命韩、赵、魏为诸侯,下迄五代, 因丘明编年之体,仿荀悦简要之文,网罗众说,成一家书。”[3]他将撰著史书视为培 育学人,扭转学风的必要手段,目的当然还在于“经世”。

司马光在神宗时期与王安石的政治斗争中,是个失意者。他执着坚持重农、简政的思 路,因而对王安石主张加强官营商业与强化财税政策持否定态度,对王安石改革的负面 影响也看得多些。于是,在《通鉴》中,他就不仅选取了不少保障民生的史例,还以“ 臣光曰”的史论形式抒发了自己的政治意见。《通鉴》以“陈古证今”的形式,蕴含着 更为现实的政治指向。这在《涑水记闻》一书中,则有更明确的体现。[4]司马光治史 ,始终是紧扣“经世”这一主题的。

《通鉴》“陈古证今”而有经世的效果,与司马光在编撰中特别注意以下几点有关:

第一,据撰著目的与体例确定陈述内容。司马光确定其读者为皇帝及政治精英, 又以编年为史书体例,故《通鉴》“专取关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 戒者”,即以涉及政治得失、制度优劣、百姓疾苦、社会风气的史事与言论为主要内容 。对文学、及社会生活的具体内容等,则多略去。

简历个人鉴定篇9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各行各业在经济的推动下都呈现很好的发展趋势。在我国人口不断增长的情况下,中央的干部也不断的增多。在第三次全国干部档案工作会结束以后,相关的统计人员对于干部的档案材料的分类进行了科学的调整,这样才能让所收集的材料分类更加的具有科学性。在一定情况下能够便于操作,方便查找以便利用。

关键词:干部 档案 分类 探讨

1.第一类履历材料

这部分材料主要是对于干部本身的自然情况,个人经历还有家庭状况,社会关系等一些详细的情况进行反映在表格上,并且进行归纳和梳理。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的分类,比如干部,教师,工人,老师,医务人员,军人,学生等,还需要一些相关人员的履历表登记表,还有简历表;

(2)修改姓名相关报告和法律批准件;

(3)以履历为主要基础,其中兼并着一定的鉴定和其他内容的履历表简历表或者是登记表;

(4)主要包括由本人填写的反映个人经历的详细情况等各类表格材料;

2.在鉴别此类材料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对于这类材料的分类不能按照传统的按照名称归类,应该以相关材料的内容和用途进行划分,比如在整理党纪时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登记表》或者是高校院校毕业生登记表,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应该按照内容和材料的用途分别进行归类:

(2)对于个人填写的履历表和档案中情况的记载数据进行详细的审核,并且通过主管干部单位的公章允许后才能通过;

(3)对于相关材料的审查,如果发现与原始数据不符合的材料或者是不准确的,都要有干部本身进行更正或者重新填写;

为了让干部的档案不断的更新和和补充,对于新分配就还有大专或者是中专毕业生转正定级,军队干部转业转业到地方工作后,需要填写相关的干部履历表

分类材料的整理。

混类材料的整理

(1)对于带自传的履历或者是简历表,都应该以自传的方式为主。这就归为第二类了;

(2)干部简历和鉴定表的整理要以内容的侧重点来进行区分,比如对于履历表比较侧重的就归于第一类,对于鉴定侧重的就归为第二类;

(3)军人转业干部的个人履历的家庭中包含家庭状况,爱人的情况,社会关系等方面的信息应该归为第一类。其中间的空白页对于材料没有影响,可以自主取出;

属于人事部或者保卫部门的管理工作的卡片上,还有本人抄写档案类的表格材料,如果是承办人作为工程工作参考使用的材料,这就已在一定程度上不属于干部档案归档内容,所以不应该纳入干部档案。

3.第二的自传材料

凡是由本人进行编写和叙述的个人经历,参加的重大政治会议,思想变化的路程,家庭和社会的关系等情况的材料,应该归为本类。这类材料主要包括干部的历史自传,干部的思想道德和反省自传小史小镇还有一些自然内容的历史反省的材料等。

所谓的自然就是相关的干部档案的必备材料。在目前状况下,具有相当一部分干部,特别是青年干部缺少的自然材料,这就需要更新的自传提纲下发后,相应的干部应该及时进行填写和补充,以保证数据的与时俱进。

4.第三类鉴定考核考察材料

对于各年度或者各个阶段,各个时期或者参加临时性工作学习调研,劳动改造等工作调动,这对于个人干部个人的优缺点和贤能程度的表现状况都应该进行一个汇总,形成相关的评价性的材料。这就应该归于本类的材料,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材料:【3】

(1)b定材料;

(2)标题不属于鉴定,但是内容却对于各类人员的登记表有所鉴定;

(3)考核调查表考核方式还有考核的内容;

(4) 民主评议干部的综合资料;

(5)在干部期间的任免调动相关凭据都要作为正式的考察综合材料;

(6)相关的组织,对于干部出具科学的鉴定性。对于干部的表现情况的材料;

(7)主要审核机关对于审核结果进行统计和结论;【3】

4.1在鉴别此类材料时应该注意的事情

经过相关组织对于在研究上形成的全面的历史考察,对干部的了解就有一定的使用价值的正式考核材料,应该归于本位档案。没经过组织正式研究的一般考核材料,可作为相关干部或者人事干部和干部参考的材料不应该归入。大众在考核中的相关记录应该要求具有相关的证明,如果没有证明也不应该纳入干部档案。

经过组织研究的正式考核材料通过鉴定意见的修改和没有盖公章的,应该积极及时的进行补章,然后再归档。期间对于五四战士插队是做的相关鉴定,如果有不正确的地方要及时的销毁。还有在青队和期间整党中写的相关鉴定,如果因极左极右的思想的不合理,都不能反映干部真实的情况,也应该销毁。

4.2跨类材料的整理

(1)干部的评级鉴定,转正定级鉴定表,军衔鉴定表等有关审批手续的材料都应该归为第八类;

(2)在干部任免期间所呈报的一些附件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的反应,干部德才的表现的考察材料应该和干部任免呈报表1起归入第九类

(3)再入党入团和转证的期间所作的鉴定表也应该归为第六类

(4)评奖鉴定表,在有奖励审批手续的材料情况下应该归于第七类。

5.第四勒学历学位,学系培训和专业技术情况的材料。

(1)学生对于报考高等院校时所填写的登记表审查表;

(2)学生在毕业后登记表或者就读的中专高等院校时毕业生统一分配的登记表;

(3)学习相关成绩表和分册;

(4)学生在毕业后相关的学历证明表认定干部文化程度的呈报表审批表;

(5)授予学位的证明表;

(6)选拔留学生的审核表;

(7)对于专业技术人员的相关个人申报表,专业技术院校的考核材料,聘请为专业技术职位的审批表,晋升专业技术职位的审核表,专业技术职务的考察表,考察表干部的创意发明科研效果,还有一些著作等重大影响的论文所获得奖项的证明表优秀论文,而科研成果的获奖通知书;【6】

以下材料不得归入本人干部档案

但对于个人的专业技能职务培训时,有本人写的业务论述相关论文技术报告还有技术总结工作中的情报技术的动态,技术到设计还有相关图纸的规划,教学改革的论述,工农业生产管理中的措施和应用,答辩记录等材料都应该归归入专业技能人员的业务材料中。

报考和毕业的各科考卷毕业时的设计论文,毕业论文作业答辩过程的记录,还有准考证信息,入学通知书等能列入本人干部档案。本人与他人合作写的相关文章著作等不能纳入干部档案。

那些成人自学考试或者政治理论学习的单科成绩表结业证等也不能够纳入干部的档案。只有在学习或者学业全部完成后,才能够在发给毕业证和学位证的情况下才能将这些成绩表归档。

在没有经过国家或者省和计划相关单位的同意下,凭借的邀请函大学等颁发的学位学历证书都不能归档。

6.结束语

对于相关干部本人档案的分类过程中,要将专业人员调到党政机关或者人民团体之中。然后根据其专业技术业务的考核成绩来单独分类,这样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随着干部档案要不断的更新,而且还要要求档案单独保存一面混淆。

参考文献:

[1]郭晔.兰台世界[J].浅谈干部人事档案的整理.2016(6)

简历个人鉴定篇10

2010年4月10日,一个温馨得让人流泪的日子,《年鉴》的诞生地――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为庆祝20、21卷出版召开了一个情意融融的座谈会。受邀参会人员有音乐界学者、专家及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在读研究生。他们与《年鉴》的情缘各不相同,有的曾是主编,有的曾是作者,有的是热心的读者,但,欢聚一堂的目的是唯一的――给《年鉴》过个生日,为今后提个建议。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田青主持座谈会。座谈会伊始,曾任《年鉴》主编多年,见证《年鉴》艰难成长历程的田青对与会人员表示了欢迎和感激。他说,二十几年来,《年鉴》和我们的同仁一样,和我们的国家一样经历了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但是不管怎么样,走到今天,我们回眸以往,真是像看到一个年轻的孩子,多少年不见,一见面忽然看到孩子已经长大成人。非常高兴,很多一贯支持我们的朋友都来,更高兴见到曾经为《年鉴》作出贡献的历任主编、副主编。今天应该说是一个欢庆聚会,是我们为着一个共同的目的,为共同走过的这二十几年在一起欢聚。

现任主编李玫研究员用独有的方式介绍历任主编,并对《年鉴》的艰难历程作了简要回顾。她形象地把《年鉴》形容成一艘无动力帆船,在一片颠簸跌宕之中坚持到今天。她回溯了这艘孤独小舟的坎坷旅程,动情地对历任“掌舵人”(主编)的办刊精神、历史贡献作了回顾和总结。他们有黄翔鹏、田青、乔建中、韩钟恩、萧梅、李岩,并对在《年鉴》最无助的时候给予鼎力相扶的天津音乐学院及其前院长姚盛昌表达了感激之情。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王能宪代表院领导致辞并热情地参与座谈。他说,祝贺《中国音乐年鉴》20、21卷的出版,20年走过来,确实很不容易。20岁是进行冠礼、成人礼的时候,我相信今后它的步子会更加坚实、更加稳健,会走得更好、更顺利。我还要代表院里、代表班子,对我们音乐研究所各位所长、各位主编、各位为《年鉴》作出辛勤工作的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同时,我们也深切地缅怀老一辈学者的开创之功和学术风范,我们不会忘了他们,就像《年鉴》的创始人黄翔鹏先生,所以,今天我们这样一个座谈会也是对已故的老一代学者进行缅怀和纪念。

在欢庆、温暖的氛围氤氲下,与会人员饶有兴味地回忆《年鉴》的往日故事,在严肃、认真之态度引领下,毫无保留地对《年鉴》的今后提出建议和构想。

乔建中说道,创办《年鉴》的时候,中国正处在一个“年鉴热”的时代。而今,中国究竟还有多少种年鉴?我想不会超过一百种!所以,《年鉴》能够坚持到现在,我觉得是有一种精神支撑,这种精神也是音乐研究所的精神!也就是黄翔鹏先生当年办“三刊”(《中国音乐年鉴》、《中国音乐学》、《音乐学术信息》)的时候所说的“音乐研究所在北京,但它的整个队伍在全国?选”此外,乔建中认为往期年鉴中的特色专栏,如记录各省各地音乐面貌的“地方卷”,也不妨考虑恢复。

姚盛昌认为,《年鉴》蕴含贯穿着三种极为可贵的精神:“文化自觉”、“历史意识”和“探索精神”。并对《年鉴》编撰人身上所凸显出的坚忍不拔和锲而不舍的精神表示敬意。

现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系主任韩钟恩表示,虽已离开《年鉴》,但对它情意依旧。曾为《年鉴》作者的音乐研究所研究员居其宏深情地表达了他的敬意,他说:“那几年的年鉴虽然‘装潢’比较简陋,但是灵魂非常坚强!耐看!有史料价值!有精神价值!所以我对历届主编、编辑、作者充满敬意,我认为《年鉴》是当代中国音乐研究很重要的一个资料库和思想源。”原副主编、现中央民族乐团副团长张振涛及编辑部元老孙建英女士对《年鉴》的未来表示关切并对现编撰班子寄予厚望。

新的时代,《年鉴》无可避免地要面对新的挑战。与会人员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未来,并就当下《年鉴》所存在的问题展开热烈地探讨和对话。

王能宪首先谈到了网络时代纸质媒体遭遇到的挑战,认为网络信息更新淘汰很快,仍需纸质媒体将信息沉淀,对《年鉴》的存在作出肯定,并建议编撰人员要拓宽思路。针对网络信息“良莠互见、繁杂之极”之弊病,田青认为,身为“史工”,有一个原则,就是应该沉淀、应该挑选,通过道德判断、价值判断、学术判断,把精华装在纸介媒体之上。韩钟恩说,真正的“年鉴”应记录下当今中国音乐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也正是当年我提出“年鉴学派”的用意所在。如何才能将“网络时代”中繁杂、甚至是虚假的信息沉淀、甄别,我们还需要有一定的[光;是重复信息还是提炼信息,这个话题还可以继续探讨。萧梅认为,网络时代,《年鉴》的存在仍旧非常必要。网络中的很多信息势必要经历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除了“史工”的说法以外,“史鉴”的概念也很重要,如何要做到真正的“鉴”,还要下很大的功夫。

针对编创人员当年所提出的“为明天记录今天”、“史工”、“年鉴学派”编撰精神,座谈会通过意见交流实现了深层解读。田青表示提出“为明天记录今天”口号实为珍惜过去、珍惜以往,把历史记录下来,给后代留份厚礼,《年鉴》编撰工作一直是在一种“文化自觉”下展开工作的。针对“史工”精神,韩钟恩说,在年鉴体例的写作,或多或少地担任着一种“记史”的责任,这里面包括“文化自觉”。《年鉴》目前的编撰应该更多观照整个音乐学学科的历史发展进程,要建立一种“学科自觉”。姚盛昌认为“年鉴学派”的做法具体实现很困难,但读《年鉴》能够感觉到该学派的理念。音乐研究所秦序研究员对“年鉴学派”的提法表示赞同,认为任何一个学科、科学的发展必然有它特定的对象、特定的方法,构成一定的范式,进而形成学派。没有范式和学派的成立,反而证明这个学科还不成熟,还不够辉煌。《年鉴》实际上可以上升为一门新的学科,它是一种当代史的研究,是“鉴”与“学”的一种结合。居其宏则对此种提法持保守态度,认为要形成学派的话,不但要把真实的历史留给后人,而且还要有历史的正确判断,这就要求一群有思想的作者形成一个编撰梯队,这点目前尚难实现。

部分与会人员更为关注当前《年鉴》需要改进的微观问题。音乐研究所项阳研究员认为《年鉴》的作者队伍需要改进,选择作者的时候应有更多的考量。崔宪研究员认为,当务之急应该为《年鉴》制定撰写体例、明确学术规格,如此便能更好地符合“史工”精神并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作者的考量问题。《黄钟》主编田可文指出《年鉴》资料收集不全,对新兴研究领域关注不够等存在的问题。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系主任姚艺君从教学角度出发,也建议《年鉴》要多关注一些新出现的、交叉学科的研究成果,以便帮助教学。《音乐研究》副主编陈荃有建议《年鉴》应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同时要注重多媒体形式的反映,并且要多关心当下的音乐创作。此外,座谈会还就《年鉴》的作者队伍建设、出版时间滞后等问题进行了意见交流。

座谈尾声,田青所长和李玫主编表示《年鉴》编辑部会认真消化与会人员提出的建议和构想,并承诺将一如既往地怀抱激情和理想为《年鉴》开凿更为坦荡的通途,编织更为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