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食品市场趋势十篇

时间:2023-08-08 17:22:08

冷冻食品市场趋势

冷冻食品市场趋势篇1

关键字:调理品;发展趋势;定位

引 言:某公司熟食工厂开建在即,对工厂的定位,建设一个怎样的熟食工厂,以及对调理品产业今后的发展方向摆在了我们面前。当然,像某公司调味料工厂一样,投产即满产,应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但是,现实摆在面前的是,我司的兄弟工厂订单不足,开工不足,例如北京工厂、滦平工厂目前的订单现状;而同行竞争工厂则又是虎视眈眈,盯着深加工调理品这块大蛋糕,正大集团、大成集团、山东军团、河南军团等。

一、对中国调理品行业发展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的了解

调理食品行业作为未来食品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目前已从国外发达区域蔓延到国内消费市场。而中国的调理品行业更多的源自于对日、韩出口的外向型企业对国内市场的转型。调理食品的流行趋势也顺延日本台湾香港广州上海、北京中国内陆的路线在国内传播延伸。鸡肉调理产品发展从2000年左右开始发展,现在近10年,市场逐步扩大,销量递增迅速,主要以六合、正大、大成、“海”字头为首的企业为代表。

1.从出口外向型产业逐步转向快速发展的国内市场

中国调理食品产业起步于出口外向型食品企业,以外资和合资形式为主,利用中国农副产品原料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加工出口到调理食品的消费大国(以日本为主),在一段时期内,出口外向型企业增多,产能不断扩大。由于近年“农残风波”和日本推行“肯定列表”制度,出口门槛提高,迫使相当一批调理食品企业面临转型,将中国本土消费市场作为企业经营开发的重点方向,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调理品行业会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

提示:调理食品在国内还处于初级阶段,市场还需要不断培育,但市场潜力巨大。

2.市场成熟度和生产集中度越高,企业数量会逐渐减少并稳定在一定水平

由于行业发展初期,行业门槛不高,且产品毛利率较高,所以会吸引不少企业跟进投入,但随着市场竞争逐渐激烈,以及产品在安全、冷链、研发和市场上准入标准提高,投入加大,产业将进入低利润区,相当数量的企业将被淘汰,行业开始分化与整合;随着企业并购和转让,行业资源会慢慢向少数优势企业集中。这个行业发展规律在一些调理食品市场成熟的国家和地区已经得到了印证。因此,合法经营,具有品牌认知度,获得社会资源支持的大型企业会在日后获得最后胜利。

提示:如果不能在调理食品的大范围内取得完全竞争优势,就务必要在产品细分类或者专业市场上具备强势的竞争实力,在有限的市场范围内保持足够大的压强。

3.调理食品将是推动冷冻食品行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冷冻食品为代表的食物形态将逐渐膨胀成为生活主流。在冷冻食品的成长过程中,调理食品将成为主要的冷冻类别,产量占比在90%左右。尽管这是产量,并不代表消费量,但在历史过程中,两者是有机的、吻合的,所以我们得出调理食品最终是推动冷冻食品发展的最主要动力。

提示:从事冷冻行业的企业需要把握未来市场发展方向,结合企业实际资源,运筹调理食品的准备工作。

4.中国料理将成为主导调理食品的重要产品类别之一

调理食品本身就具备食品行业的天然属性―――花色品种繁多,而这正符合中国菜的特点。由于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社会经济形态的改变,导致人们消费方式的改变,便利、营养、美味和多元化食品将是未来消费市场的主要方向,这些特点决定了行业未来产量将迅速放大。由于中华民族本身具有举世闻名的饮食文化,中国料理本身的多姿多彩将决定中国的调理食品除了满足本国市场需要之外,也将深刻地影响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的多样性。对于我司而言,则应该针对于中国菜,秉着方便快捷的原则在鸡身上做足文章。

提示:中国的调理食品企业在产品研发中,有必要深入研究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充分利用中国大陆农产品资源丰富,自给率高的优势,将过去无法规模化量产和无法大范围推广的“非标”模式,通过调理食品产业的发展机遇加以改变。

二、目前速冻鸡肉调理品行业的瓶颈现状

1.产业结构急需优化

速冻食品行业目前机械化程度低,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随着用人成本提高,产业结构需要调整。

2.产品品种单调、雷同

目前的市场速冻食品新开发产品少,一个产品出来大家一起模仿,并不能够形成优势竞争能力。产品竞争激烈,竟相压低价格,导致企业利润减少。例如某公司推出了至尊肉串,各类厂家蜂拥而上,各类至尊充斥着市场各个角落。

3.市场进入门槛高、低的矛盾

生产门槛很低,就是很小的作坊就可以生产,例如生鲜肉串类产品,而进入市场超市的门槛相对较高。但是在市场超市的卖场里,高端质量的鸡肉产品又迟迟不能出现。

冷冻食品市场趋势篇2

冷冻饮品一直是长盛不衰的夏季清凉饮品,备受人们青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冷冻饮品也随之迅猛发展起来,品种不断翻新,食用方式也多种多样,这就给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新形势,采取灵活多样的预防措施,强化监控手段,对维护正常市场秩序,保证人们群众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我市冷冻饮品市场销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

1.现状及问题

1.1环境条件差。在冷冻饮品销售过程中,一般都使用电冰柜(箱)储存,大都被摆在行人密集的街道上、公路旁、学校门口、游乐场等场所,有的甚至摆在垃圾箱、厕所旁,基本上为露天经营,周围环境差,蚊蝇滋生,尘土飞扬。

1.2无证经营。多数销售点业户能够按照食品监管部门的要求进行销售,也有少数销售点业户法律意识淡薄,利用夜间监管部门不到位等情况进行无证经营,擅自进行销售,有的业户甚至自制“三无”冷冻饮品进行销售。

1.3从业人员素质低。多数从业人员卫生习惯差,年龄档次较大,文化水平低,常把药物、鲜肉、鱼、蔬菜与冷冻饮品混放。

1.4监督力量薄弱。由于食品监督范围广,技术装备不完备,工作中难免出现顾此失彼现象。随着冷饮食品的不断翻新,监督员的业务知识和执法水平与实际要求还有差距,专业知识、法律知识亟待更新和提高。

2.方法与对策

2.1强化法律宣传。要大力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宣传,提高经营业户的法律意识和自律意识,使其知法懂法,守法经营。对从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

2.2加强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定期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健康体检。经体检合格的发放健康合格证。从业人员持健康证上岗经营。对于“五病”阳性者一律调离,严禁其从事食品生产经营。

2.3加大执法监督力度。装备必备的监督执法工具,改善监督手段和条件。增加巡回监督频次,加大监督力度,对冷冻饮品市场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和整顿。对违规经营者进行坚决查处,对未能达到食品安全标准的坚决取缔。

2.4加强质量检测。对本地企业生产的冷冻饮品进行抽样,在销售旺季增加抽样次数。对外埠产品进行索证管理,并抽取样品进行检验,对不合格产品坚决予以没收、销毁。

2.5严把审查关。开展预防性监督审查工作,对新开办的销售店(点)的食品安全设施、功能布局、周围环境等逐项审查,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并严格验收,对缺少基本开业条件的暂缓发证。

3.体会和对策

冷冻食品市场趋势篇3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日本已经构建起了完备的从产地到终端消费地的冷链物流系统。从衡量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的几个关键指标如冷库容、入库量、存储量、营业用冷库量和自用型冷库量的比率等数据来看,日本冷链物流产业近年的关键指标都保持在较为平稳的水平,这说明日本冷链物流已进入了平稳的发展期。

日本冷链物流在技术、设备系统、运营管理、市场成熟度各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近年来,日本政府大力推进冷链物流聚集地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在大中城市、港口城市对冷链物流设施进行了合理规划。另外,日本的商品配送中心大都建有低温和常温仓库,同时进行食品流通加工、小包装分解、电子商务配送、订单式食品配送等冷链物流相关业务。此外,日本由于人多地少、自然资源稀缺,很难实现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组织化、集约化和规模化。为了解决分散的农产品结构,降低农户单独进入市场的交易成本,日本的农业合作组织(简称农协)为日本农产品冷链物流提供了合作平台。日本农业合作组织通过建立以中心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保障了城市生鲜农产品的供应和流通。

冷链物流温度带的分类

食品物流中心温度带的划分。日本的食品物流中心按食品的3个类别被分为3个温度带。第一类:干货食品。冷冻食品、冷藏食品和蔬菜水果以外的食品都归类为干货食品。包括面包、点心、方便面等食品。第二类: 冷藏食品。即-5℃~+5℃保存的食品。包括芝士、牛奶、火腿、布丁、豆腐等在高温环境下容易变质的食品。第三类:冷冻食品。即在-20℃以下保存的食品。包括冰激凌、冷冻加工食品、冷冻鱼类、冷冻肉类等食品。

在日本,按照上述食品类别划分设置的物流中心温度带,称为三温度带。日本的大型超市都有自己的冷链物流中心。但是,建设在地方的中小型超市大多没有自己独立的冷链物流中心,须在同一冷链物流中心里保存三温度带商品的情况较多。

冷链物流中心温度带的分类。日本冷库是对肉类、水产品、冷冻食品等食品在10℃以下进行仓储保管,并具有冷却设备而且可以隔热的仓库建筑。冷库温度带有4种分类方法,按照《日本冷库法》规定,以第一类分类方法为主。

第一类:7等级温度带的划分。如表1所示。目前,日本冷库85%以上均为F级冷库,并且以Fl级冷库最多,而C级冷库中又以C3级冷库居多;第二类:3等级温度带的划分。如表2所示;第三类:4等级温度带的划分。包括冷藏(-5℃~+5℃)、冰冻(-3℃~0℃)、冷冻(-3℃)和定温(+15℃前后)共4个等级;第四类:8等级温度带的划分。包括加温(+20℃以上)、恒温(+10℃~+20℃)、制冷(-5℃~+5℃)、冰温(-3℃~0℃)、微冷(-8℃~-3℃)、冷藏(-20℃~+10℃)、冷冻(-40℃~-20℃)、超低温(-40℃以下)8个等级。

冷库的变化

2009年,日本食品综合自给率只有40%。其中,蔬菜、水产品和肉类的自给率较高,分别为84%、62%和58%;而谷物类和水果的自给率较低,分别只有30%和41%。随着日本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水产品、肉食品、面食和水果的消费量逐渐增加。但是,日本的这些食品自给率较低,大部分须依赖进口解决。由于生鲜食品、冷藏冷冻食品业需求的增加,促进了日本冷链物流管理和技术的创新,同时也推动日本冷库行业的快速发展。

日本的冷库按使用性质划分,可分为营业用冷库和自营冷库,冷链物流企业自用仓库占有的比例较小,大部分为营业用的公共仓库。1950年―1970年这20年,日本的冷库能力平均每年增长14万吨。到1980年,日本的冷库能力发展为754万吨。从1970―1980年,日本的冷库能力平均每年增长41万吨,年增长率为7%。如图1和图2 所示。

2011年日本全国共有冷库数量为2855座,冷库容积达3266万立方米(1306万吨)。其中,在国土交通省登记的营业用冷库1523 座,占全部冷库数量的53%;冷库容积2799万立方米(1120万吨),占全部冷库容积的86%。自营冷库1333座,占全部冷库数量的47%;冷库容积467万立方米(187万吨),占全部冷库容积的14%。由于日本冷库的规模化与社会化程度很高,近30年冷库企业减少了8%,但冷库容积却增加了175%。如图3 所示。从存储产品来看,日本冷链物流的主要入库品种依次为水产品、畜产品、农产品和冷冻食品。近年来,随着水产品大量外销中国、泰国等国家,导致日本国内水产品库容量呈下降趋势。同时,水产品产业结构也出现变化,而畜产品则呈现增长趋势。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日本冷链物流系统的不断优化,明显减少了在库商品的滞留时间,有效提高了冷链食品的周转速度。1989年的货物年间周转数为5.14次,2009年的货物年间周转数为7.87次,十年间货物年间周转数提高了1.5倍。日本的冷库布局也很有特点,即冷库主要分布在东京等12个大城市中。2011年, 12个大城市冷库按容积量排序依次为东京(132万吨)、大阪(91万吨)、川崎(69万吨)、福冈(53万吨)、神户(51万吨)、名古屋(48万吨)、横滨(42万吨)、船桥(32万吨)、札幌(31万吨)、仙台(24万吨)、广岛(7万吨)和松山(4万吨),12个大城市的冷库容积总和占日本全国冷库容积总量的52%。此外,12个大城市冷库的年均库存率也高于日本全国水平(如图4所示)。

冷库运营要求

日本的冷库除了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先进的专业设施外,同时也非常注重内部运行,寻求集约化、高效化的冷链物流管理,以确保安全营运,最大限度地降低差错率,提升企业品牌和信誉度。

结构概况。日本冷库的结构大多是多层仓库,实行梯级温度设置。由于日本国土资源紧张,受土地成本影响,单层冷库成本较大。目前,日本冷库大多设置是以3~5层、每层5~7米层高为主。根据储存商品和客户的不同需求,冷库各层的温度设置也不同。

功能配置。日本冷库功能齐备,流程合理,全程实现无断链。日本冷库一般都包括存储区、流通加工区等基本功能分区,同时根据客户的需求,还有预冷区、解冻区等特殊功能分区。在流程设计上,充分考虑冷链作业环节的连续性和合理性。实行全程无缝式冷链管理,尤其是在容易出现断链的冷库作业环节,实现了冷藏车车厢与冷库装车站台的无缝衔接,既避免了冷链的断链,又提高了货物装卸效率。

信息化管理。日本冷库的信息化水平很高。如日冷物流集团东扇岛物流中心,就已采用脸部识别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有效地保证了冷库食品的安全性。同时,大量采用先进的自动化搬运设备、堆垛系统,不但有效提高了冷库的自动化程度,而且节约了大量的人力。

制冷方式。由于日本将在2020年实施“脱氟利昂”政策,从制冷方式上看,日本以后将主要采用氨制冷、氨加二氧化碳制冷两种方式。

防震措施。日本是地震多发国,所以在冷库设计上特别注意强调防震性。受2011年“3・11”地震影响,日本的一些冷链物流中心已经采用了全新的抗震技术,抗震性能大幅提高。

节能方法。日本冷库制冷所消耗的能量大部分是电能,加上日本能源供应不足电费较高,日本冷库一直把节能降耗放在重要位置。目前,日本已通过减小冷风机的功率、推广使用新型保温材料、使用计算机实现自动控制冷库温度等方法,使得冷库温度有效地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从而达到了节能的目的,冷库耗电量所占比例出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日本品牌冷库企业。如表3 所示,日本最大的冷链物流企业为日冷物流集团,目前在世界排名第6位。该公司现有79座冷库,总库容为130万吨,占日本冷库总库容的10%。该公司在欧洲以及我国上海都建有大型冷链物流中心,其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体系、精细化的管理水平和自动化程度,在日本都处于领先地位。

日本冷库投资运营模式

目前,日本投资建设冷库的主体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食品生产流通企业投资建设的自用冷库或冷库法人企业,另外还有原来食品经营企业转型的冷链物流企业;第二类是专业化的物流企业或冷链物流企业;第三类是各级政府与政策性银行以及大型商社等。为保障食品安全,有效利用资源,节约社会成本,日本各级政府不同程度地参与了许多大型仓库设施的投资,或提供土地、资金,或投资组建企业,日本政府投资的冷库设施均出租给私人企业经营。目前日本冷库运营模式大体上分为两种。一种是冷库自营模式,另一种是冷库地产模式。除政府外,在日本投资冷库地产的还有一些没有经营经验但有投资实力的大型商社。政府投资公共仓储业。一方面,有利于有效利用社会资源,节约社会成本,避免在土地等稀缺资源方面的恶性竞争;另一方面,可解决企业一次性投资较大资金不足的难题,更好地满足市场需要。同时,政府只投资建库,不具体经营,也维护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冷库自营模式。即由冷链物流企业负责从冷库规划、设计、建设到冷库投产后运营的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的关键是要具备冷库运营管理的行业经验,能够根据入库企业的不同物流需求,提供全程可靠的物流服务。

冷库地产模式。即由日本政府、投资银行、物流企业等多方投资共同设立合资公司建设冷库项目,冷库项目完工后合资公司以资产租赁和日常管理为主营业务,采用物流地产模式向社会公开租赁冷库。在确定租赁客户后,合资公司按照客户需求,采用量身定制的模式为客户提供冷库地产服务。同时,为吸引企业入驻冷库,日本政府制定实施了相关优惠政策,如给予入驻企业优先使用港口集装箱集散站的政策倾斜。冷库租赁期有长期和短期之分,租金水平可以依据当地经济发展和土地价格等情况确定。

多年来,日本存在两种冷库开始向流通型冷库转变。但是,目前一些为食品生产企业服务的食品原材料冷库,仍然作为储存型冷库发挥着作用。

政府及冷库协会的作用

日本政府通过各种法律对冷库实施管理。但不对冷库设施进行强制性年检。目前与冷库有关的法律主要有《建筑法》(承重)、《消防法》(防火)、《仓库业法》(防火、隔热材料、卫生)和《高压安全法》(冷冻设施)。其中,《日本冷库法》由冷库相关法律构成,是冷库业施行的规则及运用的方针。包括冷库的基准、防水防潮防灾、保温、防火、冷藏设施明细书和食品卫生法等内容。另外,对C1级、C2级、C3级、F1级、F2级、F3级、F4级冷库的冷却方式,直接及间接膨胀式的氨机,R22机选型,保温层厚度,温度,风速,热流,盐水速度,温差和温度计放置地点数量等都有相关规定。

日本冷库协会成立于1973年,从日本冷冻事业协会内部的冷库部门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社团法人。

在日本各都道府县都有冷库协会分会,所有地方协会与日本国内几乎所有的营业性冷库企业都是其会员,会员企业的库容占全国冷库库容的90%以上。

目前,日本冷库协会包括日本47个地区的48家正式会员单位及1386家赞助会员单位,会员单位的冷库容积共计2454万立方米。现有会员中90%以上为中小企业,由于更新换代能力弱,冷藏仓库会员企业所辖冷库的平均“库龄”为31年。

冷冻食品市场趋势篇4

速冻米面食品指以米、面、杂粮等为主要原料,以肉类、蔬菜等为辅料,经加工制成各类烹制或未烹制的主食品后,立即采用速冻工艺制成的,并可以在冻结条件下运输储存及销售的各类主食品的生产。速冻米面食品主要包括:速冻包子、速冻饺子、速冻汤圆、速冻馒头、速冻花卷、速冻春卷等。

据了解,中国速冻米面食品营业收入持续多年增长率超过20%。2009年中国速冻米面食品行业营业收入是274亿元。伴随着中国城市化率的持续提高,商业超市门店数持续增加,城市家庭的冰箱和微波炉迅速普及及居民消费习惯的改变,未来速冻米面食品市场仍有较高的上升空间。

生产与流通高度集中

1992年第一颗速冻汤圆在三全食品诞生,自此以后,我国速冻米面食品迅速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发展阶段:2002年之前国内速冻米面食品行业处于萌芽阶段,此时产品品种、渠道单一,但是企业成本低、价格高、利润高;在利润的驱动下,2003年企业数量猛增加到106家,随着企业数量的急剧增加,企业之间开始打价格战,紧接着行业内部开始进行整合;之后随着行业的发展,虽然不断有新的企业加进来,但市场集中度开始提高,如图1所示。

我国速冻米面食品企业已形成以三全、思念、龙凤和湾仔码头为领军的品牌阵营,市场集中度迅速提升。2009年中国前四大速冻米面食品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为64%。未来随着速冻米面食品品牌建设和外延式规模扩张,产业的集中度将进一步加强,如图2所示。

从区域分布来看,2009年仅河南省产量就达到181.4万吨,占到全国总产量的73.2%。河南省作为全国速冻米面食品行业龙头,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

三全向扩散的物流模式

从流通渠道上来看,速冻米面食品行业现有大企业几乎在所有一二线城市设立了分销商或自建销售公司。以三全的物流模式为例,按运输方式分类,三全物流分为公路运输与铁路运输;按运输范围分类,三全物流分为干线运输与支线运输。干线运输主要为省际间市场运输、支线运输主要为各省内市场运输。三全干线物流全部采用委托第三方运输的方式。公路运输全部由第三方物流公司负责运输,第三方物流公司是公司通过公开招标方式进行选择的,并且与公司均签订相关承运合同。铁路运输由国家铁路运输负责承运,与公司签订相关的承运合同,也属第三方运输。故不存在第三方运输与自有车队运输之间比例问题。支线物流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种由各分公司自有车辆通过公路运输进行,另外一种是外包给专业的物流公司通过公路进行运输。

速冻米面食品流通市场的广阔对销售量有直接决定作用,所以,设立区域生产中心、加大品牌建设力度,采取中心向扩散的模式,并对全国市场进行深化整合,将成为速冻米面行业的趋向之一。

以三全公司为例,根据规划,未来三全公司速冻米面食品产能布局将形成“1+3”格局,即“郑州一华东、华南、西南基地”。郑州基地主要提供标准化产品,销售半径最大,全国流通。华东、华南、西南基地则主要以区域市场需求为导向。华东基地预期2010年年底完工,设计产能为7万吨。西南基地和华南基地一期建设周期为两年,投产时间在2012年,如表1所示。

温控物流全程

速冻食品的消费市场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家庭和个人消费为主的零售市场;二是以酒店、快餐店等机构客户为主体系如图3和图4所示。

图3速冻米面食品零售市场流通体系

图4速冻米面食品业务市场流通体系

虽然按照两种不同终端用户将速冻米面食品流通体系分为两种,但从上述两图可以看出,速冻米面食品流通基本分为两种:直销方式和经销商方式。生产商一般在生产所在地城市或者一线城市采取直销方式,采用直销方式中间流通环节较少,流通链比较短;经销方式一般适用于二三线城市,采用经销方式销售中间流通环节比较多,流通链较长。

速冻食品需要将新鲜食品或处理后的原料进行深度快速冷冻,在一30℃以下,在30分钟内将产品的中心温度迅速下降到一18。C以下,并在低温(一般一18℃)中储存和运输。

速冻米面食品储藏的冷库温度必须达到一18℃以下,在运行中必须维护速冻米面食品温度在一18℃或更低,昼夜温度波动不超过2℃;在堆垛方面,为保证冷库内空气流动的顺畅,堆垛时必须保持离墙O.3米,离顶0.2米,离风道O.3米的距离。

速冻米面食品运输、配送必须采用冷藏车、保温车运输。各类冷藏车、保温车性能必须符合QC/T 449、QC/T 450之规定;冷藏车箱体必须达到一15℃以下。在装卸货物时,允许短时升温至一12℃,但装卸完毕必须强制降温至一15℃。

速冻米面食品行业产品从生产、加工、理货、运输,一直到上柜销售,整个过程都要求在低温环境中作业。为降低运输成本及过程损耗,需要建立并完善速冻食品生产、储藏、运输、销售和消费的完整冷链。速冻米面食品冷链物流如图5所示。

冷冻食品市场趋势篇5

马铃薯是位居小麦和水稻之后世界第三大重要农作物,更是世界人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食物。它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大量便宜且营养丰富的食品,也为发达国家提供了各式快捷食品,因此,马铃薯不仅成为经济发展程度的指标,也成为社会文化水平的度量。[1]我国已成为马铃薯第一生产大国,种植面积占世界总面积的1/4,总产量占到全世界的1/5,但是单产水平却排在了全世界的第92位,亩产960公斤,不到世界平均水平。我国虽然是马铃薯生产大国,但其贸易状况不容乐观,其产品国际竞争力弱,出口以鲜薯为主,进口以高附加值的淀粉为主,贸易与生产大国的地位极不匹配。马铃薯产业是我国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之一,由于我国马铃薯生产主要集中在山多地少、自然条件艰苦的北方一季作区和西南混作区,马铃薯不仅是当地的主要农作物,也是当地农民的主粮和主要经济收入来源。马铃薯国际贸易是延长产业链、增加小规模生产者现金收入并有利于西部地区扶贫工作的重要产业。国内学者对马铃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区域生产及种薯品种培育等方面,且研究成果大都较为分散。针对我国马铃薯国际贸易研究的文献比较欠缺,仅李勤志针对马铃薯产业进行了经济分析。[2]关于马铃薯的国际竞争力研究、马铃薯进出口贸易等专业性研究几乎没有。谢从华认为发达国家的马铃薯产业已进入成熟、稳定阶段;而发展中国家马铃薯产业因为对食物增长和膳食结构改变的需求正处于快速增长时期,增长速度在粮食作物中处于前列,马铃薯国际贸易正保持快速增长。[3]因此,我国要在全球化的马铃薯国际贸易中获得贸易利益,不仅要保持与资源禀赋相连的比较优势,还要培养马铃薯产业的后天竞争优势,实现马铃薯产业比较优势的动态化演进。中国马铃薯国际贸易的发展一方面要看马铃薯供给与需求前景;另一方面要看进出口发展趋势,分析中国马铃薯国际贸易趋势、提高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成为我国马铃薯产业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中国马铃薯供给与需求分析

(一)中国马铃薯供给前景

1.马铃薯的国内生产供给。马铃薯供给主要表现为马铃薯的国内生产及国外市场的进口。从生产上来看,中国马铃薯的生产栽培区域为4个:北方一季作区、中原二季作区、南方二季作区、西南一季作和二季作垂直分布区(西南混作区),各生态区域气候特征差异较大。[4]其中,北方一季作区是我国主要的马铃薯生产区域,播种面积占全国一半以上,主要包括我国行政区划的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其中西北地区是我国马铃薯播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平均单产最高的地区。中原二季作区适合早熟马铃薯品种或中早熟品种的栽培,但该区域气温较高、病原繁杂、留种难度大,马铃薯退化严重。南方二季作区属低纬度低海拔区域,气温较高,全年均有蚜虫危害,各种病毒毒源多且复杂,近年来,马铃薯播种面积有了较大幅度的扩大,生产能力逐渐加强。西南混作区是我国马铃薯生产潜力较大的区域,云南、贵州近/:请记住我站域名/年来增产迅速,马铃薯的播种面积及产量仅次于北方一作区。对我国马铃薯的国内生产进行衡量,可以2006-2009年全国9个大中城市(太原、呼和浩特、长春、济南、青岛、武汉、重庆、兰州、乌鲁木齐)的投入产出数据为样本数据,9大中城市分别代表了我国马铃薯的主要种植区域,从主要城市分析中国马铃薯产业4年间X效率水平及其构成效率情况。X效率指在所有数量的资源中能够取得的最大可能产出能力,与之对应的是X低效率。X效率可以分为技术效率(TE)、配置效率(AE)和成本效率(CE)。通过DEA方法,利用DEAP2.1软件处理数据结果如表1所示。DEA即数据包络分析法,是用以评价部门间的相对效率,是一种非参数分析方法。DEA模型一般有两个,分别是CCR(CRS)模型和BCC(VRS)模型。由于效率评估研究中的马铃薯样本大多是不同规模的,而且马铃薯往往受管制、宏观经济效应等方面的影响而出现对最优运行规模的偏离,所以本文采用VRS模型。其计算方法为:首先需考虑N个决策单元,例如X个输入变量和Y个输出变量,为方便计算N个决策单元在整个计算过程中的转换效率,可以通过最大化该单元的加权产出与加权投入之比,基本前提是要保证其他的所有个体比率等于1或小于1。通过计算只要是落在决策单元边界上的投入产出将为最有效率的组合,其值为1;否则其值域在(0,1)之间。以上数据表明:由于各生态区域气候特征差异较大,马铃薯产业X效率水平则表现不同。2006-2009年间,呼和浩特、长春和乌鲁木齐的马铃薯技术效率达到最佳状态,长春和乌鲁木齐的马铃薯配置效率和成本效率亦达到最佳状态,即其值都为1,其余城市马铃薯产业供给还有很大的潜力(见表2)。不同地区的马铃薯生产在一定范围之内具有共性或相似性,我国马铃薯基本上是集中在生态适宜性最佳、生产基础最好和生产潜力最大的地区生产的。长春、乌鲁木齐的马铃薯生产已达到最优配置,应继续保持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优势。呼和浩特、青岛、太原、兰州的成本效率、技术效率及配置效率还可进一步提高。济南、武汉、重庆马铃薯产业X率水平最低,尚没有形成产业优势,马铃薯生产力弱。各区域可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善技术效率、配置效率、成本效率来提高马铃薯的供给能力,我国马铃薯国内供给前景较好,这对马铃薯的出口贸易而言无疑具有很大的刺激效应。

2.马铃薯的国外进口供给。中国马铃薯国外市场供给来源于对国外马铃薯的进口。随着人们对马铃薯营养价值认识的不断提高和消费结构的改变,马铃薯加工产品深受国内市场欢迎,特别是马铃薯休闲食品,消费市场极为广阔。但我国加工能力相对落后,需从国际市场进口大量加工品。国际市场向我国供应的马铃薯主要为马铃薯加工品。马铃薯细粉、粗粉及粉末,马铃薯粉片、颗粒、团粒及马铃薯淀粉是我国进口的主要产品,德国、荷兰、法国、丹麦、波兰、比利时、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是主要的国外供给国,且进口量逐年上升。这是由于我国国内加工能力相对较低引起的,我国食品行业对国外马铃薯加工品需求量较大,国内加工品与国内巨大的消费需求呈现不对称性,要摆脱对国外马铃薯加工品的依赖还需较长时间。

(二)中国马铃薯需求前景1.马铃薯的国内消费需求。马铃薯的国内消费需求前景广阔。收获后的马铃薯消费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用作食物消费,二是非食物消费。目前,我国人均马铃薯消费为31.3公斤,与20世纪90年代的14公斤相比,人均年消费量翻了一番,但同发达国家相比相差甚远,马铃薯消费潜力较大。我国国内马铃薯消费主要为鲜薯和加工品消费的食用消费。非食用消费主要为种薯消费。我国是世界上马铃薯淀粉潜在的消费大国,据估计:目前国内对马铃薯淀粉及其衍生物的年需求量为80万吨以上,我国通过各种渠道进口后国内市场尚缺40多万吨,马铃薯作为加工原料薯的市场前景极为广阔。从马铃薯工业需求方面来看,目前世界能源紧张,各国开发生物质能源需求迫切,马铃薯作为燃料酒精开发也具有广阔前景,我国国家发改委、财政部、 农业部等五部委在关于发展生物质能源的文件中把薯类作为第一能源作物。据国际食品政策中心估算,在未来的20年中,发展中国家对食品的需求将增长40%,而对马铃薯的需求到2020年有望增长40%,超过水稻、小麦、玉米的增长。[5]2.马铃薯的国外出口需求。我国马铃薯出口到世界上40多个国家,主要出口至亚洲、非洲地区的发展中国家,也有部分马铃薯出口至欧洲及美洲,但出口量较少。近年来,我国马铃薯出口量逐年增加,尤其是对东盟、俄罗斯及其他临近国家或地区出口量增长较快。国外市场对我国马铃薯的需求70%以上为鲜或冷藏的马铃薯,马铃薯粉(包括淀粉、细粉、粗粉、粉末、粉片、颗粒、团粒)需求约占20%左右,其他如种用马铃薯、冷冻马铃薯等约为10%。

二、中国马铃薯进出口发展趋势

(一)中国马铃薯进出口概况我国马铃薯进出口涉及8类产品,分别为种用马铃薯,鲜或冷藏的马铃薯(种用除外),冷冻马铃薯,非醋方法制作或保藏的冷冻马铃薯,马铃薯细粉、粗粉及粉末,马铃薯粉片、颗粒及团粒,马铃薯淀粉,非醋方法制作或保藏的未冷冻马铃薯。我国马铃薯出口以鲜或冷藏(种用除外)为主,其次为非醋方法制作或保藏的冷冻马铃薯,再次为冷冻马铃薯。初级产品为主要出口产品,且出口量逐年上升。随着我国马铃薯供给能力的改善及加工能力的增强,我国马铃薯加工品的出口也在稳步增长,如马铃薯细粉、粗粉及粉末和非醋方法制作或保藏的未冷冻马铃薯出口量逐年上升(见表3)。我国虽是马铃薯的种植大国,但马铃薯初级产品也有大量进口。非醋方法制作或保藏的冷冻马铃薯是我国进口数量最大的产品,冷冻马铃薯、非醋方法制作或保藏的冷冻马铃薯、非醋方法制作或保藏的未冷冻马铃薯进口呈现波动性(见表4),鲜或冷藏的马铃薯(种用除外)进口量也出现快速增长势头。

(二)中国马铃薯出口动力充足,马铃薯加工品出口稳步上升由于我国马铃薯加工产业的发展,各主产区已形成规模不同的加工企业,全国具有产业化特色的马铃薯加工企业约有100家以上。我国马铃薯初级产品出口以主产区和从事对外贸易地理位置较优越的省份为主,如云南、山东、黑龙江、广东、天津、浙江、江苏、海南等省市。马铃薯加工品出口主要省份以马铃薯的主产区为主,如内蒙古、甘肃、新疆、辽宁、上海、山东、浙江、黑龙江、安徽等省市。充足的国内供给是马铃薯出口的主要推动力量。马铃薯主产区的产业集聚使得我国马铃薯生产已开始具备规模效应,马铃薯成本不断下降,有利于发挥我国马铃薯的价格优势。同时,伴随技术的不断进步及加工能力的增强,我国马铃薯的出口结构也呈现优化趋势,我国出口虽然以鲜或冷藏的马铃薯为主,但初级产品的比例相对下降,而马铃薯加工品的出口数量及规模均稳步上升。加之我国同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及参与的其他经济组织,使我国马铃薯产品进入更加广阔的国外市场,无论是加工品还是初级产品,不断扩大的国外市场需求对我国马铃薯出口具有较大刺激作用。

(三)马铃薯加工品进口量攀升,进口替代效应愈加明显我国对马铃薯加工能力较低,国内大量的消费需求与供给呈现巨大缺口。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只有通过进出口来调节余缺,从而弥补国内结构性供需缺口。我国马铃薯进口省份主要为经济相对发达省份,如山东、上海、天津、福建、内蒙古、辽宁、广东、江苏、吉林、河北、浙江、广西、安徽、北京、四川、黑龙江、海南等省市。一直以来,我国马铃薯产品贸易结构不合理,处于出口初级产品而大量进口加工品的贸易格局,马铃薯加工品贸易有较大贸易逆差(见表5),且加工品进口量逐年攀升(见图1、图2),尤其是马铃薯淀粉和马铃薯细粉、粗粉及粉末。在国际贸易中,我国通过马铃薯贸易获得的贸易利益较少。随着我国政府的不断重视,马铃薯市场及贸易环境不断改善,我国马铃薯进口替代效应愈加明显。2006年以前,我国马铃薯加工产品一直为净进口,从2007年以来,部分马铃薯产品已经随着国内马铃薯加工业的发展转变为净出口格局,其中:马铃薯细粉、粗粉及粉末和马铃薯粉片、颗粒及团粒已经成为净出口产品,但马铃薯淀粉仍然是净进口国(见表5),国外廉价的马铃薯淀粉成为阻碍我国国内马铃薯加工业的一大原因,我国对来自于欧盟的马铃薯淀粉实施反倾销有效保护了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马铃薯淀粉的贸易赤字逐渐缩小,国内马铃薯加工品的市场环境得到改善,我国马铃薯加工产品的国产比率将不断提高,预计未来5年内马铃薯加工产品需求量的50%以上将由我国产品满足,而且越来越多的马铃薯加工产品将成为净出口产品[6],中国马铃薯进口替代效应将日渐明显。

三、促进中国马铃薯国际贸易发展的建议

(一)建立马铃薯产业区域集群,发展产业化经营我国和发达国家相比较,马铃薯生产仍存在加工程度不高、产业加工链短、产品附加值低、产业竞争力较低、基础研究薄弱、技术集成与推广差、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这是产业化经营面临的最大问题。因此,我国要提高马铃薯产业的竞争力,在马铃薯主产区建立产业集群是一条必由之路。我国应在马铃薯主产区建立马铃薯产业集群,在提高产品品质的前提下,与销售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和系统的供销机制,使产品以品牌形式进入市场,这样既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又稳定了销售渠道。避免马铃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无序竞争,充分发挥我国马铃薯的区域优势,发展我国马铃薯的产业化经营,并实现资源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

冷冻食品市场趋势篇6

2015年第三季度,生猪价格呈现大幅上涨趋势,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数据显示,截至8月26日,生猪价格已同比上涨了20.4%,较2014年底上涨了39.2%。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9月上旬猪肉五花肉零售价格同比增长19.6%,比近期低谷4月上旬价格增长了29.2%,生猪屠宰企业收猪难度与肉制品加工企业原料成本压力持续增加;羊肉价格延续上半年小幅下跌趋势,8月羊肉价格与6月相比下跌了0.3%,牛肉和禽肉价格相对平稳。2014年年底生猪价格跌至谷底后,众多散户退出生猪养殖业,导致市场猪肉缺口加大,猪肉价格不断上涨。2015年第二季度开始,生猪价格上涨,生猪养殖利润上涨,但养殖户的养殖积极性依然不高,7月份生猪存栏量同比仍下降10.3%,而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2015年以来一直低于警戒线。

二、肉制品生产许可获证单元数小幅下降,发酵肉制品获证单元数上涨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生产许可审核数据显示,与2014年12月相比,肉制品企业总数、速冻肉制品、熏煮香肠火腿制品、腌腊肉制品、酱卤肉制品、熏烧烤肉制品获证单元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小幅下降,发酵肉制品企业数量增长9.52%,表明该类食品的市场需求在持续增长。

三、牛肉进口量和进口额继续增长,羊肉进口量和进口额大幅下跌

2015年1~8月,我国鲜冷冻羊肉进口量和进口额呈现大幅下降趋势,进口量和进口额同比下降22.76%和34.23%。鲜冷牛肉和冻牛肉进口额大幅增加,分别同比增长1386.09%和38.97%。冻牛肉出口量和出口额出现大幅下降,分别同比下降21.23%和20.10%。

四、生猪价格指数保险推广受阻

2014年北京、山东、湖北、四川等地区已进行生猪价格指数保险试点示范,北京地区已完成首单赔付。然而由于2015年生猪价格持续上涨,存栏不断下降,在供应减少的情况下,养殖户惜售行为增加,导致养殖户参保动力不足,险推广受阻。

冷冻食品市场趋势篇7

    马铃薯是位居小麦和水稻之后世界第三大重要农作物,更是世界人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食物。它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大量便宜且营养丰富的食品,也为发达国家提供了各式快捷食品,因此,马铃薯不仅成为经济发展程度的指标,也成为社会文化水平的度量。[1]我国已成为马铃薯第一生产大国,种植面积占世界总面积的1/4,总产量占到全世界的1/5,但是单产水平却排在了全世界的第92位,亩产960公斤,不到世界平均水平。我国虽然是马铃薯生产大国,但其贸易状况不容乐观,其产品国际竞争力弱,出口以鲜薯为主,进口以高附加值的淀粉为主,贸易与生产大国的地位极不匹配。马铃薯产业是我国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之一,由于我国马铃薯生产主要集中在山多地少、自然条件艰苦的北方一季作区和西南混作区,马铃薯不仅是当地的主要农作物,也是当地农民的主粮和主要经济收入来源。马铃薯国际贸易是延长产业链、增加小规模生产者现金收入并有利于西部地区扶贫工作的重要产业。国内学者对马铃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区域生产及种薯品种培育等方面,且研究成果大都较为分散。针对我国马铃薯国际贸易研究的文献比较欠缺,仅李勤志针对马铃薯产业进行了经济分析。[2]关于马铃薯的国际竞争力研究、马铃薯进出口贸易等专业性研究几乎没有。谢从华认为发达国家的马铃薯产业已进入成熟、稳定阶段;而发展中国家马铃薯产业因为对食物增长和膳食结构改变的需求正处于快速增长时期,增长速度在粮食作物中处于前列,马铃薯国际贸易正保持快速增长。[3]因此,我国要在全球化的马铃薯国际贸易中获得贸易利益,不仅要保持与资源禀赋相连的比较优势,还要培养马铃薯产业的后天竞争优势,实现马铃薯产业比较优势的动态化演进。中国马铃薯国际贸易的发展一方面要看马铃薯供给与需求前景;另一方面要看进出口发展趋势,分析中国马铃薯国际贸易趋势、提高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成为我国马铃薯产业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中国马铃薯供给与需求分析

    (一)中国马铃薯供给前景

    1.马铃薯的国内生产供给。马铃薯供给主要表现为马铃薯的国内生产及国外市场的进口。从生产上来看,中国马铃薯的生产栽培区域为4个:北方一季作区、中原二季作区、南方二季作区、西南一季作和二季作垂直分布区(西南混作区),各生态区域气候特征差异较大。[4]其中,北方一季作区是我国主要的马铃薯生产区域,播种面积占全国一半以上,主要包括我国行政区划的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其中西北地区是我国马铃薯播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平均单产最高的地区。中原二季作区适合早熟马铃薯品种或中早熟品种的栽培,但该区域气温较高、病原繁杂、留种难度大,马铃薯退化严重。南方二季作区属低纬度低海拔区域,气温较高,全年均有蚜虫危害,各种病毒毒源多且复杂,近年来,马铃薯播种面积有了较大幅度的扩大,生产能力逐渐加强。西南混作区是我国马铃薯生产潜力较大的区域,云南、贵州近年来增产迅速,马铃薯的播种面积及产量仅次于北方一作区。对我国马铃薯的国内生产进行衡量,可以2006-2009年全国9个大中城市(太原、呼和浩特、长春、济南、青岛、武汉、重庆、兰州、乌鲁木齐)的投入产出数据为样本数据,9大中城市分别代表了我国马铃薯的主要种植区域,从主要城市分析中国马铃薯产业4年间X效率水平及其构成效率情况。X效率指在所有数量的资源中能够取得的最大可能产出能力,与之对应的是X低效率。X效率可以分为技术效率(TE)、配置效率(AE)和成本效率(CE)。通过DEA方法,利用DEAP2.1软件处理数据结果如表1所示。DEA即数据包络分析法,是用以评价部门间的相对效率,是一种非参数分析方法。DEA模型一般有两个,分别是CCR(CRS)模型和BCC(VRS)模型。由于效率评估研究中的马铃薯样本大多是不同规模的,而且马铃薯往往受管制、宏观经济效应等方面的影响而出现对最优运行规模的偏离,所以本文采用VRS模型。其计算方法为:首先需考虑N个决策单元,例如X个输入变量和Y个输出变量,为方便计算N个决策单元在整个计算过程中的转换效率,可以通过最大化该单元的加权产出与加权投入之比,基本前提是要保证其他的所有个体比率等于1或小于1。通过计算只要是落在决策单元边界上的投入产出将为最有效率的组合,其值为1;否则其值域在(0,1)之间。以上数据表明:由于各生态区域气候特征差异较大,马铃薯产业X效率水平则表现不同。2006-2009年间,呼和浩特、长春和乌鲁木齐的马铃薯技术效率达到最佳状态,长春和乌鲁木齐的马铃薯配置效率和成本效率亦达到最佳状态,即其值都为1,其余城市马铃薯产业供给还有很大的潜力(见表2)。不同地区的马铃薯生产在一定范围之内具有共性或相似性,我国马铃薯基本上是集中在生态适宜性最佳、生产基础最好和生产潜力最大的地区生产的。长春、乌鲁木齐的马铃薯生产已达到最优配置,应继续保持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优势。呼和浩特、青岛、太原、兰州的成本效率、技术效率及配置效率还可进一步提高。济南、武汉、重庆马铃薯产业X率水平最低,尚没有形成产业优势,马铃薯生产力弱。各区域可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善技术效率、配置效率、成本效率来提高马铃薯的供给能力,我国马铃薯国内供给前景较好,这对马铃薯的出口贸易而言无疑具有很大的刺激效应。

    2.马铃薯的国外进口供给。中国马铃薯国外市场供给来源于对国外马铃薯的进口。随着人们对马铃薯营养价值认识的不断提高和消费结构的改变,马铃薯加工产品深受国内市场欢迎,特别是马铃薯休闲食品,消费市场极为广阔。但我国加工能力相对落后,需从国际市场进口大量加工品。国际市场向我国供应的马铃薯主要为马铃薯加工品。马铃薯细粉、粗粉及粉末,马铃薯粉片、颗粒、团粒及马铃薯淀粉是我国进口的主要产品,德国、荷兰、法国、丹麦、波兰、比利时、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是主要的国外供给国,且进口量逐年上升。这是由于我国国内加工能力相对较低引起的,我国食品行业对国外马铃薯加工品需求量较大,国内加工品与国内巨大的消费需求呈现不对称性,要摆脱对国外马铃薯加工品的依赖还需较长时间。

    (二)中国马铃薯需求前景1.马铃薯的国内消费需求。马铃薯的国内消费需求前景广阔。收获后的马铃薯消费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用作食物消费,二是非食物消费。目前,我国人均马铃薯消费为31.3公斤,与20世纪90年代的14公斤相比,人均年消费量翻了一番,但同发达国家相比相差甚远,马铃薯消费潜力较大。我国国内马铃薯消费主要为鲜薯和加工品消费的食用消费。非食用消费主要为种薯消费。我国是世界上马铃薯淀粉潜在的消费大国,据估计:目前国内对马铃薯淀粉及其衍生物的年需求量为80万吨以上,我国通过各种渠道进口后国内市场尚缺40多万吨,马铃薯作为加工原料薯的市场前景极为广阔。从马铃薯工业需求方面来看,目前世界能源紧张,各国开发生物质能源需求迫切,马铃薯作为燃料酒精开发也具有广阔前景,我国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等五部委在关于发展生物质能源的文件中把薯类作为第一能源作物。据国际食品政策中心估算,在未来的20年中,发展中国家对食品的需求将增长40%,而对马铃薯的需求到2020年有望增长40%,超过水稻、小麦、玉米的增长。[5]2.马铃薯的国外出口需求。我国马铃薯出口到世界上40多个国家,主要出口至亚洲、非洲地区的发展中国家,也有部分马铃薯出口至欧洲及美洲,但出口量较少。近年来,我国马铃薯出口量逐年增加,尤其是对东盟、俄罗斯及其他临近国家或地区出口量增长较快。国外市场对我国马铃薯的需求70%以上为鲜或冷藏的马铃薯,马铃薯粉(包括淀粉、细粉、粗粉、粉末、粉片、颗粒、团粒)需求约占20%左右,其他如种用马铃薯、冷冻马铃薯等约为10%。

    二、中国马铃薯进出口发展趋势

    (一)中国马铃薯进出口概况我国马铃薯进出口涉及8类产品,分别为种用马铃薯,鲜或冷藏的马铃薯(种用除外),冷冻马铃薯,非醋方法制作或保藏的冷冻马铃薯,马铃薯细粉、粗粉及粉末,马铃薯粉片、颗粒及团粒,马铃薯淀粉,非醋方法制作或保藏的未冷冻马铃薯。我国马铃薯出口以鲜或冷藏(种用除外)为主,其次为非醋方法制作或保藏的冷冻马铃薯,再次为冷冻马铃薯。初级产品为主要出口产品,且出口量逐年上升。随着我国马铃薯供给能力的改善及加工能力的增强,我国马铃薯加工品的出口也在稳步增长,如马铃薯细粉、粗粉及粉末和非醋方法制作或保藏的未冷冻马铃薯出口量逐年上升(见表3)。我国虽是马铃薯的种植大国,但马铃薯初级产品也有大量进口。非醋方法制作或保藏的冷冻马铃薯是我国进口数量最大的产品,冷冻马铃薯、非醋方法制作或保藏的冷冻马铃薯、非醋方法制作或保藏的未冷冻马铃薯进口呈现波动性(见表4),鲜或冷藏的马铃薯(种用除外)进口量也出现快速增长势头。

冷冻食品市场趋势篇8

关键词:冷链物流;易腐货物;冷藏集装箱;冷藏半挂车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21-0013-02

1 引言

今年4月23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联合报告说,到2015年全球将仍有约9.2亿极度贫困人口。当约占世界人口六分之一的人口还在忍受饥饿的同时,由于冷藏运输能力不足,我国每年估计有近100万吨的水果腐烂变质或贬值处理,捕捞的鱼类每年也有40万吨左右烂掉。冷藏运输是指使用装有特制冷藏设备的运输工具,来搬运易腐食品(如水产品、畜产品、水果和蔬菜,特别是新鲜食品)等。在整个运输过程中,通过低温降低食品及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以保持食品的鲜度、味觉和营养价值。比如马士基今年上半年使用了旗下Star Cool最新开发的CA系统成功的将香蕉从菲律宾达沃运往荷兰鹿特丹后。香蕉在冷藏箱内经过34天的运输,达到鹿特丹后,还像在原产地一样新鲜。一些专家指出在市场需求高涨压力和利益驱动下的全球冷链行业不断火红起来,由此带动冷链服务行业在不断发展,其中包括冷藏船、冷藏集装箱、冷库配送中心等运营能力在大幅度增长。我国的冷链物流市场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当前虽然已经不同程度地建立了以自身产品为核心的冷链物流体系,但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冷链发展明显滞后于我国经济发展,不能够满足我国13亿人口对冷链食品供应的需求。

2 我国冷链物流现状及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冷链物流的基本状况是,易腐食品的生产企业或经销商的自营物流与第三方物流共存,但两者的总物流量比例前者约占80%,后者仅占20%,所以我国冷链物流还处在发展初期。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食品资源的丰富和集中,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冷链物流体系基本上已初步建立,如国内沿海城市的冷链物流这几年来发展非常迅速,且越来越完善并逐步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距离。

(1)冷链损耗巨大及冷链发展需求。我国平均食物年产值约为2万亿人民币,由于缺乏完善的冷链体系,超过20%的食物由于没有很好的冷藏,而在运输过程中被浪费。仅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达25%-30%,经济损失达到约750亿元,腐烂损耗的果蔬可满足近2亿人口的基本营养需求,损耗量居世界首位。与之对应的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对高价值的冷冻和易腐食品的生产和消费都在增加,这大大增加了冷链市场的巨大缺口,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现有的冷藏容量仅占货物需求的20%至30%。所以大力发展我国冷链市场,扩大食物冷藏容量,减少易腐货物在运输、储存环节的损耗是解决我国未来几年人们对易腐食品需求的重要问题,同时也是与我国经济发展步伐相配套的必要举措。

(2)进入冷链软、硬件配套设施加速建设时期。我国冷链上下游不缺乏一些小冷库,但中间环节断链明显。对于某些产品来讲,冷链中途断开对品质的影响甚至比不使用冷链的危害更大,而中国的现状正是冷链多处断裂。从表面看,国内很多产品都已经有冷链覆盖,但仔细研究没有一条冷链是完整的,没有任何一种产品做到全程覆盖。当前我国内地货运车辆约七成是敞篷式设计,只有约三成为密封式或厢式设计,而备有制冷机及保温箱的冷藏车辆连一成都不到。公路运输中,易腐保鲜食品的冷冻冷藏运输只占运输总量的20%,其余80%左右的禽肉、水产品、水果、蔬菜大多是用普通卡车运输。与发达国家相比,全球除集装箱船运载的国际标准冷藏箱外,发达国家均有适用内陆冷链运输的车载冷藏集装箱或冷藏半挂车。如日本12英尺,31英尺冷藏陆路箱,欧洲45英尺冷藏超宽托盘箱和25英尺冷藏交换车体,北美的53英尺冷箱和53英尺冷藏半挂车。所以我国的冷冻冷藏运输行业与国际标准以及在硬件设施和运输效率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

2009年2月25日中央宣部将物流产业列入国家十大振兴产业,冷链物流作为物流产业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冷链物流企业必将借此机会,寻求交通部对冷藏运输装备建设的优惠政策,并投资冷链设备,提高社会冷链装备质量和数量。国家目前在不断建设大量的调整铁路、公路,提高国内交通水平,这将大幅度提高冷链物流途中运输速度,并能不断降低冷链运营成本、提高效率。

(3)我国冷链发展的时机已经成熟。无论是经济水平的提高、食品加工水平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还是民众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鲜活食品的增多、生活方式的改变,种种迹象都表明我国冷链物流已经到了必须有所发展的时候。据了解到欧美肉类的冷链覆盖达到100%,果蔬在90%以上,与之相比我们的差距非常大。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消费者更加追求食品的高品质和高安全性,冷链物流成了未来食品、家产品、医药物流的必然选择。提高冷链物流水平是企业提高其竞争力的必要途径之一。目前食品物流过程的保鲜、保持已成为众多食品生产企业最为关注的问题,冷链物流水平的提高也成为食品企业提高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的核心。

据统计,我国商用库房面积约15000万平方米,其中冷库及冷藏库面积约为900多万平方米、冷冻冷藏能力达600多万吨,其中外资、中外合资和私营冷库冷藏冷冻能力约100万吨,国有冷库400多万吨。我国商业系统拥有果蔬储藏库面积达200多万平方米,仓储能力达150多万吨,其中机械冷藏库80多万吨,普通库为70多万吨。冷库建设较快的地区集中于沿海和大城市。我国年产禽蛋近2000万吨,水果6100万吨;肉类食品厂有2500多家,年产肉类6000万吨,产量以每年5%左右的速度递增;速冻食品厂2000多家,年产量超过850万吨;冷饮业4000多家,其中具有一定规模的有200家,年产量160多万吨,产量以每年8%左右的速度递增;乳品业1500多家,产量1000万吨,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水产品产量4500万吨,每年以4%的速度递增。以上数据标明我国冷链市场容量巨大,而国民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扩大了发展冷链物流的必要性,所以我国的冷链发展的时机已经到来。

(4)亟待专业性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进入。我国的冷链物流企业处在起步阶段,缺乏综合及完整配套的冷链物流企业。冷链物流业具有投资高、技术要求高、设备价值高的特点,一般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如果没有较雄厚的经济实力,很难开展冷链物流,所以导致我国冷链物流服务增长水平远远低于经济发展对冷链物流服务的需求。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能提供的综合性全程服务还不足总体需求的5%,而专门针对生鲜易腐农产品的物流服务更是微乎期微,国内大部分在流通的生鲜易腐农产品的物流配送业务由生产商和经销商完成。当前存在的部分冷链物流企业业区域性比较强,市场规模还不大,主要承接外贸出口业务。而一些冷链物流企业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准确性和时效性较差,冷链物流的成本和商品损耗很高,造成生鲜易腐农产品的区域性过剩的特点也极大制约了冷链的持续发展,影响生产商的积极性和市场的健康发展。所以我国冷链物流发展亟待专业化及良好的发展质量,需要更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加入。

3 我国冷链发展策略的建议

(1)政府发挥引导、服务职能。一个国家的冷链保障体系建设,单靠任何一方都是难以有效推进的,它需要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通力合作。去年6月《食品安全法》颁布之后,食品安全与冷链开始被广泛的联系起来,冷链对于保障食品安全的价值终于得到了普遍认可,并且已经逐渐上升到国家高度,这对于冷链发展无疑是一个空前的机会。从商务部、农业部到工信部、科技部,冷链已经进入它们的视线,看来政策与项目的落实仅是时间的问题。政府后续应当进一步制定食品冷链发展的政策环境和鼓励措施,加强行业规划的方向性引导。制定有利于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的相关制度,健全冷链物流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确保冷链物流的食品质量与安全,指导相关机构加强食品冷链物流标准和冷链食品标准的建设。行业组织应发挥沟通协调作用,制定并落实行业整体规划和行业规范;相关企业应根据市场规则具体运作,合力推动我国冷链物流的逐步发展。加快冷链物流公共基础设施规划与硬件建设。

(2)对冷链进行整合和规划。建立健全冷链物流服务标准,确定企业从业标准,以进一步规范冷链物流服务业务标准水平。提高政府、机关、下游企业和终端消费者对产品的冷链物流意识,给予我国冷链物流市场发展的空间和市场地位。在目前冷链市场散、乱、差的情况,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制定一系列国家冷链物流技术及服务标准,并严格专业认证制定,实行市场准入。如欧美发达国家拥有一系列标准和规定,并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可检验性。主要包括涉及农产品和冷冻冷藏食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包装、运输、储存、标签、品质等级、容器和包装等有关标准和规定,涉及食品添加剂、污染物、兽药残留物、杀虫剂残留物等允许含量的有关标准和规定,涉及农产品进出口的检验和认证制度等。

(3)完善冷链物流的软硬件配套体系。要迅速提高我国冷链物流水平,必须大规模改造和更新现有的冷藏运输设备。应重点推广应用冷藏集装箱,冷藏半挂车,并建立食品冷链的物流和质量信息系统。从食品冷链现代化和食品安全出发,通过食品冷链的物流信息系统为冷链有关方面提供准确的市场动态,实现信息沟通,同时也为食品安全核查提供可溯源性信息支持。

制定专业冷链物流人才培养政策,目前冷链物流人才十分缺乏,已逐渐成为制约我国冷链物流快速发展的瓶颈。这主要是因为冷链物流的发展在中国时间不长,同时冷链在物流行业又是一个附加值较高的领域,冷链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建立更好的管理体系需要时间。所以,国家有关部门和教育机构应加强合作,加强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

(4)冷链物流企业抓住扩大内需机会,积极推进冷链设施建设。当前商务部将搞活流通作为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的切入点,充分发挥流通网络的功能,扩大农村消费,提升城市服务消费,着力构造高效、安全的流通网络体系。冷链企业应该抓住此次扩大内需的机会,充分利用政府政策及资源,积极进行冷链物流研究和积推进冷链设施的建设。从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市场的需求导向以及企业长期发展来看,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是未来参与冷链物流市场竞争的主体。

第三方物流企业需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加大基础设施设备建设,扩大自己的冷藏运输规模。提高冷链物流服务质量,把物流服务质量作为企业竞争因素之一。加强配送管理,高服务水平与降低配送成本。目前冷链物流转向多品种小批量的运输已成为必然趋势,针对保质期极短产品的大量小订单、众多配送网点、复杂时间窗等问题,采取合并小订单整合配送网点、合并不同产品的时间窗,以提高客户服务水平、降低运输成本。

4 结语

可以预见,随着人们对食品质量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食品、水果、医药等市场对冷链物流的需求也将不断扩大,未来几年我国的冷链发展将进入快速增长期,而且有较好的市场发展前景。如果能够将目前的年产值约为2万亿元的食物损失率减少一半(即降低10%),则能够减少经济损失2000亿元。而且冷链的发展将进一步保证食品安全,提高民众的健康水平,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农民收入等。在国家对物流产业的重视及扩大内需的政策指导下,振兴冷链产业将会给中国的冷链物流业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刘敏娜.冷链时代来临中集[P].让城市更美好中集世博特刊,2010,(6).

冷冻食品市场趋势篇9

陆翔华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上海市冷冻食品行业协会会长

中国冷冻与冷藏食品专业学会

理事长

程尔曼

通用磨坊上海品食乐

冷冻食品有限公司

供应链高级工程师、技术顾问

五花八门的速冻调制食品

在消费者的印象中,超市冷柜里卖的食品都叫做“冷冻食品”。冷冻食品其实是个品种繁多的大家族,从广义上说,所有冻结的食品都可叫做冷冻食品,按照原料及消费形式可分为速冻调制食品、畜产品、禽类、水产品、果蔬(果汁)五大类。

速冻调制食品,就是用米面、畜禽、水产品等为主要原料,经前处理及配制加工后,采用快速冻结技术,并在低温状态下(产品中心温度在-18℃以下)贮存、运输和销售的包装食品。“速冻调理食品”之名起源于日本,日本人将加工过的冷冻食品称为“调理食品”。陆翔华谈到:“‘调理’一词在汉语中的基本意思是调养身体,并不用于食物。例如《红楼梦》四十六回中,王熙凤对贾母说:‘谁叫老太太会调理人,调理(的)水葱儿似的。’而类似食品加工的意思汉语成为调制,因此,调理食品进入我国后应入乡随俗地被称作‘调制食品’。”

为将速冻调制食品从整个冷冻食品的大家族中区分开来,可以用五个关键词来描述其特性:新鲜、烹饪、调制、-18℃、包装。通俗地说,一条冷冻过的鱼如果经过一定的生产加工,成为半成品或成品,那么这条鱼就从速冻水产品变成了速冻调制食品。

速冻调制食品还分八类子产品,即花色米面制品(如速冻水饺)、裹面制品(如裹面鱼虾)、鱼糜制品(如鱼丸)、乳化肉制品(如肉饼)、菜肴制品(如青豆)、烧烤烟熏制品(如熏肠)、火锅汤料制品(如火锅汤料)、汤羹制品(如罗宋汤),它们都有各自的标准,且在产品含量、感官要求和产品净含量上都要达到行业标准的要求。就拿速冻鱼丸来说,作为主料的鱼肉含量必须高于10%,而不仅仅是用面粉加香精、调料制成,才能称得上是速冻调制食品,否则只能姑且称为“鱼味丸”。

金葡菌暴露速冻调制食品安全问题?

前段时间,国内几家知名大型冷冻食品厂生产的水饺被检出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在消费者中引起不小的震惊。大家普遍关心,如何防止金葡菌进入餐桌?速冻食品新国标为什么又允许金葡菌的存在?

陆翔华对此进行了解释:“食品受金葡菌污染的机会很多,特别可能存在于未经加热的食品,鲜肉、香肠、腊肉等生制品以及水饺、馄饨、汤圆这类速冻调制食品,如果原料和操作卫生条件控制不严可能造成金葡菌的产生。不过,速冻调制食品因生产、运输、储藏的整个过程始终需要处在冷链之中,从而抑制了金葡菌生长及毒素的产生。就速冻米面制品的新国标而言,标准中的金葡菌是作为一个指示性的指标,菌量的浓度已经控制在不足以产生毒素、制定风险较低的‘条件允许下的限量范围’。这也是与国际上食品行业微生物控制和管理方式相一致的。”

程尔曼长期从事研究开发、原料质检、采购选料等工作。对于金葡菌,她谈到,巴氏杀菌法是国际上盛行至今的广义灭菌法,具体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将食品加热到62℃~65℃,保温30分钟,可杀灭各种生长型致病菌,灭菌效率达97.3%~99.9%,残留的大部分菌是嗜热菌、耐热菌及其芽孢,它们基本上属于乳酸菌,不单对人体无害,某种意义上反而有益;另一种是将食品加热到75℃~90℃,若温度在80℃以下,需保温15~16秒,在80℃以上仅需保温10~15秒,如果在沸水或更高温度下杀菌更快、时间更短。速冻调制食品较适合第二种方法,可以杀灭可能存有的有限的金葡菌,消费者无需担心金葡菌会进入餐桌。正因如此,新国标中“不得检出”改为“有限检出”。

速冻调制食品没营养吗?

速食时代,越来越多的美味被“速冻”。目前市场上速冻调制食品超过几百种,因其丰富多样的口味、快速便捷的烹饪方法而被现代人青睐。只要保证平时饮食平衡,不失为快节奏生活的选择。

有的消费者担心,速冻调制食品比普通食品存放的时间更长,是不是因为添加了防腐剂?营养价值会不会因为速冻的损耗而大打折扣?对此,陆翔华为速冻调制食品正言道:“在-18℃温度下,细菌、霉菌的生长繁殖受到了抑制,因而食品的品质能够得到很好的保存,完全没必要添加防腐剂。

速冻调制食品的加工方法一般优于传统的罐藏和干制法。1977年,Martin(马丁)-S比较了速冻食品与罐藏食品中各种营养素(蛋白质、脂肪、钙、铁、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5等)的变化,结果显示,速冻食品从营养、风味、色泽上都优于罐藏食品。速冻加工过程中,对食物中的脂类、碳水化合物损耗没有明显的影响,影响较大的是维生素和矿物质。”

那么,怎样烧煮速冻调制食品才能既保证美味又不破坏营养呢?

凭借多年的实践经验,程尔曼建议读者朋友,尽可能按照速冻调制食品外包装上的烧煮方法,因为同类产品若生产厂家不同,烧煮方法也会略有不同。

“湾仔码头”速冻水饺的烧煮方法是其公司研究开发部根据产品皮薄、馅大、汤汁丰腴的特点,反复测试而制订的,即煮沸后无需添加冷水,否则难以控制再次沸腾的时间,烧煮时间太短可能会半生不熟,而时间太长则会影响食品皮层不黏牙糊齿,爽滑有咬劲的特色风味。

烧煮要点:不需解冻、水沸投入、开盖续煮。

以“湾仔码头”速冻水饺为例,烧煮具体方法如下:

1.速冻水饺必须冰箱冷冻,锅内水沸后再将水饺从冰箱中取出,切勿提前取出解冻,这样可避免水饺被外界污染,也可抑制微生物的繁殖及其毒素的产生,更可防止因解冻而改变水饺原有的风味;

2.往沸水中投入水饺,随即用汤匙兜底搅动一圈,以防粘底;如果发现水饺互相黏连,不要用手掰开,可以一起放入已煮沸的水中,黏连的水饺会自然散开;也可在桌面上轻磕一下,水饺间黏结的冰晶即会散开;

3.加盖,中火烧煮5分钟,尽量不要超时,中途不需添加冷水或热水;

4.开盖续煮1.5~2.5分钟即可;这样可防止沸点下水分子气化产生的一定压力,将水饺胀开甚至胀裂,破坏水饺鲜美口味和汤汁丰腴的风味特色。

小贴士:

速冻调制食品的烧煮时间各不相同,要吃到独具风味的食品,保证营养不流失,就要控制各类速冻调制食品的烧煮时间。以“湾仔码头”产品为例,水饺加盖煮5分钟,开盖煮1.5~2.5分钟;汤圆加盖煮4~5分钟,开盖煮1~2分钟;大馄饨加盖煮5分钟,开盖煮1分钟;港式鲜美大虾云吞皇加盖煮4分钟,开盖煮1.5分钟;小云吞加盖煮3分钟,开盖煮1分钟。

挑选速冻调制食品的六大窍门保证速冻调制食品美味、安全的关键在于冷冻链不断裂。程尔曼作为供应链高级工程师在美国通用磨坊公司速冻供应链上工作了十多年,她说:“速冻调制食品从生产出厂、运输至超市冷库、铺货上架,直到消费者购买后放入家用冰箱冷冻室,产品都要一直处于冷冻状态,一旦有所解冻就会影响品质口感,甚至危及食品安全。”

在此,程尔曼教消费者挑选速冻调制食品的六大窍门:

1.带冷冻包上超市选购。如果没有冷冻包,可携带塑料袋、环保袋。购买后先用塑料袋包好后再放入环保袋。程尔曼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两包同一种速冻调制食品,一包用塑料袋包紧解冻,另一包于空气中自然解冻,结果后者解冻所需时间比前者少了30%;

2.计算好回家所需要的时间,最好购买后1小时内到家,尽量不耽误时间;

3.先挑选购买其他物品,最后再购自己心仪的速冻调制食品;

4.超市一般采用卧式开架式冰柜放置速冻调制食品,购买时请注意冰柜内壁标有一条冷冻临界线,要选择临界线以下的产品;

5.先看清产品包装是否有破损,再认清包装上的标识标签,注意配料中是否有令自己或家人过敏的原料(今年4月份将会出台新标准,要求产品包装上标明过敏原),然后考虑在保质期内能否吃完,因为并非所有的速冻调制食品都有一年的保质期;

6.选购完毕,请将不经意放置于冷冻临界线上的产品放回线下,随即拉上冰柜移门,以方便他人选购。

此外,陆翔华补充说,在挑选速冻调制食品时,不要购买包装内有冰屑或冰霜的产品。这是产品在运输、销售的过程中冷链中断过,产品经解冻后水分析出又在表面重新冻结而产生的现象。产品解冻时很容易受到细菌污染,重新冻结只是停止了食物中酶的生化反应,抑制了细菌生长,但并没有将细菌杀灭。因而,产品如果反复化冻,越来越多的细菌就会在其中积累,增加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风险。

如何保存速冻调制食品?

谈到如何保存速冻调制食品,程尔曼深有感触:“正确的储存方法对产品品质的优劣至关重要。我们公司质量部曾经接待过数位消费者投诉,说购买的公司产品已经变质。仔细分析后发现,多数是因保存不善所致。两年多前,我的一位从事食品研究的朋友带上半包面皮糊嗒嗒且霉迹斑斑的小云吞,说是要求‘解决’。我当时笑着跟他说,这分明是吃剩的云吞忘记放入冰箱冷冻,日久变质。”

程尔曼建议消费者保存速冻调制食品时做到以下五点:

1.买好速冻调制食品后,回家立即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切忌解冻后再冷冻;

2.保存的最佳温度为-18℃。一般来说,刚买回家的家用冰箱最低温度是-18℃,使用10年以上,可能达不到这一温度,所以必须将冷冻室的温度调至最低。不要过于频繁开启冰箱,可同时取的东西尽量开启时同时取出,以防冷气逃逸;

3.有人会因家中冰箱冷冻室东西太多,就暂时将速冻调制食品放在冷藏室,数小时后再转入冷冻室。这不是个好主意,因为冷藏室温度仅为5℃~7℃,速冻调制食品放在冷藏室也会解冻;

4.整盒产品最好一次煮食吃完,分次吃完也要尽快。若一次实在吃不了,可先取出数只,余下的仍放回原处,一定要注意密封,尽快吃完。千万不要把整盒拿出,再到厨房取出部分来煮,煮完才将剩余的包好放入冷冻室;

5.有的消费者买回家后因种种原因会拆去原包装,装入另外的食品袋冷冻,这也是不可取的。因为拆封时增加了被污染、被解冻的可能性,何况食品袋的密封性通常也比原包装的差。

随着网络购物的普及,如今在网上也能买到速冻调制食品。对此,陆翔华表示,如果能满足品牌、标识完整、冷链完整三个条件,网上购买是可行的。不过,速冻调制食品对冷链的要求比较高,最好到正规卖场、超市里购买。

速冻调制食品的未来

谈到速冻调制食品的发展,陆翔华感慨万分:“20多年来,速冻调制食品从米面类制品开始,逐渐由沿海向内陆发展。如今越来越大的市场需求,使速冻调制食品形成了配餐化、细分化、高端化的市场趋势。”

配餐化

速冻调制食品最初主要以家庭消费的米面制品为主,如今除了供货超市、商场之外,也开始以冷链配送的形式对餐饮连锁、企业、学校食堂等提供配餐。在欧美,已经有较为完善的配餐市场。上海世博会期间,园区内的餐厅几乎摒弃了传统的备餐模式,均以“冷链配送”的方式从“中央工厂”向园区内配餐,到达门店后只需要微波炉加热,就能直接供餐。

陆翔华介绍,这种配餐市场与冷链配送模式的最大好处是,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前提下,既缩短了就餐等候时间,也节省了劳动资源。在社会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这种配餐化模式无疑有很大的发展前景,日冷食品贸易(上海)有限公司现在就为50多家餐饮企业、超市卖场、批发商、团体单位、工厂等提供多种原料产品、半成品及成品。

细分化

这是指速冻调制食品中的每一个环节,比如饺子皮、馅都能作为半成品供应,为消费者或商家提供更多的便利。不过,细分化的市场有一定难度,因此要选购品牌产品。不少冷冻食品企业避免同质化,开发了各式符合市场需求的新的速冻调制食品,如通心粉、乌冬面、鸡米花、牛肉饼等170多种小类,消费者买回家后只需简单加热,就能随心搭配出一顿美味。

冷冻食品市场趋势篇10

提升食新食异休闲食品网店能在亦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出奇胜出。本策划通过对网店产品的营销状况分析,结合店铺的优点与缺点策划出新的战略方法。以下是和大家分享的零食产品网络销售活动策划资料,提供参阅,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零食产品网络销售活动策划一

一、前言

休闲食品其实也是快速消费品的一类,是在人们闲暇、休息时所吃的食品。最贴切的解释是吃得玩的食品.主要分类有:干果,膨化食品,糖果,肉制食品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食品一直是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食品。走进超市,就会看到薯片、薯条、虾条、雪饼、果脯、话梅、花生、松子、杏仁、开心果、鱼片、肉干、五香炸肉等休闲食品。休闲食品正在逐渐升格成为百姓日常的必需消费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于休闲食品数量和品质的需求不断增长。

二、概述

(一)策划目的

本策划的目的是为了提升食新食异休闲食品网店能在亦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出奇胜出。本策划通过对网店产品的营销状况分析,结合店铺的优点与缺点策划出新的战略方法。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取限度的占领市场,更好地促进产品的销售。

(二)网店介绍

食新食异休闲食品店于2012年9月5日创建,共销售宝贝100余种,现有宝贝85种,总体好评率97.96%。已签署《消费者保障服务协议》,并已提交保证金。

(三)产品概况

硬果类食品包括:

花生、松子、蚕豆、杏仁、胡桃、开心果、白瓜子、葵花子、西瓜子等。膨化类食品包括:

虾条、薯片、爆米花、雪饼等。

果冻果脯类包括:

果冻、果脯、果丹皮、话梅等。

肉干肉脯类包括:

鱼片、肉松、牛肉干、猪肉干、大鸡腿等。

三、营销概况分析

(一)环境分析

市场进入壁垒较低。互联网的开放性使任何一个创业者无须投入较多的资源就能参与竞争,在这种环境下,每个人的机会是均等的,他们都可以通过创新型营销获得超常规的发展。休闲食品的经营者通过网络可以省去了店面租金和大部分的人力成本,这样不仅可以使资本实力低的经营者进入市场,同时也降低了商品的成本。

(二)产品分析

食品的种类齐全,质量上乘,包装精美,外观鲜艳夺目,价格便宜,许多食品提供包邮服务和优惠打折政策。

(三)竞争分析

1、竞争比传统环境更激烈。在网络经济环境下,消费者能以最低成本获取必要的信息,从而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和表达机会。在互联网上,信息基本都是共享的,在竞争商家人数增加,信息资源相同,且没有店面优势的情况下,竞争会更加剧烈。

2、竞争焦点多样化。网络环境下的竞争焦点除了产品内在质量和服务,还包括信息查询是否方便、物流是否配套、支付是否安全等。

(四)消费者分析

“休闲的就是时尚的”已成为人们对食品时尚性的共识,因而休闲食品往往能引领时尚潮流。分析显示,成人尤其是年轻女性已成为目前休闲食品的主流消费人群。此外,51.9%的受访者认为口味时尚是食品之所以时尚的首要元素;其次,品牌形象的时尚性对缔造时尚食品也颇具影响力;而食品的健康营养状况也是人们比较关注的时尚要素。从调查结果来看,消费者对于休闲食品的消费关注点集中在时尚认知、营养功能、口感、品牌形象等方面。

四、优势与劣势

(一)优势

口味齐全,有烧烤味、原味、番茄味等,能对目标市场进行口味覆盖。包装齐全,既有大桶和小桶装产品,又有各种重量的袋装产品,能对目标市场进行价格覆盖。口味独特,每一种口味的产品都能形成自己独特的口感,吃后回味无穷,让人吃了还想吃。

(二)劣势

消费者担心网上消费的食品安全问题,信任程度不够。食品在发货过程中易受到损坏,有些食品容易融化、变质。由于休闲食品大多数是零食,长期食用对健康并没有好处。因此也被人们称之为“垃圾食品”。大多数人在购买的时候往往在心中已经将休闲食品定义为垃圾食品,这就导致了消费者对休闲食品的误解。

五、目标市场分析

休闲食品的消费人群从年龄上就能明显地区分出三类:18岁以内青少年及儿童,青年人,老年人,其中又以少年儿童,青年人中的女性为主力消费人群。青少年及儿童,刺激消费。纯粹消费群体,完全依靠父母,而且是完全的主观意愿型,不达目的不罢休,多数情况下父母也会妥协。这类人群的特点是对新奇的、刺激性的东西特别感兴趣,而且乐于、勇于尝试;对于“健康”没有任何的概念,从来不在乎是不是对健康不利;对于奇形怪状或者卡通元素特别感兴趣。所以针对这些目标人群的产品视觉上的刺激更多一些,如小熊饼干,如好多鱼,如鬼脸嘟嘟,如奥利奥,不是形状可爱,就是名字怪异,要么充满童趣的吃法;在促销上赠送卡通玩具,尤其是经典形象,如白雪公主,变形金刚,对于此类人群的吸引力非常巨大,一旦挑拨起孩子的欲望,父母很难拒绝。

青年人,品牌消费。这是一群被“品牌概念”熏陶长大的人群,而且也是最忙碌的一类人群,他们没有过多的时间精挑细选、斤斤计较,所以他们更讲究品牌,更在意包装精致,同时携带方便,对价格不是太敏感,但一定要最方便购买。同时这也是最多样化需求的人群,针对他们的产品细分出最多的种类,如补充维生素的雅克V9;如针对电脑一族的网络饭饭、闲趣,此外还有美容、护眼、瘦身、抗疲劳、低脂等多种细分要求。这类人群已经有了“健康”的需求,所以对于零食类的食品有了一个基本的筛选,不像儿童来者不拒,像糖果、巧克力、薯片、膨化食品等高热量的东西,他们会有选择地消费。

老年人,传统消费。相对于前两者刺激性、美观性的要求外,老年人就守旧许多,口味上更单一,形式上更实用,更喜欢酥软的东西,传统、中式食品更让他们青睐,如稻香村糕点,如各种现场烘焙蛋糕、酥饼等,而且老年人也有他们特殊的营养需求,针对他们的产品也适合功能细分道路。他们选择得少,但一样消费很大。

六、网络营销策略

(一)博客营销

由于博客营销拥有细分程度高,广告定向准确;互动传播性强,信任程度高,口碑效应好;影响力大,引导网络舆论潮流;大大降低传播成本等优势。所以我们优先选择了博客营销。

首先注册一个博客账号,在起一个响亮的博客名,并完善自己的资料。然后每天一些有意思的博文,聚积人气,时机成熟时,偶尔放些广告上去,告诉大家这家网店上卖的食品很好吃,自己经常去买。

(二)微博营销

微博营销立体化、高速度、便捷性、互动性、广泛性、操作简单等特点特别适合游戏机的推广,只要拥有足够的粉丝,推广效果便会立竿见影。

首先注册微博账号,然后用刷流量神器刷些粉丝,再每天发些有意思的微博吸引注意,偶尔发些广告,信息,这个网店正在做活动,购买食品打几折,引诱粉丝们点进来,便可能促进销售。

(三)论坛营销

由于论坛营销也有着成本低,见效快;传播广,可信度高;互动、交流信息精准度高;针对性强等优势。我们又选择了论坛营销。

首先分析要传播的目标消费群体的习惯与活动范围;精心策划符合网友喜好的论坛营销事件或活动;积累论坛相关人脉资源,会对开展论坛营销提供很大支持;做好统计分析,以了解论坛营销的成功与失败之处,加以改进。

(四)其他方式

除了以上的三种营销方法,我们还用了QQ空间、电子邮件、微博、空间、百度贴吧等营销推广方式。

零食产品网络销售活动策划二

一.营销环境分析

1.营销环境中的制约因素

(1).有限的市场规模和上升的竞争压力

(2).价格调涨的空间越来越小

(3).消费者消费心理的相对不稳定

(4).相对尚未成熟的速冻食品产业.

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速冻食品市场的发展尚未成熟.首先,速冻食品的种类不多.其次,企业在营销方面对对产品的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地区品牌对市场的占有率相对较高.第三,由于速冻食品自身的特点,不利于长途运输,所以在产品的销售渠道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2.营销环境中的有利因素

(1).不断发展的市场规模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日常工作的`繁忙.近年来,速冻食品市场有着较快的发展。特别是随着中西部的开发,中国的速冻食品的市场也将越来越大,生活节奏的加快,对食品营养的要求,就是速冻食品的市场优势。

(2).追求高质量和多元化的食品消费

在速冻食品的消费量持续增长的同时,食品的种类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新品种不断的推出,受到消费者的欢迎.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会尝试着选用一些新推出的产品.对于新产品而言,能够抓住机会,赢得消费者的信赖,从而赢得市场.在此基础上,建立消费者对本品牌的忠诚度.

(3).品牌的正宗

传统的品牌,在人们心中有着良好的影响

3.当前速冻食品市场存在的问题

(1).花色品种相对单一,消费者在市场上选择的余地不是很大.

(2).市场上各种品牌林立,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模糊,尤其很大一部分消费者在速冻食品是否正宗的问题上缺乏统一的正确认识,这一点从问卷中

(3).生产技术水平不高,导致产品的口味无法满足消费者.

(4).产品的营养成分不高,不能满足消费者在营养方面的需要.

(5).包装简陋,缺乏统一的规划.不能引起消费者的购买兴趣.同时也不利于产品的长期保存.

4.影响市场营销的微观因素

(1).设备设施。

计划租用远郊地区条件优越的食品加工场地(或吸收其成为合作方),开辟生产加工车间,购置先进的食品加工设备(如烤箱、速冻冷库、冷藏库等)和包装、运输设备,努力实现餐饮食品加工和包装的机械化。

(2).生产组织方案。

组成技术小组进行产品调研、技术考察,制定产品生产计划和产品发展方案,确定产品组合及产品线,提出设备购置和生产车间装备意见,负责员工技术培训。

(3).产品销售方案。

产品销售以宁波市场为主。销售网络以超市、商场为主,并在饭庄及分店开设专柜。计划招聘营销专业人才,组建营销队伍,对决定上马的餐饮食品分类排队,根据原料供应、生产规模、市场需求、产品质量、经济效益等条件,确定企业产品营销战略。

(4).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

在原料的采集方面,企业必须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要求原料来源优质价廉.供应渠道稳定.

二.消费者分析

(1).外购主食增加,家庭加工主食减少.

(2).市场上的速冻食品以面食为主,

(3).消费者在选择时,多数选择袋装食品.但在实际购买时,根据我们实际调查的数据.约有80%的消费者选择了散装.

(4).由于速冻食品消费市场的日益开发,产品种类丰富,消费者的选择余地加大,对食品的口味的重视度也尤其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