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技能十篇

时间:2023-08-02 17:33:31

小学语文教学技能

小学语文教学技能篇1

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创造高效融洽的教学氛围,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提高自身专业技能。积极思考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教师要做到“善教”,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要处理好师生间教与学的情感,还要善于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办法。

关键词:

小学语文;专业技能;提升;善教;调动;参与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会看到很多的语文教师深受小学生的喜爱。在这些教师的课堂上,我们看到的是师生融洽合作的愉快氛围。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乐学、善思,语文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而在一小部分的语文课堂上,我们看到的却是课堂气氛沉闷,师生间形同陌路,学生对语文学习兴味索然,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状况。同样的工作对象,同样的工作内容,可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差异呢?深入探究这种差异,我想其中原因不外乎教师专业素养的巨大差距。教师专业素养高,他的课堂教学就相应地轻松、高效,学生当然也就买他的账了;反之亦然。所以说,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提高自身专业技能,确保自己能够胜任实际并不平凡的教育教学岗位。小学语文教师自身专业技能的提升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往大里说,涉及教育学、心理学、学科专业素养,以及课程标准的解读、课改理念的把握等等方面的问题。往小里说,其实就是如何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使得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来。简而言之,就是教师要做到“善教”,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要处理好师生间教与学的情感,还要善于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办法。

一、全面提升自己

“思路决定出路”,这句话说的是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了他的行为、决定了他的成就。同样的道理,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有着什么样的教学思想,接受什么样的教育理念直接关系着他的教育态度和教学方法,也间接影响到他教育教学成果的产出。在全面推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要积极顺应新课改理念的要求,在教育教学中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积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小学语文教师也应该积极寻求自身专业素养的全面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要在教育教学中顺应新课程改革的潮流,思想上要超前,方法上要有新意,不断地学习,尽可能地做到由专业型人才到复合型人才的过渡。除此之外,小学语文教师还要不断磨砺自己,提高自己的学科专业技能,努力学习学科教学与多媒体手段的最佳契合。举个例子来说,像教学板书和示范朗读这两项技能可以说是小学语文教师的基本功了,如果教师连这两项技能都掌握得不好的话,那么学生是不可能真正地佩服教师的。要知道,有很多小学生是先喜欢上语文教师继而喜欢上语文学科的。再比如说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可以想象,有的语文课堂是一场感官的盛宴,是多角度的感受;而有的语文课堂却是枯燥乏味、沉闷无比。小学生会喜欢什么样的课堂呢?所以说,小学语文教师要学而不厌,要不断地提高自己。

二、深入钻研教材

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离不开教材的。因为教材既是学生学习的依据,同时也是教师教学行为的依据。通过教材,教师和学生才能形成有效的对话,完成知识技能的传授。所以说,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都要尽可能地做到“以本为本”,要深入钻研教材,尽可能地把握教材的规律,把教材中的知识与生活中的知识相融合,创造成大语文的学习背景,使得学生能够真正地从学习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真正的快乐。教育界流行着这样的一句话,“教材是死的,而人是活的”。这句话包含的意思其实是教材是要面向广阔的地区和广泛的使用者的,具有普适性的特点。所以说,使用教材的教师和学生一定要读透教材,在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及本班学情的基础上活用教材。活用教材的首要任务就是找准学习的目标,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相宜的教学方案。尽可能做到教法与学法的统一、知识与能力的统一以及认识与情感的统一。总而言之,就是要做到师生的和谐统一。

三、开拓创新教法

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学方法选择的正确与否是至关重要参考文献:的。教学方法对头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被很好地调动起来,课堂学习的参与度就高,学习效果自然就好。反之亦然。至于到底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方法才是小学生真正喜欢的,我想很难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肯定是不受学生欢迎的。只有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新型教学模式才是最适合学生发展,最受学生欢迎的。小学语文教师要开拓创新教法,就是为了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从学习基础知识入手到培养语文能力再到培养相应意志、情感的目的。所以说,小学语文教师既要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很好地了解学生,据此制定相适宜的教学方法。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多多学习新课程改革理念,多多了解各地名校的创新教法,在自己的课堂上大胆尝试,努力创新,开创出一条既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又能够促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来。作为小学生学习起始阶段的领路人,小学生从语文教师身上学到多少的东西直接关系到他的终身发展。因此,我们可以说小学语文教师身上的责任极为重大。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就一定要加强自身专业技能的学习。克服“吃老本”的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地充实、提高自己,使得自己能够很好地适应日新月异的教育教学发展形势的需要。

作者:蓝长文 单位:福建省龙海市隆教畲族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张福乐.浅议新课程改革对教师职业素质的要求[J].科教文汇,2009(15):8.

小学语文教学技能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导学技能

就课堂教学而言,学生的知识在教学活动中获得,学生的思维也在教学活动中发展,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维方法。因此,教师更要考虑怎样进行导学技能的训练。

1 导学技能及其功能

所谓导学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调控自己的学习状态,主动地发现、运用和探索恰当的学习方法的一类教学行为。导学技能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从教学过程看,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而存在的,只有通过“学”才能体现教师“教”所追求的目标和结果。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认真考虑教法,更要细心研究学法,积极主动地渗透学法。这样举一反三,日积月累,学生掌握了系列的语文论文学习方法,就能自觉、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布鲁纳为代表的认知心理学派认为,学习主要是学习者个人的事情。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质疑解难的学习方法等方面的指导!学生掌握了相应的学法,将有助于自学能力的提高,并受益无穷。

2 导学技能的类型及其范例导思维之路

就课堂教学而言,学生的知识在教学活动中获得,学生的思维也在教学活动中发展,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维方法。因此,教师设计教学不仅要考虑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更要考虑怎样进行思维的训练。

捕捉思维火花。因为学生的思维方法直接受教学方法的影响,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考虑到哪些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概括等思维能力,哪些方法有利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化,怎样的教学过程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处在积极状态之中。要及时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重视各种反馈信息,善于抓住学生表述的每一个思想认识,不放过任何一个启发思维、提示某种新东西的机会,不断开拓学生的思路,把学习引向深入。

引导思维途径。即思维指向要明确,明确“想什么”和“怎样想”,克服思维的盲目性。比较、分析、归纳、判断、推理、综合、概括是思维的基本过程,也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给这些方法,有系统地、有侧重地训练学生,有助于他们思维质量的提高。如“比较句子,体会怎样把句子写具体”的训练,就要告诉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去认识事物,分辨句子之间的内在差别,在比较中获取知识。

导学习方法。要引导学生多观察思考,寻找运用知识的规律。布鲁纳说:“教育的经济法则,需要学生记住事(信息量)愈少,而掌握的学习方法(规律)愈多就愈经济,要提高学习效率,必须提示学习规律。”

因此,要注重从个别事例出发,从特殊的课例中引出一般的结论,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性,达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之目的。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探索知识的能力是指导学习方法的重要内容。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说复习是学习之母,那么观察是思考和记忆之母。”很多新知识是在观察世界、探索事物中获得的,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去观察事物,丰富知识,发展认知能力。如:教学《小蝌蚪找妈妈》,就可让学生捉来小蝌蚪用玻璃缸养着,认识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写上观察日记。

导学生质疑问难。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善于答疑,还应善于激疑,使学生“于无疑处生疑”,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峰回路转的知识道口,促使他们动脑筋,提问题。质疑问难,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阅读水平。

3 导学技能的运用原则整体性原则

教法和学法的统一。“教”是“学”的前提,“学”是“教”的结果。只有当教师采取的教法与学生采取相应的学法紧密配合,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因此,运用导学技能时,既要考虑教法,又要考虑学法,做到教法与学法的统一。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同步。学生掌握方法的过程是观察、思维等智力活动的过程,也是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参与活动的过程,两者的发展是互相促进的。因此,运用导学技能时,要注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与同步。

集体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在面向全体的基础上,教师要注意加强对个别的指导。

小学语文教学技能篇3

科学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抓好青少年的科技教育,对增长他们的科技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养成实事求是、刻苦钻研的科学态度和习惯非常重要。所以,对科技的了解、对创新能力的训练就成为孩子们学习及生活必备的内容,这对他们的一生都将产生很大的影响。

一、利用科普类课文激发学生对科技的兴趣

科普类文章是一种重要的实用文体,形式简短,内容科学,语言准确,条理清晰。知识性、科学性是它的主要特点。它承载着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等任务。类似的课文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如《蝙蝠与雷达》、《新型玻璃》、《大自然的启示》、《充气雨衣》等都是这一类型的文章。我们应发挥这类文章应有的作用,以此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强烈的探求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他们希望自己成功。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精心设计教材中科普类的文章教学,创设良好的氛围,使学生置身于探索问题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乐于研究。

课文《农业的变化真大》介绍了我国近年来在杂交水稻、大棚模型、无土栽培和彩色棉花几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让学生了解农业科技知识,认识科技给农业带来的巨大变化,感受科技的力量强大。学习本篇课文,能激发学生对农业的兴趣,引导学生了解农业,将来像袁隆平爷爷等农业科学家那样献身农业,增强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小学语文教材中还介绍了一些科学家,如《奇怪的大石头》中的李四光,《玩出了名堂》中的列文虎克,《数星星的孩子》张衡,《蜜蜂》的作者法布尔,《爱迪生救妈妈》文中的爱迪生等,他们都有一颗献身科学事业的崇高的心灵和严谨的治学作风,这些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

二、创设多种情境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欲望

利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的欲望。学生的学习不单纯是一个认知的过程,而是认知与情感协同活动的过程。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创设诱人深入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给思维以强大的内驱力。挖掘教材的探究性因素,以课文资源为凭借创设问题情境。如《月球之谜》,作者从皓月当空的美好景象着笔,说到人类第一次登月后看到的月球表面景象,接着列举一些与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最后以“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结束。在《月球之谜》的教学设计上,我遵循“激趣―质疑―探疑”的思路,通过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激起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的欲望,以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情感。

三、在质疑辨惑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

美国教育家尼尔普斯特曼说:“学生进入学校时像个问号,而离开学校时像个句号。”这样的教育无疑泯灭了学生的个性,淹没了学生的才情。“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基础。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自觉独立思考,对有些知识可因势利导,通过实验寻求事物本质和规律,从而获得事实真相。

如《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亚里士多德在当时社会作为权威,伽利略敢于质疑他说过的话,并经过反复求证和公开试验,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并得到人们的认可,使人们树立了正确的科学观,不迷信权威敢于执着追求真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著追求真理的精神,是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和科学思维能力的好教材。

四、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科学实践能力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过程其实就是一种科研过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将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贴近生活,注重实践,正是一切科学工作者必备的素养。让学生从小走向生活,加强社会实践,在生活与实践中发现并解决问题。如“探索母亲河的奥秘”、“飞碟之谜”、“昆虫的研究”等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和科学实践能力。

例如在综合实践活动“观察身边小动物”中,我先让孩子们饲养自己最想研究的小动物,对小动物进行细致观察并用文字、图画描述观察结果,围绕小动物进行一些简单的探究活动。然后写观察日记,记录下小动物的成长过程。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认识、观察、思考、创新思维、语言表达等各方面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了爱护动物的思想观念,同时也为语文习作收集了素材。经过多次综合实践活动,我发现学生对科学实验更有兴趣,描述和记录更具体细致,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更加到位,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

在语文学习中还要加强引导学生课外对科技作品的阅读。教师要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从多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汲取科学知识,积极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让他们养成关注科学的习惯。如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资源,以及电视和电脑网络体验科技世界的精彩纷呈。

小学语文教学技能篇4

关键词:高职初等教育;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技能培养

高职院校的教育核心在于“知识+技能”,同时也算是一种独有的优势。因此,学生除了要掌握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外,还要进一步的掌握这些知识所对应的技能,以便获得综合能力的提高,这对于高职院校的整体发展和学生的未来就业都具有极为积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针对高职初等教育专业而言,语文教学技能是最为基础的内容之一,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让学生尽可能快的掌握课堂教学技能显得十分必要,这能够让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从整体上获得提高。

一、高职初等教育专业的基本概述

初等教育专业俗称为“小学教育”或“基础教育”,简单来说就是为受教育者打下基础的教育,是学生日后发展获得有利保证的教育,是文化知识积累的准备阶段的教学。一般而言,初等教育是指国家学制中的第一个阶段,所针对的教育对象是6~12岁的适龄儿童,它也正是国家整体教育所重视的关键部分。在初等教育中,我们从儿童开始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让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得到有效地发展和提高,令国家文化的整体水平得到稳定的提升,使国家轻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伟大目标。同时,初等教育属于我国义务教育的范畴,其根本目的是为人们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以便满足人们接受初等教育的基本权利。而就高职初等职业教育专业而言,它是初等教育者成长的摇篮,是初等教育得以顺利开展和发展的重要保证,特别是近年来高职院校发展的势头变得愈发迅猛起来,为社会输送了大量高质量的初等教育人才,使初等教育在教学改革的不断催化下迎来了新的发展。

二、高职初等教育专业的特点浅析

目前,就高职初等教育专业而言,其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职业性,即若要判断高职初等教育是否取得了成功,那么就需要看學生是否能够在日后的教育岗位上胜任相应的教育工作。在高职初等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中,要想培养出有用的初等教育人才,那么院校和教师必须先弄清楚初等教育的基本特性,找到初等教育的关键核心,从而对初等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实践能力、基础技能等方面的培养显得尤为关键。就目前的高职初等教育专业而言,教师需要考虑到小学阶段承上启下的关键性作用,切实落实初等教育上承幼儿园教育,下启中学教学的基础性过渡作用,让此阶段的教育体现出保育性和教育性的双重属性,让小学生在学习到有用知识的同时,也获得进一步的成长指引,这样小学生才会变得会学习、能学习、善学习。

另外,在高职初等教育专业职业性体现的时候,教师必须要将教学的技能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日后的教育生涯中能够将各项教学活动予以有序开展。换而言之,高职初等教育专业的关键在于“教育”,该专业的学生必须同时掌握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技能。从目前高职初等教育专业的基本发展情况来看,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都开始对学生的实践教学予以重视,其中校企间的合作变得愈发的频繁起来,但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是,初等教育专业所要学生掌握的是小学职业技能,这和其他技能的教育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故学校在对校企合作模式进行探索的时候,还需要注意到学生学成后从事教育工作对小学生起到的相关榜样作用,适当的将初等教育专业的教学能力规范性予以强调。这样一来,才能够使高职初等教育专业的教学内容设置更趋于合理,能够完全满足儿童学习的基本需求。

三、高职初等教育专业学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技能的培养

高职初等职业教学专业的学生若要能够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设计,那么就必须要先读懂小学语文教材,读懂整个教材表现知识的基本意图。目前,对于高职初等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小学教材的内容是日后教育工作推进的一大关键,若学生想要具备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能力,那么读懂小学语文教材就是其必须要掌握的能力之一。因此,高职初等教育专业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必须要让学生看懂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的基本意图,以便让后续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得以顺利实施。例如,教师在教学生进行拼音知识的学习时,教学的安排可以稍微的灵活一些,不要将拼音的声母和韵母直接展现在小学生的面前,而是将声母和韵母进行适当的拟人化,让二者愉快的玩耍起找朋友的游戏,使小学生在不知不觉间了解到拼音声母和韵母的拼写规则。

同时,在整个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学目标的设计是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因此,高职初等教育专业的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如何将教学的目标予以合理的设计,令学生开始懂得如何从整体上去把握整个教学的初步脉络,站在小学生的角度去对教材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进行分析和明确。也就是说,对高职初等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讲,他们需要学会如何去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地理解,以此来让整个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变得井然有序,这样高职初等教育专业学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技能才算是得到了有效地培养。

最后,高职初等教育专业的学生在了解了教学设计和教学目标的大致内容过后,为了让日后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其还需要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进行多元化整合,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能够得到有效地提高,使师生之间的联系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强化,给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总之,我们这里对高职初等教育专业学生小学语文教学技能的培养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研究,从初等教育的特点入手开始探索,然后再针对具体的技能培养进行了适当的深入,希望能够为高职初等教育的发展起到积极有效地促进作用,使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到初等教育之中,为未来教育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陈良菊

    参考文献: 

[1]黄丽华,廖智勇.高职高专初等教育专业学生语文教学现状分析——以识字教学为例[J].华夏教师,2015(9):90-91. 

小学语文教学技能篇5

关键词 交互式白板;小学语文;教学技术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1-0006-02

1 前言

随着当前信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各类不同信息化教学技术的不断推出,对于各类教学的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只有掌握各类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并且能够整合信息化教具和学具,才能够更好地推动教学的发展。小学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因为小学生只有掌握基础的识文断字能力,才可以为日后的文字组织和语言表达奠定良好的基础。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的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还相对较低,还不能成熟地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要做好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教师应抓好信息化教具的应用,交互式白板教学技术就是其中的一种。

2 交互式白板教学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关系

运用交互式白板,在日常教学中优化展示模式,让教学展示更加智能化,促进整个教学流程的便捷性。小学语文教学实际上有很多时候需要进行教学知识点的展示,比如对于小学低年级语文基础拼音、汉字,还有一些相关的图画、视频以及音频等内容,这些都可以通过交互式白板教学技术进行。当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对这一技术相对比较生疏,没有全面地掌握这些信息技术,大部分教学内容仍然依赖人工方式进行展示。实际上交互式白板教学技术为小学语文教学展示提供了非常多的帮助,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交互式白板技术可以将所有的信息都集中在一起进行展示 相对于传统的人工操作幻灯片教学展示模式,交互式电子白板能够进行一个综合性的展示,这个展示是利用电脑后端进行操作,在电子计算机监视器上可以看到相关教学资料的更迭和变化,更可以同时将音频教学资料、视频教学资料以及综合图像、文字等内容进行集中展示,所以在展示上更方便了小学语文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对课程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比较依赖教师将相关的内容进行展示,重点是通过色彩丰富的图像以及音频等,多元刺激学生感官留下的综合印象,这样才能够掌握到相关的知识。

交互式白板教学技术在调动教学趣味性方面有非常大的作用 小学生是比较活泼好动、充满好奇心的群体。如果是枯燥乏味的纯文字教学,是没有办法调动他们的兴趣的,而且容易导致学生对于语文学习失去兴趣,小学语文教学就会相对被动。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交互式白板教学技术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尤其是通过信息化的展示屏幕技术,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加多元的教学材料,更容易对相关的教学内容产生关注,由此提高整个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活跃程度[1]。

因此,交互式白板教学技术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交互式白板教学技术特有的教学资源集中性和教学趣味性,能够更好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小学生通过信息化的教学展示技术,更快地掌握到相关的知识信息,以此更快速地把握住相关知识要点,更好地调动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创造性。

3 交互式白板教学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深度应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用交互式白板教学技术,首先要具体分析小学语文的教学特性。因为小学语文是一门复合型的学科,不同于数学等学科有明确的定义或公式,因为有很多内容只能通过感性认知以体会的方式进行转化,所以在应用交互式白板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明确地把握这一项技术的以下要点。

首先,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分析小学语文教学在不同阶段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小学语文和白板教学技术的契合点。交互式白板教学技术是一种综合展示的信息化教学技术,而小学语文课程中有着非常多的内容,这些内容需要合理编排,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调整,使交互式白板教学技术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发挥出积极作用。例如:对于低年级的小学语文教学,交互式白板教学技术的应用要注重采用色彩多元化的图案,让学生通过图案掌握语文知识;对于高年级的小学语文教学,则是应该注重视频与超链接等技术的结合,利用交互式白板教学技术的多屏幕切换互动的形式,以超链接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其他方面的知识[2]。

其次,小学语文教师在运用交互式白板教学技术过程中,需要研究小学语文的其他信息化教学技术和交互式白板教学技术之间的互补关系。因为当前电子书包等技术的应用已经相当普遍,交互式白板教学技术是一种大屏幕综合显示的技术,相比于其他的信息化教学技术更具备直观性,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探索交互式白板教学技术本身的展示模式,让学生在采用白板展示技术过程中也能够进行便捷的学习,掌握好相关的知识。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了解教学展示载体中的视频、音频、图片以及文字之间的特点和关系,利用交互式白板教学技术进行综合呈现,吸引更多的小学生关注语文课程中的知识重点。

再次,交互式白板教学技术要与电子幻灯片技术综合应用,让电子幻灯片在电子白板技术呈现下更具备多元性。电子幻灯片以图片为主,没有真正意义上广泛采用多元化的技巧进行展现。有一些教师采用超链接等形式,让外部的一些教学资源能够引入课堂中,在交互式白板教学技术的支持下,可以如同点评文章一样对电子幻灯片中的内容进行电子化点评,任意圈画和加注。加上电子白板屏幕较为宽大,也可以同步播放一些其他的内容,比如一些视频或者两篇文章互相之间的比较等。这样一来,小学生W习语文知识的过程就更加具体化,不会出现切换过程中认知过程断裂,有助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保持连贯性[3]。

最后,交互式白板教学技术更可以进行白板互动答题。传统的小学语文在黑板上答题,只对小学生的整个答题结果进行点评。在交互式白板教学技术支持下,学生在电子白板上答题的整个回答过程,都能够进行逐步回放,方便小学语文教师了解学生答题的过程,从而分析学生答题中的各种问题,以帮助学生从思路到答题结果的整体规范化,优化教学效果。

4 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需要付出耐心与创意的过程,在交互式白板教学技术的支持下,可以更好地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帮助他们逐步厘清小学语文学习的思路,进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在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交互式白板教学技术和小学语文教学的充分结合,真正让交互式白板教学技术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发挥出积极作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李曰举.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华少年,2016(22):43.

小学语文教学技能篇6

1.学生要和现代教育技术融合。在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对于计算机终端的操控能力和对于网络教学的熟悉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语文课程教学能否顺利的进行。所以,在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必须要参考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发挥学生在语文课程学习中的主导作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学生进行课堂互动,增强对于语文课堂教学参与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

2.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要追求最佳效果。现代教育技术和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目的在于提升语文课程的教学效果。所以,在开展语文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寻找学生、老师和教材之间的契合点,使得现代教育技术和小学语文之间的整合能够产生最佳的效果。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依据语文课程教学的内容,选择恰当的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通过各种恰当的途径,运用有效的语文教学的方式,使得教学的内容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呈现,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参考小学生的特点和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的具体情况,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现代教育技术开展语文课程教学,提升学生语文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的过程中,同时也要依据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这样才能够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促进语文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

3.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要开展长期的探索。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要求老师要不断地进行知识学习,以便能够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小学语文课程和现代技术之间的整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主要是因为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和更新,掌握知识需要老师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另一方面学生所处的环境也在不断的变化,不同的社会环境下学生的状态和精神面貌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只有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知识的更新,才能够提高语文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技能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信息技术;整合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4-0260-02

一、前言

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背景下,要求教师不仅要对小学语文知识进行扩展,同时要重视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让学生能够在各种语文课程内容及学习方式相互渗透、有效整合的情况下,提高自身的视野和语文能力。同时学生学习语文内容不可局限在课本上,必须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语文资源,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所以,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二、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问题

1.教材主导地位严重缺失。随着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在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和演示上投入过多精力,而未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课程朗读也明显减少,教师使用教材次数也越来越少,导致课本价值无法得到实现。学生关注的不再是课本,而是绘声绘色的多媒体课件。同时,多媒体课件内容都是预先设计的,因而学生思想受到严重限制,而课程教材主导地位严重缺失,课程教学过于形式化。

2.严重束缚学生想象思维。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过于使用多媒体技术,盲目追求课程内容形象性,将语文课程向着美术化、音乐化方向发展,不仅会将语文课程文学性淡化,同时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想象思维[1]。语文作为一门语言艺术,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到语言想象情境中,能够将抽象化语言符号和文字转化成为一幅幅美丽的生活图景。若教师在语文课程教学中,未能引导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和阅读,盲目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讲课,将不利于学生语言领悟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3.未能发挥教师引导职能。教师作为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引导者,必须通过师生互动、合作学习及亲身感受等形式进行教学。但是一些教师由于过度依赖多媒体技术,常常借助多媒体技术讲授课程内容,导致教师引导职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对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率造成严重影响。再者,学生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多媒体投影中,导致师生互动、合作学习等活动越来越少,而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成效也差强人意。

4.助长了学生们不良学风。在信息化学习环境下,能够为师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但是也助长了学生不良学风,使学生产生投机取巧、思想懒惰的学习心理。由于很多教师教学课件是从网络上截取的,借用他人观点,而未对语文课程教材进行深入分析、思考和研究。教师这种不良行为,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观点,在教师提问时,未经思考就上网查询资料,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三、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利用多媒体技术,以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及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2]。例如,在《天安门广场》这一课时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选择与天安门相关的剪辑影像,并配以描写天安门广场的朗读文字,让学生们能够观看到天安门广场的红墙黄瓦、雕梁画栋,感受到天安门广场的庄严。通过以学生学习兴趣作为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点,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2.形象解析,增加教学趣味性。学生刚刚接触和学习汉字是很困难的,同时对字词含义较为模糊。在信息技术辅助下,能够将汉字制作成各种图像,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辨别字词含义。例如,在学习“歪”字时,可展示些不端正或者歪斜的物品图像;学习“看”字时,可展示一个人将手放到眼睛上,并观望远方的图像;学习“休”字时,则展示一个人依靠着大树休息的图像。通过这种演示性教学模式,能够利用生动形象的图像将汉字直观的表现出来,使得汉字学习更加的直观和简单,有利于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汉字含义,提高了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趣味性。

3.巧用技术,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通过信息技术,能够为学生提供相互交流、自主探讨、合作学习的环境,同时能够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3]。例如在《白杨》这一课时的学习中,为了让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白杨无论是在风沙气候,还是雨雪天气,无论是在干旱环境,还是在洪水侵袭环境下,仍然能够坚挺顽强的生长,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思维,对白杨进行丰富的想象,然后借助多媒体技术,将白杨不畏风沙、不畏雨雪的图像展示在学生面前。通过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让学生对白杨坚强不屈的品格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和创新思维。

4.合理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小学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过程中,要求教师必须明确课程整合契合点,多媒体课件必须将小学语文文学特征充分表现出来,同时注重信息技术应用合理性,才能将整合能效充分发挥出来。例如,在《观潮》这一课时的学习中,由于大部分学生从未看过我国钱塘江壮观的大潮景观,这时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们观看钱塘江地区的大潮景观,以将课文叙述文字转变成为直观的影像,并指导学生在观看影像的同时,对课文进行反复阅读和欣赏,并体会钱塘江壮观的大潮景观,感受优美的文学语言。

四、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整合,不仅有助于小学语文课程的深化改革,同时能够转变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要求教师要全面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对小学语文教学课程进行深入研究,才能确保小学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于喜玲.浅谈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整合[J].信息教研周刊,2011,9(03):85.

小学语文教学技能篇8

【关键词】语文课堂;生本理念;优化结构;提高效益

眼下,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又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更新了传统的语文学习方式,使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也发生了变化,并已被本校语文教师所认可,生本化教学日益引起重视。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恰当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思维习惯和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由此可见,运用信息技术创设语文课堂教学情境,设计应用语文教学资源课件,有利于全面优化小学语文高效课堂,进而科学有效建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创造性发展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一、我校小学语文生本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现状

我校全体教师努力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尤其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围绕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有益尝试和探究,语文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和经验。近年来广大语文教师自觉在尝试将信息技术融合到教学中来,并积极开展教学案例研究,适时解决了仍存在的一些学生语文兴趣不浓,学习效率低下,语文老师教学犯难等问题。本课题组将研究出知识性较系统的、对性较强的、操作性较易的融合课件成果,校本化推行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解决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不高的实际现状。

我校语文信息化与生本化教学案例研究,是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将小学语文零散的课程资源素材加工整合实践的一种定性式研究实践,是语文教师在小学语文融合实践案例描述分析的基础上,对其生本化教学案例进行深入理性的反思过程。研究中先须进入一种实践情境,来理性解释其融合资源的价值,并不是抽象地思考问题,来无依据地作出结论。具体内涵:一是在自然状态下的理性思考,而不是像实验室研究那样通过人为控制产生的结论;二是真实客观的思考,而不是一种想象的意念;三是案例研究法在讲究语文课程融合情境性的同时,又非常重视语文课程融合的过程性实践,即要对小学语文课程融合情境变化进行分析反馈,以了解课堂生本化教学效果变化的状态和趋势,从而把握小学语文生本化与信息化融合价值产生的整个变化过程。以使我校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既重视信息化教育理念的有效贯彻,又关注语文生本化教学课堂的有效建构,让小学语文课堂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实践中,优质高效,凸显特色。

二、我校小学语文生本化与信息化融合研究意义

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融合实践教学案例研究,有助于学生兴趣培养和自主探究,也有助于语文个性化学习和小语课程资源互动。为语文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提供了可能,也为学生终身学习提供了可能。优化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将教师和学生引向一个更为广阔的互动空间,使小学语文现代网络课件成果转化为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和手段。教师能创造性的教,学生能创造性的学,从而展示语文教学的无穷魅力,推动我校小学语文教学全面发展。同时充分利用了网络信息内容丰富、信息量大的特点,能使小学语文课堂实现横向与纵向的延伸,有利于开放式小学语文创新教学模式的建构。也能实现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实现应用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语文教学的校本特色。

其实践体现在:构建新型的语文教学环境,充分体现课题研究的先进性。教师能充分利用信息网络资源设计整合课件,通过校园专题网站为师生搭建一个语文资源互动平台。构建一种资源共享、合作探究等多功能的语文教学模式;探索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融合的相关理论和规律,促进信息技术教育与语文学科教学过程的全面融合。引导学生语文创造性学习,改变学生语文学习方式;提高语文教师教研整体水平,转化陈腐的教育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健康成长。通过课题研究使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更新,信息化技能得到提高,课堂教学的设计、呈现方式、方法的选择等得到优化,达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探究式学习和合作互动。自主解决语文学习疑难问题,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能力;以发展学生能力为研究目标。融合小学语文课堂,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探究,创新思维,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力求总结出一套适合学生终身发展、自主探究学习的模式和方法;推进小学语文校本教研发展特色。通过小学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融合实践,彻底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使教师角色改变、学生角色改变、教师备课、上课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改变。同时,继续深化语文教材改革和语文课程结构改革,推动我校小学语文教改,向纵深发展。

三、我校小学语文生本化与信息化融合创新实践

小学语文教学技能篇9

【摘 要】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的教学辅助手段相比较,辅助教学课件的制作难度要低得多,而且多媒体教学课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辅助作用更加明显。因此巧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有效减轻小学语文教师的备课压力,课堂教学效果也更加显著,有利于构建小学语文的“新课堂”。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语文;新课堂

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为小学语文课堂注入了巨大的活力,相比传统的教学辅助手段,现代教育技术具有更多的优势和更强的生命力。特别是现行的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注重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主体地位和作用。在小学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巧妙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极大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吸引力,有力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变,并进一步推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进程,切实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中进行辅助教学时,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发现:与传统的教学辅助手段相比较,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课件的制作难度要远远低于挂图、投影,而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辅助作用更加明显,教学效果也更好。因此如果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就能够有效构建当前小学语文学科的“新课堂”。

一、巧用现代教育技术,有效减轻教师备课压力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有效减轻教师备课压力。比如有位教师在教学《五彩池》一课时,用投影胶片绘制了“五彩池底”、“五彩池水”等图案用来帮助学生了解五彩池缤纷多彩的原理,用了一整天的时间,而且画废了多张胶片。有时画得时间长了,眼睛有点花,稍微松口气,手一抖就画废一张,还得重头再来。这位教师曾在事后向我倾诉其中的艰辛。而这种因为一个小小的失误就导致前功尽弃、功亏一篑的情况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时候基本不会发生。同样是教学《五彩池》一课,如果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课件,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数码采集设备把书上的配图直接存入电脑中,节约绘制的时间,另一方面绘制“五彩池水”(轮廓)时,电子绘图软件允许教师反复的修改和完善,这些都有效减轻了教师的备课压力。

二、巧用现代教育技术,课堂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课堂教学效果更加显著。以教学《秋天的雨》一课为例,运用传统的辅助教学方式时,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会使用投影或者挂图展示淅淅沥沥的雨幕中,五彩缤纷的美丽秋色。有的教师就绘制了多张投影片,其中一张绘制的是许多“小雨点”(水滴状空心图案)从空中落下来,另外几张有的是金灿灿的银杏叶,有的是红彤彤的枫树叶,有的是紫莹莹的葡萄串。教学效果也确实不错,但是因为没有动态变化,课堂气氛并没有达到顶峰,而且正如之前提到的,由于制作的数量和难度都不小,不仅画废了多张投影胶片,还耗费了三天的时间。这位教师的精神固然可贵,然而她的大量精力和时间都消耗在绘制投影胶片上,令人颇有事倍功半的感觉。

而另一位语文教师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辅助课件时,先是使用搜索引擎在互联网上找到了需要的制作幻灯片教学课件所需的枫叶、葡萄、银杏叶等图片素材,然后把它们一一插入到Powerpoint制作的幻灯片中,又自己用PowerPoint软件自带的绘图功能画了一个小雨滴,并通过“复制-粘贴”的方法把这个小雨滴变成了一片小雨滴,再运用PowerPoint软件中的“自定义动画”功能的加上一个动态效果。“秋天的雨”的教学辅助课件就制作成功了。后来这位语文教师又从网上下载了一首轻柔舒缓的钢琴曲,前后耗时不到一个小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气氛空前高涨,特别是朗读文中的经典段落时(课后需要背诵),因为有配乐,学生感到特别新奇,纷纷请求教师给一个朗读的机会,后来教师不得不临时加了一个全班齐读的环节,而这时有部分学生已经能够比较完整的背出该段文字了。这节语文课毋庸置疑是成功的。可见如果广大的小学语文教师能够巧妙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辅助教学,不仅能够保证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活动效率,还能极大地提高小学语文学科的课堂气氛。

通过一系列对比,我们可以轻松地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够巧妙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极大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推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有效的构建小学语文的“新课堂”。

参考文献

[1]张云龙,陈建东,叶东升.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实效性研究[J].学子(理论版).2015(3)

[2]陈兵.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整合模式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6(29)

小学语文教学技能篇10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 课程整合;阅读教学;乐学氛围

人类已进入了信息时代,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要求教师能从自己的学科教学过程中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帮助自己开展教学,把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这种“整合”教学方式的研究和实施,能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爱学、乐学,使阅读教学朝着特色、个性的教学方向发展。

一、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整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现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洋溢着现代生活的气息,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的内容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但对于语文教材中一些离生活现实、离这个时代比较远的内容,利用网络教学就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小学语文第三册中《活化石》这一课,学生谈到“化石”“恐龙的灭绝”以及地壳的运动,这些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上网查询资料,借助信息技术,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千万年的漫长时间变化缩短至几分、几秒展现在学生面前,把有趣、复杂的化石、复杂的地壳运动具体、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还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

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入时代信息,使之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相结合,能丰富学生的知识,能极大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开阔他们的视野。

二、信息技术与教学方式的整合――激感,开阔视野

学会学习已经成为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世界性口号。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自主学习空间小,缺乏活力。教出来的学生就好比碗里的鱼头,拨一拨,动一动,原本聪灵的个性必被扼杀。这样的学生怎能适应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怎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作为创新教学的尝试,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教学摒弃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将语文知识从空间和时间上向课外延伸,这样不仅能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其课余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例如:教学小学语文第四册《恐龙的灭绝》时,笔者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处理、补充,并以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上课时,学生提出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不能解决的问题,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利用课堂获取的资料和自己上网查找的关于恐龙的信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最后笔者不仅轻轻松松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而且学生了解了恐龙的很多知识。

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向信息技术和学科有效整合的网络信息领域,这种教学将会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能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个人的潜能,张扬学生的个性特征。

三、信息技术与教学之间的整合――烘托气氛,启发想象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课程体系结构之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注重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学生生活、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其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认为,要提高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效率,必须把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利用网络环境进行语文阅读教学,可以体现语文教学的开放性与丰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