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困惑十篇

时间:2023-07-28 17:49:07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困惑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困惑篇1

【关键词】 新课标 语文教学 困惑 探讨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很多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感到力不从心,甚至在课堂的驾驭上难以把握尺度,导致教学质量提高不大,倍感困惑。

老师们的困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教材表面知识不难,但教学要求的标准却很高,教材教学的内容与对学生的检测内容不相一致;②语文课堂的探究,收放的程度不好把握,究竟怎样上才算一堂好课,教师缺乏一致的标准。③新课标中的思想、目标和方法,教师们在教学中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④对学困生的转化难度大,花了很多精力,但效果不佳,而优秀学生逐渐产生厌学情绪。

1 给老师们带了困惑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一些

1.1 农村学校设施落后,信息闭塞。新课程的教学需要许多的学习资源,学生也需要。教师收集学习资源时间精力有限、条件有限,难度很大,学生更无从下手收集。另外,教师辅导用书缺少、新课程的教学经验不足,使一部分教师在课堂设计时感到力不从心,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把握上不准,因而造成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理想。

1.2 农村学校普遍缺乏标准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作指导。教师受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根深蒂固,短时间内无法从传统的羁绊中解脱出来。很多教师把知识目标的培养与能力目标的培养单一的割裂开来,对学生在自主探究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能力的要求认识不够。

1.3 农村学校的教师缺乏经常性、专业性的新课标培训和学习。由于新课程实施时间短,许多教师不能完整系统地吸收、理解新课程实施中的理念、目标及方法。他们经历的为数不多的几次课程培训和观摩学习,无法把新课程实施的理念、目标和方法很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

1.4 农村中学的学生生源情况非常复杂,很多来自偏远的村小,学困生数量多。他们理解能力差,对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感到乏味;为了照顾学困生,班级上的优生又得不到更优质的培养。因而使优生不满足甚至厌倦教师简单的鼓励和表扬,导致整个教学质量不高。

2 要消除农村语文教师的教学困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2.1 加大教育投入,真正实现教育均衡,让农村语文教师也拥有现代教育所应具备的设备设施。因为现代教育手段的使用能为教师提供收集资源的平台,弥补教育资源缺乏的不足。同时还能让教师从一张黑板,一支粉笔的传统教学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教材,研究教学方法和技巧。教师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为学生准备更多的资料和资源,弥补因学生家庭经济或其它条件带来的资源匮乏。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现代教育手段,学习借鉴教育发达地区的教学方法和技巧,用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弥补自己知识的不足和能力的欠缺,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以前人们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首先要有一桶水。”而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理念却有了更高得要求――教师要有与时俱进的源源不断的清泉,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否则,农村语文教师的困惑还将继续存在,甚至永远存在。

2.2 传统的教学模式,一度时期也曾为教育做出巨大的贡献,我们农村大多数教师就是接受的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教育,要让他们改变其固有的模式,关键得更新他们的教学理念。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语文课堂是“从学习生字词语,到阅读课文再到分段归纳段意,再到重点语段的分析理解,再到归纳中心意思的或主题思想”的一条龙服务,把学生教条式地引入对课文内容的肢解和把握,束缚学生自主探究和思维,根本不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更无从去实践。只有更新教师的观念,让他们认识到现代语文教学的目的和方法,并通过有效的课堂模式做引导,才能让他们消除困惑,从羁绊中解脱出来,投身到新课标的实践中去。

2.3 加大农村语文教师的培训和学习力度。可以制定很多行政措施,强化农村语文教师的培训和学习。比如,将教师推荐到比较前沿的学校跟班学习;引进学科带头人进行业务指导;定期组织课标研讨、教学竞赛等等。让教师完整系统地吸收、理解新课程实施中的思想、目标及方法,并熟练地应用于教学活动中。同时,增加农村学校的生均公用经费,提高教师的待遇,刺激农村教师工作热情,使他们自觉投身到教育改革的洪流中去,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更早、更快地与现代教育接轨,走出教学困惑。

2.4 针对农村学生生源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2.4.1 对村小实现资源整合,该撤的撤,该并的并。让有限的教学资源实现共享,让广大偏远地区的学生也得到优质的教育。加大对村小教师的业务培训和指导,让他们也更早、更快地接受新课标的理念,从小学起就打好坚实的基础,让学生不出现中学与小学脱轨的现象。尤其在“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另一方面不出现陌生和游离在外的状态。

2.4.2 让我们语文教师彻底消灭成绩观念,让我们的教师从成绩确定学困生和优生的传统理念中解脱出来。首先,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不要以成绩来衡量一个教师的工作业绩。其次,改革现行的考试制度,真正实现“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的目的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的评价方式。

农村语文教学中的困惑,具有普遍性。让农村语文教师尽快从困惑中走出来,有利于农村中学的语文课堂教学,有利于农村中学的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切实提高,更有利于农村中学的新课程的深入实施,事关农村教育的良性发展。希望有更多的个人和群体来关注农村语文教师,关注农村教育,让农村中学语文这块贫瘠的土地,结出累累硕果。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困惑篇2

关键词:新课标语文困惑 解决困惑 尝试

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我们共同的感觉是困惑大于收获,教书大于育人。这让我们每个老师都感到非常痛苦,我们的集体备课几乎每天都在进行,调整的意见与建议也是工作中每时每刻的命题,在集体的思考中,我们也做出了一些解决困惑的尝试,尽量将语文教学工作引向符合语文学科的正轨。下面就将我们的困惑与我们的一些解决困惑的尝试做一些简单的说明。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语文课的正常时数是每周四节,必修内容应该是四十个教学时数完成一个教学模块。36个学时学习,4个学时考试。而我校则安排了每周6节教学课时,1节语文辅导,并且为了新课标的顺利进行,原本开学后进行的军训也已提前到暑假完成,可是我们的必修一仍然完成得很粗糙,仅仅是因为有长假吗?我们在集体备课中总结了形成教学时数与教学内容的矛盾形成的原因有以下三个:

一是学生刚刚升入高中,教材将学生的已有水平设定过高。譬如必修一当中的大量长文教学在以前的老教材中比较少见。尤其是文言文中《荆轲刺秦王》和《鸿门宴》两篇的教学在我们的教学中各自都花了一周的时间,如果按照新课标教学建议中的教学时数来教,我们必须舍弃对学生(尤其是高一新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紧接着的《记念刘和珍君》和《包身工》篇幅更长,时代背景复杂,理解困难,如果我们教学中一味求快,恐怕学生连将课文读一遍的基本习惯都丢掉了。

二是学生的初中时代的“新课标”并没有形成固有的技能。我们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习惯更是大相径庭,这些都给理想化下的新课标教材教学带来了难以跨越的鸿沟,产生了令人痛苦的“教书就是教教材,赶课赶到人麻木”的教学现状,然而学生的学习现状要不要关注?如何关注?

三是教学目标的定位在教材编订上过于泛化。例如必修一的诗歌单元在配套的教学目标设置上为“意象与情感”,但是,如何理解诗歌的情感一直是诗歌教学中较为困难的一个知识点,如果只完成本单元的教学很容易,可是,学生的技能有可能并没有生成。

针对在新课标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的这些困惑,我们积极思考,展开广泛讨论,做出了一些尝试,有些能看到结果,有些则还要将评价权交给时间。

1.舍学案存个性:我们虽在炎热的夏天让每位高一的老师辛苦编写了必修一的学案,但是,开学后我们发现,学案的编写并不能适应我们的教学,我们主张将一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打通分配,各个击破,然而,学案的设计者的思路可能会给每个老师的个性课堂带来阻碍。另外由于缺乏经验,我们对学案的定位也有偏差,学案的习题量过大,题目略显陈旧,发放也不够及时,没能起到学案应有的作用。于是,我们果断弃用,将使用权交还给诸位老师,有利则用,无用则弃。我们统一认为,学校传统中的“一课一得”是与新课标精神不谋而合的,不必对已有事物亦步亦趋,更不必生搬硬套。

2.整合教材应该更大胆一些。针对新课标教材的新体系、新思路,我们要找到更符合我们的学生学习需求的新的教学思路。我们对必修一的教学进行了反思,在必修二的教学中我们在确定教学统一目标的前提下,将教材整合的权利交给每个老师,教学顺序与教学时数不做统一,但是必须完成必修二的教学总体目标。譬如有的老师将现代散文单元与古代散文单元进行了整合,有的老师则按照时间顺序对教材重整。教学的效率提高了,学生主体的地位得到了体现。

3.更尊重语文学科自身的规律。不论是多么堂而皇之的教育理论,只要高考不废除,就必须遵守考试定成败的游戏规则,在教学中,我们每位老师都尽可能尊重语文学科自身的规律。譬如,针对字音、字形必须多反复的学习需求,我们有的老师设置了常规作业,有的老师多听写,多检测。针对散文阅读的难点,我们的老师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光读,而且练。从语文学科的规律出发,找到更符合语文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困惑篇3

关键词:兴趣及积极性 教师的作用 课文的地位 多媒体 角色及修养

不知不觉间,我从事语文教学已经二十多年了,在这些年的教学中,我一直在试图努力寻求一条适合自己的语文教学之路,但一直到现在还没有找到让自己满意的方法,反而困惑很多。或许有些也是我们的共同的困惑。现将我的几点困惑归纳如下:

一、怎样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现在的学生学习主动性差,让老师牵着鼻子走,学生累,老师更累。老师想方设法的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创设情景似乎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可是久而久之,学生的兴趣就没有刚开始那么浓了,有时候就是流于形式了。如何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参加学习,真正提高学习效果,感受数学的美?

二、教师在课堂上应起何种作用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的主体,已形成共识。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什么角色,应该发挥什么作用呢?现在似乎很时兴教师做学生的尾巴,做课堂的主持人,起串联过渡的作用。这种做法是否符合课改的精神?很多教师对学生不管是否独到、是否有道理的见解,所做的只是一味叫好或廉价的赞颂。这对过去教师一言堂大搞话语霸权的做法是一种反动,但似乎又走到了问题的另一面。据说,这样的做法,是为了尊重学生理解和思考的权利,是为了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不同于别人的独特的见解,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果是幼儿园,这样做还说得过去。先让学生敢说敢想,不要给学生思维套上一个个框子,本意是好的。但作为一个中学生,如果还只是满足于让学生敢想敢说而不追求说的质量和思维的质量,要求恐怕太低了吧。如此下去,我们培养出来的将是一批敢说话,却不会说话,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却只是说一堆废话或者胡搅蛮缠的“人才”。不错,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但并非所有的答案都对;所有答案都可以,也并非所有答案的质量都一样好。一个中学语文教师,如果不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质量,发挥教师的作用,尽教师的责任,那实在是一种罪过。培养出唯唯诺诺的学生是罪过,培养出信口开河、满嘴胡说的学生何尝不是罪过呢。廉价的歌颂对于有一定认知水平的学生,尤其是有点思想的学生,即使不以为你是在调侃,是在恶意嘲讽,也是没有一点益处的。

三、怎样确定文本的地位

文本即通常所说的“课文”。文本在阅读教学中至高无上的地位,已形成共识。但怎样确定文本的合适地位呢?是否文本由至高无上的地位一下子就成了可有可无的点缀,成了阅读教学引入话题的引子了呢?

县市教研员下来听课,我们通常是这样来上课的:三分之一的时间花在有关文本的阅读教学上;三分之一的时间花在拓展阅读上;三分之一的时间花在模仿写作发散思维训练上。至于语文优质课竞赛,那就更热闹了。又是多媒体,又是学生上台表演课本剧,甚至花七八分钟让学生讨论与课文并无必然联系的材料。四十五分钟看录像听歌跳舞画画似乎什么都有,惟独语文没有了。这样上课,这样的手段对文本的解读、对语文素养的提高究竟有多大作用呢?一位优质课获奖老师在上唐朝诗人王维的《使至塞上》时,花去近十分钟让学生绘画以表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为什么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诗句的意境呢?难道语文课不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文本解读虽然不是阅读教学的唯一任务,但阅读教学总是以一定的文本作为载体展开教学的。把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放到一个可有可无的次要位置,随心所欲地安排教学内容和过程,是不是走入了语文教学的另一个误区?

四、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对待多媒体

现在的课堂教学,似乎没有现代化手段就是一节不成功的课。所有的优质课比赛中,没有不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大多数老师都会认为课件用的越花哨,课就是成功的。在这里,我很困惑:课堂教学中老师能代替的、生活中有实例的,有时候只需要一块小黑板就可以达到目的,需要用多媒体吗?是否应该把“应用多媒体”作为评价一节课好坏的一项标准?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对待多媒体?多媒体在哪些情况下适合为教学服务呢?

五、关于“语文教师的角色和修养”的困惑

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我们的语文教师应该像于漪、钱梦龙等特级教师那样,不仅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先进的教学理念、纯熟的教学技巧,而且要有高尚的师德、进取的精神、无私的爱心。诚然,教师的修养是决定语文课质量高低的关键。一个出色的语文教师应该有:

一手好字,满腹诗书;一笔好文,满腔真情;一颗爱心,满面春风;一个性情中的“真”人。难道真的做到了这一切就成功了吗?!

六、关于“如何做一个精神领袖型的语文老师”的困惑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困惑篇4

关键词:语文 课堂合作学习 教学策略 学生主体地位

新一轮课改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目的在于,给孩子们提供他们所需要的观念、能力、精神、品德、习惯等,也就是培养他们能毕生教育自己的品质。创新教育,改变了以往的学习方式,对人才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一种与新课程、新教材相适应的新教学组织形式正被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认可与实施,这就是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使我们过去沉闷的课堂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能很好的解决,不仅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也影响语文教学的质量。

一、新教学理念下,语文合作学习面临尴尬

合作性学习主要在课内进行,是以小组为主体进行的一种旨在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教学活动。它是以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问题的解决。生生互动的形式,凝聚了集体的智慧,“人人教我,我教人人”,学生在平等的氛围中对话,有利于优势互补,缩小个体差异。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主要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合作学习还有助于教师因材、因人施教,并由学习主动积极者带动学习被动者,共同参与,有利于实现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随着新课标的实施与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合作学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愈来愈受到重视。

虽然新教学模式下,合作学习能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但是目前合作学习仍遭遇很多尴尬。

(一)大班教育制约合作学习效果

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在讨论中“倾听”、“交流”、“协作”、“分享”。大班授课,学生分组讨论,在有限的课时里,学生只有很少的机会发言。加之语文课程内容缤纷多彩,“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莱特”,学生的见解也是各不相同。大班授课时,教师很难让每一位学生起来发言,而发言者也很难代表每一位小组成员的看法。

(二)传统的学习方式,制约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习惯了传统的学习方式,等待接收信息,接受知识,这便使得合作学习的开展更加艰难。从根本上来说,学生没有积极性,不能主动的去寻找问题,分析问题,共同解决问题。更严重的是,学生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长此以往,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便完全由授课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能力决定。

(三)学生能力参差不齐,合作积极性不一

每个人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都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从小便体现出来,在学生入学之后,这种差异表现在学习成绩上,于是出现了优秀生与“学困生”。对同一问题,思维较敏捷的同学很快就能得到答案,理解到位,而那些思维能力差的学生,则需要相当一段时间来领悟,理解。小组讨论中,优秀生往往是领军人物,“学困生”则只是倾听者。久而久之,“学困生”变成了忠实的听众。讨论的过程中,“学困生”能想到的,优秀生往往都能想到,而优秀生想到的,学困生却不定能想到。在小组间分享时,发言的,一般都是学习成绩较好的。整个研讨的过程,“学困生”的“戏份”就很少了。除了这两种学生之外,剩下的便是中等生,他们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合作教学的成败离不开他们的积极参与。中等生较容易受到教师的点拨,接受知识的能力强。在合作教学中,中等生的积极性较优生弱,较“学困生”强。

(四)教师工作不到位

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没被发现的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成败,关键还是在教师身上。受专业知识的限制,有些教师对学生合作学习理论与实践了解不充分,或是教师对学生合作学习的程序、方式、方法、策略考虑不够周全,加上教育观念落后,依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一堂课下来,基本是教师一人在讲,学生都是被牵着鼻子走,根本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一些教师在运用合作学习教学方法时,只是走个形式,把学生简单分组,布置问题,然后学生只是各自埋头做练习,或是教师提的问题不新颖,不能激发学生讨论的兴趣,合作学习形同虚设。

二、新形势下,合作学习对教师的新要求

“语文课程的阶段目标是三个维度和五个领域的交叉点,纵向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是隐形线索,但是根本性质。横向是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写话、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领域,是显性线索,是具体设计。每一个目标都是三个维度和五个领域的交叉点,都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新形势下,为更好实现三个维度和五个领域的教学目标,合作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语文教师要做好角色转变与职责重构:

(一) “饲养员”到“牧人”的过渡,满堂灌到学生自学的引导者

为了让鸭子快点长大,饲养员可以不停的喂其食物。这种鸭子只是在不停的疯长,而肉却是最不可口的。而如果是将其放养,则生长慢,但是非常可口。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必须要从一个不停灌输知识的“饲养员”向引导学生不停寻找知识粮食的“牧人”转变,做学生自学的引导者。合作学习便是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共谋集体发展。

(二) “传道授业解惑者”到制造“困惑”者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这是传统的语文教师的职责,为学生解答难题,破解困惑,让学生接受更多的知识。所以,传统的语文教师,是一部万能字典,是一部百科全书。这样,学生只是单纯的从教师那学到了知识,当遇到不懂的问题时,最好的方法便是翻字典,找百科全书。貌似这是理所当然的,但却是难以接受的,因为这样的话,学生就永远没有独立性可言了。教师也就永远是高于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也就永远无法实现,更不用谈社会的进步了。合作学习的教学,要求教师是给学生制造“困惑”的人,让学生在困惑中寻找答案,完成学习目标。

(三) 从“看分数判学生”到“看学生求发展”,当好判官

语文教师在课堂合作学习中,要充当好裁判的角色。传统的好学生的标准是成绩优异。现代语文教师应该平等看待每一位学生,不管成绩的好坏,在课堂上,每一位学生都是主角,教师应该对他们的表现予于正确的评价,不能因为成绩差就把他们的观点一棒子打死。新的学生评价是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发展。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困惑篇5

在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的前提下,中国的新课程改革的脚步也在不断的向前迈进,总的来说,中国小学课程的教育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然而,由于中国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过大,各地的小学语文教育改革仍然存在着诸多的困惑,由于这些原因,小学语文课程的改革方向极为不确定,包含了巨大的易变性。本文就小学语文的新课程改革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对其中的困惑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并指明相关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语文课程改革;困惑;方向

在中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中国的小学语文教育改革也处在如火如荼的开展过程中。然而在此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小学语文老师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经过改革的当下的小学语文课程,如果再继续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会对学生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产生不良的影响。所以,更多的小学语文老师开始对现在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同时也对小学语文的课程改革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然而由于各方面的困扰,比如传统教学方法、学校资源等方面,阻碍了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实现。因此,本文结合当前小学语文的教学实际情况,对小学语文课程的改革进行了分析。

一、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成效简析

(一)人性化教材的实施

从我国之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中不难看出,各类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不灵活,内容晦涩难懂,不适合小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老师在语文的实际教学实践中,知识的讲解过程不具有开放式的特点,学生对于语文教材的真实感受就是极度枯燥与乏味。而新版的湘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与过去相比,多了一份对于学生实际接受能力的关注,教材中的语文知识点不再晦涩难懂,而是与实际生活更加融合,和以前相比增加了语文实践活动,通过开展语文的实践活动,不但加强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了解,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健康发展。

(二)老师角色的改变

老师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中,往往是课堂的主体,并且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不存在双向的知识传输。在语文课上,学生必须遵循老师的命令,按照老师的意志进行小学语文知识的学习。在这种状态下进行学习,学生的知识转化率得不到提升,教学效率得不到提高。在进行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以后,在小学语文课上的学生的主人公地位得到了保证,一切教学活动都以学生作为主体,提高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小学语文老师作为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引路人,给学生们提供必要的帮助来让学生更好的学习。

二、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存在的困惑

(一)小学生不具备足够的能力

我国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标准明确表示,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老师要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人公地位。然而,在中国流行已久的应试教育观念不单单在学校管理人员与老师的脑海中根深蒂固,同时对学生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我国现阶段的小学生大部分都不具备进行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与意识,更不用谈主动地去学习了。在这样的教育状况之下,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变,恢复学生的主人公地位,仿佛给了学生雷霆一击,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反应,就很难去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不利于有序顺利的推进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

(二)教学资源能否支撑课程改革

在进行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老师被要求能够灵活使用现代教学设施对学生进行授课,用丰富的教学资源作为开展教学的基础,开展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实践过程。然而,我国的现代教育与其他国家比起来发展效果并不是很好,老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并未灵活使用现代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现代教育的先进理念得不到完美的贯彻。现在的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虽然快速,但是还是有一部分地区发展不协调,经济的不到快速的发展,导致当地教学设施跟不上,学校的硬件设施的升级更无从谈起,因此,受此影响,小学语文的改革必当受到影响。

三、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方向

对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有了充分的了解之后,笔者对日后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方向提出解决困惑的相关解决方法。

(一)以学生为中心,树立当代学生教育观

由于小学生个体不同,所以每个人在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智力高低等方面都存在着非常大的不同之处,所以,每个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也是有所高低,各有不同,老是想要推进小学语文新课程的改革,必须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与帮助,让学生成为语文课上的主人公,带每个学生如同自己的孩子一般,给每个学生充足的空间,激发学生对于小学语文的兴趣,给他们学习的强大动力提高小学语文课堂上的教学效率。

(二)完善教学评估机制

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学校必须把本校的情况育改革情况进行融合,建立健全新的教学评估制度,让学生有评价每个老师教学过程的平台,让每个学生提出自己对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宝贵意见,能够进一步对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进行优化调整。

四、结语

在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不断前进的情况之下,小学语文老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传统教学思维进行创新,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推动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

作者:汪小兰 单位: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严塘镇汪家冲完全小学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困惑篇6

李鸣晓

尊敬的杨桦老师、各位语文教育界同仁:

大家上午好!

我是宁国中学高中部语文老师李鸣晓,非常荣幸能代表此次阅读教学论坛高中组做主题汇报。下面,我将从现状、困惑、尝试、建议与规划五个方面反馈我们小组的讨论心得。

此次相聚在一起的高中语文老师,来自浙江及安徽的各地市,学校几乎涵盖各类型,从省示范至普通高中、职业学校、民办学校等齐聚一堂。在交流后,我们普遍达成当下语文教学现状的共识:一是应试教育模式影响巨大,语文的审美性、人文性在冲击高考分数的模板式教学下很难得到体现,语文教师心急如焚却无力回天。二是基于学科特点,语文学科在高考中很难拉开差距,各类学校中均有语文是“后妈生的”的感觉。有好事人为高中各学科排位:数学第一,理综文综第二,英语第三,语文最末。而在此情况下,学校的行政偏向性,班主任的重视程度都让语文学科走入不起眼的脚落,漠漠心伤。

我们全组老师讨论时无可奈何却又想力挽狂澜,是以在交流中形成诸多困惑点,特向杨老师及北大语文研究所提出:①从学校高考升学率角度考虑,如何在不影响整体成绩的情况下,让语文科目受到重视?②从日常教学角度思考,阅读欣赏与试卷训练所获成绩不成比例,高考能否发挥指挥棒的作用,从评价机制上改变这种现状?③从教师成长角度考虑,如何练好语文教师内功,且能在指导学生过程中得以彰显?④从学生发展角度思考,学生读书兴趣如何引导?如何让高中学生在短期时间内感受到实效?

此次为语文阅读教学论坛,单就阅读教学而言,我们小组又有以下困惑:①教材与配套读本如何协调处理?②阅读教学单独的评价体系怎么建立?③阅读教学实践的优秀范例又在哪儿?

我们的困惑太多,作为高中语文教师的困惑实在太多。其实,我们都曾努力尝试过。在小组交流中,我们看到了浙江省的学校阅读课已开展多年,且已形成一定体系;安徽的合肥一六八中学等已将阅读课纳入高一范围。以我所在的宁国中学高中部为例,我们学校在09年分层教学后,14年借鉴江浙模式,开始将阅读课纳入高一及高三必修课程,并开设了二十五门选修课,其中包括《动漫·游戏与文学》《大师的爱情——民国那些神仙眷侣》等阅读欣赏型选修课程,初步尝试走班教学。我们努力的去做,正如小组中孙凯老师所说:“做该做的,做能做的,找到理想与现实的平衡点。”

也正是基于此,我们才惶恐地向北大语文研究所提出一些不成熟的建议:能不能从深度广度上加强对我们一线学校切实的指导,如开设教师及学生阅读的书目,给阅读以具体操作的指引;又如提供阅读评价表格,方便直观评价师生阅读效果;再如及时分享高考的前沿信息;还有更宏大遥远的念想,如高考语文考卷的调整以使阅读及阅读教学的作用真正得以显现。

我们一线语文老师知道,路还是要靠自己走出来,我们只是希望杨老师和北大语文研究所能成为这条路上的明灯,指引我们少走些弯路。

最后,向大家汇报一下高中组的初步规划:

我们拟定从教师成长与学生成长双方面入手,达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新高度。教师角度,拟定依照北大语文研究所开出的书目,每月从中挑选一本教育教学名著精读,在QQ群中写下点滴感悟,一年后形成文集,力争出版;同时加强交流,不定期安排组员赴某校交流;此外,已先行的学校或个人随时在群中分享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学生角度,拟定用成果展示的方式将学生阅读效果呈现在组员面前,研讨改良,最后形成跨学校的学生文集。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困惑篇7

【关键词】中职语文;分层教学;模式

不管是“普教”还是“职教”,语文都是基础学科,是“打门锤”,随着社会技能型人才的增多,各个企业单位对于技能型人才不单单只是看重技能水平,更加重视人才的综合素质, 中职教育中,由于学生基础文化知识水平比较低,并且学习方法和能力表现一般,所以语文对于学生文化知识积累以及综合行为素质的教育有着重要作用。

一、分层教学的提出

分层教学法的理论依据自古有之,如“因材施教”、“量体裁衣”等,在国外也有一些代表性的学者,如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等。分层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和发展潜力的差异性把学生分层的教学方式,按照不同学生的层次,有区别地制定具体的目标,科学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变换教学方式、控制教学进度,精心设计各层次的作业,摒弃统一的评判标准,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

二、中职语文教师教学中的困惑

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普遍感觉语文课越来越“难上”,不但是学生基础薄弱这么简单,而且学生对基础课本就没什么兴趣,使得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诸多困惑。

(一)困惑一:基础差,跟不上

中职学生的语文水平往往都很差,在课堂上往往是跟不上老师节奏,语文老师往往感觉是“自娱自乐”,无法带动学生,学生也无法和老师互动,最终老师也就出于无奈“照本宣科”,学生也是“应付了事”。

(二)困惑二:不感兴趣,不想学

有些学生认为选择了中职学校,只要把专业学好就行了,对于像语文这种基础课不感兴趣,甚至会出现故意破坏课堂秩序的现象,教师在课堂上花大量时间批评教育,管理课堂秩序,但此类学生,更易叛逆,且习惯成顽疾,很难改正,严重者还会与教师发生冲突。

(三)困惑三:教材单一,针对性不强

中职语文教材往往是通用版,各个专业都一样,这就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不强,虽然通用版本难度小,内容简单,但是职业教育有其特点,例如让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天天学“诗词歌赋,古文言文”,他们绝对不感兴趣。

三、中职语文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一)“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潜能,努力达到学习目标。

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艺术是一种创造,教学方法的运营不是一种机械运动,是教师富有个性特征的创造性劳动。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应该尊重教学规律及人的认识规律。按照不同学生层次,最大限度地维护学生自尊心,树立学生自信心。有区别地制定具体目标,科学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依照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规律,渐进的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进而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努力达到学习目标。

(二)分层教学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转变原来一味单向的“教师讲解灌输,学生听取收录”的课堂运作模式,而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倡导分层教学模式,把学生的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求学,提高教学质量,让语文教学能更好的为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增强中职生职业竞争力的客观要求

美国教育家华特曾经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可见,语文科的综合性非常强。中职学生进入中职学校、选择专业,接受中职职业教育,以实习就业为目标。在三年的中职教育中,语文课是中职生必修的文化基础课,Z文能力主要是指理解文字的能力、运用语言交流、创造的能力,它在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四、如何进行中职语文分层教学

本人通过的长期的工作实践和结合我校从德国引进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对中职语文分层教学提出以下初步探讨。

(一)根据专业和兴趣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班实施分层教学。

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和将来的就业方向,学校制定不同的语文教学计划,正确引导学生分班,班上分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普遍使用小组讨论、总结性发言或演讲、相互评价与评论等方法。

(二)结合就业、针对专业开设“多选一”的语文课,实施分层教学。

中职学生不仅要学好技能,各方面综合素质高更是企业和公司更看好的,所以就要求我们老师培养的中职学生不仅动手能力强,还要会动脑。所谓开设“多选一”的语文课,就是针对学生除了专业知识另外的某一方面的特长或者说针对学生就业所要设计到语文方面,开设的“选修课”。

(三)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利用校园各种文体活动,扩展课堂教学内容,达到分层教学目的。

利用校园活动的平台,组织和建立如文学社、校园舞蹈队、校园广播站、校园艺术团、校园书法协会等等文体团队,语文老师要参与策划和组织,并结合课内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让学生找回自我,建立自信。语文老师要协助学校团委和学生会每年举行各种文体比赛,优秀的作品或节目要走出校园,参加市里或省里的比赛,不仅能取得荣誉,也展现师生风采。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如何解决教师生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困惑”?科学合理地运用分层教学,结合分层教学的原则,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针对性的、分层次的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对于学生掌握职业技能,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以及今后的就业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困惑篇8

一、加强义务教育新课程学习,更新教学理念。我校英语组开展了对《英语新课程标准》的系统学习。使英语教师对新课程的理念有了正确的认识,我校领导还派送英语教师到杭州、北京等地进行新课改培训,更新了教育和教学理念。通过学习,使英语教师了解到英语课程标准的制定是以当代世界最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思想,以素质教育和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的,根据外语学习的规律和我国外语教学发展的现状和需求,力求从英语教学的目的、内容、实施、策略、手段和评价等方面进行重大改革,使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有了较大的提高。

二、通过学习。英语教师认识到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在教学行为中的角色发生了重大的改变,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了促进者,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和引导者。教学成为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意味着人人参与英语交流和平等对话,互相合作。课程变成了一种动态的、发展的、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三、通过学习,我校的英语教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校多次在市级英语竞赛获得好成绩。我所带的班级在初一时获得全市英语统考第四名,初二获得全市英语统考第二名,初三毕业获得全市英语第一的好成绩。

四、通过几年的教科研活动和竞赛活动。教师更好学了;师生关系密切了;学生思维更活跃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得到越来越多的普及和推广,尤其是我市教育局带领广大教师学习洋思、杜郎口教学模式。素质教学得到推广和提高。

但也存在很多问题与困惑,特别是农村初中的英语教学,广大参与课改的农村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碰到的问题与困惑特别多,如:拔尖的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都比同级的学生高出许多,但差生所占的比例也比以往高,洋思、杜郎口教学模式很难推广等等。尽管新课改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新课改困难重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人在参加英语教研活动中和其他英语老师的交谈中发现有些问题与困惑颇具代表性,现将其列出,并提出解决对策。

问题与困惑一:小学与中学的英语教学严重脱节

我校小学三年级以上全部开设英语课。但我校下属四个分校无英语教师,我校为了照顾到这一情况,也就只好在五、六年级才开设了英语课程。这样小学生进入初中之前就已经学了两年的英语,初中英语老师往往对他们有较高的期望值,认为他们已有一定的英语基础,能顺利地适应初中英语学习,但实际情况却不尽如人意,大部分学生对英语没了新鲜感,有的甚至养成了一些坏习惯,如:书写不规范、发音不准确、用汉语注音等,这一切给初中英语教学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经了解得知:在小学,英语没有得到学校和家长乃至学生足够的重视,小学的英语课开设流于形式,每周只有两节,而且经常被语文、数学占用,时间上没有保证;师资严重不足,可以说在农村小学开设英语课的条件还不够成熟。

对策:

1.条件不成熟不开课。

2.严把教师关,引进英语科班出身的大专毕业生。

3.市教研室要经常深入课堂听课、进行业务指导和开展教学观摩和教研活动。

4.保证英语课时,小学每周三节,初中每周五节。

问题与困惑二:教材的内容多,语法较零碎,操作难度大

我市选择的初中英语教材Junior English for china,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们发现这套教材对农村中学来讲,起点较高,学生上七年级后,仅仅是英语词汇量方面,就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一大障碍,使他们对英语学习抱有畏难情绪,而且语法较零碎,不成系统,教学中难度较大。再加上不少单词太长、拼写太难,对于刚上七年级的学生来说,记忆起来实在太费劲。这无形之中给教师的教学增加了新的压力。由于学生单词记不住,老师要花大量的时间来教单词和复习巩固单词,老师就只能在赶进度中上完课程,两极分化提前发生,落后面越来越大。

对策:

1.认真研究英语教学大纲,对大纲不要求的词汇,不当作考试内容。

2.学校应适当增加英语课的节数。

问题与困惑三:评价体系陈旧落后,使教师在新课改中缺乏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

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评价理念理顺了教学与评价(考试)的关系,使评价的内涵得到极大扩充,评价不等于考试,考试只是评价的手段之一。更主要的是要“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但事实上,几乎所有的学校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都以其所教班级的考试成绩作为最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标准。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接踵而至了,由于学校评价教师只看学生笔头考试成绩,只重考试结果,甚至把这作为教师评选先进的最重要的衡量标准,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能想尽一切办法去提高学生的笔头考试成绩,这样一来,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也就难上加难了。上面评价教师的尺度又直接影响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因此,不少教师都感叹:新课改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与工作压力,与以往相比,换汤不换药。

对策:

1.根据不同年级,听、说、读、写,采取不同的分数比例。

2.统考应有口试题目

新课改的实施应听听下面基层教师的心声。新课改如果不多站在教师与学生实际情况这一角度看问题,不多站在贫穷、落后、偏远地区的角度看问题,不解决诸多表面的或潜在的问题与矛盾,要想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确非易事。稍有不慎,也许就会使一批教师和学生成为新课改的牺牲品。英语新课改要取得全面的成功,要真正获得全体英语教师的积极参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努力培养学生自学、爱学、好学的兴趣

(1)尽可能多地使用直观教具,声光资料。在课堂上,直观教具、声光教具是一种“新异刺激物”,它的出现形成了一个令人神往、饶有趣味的教学场景,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当然直观教具的使用必须恰如其分,避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2)恰当运用语言策略和非语言策略,对外语教学者们来说,语言是进行教学的武器,也是组织学生注意的工具。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要规范、语音要准确、语调要标准、语速要适中,使学生置身于较地道的英语气氛中,这样才会激发并使学生保持兴趣。与此同时,辅之以身体语言,如眼神、手势、面部表情等无声语言以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

(3)为学生创造大量参加语言实践的机会。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不仅可以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加大教学密度、深度和广度,强化和巩固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当然,操练一定要精心组织,形式要多变。操练形式中采用:the whole class work ,individual work ,pair work, group work ,team work ,row work ,open pair work 等。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注意会自始至终指向和集中于他们的学习活动。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困惑篇9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翻转教学;学习任务单;自主学习;设计;应用

从Unit 4 Earthquakes中节选Period 2 Reading来探讨如何有效设计“学习任务单”,其中主要从学习指南、学习任务和学习困惑等三个部分着手开展探索设计。

一、设计学习指南

(一)课题名称

“人教版高中必修1Unit 4 Earthquakes Period 2 Reading”。

(二)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阅读学习,认识地震对城市的毁灭性破坏,了解唐山大地震以及救援等有关情况;(2)通过阅读学习认识道理:能了解并认识地震前的预兆,提前做好准备,获得求生的机会,减少或避免不必要的损失;(3)进一步掌握必要的阅读方法与技能;(4)学习掌握本课中的重要词汇和短语、典型表达方式、重要语法结构。

(三)学法建议

“自主阅读;精泛结合;适当借助相关辞典工具和资料;在线初步交流”。

(四)学习预告

活动形式一:展示和分享(小组代表展示成果,共同分享学习收获);活动形式二:交流和探究(①教师巡视,小组交流;②解答小疑问,记录疑难问题;③加强小组合作,鼓励释疑解惑);活动形式三:检测和点评(随堂训练,小组互评,教师点评);活有问剿模鹤芙岷吐涫担课堂小结,审视易错点)。

(五)学习资源

(1)教科书必修1Unit 4 Earthquakes;(2)教学微视频;(3)互联网络、微信、QQ、短信以及其他可利用资源要素。

二、设计学习任务

优化设计学习任务是“学习任务单”的主体部分,学习目标的达成主要靠学生自主自觉完成学习任务来体现和保证的。

如,针对Period 2 Reading教学要求,设计了学习任务:“认真观看微视频,并结合课本阅读材料以及自己的有效学习资源,努力完成任务:‘1)Try to remember these important words and phrases,and know the meanings of these words and phrases:earthquake, quake, well (n.) , million, event, pipe, burst, nation, canal, steam ... dig out, a (great) number of, run out of, think little of... 2) Try to remember these Key sentence patterns(重点句型): ___________ the world was at end;Everywhere they looked nearly everything was destroyed;__________ hope was _______ lost. 3) Learn to use some reading strategies such as guessing, key sentences, skimmimg, scanning and so on so as to get the main idea and find some detail information of the reading quickly. ’”

教师在设计学习任务时,必须让学生能在明确的具有层次性和梯度性的任务要求和学法建议的指引下达成目标;同时又要引导学生在完成各个任务的过程中适时对照自己的阅读学习情况。

三、提出学习困惑

提出学习困惑是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后的重要一环,是对自己学习的有效反思和总结。如,在Period 2 Reading这一课时自主学习后,笔者发现学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学习困惑和建议,有的学生提出了自己在英语词汇和短语的积累上很薄弱,在英语语音读法不够到位;有的学生提到自己的英语阅读技巧较差,在guessing、skimmimg、scanning等方面能力不足,把握英文篇章和段落的主要意旨和关键句词的敏锐性差……这些都表明了学生真正融入了自主学习进程中去,获取了难得的心得体会。

四、应用建议

(一)要防止“习题化”倾向

“习题化”倾向是“学习任务单”设计活动中必须注意的问题。如果将“学习任务单”变成了“导练单”,失去了利用精简有效的典例训练来测试学生自主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问题的积极作用。

(二)要始终关注的核心

“问题”是我们在阅读翻转教学前后必须始终关注的核心。科学设计“学习任务单”,目的在于通过引导学生有效利用“学习任务单”,由自主自觉的阅读活动中发现自己的学习困难或问题,并积极准备“带好问题进课堂”。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困惑篇10

1. 学生自身存在着不足或缺陷

(1) 部分学生智力开发比较晚,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比较差,学习效率相对于其他学生较落后。这些学生的思维和理解能力显得迟钝、缓慢,常常被指责为“脑子不开窍”,在观察、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认知能力方面,比别的学生要慢一些,部分学生在英语的读写、记忆方面困难比较大,对已经掌握的英语知识也不太善于变通运用,死记硬背,很难跟上其他学生的进度。

(2) 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佳,学习目标不太明确,对待困难没有克服的信心,对学习也是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有的学生在学习的起步阶段,一开始就掉了队,导致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听课十分吃力,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时间一长,更加丧失学习的信心,害怕上英语课。

2. 教育水平、师资配备和教学环境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影响

(1) 英语学习环境不佳。目前,我国大部分小学都开始了英语课,但是,在一些经济比较落后、办学条件比较差的地区,英语课依然未受到社会和教师及家长的重视。有些地方,学生在读初中之前,从未接触过英语,对英语知识一窍不通,这也是造成初中英语学困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2) 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素质有待提高。有些英语教师只看重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对学困生不管不问、漠不关心,使得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成绩越来越差、自暴自弃。而有的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育手段简单粗暴,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由讨厌这个教师,转变成讨厌英语这门学科,导致厌学心理。还有一部分教师,教学目的就是单纯地完成任务,不能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把授课内容满堂灌给学生,教学气氛单调而又紧张,学生丝毫感觉不到学习的乐趣,慢慢地就不愿意听课学习了。

二、 转化英语学困生的策略

1. 情感策略

(1) 教师应从内心接受学困生,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彼此信任、融洽的关系。师生关系的好坏程度与学生的学习兴趣紧密相连,学生有可能因为喜欢某个教师,而对该学科产生一种强烈的学习兴趣;也有可能因为不喜欢某一学科的教师,而产生厌学心理,这叫做感情迁移。因此,教师应该用自己的爱心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善于把握学困生的思想动态,用自己真心实意的关心,去感化学生,为他们解惑。

(2) 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对学生应该多进行鼓励,这是增进师生情感的一种手段。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用亲切的目光看着学生,尤其是对学困生,一定要多鼓励,让他们不要丧失学习的信心,对学困生点滴的进步,教师都应该及时给予适当的鼓励。

(3) 让学生写英语周记,以此了解学生的困惑。教师通过阅读学生的英语日记,可以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学生情感及学习态度上的变化。此外,教师在英文日记上写上一些鼓励的话,向学困生表达老师对他的关注和鼓励,激发起他们对老师的爱,并达到“爱屋及乌”的效果。

2. 课堂教学策略

(1) 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给学困生一个明确的定位。无论学困生的英语水平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一定要他们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只要你付出了努力,将今天的你与昨天的你对比,如果有一点点进步,也值得骄傲,那么你就是英语学习的成功者。

(2) 采用目标分层教学。为了最大程度地缩小班级内学生英语成绩的差距,减少英语学困生,我们可以在教学中采用目标分层教学,科学设计分层训练目标。对每一学期、每个单元的训练目标,我们都应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基础目标、中度目标、较高目标。基础目标是让每一个学困生一定要达到的,是对学习困难学生指导的下限目标。这样既能保证学习困难学生都能达到基本要求,又能促进他们的向上发展。

(3) 营造寓教于乐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教师应避免枯燥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结合课文中的情节,采用让学生模拟做游戏,分组讨论,教唱英文歌,讲故事,让优等生与学困生搭配起来等方式,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让学困生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3. 评价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