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十篇

时间:2023-07-28 17:48:42

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

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转变;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166-01

创新,英文是“Innovativn”,起源于拉丁文,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我们教师的任务就是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未来的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语文创新教育是语文素质教育更有效更高层次的教育,我认为当今语文教师要想实现创新教育,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转变教师观念,树立创新意识

虽然教育改革很多年了,但对于我们农村小学来讲,可以说是雷声大雨点小,一方面是条件限制,硬件设施跟不上去,另一方面是教师的观念没有改变,很多老师依然是“一张嘴,一块黑板”,课堂依然是以老师为主体,学生依然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课堂死气沉沉,没有活力,看不到学生思维跳跃的火花,这样的传统教学如何培养出适应社会的创新型人才呢?当务之急是转变教师观念,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语文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语文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注重双基训练,更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改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创新

经常听到周围的老师在说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讲什么都不喜欢听,上课时没精打采的,一下课个个像猛虎下山。其实我们在埋怨学生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我们老师自己呢?学生为什么对我们的课堂不感兴趣?什么样的课堂才会吸引学生?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思考吗?我认为民主的、和谐的、充满挑战、充满创新的课堂才是同学们想要的。这样的课堂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江苏省徐州市在2013年12月全面推进“学进去 讲出来”教学方式,这种“学讲方式”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作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老师、学生的地位完全变了,老师由传统课堂中的“主宰者”变为学习活动的协助者,要站在学生的后面,适时地“参与”到学生们的学习活动中去,发现问题,一对一解决。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们时而沉思,时而争论,时而又豁然开朗,课堂充满了生机,充满了活力,创新思维的火花在碰撞、在跳跃、在闪烁,因为这样的课堂,学生是真正的主人!

三、改进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创新

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促使我们课堂的科技化、信息技术化。现如今,即使在农村,也有大部分家庭有了电脑,接了互联网,很多学生的电脑技术已经超过了老师。如果我们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一根粉笔,一块黑板,是无论如何也提不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更别谈什么思维的创新了。在语文课堂中,适时地运用多媒体,会给学生在听觉、视觉上以很大的刺激,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我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石头书》一课时,课前搜集了大量的关于化石的图片,当我课堂上一一展示时,同学们都睁大了眼睛,张圆了嘴巴,不时发出惊叹时,感叹大自然的神奇。有位同学说:“说石头是书,我认为不仅因为课本上的几个原因,更因为石头记载了时间的推移、万物的变迁。”我带头鼓起掌来。这是我在备课时都没有想到的,这就是创新!写景的文章我们可以用动人的音乐、美丽的风景图、深情的朗诵,把同学们带到如诗如画的境界,无需老师的讲解,同学们自然而就会体会到风景的优美以及作者的生花妙笔。学生喜爱的课堂,学得轻松、愉悦,时不时就会有精彩的一幕呈现!

四、改革教学评价,鼓励大胆创新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甄别和选拔等多种功能。”在语文课堂上,我们教师要注意发挥评价这些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不要笼统,“你读得真好!”“你真棒!”等等,到底好在哪儿、棒在哪儿,被表扬的学生不知道,其他的学生更不明白,如果这样表述为“你把自己当成抢营养的小稻秧了,所以你读得真好!”“你能大胆说出自己的疑问,真棒!”这样的评价不久鼓励了回答问题的孩子,还给了全班同学一个学习导向,他们都会朝着这个正确方向努力。老师在评价学生时,切记为了评价而评价,没有表情、没有感情,僵硬的口气,这样的评价学生不会有任何喜悦的。教师温和的语气、真诚的态度、恰当的评价会让回答正确的同学享受到成功的乐趣,会让回答错误的同学发现自己的不足,找到前进的目标。这样的评价会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不断地创新,呈现一个又一个精彩的生成!

五、精心设计作业,体验创新快乐

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篇2

关键词:创新教学;趣味导入;朗读;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0-0034-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0.020

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场所是在课堂上,在教学中,要让他们有效掌握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教师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主动意识下参与学习和探究。在设计语文教学环节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创新,用新颖的学习方式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产生探究的欲望,体验课文内容。在创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运用新的教学方式,还要用创新的思想来引导学生,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一、设计趣味性的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放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上,创设以人为本的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能快速地融入课文的情境中,真切地感受课文的内容和情感,提高学习效率。运用趣味性的导入环节,能使小学生的精力快速集中,激发他们的兴趣。在设计导入环节时,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和小学生的特点来进行,使他们在新颖有趣的课堂上发挥探究的积极性,深入分析课文内容,掌握教学的重难点,高效地掌握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在设计导入环节时,教师不仅要注重教学的实效性,还要注重导入形式的创新,让学生被新颖的形式所吸引,激发起探究的欲望,积极地投入学习中。

二、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实现教学的创新,不仅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融入创新理念,更重要的是构建积极的师生互动,让教学活动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高效进行。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深入到学生的内部,通过和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兴趣、语文水平,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让课堂教学环节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人翁精神,促进他们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在构建创新的课堂教学环节时,教师要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拓展,让教学内容集深度和宽度于一体,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在新颖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他们在情境中进行知识探究,拓宽他们的思维面,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创设情境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还可以创设任务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地探究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还可以创设多媒体情境,使学生在丰富、生动的直观情境中感受课文中的内容,让他们获得更深刻的体验。教学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摆脱只重形式的教学方法,合理选择教学情境,使课堂教学能真正起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作用。

三、摆脱思维定式,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

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固定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形成了定式思维,他们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经常是模仿教师的思路进行。在遇到新型题目时,定式思维会影响学生的思维活跃性,使他们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随着素质教育的进行,在进行小学语文创新教学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能从多个方面和角度来分析问题,从深度和广度上对问题进行分析,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态,在他们遇到思维障碍时进行及时的引导,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主动探究过程中,他们能快速地构建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深入思考和分析,加深对新知识的掌握,使知识体系不断完善。在激发学生的语文思维活跃性时,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枯燥的教学方式,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进行教学创新,使课堂教学环节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他们参与和学习的意识。通过积极的学习,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收获能成为他们产生学习内动力的重要促进元素,在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之后,学生能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谈及时,教师要让他们从多个角度对知识进行分析,使学生摆脱思维定式,深刻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实现创新、高效的语文教学。

四、师生共同参与教学评价,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

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教学

1. 营造宽松气氛,唤起学生自信

传统的教育中,由于师道尊严,紧张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前怕狼、后怕虎,不敢想、不敢说,这种现象显然极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发扬。因此,现代老师要唤回学生自信。心理学告诉我们,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营造宽松的气氛,放手让学生自由学、思、疑、问,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堂上敢说敢想、潜能得到最大发挥,从而树立自信。在许多伟人身上,我们都可以看到超凡的自信心,正是在这种自信心的驱动下,他们鼓励自己不断努力,获得最终成功的。

那么教师怎样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呢?首先,教师要意识到每个学生都有他独特的地方,在学生喜欢的领域里活动时他们才会投入、才会自信。一位老师在执教《赤壁之战》时,问:“同学们,有谁知道《三国演义》里的小故事吗?”班上只有一位平时爱看书,胆子特别小,上课从不举手的男生有点技捺不住了,坐在位子上开始讲起来,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吃惊,这时老师巧妙地对他说:“听说你特别爱读这方面的书,你能大声地把你知道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吗?相信同学们会鼓励你的!”老师用手势示意,同学们都鼓起掌来,那位腼腆的男生不好意思地笑了,站起来自信他讲述着相关故事,虽然语言不是很通顺、流利,但他大声地发言了。讲完后,老师和学生们又报以热烈掌声,表扬他的进步。由此可见,老师的语言无不流露出对学生的信任,总以积极肯定的态度对待他,两次掌声让课堂气氛活跃,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另外,教师要放手让学生们进行各种活动,让他们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

2. 巧妙设计疑问,激发学生好奇

心理学认为,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才会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所提的问题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学的效果。因此,老师所提的问题要与学生的兴趣紧密相连,投其所好,巧妙设计疑问,让他们的好奇心成为语文课堂上事倍功半的催化剂。有位老师教学《詹天佑》时,以“我的偶像”引入,接着把詹天佑的图像挂出来,让学生们猜猜他是谁,讲述一下他的故事,学生情绪高涨,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纷纷在书上找答案,较短时间里找到文章中心句,了解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的工程师,顺理成章地为老师进行下一环节的教学做好铺垫。另外,激发学生好奇心的有效途径还有创设情景,给低年级《皮球掉进池塘了》编故事时,老师运用多媒体在屏幕上出现茂盛的大树、碧绿的草地、清澈的山水、活泼可爱的小猴……生动的画面配上轻松悦耳的音乐,为学生营造出和谐欢快的学习氛围,接着教师问学生:“你们想去这个美丽的树林吗?愿意成为小动物们的朋友吗?”以此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指导学生对故事的前因后果有一个整体了解,进而启发:“这节课我们要开动脑筋,帮助小猴想出更多办法,比一比,看谁的办法多,谁的办法好?学生们在情景的创设下饶有兴趣地展开丰富想象,想出了很多好办法,促使了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展,有效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3. 开展良性竞争,鼓励学生进取

竞争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而且由竞争而产生的奋发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和适应竞争环境的心理能力都是二十一世纪不可缺少的现代人素质。我们教师必须结合语文教学,通过各种方法创设竞争的机会,让全体学生在竞争中一展所长,不断进取。如:学习完阅读课文《小英雄雨来》后,老师要求各小组学生把最精彩的部分演出来,看准演得好?同学们都开动脑筋,积极商量,终于在表演时,每组同学都在前一组同学表演的基础上吸取优点,改进不足。第一组演完后,第二组加入了简易道具,到第四组时不仅加入道具,而且演技都提高了,甚至能脱稿表演……可见是用了一番心思的,到后来为止第一组要求再表演一次,声称能比前面的一组演得更好……是什么原因让学生们进步的呢?是创新,是进取心为内驱力萌发的创新灵感,因此进取心是创新人才所必备的个性品质,也是让现在学生成为未来创新人才的重要保障。语文课上进行朗读训练时,一位老师采取的方法就是让学生们找自己的榜样,敢于向榜样挑战。在教学《鸟的天堂》朗读时,有的同学向班上朗读水平较好的学生挑战;有的学生向老师挑战;还有的甚至向朗读磁带的播音员挑战,就在学生多次的失败与成功地朗读中,不仅提高了他们的朗读水平,让他们很好地体会课义感情,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勇于进取、不甘落后的创新个性品质。

4. 发挥榜样作用,培养学生持桓

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篇4

关键词:创新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实施

教育改革的推行促使创新教育得以有效实施,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将创新教育融入其中,并且通过于此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从而提升素质教育成果。本文主要阐述创新教育实施的意义,并阐述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创新教育概述

所谓创新教育,其实质上是指改变以往教学理念,优化教育方式,从而引导学生对新知识进行探究,或创造新内容,在自我摸索过程中累积经验,并且产生新的体验。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不仅要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而且还需掌握学习方法,逐步成为创新型人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创新教育是时代进步的一种表现,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准则,完全符合素质教育需求。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具体应用

(一)更新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

创新教育需要从教学理念上进行着手,摒弃以往相对落后的教学理念,这是创新教育开展的基本前提,基于新课改的形式下,树立全新教学理念,借助科学化现代化教学理念,对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予以有效的指导。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依据,而且涉及较多的内容,因而教师要想通过创新教育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要锁定教学目标,与此同时,还需关注学生情感需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例如:教师在进行《秋天的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文章中出现的诸如词汇“钥匙”等生词的讲解,还需加深学习对课文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文章内容进行讲解,比如学生读完课文之后的感受、对秋天的雨的感受,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内心对秋雨的理解,加深雨的印象,然后将其与作者的相互对比,利用上述教学方式,可以强化学生对课文的记忆,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

(二)创新教学模式,完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筛选对于创新教育的实施也是非常关键的因素,是促使小学语文教学顺利开展的有效因素,但是从目前来说,小学语文教学在创新性这一方面还存在弊端,具有局限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如既定词语进行扩展,这种训练方式相对来说比较落后,而且基本上都是以阅读与写作为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断送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影响学生全面发展。因而,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需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改变较为落后教学内容,从而打破学生思维局限。例如:《望天门山》教学过程中,以往的教学基本上就是朗读诗歌,然后讲解句子及词汇的含义,再让学生进行朗读,这种机械化的教学模式难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被动的学习让学生主观能动意识逐步下降,更无法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思维能力。由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强化诗文内容的教学,积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了解诗文内涵,并且清楚学生所要表达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学生的思维进行点拨。此外,在教学内容的筛选上,联系日常生活,将其融入教学之中,培养学生逐渐形成创新能力。

(三)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形成高效课堂

针对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教学方式的选择是极为重要的,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主要因素,因而教学方法应用将会关系到教学效果。小学语文创新教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和创新方式密切相关,相较于单纯枯燥的教学氛围显现出极大的优势,这会使得学生对语文学习逐渐失去新区,并且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忽略是非常严重的。因而针对小学语文创新教学来说,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将创新思维作为培养的核心,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步形成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的应用是非常必要的,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主要推动力。例如:《小摄影师》教学过程中,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需要向学生布置任务,借助家里的摄影设备,全程拍摄摄影过程,然后在课堂中分享给其他同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摄影的整个过程,从而推动教学活动有效进行,提升创新能力。

三、结语

总体来说,创新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是非常必要的,不仅能够让学生增加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够改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思维及创新能力,进一步优化教学效果。本文中简要概述了创新教育的含义,并通过四个方面具体阐述了创新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一步促使小学语文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潘凤鸣,程超,齐建辉,张洪菊.创新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J].才智,2010(5).

[2]贾丽娜.创新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探索[J].亚太教育,2015(27).

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篇5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学教法 创新教育 理论与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在新课程改革进程中,小学语文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性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从几个方面着手。

1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是一种主动性、独特性的思维方式。在理解和表达问题时,要求有独到的见解,有自己的观察,自己的想象,自己的语言和自己的真实情感。在思考问题时,要求思路开阔,敢于突破传统定势,善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因此,我们要充分运用语文学科在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方面的特殊功能,凭借课文、紧扣语言、展开想象、推动联想,最终实现创新。

文学科在发展学生思维中的特殊作用,有的地方体现的比较明显,如《司马光》中的逆向思维,《称象》中的求异思维,《田忌赛马》中的变异性思维等;有的地方则体现得不是很明显,这就需要教师去挖掘。

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具体方法有下述几种:(1)鼓励观察,促进联想。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观察能力是促使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高的始发因素,必须高度重视。要使学生勤于观察、善于观察,要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生活。通过观察产生联想,通过联想实现创新;(2)增强直观、展开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就会失去推动社会发展的内动力。儿童时代最易幻想、最具想象力,善于形象思维。因此,必须依据儿童的特点,结合课文中的一些神话、童话及科学幻想故事,充分运用幻灯、投影、图片、音像设备、电子计算机等各种教学媒体,进行直观形象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想象的基础和丰富的想象素材,让学生尽情地去想象;(3)减少统一,鼓励求异。过去我们的语文教学,“统一”的东西太多,字词理解,要以字典为准:提练中心,要以教参为准;回答问题,要以教师的教案为准等。实际上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独立感受、独立创新的自由,对学生有百害而无利。因此,要允许求异,鼓励质疑;(4)突破定势,实现灵活。传统教学方式是以讲授式、问答式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发挥,学生的灵活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为改变这种状况,可大胆运用新的教学方式,甚至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到社会中去感悟。

2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教育也称创新精神,是人们从事创造性活动的愿望与态度,是一种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途径解决问题的意愿。只有具有这种意愿,才能善于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也于向书本、向前人、向教师提出质疑,才能具有创新的冲动,才能激发创新意识。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善思、多疑、好问,喜欢尝试,对识记汉字、阅读课文、背诵古诗等都很有兴趣。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决不能泯灭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兴趣,要千方百计地给予保护与激励。

运用语文教材的创新因素,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很多,广泛分布于字、词、句、段及每篇课文中。小语教材中的每篇课文几乎都有创新性,它们从选材、立意到谋篇布局、遗词造句,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都充满了创新精神。甚至课文中某个汉字的识记,都很有学问,都有可能诱发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应善于挖掘、研究和运用这些创新因素,进行创新教育。

通过优化教学过程,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因而必须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使其内容丰富、方法灵活、形式多样,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情绪和饱满的状态之中。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可广泛开展情境教学,积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融洽的教学氛围。创设情境;运用图画、描绘情境;扮演角色、体会情境等。要让学生充分动起来、活起来。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在听听、读读、说说、画画、唱唱、演演中得到增强。

3要注意塑造学生的创新性个性品质

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篇6

[论文关键词]:语文教学 创新教育 学生

[论文摘要]: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性能力,主要包括创新精神、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个性品质三个方面。小学语文课是一门基础学科,富有情感,极具个性,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性思维,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小学语文课是一门基础学科,富有情感,极具个性,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性思维,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性能力,主要包括创新精神、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个性品质三个方面。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从这三个方面着手。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也称创新精神,是人们从事创造性活动的愿望与态度,是一种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途径解决问题的意愿。只有具有这种意愿,才能善于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也于向书本、向前人、向老师提出质疑,才能具有创新的冲动,才能激发创新意识。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善思、多疑、好问,喜欢尝试,对识记汉字、阅读课文、背诵古诗等都很有兴趣。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决不能泯灭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兴趣,要千方百计地给予保护与激励。

1.运用语文教材的创新因素,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很多,广泛分布于字、词、句、段及每篇课文中。小语教材中的每篇课文几乎都有创新性,它们从选材、立意到谋篇布局、遗词造句,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都充满了创新精神。甚至课文中某个汉字的识记,都很有学问,都有可能诱发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应善于挖掘、研究和运用这些创新因素,进行创新教育。

2.通过优化教学过程,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因而必须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使其内容丰富、方法灵活、形式多样,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情绪和饱满的状态之中。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可广泛开展情境教学,积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融洽的教学氛围。创设情境;运用图画、描绘情境;扮演角色、体会情境等。要让学生充分动起来、活起来。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在听听、读读、说说、画画、唱唱、演演中得到增强。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是一种主动性、独特性的思维方式。在理解和表达问题时,要求有独到的见解,不人云亦云,不说大话、空话、套话、假话,有自己的观察,自己的想象、自己的语言和自己的真实情感。在思考问题时,要求思路开阔,敢于突破传统定势,善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因此,我们要充分运用语文学科在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方面的特殊功能,凭借课文、紧扣语言、展开想象、推动联想,最终实现创新。"

1.发挥语文学科的思维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文学科在发展学生思维中的特殊作用,有的地方体现的比较明显,如《司马光》中的逆向思维,《称象》中的求异思维,《思忌赛马》中的变异性思维等;有的地方则体现的不是很明显,这就需要教师去挖掘。如《小山羊》一课,看似很平常,但教师在指导学生学完全文之后,可以通过启迪:“小山羊还可以和谁交朋友?请大家都来当个小作家、小画家,给课文和插图续几个片断怎么样?”再如,《比尾巴》一课,教师也可以启迪学生,依据自己熟悉的动物尾巴的特点,对课文进行改编。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续编故事、改写课文中得到训练。

2.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具体方法有下述几种:一是鼓励观察,促进联想。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观察能力是促使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高的始发因素,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要使学生勤于观察、善于观察,要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生活。通过观察产生联想,通过联想实现创新。如《秋天》这一课,完全可以把学生带到室外,去亲身观察、体验秋天的美景,然后教师再启示:“同学们能不能想象出冬天和春天又会是怎样的呢?”这时学生就会依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经验,积极联想。二是增强直观、展开想象。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是人类社会的希望,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就会失去推动社会发展的内动力。儿童时代最易幻想、最具想象力,善于形象思维。因此,我们必须依据儿童的特点,结合课文中的一些神话、童话及科学幻想故事,充分运用幻灯、投影、图片、音像设备、电子计算机等各种教学媒体,进行直观形象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想象的基础和丰富的想象素材,让学生尽情地去想象。三是减少统一,鼓励求异。古人云:学则生疑、有疑才有思,有思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过去我们的语文教学,“统一”的东西太多,字词理解,要以字典为准:提练中心,要以教参为准;回答问题,要以教师的教案为准等。实际上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独立感受、独立创新的自由,对学生有百害而无利。因此,我们要允许求异,鼓励质疑。四是突破定势,实现灵活。传统教学方式是以讲授式、问答式为主,老师牵着学生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完全局限在教师设计的琐碎的问题之中,学生的灵活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为改变这种状况,可大胆运用新的教学方式,如自读提问方式、分组讨论方式等,甚至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到社会中,去感悟、去寻找灵性。

三、塑造学生的创新性个性品质

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篇7

关键词:作文教学;创新;学习兴趣

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都会面临很多问题,比如学生写作兴趣较低;写出的文章大多照搬教师的观念,没有自己的想法;事例重复使用,偏离实际生活等,并且,语文教师只是用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没有关注学生的真实感受。所以,新课改要求:教课内容与学生的真实生活相贴近,让学生敢于表达,写出自己真正的观点与想法。

一、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不足

1.作文过于模式化

小学生刚开始接触作文,都是从仿写开始,但这也有一个弊端,如果长时间用这种方式教学,教师没有有效地引导,学生就会养成抄袭的习惯,作文就会缺少创新性。

2.作文内容偏离实际生活

小学生因为缺少写作素材和构思,作文中的语句大多都是随意编写的观念,又因为作文教学为室内教学,学生只能通过教师的口述想象画面,无法走到户外感受真正的生活的场景。

3.作文缺少真实情感

由于上述两点不足,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好奇心一直被压制,作文多由文字堆叠而成,表达平铺直叙,没有真实情感。

二、小学作文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1.采用说、读、写相结合的方式教学

作文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即“读”和“说”,理清学生的写作思路,用流利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念,再写成短文,或是把文章扩写变成剧本,由学生表演。比如,教师可以根据某个场景或是景物进行命题,像是以《我和妈妈去 》为题,首先,先让学生鉴赏几篇优秀的例文,再让学生回想生活中和妈妈一起出去的场景,然后依次让学生站起来说出自己的故事,接着整理思路、编写提纲,随后扩写成文章。课上,有些学生会说自己与妈妈去菜市场买菜的场景,或是去公园散步时周围发生的人或事等,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不仅让学生描述自己当时的心理活动和身体变化,还可以描写周围出现的人和事,表现出菜市场的热闹和公园的闲适。最后,由教师在旁指导,让学生自由发挥,根据生活中的对话组织语言,编成情景剧,进行表演。

2.开放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师要开放课堂教学,以此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营造出教学气氛,让学生走到室外感受真实的生活,不只局限于室内,丰富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听取学生的意见,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另外,还要让学生感受生活、热爱生活,引导学生记录生活中发生的点点滴滴,养成写作习惯,并且,还要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比如,教师可以给出一个命题《生活中的小游戏》。小学生正处于一个特别的年龄段,而生活中的小游戏也成为学生每天必须进行的活动之一,像是跳皮筋、踢毽子、丢沙包等,教师可以让学生回想在课间休息或是体育课上是如何进行这些活动的,让学生逐一描述,并适当描写当时的天气和同学的动作、表情。并且,语文教师也可以用课上10~15分钟的时间,把学生带到户外,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用具,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分发用具,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游戏的乐趣,从而为写作增加灵感,实现室内室外课堂的有效结合。这个作文命题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变课堂死板的气氛,用这种方式让学生写作文,更容易表达出真情实感,丰富写作素材。

除了以上两种方式外,教师还需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从成熟的文章中积累优美的语句,熟悉多种文章的结构,像是《我的野生动物朋友》,这部作品讲的是主人公蒂皮从小在非洲长大,与很多野生动物做朋友的故事,其文章脉络清晰,没有复杂的文章结构,用简单的语句描写了主人公与动物如何相处,扩大学生的视野;同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把学生在平常不易接触到的事物和动物用立体的影像展示出来。比如,有时教师会布置一些以动物为命题的作文,教师可以利用教室内的大屏幕播放大象、猴子等动物日常活动的视频,为学生提供写作灵感,创新教学方式,并及时批阅学生写完的文章,让学生互相鉴赏,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速发现自己写作能力的不足,参照其他学生的文章,不断完善,提高写作水平。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根据新课改提出的要求,提高教学质量,增加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另外,教师还需根据学生的兴趣选择适合的写作命题,以此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让作文更具真情实感。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篇8

关键词: 创新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 实施途径

创新的时代需要创新的人才,创新的人才需要创新的教育。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题和显著特征。

小学语文课是一门基础学科,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性思维。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和一项基本任务。面对新世纪的挑战,语文教学要加强创新素质教育,必须立足于课堂教学,关注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结合十几年的教学经验,我着重从以下方面实施创新教育。

一、激趣为先,鼓励创新

教师应该珍惜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的火花。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学习,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如“故事引趣”“设置悬念”等。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一开课就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要实施创新教育,必须从兴趣入手。这样学习成为学生深感兴趣又富有吸引力的事情,鼓励学生创造。上课时学生就会争先恐后发言,调动积极性,提高创造能力,头脑中经常闪现出创造的火花。比如在教《画》这一课时,一位教师首先挂上一幅山水画,接着从远处欣赏这幅画,再走到近处侧耳“听”这幅画,这种夸张的动作引得学生窃窃私语,他们急切地想知道老师在干什么。最后,老师微笑着指着这幅画,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学习兴趣也被激发了。老师趁势引导学生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观察画中的景物,配以富有感情的声调描述:“远处是连绵起伏的高山,瀑布顺着山势飞流而下,溅起层层水花,如烟如雾;近处桃花盛开,美丽的鸟儿在枝头欢唱。啊!这里的风景真美!”这一生动的语言描述顿时调动了学生的内心情感,师生情感融为一体。这种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的方式,不仅易于打开学生的思路,而且易于激发学生深究课文内容的兴趣,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培养想象,活跃思维

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诱导学生发散思维。创设情境,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引导学生用发散的眼光,多方位地审视文章的立意、题材、结构和语言,感受体味,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教师要根据级段的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采用行之有效的语文活动形式,全面、多方位地发展学生语言能力,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想象力的方法很多,如:作文教学中的续写,看图作文等,都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小女孩是一个生活在贫穷家庭,缺衣少食,在寒冷的夜晚还要出来卖火柴、遭人欺负的悲剧人物。教师在教学时,可提前布置编排课本剧的任务,学完后,可布置改写“小女孩命运”的作业,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假如小女孩卖出了所有的火柴,她会过一个什么样的圣诞夜?学生在熟悉的事物上展开想象,激发了创作的兴趣,活跃了思维。

三、改进教法,实施创新

教无定法。我们必须依据儿童的特点,结合课文内容,充分运用各种教学媒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个学生都提供创新的空间与机会。让学生在自己的空间里独立感受、独立创新。传统教学方式以讲授式、问答式为主,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完全局限在教师设计之内,无法创新。实施创新教育,就是让课堂成为开放的课堂,让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到社会中,去感悟、寻找灵性。另外,鼓励实践,开展课外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如教学《穷人》这篇课文,学生通过预习,加上课上交流,基本上弄懂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讲的是桑娜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表现了她善良、帮助穷人的品质。可以启发学生继续于无疑处生疑,设计这样一组提问:“对于用《穷人》做题目,你是怎么想的?这篇课文重点写桑娜,为什么又不以‘桑娜’为题,而以‘穷人’为题呢?谁能从课文中所描写的人物和事情上去理解?请同学们再好好想想。”这样问,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原来这里面还有这么多我们不知道的内容,我要把它弄清楚。学生积极地去思考,去讨论。这样“无中生有”,突破定势,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质疑品质,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实现思维的创新。

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活力;阅读兴趣

一、激发学生对自学的兴趣

兴趣能够激发一个人追求、探索的欲望,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自然积极、主动地学习,这种主动的学习态度能够切实可行地提高学习活动的效率,提高学习质量。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营造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在教学方法上创设新意。第一,要巧设疑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这样目的性更强,更容易集中注意力,也容易调动学生主动思考、寻找答案的积极性,可以根据具体讲解的课文设定好相应的问题。第二,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课文其文学性及艺术性很强,鼓励学生多朗读,既能获得身心愉悦又能提高自己遣词造句的能力。

二、在课堂上实施情感教学

实施情感教学。(1)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养以及对学生的热爱,给学生美的感染,这样,情感教育的实现就更加水到渠成。例如,秉持对伟人的崇敬朗读《邓小平爷爷植树》,用教师的情感态度来影响学生。(2)带着对学生的关爱进行备课、批改作业,情感完全可以在教学中得以传达。(3)教材中各种题材的文章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师要通过对文章语言、情绪、材料对比的分析来挖掘情感因素,使文章更具有感染力。例如,《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文章就是对感恩之心的赞颂,教师要带领学生品读为人民服务的高尚精神,激发学生对伟人的热爱,同时启发学生学会感恩。

我在课堂上常用的情感教学方法还有情景创设。这样可以使学生受到文章内容的感染,对文章情绪的感悟更加深刻,教师要找准小学生的感情点,有针对性地创设情境,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快乐的节日》描写的是小学生在儿童节活泼、愉快的场景,教师在授课时带领学生回想儿童节的热闹景象,并且为学生播放这首歌曲,学生自然会受到熏陶,情感世界了变得更加丰富。

三、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是一种习惯,当学生在阅读文本中获得了自己想要的知识之后,久而久之,阅读就会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例如,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他们喜欢对陌生的事物问一些为什么,所以,教师就要抓住这一时机,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去查阅资料或者阅读相关内容,当学生心中的疑问得到解答以后,就会感受到阅读的价值,体会到阅读的意义。对于现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我们不要求他们能读懂鲁迅的《阿Q正传》,不要求他们现在就读懂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当然也不能要求他们超前去阅读一些长篇或者短篇的优秀小说等等。因为现阶段的学生受到太多的限制,不会真正明白这些文章中蕴藏的真正含义,只有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他们才会慢慢理解文章中的真正寓意。所以对现阶段的小学生来说,可以引导他们阅读一些浅显易懂的读物。如,开天辟地、女娲造人补天、后羿射日等等中外神话故事;又如,香香鸟、小马过河、潘多拉等等童话故事。从兴趣出发,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到快乐。

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阅读。由于多媒体技术集视频、音频、图片、动画于一体,可以将抽象的阅读内容形象化,可以给学生创造一定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例如,在引导学生阅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时,由于本文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父子情深,理解伟大的父爱能给人巨大的勇气。能使人在危急时刻变得更加坚强,能够无所畏惧的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所以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我首先要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刘和刚的父亲,让学生在动人的旋律中感受父爱的伟大,接着引导学生去阅读,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中包含的中心思想,进而使学生领悟亲情,学会感恩。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颇富艺术性的学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地进行完善创新、总结实践。此外,还要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策略,突出学生的核心主导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给他们营造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在玩中获得更多的科学知识,在玩中得到实践经验,焕发小学语文课堂的生命活力,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创新

 

小学语文是一门很基础的学科,其中富有情感,很有个性,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很容易激发,它具有很独特的作用在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方面的培养。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对创新教育进行开展,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这三个方面是不可或缺的。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1、以学生的兴趣和生活实际为出发点创设情景,学生才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去创造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你所教授的东西感兴趣时,他才会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然而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在运用语言时有所创新,我们所创设的语言运用情境就应以学生的兴趣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培养其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我们的教学课堂上,学生不仅要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掌握获得知识和能力的科学方法,良好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更好的发挥天赋能力。学生的主体作用,简单的讲,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作为学习的主体出现,他们能能动的发挥自己的潜能,学生应该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因此,教师在设计和安排教学活动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求,要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思维想象的空间,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

3、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激励创新思维的发展。

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通过设疑创设情境,给与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创设具有创造性的语境,可以用以下方法:

编故事。用所学过的语法结构和常用表达来描述或编写故事,使我们的语法更加具有交际性,同时也让学生在用的过程中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被一致认为枯燥难懂的语法规则,让学生‘在用中学,学中去用’。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改变教师课堂角色意识,创设学生创新思维环境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建立民主、平等、对话、合作的师生关系,改变教师知识权威的角色意识,倡导师生间的互动、协商、合作和对话,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多向思维中依据自己的不同想法自觉地进入探索新知的实践活动中去,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发展提高。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思维意识

教会学生质疑,探理求源,不仅要知道这是在讲什么,更应该对问题的来源进行了解有所追求,使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所以对创设问题情境是语文教学应该注重的,对学生的思维意识进行激发,使学生进入问题探索者的角色。能够把问题提的很好,就像一颗石子投向平静的水面,能够对学生思维的浪花有所激发。

3、开拓想象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教学中应该对学生从新的角度大胆想象进行激发,善于重新组合自己已经占有的知识,联想要广泛,对种种新现象进行创造,以达到“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对他们思维进行激发,对丰富的精神生活进行享受。如教王维的诗,其诗歌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如把诗歌向一副副优美的图画进行转换,联想、想象力不丰富是不可以的。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景物描绘的虚与实、动与静、远与近、明与暗、幽静与喧闹相互映衬,只有对丰富的联想、想象力进行借助,才能对一副不仅清幽而且流动的艺术图画有所构成。

4、衔接课内课外,拓展教学创新空间。

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仅立足于课内远远不够,必须向课外延伸。因此,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和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从而积累丰富的知识、多彩的社会生活,激发其求知欲望,锻炼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达到培养创新思维品质的目的。

三、塑造学生的创新性个性品质

创新能力和人的个性品质之间的关系是相当密切的,能不能拥有创新性的个性品质,能不能对创新精神状态及执着的信念和坚强的毅力的提高和有效地发挥、增强自学有着很重要的关系。一个人的创新性个性品质,一种追求创新的精神状态及执着的信念和坚强的毅力的保持是最重要的。针对小学生来说,虽然不需要有过高的要求,但是也应该从小就应该进行塑造和培养。

多维性、综合性是小学语文学科所包含的,它能够把自身的功能发挥好,肯定会严重的影响学生的创造品质和创新能力。第一,对课本中的创新素材要进行综合的运用,对创新性个性品质进行塑造。教材中,关于对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伽俐略比萨斜实验等创新性“事物”的描写必将对学生的精神民办产生强烈的震撼;关于对发明家爱迪生、物理学家爱因斯坦、音乐家贝多芬、画家达芬奇和中国古代科学家李时珍、毕升、张衡以及我国现代科学家李四光、茅以升、童第周等努力、刻苦钻研、造福人类的“典型事迹”的描写。必将在学生心灵深处产生重要影响。所以,我们对这些素材要进行充分的运用,不失时机地进行创新性个性品质,对学生创新性品质的发展和形成有所促进。第二,把教师榜样的作用作为参照,对创新性个性品质进行塑造。教师的一言一行肯定会影响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最具有感召力的,创新性个性品质是不是教师所具备的,将会对学生的创新性个性品质的发展和形成高有直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