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建议十篇

时间:2023-07-25 17:20:29

小学语文教学建议

小学语文教学建议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语教学;现状

语文是结合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发挥语文的工具性,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很重要的,这也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新课改以来小学语文教师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注重开设口语交际课。

从目前的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来看,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参差不齐,教学效果不明显,教学形式比较陈旧,教师的口语教学方法难以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等,总体来看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堪忧。

本文立足于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建议,以期提升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教学质量。

一、现状调查与问题提出

通过对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问卷调查和对小学语文教师的访谈后,笔者总结出现阶段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形式陈旧

通过对学生和教师的调查,笔者发现现阶段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形式主要还是按照传统的讲授法,教师备课,讲课,学生听课,完成课后作业。传统的教学形式将学生置于较低地位,学生难以在实践中操作所学到的实际技能,简单来说,学生没有锻炼口语交际的平台,这对于口语教学来说是重大失误,口语是需要不断训练的。

2.教学内容比较单一

从调查情况来看,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教学内容基本上按照书本上的规定内容,离学生的实际情况比较远,自然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师应该多关注学生的生活场景,学生觉得这样的学习对于日常生活是有用的,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

3.学生参与度不够

这和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形式陈旧有密切关系,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教师不断的讲授,学生难以有效接收,课堂教学是教师的舞台而没有学生的参与。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在课堂上教学形式比较多样,喜欢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而目前的口语交际教学没有为学生提供这样的平台,学生参与度不够。

二、归因分析

1.教师教学理念陈旧

新课程改革以来倡导的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学生主导的教学理念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体现的并不明显。教师坚持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学生的主动性没有得到尊重。另外对于口语交际教学不够重视,因为口语交际不作为学生成绩考核的部分,教师不愿意花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口语交际上,而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有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帮助学生在新的环境中尽快适应。

2.教材内容没有联系到学生的实际

从目前小学口语交际教学内容来看,以教科书的内容为主,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环境脱节,学生难以建立良好的学习兴趣,纯粹的理论知识,对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操作性不强,加之不纳入学生成绩考核,学生自身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教学效果一直上不去。语文教学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实际用途,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持续的语文学习兴趣,口语交际教学也是如此。

3.新课程教育教学方式没有运用到实际中

新课程改革以来,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分层教学法等方法逐渐被一线教师采纳使用,这些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对于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有帮助的,而且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和动手操作你能力。而一线小学语文教师并没有较好的理解其基本内涵,即使有部分教师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但是并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参与度不高,效果不明显。

三、对策建议

1.坚持教师引导,学生主导的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理念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师尝试将新课改提倡的教育教学方法运用到口语交际教学当中,例如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对于口语交际教学是很有帮助的,教师在讲授基本的技巧之后,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们可以及时的训练所学的新方法和新技巧,有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所学知识,而且学生之间的交际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生关系,帮助形成良好的沟通能力。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在实际教学中占据主导作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学习。

2.创新教育教学形式

教学方式单一,形式单一是制约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因素,笔者通过对学生进行访谈后发现,学生也认为如果口语交际教学能够活泼一些,更愿意去学习。因此创新教育教学形式是提高口语交际教学质量的最佳方式。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应该尊重小学的个性发展特点,尊重学生兴趣发展特点,例如课堂教学不局限于课堂上,教师带领孩子走向课外,在课外帮助学生以实际的生活场景训练口语交际技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鼓励学生参与

口语交际教学不是教师的独奏,学生应该更广泛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该被彰显,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口语需要不断的训练,纸上谈兵是难以收获实效的,因此我们认为教师应该在选择适当的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的基础上,将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引导到学生的参与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提高教学的参与度,提升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教学建议篇2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习作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247-01

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本人在习作教学过程中,经过认真探索、总结,摸索出一条习作教学改革的新路子。下面就关于习作教学的改革,我谈谈个人的体会。

大量的事实表明:把习作教学只局限于两节习作课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习作所包含的知识包罗万象。只有拓宽习作教学之路,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为此,我注意把习作教学与阅读教学、课外阅读、语文实践活动和生活实践等有机结合。要加强它们之间联系,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着重找准“阅读教学”、“课外阅读”、“语文实践活动”、“生活实践”与“习作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注重学生优美词句的积累

一个学生如果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即使掌握了写作技巧,也无法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熟读文章,去理解、积累文章中的语言文字,教给学生积累优美词句的方法。要多请学生进图书室,让学生博览群书,开拓视野。要求学生每人配备优美词句的积累手册,每当读到好词佳句,无论是课本上的,还是课外读到的,都必须熟读成诵,随手摘抄下来,以丰富词句的储备,老师可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读书笔记的评比。同时告诉学生背诵华章是积累语句的重要方式,因此要增强学生背诵训练的意识,加强学生背诵训练的力度。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在日后习作时,方能做到信手拈来,用语丰富,妙语连珠。

二、内化和运用已积累的优美词句

优美词句积累下来之后,为防止学生生搬硬套,使他们能积极地消化吸收,转化为自己的语言灵活巧妙地运用到写作中去。在阅读教学中,老师可适时地指导学生掌握内化优美词句的方法,举出一些文中优美的词句,通过“移用”、“删除”、“改换”或“仿照”等方式,把它内化运用到相似的习作中去,从而使学生触类旁通,提高习作时灵活运用优美词句的能力。例如:我在教学《鸟的天堂》一文时,文中描写“榕树”的句子很优美:“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在教学中我启发引导学生这一优美的段落经“改动”后可运用到写景这一类的习作去。如:写茶树时,经改动后变为:“茶树长得很茂盛,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茶树,一丛丛一簇簇,几乎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景色多美呀!”经幻灯片打出比较后,让学生抄下来并背诵,以后遇到此类的习作时就可应用。

三、创设情境

学生的习作大多数是写自己身边的人、事或自己看过的景等等。这些内容都是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生活。为此,老师可根据习作的要求,事先尽量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加深体验。习作时,必能情动辞发,言之有物。老师可根据习作的不同要求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提供情境:1、以生活展现情境;2、以实物展现情境;3、以图画展现情境;4、以表演体会情境;5、以语言描绘情境;6、以音乐渲染情境等等。

四、重点点评,指导内化

在这一环节中,老师可先讲评有代表性的病例,引导学生从选材、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评改文章,从而掌握修改习作的方法。然后把起示范作用的习作举出几个典型例子进行讲评,特别是能从优美词句的积累手册、课外阅读或阅读教学中通过“移用”、“删除”、“改换”等方式把其中的精彩片断内化运用到自己习作中去的学生,让他谈谈自己是如何灵活运用积累起的优美词句的。最后,老师把自己事先精心准备的范文或范段,通过幻灯片打出,重点讲解内化运用优美词句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内化运用优美词句的能力,达到提高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目的。

五、结构成文,修改誊写

让学生把学到的修改方法及内化运用词句的方法及时运用到实践中去。让学生从定中心、选材、布局谋篇、遣词造句、运用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修改。修改时,可指导学生先自己修改,再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改。最后再把修改好的草稿认真抄写在作文本上。要求学生交给老师的习作不是写完的,而是改过的,是自己已经改不动了的。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还应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多选取贴近学生实际的题材供学生练习,多让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参考文献:

[1] 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建议篇3

一、采用情境教学法,提升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

要想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师就应该从小学生的特性出发,找到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就是很合适的一种教育模式。通过情境教学法,学生能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从而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学习,而非仅仅只是像以前一样抱着“等、靠、要”的学习态度,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

在情境教学的氛围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被充分激发,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学习知识的效果自然比在枯燥无味氛围中学习知识的效果要高效很多。

例,进行《司马迁发奋写〈史记〉》一文讲解时,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分别进行各个人物的角色扮演。在这个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小学生的天性一下子被激发出来,大家都变得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地想扮演自己心仪的人物角色。这个过程看上去十分简单,但是正是这种情境性的扮演极其容易让学生产生强烈的代入感。在这种代入感的刺激下,原本每个人物的身份、特点等教学难点一下子变得迎刃而解。学生通过自己亲身的实践,对于课文的理解也会变得更加透彻,最终所产生的教学效果自然十分高效。

二、改进教学方式,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高效

在新形势下,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教师的教学手段也变得更加多元化,其中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就是一种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学方式之一。多媒体教学一改往日沉闷枯燥的板书教学,让课堂教学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形式多样。那些直观的图片、视频等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变得兴趣盎然。而那些原本需要教师花费很长时间进行讲解和描述的内容现在往往只需要一幅画或者是一小段视频,学生立马就能够很快地理解和掌握了。

如,教学《普罗米修斯盗火》这篇课文时,如果不采用多媒体就凭教师的一张“三寸不烂之舌”进行讲解的话,就算教师讲的多么生动,学生对于人类生存寒冷、黑暗以及普罗米修斯冲破束缚获取光明火种的场景是无法想象的。而学生一旦无法形成具象的想象,后续教学内容的传递和表达就会受到阻碍,最终的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因为在进行形象描述的过程中,语言的力量就显得十分苍白。而此时多媒体的引入,一切的问题就会变得迎刃而解。在多媒体播放中,人类生活在黑暗和寒冷中的场景得以一一展现,普罗米修斯将茴香树枝条太阳车烈焰中的过程变得十分动态、形象。看着这些直观的图片,学生自然而然将课文中的内容有效结合起来,对于《普罗米修斯盗火》的理解变得十分透彻。很显然,在教学中,有时候稍微一丁点教学方式的改变所带来的效果都是无可估量的。

三、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让自主意识充分发挥作用

在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体验也同样应该受到应有的重视。要时时关注学生的课堂反应,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感受,尽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得以全方位提升。

同时,在教学中,以学生实际的情况作为基本依据,时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以配合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要求。其中设置疑问的方式就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教学小策略。

例如,教师在进行《大江保卫战》这篇课文教学的时候,就可以改变教学策略,以设置疑问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教师提问:“无情的江水夺取了父老乡亲的家园,面对这样惨痛的现状,你们会采取怎样的办法呢?”这个问题一抛出,学生自然会产生强烈的代入感,各抒己见发表着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有的学生说自己会将零花钱全部捐给乡亲们,有的学生则表示会在乡亲重建家园的过程中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这些学生的意见建议是他们真实情感的表达,没有所谓的对与错之分。教师仅仅需要对这些主张进行合理评价即可。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体验得到了重视,自主意识得以增强,最终所取得的教学效果十分良好。

小学语文教学建议篇4

课堂教学四十分钟,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主要借助语言来实现,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的课堂语言对提高教学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语言应该是能够让学生接受的语言。说话应该尽量做到清晰,大小适度,具有亲和力。切忌重复、罗嗦、带口头禅。教师提问不要过大、笼统。否则,学生对于这样的问题要么无法找切入点,要么不能围绕课堂预设,乱说一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课文的时候,首先让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然后就进行提问:你了解了课文的什么内容?学生一时也不知道从哪些方面回答才好,于是就出现了冷场的局面。在我看来,这个问题提得有一点大了。

二、教学组织要有效

有效的课堂组织教学,是建立良好教学秩序,构建有效的学习环境,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组织教学的手段要根据知识的特点和学生活动有序地进行,不能随意组织、随意发号施令。(例如:学生练习以前要组织到位,不应在活动中不断调整指令,干扰学生活动或造成活动的无序性。)教师要注意随时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的精力集中到教学环节中来。谭老师在教学时,针对一年级学生爱动的特点,教学语言十分亲切,经常提醒学生的坐姿和书写习惯,做到了教学活动组织有效。

三、对话交流要“到位”

1.辐射要立体

在语文教学中,课堂交流环节既是学生心得交流的最佳“平台”,更是言语操练的最主要“时段”。但是,当前语文课堂上的交流却问题不少,主要是教师放得不够,学生也因此而无法畅快淋漓地自主言说。浙江蒋军晶老师获全国一等奖的《月光曲》一课亮点很多,在课堂交流方面做得更好。请看片断:

师:为什么此时贝多芬没有回答,谁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我觉得贝多芬可能觉得盲姑娘已经猜出他是贝多芬,没回答是默认了。

生:我觉得贝多芬不回答,是因为他知道盲姑娘是自己的知音,不想在他面前明白地说他就是贝多芬。

生:我觉得这和我们以前曾学过的伯牙和子期的故事一样,在这里盲姑娘知道贝多芬,我感觉他们之间是互通的,他们心有灵犀。

生:我觉得贝多芬已经知道盲姑娘知道是他弹的了,所以没有必要他非得点明他就是贝多芬,只要让盲姑娘感觉到他的音乐是多么好听就可以了。

生:我的理解是贝多芬是伟大的音乐家,音乐就是他的生命,就是他的语言,所以他并不想用嘴里的语言来表达,他只想用自己的音乐来回答盲姑娘,这是他感谢盲姑娘的一种行为。

……

蒋老师的问题看似简单却并不易答,因为书上并没有直接可寻的答案。但是,他的“放开”却换来了学生的“开放”,学生的发言应该说在“个体自主性”和“多向交互性”这两个最重要的方面做得比较到位――不但每个人的发言都很自主、独到和完整,而且整个群体交流过程又很自由、交互和多维,充分展示了学情,有效锻炼了学生,也全面推进了教程。实际上,唯有多维、立体的课堂交流,才能让教学丰润、高效。

2.语言要提质

我们常听到这样一些课,学生发言虽积极投入却只能蜻蜓点水式地说些粗浅感受,缺乏“含金量”;有的则虽然观点较深入,但语言不规范,表达欠妥,词不达意;更严重的,还有诸如语序失调、逻辑紊乱等现象。曾有专家提醒:“语文课,‘交流’好才是真的好。”确实如此,因为语文课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课程,如果学生在语文课上不讲究、不习练、不规整自己的语言,那应该在什么课上去讲究、去习练、去规整呢?课堂交流,确实不能等闲视之。

四、有效的作业

小学语文教学建议篇5

问题一:忽视识字写字教学

识字与写字是整个小学阶段的重要教学任务,扎扎实实练好这项“童子功”,是为学生一生的学习工作打基础。不少教师在指导学习课文时,将解决生字词这一任务一律放在学生回家自学或预习,课堂上教师对此环节一概略去不闻不问,认为这是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必修功”,殊不知,教师所忽视的识字写字训练既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建议:识字与写字教学是学生语文学习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把它纯粹地放在写字或书法课中去完成。在网络化的今天,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正在下降,如何提高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是所有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在学习课文时,应把识字写字看成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设置一定的学习时间,使学生在整个语文学习阶段养成良好的识字写字习惯。

问题二:忽视朗读教学

高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师往往只注重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词句的推敲,老师们费尽心机地设计了一些又精又细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讨论,师问生答,而许多问题的设计与答案却往往只存在于课文的字里行间,整个课堂中缺少课标中的阅读训练要求。读文时只用默读或浏览等,教师讲的多,学生自主感受的少;教师问的多,学生整体把握课文感知归纳的少。而教师往往忽视了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建议:有句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充分说明了朗读与阅读教学之间的必然联系。由于小学生的生理及年龄特点,他们对于知识的掌握还大多处于感性认知阶段,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只有在对“文本的重复接触、多次尝试和反复练习”中才能获得。课堂教学中应把学生的朗读训练当作一个主要环节来对待。因此根据不同课文的体裁及结构,合理地运用朗读,对于学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极为必要的。

问题三:忽视学生积累的有效引导

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经过“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也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而重视课外阅读,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现代社会,媒体和网络成了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孩子放学后的绝大多数时间都被电视,电脑、游戏机等占用,很少有孩子上网去读“整本的书”,因此“多读书,读好书”成了空谈,因此如何利用学生课堂上的有效时间来引导他们进行阅读呢?

建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自我约束力还相对较差,学生的课外阅读还需教师加以有效引导:首先要“减负”,要减少孩子的做题负担,以腾出时间来让学生去读书。其次教师要合理进行指导,比如现行教材中的《每周都有好诗文》及《语文阅读训练80篇》等一些规定阅读书目,应该让学生在校内或课堂中的有效时间来完成阅读。要为学生提供一些阅读篇目,利用班队会、综合实践活动等课时,为学生创造展示与交流读书成果的机会,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积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学语文教学建议篇6

关键词:教育改革;信息技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 329-01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地方纷纷开始将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改革和当前流行的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和研究性学习联系起来,各种各样的公开课给广大的教师,学生,乃至一些家长展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但是,在热烈的气氛背后,是不是还隐藏着一些不足呢?从哲学角度上讲,凡事都存在着两面性,那么,我们是否应该冷静的思考一下,如此的“改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我们又损失了什么呢?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有一个现实的问题放在了我们的面前,那就是,我们到底是应该更依附于现代的信息技术,还是以“文”为本?这是我们值得研究的问题。

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看着信息技术的作用,过于热衷于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让课堂教学有些变味。由于盲目使用信息技术,过于放大信息技术教学的作用,导致目前语文教学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教学主体及目标淡化、语文教学的功能性丧失殆尽、评价标准的失衡等一系列问题不断显现出来。

对于以上提出的教学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只要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才能够真正从根本上提升我们的教学质量,真正使得“新课程标准”落入实处,发挥其应有的效应。对此,笔者也尝试给出一些初浅的建议。

首先,最关键的一步,那就是重塑语文教学的主体和目标。从管理学的角度上讲,教学过程也可以被理解成为一种管理活动,国外称之为教育管理(Educational Management)。既然是管理活动,我们就应该首先明确其目标和主体。笔者认为,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识字,而是应该重点培养学生对于文字本身的理解能力。多媒体技术所提供的声音和图像只能让学生体会到感性的认识,却无法上升到理性的认识,过于花哨的教学,只会让学生的精力更加分散,更不能投入到真正的语文学习当中。作为老师,我们要把握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之间的关系,不能相互取代,应该相互补充,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推动语文课堂教学,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着实提高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

其次,艺术的介入方式的调整。对此,笔者并不反对,毕竟语言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但是笔者以为在语文课上唱歌跳舞实在是有待商榷。语文是语言的艺术,尽管唱歌跳舞也是艺术,但是此艺术非彼艺术也。如果仅仅是为了调节课堂气氛,而加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或是与教学内容关系不大的唱歌跳舞的内容,就会极大地冲淡语文课堂教学的主题。笔者认为,为了调节课堂气氛,在语文教学中添加一些与语文教学紧密相关的活动是可以,也是有必要的。我们可以组织一些课堂讨论,或者是课堂演讲,让学生站到讲台上来向大家阐述其观点,这样,我们在课堂气氛得到合理的调节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能力,更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和口才,何乐而不为呢?

再次,评价机制的调整。华丽的课件的确能够取得学生的吸引,但是如果学生过分注意课件的娱乐性,而非其作为媒介本身所传递的信息,那就有问题了。所以笔者认为,对一堂课的优秀与否的考察,课件的技术应该作为辅助手段,而应重点考察其内容结构体系,课堂时间的安排,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运用,以及教师对意外情况的处理等等。“本末倒置”式的评价体系只能促使改革方向和其初衷相背离。

最后,应该“返璞归真”,“以文为本”。在大多数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教师往往就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为分析,而新教改下连段落大意都免了,如果教学中,学生连每一段内容的意思,整篇课文的意思都搞不清楚,谈何学懂了课文。对此,笔者感到非常的惋惜和遗憾。本人以为,如上所述,我们应该基于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考虑,引导他们从文字的角度,去揣摩,去感悟作者的字里行间所透露出来的绵绵的情意。尤其对于一些散文和诗词,更应该如此。对于古诗词,可以适当介绍一些古诗词方面的文学常识,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培养他们的文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嘛。”以课文《麻雀》为例,其中有一句描写:“像石头一样直落下去”。作为老师,我们可以告诉学生,这是一个比喻,为了说明麻雀的速度之快,“落”这个字道出了速度,“直”表明了很明确的目的性,给人的感觉是非常果断,毫不犹豫,如此这般的讲解,学生才能够真正的理解其文字所蕴含的内容,进而体会到文字的内涵。笔者以为,这才是语文真正的目的之所在。

参考文献:

[1] 向冬临.多媒体教学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小学语文教学建议篇7

小学语文科目的课程内容基本分为精读课文与阅读课文两部分。课程主要是以满足未来公民的小学语言和文字基础水平,为促进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提供相应和必要的准备。选修课程的内容一般只为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对未来自我方向的发展,为获得较高的人文素养奠定基础。小学语文的内容范围涵盖了小学语文导语、课例、文言园地等文化和语言内容。科目课程包括自然景观、阅读与观察、古今中外童话故事、动物世界奇观、世界及中国文化遗产、人间真情、成长经历、国家科研成果等。文化内容也是整个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课程学习不单独篇幅设置,而是浸透于每个单元及每篇文章的学习中,大力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和善于反思的意识和习惯,从学生自我发现并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出发,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识及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力和创造力。

二、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策略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策略主要以创新教育为主,结合语文基础课程内容学习,充分融入学校教育活动中,从而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潜能,并体现教学效力。创新教育大致分为四点:更新观念,角色变化;营造氛围,培养创新意识;挖掘素材,激励创新;组织活动,提高能力。

1、更新观念,角色变换。创新教育首先要更新观念。从课型设置,课堂组织,教学方式和手段等多角度着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并与非智力因素相协调配合发展。针对语文教材的文章特点,内容范围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素质特征,选择最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浓厚的学习氛围和积极主动的学习中,主动探求语文知识,并树立创新意识。创新教育的角色变换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时调整并变化角色,重新确立目标。既要变“一言课堂”为“群言课堂”。即传统的教师一人独角戏,教与学分离,填鸭式灌输转变为启发式,诱发式教学方法,变单项传输为双向或者互换交流,由浅入深,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及时并保持课堂气氛活跃。又要变“传授知识”为“生产知识”,教育教学在基本课程内容学习的情况下,更加重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2、营造课堂氛围,培养创新意识。融洽、和谐、活泼的课堂气氛有助于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教育教学策略不仅是教学生语文的基础知识,更重要是教学生如何主动去自我获取知识。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教育教学工作者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营造轻松、愉悦、和谐,互动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多思多虑多问多讨论,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3、挖掘素材,激励创新。语文教材中存在着大量的语言、思维、德育、美育等创新因素,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凭借课文,紧扣语文,挖掘创新因素。譬如教学课文《司马光砸缸》,教育教学不仅要挖掘创新因素,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到特殊时间救人的关键不仅要有勇气和胆量而且要有谋略,才能达到救人的目的。从而引发到培养学生灵活思考,创新实践。

小学语文教学建议篇8

1 习惯培养,常抓不懈,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良好的习惯是一种经久不衰的动力,终身受用。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学习习惯形成期,尤为重要。在书写上要严格要求,把好写字第一关,达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写字时,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字形,弄清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示范书写,使学生感知基本笔画、笔顺规则、运笔方法等,然后学生细心临摹,直到规范熟练书写。

倾听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更是一种学习品质。在语文教学中,“听”排在“说、读、写”之前,足见它的重要性。学生在课堂上只有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解,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地、有意义地参与教学活动,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进行。因此,教师首先要用真诚的心倾听每个学生的发言,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见解说给大家听,以引起其他学生的注意;其次,面对学生的发言,教师要作出适当的评价,捕捉闪光之处,进行赏识、放大,凝聚学生的注意力,促使他们凝神倾听;再次,引导学生加入到评价行列来。没有倾听就没有发言权,学生倾听了别人的发言,才能欣赏精彩之处,指出不足,从而达到相互启示、发展思维的终极目标。

对于思维习惯的培养,宜从小处入手。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乐学才会勤思。要巧妙创设情境,精心提炼有价值的问题,鼓励学生爱问、敢问,大胆质疑,引导学生分析并圆满解决问题,从而体验思考成功的乐趣,进一步产生乐于思考的动力,形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2 拓展有据,整合有度,毋改语文课程之本色

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度的拓展,对学科进行有目的的整合,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提供了空间,但要恰到好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无论何时何地,语文课都姓“语”,都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都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拓展文本是为了挖掘文本内涵,以便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不可漫无边际。融合其它科学是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表演、绘画、弹唱走进语文课堂,可以使语文课堂轻松、活泼,使语文学习更快乐、高效,但仍要以语文学习目标为依据,为语文学习目标的实现服务,切不可为了追求时髦、追求气氛而丢掉了听、说、读、写的训练。

3 以简驭繁,求实高效,不断提高阅读教学水平

3.1 准确把握阅读教学年段目标。低年级阅读教学重点是:培养阅读兴趣,识字,朗读,了解词句的意思,积累词句,中年级的教学重点是:朗读,默读;理解词、句、段,初步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学会略读,粗知大意;初步了解一些表达方法;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高年级的教学重点是: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揣摩文章叙述顺序,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学习诗歌、叙事文、说明文等不同文体的文章的阅读;学会浏览,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3.2 精简阅读教学环节。读、思、议是阅读教学的三步曲,读是前提,思是基础,议是关键。因此课堂上一定要读书,要充分地读,整段、整篇地读,每个学生潜心地反复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要读正确、读顺畅直至读出感情,尽量少用齐读。教师要适时范读,抛砖引玉,对学生朗读及时指导评价。读后在学生“悟”的基础上教师要提出值得思、值得议的问题(问题要少、要整合),特别是抓住课文的语言、有特点的词、句、段进行分析思考,做到既要“书声琅琅”,又要“静思默想”。在阅读前应提醒学生注意:①仔细阅读,你读懂了什么?这是基础性的要求。②仔细阅读,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这是体验性要求。③仔细阅读你产生了什么疑问?这是批判性、创新性要求。在阅读后,教师应积极投身到学生交流之中,引导学生追根溯源,共同体验提高。

4 激发兴趣,规范指导,努力创新习作教学途径

4.1 把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放在第一位。各年级教师都要准确把握习作教学目标,重视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并想方设法使学生将习作兴趣长久保持。在小学阶段,我们不怕“平淡无奇”、“错别字连篇”的习作,怕的是学生不敢写,不想写。

4.2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训练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社会,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只要学生善于感受生活,生活丰富了,对事、对物、对人都充满了感情,就会有话可写。

4.3 悉心指导学生构思。如:为什么写;写哪些,不写哪些内容;按什么顺序写;怎样表达出真情实感。如果指导学生列出提纲,效果会更好。

小学语文教学建议篇9

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关于语文教育的大讨论,直到今天仍余音绕梁,时有回声。这场大讨论对检点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语文教育的经验教训,对深化语文教育改革无疑起到重要的作用。比较而言,在持续至今的大讨论中,过多的是急切责难和要领之辨,缺少的是理性而务实的建设性意见。“找出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那种离开语言教育现实的空洞指责是没有多少价值的,我们应当提倡实事求是地找出语文教育改革的症结所在,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语文学习的特点,是我们进行语言教育的出发点和基本依据。所谓语文学习的特点,就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所体现的方法、途径和语文对学习者的影响与效果。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相比,有其共性的一面,但更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具体体现在三个维度上。

广延性

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从语文学习资源看,不光语文课本、工具书是学习资源,其他图书、报刊、影视、广播、网络、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等也是重要的学习资源,甚至自然风光、文物古迹以及家庭、校园、社区都可成为重要的语文学习场所;从语文学习内容看,传统文化、异域文化、风俗民情、家事国事、日常生活等都可成为学习内容。语文学习是母语学习,伴随着人的活动的各个方面,或者说,各种社会性活动都能成为语文学习的渠道。

终身性

从呱呱坠地、呀呀学语到黄昏诵晚、人生诀别,语文的学和用与人生的生命相始终,贯穿人生全过程。无论是进校之前还是毕业之后,语文学习一该也没有停止过。但是,在漫长的人生长河中,语文学习和语文能力的发展并不是匀速前行的,而是伴随着生命成长波澜起伏呈现出阶段性、高峰期和持续性,即伴随人在发育、成长中心理结构的变化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语言感知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这种变化的心理结构和相应的语文水平又是语文再学习的前提和基础。

修身性

小学语文教学建议篇10

理论界普遍认为课堂教学评价既不能“以教论教”,看教师在课堂上的“独角戏”唱的怎么样,也不能“以学论教”,只看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何,而应该“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考虑体现课堂教学特征的基本要素,坚持评教与评学相结合,侧重评教”。

然而,在当下的小学课堂教学评价中,许多方面都没有很好地贯彻这一思想。现有课堂教学评价缺乏深度,单纯以定性方式来衡量课堂教学效果、发展性,忽视学生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性和作为社会人的发展性、差异性,以单一评价标准评判多样的课堂教学和有效性,现有评价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未达到课堂评价的真正目的。

我们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当前的情况,谈谈如何科学地制定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评价。

一、在评价功能上,注重评价过程与评价结果的结合

有效教学评价应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不应局限于对学生学业成绩和学习结果的单一评价,而要将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各种表现作为评价他们学习情况和进行整体性评价的依据,以课堂教学活动为起点,对课堂的教学结构从教法的总体构想、学法的指导、教学的每个环节和教学组织调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也要对教师备教材、备课标、备学生方面及其显性和隐性工作进行评价。教师的显性工作容易体现和量化,而隐性工作常常难以计量,其结果也往往一时体现不出来。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学校往往把显性工作内容列入教师工作评价体系,以一定的数量表达出来,而忽视对隐性工作的评价。但就实现学校教学目标,促进师生发展而言,二者处于同样重要的地位。实践证明,成功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往往是显性工作与隐性工作有机结合的结果。

二、在评价方法上,坚持评价过程的定性与定量的统整

由于课堂教学活动的不可控性和突发性因素很多,因此,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既要看到定量分析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又要看到定量评价的不足。因此,对复杂的课堂教学现象也适当进行定性分析,比单纯的定量描述更能恰当反映实际情况。如可以以开放性的问题接龙来进行,在评价中既可根据评价标准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也可根据课堂情况的变化记录、分析评价标准之外出现的问题,这样,作出的评价才会更有针对性和说服力,有利于弥补量的评价中“纯数字”的机械性与孤立性,使评价结果更加深刻、细腻,更有血有肉。有利于弥补质的评价逻辑的缺乏,提高评价内容的丰富性与逻辑性。使教育评价在继续发挥甄别与选拔功能的同时,提高教育评价的改进与激励功能,有利于评价功能的拓展。

三、在评价标准上,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新课程教学强调多元,主张开放,尊重个性,强调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更多突出开放性,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鼓励学生探究与发现,鼓励学生有独创的思路。不能用绝对统一的标准去度量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发展程度,要给学生的不同见解留有空间。可结合上海市、陕西省等地指定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案来实现这一目的,从总体上看一般都包括一级评价指标、二级评价指标、评价标准、评价等级等。其中上海市和陕西省的评价表中分设了一级和二级指标。上海的评价表中的一级指标包括:学生行为状态、教师行为状态。其中学生行为状态又包括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和情感状态;教师行为状态包括教学态度、使用教材、注意中心和教学艺术。陕西的一级指标包括教师教学评价和课堂学习效果两部分,其中教师教学评价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和师生关系;课堂学习效果评价包括参与状态、思维状态、达成状态、教学评价和生生关系等。

四、在评价内容上,构建全方位的评价内容

由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可知,每个人都是七种甚至更多种智能的结合,它们共同构成人的能力系统。这也就提示我们有这样的思考:对主体的评价应是对各种智力因素或能力各因素的评价,而不是某一方面的单一评价,应采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全面考核,做出合理的价值判断。因此,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内容要着眼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综合进行多元、全面的评价。如建立学生的成长记录袋,将每位学生一年中的努力记录在案,让学生看到代表成功的实实在在的样例。这样让学生体会到评价与自己的关系,对优化课堂教学评价效果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