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在语文教学的作用十篇

时间:2023-07-25 17:20:29

说文解字在语文教学的作用

说文解字在语文教学的作用篇1

下面所阐述的,系笔者本人关于对学生切实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认识及见解。

1 目前乡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的剖析

造成乡村小学生语文能力偏低的原因,除了生活的语言环境外,课堂教学仍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状态则是更主要的原因。因为善于按教育教学规律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优秀教师,不在于表面上教书,不在于照本宣科、生搬硬套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在于从战略高度入手,从根本上将科学、合理的探索求知方法,无私地奉献给自己的教育对象。而目前多数的乡村小学教师,由于在灵魂深处还没有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所以还没有勇气或者说还没有办法堂堂正正地走出旧语文课堂教学的框框。

他们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分析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分析和理解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出道德教训,就算完成了语文教学任务。这样的语文课,根本上就不是真正的语文课,而是应付了事的内容分析课、语文知识讲授课,自然常识介绍课,文学欣赏课。他们对学生要讲的语文知识,确实太多了,把许多有效的时间都花在分析课文的段落、层次、结构、技巧上。

想必大家都清楚,教师虽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学生却无精打采,度日如年,连动口动脑动手实践训练的机会也没有,所以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不高。有位小学语文专家曾说过,只重视理解课文内容,不重视训练过程,其实不算语文教学。也就是说,只重视教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情节,不重视读书,不重视字、词 、句等基本功训练,不放手让学生真正去实践,这不是与现代教学模式背道而驰吗?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只有使学生通过课文中字、词、句的训练,才能让他们学到真正的、有用的语文知识。值得庆幸的是,目前的新课程改革,已给教师注入了一股强劲的东风,而不少教师也在期待自己的教学节奏如行云流水,行乎其行,业乎其当。他们也一心想把课堂教学结构,安排得主副相宜,难易相配,动静相宜;更想使自己的教学方法举重若轻,游刃有余,让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露,怡然自得。然而,当他们实施知识储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时,却与自己的心愿渐行渐远。时至今日,相当多的教师上课时,还在用“满堂问”、“满堂闹”来掩盖“满堂灌”。这种“满堂问”的教学方法,表明某些教师课前往往没有进行过精心的教学设计,而是临阵磨刀,信口开河,只图热闹,应付了事。这种纷繁的耗时低效的问问答答,由教师牵着有鼻子的学生绕来绕去的教学方式,其结果就是有意把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时间给挤掉了。至于“满堂闹”的教学方法,也只是图个所谓的课堂气氛活跃,花样翻新,甚至误解为愉快教学。必须明确,小学语文课堂进行愉快教学是必要的,可愉快只是手段,不是目的。要想让学生对语言文字训练感兴趣、有兴趣,关键在于是否能挖掘出学生的内在因素,焦点在于是否能培养出他们的积极的非智力因素,如坚强的性格,顽强的毅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 关于对学生切实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必要性

要深刻认识对学生切实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必要性,还得从“什么是语文?”说起。记得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语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也就是说,“语”是语言,是口语之意,“文”是文字,是书面语的意思。而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这就要求,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在教学中自觉地对学生切实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如何训练呢?

从教学的对象来看,小学语文教学的对象是少年儿童。而从心理学方面着眼:6—12岁的少年儿童是积极主动发展中的人,正处在语言发展的最佳年龄段,他们在这一阶段的记忆力特别强。如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能想方设法,让他们集中精力学习语言文字,那一定会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从教育的功能来看,教育的主要功能在于促进少年儿童成为具有较高素质的公民。而小学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工具课,是学生学好其它各门功课的基础课。其中,语言文字是语文课工具性外在形态的表现,至于思想、思维能力、兴趣等教育则蕴含在语言文字的教育过程之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把小学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对学生进行严格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对促进少年儿童整体素质的提高,使他们成为一代具有较高素质的公民,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明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的标志,下一代少年儿童的语言文明素质将影响到中华民族的文明与否和文明程度的高低。由于目前乡村不少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没能对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致使相当部分学生还未具备扎实牢固的语言文字基本功。主要表现在:学生习作中的错别字多,词汇贫乏,口头语和书面语常常出现词不达意等毛病。因此,要改变小学语文课堂这种“耗时低效,劳而少功”的教学现状,就一定要对学生切实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

3 关于对学生切实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基本要求

仅懂得有必要对学生切实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是不够的,还应当深刻理解并领会掌握对学生切实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基本要求。

要把语文课要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教师就必须下足精力,下苦功夫,加大力度,对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语言基本功训练,不但包括字、词、句、段、篇及听、说、读、写的训练,也包括语言情感的体验、诗文意境的理解、文章的品析欣赏等方面的训练,以及习作要求、内容具体、条理比较清楚等方面的训练。由于学龄段不同,对学生训练的侧重点也就不一样,不过语言训练的方法与要求却是一致的。

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具体要求是:

3.1 明确训练的目的性。就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听、说、读、写的训练。

3.2 确保训练的主体性。就是要真正体现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程序。

3.3 讲究训练的科学性。就是在指导学生训练时,必须按照学生学习语言的客观规律来进行。

3.4 体现训练的层次性。就是要使学生对词语不仅能理解,而且能内化运用。

3.5 展现训练的全面性。主要是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

4 关于对学生切实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内容及方法

4.1 对学生切实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内容,本文的前面已提及,即包括字、词、句、段、篇及听、说、读、写。

训练的内容确定后,我们教师就要求并耐心引导、帮助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以确保他们能正确地读、写出学过的词语,并懂得其意。在此基础上,还应使学生明白,词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其形式是声音,其内容是意义;词义是语汇学习的重点,也是不易掌握的难点。当然,由于城乡地域及生活背景的差异,引起所教对象的语言环境、语言基础积累也不同、对语言运用能力的掌握更不同,故在语言教学时的训练内容侧重点也就不一样。

相对而言,城区的学生语言学习环境较好。入学前,他们已经认识、掌握了许多言语,对普通话的运用力娴熟,而且发音准确。故在字、词 、句、段、篇及听、说、读、写方面侧较容易进行训练。而乡村的学生则不同,在听的方面,他们除了从电视上接触较多之外,一切都得从零开始。由于他们没有生活背景的语言积累,因而学习起来比较困难。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每个学龄段的教学侧重点也不同:低学龄段的一、二年级侧重在读字、说词;三、四年级学龄段的侧重在说词、说句、连句成段乃至篇章;五、六年级学龄段侧重在通过句子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4.2 对学生切实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方法:关键是从最甚础的方面抓起,从低年级抓起。只有低年级的语言文字训练抓实抓牢抓好了,才能对中高年级的语言文字训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对一二年级来说,识字教学是重点。其中字形学习更是低年级学生识字的重点和难点。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现实教学中的学生识字负担过重。重就重在机械识记字形的负担上。虽说学龄初期的儿童注意力有了发展,但因其神经系统机能的发展还欠完善,知识经验又缺乏,故对事物的理解不够全面,对记忆内容也难以进行逻辑加工,所以他们只能依赖机械记忆。在识字教学时,最根本的方法就是依据汉字造字规律进行“析形索义,因义记形。”如能使学生真正掌握了这些巧记生字的方法,不仅能训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确保他们达到了识记生字的目的,并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中年级的语文教学是一个非常的过渡时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训练的内容由词、句过渡到段、篇。教学时要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对学生进行训练。教师首先必须弄清并确定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然后指导学生疏通句义,理解句子;再则就是把文中精彩的语句段落内化为我所用。值得强调的是,词句内化运用的方法有多种,最常见的方法是教师通过移用、删除、改换、仿照的程序,指导学生进行造句练习。这么安排的目的是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积累起来,组成书面语言材料,并根据需要与可能,选择符合自己需要的素材放到口语交际和习作中去。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中关于“海底的岩石上有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美丽的鹿角”等描述,可选作学生习作训练的素材。

高年级训练的侧重点是听、说、读、写。这里的听和说是指“口语交际”,读和写是指“书面交际”。因为“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音义结合的词汇和语法的体系,而言语就是在特定的言语环境中为完成特定的交际任务对语言的使用,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所以要求五六年级学生在听人说话后能领会其主要内容。训练时可采用听故事、看音像作品、然后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等方式,要求语言准确、流利、简洁,达到能明白清楚地讲述见闻,并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在“读”的方面,要紧密结合小学生朗读能力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有侧重地进行训练。高年级段学生除了朗读训练之外,还要进行默读、诵读、浏览等方式的训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切实保证学生“读”的时间,使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读”来赏析课文,感悟课文中的思想内容。

说文解字在语文教学的作用篇2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掌握正确、高效的词汇学习方法十分重要。围绕农村小学语文词汇积累教学工作展开探索分析,旨在为相关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些许的教学思路。

关键词:

农村小学;语文;词汇积累;教学方法

一、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识字教学

(一)游戏过程中加深对字词的理解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采用机械、单一的方法教会学生认字识字,教学效果也大多不尽如人意。小学阶段的孩子对于新事物都有浓厚的兴趣和探索欲,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展开教学工作。小孩子的天性是玩,而游戏则是最好的体现。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字词扮演,如人教版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中需要学生掌握的“雷”字,教师可以给不同的学生分发偏旁小卡片,一个学生是“雨”,一个学生是“田”,另外一个学生是“雷”,同时教师可以询问学生,要想和“雷”字做朋友,需要哪两个同学组合。可以同时派发多个生字词的卡片,让学生自由配对,然后讲解所组成的字词,在游戏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巩固记忆。

(二)举一反三教学法拓展学生词汇积累量

俗话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词汇积累教学工作的开展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例如,教师在讲解动物相关的单词可以告诉学生动物类的词语偏旁一般是“反犬旁”,如“猫”“狗”,讲解“甲”字的同时可以讲解“由”字,田里一棵树向上生长是由,向下生长是甲。语文教学中词汇教学不应只是单一的讲解某一个字词从而局限学生的认知视野,而应该教会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从而掌握自主学习探索的方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不应该一味地跟着老师走,要有一定的自主性,学活主动的探索,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三)象形记忆法的运用增加教学趣味性

字词记忆的一个有效的方法是根据字词的组成结构记忆,依靠死记硬背明显行不通。教师可以通过编写儿歌或者字谜的方法教会学生识字。例如,“月挂半边天,嫦娥伴子眠,酉时天下雨,读书不必言”,谜底是“有好酒卖”,这种教学方法相对来说对学生的要求较高,需要学生对相关的字词有较深的理解,在对字谜的讲解过程中,由于字谜及儿歌都具有节奏感,且朗朗上口,让学生先理解,再记忆,明白每一个字词并不只是课本上冷冰冰的印刷,同时也是生动有故事的。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编歌曲和字谜,可以考考同学或者回家考考父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有一定的成就感,感觉学习字词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二、在阅读教学中理解字词

小学语文课本中每一章节均设置有相关课文,教师在讲解课文的同时应注意保证语言的生动性,不能机械地朗读课文,应付式教学。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结合相关PPT演示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词汇的意思,有些农村小学可能存在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的情况,教师可以结合课文插图以及手机上图片展示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记忆。农村小学其实具有天然的优势,学生见过彩虹,教师可以结合彩虹讲解“五颜六色”“五光十色”等形容彩虹的词语,学生听过打雷声,教师可以讲解“震耳欲聋”等相关词语。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小学语文的教学应具有灵活性,教师可适当的将学生带到室外讲解大自然的景物,鼓励学生用丰富的词汇形容出所见景物的特点,最后再回归到课文的阅读理解中来,相对来说,词汇的教学工作会变得容易许多,通过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也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三、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理解词语

有些词语的意义比较抽象,但是这些词义的具体表现在生活中经常出现,学生曾经见过、做过、体验过。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唤醒学生的自觉意识,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唤起他们的亲身体验理解。这样既达到教学目的,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教学《蒲公英》一文时,引导学生学习“嘱咐”一词时,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在家里爸爸妈妈是否经常会在自己出门时说一些话,例如,爸爸妈妈会说要好好学习,爷爷奶奶会说要多吃饭,好好长身体,放学的时候老师会说过马路要小心,注意看红绿灯,这些小事情每一个学生都体会过,也都有自己的体会,最后教师再将“嘱咐”一词的定义归结为:长辈告诉你应该做什么事情,不应该做什么事情。教学源于生活,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教学,可以让学生对字词的理解以及记忆更深刻,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

四、结束语

小学语文词汇积累教学即认读—理解—积累—运用四部曲,注重音—字词的认读,形—字词的识记,义—字词的理解,记—字词的积累,用—字词的运用。有机结合这几个模块,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显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徐广辉.小学语文生字词教学方法浅探[J].小作家选刊,2015,(19):49-50.

[2]王春燕.小学语文作文高效教学方法探究[J].作文成功之路,2016,(09):16.

说文解字在语文教学的作用篇3

语文素质的提高是语文学科素质教育的中心目标。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扎扎实实地增强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把语文课真正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本文试从两个方面对阅读教学中语文素质的培养谈些粗浅的认识。

一、明确训练目标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反复强调:“有效的教学始于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实践证明,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属。所以我们进行素质教育时,更要以制订明确的、恰当的、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为首要条件。阅读教学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语言文字的阅读能力,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思维训练和渗透思想教育。

《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地告诉我们,阅读教学中的语言文字训练的目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语言文字理解内容,懂得课文“写了什么”“为什么写”,这是阅读教学的起点;二是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再认识作者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情意的规律和方法,懂得课文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这是阅读教学的终点。因此,要统观全篇,以确定训练目标,要按照新课标对年级的要求,按作者的编写意图、本册教材的内容和课后作业提示与学生实际确定训练目标。训练目标的确立要准确、科学、鲜明、突出;确定训练目标时要注意连续性和阶段性,按新课标要求,系统把握好每项训练的“点”和训练的“度”,使训练要求到位。如《美丽的小兴安岭》确定四项训练目标:①读的训练,通过范读和自读,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和篇章结构特点。②段的训练,重点讲解第2段,结合课后第2题理解作者如何按四季的顺序分别描述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并根据段的特点进行分层的训练指导。③句子的训练,结合收尾两个自然段中的比喻句和课后第3题进行指导,学习作者比喻手法的运用及用准确的词句生动形象地描写事物的方法。

二、注重训练方法

语文教学目标必须通过训练来实现,每节阅读课都应以文字为主线贯穿始终。语言文字训练的内容,从广义上来讲就是“字、词、句、段,听、说、读、写”。听、读训练旨在提升学生理解语言的能力,主要解决“怎么听、怎么读”的问题,老师要在听读训练中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吸收说、写训练所需的营养。说、写训练旨在提升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主要解决“怎么说、怎么写”的问题,要在说、写训练中指导学生恰当运用听、读训练中所获取的材料和方法,把握听、说、读、写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整体上设计训练方法,使之有机结合,互相渗透。

1.训练方法要讲求科学性

训练方法、程序要符合小学生认识事物、学习语言的规律,要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理解到运用,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因此,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训练步骤。如在单元教学中,讲读课文是示范篇,担负着“揭示规律”的任务;读写例话是桥梁和纽带,担负着指导读和写的任务。只有在讲读课文的教学中抓好重点训练项目,总结出方法规律,在二、三类课文的教学中才可能将以上知识巩固运用。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规律、学习方法,在教学中应将读与写有机结合,在教学方法上采取顺序组织教学的方法。实践证明,这种变序教学法比常规的顺序组织教学法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的效果要好得多。

说文解字在语文教学的作用篇4

关键词:低年级;语言文字;写作水平

一、精选语言训练点,让语用落到实处

1.识字写字,仍然是低段学习的重点,在凸显字词教学的同时,也不忘朗读课文

低年级语文训练重点是识字写字,积累常用词语,朗读课文。教学课文,抓住语用点教学时,要抓住每课的重要训练点,而不是面面俱到。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自选商场》一课,可以训练的内容有如下几项:(1)会认“商、场、包”等14个字;(2)会写“巾、牙、尺、毛”4个字;(3)通过图片认识商品及名称;(4)观察自选商场,初步了解自选商场的售货方式,体会它给购物人带来的方便;(5)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建立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的乐趣以及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6)朗读课文;(7)指导“巾、牙、尺、毛”的书写,要突出笔顺笔画。要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在田字格中怎样摆放,哪些笔画要写在竖中线上,注意像“尺”这样没有居中笔画的字,该怎样写得平衡与对称。(8)抓住自选商场商品多,购物方便的特点进行说话训练,学习用有……有……还有……的句式说话。如此多的内容需两课时教完,若平均用力,就会觉得蜻蜓点水,收效不高。可做如下选择:识字写字、词语、朗读等内容是低段的重点,应牢抓不放;创设情境,通过图片认识商品,还可以利用低年级学生的学龄特点,用做营业员介绍商品的形式,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引导学生建立了学习与生活的联系;说话训练可以抓住自选商场商品多的特点。第(7)的写字教学可以让学生先临帖,自己观察字的特点,然后教学。这样每课时突出一两个训练点,语文教学才能落到实处。

2.读好课文,这是基本要求,重视朗读,读有层次

朗读课文要像爬楼梯一样,要有阶段性地落实。

第一阶段:指导学生读正确。重点是读准生字、难字、多音字。学生初读课文,通过词语正音的方式来达到这一要求。课堂上,学生在读课文时,常常将一些多音字读错。老师要从字的意思出发,带着学生区别读音的不同。当学生读错字音时,老师要放慢脚步,舍得花一点时间让学生查一查字典,让学生议一议在什么情况下读什么音,学生读错的几率就小了。

第二阶段:把课文读流利。要把课文读流利,就需要把握课文的语言节奏。所谓读流利,是在读正确基础上的更高要求,指读书不疙疙瘩瘩,不唱读,能读出正确的停顿。有的学生句子老是读得好像接不上气,是因为学生没有掌握句式的结构,或者说,句子没有真正读懂。

第三阶段:指导学生读出感情。重在课文情感基调(喜爱、赞扬、激励、说明)的把握,重在学生自读自悟中获得情感体验,再通过朗读,把这种情感体验传出来。此时,评价的导向重在情感。要读出情感,老师要指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后,用朗读加以表现出来。朗读和理解是相辅相成的,那么,怎样让理解帮助朗读,让朗读来促进理解呢?(1)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文本,来达到体会文中人物情感的方法。比如,在教学二年级上课文《我选我》时,可以用抓提示语的方法来朗读课文。课文中,林老师让大家补选一位劳动委员,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想。突然,王宁站起来说:“我选我。”这里老师可以提问,王宁是怎样的站起来,他是( )地说呢?学生会回答,他会自信地说,坚定地说,响亮地说。让学生根据当时的情况,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王宁的语气来。“选谁呢?”要读出思考的语气。还有后面老师的话之前有提示语亲切地说,要读得使人感到和蔼可亲。王宁说选自己原因的那番话,我们可以在说的前面加提示语(诚恳)地说,这里要读得很诚恳,表示他选自己是为了向李小青学习,为大家服务。因此,抓提示语来理解课文,促进朗读不免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2)朗读也能促进对文本的理解。比如课文《画家和牧童》,让学生利用插图仔细观察,说说牧童是在什么情况下指出画家戴嵩画错的。想象当时的情景,并练习用赞美的语气读人们的评价。用对话的速度,天真质朴的语气读牧童说的话。如果你是戴嵩,你会感到怎样呢?可他却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用诚恳和蔼的语气读戴嵩此时说的话。此时,老师可以这样引导:戴嵩和牧童,他们的地位一样吗?身为著名画家,地位可谓十分尊崇。在不绝于耳的赞美声中,面对一个牧童的指正,其他人感到是一声炸雷,而戴嵩却从善如流,既为自己的错误感到惭愧,又非常诚挚地向牧童道谢,虚心之美德令人感动。交流完毕,再让学生朗读时,他们两位的品质应该更能打动孩子们了,在理解和朗读中,感情得到了升华。

二、抓住课文中的小练笔,是语用的另一个“落点”

1.仿写式练笔――是练习写的第一步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挖掘课文中可仿写的训练点。如课文《找春天》,课文是这样来描述春天的: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解冻的小溪叮叮咚咚,那是春天的琴声吧?很显然,这是作者利用春天的事物对春天进行了想象。这几句话可以进行借鉴练笔,让学生联系其他春天的事物进行想象描写。而孩子们也能不负老师的期望,会模仿着写出各种各样的句子来:桃花红红,那是春天的发夹吧?柳枝在河边飘飘,那是春天的长发吧?春雨沙沙地下着,那是春天激动的眼泪吧?仿写式练笔,是学生表达的模本,为学生学习表达打下了基础。

2.插叙式练笔――既能提高写作水平,又能走进文本

插叙式练笔,就是在阅读教学中,将写作练习融入其中。这样的练笔,不但能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而且还是鲜明写作指向。如教学课文《我为你骄傲》一课,老师在教学中指出:我写给老奶奶的便条上到底写了些什么呢?课文中哪一句话告诉了我们?生:“我把钱和一张便条装进信封,在便条上向老奶奶说明了事情的经过,并真诚地向她道歉”这句话告诉了我们。师:那你们想替这位送报的小孩给老奶奶写便条吗?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再根据这句话写一张便条给老奶奶。然后要求学生先自由细读课文,再动手写便条。在课堂中,让学生写出这张便条的内容,不但是个很好的练笔点,更能让学生很好地分析课了一个铺垫。联系题目《我为你骄傲》,老奶奶为什么为文中的主人公而骄傲,答案就不言而喻了。

3.拓展式练笔――展开想象的翅膀

文本中有的地方表达简约概括,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比如,课文《我要的是葫芦》在文中末尾有一个提示: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教师在此基础上也可以提出:那他还会怎么做呢?让小朋友说一说,写一写。

总之,作为一名低年级语文老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找到每篇课文可以让学生训练的语用点,扎扎实实地打好语文基础。

参考文献:

说文解字在语文教学的作用篇5

作为语文教学,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汉字的学习和使用。二是语言的学习和使用。三为语文课程既要求学习汉字,而且汉字作为一种独立的学习内容进行学习,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方面,又要学习书面的语言和口头的语言。语文教学就是这三方面内容的结合。

一、结合汉字的特点,挖掘字形中蕴含的文化信息和民族思维习惯

由于汉字具有独特的功能,既表音又表意,因此,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学习汉字既要识记字形,更要通过字形来了解字意。而且只有通过字形来学习字意才是真正的汉字学习。同时,汉字传承五千多年,形成了一套独立的发展系统,一个字词就形成一定的词意场,通过这个词意场我们既可以触摸到汉民族的文化习俗,又可以触摸到汉民族的思维习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汉字的学习应该是成系统的,是一种文化学习,也是一种民族思维习惯的学习。

就识字来说,每个汉字的字形都有一定的结构方式,这种结构方式中不仅仅包含着一定的字的组合规律,在字的组合规律中又包含着一定的民族思维习惯和思维方式。同时,文字的形态之中也包含着一定的文化信息。比如年龄的“龄”字,为什么要以牙齿的“齿”字作为部首呢?原来在我们家乡,看牛、羊、驴、马等动物的年龄都是要看牙齿。我们家乡说起羊的年龄,也常常有六齿、四齿的说法。如果语文识字教学中可以将这些文化信息结合起来,不但可以使学生掌握字形,而且还可以开拓学生的知识面,拓展学生的思维,在使用中也不容易出错。再比如,许多形声字其字意的区别就在部首,如果我们让学生明确字的部首的意义,那么学生辨字组词也就不是什么问题了,最起码会少犯错误。再比如,成语可以说是汉民族文化的活化石,成语里面不但有古代文化的信息,而且其语言,其结构都带有古代语言的信息,掌握这些成语,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而且为学生准确使用成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作为语文课程的名称,如何理解语文这两个字的含义,对语文教学来说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时下,我们的语文教学完全忽略了汉字的这种功能,只是从识记字形出发到识记字词结束。我们的语文教材的编排也完全缺少这方面的内容,忘记了汉字作为一种文化存在,作为一种民族思维的存在。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我们语文学习中死记硬背现象非常严重,教师只让学生机械地识记字形,没有从字的结构来挖掘字形背后的文化信息,更没有触摸到文字里面所蕴含的创造性的思维,其结果就是学生对汉字的魅力感觉不深,体会不真切。学生只知道字的形,却不能将音形、意结合起来学习,导致语言使用中的错别字现象非常严重。大凡写作中的错别字现象都与我们这种对文字的学习有关。

二、在生活中学习和使用语言,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语言有口语和书面语之别。语文学习也就有了口头语言的学习使用和书面语言的学习使用。口头语言的学习在生活中,书面语言的使用在阅读中。但是,这两者又不是截然分开的。书面语言对口头语言的发展有促进作用。我们的语文教学非常重视书面语言的学习,但是却不重视口头语言的学习。伟大的作家都非常重视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同志也将口头语言作为源泉活水来看待。因此,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和使用语言,学会从口头语言中来学习语言。许多时候,我们的教师重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语言,但是不重视让学生积累生活中的语言。不知道通过创设情境来让学生进行语言训练。语言是离不开生活的,语言也只有在生活中才有意义和价值。学习语言,就应该和生活一起来学习。比如,我们可以让学生积累一定的生活语言,特别是通过日记的形式让学生积累语言。其次,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可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比如展开辩论会,开展课前三分中的讲故事,或者开展描述生活中发生的一件事的比赛活动,增加学生口语训练的能力,锻炼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重视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

语言的学习和使用离不开阅读和写作。因此,语文教学就是通过阅读和写作的实践活动来学习语言的使用。对于阅读教学,目前我们还是沿用传统语文教学的习惯,教师总是将课堂教学掌控在自己的手中,对文本进行结果的预设,然后在课堂教学中来贯彻实现自己的预设,而且将这种预设作为评价一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尺。这样的课堂教学一方面剥夺了学生的发言权利,思考的权利,自主学习的权利,更主要的是剥夺了学生与文本接触的机会,阅读活动没有真正落实到学生中,结果,教师的讲解分析不能进入学生的视野,他们的思维很难与教师合拍,达不到有效训练学生语言能力的目的。

阅读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自X自主的活动,教师不但要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文本的时间,更主要的是要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思考文本,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解读。这才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真阅读。作为有一定知识基础的学生,他们完全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生命体验对文本做出自己的解读,教师在教学中就是要善于放手,善于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激活他们阅读中的思维。对他们阅读中的认识要给予积极的评价。要努力去摸清学生认识的来源,把握他们思维的特点和动态,知己知彼,方能在课堂教学中从容面对学生的问题与答案。

说文解字在语文教学的作用篇6

关键词:语文教学;规范;语言文字

中国是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礼仪之邦,特别是中国文字。中国文字文化源远流长,拥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它们既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纸上玩笑嬉戏,又像一朵朵美丽多姿的鲜花愉悦你的眼睛。这么美丽可爱的文字,难道我们不应该让它成为一朵朵永不凋零的纯洁之花吗?

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承担着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任,语文教学的重点就是要让学生学会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人类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一项基本能力,也是构成人的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语文教学中,教育学生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贯彻落实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和规范标准,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增强学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语文教学质量都有着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以《新课标》为标准,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听、说、读、写的能力。

一、增强语文教师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

语文教师应该是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表率。语文教师能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书写规范字,才能给学生一个学习的榜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自觉运用普通话和规范字。这样既培养了自己严谨的教风,又养成了学生一丝不苟的学风。

第一,要增强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意识。我们要培养学生读准普通话,写好规范字,作为学生的指路明灯的语文老师,更应当责无旁贷,意识到自身语言文字规范的重要性,加强自身这方面的素养。

其次,要严格要求自己。活到老,学到老。用严谨的科学态度学习。有些老师自身普通话水平不够标准,但只要勤翻字典,随时纠正自己读音、书写毛病,有诚心,有恒心,有毅力,是会不断进步的。

二、规范口头语言。

从“口语交际课”上通过学生听话、说话,在动态的口语交际中,规范口头语言。具体来讲,首先,规范学生的口语语音。“口语交际”使用的是“口语”,是普通话。说准普通话是“口语交际课”的第一要求。例如:低年级的学生刚开始学习普通话,普通话说得还不够流利,容易说着说着就变成了方言的音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川普”,这样的“川普”容易使人听起来感到诧异或者发笑。其次,规范口语交际的“语义”。“口语”具有明显的个人色彩,而运用口语交际则使“个性色彩的口语”语义进入一个共同的语言系统。因为口语交际所使用的词汇,只有是规范的词汇,才能成功地进行交际。如:有一次,口语交际课上,学生甲说:“一个人掌树,另一个人挖土。”学生乙又起来说:“一个人树,另一个人挖土。”听着两个同学的回答,我真是哭笑不得,连忙提示学生说:“同学们,‘掌树’、‘树’和‘挖土’这几个词都是属于方言,大家能给他们换一种说法吗?”这时,有同学起来纠正:“‘掌树’和‘树’应说成‘植树’,而‘挖土’应该说成‘培土’。”于是,班上的许多同学便知道了一种规范的说法。

三、加强学生朗读训练。

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发现,学生在表达时,或苍白无力,或辞不达意,究其原因,与他们平时不善积累语言有关。因此,语文教学当中要积极引导学生积累语言,而积累语言的最佳途径就是“读”。因此,在语言文字训练的手段上,各个年级都要突出“读”的训练。在课堂教学中,要保证学生读书的时间,教师要精讲,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读书。凡学生能解决读懂的地方一律不讲,即使遇到困难,也要反复引导学生去读,结合课文启发学生思考。把“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做到初读了解内容,再读品词赏句。

另外,朗读素质的优劣是体现学生听、说、读、写、练等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做到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四、抓好规范的书写基本功。

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在语言文字规范化的道路上缺一不可。书写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最基本的技能,实际上也是语文学科教学的一项最基本的素质。按理说,一个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要读九年的书,读完大学,十几年下来,他们的汉字书写能力应该达到了较高的水准,不仅书写纯熟,而且字体美观大方端正,具有硬笔书法的品位。然而,事实上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一个班级里,书写较好的能过半的已不错。尤其男生,要么书写尚可,要么连看懂都显吃力,绝大部分的学生书写仅能让人看明白。而15%左右的学生是让人无法认读的,书写真正达到要求的顶多20%。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

(1)坚持按计划组织学生开展练字活动,通过写规范汉字,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2)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由此热爱我们祖国的语言。

(3)开展演讲、诗朗诵等活动,增强了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兴趣,感悟到学习普通话的快乐,培养了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能力。

说文解字在语文教学的作用篇7

一、利用插图,在观察中识字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本中,各种类型的课文及归类识字都配有色彩明亮、栩栩如生的图画。这些生动形象的图画,对儿童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教师要善于利用、抓住这一点,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诱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避免教师生涩的教,从而使学生想学、乐学。在教学中,我采用直观教学法,充分利用幻灯、投影、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观察、思维能力的训练,把学习语文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汉字的意思,准确地认识汉字。如在教学《归类识字二》一课时,课文插图把汉字所表达的意思基本表达了出来,于是我先引导学生按照顺序观察课文插图,指导学生发挥想象和思考能力,让其了解各图是在何时、何地画的,画的是什么人,正在干什么事;再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图下对应的词语;然后在此基础上利用情景教学和分角色表演,让学生朗读词语和儿歌,学习字的音、形、义;最后启发学生思考,这些词语在文中为什么要这样排列,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利用这种方式,大家通过讨论很快就了解了农作物从种到收的一般过程。这样教学,学生不仅学会了识字,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受到了一次劳动教育,以及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教育。

二、借助课文,在阅读中识字

识字教学不能为了识字而识字,它必须与阅读紧密结合起来,与课文结合起来,与一定的语言情境结合起来。这就要求识字教学要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根据学生的实际,在教学中扩充知识面。在讲读课文教学中,我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方法,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了解大意;再指导学生逐段朗读理解句意,从中引出生字,读准音、辨清形、弄懂义;最后组词、说话、书写,使生字的学和用紧密结合,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比如,在教学《两只小狮子》一课时,课文中的重点词“刻苦”比较抽象,不易理解,我先让学生图文对照朗读课文重点段,再展开想象说说“滚、撕、咬、扑”表示怎样的动作,接着了解“整天”的意思。这样小狮子刻苦练功的情景,就展现在学生面前,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中,学生理解了“刻苦”的意思。总之,在阅读课文、弄清句意的基础上,把生字、词语放在语言环境中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自学和口头表达能力,也为今后的作文教学奠定了基础。

三、结合游戏,在复习中识字

古人云,“温故而知新。”其实复习巩固也是提高小学生识字效率的一条重要途径。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学字记得快,忘得也快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复习教学,使学生对学过的字词记得牢,用得上。平时我将汉字的复习巩固渗透学生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如填声旁、形旁、改笔画、补充句子,开错别字医院,请“大夫”给字宝宝治病等。比如通过背儿歌,区别形近字:“清、请、情、晴、蜻”。“青”左加部首,字义表得明,河水见底“清”又“清”,心里有事看“表情”,太阳出来天气“晴”,小小飞虫是“蜻蜓”,礼貌用语要说“请”,清单区分要分清。在复习以“门”为形旁的形声字时,引导学生自编顺口溜:口字进门问声好,记忆“问”字;日字进门中间跑,记忆“间”字;校门大大开,一人走进来,记忆“闪”字;“衣”字分了家,“公”字往里掐,记忆难字“滚”。采用这些方法识记生字,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在玩耍中巩固了知识,激发了兴趣,而且对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巧用汉字,在辨析中识字

说文解字在语文教学的作用篇8

关键词:异中求同;发散迁移;以今释古;开发实施课程;轻负高质

叶圣陶先生指出:“至于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于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吕叔湘先生更是提醒人们:“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教师在教学不同知能中,总是面对着一个相同的问题,就是如何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语感,也是如此。不同的知能,它们之间也会具有互通性。作为教师根据教学所需,可以通过对比探究,对不同的知能进行巧妙的联系,通过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可以达到更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之目的。笔者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对此进行多方探究,并取得了一些成绩。笔者用“以今释古”的课程开发与实施,来培养学生对文言的语感,就是一例。

一、利用互通,探究方法

学生对文言文语感的形成,最好是对学习文言文所需掌握的基础知识要点,首先有一个通盘理解。学生学习文言文所需掌握的基础知识要点概括地说,主要在于:

(1)文字方面,要识别通假字;

(2)词语方面,要区分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3)句子方面,要掌握常见句式;

(4)翻译方面,要用现代汉语直译。

对此,笔者原来的做法是在教学具体文言文之前,首先以简单的文言文词句为具体事例,向学生进行逐一说明,让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所需掌握的基础知识要点先有一个整体认识。但是,由于文言文具有浓厚的文言色彩,学生――特别是初中刚入学的学生,由于文言基础几近于无,于是,不少学生对简单的文言文事例词句的理解也就比较困难,自然便更不用提能收到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所需掌握的基础知识要点有整体认识。这样,培养学生文言文的语感,就遇到了基础难关。

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进而达到培初中生文言文语感的目的呢?笔者根据学生感知理解的障碍主要在于语言的“古代性”,于是就想到相对通俗易懂的现代汉语。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虽然两者是有较大区别,但是,现代汉语是在古代汉语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因此,现代汉语对古代汉语应该具有相应的继承性。

于是笔者就深入探究,结果发现:文言文的基础知识要点虽然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但是文言文之“异”在现代汉语中还是“遗传”着。譬如文字方面的通假字,词语方面的词类活用(譬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等,在现代汉语中还是同样存在的。而且学习文言文的基础知识要点,有些是必定要以现代汉语为参照物进行比对才能说明清楚的,譬如词语方面的古今异义、句式方面的不同形式,等等。

因此,笔者决定:以今释古――在开始教学具体文言文之前,先用相应的现代汉语基础知识来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学习文言文所需的整体基础知识要点,进而迁移基础知识,来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语感与能力。

二、开发课程,实施方法

对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凭借互通,根据所需,进行逐一深入的探究之后,笔者就把探索出来的成果进行推敲,编写成课程开发资料,施行于教学,来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各种语感。

1.文字方面

学习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要点,在文字方面主要在于通假字。通假也称“通借”,它是指人们在使用汉字时,对本有其字却不使用,而去临时借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本字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在文言文中的存在是想当普遍的。现代汉语虽然规范,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使用通假字的现象依然存在。于是,笔者就借用现代语言中的通假字来向学生说明文言文中通假字的知识。

个例:通假字

通过这样的“以今释古”――对一个个现代汉语例句中通假字结合前后文进行观察分析感悟,学生对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就有了一定的语感。

2.词语方面

学习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要点,在词语方面,主要在于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现代汉语,同样存在这些方面的知识。于是,笔者同样用现代汉语相应的内容来解决学生在学习文言文中对词语方面基础知识要点的理解问题。下面略举一例。

个例:使动用法

通过这样的“以今释古”――对一个个现代汉语例句中使动文字结合前后文进行观察分析感悟,学生对文言文中的使动用法就有了一定的语感。同样,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对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其他词类活用等,也就有了一定的语感。

3.句子方面

文言文中的常见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这四种句式在现代汉语中同样存在。笔者同样拿现代汉语中相应的句式引导学生进行比对理解。像倒装句,笔者先以一个成分是常规排序的典型句子为参照物,再拿现代汉语中与之排序不同的倒装句来比对分析感悟,理解什么是倒装句,有哪些类型,进而引导学生去理解古代汉语中的倒装句。

个例:常规句

个例:倒装句

通过这样的“以今释古”――把一个个现代汉语倒装句结合现代汉语句子成分排列常规句进行比对观察分析感悟,学生对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就有了一定的语感。同样,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对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也就有了一定的语感。

4.翻译方面

翻译古文,要以对文言文字、词、句的理解为基础,可以说是对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笔者就拿几句学生学习过的文言文与译文引导学生逐一比对,最后归纳出翻译古文之直译有哪些类别。

个例:直译法类别

翻译古文,人们一般赞同直译。直译古文,也有方法。那么,直译古文的方法究竟有多少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那还是要根据把古代汉语译成规范的现代汉语而碰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多少,经过归纳总结后,才能做出判断。笔者指导学生“以今释古”之后归纳出以下几类:“保留法”“留加法”“补添法”“删减法”“调换法”“固定法”“参照法”。

下面以节选自彭端淑的《为学一首示子侄》的一节古文翻译为例作说明(举例中,译文与原文基本作对应排列;但对古今词序不同的“何恃”,就没有作这样的处理)。

【原文】蜀之鄙有二僧,其……

【解释】四川(结构助词),的边境有二,后面省略量词“个”和尚,其中……

【译文】四川的边境上有二个和尚,其中……

【译法】调换、补添、保留。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一,后面省略量词“个”和中心词“和尚”贫穷 其中一富裕贫穷的和尚告诉

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介词,对富裕的和尚说我想,要到……去指普陀山固定词组、怎么样对富裕的和尚说“我想到普陀山去?怎么样?”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富裕的和尚说(对人的尊称,您)何,什么凭 (连词,表示修饰关系),不译往,前往。

富裕的和尚说:“您凭什么前往?”

通过这样的“以今释古”――把现代汉语译文与文言文一个词一个词对应起来进行比对观察分析感悟,学生对如何直译文言文就有了一定的语感。

三、感悟效果,扩展探究

为了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语感,笔者对“以今释古”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就是这样做的,经实践,效果良好。

为了促进学生利用现代汉语基础知识来深入理解感悟古代汉语基础知识,借以深入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语感,笔者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感悟这种做法的好处。

1.易于理解

现在的人从小就生活在现代汉语环境里,由于天长日久、耳濡目染,对现代语言基础知识的感知积淀,本来就比对古代汉语基础知识的感知积淀不知要深厚多少,自然对现代汉语基础知识的理解,也就相对容易――与文言文相比,特别是在少受语意理解障碍困扰方面是显而易见的。

2.易于迁移

知识是能迁移的。以今释古――用现代汉语基础知识来说明学习文言文基础知识要点,由易到难,本来就遵循人们认知的客观规律。更何况在理解中,一直就与文言文相对应,这样,由理解“今文”基础知识,迁移到理解“古文”基础知识,有了奠基,理解也就容易得多。

3.易于统领

不少教师教学文言文的基础知识要点是这样的:在教学具体文言文之前,对学习文言文在字、词、句方面的整体要求不先作讲解,而在教学课文中的字、词、句时,才对具体字、具体词、具体句作对应讲解。这虽不失为一种方法,但笔者认为这样的教学是零零碎碎的,无法使学生形成文言语感。而“以今释古”这种“文前”教学,具有整体性,让学习者在学习具体文言文之前,对学习文言文在字、词、句方面的要求,就有一个整体认识,做到心中有数。

4.易于积累

正是由于学习者在学习具体文言文之前,就对学习文言文在字、词、句等方面的各种要求有了整体认识,于是学习者在学习文言文中,对具体字、词、句,既能利用相应的现代汉语基础知识来解决学习文言文基础知识要点的问题,又能把所解决问题与整体文言文对应的基础知识要点进行一一挂钩,这样就便于学习者对知识的整合,便于积累。

感悟效果,不仅能够巩固已有成果,而且能够启发后起的异中求同探究。譬如笔者与学生一起,通过探究成语,就发现可以用现代汉语中的成语来理解学习文言文所需具备的基础知识,借以培养文言文的语感,同样可以收到效果。下面就对名词活用作一说明。

名词活用为动词:包括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名词活用作使动用法、名词活用作意动用法。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不翼而飞的“翼”是名词活用作动词,释成“长翅膀”。

名词的使动用法:祸国殃民:“祸”与“殃”是名词活用作使动用法,分别释成“使……受祸”“使……遭殃”。

名词的意动用法:幕天席地:“幕”和“席”是名词活用作意动用法,分别释为“把……当作幕”“把……当作席”。

名词活用为状语:

表示处所:风餐露宿:“风”是“在风里”,“露”是“在露天”。

表示工具:车载斗量:“车”是“用车”,“斗”是“用斗”。

表示比喻:狼吞虎咽:“狼”是“像狼一样”,“虎”是“像虎一样”。

表示趋向:东张西望:“东”是“向东”,“西”是“向西”。(实际上还隐含“南北”)

表示情理:情有可原:“情”是“按照清理”。

表示时间:日新月异:“日”是“每天”,“月”是“每月”。日积月累:“日”是“一天天地”,“月”是“一月月地”。

以上主要是围绕着如何借助异中求同方式来培养学生文言语感所做的阐述。笔者在探究中屡屡感悟到不同的知能,也会有其互通性。作为师生,可以借助互通另辟蹊径,进行发散逆向思维,进而逐一探究挖掘,进行课程开发,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途径,并付诸教学实践,不仅可以达到更有效地提高包括培养学生文言语感在内的语文教学质量之目的,还能提高师生发散逆向思维之能力。这样的探究,不仅适用于语文教学,也可适用于其他课程的教学。轻负而高质,师生所愿,师生所求,于是笔者写出,以便抛砖引玉。

参考文献:

1.关鸿羽,白铭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与方法.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3.

2.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1.

3.吕叔湘.吕叔湘全集.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12.

4.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北京新华第一有限责任公司印刷,2012.6.

5.邢福义.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7.

说文解字在语文教学的作用篇9

但因为学生接受能力差异较大,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学习情况参差不齐。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还欠培养,书写马虎,学习懒惰,怕吃苦,依赖本文来自小草思想严重,学习方法不够科学。特别是习作能力有待提高。从整体来说,动笔前的构思还不够,作文缺少创意。行文中,出现不具体、不生动,没有个性的张扬,公式化较严重。个别文章空洞无味,后进生的习作语句不通、不连贯,部分学生作文水平还停留在一、二年级。因此在这学期,我们四年级的老师将积极寻找有效的方法措施,力求全年级孩子的习作上一个台阶,努力拓展孩子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习作求真、求实、求新。

教材简析: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本,共分四个部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习作、课文和单元练习。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共3课,指导学生读书要有选择,学会做读书记号,留心观察事物。

2、“课文”共安排24课,分为7个单元。选文题材广泛,体裁多样,为学生学习祖国语文,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促进全面和谐的发展,提供了充裕的材料。通过《虎门销烟》等课文的学习,了解祖国的有关重大历史事件;通过《九寨沟》、《雾凇》等课文的学习,了解祖国***优美的自然景观;通过《徐悲鸿励志学画》、《说勤奋》等课文的学习,体悟人生哲理;通过《读书做记号的学问》的学习掌握相关的学习方法等。本册生字均安排在课文里。继续采用“识写分流”的办法。课文后的练习设计简约、实用。一是朗读、背诵、默读、复述;二是要求学生用钢笔描红;三是读、抄常用词语,巩固复习所学生字;四是联系语境理解词语、句子,学习分析自然段,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等方面的练习;五是根据课文特点相机安排的“小练笔”,让学生模仿其中的句式、段式、立意、写法等,进行局部仿写练习,以便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习作”共安排了7课,“以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实践、体验“为宗旨,在内容安排上富有儿童情趣,在呈现形式上力求灵活多样,在操作练习上提供多各选择,以利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习作,并在习作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自信心和创新意识。

4、“单元练习”共7个,以综合性为主,包括字词句方面、朗读背诵方面、写字方面和口语交际。意在丰富语言教育的内涵,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教学目的:

(一)思想教育。

1、在知识传授和能力训练过程中,坚持对学生进行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从小树立远大目标,刻苦学习文化科学知识。

2、在激发儿童学习兴趣的同时,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

3、在语文学习和实践中,引导孩子了解社会、认识自然,受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从中领悟一些人生哲理,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语文教学。

1、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2)继续掌握正确的写铅笔字的方法;继续培养积极发言,专心听讲的习惯。

(3)继续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4)继续培养勤查实际典,主动识字的习惯。

(5)继续培养认真写钢笔字,毛笔字的习惯。

(6)继续培养自主预习复习、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7)

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读书做记号和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2、汉语拼音。

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

3、识字写字。

(1)能准确认读366个生字。

(2)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220个,能按字的结构特点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3)继续练习用钢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继续练习写毛笔字,写得端正纸面干净。

4、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或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3)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4)能当众说话,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态度大方,有礼貌。

(5)讨论问题能主动发言,说清楚自己的意思。

5、阅读。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

(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4)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5)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问题。

(6)能阅读程度合适的少年儿童读物,了解主要内容。

6、习作。

(1)留心周围的事物,开始学习习作,乐于书面表达。

(2)能把自己看到、听到、想到、做过的写明白。

(3)学会写“留言条”、“请假条”,学写书信。

(4)能够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初步学习使用冒号、引号、顿号。

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读书做记号和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2、能准确认读366个生字,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220个生字。能按字的结构特点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3、留心周围事物,开始习作,能把自己看到、听到、想到、做过的写明白。学会写“留言条”、“请假条”,书信。

4、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复述指定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5、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6、能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学习生词,初读课文,提出问题

7、能当众说话,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态度大方。讨论问题能主动发言,说清楚自己的意思。

(二)教学难点:

1、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读书做记号和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2、留心周围事物,开始习作,能把自己看到、听到、想到、做过的写明白。学会写“留言条”、“请假条”,书信。

4、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复述指定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5、能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学习生词,初读课文,提出问题

6、能当众说话,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态度大方。讨论问题能主动发言,说清楚自己的意思。

主要措施:

(一)习惯培养

良好的习惯不仅有利于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有助于他们今后全面素质的提高,因此,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在抓好新安排的关于留心观察事物、读书有选择、读书做记号等习惯培养的同时,继续坚持指导学生保持正确的读写*** 姿势,爱惜学习用品,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背诵和课外阅读的习惯,激发儿童背诵的兴趣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培养边背诵边想象,边背诵边思考的能力。抓

好学生默读、查字典主动识字、专心听讲、积极发言和的培养。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把良好习惯的培养落实到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落实到学生学习活动的各个方面。 (二)识字教学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尽量利用汉字造字的规律引导学生主动识记生字,完成识字任务。平时注意采用多种手段,随时巩固已有成果。在识字教学中,还要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汉语拼音、笔画、笔顺、基本字、偏旁等知识和初步分析汉字结构的能力,积极引导,坚持训练,不断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积极性,使他们逐步形成自学生字的能力和习惯。一定要在课堂上安排适量时间指导学生完成课本上的描红各临写和,以确保写字教学的效率。

(三)阅读教学

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

根据课文特点,合理选择阅读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生动、有趣、多样化,师生互动,让竞赛、表演走进中段孩子的课堂,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在课堂中,精心设计提问,使之突出重点,抓住难点,解决难点,富于启发性,运用恰当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阅读教学最根本的任务是教学生学会读书。我们要想方设法引导、帮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好课文,让学生在自己读懂课文的过程中,去理解内容,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发展语言,从而不断提高语文水平。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读书,要指导全班学生都能把课文读正确、读连贯,有时还要有感情地读。所谓有感情地读,是要做以”披文入情“,要让学生的情感活动伴随读书的全过程,关心课文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真正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教学时,恰当安排好“读、讲、练”的关系,在初读感知阶段,要留有充分时间让学生通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同时可以结合初读,使学生弄清生字字音,感知字形,初步理解字义。在精读理解阶段本文来自小草,要通过指导、点拨和精当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情境意义,理解课文内容。在积累运用阶段,要结合熟读、背诵、复述,使学生储备语言材料,实现常用评语、句式等的转换迁移。教学中,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学习。 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包括引导、点拨、范读以及必要的归纳、小结和讲解。要提倡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导,围绕重点开展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

(四)习作练习

习作中,按“长线、短线结合,习作、练笔结合”的方法,适时安排“小练笔”。让学生模仿课文句式、段式、立意、写法等,进行局部仿写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重视阅读与习作的有机结合,正确处理“读”与“写”的关系,打好学生习作起步阶段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 连段成篇的方法。对于本册书中安排7次习作,要充分利用教材,解除束缚,让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切实引导学生利用所提供的样例,循序渐进学写片断,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中段习作,强调作文的创新意识,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人事物,激发他们大胆想象,展开联想甚至幻想,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在习作指导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灵活地运用教材,创造条件使学生无拘无束地放开来写。根据中年级学生的特点,有时也可以按照“例文示范”、“讨论明法”、“摹仿起步”的训练步骤,组织好习作教学。

(五)综合练习 练习内容包括字词句练习、成语和古今诗文的朗读背诵、口语交际等。在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的原则,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以同桌、小组、全班交流的方式,集合众人智慧,思考并解决问题。一在整个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发挥导的作用,精心设计,及时指导。让学生有目的有方法地学。重视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引导他们找原因,反省自生的不足,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要承认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地进行分层教学。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和长处,弥补不足。

(六)其它

1、立足教学改革,加强自身的教改意识,准确把握新课标和教材的尺度,明确教学任务,遵循语文教学

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落实教学任务。重视教法、学法的研究,刻苦钻研业务,不断获取教改新信息,探索教改规律,力求教学上的突破。

2、结合教材、学生实际,充分挖掘德育因素,抓住各种有利的教育契机,在知识传授,能力训练过程中,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使学生受到德育思想的渗透。

3、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坚持“抓两头带中间”的原则,对优秀学生不断提出更高要求,发展其才能;对暂时的后进生,耐心细心,培养信心,挖掘潜力,不同程度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使教学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4、词句训练是整个小学阶段的一个教学重点。进一步加强词句训练,更是本册阅读教学的重点。中年级的词句训练可从以下几点进行:一是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要避免以词解词,要鼓励学生结合语言环境、联系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理解词句的能力,逐步做到能自行理解;二要鼓励学生摘抄好词佳句,加强语言的积累;三要重视词句的运用,加强与说、写之间的联系。

5、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基本功,课上一定要有琅琅的读书声。要多读少讲,把更多的时间用于朗读;要体现读通、读熟和读出感情这样的朗读层次;指导朗读,不要单纯从朗读技巧上指导,重在引导学生入境入情,而后用朗读表达出思想感情。默读也是重要的阅读基本功,要指导学生学会一边读,一边想,在独立阅读和思考中培养阅读能力。

6、合作促进学习。同桌、小组、全班交流是孩子们发现自我、展示自我的天地,也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团结、学会协作。学会在合作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自信,找到方法,培养他们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进度表周

项目

月 日

实 际 上 课 22 周

每周课时

6-7

上 新 课 19 周

复 习 考 试 2-3 周

总课时

130左右

每周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1

4

9月1日

9月22 日

习惯篇和第一单元(课文1—练习1)

听写背诵

读书笔记

课外阅读检查

4

7

9 月 25 日

10 月13日

第二单元(课文5—练习2)

听写背诵

读书笔记

课外阅读检查

8

10

10月16 日

10月31 日

第三单元(课文8—练习3)

听写背诵

读书笔记

课外阅读检查

10

12

11 月1 日

11月17日

第四单元(课文12—练习4)期中检测

听写背诵

读书笔记

课外阅读检查

13

15

12月8 日

第五单元(课文15—练习5)

听写背诵

读书笔记

课外阅读检查

15

17

12月 8日

12月 22日

第六单元(课文19—练习6)

听写背诵

读书笔记

课外阅读检查

18

20

1 2月 25日

至1 月 12日

第七单元(课文22—练习7)

听写背诵

读书笔记

课外阅读检查

21

23

1 月 15 日

1月31 日

说文解字在语文教学的作用篇10

一、低段识字与写字教与学的现状分析

当前低段的学生在语文学习尤其是在识字与写字学习方面具有自己明显的特点,不但与高学段的学生有所区别,即使与几年前的低段学生相比也多有不同。具体表现为:

(一)学生识字水平差距很大,兼顾不同学生难度高

目前家长对孩子的学前教育非常重视,很多幼儿园,特别是城市的幼儿园大都设有识字类的课程。但由于不同幼儿享受的教育资源不同,各幼儿园的教学水平也有差距,所以致使新入学的学生,即便在同一所学校、同一个班级,学习基础差距也非常大。根据我们对某个班的随机调查,有70%~80%的孩子在幼儿园学过识字,但也有少部分孩子确实没有学过。教师们普遍反映,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差距较大,所以难以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教学管理也造成了相当大的困扰。笔者在一次听课中就发现,当时坐在笔者身旁的一个学生几乎没有听课,一直在动来动去。当询问他为什么不听课时,他说那些字他全部认识。这就产生了教师们最关心的问题,如何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

(二)识字写字教学任务繁重,教学效率偏低难适应

现在有一些社会人士和语文教育人士针对语文教学提出严厉的批评,认为现行语文教材识字量小、识字速度慢。比如小学语文教育专家崔峦就认为,识字也可以从一年级开始,但至少要让学生“都能在一年之内认识2000字”才比较理想。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第一学段两年时间学生的识字量才不过1600个,还没有达到理想目标的一半。即便如此,许多教师却还是认为每篇课文后有十几个生字,识字量太大,教学任务过重。社会上关于“识字量小、识字速度慢”的批评是实情,教师们“生字量大教学任务重”的感觉亦不矫情。一方面是识字效率太低的批评,一方面是识字任务太重的抱怨,那么我们不禁要问,这其中到底出了什么问题?究竟是学习任务过重,还是教学效率太低?

(三)儿童语言发展明显超前,语言教学却相对滞后

经常和孩子接触的人会有这样一个明显的感觉,现在的孩子变得越来越“聪明”了,尤其表现在语言发展方面(主要是口头语言),刚刚入学的孩子就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他们不但拥有令人惊讶的丰富的词汇量,而且能根据语用情境的需要,用完整复杂的语句表达自己的需要。其中的原因除了绝大多数儿童是独生子女外,电视等现代媒体的普及以及家长有意识的教育也是重要的相关因素。尽管教师们也注意到了孩子语言发展水平提速和超前的现象,但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也很少有人注意这一现象对语文教学带来的影响和变化,使得现在的教学活动实际上相对滞后于学生的语言发展水平。这也为小学语文识字与写字教学提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语文教学中如何善用和进一步发展这种实践能力?

(四)母语地位受到冲击而削弱,学生汉语言能力下降

近年来,社会上轻视汉语的意识在逐渐增长,很多家长似乎觉得母语学不学好无所谓,外语一定要学好,而且要“从娃娃抓起”。外语教育的不断升温,不仅削弱了语文教育,使儿童错失了学习母语的大好时机,而且造成了汉语能力的下降。中小学生使用的词汇量大幅度减少,多局限在网络用语,而且很不规范,这已影响到学生思维的丰富性、缜密性。教育部、国家语委的《2010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认为,由于很多人重视外语学习,轻视汉语学习,当前社会存在汉语应用能力危机,母语文化受到削弱。特别是由于“广泛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使得人们手写汉字机会普遍减少,致使汉字书写教学逐渐边缘化,国人汉字书写能力下降。面对外语教育升温,母语运用能力水平下降退化的困境,倒逼我们不得不思考,在小学低段应该让学生打下什么样的汉语基础?

上述四方面教与学的现状无疑对低段识字教学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但就目前低段识字教学的整体现状来看,并没有针对明显且重要的变化做出积极的、适当的反应,识字教学依然在固有的轨道上惯性运行。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往往脱离课文的语言文字运用情况,没有把 “识字与写字”作为主要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通常是课文内容讲得多,意义讲得多,常识讲得多,但识字与写字讲得少,学生写字的时间少,而且识字与写字教学活动简单化。

二、“识字与写字”在新课标中地位的变化

通过对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版与实验稿的比对会发现,在实验稿的基础上,修订版语文课程标准提高了对“识字与写字”任务的标准和要求,在教学建议及其他有关部分对“识字与写字”补充增加了相当重要而具体的内容,进一步提高了“识字与写字”在低段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明确了“识字与写字”在教学方面的标准和要求。

第一,强化了“识字与写字”的基础性地位。修订版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与实验稿相比,除了继续强调识字与写字是低段的教学重点外,还特别增加了“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把识字与写字任务扩展到整个义务教育阶段。这种表述方式是针对当前低段语文教学存在的常常偏离识字与写字这个“教学重点”的问题向教师们发出的强烈信息,既然识字与写字都已经是“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那么在低段就更应该毫不犹豫地坚持以识字与写字为教学重点不动摇。

第二,明确了“识字与写字”教学的综合性要求。修订版语文课程标准在几个方面特别增加和强调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要求。在课程性质部分增加了“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的定义。在课程基本理念部分增加了“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的理念。在教学建议中又再次强调“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的意见,而且还增加了“沟通听说读写”的具体要求。除此以外,还在写作教学的具体建议部分中,增加了“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建议。因此,作为语文教学基本任务的“识字与写字”教学应该而且必须落实好读与写、说与写之间的综合与整合,发挥和利用儿童口头语言能力发展超前的优势。

第三,提出了“写好汉字”的审美性标准。修订版语文课程标准提高了对汉字书写的质量标准,提出了“写好汉字”的具体要求。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增加了“按照规范要求认真书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和“提高书写质量”等重要内容,还在关于识字与写字的评价部分再次强调要“引导学生提高书写质量”。这一增加的内容使课程标准对识字和写字的要求更加全面完整,也是针对“汉字书写能力退化”这一现象做出了有力的纠正。

第四,突出了“增强练字意识”的实践性内容。修订版语文课程标准在以下几处增加了“练字”的内容和要求,在具体建议中提出“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的观点,明确要求在“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的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而且将书写的要求延伸到写作教学,建议“要关注作文的书写质量,要使学生把作文的书写也当作练字的过程”。我们认为,修订版语文课程标准对练字的强调,是对新课程实施以来语文教学淡化基本训练问题的强力矫正。

三、识字与写字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

识字与写字无疑应是低段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重心。所谓重点,就是小学低段语文教学要以“识字与写字”为主要教学任务和基本教学目标,重点解决汉字的识写问题。所谓重心,就是低段语文教学要围绕 “识字与写字”这一教学重点展开, “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任务在兼顾的同时,要为“识字与写字”教学服务。为此我们确立并实施了“把握随文认读、集中重点强化、力求识用结合、沟通听说读写”的教学策略。

1.把握随文认读。从低段与中高学段语文教学的比较来看,低段应该少讲(内容)多读(课文)。少讲(内容)就是对课文的内容意义或常识性的东西不作过多的讲解说明,学生只要略知大意初步理解即可。多读(课文)就是让学生多读、熟读,有的课文甚至需要背诵下来,让学生在读中再认、巩固和强化所呈现的生字,并通过上下文和语境感受和理解生字的意思与语用习惯,同时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此处提出的“随文认读”与人们通常所说“分散识字”是有区别的,主要强调认(识)字和读(准)音。它分为生字的定位、识读与再认三个阶段,目的是加强学生对生字的短时记忆。比如,在上课时教师先不示范和领读课文,而是让学生先自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画出来,并通过自己查拼音解决。在完成上述生字定位和识读两个阶段后,教师再指导学生重新读课文,这时的“读”要求正确流利。正确就是学生能把课文中的生字再认出来,即能正确识别且把音读准;流利就是对生字更加熟悉,能立即辨认出来,语言流畅,不犹豫迟滞。

2.集中重点强化。现在的语文教材基本上是以白话文为主,以人教版第二册语文教材为例,每篇课文的字数在150~450个字之间,生字数在7~14个之间。尽管汉字的学习仍不能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但生字以这样分散的情形出现,确实不利于学生的长时记忆,因此“集中、重点强化识记”是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必不可少的有效手段。

集中识记是指学生在阅读课文初识生字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活动,它可以是生字的集中呈现和集中讲解,也可以是生字的集中归类。集中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生字的印象,通过不间断的各种方式的练习和训练,引导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字义,减少遗忘,把短时记忆尽快变成长时记忆。重点识记是对每个生字的学习和时间分配上要有所侧重,不搞平均主义,要特别关注学生容易遗忘和混淆的字,或特别有价值的字。强化识记就是“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进行有一定强度和时间的练习、复习和巩固训练。

3.力求识用结合。“用”是“识”的目的,同时“用”也是“识”的手段,“用”是沟通语文知识和学生生活之间的桥梁。所以我们坚持以“用”为核心,将学生熟知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发挥和利用学生的语言能力水平(主要是口头语言)提速和超前的特点和优势,并把它作为低段语文教学的基础和重要的资源,教学中创造性地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

语文课程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这种工具,但学生必然是通过“运用”语言文字的实践活动来逐渐熟练和提升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为此我们要求在教学中,必须“善于把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给学生创造或创设更多主动运用和使用文字的机会,甚至让学生产生“把作文的书写也当作练字的过程”的强烈意识。

4.沟通听说读写。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教学分类为“听说读写”四大基本任务,有些语文教材也在其中单独设置了“口语交际”和“习作”之类的内容,但这四项任务的教学并不能也不应该截然分开,整合在一起效果反倒会更好。所以低段语文教学尽管是以识字与写字为主,但在教学中不能孤立地识写汉字,必须坚持贯彻“沟通听说读写”的综合性原则,将“听说读写”整合在一起。在具体的实施中,我们指导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想象说一句话或编个故事,尽可能多地使用上面列出的“我会写”的字和“我会认”的字,说话时使用的生字越多越好,随后让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让学生在写话中进行有意义的写字训练。

这种教学设计把识字、写字和写话天衣无缝地结合起来,不仅紧密围绕于教学目标,更提高了识字教学的深度和品质。刚开始,教师觉得这个活动难度较高,担心学生做不来。实际上学生对这种挑战性活动非常喜欢,多数学生都进入了积极思考的“愤”“悱”状态。在教师的示范、启发和引导下,学生说的话、编的故事越来越有创意,表达也更加丰富生动。这个活动具有挑战性和开放性,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进行不同水平的语言实践,使每个学生的语言能力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它既是有意识的生字识写练习,也是真实的口语交际,还是自然的写话练习和发散思维训练。

我们认为,把识字与写字作为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重心是具有建设性意义的探索。识字是语文教育的起点,是奠基中第一块最重要的基石。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对小学生来说,一旦突破了识字的语言障碍,便有了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因此把这识字和写字作为教学的重点和重心,不但并未降低和影响对课文其他教育价值的实现,而且是其他教育价值实现的前提和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