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经验总结十篇

时间:2023-07-25 17:19:05

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经验总结

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经验总结篇1

自1992年起, 我校创办了六岁英语实验班, 进行了小学外语早起步及现代化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验。通过六年实验, 取得了积极成果。 一、小学外语早起步是学好外语的基础工程 从外语实验班创办开始, 即确定了办学指导思想、原则和育人目标。一是确定了“兼融东西方文明, 培育中华之精英”为办学指导思想; 二是制定了现代化教育原则: 融发展共性于个性之中,融先进的教育于鲜明的特色之中,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 英语教学, 既是人际交往的一种语言, 也是一种信息与文化载体, 使之成为学生自动开启世界文化宝库的“金钥匙”, 并以外语实验为手段, 探索一条适合国情的英语教学新路子和现代化教育模式; 三是明确实验目标:“求真务实办学, 高瞻远瞩育人”的办学宗旨、“全面兼具特色”的育人目标、“系统而富特色”的课程体系、“优质高效”的教学活动、“强化结合分层”的科研兴校体制。经过积极筹建,新学期开学英语实验班便正式开班。第一期招两个学前班, 坚持小班上课, 每班30人, 共60人。目前共有实验班32个, 七个年级, 共有学生1200余人, 有33名受过专业训练的青年外语教师, 外教3人。教师平均年龄23岁, 大本8人, 其余均为大专毕业。我们先后试用四套教材, 有上海的《儿童英语》1~3册, 上海华东大学章兼中教授编的《直接拼音,英语入门》1、2册, 以及初中英语课本1~3册。从本学期开始, 又开始试用美国最新出版的“灵通少儿英语”1~4册。准备在多版本试用的基础上, 自编一套从学前到小学乃至初中的教材。通过六年实验, 外语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有明显提高。小学外语早起步不仅是可行, 而且促进了教育整体改革和学生素质的提高。学前班虽然学习不到一年, 但他们已掌握单词300个、句型40个, 初步接触了数词、代词和介词、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以及复数形式等简单语法知识。通过学前一年学习, 为外语系统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1~2年学习初中一、二册英语, 3~6年学习初中第三册英语。首届实验班已学习七年(六年级), 他们已掌握2000个单词、800多种句型, 以及一般现在时、一般将来时、一般过去时、现在过去进行时和现在完成时等语法知识。他们将于年末学完初中第三册英语课本。由于学前班外语早起步, 基础打得好, 所以实验班学生及格率均100%, 其中优秀率即使中高年级也在90%以上。实验班学生, 不仅在外语, 而且他们的知识面、思维的灵活性、表达能力都优于普通班。参加全市英语竞赛, 获奖人数占58.2%, 一等奖占50%, 全市第一名为我校学生(99.5分), 参赛总平均分为89.57分, 远远高于市获奖率。 二、潜能早开发,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发展 从实验班创办那一天起, 我们就把眼睛紧紧地盯在外语学习质量、学生的素质上。外语早起步和潜能早开发, 归根结底是人的素质发展。但怎样使外语早起步、潜能早开发, 更科学, 也就是说构建一个什么样教育体制、课程结构、教学模式, 才能适应学生素质的发展, 这是我们实验的基本课题。 (一)外语实验, 促进了现代化教育整体改革。 外语实验, 为构建一个着眼于学生潜能的早开发, 有利于素质发展的现代化教育模式, 提供了一个有利条件。因此, 从创办实验班开始, 就63英语教学确定了“三高一加强”的主思想: 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 加强改革力度。在创办实验班同时, 经过充分论证, 进行了《小学英语早起步与现代化教育模式的实验与研究》科研课题立项, 并成为省科研项目。接着, 以外语实验为契机,加大改革力度, 不断扩大成果, 进行了公办民助的体制改革, 建立“幼小衔接, 中小衔接”的学制改革, 以及在校长、教师和学生素质, 教学设备现代化, 课程结构现代化等诸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整体改革。我校的科研项目《教育面向现代化基础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验》列入省“九五”科研重点课题。同时, 《教育面向现代化与学生素质研究》、《电化教育优化课业, 减轻学生负担, 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现代化课程结构改革实验》等科研项目, 都列入“九五”国家、省市重点课题, 并批准为国家和省科研实验校。1997和1998年又承担了《面向21世纪中小学现代化教育模式实验与研究》、《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国家两项科研课题。改革成为以英语实验为中心的现代化教育整体改革, 开辟了广阔发展前景。这样, 以外语实验为中心的办学体制、学制、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以及优化校长、教师队伍的现代化基础教育模式已初具规模,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二)外语实验, 促进了学生素质发展。 提高素质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 既研究他们的基础条件, 又要开发他们未来发展的潜能, 这是一项伟大的育人工程。因而, 外语实验坚持三个“早”字, 即外语早起步、潜能早开发、实施早慧教育。6~10岁儿童是语言最佳发展时期, 尤其今天的儿童, 在信息渠道多、信息量大的大环境下, 无论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都优于过去, 他们的潜能是大的, 只要经过科学的早期开发, 他们潜在的各种才智、能量, 便会充分发挥出来。这是一项提高儿童素质的系统工程。由于把“外语早起步,潜能早开发, 实施早慧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和教学原则, 因而, 教学中“以人为本, 因学施教”, 千方百计把学生的主体潜能充分开发出来。它不仅推动了外语教学新模式的构建, 而且积累了一些开发潜能的规律和途径。在学前班六岁儿童外语启蒙教育中, 我们发现学生的观察能力、迁移能力都很强。如学前班在学习表示复数单词之后, 学生便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对老师说:“是不是表示复数单词后面都加s或es?”经过一段学习, 有的学生问老师:“怎么没有Z打头的单词?”教师十分高兴, 对学生说以后会学的。学生的潜在能力更加坚定了“高起点”──听说读等同步的改革信心, 加快了知识教学向智能教学转化的步伐。外语教学有两个倾向: 一是“盲”,只会说, 不会写; 二是“哑”, 只会写不能说。因此我们从入学前班那天开始, 即进行听说读写同步的高起点教学。实践证明, 学生不仅能听会说, 而且能读会写。上海华东师大章兼中教授来我校讲学, 当他看到我们学前班能听说, 会读写, 感到很惊奇, 他说上海都是从三年才开始听说读写。六岁儿童有那么多潜能需要我们去开发, 不但有潜能, 又能开发, 但不能滥砍乱伐, 必须讲科学,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 因学施教, 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发展。在实验中逐步积累并总结出外语教学基本经验, 即“三早”(早起步、早开发、早慧教育); 四同步(知情同步, 字母、拼读、语义同步, 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同步, 四素“听说读写”同步); 五结合(课内外结合、左脑开发与右脑开发结合、课堂教学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科研与教学结合、中教与外教结合)。外语实验促进了现代化教育整体改革, 反过来, 现代化教育整体改革又为外语实验提供了现代化设备和一系列有利学生素质发展的教育机制。因而, 实验班不仅外语学得好, 带动其他学科, 而且身心素质、德智体美劳都得到全面发展。他们兴趣广泛, 能读外语读物, 讲外语故事, 表演节目, 开外语主题班队会, 搞外语手抄报、美术日记和外语智力竞赛。1~4年学生有20~40%参加双休日的英语角活动, 五、六年最多, 有60%参加。有的学生成为英语角“老”活动积极分子。外语实验班还搞现代小学数学教材试验。他们积极参加“校中校”等各种活动, 近二年来获绘画、书法、歌舞、演奏、球类和棋类体育、作文、数学等25项竞赛活动, 有89人获国家、省市区一、二、三等奖, 有的作品还获国家奖。

(长春市解放大路小学 关雨涛 《现代中小学教育》1999年第7期)

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经验总结篇2

*

二、*年来教育科研情况总结及所取得的主要影响,重大的教育科研成果情况总结

县教研室是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的教学研究机构,县教研室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本县各类教育的发展,侧重于研究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组织指导检查本县义务教育阶段、学前教育阶段的教育教学业务工作;研究教育教学理论和教材教法,指导校本课程教材的开发;培训本县教育科研人员,并参与教师培训工作;组织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一)教学研究及教学改革实验

根据省教育厅的要求,*县教研室在87年至*年期间,把*县保和镇完小作为实验小学,开始在一年级进行“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语文教改移植实验。保和镇完小办了一个五年制的教改实验班,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教学,突破了小学低年级不能进行阅读和作文教学的传统模式,到19*年保和镇完小教改实验班已发展到7个班(毕业一个班),并取得一定成绩,7个实验班的成绩在同年级的成绩中一直名列前茅,“注提”教学实验几年中都按即定目标顺利开展。1992年开始结合义务教育新教材实施,教研室在保和镇完小组织开展了“愉快教学法”实验,通过此项实验转变了广大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使该校重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新局面。

*年8月至*年8月,*县教研室人员发生了变动,这两年除了处理日常事务,下乡深入学校听课总结教学经验,搜集和掌握内地的教研和教改信息外,积极筹办刊物《教育简报》,《教育简报》设有以下专栏:素质教育大家谈、校长风采、教学案例、科研信息、师生园地。《教育简报》一直到二00二年由于经费紧缺而停办。

*年9月—*年5月,*县教研室人员又增加了三人,工作又走入了正轨。97年联合国幼教基金会小学生学习情况抽样调查项目在*县实施,由县教研室组织实施,主要目的帮助教师掌握科学的学生学习情况的抽样调查方法,有利于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此项目在*实施取得首届科技成果三等奖。学校教学常规工作也属于教研室的份内工作,为了让*县各中小学的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早日步入科学化、正轨化的管理。97年3月,*县教研室决定选取塔城乡校区作为抓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的试点校,全体教研员分几个组到塔城校区一个学期,住进学校,深入到村完小、一师一校教学点听课、上课、评课、组织学校分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从教学五环节抓起,积极配合学校领导班子抓好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那年塔城校区的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得到教育行政部门的肯定。97年组织中学语文、英语骨干教师28人参加迪庆州中学语文、英语骨干教师前往昆明市教育学院培训学习半个月,98年配合县教师进修学校抓好小学教师五项基本功训练,并组织人员参加全县各校区五项基本功训练的评估验收工作。98年教研室抽调人员参加*县普及六年义务教育评估验收工作。99年由文化局、新华书店、教研室的相关人员组成成员成立*县教材审定小组,这年开始教研室每年对*县中小学教材进行审定,审定好方能交新华书店征订。99年至*年,根据迪庆州教研室《关于在全州中小学开展“三个一”活动的通知》,*县教研室拟定了《*县教研工作总体规划》,旨在建立县、乡、村三级教研网络为基础,以开展课题研究为途径,以“拿出一批成果,带出一批骨干”为目标。使我县的教研工作开始步入制度化、正规化轨道,并沿着科学化的方向迈进。为进一步落实《总体规划》,我室还聘请各乡中心校教导主任和各中学教导主任、部份骨干教师共二十九人作为我室的兼职教研员。结合《总体规划》,我室拟定了《关于*县小学开展“三个一”活动第一阶段的实施意见》,开展“三个一”活动是我县小学教师苦练内功、提高职业技能的全员活动,是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年配合教育局做好减负工作:抽调人员参加减负检查小组到各校区进行检查。

*年5月,经教育局领导研究决定,为了加强我县师训教研工作,把县教师进修学校和县教育局教研室合并办公,成立县教育教学中心。通过几年合并办公,*县师训教研工作有了新的发展,开创了师训教研工作的新局面,并理清了师训教研的工作思路、确定了教研工作目标和步骤。2001年,在拟定《关于*县小学开展“三个一”活动第二阶段的实施意见》并在实施的过程中,又在中学积极开展教师“四项基本功”训练。“四项基本功”也是我县中学教师苦练基本功,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全员活动,是全面提高中学教师的综合素质,以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有效途径。组织各校区制定乡级的教研工作总体规划,及乡村教研机构的建立,组织调研组到各校区检查乡级教研总体规划的制定,乡村级教研机构的建立情况以及“三个一”活动的开展情况。

2002年—2003年教研室与进修学校合暑办公后,人员发生了变动,由原来的8人增至14人,教研员队伍得到加强,这两年,除了进一步落实《*县教研总体规划》外,积极开展好第一轮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幼儿)教师综合素质培训工作,选取了两个专题《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与《心理健康与教师心理素质》进行培训自修学习,积极组织参与继续教育的培训考试工作,结合继续教育教材《走进新课程----与实施者对话》的培训,对我县2003年中小学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做好“战前”准备工作,全县近1000名小学教师参加《走进新课程》的培训学习,为全面实施新课程及教育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至2003年,先后选派中小学各学科骨干教师约70人参加省级新教材培训班培训,新课标解读培训班培训,组织全县中小学各学科骨干教师200多人参加县级新课程课标解读培训,9月各乡校对所有科任教师进行全员培训。组织四项基本功训练评估验收小组对全县13所中学进行四项基本功评估验收。为了解广大教师使用新教材的情况,了解教师在使用新教材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并提供帮助,及时编制了《新教材使用情况调查表》,分组深入到全县各乡校进行调研。为本县顺利进入课改实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002年*县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迪庆州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现场会到*召开,三县各中小学校长近90人参加会议。2004年至*年,为培养一批懂科学、会管理、勤思考、勇于开拓和创新的校长,培训一批精干、高效的管理人员,促进小学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促使“普九”工作的顺利进行,分别举办了“小学校长培训班”和“小学教导主任培训班”。通过培训,使我县各校的常规管理与教学管理更趋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二)教学竞赛和经验交流

1992年4月,*县教研室组织首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大赛。*年至2001年,为了进一步开展好“三个一”活动,教研室下发了《关于举行*县第二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竞赛的通知》要求各乡校先在本乡校组织预赛,选出优胜者参加县级教学竞赛。全县九乡一镇及县级两所学校纷纷举行预赛活动----实际上是认真开展了一次全县范围内的小语教研活动。参加预赛者达140人,最后选出15位优胜者参加县级语文教学大赛,有80余名教师参加观摩,有7位教师获得一、二、三等奖。尔后又组织了两天的小学语文教学教研活动,6月份又组织获一、二等奖的教师组成“巡回教学团”赴九乡一镇开展巡回讲学,有力地推动了乡级教研活动。2001年9月又下发了《关于举行*县首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竞赛的通知》,全县九乡一镇以及县级两所学校都组织了预赛活动,选出13位优胜者于10月份参加县级组织的数学教学竞赛。利用两天的时间组织参赛选手与观摩的的教师开展教学研讨。两次教学大赛后各教学研讨会期间分别提出研究课题进行讨论,最后,数学确定了四个课题;语文确定了8个研究课题并组成成员作为以后的主攻目标。11月,把获奖教师组成“数学巡回讲学团”,又赴九乡一镇进行巡回讲学。组织的两次巡回讲学参加听课的达1700多人次,两次巡回讲学都是县教研室组织的全县性的教研活动,得到广大教师的高度赞扬。几年来教研室一直积极探索教研工作新途径,在教研课题选定,教研面向课堂等方面研究新方法,教研室立足基层,着眼于基层教师的实际,举办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各类教研和教学竞赛活动,不断提高我县教学水平。2002年我们在小学又开展了“复式教学竞赛”,中学开展“说课”竞赛,由中小学自己根据实际准备预赛,教研室抽调部分教研员奔赴各乡校参加乡级“复式教学竞赛”和中学“说课”竞赛活动。

由于我县属边远贫困山区,交通不便、经费欠缺、教师数量不足,办学条件差,因而复式教学在我县比较实用,加之复式教学一般在一师一校,学生少、年级多,不得不采用复式教学,平时教师任务重,工作繁忙,互相间听课、学习、交流的机会少,根据以上情况,我室便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复式教学竞赛,在活动中,我室派专职教研员深入各校区参加复式教学竞赛活动,通过比赛和研讨,教师看到了自己的不足,知道了兄弟学校的水平,激发了他们的信心,推动了我县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说课”是大面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新途径,为了我县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尽快地使广大教师参与到这一新形式的教研活动中来,我室便组织了全县各中学的“说课”活动,通过说课活动,教师的理论水平得到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得到增强。

三、各种培训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全县的教育教学水平,最关键的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教研员担负着的是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及教学能力的责任。

(一)*年--1997年8月,我室主要把精力放在教学研究上,如:深入乡校听课、评课;学年末的水平测查、出题、制卷;办教育简报、全县各中小学书刊的征订、发行等。在此期间,我室还举办了一些培训班:“小学校长培训班”4个班,133人;“山区复式教学培训班4个班,270人;农村小学1—4年级教学培训班1个班,40人;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师培训班1个班,25人。

(二)1997年8月至*年5月,我室在搞好自己工作的情况下,积极协助进修学校办培训班,在88、89、90年连续三年的非师类岗前短期(半年)培训中,教研室教研员承担了《光荣的人民教师》、《语文教学法》、《小学自然教学法》等课程;还承担了《小学教学常规》等讲座。三年总计培训4个班175人。通过培训、见习提高了学员爱岗敬业思想,教书育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获得很多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

(三)中小学继续教育培训工作

教育发展要求人民教师具备全能的综合素质,因此,国家采取各种有力措施,提高教师素质。从1998年开展继续教育开展到*年,教育教学中心每年都认真按照州下达的小学、幼儿园教师履职晋级培训考试科目,根据全县报名的情况,结合我县实际,有计划的安排全县小学、幼儿园教师履职晋级培训考试工作,为确保培训质量,减轻广大教师的经济负担,我们“送教下乡“,深入各乡进行分片培训,个别科目乡校报考人数较少的就集中到县城培训。1999年—*年继续教育培训科目、人数情况如下:

*

(四)中小学教师计算机培训工作

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是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对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的质量都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意义。根据上级的文件精神及我县关于《中小学教师普及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培训实施方案》,从2001年—2004年,开办了27期,共培训810人。

(五)公务员普通话等级培训测评工作

实现国家通用的规范话、标准话是促进民族间交流、普及文化教育、发展科学技术、适应现代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2003年—*年,开办6期,教师资格认定共培训了3期,公务员普通话辅导员培训班1期,共300多人参加培训,三年中共测评1150人。

(六)校长、教导主任培训工作

校长是学校的领导者、组织者、管理者,在推进素质教育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年教育教学中心分别举办了“小学校长、教导主任培训班”,两班共培训63人。

(七)积极选取送中小学教师参加培训

为尽快提高我县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技能,根据省州下达的各种培训通知,教育教学中心积极选送中小学教师参加各种培训,选送90名中学教师,102名小学教师参加省、州骨干教师培训,逐步培养一支高素质的骨干教师队伍。

(八)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

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经验总结篇3

关键词:小学英语;体验式阅读;跨文化意识

新课改以来,英语教学迎来了新的挑战,也有了一些新的要求,包括帮助学生培养跨文化意识,重视人文教育,不仅要重视语言技能的培养,还要重视文化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在经过教学之后能减少交流障碍。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更加重视人文素养方面的教育力度,将语言和文化联系起来,教师应该有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思维,让学生在学习语言后能够利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小学生年龄较小,性格活泼,在进行体验式阅读时可以设置一些真实的场景,让小学生能够在真实场景中增加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

一、小学英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由于各方面原因的限制,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手法可能达不到学科教育的要求,在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方面有欠缺。经过教学经验的总结,笔者认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效培养跨文化意识的方法大致如下:

1.要深度挖掘教材的内容。如果不了解中西方的差异,不能分清楚汉语教学和英语教学之间的差别,就会使学生在交流时遇到障碍。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的主要载体就是英语教材,所以教师应该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比如,三年级上册的Unit 8 The New Year,教师就可以介绍中国和西方国家新年的不同之处,使学生在差异中感受语言的魅力,也能够减少学生对国外文化的理解误区,丰富文化知识。

2.要立足于课堂教学。可以创设教学情境,将教室的桌椅摆放位置进行调整,模仿西方国家学校的摆放形式,强调小组合作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词汇教学中也要挖掘文化的内涵,结合中西方文化差异,比如说,关于一星期七天的七个词汇,教师在讲授词汇的知识时,可以结合星期的来源和中西方关于一周的开始的差异,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文化的差异,真正掌握词汇的内涵。也要重视对话的教学,创设真实的语境,使学生感受到文化的差异,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感受到西方文化,加强学生对异域文化的体验。在教学中也可以加入一些肢体语言文化的教学,比如说,在很多国家点头的意思是yes,摇头的意思是no,但是在有些国家点头和摇头的意思是恰恰相反的,再比如说,各个国家搭顺风车的手势也是不同的。

3.要做好课外的延伸。教师可以精心设计课后作业,可以布置小组作业,让学生搜集有文化差异的地方,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分享。也可以在一些节日组织一些活动,比如万圣节、圣诞节等,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文化的内涵。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游学活动,在真实环境中培养跨文化意识。

二、小学英语体验式阅读

在目前的英语教学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偏向于语言技能的传授,这样会使学生变为语言学习的机器。英语教学应该以人为本,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通过体验式阅读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经过教学经验的总结,笔者认为小学英语体验式阅读教育的方法大致如下:

1.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阅读兴趣和方式,教师不应该过多地干涉,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应该耐心讲解。在与学生进行交流时,教师应该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对学生的错误加以指正,对优秀之处加以鼓励,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2.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这样能够扩展体验式阅读的效果,并且调节课堂的氛围。教师应该在交流中将学生的精力投入到阅读之中,然后学生能够对材料进行详尽的阅读,最后教师再和学生做一些小练习,巩固知识。

还有可以做一些体验式游戏,增强交流和沟通,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为学生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通过游戏的带动,能够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学到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还有就是要拓展课外阅读,教师不要设置任务或者布置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弹性阅读,可以利用学校的图书馆资源,也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学生的阅读材料。

3.开展特色活动,可以定期举办和英语相关的活动,内容包括唱英语歌等,也可以每天精选一句话进行背诵,活动的形式多变,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创新活动。

总之,通过对笔者近几年教学经验的回顾,总结出了关于小学英语体验式阅读和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具体做法,希望能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价值,能够提升小学英语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经验总结篇4

【关键词】深入理解;实践运用;教学艺术;与时俱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坚持督导与督学并重,监督与指导并重”。这就确立了学校督导评估在教育督导工作中并重并举的重要地位,加强和完善学校督导评估,必须更新观念,实现学校督导的价值追求。

1.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探讨本学科自身规律以外,还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新一轮基础经验改革理论为指导,结合当地实际,根据学生情况,通过很多实践、尝试和经验总结结合当地实际

1.1小组结合学习的方式方法

我们以新一轮基础经验改革理论为指导,结合当地实际,根据学生情况,通过很多实践、尝试和经验总结认为:

1.1.1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从形式和人数上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均衡对待、综合搭配、强弱互补。

1.1.2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把比较难度大的课或课题提前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外搜集材料,发现自己的不足。

1.1.3小组合作学习的评判: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接受、欢迎、实施和收效。

1.2小组结合学习的教学思考

1.2.1在学生的智能方面,虽已有侧重,但与素质教育的智能培养目标有很大的距离;

1.2.2在教育教学本身而言,教材是研究者编写的存在深奥难懂、回避热点话题等等;

1.2.3在学生知识结构而言,来自于不同层次、区域、环境的学生难以迅速实现。

1.3小组结合学习的教育必要

1.3.1在W生的智能方面,素质教育的智能培养目标是迈向素质教育轨道的思考之一;

1.3.2在教育教学本身而言,教材的过于细致远离国计民生是制约素质发展的思考之二;

1.3.3在学生知识结构而言,没有达到高效课堂的理论基础是阻碍高效课堂的思考之三。

2.初中语文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初步掌握语文基础上,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与时俱进、适应改革、提高教学,一线教师的责任就是在新课改理论指导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时效和提高自身存在价值

2.1增进对语文课本的理解,把重点转移到课文内容的分析、写法的学习:

2.1.1一线教师要增进对语文课本的理解,把重点转移到课文内容的分析、写法的学习、文章中人文精神的领会中去;

2.1.2阅读、参考大量的课外读物、网络资料,以丰富自己的知识面积认知深度和涉及范围;

2.1.3及时准确的了解自己所教学生的语文接受广度和深度,把握在课堂中所讲课文内容的容量和含量;

2.1.4考查每节课后学生了解的程度――自己讲了多少,学生学到了多少。

2.2运用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用现代人的思想意识去引导,达到学以致用:

2.2.1让学生“爱”语文――

2.2.1――1从学生热爱祖国灿烂丰富的历史文化入手,产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特别是古今名篇佳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1――2运用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用现代人的思想意识去引导,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真正达到学以致用、抒感、热爱文学的教学目的;

2.21――3在课堂上深入浅出的理解,使学生能够完全的理解,掌握每个古典、每句古语、每篇美文。

2.2.2让学生“练”语文――

2.2.2――1听:听就是老师讲好学生听懂,老师讲精学生听好,老师讲的神奇可敬学生听的神色飞扬;总之要使学生在课堂上听讲专心,越听越爱听,产生听不够的欲望来。

2.2.2――2读:爱听的学生爱说,爱说的学生爱读,虽然不是定的规律,但总有促进作用和连动性质,老师总会有这样的感觉存在,也会发现学生产生爱读的苗头,这也是一种不容忽略的进步。

2.2.2――3写:写是语文学习或学习语文时的综合运用和超长发挥,从小学中学到高中直至大学,爱写的人总会循序渐进,越写越好,并且缺少不了爱听、爱说、爱读而最终爱写的发展过程。

2.2.3.让学生“用”语文――

2.2.3――1用就是把所学的语文知识在考试时写出来、在工作时写出来、在观察时写出来、在思考时写出来,为个人、为集体,为社会发挥作用;

2.2.3――2老师平时督促学生写日记、作文和实践报告,把学到的语文知识运用,既能起到加强记忆的作用,还能产生文学创作的欲望;

2.2.3――3老师要给学生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多用语文课文、多用教册范例、多用课外读物,引诱、引导、督促学生,加强个人用语文写文章的爱好提高写作水平,同时成就学生用语文的能力和爱好。

2.3在引导的基础上让学生去阅读,去思考,才能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3.1引导阅读,唤起兴趣:不论是课本课文、课外书籍、网络资料,在引导的基础上让学生去阅读,才能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果没有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虽然培养起来,但就会寻求不健康的资料以满足刺激。

2.3.2引导阅读,强化思维:就课本课文、课外资料、网络文章都需要在教师指导和引导下去选择去阅读,去思考。现在很多市场上出售的阅读资料网络图文大多存在着不健康的因素,学生年轻也经不住诱惑,一旦被市场盗版书籍、网络图文的不健康因素诱惑,甚至入迷,后果总是不堪设想。

2.3.3引导阅读,培养感情:其实感情最难培养也比较难发现,最好的方法是通过阅读学生的日记、作文和演讲才能发现,老师应该利用批改作文、演讲比赛、宣读作品的机会引导、培养和加强。

3.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管理和教育教学素质是目前教育行业的第一话题,也迫使每一个教育管理工作者和一线教师认真学习、深入理解和实践运用,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赏析许多名家名篇中流畅明快、生动活泼、含蓄凝练、朴实感人、哲理透明的语言

3.1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教学的特殊之处就是要有准确的语言、语音和词语运用能力,这就很有必要运用多媒体的音响效果予以帮助。

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经验总结篇5

关键词:创新教育;意义;课堂氛围的营造

近年来,在实际工作中,各中小学校无不推崇推进素质教育这一体制,但由于各种原因人们对素质教育还存在一定的误解。很多学校只是注重表面和短浅的教学效果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课程对学生的影响与作用是缓慢的,不可一蹴而就的;“改革”与过去相比,在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计划、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并没有根本性的变化。因此对于教育改革中的素质教育问题,仍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对于学生而言,他们的绝大多数时光都奉献给了课堂。无论收获的成效如何,任何受过教育的学生无不期待着教与学和谐进行的课堂氛围。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教师授课的终极目标并非只是单纯地照本宣科的传统式讲解,而是对课堂效果的密切关注与真正落实。一堂课,教师的教学安排的完成绝不意味着教学的完成。一堂课是否已经真正完成,事实上应该由课堂的主体――学生来决定,学生对这堂课反应的好坏与收获的多少才是评判教师课堂是否有效、是否完成的标准。这也是当前教学改革所关注的热点和焦点课题。笔者认为,要推进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应该特别重视创新教育。

为什么要推行创新教育呢?推行创新教育的意义何在呢?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素质教育是指以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育;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必然要求推进创新教育。推进创新教育,才能抓住素质教育中的主要矛盾。

下面,我将从我从事英语教学的经验出发具体对怎样进行创新教育的一些有效的方法与教学模式做一下总结。

一、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

要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课堂结构是关键,而且要通过反复的教学实验。创新教育的课程安排基本构成是:创设情境作为铺垫帮助学生唤起旧知识的记忆,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从而发现自己的问题,或者再小组讨论、通力合作、感悟团队力量,全班交流达成一致的认识,以这种模式向学生传递分享成就的喜悦,从而更进一步地刺激学生的竞争意识,拓展创新。在这种教学结构的基础上,我针对全体学生的不同层次制订了不同的教学目标,并设计有区别的分层授课过程,进行分组练习。

二、运用语言艺术,活跃课堂气氛

厨师烹饪菜肴,除了讲究选料,还要注意选用恰当的烹饪方法,这样做出来的菜才会色香味俱佳,让人胃口大开。同样,要想教学大餐受学生们欢迎,运用语言艺术,得体恰当的讲话方式是不可或缺的。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只有形象生动,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变得活跃起来。我在课堂上很注重这一点,根据实践经验,以下几种讲话技巧可以使你的课堂语言生动起来。

1.讲课时的话语修辞动人

当你对学生讲解他们不熟悉的单词和语法时,单纯的定义性的解释是远远不够的,你需要运用语言置换和类比的方式来说明。我们的学生大部分母语是中文,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我尽量能在中文的语法和章法中找到类似点传递学生某一英语语法的信息。因为,用他们所熟悉的事物去教授他们所不知道的事物,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相对容易的多。例如:在讲解定语从句这一语法点时,教师可以先引入中文定语这一语法,向学生说明修饰限定的具体含义。

2.表扬时的话语赞美动人

在英语教学中,每个学生身上都有可能出现特定的“闪光点”,如果老师发现到这些“闪光点”,应该对“闪光点”进行及时恰当而真诚的表扬,运用真诚赞美的语言加以鼓励和赞扬,这样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就会成为学生学习中的一抹阳光,成为学生探究知识前进的动力。

3.批评时的话语婉转动人

任何人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小错误,此时,严厉的批评和强调会打消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严重时,会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所以,婉转的批评效果会更好。

三、丰富活动课内容,培养学习兴趣

英语教学活动课旨在通过生动的、形象的、有趣的课外活动,把知识、思想和谐地融化在娱乐之中,在潜移默化中完成教育的传播。活动内容和形式可以是丰富多样的,如英语成语故事、英语竞赛、英语谜语、英语绕口令、英语话剧表演、英语歌唱比赛等等。总之,一切目的出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陶西平.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N].人民日报,1996.

[2]张定璋.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施的构想[J].教育研究,1996.

[3]丁钢.创新:新世纪的教育使命[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经验总结篇6

一、小学语文五步教学法与核心素养培育的关系

(一)核心素养培育为五步教学法提供依据和实践目标核心素养是指一个学科教学中,必须要着重培养学生掌握的一系列关键素质与能力,核心素养培育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培养的质量和效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往往也是教学开展的的出发点和目标,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上,也要充分考虑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要求。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育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语言技能,有一定的语言积累量,还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文化素养以及言谈举止,因而单纯关注知识灌输已经不能满足核心素养培育的需要,还需要通过学生充分实践参与来达到全面提升核心素养的目标。五步教学法的提出,本身是从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根本需要出发的,在五步教学的设计上,也要始终考虑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目标,从而指导五步教学法的完善设计和有效应用。核心素养教育为五步教学法提出、设计和应用提供了指导依据和实践目标。

(二)五步教学法有助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效果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培育,需要以科学的教学方法作为支持。五步教学法是在总结以往教学经验,深度结合学生实际,经过反复研讨,以及教学检验所得出的一种科学高效的语文教学方法。该教学法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化特点,注重学生在教学实践中的主体参与,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兴趣激励、主动探索、积极思考中,培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实践训练中强化对语文核心知识、能力的掌握。将五步教学法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可通过其科学、高效的特征,提高小学的有效性,进而改善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效果,为小学生未来的语文学习和综合素质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五步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一)五步教学法的实施流程五步教学法顾名思义,其在教学中实施分为五个主要步骤,具体来看,包括课前预习、激趣导入、合作探究、点评点拨和拓展训练。课前预习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又所了解,并要在预习中形成自己的理解,激趣导入过程中,需要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并引导学生初步提出自己的质疑,在合作探究环节,带着问题,以小组合作形式,展开探究式学习,教师适当做出点评,和精讲点拨,保证学生的良好理解,最后通过有效的拓展训练,实现及时的巩固强化,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经验总结篇7

我校承担的xx市“十一五”规划课题《小学语文系列化考级实验与研究》今日开题。我代表课题组作开题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并提出意见。

一、 课题提出的依据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徘徊在“高耗低效”的误区,阅读面窄、朗读水平差、语言积累少、语言表达能力弱似乎成了小学生的“语文通病”。“如何切实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困扰着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

2001年由国家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习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些论述有意识地将“语文素养”凸现出来,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指明了研究方向,也为“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供了一个极具探究价值的突破口。

但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仅靠语文课本中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要让学生学好语文,必须要激发学生课外识字、阅读、背诵和习作的兴趣,引导学生拓宽语文学习渠道,激励学生自主识字、自主阅读、自主积累,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时间中,由于缺乏具体规范的、可以操作实施的评价手段与活动,很难将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各项具体要求,特别是课外阅读和语言积累的数量落到实处。鉴于此,我们提出了《小学语文系列化考级实验与研究》这一研究课题,准备采取切实有效的活动形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一)理论价值

1、促进教师自主探究小学语文教学规律。在系列化考级活动中,由于包括了识字、写字、阅读、背诵、习作五个方面的内容,各项学习内容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和规律,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考级过程中可以进一步研究各项学习能力之间如何相互促进,相互转化,从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树立大语文学习观,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2、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研究氛围,帮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全面提高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全面提升教师教科研素质,引导教师探索全新的语文教学模式,努力建设一支富有创造生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把学校建设成一所散发浓郁书香的特色学校。

(二)实践价值

1、引导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具有自主识字、独立阅读、自主积累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

2、全面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会识字、勤读书、善积累、爱写作的良好习惯,拓宽语文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在各项考级活动中,优化学法指导,增强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与理解能力,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好基础,同时也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基础

(一)理论基础

1、我校历来重视教科研工作,先后承担了十多项国家、省、市、区级课题,并取得了比较理想的课题研究成果。学校有较为优越的教学研究条件,能保证人力、财力的投入,有较为完善的教科研管理网络。

2、目前,我们语文教研组18人,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占全体教师的95%,绝大部分教师参加过区级以上优质课比赛。教师的科研意识比较强,教学理念能够与时俱进,教育理论水平较高,这一切都为我们进行课题研究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二)实践基础

1、此课题已经在我们学校开展了近三年的时间,我们在进行各项考级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发现了其中存在的部分问题,这为调整实验方向,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实验措施,从而进一步开展实验研究奠定了相应的基础。

2、学校投入了一定的人力和财力,编写了实验研究所需要的辅助教材,购买了内容丰富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籍,编印了相应的考级证书,保证了开展实验研究的时间,这都为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四、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

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就是引领各位语文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参加识字、写字、阅读、背诵、习作五项考级活动,努力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培育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进而提高全校的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与教学水平,努力创建一支具有较强科研水平的语文教师队伍。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1、研究各项考级所应达到的具体目标;

2、研究各项考级的组织形式与实施策略;

3、研究如何落实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课外阅读量与积累量的具体要求;

4、研究开展各项考级对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影响;

5、研究如何创建书香校园;

6、研究如何改变教师的职业生活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1. 开放性原则:阅读考级和背诵考级的内容可以来源于学生的课本、

自读课本和课外书等,给学生一定的选择空间,使学生能够比较开放地进行阅读。

2. 灵活性原则:集中测评与和分散测评相结合,全校活动、级部活动

和班级活动相结合,给实验教师更多的空间,便于发挥教师的积极性。

3. 激励性原则:语文系列化考级重视知识与技能的结合、重视学生在

亲身参与语文各项活动中而获得的感悟和体验、重视让全校每一个学生的全员参与。这样的评价,就有利于调动起全校师生学语文的兴趣。

4. 科学性原则:在制定评价试题、设定评价标准的过程中,要遵循语

文学科的内部规律,还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科学性在本实验中显得尤其重要。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我们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要求参与研究的教师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主要任务,积极参与教学实践,力求在真实的特定教学环境中进行研究,保持研究的真实性,注意认真观察、总结、反思、再总结,以不断改进研究方法,取得研究成效。

1、调查法:

适时调查小学生的阅读量及积累量,了解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兴趣、阅读个性,喜欢背诵积累的内容,调整阅读和背诵考级的范围。

2、行动研究法: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研究,边实践、边总结,不断摸索出经验和规律的东西。

3、问卷法:

对学生各阶段的阅读能力采取试卷检测达标的方法进行检测,通过分类检测和综合检测,定性评估和量化评估,教师评价和专家评价等对学生阅读潜能进行测评。

4、经验总结法: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纪录。对课题研究作总结、验证、提炼,概括有关教学现象,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

六、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和预期的成果

(一)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准备过程:2006年3月——2006年5月

在此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进行调查研讨,调整课题总体研究目标;

2、设立各级考评委员会,加强实验的领导力度。

3、购置大量图书,为考级全面开展提供有利条件。

4、精心修订识字和背诵用书《字海竞帆》和《文海拾贝》。

5、修订各项考级内容的考级要求,明确考级范围。

研究实施过程:2006年5月——2010年3月

第一阶段:2006年5月——2007年7月

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我们将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和特点,将各项考级分散安排在各个年级段,循序渐进地开展考级活动。一二年级重点研究识字、写字考级,三年级重点进行写字、阅读、背诵考级,四、五年级重点研究阅读、背诵、习作考级。同时我们将采取各种形式进行“书香校园”的建设,引导教师努力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着力在学校掀起师生共同阅读的高潮。此阶段我们研究的重点是识字考级和写字考级。

第二阶段:2007年8月——2008年7月

本阶段我们将在上一研究阶段的基础上继续分年级段开展深入研究,引导教师采取各种科学有效的方式进行语文教学、调动阅读积极性,并适时与考级相结合,激励学生不断向自己新的高度挑战。本阶段我们研究的重点是识字考级、写字考级和阅读考级。

第三阶段:2008年8月——2009年7月

本阶段我们将引导教师积极将自己在课题实验过程中的探索、发现与反思及时归纳整理,促使教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跟踪调查学生参加考级后整体学习能力的变化和如何以有效的方式组织阅读和识字考级,落实课程标准中对学生阅读量和识字量的具体要求将成为本阶段的研究重点。

第四阶段:2009年8月——2010年3月

本阶段我们将重点研究学生进行大量阅读之后语言表达能力的变化,避开应试教育的影响,引导并鼓励学生写出有个性,有创意的文章,思考探索如何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开展习作考级,促进学生习作及整体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

课题结题过程:2010年3月——2010年6月

在本阶段中,我们一方面继续进行各项考级实验,一方面重点针对前一阶段的研究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梳理思路,整理研究成果,形成研究报告。

(二)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经验总结篇8

(一)实践价值

1、引导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具有自主识字、独立阅读、自主积累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

2、全面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会识字、勤读书、善积累、爱写作的良好习惯,拓宽语文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在各项考级活动中,优化学法指导,增强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与理解能力,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好基础,同时也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理论价值

1、促进教师自主探究小学语文教学规律。在系列化考级活动中,由于包括了识字、写字、阅读、背诵、习作五个方面的内容,各项学习内容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和规律,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考级过程中可以进一步研究各项学习能力之间如何相互促进,相互转化,从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树立大语文学习观,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2、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研究氛围,帮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全面提高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全面提升教师教科研素质,引导教师探索全新的语文教学模式,努力建设一支富有创造生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把学校建设成一所散发浓郁书香的特色学校。

二、课题提出的依据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徘徊在“高耗低效”的误区,阅读面窄、朗读水平差、语言积累少、语言表达能力弱似乎成了小学生的“语文通病”。“如何切实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困扰着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

20*年由国家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习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些论述有意识地将“语文素养”凸现出来,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指明了研究方向,也为“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供了一个极具探究价值的突破口。

但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仅靠语文课本中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要让学生学好语文,必须要激发学生课外识字、阅读、背诵和习作的兴趣,引导学生拓宽语文学习渠道,激励学生自主识字、自主阅读、自主积累,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时间中,由于缺乏具体规范的、可以操作实施的评价手段与活动,很难将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各项具体要求,特别是课外阅读和语言积累的数量落到实处。鉴于此,我们提出了《小学语文系列化考级实验与研究》这一研究课题,准备采取切实有效的活动形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基础

(一)理论基础

1、我校历来重视教科研工作,先后承担了十多项国家、省、市、区级课题,并取得了比较理想的课题研究成果。学校有较为优越的教学研究条件,能保证人力、财力的投入,有较为完善的教科研管理网络。

2、目前,我们语文教研组18人,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占全体教师的95%,绝大部分教师参加过区级以上优质课比赛。教师的科研意识比较强,教学理念能够与时俱进,教育理论水平较高,这一切都为我们进行课题研究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二)实践基础

1、此课题已经在我们学校开展了近三年的时间,我们在进行各项考级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发现了其中存在的部分问题,这为调整实验方向,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实验措施,从而进一步开展实验研究奠定了相应的基础。

2、学校投入了一定的人力和财力,编写了实验研究所需要的辅助教材,购买了内容丰富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籍,编印了相应的考级证书,保证了开展实验研究的时间,这都为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四、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

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就是引领各位语文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参加识字、写字、阅读、背诵、习作五项考级活动,努力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培育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进而提高全校的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与教学水平,努力创建一支具有较强科研水平的语文教师队伍。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1、研究各项考级所应达到的具体目标;

2、研究各项考级的组织形式与实施策略;

3、研究如何落实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课外阅读量与积累量的具体要求;

4、研究开展各项考级对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影响;

5、研究如何创建书香校园;

6、研究如何改变教师的职业生活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1.开放性原则:阅读考级和背诵考级的内容可以来源于学生的课本、

自读课本和课外书等,给学生一定的选择空间,使学生能够比较开放地进行阅读。

2.灵活性原则:集中测评与和分散测评相结合,全校活动、级部活动

和班级活动相结合,给实验教师更多的空间,便于发挥教师的积极性。

3.激励性原则:语文系列化考级重视知识与技能的结合、重视学生在

亲身参与语文各项活动中而获得的感悟和体验、重视让全校每一个学生的全员参与。这样的评价,就有利于调动起全校师生学语文的兴趣。

4.科学性原则:在制定评价试题、设定评价标准的过程中,要遵循语

文学科的内部规律,还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科学性在本实验中显得尤其重要。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我们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要求参与研究的教师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主要任务,积极参与教学实践,力求在真实的特定教学环境中进行研究,保持研究的真实性,注意认真观察、总结、反思、再总结,以不断改进研究方法,取得研究成效。

1、调查法:

适时调查小学生的阅读量及积累量,了解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兴趣、阅读个性,喜欢背诵积累的内容,调整阅读和背诵考级的范围。

2、行动研究法: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研究,边实践、边总结,不断摸索出经验和规律的东西。

3、问卷法:

对学生各阶段的阅读能力采取试卷检测达标的方法进行检测,通过分类检测和综合检测,定性评估和量化评估,教师评价和专家评价等对学生阅读潜能进行测评。

4、经验总结法: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纪录。对课题研究作总结、验证、提炼,概括有关教学现象,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

六、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和预期的成果

(一)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准备过程:20*年3月——20*年5月

在此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进行调查研讨,调整课题总体研究目标;

2、设立各级考评委员会,加强实验的领导力度。

3、购置大量图书,为考级全面开展提供有利条件。

4、精心修订识字和背诵用书《字海竞帆》和《文海拾贝》。

5、修订各项考级内容的考级要求,明确考级范围。

研究实施过程:20*年5月——2010年3月

第一阶段:20*年5月——20*年7月

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我们将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和特点,将各项考级分散安排在各个年级段,循序渐进地开展考级活动。一二年级重点研究识字、写字考级,三年级重点进行写字、阅读、背诵考级,四、五年级重点研究阅读、背诵、习作考级。同时我们将采取各种形式进行“书香校园”的建设,引导教师努力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着力在学校掀起师生共同阅读的高潮。此阶段我们研究的重点是识字考级和写字考级。

第二阶段:20*年8月——20*年7月

本阶段我们将在上一研究阶段的基础上继续分年级段开展深入研究,引导教师采取各种科学有效的方式进行语文教学、调动阅读积极性,并适时与考级相结合,激励学生不断向自己新的高度挑战。本阶段我们研究的重点是识字考级、写字考级和阅读考级。

第三阶段:20*年8月——2009年7月

本阶段我们将引导教师积极将自己在课题实验过程中的探索、发现与反思及时归纳整理,促使教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跟踪调查学生参加考级后整体学习能力的变化和如何以有效的方式组织阅读和识字考级,落实课程标准中对学生阅读量和识字量的具体要求将成为本阶段的研究重点。

第四阶段:2009年8月——2010年3月

本阶段我们将重点研究学生进行大量阅读之后语言表达能力的变化,避开应试教育的影响,引导并鼓励学生写出有个性,有创意的文章,思考探索如何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开展习作考级,促进学生习作及整体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

课题结题过程:2010年3月——2010年6月

在本阶段中,我们一方面继续进行各项考级实验,一方面重点针对前一阶段的研究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梳理思路,整理研究成果,形成研究报告。

(二)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经验总结篇9

一、新时期中学语文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1978年至1983年)

“十年动乱”对语文教育是一场灾难性破坏,它不仅使中学生的语文水平急遽下降,而且在思想上造成了极大混乱,广大教师欲干不能,欲罢难休。至于语文教学研究则扫地以尽。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和对“两个估计”的错误论断的否定,为我们正确认识建国三十年来语文教育的成绩和教训,全方位地进行语文教育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在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导下,教育部重新制订了《全日制十年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从性质、任务上恢复了语文教学的本来面目。叶圣陶《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和吕叔湘《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重要文章的相继发表,揭开了新时期语文教学改革的序幕。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迸发了极大的热情,积极投入到教学改革的行列中来,切实把自己担任的语文教学工作搞好。在这一阶段内,主要做了这样几件事情:1.各地教研部门对当时中学生的实际语文水平进行了调查,其中人教社中语室在一些省市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写出了详尽调查报告;1979年在吕叔湘先生指导下,人教社中语室同志到许多地方调查研究,写出了若干分调查报告,结集成一本书《现状与设想》,反映出当时初中学生语文水平较差。针对学生语文基本功差、语文能力明显下降、语文基础知识薄弱的现况,各地学校安排了补课;2.学习贯彻教育部颁布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清除语文是“阶级斗争课”的影响,加强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3.各地师资培训机构通过函授、电化教学、巡回教学等形式,对在职教师普遍进行了业务培训;4.北京《中学语文教学》、上海《语文学习》、山西《语文教学通讯》等语文杂志创刊出版,为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学术交流提供了园地;5.一些学校开始进行教学实验。如在北师大附中、华东师大一附中等条件比较好的学校提出“三年语文过关”的实验;北京景山学校的“以作文训练为中心组织教学”、月坛中学刘朏朏老师的“作文三级训练”实验;重庆一中黎见明老师倡导的“语文导读与创造学法”实验;上海钱梦龙老师提出的“三主”“四式”导读教学实验等等。在这一阶段内,语文教学改革的内容还比较单一,深度也还不够。但它毕竟是语文教学迎春绽开的几丛鲜花。

(二)第二阶段(1983年—1992年)

1983年10月1日邓小平同志为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从战略高度提出了我国教育事业长期的历史任务,也指明了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1985年颁发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我国陈腐的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是一种封闭型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从小培养学生独立生活和思考的能力很不够”“不少课程内容陈旧,教学方法死板,实践环节不够重视”。它不同程度地脱离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教育部于1986年重新修订了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与过去大纲相比,这次在目的任务表述上,除去吸收了培养语文运用能力、阅读现代文能力和初步阅读文言文能力以外,还增加了听说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发展智力的要求。在教育“三个面向”和《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指引下,合国各地的语文教育改革无论是深度上还是广度上都有了新的发展。主要做了这样一些事情:1.深入学习“三个面向”,转变教育观念。通过学习认识到,任何时代的学科教育都无不受制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条件。当今,经济的发展与繁荣是以智力为基础的,因而学科教育应为培养有智力、有高度熟练技能和不断学习的新型人才服务。2.开展社会调查。例如,教育部委托华东师大于1982年对全国初中三年级语文教学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系统的调查研究,结集为《调查与分析》,反映出与8年前那次调查相比,初中学生运用语文能力已有很大“进步”。对初中三年级学生的实际语文水平进行抽样调查;北京市语文教学研究会和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于1984年春与1985年秋季分别对8所综合性高等院校以及一些大企业、大机关和科研部门进行了社会调查,了解所在单位人员工作中所应具备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最后写出了《关于社会各方面所需要的语文能力的调查报告》。调查结果表明,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由于受着陈腐的教育思想的影响,一直循着一条固定的轨道缓慢行进,从不注意语文教学的实际社会效益,也不大考虑时代的要求,因而要面向社会加以改革。3.在教学实验研究方面,不少教师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如上海特级教师于漪老师的“提高语文教学综合效应实验”,这项改革的特点:①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热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②探求和尊重语文教学的规律,讲究教文育人的整体性;③开拓课外语文天地,课内导课外课外促课内;辽宁魏书生老师的“自学能力培养实验”,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提出了六步教学法,建构了“语文知识树”以及每人每天必须做的6件事;北京宁鸿彬老师为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出了课堂教学“三三制”原则,其内容是:“三不迷信: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家,不迷信教师。三欢迎:欢迎上课时随时质疑;欢迎对教材发表不同意见;欢迎提出与教师不同的观点。三允许:允许出错,允许改正错误,允许保留不同意见。”河北省特级教师张孝纯老师倡导的“大语文教学实验”,由“一主两翼”组成,主体是课堂教学,两翼,一是开展语文课外活动,一是利用语言文字环境;此外,章熊将西方国家现代教育测量学移植到汉语文教学测试评估中来;北京四中顾德希老师对阅读能力层级进行分解研究,也都取得了开拓性的进展。这些课题研究成果,在全国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三)第三阶段(1992年底至现在)

1992年底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又一次极大地推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既为深化教育改革增添了活力,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也为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1993年2月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纲要》充分肯定了教育改革所取得的成绩,同时也指出了“应试教育”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明确提出:“中小学要从‘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1997年9月国家教委在烟台召开了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对历时数年涉及全国、牵动整个社会的素质教育实践进行了总结,并对今后工作作了部署。会议之后,国家教委又了《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从那时起,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成了语文教育的主旋律。在这一阶段内主要做了这样一些事情:1.学习有关素质教育的指导文件,提高语文教师对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意义的认识。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自觉的形成了一种崇尚“应试学习”的偏向。“应试教育”从根本上扭曲了学习,使本来应该作为目的的“学习”变成了为“应试”服务的手段,“应试”反倒成了学生追求的目标。而素质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切实地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以适应新的技术革命的到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实质上是一场全面提高人的素质的竞争。语文课是基础教育的一门主课,实践表明,教师把主要课时用于引导学生作各式各样的练习题,大搞题海战术,不利于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文的能力。2.不少学校教师学习、本国的优秀语文教育理论,以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的语文教育思想为指导,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3.开展课题研究,从深层次认识素质教育的规律。如北京教育学会于1993年提出了“开发右脑,发展形象思维的教学实验与研究”的课题,有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161中、花园村中学、8中、55中等校参加。这个课题理论基础是人的左右脑分工不同,左脑管逻辑思维,右脑管形象思维,而形象思维是形成创造能力的重要条件,其具体途径是注重表象积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这个课题研究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供了相关参照。1997年北京教育学院和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联合承担了国家“九五”课题:“语文课程设置和教学体系研究”,这个课题着重从语文课程设置、读写能力的目标体系等方面探索语文教学整体改革的途径;湖北省宜昌市余蕾老师倡导的“课内外衔接的教学实验”,其基本思想是,人们的语文能力的形成来源于听、说、读、写实践,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语言交际,其做法是以课堂教学为轴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延伸、扩展,使课堂的语文教学和课外的语文生活实践浑然一体;吉林省赵谦翔老师提出的“语文教学与人的发展实验”,针对目前汉语文教育的弊端(忽视学生个性发展,忽视母语教育的人文精神,远离生活,忽视创造性思维),着眼于世纪之交汉语文教育的发展方向后提出的,等等。4.举办优秀教师教学思想、教学经验研讨会,从于漪、钱梦龙、魏书生、宁鸿彬、顾德希等特级教师丰富的教学实践中,提升素质教育的规律及实施教学的具体措施,特别是如何优化教学过程、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经验。

二、新时期中学语文教育改革的主要成绩

(一)揭示并树立了若干新的教育思想和观点,使语文教学更加贴近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提高语文能力的规律。在社会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下,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既重视汲取国外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母语教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又注意研究我国传统的经验,并在教改实践中提出了一些新的语文教育思想。诸如,“文道统一,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把它作为整个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在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上,强调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而教师“导”的内容,不仅是知识传授,更重要的在于教给学习方法;在发展学生智力上,既注意一般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又尊重每个人的不同个性;在处理课内与课外的关系上,强调通过多种渠道开拓学生视野,认识到语文教学只有“展开双翼,才能腾飞”;在教学研究上,注重探索如何建立科学的训练体系,从根本上解决教学效率不高的问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优化教学过程,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等等。尽管全面实施这些新的教育思想、观念还需要一段相当长的过程,但它毕竟突破了陈腐教育思想束缚,为实现语文教学的民族化、科学化创造了条件。

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经验总结篇10

一、小学英语为以后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英语教学,既是人际交往的一种语言,也是一种信息与文化载体,使之成为学生自动开启世界文化宝库的“金钥匙”,并以外语实验为手段,探索一条适合国情的英语教学新路子和现代化教育模式;三是明确实验目标:“求真务实办学,高瞻远瞩育人”的办学宗旨、“全面兼具特色”的育人目标、“系统而富特色”的课程体系、“优质高效”的教学活动、“强化结合分层”的科研兴校体制。

二、较早开发学生的潜能有助于全面提高素质发展

我们要把眼睛紧紧地盯在外语学习质量、学生的素质上。外语早起步和潜能早开发,归根结底是人的素质发展。但怎样使外语早起步、潜能早开发,更科学,也就是说构建一个什么样教育体制、课程结构、教学模式,才能适应学生素质的发展。提高素质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既研究他们的基础条件,又要开发他们未来发展的潜能,这是一项伟大的育人工程。坚持三个“早”字,即外语早起步、潜能早开发、实施早慧教育。6~10岁儿童是语言最佳发展时期,尤其今天的儿童,在信息渠道多、信息量大的大环境下,无论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都优于过去,他们的潜能是大的,只要经过科学的早期开发,他们潜在的各种才智、能量,便会充分发挥出来。这是一项提高儿童素质的系统工程。由于把“外语早起步,潜能早开发,实施早慧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和教学原则,因而,教学中“以人为本,因学施教”,千方百计把学生的主体潜能充分开发出来。

它不仅推动了外语教学新模式的构建,而且积累了一些开发潜能的规律和途径。在学前班六岁儿童外语启蒙教育中,我们发现学生的观察能力、迁移能力都很强。如学前班在学习表示复数单词之后,学生便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对老师说:“是不是表示复数单词后面都加s或es?”经过一段学习,有的学生问老师:“怎么没有Z打头的单词?”教师十分高兴,对学生说以后会学的。学生的潜在能力更加坚定了“高起点”———听说读等同步的改革信心,加快了知识教学向智能教学转化的步伐。外语教学有两个倾向:一是“盲”,只会说,不会写;二是“哑”,只会写不能说。因此我们从入学前班那天开始,即进行听说读写同步的高起点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