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十篇

时间:2023-07-24 17:21:29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篇1

“核心素养”,是近几年教育界一个十分热门的词,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对于每一名语文教师来说,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就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主要从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言语技能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阅读教学,能在很大程度上助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教师应在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反思中总结出切实有效的方法,根据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丰富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在课堂中学会积累

语言的学习离不开阅读、积累和运用。语文阅读教学,担负着积累语言的重任,主要包括语言材料、语言规律、语言典范的积累。重视积累,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1. 积累语言,读是根本

朗读,是基本的语文教学方法,也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教学应以读为本,在读中理解感悟,在读中丰富积累。如《秋天的雨》这种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生动地描写秋天的美好。并且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将秋雨人格化,将其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让学生反复诵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去读,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独特的情感体验,能帮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有的学生喜欢颜料,学会了“五彩缤纷”一词;有的学生喜欢菊花,掌握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等描写菊花颜色的词;还有的学生能够品鉴“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等美句。这就是一个积累语言的过程。

2. 背诵内化,积淀语感

背诵是学生语言内化、强化的重要过程,通过熟读背诵,可以积淀语感,全方位积累语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包括中国古代、现当代和外国优秀诗文。整个小学阶段要求背诵160篇(段)。另外,在每一册教材中还要求背诵的一些文章或段落。由此可见背诵的重要性。然而,如何才能有效地落实背诵,达到积累量?自然是要在每一节课中落实,特别是阅读教学。让背诵成为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让学生在背诵中丰富语言,积淀语感。如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运用比喻和巧妙的想象,将对柳树的赞美引向对春天的赞美。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反复诵读,达到背诵的程度,积累语言。在拓展延伸环节,引导学生想象:“在作者眼里,春风是一把剪刀,剪出了细细的柳叶。那么,在你眼里,春风又是什么呢?”学生兴致盎然,创意无限。有人说:“二月春风像画家,她把绿色给了小草和树木,将更多的颜色都给了花朵,红的、黄的、紫的……”这位同学的话刚停,立刻有学生补充说:“就像学过的《秋天的雨》一文似的,春风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正因为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积累了一定量的精妙语言,且语言文字的规律、含义等在头脑中联系起来,才能在不知不觉中做到运用得心应手。由此可见,背诵内化的确是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语感的有效途径。当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了,语言感悟能力提高了,语文核心素养自然也就提升了。

二、在阅读中学会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要提高学生语文方面的能力,除了生活中的体验,更多的提高来源于阅读,因为阅读不仅能帮助学生获取有用的信息和丰富的知识,还能汲取精神养料,提高其整体素质。那么,如何实实在在地帮助学生学会阅读呢?

1. 激发兴趣,爱上阅读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爱读、乐读。如教学《花的勇气》时,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花儿的图片,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如此娇美的花儿,有何勇气呢?从而跟随作家的脚步,去文中探寻。在理解文本时,抓住作者心情变化这条线索,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作者心情的“一波三折”,感悟“生命的意味是勇气。”并可进行拓展:“你还从哪些事物中感悟到勇气?”从而引导学生进行“生命”主题的课外阅读。教学之初,让学生质疑,带着好奇心进入文本,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主动阅读,拓宽阅读视野,提升语文素养。

2. 点亮思维,丰富理解

教学的精彩之处在于点亮学生的思维。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时,通过品读课文,来分析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的不同看法,并创设情境,让学生抓住语言、动作等描写来探究人物的内心,从而明白文中的爱有两种表现形式。结合生活中的现象,围绕“你是如何看待巴迪父母对他的爱的?”展开辩论。让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自由表达心中所想。此时的他们,融入自己平时对爱的感悟和理解,思维情感在课堂中交互流淌,有情有理地表达,个性飞扬的同时,更体验到表达的快乐和学习的愉悦。此时,再拓展至?W生的生活实际,是否有类似的感受,交流后再写下来。“读、思、悟、说、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打开思维的广度,提升阅读能力。

3. 独特体验,升华情感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我们应当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对文本多元化解读,形成自己独特的体验。如教学《桂花雨》时,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将文章高度概括。随后,鼓励学生用思维导图来做笔记,抓关键词,细细揣摩,记录下自己的独特体验。在学生充分阅读后,再与同学、老师交流。因为每个学生都有着不同于他人的阅读和思考方式,并且阅读兴趣及经验有差异,肯定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我们既要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还要鼓励学生敢于与众不同,在自由的氛围中,深入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文中的人文思想,不需要教师刻意地渗透,而是学生自己从字里行间“读”出来,并将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心灵。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形式进行阅读,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进而提高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篇2

【关键词】网络环境;小学生;阅读;素养;途径

进入信息时代后,网络的覆盖率越来越广,网络环境对各行各业的影响越来越大。对于教育行业,在网络环境下,小学生阅读途径增多了,阅读方式也改变了,网络环境对小学生阅读素养的形成有着很大影响。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的课程,阅读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受到网络环境的影响,教师需要对传统阅读教育的模式进行优化,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与资源,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探究能力。

一、网络环境下呈现新的阅读方式

(一)阅读方式多元化

互联网时代具有资源共享的特点,网络资源比较丰富,小学生阅读方式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传统的阅读仅限于在书本上,而网络环境下,阅读的媒体增多了,学生可以在多媒体资源上进行阅读。小学生总是充满好奇心,而且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比较强,在阅读习惯养成阶段,学生阅读的方式增多了,不仅限于书本,其可以对任何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的网络资源进行阅读与共享,比如手机阅读、计算机阅读等电子阅读方式。在信息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非常快,阅读的方式也更加灵活,在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时,应充分的利用网络下多元化的阅读资源,从而提升小学生阅读核心素养。

(二)快餐化阅读方式

传统的阅读方式属于精细化阅读,从创作到出版都经过了较多次校对与完善,阅读资源较为严谨,而且阅读理解有一定难度,需要经过较深的思考。在网络环境下,由于阅读资源非常多,资源共享也比较快捷。在网络环境下,阅读不在于精细,而在于多样性,所以精细化的阅读方式也转变为快餐化阅读方式。

(三)交互型阅读方式

传统阅读模式在知识的传播方面具有单向的特点,在阅读的过程中,无法与作者进行交流互动,会受到时间与地域的限制。在网络环境下,阅读平台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作者与读者之间还能进行交流,比如在论坛中,学生可以给作者留言。很多小学生喜欢用手机阅读,经常在微博或微信中的阅读文章,在这种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在阅读后及时表达自己的思想,还能交流阅读心得,查看别人的评论,拓展了视野,也促进了信息的交互。

(四)网络语言的形成

在网络环境下,人与人交流更加便捷,而且语言的形式也增加了。除了文字,还出现了具有特殊意义的数字、生动形象的符合表情等。在网络环境下,有大量的网络语生成,这对小学生语文素养有着较大影响,受到网络语言的冲击,学生在作文中经常出现网络用语,不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容易出现学生与家长交流代沟。

二、网络环境下提升小学生阅读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一)延伸n外,拓展渠道

网络环境下,小学生阅读资源增加了,除了传统书本阅读资源以外,还增加了多媒体阅读资源,小学生可以利用电子工具,拓展阅读的途径,增加知识的积累。在培养小学生阅读素养时,教师应做到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多元化资源。比如在学习《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时,可以向学生介绍《中外民间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以及兴趣,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使学生可以吸收网络下多元化资源。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可以引导学生在互联网上学习,使学生不仅限于课内阅读,延伸到网络阅读。

(二)巧用悬念,激发兴趣

在学习《鲁滨逊漂流记》课文时,教师可以利用故事中的悬念,诱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激发学生阅读的迫切性。巧用悬念,在课堂上提出几个问题,比如面对风浪,他最后退却了吗?他在孤岛上是怎样度过的,都发生过哪些奇特的事情?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后,在便捷的网络环境下,数字媒体等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其根据自己的喜好获取更多的知识。教师应通过布置课后作业的方式,督促学生课外阅读,写出阅读心得,培养小学生阅读素养。

(三)演绎故事,引发共鸣

在平时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小学生都比较喜欢寓言故事,比如《揠苗助长》、《守株待兔》、《亡羊补牢》等课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表演这些寓言故事,可以表演课本上的,也可以自己寻找课本外的寓言故事。这种表演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充分利用网络环境下的资源,不拘泥于课本知识,增加了小学生的阅读量,不但能使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还能使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深刻的印在学生的脑海上,更好的理解课文,感受语言文学的魅力。学生只有找到阅读的乐趣,才能在课下主动找适合的读物进行阅读。为了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教师可以多组织阅读量评比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了解有哪些网络资源可以分享。教师还可以举办“讲故事”“比赛查阅资料”等课外活动,评选出“读书之星”,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好的利用网络阅读资源,提升阅读核心素养。

(四)加强语言规范化训练

在网络环境下,网络用语越来越多,语言交流不再仅限于文字,还包括数字、英文缩写及其他符号等。网络用语虽然生动有趣,但是缺乏实际内涵。有的学生比较崇尚个性,在作文及考试中也会使用一些网络语言,如果不加以制止,会导致文化传承出现偏离,而且也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素养,为了提升小学生阅读核心素养,需要使学生了解网络用语的适用范围,在引导学生时,考虑到小学生年龄与认知的特点,应采用和蔼的态度,告诉小学生在平时与同学的交流及娱乐交流中可以适当使用网络语言,但是在与长辈交流或考试写作文时慎重使用网络语言,加强对小学生网络用语的引导与训练,能促进小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

三、结语

网络环境下,需要对传统的阅读教育方式进行改进与优化,充分的利用网络资源,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网络环境下,阅读方式呈现出多元化,信息传播较快,还能实现交互与分享,但是小学语文教师也要加强对小学生的引导,避免小学生沉溺于网络,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保证阅读教育效果。在信息时代,教师只有做到与时俱进,改进教学方法,才能提高小学生阅读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柯峻. 多元化背景下语文教学的选择思考与实践[J]. 课外语文. 2014(18):11-12

[2]马芳草. 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健康成长[J]. 课程教育研究. 2014(25):57-58

[3]邓永宏. 家校社会视野下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实效指导研究[J]. 艺术科技. 2014(02):98-99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篇3

关键词:核心素养;新常态;小学;英语阅读

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和现状

伴随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步伐,英语迎来了“核心素养”的时代。英语,作为未来世界公民在跨文化场合下沟通和交流的重要工具,我们亦有必要从核心素养的理念出发,重新审视英语教育的本质,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即英语教育应将学生的成长置于首位,帮助其形成包括学习力、思考力、沟通力、创造力、人文力等在内的21世纪核心技能及素养。

在此背景下,英语课堂迫切呼疽杂镉煤褪涑鑫驱动的,基于真实情境的,促进学生形成英语思维的足量的语言输入。开展英语阅读教学,无疑是较为理想的途径之一。 但是,目前国内英语阅读教学开展的现状是起步晚、实践少、手段和资源相对短缺,教师虽然已意识到需摒弃传统的“灌输式”“存储式”的记单词、背语法、生硬互译为主的英语阅读教学方法,但是关于如何以英语阅读促教学创新的理念、目标、原则、流程、方法、资源配备等信息严重不足。

二、英语的阅读核心素养可分为三个层次

阅读是英语教学中最受重视的一个课型,同时阅读也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最重要的方面,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尤为重要。

中国英语阅读教育研究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蔷在梳理当前英语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在课程改革对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提出的新要求下,英语阅读教育不仅是对知识的传授,也是对个体品格、思维方式、价值观、人生观的培养。” 《英语课程标准》专家组成员、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鲁子问教授也强调我们教师必须要“远离无目的的教学”(FOR WHAT WE TEACH)!如果目标本身有所失真的话,那么未来构建核心素养的途径也会出现问题。 基于此,我认为,英语的阅读核心素养可分为三个层次:

1.对文本符号进行意义的解码和建构

即学生搜集、理解基础信息。这一阶段是基础,支撑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素养是语言知识。

2.通过推理来理解语言背后的真实意义

学生需要做出思维判断,从作者说话的立场出发来推理话语中真实表达的意义。这一阶段支撑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素养是思维技能。思维技能具体表现为归类能力、序列感培养、逻辑关系和因果关系分析等。

3.通过思维判断文本阅读中真正有效的信息

学生需要将信息与自身认知结构相关联,进行思维理解。这一阶段支撑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素养是社会常识。

三、英语阅读核心素养的主要培养途径

教师在不同素养培养过程中应该予以学生不同的引导途径。

1.教师在课堂中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语言范式,包括语言应用的生活场景

Hello! (How do you do?) 你好! How are you?-I’m fine. Thank you. and you? 你好吗?我很好。谢谢,你呢?Good morning / afternoon/evening/night. 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晚安。Excuse me。(sorry. I’m sorry) 打搅一下(对不起/不好意思)Thank you! 谢谢你!You are welcome. 不用谢。How are you today? 今天还好吗?Nice to meet you. 见到你很高兴。What’s your name? 你叫什么名子啊?It’s time for class. 该上课了。

2.深入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

在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会经历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基础知识层面。这个对每个同学来说都不难,也是非常显性,容易展示出来的。新接触的概念,多看几眼就能够记在心里;新学到的定理,做了几道练习题就可以熟练运用了。第二个层面,是技巧和能力层面。相对于基础知识来说,能力和技巧的培养周期长,而且,相对隐形,能力高低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得出来的,往往需要通过不停地练习和巩固。第三个层面,比基础知识和技巧更深入的是模型和思维层面。对很多成绩优秀的学生的了解,我发现他们有同样的优点,就是特别擅长预习和总结。预习帮助他们快速地提前熟悉课堂上所讲的基础知识,从中领悟到解题的技巧,而过后的总结把所掌握的知识点关联起来,把研究的技巧沉淀下来,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具备核心素养的认知框架,即培养学生对文本中所包含的思维技能的敏锐度

比如我在进行PEP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A部分 Read and write阅读教学时,因为本单元的核心话题为“四季”。本单元所学内容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想共鸣。在渗透巩固学习本单元重点单词spring,summer,autumn,winter等词的同时更可以利用细节的刻画引发学生思考,潜移默化的对青少年进行情感教育,学生在之前的阅读课中不断接触跳读,寻读以及细节阅读等阅读策略,本单元依然是对学生进行以上几个阅读技能的训练,所以学生还是有一定的基础,难点在于对诗歌中一些语言的理解。所以,我认为本课时的教学应在课程标准及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理念指导下展开。

四、结语

教师只有建立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框架的认知基础,才能在教材中挖掘出文本价值,从而为学生提供语言和思维范式,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发展语言和思维的核心能力。

我们教师在未来的英语教学实践中如何将语言交流目标、思维认知目标和社会文化目标有机地融合在一个教学活动中将是我们落实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2014.

[2]裴新宁.刘新阳.为21世纪重建教育DD欧盟“核心素养”框架的确立[J].全球教育展望,2013,(1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篇4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必修课程“阅读与鉴赏”第10点明确提出:“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因此,强化名著阅读意识,提高名著阅读效果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下面笔者从高中阶段名著阅读的主要内容和主要形式两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高中生名著阅读的主要内容

1.核心性阅读

在国家大力提倡“全民阅读”的背景下,“核心阅读工程”应运而生。“核心阅读”意在通过阅读重要的经典内容,直接为人类心灵和精神内核提供营养和力量。

基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高中阶段可以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规定的高中生必读名著篇目作为核心阅读篇目。当然,笔者所在的省份是江苏省,根据江苏省考试院的规定,每年选择其中的十部左右纳入语文(文科)考试范围。

鉴于高中生学习压力大、阅读时间有限的现实情况,我们可以把纳入高考考试范围内的几部名著作为核心性阅读的内容。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的名著阅读数量,又可以让这项阅读活动更有针对性,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最终实现名著阅读与高考的衔接。

2.基础性阅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必修课程“阅读与鉴赏”第4点中要求:“能阅读理论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包括五个系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运用、文化论著研读。因此,我们在进行核心性阅读的同时,还应该向学生推荐一些经典书目,而这些书目应包括不同的文体、不同的文化。当然,鉴于高中生课外阅读时间有限,我们可以向他们推荐不同的体裁各一本。

比如,高考必读篇目倾向于小说,戏剧和诗歌也有所涉及,但是缺少思想史、文化史、人物传记和艺术类书籍。我们应该弥补这一空缺,开出一份推荐书目,诸如《叔本华思想随笔》《中国哲学史》《乡土中国》《坡传》《美的历程》等经典著作。

3.拓展性阅读

所谓拓展性阅读,是就语文教学某一阅读素材,围绕自己判定的研究专题,通过收集与专题相关的各种信息重构文本语境,在重构的语境中进行扩展与延伸、联系与比较、发现与创造,并不断反思的过程。

拓展性阅读可以是相同主题的拓展。我们可以把主题相同或所写的题材一致的几篇文章集中起来进行阅读。这样既丰富了课内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便于开展有针对性的比较阅读。

拓展性阅读可以从作家角度延伸。教材中汇集了许多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我们可以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趁热打铁,向学生推荐该作家的其他作品,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这位作家的风格。

拓展性阅读可以是在学习一些长篇节选的片段时,向学生推荐阅读原著全本。这样便于学生更全面更准确地认识人物形象,能够从整体上理解这部名著的主题和思想。

二、高中生名著阅读的主要形式

1.片段阅读与全本阅读

片段阅读主要是针对必修教材中的长篇节选,或者选修教材而言的。无论是必修课本中的长篇节选,还是选修教材,都是选取长篇小说中的经典片段。而这些经典片段在内容结构上或艺术手法上都是具有独特的语文价值的。因此,在进行片段阅读时,应该采用精读的方法,对精彩片段进行仔细品读。

比如,在欣赏《红楼梦》中“宝玉挨打”这个经典情节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梳理情节,概括出宝玉挨打的三个原因,进而分析得出贾政与宝玉矛盾冲突的本质是价值观念、人生道路的选择,正统与非正统的矛盾,因为贾政是封建礼教的维护者,而宝玉是封建礼教的叛逆者。接着再带领学生赏析同是前来探望宝玉的宝钗和黛玉截然不同的言行情态以及由此透露出来的二人截然不同的性格特点。

但是,片段阅读仅仅是一条名著阅读的捷径。名著经典的价值离不开作品的整体性,一味的片段阅读会破坏这种整体性,从而影响我们对名著中人物形象的认识,也会影响我们对整部名著的主题和思想的认识。因此,我们对核心性阅读的内容应坚持全本阅读的原则。

当然,在高中阶段学习任务重、阅读时间非常有限的情况下,进行全本阅读就无法全部采用精读的方法。我们可以采取泛读与精读相结合的方式。像《红楼梦》《三国演义》这样的长篇巨制,我们可以通过泛读把握章节主要内容,以简短的梗概识记各章内容和人物。如《红楼梦》以人物谱系为抓手进行内容梳理,《三国演义》可以按照国别理顺人物。在泛读的基础上,对某些精彩段落进行精读揣摩,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和艺术手法,探讨文本的主题思想等。

2.指导性阅读与非指导性阅读

顾名思义,指导性阅读就是教师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给予一些阅读方向或方法的指导。非指导性阅读就是教师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自主阅读。

高中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语言分析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也有使用工具书和参考书的能力。因此,在进行名著阅读的时候,教师要给予学生自由阅读的空间。这样,学生才会觉得阅读是自己的事情,这有利于学生的自我体验和创造,从而在自主阅读中提升能力。

当然,非指导性阅读并不是说教师完全放手,不能让非指导性阅读演变为放任自流式阅读。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必要的时候进行适当适度的点拨。还以《红楼梦》和《三国演义》为例,这两部古典名著无疑是名著中的晦深之作,学生能全本看完已属不易,更别说理清头绪、品味鉴赏了。这时,就需要教师的适时点拨了。教师应指导学生抓住小说的主要纲领,进而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

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时候要即时点评或质疑,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师生合作,共同解决这些疑问。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篇5

一、课外阅读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1.积累写作素材,提高核心素养

课外阅读作为课堂学习的补充,对小学作文教学至关重要。课外阅读能够有效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积累更多写作素材,避免出现无处下笔的问题。现代人才的培养标准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核心素养,而写作则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写作教学中,课外阅读又是提升写作能力最显著的手段。综上,教师要重视课外阅读教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激发兴趣,调动学习热情,就能促使他们爱上写作,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进行课外阅读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中的内容是按照教学大纲要求选择的,有一定的功利性,比较枯燥;课外阅读的内容则要比课文内容丰富得多,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课外阅读的范围更广,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和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自主阅读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坚持和训练。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比较强,尤其对新鲜事物,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非常必要,能够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可教授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除了必要的课堂知识外,还要教会他们学习方法,培养他们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长期进行这种训练,可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和成长大有裨益。

二、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应用课外阅读的策略

1.立足教材,将课外阅读内容与教材联系起来

课外阅读对于小学作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是关键。首先,课外读物的选择要贴合教材内容,要选择适合学生,且学生能够读懂和理解的内容,过于简单和深奥的都是没有意义的。同时,要兼顾学生后期的学习,为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提高奠定基础。以部编教材小学六年级上册课文《少年闰土》为例,这是著名文学家鲁迅的文章,讲述了特殊时期,儿时伙伴闰土的成长经历。通过阅读文章,学生了解了鲁迅的一些生活经历,教师可布置课外阅读任务,给学生推荐鲁迅的其他作品,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是学生后期会学到的,其中的童趣和童真符合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2.“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阅读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篇6

关键词:英文小说阅读;Good English;教学模式

一、第二课堂的概念和意义

第二课堂是指在第一课堂之外,在学校统一管理下、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的一切与学生教育相关的活动。例如,课外阅读、演讲、辩论、各类选修课程等。

第二课堂以育人为宗旨,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重点,以丰富的资源和空间为载体展开系列开放性活动,具有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特点。通过第二课堂输入英语知识,提供给学生真实的语言实践环境,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英语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开展英语小说阅读的意义

英语小说作品使用的是文学语言,其特点是语言丰富多彩。小说文本含有丰富的语言文体种类,例如,人物对话、场景描写、作者的评论、心理的揣摩等。在阅读这些小说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不断学习这些语言文体种类的特点,并不断强化已经学过的词汇、句型、遣词造句手法、语法等。学习者在阅读一些优秀小说时还可以进入欣赏的角色,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即将小说中获得的信息再输出,不断积累语言知识,为英语阅读和写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三、Good English在教学中的具体实践以及教学模式探索

作为第二课堂学习内容,在课时上我们每周安排2~4节课进行学习。由于课时较少,从中找出最适合吸引本班学生的内容和阅读模式,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的效率起了很大的作用。

阅读是一个积极主动理解和接受信息的过程,同时也需要学生以应用语言为目的,在“做中学”。因此,英文小说阅读的教学要采取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任务型教学模式。教师在任务实施的过程中,是教学任务的策划者、设计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监督者;同时也是学生的交际伙伴,并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价和总结,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目的语(英语),从而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有效提高。

笔者在对高中学生进行小说教学时,具体准备与实施步骤如下:

1.细选材料要分析,重视导读排难题

由于小说Good English系列套书原本就是按照从易到难编排的,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所以,在选材方面,教师不用费心,按部就班就好。在选好材料后,教师要熟悉文章内容、背景知识和语篇结构,设计好问题,尽量利用多媒体,一些音频、视频资料配合上课,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接受信息。小说有的句式复杂多变,叙述时空混乱,广泛运用修辞格等,对此,教师在学前应对英语小说的特点作基本介绍,使学生初步了解和理解语言和各种语言问题的特点,克服阅读英语资料的畏难情绪。

2.巧设任务要求明,形式多样重参与

(1)课前精读赏析。由于教材中已经有生词难句的解析辅助,所以,学生是有能力独自完成阅读任务的。这个环节让学生对小说材料有一个自我消化思考的过程。

(2)分组分享和展示。分组对各自安排到的章节提出难点并解决,以及好词好句的赏析分享。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对于知识性的难点分析和分享进行总结纠正或者补充。在大家对整个小说有了整体性的把握后,选取章节进行朗读或者分角色表演,让学生真正地融入任务角色环境中。

(3)戏剧比赛来促进。英语戏剧比赛是全校各班充分展示的一个平台。在这里,大家可以尽情地展现自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拓展,从而达到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3.考核评估重训练,应用能力得培养

很多学生已经疲于将英语考核完全与考试挂钩,厌烦为考试而学习的模式。因此,我们的考核更注重平时的表现。考核以形成性评估为主,鼓励学生加强平时的训练,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努力提高表达能力。具体可将考核内容和比例做相应的调整,如,平时参与主动学习、课堂讨论、团队写作、场景模拟训练、成果展示占总评的60%,期末笔试占总评的40%。这种以形成性评估为主、终结性评估为辅的考核模式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激发了学生平时的英语自主学习兴趣,从而加强了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

第二课堂在学生素质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兴趣和习惯的养成。本文的研究以英语小说辅助教学的意义特点以及教学策略为重点,并且结合Good English的教学实践探讨了英语小说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优势、实施策略等。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任务型教学模式,重应用训练的形成性评估一定可以为高中的英文小说教学作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 拓展阅读 教学方法

一、拓展阅读

(一)拓展阅读定义

阅读是认识世界开拓眼界的方式,通过阅读学生从一段材料中获得关于各种方面的知识,在了解人物事件的过程中了解人物的情感状态,从而了解整个故事的中心思想,从材料中获得思想,融入自己的理解,从而获取人生哲理。

所谓拓展阅读就是围绕一个中心素材进行相关拓展,拓展与这个中心素材相关的阅读作品和材料,这样的拓展阅读方式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中心素材的理解更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的过程中加深自我认知。小学生进行阅读不仅培养爱读书爱阅读的好习惯还可以增强其对世界的认识,在学习的过程中认识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小学成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阶段,相关的优秀文本拓展阅读,对其三观影响很大,小学语文教科书中都是优秀的阅读范本,小学生应该充分利用资源,并以其为核心进行相关拓展阅读。

(二)拓展阅读特点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在教学方面有几个明显的特点:下面将简单介绍其特点第一,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是一个教学过程,小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教师教学的开展应围绕教学主体进行,小学生是受教育者,教师是施教者,学生和教师应相结合,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第二,学生虽然是主体但是教师仍然在整个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课堂整体呈现个性、多样、综合等特点,优化学生拓展性阅读能力,提高学生阅读兴趣能力。第三,以小学语文教材为核心内容,围绕语文课本进行拓展阅读训练,将语文阅读融汇贯通各个教学环节中。

二、 开展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重要性

(一)开展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拓展阅读将教材之外的阅读资源带进课堂,同时将课堂内学习到的内容引出课堂,带到课堂外,课内外阅读想结合才能满足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现如今,课内阅读已经不满足学生提升自身内在能力的要求,课外拓展阅读材料的选择要以课内阅读为核心,知识点要与课内课本内容相关,教师应该促进学生课外阅读积极性,课内学习,课外巩固,做到双效合一,到达最优效果。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重要的老师,没有兴趣一切都是强制性学习,达不到拓展阅读最初的目的,没有兴趣学生带着任务阅读,只会对学生造成逆反心理,阅读是需要激情的,拓展阅读自身灵活性高,开放性高,只有小学生们对课外阅读感兴趣,才能主动探索,学习到课堂外的知识,开拓眼界,提升阅读兴趣。

(二)开展拓展阅读可以丰富小学生的语言积累

小学生身心均处于发展阶段,开展拓展阅读是丰富提高小学生语言以及词汇更加丰富,开展课外拓展阅读是开拓小学生视野最优方式之一,在课内外阅读的丰富积累中,小学生写作素材增多,作文水平自然得到相应提升,创新能力是每个人都应具有的,开展拓展阅读大量的知识积累,在提升综合素质的基础上,同

三、开展拓展阅读的方法

(一)丰富学生的图书

现在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越来越重要,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势在必行。对于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培养离不开拓展阅读的开展,更离不开正确的阅读方法。对于学生的成长最有益的工具想必就是阅读大量的图书,在良好的氛围中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拓展阅读能力,在我们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尽最大的努力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例如:多给学生准备一些免费图书方便学生阅读,同时在图书馆准备不同种类的图书给学生增加各方面的知识储备,使小学生充分的体验到学习、阅读的乐趣,从而培养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定期开展活动进行读书成果的交流

我们明白只是读书的效果是有限的,必须加强小学生之间的交流,以及与教师、家长之间的沟通,在分享读书的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们阅读的兴趣和一起努力的奋斗精神,还能提高学生们的文学素养。而且还要不定期的举行阅读成果的交流大会让小学生们充分的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提高自信心。拓展阅读在今天的新课改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但提高了小学生的语文能力还进一步的加强了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我们要积极开展拓展阅读,让各位教师都着重于此,对小学生的发展有很大益处。

四、拓展阅读的研究策略

搞好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首先要在障碍点、发展点、兴趣点上进行拓展,丰富阅读内容。我们必须要对新课程资源进行拓展,就可以让我们思维得到发散,开阔我们的视野,对阅读理解的更加深刻。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是锻炼小学生思维的最好方式,大量的阅读时学生的表达更加清晰、有条理,思维更加发散,也证明了阅读可以从量变转变为质变。因此,我们应该先对障碍点进行拓展也就是说在小学的文章里有很多困难的地方。所以我们必须老师们应该给予学生们正确的指导,从一些基础问题开始让小学生们在广泛的阅读中解决一系列的麻烦。还有就是为了解决疑问而拓展,在小学语文的阅读中要学会在互联网等一些资源充分的结合起来,开拓阅读范围,使材料得到更好最大化的利用。

结束语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阅读材料都是精华所在都是智慧的结晶,在教师的有效带领学习下,学生对阅读进行理解,但是这种被动式施教存在着一定弊端,死板化,常规化,这就需要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进行补充学习更加深刻的理解,提升个人语文阅读综合素养,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们参与课外阅读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袁江平.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研究[J].理研究,2013.

[2]袁洪举.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篇8

[关键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06-0014-02

所谓语文核心素养,虽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基本意义是有共识的,那就是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习作能力等,至于品行修养、审美情趣等内涵,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需要教师从不同角度展开教学设计和切入,鼓励学生自主阅读、优化交互形式、多元习作训练等,都可以有效提升学生语文基本能力和素质。

一、鼓励自主阅读,培养学生语言敏感思维

培养学生良好语感,教师要鼓励学生自觉养成自主阅读习惯,新课改倡导课堂教学要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要尽快实现身份转型,针对的就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自觉意识。高中学生有较强的自主阅读能力,教师不妨给学生布置一定量的阅读任务,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检查,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自主阅读意识。为拓宽学生阅读视野,教师不仅要布置课内阅读任务,还要向学生推介课外阅读篇目,让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慢慢建立兴趣,以提升阅读学习的有效性。

在学习《祝福》之前,教师给学生布置了阅读任务:自主阅读《祝福》,列出本文情节提纲,思考作者情节安排属于哪种顺序?祥林嫂是主人公,其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都比较成功,找到相关内容进行阅读赏析,学习人物塑造技巧和方法。文本具有特定历史背景,搜集相关资料信息,为自主阅读提供信息支持。学生课前通过多种学习活动,为课堂教学形成重要帮助。课堂教学之初,教师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抽查检验,学生预习任务完成情况良好。有学生对祥林嫂等文本人物展开性格分析解读,认为人物命运与社会制度分不开,鲁迅笔下的孔乙己、闰土等,都属于社会制度的牺牲品。有学生在讲述作品背景时,不仅对半封建半殖民的社会背景进行深度剖析,对当时人们思想麻痹状况也进行讨论,帝国主义带给中国的不仅有物质财富资源掠夺,还有精神麻醉,意志摧残,这才是最为可悲的事情。

教师给学生布置一定量的自主阅读任务,为学生提供了重要的学习机会,因为教师要检查验收,势必给学生带来一定压力,学生自觉完成预习阅读任务,不仅掌握了众多阅读信息,还可以提升自主学习自觉性,为全面培养语文核心素养创造有利条件。

二、化交互活动,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为提升学生口语交际品质,教师要发动学生展开丰富多彩的交互活动,让学生通过交互实践,以形成过硬的口语交际能力。复述课文、介绍生活事件、讲述故事、演讲竞赛、座谈会、主题班会、社会调查等,都属于口语训练的重要形式,教师要利用一切训练机会,给予学生更多方法引导、技巧传授,有效提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成果,教师对合作学习形式进行多重升级改造,可以有效提升合作学习效度。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时,教师设计一个小组学习活动: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一次“小小红学会”讨论活动,针对《林黛玉进贾府》相关内容,对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等人物性格特点展开讨论,小组长负责讨论记录。活动开始,学生踊跃发言,对文本中的个性人物展开热议。有学生说:“林黛玉个性太软弱,因为感觉寄人篱下,处处小心谨慎,大话不敢说,这也注定其凄惨命运。”有学生持不同意见:“林黛玉性格是弱一些,但这不是悲剧的根源,如果林黛玉跟王熙凤一样泼辣,贾宝玉会喜欢吗?”还有学生说:“林黛玉属于病态美,这本身就是不符合逻辑的,什么时代也不能以病态作为美的标志……”学生讨论持续,教师巡视,并随时解决学生个性问题。

提到“红学会”,自然会给学生带来神秘感,大家都会认为这是专家参与的组织。教师用这种形式发动学生参与学习,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学习激发效果自然会更为显著。在具体组织时,教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学生参与积极性很高,并在不断谈论探索中形成个性学习认知,为语文核心素养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三、拓展习作训练,培养学生书面表达素质

习作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对学生布设多种形式的习作训练。首先是鼓励学生养成记日记的好习惯,日记没有任何约束和要求,内容可长可短,表达可叙可议,为学生自主习作提供最自由的表达机会。记日记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关键在坚持,唯有坚持才能有成效。其次是课堂作文训练,作文是学生规范习作训练的重要形式,教师要集中传授习作技巧和方法,系统训练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最后是随堂习作训练,如仿写经典片段,遇到精美的篇章,教师要发动学生展开仿写活动,这对有效提升学生语文表达能力也有重要帮助。

如《荷塘月色》,这是朱自清的精美散文,其中不乏经典片段。教师先发动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然后找出最为精彩的段落展开赏析,最后是引导学生进行仿写。很多学生都会找到描写月光一段:“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由此展开仿写。在成果展示时,很多学生都能够有比较精彩的发挥。有学生这样写:“河水依旧急匆匆地赶路,仿佛就是云游大侠,已经将行程作为终身的追求。在河道拐弯处,时不时会发出一些琐碎的细语,这是互相提醒,别迷路了。晚霞倾泻下来,河水不为所动;晨雾依附下来,河水轻轻摇摇头,依旧在赶路;那垂柳更是多情,还想在水中留个影,那河水依旧摆摆手,继续前行……”

仿写是作文的最初级训练形式,因为有章可循,学生操作起来显得得心应手。从学生习作情况看,他们对习作的追求很高,不仅要形似,更要神似,读来别有风味。这是教师科学引导的结果,学生语文素质在不断成长。

四、丰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语文学习需要拓宽视野,作为语文教师要有“大语文”意识,为学生推介、设计更为丰富的实践活动,可以快速提升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语文实践活动众多,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需要,以及学生学习认知实际展开选择,以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读书月活动、社会调查活动、公益宣传活动、学习竞赛活动等,都属于语文实践范畴,教师不妨征询学生意见,慎重选择相应的实践活动,以提升活动实践品质。

如班级搞“读书月活动”时,教师要展开先期调研活动,对学生阅读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对学生阅读兴趣取向信息进行整合,为活动顺利展开制定可行计划。教师在课外阅读书目推介时,观照了不同群体学生的阅读实际,如《三国演义》《红楼梦》《家》《雷雨》《巴黎圣母院》《老人与海》《哈姆雷特》《复活》等,每一个人只要选择其中三部书展开阅读就算完成阅读任务。在学生展开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教师专门建立课外阅读网络交流平台,发动学生参与阅读讨论,教师经常参与交互活动,给学生以针对性引导。在评价环节,教师让学生根据阅读书目选择评价方式,并对学生阅读效果进行专业性点评。在学习成果验收阶段,教师组织部分学生作为临时评委,对学生阅读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考核,并形成结论性评价。教师对学生活动表现给出具体分析和总结,学生“读书月活动”获得圆满成功。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 核心素养; 阅读; 探索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0B-0088-01

一、小荷才露尖尖角――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毋庸置疑,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我们看到的是不少教师站在课堂中央担任主角,教师将自己的阅读体会强加在学生的身上,用固定的结论框住学生的思维,我们遗憾地看到这样的阅读教学越来越远离语文教育的要求,而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阅读课堂就是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张扬学生的个性和参与意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的诗歌,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自主产生对大自然的亲近之心。因为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才会有这些自然而然呈现在读者面前雪地作画的热闹场景。那么,教学中让学生也成为细心的观察者,辨别出小鸡、小狗、小鸭、小马等动物的脚印,这是学生解读文本的第一步骤,让学生在朗读中产生疑惑,小鸡为啥画的是竹叶,小狗为啥能画出梅花……此时,教师要做的不是冗长的介绍,而是将这四种动物的图片分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在观察图片中拨开迷雾,不少学生甚至会用笔描摹这四种动物的脚。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先学生一步看学生所看,听学生所听,想学生所想,为其准备辅助帮助,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自主观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从而得到认同文本、领悟文本、启迪智慧的一种素养提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低姿态高水准,蹲下身子,与学生平等对话,共同探索文本的蕴含之意。创设平等的交流平台,让学生能够充分展现自我,张扬个性,为以后的教学奠定基础。

二、此处无声胜有声――把阅读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

曾有教师说:“世界上最危险的人,就是太快举手的人”。这也是在提醒当下的语文教师,学生对文本的领悟是需要时间沉淀的,适时营造一片安静的课堂,学生的心思才可放入文本之中,与文本进行无声的思想交流、碰撞,在这些交集的情感脉络中,学生自觉调动情绪,展开判断、推理、验证、认同,学生才会感作者所感,悟作者所悟,思作者所思,阅读能力的不断提升,才能达到与作者的情感共鸣和心灵震颤,身心受到熏陶和洗礼,精神得到净化和升华。

在执教《怀念母亲》一文时,让学生默读文本更能从静谧中寻到作者从血液中流淌的思母之情和思国之情。季羡林大师的这篇文章是“泣血之作”,细思深品下格外深沉,格外悲怆。教师把默读的课堂时间交到学生手中,不急着催促,不先发表见解,不旁敲侧击,非要给个思想的引线。这是并不需要的,此时就是一种境界,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于无声处胜于有声世界。对母亲的心,是任何一个血肉之躯都无法不去珍视,不去依恋,不去投靠的。对儿女的爱母亲又给得多么隐忍,多么细碎,多么平凡。在安静的默读之后,忽然有学生自言自语,“我一定是离不开我的妈妈的,我做梦都要和她在一起。”若非为文本蕴藏的深情打动,是不会令这位学生脱口而出这句话的。这就是一个人对母亲的那种深情,母亲是灵魂得以安放栖息的暖巢。由此情景,教师让学生自主讨论作者思母与思国的共同之处。这短暂的安静之后,是学生受文本启发,再通过冷静、理智地思考,不断酝酿架构自己的文学语言,通过具有逻辑性的表述一一展现了鉴赏审美能力、鉴赏表达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探究批判能力。

三、为有源头活水来――把阅读质疑的权利交给学生

在一些语文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设计中问题是一个连着一个,面面俱到,目的在于用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深究文本,找准把握文本主旨的关键点。但是,这种“独权”思想还是会引发学生的排斥感,让学生感到思维被限制。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个性的张扬体现在学生通过对文本的自我审视、自我体验、自我探索得出的具有积极意义的阅读质疑,这是激活课堂精彩生成的“活水源头”,学生阅读文本产生思疑,说明对文本已经进行了细阅读、精阅读,从而在理解上产生一个或多个疑惑点,有一种非要弄清缘由的自我心理催促,不达目的不罢休。这个时候,教师转变身份变成学生疑问的倾听者和引导者,教学会事半功倍。而学生因要努力解开心头的疑结,会更为认真地听,让思维灵动起来,这其中说不定还会激发出创新的火花。

四、百花齐放才是春――让学生享受课外阅读的盛宴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需要课堂教学,还需要课外阅读延伸。通过整合阅读环境,广泛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校内有班级阅读角、学校图书室,校外有家庭书屋、书城、图书馆,定期设定主题,定向开展阅读。将课堂上所学的阅读方法运用于课外阅读,提高阅读品质。积极探索有效的课外阅读评价机制,适时开展读书会、诗歌文学朗诵大赛等形式的活动,给学生打造一个多层次、立体化的阅读体系,把“精神的种子”埋在学生的心田,通过各种方式方法不断浇灌成长,为良好语文素养的形成铺路搭桥。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篇10

一、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核心能力的内涵

教师的专业能力可以划分为基本能力、核心能力和辅助能力。基本能力包括语言能力、交往能力等,是教师完成工作不可缺少的能力,但这不是排他性能力;辅能力是教师为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需要的辅助能力,如利用信息化工作的能力,这些能力能够帮助教师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教师的核心专业能力是与现代学校教师的工作任务和对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具有排他性的能力,即教师的教学规划和课程开发能力[1]。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合格的中小学语文教师。那么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具备的专业能力自是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能力培养方向了。显然,语文教学规划和课程开发能力是中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核心能力。这是语文教师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师的本质性标志。具体地说,就是“善读、能写、会教”。善读,是指文本读解能力。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能运用语言文字学、文章学、文学、社会学等知识解读文本,善于指导学生通过阅读作品的语言文字,体会作者赋予作品的思想情感。能写,即文学创作与应用文体写作能力。掌握较好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能熟练地创作文学作品和教师工作常用应用性文体,做到表意明确、文从字顺。会教,是指语文教学能力,将“善读、能写”的基本功综合运用、转化为教学能力。这里涵盖了教师处理教材能力、选择与整合教学内容能力、教学沟通能力、教学管理能力以及教学评价能力。“善读”是“能写”的基础,“能写”是“善读”的应用。“善读、能写”是“会教”的根基,“会教”是“善读”“能写”的综合运用。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共同构成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核心能力。

二、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策略

专业核心能力是一个专业存在的灵魂。专业核心能力定位准确,一个专业的培养方向才能明确。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应在专业核心能力课程体系、实践训练上下功夫,实现课程教学与实践训练一体化。

(一)构建专业核心能力课程体系

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要以学科知识和教育实践知识(包括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为基础。如何奠定此基础,其主要着力点就在于专业课程的设置上。而目前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开设课程孤立、分散、断断续续,内在联系若隐若现,教师教育课程比例微乎其微。且所开设的独立的语言课程与文学课程事实上并不能直接作用于中小学语文教学[2]。当然,这也是导致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佳的重要原因。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紧紧围绕“善读、能写、会教”这一核心能力设置课程,建立课程群,打破传统,跨越学科疆域,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尤其是专业核心能力整合课程,强化课程与培养目标、课程与课程之间的紧密联系。限于篇幅,本文仅谈专业核心能力主体课程,其余将另文论述。对应“善读、能写、会教”这一核心能力开设一门主体课程,实现“主次分工,相互扶持”的课程设置目的。如“善读”层面,开设语言的理解与表达、文本解读课等主体课程,辅之以经典诵读、小学语文课文解析等辅助课程,各类文学类课程、语言类课程等基础支撑课程。这些课程以日常生活语言、中小学语文选文为抓手,以语言的理解与运用、文本解读方法运用为宗旨,以实践训练为手段,致力于学生的语言读解能力的训练。在“能写”方面,设置写作课为主体课程,应用文写作、网络写作等为辅助课程。借助写博客、写各类文体文章、创作网络文学作品等实践应用途径,解决“写”的难题,贯穿“多写才会写,会写才写得好”的理念,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在“会教”层面,依托语文教学法课程,细化教师口语、课例观摩与分析、见习与实习、班级管理等课程,通过试讲、微格教学、说课练习、课堂观察师生评议等方式训练学生的教材分析与处理的能力、课题教学及教学评价的能力。此外,许多课程的教学内容应突出教育职业性。各类文学课程、语言课程,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上,多讲些与中小学语文教学有关的内容。现当代文学课讲鲁迅的作品时可以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选文———《藤野先生》、《社戏》、《故乡》、《风筝》等为主要课例;外国文学课可以重点分析《葛朗台》、《最后一片叶子》等文;现代汉语课则侧重中小学出现的语法、词汇、修辞知识作系统性的整理与分析。同时,在价值取向上,各类文学、语言课程应侧重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抓住汉语的根。上述各门课程虽各有分工,各有重点,但都指向一个方向,那就是中文专业培养目标中的核心能力———“善读、能写、会教”。

(二)多角度多途径系统化专业核心能力实践训练

课程是提供系统性理论支撑的平台,而课堂之外则是将理论化为实践,形成能力的最佳载体。理论课程体系与实践能力训练并抓,两手都要硬,两手平衡了,专业核心能力的基础也稳固了。教育实践与反思是教师专业核心能力发展的主要途径。教育实践内容包括教学实践训练、班级管理、教育教学见习与实习等。对师范生来说,教育实践是理论学习向教学能力转化的最佳载体,如何设计教育实践就显得极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