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实践经验十篇

时间:2023-07-24 17:21:01

旅游管理实践经验

旅游管理实践经验篇1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旅游管理;实践教学体系

一.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起,旅游高等教育在我国逐步发展至今.各大中专院校也分别在地理、历史、英语、经济、管理等专业的依托基础上,相继成立了或开设了旅游专业,目前已经形成以专科、本科为基础,包括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在内的完整的培养体系,与此同时,各种资质认证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成为旅游职业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从全局上看,旅游高等教育在我国一直走的是外延扩张的发展道路,但与我国的很多实用性专业一样,在人才培养的模式方面也没有摆脱掉传统的教育模式对其的束缚。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历经20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旅游高等教育中最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是依旧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矛盾:一方面,培养模式与实践脱节,这导致旅游企业宁愿高薪聘请同行企业相应人才,也不愿招聘新进本科毕业生,对其整体满意度不高。另一方面,许多毕业生往往对未来的就业存在定位“过高”的问题,对旅游企业所能提供的就业环境不甚满意,强烈的反差之后,容易在心理上产生一定的扭曲。从中也体现了旅游管理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方面和市场需求存在现实上的差距。

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专业人才的就业也受到的前所未有的关注,欧美等一些国家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进行了针对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与创新精神一系列的系统研究,并实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我国一些高等院校也在这一领域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和探索,试图在某种程度上提高旅游高等教育实际教学效果,但要从根本上实现“专业内涵对应产业发展,人才规格对接市场需求”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解决这些问题,不仅会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对我国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创新精神的塑造以及提高我国旅游管理产业国际竞争力都有重要且长远的意义。

二.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应用型本科与研究型本科和高职专科不同,研究型本科注重培养研究型人才,高职高专院校则旨在培养技能型人才.应用型本科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体系完善,同时还要在此基础上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培养规格上,应用本科培养的不是学科型、学术型、研究型人才,而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在培养模式上,应用本科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重视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主要是面向当地或区域的企事业单位,培养既具有扎实的旅游管理理论基础又能快速胜任初级旅游管理工作岗位、具有能够晋升到中高级旅游管理管理岗位潜力的旅游管理入才。

要实现这样的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定位,关键是通过实践教学,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通过实践教学,一方面应使学生能够充分的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旅游管理理论,另一方面应拓宽学生职业发展视野,使其对未来的旅游管理工作有较为理智的认识,帮助学生在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能够进行娴熟的过度,具备适应初级旅游管理岗位所需的基本能力,与此同时还要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一定的提高,使其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

实践教学虽然逐步得到广大院校的认可和重视,但在实践教学过程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实践教学体系不完整、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师资队伍参差不齐、考核评价体系不合理等等,这些问题一方面导致实践教学的效果难以得到有效保证,另一方面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上有时会流于形式,因此有必要以先从企业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为首要出发点,充分考虑企业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在知识、能力以及综合素质方面的要求,按照人才的培养和成长规律,从课内与课外、校园与社会多个维度,针对学生不同的成长阶段,设计在目标、内容、侧重点、形式上具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方案,构建一套具有系统性与渐进性、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这种实践教学体系,一方面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通过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广泛参与和实际操作,进而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的目标。

三.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新体系构建目标

新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最终目标是培养旅游管理本科学生的扎实过硬的就业综合能力,其包括以工作能力、思维能力、社会交际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基本能力和从事旅游企业工作必备的服务能力、操作能力、公关能力、应变能力、管理能力等以达到培养高素质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最终培养目标。

(二)新体系构建原则

新体系构建需要遵循几个重要原则:第一,理论与实践结合原则。通过理论进行实践,通过实践巩固理论,两者相互补充,有机结合。第二,市场导向原则。根据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针对性的开始相应的课程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第三,软硬件结合原则。第四,实验室教学与实习基地实践教学结合原则。

(三)新体系构建思路

山东师范大学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打破原有教学模式,在新的课程体系中加重了实践教学的地位,课程结构图如下:

总体来看,该课程体系主要由通识教育必修课程模块、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模块、学科专业必修课程模块、学科专业选修课程模块和实践教学模块组成,以通识课程为基础,以学科专业课程为主体,以实践教学模块为根本。八学期中有五个学期可以见习实践,每个学期见习时间为60学时。第二学期:一线岗位体验(酒店:体验氛围,岗位服务员;旅行社:内务助理、景区见习导游);第三学期:酒店见习领班,旅行社内务助理,见习导游;第四学期:酒店见习主管,旅行社见习导游,取得导游证的跟团带团;第六学期和第七学期:酒店部门经理助理、总经理助理,旅行社计调部、市场部、导游。这种新模式使实践教学具有增强性递进性针对性,并具有巩固性的特点,其实践教学体系为模拟实践、短学期实践、专业实践毕业研究实践的立体化新模式。

(四)新体系构建措施

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参考同类院校在新体系件事方面的经验,在专业教师和实验室共同努力下,山东师范大学商学院新的旅游管理实验教学体系正在逐步形成,以旅游管理相关企业需求以及学生综合创新能力为起点,以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学科发展规划为依据,按照重实践、模块化、柔性化和系统化的特点构建了由“一个核心、两个中心、三大平台、四个实验教学模块、五个层次”兼顾基础技能培养与学生个性化发展相结合的旅游管理类实验教学体系。

第一,一个核心。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

第二,两个中心。依托旅游发展研究中心成为旅游研究的理论中心,依托旅游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成为旅游理论验证的实践中心。

第三,三大平台。三大平台包括:公共基础平台、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平台、个性发展平台。公共基础平台是针对所有旅游管理类学科与专业开设的公共基础实验模块,主要是为学生奠定基本的实验基础;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平台包括以旅游研究的理论中心和旅游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平台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教师组织的科研课题,同时以旅游规划协会、酒店管理协会、导游协会为载体定期举办相关技能大赛,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同时举办相关资格证书的各种考前培训,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是基于基础平台之上针对不同旅游管理类学科与专业的特点所开设的专业实验,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实验验证专业知识,获得基本的专业实验和实践技能培训。个性发展平台包括专业间综合模拟实验模块、毕业论文开放实验模块、学生创业实践模块、以及社会实践和科技活动模块,该平台是在保证旅游管理类人才培养的专业基本要求和质量的基础上,主要为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个性化发展提供实验条件。

第四,四个模块——学生创业实践模块、社会实践和科技活动模块、毕业论文开放实验模块、专业间综合模拟实验模块。

第五,五个层次。实验教学是现代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旅游与经济管理学院依托旅游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在旅游管理相关学科实验基础上,按照教学方案和用人单位的要求,优化实验方案,将实验项目分为基础型实验教学项目、提高型实验教学项目、研究型实验项目、设计型实验项目、创新型实验教学项目五个层次,最终支撑知识验证和能力共同提升两大层面的旅游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

其中基础型实验教学项目面向旅游管理专业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设置的实验项目,目前主要有演示性与验证性实验项目,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个性问题的能力;提高型实验教学项目面向旅游管理所开设的专业课程设置的综合性实验项目,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理论和研究方法及工具分析解决旅游管理系统问题的能力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和进行科学研究的专业素质;综合性实验主要以仿真实验环境为平台进行实验,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研究设计创新型实验教学项目主要来自教师或学生的研究课题,采取学生自主实验的方式进行,实验的内容、方案进度等全部由学生自主安排,实验教学中心提供必要的场所课题设备经费,配备相应的指导教师,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所学专业知识开展科研活动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金霞.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08(4).

[2]张艳.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初探[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18)

[3]王伟伟.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思路的探讨[J]. 中国高教研究, 2000, (10): 86

项目: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编号:SDYY1116),2009年山东师范大学实验教学改革项目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孙凤芝(1968-),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旅游经济。

旅游管理实践经验篇2

关键词:旅游管理;实践教学

文章编号:1007-1423(2013)04-0042-03

0 引言

旅游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当前旅游企业对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对于人才的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越来越重视,因此,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是整个学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不但有利于促进我国旅游教育的发展,从而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创新型的旅游专业人才,提高旅游业的接待水平,同时也能为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目前,大多数旅游院校在旅游专业的学科培养结构中均开设了实验课,旨在培养能够适应社会所需的、具备旅游业从业基本素质与操作能力的旅游管理专门人才。就目前而言,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分为以下几方面内容。

1.1旅游教学实习

教学实习不但能够进一步巩固深化理论教学内容,还可以检验教学内容的合理性。旅游教学实习层次包括教育实习以及专业实习。教育实习主要包括校内试讲和校外实习两个阶段。在教育实习的整个过程中,旅游院校要安排经验丰富的带队教师跟随实习的学生长驻实习基地,以便对学生的教育实习活动进行及时的帮助和指导。旅游专业实习是指通过专业见习、校内实训、企业实习和综合实践等模式获取旅游专业技能和培养从业素质的实践教学方式。目前专业实习项目一般包括基础性的旅游认知实习和综合性生产实习(例如饭店综合实习、导游综合实习、旅行社综合实习、旅游景区实习等)两大类。此外还有各具特色的各类专业课程实习,例如旅游地理实习、旅游文化实习、旅游历史实习、旅游市场营销实习、旅游规划实习、旅游策划实习,等等,不一而足。

1.2旅游教学实训

旅游教学实训是另一种实践教学方式,主要包括实验室层级的基础技能训练、模拟中心层级的模拟操作训练和岗位层级的基地实训等,按照主要实训课程门类可分为餐饮、客房、前厅、烹饪、导游、专业外语实训课程等。实训方式既可以在校内实验室、实验基地进行(例如摆台实训、模拟导游实训等),也可以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学生通过亲身接触旅行社和旅游景点、主题公园及各大宾馆酒店可获得感性认识和实践经验:同时,在实训中可以了解到相关的旅游知识,不仅开拓了视野,而且拓展了知识面。

2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2.1实践教学与社会需求相脱节

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在教育观念、理论研究及投入等方面与社会需求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目前的实践教学已经跟不上旅游业的发展步伐。所使用的教材多年不变,某些已经随着科技的发展失去原有价值的内容。仍然在我们旅游实践教材中占有一席之地,而某些正在转化为新的知识体系的科学前沿的知识,却不能进入实践课堂。规划型、探索型课程设计比例较低,综合型、应用型训练偏少,知识应用的功效比较差。在实践教学条件方面,由于经费投入不足,造成实践设备陈旧、落后,功能单一,这种情况远不能满足当今飞速发展的旅游业的需求。

2.2实践层次较低,学生能力培养受限

实践内容不能紧跟社会发展,创新动力不足。学生按教师给出的题目和布置的任务去完成没有任何创意的实践课程,忽略学生的个性差异。阻碍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2.3实践教学内容缺少细化目标

学生在短期实习过程中,有许多东西要学,在主导目标明确的基础上,应把具体内容细化,使学生实习更有针对性。例如在饭店实习,由于实习饭店不希望学生常换岗,学生在一个岗位上往往一干就是4~5个月,缺少对其他部门、其他岗位的了解,实习效果就大打折扣。

3 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对策

3.1充实校内实训基地,培养创新应用能力

校内旅游实训是学校培养人才的基本手段,主要进行模拟实验教学和仿真实训教学。可以设立模拟客房、模拟餐厅、模拟导游等实训室和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实验室,能够完成中餐实训项目、西餐实训项目、调酒实训项目、客房实训项目、模拟导游实训项目和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实训项目等。

3.2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创业精神

校企合作教育是旅游专业进行实践性教学的极具活力的手段,而且可以实现校企双赢。进行校企合作教育,一是让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积极参与旅游公司的管理和运作,从而不断地用实践来充实教学;二是让学生参与旅游企业(饭店、旅行社和风景区等)运营管理服务的具体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实践岗位,开辟产、学、研相结合的新途径:三是建立校企合作的教学体系,聘请企事业专家和行业成功高级管理人才走向讲台,参与校内教学。通过企业优秀管理人员和基层服务人员向学生介绍旅游企业员工的职业要求和在旅游企业中的成长过程等,塑造坚实的专业思想。

3.3加强实践教学评价,确保实践质量

作为一种新型的鉴别学生实践优劣的方法体系。通过科学的评价技术、严密的测评过程和客观的评分标准对学生实践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判。在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形成过程中,要运用学生互评、指导教师评价、带队教师评价、实习单位同行评价、实习单位顾客评价、实习单位上级评价等方法构建全方位评价机制,通过实习报告的评价、事后实践能力的考核、全角式的跟踪调查、实践专项答辩等方法对学生在实习时的工作态度、钻研精神、实践效果、操作水平等一系列表现进行横向考核与纵向评价。

旅游管理实践经验篇3

一、前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大院校的教育模式逐渐发生了改变,现今,最为通用的教学模式为实践与理论相互结合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通过实际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进而掌握到相应的教学管理知识,例如本文所提到的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学生通过深入旅游与酒店行业中,从事旅游与酒店行业相关的实践工作,进而对旅游与酒店行业当中的运行过程以及酒店于旅游管理相关的管理模式有一定的认知。这样的认知和实践工作过程当中所汲取到的经验,在将来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此本文对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二、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现状

目前,已经有大量的学者针对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展开研究,并且相应地提出了诸多的研究理论,其中,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郭成芳教授,在其2012年9月发表的《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报告》中提出,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本身在于应该将整个教学过程穿插到实践当中,领学生能够在实践过程当中能够学到一定的知识,掌握到一定的技能,只有如此才能够保证时间教学的成效性。 对于这种研究理论,我国著名的学者张宇程教授也提出了相同的看法,其认为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本质是为了让学生汲取到更多的知识,并且拥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就现今的教育形式而言,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已经成为了现在教学模式的主要方法,同样也是最具有实践性意义及实践性价值的教学模式,这样的理论被记录在其2013年3月发表的《新课改下的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管理研究》当中。

三、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当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缺少干预程度

在一些院校的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对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概念并不清晰,认为学生只需要一味的进行实践工作就可以增长知识与经验,并不需要教师本身进行干预,由此导致学生对教学内容缺乏更为深入的了解,尽管参与到了教学实践工作当中,却没有真正的学到旅游与酒店管理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导致自身对旅游与酒店管理只是了解不透彻,无法真正地将自身融入到教学实践活动当中,进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致使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失败。

(二)教学方案制定不合理

由于我国对于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相比较其他国家而言时间尚短,因此一些院校缺少对于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管理经验,这就导致了在院校制定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方案时,缺少一定的合理性,令整个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过程变得十分混乱,并且在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时间分配上,没有系统的规划,使得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展开变得困难。

四、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加大教师干预程度

通过上文的介绍可以发现,在整个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充当着引导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其本身在整个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过程当中的干预程度,正确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并且对学生所提出的一些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仔细的解答,充分发挥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的重要作用,进而保障整个教学过程有条不紊的进行。

(二)增强教学方案的合理性

在整个教学实践活动展开之前,需要对整个教学实践活动进行系统的分析,并且制定相应的教学实践计划,保证教学实践具有一定的条理性,并且,作为学校本身应该加强学校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经验的累积,可以通过经验交流的方式进行学院与学院之间的经验交流,或者是在网上查找一些国外相关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规划成功案例,对其进行经验总结和学习。

五、结语

旅游管理实践经验篇4

关键词:旅游景区管理;实践教学体系;桂林理工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2-0122-02

旅游景区是旅游活动的核心和空间载体,是旅游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激励旅游者出游的最主要目的和因素。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出现了一系列与旅游景区相关的问题,如旅游旺季景区的饱和与超载、景区的过度开发、景区的同质化、旅游体验不佳、景区的安全问题等等,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对旅游景区管理的人才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懂专业、懂操作、职业化的景区管理服务人员将成为景区竞争力的主要构成要素。

一、《旅游景区管理》课程简介

《旅游景区管理》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讲授旅游景区企业经营管理知识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景区管理的相关理论以及在景区管理中的应用,初步具备景区管理工作要求的理论素养和操作技能。

《旅游景区管理》是在我国旅游业及景区行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旅游景区概述,包括旅游景区的基本概念、分类、发展简史及各类景区概述,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旅游景区的基础知识;第二部分为旅游景区产品的概念、特性及开发规划,从产品的角度探讨景区产品的特性及构成,让学生深刻理解旅游景区产品的内涵,并了解景区开发规划的重要性及景区规划的主要要素;第三部分为景区的经营管理,包括景区的经营战略管理、市场营销管理、游客管理、日常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第三部分的内容讲述了景区运营的各个环节,是旅游景区管理课程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整个课程教学的重点,

二、《旅游景区管理》实践教学的目标及内容

《旅游景区管理》是直接为旅游业服务的应用性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操作性。与此相适应,实践教学就成为了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1.实践教学目标。《旅游景区管理》实践教学目标应结合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以旅游景区管理理论为指导,不断巩固深化旅游景区管理课程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操作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学生对旅游业和旅游景区的热爱感和责任感。

(1)知识目标。《旅游景区管理》实践教学的知识目标是通过实践教学,巩固和深化旅游景区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景区管理课程中可以通过实践教学强化的理论知识有:旅游景区的基本概念和类型、旅游景区的管理模式、景区开发规划的相关理论、景区市场营销的相关理论。

(2)技能目标。《旅游景区管理》实践教学的技能目标是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具有从事旅游景区管理的职业素养和能力。通过实践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及团队精神,使学生具备从事旅游行业的基本素质;通过参与景区相关岗位的工作,使学生了解景区的具体运营,具备胜任景区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好基础。

(3)情感目标。《旅游景区管理》实践教学的情感目标是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对旅游行业的热爱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实践中体会到景区的核心地位和重要性,认识到学习旅游景区管理课程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激发其对旅游业及景区管理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实践教学内容。《旅游景区管理》的实践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课程内容的第三部分: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部分,根据景区经营管理各环节的内容来设计组织实践教学的内容。其中,旅游景区的人力资源管理和财务管理工作大多是由具有人力资源管理和财务管理专业背景的人员来进行的,故这两部分内容不作为实践教学的内容安排。

(1)旅游景区市场营销――教学目标:能够运用景区营销的相关理论,掌握景区市场细分定位及市场营销策略制定的具体方法;教学形式:先设计调查问卷进行景区市场调研,根据调研结果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

(2)旅游景区解说系统――教学目标:结合前期相关知识内容,近一步掌握景区解说系统的类型及内容;教学形式:考察具体景区的解说系统并进行评价,提出相应建议。

(3)旅游景区游客行为管理――教学目标:了解景区游客行为管理对景区体验的重要性,掌握景区游客行为管理的具体方法;教学形式:考察景区在对游客行为进行正确引导方面有哪些措施和手段,并进行评价。

(4)旅游景区排队管理――教学目标:结合相关知识内容,掌握景区排队管理的方法;教学形式:考察具体景区在旅游旺季如何有效管理游客的排队问题,如采用哪些排队队列,如何处理热门景点的等待问题等,并对此进行评价。

(5)旅游景区服务――教学目标:结合相关理论知识,掌握景区服务的方法和技能,增强学生景区服务责任感;教学形式:参与景区某一岗位的具体服务,在具体的服务过程中,学习景区服务的基本技能。

三、桂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旅游景区管理》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

桂林理工大学位于山水甲天下的国际旅游城市桂林市,基于当地旅游业发展及人才培养的需要,1985年创建了旅游管理专业,目前有旅游社与会展管理和旅游开发与景区管理两个专业方向。学生在大二分方向进行专业学习,《旅游景区管理》为旅游开发与景区管理方向的专业必修课。课程共4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环节30学时,课程实践环节10学时,开课时间在第四学期。基于景区管理课程的重要性及其对实践能力的要求较高,桂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旅游景区管理》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分为三个部分:认知实习、课程实习及生产实习,每个环节针对旅游景区管理的实践内容及目的都不同,分别有所侧重。

1.认知实习中的景区认识体验实习。认知实习的时间安排在第二学期期末,实习时长为两周。这时学生刚入大学,主要进行一些基础课程的学习,认知实习安排学生到旅行社、景区、饭店等旅游企业及旅游管理部门参观学习,使学生对旅游业的各部门状况有所了解。在实习过程中,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每个景区进行讨论。实习结束后,小组需要提交小组讨论报告,同时每位同学需提交景区认知实习报告,总结认知实习的体验和收获。小组讨论报告和景区认知实习报告作为检验认知实习效果的途径。

2.课程实习中的景区调查体验实习。在《旅游景区管理》授课的过程中,该环节与课堂理论学习同时进行,时效性好,可及时将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结合起来,加深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如对景区市场营销管理现状的调查,要求学生设计问卷调查景区的客源市场,设计针对景区营销人员的访谈提纲调查景区市场营销状况。再如对景区解说系统及游客管理的调查,学生可结合相关理论知识点,通过自身的旅游体验,评价景区现有的解说系统及游客管理成效。

课程实习结束后,要求学生提交课程实习报告,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经过这个过程,可将学生对景区经营管理的认识提高一个层次,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生产实习中的景区操作技能实习。生产实习是大学本科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完专业基础课和大部分专业课以后,到旅游企业和管理部门参加实际工作,了解和认识旅游服务生产过程和管理的教学环节。时间安排在第五学期,实习时长为半年以上。通过实习,学生能够巩固和加深对景区管理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理解,并直接向景区的员工和管理人员学习景区管理有关实际知识,进―步学习景区服务的基本技能、了解景区经营管理的实践经验,研究旅游景区企业管理现状,为以后的学习和将来参加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旅游开发与景区管理方向生产实习主要安排在一些知名景区进行,在学习掌握实习岗位的基本要求、操作技能和作业规范的同时,学生应该了解实习所在组织的有关情况和经营管理运作,如单位沿革、组织形式和人员构成,有关管理制度和服务规范程序,有关部门、岗位在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接待客源的构成及市场营销方式,经营管理现状、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等等,锻炼管理人才的实际工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并通过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的编写培养业务写作能力。

学生到景区进行生产实习,景区首先会安排1~2周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上岗后有老员工对学生进行操作技能指导,学生能够很快熟悉并掌握所在岗位的操作要求和技能。在生产实习的过程中,要求每位同学写工作日记,记录实习工作的收获和感悟。实习结束返校后,要求提交实结和实习报告,分小组宣讲讨论,与老师同学一起进行交流。实习工作日记、实习鉴定及实习报告作为学生生产实习考核结果的依据。

经过认知实习、课程实习及生产实习三个阶段、由浅入深逐步了解进而参与的过程,学生能够不断巩固深化旅游景区管理课程相关知识,并且掌握景区某些岗位的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增强学生对景区行业的热爱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达到《旅游景区管理》实践教学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凌云.旅游景区管理[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2.

旅游管理实践经验篇5

论文摘 要: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这就决定了实践教学在该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作为独立学院开办的旅游管理专业,怎样提高实践教学水平,促进人才培养,还处于探索阶段。本文通过分析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研究提高实践教学的措施,为独立学院培养高质量的旅游管理人才提供帮助。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对旅游人才的需求迅速增长。面对市场的需要,我国许多综合性大学相继开办了旅游管理专业,办学层次各不相同。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迅速增长,一些新的办学机制和办学模式不断涌现,独立学院就是其中之一。所谓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简而言之,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三本院校。作为新型的院校,独立学院在人才培养上,要有自己的定位,既要不同于母体的一本、二本,也要有别于专科层次的高职高专学校和职业学校。作为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实践教学在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上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 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一) 在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上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

目前,从我国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整体的现状来看,大部分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上还有很多不合理的因素,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从培养模式上看,大多院校仍然延续传统精英教育思维方式,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科应用性强的特点认识不足,重理论轻实践,片面强调理论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学生专业技能、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显然不符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也不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从课程设置上看,相当一部分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依旧是按照公共课20%、专业基础课30%、专业课40%、专业实习10%的课程体系比例结构进行教学。这种课程体系呈现出“基础课多、专业课少,理论课多、实践课少,课堂教学集中、实践教学滞后”的特点。学生虽然可以扎实的掌握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但是操作技能和实践应用能力严重不足。从而导致学生毕业不适应行业的需求,就业率低以及转向其他行业,进一步造成旅游人才的短缺。

(二) 师资力量不足,缺乏实践经验

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强的特点决定了这个专业的教师不仅要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还需要具有全面的综合知识结构和开阔的知识视野,更重要的是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产业阅历。目前,多数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是由相邻的历史、地理、经济、管理、外语等学科转轨过来的,专业理论基础相对薄弱,没有实践经验。大部分专业教师较为年轻,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虽然做过一些兼职工作,但仍然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行业工作经历。另外,由于经费投入的原因,专业教师缺少在实践经验和能力方面的进修和培训。这就导致了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师资力量不足,缺乏实践经验,满足不了专业实践教学的要求,从而影响了该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 实践教学设施和基地建设不完善,难以发挥功能

大多数独立学院建校时间较短,正处于扩大办学规模的阶段,大部分的资金都投入到了基础建设、基本教学建设中,致使实践教学设施和基地建设不完善,难以发挥相应的教学功能。这主要表现在:1.实践教学配套设施不完善。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仅仅依靠课本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像前厅接待服务、餐饮摆台、调酒、果盘制作、客房做床、茶事服务、茶艺表演、形体和礼仪、导游服务带团和讲解艺术、旅游事故处理技能、音乐欣赏、文物鉴赏等操作性强的实践技能只有在配套设施完善的模拟实训室内才能熟练掌握。一些独立学院不是因经费不足不建设实践教学相应的配套设施,就是对设施的维护和更新不到位,跟不上市场发展的需要。2.实习基地建设不稳固,作用难以发挥。目前,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多数集中在第七或第八学期的专业实习中。但是由于学校和旅游企业之间合作和联系不紧密,各自利益的出发点不同,合作的目的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实习基地建设不稳固,实践能力培养目标不能实现,基地作用难以发挥。

(四)学生对实践认识不足

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对实践的认识不足,认为管理就是监督和指导工作,不用做具体的工作。这种眼高手低的思想直接影响了学生行业观念正确的树立,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们虽然在模拟实训中表现出一定的兴趣,但是,进入专业实习后,面对基层的工作环境、实习单位严格的规章制度、较大劳动强度和工作压力,学生们心理承受能力弱,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不能尽快的适应实习要求,逃避实习的事情时有发生。即便留下继续实习的学生也只关注自我的工作,对于其他方面的实践能力培养关注较少,实习流于形式,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五)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缺失

大多数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缺乏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对教师来说,没有明确规范对实践教学的目标、过程、效果的要求,对教师的教学也没有专门的评价标准,从而导致教学要求降低,教学内容多变,使本就十分单薄、弱化的实践教学更显不足,效果更差。对学生来说,学生的实践实习,缺乏跟踪反馈,仅仅通过一张简单的鉴定表评价效果。这很难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客观性和直观性,对实践教学的指导性不强。

二、 提高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措施

(一) 改善培养模式,合理课程设置

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是教学的纲领和指南。要提高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旅游管理人才,必须改善培养模式,合理课程设置。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作为应用型强的旅游管理专业,独立学院在培养模式上不能因循守旧,要注重素质教育、职业教育,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融为一体,要明确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方向,在夯实基础理论的同时,强化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符合旅游行业对人才的要求。在专业课程方面,要打破传统的教学结构比例,增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同时,要注意实践教学的时间安排,不要把实践教学的时间都集中在校外实习阶段。对于一些操作型、应用型较强的课程,如饭店管理、导游业务、礼仪等课程,应该及时进行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另外,还可以聘请一些旅游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作为顾问,共同参与课程设置,这样能够加快课程优化更新的速度,适应市场和行业发展的需求。

(二) 强化师资力量,注重加强教师实践能力

教师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一支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过硬的师资队伍是实现实践教学目标,培养具有较高实践能力学生的关键所在。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科特点决定了该专业教师不仅要善于理论知识的讲授,更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只有强化师资力量,注重加强教师实践能力才能提高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水平,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首先,作为独立学院可以利用人事制度灵活的优势,在引进师资方面可以实现多种途径、多种方式。比如,在引进学历层次和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师同时,可以考虑聘请一些从业经验和行业背景比较丰富的旅游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第二,建立教师进入行业锻炼的长效机制。加强与旅游企业的合作,鼓励教师定期去旅游企业进修和培训,学习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操作技能和服务标准,加强自身实践能力。

(三) 加强和完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科实践性非常强。独立学院要想培养出具有竞争性的行业人才,就必须加强和完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分为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金。校内实训基地包括模拟客房、模拟餐厅、模拟酒吧、模拟接待、模拟旅行社、模拟导游、模拟旅游策划和研发等专业实验室,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素养、基本技能以及服务与管理技能。独立学院要重视校内实训基地的完善和建设,保持校内基地与旅游企业高度相近,提高实训基地的利用率,及时维护和更新基地的设施。校外实习基地主要是一些管理规范、设施先进、客源丰富的旅游企业。独立学院应加强与旅游企业“产、学、研”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参与制定实训(实习)计划,合理安排实训(实习),规范实训(实习)制度,从而建立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实现实践教学的目的。

(四) 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增强学生对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

学生是实践教学的对象,学生对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影响着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能否顺利的进行,实践教学的目的能否实现。独立学院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转变学生对管理人员“眼高手低”的错误认识,通过对学生要进行心理素质培训、职业素养培训、相关技能培训等,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形成较好的职业素养,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重点内容。学生对实践能力培养重视程度的提高,就能积极地配合教师的实践教学,很好的进行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五) 建立全面的有效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全面有效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对提高实践教学的规范性和科学性,提高和保证教学质量,真正培养出具有较高水平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独立学院可以把教师和学生都作为评价对象,把课堂教学、校内外实训都纳入评价的范围,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列为主要评价内容。对教师,可以通过听课、教案、评教、检查教师及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实训基地评价等形式进行,从而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对学生,可以针对不同的课程,确定不同的考核方式,把理论考试和技能考试结合起来,将口试、笔试、技能操作、设计、论文、报告、调研、专题制作、答辩、基地反馈等融入到考试当中。通过全面有效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才能确保培养出真正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

旅游管理专业应用性较强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实践教学是培养合格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在人才市场竞争激烈的形势下,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必须重视实践教学对专业人才培养的作用,要逐渐加强、不断探索、创新思路、勇于改革,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从而培养出行业所需要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苏小燕,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的问题及对策,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

[2] 龚艳,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商业经济,2009(10)

[3] 唐烨、覃勤、黄娟, 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创新浅析, 科协论坛,2009(9)下

[4] 王金超、魏凤云,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

[5] 吕妍,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析,经济研究导刊,2004(32)

旅游管理实践经验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本着理论服务于实践的宗旨,通过优化整合教学资源,共同打造了认知实习模块、专业基本素质培养实训模块、专项能力培养实训模块、综合实习模块等多层次的实习实践基地,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解决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匹配难的问题。

一、积极探索和实践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培养模式

现代旅游管理者不仅需要掌握现代管理理论知识,而且更需要善于熟练应用管理技术解决旅游管理问题,即具备旅游管理实践的能力或执行能力。而现有大多数旅游管理本科生都缺乏来自管理实践积累的管理技能,仅仅通过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不足以使其胜任将要承担的旅游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重任,因而必须在课程系统学习的基础上,增加旅游管理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该校通过“3大课程模块”、“4大教学要素”(“师资”、“课程体系”、“编写管理实务”、“管理实践能力平台”)的改革和“5大教学手段”的建立来提高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管理实践能力,从而构建了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能力的有效模式。

(一)3大课程模块

建立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能力的3大课程模块,改革传统标准化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采取“精中间,延两边”,即适当精简传统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增设经理人素质训练课程模块和管理技术与实践课程系列模块,将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分为3大课程模块:经理人职业素质训练模块(包括经理人团队精神、创新意识和职业操守等培养)、管理知识学习模块和管理技术与实践模块。

(二)4大教学要素

课程体系。针对标准化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不断改革课程体系,增设实战技能强的课程,开发系列模块,以培养学生的演讲技巧、沟通技巧等管理职业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现代职业经理人的必备技能。

师资队伍。一方面,推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提高学历水平和学术研究能力,积极构建一支既从事“学术研究”,又从事“旅游企业管理”的“两翼型”师资队伍,要求教师通过承担旅游企业横向课题、从事旅游管理咨询、行业发展和旅游企业管理研究提高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努力建立“校内兼职教师+短期校外专家+企业管理专家”的“3合1”外聘师资队伍。通过聘任多位具有丰富旅游管理实践经验、高级职称和较高学历的“兼职教授”,他们通过参与课堂案例讨论、开设专家论坛、指导论文、参与论文评阅和答辩、接纳学生实习等,进一步提高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管理实践能力。

编写管理实务。培养教师编写案例的技巧和能力;组织教师编写有关本国旅游企业具体经营管理实务的案例100个。

管理实践能力平台。为了提高旅游管理专业的管理实践能力,该校组建了“旅游论坛”,建立了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参加“3大赛”(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和衡阳市大学生创新大赛)制度;注册组建了衡阳市地球村旅游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建立了高质量、高水准、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

(三)5大教学手段

旅游案例教学。强化课堂旅游案例教学,通过旅游案例讨论、旅游案例书面分析报告、旅游案例角色模拟、旅游案例课堂演讲、旅游案例辩论等,提高旅游案例教学效率,让学生通过旅游案例教学的体验式和互动式学习,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团队工作精神”,感受、体会和把握旅游管理的真谛和精髓,提升发现、分析和解决旅游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能力。

旅游管理问题分析报告。为了加强学生旅游管理实践能力的训练,要求学生掌握若干旅游管理技术并善于应用,增设10门应用性强的“旅游管理问题导向型”的课程模块:教师讲授1门实用性的旅游管理技术,解剖1个案例,学生讨论、分析和报告1个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报告。

旅游企业家论坛。设立旅游企业家论坛,邀请具有丰富旅游企业管理经验的旅游企业家,针对旅游管理实践中的前沿问题、热点问题进行讲解和评述;通过课程讲座,邀请实际部门的专家就课程的某一部分到课堂作专题讲座、讲解旅游案例背景并参加案例讨论;组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开设讲座,介绍和探讨自己以往的旅游管理问题、经验与教训,以实现学生相互之间知识与经验分享。

旅游管理决策模拟和竞赛。开设《旅游管理决策模拟》课程,建立学生参加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和创业计划大赛两大赛制度,将旅游企业实际经营管理系统或某些旅游管理业务简化,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实际经营情景进行决策,以整合旅游管理理论知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参与意识。

旅游管理实习。与衡阳雁城宾馆、林隐饭店、华天宾馆等省内外旅游公司建立实习基地,每年暑假选派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到企业进行为期6个月的实习;设立旅游案例调研基金,由相关教师带队,组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赴旅游企业进行深入的调研。

二、积极探索和实践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培养途径

(一)调整旅游管理教学计划

旅游管理是一项对实践能力有较高要求的特色性强的专业,其教学计划的内容应进一步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而且在上课时间、地点、方式、考核等方面都要考虑到旅游行业的实际,提高资金和时间的使用效率。另外实践教学还应根据不同的培养方向,每个模块的实践教学内容应该有所差别,设立实践教学必修课和选修课,以满足不同模块学生的多样化需要。

(二)调整实践教学内容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具体体现为由较浅层次的教学实验、课程设计到较高层次的服务与管理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要兼顾到系统性和阶段性。旅游管理从业者需要具备较强的组织、预测、交际、表达等能力,而且要有强健的体魄和渊博的知识,因此在校期间需要在实践教学时,对学生进行系统性训练。但在每个年级应根据其接受能力和教学计划的阶段,有针对性地、循序渐进地开展。

(三)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

实践教学需要专门教师进行指导,实践教师包括旅游实习指导教师、旅游实验室工作人员、旅游课程实践教师等。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要搞好实践教学必须有一支高水平的、稳定的教师队伍。实训教师应该是主讲相关专业课程或参加过相应领域内的科研工作,具有一定实践能力的专业教师。如主讲模拟导游课程的教师应该在导游岗位上工作过。针对当前师资不足的问题可通过两种方式加以解决:一方面通过系统培训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以承担一定的实践任务;另一方面,聘任旅游企业骨干人士担任实践教师。

(四)改革实践课的考核制度

可采用自我考评、企业考评、教师考评、实习作业相结合的方式,主要以学生实践表现为依据来确定其实践课的成绩,从而提高学生实践课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根据课程的性质分阶段、分步骤、按等级地制定量化考核标准体系,以便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学校应鼓励教师旅游实践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创新,同时把其作为业绩考核的指标,与奖罚挂钩。

(五)建立校内实训基地的管理体系

校内实训室建设成功后,要设立专门的实训管理员,同时还要有一定数量的、功能齐全的实训教学师资队伍。更重要的是有足够的资金保障,使实训硬件设备和软件设备都能跟上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实训基地必须有完整的管理体系才能保证实训基地发挥最大的教学作用。

(六)整合利用企业资源,搭建校企联合办学平台,广泛建立实习基地

目前,该校已建立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基地30余处,覆盖全国,包括旅游景区、旅行社、酒店、游船公司、导游服务公司、旅游人才培训中心等;同时,邀请湖南中国国际旅行社、长沙通程酒店等企业的老总到该校授课或者举办讲座。

(七)积极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实行“双证制”

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的是面向旅游企业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将职业资格考证纳入实践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毕业前完成岗前培训,毕业可直接上岗;同时要求学生在毕业时既要取得毕业证书,又要取得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或技术等级证书,方能予以结业,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八)实践教学教材建设

根据实践教学计划进度,除采用普通高校公开出版的教材外,对于无教材的实践环节,应组织行内企业专家和校内“双师型”教师,结合实践基地的实际情况,针对岗位(群)的特点,编写院内实践教学教材和院外实践教学讲义,建设并完善实践教学教材体系。

参考文献

1、陈国生.新世纪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与高等旅游教育改革[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3(6).

旅游管理实践经验篇7

论文摘 要: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这就决定了实践教学在该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作为独立学院开办的旅游管理专业,怎样提高实践教学水平,促进人才培养,还处于探索阶段。本文通过分析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研究提高实践教学的措施,为独立学院培养高质量的旅游管理人才提供帮助。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对旅游人才的需求迅速增长。面对市场的需要,我国许多综合性大学相继开办了旅游管理专业,办学层次各不相同。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迅速增长,一些新的办学机制和办学模式不断涌现,独立学院就是其中之一。所谓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简而言之,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三本院校。作为新型的院校,独立学院在人才培养上,要有自己的定位,既要不同于母体的一本、二本,也要有别于专科层次的高职高专学校和职业学校。作为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实践教学在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上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 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一) 在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上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

目前,从我国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整体的现状来看,大部分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上还有很多不合理的因素,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从培养模式上看,大多院校仍然延续传统精英教育思维方式,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科应用性强的特点认识不足,重理论轻实践,片面强调理论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学生专业技能、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显然不符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也不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从课程设置上看,相当一部分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依旧是按照公共课20%、专业基础课30%、专业课40%、专业实习10%的课程体系比例结构进行教学。这种课程体系呈现出“基础课多、专业课少,理论课多、实践课少,课堂教学集中、实践教学滞后”的特点。学生虽然可以扎实的掌握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但是操作技能和实践应用能力严重不足。从而导致学生毕业不适应行业的需求,就业率低以及转向其他行业,进一步造成旅游人才的短缺。

(二) 师资力量不足,缺乏实践经验

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强的特点决定了这个专业的教师不仅要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还需要具有全面的综合知识结构和开阔的知识视野,更重要的是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产业阅历。目前,多数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是由相邻的历史、地理、经济、管理、外语等学科转轨过来的,专业理论基础相对薄弱,没有实践经验。大部分专业教师较为年轻,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虽然做过一些兼职工作,但仍然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行业工作经历。另外,由于经费投入的原因,专业教师缺少在实践经验和能力方面的进修和培训。这就导致了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师资力量不足,缺乏实践经验,满足不了专业实践教学的要求,从而影响了该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 实践教学设施和基地建设不完善,难以发挥功能

大多数独立学院建校时间较短,正处于扩大办学规模的阶段,大部分的资金都投入到了基础建设、基本教学建设中,致使实践教学设施和基地建设不完善,难以发挥相应的教学功能。这主要表现在:1.实践教学配套设施不完善。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仅仅依靠课本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像前厅接待服务、餐饮摆台、调酒、果盘制作、客房做床、茶事服务、茶艺表演、形体和礼仪、导游服务带团和讲解艺术、旅游事故处理技能、音乐欣赏、文物鉴赏等操作性强的实践技能只有在配套设施完善的模拟实训室内才能熟练掌握。一些独立学院不是因经费不足不建设实践教学相应的配套设施,就是对设施的维护和更新不到位,跟不上市场发展的需要。2.实习基地建设不稳固,作用难以发挥。目前,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多数集中在第七或第八学期的专业实习中。但是由于学校和旅游企业之间合作和联系不紧密,各自利益的出发点不同,合作的目的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实习基地建设不稳固,实践能力培养目标不能实现,基地作用难以发挥。

(四)学生对实践认识不足

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对实践的认识不足,认为管理就是监督和指导工作,不用做具体的工作。这种眼高手低的思想直接影响了学生行业观念正确的树立,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们虽然在模拟实训中表现出一定的兴趣,但是,进入专业实习后,面对基层的工作环境、实习单位严格的规章制度、较大劳动强度和工作压力,学生们心理承受能力弱,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不能尽快的适应实习要求,逃避实习的事情时有发生。即便留下继续实习的学生也只关注自我的工作,对于其他方面的实践能力培养关注较少,实习流于形式,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五)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缺失

大多数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缺乏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对教师来说,没有明确规范对实践教学的目标、过程、效果的要求,对教师的教学也没有专门的评价标准,从而导致教学要求降低,教学内容多变,使本就十分单薄、弱化的实践教学更显不足,效果更差。对学生来说,学生的实践实习,缺乏跟踪反馈,仅仅通过一张简单的鉴定表评价效果。这很难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客观性和直观性,对实践教学的指导性不强。

二、 提高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措施

(一) 改善培养模式,合理课程设置

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是教学的纲领和指南。要提高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旅游管理人才,必须改善培养模式,合理课程设置。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作为应用型强的旅游管理专业,独立学院在培养模式上不能因循守旧,要注重素质教育、职业教育,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融为一体,要明确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方向,在夯实基础理论的同时,强化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符合旅游行业对人才的要求。在专业课程方面,要打破传统的教学结构比例,增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同时,要注意实践教学的时间安排,不要把实践教学的时间都集中在校外实习阶段。对于一些操作型、应用型较强的课程,如饭店管理、导游业务、礼仪等课程,应该及时进行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另外,还可以聘请一些旅游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作为顾问,共同参与课程设置,这样能够加快课程优化更新的速度,适应市场和行业发展的需求。

(二) 强化师资力量,注重加强教师实践能力

教师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一支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过硬的师资队伍是实现实践教学目标,培养具有较高实践能力学生的关键所在。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科特点决定了该专业教师不仅要善于理论知识的讲授,更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只有强化师资力量,注重加强教师实践能力才能提高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水平,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首先,作为独立学院可以利用人事制度灵活的优势,在引进师资方面可以实现多种途径、多种方式。比如,在引进学历层次和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师同时,可以考虑聘请一些从业经验和行业背景比较丰富的旅游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第二,建立教师进入行业锻炼的长效机制。加强与旅游企业的合作,鼓励教师定期去旅游企业进修和培训,学习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操作技能和服务标准,加强自身实践能力。

(三) 加强和完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科实践性非常强。独立学院要想培养出具有竞争性的行业人才,就必须加强和完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分为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金。校内实训基地包括模拟客房、模拟餐厅、模拟酒吧、模拟接待、模拟旅行社、模拟导游、模拟旅游策划和研发等专业实验室,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素养、基本技能以及服务与管理技能。独立学院要重视校内实训基地的完善和建设,保持校内基地与旅游企业高度相近,提高实训基地的利用率,及时维护和更新基地的设施。校外实习基地主要是一些管理规范、设施先进、客源丰富的旅游企业。独立学院应加强与旅游企业“产、学、研”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参与制定实训(实习)计划,合理安排实训(实习),规范实训(实习)制度,从而建立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实现实践教学的目的。

(四) 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增强学生对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

学生是实践教学的对象,学生对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影响着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能否顺利的进行,实践教学的目的能否实现。独立学院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转变学生对管理人员“眼高手低”的错误认识,通过对学生要进行心理素质培训、职业素养培训、相关技能培训等,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形成较好的职业素养,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重点内容。学生对实践能力培养重视程度的提高,就能积极地配合教师的实践教学,很好的进行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五) 建立全面的有效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全面有效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对提高实践教学的规范性和科学性,提高和保证教学质量,真正培养出具有较高水平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独立学院可以把教师和学生都作为评价对象,把课堂教学、校内外实训都纳入评价的范围,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列为主要评价内容。对教师,可以通过听课、教案、评教、检查教师及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实训基地评价等形式进行,从而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对学生,可以针对不同的课程,确定不同的考核方式,把理论考试和技能考试结合起来,将口试、笔试、技能操作、设计、论文、报告、调研、专题制作、答辩、基地反馈等融入到考试当中。通过全面有效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才能确保培养出真正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

旅游管理专业应用性较强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实践教学是培养合格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在人才市场竞争激烈的形势下,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必须重视实践教学对专业人才培养的作用,要逐渐加强、不断探索、创新思路、勇于改革,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从而培养出行业所需要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苏小燕,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的问题及对策,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

[2] 龚艳,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商业经济,2009(10)

[3] 唐烨、覃勤、黄娟, 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创新浅析, 科协论坛,2009(9)下

[4] 王金超、魏凤云,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

[5] 吕妍,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析,经济研究导刊,2004(32)

旅游管理实践经验篇8

首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发展迅速,旅游从业人员十分缺乏,特别是高级旅游管理人才。据有关部门预计,到2020年,我国旅游从业人员年增长人数将突破百万,而目前我国高校每年只能提供15万左右的毕业生。其次,产学研合作实践教学模式符合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从培养目标上来看,产学研合作实践教学符合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级人才培养需求。从教学模式上来看,产学研合作实践教学兼具了专业性、实用性、实践性的需求。从教学条件上看,产学研合作教学实现了“双元化”教学主体,充分发挥了“双师型”教师和“双基地”的优势。从教学效果来看,“双证书”(学历证书、专业资格证书)更加符合社会人才招聘的需求。再次,产学研合作实践教学模式符合“双计划”的理论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产学研合作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定位、教师资格认证、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课程安排、实践教学形式更适合新形势下高校旅游管理的市场化、实用化需求。最后,这是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从“以学科知识教育为中心”、“单纯的专业技能拓展”、“以学历为本位”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综合职业素质的提高”、“以职业资格为本位”转变的必然选择。

二、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产学研合作实践教学模式分析

(一)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产学研合作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原则

一是实用型原则。即产学研合作教学模式中企业或研究机构所提供的岗位一定要与旅游管理相关。以实用型原则为基础可以将实践教学平台分成专业岗位实践、实验技能训练、专业岗位技能三种。二是特色型原则。旅游管理专业的产学研合作实践教学模式应当根据各高校所处的不同地理位置、拥有不同的企事业条件设计出符合学生生存发展需要的特色实践教学模式。同时,还要注重地域特色的培养以及新理论经验的总结与推广。三是混合型原则。即理论与实践的混合、教师类型的混合、教师与学生的混合、教师与实验室的混合、实验室与社会实训基地的混合,要打破理论教学的规章以及实验室的界限,找到符合社会要求的实践教学模式。

(二)产学研合作实践教学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作用

产学研合作教学的教学目标是实现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素养与能力的一体化培养。以湖南某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产学研合作实践教学体系为例,其产学研合作实践教学是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重要部分。

(三)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产学研合作实践教学模式分析

产学研合作实践教学作为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模式、教学途径、教学内容也会根据在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上进行深化,主要包括课堂学习、课程实习、校内实训、企业学习、科研学习、综合实践等六个部分。这六个部分既相互联系也相互区别。但归纳起来都需要注重这样几个问题。一是要以市场需求为基础,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尽可能符合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等旅游管理相关企事业的人才需求。同时,要根据市场需求多元化教学目标,保持技术上的专业性和能力上的综合性。二是要理论结合实践,强化基础知识的同时,以应用为目的,使理论课与实践课达到1:1的平衡比例。三是在产学研合作教学中采用“三课堂”联动实践教学模式。即校内理论学习的“第一课堂”、校企合作的社会实践“第二课堂”、顶岗实习与产学合作的“第三课堂”。四是要注重“双师型”师资团队的应用,建立具有实效性的教师、企业、学生评价机制。

三、关于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产学研合作实践教学的建议

(一)依据教学目标对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比例的调整

目前,湖南地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比例有所增长,基本上占据了总课时的60%,包括课堂内的实验实训、校园内的实验实训、校外专业调研、校外岗位顶替、毕业实习、寒暑假短期实践、毕业论文科研等,其中理论知识的评价比例平均为40.5%[5]。近年来,湖南地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分别在长沙皇冠假日酒店、湖南茉莉花国际酒店、长沙潇湘华天大酒店、大成国际大酒店、湖南国际影视会展中心、中国青年旅行社、康辉旅行社等多个与旅游相关的企事业单位进行过不间断的实践学习。

(二)创新创建校内教学实验室

校内实验室具有方便、安全、可靠性高的特点,这也是各高校在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原则下积极努力创建的。湖南某高校就与学校后勤管理集团签订了协议,与长沙市内著名五星级大酒店签订了旅游饭店模拟教学实验室。这既能满足旅游管理专业对客房管理、餐饮管理、旅游服务礼仪管理的实训条件,也能将酒店的企业文化直接带到学校。

(三)积极创建校外实训平台

2003年以来,产学研的教学模式在很多地区逐渐铺开,这些年通过“请进来”与“走出去”的结合性策略,例如湖南一些高校分别与湖南和一旅游集团、湖南海外旅游有限公司、徽州文化旅游集团、湖南圣爵菲斯大酒店、明城国际大酒店、运达喜来登酒店、长沙皇冠假日酒店、顺天黄金海岸大酒店等旅游集团和旅游酒店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目前,多个高校正积极寻求与国外旅游集团的合作教学,实施“订单式”的定向人才培养计划。

(四)毕业实习与提前就业相结合

从2004年开始,部分高校已经开始试行“3+1”的学年制,即三年理论学习一年毕业实习。由于大一到大三学生的实践学校是间断性的难以做出科学的评价,毕业前的一年实践学习能够让用人单位更好管理学生,进行岗位能力培养并且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五)校企结合的专业技能资格认证

目前,大多数高校使用的还是纯理论的技能资格认证或者校内的简易实训。而在产学研的教学合作实践教学过程中为了更科学地评价产学研的教学效果,创建了一套由科研机构、行政管理部门、旅游学院专业教师、企业高管、海外专家组成的专业技能资格认证团队,使得实训的内容更加全面,评价更加科学有效。

(六)建立科学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目前各高校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文提出主要针对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即对实践教学软件情况、实践教学硬件情况、实践内容组织实施情况的实践教学先决条件的评价以及对教师、学生、实践单位的三方双方评价。对于每个方面都需要建立完善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指标,然后通过科学的评价方式与方法以百分制进行计算,得出最后的总体评价。

四、结语

旅游管理实践经验篇9

关键词:旅游管理;实践教学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给高职院校培养旅游专业人才带来了机会。很多高职院校都以此为契机,设置了旅游管理专业。但很多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还是以传统的教学理念为主:重理论,轻实践。没有突出旅游管理专业特点,导致了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缺失。

旅游管理专业特点是:行业指向性明确,应用性强,主要为旅行社、景区以及旅游行政单位和酒店培养专业操作技能熟练、适应面较广的专业管理人才。

高职院校专门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因此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教育,更应考虑旅游行业对管理层面人才的特殊性需求,重视和加强专业教学的实践环节,以就业为导向,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如何构建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新型的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分四个层次若干点:

一、构建成熟的专业课堂内的实践性教学

实践环节是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并转化为综合能力的关键教学环节,也是理论知识得到内化认知的根本途径。大部分的专业都设有实践教学环节,专业课强调职业基础素质及相关知识的教学,实践课以能力培养为中心。

(一)实践教学类型多样,覆盖面要广。wWw.133229.cOM

所开设的实训课程除了主要集中在公共实践教学和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如礼仪实训、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客房服务实训、餐饮服务实训、导游讲解、旅游地理学、旅游资源考察等方面外,其他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的实践教学,比如旅游心理学、广西导游等课程,也应该结合我们广西的主要景点:桂林漓江、南宁青秀山、桂平西山等进行实训。

(二)实践教学手段丰富,生动形象。

教学过程中为了增强教学过程的生动性和形象化,可采取以下多种形式:

(1)旅游案例教学。案例教学的过程应可遵循以下步骤:分析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解决问题的办法。此外,还可以通过旅游案例讨论、旅游案例书面分析报告、旅游案例角色模拟、旅游案例课堂演讲、旅游案例辩论等,让学生感受、体会和把握旅游管理的真谛和精髓,提升发现、分析判断和解决旅游管理中的决策能力。

(2)旅游管理学习法。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中的许多教学内容,都可以在限定条件下的模仿练习解决,比如模拟导游学,要求学生模拟带团到南山公园玩,教师可以说出一些要求,然后把学生分成几个自愿的小组。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判断做出分析和决定,然后进行比较,在小组之间决出胜负。

(3)旅游行业角色扮演法。教师可以把旅游行业中的某些工作岗位,比如酒店管理的前台接待员等,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从而加深理解,改进和提高自己的职位表现。

(三)深化实践教学的能力培养层面

能力培养需要深化。实践教学除了专业技能训练,即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第一层次能力的培养外,更要培养学生的第二层次能力,比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应用能力。

二、健全实习基地校内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高职院校应加大资金的投入,完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设立专门的实训管理员,同时还要有一定数量的、功能齐全的实训教学师资队伍。一是按行业标准完善在现有酒店管理模拟实验室、旅游规划与景观设计实验室设施设备;二是将实验室的功能趋向多样化。以满足未来多种实习的需求,使学生能在同一个实习场地进行多种技能培训:三是建立自己的酒店、旅行社、培训中心等设施,支持院校自办的相关产业成为标准化实习基地。此外,学校应该让学生按教学计划定期到实验室或实习基地进行专业性或综合性的实践学习,通过各种渠道督促校外实习基地使其进一步稳定、拓展和开放。

三、提高实践教师的素质,建立综合考核制度。

(1)提高实践教师的素质,首先鼓励校内专任教师利用假期去旅游企业或行业管理部门挂职锻炼,参加旅游行业职业资格证书考试,选派教师去国内外饭店、旅行社、旅游景区(点)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及操作规程和服务标准,为教师创造社会调查和科学研究的机会,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更新实践教学内容;此外还可以邀请旅游行业管理和企业管理人才担任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利用他们丰富的行业经验指导学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建立综合考核制度。首先改革考核项目,将课程实践、案例讨论,集中性与经常性实习、参与项目等学校规定范围的实习列入考核体系;其次改革考核方法,除采用开卷或者闭卷形式进行考核外,还可以加上技能考核+口语表达等形式。比如对旅游服务礼仪这门课程的考核,可以采取这种方式。

旅游管理实践经验篇10

关键词:旅游管理;实践教学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给高职院校培养旅游专业人才带来了机会。很多高职院校都以此为契机,设置了旅游管理专业。但很多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还是以传统的教学理念为主:重理论,轻实践。没有突出旅游管理专业特点,导致了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缺失。

旅游管理专业特点是:行业指向性明确,应用性强,主要为旅行社、景区以及旅游行政单位和酒店培养专业操作技能熟练、适应面较广的专业管理人才。

高职院校专门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因此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教育,更应考虑旅游行业对管理层面人才的特殊性需求,重视和加强专业教学的实践环节,以就业为导向,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如何构建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新型的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分四个层次若干点:

一、构建成熟的专业课堂内的实践性教学

实践环节是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并转化为综合能力的关键教学环节,也是理论知识得到内化认知的根本途径。大部分的专业都设有实践教学环节,专业课强调职业基础素质及相关知识的教学,实践课以能力培养为中心。

(一)实践教学类型多样,覆盖面要广。

所开设的实训课程除了主要集中在公共实践教学和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如礼仪实训、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客房服务实训、餐饮服务实训、导游讲解、旅游地理学、旅游资源考察等方面外,其他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的实践教学,比如旅游心理学、广西导游等课程,也应该结合我们广西的主要景点:桂林漓江、南宁青秀山、桂平西山等进行实训。

(二)实践教学手段丰富,生动形象。

教学过程中为了增强教学过程的生动性和形象化,可采取以下多种形式:

(1)旅游案例教学。案例教学的过程应可遵循以下步骤:分析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解决问题的办法。此外,还可以通过旅游案例讨论、旅游案例书面分析报告、旅游案例角色模拟、旅游案例课堂演讲、旅游案例辩论等,让学生感受、体会和把握旅游管理的真谛和精髓,提升发现、分析判断和解决旅游管理中的决策能力。

(2)旅游管理学习法。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中的许多教学内容,都可以在限定条件下的模仿练习解决,比如模拟导游学,要求学生模拟带团到南山公园玩,教师可以说出一些要求,然后把学生分成几个自愿的小组。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判断做出分析和决定,然后进行比较,在小组之间决出胜负。

(3)旅游行业角色扮演法。教师可以把旅游行业中的某些工作岗位,比如酒店管理的前台接待员等,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从而加深理解,改进和提高自己的职位表现。

(三)深化实践教学的能力培养层面

能力培养需要深化。实践教学除了专业技能训练,即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第一层次能力的培养外,更要培养学生的第二层次能力,比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应用能力。

二、健全实习基地校内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高职院校应加大资金的投入,完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设立专门的实训管理员,同时还要有一定数量的、功能齐全的实训教学师资队伍。一是按行业标准完善在现有酒店管理模拟实验室、旅游规划与景观设计实验室设施设备;二是将实验室的功能趋向多样化。以满足未来多种实习的需求,使学生能在同一个实习场地进行多种技能培训:三是建立自己的酒店、旅行社、培训中心等设施,支持院校自办的相关产业成为标准化实习基地。此外,学校应该让学生按教学计划定期到实验室或实习基地进行专业性或综合性的实践学习,通过各种渠道督促校外实习基地使其进一步稳定、拓展和开放。

三、提高实践教师的素质,建立综合考核制度。

(1)提高实践教师的素质,首先鼓励校内专任教师利用假期去旅游企业或行业管理部门挂职锻炼,参加旅游行业职业资格证书考试,选派教师去国内外饭店、旅行社、旅游景区(点)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及操作规程和服务标准,为教师创造社会调查和科学研究的机会,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更新实践教学内容;此外还可以邀请旅游行业管理和企业管理人才担任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利用他们丰富的行业经验指导学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建立综合考核制度。首先改革考核项目,将课程实践、案例讨论,集中性与经常性实习、参与项目等学校规定范围的实习列入考核体系;其次改革考核方法,除采用开卷或者闭卷形式进行考核外,还可以加上技能考核+口语表达等形式。比如对旅游服务礼仪这门课程的考核,可以采取这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