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分析十篇

时间:2023-04-02 00:00:09

水质分析

水质分析篇1

关键词 水质分析;质量控制;控制因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8-0111-02

水资源是地球的生命之源。水的质量问题,对于人类乃至世界万物的生命都是非常重要的。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水资源的质量要求也就越来越高。鉴于水资源的利用率不断攀升,水质分析也就非常具有必要性了。水质分析不仅是对水的质量进行控制的一种有效措施,也是获得准确数据的一个重要环节。做好水质分析中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利用统计学的方法将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并分析出报告的可比性,可以更进一步地掌握水质,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1水质分析中的影响因素

水质分析要经历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首先是进行水质采样,采用实验室分析并收集出有效数据,在对数据进行处理的时候,根据所分析的结果来对出现的误差进行检测。

在对水质进行质量检测的时候,影响检测结果的精确度的因素会有很多,诸如环境因素、人为因素,包括设备以及实验的方法等等,都会对检测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

1)环境因素对于水质分析的影响

水的质量会受到诸多自然因素的影响,特别是水源周围的环境,直接影响到水的质量。也就是说,水对于环境的敏感度是比较高的。那么,在进行水质分析的时候,相关的自然因素也会影响到检测数据的准确率。

水质检测的实验仪器容易受到环境湿度、温度以及静电的影响,空气中的悬浮颗粒,同样能够影响的实验仪器测量的准确率。

实验室中如果空气湿度很低,或者是温度过高的时候,电子仪器因受到影响而造成了稳定性,如果此时实验仪器在性能上发生变化,就会使测量结果产生误差。空气中如果有大量的悬浮颗粒,不但污染了环境,而且这些颗粒在空气中浮动会有静电荷产生。当它们吸附到实验器材的表面上,当然就影响到测量的准确度。

2)人为因素对于水质分析的影响

相比较于环境因素,人为的因素对于水质分析化验的影响更具有直接性。为了能够保证水质分析结果的真实准确,避免出现误差数据,就要从几个方面来加强人为因素的控制。

水质分析人员的整体素质需要提高,无论是专业技能还是个人修养,都需要应工作的需要而有所提升。具备了较高的综合能力,在进行水质分析的时候,树立起对工作的责任心,并从主观上认识到水质分析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了水质分析的质量。

3)实验设备对于水质分析的影响

实验设备的质量,对于水质分析的效果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在购进实验设备的时候,一定要对其进行验收。在使用的过程中,也要注意维护实验设备,避免出现损坏。使用实验器具的同时,还要认真审读实验要求。比如实验器具被污染,或者是有所破损等等,都会影响到实验结果的精确度。

2 水质分析中的质量控制

当进行水质分析的时候,理想的环境中进行水质分析可以获得较为可靠的测量数据。但是,即便是在实验室中,也会存在各种影响因素。鉴于这些因素会对水质分析结果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影响,采取必要的质量控制措施,可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

通常情况下所采用的水质分析质量控制方法包括:平行样分析、存留样品复核检查、密码样分析、检测质量过程监控、制作质量控制图等。

1)采用平行样分析法进行水质分析质量控制

当水质样品被采集回来之后,在对其进行检测的时候,可以采取平行样检测方法。对于检测结果的偏差,还要应水质的状况而有所区别。如果所采集来的样品,无论是从均匀性上,还是从稳定性而言,都不是很理想,在对其进行平行样测定的时候,就需要将偏差限值先对放宽一些。反之,如果所采集来的水样较具有均匀性和稳定性,那么,就要严格要求其标准偏差限值。可见,水质情况不同,对于平行样测定结果在相对标准偏差限值所被允许的范围也会有所差异。

一般而言,采用平行样分析法对水质分析进行质量控制,如果是很好的样品量,就要相应地对平行样测定量有所增加。

2)对存留样品复核检查进行水质分析质量控制

当水质样品被送到实验室进行检测后,检测人员要对样品进行副样保存。在进行复查检测之前,有关人员要对样品进行密码样形式的编号样品,当检测人员接到这些样品之后,就要依照所规定的样品检测程序对其进行复检了。

检查人员可以根据检测人员对两次检测结果相比照所得出的相对偏差,来寻找出检测人员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所造成的误差。

在进行复检的时候,要注意期限,一定要在副样存留的有效期之内完成。

3)对密码样分析进行水质分析质量控制

对于水质分析的结果,质量控制人员要对样品的检测质量进行监控。在对样品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将检测结果定期或不定期地与有证标准物质性比照,就可以明确检测结果与真值的误差了。而这个结果,是检测人员对样品检测质量客观评价的最为直观的依据。

4)实施检测质量过程监控进行水质分析质量控制

为了提高水质的检测质量,需要制定监控计划。质量监督人员对水质检测质量进行监督的时候,可以按照计划进行。在操作的过程中,严格按照一定的程序,从样品抽样到检测数据的处理都要进行控制,避免出现误差。

5)通过制作质量控制图进行水质分析质量控制

为了及时地将分析检测结果中所出现的异常值和异常变化直观地表达出来,可以绘制质量控制图,让数据质量的变化表达得更为清晰。

3 结论

综上所述,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机构的优化升级,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于水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通过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控制水质分析质量,可以为水质检测提供更为精确的数据。基于影响水质分析的各种因素,在对其检测结果进行控制上,要考虑到人员素质、环境因素等等,还要使用更为合理的控制方法,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使人们对水质的评价更真实、客观。

参考文献

[1]周秀丽.简谈水质分析中的质量控制[J].西南给排水,2010(4).

[2]刘张雄.浅谈质量控制在水质分析化验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6).

水质分析篇2

关键词:管网 分质供水 系统分析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饮用水水质要求的提高和水源污染的加重,我国很多地区的自来水水质已不能满足人们饮用的要求。根据1985~1994年全国30多个大城市的统计资料分析表明,有23%的饮用水中有机物含量超标,这将导致在水净化过程中加氯消毒后,消毒副产物增多,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为了改善这种局面,我国在加强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力度的同时,制定了更高的饮用水水质标准。

然而,城镇居民家庭用水仅占城市自来水总量的10%左右,而真正作为居民直接饮用水的约占家庭生活用水的10%,即为城镇总供水量的1%~2%。由于现有的城镇供水方式大部分都是不论用途,等质供应,一管到底,即无论是直接饮用或家庭洗衣、冲厕等生活用水还是交通、绿化、商业、环卫等市政用水都一无例外。显然,如果为了满足1%~2%的饮用水水质要求而将净水厂的供水水质全部提高,必将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既不科学,也不合理。

因此,将饮用水(及其他对水质要求较高的生活用水)与其他用途用水分开供应,实现“分质供水、优水优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2.管网分质供水系统分类

实现管网分质供水,是一项规模浩大的系统工程,要涉及到城市规划、市政建设、环境保护、物业管理以及供水设备与配套材料等诸多方面,其主要分为两种方式,即独立式和终端式。独立式是指由专门的城市饮用水处理厂起到居民饮用水龙头止,设立与其他用途的供水管网相独立的管网来提供饮用水。这种供水方式要受到城市规划、城市现状等方面的影响,实施难度较大,一次性投资较高,但管理维护方便,易于升级处理工艺以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延续性。终端式是指在目前已有的供水管网的供水终端,根据不同居民区用水量规模的大小设置不同的饮用水处理站,净处理后,由建筑中专门的饮用水上水管道(一般新建住宅比较适合)或瓶(桶)装(较适宜于已有建筑)供应。

3.分质供水系统技术分析

无论是独立式还是终端式管网分质供水,其实质上是对城市净水厂经过初步处理的自来水(非饮用)进行深度处理,达到可以满足人体健康需要的优质饮用水。对于饮用水的深度处理,目前常采用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及膜分离法等处理方式。

3.1 活性炭处理技术

活性炭吸附是饮用水深度处理常用的方法之一。由于活性炭的孔隙结构和较大的比表面积,对水中许多有机污染物质包括溶解性有机物都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可以除嗅、除色及其他微量有害物质,如有机物、胶体物质、部分重金属、余氯等。但单独的活性炭处理,容易导致出水细菌总数升高、亚硝酸盐浓度升高等问题,因此为了改善和提高处理效果,可以和其他方法结合使用,如臭氧—活性炭法等。

3.2 膜分离技术

近年来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领域中发展迅速,膜处理技术的净化机理是膜的微孔筛分作用,是一种严格的物质分离技术。膜处理过程是一种物理作用,分离过程中不发生相变,和其他方法相比能耗较低,且分离过程中不产生副产品,适用范围较广。常用于生活饮用水深度净化的过滤膜有:微滤(MF)、超滤(UF)、纳滤(NF)和反渗透(RO)膜。一般在膜处理前,要有较好的预处理过程,否则,容易发生滤膜堵塞,导致降低产水效率,增加运行费用,缩短膜的使用寿命等不良后果。

3.3 其他方法

除了活性炭法及膜分离法以外,通偿还有离子交换法、多级蒸馏法等。离子交换法是利用交换树脂对水中离子选择性吸附的作用来达到处理的目的,但其不能去除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细菌等有害物质,但却去除了水中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因此其产水不是健康水。多级蒸馏法由于其能耗大、产水中缺乏有益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及矿物质,也不宜用于饮用水深度处理。

4.工艺流程选择

对于管网分质供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一般要根据原水的水质情况及管理运行费用来确定,通常是几种处理技术的综合应用。下面以某受有机污染且合格率较低的城市自来水的深度处理工艺为例进行说明。

4.1 工艺流程

4.2 工艺说明:

粗滤:主要去除水中的固体悬浮物、胶体物质及铁锰氧化物,采用无烟煤、石英砂等作为过滤介质;

活性炭过滤:采用优质活性炭,利用过滤和吸附的原理,去除水中的异味、余氯、悬浮物和有机物等杂质。

精滤:俗称保安过滤,通常采用过滤精度为5 μm的中空纤维,继续净化水质,延长和保护膜的使用寿命。

膜滤:通常选择某一至二项过滤膜,其中有微滤(MF),钠滤(NF),超滤(UF),逆渗透(RO)等,工艺上按照用户对水质不同的要求选择膜的类型。

经过上述多级净化的水质,可以完全达到优质饮用水的卫生要求。然后经过消毒(一般采用臭氧或紫外线消毒)作用后,供给用户。

4.3 送水管道管材的选择

常用的供水管材有不锈钢管、硬聚氯乙烯管、铝塑复合管、聚丙烯管等。供水管材的选择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供水条件及经济因素等方面综合考虑,但无论选择哪种管材,最终都必须保证供水通畅,管道及在供水过程中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4.4 其他处理流程

对于水质较差的原水,有时为了提高了活性炭对有机污染物的处理能力,延长其使用寿命,在上述工艺的活性炭过滤前面投加臭氧。另外,对于原水水质较好的情况,可适当减少前面的预处理过程,以降低工程投资及运行费用。

5.分质供水经济性讨论

制水成本是决定分质供水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之一,它一般由系统的工程造价、运行成本及供水规模等因素决定。下面以一规模为1500户的住宅小区终端式管网分质供水工程为例,进行说明。

水质分析篇3

关键词:水文地质勘查;评价内容;问题分析;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P6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2-0-01

引言

地质勘查工作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尤为重要,特别是在提高资源与能源开发效率上有着重要作用,并且能够为我国建筑工程经济活动提供相关依据。众所周知,我国人均分布不够均匀,并且自然地质环境非常复杂,想要在某一个区域开展经济活动,必须要对当地的地质环境、水文条件进行充分研究,只有地质环境和水文条件满足经济活动要求,才能够开展相应的经济活动。在地质勘查过程中,水文地质勘查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开展相应的经济活动有着重要影响,可见,强化水文地质勘查工作,找出水文地质勘查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对我国经济发展非常重要。

一、水文地质勘查相关内容

在开展水文地质勘查过程中,由于我国地大物博,导致水文地质勘查工作尤为复杂,为了能够充分发挥水文地质勘查的工作质量,我们必须要对水文地质勘查相关内容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够保障水文地质勘查工作实施的全面性。其主要表现在:

1.评价因素

水文地质勘查评价主要包含地下水流动速度、水文条件、土体与建筑物间的关系。相关技术人员在开展水文地质勘查中,需要对水温条件标准与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当地水文条件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将水文地质勘查中的数据进行归档记录,以便于为后续开展水文地质勘查工作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

2.明确经济活动主体

由于水文地质勘查工作与社会经济直接挂钩,很多水文地质勘查工作都是为了在当地开展经济活动。因此,在开展水文地质勘查工作中,必须要明确大型经济活动的主体类型,从全方位角度分析、考虑,分析经济活动与当地水文条件是否能够相互满足,并找出其中的问题所在,在经济活动开展之前需要制定完善的预防措施。

二、水文地质勘查中的问题分析

水文地质勘查过程中,主要的勘察主体就是地下水文条件。由于地下岩层与经济主体之间都会受到地下水的影响,因此,工作人员必须要对地下水位,以及水位的升降情况进行分析,这也是必然的环节。由于地下水的运作情况存在以一定的规律性与必然性。通常情况下,地下水对经济主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1.影响经济活动开展质量

以建筑工程为例,如果地下水深入到基坑当中,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导致工程建筑整体质量无法得到保障。甚至会出现基坑沉降问题。进而呈现出非常明显断裂与变形问题。再者,由于一处建筑受到水文条件的影响,势必影响其他周边建筑质量。此外,由于水文地质勘查工作考虑不周,会造成基坑周边土壤层出现软化现象,降低基坑岩土体强度,从而出现侧壁变形、底鼓现象。

2.流沙、管涌问题

在可以相对较小、非粘性土中开展基坑开挖时,由于会受到坑内、外水头差影响问题,从而导致地下水渗流问题,甚至出现流沙和管涌破坏问题,从而给建筑经济活动带来严重的质量问题,甚至还会造成严重安全事故。

3.地下水位上升

在水文地质勘查过程中,必须要重点分析地下水位上升的问题。造成地下水位上升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水层结构与总体岩性情况、水文气象因素(如温度、降水量等)、人文因素(灌溉、施工等)。这些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对岩土工程带来不良影响,出现河岸、斜坡等岩设土性质的岩石出现崩塌和滑移问题,将引起岩土体结构破坏,降低岩土体的强度,最终造成粉土、粉细砂等出现流砂、液化、饱和、管涌问题,致使地下洞室被淹没,造成建筑工程定性下降。

三、加强水文地质勘查工作的有效策略

1.针对水文地质勘查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

为了能够有效提高水文地质勘查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在开展水文地质勘查过程中,不仅要对水文地质勘查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同时也要对岩土相关的水文地质进行分析。水文地质勘查中要结合当地的自然情况、地下水情况、地质情况、含隔水层、含水层分布等内容进行分析。针对上述一系列的情况分析,自然情况的影响最大,主要包含气象水文特征,例如在工程建筑过程中,需要重点分析当地的气候湿润度和季风情况等;地形地貌主要是指水文地质勘查所在地(高原、平原、地形平坦度、地貌侵蚀情况等)的具体情况,通过一系列的勘察工作,从而分析经济活动与当地水文地质资源是否吻合,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水文地质勘查的积极作用。

2.加强水文地质勘察参数测定

在水文地质勘查过程中,为了能够加强水文地质勘查工作质量与效率,我们必须要进行以下几点措施:第一,要对低下水位进行测量,在进行水文地质勘查中,需要针对含水层实际情况,合理开展水文地质勘查工作;第二,对地下水流向测定,通过采用几何测量法,对各个开孔内的水位进行测量,从而分析勘察地的水位流向问题。在进行地下水流速测定过程中,可以采用充电法和指示剂法;第三,在开展压水试验过程中,必须要做好准备工作,该工作环节是水文地质勘查的核心内容。将压水试验和经济活动测绘、钻探资料进行整合,根据经济活动的实际需求,确定试验孔位,进而根据岩层渗透特性开展划分工作,确定试验孔的起始压力、压力基数、最大压力等。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地址资源勘察工作愈加广泛,通过加强地质勘查工作,不仅能够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开展多项经济活动,并且对我国资源、能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水文地质勘查工作作为地质勘探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基于此,为了能够充分发挥水文地质资源勘查工作的积极作用,我们必须要客观分析水文地质勘查中的问题,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从而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产业升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岩土工程勘察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2.

[2]王大纯,张大权,史毅虹,等.水文地质学基础[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3.

水质分析篇4

【关键词】胸腹水;渗出液;漏出液;蛋白质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01-0049-02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正常情况下,人体胸腹腔内仅含有少量液体起作用,但在病理情况下胸腹腔内可出现大量液体潴留并形成积液,这种积液也称为胸腹水。根据积液产生的原因及性质不同,又可分为漏出液和渗出液。由于二者产生的原因和机制明显不同,尽管胸腹水常规检验可有助于鉴别积液的性质以及分析其致病因素,但临床上有些胸腹腔积液既有渗出液的特点,又具有漏出液的性质,因此,在鉴别漏出液和渗出液时,仅依靠胸腹水常规检验很难鉴别二者的性质。目前医院临床实验室鉴别胸腹水性质时仍普遍采用70年代的Light标准。为此,我们通过检测125例胸腹水中总蛋白、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和C-反应蛋白含量,分析其各种蛋白质组分的变化,探讨其与疾病诊断、治疗及预后的相关性。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25例胸腹水标本均来自本院住院患者,其中胸水72例、腹水53例。渗出液与漏出液的鉴别依据Light标准:(1)胸腹水蛋白与血清蛋白之比>0.5;(2)胸腹水LDH与血清LDH之比>0.6;(3)胸腹水LDH活性大于血清LDH正常上限值2/3,符合上述条件之一即判断为渗出液。同时结合患者临床资料、X线、B超、CT、胃镜以及病理检查和生化检验等结果。其病因分类见表1。

1.2标本收集:穿刺采集胸腹水后立即注入含枸橼酸钠抗凝剂的试管内,枸橼酸钠浓度为0.109 mol/L、胸腹水与枸橼酸钠抗凝剂的比例为9∶1,所有样本均以3 000 r/min离心5分钟,然后取上清液置-20℃保存。

1.3试剂和仪器:总蛋白和白蛋白测定试剂盒,C-反应蛋白测定试剂盒,为科华公司产品,纤维蛋白原试剂盒为DATA BEHERING公司产品,日本HITAHCI-7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SYSMEX1500全自动血凝仪。

1.4方法

1.4.1总蛋白与白蛋白测定分别采用双缩脲法与溴甲酚绿法,C-反应蛋白测定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纤维蛋白原测定根据凝固法原理经全自动血凝仪进行测定。

1.4.2统计学方法:均值的比较采用t检验。

2结果

2.1125例胸腹水中,胸水72例,腹水53例。按照Light标准以及结合临床资料和其他相关检查分为渗出液85例、漏出液40例。测定所有胸腹水样本中的总蛋白、清蛋白、纤维蛋白原和C-反应蛋白浓度,经比较渗出液与漏出液中4种蛋白质的平均浓度,t检验显示P均

3讨论

胸腹水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各种炎症或非炎症病因导致腔内液体生成过多或吸收减少,判断胸腹水的性质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按light标准鉴别胸腹水的性质是目前广泛接受和应用的标准。然而,有报道提示light标准对20%~30%的漏出液无法判定,对渗出液也有误判[1]。因此,渗出液与漏出液的鉴别在临床上仍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如何提高胸腹水诊断的准确率,是当今临床医学实验室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用现有的常规生化检查难以区分积液的性质,其准确率较低,不少情况与临床不符。我们经分析125例胸腹水中总蛋白、白蛋白、纤维蛋白原与C-反应蛋白的含量变化,结果显示胸腹水中各蛋白质成分含量的变化范围较大,其中渗出液中4种蛋白质平均含量均明显高于漏出液,这可能渗出液形成的病因及其部位、以及与疾病的病理过程与漏出液不同。此外,渗出液C-反应蛋白含量较漏出液明显增高,并在4种蛋白质中增高的幅度最为显著。由于C-反应蛋白作为一种炎症反应的急性时相蛋白,参与了炎症反应的发生及发展过程[2]。因此,检测胸腹腔积液C-反应蛋白水平可能有助于渗出液与漏出液的鉴别,也有助于了解机体内的病理生理反应过程。目前,有关胸腹水性质的鉴别方法有多种,但每一种方法均有其相对的局限性。此外,胸腹腔内的漏出液可因液体被吸收后转变为渗出液,漏出液也可因机体并发感染而导致多种血浆成分或细胞渗出[3]。因此,鉴别胸腹水的性质时不但需要结合多种实验室检查结果,而且还应结合患者相关的临床资料才能准确判断其性质。

参考文献:

[1]Vives M,Porteel JM,Vicente CE,et al.A Study ofLight's criteria and possible modifications for distinguis-hing exudative from transudative pleural effusions [J].Chest,1996,109:1503.

[2]王前,郑磊,曾方银,等.超敏C-反应蛋白的研究现状及临床应用[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27(8):542.

水质分析篇5

关键词:施工特点;质量问题;提高质量 建议方法

前言:

随着水利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水利水电安全方面的问题也日渐显现。如何解决水利施工方面的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刻不容缓的话题。这篇文章中,我们通过对水利工程施工的特点以及造成质量问题的因素进行了完整而透彻的分析,并且想出了提高水利施工的质量的建议和改善方法。在健全的施工质量控制的体系下,我们通过对施工材料,设备以及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同时,还不断地加强了技术保证、质量信息处理,加强信息处理等来进一步控制施工过程,避免施工中出现的错误。

一、水利工程施工的特点以及造成质量问题的因素

(一)水利工程施工的特点

水利工程的建设对于泥土的要求比较苛刻,对于地基的要求也十分严格。由于水利工程通常都是在比较偏远的地区,对于地貌的依赖性也十分高。所谓水利工程,就是有关水利设施的工程,这些工程都是在河道,湖边等水域,施工时要充分考虑流体的性质进行施工。

同时施工的时间,还要充分利用枯水期施工。由于水流的季节性,所以施工时间也有很强的季节性。对于只有在冬天才断流的水域,那么我们也基本上就也只能在冬天施工,但这时候的施工还要充分到温度,所以气候对于水利施工也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水利施工对于气候和环境的额要求比较大。

施工时,还要考虑到汛期等因素,所以水利施工必须要把握时机合理安排。

(二)造成水利工程施工质量问题的因素

1.质量控制意识较低

很多水利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方过于追求利益,盲目赶工期。把利益放在了第一位,没有进行强力的质量监管措施。导致,施工方在利益与质量的抉择中,他们大多选择了利益,放弃了质量。

2.设计决策仓促

在工程投标期间,有些建设单位就提出了节约投资的想法,但是这些想法还相对过早,有的甚至提出许多具体的,节约投资的方案。但是,对于大型工程而言,对于设计的改动都是要经过专家权威的评价,在确认修改后不会对工程产生影响是方可实施节约成本的方案,盲目的节约成本,仓促的决策时不对的。

3.设计方案变更频繁

水利设施,由于受到环境的影响较大,所以在施工时,设计方案的变更也十分频繁,有些处于节约的目的甚至把好的设计方案改到了错误的方向上。集腋成裘,设计方案修改的多了,就有可能使整个方案瘫痪,无法继续进行。

4.监理部人员薄弱

对于水利工程,不仅仅为了节约成本会带来问题,由于对水利工程的不重视。相应的监管人员也十分缺乏,往往有应接不暇的意思。

5.工作条件较差

由于水利工程的工地,一般都在偏远的地方,生活条件差,饮食,医疗环境也不十分乐观,通信条件也差,很少有人乐于在此工作。

二、提高水利施工的质量的建议和方法

(一)建立健全施工质量控制的体系

对于水利设施质量的监管要从施工设计、准备、具体施工、定时检修等个个方面着手。建立起完善的从项目设计的投入使用的后期维护都应该建立起完善的监管制度。

在项目设计阶段,就应该考虑到:施工时的可行性、简易程度、和投入使用后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并生成详细的报表,交由权威的部门进行评估产生最科学的施工方案,并备案为后期的施工和维护提供便利。在施工阶段要记录出每日的原料使用和每天完成的项目进度,备案以便在施工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及时处理。

在工程完成并交付使用后的,后期维护也是一个重要部分,应该划分出区域,分片管理,定时检修,并生成检修日志,统一备案。总之,就是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这其中的工程在个个时期的情况都要生成日志,并统一备案,加强个个部门的监管力度,建立一套强力的质量管理体系是非常重要的。

(二)对施工材料质量控制

在施工阶段,材料的使用是一个重头戏。在施工阶段使用的原料都要进行记录例如:使用的材料、半成品、成品,以及混泥土中的原料配制比例都要进行记录并统一管理。全面开展质量监管工作,完善质量监管制度,制定详细的任务分配制度和质量责任制度。建立一套完善的检验审计流程,对工程中使用的材料进行详细的检测和记录,生成详细的报表,统一备案,严把质量关,对想使用假冒伪劣产品的人加以震慑。工程中使用的各种材料,都会对最后工程的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对于每一次材料的采购,采购员都要对商家及商家的产品加以仔细的检测,再确认材料没有问题后在采购;对于质检员,一定要严格按照抽查制度,并生成详细的抽查报表。

(三)设备的质量控制

首先要从源头上开始,对设备的材质进行严格的检测。要在设备制造过程中,要做好严格的建造工作,避免影响设备的出场时间,这样就不会影响工程的按时开始。

然后,要把主要部位的尺寸及公差控制好。有些设备在进行加工时,可能存在各种公差以及粗制滥造,这对后期的工程良好进行影响很大。监造师在监造过程中要积极地沟通,千万不可以掉以轻心。

同时,设备的焊接部分的质量也要特别注意。我们要把部件的焊接质量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严格按照要求来,看有没有焊接不牢,有没有焊接错位这些现象,并且及时纠正。同时,还要不定时地对设备进行抽查,防范不规范不合格的设备。

出厂试验和出厂验收也是至关重要的,要严格按照图纸来进行验收,不可以出现丝毫的偏差,对不合格的产品,一定要返工。

最好,为了方便设备的组装,我们提倡成套配送,这样可以节约时间和空间,方便早日生产。

(四)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工程还没有施工时,承包商要充分考虑到工程的特点和使用要求,设计一个在技术上可行性高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情况,因地制宜,产生一个完善的设计方案。在后期的施工中,为我们可以按照这个设计设计方案,有计划的施工,对工程的各个阶段进行详细的检测,有步骤有目的的完成整个工程,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施工过程中,每一天的进度都要有计划的进行,不能忙于赶工期,而忽略了工程的质量,对于质量关要做到一天一检查,一检查一备案。工程技术人员要根据当天的检测报告,进行评估以确定明天的工作任务。工程完成后,验收方要全面考虑整个工程的信息。对于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定要作为重中之重,严格按照质量标准对单位工程、单项工程和整个工程进行竣工验收。

(五)加强技术保证、质量信息处理、加强质量分析,及时纠偏

首先,我们要确保施工人员有足够的技术能力,同时,还要对信息的沟通进行加强。通过对工程进度的周期性汇报以及不定时的抽取检查,来确保信息得到了高效有序的处理。对于采集上来的信息,要进行科学而细致地分析,避免纰漏。一旦有些许的纠偏,要马上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将错误及时控制住,避免事态向严重的方向发展。

三、结束语

这篇文章中,我们通过对水利工程施工的特点以及造成质量问题的因素进行了完整而透彻的分析,并且想出了提高水利施工的质量的建议和改善方法。同时,还不断地加强了技术保证、质量信息处理,加强信息处理等来进一步控制施工过程,避免施工中出现的错误。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确保水利施工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张火明.建筑施工管理关键问题探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20)

水质分析篇6

关键词:水利工程 施工阶段 质量管理

水利工程施工是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阶段,是将蓝图变成现实的过程。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能否达到工程建设的目的,能否发挥理想的工程效益。目前,我国的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水平有一定提高,但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施工管理水平,提高工程建设质量。

1水利工程常见质量问题概述

      目前,我国水利工程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主要集中在“隐形转包”造成的质量问题、抢工期赶进度造成的工序施工不彻底以及相关的一些技术性质量问题等几方面。“隐形转包”使得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与监管力度降低、造成了转包后企业施工质量问题的发生。抢工期赶进度使得施工过程中造成了水泥混凝土固结时间段、养护不到位等情况的发生。另外,由于施工过程中技术监督与管理不到位造成的质量隐患也时有发生。针对这样的情况,加强自身质量监督与管理、提高质量控制能力成为了有效防治水利工程施工质量问题的关键。

2水利工程施工常见质量问题的控制分析

        2.1 完善施工质量控制体系,提高企业质量控制能力  完善施工质量控制体系,加强分包、转包的质量监管是有效避免水利工程施工常见质量问题的重要方式。在现代水利工程施工中,施工企业应加强自身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构建针对工程实际情况的质量控制体系,有效提高企业对施工质量的监督与控制能力,预防常见质量问题的发生。

        2.2 科学规划工期进度,减少工期紧缩造成的质量问题  在现代水利工程施工中,由于事前规划不合理或对工程所在地气候条件估计不足常会造成工期紧张的情况。企业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程、减少企业工期延误造成的成本增加,其在工程施工中会相应缩短各个工序的施工时间。例如:水泥混凝土浇筑速度提高、浇筑后固结时间缩短、养护时间不足等。这些问题都会影响水泥混凝土强度,甚至导致混凝土工程的开裂,其严重的影响了水利工程中坝体的安全。针对这样的情况,现代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应在工程造价编制阶段即考虑工期对施工的影响,科学规划工程施工工期,将可能影响工期的各项因素进行分析,以此确保工期的合理、科学,为有效避免工期问题造成的质量隐患奠定基础。

        2.3 注重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避免质量问题的发生  施工技术是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其也是现代水利工程施工企业管理工作的重点。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要通过完善的技术管理体系指导技术管理工作,有效保障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技术参数符合设计要求,保障工程施工质量。在现场管理工作中,水利工程施工企业还要加强现场监控力度,加强技术人员与质量人员的巡检工作,提高技术控制效果,以此避免施工质量问题的发生。

2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措施

2.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

领导重视与否是搞好水利工程质量工作的重要前提。水利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以对人民负责和对历史负责的责任心真正把工程质量工作落到实处。全面落实责任制,明确单位领导、项目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和具体工作人员责任责任,层层落实责任制,并加强监督和检查。按照水利工程行业规范和技术要求,组织施工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就要追究责责任,即工程质量终身制,彻底扭转工程当事人置工程质量于不顾的态度,避免工程出现问题一走了之的现象发生。

2.2认真抓好施工质量管理

施工中的质量管理涉及建设、监理、设计、施工4方面。建设单位是主体,具有协调其他各方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监督检查和管理的责任和权利。各方应积极配合,努力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创造优质工程。具体说来,施工中应着重抓好以下环节:

(1)编制施工组织计划,制定施工技术方案。建设、监理、设计、施工各方要根据国家有关施工规范,结合该工程特点和施工单位的实际情况等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和针对该工程的施工技术方案,施工中要严格按照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2)实行工程监理制。监理是受业主委托对工程质量进行监控的,依法享有对工程质量进行监控的权力,所以要树立监理人员的权威。施工单位在施工中违反施工程序或质量不合格,监理有权责令其停工、返工。

(3)建立建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监理、设计、施工4方都要有自已的质检组织。建设单位对工程质量负总责。施工中要对工程分阶段、分部分按程序进行检查验收。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施工员负责施工自检及施工文件的自检资料填写和编制,及时向项目监理部汇报自检情况,并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步工序。

(4)施工过程中,施工各方要切实把质量控制放在首位,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施工单位要自觉坚持质量第一的观念,质检组织要有高度负责的精神,把质量关。

2.3强化质量控制措施

质量控制实行事先、事中、事后“三控制”。事先控制是开工前对施工企业提交的技术方案、技术措施、质量保证体系以及管理制度等进行审核,特别是对各企业投入工程的技术人员的数量和素质提出具体要求。对用于工程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设备和运到工地的机械等进行控制,未经项目监理部同意,不得进入工地。

事中控制就是工序控制。工序控制实行“二级三检报验制”,它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有效手段。第1级是为保证监理目标的实现现,指令施工企业建立班组初检、施工队复检、施工企业终检的质检机构与质检制度;第2级是施工企业在其内部检查合格的基础上,填报“报验申请单”,报监理工程师工程复验、复验合格后由业主终验,保证做到上一工序不合格不得进入下一工序施工,对单元工程、监理工程师在评定表上签验收意见和评定质量等级,关键工序要有业主、监理、设计、施工、共同签字,以确保每道工序都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3]。

事后控制是对已完成的单元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的质量,继续进行观察、检测,收集运用过程中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同时对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归档,及时组织有关人员检查验收。

2.4发挥监理工程师作用

监理工程师的质量控制体系是建立在施工承包商的质量保证体系上的。后者是基础,没有一个健全的、运转良好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监理工程师很难发挥作用。因此,监理工程师质量控制的首要任务就是在开工令之前,检查施工承包商是否有一个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没有肯定答复,不签发开工令。监理工程师的职能是指导、监督和检查。“指导”是向承包商提出应如何去建立和健全质量保证体系,“监督”是在实施过程中考查其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情况,制止一切违规行为,“检查”是对运行结果进行考核,包括各工序、阶段的检查、验收和质量评定工作。如果让监理去代替施工技术员、质检员,不仅是力不从心,而且责任不清,其结果必然使施工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弱化,甚至逐步放弃,从而使整个质量体系处于混乱状态。

2.5严禁转包工程

主体工程不得分包,对分包资质要严加审查,不允许多次分包。项目部是独立性很强的经济、技术实体,是对质量起保证作用的关键所在。一旦转包或多次分包,责任会不明确,从合同法来讲是企业法人负责,而在实际运作中,是无人负责。

2.6处理好业主、监理、施工的关系

在建设管理中执行业主负责制、监理制和招投标制,是一个巨大的进步。3方都有一个观念转变的过程,各自找准位置是最重要的。对号入座、进入角色之后,3方的关系就易于处理好。3方之间不是上下级关系,也不是对立关系,而是合同双方平等互利关系。业主和监理虽然是管理工作的主动方,但是必须认清:施工单位是建设的主体,质量控制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施工企业。分工虽然不同,但都在各自岗位上共同对国家负责。与地方政府各部门关系是否正常,是关系到工程施工是否有个良好环境的大事[4]。

水质分析篇7

【关键词】质量 控制 水质 分析

中图分类号: O21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质量控制在水质分析化验中的重要意义

质量控制是为了通过监视质量形成过程,消除质量环上所有阶段产生不合格或不合理效果的因素。因此为了达到质量要求而所要采取的作业技术以及各项活动,就是质量控制。评价水质和废水处理效果的重要手段就是水质分析,并且也是环境保护和环境监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能够获取更可靠、更准确、可供环境水质质量评价和了解环境水质质量状况的信息,并从中制订正确的管理措施、科学立法等方法,必须首先要对水质进行水质分析。为此,水质分析的质量以及所得结果的精密性、准确性、代表性、可比性和完整性, 关系到水环境管理、水治理、以及环境立法等各个方面,也因此逐渐引起各有关方面的共同关注。只有水质分析取得正确的结果,有关方面才能做出科学的判断以及采取正确的措施,也才能指导人们认识水环境、评价水环境、管理水环境、治理水环境的行动。

二、质量控制在水质分析化验中的应用

水质分析的质量控制过程包括:采集样品、水样保存与运输、实验室内部以及外部的控制以及数据的处理等4个方面。

1、采集样品

样品采集要求在采样之前要制定详细的计划,包括采样的方法,步骤以及应急措施等等,尽量要做到细化,包括每一项指标的详细采样方法及步骤。一般采样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的具体的采样方法可以以《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为参考。对于特定的指标和具体条件的采样,可以自行设计方法,但必要时应该检验采样方法是否对分析结果有明显影响。

2、水样保存与运输

水样的保存方法:

(1)冷藏或冷冻,可以减缓物理挥发和化学反应速度以及抑制微生物的活动。

(2)加入化学保存剂, 但要注意的是:不同分析指标加如不同的保存剂,要要加入适当的保存剂。水样采集后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送回实验室,要根据采样点的位置和每个项目分析前最长保存时间,选用适当的运输方式。

3、实验室控制

三、实验室分析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对策

分析过程的质量控制就是在前面工作的基础上,将实验室分析数据的误差控制在容许范围。我们可以将实验室质量控制分为实验室内控制与实验室间控制:前者是指平行样分析、校准曲线的制作与检查、加标回收率以及盲样分析、使用质量控制图等;后者指不同实验室得到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比、加密取样等进行考察,从而得到发现或者消除实验室系统误差的措施。由于实验室间质量控制一般由专家小组负责进行,而实验室内控制是分析人员对实验过程的自我控制,为此讨论实验室内控制具有更大的现实意义。

1、标准曲线的制作及检查

标准曲线主要用于表示待测物质的浓度与相应的待测量的仪器信号值的关系曲线。要得到这一曲线要求至少有6 个浓度点,如果标准曲线的系数r 不小于0.999 责任定位合格。对于同一个测量项目,在实验室内使用固定的试剂、计量仪器、方法,在不同时间得到的标准曲线应该具有相同的斜率及截距,或者斜率与截距在较小的范围内波动。如果出现两者波动较大的现象就要检查实验条件中涉及到的各种因素,例如计量仪器、试剂、方法是否出现了变动。

2、加标回收率分析

样品的加标回收率计算方法如下:首先将一份相同的样品分为等量的两份,在其中一份中加入定量的待测成分,然后将二者按照同样的步骤进行分析,最后将加标得到的结果与没有加标的结果相减并和标准物质的理论值相比就得到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加标量的多少要尽量的控制在待测成分的0.5—2 倍,同时保证加标后的总含量不高于测定方法所规定的上限量。加标物选用是要尽量使用浓度高而体积小的加标物,从而保证样品的基体不发生明显变化。在实际的数值分析中经常出现某些检测指标处于微量或者痕量范围,例如汞、镉、铅等,设置出现检测指标为零,例如重金属、氰化物或者挥发性物质,而针对这些物质进行加标实验,由于待测样品称分量与加标量相差太大,从而导致回收偏差较大的现象。为此这种方法适用于样品浓度高的条件,否则要换用其它方法。

3、平行样分析

平行样分析就是讲同一个样品分为几个样品同时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水质分析,以获得样品的测试结果的精确性与稳定性。如果样品采集人员从采集阶段就将样品分为2 份,那么后续进行的平行样分析还可以反映出运输条件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4、盲样分析

这种方式通过质量控制人员将定量的质量控制样与常规样品同时提供给监测人员进行分析,这种方法是实验室质量控制中最为准确的可靠地控制方法。可见,实验室水质分析质量控制方法较多,在实际中进行某一个项目的检测可以选用不同的手段进行质量控制。

5、数据的合理性检验

数据合理性的检测的思想是将测量列看做某一分布的随机变量,如果出现了绝对误差较大的值就判定为粗大误差并予以剔除。通过这种方法有效地提出了坏值,减少了误差数据对于水质分析的影响,从而确保了数据的有效性。

三、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通常选用国家标准检测方法,即GB5749—1985,GB 3838~1988等。本文认为在实际工作中也可以造择其他分析方法,主要根据是:

1、标准方法并非十分完善

如用铂一钴标准此色法燕定色度,操作上有很大的随意性;重锗酸钾法测定COD时.因消耗时间过长而不适应工作的要求等。同时有一些方法在水样预处理和操作步骤上过于繁琐,如用二磺酸酚法测定硝酸盐氟;用二氨基联苯胺分光光度法测定硒等。

2、新的分析技术和方法的不断出现

如:用4阶导数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水中的苯酚和苯胺含量,方法简捷、节省试剂、无污染,具有线性范围宽、检出限低、选择性好等特点。与国标的4一AAP光度法测定挥发酚, 萘乙二胺(NEDA)偶氨光度法测定苯胺类的实验结果对比如图1

图1试验结果

由于测定饮用水中的银离子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利用银离子催化过氧化氢氧化还原型罗丹明B的反应进行光度测量,其回收率实验结果如图2

图2回收率实验结果

由于在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要求银的含量C

3、新方法的使用应以国家颁布的各类水质标准为基本依据

特别要注意各检测项目与标准的基本内涵。例如:用以衡量水俸中有机物的总量的COD指标.就定义为由使用重铬酸钾一强酸体系氧化水样而测得的值。因此一切新的CO D分析方法都只能是在使用重铬酸钾一强酸条件下的实验技术的改进。因此.不可能采用避免使用重铬酸钾而产生时二次污染。其检测上的改进,只能是在重铬酸钾、强酸、催化剂和水样的量比上进行调整或在加热方式上运用新的技术。这里顺便指出的是运用光度法检测重铬酸钾残余量而确定COD值,在精确度上虽然会有所提高,但因需要制作标准曲线和使用光度计,在操作中并没有清定方法方便、快捷,因此实用价值不太。

结论

水质分析质量控制所需要提高的方面还有很多,各地水质实验室应制订全面的质量管理制度,这样才能确保水质分析资料的可靠性及科学性和准确性。经过应用质量控制方法来控制水质分析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能够使被测水样的数据更有科学性,更具可信性、说服力。这项技术在水分析中的应用对进一步提高分析质量,最大限度控制随机测量误差和消除水分析中的系统误差有着非常重大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水质分析篇8

关键词:环境水质监测 质量控制 影响因素 技术要点

一、引言

水质监测分析的对象具有成分复杂,随机多变,时间、空间、量级上分布广泛,不易准确测量等特点。科学的管理水质监测的各个环节、提高监测分析质量、保证数据准确、可靠,是当前水质环境监测必须特别重视的问题。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是一种保证监测数据准确可靠的方法,也是科学管理实验室的有效措施,可以大大提高数据的质量,使环境监测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下面就实际工作谈谈水质监测中的质量控制。加强环境水质监测质量控制,提高环境水质监测质量,对于水污染防治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排污单位日常环境监管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影响环境水质监测质量的因素

1.采样过程的规范性

样品采集过程规范与否,直接关系到样品的代表性和完整性,是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的前提条件。采样断面和采样点位的布设、采样频率和采样方法的确定、采样容器的选取和洗涤,以及样品的预处理、保存和运输等,都会对样品的代表性和完整性产生影响。

2.实验室环境条件

实验室温度、湿度、清洁度、采光、振动、噪声、辐射等因素,可通过影响分析仪器的精确度,对监测结果造成影响。

3.分析仪器及试剂

分析仪器测量范围、灵敏性等对监测结果有着直接的影响,若仪器的灵敏度低会降低测量低浓度样品时的准确度,且样品浓度越低,误差越大。监测过程中使用的药品的纯度不够则会使配置的试剂出现浓度误差,降低监测结果的准确性,配制试剂的水的纯度不够也会产生同样的影响。

4.监测方法的选取

监测所采用的方法应根据待测物种类及所用仪器的类型进行选取,不同的监测方法,其准确度和精密度均会存在一定差别,检出限也各有高低,进而对监测结果造成影响。

5.测试过程

在测试过程中,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与操作的规范性对测试结果具有重要影响,水平较高的操作人员操作失误更少,可以保证提高监测结果的质量;异常值的处理及计算也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6.数据分析与处理

数据处理直接决定着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在对可以数据进行取舍时,必需遵照一定的原则,如狄克逊检验法、格鲁勃斯检验法等,以保证测量结果的真实性。

三、环境水质监测质量控制技术分析

1.采样及样品预处理阶段的质量控制

对于河流与湖泊水质的监测,应注意合理布设采样断面和采样点的位置;若要对工业生产废水进行采集,则要熟悉其工艺流程,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时段进行采样,以保证所取水样的代表性和完整性。严格按照采样《环境监测规范》、《水质采样技术规范》等要求进行采样,并注意根据所采水样的种类,选用不同的采样方法。在此期间应同步做好全程序空白样以及现场平行样的采集。水样在运输的过程中应注意保证水样的性质不发生变化,对水样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根据监测对象,选择合适的保存方法,如冷藏、冷冻、加入相应的化学保存剂以及避光保存等,并要尽量缩短水样的运送时间,保证水样能够在有效期内送到实验室。对于需要在现场完成的检测项目,也应按照操作规范进行监测,并做好相应记录。大部分在实验室进行监测的项目,均需要对水样进行预处理后方可进行正常操作。在水样的预处理环节,应注意保证处理方法选择适当,操作过程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同时要保证空白样、平行样与样品相同的操作过程。

2.实验室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在对样品进行分析测定之前,要保证实验室内环境的安全、清洁、避免对样品造成污染。实验室内要具备通风橱,当涉及到可挥发性药品的使用时,实验应在通风橱内进行。实验室内部的仪器均要按照规范进行定期的维护、校准与检测,确保其测量的准确性符合要求,且工作状态正常。对于大型精密仪器,应保证其所在位置通风、洁净,环境的温度及湿度不会对仪器造成不良影响,并保证仪器运行所需的供电等条件。对实验室内的药品和试剂,应进行合理保存,确保其性质不发生变化,并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对药品造成污染,从而影响到药品的纯度。对烧杯试管等容器,则应进行彻底的清洗,保证其内部不含有杂质,以免对测定结果造成干扰。

3.监测分析过程的质量控制

3.1在测定中设置平行样品

在样品的测定过程中随机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减少随机误差的影响,可以通过在测定中增加平行样,通过对两组或多组处于相同条件下的样品进行测试,可以明显降低随机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干扰。通常情况下,分析要求对样品进行一定比例的平行双样测定,在操作无误的前提下,样品基本均可以符合要求。

3.2空白样的测定

在测定中设置空白样,是防止实验过程中添加的试剂对测定结果造成影响的有效方法。所谓空白样是指以纯水代替水样,与水样经历相同的操作步骤,因而能够很好的反映纯水、试剂以及实验操作步骤给测定带来的影响。但试剂的空白样无法消除样品中可能存在的物质的干扰,所以有时还要制备样品的空白样。为了反映采样环节对测试结果的影响,还可以进行全程序空白分析,即采样人员在采样前以纯水作为样品进行采集、保存、运出试验室,直到采样结束后同常规样品一起送实验室进行测定。

3.3回收率试验

回收率试验指的是在水样中加入浓度确定的待测物标准液,之后将此样品同原水样一起进行测定。此方法是通过检验加入的待测物能否定量的回收,来推断实验的回收率,了解测定中过程中是否有干扰因素存在,从而判断所选方法可否用于对该样品进行测定。随机抽取样品数的10%进行加标回收分析,回收率根据项目不同,其范围控制在80~120%。

3.4.数据处理环节的质量控制

数据必须是有效的数据。所有检测数据处理必须按《水环境监测规范》和《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等有关规定进行,应执行“4舍6入5单双”原则取舍,当分析结果低于方法检测限时,按检测限的一半值计算。出具数据报告前,应对采样、分析测试、分析结果的计算等环节进行逐一核实,确认无误后才能上报。对于采样人员或分析测试人员的差错及样品损伤或破坏等原因造成的错误数据必须去除。数据处理是水质监测最终环节,也是得出实验结论的关键环节,可直接影响到监测结果的质量。其任务主要包括对监测记录的整理,对监测所得数据有效性的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检验,对监测数据进行防擦分析和回归分析等。因此对数据的选取是至关重要的,若选用了误差较大的数据,就会降低监测结果的专区性,但如果没有依据,盲目的对数据进行取舍,则会令结果失去代表性。对于一组测量数据的处理,可以采用迪狄克逊检验法来判断是否要对异常数据进行剔除、对于多组监测数据,则可采用格鲁勃斯检验法对异常数据进行处理。

水质分析篇9

关键词:水利水电;施工质量;施工技术

DOI:10.16640/ki.37-1222/t.2015.21.155

0 引言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环境特殊,并且对施工质量有着严格的要求,具有较大的施工难度,想要提高其施工效果,就必须要从其所具有的特点进行分析,基于质量控制原则,选择合适的措施进行优化,降低各项因素对施工行为造成的影响。

1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特点分析

1.1 涉及面广

水利水电工程功能综合性比较高,如挡水、疏水、泄水以及蓄水等功能,因此对水工建筑工程抗渗防渗以及结构稳定性等方面具有严格的要求。基于此,为全面实现水利水电工程所具有的各项功能,必须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即会涉及多种专业技术,涉及面较广,存在较大的复杂性特点。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全面周遵守相关专业规范,编制好施工方案,做好每个施工细节的控制,尤其是对交叉作业的管理,保证不会对施工质量造成影响。

1.2 专业性强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环境具有特殊性,如河道、湖泊等环境,施工时受地势地形、水文气候等因素影响更大,如果不能做好各项因素的综合分析与控制,不但会增大施工难度,同时也会对施工质量造成影响[1]。因此需要从专业角度出发,基于实际情况,对存在各项客观条件进行综合分析,选择相应的处理技术,最大程度上来控制好工程施工质量,将其控制在专业要求范围内。

1.3 风险性高

基于工程施工环境的特殊性,大部分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是需要进行爆理,具有很大的危险性。而同样受施工环境影响,安全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导致很多施工行为在未采取完善安保措施下进行,增大了施工风险。因此,在对水利水电工程进行施工时,除了要做好施工技术与施工质量的控制外,还需要加强对施工安全的重视,采取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施工原则,总结以往经验,来选择合适的措施进行优化,不断完善施工条件,消除并控制各项安全隐患,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2]。

2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原则

在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进行管理优化时,需要与施工安全、施工技术等共同来进行,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原则,从实际情况出发,提前做好地质环境勘察,对各项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确保施工方案的合理性与可实施性。只有在保证施工现场合适并安全的基础上,才可以来编制相应的施工方案,以及各项约束制度,保证所有施工行为均可以按照设计来进行,避免工序的随意更换,以免因为施工变更等因素造成的质量不合格。

从工程施工特点出发,需要从事前阶段就做好控制,即将各项存在的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以免对后续施工行为的实施造成限制,甚至是出现安全事故。另外,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还需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其作为影响工程施工效果的主要因素,专业技能与责任心均会对工程施工质量造成影响。即在施工前要选择而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团队,并要对其进行职前培训,使其了解工程施工的特点与要求,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意识,可以主动去参与并配合各项管理工作的实施,减少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违规行为,将工程质量控制在专业要求内。

3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优化措施分析

3.1 准备阶段优化

一方面,做好施工环境地质勘测工作。应由专业勘测单位来负责此方面工作,即安排专业人员来对预定施工环境进行全面勘察,掌握各项信息因素,并将其进行如实记录,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为设计单位提供有关设计意见[3]。尤其是要做好对地质地形因素的勘测,分析不同地段环境是否适合进行水工结构的建设,在早期阶段即做好相应的分析。另一方面,还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确定不同岗位人员所要承担的职责以及就有的权利,便于整个施工工作的管理。其中,管理人员必须要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熟练掌握各项专业知识,能够分析施工方案具有的不合理内容,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同时也可以掌握各项施工技术实施的要点,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不合理行为,并督促其改正。

3.2 施工阶段优化

第一,材料管理。在水泥、砂、石、钢筋等材料进场前需要对其进行质量验收,检查其是否具有生产合格证,以及相关部门质量验收证明,在确定无误后方可进场。而在施工时需要再次核对各项材料的型号、规格,确定其与设计要求相符合,在施工后还需要进行抽检。第二,行为管理。采取旁站的措施来对施工现场进行管理,即保证所有施工人员均严格按照设计方案来进行,不存在违规行为,避免出现施工变更情况。同时还要落实技术交底程序,即在完成一项工序后,由负责人整理好所有技术资料交由下一工序负责人,与施工现状对比后确定无误即可开展下一工序的施工。

3.3 竣工阶段优化

在工程竣工后需要按照要求来进行自检,即以设计方案以及专业施工规范为依据,在内部组织自检队伍,包括设计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等,对已建工程质量进行检查,确定是否存在不符合要求的部位,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在自检完成后,则应整理各项资料交由相关部门进行验收,对于验收不过关的部分需要及时进行处理,并再次申请验收,在验收通过后还需要做好成品保护,避免外界因素对工程结构造成的影响,损坏已建工程。

4 结束语

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分析其具有的特点,确定施工质量管理要点,做好各项因素的控制,并在此基础上来编制合理性高的施工方案,控制好个施工细节,在根本上来提高工程施工的有效性,保证工程施工质量满足相关建设要求。

参考文献:

[1]陈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策略研究[J].科技创业家, 2013(14):25.

[2]王h.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分析[J].科技传播, 2011(09):33+35.

水质分析篇10

关键词: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结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TU99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由于近些年环境污染的加剧,水污染造成的安全事故频频发生,严重损伤了人民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因此,生活饮用水的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各界关注,这是衡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一把标尺,也是底线,这就要求水质监测部门要保持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运用科学方法,全面地分析生活饮用水的水质问题,力争得出正确的结论,保证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

一、水质检测的一般概念

水质检测是指检查并测定水中污染物的含量和种类,根据污染物的变化趋势对水质污染进行控制的过程。水质检测能够用合理的指标评价水质状况。水质检测包括未受到污染的天然水,也包括受到不同程度污染的各种水源。水质检测的目的一般有两个,一种是对水质的色度、温度、浊度、pH值、生物需氧量以及悬浮物含量的测定,以反映水质的综合情况,另一种是对水中有毒物质的检测,包括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等等,后者是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的重点。

二、目前饮用水水质检测的问题

1、检测体系混乱

不同的水质应该具有与之对应的检测方法,如果没有科学严谨的检测系统,没有依据实例和精确数据而建立起来的严密的标准化体系,对于不同的水质,若不能选择与之对应的正确检测体系,就很有可能得出错误的检测结果,而目前我国正面临着检测体系混乱,标准化,系统化程度低的问题。

2、检测仪器使用不当

检测仪器的使用一定要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操作,不能省略任何步骤,有些水质检测人员工作态度不够严谨,在进行水质检测时经常采取不规范的仪器操作,也疏于将仪器定期送交相关部门,进行检测,这常常会导致检测结果发生较大偏差。

3、其他检测辅助物品的保管不善

水质检测时,所用的玻璃器皿,药品,试剂等在检测前都可能遭受污染,这就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测验,确保检测结果的正确,但目前,有关水质检测人员在这点上,还是缺乏共识,存在着粗心大意的毛病,水质检测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这就要求水质检测人员应该心细如发,工作态度严谨。

三、饮用水检测的一般步骤和注意问题

1、采集水样和检测。在对饮用水的水质进行检测时,一个采样期要进行两次采样,中间间隔在十天左右。如果发生特殊情况,采样频率应该适当增加。只有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采样频率,才能够保证水质检测的正确性。水样采集与检测应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的要求进行,参加检测的实验室所用仪器设备和标准全部经过校准,检测的每批样本均带平行质控样,并对检测结果过高、过低的样本进行复检。

2、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应该遵循《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来进行。

3、数据分析处理

(1)检测的项目。检测的项目主要包括19项指标: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pH、铁、锰、氯化物、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耗氧量、氨氮、氟化物、砷、硝酸盐、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

(2)精密度指标。对同一种水样,通过多次检测得出的若干数据在其平均值上下的偏离程度我们称之为检测结果的精密度。操作水平的高低可以从这个数值的大小来进行判断。所以当我们对一组水样,当然是不同浓度的水样进行连续检测然后再根据检测结果计算出他们的精密度,这个数值就可以作为我们对操将 精密度表示成公式:S2=(xi-x)2/fin-1)式中S为标准差,xi单次测定值}x次值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n为测次数。CV为相对标准差,CV=S/xx100%。分析结果最好在规定的时段内完成,这样可以使选取的样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一般情况下以7天为佳,计算出结果如表1所示。

图(1)

(3)准确度指标。只有在精密度达到一定的要求后,才能开展准确度分析。测定值和真值之间的差别程度就是准确度,一般用相对误差或者是回收率来表示:R=(s+a-s)/a×100%式中R:回收率;s为水样测定值;s+a为加标水样测定值;a为加入标准量。检测水样的对象的复杂程度决定了它的准确度,我们采用检测当中常见的水样为原样,这样是为了能更好地接近日常条件,并将两种低、中标准被测物加入其中。经过7天或与更长的连续测定以后,来计算回收率的大小,同时考核不同浓度下,精密度和检验作为的精密度是否合乎要求的标准。

(4)分析结果的校验通常情况下,我们对水质检测的结果应该进行必要的审查、复核。我们要对水质分析结果进行数据审查和技术性审查,进行数据审查是为了确保采集的数据完全正确,进行技术审查是为了检测结果的在数据分析后的各成分的相互关系,核实其是否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律,从而判断分析结果是否正确,尤其是对精密度和准确的审查。水中阴阳离子物质比例审查,水中各种阳离子物质浓度的总和与各种阴离子物质浓度的总和一定相等,据此,我们在进行离子浓度测定时,会因为各种的干扰导致分析结果错误或者是存在误差,从而导致最后的阴阳离子的浓度的总和存在差距,不相等。一般情况下,他们的总和应该大体相等才是正确的。虽然不等,但它们的差值应该在某个小范围内还是大体相等的。如果其平衡指数超过了这个范围,就表明结果不正确,或者存在严重错误。

4、检测结果分析。当审核后的检测数据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都达到要求后,我们就可将以上的检测结果:平均值(x)、标准差(S)、相对标准差(CV),根据统计理论,然后舍去偶然误差,采用95%的置信度,估算真值落在x±ts/n的区间内,这个作为分析后的饿正确数据结果就可以指导实际政策的制定。不符合要求的结果,找出原因后重新进行复核,直到其结果达到要求。

四、提高水质检测结果正确性的措施

1、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

检测人员是水质检测工作的主体,在检测工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检测人员心理素质、工作态度、责任感、专业水平等等对于水质检测结果是否正确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因此加强水质检测人才队伍的建设也是提高水质检测结果正确性的一个有效措施。在人才队伍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对检测人员的在岗培训,尤其是先进理论和检测方法以及检测仪器的使用方面的培训,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另一方面还需要注重人才的引进,实现人才吸收。同时也要注重人才的考核工作,从而让人才的质和量进行协调发展。

2、选择科学的水质检测管理方法

水质检测管理方法的科学与否对水质检测结果的正确性有很大的影响。在使用传统检测方法进行水质检测时,要投入大量的专业检测设备仪器才能保证水质的检测结果。目前检测设备的功能越来越多,越来越强大,不但能够提高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还能够实现快速检测的目的,大大的节省检测时间,从而提高水质检测的效率。因为都是一些精密仪器,因此工作人员一定要定期对仪器进行维护保养,这样才能够保证仪器的正常使用。相关部门还应该重视水质检测的管理工作,对水质检测的步骤进行把关,切实提高水质检测的效率和结果的正确性。

3、设置适合的水质检测点

不同种类的水源要选择不同的检测点。比如,对于地下水来说,污水容易渗透而形成块状污染,因此要在水流垂直方向上设置检测点的同时在水流平行方向再设置一个检测点,这样对防止污染进一步向两个方向扩散起到关键的作用。而对于蓄水层、渗坑和渗井来说,其渗透度比较小,因此在对这类水源设置检测点时要考虑距离问题,最好距离较近,这样不容易受到污染。

结语

水是人体所需,万物之本,生活饮用水水质的好坏对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有重大影响。因此提高水质检测结果的正确性,正确了解水质的综合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相关部门应该本着严谨科学的态度,做好生活饮用水的水质检测工作。

参考文献

[1]封立伟.如何保证水质检测结果的正确性[J].北方环境.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