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案例十篇

时间:2023-03-29 13:22:44

小学语文案例

小学语文案例篇1

主持人:

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打开校门,走进社会,拓宽领域,开阔视野,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语文课程资源是极为丰富多彩的。学生自身的直接体验、经验以及间接的认识(来自社会生活的各种媒体)也都应成为语文课程资源加以开发、利用。这种资源往往比教材更真实,更丰富,更具情境性。下面两个案例不难看出学生对“动物尾巴”和“蔬菜”的认识是较为丰富、真切的。更为可贵的是,学生在获取课程资源的过程中,求知的欲望受到一次呼唤,主动的意识和进取的精神得到一次培植。《比尾巴》教学案例

师:刚才,我们一起到森林里参加了小动物们举行的“比尾巴”比赛,认识了许多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觉得十分有趣。现在,我们也来举行一个“动物尾巴介绍会”,请小解说员们准备好自己带来的有关动物尾巴的资料,谁先上台向大家介绍你喜欢的动物尾巴的特点?

生:我带来了一张老虎的图片,老虎的尾巴长长的,上面还有许多花纹。

师:这位小朋友说得真好!他能用“长”来生动形象地介绍老虎尾巴的特点(板书:长)。大家在介绍时,要向他学习,看谁也能用上本课学到的表示动物尾巴特点的词,如“短、扁、弯”,还可以发挥想像,用上“好像”这个词。还有哪位小朋友们想上来向大家介绍一下?

(生争先恐后地举手)

师:这么多的小朋友举手啊!这样吧,大家先在四人小组交流,等一下选派一个代表向全班介绍。

生:四人小组交流。

生:各小组选派代表上台介绍。发言情况举例如下:

生a托着小鱼缸上台:这是我养的小金鱼,金鱼的尾巴扁扁的,好像一把小刷子。

生b举着图片上台:这是我昨晚在电视栏目《动物世界》上看到的一只长颈鹿。我把它画了下来。它的尾巴又细又长,好像小辫子,又好像一根毛笔。

生c拿着玩具袋鼠上台:袋鼠的尾巴又粗又长,袋鼠经常把它当作椅子坐。

小学语文案例篇2

小学生因为学习经验和学习阅历有限,所以,在教学开展中要运用案例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1)案例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在实践学习中积累知识,把抽象的知识构成变成形象的理解方式;(2)案例教学法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教学中案例的引入能让学生认真思考与学过的那些知识点产生联系,并且学生会主动探究产生什么样的联系;(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为案例教学法打破了传统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主动学习,从不同的视角看到问题;最后,案例教学法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案例教学法的开展要加强师生间的共建,在讨论合作中完成教学目标。

二、案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展措施

1.精心选择教学案例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开展教学的时候,要有教学案例的引进,因为案例的搜集和选择是小学教学开展的关键基础,如果在这一环节出现了问题,会影响整个教学案例的顺利实施。案例的类型有很多种,有文字案例、音像案例、视频案例。所以,选择案例要有知识性的特点,使学生对案例阅读和分析后能够掌握一定的知识,比如,开展《滥竽充数》这课的时候,里面主要讲述学艺不精,不能再经受推敲的故事,但是小学生从来没有踏入工作岗位,接触更多的相关事件,所以,教师运用音频给学生播放一段同志同声传译时的音频,给学生讲解学习英语的人非常多,但真正能够精益求精的没有几个,这就要求小学生从小严格要求自己,培养自己学习知识的效率和精深程度。这个教学案例就很符合案例教学中知识性的特点,学生在案例反思中可以有所收获,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心态,起到一举两得的作用。

2.评析研读典型案例

小学语文案例篇3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语文教学;小学教育

案例教学法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通过案例教学,实现了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强化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实现学生理论知识的内化和实践性知识的积累,有效提升了小学生的综合素质。笔者建议可以通过明确教学目标,精心选择案例,研读评估案例,继承、改革创新案例来改善小学语文课教学的效果。

一、教学目标要明晰

案例教学法首先要设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案例的选择要符合预设的教学目标,包含丰富的知识,教学中设置的问题点和教学流程能有效体现语文教学的要求,对于学生内化相关知识和提升能力很有帮助。在案例教学中,教学目标的有效设置非常关键,如果没有设置有效的教学目标,很可能致使案例教学的过程缺乏控制,进而影响小学语文课的教学效果。

二、精心挑选案例

案例教学需要考虑课程的设置,学生的基础知识背景,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等因素。因此,搜集和选择案例应该遵循知识性、典型性、完整性、时代性、可塑性等原则。

知识性是指“案例要包含小学语文教学需要的理论和技能知识”。如,在富饶的西沙群岛公开课中,某位教师按照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介绍了位于我国南海的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学生通过案例学习丰富和建构了头脑中关于南海的知识体系,对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西沙群岛的美丽风光有了更深的了解。

典型性的案例选择要有普遍性,具有广泛适用性。在某种程度上能代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或可深刻揭示社会生活中的代表问题。

案例要有完整性。案例应该有开头、过渡、讲解、训练、结尾等内容,要成体系,而不是零散成块。

案例要有时代性。案例应来自教育教学实践,反映当前主流的社会价值观,能够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和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可塑性是指案例本身并非是完美的,有瑕疵的、不完美的教学案例会给教学带来一种更贴近现实的感受。

三、深入评估案例

对精心选择的教学案例深入研究,并加以评析,是案例教学法的关键环节之一。在给学生呈现事先准备好的教学案例前,教师应该仔细研读相关案例,并从学生角度考虑究竟对哪部分会有兴趣,有可能会对哪部分提问。

一个成功的老师,研读案例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教师必须尽快进入案例情境。(2)可发现案例中因果关系的线索。(3)注意提前区分案例中抽象问题和即时性问题。抽象问题往往与事实背后的概念、原理和规则等存在关联。

即时性问题是指案例教学中教师需要面对的突发性的、随机出现的、需要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的那些问题。

在区分问题之后,应该根据问题类型,有针对性地准备相应的材料,满足学生的需求。当给学生呈现教学案例后,教师要认真引导学生对案例材料进行仔细阅读,并结合生活经验分析案例中的具体内容,深入思考案例中有价值的命题。

四、案例的继承、改革和创新

案例的继承、改革、创新,就是在对案例进行全面剖析的基础上,根据时代和中学生的需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采用补充完善和异构等手段创新案例。

补充完善是在保持原有案例的主干的情况下,对案例的局部进行修订、完善。

同题异构是对于同一个案例,不同的教师会采用不一样的教学设计和风格。

在运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建议教师要采用创新的教育方法和模式,引导学生建构知识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充分保护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成为适合新课程教育要求的、全面发展、创新素质高的学生。

参考文献:

[1]张巧文.案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广西师范大学报,2011(02).

[2]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小学语文案例篇4

主持人:

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差错时,我们看到,这里有同学真诚的帮助和合理的建议,有学生勇敢的自纠和他人热情的奖励,有教师积极的引导和耐心的等待。课堂上,学生的心态是开放的,心情是愉悦的,师生情感是和谐融洽的。课堂给了学生安全感、愉悦感。难怪学生在错误面前,没有丝毫的羞涩,没有丝毫的退却。“宽松”带来“安全”,“安全”导致“开放”,“开放”培植“自信”,“自信”引发“勇气”,“勇气”造就“探索”——这种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正是课改实验所追求的目标。《汉语拼音·认识汉字》教学案例

一、激趣导入,复习音节

师:小朋友,这儿有许多可爱的动物,它们的后面藏着我们学过的音节,你选择其中一种动物,就会出现一个音节。谁想当小老师拼读给大家听?如果读准了全班小朋友就跟道他读一遍。

生1:我选择小灰兔。(师点击课件小灰兔后出示音节jià)

生2:我来帮助他——jià。

生3:我可以读得更响亮些——jià。

全班齐读。

生1:我选择小毛驴——qí。

生2:老师我可以帮助他——qǐ。(读得不是很到位)

生3:我能读好它——qǐ。

生2:(自己站起来再读音节)qǐ。

生4:老师我愿意送给他一颗进步星。(学生自己动手做的)

……

二、看图认识汉字

师:今天,我们又要认识一些汉字朋友,这些汉字朋友在哪里?老师先带小朋友到一户人家家里去看看他们在干什么?你看到什么?你又想到什么?先自己看图说一说,再试着拼读图上的音节。现在请小朋友打开语文书第19页。

(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己看图说一说,并拼一拼图上的音节词)

师: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生1:我看到两个叔叔在下棋,我还看到一位阿姨在洗衣服,还看到一个哥哥在搭积木,还看到一个女孩在喂小鸡。

师:在这句话中只需要在后面用一个“还看到”就可以了。

生2:我看到两个叔叔在下棋,一位阿姨在洗衣服,一个哥哥在搭积木,还看到一个小女孩在喂小鸡。

生3:(拼读音节)xià qí。(再读词语)下棋。

师:你在哪里见过这个“下”字?

生1:地下室。

生2:录音机里听过这个“下”。

生3:下楼梯时看见墙壁上写着“上下楼梯靠右走”。

师:你观察很仔细。

生4:“厦师二附小”的“下”。

生5:“厦师二附小”的厦是厦门的“厦”。

师:放学的时候请你仔细看看校门口的牌子,“厦师二附小”到底是哪个“厦”。

生6:下车,下飞机,下楼梯。

(其余汉字教学同上)

……

师:小朋友真用心观察。其实很多地方都可以见到我们学过的汉字,只要小朋友多留意我们身边的汉字,我们就可以很快和汉字交上朋友。

三、巩固汉字

师:请大家用手中的卡片跟同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拿音节卡片的小朋友读准音节,拿汉字卡片的小朋友拿出相应的汉字卡片读准汉字的字音,再将汉字放在音节下面。

学生动口读一读,动手摆一摆。

生1:读xià qí。

生2读“下棋”。

师张贴卡片全班齐读。(其余音节、汉字的复习巩固同上)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摘苹果。这些“苹果”后面藏着我们今天学的音节、汉字,谁读准了,老师将“苹果”送给他。(学生学习热情高涨,争先恐后。一双双小手高举过头,谁也不甘示弱)

生1:鸡。

生2:服。

师:这个字和“衣”组成词的时候读fu,单个字读什么?

生3:读第二声fú。

……

师:还有“独木桥”等着我们呢!桥上有一个词语,谁能读准这个词并用这个词说一句话,就可以安全走过“独木桥”。

生1:下棋。

生2:我爸爸和叔叔爱下棋。

生3:下棋,我爸爸和我在下中国象棋。

生4:老师,我给××同学提一个小小的建议。他没有将“下棋”合在一起说。应该说我和爸爸在下棋,下棋很好玩。

(这是课件发出欢呼声,“你真棒!”)

生5:洗衣服,妈妈洗衣服很辛苦。

师:你理解妈妈洗衣服很辛苦,老师相信你一定会讲卫生。

四、读儿歌

师:小朋友看这幅图,这群小鸡在干什么呢?请小朋友自己试着拼读儿歌,自己会拼的、会读的做个记号。

(学生读儿歌)

师:你们是怎么学会这首儿歌的?

生1:我认识一些汉字,遇到不懂的就借助拼音,或者听录音。

师:你的办法真好。

小学语文案例篇5

【关键词】多效性;课文教学;新课导入;问题设计;多样化

课文教学是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学的重点。小学阶段课文教学的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 高年级的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也具备一定程度的学习能力,需要在老师的帮助下获取信息、增长知识,开阔视野、体验乐趣。传统的小学英语课文教学的集中表现为“讲读”。“讲读式”的小学英语课文教学注重英语语言知识。特别是语法知识的讲授和灌输。由于这种教法过于强调语法知识的传授和学生需要输出的英语规范性,不利于促进小学生乐于开口说英语,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分别从课前导入、课中提问和课后作业这三个步骤谈谈关于课文教学的多效性。

1 选择适合课文主题的方式进行新课导入

课前活动是英语课文教学的前奏和基础,对于构建课文内容结构有很重要的意义。在新标准英语版的教材里,高年级的课文内容更加侧重知识性,包括了人文、历史、文化等,要求学生了解的不仅仅是字面的意思,而应该是其深层的知识含义。根据不同的主题模块,老师应该通过不同的导入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背景知识,扫除影响学生理解课文的部分语言障碍,为学生顺利地理解课好铺垫。

下面,笔者通过教学实践里的典型的主题模块分别列举不同的导入方式。1.1 情感铺垫式导入。

教材:新标准英语一年级起点第十一册Module1 How long is the Great Wall?

主题:爱国主义精神――长城

方式:让学生听歌《大中国》,播放祖国大好河山的图片,用英语一一介绍我国闻名世界的名胜古迹。在言语中抒发对祖国的热爱。最后定格到长城,并侧重于介绍长城的历史。

T: Boys and girls, where is it ?

Ss;The Great Wall!

T: Yes. It’s only in China. It’s the most miracle of China. It is often used as a symbol of China! We should be proud of it. Right?

Ss;Yes!

T: It wants to resist hordes to attacking China. On Fourteenth Century, it’s from Jiayuguan to Hushan. So it’s very very old, and very very long!

作为中国人我们都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为祖国拥有的悠久的历史文化而骄傲和自豪。这样的情感熏陶,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求知欲望,让学生迫切地想要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后面我们就可以顺理成章地进入课文部分。

1.2 传统文化式导入。

教材:新标准英语一年级起点第十一册Module4 American festivals.

主题:美国传统节日――感恩节

方式:老师通过图片用英语一一介绍美国的传统节日,包括它们的日期、要怎么过节等等方面。用你最喜欢的美国节日引出感恩节。

T: What ‘s your favourite festivals?

S: My favourite is Mother’s day. What about you ?

T: My favourite is Thanksgiving day. Let’s watch the origin of Thanksgiving day.

然后我用一段视频给学生展示了感恩节的来历。在这个视频里我提炼出了感恩节时间、传统食物,家庭还有最重要的感恩这几个信息。为接下来的课文学习抓住了关键词,也为下面的进一步的学习感恩做好了准备。用这样的方式导入课文,学生不只是知道了感恩节的时间这个表面上的信息,而是更加全面地了解了这个节日甚至更多的传统文化。

1.3 情景式导入。

教材:新标准英语一年级起点第十二册Module1 I want a hot dog.

主题:生活情景――点餐

方式:老师打扮成快餐店服务员登场,这样的扮相立即吸引了同学们的眼光。马上就可以把学生带入课文的主题。然后,老师带着学生复习食物的单词。

T:Good morning. What do you want to eat?

Ss: I want a hamburger.

I want some noodles.

I want to eat some chips.

……

T: And what do you want to drink?

Ss: I want to drink a cola.

I want to drink some coffee.

I want to drink a cola, too.

……

T: So that’s two hamburgers, one hot dog and three colas. Here is your food.

Ss: Thank you. How much is it?

T: thirteen dollars and twenty-five cents in all.

Ss: Here you are.

T: Thank you. Enjoy your meal!

这样做的好处是:①开门见山地切入主题。②把生活中的场景带入课堂,有助于让学生实际感受英语生活化,更有助于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③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主动地加入到英语活动中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呈现的导入方式,特别对课文教学是非常必要的环节。既能减少孩子们语言学习的枯燥,又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于6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生活环境,接受的信息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课本表面的知识容量已经不能满足他们了,他们需要更全面地了解这个多元化的世界。而我们老师需要做的,就是让自己更“丰满”起来,全方位地了解每一个主题模块。才能让学生对每一个主题模块都有全方位的了解。所以,不同的主题应该有不同的课文导入方式。

2 不同阶段的问题设计有助于课文的理解

教学实践证明,问题设计在课文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在课文教学中设计有效的问题,是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走进课文,在阅读过程中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合作、探究获取和处理信息,提高阅读技能的重要手段。

2.1 阅读前的导入型问题设计在于激发兴趣,走进课文。

问题导入是英语教学过程,特别是高段课文教学中运用最广泛、最好操作的方式之一。它是指教师从学生原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通过提问帮助学生建立起课文文本和以前知识之间的联系。例如在新标准英语一年级起点第十一册Module1 How long is the Great Wall?中,老师在介绍了长城的情况后,提出以下问题:

T: The Great Wall is very very old, and very very long. Do you know how old is the Great Wall? Listen and find the answer, and try to underline it.

Ss: Yes. The Great Wall is ten thousand li long.

T; Li?

Ss: Five thousand kilometers long!

T: And how old is the Great Wall?

Ss;it’s more than two thousand years old.

T: Good! 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li” and “kilometre”? let’s listen to the text again.

我从介绍长城到提出关于长城长度和历史的问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这个问题也是学生心里迫切想知道的答案。这样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很巧妙地进入了课文,也解决了这篇课文最重要的两个问题。

2.2 阅读中的细节型问题设计在于理清思路,理解课文。

课文教学中离不开对课文细节性问题的探究,这也是课文教学的核心环节。其主要任务是通过阅读了解文本大意,理清思路,从而获取课文的具体信息或细节信息。所以,老师可以根据篇章结构、语言层次、句法、词汇等设计一些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问题,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解读课文,探究课文的深层含义。例如,在新标准英语一年级起点第十一册Module4 American festivals.中我这样提问:

T: What ‘s your favourite festival?

Ss:My favourite is Thanksgiving day.

T: When is it?

Ss: It’s in November.

T: And what do people do on Thanksgiving day? Listen and underline the sentences.

Ss:Families are together.

We have a big, special dinner.

We say thank you for all the good things we have.

T: Good! Thanksgiving has got 3 points. They are “Love、Thank you and Good things”!

Love----Who do you want to say love?

Ss: I love my mother.

Thank you---Who do you want to say thank you?

Ss: I want to say thank you to my grandma.

Good things---Who gives you all the good things?

Ss: My parents give the good things to me.

T: So we say thank you for all the good things we have.

Ss: Yes.

T: Now what’s the Chinese meaning of this sentence?

Ss: 我们要对我们所拥有的所有美好的事物说感谢!

T: Well done! On thanksgiving day, we’ll say thanks to all of the people who have been loving me.

Ss: Yes.

T: Is thanksgiving day very important?

Ss: Yes.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笔者像剥笋壳一样把这篇课文一层一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每一个问题是在为后一个问题做铺垫。剥到最后,许多貌似零碎的信息被这些问题串联在一起,帮助学生理清了理解课文的思路,文章的重点和结构都清晰地呈现。我又根据课文中一些细小而关键的词句的问题,(如以:what、who、Is等提出的问题),意在培养学生精心阅读,捕捉文本的细节信息,引领学生正确掌握课文内容,从而全面地理解课文深层次的意义。那就是学会感恩,学会感恩家人,感恩朋友,感恩老师!学生不但理解了课文,还受到了爱的洗礼。

2.3 阅读后评价型问题设计在于检测评估,强化课文。

课后练习是整个课文教学的升华阶段。老师在学生摄取课文主要知识的基础上,针对课文细节设计一些回忆型、理解型问题来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另外,还要深入挖掘文本内涵,设计一些评价型,创新型和思维型等一系列的问题,将学生的思维引向高级阶段,训练学生综合概括和进行独立思考和团结合作的能力。完成从信息汲取到知识输出的过程,从而将课文上的知识真正变成自己的。例如,在学习新标准英语一年级起点第十一册Module1 How long is the Great Wall?这篇课文后,我是这样和学生交流的:

T;Now we know a lot about the Great Wall. How long is it? (回忆型问题)

Ss: it’s ten thousand li long.

T: How old is it? (回忆型问题)

Ss: It’s more than two thousand years old.

T: Can Simon walk all of the Great Wall?(理解型问题)

Ss:No,he can’t.

T: What do you think about the Geat Wall? (评价型问题)

Ss: it’s the symbol of China.

Ss;We ‘ll protect it.

T: The moon is only two thousand years old?(理解型问题)

Ss: Not the moon. The Great Wall.

T: So how old is the moon? (理解型问题)

Ss: It’s millions of years old.

以上这些问题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有易到难,有浅入深,既检测评估了课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拓展了文本空间,把语言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很好地结合了起来。

总之,问题的设计在小学英语课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恰当得体的设问我能把学生引入课文的意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他们形成有效的阅读策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教师应把握课文内容和学生特点,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走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促进课文教学目标的达成。

3 多样化的课后作业有助于课文的巩固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教学活动不应仅限于课堂,而应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中。英语课后作业就是将英语教学延伸到课外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学生课外学习英语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搞好课堂教学之外,如何布置一些精彩的、深受孩子们喜欢的英语课后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服务,对于小学英语教师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

3.1 分层性作业思考。

所谓的分层性,是针对受教育对象整体而言。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英语学习的要求在提高,学习程度的差异性也在不断加大。教师需要的是让有差异的学生完成相应的分层性作业,达到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轻松愉快地完成作业,减轻学生负担,采用“分层设计、共同提高”的形式,将学生个体和内容分层强化的目标。例如,在新标准英语一年级起点第十一册Module8 Do you often tidy your room? 这篇课文学习后,我采用了分层的方法。让学习程度优异的学生运用小作文的形式讲述自己在家的生活习惯,让学习程度中等的学生运用表格形式和小记者的身份采访同学或者朋友的生活习惯。让学习程度较弱的学生运用抄写的形式巩固学生的规范书写。

3.2 开放性作业思考。

让学生发挥合作意识,经过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一个目标即为开放性作业。这样的作业可以让每个学生发挥其所长,能突出领导的能力,培养团结意识,小组合作精神。例如,在新标准英语一年级起点第十二册Module1 I want a hot dog.这一课中,笔者给学生安排了这样的作业:全班每4人为一个英语学习小组,一个组长。每个小组都要完成这一课的情景剧表演。由组长负责安排角色、道具制作、排练等。最后在班上轮流表演。这样的作业我把它定义为开放性的作业。作业完成的结果是,同学们都甩开了课本,不是在背课文,而是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英语氛围。这样的作业完全地发挥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也让学生能够把英语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更是我们教学的真正目的所在。

小学英语教学不仅要重视课内,更要重视课外。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要求英语教师设计科学、分层、高效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有效地掌握课堂知识重难点;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实践等多种能力和创新意识,巩固学生的语言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加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小学高年级英语课文教学的探究仍然需要每一位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地摸索,不断地总结。教师在英语课文教学中,应让学生体验语言的真实应用,做到为用而学,在学中用,自主参与,充分地接受听、说、读、写的训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的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才会真正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

小学语文案例篇6

关键词:语文教育学;案例教学法;程式要诀

现代教育中的语文教育学课程是中文师范专业学生一门重要课程。在语文教育学开展的过程中,能够对学生的语文教育活动能力进行培养,进而提高学生进行语文教育的信心,和学生的素质教育能力。近年来,教学改革工作的不断开展,使得语文教育学的教学方法也有了不同程度的变革,语文教育学中,开始采用案例教学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因此,在语文教育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程式要诀进行探讨,十分重要。

1对案例法形成正确的认识

在语文教育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最重要的就是要对“案例”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所谓案例,就是一个具体的事件,在这个具体的事件中,含有详细的问题和教学情境。案例具有的主要条件有:①问题:教学案例中是一定要包含问题的,如果没有问题,只是对一个事件的单纯叙述,那么只能称其为事件,而不是案例;②选择事件要具有典型性:在选择案例的过程中,所选择的事件需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只有利用典型的事件,才能够对某一道理进行反应,进而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③在语文教育学教学工作中,应用案例教学,所选择的案例必须是真是发生的事件,而不能是老师主管随机捏造的故事,只有真是的案例采具有说服力,才能让他人信服。一个教学案例所包括的三个重要条件如上,那么对这些教学案例进行研读,就是要对案例中的问题和事件进行分析,教师对案例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就能在课堂上准确的使用案例,也就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强有力的指导,进而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因此,语文教育学课堂教学的效果与教育学老师对案例的掌握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教师努力掌握案例教学中的各种信息,能够引出案例中的额问题,进而对案例中的背景及教学观点进行研究,调动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加深学生对案例的理解。对案例进行整体设计,需要针对教学任务和目标进行规划与设计,将案例作为教学活动中的重点,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案例教学的设计与常规的课堂设计之间存在不同。案例教学方法需要有一定的教学目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还应该将案例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材料,并将学生引入到教学情境中。笔者在对语文教育学的教学过程中,将案例法教学应用其中,需要注意的重要问题,一方面要对教学案例的类型进行确立。语文教育学的课程教育中,要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评审,教师将案例中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为学生讲解,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分析与决策,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针对案例的具体内容,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在对教学案例进行研究讨论的过程中,优势会存在教师无法控制的现象,如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偏离主题,导致教学质量显著下降。故而,在语文教育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教师提出了有关案例问题主要有如下三种:(1)教学案例中的重要问题种类有哪些?(2)案例中老师对问题的解决措施有哪些?(3)你又怎样的应对措施?学生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思考与讨论,就能够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2努力发挥案例教学的引导作用

在语文教育学教学的过程中,将案例法教学应用其中,能够对学生的教学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引导作用。对案例进行研讨,是案例教学法应用的重要环节。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教师的引导作用,还应该重视学生之间的研讨作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对语文教育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主要措施进行探讨。2.1建立高效的学习小组。在语文教育学中,学生要对所选的案例进行有效的探讨,学生建立学习小组,促进小组件的交流,进而有效保证了小组的学习质量。在分组的过程中,教师不能随意对小组人员进行安排,保证小组成员中的能力、性格和性别平均,组间能力相当。这样就能够让每个学生在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加深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学生的观点能够充分融合,并让每个小组的观点不断完善和成熟。2.2对课堂教学节奏进行控制。在语文教育学课程开展的过程中,要对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进行强调,但是如案例阅读时间果过分强调二者之间的互动,就会使教学节奏变得异常混乱。因此,需要教师准确的把握课堂教学节奏,充分利用教学时间(学生阅读案例时间和研讨案例的时间),这就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将案例教学真正落实到实处。2.3重视教师的辅助作用。案例教学法应用在语文教育学课程教学中,需要教师对教学工作起到引导和辅助的作用。教师需要找出案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开展教学工作。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只起到引导的作用,对学生的分析结果和学生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避免出现个别学生“垄断”发言的局面产生。

总而言之,在语文教育学教学过程中,将案例教学方法应用其中,能够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这对语文师范专业的学生来说,意义十分重大。案例法教学应用在语文教育学中,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语文素养,为语文师范专业学生的日后语文教学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指导,为社会培养出更加优秀的语文教学人才。

作者:李伟 单位:山东省蒙阴县岱崮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范蓓蕾.案例法与语文教育学教学方法变革[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120-122.

小学语文案例篇7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能力 商务英语专业

一、跨文化交际学的发展与教学研究

“跨文化交际”是Edward Hall 在1959年出版《无声的语言》一书中首次提出的,现已成为高校开设的一门重要跨学科课程和研究热点, 同时也是商务人士、留学生和移民培训的重要内容。针对新《高等学校英语教学大纲》提出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特别是2009年《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指出商务英语专业的知识与能力由四个模块构成:语言知识与技能、商务知识与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与人文素养。因此,跨文化交际课程成为国内部分高校英语专业或商务英语专业的必修课和公共基础选修课。

哈佛商学院前院长Robert Kent曾指出:“在全球范畴内经商时,很少能有比跨文化交际能力更重要的技能”。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著名学者胡文仲、高一虹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和社会文化能力。文秋芳提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交际能力和跨文化能力。前者指语言能力和策略;后者指敏感性、宽容性和灵活性。Susan Eckert(2006)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尽管学者对跨文化交际能力有不同的理解,但共同之处在于跨文化交际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案例教学法的研究文献中,多强调其在跨文化交际学课程应用中的重要性与可行性,注重理论性,强调案例教学法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将介绍案例教学法在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中的意义,并着重介绍案例分析法在跨文化交际课程中的具体操作和选取案例的技巧。

二、案例教学法运用于跨文化交际学课程的意义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是指教师根据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宗旨,依据教学目的和要求,以案例为基本素材,将学生引入一个特定的真实情境中,通过典型的案例讲解,使理论具体化;同时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理论解析具体和典型案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

(1)更强调理论联系实践,关注社会问题,能增强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2)通过案例教学,学以致用,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3)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和讨论,能提高学生思考和分析能力,以及加强团队精神;(4)注重师生双方的合作,教师引导为主,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

三、案例教学的特点以及具体操作

案例教学法成功关键之一在于案例的选择和整理。选择案例前应了解案例的基本特点,案例应具备以下特点:(1)真实性。真实的案例更能让学生融入案例的情境,使学习者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能较快地移情于真实语境中,提高对问题的认识。(2)典型性。典型的案例增加其说服力,如相关电影《世界是平的》《刮痧》等,典型地反应了中西文化差异。(3)相关性。所选的案例需与教学内容相关,否则再典型也意义不大。(4)目的性。所选案例应服务于教学目的。(5)可读性,即案例能被学习者理解,包括难度系数和语言都应该合适。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与国家,企业学校之间跨文化交流日渐频繁,科学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迅速发展,新媒体以及网络资源的壮大,案例的来源更加多元化。同时案例也呈现多模态多维度特点,包括视频、广播电视新闻、书面案例材料、报纸文摘、图片等。只要具备跨文化意识,用心搜集整理,找到合适的案例不是难事。

案例教学的操作也十分重要,本文将先从宏观角度介绍案例在课堂教学的具体操作(课堂知识导入、知识讲解、知识运用、知识检测),然后从微观角度介绍案例的具体使用(案例搜集、案例介绍、案例讨论、案例总结、案例反思)。在跨文化交际课堂中,在知识导入、讲解、运用和检测过程中,往往不限于只使用一个案例,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可以运用多种形式的案例。如讲解Edward Hall’s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High- and Low- Context Orientation)时,可以使用简短视频或者贴近生活的简短对话导入课堂:

1. Chinese: I just know you don’t like my idea.

American: How? I didn’t say a word.

2.American: You said yes.

Chinese: That doesn’t mean I agree.

通过这个简短贴近生活的对话,学生能理解中美高低语境文化差异,中国人意在言外,而西方人直接。在具体讲解中,还可以使用中西方诗歌对比案例。中国古代诗人马致远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雪莱的《悲歌》―“徒然落泪的悲伤的雨,枝杈怒伸的的树木,凄凉的海,深邃的洞窟―哭吧,为了世上的不公!” 请学生分组讨论两首诗歌的异同。在知识的运用阶段,仍然可以使用多种案例,如真实案例,情景模拟。假设你是美国人,邀请去中国朋友家做客,而你因为要参会不能去,你会如何表达?然后角色互换。这能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又能检测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案例分析讨论时,还要关注案例背后文化差异的原因。通过案例启发式讨论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发现他们的潜能。

微观层面介绍案例教学法,包括案例的搜集、介绍、讨论、总结和反思。1.案例准备:教师或者学生应在课前搜集整理好案例,案例选择应注意真实性、典型性、相关性、目的性和可读性等,从网络视频、电影电视、书籍、人物访谈、图片等多渠道搜集案例,并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适当改编案例。2.案例介绍:案例教学前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根据案例的内容,教师可发放案例书面资料给小组,也可以以PPT形式展示或者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形式,如广告宣传的跨文化差异,就需以播放视频方式,这样学生能直观感受,如可口可乐在中国和美国的广告视频。3.案例分析和讨论: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从不同角度对案例进行分析,如分析可口可乐广告中美文化差异,可以从广告音乐、图像和动作等多维度,也可从中西文化差异的多维视角解读案例。教师须注意营造自由的讨论氛围,进行必要的引导和补充。4.案例总结: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结合学生对案例的具体分析情况,进行点评和总结。在点评中,应注意分析各个小组的优点和不足,对表现好的组进行肯定,归纳出原因,同时应该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指出争论的要点,并运用相关理论作出自己的分析。如可口可乐中美文化差异:可口可乐在美国的广告体现了美国个人主义和自由的价值观,而它在中国的广告则体现了集体主义价值观。5.案例反思:反思是案例分析教学法不可缺的一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举一反三,鼓励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通过一个案例的教学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跨文化冲突,提高跨文化能力。如通过可口可乐的案例分析教学,得到相关的启示。我国企业跨境广告或者外宣视频制作时,应考虑到西方文化的特点,进行调整。

鉴于以上分析,案例分析教学法可以从多渠道选择案例,有效利用多媒体,特别是讲解跨文化非语言交际时,运用多媒体视频(如美国电视剧《不要对我撒谎》和视频《手势在不同国家的含义》等,能更直观让学生接收信息。另外可以利用邀请学校留学生加入课程,了解他们的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了解文化差异。还可以从各个领域获取案例,如音乐、建筑、家具等,进行对比分析,获取文化差异信息。

四、案例教学成功的要点

为使案例教学法更能有效增强跨文化交际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案例分析教学中,需注重学生的参与,学生应参与到整个案例教学中。选择案例时,教师要考虑学生对案例的接受程度和学生的性格特点。案例材料的阅读观看、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案例的总结,都可以以学生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案例教学中,教师为主导指的是教师充当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进行案例分析前,组织学生分组,并明确教学目的、小组任务和内容,提高活动效率。在案例具体分析讨论中,教师应观察、引导、点拨、鼓励学生,营造良好的讨论氛围。在案例总结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发言进行科学点评,并简明扼要概括学生的陈述,提出相关建议。在案例的反思过程中,应启发学生举一反三,使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二)案例选择应与时俱进,贴近社会实际,突出时效性

案例教学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但我们不能忽视的是文化是动态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搜集整理案例时,要坚持与时俱进,突出实效性。比如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商务信函和商务谈判影响,往往认为中方谈判人员爱面子,重关系,谈判多采用间接方式,而西方谈判者利益为导向,谈判多采用直接方式。但是随着中西文化的不断交流渗透,谈判特点也有新的变化。因此在案例教学中,可以邀请正从事商务谈判人士介绍他们的经验体会,或者阅读最新期刊杂志,如“Journal of Business and Technical Communication”“Cross-cultural Research: Th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Social Science”等,在课堂上介绍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有趣的案例,以突出案例的时效性。

(三)案例的本土化

本土化的教学案例既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又能对教材知识点进行有力补充。在具体教学中,可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拥有大量的跨国公司和中外合资企业,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可以邀请中外人士和商务人士来课堂进行讲座,或者通过已毕业学生或实习学生亲身经历的跨文化交际活动讲解文化差异。如果在旅游资源丰富的城市,可以观察、问卷调查或者访问外国游客对中国的感受,并进行分析讨论。具有留学生或者交换生资源的高校也可以邀请留学生来课堂,讲解他们来中国的跨文化交际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身边的跨文化交际活动,更直接真实地了解文化的差异。

总结

鉴于跨文化交际课程实践性强,案例教学法通过用真实和典型案例分析,能充分调动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合作能力,同时有利于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发展,是跨文化交际课程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但在使用中,还需要适当和传统教学法相结合,教师应对相关理论做清晰的阐释,案例分析才能有理有据有方向,同时避免太主观。

参考文献:

[1]陈准民,王立非.解读《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J].中国外语,2009(4):4-11.

[2]http://ile-communicacioncom /…/liste./20110324html

[3]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7.

小学语文案例篇8

关键词:双语课程;国贸专业;案例教学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5-0214-02

我国大多数的本科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双语课程一般包括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国际商务谈判、国际商务函电等等,通常集中在专业必修课中。在学习双语课程中,很多同学反映,这种双语课程体系的设置中密集度不够,优势体现不明显;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计划中课程纯理论讲授得太多,教学模式陈旧,同时又忽略了同学们在实际应用能力和技能的培养。笔者对多年的双语教学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后,特别针对本科院校国贸专业的双语教学提出案例“教学链”的概念。所谓双语教学的案例教学链,即在本科院校国贸专业双语教学中把案例教学作为主导教学模式,从案例选择与编写、案例教学团队组建、案例课程教授方式设计、案例教学评估等层层把关,真正实现双语教学模式创新,使得双语教学中教师的教授环节与学生的学习环节无缝链接,双语教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完整体系。

20世纪初,哈佛大学创造了案例教学法,即围绕一定培训的目的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员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常为书面形式),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方法。案例教学的目标是启发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争论和进一步探索,基于问题和探索问题是这种教学方法的核心特点,而案例中所富涵的鲜明、强烈和错综复杂的问题意识则是引发学生争论与思考的出发点。案例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也不应是进行理论诠释或是政策解释,不是将教学重点简单地放在老师对学生的“教”上,而是着眼于老师和学生,特别是学生和学生相互之间彼此互动的“学”上。这种教学模式在国贸专业的所有双语课程中如果能得以广泛且密集地应用,将极大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根本摆脱双语教学瓶颈。

一、国贸专业双语课程案例教学链中的案例选择与编写

在国贸专业双语课程中的案例可以是中文,也可以是英文,但教师在课堂上应能对案例进行中英文同时讲解,并以英文为主。有的案例着眼于方案选择,有的案例着眼于过程推理,有的案例着眼于人物线索,有的案例着眼于故事情节,不同的着眼点反映了教师不同的意图,服务于不同的教学目的,自然也会带来不同的教学效果。选择与编写案例时还要注意所选案例的问题意识、理论背景、和篇幅长短。不同主题的案例强调不同的理论背景,也体现不同的理论方面的要求,有的可能旨在应用某些理论观点基以决策或判断,有的则用以阐发某些理论的应用价值,有的要质疑某些理论并引导学生发散性的反思,有的则重在给学生进行一定理论思考的空间,以激发各种闪光的思想等等。对于国贸专业的教学案例选择应具备以下几个要素:第一,选择符合经济规律,在贸易过程中充满内部矛盾、存在相互冲突的事件;第二,案例所选取的事件必须是以大量细致的经济学、管理学、系统科学研究为基础;第三,案例必须倾向于对贸易过程本身进行归纳分析,是能便于老师学生总结的。

由于政治环境、文化背景、法治基础、行政管理体制差异以及国外案例的制约性,所以无论是公开发表的还是现实演绎的事件,都需要根据教学的要求进行整理、改写。编写案例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真实性原则。编写经贸类课程案例绝不是可以像编剧本,虚构一些情节、人物和事实。案例教学是课堂的“情景模拟”,但这种“模拟”不是虚构的,而是过去发生的人和事件的“重现”,主要的故事情节、事实、数据必须真实。

2 客观性原则。经贸类课程案例应该是对贸易过程中事件事实、信息的客观描述,包括事件发展过程中人们各种各样的主观看法和评价在内。但切忌不要把编写人自己的主观看法、理解和评价演绎到案例中去。

3 具体性和复杂性原则。经贸类课程案例的叙述要具体、特定,是某一事件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包括准确地说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件发生的时空背景等,甚至包括一些跟事件有关但跟案例主题无关的干扰信息在内,以体现案例的复杂性。

二、国贸专业双语课程案例教学链中的教学团队组建

双语课程涉及面很宽,内容复杂,如果要实施案例教学链模式,就必须组建案例教学团队。以团队力量共同组织双语课程的主体案例教学,包括双语课程案例教学计划编制、案例教学方式方法定案以及最重要的案例研发等等工作。案例教学团队不仅仅由教授同一门双语课的老师组成,应该包含所有双语课教师,并按照课程划分小组。由所有双语课程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可以共同研发多个完整的贸易事件案例同时为多门双语课程服务,首先从《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中的理论分析开始,并按实践贸易环节涵盖所有双语课程,比如《国际商务函电》双语课程中就可以直接选择此案例的信函作为教学内容,《国际商务谈判》则可选择此贸易过程中的谈判内容。通过这种方式,本科国贸专业的所有双语课程即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学生们在学习中必将事半功倍。

三、国贸专业双语课程案例教学链课程教授方式设计

1 明确双语课程案例教学计划

既然把案例教学链作为国贸专业双语课程的主导教学模式。就一定要有明确的教学计划,主要包括特定的教学对象、明确的教学目的、具体追求的教学效果和对教学过程的整体设计及其控制。

通常情况下,国贸专业双语课程的案例教学对象应该是所有选修双语课程的本专业的本科生。双语课程中主要以案例教学为主,目的不仅仅是向学生单向传授知识,而是通过针对案例中同一问题的不同观点的互相交锋和彼此互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决策能力、协调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增强专业知识与英语水平。

2 国贸专业双语课程中的案例教学方式方法

(1)学生提前准备

基于案例教学对于国贸双语课程的难度,老师应在课程开始时,就将英文案例材料以及相关的思考题发给学员,让学员预先阅读案例材料,进行相关翻译,查阅指定的资料和读物,搜集必要的信息,并积极地思索,初步形成关于案例中的问题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案,并针对思考题开展准备工作。在案例教学链中,该环节是必不可少而且非常重要的,这个阶段学生如果准备工作没有作充分的话,会影响到整个教学效果。同时,老师应该在课程开始时就应将授课班划分为几个讨论小组,以便于在教学过程中随时以组为单位进行课堂讨论。

(2)以小组集中讨论

案例教学中集体讨论是重要的内容,由教师首先进行理论阐述,然后重点对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问题,课堂上各个小组派出自己的代表,发表本小组对于案例的分析和处理意见。英语发言时间一般应该控制在5分钟以内,发言完毕之后发言人要接受其他小组成员的讯问并对其进行解释,此时本小组的其他成员可以代替发言人回答问题。这种形式的发言和讨论可以扩展和深化学生对理论与案例本身的理解与认识。

(3)总结阶段

在小组和小组集中讨论完成之后,老师应该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员自己进行思考和总结。这种总结可以是总结规律和经验,也可以是获取这种知识和经验的方式。老师必须让学生对课程中所有重点案例撰写英语书面分析报告,这样学生的体会可能更深,对案例以及案例所反映出来各种问题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并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

四、国贸专业双语课程案例教学链中的教学评估

小学语文案例篇9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教学模式 商务英语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088-01

近年来,商业成为中国最具活力且发展迅猛的产业之一。商务英语专业正是针对这一社会需求应运而生的专业学科。作为英语的一种社会功能变体,商务英语属专门用途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分支。因此, 商务英语除具有普通语言特征之外,又具有其独特性。独特性之一就在于:英语语言能力与商务实践技能相结合。其专业培养目标就定位注重培养能在商贸领域完成以英语为基础的涉外文秘、礼仪接待、商务谈判、翻译等领域的专业人才。本文重点讨论的案例教学,正是培养英语商务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

一、课前准备

案例教学法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的需要,将学生引入实践情境,通过互动式积极探讨活动,引导其完成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商务环境中的各类问题。因此,在案例教学中,必然是学生为中心,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必然是合作式、互动式。以任务为途径、共同置身于商务情境中,实现理论与商务活动的有机结合。

1.因科施教、案例明晰

明确学科特性是案例教学的依据。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科目涉及多个领域和层面,既涉及英语语言技能,又包括商务理论。但并非所有科目、所有教学内容都适合案例教学,如英语语法课程更注重语言基础,案例教学显然牵强。只有应用性极强,强调商务交际、对客服务、与实践紧密相关的教学内容才适合案例教学。从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是决定是否应用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

同时,恰当选择案例,注意有的放矢。案例的难度要适中。选择案例必须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并考虑很多其他因素,如课程内容和背景、案例来源、学生接受能力等。应尽量从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行业中选取真实、特点鲜明的案例作为教学素材。另外,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课前分组非常必要。根据教学经验,3-5个学生为一组较为恰当,并任命组长,更利于小组讨论总结的顺利开展。

2.加大互动、注重实效

在将案例呈现给学生之前,教师须将案例精髓吃透。设计多样的案例互动模式,案例要有深度、有代表性。同时,案例设计要有趣味性和教育导向,深刻剖析案例的关键点,利于课堂教学时有效地启发、引导学生思路。比如,笔者曾借用2012年6月某期哈尔滨新晚报的报道,就中英标识语的解读作为补充素材,提升案例教学的实效性和丰富性。

另外,旅游英语翻译课程中,笔者也曾借用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索菲亚教堂”。将景区的英语简介作为反面案例,设计“限时挑错”“小组改译赛”等环节,探讨、剖析错译内容、原因等;并举一反三,增补哈尔滨公共标识语等多个贴近真实生活的同类案例,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参与热情高涨,案例教学的互动效果突出,相对比传统教学中的教师“知识单一输出模式”优势明显。

二、案例呈现

1.案例呈现与讨论

教师在呈现案例时应针对案例进行引导,提醒案例相关知识点,以便案例分析有方向可循。呈现的案例都应该附加设计相关问题,最好是开放式的提问。问题的解决办法灵活,可引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励探究问题解决的最佳途径。在案例呈现方式上要适应学生的理解能力,并结合教学实践的可行性。现将案例呈现的方式归纳为以下几种:

(1)讲述型――简单案例可作为理论讲解的辅助材料,直接在课上展示。将案例阅读材料分发给学生阅读、讨论,之后教师总结要点、难点。

(2)演绎型――故事情节比较强的案例,可考虑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呈现。作为“总导演”,教师做好角色分配。根据对学生个性、学习风格的了解,指定几位学生、或以分组表演的形式,完成案例的生动演绎。

(3)借力型――多媒体课件的方式呈现,影视短片等多视听辅助资源都可利用。如关于跨文化商务交际课程中的职场布置、商务接待礼仪等就可利用“商务职场”系列影片作为情境教学参考。

同时,案例讨论是实施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案例讨论的“主角”是学生,教师是“编导”。案例讨论的核心任务是解决其中涉及的的疑难问题,提供多角度解决方案,并筛选最佳。其中,案例讨论的时间占整个案例教学时间的一半以上。因而,准备案例时应对学生的反应有所预设。激发学习热情的同时,引导其熟悉理论知识、基本概念同样不容忽视。

2.案例评价与总结

作为完整的案例教学流程,评价与总结地位尤为重要。教师应在下课前15分钟左右结束案例讨论,对本次案例教学进行总结。强调案例中的重难点,强化前期讨论的内容,并提示后续案例练习,巩固学习效果。同时,根据各小组学生在小组及全班讨论中的表现给予评价、打分,记入学生成绩。其目的是让学生弄清自己的欠缺之处,明确努力方向。另一方面也让教师找到教学中有待改进之处,为下一次案例教学积累经验。

三、教学活动的课外延展

商务英语以适应职场生活的语言要求为目的,更需要英语与商务交际结合的培养模式。作为实践性专业学科,加强与第一课堂的衔接及实现资源整合,积极开展课堂教学以外开形式多样的商务模拟教学活动,也是案例教学模式的清新尝试。

例如与“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紧密相连的“商务情景模拟配音”;商务写作课程加入 “中英双语商务简历创意设计”;组织高年级专业的“商务礼仪情境赛”,就商务礼仪课程中涉及的电话预约、接待、议价、签约、会客、谈判等商务活动模块, 完成商务礼仪风采展示;与市场营销课程借力于 “商务新品模拟推介会”。此类课堂教学外的案例模拟活动建立真实应用场景,事半功倍。

结束语:

案例教学在商务英语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的主观能动性,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明显。为学生提供学科专业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平台,既展示其商务才能并提升良好的综合素养;更重要的是,活动本身也是专业课程的延展,其中由学生自身完成的案例展示与实践素材的积累,可作为教学环节的有力补充,进一步扩充案例教学模式的深度和灵活性。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案例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学生成长;相关措施

针对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认为新课程改革下,我们语文为学生成长服务主要应该从观念入手:

一、改变教学和学习态度观念

1.学校的角度

学校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行课程改革,依据课程改革的要求去设定教学任务,让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的教学理念,不断地接触新的教学模式,给学校注入时代的气息,给学校新的活力。

2.教师的角度

教师是学生知识的传播者,是学生在知识上的引路人,在学生的发展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教师必须要改变自己传统的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思路,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坚定不移地在课堂上引入生活中的具体案例,理论联系实践,同时要不断地与同行进行交流,相互总结经验教训,更好地发挥这种方法的作用,让学生自己切实地感受到这种方法的好处。

3.家长的角度

家长在这一教学方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学生有不少的时间是在家中,家长便扮演着老师的角色,将生活中的一些案例与学生的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扩展学生生活阅历。

4.学生的角度

学生在这一教学方法中并不是处于被动地位,相反学生的地位十分的重要,学生在其中居于主体地位,因此,学生必须摆正心态,积极配合,在看到知识的时候联系生活中的小事。

二、小学语文教学为学生成长服务寻找合适案例

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案例与课本中的知识有着紧密联系,我们要做的就是从中找到这样的案例,准确地开发生活中的案例,我们在选择案例的时候,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案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必须抓住这一心理,在讲到课堂理论知识的时候,在生活中准确地找到与之相对应同时学生又十分感兴趣的案例。

语文是我们民族的特色,对于学生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它对于我们学习其他科目都是十分重要的,它对于学生学习有着奠基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我们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必须紧紧抓住新课改这一机会,不断地使用新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司绍喜.浅谈“愉快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